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可持续发展建筑

2024-10-14

厦门可持续发展建筑(共8篇)

1.厦门可持续发展建筑 篇一

厦门大学各建筑来历及其简介(含图)

嘉庚风格的历史建筑

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包括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三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建筑组群。这种风格前后经历了全面西方样式向富有闽南特色地域建筑样式的转变,直至形成不土不洋、中西混合的独特、新奇的建筑形态。这就是注重闽南式大屋顶与外廊建筑式样西式的巧妙结合,以斜屋面、红瓦、拱门、圆柱、连廊、大台阶为基本特征。

在2001年落成的嘉庚楼群,是厦门大学嘉庚风格的新的标志性建筑。嘉庚楼群秉承嘉庚建筑的“一主四从”传统布局,在校园中心沿南北向成线性展开。主、从楼高低错落,空间上以一高四低取得群体均衡。楼群东侧略呈弧形,面向中心广场,前方是开阔的芙蓉湖,从规模及高度上成为校园的主体楼群。

漳州校区建筑:位于龙海市港尾镇与厦大本部隔海相望的漳州校区,其规划与建设,在建筑理念的传承和建筑风格的发扬上,也始终散发着嘉庚建筑的独特魅力。主楼群又一次以“一主四从”的形式“一”字形朝东构筑,五幢楼之间有连廊贯通,使楼群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他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建筑造型,从红砖粉墙、山墙坡顶、拱券连廊,到细部线角、色彩妆饰,既承袭嘉庚建筑的风格,又展示着自己的鲜明个性。嘉庚建筑是陈嘉庚先生个人的审美品位与当地能工巧匠智慧碰撞的结晶,是西方南洋建筑与闽南建筑在实践中不断磨合筛选而达成的中西结合的成功范例。访问过厦门大学的郭沫若先生曾动情地赞誉“厦大之美,全国之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建筑大师陈从周教授著文盛称嘉庚建筑“在近代建筑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后要定为宝贵文物来保护”。专家的高度评价,也足以证明在特定历史时代建造起来的嘉庚建筑具有重要的艺术与科学价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保护嘉庚建筑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1.群贤楼群

群贤楼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时候建的。群贤楼群包括映雪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囊萤楼5幢建筑。

楼群兴建于1921年5月,1922年底竣工,这是厦门大学的首批校舍。群贤楼群动工兴建时,为了表达陈嘉庚自己教育兴国的决心,特地选择5月9日(即国耻纪念日)作为校舍奠基日。校舍落成后陈嘉庚将1号及5号楼分别命名为“映雪楼”和“囊萤楼”。“映雪”、“囊萤”二语,出自古人孙康、车胤不畏贫困、勤奋好学的典故。2号及4号楼,陈嘉庚则以“同安”和“集美”两地名命名,表达了嘉庚先生为振兴家乡、办好国民教育的决心。中间主楼落成时,有人建议取名为“嘉庚楼”,当即被嘉庚否定。又有人建议以“敬贤”(嘉庚之弟名)命名,陈嘉庚经过一番思考后,改“敬贤”为“群贤”,取“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意。时群贤楼、同安楼和集美楼为教学楼,映雪楼和囊萤楼为学生宿舍楼。1938年5月至1945年8月,厦门沦陷期间,厦门大学成为日寇军营,校舍受到极大破坏。1946年厦大复校后,对群贤楼群等进行了修缮。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再次维修。

该楼群呈“一”字形排列,坐北朝南,砖石木结构。映雪楼和囊萤楼为三层建筑,建筑面积均为2316平方米,平面均呈双角楼内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双坡西式屋顶,屋顶铺红色机平瓦。山墙开尖拱形窗,三楼设前廊,8根西式圆柱承托屋檐。两楼3楼中亭亭楣上分别镌有陈嘉庚和陈敬贤手题的“映雪”、“囊萤”两字。集美楼和同安楼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分别为1062平方米和1096平方米。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平面呈前廊式布局,一楼为拱形廊,二楼为方形廊,廊中间装饰西式顶檐柱。屋顶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红色机平瓦。同安楼和集美楼的楼名分别为时任厦门道道尹的陈培锟和原思明县县长来玉林手书。群贤楼平面呈“T”字形,建筑面积2593平方米。前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中部屋顶为双翘脊重檐歇山顶,两翼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红色机平瓦。山墙及屋檐下有闽南传统的灰雕泥塑及木雕垂花装饰。“群贤”楼名为时任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手书。各楼之间以双坡顶木廊相连。

中央主楼的屋顶采用闽南民居的大屋顶“三川脊”歇山顶建筑,高低错落,富有节奏感。集美楼、同安楼还是以中式风格为主,花格屋脊、石结构墙体,筑造典雅独特。出自勤奋读书的典故而命名的囊萤、映雪两座楼,其建筑风格则趋于西洋式。整个群贤楼群的这种中式占主导地位、西式为辅的建筑风格,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对民族精神的崇尚和强调。囊萤楼由于是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而被列为厦门历史文化名楼。集美楼是当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工作、生活过的住所,现辟为“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

2、芙蓉楼群

芙蓉楼群由芙蓉一、二、三、四和博学楼组成,除博学楼建于1923年外,其余建于1951年至1954年。博学楼初建时为教职工宿舍,1953年在此建成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芙蓉一、二、三、四号楼为学生宿舍。

芙蓉楼群基本呈半环状布局。芙蓉一、二、三、四号楼平面呈双角楼前廊式布局,一、四号楼3层建筑,二、三号楼主体3层、局部4层。砖石木结构,楼面均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芙蓉一、二、三号楼墙体以红色清水砖砌筑、花岗岩作装饰镶砌。芙蓉一层顶主体为硬山顶,角楼为歇山顶。芙蓉

二、芙蓉三门楼及角楼屋顶为歇山顶,两翼为硬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均铺绿色琉璃瓦。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拱券、栏杆及窗套均为西式装饰。三座楼的建筑面积分别为6045平方米、4820平方米和4120平方米。芙蓉四楼高3层,建筑面积4254平方米。墙体以花岗岩条石砌筑、红色清水砖作装饰镶砌,屋面为双坡西式屋顶,上铺红色机平瓦。拱券、栏杆及窗套均为西式装饰。博学楼高3层,建筑面积2496平方米。平面呈双角楼内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屋面双坡西式屋顶,上铺红色机平瓦。

3.建南楼群

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赠。

建南楼群系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陈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会堂、成义楼、成智楼、南安楼、南光楼五幢大楼,曾是 厦大颇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李光前先生的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念其年久失修,遂于1994年开始陆续捐献1630多万元巨资,予以全面翻 修,2001年我校8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了翻修竣工典礼,昔日雄伟壮丽的建南楼群重新屹立在厦大上弦场上。

在厦门大学的嘉庚风格建筑中,以建南楼群最为宏伟壮观,它是陈嘉庚先生倾注心血最多的杰作。

建南楼群亦由“一从四主”的五幢楼组成,主楼为建南大礼堂,东侧为南光楼、成智楼,西侧为南安楼、成义楼。五幢楼排列成弧形,巍然矗立在山坡上,正面向南俯瞰大海,楼前辟为半椭圆形的大运动场,利用楼群与运动场之间的落差,因地制宜地砌成可容纳两万人的大看台。由于运动场与看台都呈弧形,恰似上弦月,故称之为“上弦场”。

