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

2024-08-16

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共10篇)

1.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 篇一

试论医学专科微生物学检验教学的改进

探讨医学专科检验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出适应临床需要、社会发展的检验人才.通过分析医学专科检验专业特点,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加强与临床、就业需求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 者:王虹冰 胡东明  作者单位:王虹冰(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医院,166300)

胡东明(黑龙江省林甸县环保局)

刊 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2009 30(14) 分类号:G71 关键词:医学专科   微生物学检验   专业课教师   就业   实践操作  

 

2.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 篇二

1.结合临床实际工作 , 优 化教学内容

医学发展至今, 病原谱已经发生了变化, 临床上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在逐渐被耐药菌株和机会致病菌替代, 而新型病原和传染病也在不断增加, 这意味着《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内容要有所变化[2]。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接轨, 我校与在临床教学单位合作, 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制订《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紧紧围绕完成工作岗位的需要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 融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的要求, 实现“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 使学生在校期间熟悉微生物学检验的工作重点。

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2.1注 重 教学 过程 的实 践 性

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针对学科特点, 我校增加了微生物检验实践课学时比例, 由原来的不足30%调整到50%以上。采取校内实践课与校外现场教学相结合。在校内建立一体化实验室、检验实训中心, 尽可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阜阳医学临床检验中心开设课堂, 把课堂带到临床一线,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现场操作—教师评价等环节,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开 展 检 验 技 能 强 化 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只有一次的实验课程操作还不能完全熟练掌握, 导致进入临床工作中, 不能完全胜任微生物检验工作。针对此问题, 我们开展医学检验技能强化训练, 通过对操作过程的详细讲解、教学演示, 指导学生对技能项目进行反复演练、详细归纳、纠正和总结。技能强化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检验常用仪器使用和实践技术操作。

2.3实 现实 践 教学的开放性

在教学方式上体现开放性, 引导学生运用小组讨论、上台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 多参与、多实践。在教学时间上体现开放性, 在周末开放实验室, 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值班, 保证学生的技能训练时间。每学期安排2周技能开放周, 学生随时进入实验室训练, 组织教师进行指导, 增强实训时间的开放性。

3.开展丰富教学活动 ,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只有对学习感兴趣,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为此, 我校教师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 大大提高了综合能力。

3.1定 期 开展 社团 活 动 。

目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医学检验技术协会”和“微生物学协会”等学习型学生社团组织, 学生参与活动的比例高达60%以上。学生以社团为单位, 由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指导, 在校内外开展服务性社团活动, 如免费验血、流行病预防讲座等。

3.2举 办 技 能 大 赛 , 以 赛 促 学 。

我校与阜阳市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合作, 每年举办“美康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竞赛、“美康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大赛和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大赛。以赛促学,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实践课的积极性。每到赛前, 教室和实训室都有大批学生在训练,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转变考试方式 , 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考核制度

微生物检验的教学任务重、知识点散、重难点多, 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在微生物检验教学考核中进行了改革, 由原来的单一理论考试变为“理论考试+平时技能考试+实验考试+口试”, 理论考试占50%:重点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平时技能考试占20%包括个人技能考核、小组技能考核, 注重学生个人技能的锻炼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考试占20%即期末实验操作考核, 重点考核学生基本操作, 如制备细菌涂片、染色、平板画线等;口试占10%:由学生任意抽题, 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作答, 现场打分。通过创新考核方式, 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了提高。

总之,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积极优化教学内容,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开展丰富教学活动, 转变考试模式, 注重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培养。经过长期努力, 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受到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鞠晓红, 马爱新.微生物检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8, 3 (7) :556-558.

[2]赵晋英, 王秀虎, 黄泽智, 等.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学及检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热带医学杂志, 2008, 8 (5) :516-518.

3.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检验医学专业;临床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7—0193—02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1~2]。传统的实验教学大体上实行的是“课前预习—课堂实验—提交实验报告—教师评阅”的模式。这种模式下,常常会出现学生不重视预习、实验时不愿意动手、课后不认真总结思考,甚至出现缺课、抄袭报告等不良现象。[3]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其实验教学一般院校过去往往采用已知的标准菌株让学生依据实验指导按步就班的进行实验,学生进入微生物检验科室实习时,往往遇到临床标本却不知所措,不知应该把标本接种在什么培养基中,只能被动的按带教老师所说的进行。很多同学需很长时间方可弄清检验程序,然而临床实习时间有限,故要在微生物检验科室实习好,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在校实验效果做基础。为使医学检验专科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实习,我们在上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时,做了如下尝试:即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只给出实验目的、设计要求和提供的仪器、设备等。要求学生自己预先设计实验路线、数据记录表格,选择实验器材等,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角,提高学生独立设计、独立实验能力。同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还具有实验内容较为丰富,实验方法较为多样,实验形式较为灵活等特点,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具体做法:将标准菌株制备成模拟临床标本,让学生在实验时自己安排检验程序,自己考虑应该接种何种培养基,通过四届学生的实践比较,发现采用临床模拟标本进行实践教学的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反应良好,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1.模拟标本的制作

(1)血液模拟标本。将标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经纯培养后,以无菌操作方法与无菌的正常人静脉全血混匀制作成内科血液标本,放置于无菌试管中。标明“血液模拟标本”。(2)小便模拟标本。将标准的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经纯培养后以无菌操作方法同经高压灭菌后的牛肉膏汤200ml混匀,电热恒温箱37℃培养4~6小时用于实验,将标本标明“小便”。(3)呼吸道模拟标本。取卡介苗一支溶于1ml生理盐水里,再用毛细吸管来回吸菌液,以求把结核分支杆菌充分打散,然后取0.2ml菌液加在吐有痰液的7.5ml的培养皿里,这就是痰标本。

2.用模拟标本“血液”、“小便”、“呼吸道标本”进行微生物学实验。[4]

后两届学生与前两届学生学生比较发现:血液、小便、呼吸道标本微生物检验时培养程序选择正确率明显提高,血液标本选择培养方法正确者由95%上升到98%,小便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选择正确者由90%上升到95%,菌种鉴定正确者由90%上升到95%。呼吸道模拟标本鉴定比较简单,我们只要求学生找到抗酸菌,就说其菌种鉴定正确,因此前后两届学生菌种正确者由90%上升到100%。

