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4-10-01

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与反思(共13篇)

1.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一

加强高效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促进数学教师高效发展

【摘要】教学高效的含义:从成本观念上看,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效率的最大化。从全面发展的观念上看,其高效性就是教学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效益的最优化。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作为数学老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究其原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我开始有意识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评价,试着按照漳河中学高效课堂的十字原则“全体、还位、控时、活动、达标”去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下面谈一下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在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反思中不断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重要部分,是促使教师个体乃至群体由教学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催化剂。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反思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教师应把教学反思这一过程努力把握好,真正为提高课堂高效而努力。现举例如下:

1、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生活中,用刀去切物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是一件非常生活化的事件,与生活息息相关。如 练习册中有一个“截一个几何体”的练习学生有一定难度,在讲这一题时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采用“还位”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星期天在家里用萝卜、土豆等材料切成正方体,然后用刀去切物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切截,他们都得到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的截面,但有些同学却没有发现五边形、六边形的图案,到校后教师引导、启发他们运用面面相交得线的理论知识来解析实践的结果:截面为三角形因为截面经过了三个面,截面与经过的三个平面相交成三条线,相交线围成了三角形图案。截面为四边形因为截面经过了四个面形成四边形。在这样的理论指引下再去实践,学生们很快地截出了截面为五边形、六边形的图案。教学内容就在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得以延伸,有效利用了高效课堂中提倡的自主式、发现式、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方法。

2、学科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和综合式的学习

创新设计可让学生积极向上。在学习了4.1.1几何图形一节后,让学生上网查询,在老师精心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以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与美术学科结合起来,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美术、数学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在班上办了一期学习园地板报,附了一副对联:加减乘除谋算七(2)学业,点线面体描绘漳中蓝图。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3、巧用顺口溜加强记忆

几何图形一节有一题是将正方体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问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正方体的展开图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学中,先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并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共得出11种类型,然后根据图形特征,师生共同归纳,编制了顺口溜:“一三二”“一四一”,“一”在同层可随意。“三个二”成阶梯,“二个三”“日”字连。异层“日”连,整体没有“田”。使学生读起来上口,用起来简洁,教学效果较好。

二、细致评课,体现了教师对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度

1、听了黄老师《一次函数》一节复习课后,从以下几方面体现高效课堂的特点和意识:(1)能体现高效课堂的思想和观念,目标意识明确。(2)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老师能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3)教师在教学流程中,有意识的进行学法指导,注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4)老师在教学中反馈意识较强,教学过程注意有的放矢。概括为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2、严老师《随机事件》一节课在故事、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三维目标的教学。值得商榷地方,由于老师第一次上本节内容,深度把握不够,若能放得更开一点,将会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

三、高效课堂活动感悟

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活动已经进行近一年,也听了几十节课。11月区教研室领导到我校指导高效课堂工作,各科进行了听评课活动,对我校的教改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听完后受益匪浅。我们分析一些成功的课堂,不难发现,学生具备下列学习状态时,学习效益最高。

1、当学生富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2、当学生处于悱愤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3、当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多样时,他们学得最好;

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5、当知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时,他们学得最好;

6、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7、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8、当课堂学习知识让学生产生共鸣时,他们学得最好;

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高效课堂教学,既重在教师高效的教,更重在学生的高效的学,教师的教如何让学生实现学习的高效,是我们老师们长期实践研究的问题。

四、高效课堂问题思考

1、现阶段我校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形式比较单一,可以实行在备课组内进行同课异上进行研究,多轮一课研究,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中来,展现他们的教学风采。

2、不同学科的课堂效益体现不同,因此评价的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使得评价更加客观更加公证。

3、教育需要教师站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教育永远充满感悟,充满遗憾,需要永远的探索。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追求教育的高效益,吾将上下而求索!

2.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

一、寄宿制小学建设现状

2009年, 按照地委、行署的安排部署, 我校完成农村寄宿制小学标准化建设目标, 在2010年8月底全面建设完成。秋季开学全部投入使用。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基本做法

(一)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过程中, 我校将该项工作纳入市政府工作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作为市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和事关民生的“十件实事”来抓。为确保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县政府与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 落实具体工作任务, 形成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 深入调研, 科学规划,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在规划上, 我校根据实施小学寄宿制建设的特点, 结合学校分布现状, 对小学进行了重新布局和科学规划, 制定了具体规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 始终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坚持科学规划, 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考虑城镇建设、人口密度、学生状况的实际进行规划。在乡镇结合部, 根据地域条件、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情况, 打破乡镇属地管理限制, 进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二是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三是坚持县、乡两级政府分级实施的原则。四是坚持建设和撤并相结合的原则。寄宿制小学建设完成后, 按照“区别对待, 分类管理”的原则, 对可动资产随学生转入寄宿制小学集中使用, 不动资产由县教育局会同国土资源局、国资办和乡镇政府进行清产核资, 界定权属。属国有资产的, 移交当地寄宿制小学管理;属村组集体资产的, 用于发展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 以避免造成资产闲置和资源浪费。

三、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 合理安排布局, 稳步推进, 逐步集中。

一是集中办学要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人口发展趋势相结合, 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相结合, 同区划调整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减少大幅调整带来的冲击力, 照顾不同地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确保建成后的寄宿制学校长期的生源稳定, 办学规模稳定。二是集中办学要考虑可操作性, 在办学规模上不要搞一刀切, 应坚持实事求是,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学校规模。在调整学校布局过程中, 还要充分考虑到交通不便的边远村寨农村子女的上学问题。不能单纯追求办学集中, 避免造成合并后的班级规模过大, 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还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对少数民族聚居地, 由于人口稀少, 居住分散, 在校生人数应适当放宽, 对学校的校舍建设也要从实际出发, 做好长远的规划, 按照当地人口发展的趋势, 该撤并的予以撤并, 暂不宜撤并的逐步压缩办学规模, 适当时候再考虑撤并, 尽量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 充分尊重民意, 强化政府引导。

一是充分尊重民意。不论是并校寄宿或是集中办学, 都要求乡镇和学校组织干部、教师, 深入村组、农户, 召开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和学生家长座谈会, 宣传政府的政策,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达到干部群众的思想基本统一, 确保撤并校的顺利实施。二是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政府要把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 采取分步推进、平稳过渡的办法, 及时协调解决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避免因集中办学引起学龄儿童辍学和教育质量下降。