建南楼群由成义楼、南安楼、建南大礼堂、南光楼、成智楼5幢建筑组成,建于1951年至

1954年。时成义楼为生物馆,南安楼为化学馆,建南楼为学校大礼堂,南光楼为物理馆,成智楼为图书馆。2000年至2003年维修。

陈嘉庚创办学校从不为自己留名,但对他人的支持和赞助,却铭记于心。李光前先生长期竭力资助厦门大学,故芙蓉楼群和建南楼群的命名多与李光前有关。李光前祖籍为福建南安芙蓉乡,故有芙蓉楼群及南安楼之名。“成义”、“成智”则以李光前的亲属名来命名。而“建南”大礼堂则是与集美学校的“福南”大礼堂相呼应,两者合起来即是“福建南部”,寓意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是福建南部教育基地。

建南楼群建于一山冈上,沿山势呈半月形围合排列,南临上弦体育场,故又称上弦楼群。外轮驶入厦门海域,即可看到这组巍峨壮观的楼群。中式风格建筑建南大礼堂位居中央,其余4座西式风格建筑分列两侧。成义楼、南安楼、南光楼、成智楼4幢楼的结构和形制基本相同,均为3层建筑,平面呈内廊式布局,石木结构,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屋顶为双坡顶,面铺红色机平瓦。山墙开拱形窗,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4幢楼的建筑面积分别为5710平方米、4614平方米、4518平方米和3848平方米。建南大礼堂前部为门楼,后部为礼堂主体,石木结构。门楼共4层,建筑面积5578平方米。屋顶为双翘脊重檐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绿色琉璃瓦。山墙及屋檐下作闽南传统的灰雕泥塑及木雕垂花装饰。一层入口门厅矗立着4根西式廊柱,廊后为花岗岩砌筑的三开间厅堂,立面套嵌精雕细凿的辉绿岩“门贴脸”,厅堂设三道紫红色对开大门。礼堂为单层,屋顶为西式双坡顶,屋顶铺红色机平瓦。该建筑群系嘉庚建筑的精品和代表作,也是厦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4.逸夫楼

也就是国际会议中心之一,是由香港的邵逸夫先生资助。逸夫楼即“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楼,位于芙蓉湖西北面,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款500万港元兴建。该楼于1991年3月建成,共7层,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主楼设客房,另设会议室、门厅、餐厅等配套设备。它既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级宾馆,对于改善学校接待条件,加 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5.明培体育馆

明培体育馆位于囊萤楼前面演武场西边,是旅菲华 侨、我校海外函授学院1957年入学的学生佘明培校友及其夫人施淑好女士,捐献人民币210万元(一说30万美元,又说外汇人民币100万元)建造的正规 化体育馆。1986年4月破土奠基,1990年4月落成,共3层,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屋顶采用进口铝锌钢板,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馆内设有一个篮 球场,2000个座位的看台,可作为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之用。该馆的兴建,为我校开展体育活动增添了良好的设施。

7.华侨之家

“华侨之家”楼系菲律宾校友庄中坚先生、陈卿卿女士,以其父辈名义捐款外汇人民币10万元建造,1984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会议厅,兼设套房,是我校侨联的办公地点,也是归侨教职工的活动场所。

8.电镜楼

电镜楼即电子显微镜实验楼,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桂华山先生捐资兴建的。1982年6月,桂华山先生闻我校已接受联合国有关机构赠予的两部电子显微镜,尚 需建造电镜实验楼,乃慨然捐赠港币100万元,兴建此楼。电镜楼于1983年开工,1984年竣工,建筑面积1021平方米,现做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用 房。

9.西校门

西校门建在厦大旧主楼群贤楼群西边,由台胞、我校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赠10万美元建造,1991 年3月落成。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采用花岗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 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高校大门所应有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

10.萨本栋墓园

萨本栋先生自1937年至1945年任厦门大学校长,在抗战爆发、我校内迁长汀办学的艰难环境下,带领全校师生发愤图强,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全体师生的尊 敬。萨本栋墓园位于成义楼后面(?),其修建系由菲律宾、台湾、美加、香港、泰国、新加坡厦大校友会于1989年发起筹款,后北京、汕头、南京、合肥、温 州、上海等校友会参与捐款。修建总投资11万元,于1991年3月竣工。主要是在原墓身墓基上镶嵌萨校长铸铜浮雕头像,在墓后堆设假山假石群并镌刻萨校长 生平传记;又在墓之东侧新建一凉亭,扩大墓前场地,植以草坪,依山修筑花坛、石阶等,使之成为我校师生凭吊先贤之处。

11.自钦楼

自钦楼是旅菲爱国华侨许自钦先生捐款200万元(一说140万港币)兴建的学生活动中心,位于芙蓉湖东南面、学校中心地带“三家村”,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为二层框架与三层混合结构,内设阅览室、活动室、展览室、录相室、多功能厅等。该楼自1992年3月落成后,一直是学生开展课余文化娱乐活动的一 个理想场所。

12.蔡清洁楼

蔡清洁楼是旅菲荣誉校友蔡清洁先生捐款500万元(石碑上写明捐款520万元 人民币)建造的综合性留学生楼,共10层,座落于小白城山岗上,正面俯瞰大海,气势壮观。建筑面积5606平方米,1994年4月竣工。主要作外籍留学生 及来自东南亚的侨生住宿、学习和活动场所。它的建成为我校发展海外教育事业创造了重要条件

13.克立楼

克立楼是厦门大学会议中心,系香港校友黄克立先生捐资438万元(一说400万港币)建造,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共7层,1994年4月落成。该楼是一座集住宿、会议中心与娱乐为一体的高级宾馆,它为我校举办各种高层次学术会议提供了良好条件。

黄克立先生福建泉州人,1936年毕业于我校政治经济学系,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曾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常委,1997年首批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奖章,2004年5月逝世,享年95岁。

14.钟林美广场

钟林美广场建在西校门入口处的囊萤楼前,是海外华人钟宝玉兄弟姐妹为纪念母亲钟林美女士,捐赠款港币60万元建造的,1994年5月竣工。广场最主要的景观是在喷水池後面铜雕一似浪非浪、似鸟非鸟、似书非书的腾飞物,象征厦大一切都在腾飞。基金楼

基金楼位于我校群贤教学区,共5层,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造价206万元,1994年10月建成。1993-1994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热 情倡导下,厦门的25家(一说26家)外经贸企业先后捐资约2000万元,建立“厦门外经贸企业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基金楼即是使用该基金两年收益的 首项工程。该楼设立外文培训中心,装配先进的视听设备,现为外文学院教学用房。建文楼

建文楼即“厦门大学教职员活动中心”,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资434万元建造,以蔡悦诗女士的先父蔡建文先生的名字命名。该楼建于学校大 南校门入口处原工会俱乐部旧址,共7层,建筑面积5460平方米,1998年4月建成。现作为学校工会的教工活动中心,也是学校举办展览的重要场所。建文楼志

蔡建文先生原籍福建晋江,生于一八九九年,卒于一九八三年。夙怀大志,颖悟过人,克勤克俭,白手成家。先后在菲岛、香港、日本、印尼、泰国经营工商,懋迁有无,称誉业界。既擅计然之举,得其精髓,豁然贯通。复效陶朱聚散其财:博施济众,造福桑梓;捐资兴学,泽裕后昆。

夫人吴淑贞,淑慎贞静,女宗典型;坤仪芳徽,闾里共称;训子义方,宇内扬名;芝兰玉树,瑞蔼盈庭。

先生令次媛悦诗女士,一九四九年毕业本校教育系,秉承父志,热心兴学。有鉴于母校尚缺教职工活动中心,乃偕夫婿丁政曾校友捐建此楼,以其令先尊之名名之,回馈母校,嘉惠员工,善莫大焉。兹值本楼落成之际,爰勒石以志之。铭曰: 巍然黉舍 允怀建文 肯堂肯构 美奂美轮 甘棠遗爱 挹芳扬芬 高风仰止 德范长存 厦门大学 立 一九九八年四月六日

