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艺术教学论文

2024-09-23

小学音乐艺术教学论文(精选10篇)

1.小学音乐艺术教学论文 篇一

音乐实践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口风琴;认识do、re、mi在琴上的位置;认识四分音符;学会演奏《我会弹琴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琴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一门乐器的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热爱演奏乐器,多发展一门技能。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但是对于乐器的接触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我所教的是农村小学的孩子,几乎所有人在此之前是没有接触过任何乐器的,所以我的教学要尽量简单易懂,教学目标不可以太高,面对全体学生尽量使他们都学会课堂所讲的内容。3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学会演奏乐曲《我会弹琴了》。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师表演《铃儿响叮当》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节目,大家想看吗? 教师用口风琴表演《铃儿响叮当》。

师:同学们,好不好听? 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口风琴的演奏,希望大家都可以成为一民小小演奏家。

活动2【讲授】认识简谱

1认识音符

师:我们要演奏乐器,先要认识一些音符,看懂了这些音符我们就知道应该演奏哪些音了。教师板书:123 师:在简谱中,我们用这些阿拉伯数字表示音符,每个数字代表一个音,大家和我一起认识一下他们(教师领读唱名)师:好,大家自己来读一遍。2认识节奏节拍

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音符,下面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节奏,我们用×来表示音符。师板书:×唱一拍×-唱两拍

师:大家和我一起读一下(教师领读节拍)。3音符于节奏组合

师:我们学会了音符和节奏,现在把这些音符按照适当的节奏排列了起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听的曲子了。

教师出示《我会弹琴了》谱例。

师:我们先来唱一下第一行,唱的时候要注意音准哦(教师领读)师:现在老师弹琴,大家来唱一下第一行。师:现在我们来唱第二行(教师领读)师:老师弹琴,大家来唱第二行

师:现在老师弹琴,同学们注意音准,从头到尾唱一遍。师:好,我们现在学会了唱谱,现在来学习如何演奏 活动3【讲授】 认识键盘

1认识口风琴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面前的小乐器叫什么吗? 师:对,它就是口风琴。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

师:口风琴的琴身侧面有一个插口,可以插吹管还有我们的小吹嘴,当我们吹气的的时候,就可以弹响琴键了。2认识口风琴键盘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口风琴的键盘是由那些颜色组成?(黑色和白色)。老师今天就教你们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来认识键盘上do的位置。师:大家来看你们的键盘,黑色的见是如何排列的? 师:对,就是三个一组,两个一组,三个一组,两个一组循环排列的。师:现在我们找到两个一组的黑键,把你们的小手放上去。师:现在找到最左边的黑键,这个黑键左边的白键就是do.师:我们现在来找找看,这个琴上有几个do。

师:大家非常棒,都找到了do,我们接着do往后数白键,就是do、re、mi三个音了。活动4【活动】开始演奏

1基本演奏手型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找到了do、re、mi的位置,还需要学习一个演奏的基本手型。现在把你们的小手握一个小拳头,大拇指放在第一个do的位置,然后慢慢打开,把没个指头都放在一个白键上,注意:不许窜位哦。

师:手心要像握了一个球一样,手指自然弯曲,指尖触键,手腕放平。

师:现在我们来给手指编一个号:拇指为1指,食指为2指,中指为3指,无名指为4指,小指为5指。乐谱上的大写数字就是代表指法的。

师:我们看看1、2、3指放在了哪几个音上,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do、re、mi。2开始演奏

师:我们现在可以开始演奏了,大家眼睛看着谱子,耳朵听老师唱谱,大家来弹。(老师提醒换气的位置)。先来弹第一行。

师:演奏的时候要像走路一样,用哪个手指抬哪个手指,下一个音弹响的同时再放前一个手指。师:非常好,只要大家多加练习就可以弹得非常熟练,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行。老师唱谱,大家来弹。

师:现在我们从头到尾演奏一遍,还是老师唱谱大家来弹。活动5【练习】学生练习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请大家自己来练习演奏一遍乐曲。活动6【测试】抽查成果

师:老师相信大家都会演奏本首乐曲了,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表演一下? 教师点评

活动7【作业】课堂小结

师:大家都非常棒,我们已经学会认识简谱的do、re、mi,还学会了认识键盘的do、re、mi,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演奏这首《我会弹琴了》,大家来给自己鼓鼓掌!希望大家课后可以多练习,争取可以演奏出更多好听的乐曲。

2.小学音乐艺术教学论文 篇二

一、重视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1.从感性认识入手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认为:“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乐理知识比较抽象,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 不容易理解, 于是, 我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 首先让学生学会分辨声音的长短, 如辨别猫与狗的叫声, 哪个声音长, 哪个声音短;上课的铃声, 分大预备和小预备, 哪个铃声长些, 哪个声音短些等。通过对声音长短的辨别, 形成感性的认识, 然后, 我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 聆听老师发出的节拍不同的走步声和跑步声, 并且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模仿出听到的声音, 之后再来学习音乐知识, 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2.以故事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 联想能力还不够丰富, 音乐欣赏能力不强。在课堂上, 老师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 学生们往往兴趣不高, 容易走神。此时, 针对少年儿童都喜欢听故事的特点, 结合故事欣赏音乐, 或结合音乐编讲故事, 都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欣赏乐曲《老虎磨牙》时, 一位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老虎磨牙》的故事, 故事结束后, 老师问道:小朋友们, 你听过老虎磨牙的声音吗?接下来, 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演奏家们用很多种打击乐器一起合奏的乐曲《老虎磨牙》。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情节、鲜明的音乐形象所吸引, 既欣赏了音乐, 又陶冶了情操。

3.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集声音、图像、色彩、动画于一体的优点, 因此,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 可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玩具进行曲”的教学活动中, 我运用课件, 使音画有机结合,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含义,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结合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 因此, 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 可针对这些特点, 适度增加一些游戏、竞赛活动, 如在一年级第三单元教唱《跳绳》一节时, 可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跳绳, 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 既可增强课堂的愉悦性, 又能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包括听觉能力、视唱能力等。教师在教学中, 要重视基本乐理教学, 从音乐的基本要素 (节奏、旋律、调式、音色、和声、力度和速度) 上做出分析。让学生学会感知声音、听辨声音。在视唱能力培养中, 教师要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歌唱教学的始终。在教唱新歌时, 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范唱, 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 指导学生先唱准、唱好曲谱。然后, 再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 予以重点指导, 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引导学生把对歌曲的情感理解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审美性。音乐是表现人们情感, 引起情感共鸣的最好艺术形式。音乐的特征就是通过情感的抒发、宣泄、交流, 而感染人、激励人, 教育人。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要注重情感体验, 可以用想象、创编、表演等多种形式, 引导学生细心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聆听与想象中, 丰富情感体验,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

