八下语文第一课《背影》

2024-06-30

八下语文第一课《背影》(精选9篇)

1.八下语文第一课《背影》 篇一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崇文实验学校 邹晓强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全是记叙性文体,课文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表现人生奋斗的意义和人间的关爱、温情。文章作者感悟写法藤野先生鲁迅理解藤野的高尚品德,

学习鲁迅的爱国深情时间为序,语言饱含深情,

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我的母亲胡适理解伟大的母亲品格,

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对比鲜明,褒贬分明,

语言质朴,直白坦诚。我的第一本书牛汉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深刻体察,感悟独特,

前呼后应,幽默风趣。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

文中显现的人文精神细处入手,小中见大,

平庸外貌反衬深刻灵魂再塑生命海伦・凯勒莎莉文的爱心和艺术,

孩子坚忍不拔的精神细致描绘,形象突出,

语言真挚,深情显露。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真贯彻语文课标,开展问题探究学习。

2、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3、要注意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阅读、感悟课文。

4、本单元均是叙事性作品,应加强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悉心揣摩玩味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等。

5、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课文的要求。

6、综合性学习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尝试,力求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

1、体味人生,感悟人生。

2、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义丰富的语言。

四、单元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得体的表述感情、有条理的陈述心得的口语交际能力。

1、藤野先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等词语;

2、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3、自学课文,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情感与价值目标:4、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背景,学习词语,初读课文。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

二、简介作者、藤野先生和作品的写作背景。

详见书上和《教参》

三、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有关阅读障碍

要求:1.标注出难字难词。

2.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默读后,讨论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

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

人民。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四、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一遍,至少提出三个疑问。

2、熟读书下面的注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走近藤野先生,学习课文一、二部分。

[教学环节]

一、检查词语(听写):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

2.思考:(1)请标出最能表现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词语和句子。

(2)对于这些清国留学生,“我”是持什么态度?哪些词语表明了“我”的态度?

(3)从“我”的态度,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此处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学生思考后明确: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着重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而“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3.找出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治学严谨

(4)介绍解剖学历史生活俭朴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分层次

讨论后明确: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第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和相处的故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第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第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2.提问:在去仙台的途中,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点记得很清楚,这是为

什么?

明确:“日暮里”,触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印象深刻;“水户”则是反清志土客

死的地方。这两处作者牢记不忘,表现了爱国的思想感情。

3.提问: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

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4.请细心体会以下几个句子:

(1)大概物以稀为贵罢。

(2)我在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3)在这呼吸不息的地,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请体会一下:作者对这种种优待有什么感受?

明确:作者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5学生默读11―23段,拟小标题,品位人物品质和写法

(1)添改讲义

(2)纠正解剖图

(3)关心解剖实习

(4)了解女人裹脚

四、小结课文一、二部分内容

五、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事情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可贵的求实精神

写法借鉴: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三部分,总结课文。

[教学环节]

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合作讨论: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作者说:“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有怕敢写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作者对中国在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

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竟”字将自己的这种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表达出来。

2.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学生讨论后明确: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

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综合评价

1.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2.总体认识藤野先生的主要特征:

要求学生再次结合课文第6―23段进行分析概括。总体性格请参看前面的分析。

3.再次感受藤野先生的主要事迹。

可以引导学生精读藤野先生事迹中的某一个片段,深入理解。如精读“订正讲义”一事,教师可以引导性地提出以下问题:①“大约是星期六”和“第二三天便还我’’当中交代了时间,有什么作用?②鲁迅看了订正后的讲义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③冒号后并举的学科名有什么用意?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推敲词句内涵的能力,领会词语或者句子中所蕴涵的深刻意义。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强求一致,只要合理即可,主要把握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答案是否合理。

三、课文学习总结

这篇文章虽然主要是歌颂藤野先生,怀念藤野先生,但字字句句都倾诉着鲁迅先生爱国的心声,处处散发出鲁迅先生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爱国激情。全文组织严密,脉络分明,选用了典型事例,运用了白描、对比、映衬等方法刻画人物,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四、布置作业:

1、课后思考题(做在书上)

2、练习册

[板书设计]

1、记叙顺序: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记叙中心: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

3、线索明确: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4.总体认识藤野先生的主要特征:

[教学反思]2、我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检读――默读―――解读――品读

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师激情导入:

母亲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一个称呼,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位百年前的母亲,她以自己的仁爱,宽厚,感染造就了中国文坛上的一位巨匠――胡适。今天,我们就随着胡适的文笔,来了解胡适的母亲。

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1962年在台湾病逝。

三、资料助读。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是绩溪县中屯人。顺弟16岁这年春天,嫁给了比她大32岁的胡传(胡适的父亲),当时胡传已经48岁,前妻曹氏死了十多年,儿女都比顺弟大好几岁,他在外边做官,没有个家眷实在不方便,所以就续娶了个填房。婚后的第二年,胡传便把冯顺弟接到上海同住。第三年冬天,生下一个男孩,这便是小胡适;不过那时还不叫“胡适”,而叫“儿”。他是胡传最小的儿子,顺弟惟一亲生的一点骨血。小胡适出世后刚满90天,胡传被调往台湾供职。然而,幸福是那样短暂,瞬息即逝,悲痛却来得那样突然,沉重。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第二年,胡适母子刚离开台湾,回到绩溪故乡不久,就传来了他父亲胡传病死在厦门的噩耗。这家庭的巨变和不幸,在胡适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于是,顺弟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23年的寡居生活,漫长而痛苦,她居然熬过来了!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呢?就因为有她亲生的一点骨血──她惟一的儿子胡适。只因为这点骨血,她含辛茹苦,把全副希望寄托在儿子的渺茫不可知的将来。为了这点骨血的将来,她愿意忍受一切,献出自己的一切,并挣扎着熬过了23年!到19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人世的时候,虽然只活了46岁,心里却应该是感到宽慰和满足的了。

四、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的怎样的性格?