17.联兴楼

联兴楼是一幢5层的多功能教学大楼,油印尼华侨、我校海外教育学院1995年入学的中文函授生林联兴先生捐资200万元建造。该楼位于蔡清洁楼西侧,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1999年4月建成,为我校建筑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教学之用 亦玄馆

我校故校长萨本栋教授的学生、机电系47届旅菲校友邵建寅先生,为纪念萨故校长,慨然捐资人民币200万元(一说400万元)建设厦门大学萨本栋微机电 研究中心,并命名为亦玄馆,蕴“玄妙深奥,钻研微纳科技;玄同混和,探索浩淼时空”之义。亦玄馆共5层,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2001年8月落成。经 过几年的筹建,该馆已初步建成我校微机电系统和微传感器领域高起点的开放重点实验室。颂恩楼(嘉庚三)

颂恩楼即嘉庚楼群三号楼,也是嘉庚楼群主楼,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献2000万元人民币建造,而取名“颂恩”,意在颂扬母校奖掖栽培之 恩。楼高21层,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现为校部机关、部分研究院办公用房和教学用房。该楼巍然耸立,气薄 云霄,是我校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我校行政服务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颂恩楼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拳拳服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之要旨,捐建此楼,取名颂恩,以颂母校奖掖栽培之恩;以赞天道化育万物之德;以彰易理生生不息之功。木本水源,裕后光前。爱校情殷,殊足矜式。爰勒石志之,以垂久远。厦门大学 立 二○○一年四月 保欣丽英楼(嘉庚一)

保欣丽英楼即嘉庚楼群一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香港校友黄保欣、吴丽英伉俪捐资630多万 元建造,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黄保欣先生1945年毕业于我校化学系,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曾担任国务院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 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1999年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奖章。

21成枫楼(嘉庚二)

成枫楼即嘉庚楼群二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新加坡华侨吴定基、李织霞伉俪捐资528万元兴建,以李织霞女士的父亲李成枫先生的名字命名,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

22祖营楼(嘉庚四)祖营楼即嘉庚楼群四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菲律宾华侨洪文炳先生捐赠款432万元建造,以其父亲洪祖营的名字命名。现为物理机电学院的教学和实验场所。钟铭选楼(嘉庚五)

钟铭选楼即嘉庚楼群五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侨居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华侨钟江海、钟明辉和天德集团的钟琼林昆仲共同捐资740多万元兴建,以其父名字命名。现作为学校现代教育基础中心用房。文正楼

文正楼即厦门大学医学院实验楼,位于大学路厦门大学医院附近,共 层,建筑面积0000平方米,200?年建成。2002-2003年,印尼著名实业家李文正先生先后捐资1000万元,注入厦门大学医学院基金。为感谢李 文正先生的慷慨捐赠,厦门大学将医学院实验楼命名为文正楼,并于2001年9月举行命名揭牌仪式。该楼现在作为医学院的行政办公和教学实验用房。成伟楼(医院门诊楼)

成伟楼即厦门大学医院门诊楼,原是李光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以他三儿子李成伟的名字命名。2003年至2005年,李成义先生主持的新加坡李 氏基金会先后捐款共527万元,重建此楼。新楼建在已拆除的旧门诊楼原址,仍沿袭陈嘉庚建筑的特色,共6层,建筑面积7175平方米,比旧门诊楼大了约4 倍,2004年1月竣工。新门诊楼的建成,不仅能为厦大师生和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且为厦大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创造了条件。王清明游泳馆

王清明游泳馆位于校园内明培体育馆南侧,由香港校友王少华女士捐资500万元修建,以其父的名字命名。游泳馆共3层,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有两个标 准游泳池,800座位看台,2004年4月建成。该馆的外型设计别具一格,秉承嘉庚风格又富有现代气息,整体造型简洁大方;馆内集游泳池、健身房、乒乓房 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我校现代化的体育设施之一。

27林文庆别墅

林文庆先生自1921年至1937年任厦门大学校长,对我校怀有深厚感情,生前立下遗嘱,将其在鼓浪屿的别墅捐赠给我校,作公益之用。1988年1月,林 故校长之子林炳汉、林炳添先生,遵照其父遗嘱,致函学校领导,将位于鼓浪屿笔架山顶的住宅及庭园全部捐赠给我校。这幢别墅建筑面积1018平方米,庭园占 地面积4316平方米。

2.厦门可持续发展建筑 篇二

1.1 “绿色建筑”的萌芽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建筑的存在与建筑技术的每一步进步,都是人类在与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抗争,处处留有为改变不利于人类生活居住条件改善所做的不屈努力的痕迹。由工业化所推动的城市化对大自然造成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强度、持续性的扰动,使大自然正常的生态系统和功能结构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割裂、阻断和破坏。

约翰·路斯金(John Ruskin)、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和里查德·莱德比(Richard Lethaby)均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工业化将会满足人类物质精神需要的假设提出了质疑。路斯金在《建筑七灯》中提倡仿效和谐的自然秩序。莫里斯号召一种乡村自给自足系统的回归与地方手工艺技术的复苏。而莱德比则倡导建筑师对自然美的认知。他们所说的“自然”正是今天我们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这便是产生于19世纪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运动的萌芽。

日益严峻的全球变暖问题使“自然”的概念被低能耗设计所替代。

建筑领域内,可持续发展建筑观的核心在于注重生态设计理念,重新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其主要内涵包括建筑选址、设计、施工、使用运行、管理及废弃的过程中,在维护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安全、健康、高效、舒适地居住和使用,达到建筑、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所以绿色建筑又可称之为绿色建筑体系。

世界范围内尽管对“绿色建筑”的内涵有各式各样的定义,但基本都围绕三个主题:

(1)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复合和影响。

(2)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3)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1.2 非通用的可持续发展规则

绿色建筑,通过调节流程系统,在尽可能对环境产生最小影响的状态下,使用有限的技术条件来满足功能上和运转上的需要。新的可持续发展规则并不是通用的,就像古典主义一样,都经过地方环境的修饰而各具特色。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绿色建筑中全球化与地域性是并存的。

鉴于地方的差异性(资源、气候、朝向)建筑的解决办法比从前更注重因地制宜。这就意味着选择更加适宜的技术、应用最好的而不是最廉价的建造工艺、使用可循环再生的评估方法、利用当地能源和材料、采用当地的建造技能和技巧。

然而我们不能局限在低能耗设计上,并以它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依据低能耗原理设计的建筑可能是索然无味和缺少文化品位的。真正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是以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蕴含着更加丰富、全面的生态观念。

2 绿色建筑设计的必然性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建筑需用大量土地,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使用的建材的生产能耗占1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使用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25%。在城镇化过程中切实做好城乡统筹,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节约使用土地、能源、水和材料,建设节约型社会,意义和影响十分重大。

绿色建筑设计尊重自然环境环境、因地制宜、因材致用、节约能源、资源再生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绿色建筑设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

3 因地制宜的绿色建筑实例——厦门蓝湾国际

3.1 厦门蓝湾国际工程概况

厦门蓝湾国际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地处厦门湖滨北路与体育路之间如图1,紧邻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该地块具有独特的运动、文化艺术人文资源。同时该地块所具有的外部景观资也较为丰富,北山南湖是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中的理想宅地,两侧的体育中心及北侧的文化艺术中心建筑也为小区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景观资源。