3.小学音乐艺术教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特点

音乐教学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受到我们的重视。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完善、心灵的健康成长、智慧的启迪开拓乃至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都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大文豪托尔斯泰说:“音乐,可以唤起人们的愿望,使更多的人体验和分享,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能表现出艺术的真正内涵。”可见音乐在我们的人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在教学实践中要突出音乐的体验性

钢琴之王李斯特曾说过:“音乐表达感性比用其他方法优越,通过音乐,人可以传达自己心灵所体验的印象,表达出任何内心运动来。”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的音乐课非常简单,一台录音机,一盒磁带,外加一根按放音键的手指,就全当是完成了音乐教育的现代化。音乐的特性在这样的课堂中根本无从展现,学生的潜力得不到开发。教育的真正意義并不能得到实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既然音乐是感性的艺术,那么,音乐课必将是充满感性的。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感性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实现音乐教育的现实意义。

二、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突出音乐的创造性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想的萌芽期,在这一时期,我们要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让学生在获得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德国音乐家奥尔夫的教学特点就在于:要求每一个课例都有即兴创作或创编活动,小至一些动作,大至创编音乐剧,在所有的创编活动过程中,不能出现雷同或需大家共同合作完成,这样学生会为自己创作的成功感到欣慰与自豪。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而音乐则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奥尔夫教学法正是抓住了这大好时机。

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突出音乐的情绪性

总结作曲家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音乐创作就是不断地在自身的心灵中容纳他人的喜怒哀乐作为表达内容。因而,我们的学生应该从聆听音乐作品中了解作品的整体情绪发展。学会在音乐中去体悟,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体验音乐的包容,在欣赏中感觉音乐情绪的波动,是那么的微妙,这同时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例如,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在幼年时曾经目睹他的故乡被毁灭的情景,作品《祭广岛者的哀歌》描写的就是这一悲惨事件。这个作品倾注的是作曲家全身心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发展情绪,用自己的情绪、情感去体验作品,设身处地的感觉,会让人不知不觉中融入音乐的世界。

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音乐的特质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得到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身的教学手段,不失时机地进行创造性教育,发挥音乐的特殊功能,发挥音乐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乐记.人民音乐出版社,1976.

[2]王力波.列子译注,2003.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二学校)

4.小学音乐艺术教学论文 篇四

音乐教学反思:让“音乐味”回归小学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反思:让“音乐味”回归小学音乐课堂兴趣从何而来?技能能否淡化?我的回答是:如果淡化技能是为了培养兴趣,那么在音乐学习中恰恰只有掌握了必须的音乐技能,学会用音乐的思维去欣赏音乐、演奏(唱)音乐、表现音乐,才能享受音乐。在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真正得到培养。音乐课对音乐技能的训练是不可少的,音乐课必须要有“音乐味”。1在课堂目标的制定上必须具体到某个知识技能的掌握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必然要包括某个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以歌曲《七个小兄弟》【三年级上】的教学为例,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除了最终目标是学会唱歌曲《七个小兄弟》以外,还应该具体到唱准do re mi fa so la si七个音,以及唱准附点节奏。并能让学生体会附点节奏在表现歌曲情绪等方面的作用等。这样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富有逻辑的教学过程。比较某些含糊不清的教学目标而言,如:“通过对某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更能帮助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2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有效教学手段,努力做到学生知、情、意的统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它是依托于音乐创作、表现、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技能而存在的。如果我们孤立地传授音乐知识技能。并以专业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学生的音乐成绩,甚至片面地以学生音乐成绩来衡量音乐教师,那必然让音乐课变成死气沉沉的知识传授课。但如果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兴趣,甚至不惜放弃对必要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只求学生能“愉快”地上一节音乐课,那么音乐教学又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变得空洞无物。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学生认知实际,考虑到学生知、情、意的统一。还以歌曲《七个小兄弟》为例。这是一首将七个唱名巧妙地编入旋律的儿童歌曲。采用大调式、二四拍、单三部曲式。歌曲的第一乐段节奏明快,以音阶进行式为主。第二段节奏舒展。富有叙述性,旋律以四度音程为主,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十小节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形成首尾呼应。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需要他们能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但要对歌曲的分段有感性地认识。而这种感性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对歌曲三段不同的情绪的感知来体现的。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作为教师可以以感性的方法来处理,如;多给学生欣赏几段不同情绪的音乐,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知道音乐如何表达情绪,熟悉音乐的表达方式,然后再让学生来欣赏歌曲,并根据不同的情绪给歌曲分段。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达到了目的。同样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我们不必强求他们能背得出音阶中全音与半音的关系,但对音阶音高、音位的感知和准确模唱是要在课堂训练中体现的。如果简单地让全班学生反复模唱音阶,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学生的兴趣也被磨灭了。教师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方法来教学。音乐课要有“音乐味”。就是要在课堂上营造出音乐的情境,让学生们在课堂不断受到音乐的熏陶,并学会唱歌,学会演奏,学会欣赏,敢于表现,体现出鲜明的学科特点在《美》一文中提到在美国小学音乐课程主要分为三类,即“合唱队”(或声乐课),“乐队”(或器乐课),“普通音乐课”。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合唱队、乐队以及技能培训系列课程,均属于课堂教学的范畴,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课外活动。但是他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零门槛选择。通过这种课程设置,可以看出美国小学音乐课的专业性还是很强的,他们的中小学音乐课突出的是对技能课程和技能的教学。这样的音乐课堂无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但由于国情的不同,我们的课程设置不可能完全效仿美国的做法,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作为音乐教育者,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国的小学音乐课标中并没有说要丢弃知识技能的训练,那么我们就应该在不丢弃技能训练的同时,使用好教材,让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实现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为教会学生唱歌、演奏而服务。目前,我们的教材是以主题来编写的,它主要从音乐的思想内容上进行分类。这样的结构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但可以从音乐表达的内容上给学生一个较完整的印象。我们不能像上语文课那样把一首一首歌曲当成一篇篇课文来分析,并把大量的力气花在如何攻克歌曲中的重难点上。而是应该以音乐本身为立足点,把注意力转到音乐是怎样用它特有的方式来表现同一个主题的。音乐课要有“音乐味”,教师应该重视音乐聆听的比重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切对音乐的感知都要从听开始。完整听,让学生凝神聚气,完整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听完后让他们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描述对音乐的想象,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敏感。分段听,对一些经典音乐的经典片段重点听,教师再结合音乐创作的手法和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曲家的情感,折射出音乐的语言。结合影像听,通过具体影像更能直接烘托出作品的精神所在。多次聆听,往往能表达源源不断的情感,形成层层递进的效果。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5.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五