明确: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2)请用“母亲是一个……的人,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挚的爱,表现了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和儿子对母亲的热爱、怀念、感激之情。)

五、理清本文层次。

提示:1、写“我”童年时的身体、性格、特点;(1――4)

2、写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5――8)

3、写母亲对“我”深远的影响。(9)

六、本课时小结。

七、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1、写“我”童年时的身体、性格、特点;(1――4)

2、写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5――8)

3、写母亲对“我”深远的影响。(9)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课文,总结全文。

[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二、问题探究。

出示问题:

1、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明确: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2、文章标题为“我的母亲”,然而前面三段只有一句话提到母亲,看似与课文内容没多大联系?这是为什么?

明确: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三、品味语言。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分寸感。

1、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明确: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明确: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既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又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影响之大。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明确: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四、总结

同学们,读了这篇散文,我们都很有感触,母亲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一个称呼。母爱也是人间一个永恒的话题。请你用一句名言、一首诗歌、一副画、一曲歌,来表达对母亲浓浓的爱吧!

五、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点:母亲

线:我的性格及成因――母亲的教育(严以教子、宽以待人)

――母亲的影响(深远、令我感激、难以忘怀)

[教学反思]3、我的第一本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通过课文,认识和了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

2、意义引导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在复述中感受生活的困苦和无奈,感受人情的友善,领会文章的主旨。

情感与价值目标: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三、[教学难点]

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生活之于人的意义。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请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明确:“我的第一本”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明确: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学生,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明确: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穷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特意地补述了他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蓝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什么“出息”?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交待?

明确: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这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乔元贞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

明确:这里的“枉”可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的,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巧妙地运用双关的修辞,“本”既指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四、小结

本文是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五、拓展延伸

积累关于书的名言:(如)

1、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英】培根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前苏联】高尔基

六、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1、“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2、关于书的名言

[教学反思]

2.八下语文第一课《背影》 篇二

一、“首因效应”的概述及特点

1.概述。

首因效应,是指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即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认知,继而影响到自己能否顺利地开展工作。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很重要,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比较好时,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教育,表现在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先做你布置的作业。所以,在初一学生初次接触初中语文这门课的时候,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开个好头。

2.特点。

(1)弥散性。

所谓弥散性,即对人和物已经形成某种情绪或是态度的先入为主,通常人们会对该人和物有其他相似的态度与情绪。首因效应具有弥散性特点,弥散性通常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喜欢的人见到就会喜欢,二是讨厌的人见到就会讨厌。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特点让学生喜欢语文课。

(2)隐蔽性。

首因效应的发生阶段通常是对人和物了解及认识的初期,没有进入深入感知阶段,所以,对某人或事物的认识很容易受到知觉选择性以及感觉表面性的影响,这就体现了首因效应的隐蔽性。

(3)定式性。

第一次接触,教师和学生通常都会结合自身以往的认知与经验评价对方的交谈、外表等,如教师会依照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积极性、接收能力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样的,学生也会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言行举止、仪容仪表等对教师进行评价。这些评价会产生较强的“心理定式”,并且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效用,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

二、“首因效应”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合理应用

1.留下美好第一印象。

就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而言,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正处于发展阶段,对人和事物的分析还未能完全过渡到理性阶段,很多时候都会带入很强的个人情感,具有片面性和随意性。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在上课前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然后借助“首因效应”的弥散性特点,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发挥作用。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与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就要尤为注重自身的仪容仪表、言语行为、谈吐作风等,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好感与敬佩,将自己当作偶像。当学生喜欢一个老师的时候,自然就会将这种喜欢转移到该位老师的课上,如同常说的“爱屋及乌”。最后,学生不仅喜欢老师,也喜欢老师的课,学习起来兴趣自然也浓厚,学习效率、效果以及教学效率、效果自然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2.认真备好第一课。

对于刚进入初一的学生而言,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他们有些期待,有些兴奋,也有些忐忑,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开学第一课的备课。第一课不要急于备学科的内容,而应把备课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上。

(1)以生动的开场白吸引学生。

第一节语文课的开场导语必须要精心设计,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制造出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的开场白;精彩的自我介绍,可以吸引学生,起到一种出奇制胜的效果。对一线语文教师来说,这一环节的努力能够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让自己在学生心中充满魅力。

(2)以出彩的亮相吸引学生。

有人说,没有崇拜就没有教育。的确,学生喜欢一门功课,学好一门功课,与任课的老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要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崇拜,教师不妨在开学第一课上“露一手”。我们语文教师或精通朗诵演讲,或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或驾驭语言功夫了得,我们如果能够借助一些机会适当地给学生“露一手”,很容易就会获得学生的崇拜,从而让他们喜欢上语文课。

由于是第一堂课,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还比较陌生,学生会存在好奇感,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说要穿着得体、谈吐轻松自如、面带微笑,以渊博的知识和趣味式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喜爱与敬佩。

(3)以适当的策略保持学生的吸引力。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主要阵地。初一学生的身心都处在重要的发育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尚不能够长时间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还有的同学坐不住,不是做小动作就是说话。因此,能否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了第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在备课阶段就应当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堂活动,比如说小组讨论、游戏教学、情景创设以及多媒体教学等,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保持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4)以了解学生为突破口,吸引学生。