本工程地下2层,上部为五幢短板式30~31层住宅楼,底层架空,底层框支箱式转换层结构,无群楼,上部为剪力墙结构。从0.000算起的建筑高度为97.700米。

3.2 绿色建筑的文化承载

传统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环境的适应和协调。传统建筑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体现了当时人类的最高智慧,表达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理解。

古希腊建筑通过精心推敲的比例表现了他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体美的赞赏。

中国北方传统建筑横平竖直的方格网建造模式,说明了他们对天地宇宙的感知。

江南水乡因夏日多雨,气候炎热,所以屋面坡度较陡,檐口伸出长,门窗相互对应以利通风。在河道纵横的水网地带,城市沿大河、村镇傍支流,住宅临河依水,粉墙照影,形成别具一格的水乡民居。

厦门所处的闽南是亚热带地区气候多雨潮湿,又盛产竹木,于是发展起干栏建筑。用竹木构成骨架,竹做墙,底层架空,四周敞开,人居楼上,干爽舒适。

蓝湾国际依据当地的自然气候和环境的原本条件,采用两排短板式布局、中间线性景观中心,雏形来自于江南水乡两边住宅中间组织交通和景观的线性生活空间形式,地面层全部架空和板式布局适应闽南湿热的气候特征,与干栏建筑设计异曲同工,自然通风采光良好,降低住宅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明显的感性特征,便于识别、易于记忆、而且生动和引人注目,与其它地方不一样,这些是感性认识所必需的客观基础。对某一地方的人来说,这有助于加强他们的乡土感情。本土的才是最适于当地状况的建筑形式,也是尊重传统、挖掘建筑设计深层次的精神空间的根本,这与绿色建筑的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原则是一致的。

3.3 绿色设计中的能源利用

3.3.1 高层建筑与节约土地

适度建造高层建筑,在有限的地面空间中争取更多的建筑面积,不但有利于节约市政建设,而且也有利于节约土地。蓝湾国际规划设计尽可能地节地,节约的土地可用作绿化等用地,为城市开放空间,将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1)高层建筑的地下空间

高层建筑因基础原因,设有地下层空间,可作为停车场、设备空间,节约的地面面积,可作为绿地或广场,改善建筑室外的空间环境。利用地下做两层车库,面积达4万平方米,有效地发挥了地下空间的作用。

(2)高层建筑的底层空间

底层采用全架空办法,形成开放的公共空间,尽量扩大空间视线,有效减少压迫感,将地面空间还给环境,用地不占地的设计手法,有效节地。

3.3.2 建筑体形与节约能源

蓝湾国际将建筑的通风做为首要的考虑因素,采用开放布局,南二北三错缝布置,设计了5幢30~31层高层住宅,单体建筑尽可能兼顾南北朝向。短板式布局,尽力做到南北通透,同时拥有开敞的视野,地块的优势得到合理的利用。两侧楼栋近50米的间距,这种布局非常有利于采光,符合厦门当地气候与人居文化。建筑单体设计中,尽量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和窗墙面积比,减少体形凹凸变化,达到节能的效果。

3.3.3 建筑构造与节约能源

(1)外墙内保温节能技术

外墙内保温技术是一种新型墙体保温隔热系统,它由保温界面层、保温隔热层、抗裂砂浆防护层和饰面层构成,可以很好地起到保温隔热、防护和装饰作用,且材料无毒无害,符合环保要求。

(2)屋面隔热保温技术

选用挤塑板(即XPX板)做保温层,屋面保温隔热,即满足屋面保温隔热要求,又符合环保要求。

(3)LOW-E中空玻璃窗

与单片玻璃相比,中空玻璃的隔热性能可提高两倍,对装有空调的建筑物可大幅度降低其耗电。夏天可以隔热70%以上,冬天则保持室内暖气不易流失,减少热量损失可达40%,从而将夏凉冬暖变为现实。

(4)粘土多孔砖砌筑体系

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填充墙体采用 190厚非承重空心砖,190、90厚承重粘土多孔砖。满足夏热冬暖南方地区对建筑节能的要求,提高了住宅建筑的舒适性能。

3.4 环境保护措施

历史经验表明,可持续发展很少在资源短缺的压力下产生。让人们感到束手无策的往往是垃圾废物和它们所带来的后果——藏污纳垢的地方,而不是能源的短缺削弱了整个生存系统的稳定性。诸如伦敦、香港等城市,其繁荣的制约因素并不是资源压力,而是污染。

3.4.1 有机垃圾处理系统

蓝湾国际住宅小区家家户户厨房均安装生活垃圾有机处理器,该系统利用高效永磁直流电机带动不锈钢刀架组合高速旋转,通过磨削、挤压、捶击等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有机食物垃圾研磨成的细小颗粒随自来水顺利排走。

3.4.2 小区生活垃圾收运

小区内设置垃圾中转站,实行“分类装放,定时收集,由环卫所统一运送市垃圾集中处理站处理”。采用不锈钢封闭式、自动关闭垃圾收集箱。垃圾收集箱在垃圾投放后能自动关闭密封,防止蚊蝇滋生环境。

整个建筑环节中,技术和社会意义是建筑设计的两个重要方面。目前,许多建筑运动只是针对整个建筑综合系统中的一个方面:高技派注重技术而忽略了社会因素,社区建筑则解决人居问题忽略了技术。可持续发展将两方面结合在了一起:它不仅使建筑重新复苏,还赋予人类的居住环境以更新的意义。

4 结语

在容格理论中,如果建筑有内在人格的话,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活跃。如果建筑没有了生命力,一切都将变得理性、冰冷和枯燥乏味了。绿色思维正是一种还建筑以生命的方式。对于建筑师而言,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的设计,而应当更多的研究隐藏在形式背后的深层内涵(文化上的和技术上的),研究设计和生活的关系。

生态的、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的核心不再是简单的节能、环保,而是更深层次的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

绿色建筑的实践在中国刚刚起步,已经出现了一些传承传统建筑的建筑作品,但是向传统民居学习的探索也是比较粗浅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我国建筑的绿色生态,挖掘地域性在生态建筑中的拓展应用,是建筑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重要的课题。

摘要:人类对地球的环境和能源的巨大消耗,使得生态环境在急剧恶化。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的、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的核心不再是简单的节能、环保,而是更深层次的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本文总结了厦门蓝湾国际对生态设计、节能以及绿色建筑的地域性体现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节能,传统建筑,地域性

参考文献

[1]布赖恩.爱德华GREEN ARCHITECTURE绿色建筑[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绿色建筑与建筑技术[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伦纳德R.贝奇曼,整合建筑[M],——建筑学的系统要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王瑛,建筑趋同与多元的文化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厦门集美的发展谋略 篇三

车驶过厦门跨海大桥,杏林湾湖海环绕处,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这就是被称为“厦门岛外第一城”的集美新城。

随着厦门跨岛发展、岛内外一体化战略和《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实施,集美岛外新城初具规模,去年,集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总收入增速和区级财政收入增速均居厦门市之首。

“产城学人”的融合发展

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的集美新城是厦门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发展、建设海湾型城市的重要标志。站在集美新城核心区的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制高点俯瞰,只见市民中心、诚毅书城、图书馆、科技馆、嘉庚艺术中心等连片成势,远处波光涟漪,绿色葱茏。

集美区委书记李辉跃说,集美新城按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开发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岛内外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岛内外一体化,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集美新城建设注重城市总体布局和功能设置,综合协调产业、生态、自然、文化和建筑等各要素,努力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城市空间格局。如今,集美新城基本实现5年发展目标,成为集教育科研、商务运营、生活居住、旅游休闲、交通枢纽功能于一体的环湾生态型新城区。