三、讨论

1.传统实验教学是学生按实验指导书上的每个章节单个菌种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过多依赖实验指导书上的方法和步骤。然而如今采用临床模拟标本用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则需要学生思考,考虑应该按怎样的步骤进行,选择什么样的培养基等等。这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由被动变为主动思考,由盲从的依赖实验参考指导变为思辨后参考实验指导。这样有益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采用临床模拟标本进行实验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传统实验课往往为了减少标准菌株在培养分析过程中因不典型反应带来理论与实验结果不匹配的现象,教师常常对标准菌株增菌纯培养后再用单纯菌株进行实验,这样做虽然实验结果与理论符合程度高,但往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经常处于被动依赖状态,老师怎么说,同学就怎么做。现在用模拟标本给学生进行操作实验让其有进入临床实习操作的感觉,使其思维以及动手的积极性得以充分的自由发挥;学生多动脑,勤动手,教师则积极互动但尽量少参与;学生在尽力发挥自己的理论与实验操作水平;这样做的实验结果如果准确的话则有利于建立学生参与临床的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知识的信心。

3.模拟临床实验标本能使学生临床实习快速适应工作。模拟临床标本与临床实际标本非常相近,学生在学校实验课上可以以真标本对待,由于学生在校时既然多次接触“真”标本,而且是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所以同学理解记忆较深刻,故其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能很快地适应工作。2004、2005级的检验专业的学生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采用此法,其进入临床后带教老师普遍反应这两届学生适应工作能力强。

综上所述,改变传统的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模式,用模拟临床标本代替单一菌种进行实验教学,采用互动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实验目的和方法,又有利于学生建立临床成就感,还能使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很快进入工作角色,故采用临床模拟标本进行微生物实验教学方法值得推广应用[5~6]。

参考文献:

[1]张卓然.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

[2]俞树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6.

[3]曲娟娟,金羽,程茁,等.浅谈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7).

[4]吴爱武.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指导: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6.

[5]许桂荣.微生物实验教学之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3).

[6]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

4.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 篇四

一. 名词解释

L型细菌细菌生长曲线毒性噬菌体倾注平板法ONPG实验

SPA协同凝集试验S-R变异顿挫感染衣原体真菌

转化转导 接合 肥达试验脂多糖败血症 OT试验灭菌

顿挫感染

二. 问答题

1.什么叫质粒?简述其主要特征。

2.简述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3.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监测的微生物学检验包括哪些?

4.简述常用菌种保存的方法。

5.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有何意义?

6.简述厌氧菌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指征?

7.什么是持续感染?举例说明病毒持续感染的类型。

8.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有何功能?

9.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有何意义?

10.什么是衣原体?有何特征?

11.什么是肥达试验?有何意义?

12.写出六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并描述其特征?

5.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 篇五

【摘要】医疗中感染问题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个难题,院内的交叉感染是引发多种感染性疾病、减慢康复速率、增加患者死亡率的主要根源。由于医院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放化疗的大力开展以及内科介入疗法的广泛应用,使得院内感染人数日益增多。临床上微生物的检验主要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方面,切断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概率。现针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对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价值进行讨论。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感染检测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213-01

引言:医院感染的发生包括3个重要的环节,即传染原的存在、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每个环节都和微生物学检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外源性感染(系指由患者本身以外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内源性感染(系指由患者本身携带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要对不同类型的感染作出正确的诊断,必须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因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灭菌效果评价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常用微生物检测技术

目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有显微技术、染色技术、分离纯化技术、微生物鉴定技术、细菌诊断技术、聚合酶技术等几大类。

1.1 显微技术

显微技术是微生物检测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多种设备,在不同的检测需求中所运用的检测设备并不相同。显微技术是微生物检测中最为简便,操作最为容易的检测技术之一,但检测结果准确度和检测控制较差,直接观测的结果有可能会产生极大的误差。

1.2 染色技术

染色技术则是对微生物细胞进行染色后,对微生物进行观察检测的一种技术,不过由于染色后微生物标准基本是死的,其形态和结构会在染色过程中发生一定变化,无法切实反应出活细胞的真实情况,因此通常只作为辅助检测手段。在实际操作中,整个流程也较为繁琐,染色、脱色都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将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 分离纯化技术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通常是杂居混生的,在微生物检测中需要对混生微生物群体进行分离纯化,以对纯微生物进行检测的技术,分离纯化技术常用于菌种鉴定中,分离纯化技术是微生物检测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基础。

1.4 其它技术

在微生物常规检测中,通常对微生物进行形态结构、培养特性方面的观察,再利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物,以鉴别一些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以更好的进行微生物分类鉴定。近年来,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运用方法较为广泛,如运用细菌总数和粪便污染指示菌监测水质,运用发光细菌检测环境有毒物质,运用水中藻类生长量监测水质或物质霉性等等,这些方法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操作手段和检验标准,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2.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运用

2.1重视原始标本直接涂片的诊断价值

原始标本涂片检查不仅对微生物检验全过程起着导向作用,还可快速为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细菌培养过程中,受细菌生长缓慢且培养特异性的制约,不能快速回报结果,可通过细菌培养前对标本进行涂片镜枪,包括未染色湿片位相显微镜观察和染色标本片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快速提供诊断信息,对一些感染性疾病特别是急重症感染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例如无菌体液如血液、胸腹水、脑脊液等的阳性标本可直接根据涂片细菌形态和染色特征快速回报临床,指导其经验用药,显微镜形态学在细菌鉴定中体现的价值远甚于此,但是由于目前自动化仪器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临床似乎有忽视形态学检查的倾向,同时,由于缺少模式菌株形态学图谱,以及鉴定镜下形态需要丰富的经验,更使得显微镜形态学检查在各医院开展困难重重,这就需要每一位检验工作者从态度上给予高度重视,平时苦练基本功,善于总结归纳。此外,相关机构应尽快建立形态学检查的标准方法,使临床有据可依,真正体现显微镜形态学的应有价值。