初一学生虽然稚气未脱,但他们都有自尊心和进取心,他们都希望被老师重视,得到同学的尊重,来到一个全新的学校,没有了以往熟悉的同学老师,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更想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如果在第一课中老师微笑的叫出了他的名字,说出了他的特长,他一定会觉得老师很重视我,进而努力学习。因此,教师事先应该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通过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对语文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征等。

3.上好第一堂课。

当初一学生上第一堂语文课时,通常都表现出好奇与兴奋的心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超水平”地上好第一节语文课。教师在课堂语言、表情、教法等表现上,要力求给学生留下“你是一位治学严谨、知识渊博、热心教学、工作认真、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这样一个良好的印象。此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学习。所以第一堂语文课,我们必须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最有效的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就会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第一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空间,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激励。

(2)注重情感,感染学生。

在第一堂课教学时,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应包含“情”,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第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声音、微笑、动作、眼神等把自己对学生的爱和对学生暗含期待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过程中,教师应面带微笑,鼓励学生参与,善于运用眼神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得每个同学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因而能专心听课。

(3)提出明确的要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第一堂课中,教师还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例如,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等。

3.语文第一课: 解数学题 篇三

我打开幻灯,屏幕上出现以下几道数学题:

1. 如果我们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文(四句左右),那么一年365天可背诵多少首?小学六年下来就可以背诵多少首?

2. 如果我们每天积累一条成语,一年365天可以积累多少条成语?六年下来就可以积累多少条成语?

3. 如果我们每天写一篇日记,那么一年365天可以写多少篇日记?六年下来可以写多少篇日记?

4. 每天我们认真练写一张钢笔字,最好在专门的练字纸上,一年365天可以练写多少张?六年下来可以练写多少张?

5. 如果我们每天读20分钟的书,假如这20分钟可以读15页的书,一年365天最起码可以读多少页?如果平均每本书200页,约看了多少本书?六年可以看多少本书?

6. 如果我们每天站起来大声地练习口语表达5分钟,内容可以是新闻、故事或争辩等等,六年下来,你练了多少时间的口语?

学生们个个眼睛注视着屏幕。我对他们说:“上面有6道数学题,都非常简单,给你们5分钟,把它们做完。”

“太简单了!”学生们个个拿出笔和纸算了起来。不到5分钟,一只只小手就举了起来。

“第一题谁来回答?”“我、我!”我让王娟回答,她说:“如果我们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文,那么一年365天,就可背诵365首,小学六年下来就可以背诵2190首。”“排除客观因素和主观遗忘,我想1000首古诗文总可以背得滚瓜烂熟吧,如果我们的学生张口就能够背诵1000首左右的古诗,我想,他的语文素养是会让人吃惊的。”我说。

“第二题王勇回答。”他站起来,大声说:“如果我们每天积累一条成语,一年365天可以积累365条成语,六年下来就可以积累2190条成语。”“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它言简意赅,简洁生动。如果谁的肚子里装着2000条成语,我想,他的语言表达肯定不会差的。”我说。

“第三题李华回答。”“如果我们每天写一篇日记,那么一年365天可以写365篇日记,六年下来可以写2000多篇日记。”“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上升、写作兴趣增加,写的字数也会增加。六年下来,写了这么多文章,写了这么多字,他到小学毕业时,写一篇文从字顺、四五百字的作文还不是小菜一碟?”

“第四题张超回答。”“每天我们认真练写一张钢笔字,一年365天可以练写365张,六年下来可以练写2000多张。”“如果这2000多张都是认真写的,那么六年下来你们的字再写不好才怪呢。”

第五题我让王雨回答。她说:“如果我们每天让学生读20分钟的书,这20分钟可以读15页的书,一年365天最起码可以读5475页,如果平均每本书200页,约看27本书。六年可以看162本书。”“这100多本书看下去,你们的语文素养就不会差,你们的语言积累不可能不丰富,你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可能不提高。”

最后一题我让纪鹏飞回答,他说:“如果我们每天站起来大声地练习口语表达5分钟,六年下来,就练了182.5小时的口语。”“如果天天这么练,除了生理原因外,你们都可以大大方方,响响亮亮地对人发表自己的见解。”

“做完了上面六道数学题,最后再做一道加法:如果背一首小诗用5分钟,临一张字帖用10分钟,练习口语5分钟,背一条成语1分钟,写一篇日记20分钟,阅读课外书20分钟,那么加起来多少时间?”

“只要一小时左右。”学生们齐声回答。

“每天背一首古诗的人请举手。”没有一人举手。

“每天积累一条成语的人举手。”同学们面面相觑。

“每天写日记的请举手。”没人举手。

“每天读课外书的人举手。”寥寥无几。

“每天练字的人举手。”毫无一人。

“每天练习口语的人举手。”学生们直摇头。

“我知道,你们每天都在做作业,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各种各样,写个不停。”我感慨道,“当然,这也不能怪你们。其实,学好语文重在积累,重在实践,日积月累,你的语文素养就会慢慢提高。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少做点作业,但以上六件事每天必须做到,好不好?’

“好!”学生们异口同声,斩钉截铁。

听到学生们的回答,我笑了。

(作者单位:江苏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4.高中语文第一课 篇四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冲过了中考的封锁线,又通过了军训的检阅,而锻炼成为一个个斗志昂扬的高中生,迎接新的人生挑战正如汪国真写给青少年的诗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在跌打中,我们也明白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很有缘认识新的同学们,相信我们能一起度过美好充实的学习时光!