(三)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努力增加教育投入。

一是上级财政加大资金支持。在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危房改造资金、希望工程资金及各级教育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基础上, 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投入。二是要建立新的投入机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为县级政府, 但财政十分困难, 无力改变本地区农村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现状。要建立新的财政体制, 区分地区差异, 进一步提升国家对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投资主体的重心, 使中央以及省级政府成为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三是要落实寄宿制学校的后续资金。如果寄宿制学校的后续经费无法保障, 学校的正常运转将无法保证。要制定学校消赤减债计划, 让学校摆脱债务, 轻装上阵;要建立完善的学校基本运转资金保障体制, 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发展。四是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的救助体系。要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确保“两免一补”资金及时足额发放。要相应提高贫困县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 并建立上级财政为主、县级财政为辅、两级财政共同承担的分担机制, 确保贫困寄宿生不流失。五是要为教育安排一定的公用经费。寄宿制学校建设带来的不利因素, 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难度增大, 任务加重, 收入紧缩, 支出高涨。财政要为教育安排专门公用经费, 以便很好地维持运转。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形成规模办学效益, 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与布局, 已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寄宿制办学模式日趋成为农村小学办学的主流模式。如何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

3.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三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教学反思 对策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

二、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呼唤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新教师而言,教学反思更是重中之重。反思才能产生变革,变革才能带来发展。

(二)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

教师并非本专业知识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前段时间听了高二数学《线性规划》一课,课间教师面对学生的沉默并没有作出相应的教学对策调整,仍然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把一个个概念和问题抛出,教师的“博学”与学生的“无知”更加扩大了师生的距离,压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如同石沉大海般无人应答,教师犹如滔滔不绝的导游在自说自语。

这堂课引发我的深思:教材这部分大大的体现了数学的有用性,入引导得好,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但也增加了课堂上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在实践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在适当的情境下实施适当的教育,这是教学智慧的本质体现。很明显这位教师有着良好的学科专业知识,缺乏的正是对课堂的教学情境及时反思和对策调整的能力。

(三)数学课改实践的要求

“思考该往前走”,是新课改中数学教师自我成长的现实之路。按照新课改理念实施以来,数学教师面临很大的新的挑战,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如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冲突中,“旧”的消亡出现阵痛,“新”的孕育与产生是否有被“旧”的习惯吞噬的危险?面对新理念,教学方法改进中如何找到恰当的载体?课堂中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的完成发生矛盾怎么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在大班额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如何增强教师的知识储备与调整知识结构?等等。在新课标实施的教学调研中,我听了另一位高一教师一节《充要条件》的课,学生对充要条件的理解不是很清楚,例如: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上课期间我们和同学之间该如何探讨,如何分享我们的个人见解?如何验证我们的见解是正确与否?而对于一个班九十几个人如何获取老师的帮助?等等。说实话课堂上老师有些紧张,总担心学生提出怪异的问题或者自己讲授的教学内容学生接受不了,教师的智慧和灵活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以为学生只能描述如何探究自己的具体情况,没想到有一名学生并不满足于口头表述,说:“老师我想陈述我的理解是否正确,并想听听其他同学是如何理解的,行吗?”教师赶紧让他上讲台,全班同学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之后还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是这么理解的:……,对不?”(逆向思维!太好了!)场面令我感触很深。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超出了教师!

这些困惑,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救世主”,最终只有靠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反思,在不断地交流、比较、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与对策。这一过程也体现了“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理念。

三、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搞好高中数学新课改,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若每当看到有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就急于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会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4.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四

教师备课的过程中有教后反思,从学习的角度讲可以称为反思归纳性学习。反思归纳性学习是通过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现在学校大部分要求的是教师的教后反思,从惰性思维的角度出发,教师上完课后是不想做这一工作的,然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老师不想对自己的.课作出思考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不会提出合理的反思,对自己存在的问题给出归纳。当代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要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的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显然,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内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所以要思考,学生如何才能够愿意反思,积极主动的反思,如何才能让学生无意识的反思,从而拜托由于惰性而导致的上课睡觉,不想听课,不愿意思考?这个过程就我提到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近几年任教的班级几乎都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群体性的特征非常的明显,其他的同学做什么另一些同学也跟着做什么,上课的时候很少能够独立的思考,特别是下午的第一节,在午休过后的第一课,当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困意十足的时候,这个时候全班的学生几乎都是困意十足。所以这样的数学课是不能够继续下去的。

反思性学习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它不仅要求反思者有一个开放的、负责的、执著的心态,同时也有合作、协调、信任的环境要求。它是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如果有他人指点或与他人合作进行,会加深理解,反思的效果会更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反思效果。

这个学期上了《常见函数的导数》,这节课总体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目标就是幂函数导函数公式推导,以及导函数的初步应用,幂函数导函数推导过程主要采用归纳猜想,但是没有证明,证明在本节当中不作要求,以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不可能达到推导的层次,所以,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联想的方式总结出公式,主要的思维方式就是通过观察得到公式,公式推导的过程主要是学生分工执行操作,让不同的组解决不同的幂函数题型,并且让组内其中一人独自在白板上展示。然后自然的将这些同学做的白板组合到一起,让同学观察,提问:从这些同学的白板的解题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能够狠好的归纳出幂函数导函数的公式,这样这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然后就公式加以练习,加深巩固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白来是让一整个小组同时扮演,一个方面可以检查这些学生对公式的应用情况,两个一个方面可以死通过一个组的练习了解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因为组内的学生是顺时针的顺序按照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来安排的,一个组就可以反映出一个班级的学习情况。

对例题讲解主要是师生互动的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为基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主导的作用,主要是学生来完成,教学设计的时候是安排三名学生上黑板上做,下面每个小组选一名学生在白板上展示,然后让同学互相指出在做题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指正问题,学生能够更好的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达到了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的目的。例题结束后学生对预习时的导学案拿出来,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解析,主要是会做的同学给不懂的同学进行讲解分析。已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展示自己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并且通过对问题的讲解,可以刺激学生大脑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加深学生的理解。完成后在教案的后面写出自己在这节课的反思,反思这个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做题的方式方法,反思自己还存在着那些不足,需要自己课后加深,教室课后再次对导学案进行批改,这样学生的导学案就做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目的,达到了导学案的充分利用。