2.2发展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

对于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的感染性疾病,特别对那些体外难培养的病原微生物,临床迫切需要快速且准确的诊断方法。目前血清免疫学、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芯片和多肽质谱分析等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提高了疑难病原确诊率。由于条件限制一些前沿技术很难在基层医院开展,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此类医院对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水平,是摆在每一位微生物检验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2.3做好细菌药敏试验标准化

加强药敏试验标准化和规范化是获得药敏试验准确性的关键。首先,准确的药敏试验需要合格的药敏试剂和标准的试验方法。目前国内许多医院的微生物室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该方法是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公认的药敏试验方法,但较易受纸片质量、M-H琼脂厚度和菌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欲得到准确的药敏结果,必须进行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保证药敏纸片以及M-H琼脂等的在控状态,同时也应充分了解K-B法的局限性,对于不能使用此法进行检测的菌株,应参照CLSI推荐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检测;其次,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应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随着临床对细菌耐药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及新的抗感染治疗药物的层出不穷,古老的微生物学重新焕发了光彩,如何更好地了解细菌药敏试验,需要微生物检验工作者不断地增加知识储备,积极参加本专业学术交流,掌握细菌药敏发展的新动向,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提高检验技术水平。

结束语

微生物检验技术正朝着简便、高效、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许多新的检测技术还在不断涌现出来,除了上面介绍的技术,还有代谢学技术、传感器技术、流式细胞术、基因探针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等。每种检测技术都有其优缺点,研究检测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检测目标,不同的实验环境及条件,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进一步地,还可以将不同的技术结合起来比对、使用,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帅丽华,胡志坚,孙晓红,周会祥.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05)

[2]兰燕.临床尿标本微生物检验采样过程存在的问题与控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05)

6.微生物检验实习小结 篇六

1、微生物检验实习小结

在这次见习中,我和其他三位同学被一起分到了微生物科。在微生物科负责我们见习工作的是一位韩老师,他为人很随和,给我们布置的见习任务就是每个人跟踪一种类型的临床标本。他要求跟踪从标本被送到微生物科开始一直到得出最终的报告为止并把从中的所见所得记录下来,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我们能够对微生物科有尽可能多的了解。除此之外,韩老师还让我们了解一下里面的一些大型自动化仪器的用途及操作方法,为我们以后能更快的适应实习做准备。

见习的第一天,我们看的是标本的接种,我们看过那里的老师熟练的接种过程后深感自己平时做实验室的速度是如此之慢,如果以我们这种速度去完成每天要接种上百个标本的临床工作是根本不可能的。此外我们还看了临床上的革兰染色,发现它与我们做实验时有一些不同,主要区别是在染料上,临床上为了提高染色速度都用了快速染料。总之,这一天的见习让我们了解到的就是效率在临床上是十分重要的。

见习的第二、第三天,我们看的是临床标本的鉴定,对某些细菌,临床上有经验的老师只要通过观察菌落特征、气味及其他一些简单物理性状就可以初步判断出是何种细菌,让我们大感吃惊。科室里还有一位很热心的老师在她空闲的时候向我们详细的讲解了一番在临床上一些常见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听过之后让我们受益匪浅。见习的第四天,我们看的是临床标本的药敏反应。在这一天里,我们详细的了解了临床上是如何做药敏反应的,以及不同的微生物需要做哪些药敏反应,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上所无法学到的宝贵知识。

最后一天,我们看的是微生物科是如何做质控的。通过这一天的见习,使我们深刻了解到质控对于检验科的重要性。之前,我们只是从书本上了解到其对于检验这一学科是很重要的,但是无法有深切的体会,这次见习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机会能让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它。除了这些以外,我们每天还在科室里老师有空的时候让他们给我们讲解了一番微生物科中各种孵育箱的作用、ATB仪器的操作方法及其他一些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让我们对微生物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五天的时间眨眼就过去了,我的见习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结束了,能学到的东西却比我们在学校一个月学到的还多。回想这段时间的生活,我觉得自己过的很充实,也很快乐,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我相信,这段时间的收获将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也相信,通过这次见习的锻炼,将帮助我能更快的融入到即将到来的实习生活中以及以后的工作中。

2、微生物检验实习小结

大三下学期5月份,我们动物检疫专业的同学开始了为期2个多月的教学实习,在众多辅导老师之中,我有幸跟随我校动物科技学院预防系的赵宇军教授进行学习。实习的地点就在我校动科楼的微生物实验室,以前我们曾在这里上过实验课,所以并不陌生。这次大家来到实验室为自行选择课题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我对世界闻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相关食物中该菌的检验。下面我们来回顾这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食品中金黄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实验内容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引起人类和动物化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也是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之一。本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及其它环境中。

在人类和动物的皮肤及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经常有本菌存在。据报导,在正常人群中的带菌率可达30%~80%,其中皮肤带菌率为8~22%,鼻腔和咽喉部等上呼吸道的带菌率在40~50%以上,因此其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尤其是经工作人员的手和上呼吸道而污染食品。由于致病金黄葡萄球菌能产生肠毒素,故一旦细菌污染食品,并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细菌可以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从而引起消费者食物中毒。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世界各国都极为普遍。特别是在北美及欧洲等地区发病率更高。

在上述这些国家中,每年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仅次于沙门氏菌,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排到第2~3位,有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当惨重,在我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也时有报导,所以目前世界各国都把金黄色葡萄球菌列为食品卫生的法定检测项目。我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以国家标准GB.4789-10-84及检验检疫系统行业标准SN.0172-92作为依据。

整个检测过程获得最终结果须时5天左右,既费时又费力,并造成货物积压,也影响货物的及时出运,并使货主的仓储成本提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多年来很多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都在探索和寻找一些准确性高,并快速的检测方法,最近我们分别从美国3M公司和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获得两种快速检测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其名称为:

①PetrifilmRS

A.CountPlate(由美国3M公司研制生产),是一种薄膜型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计数平板。

②Baird-parker+RPFAgar.(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研制生产的用Baird-Parker琼脂加免血浆纤维蛋白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计数平板)。