集美新城建设有赖于采用大量的新技术、新方法,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三网融合等。其中,地下综合管廊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避免了城市马路经常被“开膛破肚”的尴尬。走进地下综合管廊,只见管廊宽阔笔直,灯光明亮,干燥通风,电力、通信、广电、热力、给排水等管线在这里有序“共享”。厦门市政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维部负责人介绍说,由于管廊足够宽阔,工人一般都是开电动车巡线检查。

集美新城始于规划走“产城融合”发展道路,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物流商贸、文化产业等4大主导产业,实行产业链精准招商。目前,辖区内的杏林湾营运中心、创业大厦等平台已有近400家企业入驻。2015年新城区域实现生产总值107亿元,超过全区总量的五分之一。

集美新城三面为7.2平方公里的杏林湾环绕,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后溪在此注入杏林湾,由于有一条海堤相隔,杏林湾保持了淡水成分,水质得到提升,实现了水清无异味的阶段性目标,基本达到四类标准。

为营造新城良好的水生态环境,集美区多管齐下,实施综合治理,对后溪进行“山水田林路村”并举的小流域治理,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时,对杏林湾沿岸的52个排污口进行截污治理,建成了环湾20公里截污系统。

在杏林湾畔一处大型施工现场,九天湖水动力工程正紧张施工建设,其功能是驱动湖水循环,增强湖水循环更新能力。去年全国首届青运会皮划艇比赛在碧波荡漾的杏林湾上劈波斩浪,是对杏林湾水质的很好检验,也使集美新城走进更多国人的视野。

海西硅谷的产业支撑

位于集美新城的厦门软件园三期,不仅是新城主要的产业支撑,也是未来厦门经济的战略增长点,被誉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硅谷”。它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包括动漫教育产业基地和软件研发产业基地,规划容纳规模企业2000家及20万人才,形成2000亿元产值,将打造成产业发展全要素聚集的创新型社区。

集美的发展目标之一是集中力量打造全国知名的动漫产业基地。作为中国移动的手机动漫基地,咪咕动漫有限公司已落户软件园三期。公司副总经理曾达峰介绍说,公司占地面积300亩,已完成投资15亿元,5幢大楼共计25万平方米已基本完工。咪咕动漫作为业界龙头企业,可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1500多家。曾达峰还透露,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动漫基地都相继落户厦门,2015年园区实现产值逾25亿元。

集美新城的创新创业方兴未艾,本土互联网企业一品威客网作为领先的企业一站式众包服务平台和新型创意服务交易平台,被誉为创意服务交易的“淘宝”,已拥有注册用户1100万,每天上线任务超过2500件,日在线撮合交易额超500万元。同时,一品威客网还打造线下众创空间“一品创客”,面向海峡两岸创业青年提供孵化空间等系列服务,2015年10月被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称号。

来自两岸的许多青年正在这里实现创业梦想。目前“一品创客”在孵的创业团队超200个,其中50多个团队来自台湾。这些团队的创业方向涉及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无人机、机器人、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

为打造两岸青年创新创业高地,集美围绕建立“创业导师+专业服务+产业园区+创投基金”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推出系列重磅措施,为创客提供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创业培训以及食住行后勤配套等全方位服务,吸引高端众创空间入驻。

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集美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引进台湾生产力中心的创新服务,为14家企业作了精细化管理等辅导,这些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1.27%,投入产出比达1:5.39。

集美是福建著名的文教区,拥有1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12万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其中包括科研实力很强的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科院稀土研究所等。集美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纳入辖区产业发展规划中,坚持走产学研融合发展道路,增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能力。

嘉庚精神的人文养分

集美是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的故里,是嘉庚精神的发源地。近年来,集美区在大开发、大建设中自觉传承、弘扬嘉庚精神,把嘉庚精神作为“美丽厦门·人文集美”发展战略的灵魂所系。

在深入挖掘嘉庚精神时代内涵的基础上,集美以“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引领“美丽厦门·人文集美”发展战略,提出了以人的发展需求为核心,以产业为基础驱动城市更新,以城市宜居度和承载力为目标完善功能,以城市为载体拓展产业空间,以高校院所为产业创新的源泉和人才基地,加快打造海峡西岸的硅谷、文化演艺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体现新时期集美弘扬嘉庚精神的新作为。

为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集美借力台湾生产力中心就嘉庚精神内涵元素与价值转化,进行了深度策划研究;引入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和中国企业投资协会推动举办嘉庚论坛;开展“嘉庚精神宣传教育“百日行动,累积宣讲172场次;推出《嘉庚精神简明读本》、《陈嘉庚的故事》有声绘本等一批文艺精品,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人文环境。

2015年,集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总收入增速和区级财政收入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十二五”期间,集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人均突破1.1万美元。今年一季度,集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7%,居全市第一位。

4.厦门可持续发展建筑 篇四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劳保费使用管理,确保施工企业职工依法依约获得劳动保障,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劳动保险费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人[1996]512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工程劳保费用(以下简称劳保费)是指建筑工程造价的法定组成部分,是专用于保障施工企业为其职工缴付社会保障费用。

第三条 本市劳保费实行由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向建设单位收取,然后按规定向施工企业拨付和予以补贴的管理方式。

第四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土木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建筑装饰装修、园林绿化工程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劳保费使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以下简称市造价站)具体实施以下劳保费管理工作:

(一)劳保费的收取、拨付、补贴;

(二)对拨付的劳保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三)对收取、使用劳保费情况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市财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合同备案的同时,按照省建设厅颁布的“劳保费取费标准”计取劳保费,并向市造价站缴纳。

第七条 经与市财政主管部门共同核定的劳保费开支范围是:

(一)92%用于施工企业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费和住房公积金等费用支出;

(二)8%调剂用于为社保费金支出不足的施工企业提供补贴;

(三)滚存积累费用于为建筑施工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与生产技能培训鉴定、节假日慰问(防暑降温、防寒保护)等费用开支。

第八条 施工企业应设立劳保费专用账户,该专用账户内的劳保费应用于:

(一)为本企业的职工缴付社保费金;

(二)为本企业的正式职工缴付住房公积金;

(三)为本企业不适合办理社会保险统筹的其他临时性用工的工人办理能够在异地转移接续的商业性医疗和养老保险。

第九条 劳保费原则上予以一次性缴纳。但对合同价款在5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如需分次缴交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市造价站提出申请,办理《建设工程劳保费缴纳合同书》。首次缴纳的劳保费不能低于应缴总额的50%,余下部分在完成工程造价的50%后缴清。

第十条 市造价站按规定向建设单位收取劳保费后,应于当日向施工企业发出劳保费返拨通知书。

第十一条 市造价站根据施工企业提交的劳保费返拨通知书,并经核实其填报的《厦门市企事业机关单位资金往来统一票据》后,10个工作日内将收取的劳保费的92%拨付到该施工企业在指定银行

开立的《建安企业职工劳保费》专用账户。

第十二条 缴纳了劳保费的建设工程项目,其承建工程的施工企业在向建设单位收取工程价款时,不得再计取劳保费。

第十三条 施工企业按下列程序使用和支取其专用账户内的劳保费:

(一)企业根据临时合同工的考勤记录、劳保费累计记录情况,并经核实确认后,通过市造价站按月指令劳保费开立银行,为其临时合同工缴交社会保障费或商业性保险。

当月考勤记录所计取的劳保费不足规定或约定的投保金额的,则当月不予办理投保;经累计到足够的月投保金额后,在相应月份继续投保。

临时合同工的商业性保险的缴交金额按上一厦门市外来员工参加社会保险统筹费用测算。

(二)施工企业申报支取当季为其正式职工实际缴付的社保费金的,应于每年3、6、9、12月下旬之前向市造价站提交《划转劳保费办理凭证》、上季度本企业职工社保费金缴纳凭证(应扣除个人缴纳部分);经市造价站受理并核实,确认该企业劳保费专用账户余额足以支付下季度社保费金后,施工企业可在其劳保费开立银行办理劳保费支取、划转手续。