我是同学们的语文老师,我叫。。,笔名。。。人,就是出产过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地方,白居易的《琵琶行》也写于那片土地,还有庐山,还有鄱阳湖有山有水有人,正如王勃所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2002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影视文学专业(那时还叫西南师范大学,西师的园子很美很大,昵称“西施”,也是出美女的地方)

高中第一节语文课,我们“磨磨刀”,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就一起轻松地聊聊关于学习与生活的问题以便同学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一、初中与高中的语文衔接

1、高中的学习量加大,读写的要求明显提高教材内容增多,课文篇幅加长,深度也明显增加,课文大多要从哲学、人生的角度来解读,思辨、哲理意味浓,高中教材选入的文言作品,数量和篇幅都有较大增加,有长篇的人物传记、论说文等这些给同学们带来学习上的困难

2、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加上学生年龄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较低初中中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只要记住“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样”等能力型的思辨题较少虽然同学们中考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同学们如果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如:考前才背书,看课文,记解释等则跟不上高中学习的快节奏因为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高考来选拔人才学习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需要同学们有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

3、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但由于中考语文不涉及语法知识,致使初中语文教学淡化语法,如拼音、词法、句法,双声、叠韵,语素、单纯词、合成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因而,在学习文言文和完成语言运用题目中,学生感到学习难度加大同学们普遍存在着知识漏洞,主要是语法知识的残缺

4、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没有养成读书、思考、积累、勤练笔、写好字、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在高一学习文言文时,老师将查漏补缺,给大家补充一些文言语法知识,如一词多义、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到时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记些笔记,慢慢巩固并系统化到高考总复习时就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否则还是不知所云

在学习方法上,做到“三先三后”、“三戒三倡”“三先三后”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三戒三倡”是:一戒把学习当做苦役,提倡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二戒过多地、单纯地死记硬背,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倡思维的灵活性

同学们,我们面前可能有不少困难,有些不适应的地方有个故事:一位得道高僧带着门徒,在山谷里传道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关键,人有信心,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一位门徒对高僧说:“您有信心,您能让这座山过来,让我们站到山顶吗?”高僧充满信心地把头一点,喊了一声:“山,你过来!”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音,回声消失后,山谷又回归宁静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座山,高僧笑了笑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于是他们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到达了山顶

是啊,山不过来,我们过去;环境不适应我们,我们去适应环境机遇不靠近我们,我们去靠近机遇只要多一些“山不过来,我们过去”的积极思想,每个同学都应该以最短的时间来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你最早适应了新的环境,你就是最大的胜利者 高中的学习生活没有主动来,我就主动积极地走进高中生活,征服高中生活、享受高中生活不迷茫地等待,不自怨自艾,何愁学习不进步,人生不幸福!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语文是一门枯燥无味的高考必考科目,语文是字词句段章,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化、语文是听说读写,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人灵魂的修炼场,语文是静听先贤遗留的心跳和呼吸,语文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如何给它定位将决定语文在你心目中的地位

让我们来聆听大家怎么说语文的吧有人这样说:

“语文是颠沛流离的孔子、逍遥云游的庄子

语文是曹魏王的老骥之志,诸葛孔明的锦囊妙计

语文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的梦中泪

语文是执过羊鞭的《兵法》,受过宫刑的《史记》,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语文是皎洁的汉宫秋月;

语文是一往无际的蒹葭苍苍,语文是浩浩汤汤的洞庭绝唱,语文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语文是但求一字稳的数茎须……

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 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

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叹服; 语文是对《红楼梦》的崇拜

语文是一手流利的方块字; 语文是离不开名著的双眸;

语文是听人讲话时的那份专注; 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

语文是侃侃而谈的风度和气魄

语文是与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的“您好!”;

语文是与他人辩论时,智慧的应对;

语文是处变时镇定自若的神情; 语文是举手投足间的“书卷气”

语文是捡纸屑时弯下的腰; 语文是抛向不守公德者厌恶的眼神; 语文是……”

语文是一座巍峨而冷峻的守护人类文明的长城,语文是一座滋养人类生命的后花园人类的生活有多宽广,语文的视野就有多高远!希望同学们给语文一个有尊严的高贵的定位,去走进语文,吟咏语文,书写语文,热爱语文,进而感谢语文,创造语文……因为语文学习不仅关乎同学们的前途命运,更关乎我们的生命质量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寻找人生的意义,用知识改变命运,塑造优雅的性情,更为了活出人生的境界与品位

为了自己心灵的慰藉、自由、幸福和快乐;甚或为了民族复兴,为了发现,为了创造,为了奉献自己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的独特价值┅┅为心灵自由的人会带着感恩的情怀来聆听先人的抚慰和教诲,为创造奉献的人将有舍我其谁的气概,满怀豪情其乐无穷地从书籍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滋养,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勇敢自信坚强,永葆青春活力的人并为社会为他人播散出自己的智慧

三、学习语文的十条秘笈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它的周期性很长,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学习语文不能急功近利,它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必须明白持之以恒才有收获现在我告诉大家“学习语文十条秘笈”: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1、练好语文基本功说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消灭作文中常见的错别字

2、优秀诗文勤记诵在高中三年内,早读时要努力做到——引吭高歌式大声读,诵读讲究停顿、节奏、速度、语气、感情等,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教材规定的必背诗文的基本任务,再熟读非基本篇目,在此前提下再向课外延伸,诵读一些适合中学生的名篇动手写,用心记,勤引用教材内要求背诵的篇章我们一律默写过关