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原理Petrifilm.RS

A.测试薄膜是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黄金色葡萄球菌培养基片,此培养基中含有经修正的Barid-Parker,营养成分加上以冷水可溶解的胶质。第二部分是一种耐热核酸酶(TNase)反应片,含有DNA及甲苯胺兰(ToluidineBlue-O)及四唑指示剂(Tetraeolium)。

此指示剂有助于菌落的计数及确定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的存在。耐热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lcasDnase)为产毒金葡菌之典型特征,此酶非常耐热,在100℃加热30min,不易丧失活性,在130℃之下,其D值为16.6min,此酶之分子量为16800,等电点PH为9.6,耐热去氧核糖酸与检测血浆凝固酶相似,是一种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在Petrifilm.RSA检测片上,耐热DNA酶反应看起来,呈粉红色环带包围着一个红色或兰色的菌落。Petrifilm.RSA检测片,必须与Peyrifilm耐热核酸酶反应片一起使用,单独使用将不会显示菌落,因为具有辅助计数菌落的指示剂是在反应片上,而不是在Petrifilm.RSA检测片上。

Baird-parker+RPFagar,这一培养基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以氯化锂代替亚碲酸钾,使菌落颜色呈黑色,RPF补充有兔血浆和牛纤维蛋白原,以便检测凝固酶活力,胰酶可以抑制全部或部分围绕凝固酶阳性菌落周围沉淀晕环纤维蛋白的溶解,因此凡存在血浆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将在培养基中呈现有晕环的黑色菌落,即可确认,并作计数。

3、微生物检验实习小结

首先,这次课程实习,我们主观能动性很大,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做实验,感觉很好!通过本次实习,我重新温习了微生物实验中基本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无菌操作技术、纯培养技术、统计计数技术等主要微生物技术。

其次,对实验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得到强化。比如,棉塞的制作、培养基的配制、37±1℃,48h±2h选三个合适的稀释度,各以1ml量加入灭菌的乳糖发酵管不产气产气EMB平板分离,镜检乳糖复发酵不产气产气大肠菌群阴性大肠菌群阳性检样10倍系列稀释25g样品+225ml无菌蒸馏水,均质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无菌工作台的使用、十倍稀释法等微生物基本实验操作技术。以及独立生产去离子水。

最后,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也遇到了些许挫折。比如,实验室器材不够用,导致我们实验有稍许延后,影响实验心情。还有就是实验室器材确实很多,但可以用的很少,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也就是说器材管理方面很欠缺。建议加强微生物实验室仪器的管理。

4、微生物检验实习小结

通过这次严谨而有序的实验实习,为我们先前在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提供了一个实际的操作实施平台,也为今后在这方面检验技术的工作起到了指引作用。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并不了解具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技术的具体流程,注意事项等等非常关键和必须的防御手段。

通过此次生产实习,使我们对以前所不熟知的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也对目前的情况有所思考和感悟。在我看来,动物检疫人员在我国国民生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民以食为天,没有认真负责的实验检测,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饮食灾难,为此,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

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一如既往的认真下去,无愧自己的职责和称号。在此感谢我院的各级领导,特别是我的指导老师赵宇军教授。

5、微生物检验实习小结

1、在实习中,认识和学习到了许多平时不易见到的真菌,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他们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结构特征及作用。

2、在实习中,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把理论运用与实践中,融会贯通,对微生物尤其是真菌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3、在实习中,和班上同学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尤其是爬山时大家相互照顾,相互鼓励,晚上住在一起也相互关心,体会到了浓浓的同学情谊。

(二)、实习中的感悟

1、我们所学的课本知识都只是理论的东西,只有通过实践才会真正理解与掌握并加以运用。

2、同学之间之间的相互合作脚趾一个人孤军奋战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学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只有多多交流相互关心才会有更加和谐的关系。

(三)、实习中的不足

1、实习时间较短,所找到真菌相对较少。

2、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认识的真菌太少,今后的学习中有许多地方有待补充与提高。

7.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 篇七

关键词:教学法,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改革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数码影像、多媒体、应用软件、网络等正在加剧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研究如何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统一协调起来。作为高等学校生命科学重要基础专业课之一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专业的学生,属于较新的学科内容,涉及的方面很广,上课的学生较多, 而且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从属于食品微生物学。随着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日新月异。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课程中最精华的内容形象生动地介绍给学生, 提高我校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水平就显得非常迫切。下面我们就教材、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实验课等方面谈谈看法和体会。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电子版教材的制作

拥有一本好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手中有好教材,才有可能发挥“巧妇”的力量,而如何驾驭教材则需要更大的技巧和耐心。我国高校中与食品检验相关的专业设立不多,《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国家统编教材内容,对于国内外商品的市场情况、技术方面的研究动态涉及较少,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和创新性,不能满足目前教学目的的需要。我们选用钱爱东主编的、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微生物学》作为辅助教材,并利用由魏明奎、段鸿斌主编,2009年10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面向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作为电子版教材的模板。 该书较灵活地把握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实践性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有条理地处理各章节之间的平衡。同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有关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作为依据,参考国家通商口岸和进出口检验检疫中心实验室,增加了实用有效的案例,综合了国内外一些最新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研究进展,制作了“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电子版教材。为了使电子版教材更“生动”、“活泼”、“好用”,我们尽量采用高清晰度的彩色图片或到检验检疫中心实验室亲自拍摄的照片,不论是对教师备课还是对学生复习都非常有帮助。此外,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积极调整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更易理解和接受,强化教学效果。随着国家有关微生物检验方法新标准的陆续出台,把新标准作为补充教材。

二、“双元教师”教学模式

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刚刚在我校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学科上展开,还处于尝试阶段,随着条件成熟,课程教学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共同决定授课内容。课前由主讲教师布置教学内容预习,课上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突出知识重点,由行业、企业专家介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和动向,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兼职教师的加入, 帮助学校教师解决了实用案例不足和课程实训中的技术难点,如增加各级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企业的质检部、品质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食品检验岗位的相关技术人员走进课堂, 与大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些都必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这门课程的喜爱和兴趣。并且行业专家的加盟,使实践教学能力及研发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为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提供了真实的环境。