孙冲

一、学情分析:

我担任了二、三、四年级教学工作,学生基础各不相同,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二、教材分析:

(一)全册分析。

本学期所用教材是国家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本教材针对新课程标准精神而推出的。从教育观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学科特点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始终。本册共分六个单元主题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动手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在“识谱”要求上,开始要求结合键盘位置认识音阶中的七个音,并试着填唱名、学唱字母谱和编创简单旋律;在打击乐的使用上,加大了为歌曲伴奏的力度;在掌握节奏和培养节奏感方面,以趣味化的谜语、游戏和活动等形式出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通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二)编排意图。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音乐与节日联系等,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国的,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每一单元内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联系性,各单元之间又注意内容的衔接性或层递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计划

第一单元:东海渔歌 6课时

第二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4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的田野 6课时

第四单元:山乡牧童 4课时

第五单元:欢腾的节日 4课时

第六单元:八音盒 4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自制简易乐器,或用人声、乐器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3、学习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音乐,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认识音乐与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能力和思想教育目标

1、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2、通过欣赏各种乐器演奏曲,让学生认识不同乐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歌和民乐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化,使在音乐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提高教学质量采取措施:

1、注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音乐的听、视、动结合。

2、创设良好的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从中得到乐趣。

3、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力求课堂教学有效多彩,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日 期 内 容 8月31日——9月2日 学生缴费、始业教育9月 3日——9月9日 东海渔歌9月10日——9月16日 东海渔歌 9月17日——9月23日 东海渔歌 5 9月24日——9月30日 单元复习6 10月 1日——10月 7日 音乐中的故事 10月 8日——10月14日 音乐中的故事 8 10月15日——10月21日

单元复习10月22日——10月28日 我们的田野 10 10月29日——11月 4日 我们的田野 11月 5日——11月11日 我们的田野11月12日——11月18日 单元复习13 11月19日——11月25日 山乡牧童 14 11月26日——12月 2日

6.小学音乐儿童音乐剧教学研究论文 篇六

关键词:儿童音乐剧;小学音乐课堂;综合艺术

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关注学科综合,其中包括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教学内容领域二‘表现’中有一重要内容―――综合性艺术表演,要求与他人合作,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儿童音乐剧这一综合艺术形式正符合上述课标内容。音乐剧,又名歌舞剧,集音乐、美术(包括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等)、戏剧(包括剧本、编剧、导演、演员、观众等)、舞蹈于一身,主体是少年儿童,因此它除了具备音乐剧的各种元素之外还具备了明显的儿童化特征:有趣、短小、简明易懂等。儿童音乐剧从专业舞台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成为使全体学生直接参与编演,提升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的具积极意义的教学内容。

1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儿童音乐剧教学的两种主要形式

在探讨艺术教育的意义、价值和功能时,学者们常常提出并进行辩证的论题首推“工具论”和“本质论”两种取向,前者视艺术教育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达成的手段,后者强调艺术学科价值。儿童音乐剧作为高度综合的艺术教育形式,其取向自然也受到了艺术教育取向的影响。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儿童音乐剧教学形式可概括为以下两种:

1.1拓展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所谓拓展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意为在新授一首歌曲之后,为加深儿童对作品的理解或达到复习巩固、加深记忆的效果,教师引导儿童用表演的形式把歌曲中虚拟的故事表现出来。没有剧本的即兴自由创作是拓展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最大的特征。这种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是作为完成核心教学内容之后的拓展延伸,体现了艺术教育中“工具论”的取向。其优点是让儿童毫无限制的放飞想象力,充分发挥儿童自主性。不足在于一味强调“工具”价值的拓展式教学使儿童音乐剧变成了课堂教学的“调味剂”,忽略了儿童音乐剧本身的艺术价值。

7.小学音乐器乐教学浅析 篇七

怎样才能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美感、乐感, 让学生逐渐热爱并理解音乐, 最终达到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的目的?笔者积近三十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音乐教育思想已成为21世纪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主题和时代音乐教育的最强音。

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有意识的反应。要想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接触到音乐后对音乐充满着无限的好奇感。器乐教学其实就是在学生经过一二年级音乐学习后最适合进行的一种音乐教学方式。

器乐教学一般应选择简单且便于携带的小型乐器。学校进行器乐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某种乐器并达到某种深度, 而是要通过器乐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通常选择口琴和竖笛既不会过多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 又携带方便, 还便于课堂教学。

孩子天生好动, 在进行器乐教学时, 不能拘于形式。根据我的教学经验, 开始进行器乐教学时, 应让孩子们自由吹奏, 然后引导孩子们分清哪些声音是乐音, 哪些声音是噪音。再适当吹奏几首同学们熟悉且简单动听的儿童歌曲, 最好是能让同学们跟随乐曲情不自禁地唱起来, 让他们在心理上、听力上都得到一定的满足。在此基础上, 将要进行教学的曲目的旋律按音节先分解, 让学生分别学习各音节音符的指法后再连起来演奏, 就像做游戏一样, 在学习演奏的过程中, 老师要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手势吸引学生, 使老师与学生能在课堂中互动。这样才能让学生眼、耳、口、手、脑全部调动起来, 真正融入音乐之中。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采用了听奏结合, 听中奏、奏中听的方法, 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使音乐欣赏、器乐教学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但能身心愉悦, 兴趣盎然, 而且获得了美的享受, 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 也学会了演奏技巧。

二、面向全体, 注重个性发展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 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 为他们创造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 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器乐教学的任务既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 那么就应面向全体学生。但现今社会, 是鼓励个性发展的社会。由于每个学生生长的环境、家庭的教育, 特别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 在进行器乐教学的过程中, 既要考虑到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共性, 更要注意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要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最好的开发, 并让每个学生从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在教学过程中, 有的学生可能从小就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 接受能力强, 表演欲强, 甚至能在老师尚未讲授前, 自己就能读懂乐谱, 并能完成基本的演奏。而有的学生缺少音乐细胞, 接受能力也差, 更不敢大胆表演, 甚至反复讲解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 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因人施教。对很快就能学会演奏的同学要及时鼓励, 激励他们在学习中大胆演奏, 鼓励他们敢于创新, 让他们很快进入兴奋状态, 自觉地帮助那些进步稍慢的同学。而对于那些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 要注意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 进行积极的评价, 尽可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避免这部分学生因不能跟上团队的节奏而丧失学习热情。我教学的方法是让性格内向的和胆大的学生结对子, 表演能力欠缺的和擅长表演的学生结对子, 逐渐培养全体同学的自信心和表演兴趣, 长此以往, 所有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了。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表演中个性得到了发展, 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

