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的苦难创业学

2024-07-21

松下幸之助的苦难创业学(共2篇)

1.松下幸之助的苦难创业学 篇一

学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语文科第四单元第12课面对苦难

设计者:王少练交印日期:2013-3-7

【指导语】

周国平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女儿的夭折和父亲的猝然去世,使他比常人更多了些对苦难刻骨铭心的体会,也更促成了他对苦难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把握本文以小标题形式所安排的文章结构。

过程与方法:把握作者独特的思想,体会作品是如何将抽象的精神写得灵动鲜活具体可感的。情感与价值:引导学生理解苦难的价值,养成对待苦难的正确态度,提高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苦难的价值及对待苦难的态度。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苦难的价值和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周国平,男,1945年生于上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他出版过著作二十余种。著译过《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人与永恒》、《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哲学著译。

除了哲学著作和翻译,他还写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散文著作主要有:《守望的距离》、《灵魂只能独行》、《风中的纸屑》、《妞妞——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文集》等。周国平的散文随笔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二、词语:凸(tū)现沉溺(nì)厄运(è)

词解: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萎靡不振: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反目为仇:由和睦变为不和睦,翻脸。

【学习思路】

一、阅读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结构

二、小组学习、文本探究

探究1:什么是苦难?它包括哪些内容?

探究2:苦难的价值表现在哪里?逐层在书上找出概括性的句子。(可用找中心句的办法)

探究3:为什么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怎样“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找出三条理由。(即分论点)

三、回顾小结作者思路

四、文本赏析

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两个角度讨论、交流。

1、除了上面的四个方面外,还提到了哪些问题?

2、某个地方给了你启迪,谈谈感受。

3、觉得某句话很好,仿写一句。

4、本文语言诗意、深邃而抽象,你可以举例证明或分析作者的某个观点。

5、如果你妙会于心但不能言传,请用自己的方式朗读。

6、提出感到困惑的问题。

五、延伸补充、直面苦难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苦难?

六、课堂练习

1.假如你是高三某班《灵雨》的编辑, 将出版(第10期)“面对苦难”专号,其中拟用周国平的《面对苦难》一文作为主打文章,请为这一专号写一则编后语(100字以上)。

2.有记者问周国平:幸福是一个美丽的字眼,一个让人心动的字眼,人们不断拼搏,都是“为了过上幸福的日子”,你则说“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你是如何理解 “幸福”和“苦难”的?假如你是周国平,你将如何回答?(要求:用第2部分的内容回答)

3.你的一位同学正在经历一次心理危机。他觉得他生活得特别没有意思,找不到生活的乐趣;他觉得他和其他人之间彼此都没有吸引力,相处索然无味;他觉得世界是灰色的,人与人之间都是虚伪的。他说他虽然才十六七岁,好像已经厌世了,有时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他自己也觉得这样一种思想很不好,很危险,但又无法从中走出来。因此整天郁郁寡欢,十分苦恼。这就是他的苦难,他的心理危机。这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来帮助他度过这一次心理危机呢?(结合第3部分的内容回答)

七、【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八、【课后反思】。

1.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

2.你的困惑是:

作业参考答案

1.(1)苦难是一所学校,经历失败和痛苦是学习,写苦难也是一种学习。屈原是在苦难中写作的,司马迁是在苦难中写作的,高尔基的名字在俄文中的意思就是“痛苦”“苦难”,鲁迅先生在苦难与愤懑中写下《狂人日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伟人们常常是在苦难中看到了诗,看到了哲理。他们因苦难而深沉,因写苦难而深刻。对人类来说,苦难是一种剥夺,也是一种馈赠,而这种馈赠的确是一份厚礼。我们今天有太多的幸福,但苦难仍然是我们的伙伴。物质生活的改善并不能使苦难销声匿迹,苦难是与心灵相伴的。为微不足道的琐事而苦难未免太小家子气,而不知苦难为何物的人,一定是没有灵魂的庸人。读一读写生命中那些值得一书的失败和苦难,我们的灵魂一定会受到洗礼。

(2)也许在很多人看来,金钱是财富,股票是财富,房子是财富;还有许多人认为,知识是财富,时间是财富,亲情,友情是财富;然而,是否有人这样想过:苦难和挫折,其实也是一笔财富?