三、食品微生物检验学课程参观实习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这门课的教学务必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带领学生去质量监督局、疾病控制中心、商检、海关等部门参观先进的微生物检验分析仪器,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学习先进的检验技术,又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检验室的建设与布局,例如,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技术中心参观,可以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的高端和精密仪器种类和布局, 参观更衣室、洁净室、样品中转库、培养室和致病菌检验室,对将来毕业后顺利开展工作和建立实验室提供重要参考。课外实习不仅拓宽了专业教学和实训的途径,更是以社会为课堂,教学创新与市场互动的过程, 是学生学习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有力补充。利用实地参观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讲解,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求知欲望。

四、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实验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突出表现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成了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和从属位置。由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时较少,实验课时更是紧张,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新时期的实验教学中,高校实验教学应由现在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由传 统的“满堂 灌”转变为 启发和引 导者 ,准确把握 讲授、示范、指导等几个方面的分寸。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综合考虑,设计实验方案,自由成立小组,每组2-3名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和完成实验,独立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详细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这样的实验方式既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真正掌握实验内容和关键技术,又能够提高学生从事创新性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同时解决实验课时的问题。当然,这样的实验设计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每个上课老师均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各项实验技能,保证实验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应对实战的能力。因此,这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

五、专题教学网站的利用和共享

教学网站的建设已经在许多学科中展开, 受到教师和学生的热烈欢迎,可见,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应对目前的教学要求。新的教学方法提出和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 使教学成为交互式和讨论式,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特别是网络,通过网络手段,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和交流平台,学生通过网络可下载相关教学资源等, 也可以利用交流平台提问和答疑,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 食品微生物检验相关教师可以就教学和学科建设进行讨论和交流。此外,国外的教学资料应该成为我们学习该学科的辅助工具,让学生了解国际上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及新技术手段。

六、教学改革应用案例及效果

同很多高校老师一样, 过去我们微生物组的老师基本都是独自备课、改作业、批改试卷,很少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争论,加上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的课程较少,课时少,资金匮乏,缺少必备的硬件。同时老师很少主动到企业、公司中观察、研究,闭门造车现象比较突出,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兴趣不高, 缺乏能切实解决当地行业发展难题的能力。现在不同了,经过两校合并的重新改组,以及学校加大对本科教学质量的监管和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出更高要求后,原来的教学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学习风气改善,教学效果明显强化,2010年学生到课出勤率不到88%, 期末考试平均成绩73.4%;2013年学生出勤率就达到100%;期末考试平均成绩89.4%,这是非常令人欣慰和高兴的结果。

七、结语

8.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践教学探讨 篇八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对实际操作技能要求非常高的课程,又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因此搞好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实践教学中,能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大纲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实际工作要求,对本课程实验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在实践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下手段: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改革考核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微生物检验实践教学的现状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是一门专业课程,各个病原微生物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连续性差、内容杂、记忆难。比如细菌种类繁多且每种细菌有自己的生物学特性,虽然不难理解,但内容复杂多样,极易混淆。

二、微生物检验实践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

1.教师因素

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有限,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因此,应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了解微生物检验的发展动态,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具有创新性。

2.学生因素

学生对微生物实验课不是很重视,学习态度也不积极。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课堂上多进行案例教学,课后布置思考小题,增加学生对微生物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3.实验室条件因素

实验室条件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设施的完备程度和实验经费的投入情况,学校要保证实验仪器设备和耗材满足学生的所有实验内容。

三、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1.整合优化实验课内容

结合微生物检验教学的现状、教学大纲、临床实际和本实验室的条件,我们对实验课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分为三个板块,具体如下。

(1)基本技能训练。微生物检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进行综合实验的前提,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无菌观念,训练他们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革兰染色、培养基制备和细菌分离培养,训练顺序为学生先配制基础培养基,通过自己配制的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再对自己的培养菌落进行革兰染色并观察其形态。

(2)常见微生物鉴定。对一些临床常见的重要微生物种类,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进行一次实验训练,目的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学习“病原性球菌”后,选取临床常见的几种病原性球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奈瑟菌,进行微生物鉴定。教师应要求学生完全按照临床实验室标本检验程序鉴定,让学生在课堂上就熟悉临床操作程序,在之后的实习工作中才不会有陌生感。

(3)临床标本鉴定。在学期期末时开展综合性实验,以临床常见标本脓汁、痰液、尿液、粪便为检测标本,让学生在课前先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到实验室按照实验方案直接进行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病原菌的染色特性、菌落特征和生化反应结果等做出结论。通过这些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学导式教法

以前我们的实验教学方式多为灌注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按教师所示,依葫芦画瓢,学生没有自己思考,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前分小组对下个实验进行讨论,实验完成后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以及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然后选一名代表对本组实验情况进行汇报,最后教师对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良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形成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教学活动。

3.改进实践考核方法

过去微生物检验实验成绩只占期末考试总成绩的10%,主要根据实验报告的书写评定成绩,而有的学生不做实验,抄袭实验报告,这种评法就没办法完全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真正的实践技能。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改革实践考核方法,将实验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提高到20%( 5%实验报告书写+5%实验设计+10%实践操作技能)。其中实践操作技能平时操作占5%,期末单独进行一次实践技能考核占5%。

通过这几年对微生物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践,笔者发现改革后的实验课教学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生动手能力以及主动性有所增强。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继续探索微生物检验实践的改革,争取培养出符合21世纪医学检验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岳治国,曹美香.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07,4(5):86-87.

[2]傅广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7):337-338.

[3]裴树东,李能树.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途径[J].生物学杂志,2000,17(2):43-44.