三、共同协作, 培养团队精神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器乐教学过程中, 按照教材中的要求, 还应在口琴和竖笛学习有了一定基础的时候, 组织进行合奏练习。通过器乐合奏的过程让他们知道, 要想合奏和谐统一, 就需要每个人都努力适应团队, 按要求去调整自己的状态。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从小就懂得,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 只有懂得合作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只有主动为了整体的和谐而甘当配角, 自愿为团队的利益放弃个人的私利, 在团队中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 才能吹奏出和谐的音符, 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我在教学过程中, 为实现这一目标, 通常采用“小乐队”的表现形式,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乐队”, 布置几首口琴、竖笛及各种简单打击乐器就能演奏的乐曲, 让“小乐队”的成员自行练习, 然后在班上进行演奏表演。这样既能使学生全员参与音乐实践, 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现的机会,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 在“小乐队”的集体中, 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特长得到发挥, 个性得到张扬, 能力得到锻炼。

8.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篇八

一、重视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1.从感性认识入手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认为:“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乐理知识比较抽象,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首先让学生学会分辨声音的长短,如辨别猫与狗的叫声,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上课的铃声,分大预备和小预备,哪个铃声长些,哪个声音短些等。通过对声音长短的辨别,形成感性的认识,然后,我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聆听老师发出的节拍不同的走步声和跑步声,并且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模仿出听到的声音,之后再来学习音乐知识,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2.以故事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联想能力还不够丰富,音乐欣赏能力不强。在课堂上,老师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们往往兴趣不高,容易走神。此时,针对少年儿童都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结合故事欣赏音乐,或结合音乐编讲故事,都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欣赏乐曲《老虎磨牙》时,一位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老虎磨牙》的故事,故事结束后,老师问道:小朋友们,你听过老虎磨牙的声音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演奏家们用很多种打击乐器一起合奏的乐曲《老虎磨牙》。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情节、鲜明的音乐形象所吸引,既欣赏了音乐,又陶冶了情操。

3.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集声音、图像、色彩、动画于一体的优点,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可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玩具进行曲”的教学活动中,我运用课件,使音画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结合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因此,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可针对这些特点,适度增加一些游戏、竞赛活动,如在一年级第三单元教唱《跳绳》一节时,可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既可增强课堂的愉悦性,又能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包括听觉能力、视唱能力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本乐理教学,从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调式、音色、和声、力度和速度)上做出分析。让学生学会感知声音、听辨声音。在视唱能力培养中,教师要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歌唱教学的始终。在教唱新歌时,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范唱,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指导学生先唱准、唱好曲谱。然后,再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予以重点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引导学生把对歌曲的情感理解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审美性。音乐是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最好艺术形式。音乐的特征就是通过情感的抒发、宣泄、交流,而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体验,可以用想象、创编、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细心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聆听与想象中,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

发挥音乐审美想象力,既能让学生产生审美享受,又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作品背景或内容,充分发挥审美想象力。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教师可让学生都随着音乐的节律,选择合适的玩具,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恰当的动作、进行情境化的表演等。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9.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篇九

一五四中学小学部 屠鑫

这个假期,我细读了郑莉老师编着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一书,对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价值与发展趋势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教学策略即在特定的教学任务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一定的教学观念、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条件的特点,对教学任务的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以及根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就是音乐教师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将所涉及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度的调节与有效的控制,使学生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学习热情,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以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这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概述,“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策略,“表现”领域的教学策略,“创造”领域的教学策略,“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教学策略,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实施策略,现代音乐教育技术应用策略,小学音乐课堂突发事件应对政策这八大章节。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时代进步的火车头,积极推动着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它的发展为新时代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其前进的有效动力。随着《音乐课程标准》在全国的进步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也越来越明显,成为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的有力帮手。

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乐曲欣赏、歌曲教学和乐理学习三个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有效地提高这三方面内容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乐曲欣赏是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模块之一。在乐曲欣赏课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创设音乐情境,重塑音乐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用音乐感染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歌曲教唱的形式变得丰富起来。传统的音乐教唱,多是教师教唱与学生跟唱相结合,教学中仅仅用抽象的语言符号来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往往难以接受,理解起来也相对较为困难,演唱时往往是机械的重复而缺乏感情。通过多媒体描绘歌曲所表现的景象,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学唱,则更容易学会、唱好。如在教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之前,通过图片展示彝族人民衣着华丽的民族服饰,让学生想象他们载歌载舞的幸福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热闹氛围之中,通过仿佛自己也成为了幸福的彝家娃娃了,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开始学唱就能更加准确的把握歌曲的内涵。因此,只有借助信息技术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情感融为一体,真正触动学生的感情世界,才能够更为有效地完成歌曲的教唱。

抽象的乐理往往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难度较大,学生对于有关的名词、概念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再要进一步学习更深层次的节奏、速度、高低音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信息技术的引入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抽象转化为具象,如在学习节奏时,可以一边播放不同节奏的歌曲片段,一边呈现与之节奏对应的乐谱,通过同步动画的演示,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各个节奏的不同特征,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结合音乐教学实践可以分层次,循序渐进安排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小学低年级教学,以培养初步的音乐感知力为主要目标,以唱游律动为突破口。强调简单活泼的节奏,自发形象的动作,激发热情的冲动和心灵感应,在歌唱游戏中产生学习兴趣。小学中年级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艺术表现能力为突破口。强调结合器乐吹奏训练培养学生体验音乐的能力,在人人参与的直观教学中解决音准、节奏、吐音、气息等问题,引导他们准确辨别音与音之间的差异,磨炼他们对学习、工作一丝不苟的意志,在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小学高年级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艺术表现能力为主要目标,强调师生讨论研究,把握乐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处理方法,教师以高水平的范唱、范奏,唤起学生追求艺术美的热情,引导他们憧憬理想和未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10.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篇十

一、构建学习情境,保障教学效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设置和教学内容符合的情境,从而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江南好》这首歌曲时,我们可以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在刚上课时,老师就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里?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然后老师说:今天这节课要带大家去美丽的江南。于是,一边展开地图,一边指出地理位置,向学生介绍江南的文化、地域特点,从“江南水乡”到“鱼米之乡”,激发学生对江南文化、江南旅游的向往。然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江南美景,这种如诗如画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歌曲,还能将感情带入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情趣,让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成效。

