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商业计划书

2024-10-05

理财商业计划书(通用7篇)

1.理财商业计划书 篇一

商业银行的理财服务

根据中国银监会200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05年第2号),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投资顾问等专业化服务,以及商业银行以特定目标客户或客户群为对象,推介销售投资产品、理财计划,并代理客户进行投资操作或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

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种类:

目前,商业银行可开办的理财服务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存款类。如代客设计本、外币存款组合,代客管理本、外币存款账户,本、外币存款账户约定转存,活期卡账户自动转存定期,代客计算本、外币存款收益等。

(2),贷款类。如代客设计贷款组合,代客办理贷款手续,代客计算贷款成本等。

(3),中间业务类。如代领工资、代缴纳各种费用、代购保险、代办理保险箱业务。

(4),支付结算类。一种是向客户推介支付结算产品,如银行卡品种选择、个人电子汇款产品介绍等;另一种是代客进行银证转账、代客办理款项汇划等结算业务。

(5),个人资信服务类。主要为客户提供资信证明,如为持有本行本外币储蓄存单、存折及储蓄卡的客户提供存款证明等。

(6),随着银行经营范围的逐步扩大,还可以向客户提供投资类服务。一是向客户提供投资咨询,如投资品种推介、投资行为分析、投资方案设计及投资效益评估等。二是代理客户投资、如代客进行股票、证券、基金市场投资,代客进行外汇买卖等。

银行有专门的人才、先进的网络和设备,雄厚的资金实力,一流的信誉,丰富多样的产品。特别是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银行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从发展趋势章,银行不但能够满足客户多元化的理财需求,而且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特点提供量体裁方式的个性化服务。因此,由银行帮助或代理客户理财对客户来章犹如雪中送炭。

三、个人理财业务对商业银行个人客户市场的影响

个人理财业务自身的特点及客户对该项业务的强烈需求决定了该面业务的开展必然对客户市场产生以下影响:一是引起商业银行客户群体结构的变化。一些优质客户会向理财业务开展好的银行聚拢。二是增加新的客户群。理财业务的开办将会吸引一些新客户加入到该银行。三是加固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培养客户的忠诚度。随着银行对客户理财服务内容的增加,客户对银行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忠诚度也将不断提高。因此,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将成为商业银行稳住老客户,抓住大客户,吸引新客户的重要手段,必然会引起商业银行客户结构的变化。

保险公司的理财业务

目前财产保险公司的理财险业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固定利率型理财险。该种业务的特点是,客户在按保险合同交纳一定的理财险保障金后,保险公司到期返还本金和合同规定的利息,同时给予客户以保障金作为保险金额的保险保障。另一种是浮动利率型理财险,该理财险在保险保障方面与固定利率型理财险基本一致,但由于投资的风险是由客户承担,存在本金受损失的可能;与基金类似只是基金t保险保障功能。

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理财险业务面临的问题

l、人员技能能否满足理财险经营管理需要。财产保险公司作为传统的经营风险的公司,其管理人员肯定具备了保险风险识别能力、相关保险风险和流程的管理能力;但由于理财险业务属于财产保险企业的创新业务,且其业务性质主要为投资理财,这就给经营理财险业务的财产保险公司提出一个较大的问题:理财险业务管理的人才的问题。

2.传统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将不能满足理财险经营的需要。传统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传统财产保险公司一般适合采取以负债主导型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根据公司的负债情况匹配相应的资产类型和期限,以保证公司负债的及时偿付和尽可能提高收益率。

信托理财

而信托理财与其他行业的理财产品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信托产品的投资范围较广,既可以投资证券,也可以投资实业。而且用于委托的财产可以是现金、动产、不动产、物权、债权等。由于信托产品的投资渠道广,因此能加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联系、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加强投资者与融资者的联系,而且增加了新的金融工具,拓宽了新的投融资渠道,有助于民间资金资本化,缓解资金的供需矛盾,提高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目前的优势主要是制度上的优势。

第一,业务功能垄断优势。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功能,就是所谓的破产隔离功能,该功能是实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前提条件,信托公司可以利用该功能从事其他公司所不能开展的业务。

第二,信托公司是唯一可以进行直接投资的金融机构。信托公司可以同时涉足金融市场和产业市场,这是其他所有机构所无法比拟的。信托公司可以积极地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直接投资。由于信托公司本身具有的融资能力,所以信托公司应该以参股的形式选择资金密集型行业进行股权投资,尤其是进入具有垄断地位的产业。

第三,所从事的业务具有极强的创新潜力。信托公司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灵活地设计项目运作方案,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单纯提供某个金融工具的业务,或许其他的金融机构也可以提供,但是如果要组合运用多个金融工具,其他金融机构则由于资格的限制而无法提供。

在国外,信托业与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合称为金融领域的四大支柱。据这位负责人分析:与我国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现已推出的理财服务相比,信托公司理财的目的性更强。信托公司在信托文件中,便与委托人直接明确信托目的,同时,信托公司赢利主要来源就是信托服务的手续费或佣金。信托公司理财服务的优势在于其管理和运用信托财产方式的多样化,包括出租、出售、贷款、投资、同业拆借等,渠道比较多。

国内信托业自20年前恢复以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历经

风雨.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尤其在投资领域.业务广泛涉

及委托贷款、证券投资、产业投资、创业投资、融资租赁、投资

基金等方方面面,在发展业务的同时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也培养造就了大批专业人才,这些都是今后信托公司开展个