9.检验科微生物实习小结 篇九

1、检验科微生物实习小结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在微生物室实习的时间已接近尾声了。

回想这两个月在微生物室实习的这三个月时间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自己真的学会了不少。通过自己的勤奋在积极协助老师完成细菌学方面检验项目的同时,我发现自己的操作能力不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也有了更大的进步了,相比在学校的时候操作起来更熟练了。比如在利用显微镜看细菌形态的时候,以前调显微镜亮度、找视野等就要弄好几分钟,现在通过在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三个月的实习,这些小问题都不存在了,而且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能辨认的细菌也比较多了,像球菌科的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淋球菌以及杆菌科的肠杆菌,真菌孢子在显微镜下也能一眼辨认。

总之在微生物三个月的实习日子里感觉自己受教颇多,通过亲身实践操作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实践很好的结合了起来,从而更进一步加深了自己的细菌学知识底蕴,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已熟悉掌握了各类标本的接种、细菌培养以及细菌的初步鉴定、细菌的药敏试验等。

在此做次总结为自己更好的回顾在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所学。

2、检验科微生物实习小结

实习是每个医学生的必经阶段,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由理论转向临床实践的阶段,而我的第一个出发点就是微生物室。对微生物室的第一印象是同事间的和谐,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现在来微生物室实习已有两个星期了,由一开始的陌生、熟悉环境到现在的亲自动手操作,与老师的和睦相处,一切都是那么的好。

想起还没来实习之前,那时的心情是多么的兴奋啊!对于即将来临的实习生涯充满着期待。现在我一样怀着兴奋的心情在这里实习了两个星期。

在这两个星期里面,我学到了人生中很多宝贵的东西。作为实习生的我,需要学习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看着老师们辨别标本的那份自信,我心中不由产生了敬佩之情,果然,姜还是经验足的辣。

从刚开始普通标本的接种,到后来的分离提纯,药敏试验,老师们都耐心地教导。临床的标本大致有痰液,尿液,脑脊液,胆汁等,而它们的接种方式,后期处理又不尽相同,每个步骤都必须严谨在无菌的条件下操作,要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接收每一份标本。

在这里所学的每一样东西,对我来说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我相信这将会对我以后的实习、工作有所启发。我会继续努力,做好一切!谢谢微生物室所有老师的教导和关心!

3、检验科微生物实习小结

在这次见习中,我和其他三位同学被一起分到了微生物科。在微生物科负责我们见习工作的是一位韩老师,他为人很随和,给我们布置的见习任务就是每个人跟踪一种类型的临床标本。他要求跟踪从标本被送到微生物科开始一直到得出最终的报告为止并把从中的所见所得记录下来,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我们能够对微生物科有尽可能多的了解。除此之外,韩老师还让我们了解一下里面的一些大型自动化仪器的用途及操作方法,为我们以后能更快的适应实习做准备。

在这次见习中,我和其他三位同学被一起分到了微生物科。在微生物科负责我们见习工作的是一位韩老师,他为人很随和,给我们布置的见习任务就是每个人跟踪一种类型的临床标本。他要求跟踪从标本被送到微生物科开始一直到得出最终的报告为止并把从中的所见所得记录下来,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我们能够对微生物科有尽可能多的了解。除此之外,韩老师还让我们了解一下里面的一些大型自动化仪器的用途及操作方法,为我们以后能更快的适应实习做准备。

见习的第一天,我们看的是标本的接种,我们看过那里的老师熟练的接种过程后深感自己平时做实验室的速度是如此之慢,如果以我们这种速度去完成每天要接种上百个标本的临床工作是根本不可能的。此外我们还看了临床上的革兰染色,发现它与我们做实验时有一些不同,主要区别是在染料上,临床上为了提高染色速度都用了快速染料。总之,这一天的见习让我们了解到的就是效率在临床上是十分重要的。

见习的第二、第三天,我们看的是临床标本的鉴定,对某些细菌,临床上有经验的老师只要通过观察菌落特征、气味及其他一些简单物理性状就可以初步判断出是何种细菌,让我们大感吃惊。科室里还有一位很热心的老师在她空闲的时候向我们详细的讲解了一番在临床上一些常见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听过之后让我们受益匪浅。见习的第四天,我们看的是临床标本的药敏反应。在这一天里,我们详细的了解了临床上是如何做药敏反应的,以及不同的微生物需要做哪些药敏反应,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上所无法学到的宝贵知识。

最后一天,我们看的是微生物科是如何做质控的。通过这一天的见习,使我们深刻了解到质控对于检验科的重要性。之前,我们只是从书本上了解到其对于检验这一学科是很重要的,但是无法有深切的体会,这次见习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机会能让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它。除了这些以外,我们每天还在科室里老师有空的时候让他们给我们讲解了一番微生物科中各种孵育箱的作用、ATB仪器的操作方法及其他一些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让我们对微生物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五天的时间眨眼就过去了,我的见习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结束了,能学到的东西却比我们在学校一个月学到的还多。回想这段时间的生活,我觉得自己过的很充实,也很快乐,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我相信,这段时间的收获将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也相信,通过这次见习的锻炼,将帮助我能更快的融入到即将到来的实习生活中以及以后的工作中。

4、检验科微生物实习小结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在微生物室实习的时间已经结束了,但收获颇丰。

通过积极协助老师完成细菌学方面检验项目的同时,自己的基础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操作起来熟练了非常多。而且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能辨认的细菌也更多了,像球菌科的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淋球菌以及杆菌科的肠杆菌,真菌孢子在显微镜下也能一眼辨认;全片查找结核杆菌的阳性率也提高了。对什么类型的标本应做什么平板接种,培养温度等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比如:痰标本应接种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沙保平板而且还要做涂片染色以监测痰标本的合格程度。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主要观察病人痰标本里的基础菌群的生长状态,沙保主要观察是否有念珠菌生长。

10.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 篇十

1. 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级。A.一B.二C.三D.四

2.()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A.一B.二C.三D.四

3.HIV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和相关的免疫学检测应在符合()级安全实验室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A.I B.II C.III D.IV 4.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程序正确的是()。

A.口罩—帽子—内隔离衣—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胶靴 B.口罩—帽子—防护眼镜—内隔离衣—防护服—手套—胶靴 C.口罩—帽子—内隔离衣—防护服—防护眼镜—胶靴—手套 D.防护眼镜—口罩—帽子—内隔离衣—防护服—胶靴—手套 5.采集标本过程中最重要的是()A.快速 B.及时 C.无菌