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堂和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区别,都是由课堂本身决定的。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抓住音乐课堂特征,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让教学课堂更加鲜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点拨者与引导者。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敢于展现、表现自我。在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教学互动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让音乐知识得到升华。在这种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工作中,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在教学《少先队员采茶歌》这首歌曲时,通过多媒体播放采茶画面,让学生根据采茶场景,设置采茶动作,进行表演。这种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工作中,还能提高教学质量。音乐实践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音乐实践,能够形成良好的音乐技能与表现能力。在现代小学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律动,伴随着音乐进行各种协调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它要求从身心训练学生,不只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同时也是心灵、肌体感受节奏旋律起伏、疏密变化的过程。但是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必须从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考虑,从而将教学重点始终放在对音乐的表现与感知上。在鼓励小学生对音乐有正确的反映以及创造性的过程中,准许有相对粗糙的表现。

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必须根据当代小学音乐教学要求以及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在精心组织的同时,从源头上保障疏密得当、动静结合。另外,对于即兴演奏,为了充分展现学生创造力度,必须将创造与律动结合起来,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它的内容包括:根据音乐节奏、情绪、节拍,进行有表情的模仿、律动,或者通过音乐游戏,注重乐感培养与动作配合力度。

三、音乐作为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从生活的角度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途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不但应当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应当明确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提高学生音乐基础水平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当紧扣音乐这一主题确立教学目标。音乐是一种艺术,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就应当将音乐艺术渗透进教学目标之中,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引起学生的情感呼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教师应当确立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确立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优化音乐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应当优化教学设计,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实用有效,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应当把握歌曲教学的主线,注重听力训练,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音乐,培养学生听音乐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应当在教科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拓展教学内容,收集新颖有趣的教学资料,充实音乐课程。同时,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学习能力各有不同,教师就应当选择学生普遍喜爱的音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注重训练学生的音乐基础,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进步。

三、有效进行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应当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教师应当将音乐曲式意识融入进教学活动中,将课堂结构与曲式结构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乐曲的节奏与情感,感受音乐美。其次,教师应当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唱歌、弹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成绩。最后,教师应当做好新课导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导入课堂,在一节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成功导入课题,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更为顺利地展开。

四、采取积极性评价

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评价,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采用积极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水平。教师应当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应当联系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成功教学法,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感为评价宗旨,将自评、互评、他评三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理解水平、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实践技能、特殊才能以及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应当采取评语与等级评分相结合的制度,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与满足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改进自身不足,鼓励、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五、有效进行课堂提问

首先,教师应当明确提问内容。教师应当抓住课程重难点进行提问,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问题,带领学生融入问题情境。其次,教师应当选择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设计和课堂进程,选择恰当地时机提出问题,达成提问效果的最优化。最后,教师应当有易到难、由简到繁地提出问题。教师应当围绕教学内容提出一个中心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歌词、学习乐曲,再提出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使学生一步步地解决小问题,进而解出中心问题的答案。

六、总结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学习,为学生提供平台使学生展现个人魅力,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应当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料,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手段,课后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贯彻“终身学习”这一指导思想,不断改进教学技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

一、游戏化的节奏训练

如果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这将会很大程度提升教学效率。首先,可以让学生们先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使学生对于声音的长短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为了巩固已学的概念,我把几段风格各异的儿歌,让学生按一定节拍的规律朗诵出来。这样加入游戏形式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对于相关教学内容也学得透、记得牢。

二、游戏化的音高训练

音高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另一个基本的领域,在培养学生们对于音高有基本的认知时,通常会采用练耳的教学模式。练耳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耳朵听觉对声乐和器乐具备良好的识别记忆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并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和记忆能力,从而丰富和提高其内在听觉,加深对乐谱的实际理解和音响效果的想象力。练耳训练为的是锻炼学生的基本功,这项训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常规模式下展开的练耳训练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相对枯燥的,学生们很难接受那种枯燥乏味的训练模式,那样的训练效果往往也不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完全可以将练耳训练借助游戏的形式展开,可以在游戏中来有效锻炼学生对于音高的辨识,进而培养他们具备更好的音乐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将音阶比喻为小动物的活动,对于不同音程的音阶也会给予他们特定的比喻。例如,小跳音阶我会比喻为小兔子蹦蹦跳跳,大跳音阶我则比喻为小猴子翻筋斗。这两个比喻非常形象,很难让学生们来分辨小跳音阶和大跳音阶的差异,但是这两个比喻却很好化解了这个教学难关。学生在想象小兔子蹦蹦跳跳和小猴子翻筋斗时就很直观地感受到这两种音阶间的差异,后者明显会比前者跨度更大,这也是需要学生们明白的小跳音阶和大跳音阶间的差异。为了巩固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会让学生们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对于教学点的实际应用。我会用钢琴弹奏出不同的音阶,一段音阶结束后会让学生们分辨,这个是“小兔子跳”还是“小猴子翻筋斗”呢?这个方法非常实用,学生们借助这个小游戏能够很清晰地辨识出不同的音阶,音高训练也潜移默化地展开,过程中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也在一点点提升。

三、游戏化的模仿训练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在引导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音乐类型展开欣赏,在于借助美好的音乐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很多教学内容中都和大自然有着很直接的联系,无论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是各种不同动物的歌唱。这些教学内容都能够在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声音有更好认识的同时,让学生的基本乐理知识得到积累。在培养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声音有更好感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游戏化的模仿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欢乐谷》这一章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动画音乐,加强学生们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的感受能力,能与大家分享可爱的卡通人物和好听的卡通片歌曲。在课堂教学中我会让学生们借助小铃、沙球、三角铁等课堂中常见的音乐器材来模拟他们熟悉而喜爱的动画音乐。很多学生们对于这个游戏都非常感兴趣,很兴奋地模仿出各种声音,手中的乐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模仿到尽兴处有些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还会主动模仿那些自己非常喜爱的动画人物的讲话。很多学生听了后哈哈大笑,越来越多的学生们参与到游戏中来,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音乐模仿能力。

想要让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游戏化,这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可以在节奏训练时穿插有趣的游戏,这能够很好地简化教学知识点。在进行音高训练时也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这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各类游戏化的模拟训练,这将会让学生们在趣味化的音乐训练中得到更多收获。、、、、、、、作者:滕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第四篇:小学音乐律动教学