3、报纸杂志常翻阅推荐《中国青年报》、《嘉兴日报》《南湖晚报》《语文报&8226;高中版》、《作文点评报》、《作文与考试》、《读者》《中学生阅读》、《语文月刊》《小小说选刊》《杂文选刊》等等 还可以剪报——看到有好文章就剪下来,贴在自己的语文摘抄簿里日积月累,你终有一天你会为自己拥有丰富的精神食粮而骄傲

4、看书买书做书虫多逛逛书店(市内书店简介),多进阅览室,多去图书馆,你会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们应尽量买一些有收藏价值的书,丰富小书柜的藏书,如《现代汉语词典》、《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成语典故词典》、《语文演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等文史哲方面的书喜欢看书、勤于思考的人,语文一定学得好!(讲一讲自己的购书读书经历感受)一个学期“一本书主义”: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伟人促膝长谈让外在的视野与博大的境界引领提升个体内心的力量我要求同学们在一个学期内读完一本经典作品第二周内将自己选择的书目报给语文课代表,其中考试时候选一节课开阅读经典交流会第十五周上交读后感悟一篇,不少于1000字

5、语文笔记贵坚持语文知识点(含各知识点的概念、运用实例、高考例题等),诗词名句、对联、名人名言,佳作美文及写作技巧归纳,错别字、病句搜集,文学常识……这些都值得我们抄在自己的语文笔记簿上在测验时候收集错题,集成“错题本”,到高三的时候就会成竹在胸!

6、课外练笔不放松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青春的精神成长写多了,思维就敏捷练笔的题材广泛得很,校园中,家庭里,社会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成为练笔内容;文体也可不限,记叙文、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剧本、对联……什么都可试试长短也可随意,每次既可写全篇,也可写片段,还可写“小说连载”式的文学作品写作时间最好固定在某个时间段的十分钟左右,如中午饭饱之后,傍晚遐思之时,晚自修结束之前回顾一天的点点滴滴,展望明天等等如此坚持,高考作文到时就像写日记一样思如泉涌,一两千言,一挥而就在高一阶段,我们首先要有量的积累,养成写的习惯,我相信同学们习惯形成之后就会对自己思想情感的抒发欲罢不能的!我要求同学们每周至少完成五篇日记,每周我值班的晚上我来检查,课代表在自修前收好放在讲台上可能有同学会说我的日记有隐情什么的,不方便老师看可以,我只要同学们能写就好所以如果你愿意老师分享你的生活感悟,与你交流写作方法,你就在文末标明“可阅”,否则我不会侵犯你的隐私的!

7、生活处处皆学问跳不出语文课本,跳不出语文课堂,我们就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校园里的墙报,街上的招牌,旅游景点里的楹联,报纸上的广告,庙宇里的碑文……都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看电视、听广播,开校会,乃至听其他人聊天,也一样可以从中学到不少语文知识

8、他山之石把玉攻孔子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也说过:“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平时就应多向身边的人请教,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从而取人所长,补己之短;借人所长,为己所用如果有人向你请教,你也要耐心热情地解答《团队激励》一书中讲到“学习金字塔”是由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不同的学习效率构造而成的,听讲的学习效率是5%;阅读是10%;声音和图片是20%;示范和演示是30%;小组讨论是50%;实际演练和做中学是75%;马上运用和教别人是90%

9、基础知识早复习

10、课本学习贯始终从应试的角度,语文主要是考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直接考课本内容很少但经典篇章的课文里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从高一起就自觉地开始复习这些知识点,而不是到了高三才复习,那么,你就会赢得主动

其实,这十条秘笈都是一些学好语文的常识记得马三立先生有段相声,说一个小伙子晚上一睡觉就浑身痒一天,他恰好看见路边有小贩卖家传秘方,小伙子禁不住诱惑买了回来晚上,浑身又痒起来小伙子赶紧拿起秘方,打开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两个字:“挠挠”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去坚持不懈地做好这些常识!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之剑,就握在大家自己的手中,怎样使用它,完全在于你自己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着坚持去做!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着去做!那成功的人就是你、你、你们!

同学们,我讲课追求一种民主,开放,个性的风格,课堂不是老师我一个人的事情,教学相长,课堂是我和同学之间的事情如果大家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我相信大家能做到在上课的时候主动投入,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大胆地质疑,并做好笔记的积累整理,按时完成作业

作业明确:

1、结合《词语手册》、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预习课文,大声地早读

2、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情况课代表要做好记录,一次未交,平时总评成绩扣1分

3、日记(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学皆可入文)每天“10分钟”,每周不少于5篇教师晚值班时上交检查,如果愿意和老师交流可以写上“可阅”,否则老师不会看内容只记个日期

4、大作文适时布置,在老师详批的基础上,引领同学进行作文的自评互评

5、一学期读懂一本经典作品,走近、理解一个人,同学们选择好,第二周内课代表登记每位同学选择的书目,十五周上交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

6、多读多写,我们一起编辑《海岳诗报》,大家踊跃写作投稿,好的作品我将推荐发表

同学们,我的说话得简单,你能做到吗?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你们要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成为自我幸福人生的成全者,那就和我一起学好语文吧!

预习毛泽东的《沁园春&8226;长沙》

古代文学常识歌谣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和《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璧”②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③;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尚有短篇拟话体,编订“三言”冯梦龙。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5.语文开学第一课 篇五

欢迎进入初中语文世界

什么是语文?