D.填写检验单

6.下列属于生物样本采样装备的是()A.咽拭子及其密闭容器 B.便携式浮游菌采样器 C.深井采样器

D.土壤样本收集瓶

7.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中不正确的是()。A.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

B.脑膜炎奈瑟菌标本要冷藏运送

C.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标本。D标本采集时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杂菌污染。

8.有关细菌学检验标本采集和送检的方法,正确的是()。

A.女性淋病患者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时,最佳采样部位为阴道壁 B.采集血液培养病原菌应在抗生素使用前进行

C.脑膜炎奈瑟菌的咽拭子可在常温、干燥条件下送检 D.尿标本最好采集前段尿

9.用于霍乱弧菌的强选择性培养基是()。A.巧克力血琼脂平板 B.血琼脂平板 C.庆大霉素培养基 D.罗氏培养基

10.应用悬滴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患者米泔水样粪便,可见穿梭运动的细菌是(A.变形杆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霍乱弧菌 D.钩端螺旋体

11.肥达试验不用于辅助诊断()。A.伤寒

B.甲型副伤寒 C.鼠型副伤寒 D.乙型副伤寒

12.用于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的患者标本()。A.血清

B.鼻咽分泌物 C.脑脊液 D.血液

13.对于革兰氏染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紫色 B.芽孢染色属于特殊染色法 C.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 D.革兰氏阳性菌染成紫色

14.革兰氏染色法的操作步骤是()。A.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B.初染—脱色—媒染—复染 C.初染—媒染—复染—脱色 D.初染—复染—媒染—脱色

15.革兰氏染色中媒染剂的作用是()。A.使细菌再着色 B.调节染液pH C.改变细菌染色性

D.增加染料摄取及细菌对染料的亲和力 16.保存菌种最好的方法是()。A.低温冷冻保存 B.超低温保存 C.液体石蜡保存法 D.冷冻真空干燥法

17.18.目前尚不能人工培养的病原体是()。A.放线菌

B.麻风分枝杆菌 C.非结核分枝杆菌 D.钩端螺旋体

18.血浆凝固酶试验用于()。A.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B.粪大肠菌群检测 C.副溶血性弧菌检测 D.铜绿假单胞菌检测

19.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A.血琼脂培养基 B.SS琼脂培养基 C.罗氏改良培养基 D.高盐甘露醇培养基

20.厚涂片抗酸杆菌检查结果中,“3+”的意义是()。A.每10油镜视野发现1~9条抗酸杆菌 B.每油镜视野发现10条以上抗酸杆菌 C.每油镜视野发现1~9条抗酸杆菌 D.100个油镜视野发现3~9条抗酸杆菌

21.结核分枝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出现的现象是()。A.混浊生长 B.沉淀生长 C.菌膜生长 D.贴壁生长

22.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染色法是()。A.革兰氏染色 B.抗酸染色 C.吉姆萨染色

D.考马斯亮蓝染色

23.实验室痰标本检查常用的洗涤液是()。A.1mol/L盐酸

B.灭菌等渗氯化钠溶液 C.灭菌蒸馏水

D.1mol/L氢氧化钠

24.调查人群对白喉的免疫力,使用的方法是()。A.外斐试验 B.中和试验 C.Coombs试验 D.锡克试验

25.狂犬病病毒或病毒抗原检测所采集的标本不包括()。A.尿液 B.脑脊液 C.血液

D.咬伤处皮肤组织

26.血清凝集试验是()。

A.用未知的免疫诊断血清与分离培养出的未知纯种细菌进行凝集试验 B.用已知的免疫诊断血清与分离培养出的已知纯种细菌进行凝集试验 C.用未知的免疫诊断血清与分离培养出的已知多种细菌进行凝集试验 D.用已知的免疫诊断血清与分离培养出的未知纯种细菌进行凝集试验

27.血清学试验的诊断需取患者双份血清,第二份血清最适合的采集时间是(A.潜伏期 B.急性期 C.恢复期 D.发作期。)28.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原理是()。A.特异性受体结合病毒 B.病毒的黏附力 C.病毒的感染性

D.病毒的红细胞凝集现象

29.血清中抗体在传染病恢复期比急性期效价增高有诊断意义的是()。A.增高即有意义 B.2倍增高 C.3倍增高 D.4倍增高

30.必须活细胞培养的微生物是()。A.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B.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 C.支原体、细菌、衣原体 D.螺旋体、病毒、真菌

31.长期保存病毒的温度是()。A.-4℃ B.0℃ C.-10℃ D.-70℃

32.细胞长期低温保存使用的保护剂是()。A.血浆 B.二甲亚砜 C.氨基酸 D.脱脂牛乳

33.细胞的长期保存,一般采用()A.肉汤-20℃冻存 B.甘油-70℃冻存 C.DMSO液氮保存 D.冻干保存

34.关于PCR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微量的DNA污染不可能造成假阳性 B.PCR是以指数方式扩增的

C.配置液体的容器不能污染过DNA D.移液的塑料吸头和反应的塑料管必须是一次性使用 35.PCR实验过程是指()。A.RNA转录 B.RNA复制 C.DNA复制 D.DNA转录

36.病毒培养应选用合适的()A.活细胞培养基 B.特殊培养基 C.厌氧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3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做ELISA试验应采集血清的时间是()A.发病早期 B.发病后7天后 C.发病后14天后 D.发病21天后

38.手足口病病原确认的主要方法是()A.组织分离培养肠道病毒 B.病毒特异性核酸测 C.血清学检测 D.血常规检查

39.脑膜炎奈瑟菌标本送检时,应()A.保温 B.-4℃ C.-20℃ D.-70℃

40.感染性实验废弃物处理方法()A.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B.放入黄色垃圾袋扔掉 C.放入黑色垃圾袋扔掉

D.浸入有效氯含量0.1%消毒剂中浸泡24h进行处理 41.大多数血清学试验常用的温度范围是()A.4~8℃ B.18~37℃ C.30~45℃ D.35~45℃