一、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一)“律动”教学可以展示学生的表演天赋初级阶段学习的学生善于模仿,创造性思维还不成熟。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以开口唱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间接挫伤了小学生喜欢音乐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律动”教学模式,充分将学习的动与静相结合。在教学基础上添加符合学生兴趣的元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体态律动中提升节奏感和音乐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天赋。在“律动”教学中,小学生不用顾忌音乐思维模式,只需听到音乐即兴表演。按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鼓励学生多表演,当小学生看到他人的表演就会主动对比分析,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表演天赋的开发。

(二)“律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对音乐的感受源于心灵,尤其是还在凭感觉认知世界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更加直接和敏锐。当身体处于律动状态下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最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乐感和节奏感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协调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下做出不同的动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师可控制范围内,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事半功倍。

二、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一)从简单的“律动”教学开始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音乐进行引导教学。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以根据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表达愉悦的感觉,如果是低沉的音乐,就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音乐感觉,从节奏简单的入手,再慢慢使用较复杂的音乐。这样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可以让学生更快入门,不会让学生感觉太难而挫伤学习积极性。

(二)将“律动”教学与音乐课相结合“律动”教学自身具有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的优势,这对于还处在直观认识世界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音乐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在“律动”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训练和律动有机结合,只要保障课堂学习活动活而不乱、动中有序、能收能放,就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音乐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带领学生跟上教学节奏,而且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有效地调整备课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学音乐教师在“律动”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律动”教学有自身的优势,但掌握不好度,容易出现以下误区:首先是主次不分。“律动”教学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因为课堂气氛活跃和小学生跳跃性的思维模式,教师容易受到影响,忘记“律动”教学只是对音乐课的辅助作用,而不是音乐课本身。掺杂过多的“律动”教学易喧宾夺主,忽视教学目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分清主次,把握好“律动”教学的使用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律动”与舞蹈分不清楚。教师要强调律动不是舞蹈,以免误导学生。体态律动的本质是对音乐的反应,而舞蹈是音乐的语言,另一种音乐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最后要加强师生互动。新课改虽然要求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但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应用“律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总结

综上所述,“律动”教学的灵活性弥补了传统音乐教育单一模式的不足,动静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更能使小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从耳朵、身体和心灵等全方面获得音乐艺术体验。

作者:王欣单位: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第五篇:小学音乐情境教学

一、用生活、故事、录音再现情境

在歌曲教学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调动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可以先让学生想象春天的美景,通过多媒体播放春天的景色以及各种声音。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仿佛看见了鲜艳的花朵、碧绿的油田、自由的小鸟、欢快的蜜蜂,似乎听到了泉水响叮咚,感受到了清新的青草气息,进而加深对歌曲内容以及意境的理解。当进行歌曲教唱时,学生就能快速融入歌曲意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得更加认真,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学得更加快速。部分同学,甚至跟随音乐翩翩起舞,这样让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教学质量也能得到保障。

二、用表演与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艺术教学中,音乐作为舞蹈的灵魂,表演和音乐具有密切的联系,为了展现歌曲内容,可以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提高教学效果。如《大鹿》这首平淡的音乐,曲调十分简单,音准却不容易掌控,如果让学生直接唱,学生很难学会。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歌曲内容,或者找两个同学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在美妙的旋律开始时进行表演。在这过程中,小兔子会展现出逃命的急切,而大鹿则展现出助人为乐的品行。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快速掌握歌曲旋律,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会演唱这首歌曲。从小学生性格特征来看,如果教学内容重复、单一,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率,还会出现厌学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好奇、好新的心理,通过多媒体、音乐动画以及游戏教学等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美中得到陶冶、启迪,同时,这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色彩与音乐结合起来,在学生视觉、听觉相互渗透、贯穿、强化、补充的同时,做好铺垫工作。对于小学生对色彩、形式、形象的敏感度,老师可以利用投影、挂图、简笔画、剪贴等方式对音乐情景进行再现。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创新、审美能力,充分利用图画增添画面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神奇。

三、用律动展现情景

展现情景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关键内容,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应该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将自己的肢体、声音以及技能展现在歌曲情境中。同时,老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表现欲强等特点,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满足学生爱表现的心理;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在分项音乐带来的快乐的同时,激发学习潜能,开拓学生思维。例如,在《龟兔赛跑》这首歌曲欣赏时,可以将彩色的龟兔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在听到音乐时指挥龟兔努力的跑,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趣,还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在音乐课堂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展现歌曲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更好的表现音乐,让学生在感受的同时,抒发心灵。

四、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现代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心理以及性格特征,尽量将学生精力放在学习中;通过问题、故事、角色、游戏情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作者:黄侠单位: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一小学

第六篇:小学音乐教学情境创设

一、创设情真意切的教学情境

音乐欣赏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悟能力的有效方式。通常情况下,音乐欣赏皆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感知和审美欣赏的过程。最新颁布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和谐因素,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方能体现音乐教学的时代性。可见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教师应在和谐的氛围中注重表情达意,方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具体可如下操作:

1.通过感悟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真情

在苏教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作品都是与每单元的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的,在让学生欣赏完音乐作品之后,应给其充分感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调动其对音乐的兴趣。例如让学生欣赏《雪花飞舞》这一音乐作品时,在优美的旋律中很多学生都能感悟到洁白的雪花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飞舞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愉悦之情。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一位学生将乐曲中一个轻松愉悦的乐段生动地描述为:漫天飞雪的冬天在厚实的积雪上踩雪做游戏的情景,其他的同学都觉得很新鲜,很有道理,皆随声附和。看着孩子们恳切的眼神,我知道他们不是乱开玩笑,并没有纠正学生的想法,而是对他们说:“同学们,雪花是有生命的,你们踩在雪地上,可把他们踩疼了,你看,这些雪花姑娘又从地上飞舞起来了。”通过这个美丽的小童话,学生的真情实感完全释放出来,情不自禁地律动起来。通过这一事件后,我发现在我的音乐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孩子多了,他们都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地理解各类音乐作品。