施工企业正式职工当年住房公积金的缴付计取基数超过上本市社会平均工资的,市造价站在审查其补贴金额时应当扣除住房公积金支出的超出部分。

(三)企业改制、破产,拍卖以及非本市注册的施工企业被撤销企业资质备案的,经报请市建设主管部门确认后,可以从企业劳保费专用帐户支取。

第十四条 实行劳保费统一管理的施工企业当年有承建工程的,截至当年12月31日其劳保费不足以支付社保费金的,可以申请劳保费补贴。施工企业的劳保费补贴,按照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的原则从劳保费调剂部分支出。施工企业劳保费经调剂补贴后仍然不足的部分,由企业自行负担。

第十五条 申请使用劳保费补贴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市造价站于每年3月1日至20日期间接受施工企业申请;

(二)申请人应提交:书面申请、劳保费补贴申请表、劳保费收支账册、银行对账单、缴纳社会保障费用凭证资料;

(三)市造价站审查确认符合劳保费补贴条件的,根据规定提出补贴方案,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核准;

(四)市造价站根据劳保费补贴核准方案将具体费用划转到申请企业的专用账户。

第十六条 劳保费在建设工程交易报价中单列出来,不得参与投标报价竞争。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免或截留建设单位应缴纳的劳保费。

第十八条 市造价站应对施工企业的劳保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施工企业弄虚作假骗取劳保费或不按规定使用劳保费的,应报请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九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造价站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将劳保费挪作他用,否则将追究单位或个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第二十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港口、航道、公路、桥梁等大型交通、水利工程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劳保费使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5.厦门可持续发展建筑 篇五

为学习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工作的先进经验,2008年10月下旬,我站一行五人在赵学军副站长的带领下,随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研究会厦门学习考察团,对厦门市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工作进行了深入考察。

1.厦门市概况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部,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隔海相望。全市土地面积1573平方公里,下辖思明、湖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六个行政区,常住人口24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67万人。

198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尔后,中央又相继批准厦门设立海沧、杏林、集美三个台商投资区和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区、象屿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区港联动试点,批准厦门实行计划单列,并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地方立法权。

2、健全完善、特色鲜明的工程质量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法规除国家建设部发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外,福建省发布了本省的《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厦门市发布了本市的《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

关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法律法规除建设部发布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办法》,福建省发布了本省的《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暂行办法》,厦门市发布了本市的《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厦门市建设局发布了《加强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

法律法规体系从上到下,逐步细化,越来越贴近本地实际,可执行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强。

3.务实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3.1机构与编制

厦门市采用质量安全合一的监管体制,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设有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监督、设备质量监督、检测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共五种不同业务方向的业务科室。全站拥有事业编制正式员工90人,人事局核准的聘用制员工40余人。

3.2以监督检测为坚实基础的务实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

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以拥有雄厚完备的监督检测能力为其最大特色,其检测能力覆盖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使用功能、见证取样检测等各个方面。实验室环境条件标准,设备先进,并通过了计量认证。监督检测不向建设方或施工单位收取任何费用,检测报告也不发放给施工单位作为验收备案资料,而是直接收入监督档案。实际上监督检测是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而存在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因有监督检测的强力支撑而有效务实。

3.3政府全额拨款的经费保障体制

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所有经费全部由市财政按预算拨付,监督检测费用属预算外资金,仅2007年厦门市财政就拨付了300万元监督检测专项资金。

4.严格的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监管

厦门市从事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组织有为两种。一种是作为企业质量内部控制机制而存在的施工企业试验室和商品混凝土企业试验室,另一种就是作为中介机构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

厦门市对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实施较为严格的监督管理,首先通过发布《加强厦门市建设

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规定了较高的准入门槛。除施工企业试验室外,中介机构和商品混凝土企业试验室必须实现检测数据自动采集联网上传。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管理科负责对全市的检测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各检测单位每天下午5时前必须上传检测数据。不合格检测数据,由检测监督管理科制作成书面材料直接签发给责任监督员,责任监督员必须在限定期限内尽快处理完毕,并及时将处理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检测监督管理科。

5.相对规范有序的工程质量检测市场

由于厦门市关于工程质量检测的法规体系健全完善,加之行业监管严格有效,基本保证了规范有效的市场环境。厦门市规定企业试验室只能从事内部质量控制工作,不得对外开展业务。一般建筑工程检测工作量的30%以上必须交由作为中介机构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重点工程及财政投资主导的工程这一比例提高到50%。

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引导检测机构之间的竞争向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方向发展。厦门检测市场上降价打折的现象很少,竞争主要集中于技术和服务。经过大浪淘沙,全厦门市范围内仅剩下综合实力较强的三家检测机构。以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和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厦门分院为代表的质量保证体系健全、技术力量强、装备条件好、服务水平高的检测机构占据了厦门检测市场的绝大部分(95%以上)。

规范有序低强度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检测机构步入良性循环做大作强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隶属于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厦门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2007年工程质量检测收入就达1亿元人民币以上,辐业收入更高达4亿元人民币,现已完成股份制改造,近期正规划整体上市。

6.严格执行验收规范,培育检测市场;扶植重点检测企业,保证工程质量

严格执行各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一方面确保了工程质量,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检测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扶植重点检测企业发展,不断跟进标准规范要求,确保检测机构检测参数满足验收规范要求,促进工程质量提高。比如厦门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较早就拥有了我市现在尚不具备的玻璃幕墙检测能力。智能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虽不是国家强制性规范,但厦门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在政府的支持下具备了相关的检测能力。

7.技术力量雄厚、装备水平较高、实验室环境标准、质量体系健全有效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

以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暨厦门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为例,全院职工600余人,工程质量检测为其主业,其检测从业人员200余人,拥有本科以上技术人员71人,其中硕士20余人,博士3人。厦门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为多部国家标准参编单位,并主编了数部福建省地方标准。

厦门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拥有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综合甲级资质,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检测乙级资质,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乙级资质。

厦门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拥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体系通过了CMA国家计量认证、CNAL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双重认证。我们重点参观考察了一般不被重视的建筑涂料和防水材料实验室,以验证其质量体系的覆盖性和有效性,建筑涂料和防水材料实验室环境温度湿度控制完全按国标要求实现自动控制,严谨的科学态度可见一斑。而我市检测机构建筑涂料和防水材料实验室环境条件鲜有达标者。

厦门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拥有的先进检测技术装备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进口玻璃幕墙检测设备;

——进口智能工程质量检测设备;

——进口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设备。

8.可供借鉴的经验

8.1实事求是,敢为天下先

联系本地实际针对性地制定法律法规,而不是机械的理解执行上级的文件规定,一切以实际为准,一切以实效为准。无论是监督检测制度还是本地化的法规文件,均是这一思想的产物。

8.2实事求是,敢为天下后

厦门市检测市场的规范有序,主要缘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没有机械地执行建设部关于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化改革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办法》。而是率先通过地方法规以技术力量、装备水平、企业规模等要求建立了较高的行业门槛并确立了严格的准入条件,成功避免了发生像河北省这样的检测行业春秋无义混战。

8.3工程质量监督检测

建立在准确真实的质量信息基础之上的工程质量监督才能成为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否则再规范的程序,完美的形式,成就的也不过沙滩上的楼阁。监督检测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监督实效的有效手段。