但是这节课在教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的热情不是很高,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能是数学课的原因,很多的方面是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到白板前进行扮演的时候电子白板只能够一个人书写,不能够几个人同时书写。这个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很大的弊端,不能够同步检查学生上课的掌握情况,安切上课的题目量也达不到要求,这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弊端,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热情不是很高,主要表现在学生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的氛围,所以这个还需要联系,在上课的过程中进一步贯彻这样的思想。导学案出题目的时候,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在这样的课堂中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好处,明确这个过程中没有活动很难让自己沉浸到学习中,也就很难有收获。老师要让学生明确并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明确没有反思便难以有自我改错纠错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要使学生的反思行为习惯化,即主体遇到特定刺激便自然出现相应反应。有反思习惯的学生,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会就学习计划、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自觉、主动地反思。总之,反思意识得到强化后,学生心理上就有一道“警戒线”,它随时提醒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保持应有的警觉,一旦有可疑之点即进入反思状态。

凭借遗忘来抵制不愉快的回忆的原则,学生在与学生争论的过程中有些时候是与别人的想法是相互冲突的。而就学生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最痛苦的挣扎的记忆忆是最难忘的,也是最深刻的。学生在遇到问题和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也是心灵竞争的场所,即学生彼此之间心理的相反的倾向所组成。

5.高二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五

4月份的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本月我担任高二(17)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直本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原则,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并在思想水平、业务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现从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教学策略、精彩片段、评价体系以及疏漏之处对4月份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反思:

一、反思平常的教学设计

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我能紧扣教育目标为整节课设计几个教学环节,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强调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力求让学生能清楚本节课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二、反思一般的教学效果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很难完全完成,学生在吸收消化一节课的内容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照成学生没有办法及时将每节课的内容变为自己的东西。为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加长教学的时间间隔。

三、反思教学策略

目前我在教学中,使用的是讲练结合的教学策略,一方面为了讲解详细,另一方面通过练习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反思精彩片段

在整个教学阶段,最精彩的阶段就是学生的讨论交流阶段。每次做完练习时,我都会让学生交流讨论之后,再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加以讲解。而在学生的讨论中,经常会迸发出非常出彩的思想,不仅给其他学生提示,也令我耳目一新。

五、反思评价体系

评价学生的方法更趋向多元化,力求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进步,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六、反思疏漏之处

需要进一步启发学生主动的投入课堂,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需要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借助数学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需要进一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以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为基础,增加变式,让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感想。

6.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六

错一题目:一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4个苹果为1000克,1个西瓜有多少千克。教师在引导学生弄清数量关系和单位名称时,却出错了。

错二题目:6根胡萝卜换2根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能换几个胡萝卜。教师也找不到直接的等量关系。

评完课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教师阅读年,我们都在积极倡导教师读书,作为村完小教师,应读什么书,才更适合我们。我想可以从以下三点考虑吧:

一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农村小学教师日常工作繁忙,常常连晚上也会被搭进去。上班时间读书几乎不大可能。双休日、春秋假、寒暑假应该是教师安排读书的好机会,要合理分配好,充分利用好。

二要切合工作实际,先读懂教科书。教育书籍浩如烟海。狮子大开口,什么书都要读,只会什么书也读不好。根据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及研究活动的需要,先读懂教科书;在会上课之后才“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缺啥补啥,“对症下药”,无论对工作还是自身都是很有裨益的。

三要结合自身,读些提高自身素养的书。每个人的生性差异,决定着不同读书兴趣的形成;个人读书兴趣与所学专业有别,又导致其知识结构上的盈缺。针对自身知识结构的特点与现状,在力求专业深度和新度的同时,适当读一些兴趣与专业以外的书籍,不但能完善和拓宽知识结构,培养更广泛的阅读兴趣、更精深的人文素养,而且能使自己的工作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也许我的观点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至少不会得到领导的认可,但我还是认为,如果一名教师连教科书都没有读懂,你叫他读圣贤书、写读书心得,又有什么用。

7.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七

1 数学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1.1 特点

数学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 教师必须具备这种能力。教师应通过查摆和发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优缺点, 审视、分析、调整自己的决策、行为、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结果。数学反思性教学从探索和解决数学教学活动问题出发, 以提高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基本内容, 最终目的在于追求合理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学效果。

1.2 主要内容

1.2.1 反思教学设计

教师要“以学定教”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 要预测出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 据此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备课时教师要反思既往教学经验以及同一教学内容讲授时出现的问题、应急策略和方法、获得的经验教训和效果评价, 由此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在设计新的教学方案时, 要根据学生实际和不同授课内容和既往经验和教训, 预测并以针对性策略和方法解决教学新问题。

1.2.2 反思课堂教学

任何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要视师生和教学资源的不同而确定。在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反思并解决课堂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教学行为,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这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好教材和教学大纲,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学生思维障碍时, 教师应及时反思并采取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措施和方法;当学生出现课堂意外时, 要及时反思机智处理意外的有效方法, 恢复学生正常的思维状态。

1.2.3 反思课后总结

教师课后反思性回忆本堂课的整个教学行为过程和获得的教学成果, 找出实施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过程中的优缺点, 找出其中各种缘由, 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和策略方法。

(1) 教学成功经验的反思。教学活动的目标应清晰明确, 按照预想的教学方案完成教学过程, 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要整合教学方法优势并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新课要巧妙导入, 以有悬念的话语结束单元教学, 有亮点和精彩片断教学活动, 随着展示教学内容不断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师生积极有效的互动等, 课后要认真反思, 不断总结成功经验, 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2) 教学失败教训的反思。没有疏漏、失误的教学设计。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中理解教材偏差、处理重点难点不当、演示实验未产生预期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等失败教训做深刻的分析和研究, 为做好下一轮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 (3) 学生反馈的反思。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灵敏思维、独到见解等优点并予以表扬, 及时发现能力缺陷、思维障碍和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没有对与错之分。通过这些无声的反馈, 有助于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适当引导, 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2 培养反思性教学能力的途径

为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 应注意观察、发现和明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性质和特点, 根据学生实际和具有的教学资源, 对教学思想、行为、观念、态度和情感进行批判性评估, 反复尝试和检验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 探索适宜于师生特点和教学资源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2.1 课堂教学观察

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和学生进行观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等实际情况, 更要观察实际教学效果, 反思自己教的过程是否合理科学。要观察和评价课堂教学方法选择是否得当?学生课堂表现是否积极?教师要观察和评价师生双方面的表现, 即有针对性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感受、课堂行为和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 自我观察并审视、总结教学过程的合理性, 供课后总结教学时使用, 及时汲取经验和教训。

2.2 写好日志

教师写日志就是要及时详细记录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学基本情况。这一过程是自己与自己的交流, 通过书面描述和反馈教学经历, 根据教学基本理论, 反思空间较为广阔, 藉此激发教师对教学新的认识。要及时记录当天的见闻和随后想到, 文中要区分听到的话与自己的感想或评论, 标明时间, 保证及时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2.3 评析交流