2.通过创设童趣意境,引导学生鉴赏

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强调作品的感情,外在的演唱形式,作品的体裁,可是对于年幼的小学生这些都显得过于抽象,难以深入理解。对此我运用创设童趣意境的方式,将音乐作品的旋律命名为“闹闹”这个时尚音乐娃娃的心情反应。上音乐欣赏课时,我会问学生“:今天我们的‘闹闹’娃娃心情究竟如何呢?”而很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会进入一种童趣式的意境,对上述提问他们会传达出如此信息:“我们欣赏的音乐作品都是音乐娃娃‘闹闹’送给我们的礼物。”而学生抱着这种童趣式的心态去鉴赏音乐作品,就能彻底摆脱教师的思维羁绊,运用真情实感自主地对音乐作品进行讨论、理解,运用科学合理的观点对音乐作品进行正确归纳,从而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创设温馨创造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创造能力应是音乐教学永不过时的主旋律。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体现音乐教学时代性的主要标志。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创造活动中,可分为即兴与非即兴两类。而前者主要体现了学生的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潜能,后者则体现了学生在模仿前提下的创造意识。而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能力,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音乐是具有较强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创设一个温馨愉悦的情境,让其全身心的放松,唯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激发学生在音乐上的创造能力。譬如在教学《鸭子嘎嘎嘎》这一音乐游戏时,可指导学生模仿鸭妹妹、鸭哥哥、鸭妈妈的叫声,让其充分体验“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节奏,然后再请一些学生对全班同学的模仿进行仔细的辨别,并在讲台上分别扮演鸭妹妹、鸭哥哥、鸭妈妈,模仿它们的叫声。如此一来则能创设温馨愉悦的教学情境,让所有同学乐开怀。最后在这一轻松的氛围中可继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模拟鸭奶奶、鸭爸爸、鸭爷爷的叫声,而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能表现出很高的创作欲望,并能形象生动地创造出各种叫声。

三、总结

音乐面前人人平等,因此音乐教学应注重教学过程的和谐与民主,这不但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其音乐素养和民主素养,最终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特音乐素质的新时代公民。

作者:万丽娟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小学

第七篇:小学音乐多元文化教学

1、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老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清楚应该教什么,学校也应注重教师培训,教师可以为教学活动描述一个预期的目的。如果目标不明确,可能导致被动教学。作者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音乐课堂上,没有以音乐教学为主线,或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也并没有真正的与音乐内容密切相关,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而导致了音乐过程缺失和艺术偏差。以歌唱课为例,课程中虽然结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但最终没能让学生唱出口;还有一些课程,音乐班学生虽然积极参与,但未能享受音乐的核心,等等。从这个角度讲,音乐教学只是让学生了解到了音乐知识,但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的目的。

2、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2.1在情感体验中渗透多元文化

众所周知,音乐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对多元文化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升综合素质。如在学习《祖国,祖国我们爱你》一节时,应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同时,激发其对祖国的热爱。我动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为自己的歌曲收集相关数据,如背景、作曲家、音乐主题等进行课堂交流,学生完成材料大大超出我的想象。课堂上,一些学生展示文化内涵丰富的文本信息,有的学生借助光盘呈现了《娃哈哈》、《我爱北京天安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相关歌曲,还有些学生用他们熟知的乐器呈现了精彩的歌曲内容等等。简洁的总结后,我通过展示祖国壮丽的景观形象为切入点,配合使用不同的乐器,钢琴、长笛等分别演奏了一些歌曲,加深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跟着课件等学习了歌词、旋律等整首歌之后,我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编歌词,用于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简而言之,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收集资料,吸收和转换学习到的音乐知识,获得了丰富的多元文化和情感体验。

2.2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因为音乐本身的特点很广泛,而且人们愿意接受音乐,所以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就需要多元化发展。音乐教师在教授音乐知识时,要结合音乐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要融合当地的舞蹈文化,这就需要老师有很丰富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这就需要我们对于不同的音乐,要用不同的方式来享受。我们要理解不同音乐的文化背景,通过研究各种音乐的背景,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音乐。作为一名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对学生传授音乐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2.3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多元文化

课堂活动是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巧妙的将多元文化渗透进课堂活动,在促进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3、总结

总之,在小学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必然会需要不同的人才。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因此,在编排课程内容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编排学习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扩大教师教育的范围,才是促进小学音乐教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戴媛媛单位:西安高新国际学校

第八篇:小学音乐教学思考

一、营造自由活动的空间,给学生创造机会 第一、语言情境化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和创造欲。要上好音乐课,教师除了要有美的文学语言,还应有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情境化教学有助于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例如,在《渔夫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以“营造情境———感受体验———启发想象”三个环节开展教学。首先,课前利用课件引入故事情境。通过播放海浪声来营造大海的情景,之后组织学生抖动手中蓝色的丝绸表现壮阔的大海。其次,在感受体验环节,让学生仔细听渔夫妻子的歌唱内容,让学生联想,之后学生看着曲线谱,最后,在启发想象环节,在学生再现场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第二、示范性歌唱,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示范歌唱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有帮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选用优美动听的且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歌曲演唱给学生听,激发学生歌唱的热情。每周音乐课,学生总是用渴望的眼光,期待老师为他们演唱,教师演唱时,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二、合唱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中的表现力,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新疆歌曲,青青的牧场、皑皑的雪山、雪白的毡房、肥壮的牛羊„„,学生在歌声中不仅感受到了夏牧场美丽的景色,也感受到了哈萨克牧民的幸福生活的节奏。因此,在教这首歌曲的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画面和舞蹈激发学生感受草原、赞美草原,用优美的歌声调动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在歌曲教学中,笔者尝试用合唱创编教学丰富歌曲的意境。在分声部唱歌时,用衬词和衬音模来仿歌曲的情境,或用声音为歌曲的旋律伴唱,是最简单的二声部训练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笔者尝试用舞蹈和节奏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因学生的音乐素养存在着差异,将学生分为两组,通过天山美景和舞蹈图片结合,让学生有视觉上的美感,根据歌曲旋律的特点,引导部分擅长跳舞的学生站在山坡上跳舞;部分节奏感较强学生的站在山坡下,以拍手的形式创编二声部。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拓展学生思维,以及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学生的音乐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在注重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名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发展。每名学生都有其独特之处,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笔者尝试让学生参与到情境剧中,在背景音乐的映衬下,学生深情地朗诵着台词,通过这种方式旨在锻炼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使学生各方面有了更全面的发展。例如,《花蛤蟆》一课歌曲诙谐幽默,风格独特,节奏感强烈,具有舞蹈性,颇受学生欢迎。引导学生“这么美的荷花池,到夏天的时候会有很多青蛙蛤蟆与荷花作伴并唱歌,你们能用青蛙的叫声来营造荷塘欢歌的景象吗?”,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几组,有的组用青蛙不同的叫声营造美丽的夏夜,有的组用可爱的舞蹈动作模仿蹦蹦跳跳的小青蛙,有的组画出五颜六色的荷叶,绿色的荷叶衬着美丽的荷花,碧绿的湖水,简直妙极了!再加上美妙的童声,创设了天籁般意境。用学生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享受音乐的乐趣,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总结

有人说,最上乘的教学方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简单的模仿,很可能是邯郸学步,而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的生成教学策略,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只要音乐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