温室里的花朵,尽管艳丽,但是娇嫩柔弱,一旦失去了良好的环境,便会凋零,枯萎;野外的青松,虽受日晒雨淋,却能长成参天大树。

苦难,不是猛虎,而是一笔难得的财富。苦难是人认识社会、理解人生的教材,经历苦难是一个人成熟成长的机会;苦难是竞争社会中人面临的必然挑战,苦难中最需要的是坚定的人格不屈的斗志„„我想,苦难让人更容易感悟生活的本质,即生命与自然、个人与社会、梦想与现实等各种关系,从而大彻大悟,进入顺利者难以进入的大境界。

2.“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 这是过去在苦难问题上的误区。其实苦难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苦难与幸福虽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都直接和灵魂有关。我们过去只满足于生活外部的世界,或者只将温馨作为一种人生的理想。其实,这是一种肤浅和窄小的苦难观。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肤浅”和“小家子气”的苦难观呢?我认为:第一,要善于利用遭受厄运的机会,认真去思考生活,这样你对人生就会获得一种新的眼光;第二,人生中有“顺境”也有“逆境”,“逆境”更能“促人奋斗”,也“引人彻悟”。当然,逆境对人生也有消极磨损作用。但是,“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炼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能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

3.“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虽然苦难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质,甚至有的苦难可以将一切价值毁掉,即便如此,我们仍应以尊严的方式来承受苦难,就如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唱起了《欢乐颂》。因此,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类的一项巨大成就,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还是整个人性的高贵的尊严。的确,在许多苦难特别是大自然的灾难面前。人类是渺小的、脆弱的。因而人类的反抗注定要失败,然而人类未必就因此倒下。在大自然、在神的面前,人类仍然有自己的尊严。所以,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因为“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

2.松下幸之助的苦难创业学 篇二

创业学课程是一门以创业为研究对象、揭示创业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课程。其教学主要内容由创业理论、创业准备和创业管理三个部分组成, 以创业实践过程为主线, 来阐述创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创业学具有学科的综合性、体系的完整性、内容的实用性等特点, 在创业实践的基础上, 综合其他学科如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 多学科的渗透融合为创业学提供了丰富的可扩充的理论基础。随着创业过程的深入和创业环境的变化, 形成了其内在体系的完整性。通过此课程的系统学习, 学生能全面掌握创业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借助创业案例讨论分析及实地参观, 增强学生对创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通过商业计划书的撰写环节培养学生创业运作能力。

目前, 全国开办了创业学课程的高校如雨后春笋, 但是在创业学实践教学上的经验都十分有限, 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研究上, 研究点主要集中在创业学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的建设、教学体制的完善和教学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如黄刚 (2008) 认为“创业学”教学方式改革措施主要需要从课程设置、班级设置、教材选定、教学环节、模拟创业、活动开展等主要方面进行, 实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李一中 (2005) 提出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可借鉴美国巴布森商学院模式, 从整体创业的角度, 把创业机会识别、企业成长等完整的创业过程教授给学生, 这种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提出将案例教学作为创业教学的中心, 还邀请处理各种创业问题如法律、税收、知识产权、企业评估以及合同管理等的专家加入课堂教学。在创业学教学的教材选用方面, 许进 (2008) 提出为了规避教材的滞后性, 核心课程主要以教师教案为主, 内容博采众长, 突出时效性等特色。以上研究存在体系不全面, 缺乏实证研究和数据支撑, 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价值有限等缺憾。本文在对创业学课程教师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系统地描述了我国各高校创业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并就有共同性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一、高校创业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认识程度不够, 缺乏实践背景

教师教学观念跟不上创业学实践要求。创业学课程在我国只有短短十年的发展历史, 由于高校内部人才的来源和培养大部分来自教育系统之内, 如研究生和博士生毕业后直接留校, 没有在其他产业里体验产业运作的实践经验, 仍然停留在研究体系内, 留校后对其所培养人才的素质和其他产业里的人才素质要求上的理解存在差异, 以及受原有教学观念的影响, 导致了在创业学教学环节上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的意识, 过于注重书本内容的传授, 在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忽视了学生创业能力的开发。

创业学课程的教师缺乏创业实践背景, 对案例的总结、分析不深入, 难以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材没有紧跟行业发展现状和创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创业学教材涵盖了创业过程的大部分理论内容, 体系全面。但缺乏反映我国国情的创业案例, 没有考虑学生参与环节, 缺乏设计或实验的内容。导致讲授的课程理论全面, 学生学到的知识理论性强, 但是没有实践侧重点。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和技能要求, 针对创业重点环节如机会的分析、商业模式设计等进行课程实践内容的设计, 来引导学生的思路, 吸引学生进一步参与到实践过程中来。