教师之间应相互评价并交流经验。对课堂问题, 教师各抒己见, 共同讨论研究出适宜的方法, 贯彻实施最佳方案, 达到共赢的目的。学校要请教育学专家, 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剖析、研究、整理和提炼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现象, 通过专家的讲解和教师之间的讨论, 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 探索和总结出适应的教学环境, 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4 自我评估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必须强调自我评估的重要性。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确定自己是否需要改革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 形成并实施和评估改革后的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对教学过程要客观看待, 要批判性地反思自己, 通过探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和改革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更好地理解教和学之间的有机联系, 以此作为基础材料进行自我评估。

2.5 改进教学活动

教师通过调查具体的教学环节、步骤或某一具体方面, 观察了解和发现问题、自我质疑、自我解惑并确定目标后, 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行为措施。在调查研究过程中, 教师可独立操作, 也可通过先进教学理论和理念的共同学习, 运用不同的教学思想共同探讨、审议不同教学情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进而通过综合不同的教学经验与理念, 较好地重新整合教学经验和教训, 高质量地完成教学过程。

反思过程要循环反复, 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也是反思性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 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教师, 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不断为之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坚持及时写教学反思, 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通过循序渐进的发现问题、自我学习、积累素材、尝试研究、经验论证、互相交流等循环反复的反思过程, 提升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钱露露.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J].教育与职业, 2015 (3) :123-125.

[2]王朝方.论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4) :99-100.

[3]赵淑杰.高中物理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4]郭连鹏.高中数学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培养途径[J].科学导报, 2016 (1) :39-40.

8.浅议数学教师如何反思教学过程 篇八

面对如此浩大的知识海洋,只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达到光明的彼岸的。它还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整个的过程与方法,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方可达到成功的彼岸。所谓“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诚之极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教学反思是尤其需要的。那么数学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反思、反思些什么呢?下面本人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当一堂数学课的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也许你会这样问自己:这节课我上得成功吗?学生们学到了什么?掌握得怎么样?下堂课要强调哪些知识点?或者会这样反思:这节数学课学生们学得快乐吗?他们在课上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也得到享受了吗?其实这里折射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前者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将课堂作为知识传授的场所,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后者更为注重的是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主体,追求的是师生真实的生命成长。其实目前数学课堂上大都注重了学生对新知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但也不可否认大部分的探索过程并非出自学生自己的强烈要求,而是“迫于”教师指令。教师的课堂反思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追求一种主动的课堂生存状态,师生共同享受课堂带来的无穷乐趣。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生生对话的过程,必须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高质量的坦诚真实的对话可以反映出学生自由真实的生存状态。我们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善于创设学生对话、交流的情境,并从中敏锐地把握、提炼出矛盾和焦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对话,给学生优先说话权、评价权,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自身。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行为上反思教学是否达到目标。

二、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合作与交流的效果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为了学,学同时也离不开教。它也可以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叶澜教授曾经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可以说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教学,失去了这种交流与合作教学活动只能是失败。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的、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上对下”关系,而是“我跟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民主和谐的良师益友的关系。教学就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互动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民主氛围,他们都作为其中一员参与整个过程,都承担着自己的活动义务,在知识的探讨和获得的过程中进行着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所以说如果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活动,只不过是教学形式而已,本质上是无实质性交往活动发生的假教学。因此说,教师必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没有达到合作与交流的效果。

三、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造开始于研究,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给学生有创造的环境和可供研究的问题,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禀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让学困生“吃得了”。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是“为了一切学生”。因此,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反思的教学过程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否尽可能的在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 、要反思探究性活动是否有实效

《数学课程标准》把“探索”作为过程性目标之一,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如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的探究性学习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上,教师只要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分组讨论,也不管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嘎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 “老面孔”(优等生)发言。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这种“神散形未散”的所谓的探究活动不仅掩盖了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甚至剥夺了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探究性活动是否取得了实效,抑或是能否在实际活动中取得实效。努力使自己设计能够出行之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的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去发现学习的材料”。我根据上述理念,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人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的几点做法:首先我引导搜集有关社会生活资料,仔细观察、猜测数学知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本课之前我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数学实践活动:1、从生活中搜集有直线和圆的物体或图形;2、仔细观察物体或图形中直线和圆的位置怎样;3、想一想你能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形吗?教学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以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汇报自己的活动成果,使学生之间的教学经验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则作为一位忠实的听众、评判员、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参与活动当中。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与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后,问题很容易得到了解决。即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形:① 没有交点;② 有一个交点;③ 有两个交点。

学生参与这样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数学情境中初步认识研究对象的特征,获得数学经验,不仅能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丰富了他们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其次,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形式,自然形成数学定理。

我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的过程中,就设计了“直线和圆的相对运动”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观察分析比较、相互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某种数学理念上的需求,激发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性质的感情。随着数学活动的深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逐步展开,在学生个体之间已产生了学习新知的需要。此时,教师引导回顾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再稍加点拨,立即就得出了结论。即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形:① 直线l和⊙O相离<=>d>r;②直线l和⊙O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交<=>d<r。再次,我充分利用例题、习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能自主探索,自求解决。”本课例题、习题都是为巩固性质和判定而设计的,简单易学。我就采用先由学生自学例题,再尝试练习习题的教学方式,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9.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九

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一节课的教法设计是由它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概念课必须让学生侧重于理解,计算课侧重计算能力培养,应用题侧重于分析;复习课则培养综合能力。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我在处理教材时都先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作到心中有数。然后注意在备课过程中设法由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及运用。学生在掌握知识重点后,其它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而一节重点突出的课,在听众的心中也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选择合适的学法

我总是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节课学生听了会怎样,那个地方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样解决等。然后再来决定是讲授为主或是自学为主,那种不管一切一律都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法,看似高明,其实有时在现实中未必行得通,试问,如果小组中的每一个人对问题都不明白时,继续讨论下去会有什么结果?我想大多数学生就会转向其它与课上无关的活题了吧。

尽量在课堂中善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学生的口中得出。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把“一言堂”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讨论或交流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深刻,有更强的活用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师生默契配合,共同把课堂活动推向高潮。

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在备课时便想好:这个稍易的问题要让成绩略差的XX同学回答;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到时让XX同学总结一下……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份参与课堂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