• 语文就是语言与文字

• 语文就是语言与文学的简称

故事一:

• “吃”----“去” • “包子”----“报纸” • “大肥鸡”----“搭飞机”

故事二:

• 仇敌:“我是不给傻瓜让路的” • 歌德:“我恰恰相反” 故事三:

• 蒋介石:“我简直在对牛弹琴!” • 周总理:“对,牛弹琴!” 故事四:

• 我要炒肉丝

• A、我想要一份炒肉丝的菜; • B、我要亲自炒一份肉丝

生活就是语文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留心处处皆语文” • 语文的“四大天王”:听说读写

仔细听

大胆读

广泛读

勤奋写

用心做一切,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幸福!要想干,总是有办法的;不想干,总是有理由的!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上好语文课要准备些什么呢?

• 物质准备:

•••••

1、练习本(2本)

2、小测本(1本)

3、练字本(一本装订好了的原稿纸)

4、随笔周记(B5不少于30页的软抄)

5、字典

6、古文译文本(A4不少于60页的硬抄)• 每日常规活动:

1、课前五分钟:我来推荐---名言、成语、好书等

2、硬笔练字:每天练字50个字左右

3、与课文对话:预习或复习10分钟课文,至少要朗读一遍。

• 每周常规活动:

1、每周练字一则(300字以上)或做综合练习题一份(由老师出题)

2、美文摘抄一则(300字左右),与硬笔练字同步进行

3、背诵积累:古诗词三首,美文一段(逢周五检查)

祝大家在语文世界里玩得开心,游得畅快!

参考:小升中语文衔接

要学好语文,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的学习习惯就是听、说、读、写的习惯。

1、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老师教授语文新课前,应该先看看单元提示、多读几遍课文、预习好拼音字词、划出好词好句,试着概括文章的内容、找出文章的中心、思考课后的练习等等。

2、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老师的讲课是最关键的,老师一般都能抓住重点来教大家,要做好笔记,尤其是你不懂的地方更要认真听。在课堂上专注听讲,不仅听,还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住课文的重点、难点。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发言,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

3、养成对文本质疑的习惯,这是培养自己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4、养成复习的习惯时,复习语文要有计划:比如说,我今天计划哪些学习内容要看的,哪些内容要背的,要理清主次。复习的时候要认真,才能达到较高的效率!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铅笔做上记号,找时间问问老师或同学(有些记不住的地方可以用一张纸抄下来,放在口袋里,随时背记)。早晚读也不要浪费时间,大声念出来!一般早晚读用来念念生字、文言文及其翻译(两者结合着一起背,虽然文言文不易学,但勤能补拙呀!)、背背古诗词、课文下面一些重要的词语注释等等。

5、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不仅仅是读课本上的课文,每周还应该抽时间看一下好的课外书,把好的词语、句子积累下来。这几年的中考,语文都要考名著阅读,因此还要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要边读边思考,学会制作读书卡的,养成圈、点、评的习惯。

6、养成积累的习惯。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是最多的,想写好作文,就要多积累:多背些古诗词、名言警句啥的,平时要看像《读者》《文摘》等优秀的书籍杂志,遇到优美的段子就摘抄下来,有感想也在一本本子上写几句自己的体会。

7、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要想把作文写好,除了积累外,还要做到善观察,勤思考,多练习,乐表达。

6.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 篇六

同学们,大家好:火热的八月见到火热的你们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激动!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我不想讲课本上的东西,咱们聊一聊,来聊几个字吧。古有“仁、义、礼、智、信”,讲的是如何修身养性,今我们来聊“缘、趣、雅、信、法”说的是如何学习和学好语文。

缘。(懂缘)中国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你觉得那些是缘分?

我与你们相遇,我会从今天开始与你们共同学习,陪你们共同进步,见证你们每一个人的的成长,而你们也见证了我年轻的岁月。老师、学生这就是缘分。

三年的同窗好友是缘分,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朝夕相处的三年宝贵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这将是你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岁月之一。

王菲在春晚上唱过一首歌“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说得就是一种缘分。日后慢慢地体会,你会发现各种人生际遇的奥妙,都在于一个字——缘。

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我们的生活中的语文在哪里?

这里,我给大家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看看电视剧、看看电影,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类型。那些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的情结和人物对白不就是语文吗?大家平常听得比较好玩的笑话,是不是语文?一首好听的歌,歌词是不是语文?

雅。指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能使人变得儒雅,提升人格魅力。作为基本的语言工具,其基础作用不言而喻。我只想强调的是语文学好了对个人人格魅力的提升有不可比拟的作用。“腹有诗书气自华”,饱读诗书,可以使男生胸怀宽广,文质彬彬,可以让女生气质出众,温文尔雅。《还珠格格》中最常用的句式:我好喜欢好喜欢你哟!除了连用两个好,并无其他的妙处,用于表述爱情的美好徒显苍白和肉麻,我如是这样认为,不知道你们以为如何。与汉乐府《上邪》比较恰切。“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信。指信念。每位同学都要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念和决心,丝毫不能动摇。我强调三点。一是你们要有绝对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语文,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特别是你们,现在是汲取知识的最好时机,一定要明白自己坐在这个教室里的职责。二是你们要充分相信并且适应正在给你们上课的老师我。只有我们达成一个良好的、互相信任的、互相尊重的关系,大家的成绩才会有进步,我们也才能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三是要对学校有信心。现在大家是坐在我们学校最新的教学楼里,每个教室里有最新的教学设备。这些资源是为谁服务的?都是为在座的你们。同时,我还要特别提醒和告戒大家,语文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永无止境,要对自己有十分高的要求。