(三) 实践教学方法简单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 如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 其中小企业数量少, 支柱型行业集中, 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实践基地少, 学生对企业流程业务的了解仅停留在书本和案例分析里。而学校开发的实践基地, 由于受资金和规模的限制, 不能接受全部学生, 甚至没有基地来开展实践环节的工作。同时由于学生人数多, 教师压力大, 对创新性成果的预期效果不高, 也就难激励教师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方法。

创业学实践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创业小组实战等, 现大部分集中在案例教学, 其他的实践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广泛运用。在实践教学手段上, 常用的有多媒体教学、实验软件等, 多媒体教学基本已经普及。实验软件也在逐渐普及过程中, 但是企业开发设计的通用软件各模块未考虑各高校学生的能力差异性, 未与现有资源相结合, 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 如何将软件教学和本地特色结合在一起, 并寻找、尝试新的实践教学手段, 在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方面有重要意义[1]。

(四) 教学实践的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创业学实践教学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校内实验室及产学研实习基地。较少的高校有创业学专业实验室, 现有的软件中的资源与当地资源、企业的运营思路和模式脱节。校外的产学研实习基地的数量不足, 提供的实习机会相当有限;校方与实习单位的合作不够固定, 实习接纳人数也有限, 实习的内容单一, 影响了校外实践基地的效果[2]。

二、创业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 营造创业氛围, 提升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

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地营造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环境, 使学生在一个开放、竞争的环境中激发创业的热情。如加强不同院系的沟通和交流, 打破学科间的界限, 举行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会, 在创业项目中组合不同院系的学生合作完成, 实现优势互补, 为创业学课程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积极、客观的归因态度。自我效能高的学生会认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或控制自己, 而自我效能低的个体则认为行为结果完全是由环境控制的, 自己无能为力。因此, 在对创业成败进行归因时, 还应持积极、客观的态度, 以增强自我效能感, 保持持续的动力。创造创业榜样效应, 对本地区的创业成功人物进行宣讲, 或者编写成功案例让学生知晓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下, 创业是可以自我实现的, 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归因观念[3]。

(二) 增强师资力量, 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传统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在专业道路上的信息内容, 需要不断地扩充多专业视角下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鼓励教师走出校门, 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 与企业合作研究课题, 加强与外界企业的沟通交流, 获取进行实践教学的资源、学习实际操作经验。并可邀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管理者走进课堂, 讲授其创业经历及其企业发展的过程, 通过互动让学生对创业过程中的实战环节有深入了解, 对学生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补充[4]。

(三) 以启发学生创业为导向设置课程和编写教材

创业学课程体系设置从创业环境分析、客户需求导向出发, 编写的教材应尽量压缩理论介绍部分的篇幅, 增加实战内容, 增加学生熟悉的创业企业经典案例, 为案例教学提供素材, 提高课本实用性。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教师可自行编写教材或实用案例, 增强学生的参与可行性和实践环节的可操作性。

(四) 尝试并推广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业学实践教学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几种方法的基础上, 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胆地尝试和推广新的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各种方法的长处。如邀请外界创业成功人士或者校内参与创业大赛的学生来课堂上进行创业的实战演讲, 学生针对各自的思考提出问题, 不仅理论联系了实际, 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使用过程中, 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 按兴趣或行业来对现有企业进行调研, 编写创业案例, 提高其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参与性。

(五) 扩充各种社会资源, 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正确的认识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第一步, 充足的资源则是顺利开展创业学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首先, 学校有必要加大对创业学课程的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 通过设置创业学实验室为学生模拟公司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场所。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尤其是旅游资源丰富, 可结合旅游产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行特点, 开发大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软件设计, 利于理解和接受, 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 加大创业产学研基地的开拓, 增强实习基地的多样性。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上, 校方应加强与合作企业的交流, 保证实习基地的稳定性;选择管理水平较高或者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 让学生接触较为全面的企业经营实践内容。

(六) 设置明确而合适的目标

可结合本校的特色和大学生的现状, 指导学生进行创业目标的设置, 从行业分析到客户拜访, 从技术的基本原理到产品的概念设计等, 都可以成为一个阶段的目标,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戴育滨, 蔡茂华, 张木明.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教学改革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8, (9) .

[2]刘达玉, 钟世荣, 马艳华.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12) .

[3]周红云.自我效能感理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J].学理论, 2010, (6) .

上一篇:以下雪为话题六年级作文下一篇:公安安保年度工作总结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