8.4严格的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监管

工程质量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础,必须保证

——较高的检测工作质量水平;

——全面覆盖验收规范要求的检测能力。

因此必须对检测行业严格监管,对市场秩序进行严格规范,对检测企业能力建设进行积极引导。

6.厦门可持续发展建筑 篇六

第八专家小组活动情况介绍

各位领导、安全专业委员会各位委员、专家:

大家好,请允许我代表第八专家小组介绍2009年1—9月份本小组活动情况,以及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多多指教。

一、1—9月份本小组活动情况

1、元月3日我组组员翔安区质安站洪长河站长提议到翔安火炬高新区由省三建承建的美地雅登工地做工程质量创优、文明施工达标检查、指导和点评,小组专家悉数参加,发挥各自特长,有的专家对工程质量评优标准熟悉,就重点对分项工程细部做法、施工工艺、多工种的交叉、土建与水电设备的配合入手进行现场点评;而其他专家则分组对大型机械设备、施工用电、外脚手架等重大危险源进行隐患排查。反馈会上,我们这种专家小组无偿走访点评方式得到翔安建设局、特房集团、省三建公司的一致好评。

2、三月份邀请协会领导、组织小组专家到部分组员所在企业走访,起到关心企业,互相学习交流的目的,增进新老组员相互之间的了解、沟通。

3、今年“安全生产月”期间举办的厦门市建设系统四项安全技术操作技能竞赛,其中“捷安杯”挖掘机安全技术操作技能竞赛、“鑫泰杯”建筑电工安全技术操作技能竞赛是由本小组发起,并牵头策划、筹备、实施。为此,从2月底开始,本小组多次牵头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家制定竞赛方案,反复推敲修改。小组的各位专家均积极参与筹备,同时协同其他小组的各专业安全专家共同开展,如邀请了戴荣典、蔡森林、詹乃志、郭军、陈其木、许柳水、熊华春等专家具体探讨竞赛各项具体事务。我组专家陈有雄同志发挥大型机械设备专长,积极主导制定了挖掘机比赛规则;郭天赐同志发挥施工用电业务专长,积极主导制定电工比赛规则。

同时我组组员所在企业(厦门市宗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厦门市捷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福建鑫泰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也积极参与筹备了“宗顺杯”塔吊安全技术操作技能竞赛、“捷安杯”挖掘机安全技术操作技能竞赛、“鑫泰杯”建筑电工安全技术操作技能竞赛等,在各级主管部门领导支持下,尤其协会领导鼎力主导下,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厦门市第十五届职工技术竞赛四项竞赛中,我组的高国进、陈有雄、李水胜、郭天赐、洪长河、王蕊华等同志积极参与裁判工作,做到公正执裁,获得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的联合表彰。

在四项技能竞赛中,高国进组长非常热心,从场地挑选、比赛规则制定修改、与相关部门沟通都出了很大力气。如市总工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电视台、各区质安站,甚至礼仪小姐的联系都帮助协调。又在协会领导支持下,和安全专业委员会工作人员林凌同志上厦门电视台的“沟通”栏目,大力宣传我市建设战线上的安全生产工作和感人故事。建议推荐为2009协会“感动人物”。

在“安全生产月”期间期间,在协会领导大力支持下,以第八小组为主,策划、组织开展了一场由我组专家郭天赐同志主讲的“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讲座,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同时,我组组员动员组织公司员工积极参与市建设与管理局、协会组织的各项比赛、培训讲座,如在“建设安全生产摄影展”活动中积极提供反映建筑安全、建筑工人风采的摄影作品;积极参加“在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应急救援演习”,组织公司人员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防火安全管理” 讲座、“建设工程若干技术问题” 讲座、“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讲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及事故信息管理” 讲座等。

4、九月中旬,我们第八专家小组在高国进组长提议下,邀请协会领导和其他组专家,一起到翔安新店大宅同心儿童院进行爱心慰问,同时到海边吃海鲜,捐了4100元爱心款和几十册儿童书籍,买了一批实用物资,既献了爱心,又教育了孩子,比较有意义。

5、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我组全体组员在活动中齐心协力,一个倡议大家积极响应,出钱出力不计较,尽量挤出时间参与活动,处处以协会为中心,以协会为荣,积极宣传我们协会。

二、下一阶段工作建议

1、年初计划和年终小结

各专家小组活动应加强计划性,每年12月30日前各专家小组会同对口联络的副主任拟定下一本小组活动计划,内容包括计划活动时间、具体活动主题、参与人(协会领导、其他小组特邀嘉宾)、责任人等,需协会配合支持资源事项、经费等,原则上一季度一次,把活动常态化。

同时每个专家小组提交一份活动情况总结,建议统一设计一张表格,争取每个专家小组至少写一个小提案,内容不限,放开思路,不管是安全生产还是文明施工具体业务、安全论文还是社会公益活动、协会网站建设等等,只要有意义的、对协会提升活力的、扩大社会影响的都欢迎。

2、活动主题

各专家小组活动主题、内容应是有益的、多样性和专业性的,跨组联合活动也是可以提倡的,甚至可以直接组与组自由结对开展活动,家庭式聚会、外部相关行业朋友欢迎参与,原则上能扩大、提升我们协会社会影响的、对社会有益的公益活动、能帮助会员单位及组员所在单位提升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的,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有利于专家沟通交流的活动,不拘一格都是可以的。

例如:可以结合本组组员资源优势,组织到拟创省市优良工程、创省市文明工地项目无偿进行技术指导,甚至对口挂钩进行帮扶;对组员所在单位需要安全生产条件评价的进行指导;对已创优良工程、文明工地或贯彻模板新规范实施较好的项目进行学习观摩,召开安全专项事故研讨座谈、分析、汇总,能形成论文形式最好;针对组员所在单位施工的工程项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工作文件进行编制指导;组织各单位走访,互相探讨管理、技术经验;组织去老年公寓、孤儿院,慈善机构;组织中秋博饼活动;组织组员家庭出游附近景区等等。

3、培训和考察

建议协会增加专家培训学习,“内培与外培”结合,增加优秀专家外出考察机会,加强与其他省市协会等各有关单位的交流和沟通,提升凝聚力、积极性,费用建议从保险公司支出。

4、充实各专业人才

专家队伍中除了安全技术类和安全管理类的各建设工程专业专家外,其他如电脑、法律、工程检测、医生、教育类等方面的专家,都可以作为特邀专家充实,加入到我们专家队伍中来。

5、测评指标

建议制定各专家、各专家小组、各联络副主任每的测评指标考核机制,量化指标,表彰先进,促动后进,正向激励为主,制定具体目标,调动各专家、专家所在小组及联络副主任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专家小组活力。

6、激励机制

争取增加对专家所在单位评优、表彰机会,如同时表彰优秀专家所在企业,并列入企业良好行为信用档案;给予优秀专家、活动积极小组组织外出考察旅游的机会;政策稍作倾斜,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如制作一些安全生产宣传的标语、挂图、彩旗、红布条、横幅(上面标注厦门市建筑行业协会建设施工安全专业委员会字样)、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应知应会宣传小册子、安全生产扑克牌、安全生产教育DVD片、统一标识的简易药箱、有意义的红色电影电影票等等,赞助给组员所在公司,扩大协会影响力。

最后,感谢市建设与管理局、市建筑行业协会领导搭设起这么一个平台,让大家聚在一起做些有意义的事。同时我们协会领导很有智慧,对符合条件的专家宽进宽出,允许“休眠”,积极“激活”,体现了非常大的包容性,作为我们各位安全专家,平常工作都很忙,但我们整个协会组织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位专家都应积极发挥自身各种资源优势,积极建言建策,潜水的、休眠的及时激活,时不时出来冒个泡,我们协会就会更有活力,众人拾柴火焰高,祝愿我们协会工作做得更加有声有色,越来越红火。谢谢大家!