法。指方法。学习语文没有捷径,但绝对是要讲方法的。方法因人而异,但原则是需遵循的。首先,我要求同学们有民主的观念。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是地位是平等的,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要敢于发言,说出你的理解。其次,大家要有钻研精神。相对大家而言,我接受教育比你们早,对于很多问题,我已经形成了我的一套看法。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我的观点肯定带有我自己思想的影子。孟子说的好,“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别人的观点、书上的既成观点,大家要自己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再次,注意积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多读,多写,多积累,厚积薄发。积累的多了自然就会有感悟。

具体的学习准备:

1、要有一个摘抄本,坚持摘抄。内容比如:常用成语。名言名句、诗词、优美文段、新颖的观点等等。在摘抄的同时,写一些随笔,内容、字数均不限。

2、要有一个笔记本,坚持作笔记,日常积累不可少。可记在课本上,也可记在笔记本和学案上。

3、经常读书。小说、散文、杂志报刊等不限,但是注意,要读对我们学习有帮助的文章。

4、坚持背诵。从高一就练好背功,你会受益匪浅。

5、认真完成我们每次布置的学案和作业。

总之,请大家放心,我会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同时呢,我也希望大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为你的高中生活开个好头。不管什么时候,你们都能首先拥有一种儒雅之气,像一个“读书人”,最自己的言行负起责任。同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要与世俗同流合污,在如今的复杂社会迷失方向。

7.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 篇七

初一语文组

一、老师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力图用幽默的语言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使陌生感大大降低。

二、新的学期开始了,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由小学生变成了初中生,面对这样的变化学生有什么打算?让他们说出来与之分享。

让学生多交流,老师要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对初中生活的期望以及对语文学科的认识。

三、依据学生的交流老师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天地”(见演示文稿《开学第一课——让我们爱上语文》)

通过观赏幻灯片,让学生明白语文具有语言生动有趣,充满智慧,知识性强等特点,让学生领略语文的魅力。

1.①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冲周恩来总理发脾气,说:“我简直在对牛弹琴!”

周总理怎么回答他呢? “对!牛弹琴!”

②歌德在花园里迎面碰到了他的敌人,花园的路只允许一个人通过,他的仇敌高高的昂起头说:“我是不会给傻瓜让路的!”

歌德会怎么回答他呢?

我恰恰相反。

2.①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真心英雄》)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青花瓷》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蜗牛》

②下面是一学生和校长的对话,请用“广告词”回答

有一天,有个人爬墙出校,被校长抓到了,校长问他为什么不从校门走?

他说:

。(美特斯邦威)

校长又问他这么高的墙怎么翻过去的?

他说:

(李宁)

校长问他翻墙是什么感觉?

他指了指鞋子,说:

(特步)第2天,他从正门进学校,校长问他“怎么不翻墙了?” 他说:

(安踏)

第3天,他穿混混装,校长说他不能穿混混装.他说:

(森玛服饰)

第4天,他穿背心上学,校长说:不能穿背心上学。

他说:

(爱登堡服饰)校长说:我要记你大过。他说:为什么?

校长说:

(动感地带)

④标语、告示

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草坪上的告示牌)当您看到这行字时,您的车离我太近了。(车后标语)

四、在学生自由交流之后老师给新学生提出语文学习的习惯要求。培根说过:习惯是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中学时代正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关键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请同学们注意这“五大习惯”的养成。

提前预习的习惯。为了适应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快节奏,做好预习很重要,像字词、文学常识、诵读、背诵等基础性学习就应该在课前预习时完成,还应就文章的疑点、难点或重点进行思考,带着问题进课堂,提高听课的效率。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堂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主阵地,必须保持精神上的高度集中。稍有走神,就会听不全内容,听不准重点,听不清要求,听不明区别。只要你在课上保持良好的坐姿,眼睛盯着老师,心里想着课上的问题,手不离书本笔,就不会走神。这要靠毅力的支撑,纪律的约束,自觉的坚持。

独立完成作业或练习的习惯。完成相应作业或练习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必须认真对待。一旦遇到解不开的问题,要翻翻书,查查笔记,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绝对不可以放弃,不可以抄答案甚至抄袭别人的作业。

课外阅读的习惯。新课程标准规定: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小学10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小学60篇)。语文学习在课内,能力提升在课外。建议同学们尽快从小学阅读的圈子跳出来,博览群书。有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会让你终身受益。

勤练笔的习惯。写作是同学们感觉挺头疼的一件事。首先要注意积累素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录下来,解决“米”的问题。二要打破条条框框,不怕写,用我笔写我口,用我手写我思,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三是要写得明,无论是写人记事,说物描景,议理论辩,都能明白晓畅,清通自然,就是不错的文章。

8.初三语文开学第一课 篇八

经历了初一的稚嫩,穿越了初二叛逆,不知不觉我们已站在了初三的旷野。蓦然回首,我们学习语文已八个年头了,那语文到底是什么谁能告诉我?