三、备突发事件。

我们学校的教学设备很先进,我几乎每一节课都要用到,但有时会有些偶发的小事故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得特别周详,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为零,或事先作好思想准备:假如事故真的发生了,如何处理?如:上课前先去检查要使用的电教设备是否已经安装或调试好,以免到上课时出差错;上课要用的图片、练习题或其它的教具有否准备就绪,并统一放好;万一时间充裕,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又万一时间紧,差不多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备就保证了你的课能如你所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收到预期的效果。

10.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十

上学期我担任初三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数学是中考中容易得分也容易失分的科目,因此数学复习质量的高低,对学生来说十分关键。是按复习指导按部就班复习下去,还是另劈稀径?是很多老师感到困惑的地方,下面就这堂――二次函数的复习课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二次函数的复习我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的复习,第二部分为综合知识的复习。基础知识的复习思路还是比较传统: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实践(方法的选择)――应用(方法的融合),基础知识的复习我没有把书上的公式再一一讲解,而是采用给出例题,在具体的题目中让学生回答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图象与x,y轴的交点,这样学习起来不枯燥。总之,整个过程主要是采用学生做、学生讲、学生补充,注重突出学生的数学活动,变“教学”为“导学”。综合知识的复习我放在第二课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复习,在习题的选择上我注意了广度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但深度和综合性还不够。这两节复习课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复习,而且也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回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上完这堂课我首先感受到了集体备课的好处,可以取长补短,整堂课也具有连贯性,而不是以前的讲到哪儿算哪儿。课前的精心备课也让我整个课堂比较流畅、紧凑容量大。总的来说要上好一堂复习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课前精心备课,加强备课组的联系。2、重视课本,夯实基础。3、复习不要只讲究块,而要注意前后的联系,尤其是初三的知识要注意随时渗透。

11.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师;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0-001-01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活动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获得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世界著名数学大师荷兰的弗赖登塔尔教授曾精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学生的现实世界数学化,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

因此,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教师对“教”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备课时的反思

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虑学生实际;二是有些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老师的“懒”。要克服这些问题,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

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的用意,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时,有的教师竟说不出个所以然,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

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

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同时,教师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提倡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学秩序.有时,在课堂上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教师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敢进行有效管理,课堂的有效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三、课后的反思

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

同时,教师课后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得到充分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反思知识的准备和课前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反思本节课的成功在哪里,失败在何处,如何改进;教学评价是否做到了激励与呵护;课件是否高、新、奇,思路是否清晰;重点是否突出,主次是否分明,“三主作用”是否发挥好,目的是否达到……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梳理得失,纠正问题,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不断探索教材内容崭新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众所周知,数学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反思性思维,从本质上说,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就是一种精神,即理性精神。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把教师潜意识活动纳入到教师有意识的活动之中,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使数学教学水平迈向更高而有效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立昌.

[3]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教海拾贝.姚向阳.

[4] 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熊川武.

[5] 浅谈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策略.浙江省安吉县凤凰山中学. 董

12.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十二

一、反思数学教学观

笔者的数学教学基本观点是:创设丰富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 加强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 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营造一种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还学生学习主动权, 自我挖掘其创造潜能。

1. 在本课的教学中, 通过创设细胞分裂的情境, 研究它的相反问题, 引导学生研究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 一方面体现了“数学源于现实, 寓于现实, 用于现实”, 另一方面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2. 本节课基本上做到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据评课教师记录, 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花了二十四分钟, 基本上做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构造知识”。

3. 本节学生主体参与度还可提高, 由于要按时完成课时任务, 学生发现的几种比较大小的方法没有充分展示与肯定, 使所有参与者都有成就感。

4.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 我的数学教学观还要增加一条:以人为本, 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 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领悟数学的本质。

二、反思教学设计

1.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将“会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改为“会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更具体,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归纳概括能力”可改为“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能力”用词更准确, “提高学生的应用意思与创新能力”在这一节课中难以体现。

2. 对学生已有内容的反思

由于“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有的内容, 弄清这一点后, 进行相应的教学”, 上课后再来反思学生已有内容, 有如下几点:

根据原函数与反函数图象间关系作图象还不规范;指数式与对数式转换比较娴熟, 指数函数的性质还记忆犹新。能动地使用计算器这一点课前未充分估计到。教学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知识的个体差异与认知差异。

3. 对教学内容组织及教学设计环节的反思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 整体上把握教材, 将教材中的例1纳入下一课时, 例2、例3与课后习题3编入成一个例题与两个变式练习, 置于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之后, 使知识呈现一种精当的序列关系, 然后按“情境引入——对比探究——变式应用——小结反馈”的程式展开教学。作指数函数的图象关于y=x的对称曲线, 教学设计是安排在课前完成, 学生暴露出了一些错误, 但可能还不充分, 笔者认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探索性问题或研究性学习课题, 引导学生体会由函数图象探索函数的性质, 让学生在课堂上画图, 虽多花点时间, 但暴露的问题可能会更多, 学生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反思教学过程

1. 对合作关系的反思

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 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学生有很多发言的机会。也暴露了不少思维过程的问题, 充分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从学生的作图到性质的探究与变式练习, 基本上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 学生主动参与。如比较log67与log76的大小, 学生一共想出了用计算器, 转化为指数式比较, 利用函数的图象, 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等四种办法。教师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了计算器的方法与图象法引导学生回到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对数式的大小。特别是计算器的方法, 由学生自主发现转化到比较这两个数与1的大小, 这一个片断评课教师认为比较精彩, 笔者觉得至少有两点值得肯定: (1) 教学中老师需要机智, 而不是严格按备好的教案上课就行, 这正是新手所企望的, 这也正是这一片断的闪光之处; (2) 知识、方法的归纳是教师带领学生归纳, 还是让学生在实践后提炼, 也值得教师精心设计, 这一点授课老师已有了尝试与思考。在上课过程中, 由于授课教师考虑是公开课, 担心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转化为考虑两个指数式的大小比较, 授课教师没有让学生充分展示, 笔者自认为这是本节课的一大失误, 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要给学生机会, 不要低估他们的创新潜能。总之, 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一个结果, 而应该让他们看看老师的思考过程等等。

2. 对课堂提问的反思

这一节课的课堂提问不是很多, 基本上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稍加引导与点拨。但有一处是注入式的, 即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函数y=ax与y=logax图象的交点个数”的提出与启发, 这里有改进的必要。正如苏格拉底名言“教育不是在灌输, 而是在点燃”, 这一处点燃显然不够。