厦门市建筑行业协会建设施工安全专业委员会

第八专家小组李火亮

7.厦门可持续发展建筑 篇七

会上,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朱冬青理事长做了“2013年度深化建筑防水行业质量提升工作报告”。报告指出, 2013年为深化质量提升工作, 协会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各项工作, 包括宣传与贯彻落实防水卷材生产准入条件和新版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等产业政策;协助开展质检总局主导的建筑防水卷材“质检利剑行动”;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曝光违法行为和违规企业;协助培育防水卷材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发挥行业组织优势, 加强行业自律, 开展质量动态监督和质量约谈;创立产业联盟, 扶优扶强, 形成质量提升的优秀企业群体;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 强化标准在引领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完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体系,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等。经过两年的努力, 质量提升的成果已开始逐步显现:企业的质量意识明显提高, 以质量和品牌为导向的商业模式正在建立;逐渐形成了质量提升的舆论氛围和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质量文化;行业大中型企业销售收入、销售量和主营业务利润明显上升, 市场集中度明显向大中型企业倾斜。

报告同时分析了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任务, 认为行业正面临着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节能环保约束性产业政策、产能过剩和科研力量不足和技术创新滞后带来的挑战。为此, 协会向政府、广大会员及各地防水社团组织提出继续深化质量提升工作的建议。建议继续将建筑防水卷材列入2014年质量提升重点产品之一;建议政府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 公开质量违法信息;建议国家监督抽查应加强证后监管。

会上, 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寿光市“建筑防水卷材质量提升示范项目”称号, 寿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安文做了《狠抓质量提升, 争创行业一流———创建防水卷材产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报告, 具体介绍了寿光市创建防水卷材质量提升示范项目的经验, 包括目标、原则、机制和落实方案的确定与具体工作的开展。

会上发布了第二批建筑防水卷材分类监管AA级企业名单, 唐山德生、广东科顺、潍坊宇虹、上海台安、衡水中铁建等13家防水企业榜上有名;公布了2013“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 (防水专项) 推广项目”目录, 湖北永阳等16家单位的20种防水产品名列其中。

会上, 国家质检总局监督司监督抽查处李涛处长就2013年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国家抽检情况进行了通报;国家质检总局执法司打假协调处杨建林处长就2013年建筑防水卷材“质检利剑行动”成果进行了通报。

会上, 举行了中国建筑防水产品质量提升信息平台上线仪式, 郑卫华司长和朱冬青理事长一起为平台正式上线揭幕。

会议对获得“联盟杯”全国建筑防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优胜奖的选手和获得“2013年度建筑防水行业技术进步奖”的企业进行了表彰。质检总局和中国建筑防水协会领导一起为获奖人员和企业颁发了奖杯和奖金。

会上, 国家质检总局监督司郑卫华巡视员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 现在质量监管的途径不断拓宽, 社会监督和市场监督等第三方监督力量都是政府监督的有益补充, 十八大后政府简政放权, 但对产品质量的监管不会放松、只会加强, 要加大治理力度, 规范市场秩序。郑卫华同时对2013年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的33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集体约谈, 这一做法开创了建筑防水行业质量监管的新模式。

会议最后由苏州防水研究院羡永彪院长结合2013年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对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由国家建筑防水材料检测中心朱志远副主任对《建筑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2013版) 》作了宣贯。

8.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现状研究 篇八

【关键词】港口物流;问题;建议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港口是厦门独特优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2009年,厦门已被确定为东南沿海区域物流中心和全国性21个物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对于提升港口竞争力、促进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航运要素的聚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厦门发展港口物流的必要性

1.参与国际航运市场竞争的需要。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全球性贸易需要全球性物流作为基础。港口物流又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环节,发展港口物流是港口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现代物流有助于港口功能进一步完善,进而提升港口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发展港口物流是参与国际航运市场竞争的需要。

2.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是厦门实现物流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港口的发展将为厦门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机遇,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必将为厦门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厦门港口物流的发展,将带动福建内陆地区及其他省份腹地经济更快的繁荣和快速提升,有效地实现内陆与沿海的最佳经济协作关系,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1.港口生产总体情况。多年来,在政府以港立市的政策推动下,厦门港迅速发展,码头建设、港口服务、生产指标都大幅提升。2012年,厦门港货物吞吐量完成1.72亿吨,同比增长10.1%;集装箱吞吐量完成720.17万标箱,同比增长11.4%。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福建省比重分别达到42%和67%。

2.港口集疏运系统比较完善。厦门港拥有便捷的集疏运网络,公路连接全省路网,并通过319、324国道、沈海、厦成高速公路与全国公路网相连;直达码头前沿的铁路专用线通过鹰厦、福厦、厦深、龙厦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丹麦马士基、美国总统轮船、法国达飞、中远、中海等全球前20家航运公司均在厦门港设立了分公司或代表机构,并开通了至全世界主要港口集装箱班轮航线。

3.港口物流软环境建设逐渐完善。厦门政府十分重视港口物流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与港口物流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动了港口发展新一轮热潮,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软环境正在逐渐完善,宏观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三、厦门港口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1.厦门、漳州两市经济总量不足,货源腹地狭小。2012年,厦门市完成GDP 2817.07亿元,漳州市完成GDP 2017.80亿元,两市GDP总和仅为深圳的4.4成、大连的8成,经济总量的不足,制约着港口的发展,进而影响着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在货源腹地方面,厦门港的陆向经济腹地主要集中在福建省以及粤东与赣南这块有限的地区;海向经济腹地也仅局限于福建省沿海以及汕头等地区。

2.市场准入门槛低,存在无序竞争问题。由于物流行业目前的准入门槛不高,只要有一块场地,有几辆车就可以注册为物流公司,因此各物流公司的基础设施资源、管理水平、信誉程度和价格体系等悬殊极大,影响了物流行业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发展环境。

3.复合型港口物流人才缺乏。目前,物流人才的培养滞后于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现代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稀缺。

4.没有综合性的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现代物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实现了资金流、信息流和商品流的有机统一,发展港口物流需要建立统一的适合各部门之间信息数据交换的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目前,厦门各部门信息系统相对独立,影响整体效率的发挥,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四、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的建议

1.发展以保税物流为特征的港口物流。从提高厦门在我国物流网络中的地位和提升厦门现代物流业国际竞争力角度出发,大力发展以保税物流为特征的口岸物流。以海、空港为龙头,着力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等业务。

2.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推进物流企业兼并重组。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同时,提高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

3.支持港口物流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支持本地港口物流企业以厦门为依托,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在国内外广泛布点设网,做大做强厦门港口物流市场规模和物流企业群。对港口物流企业前往中西部地区布点设网,投资经营物流业,建设发展区域物流和市域配送物流项目,可由政府给予一次性的适当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对积极开辟新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和航运中转的运输企业,通过政府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贴。

4.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支持院校与港口物流企业合作。积极引进物流高素质专业人才,扩大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加快厦门市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发展进程。

5.加快厦门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厦门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的推进,提高港口物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港口码头、航运企业、物流园区、重点物流项目和物流企业应逐步建立与公共信息平台对接的信息系统,并与电子口岸平台和相关信息资源平台实现有效整合,构建厦门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更好地为厦门港口物流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黄俏梅.厦门港口物流发展SWOT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9.1

上一篇:大学班干竞选演讲稿下一篇:安康市建筑业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