一、语文是什么

当你听到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曲,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忘乎所以,这就是语文;当你看到一幅雄浑俊雅的书画,沉迷其间,击节拍案,赞不绝口,这就是语文;当你发表演讲,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滔滔不绝,这就是语文。它是无边的海洋,深沉而崇高。它比金钢石更坚硬,历千年而不腐;比锦缎更柔软,呈异彩而不妖娆。它像长江黄河,奔流不息;也像山间清泉,潺潺流淌。它的凝固力无与伦比,可以使最活跃的思想和灵感固化为文字的雕像,让我们后人百学不厌。

翻开历史的长卷,你会发现语文又是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想象绮丽,带你升天入地遨游山河;语文是苏轼的词,豪迈豁达,心骛八极与你谈古论今共探人生真谛;语文是琼瑶手中的生花妙笔,一代代天王巨星凭此灿烂无比;语文是余秋雨笔下发人深省的散文,带你游历世界思考历史。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

半部论语治天下,语文可以让男士具有领袖风范,胸怀天下纵横天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可以让女士具有明星风范,超凡脱俗气质高雅。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好语文呢?

二、如何才能学好语文

㈠、播下一个行为,产生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产生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产生一种命运。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学期伊始,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主动预习

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2、要 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最常用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词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

3、做好上课准备

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2)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3)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为了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4)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注意把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免课桌上东西零乱而影响你的学习情绪。

4、专心上课 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础。

5、及时复习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只要有决心,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这对人的一生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终身享用不尽。

㈡、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艺术来源于生活,学会观察生活,用心体会生活。从生活中截取一个片段、一个镜头、一幅剪影、一种情趣,一段独具特色的对话或几个逼真的细节,采撷生活海洋里的一涓一滴细致为文,铸就华美辞章。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了生活的积淀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丰富的积累。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读课外书。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2、勤做读书笔记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

1、摘抄、摘录,2、做卡片,3、提要钩玄,4、写读后感。

3、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这信息日益爆炸的时代,必须关心时政,关注焦点热点,并多读优美的时文。让自己走在时代的前列,写出时代气息浓厚的精彩华章。㈤、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有了真情,有了积淀,有了时代气息,还要有个性色彩。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作文也要与众不同。这就要求大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头脑中稍纵即逝的灵感,并且有个性的写法别具一格的视角折射出百态人生多姿生活。

三、明确语文的常规作业

1、每课的课前预习。

2、每两周的大作文。

3、每周至少2页的读书摘记。

4、练字。

9.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九

学生:搜集并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

板书预设:

风光美

欢迎远客蒙汉情深何忍别

草原人情美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天涯碧草话斜阳

联欢话别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重点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草原风光美,并能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那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赏吗?(想)请让我带大家去领略草原那美丽的风光。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让学生欣赏。

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西部,走进大草原。

2、板书课题:草原有感情地读题

3、你印象中的草原是怎样的呢?学生交流

4、老舍笔下的大草原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老舍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认读难读的词语:渲染、迂回、翠色育流、襟飘带舞、羞涩、拘束、陈巴尔虎旗

3、学生交流草原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景色美丽、人们热情。(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快速找出课文中描写“风光美”和“人情美”的分别是哪些段落?

2、学生交流:风光美(第1自然段)人情美(第2——5自然段)

3、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

在“景色美丽”和“热情好客”两部分内容中,喜欢“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右手,喜欢“热情好客”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左手。(看来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现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内容呢?(景色美丽)为什么呢?我尊重大家的意愿,带大家去感受这部分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受草原风光美

1、自读自找(不理解词、句、其它问题)合作、探究(不懂的问题)相互评价。(以小组为单位)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议疑问,教案《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草原》。

①先让其中一个小组汇报情况。小组中的同学找出哪些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不能解决问题吗?其它组的哪位同学能帮助解决?谁能评一评回答的问题?

②除这组的同学所提出问题外,其它组同学还有问题吗?谁来帮忙解决?谁能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

未能解决或解决不理想时,教师启发、解疑,学生对“翠色域流、勾勒、渲染”等词理解不深刻,教学中采用“实物感悟法”(翠色域流),操作演示法(勾勒、泻染)加深对词意思理解。

学生提不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如:A、一些难理解句子,弄清其意思。B、草原景色有什么特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C、…,刚才大家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很好,解决了很多问题,面对景色如此美丽的草原,如果不进行细细品读一番,去受到美的熏陶,实在遗憾!

3、品读佳句,体悟情感,培养语感

①自由读“景色美丽”部分,划出认为最美句子品读。A、自己练读。B、两个同学互读,看谁读得最棒。

②各小组推一名读得最好同学朗读,学生评价,赏析。

③出示认为最美句子,师生品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景色之美,从中受到美的感染。

预设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预设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理解“茫茫”和“并不茫茫”的意思。

(2)指导朗读:读出草原一片碧绿、广袤无垠的美。

预设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读句子,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丽景色。

(2)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并结合课件图片来理解。

(3)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绣)

预设四: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域流,轻轻流入云际。

(1)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草原什么特点?图片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2)其中那个词写得特别好?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积累:说说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域流”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翠色域流、轻轻流入云际”给人们带来的饱满、润泽、柔美的感觉。

④引读“感受部分”:面对如此美境,难怪作者陶醉了,在这种境界…,在这境界…(教师引读)。

⑤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优美乐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⑥贴出“景色美丽”这部分的思路,在音乐的`渲染下,美美地读一读或背一背这部分内容,再次感受草原美丽的风光。

五、知识拓宽

1、展示搜集到有关草原的图片、诗歌、歌曲…小组中交流、欣赏。

2、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可借鉴课文中好词、句,也可用具有磁性语言来介绍,看哪组同学最有创意,小组合作解决,选代表发言、评论。

六、总结,再现草原美景

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再回过头美美地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陶冶,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学生边听边欣赏。

七、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上一篇:家禽养殖买卖合同下一篇:公司员工培训的请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