3. 对时间结构的反思

基本上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特别是德育与美育目标基本上实现。有评课教师指出, 如果能将指数式与对数式大小比较放在一起研究就好了, 我同意这个观点。其实我的教学设计中有“回顾指数式底数为字母时大小的比较, 完善认知结构”, 但考虑课时限制, 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这是这节课的第二个遗憾。笔者建议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更充分地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过程, 让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上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给所有学生有暴露自己思想的时间和空间。

4. 对课后作业的反思

课后作业情况比较满意, 教材中习题仅有两位同学两道小题出现了问题, 调查他们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位是粗心大意, 另一位是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用混淆了。对于探究性问题, 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有一位同学对logax的符号的判断, 不仅准确分析了四种情况, 而且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同正异负。“同正”即a与x同时大于1或同时小于1时为正, “异负”即a与x中一个大于1, 另一个小于1时为负。看到这一点, 笔者感到很欣慰。

毋庸置疑, 继续推进新课改将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坚定不移的方向, 但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些注重形式, 不及本质;注重通俗, 忽视升华;注重直观, 淡化理性的倾向, 必将严重制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 并最终导致与课程改革的貌合神离。新课改鼓励张扬学生的数学个性, 但不忽视对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因此, 数学教学中不但要鼓励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让数学课远离虚伪的美丽, 真正体现新课改理念还要鼓励学生自觉改变学习方式, 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第5期

[2].张顺燕.数学文化——在北大数学文化节上的报告[J].数学通报.2001

[3].熊川武编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4].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2期

13.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十三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做一做———动手实验解难释疑

课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通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看一看———利用图画明白寓意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出示课件,让学生看一组画,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这样学生终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东瞧瞧,西望望。它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2

北京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古都,又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二年级上册第10课《北京》用简洁、浅显、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北京的风貌,表达了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课文采用总——分——总的写法,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表现了北京古今结合的特点。根据的教材的特点,我是如下完成这一课的教学的:

开始上课,我就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风景优美的北京,现在我们出发吧。”然后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我们观看北京风光片,孩子们如同身临其境,一下子就对学习这篇课文产生很大的兴趣。我们一会儿游览景物,一会儿又回到优美的文字中,在诗情画意中完成了这一课的学习。因为图文并茂,孩子们的感情被激发起来,朗读也特别有激情。最后孩子们还充当了一回小导游,其实就是背诵课文。可是,孩子们一点也不感到枯燥,一个个饶有兴趣,干劲十足的。就连说话练习,也是情境中的一个环节,那就是我们旅行结束了,回到了长沙,大家说说长沙的美。总之,这堂课孩子们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知不觉地就下课了。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3

1、抓中心句,从整体入手,紧扣中心词“美丽”展开教学。

课文开头结尾都赞美了北京的美丽,她到底是怎样的美呢?这是我这一节课围绕的中心。每欣赏一个段落,我都会让他们到文字中去寻找,哪些词语可以让你感受到天安门的美,道路的美,全城的美。而找到这些词语之后,我会让他们再一次直观地从图片中感悟到,这些词语所描述的景象,如: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川流不息等等,这样既能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文字描述的美丽场景,还能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一举两得。

2、采取各种方式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庄严”一次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庄重严肃。但是这样解释,孩子们还是不理解呀。所以,我让他们回顾升旗仪式、入队仪式时他们的表现,理解“庄严”的意境。“矗立”一词的理解,我是引导他们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形状,明白高高地立着,就是“矗立”。还有不少的四字词语,也是通过观看图片,理解词语表达的意境。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4

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表象的支持,从而获得对线段特征的直观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重视探索实践。

课始,我让学生动手实践:想办法让桌上弯曲的毛线变直,再变换方向拉一拉,让学生充分感知线段的本质特征。在折线段时,我向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条线段,并比较其长短。让学生比较中初步感知线段是有长短的。在画线段时,我也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画线段的工具、方法和注意点。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的探索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

2、注重联系生活。

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亲近数学,对数学感兴趣。首先,我直接让同学们观察毛线在桌子上的自然状态,再让他们想办法怎么样能让它变直,让学生感知直。其次,在认识了线段的基本特征后,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学生找的热情很高,找出了许多。最后,我又展示了一些学生熟悉的用线段围成的图案,如:五角星、松树、房子等等。整节课,我尽量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来理解、认识线段。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练、明确。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些问题我提的不够明白,造成了小学生的思路不够完整、清晰。从而导致课堂上学生多处出错。

2、在总结线段的特征时,绝大部分的同学能够回答出来“直”的特点,“两个端点”不能很顺利的说出来。可能是我在教学“两个端点”的过程中没有引入好强调的还不够!由于课前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时有点措手不及。

3、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在处理给出四个点问能画出几条线段时,没有讲解到位!没有能及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4、重点没有突出到位!还需努力!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5

《秋天的图画》描绘了秋天的美景,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秋天的图画》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通过色彩的搭配,寥寥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了。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我在教学中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闭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有的好象看到一盏盏灯笼般的梨子,有的好象尝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的香甜,有的仿佛欣赏到金黄的稻子在广阔的田野上跳起的优美的舞蹈……那么,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或加动作表演读,或表情丰富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体会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使其领悟其中的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教师引导恰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即使一千个学生便有一千种不同的朗读方式。我们要用多种方法导“悟”,启发学生看、画、演、议、说,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6

《蜗牛的奖杯》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通过讲述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看图,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先通过换词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的意思,学生容易理解到“唯恐”的意思,然后通过读课文,再思考两个意思相近的词位置是否能调换,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明白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选一、两个词进行造句练习;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就是这只获奖的蜗牛,你心里怎么想?你碰到朋友会怎么说?你是蜗牛的朋友,你会对它说些什么?”,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7

《看雪》一文讲的是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见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