作者:王自娟单位:银川市西夏区第六小学

第九篇:小学音乐教学措施

一、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音乐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音乐资源,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音乐教育中并没有广泛的应用音乐资源,音乐教学资源单一,缺少适用性,大部分音乐教师将音乐教学资源局限在课本、参考书、教学光碟上,教师出教科书外的音乐资源和音乐知识储备并不充足。并且大部分小学的音乐教学设施不健全,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室,许多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乐器也比较缺乏,造成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质量不高,起不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促进小学音乐教育有效教学的方法

1.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校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在整个音乐学习过程中主要扮演的是参与者的身份,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索和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大树妈妈》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歌曲的音乐素材进行收集,对教学内容进行设定,在课上教师让同学进行歌曲内容和中心含义的讲解,引导学生对音乐思想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然后对歌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歌曲的曲调先进行掌握,再根据教师的指导改正错误曲调,使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

2.在音乐教学中设定情境,让学生充分融入其中

音乐教学中要想实现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充分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要设定一定的音乐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要从音乐作品的欣赏角度进行情境的设置,创造音乐作品的物质情境或者是人文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四季童趣》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音乐内容中的情境通过flash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对音乐内容产生直观的感受,同时让学生对自己四季的童趣进行描述,形成良好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融入到学习的氛围当中,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3.丰富学校音乐教学资源

小学音乐课时数较少,学生接触音乐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导致小学音乐的有效教学受到影响,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小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因此,学校要加强学校音乐教学设施建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音乐教室以及对教学中应用到的乐器进行添置。同时要对音乐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母亲”设定为音乐主题,让学生搜集此首歌曲以外的关于歌颂母亲的歌曲,并在课上进行交流,丰富学生的音乐资源,并让同学对歌曲进行演绎,明确自己的歌曲与课本歌曲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促进有效性教学的实现。

三、结语

小学音乐的有效性教学已经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对音乐教学课程进行改革以及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和实现其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将其落到实处,才能够不断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苏畅单位: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

第十篇:小学音乐奥尔夫教学法

一、利用简单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学校,没有钢琴、奥尔夫乐器、多媒体等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用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来制作一些简单的乐器和编一些小游戏,以此来活跃我们的音乐课堂气氛。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整节课下来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说唱,师生之间没有交流、没有互动,课堂上死气沉沉,使学生失去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而奥尔夫教学法恰好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够使学生从游戏中、玩耍中学习音乐,并且能够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和感知音乐。奥尔夫音乐教育拥有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它所强调的是创造性、即兴性和灵活性的发挥,所注重的是人对音乐最基本的感受、体验,让人们觉得学习音乐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这种感受和体验不是通过学习外在的知识和进行充分的技能训练能够得到的,而是需要人们亲自参与其中,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体会其中的乐趣,在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学习和掌握原本性的音乐,这恰恰是现如今小学音乐课堂所需要的,也就是说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最适合人的启蒙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做”,然后再解释“为什么”。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乐理知识中的节奏型时,不要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每一种节奏型写在黑板上直接告诉他们怎么打节拍,那样学生看到那么多的五线谱像蝌蚪一样,可能一下子就懵了。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游戏来学习,例如,在上课之前首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出几个自己曾经去过的地名是3个字的旅游景点,学生们会非常积极地思考回答问题,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想出来的3个字,利用读的不同时值来告诉同学们哪种是前八分音符后十六音符的节奏型,哪种是前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以及切分音。这样的游戏活动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反应能力、又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掌握了知识。

二、利用声势法来活跃音乐课堂气氛 奥尔夫曾说:“音乐始自人自身,教学也正如此。”一切首先要自己去做,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有所体验和感受。声势教学法正是如此,它把身体当作一种乐器,通过拍打身体的不同位置发出不同的声响,可以用来给歌曲、诗歌和童谣等伴奏。对农村经济贫困的学校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教学工具,不用再为花钱买乐器的事情发愁了,给学校节省了一笔很大的开销。它也是人类宣泄、表达自身情感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运用声势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听辨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入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非常好的训练方法之一。如果在死气沉沉的课堂上,选一些简单的声势训练,学生们会觉得特别新颖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会活跃起来。如:在进行双声部以上的节奏训练时,就可以通过声势教学。从简易双声部节奏开始,左手拍速度,右手拍节奏型,双手配合,锻炼两个手的协调能力。等熟练之后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增加节奏型的难度,加入拍手、跺脚、捻指。并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想象的空间,自己创编一些简单的节奏型。通过这种声势教学,学生不再是单纯枯燥地记忆某个节奏型,而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参与其中获得知识。这正符合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宗旨:“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三、利用乡村有限的资源学习音乐

农村的小学有着很丰富的资源,绿油油的草地、宽阔的操场是孩子们的欢乐之源。教师可以利用他们在柔软的草地上摸爬滚打,玩捉迷藏、丢手绢、放风筝等这些游戏的同时来学唱《找朋友》、《丢手绢》、《放风筝》这些歌曲,让孩子们边玩边唱,寓教于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农村的孩子或许买不起高档的钢琴、萨克斯、扬琴等这些高档的西洋乐器,但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寻找可以用来制作奥尔夫乐器的材料。例如:我们可以用废弃的矿泉水瓶装上小石子或沙子制作成沙锤、用柳枝皮模仿吹小喇叭的声音、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装满不同的水敲击变成一首优美的歌曲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动手亲自制作,锻炼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组织成一个小乐团,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增强农村小学的本土化建设

从奥尔夫编著的学校音乐教程中可以看出其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容大多数是采用家乡的方言、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作为基本教材,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的文化完美地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在世界影响很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使儿童对本地区的文化也能得到一定的了解。在我国很多地区有大量的童谣、儿歌、谚语、地方民歌和舞蹈,有的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这将也是一笔很大的文化遗产。再加上中国语言象声词的韵律节奏模仿和这些童谣、儿歌等都是一些简单、短小的作品,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易于传教。如:幼儿模仿鞭炮声劈哩啪啦、马蹄声咚哒咚哒、小狗叫声汪汪汪等象声词进行节奏韵律模仿来学习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三连音等,儿歌有《小白船》、《小老鼠上灯台》、《数鸭子》、《小白兔》、《小小的船》等,这些儿歌有的是地方语言的童谣,有的是朗朗上口、非常押韵的儿歌,都是小学生易于理解并容易掌握的内容。农村地区的老师还可以搜集一些结合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与地方特色的歌曲,或是教师自己创编一些简单的歌谣来教授,这不仅利于儿童接受还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节省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更对民族音乐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村支部书记全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下一篇:关于举办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的通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