42.PCR反应3个步骤依次为()A.延伸、退火、变性 B.退火、延伸、变性 C.延伸、变性、退火 D.变性、退火、延伸

43.森林脑炎病毒属于生物安全()级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A.1 B.2 C.3 D.4 44.流感病毒诊断的金标准是()A.流感病毒的分离 B.PCR核酸检测 C.ELISA方法检测 D.蛋白免疫印迹

45.禽流感病毒分离一般采用()细胞进行分离 A.Vero B.MDCK C.人横纹肌肿瘤细胞 D.C6/C36

二 多选

1.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正确的是()

A.运送实验室标本可使用第二层容器,以防止意外渗漏或溢出 B.带有皮下注射针头的注射器可用于吸液 C.生物安全柜内尽量少放仪器和物品

D.物品要先经过表面消毒以后才可以放入生物安全柜内 2.关于生物安全水平(BSL)级别,说法正确的是()

A.BSL1指完全根据标准实验室操作,推荐用于对健康人群不致病的微生物 B.BSL2指处理可通过摄入、皮肤或黏膜的暴露传播的病原 C.志贺军的处理只能在BSL3实验室

D.埃博拉病毒的培养传代可在BSL2级实验室 3.有关生物安全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备气流控制及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的操作柜 B.柜门具有互锁功能

C.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应在BSL-1实验室内配备

D.可有效降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溶胶对操作者和环境的危害 4.以下标本,实验室人员应拒收的是()A.无标签的标本 B.延误的标本 C.样本量不够

D.运送标本温度不合适

5.鼠疫患者采取的标本包括()A.血液

B.肿大淋巴结的穿刺液 C.咳痰、痰液或咽拭子 D.尿液

6.用于霍乱弧菌分离培养基为()A.TCBS B.碱性蛋白胨水 C.庆大霉素

D.麦康凯琼脂平板

7.狂犬病感染早期应采集的样本有()A.血液 B.唾液 C.脑脊液

D.脑组织标本

8.致病菌常规检查法一般包括()A.直接涂片镜检 B.基因序列分析 C.生化试验 D.分离培养 9.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分离培养,正确的是()A.常用SS琼脂培养基

B.可采集胆汁标本进行分离培养

C.骨髓标本培养阳性率在发病第一周时比较高 D.尿中不会检出

10.细菌学诊断中,标本的采集运送原则是()A.标本必须新鲜,尽快送检

B.送检过程中,脑膜炎奈瑟菌要求保温 C.检验容器上要贴好标签 D.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标本

11.胶体金免疫技术基本原理()

A.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胶体金也可以进一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称之为金银染色

B.氯金酸在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

C.胶体金是一定大小的带负电荷的金颗粒,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稳定的胶体 D.胶体金颗粒很容易同各种蛋白质共价结合

12.检测血清或体液中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学检查方法有()A.凝集试验

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C.荧光抗体技术 D.放射免疫测定

13.对于疑似炭疽病人应采集的标本为()A.溃烂周围渗出液 B.粪便 C.血液 D.痰液

14.病毒进行细胞培养常用()A.原代细胞 B.传代细胞 C.双倍体细胞 D.原核细胞

15.临床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A.试管凝集试验 B.PCR C.间接血凝试验 D.补体结合试验

16.下列哪些不是诊断流感病毒常用的血清学方法()A.沉淀试验 B.补体结合试验

C.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 D.试管凝集抑制试验

17.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h后观察注射部位硬结直径

B.注射部位硬结直径5-9mm为弱阳性 C.10-19mm为阳性,提示感染

D.≥20mm或<20mm但有水泡或坏死,提示强阳性 1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采集的标本是()A.血液

B.鼻咽分泌物 C.粪便 D.尿液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感染性材料用吸管吹吸来达到混匀的目的 B.不可向含有感染性因子的液体里吹气 C.从吸管吹出液体时不要太用力

D.盛装废弃吸管的容器应放在生物安全柜外 20.关于样品接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样品包裹应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打开

B.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遗漏 C.检查样品状况

D.接收样品时填写样品接收单 三 判断

1.标本的采集应注意无菌操作,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2.标本采集后要尽快送检,必须冷藏运送。

3.沙门菌感染发病第3周,分离率最高的标本是血液。4.病原菌检验中最快速的方法是药敏试验。5.血常规白细胞减少或正常,提示病毒性感染。

6.疟原虫的最佳检测时间应在体温的高峰期或稍后一点时间。7.用咳碟法检测百日咳病原,阳性检出率不是很高。

8.埃博拉病毒分离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急性期血标本接种于Vero细胞培养或接种于豚鼠的腹腔内。

9.直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病毒是确诊登革热的可靠方法。

10.疑似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样本的检测需要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进行。11.在培养基中出现“狮鬓”样菌落的病原菌为炭疽芽孢杆菌

12.痰标本涂片抗酸染色,如镜检找到抗菌杆菌,报告时符号“++”代表多数视野能发现19个以上的抗酸杆菌。

13.长期保存病毒标本的温度是-20℃

14.乙脑病毒分离和培养的细胞是猴肾细胞

15.细菌形态学检查时最常用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是革兰染色法 16.实验室检测立克次体时,最常用人体标本是脑脊液 17.鼠疫耶尔森菌分离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是改良罗氏培养基 18.补体结合试验不产生溶血,结果判定为阳性反应

19.利用实验动物分离鉴定病原菌时,首选动物是对病原菌敏感的动物 20.疑为钩端螺旋体病人的尿液做分离培养时,需加入链霉素来抑制杂菌 答案 单选

1.D 2.C 3.B 4.C 5.C 6.A 7.B 8.B 9.C 10.C

11.C 12.B 13.A 14.A 15.D 16.D 17.B 18.A 19.C 20.C 21.C 22.B 23.B 24.D 25.C 26.D 27.C 28.D 29.D 30.B 31.D 32.B 33.C 34.A 35.C 36.A 37.D 38.B 39.A 40.A 41.B 42.D 43.D 44.A 45.B 多选 ACD 2 AB AD ABCD

ABC

AC BCD ACD ABC ABCD 11 ABC ABCD ABCD ABC ACD 16 ABD BCD ABCD BC ABCD 判断

上一篇:发展党内民主的路径探析下一篇:晴天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