当讲到雪景一段时,我便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讲:“寒风呼呼地刮着,吹到脸上就像冰打一样。风停了,鹅毛般的雪纷纷扬扬地飘下来,天地间满是雪花在舞蹈。大雪整整舞了一夜。早晨,打开窗户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上、树上、房上、地上全是雪,白茫茫的一片。柳树上生满了毛茸茸的白发;松树穿了件花褂褂;杉树尖尖像灯塔。我打开门冲进雪地里,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我和小伙伴们打起了雪仗,堆起了雪人。你看,那雪人多美,红高鼻,大眼睛,扁嘴巴。再看打雪仗,他们打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欢声笑语把树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讲完,学生睁眼。我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想象像开了闸的水,倾泻而来:“我看见白茫茫的一片。大地像铺了一床洁白的地毯。”“我家门前的小树被雪压弯了腰。我心疼地跑去使劲摇,雪花落在了我的头上、衣服上,有的落进了我的脖子里,冰凉冰凉的。可树伸直了腰。我看着它笑了。”“我爬上了房顶,一不小心摔了下来,可一点儿也不疼,就像落在了棉花上一样。”“我从山上一下滑到了山下,像飞一样。好爽啊!”“我和小亮在打雪仗。他向我扔来一团雪,我一闪,马上扔去一雪球,正好打在他脸上。我俩笑弯了腰。”“我们三个堆了一个大雪人,用扣子做眼睛,用胡萝卜做鼻子,用辣椒做嘴巴,再戴上一顶尖尖的帽子,还有两串糖葫芦插在肩上,它正在叫卖呢。我们围着它唱啊、跳啊,开心极了。”“我呢,在雪地上踩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再听那嘎吱嘎吱的响声,就像在奏乐一样。”“哎呀!我开着小汽车在冰河上奔跑,跑得真快。”…… 接下来我还给学生讲了“瑞雪兆丰年”的知识。

想象力就像一匹烈马,循规蹈矩的人,紧紧束缚住它。结果是平平淡淡一生,放荡的人,任其胡乱驰骋。精力浪费不少,可最终一事无成。聪明的人驯服它,让它按意志奔驰,从而使自己充满创造精神。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8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积极思索动手操作,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他们总能发现一些新点子,让我感动不已。例如:量线段的方法,可以从0刻度开始量,也可以从1、2、3等任何刻度开始量,而且计算的方法也是学生悟出来,并介绍给大家。在学生画线段这个环节,让学生用合适的工具画一画,并在画的过程中加以指导,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线段特征的体验,初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画线段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这些不是我讲的,而是学生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学生有了成功感,学习的劲头自然就足了。教学时,我紧紧抓住线段的3个特征,反复用多种方法强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画线段是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学生已有了对线段的感性认识,知道某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因此,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条线段,并请了不同画法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画的线段,并介绍自己是怎么画的,从而使学生明白画线段时既可以先画一条直的线,再画上两个端点,也可以先画一个端点,再由这个端点引出一条线,最后画上另一个端点,还可以先画两个端点,再把两个端点连起来。除此之外,我还请学生说说为什么尺、铅笔、数学书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画线段,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帮助我们画线段,使学生明确只要有直边的东西都可以用来画线段,又一次巩固了线段“直”的特点,最后我请学生再画一条定长线段,这样,学生经历了画线段的过程,自己得出并牢固掌握了画线段的方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第一,创设了让学生主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了求知欲。第二,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主体,让他自己去选择画线段的工具,给学生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尝试去锻炼;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学生的最大潜能释放出来。

当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很重要,对学生进行用正确地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做的不够,关注学困生的机会较少,只对他们进行了巡视和辅导,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较少等。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9

本节课主要教学和在10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课初首先呈现的是某校图书室第七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并根据表中的已知信息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求和问题: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列式:143+126=?由于这个问题涉及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所以有利于学生在列出算式后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计算方法上来。

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所以此处我让学生自己尝试算出答案。交流方法时,一种方法是出示计数器,进行直观计算。之后引导学生运用对笔算加法的已有认识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并通过交流,突出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时也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在此基础上,我询问学生怎样才能知道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呢?及时指出:“算的对不对,要验算才知道。”由此,引导学生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

随后的练习采用“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已经给出的竖式进行计算,进一步突出笔算加法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巩固已有认识。此题,学生计算过程中没有什么困难。

第2题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验算”,学生在计算中,基本上掌握了三位数的笔算方法: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第4题,是一个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受到刚刚学习的笔算加法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0

《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里面的一篇课文。这组课文共由《识字二》《欢庆》《北京》《我们成功了》《看雪》这几篇课文组成。全组课文都是围绕“爱祖国”来进行选材编排的。其内容突出了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其目的是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教参》要求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朗读,在读中感悟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要求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赞美、热爱之情。

《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想作为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知道。但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北京略知一二,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丽的地方?“美”在哪里?如果没有去过北京的孩子或没有父母帮助认识北京的孩子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吧!但让这些孩子能更直观地认识北京,让其心走进北京,热爱北京。我想这是一个语文老师教会孩子学会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的第一步吧!所以我决定选下这篇课文,在 “教学开放周”活动中,让我自己和学生一起去更多地感受、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

选定课文后,我就在想,北京虽然常挂在我们的嘴边,其实它离我们还是很远的,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模糊的。而本组课文又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祖国的美。

于是我在执教之前安排了自己和学生收集与“北京”有关的资料“三步曲”。我首先要学生搜集北京的历史资料,对“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有大致了解;接着我要学生搜集北京到底有哪些 “美丽”的地方;最后我按课文内容有的放矢地布置学生收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柏油马路”“立交桥”、“名胜古迹”、“优美公园”“高楼大厦”等,让学生把对“北京”的认识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聚焦”,抓住重点对北京的美通过“窥一斑见全豹”的形式呈现出来。结果学生兴趣昂然,每个孩子都通过电脑、摘抄、剪贴等多种途径认识、了解了北京。

经过课前搜集资料,学生对北京已有了许多认识和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便把“朗读指导”与“美景展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美丽的北京的同时,再读相关文字,边读边想书上所描写的是否和课件展示的一样,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对北京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由表象到内化。这样就能更好的“读”,更深透的“悟”。

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遵循语文教学的原则。从整体—部分—整体。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看课文插图,快速浏览全文,然后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来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当学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后,我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找文中写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丽?当学生找出北京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丽地方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是怎样来把这些美丽的地方写具体的。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就这样遵循从整体—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执教本课时,重点引导安门广场是北京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恢弘的气魄。它是中华民族一路成长的见证。集历史氛围与现代气息于一身。孩子们都知道北京天安门的升旗仪式非常的庄严肃穆,但其场面到底是怎样的?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很宽阔,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还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可是这纪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对于这些光凭老师的解说和学生的读悟是很难让学生真切感受其内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播放万众瞩目下的天安门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天安门的“庄严”;把天安门广场与我们的学校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其大;展示雄伟高大的“纪念碑”并让学生知道其作用。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后,再让学生去读文,这样自然用情于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导,学生就会饱含深情地读出对北京的赞美与热爱。在此后的景点学习中,我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读悟去理解课文。这样不拘一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当然对于我来说,遗憾就会更多。首先是教学中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还设计了一个“畅想未来北京”的环节,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进行;其次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背诵积累佳作,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背诵积累时间;这样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感悟的同时,由读到说,由说到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真实、平实的课,虽然不尽完美,但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1

这节课是用实物(回形针、三角形、小棒)量数学书,文具盒,课桌等物体。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用不同的物品量同一物体,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物体,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课前我把全班分为14个小组,每组4人,活动的学具是统一安排的,每组3种,学生的选择较多,通过对比,学生的认知会更直观。本课的难点是估测,估测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思维经历着观察,猜测,类比,推理等活动.估计与数的认识,量的计量相配合,为促进学生的估计能力,培养数感,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估计,交流各自的估量方法,比较各自的估测结果,借鉴别人好的方法,比如配套的练习三,我们已经估计到小刀是3个立方体的长度,而橡皮比小刀长一些,于是有小朋友只看“多”的这“一些”是几个立方体的长度,再把3加上这个“几”便得出答案,这显然比重新用立方体去估测要简单得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记一记,以明白应用数学的价值。

由于是开学的第一节课,孩子们还处于从假期到学校生活的过渡状态,学习效果并没有预设时理想。同时有效地组织课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注入更加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部分是下节课开始要注意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2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我和三名同学上场,分别扮演蜗牛、蜻蜓、蜜蜂、蝴蝶,通过我和其他学生位置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明白什么是“遥遥领先”,明白蜗牛是多么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通过查字典、指导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又担心失去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地进行了融合。通过 情境的创设,用采访和对话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把奖杯放哪去了?为什么一直背着他?”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在整节课的学习中,我注重了一些学习方法的渗透。比如:读课文不仅要读文字,还要读标点符号;学会积累词语;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习惯等。

这节课,我觉得有一个亮点,就是在课前准备时,我引导学生学习了劝人谦虚的四句名言,并且经过课文的学习,当学生回答“对不能再飞上天的蜗牛说什么”时,学生很自然的就用到了这几句名言,学以致用,把课外积累落到了实处。

整节课,我和学生唱在一起、演在一起、学在一起,我们度过了非常快乐而充实的一节课。学生们没有因为是公开教学而紧张,积极的表现自己,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成功,因为我总担心我们的教学会过度的约束孩子,让他们的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但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当学生因为“演一演”过度兴奋,课堂有些乱时,教师应及时予以制止,要放得开,也要收得回来。

2、细节上,鼓励学生查字典,但在进行下一环节前应要求学生把字典收好。

3、一节课,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我却有点“虎头蛇尾”,在结尾处应该让孩子在整体上再次把握课文。

4、我的板书,我心中永远的痛,我得继续好好练字!

每次公开教学,我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我很感谢给我意见的老师,让我每次都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地调整、改正。

最后,一句话——我会继续努力的!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3

半年来,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针对半年来的工作,作出如下反思,希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及时批改作业。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写好教学反思。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适且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正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让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注意精讲精炼,在课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等。今后在工作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取得好成绩。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4

一学期很快过去,可以说是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这学期我积极的去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责任促使我做好工作,无怨无悔的做好工作。期间灰心过,气馁过,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气向前进,一学年过去了,作为六年级部教研组长就教研组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必要小结反思。

开放式教学:

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在学生参与下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结果开放,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新授前都是让他们先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通过搜集资料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离我们进了,通过互相交流使他们学到了他人的知识,使学生们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所以说在新课改中不知不觉师生的关系近了处于平等的地位,讲台也变大了,在也不是三尺讲台了,教师已经溶入学生中间了,学生也不在封闭而是互相合作主动讨论、探讨、学生们不在感觉数学枯燥乏味,而是生动有趣,感到了数学就在我们中间。

活动式教学:

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通过让学生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弯制成长方形、正方形、圆,然后引导大家观察、比较、判断:哪一种形状的图形面积最大?这样的“做一做”活动,既触及到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同时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

探索式教学:

采用“发现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例如“谈谈储蓄的利息”就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作一些简单的计息演算,就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感性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好处,提高学习兴趣。

诱发学生的灵感。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现行的教材都是分课时编写,通常每课时的任务必须在一节课内完成。多数教师对每节课的内容、任务、进程都具体以时间顺序来分解,有时怕完不成任务,学生在关键处及易混易错处发生分歧时,不敢花过多的时间让学生争辩交流,生怕“节外生枝”,过分讲究课堂教学环节的丝丝入扣,教师往往在一节课的各个阶段,按“套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走教案”就行了。这种课看上去紧凑,但缺少一种动态生成,往往以牺牲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代价,弊病很多。

我们认为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在于课上讲了多少,而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生发展,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结构可以打破,无需每个环节都要安排。只要课堂上学生学得活泼、主动,重点思路掌握了,不会的问题解决了,即使设计的教学内容或书上的练习没完成,或由于学生对某个内容探究的欲望很强,教师打破教材课时的限制,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处理教学结构而拖堂了,都不能以时间把握不准而一律认为不是一节好课。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动力,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为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数学课程改革而努力工作。数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数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

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5

自信受到成功率的制约。一个人的自信程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弱。

班级中原有一名后进生,各科成绩都很差,他自己也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我原以为这个孩子成绩差是因为家长对他放任不管。可是在一次家访中我意外地发现,其实他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学习费了很多心思,作出了很大牺牲,尽管孩子学习不理想,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给儿子信心和帮助。我震撼于母爱的力量如此伟大,同时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们往往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我决心从培养他的自信心入手:

机会终于来了!一次数学课上,这个“笨孩子”兴奋地举着手,迫切希望回答问题,看着他自信的表情,我暗想,等他回答完了一定要好好表扬表扬他,可没想到他站起来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我示意其他学生耐心地听他讲,可他绞尽脑汁还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看他举手的神情应该是有自己的思路。难道是紧张导致暂时遗忘。想到这里,我对全体学生说:“×××今天能主动举手,我们很高兴,让我们为他的勇敢而鼓掌”。在大家的掌声中,他显得很意外,既而腼腆地笑了。我发现,这一节数学课,他听得特别专心,而且举手也特别积极,基于上面的经历,我也不敢轻易请他发言,只是试探性地挑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请他回答,他好不容易答对了。我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同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望着他灿烂的笑容,我似乎看到了他向着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尽量挑一些适合他的问题让他回答,并适当地鼓励他,他逐渐有了自信。在应用题单元的教学中,我意外地发现他在这方面的理解能力特别强。有一次大部分学生都对一道应用题的另一种解法感到困惑,这时他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其实这很简单,---------”他自信的语气和清晰的思路令全体学生和我目瞪口呆。

上一篇:《恰同学少年》的读后感750字下一篇:“雪”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