人理财服务的宝贵资源。目前信托业的清理整顿已基本结 束,保留下来的信托公司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公司在管 理、人才、业务创新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完全有能力为个人 提供优质的理财服务。

2.理财商业计划书 篇二

关键词:个人理财,家庭生命周期

一、家庭生命周期划分和个人理财模型

在不同阶段, 家庭具有不同的财务状况、资金需求和风险承受力, 家庭的财务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和个人成长生命周期是制定个人理财规划的基础。本文将家庭生命周期具体划分如下: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家庭成熟期和退休期。

根据风险问卷测评的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得分加权平均处理, 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生命周期的风险承受能力数值, 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偏好系数α, 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单身期的α为0.81;家庭形成期的α为0.73;家庭成长期的α为0.69;家庭成熟期的α为0.52;退休期的α为0.34。

鉴于有效边界理论的低可操作性的缺点, 我们从马柯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出发, 借助多目标决策法, 对最优投资组合的确定模型进行优化。同时引入交易成本纳入到最优投资组合决定模型中。

二、个人理财组合投资模型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了以下国内在银行存款、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黄金市场五个市场的数据, 数据频度为年度, 数据区间为1992年至2014年。考虑交易成本的因素, 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各市场收益率的相关统计性描述如下: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为3.14%, 标准差为0.96%;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为4.10%, 标准差为0.94%;股票市场的收益率为10.61%, 标准差为27.65%;房地产市场的收益率为6.24%, 标准差为4.66%;黄金市场的收益率为6.93%, 标准差为16.26%。

使用Matlab最优化工具箱, 不同的风险偏好参数α′下, 投资者的最优的投资组合如下表1:

从数值结算结果可以看出, 一个只关注风险、不关注收益的投资者 (α′=0, 即风险的极度厌恶者) 会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几乎无风险的银行存款 (46.33%) 和风险较低的债券 (51.60%) ;随着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断增大 (即α′增大) , 银行存款在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 股票在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债券、黄金和房地产在最优投资组合的比重先增加后下降;一个只关注收益、不关注风险的投资者 (α′=1, 即对风险的无偏好) 会将全部 (100%) 资产投资于股票。

三、个人理财组合投资建议策略

我们研究并估计了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个人理财者的风险偏好系数, 结果显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 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即风险偏好系数α) 不断下降。本章将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 对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投资者提出组合投资建议及策略。

(一) 单身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处于单身期阶段的投资者, 平均风险偏好系数α=0.81。根据实证结果, 单身期的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极高, 因此在投资策略上应选择侧重于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 又由于单身期对住房的需要强烈, 表现出对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较大。

(二) 家庭形成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处于家庭形成期的投资者, 平均风险偏好系数α=0.73。根据实证结果, 处于形成期的家庭对房地产投资的需求依然强烈, 但相对单身期有所下降, 此时风险承受能力虽弱于单身期, 但仍然较高, 因此在投资策略上侧重于选择风险资产相对较高的投资组合, 另外风险相对较低的债券进入家庭形成期的最优投资组配置中, 此期间应找准时机置业, 尽力选择按揭融资扩大财务杠杆, 获得更高投资收益。

(三) 家庭成长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处于家庭成长期的投资者, 平均风险偏好系数α=0.69。根据实证结果这一时期家庭已基本稳定, 夫妻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投资经验, 投资能力大大增强。这一时期父母赡养、子女教育、进修深造、旅游等支出较多, 个人风险承受能力适中, 因此在投资策略上应选择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并重的投资组合, 收益性、流动性并重, 金融资产在整体资产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四) 家庭成熟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处于家庭成熟期的投资者, 平均风险偏好系数α=0.52。根据实证结果, 在这个时期, 子女已脱离家庭独立, 个人事业一般处于巅峰状态, 但身体状况开始下滑, 扩大投资、准备养老金等成为个人的主要理财目标。财务上家庭收入增加, 支出减少, 各项资产逐渐累积, 负债逐渐减少。这一时期的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进一步下降, 因此这一时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中, 应适当降低风险资产的比重, 以获取更加稳健的收益, 在投资策略上应选择侧重债券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

(五) 退休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处于退休期的投资者, 平均风险偏好系数α=0.34。根据实证结果, 进入退休期, 家庭责任减轻, 锻炼身体、休闲娱乐是生活的主要内容, 安度晚年, 医疗保健等成为个人的主要理财目标。收支情况表现为收入减少, 而休闲、医疗费用增加, 其他费用降低。这一时期同时, 这一时期的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 对资金安全性的要求远远高于收益性, 所以在资产配置上要进一步降低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 在投资策略上应侧重选择固定收益资产比例较高的投资组合。

参考文献

[1]彭涛.理财业迈人黄金时代[J].晾望, 2007 (4) :48--, 49

[2]张曦元.从生命周期假设看个人理财策略[J].卓越理财, 2005 (10)

[3]黄浩.个人理财概念及理论基础浅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05)

[4]江春, 张青.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在零售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应用叨.金融发展研究, 2008 (02)

3.商业银行理财之路如何走? 篇三

回眸:金融理财市场异彩纷呈

面对近年来理财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以及股市对银行储蓄资金的分流,商业银行在证券公司与基金公司的两面夹击下,依然取得了颇为可观的业绩,特别是代客理财业务获得了超常规发展,无论在产品推出的数量上,还是销售规模上都达到了新高度。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统计,2007年,共有39家商业银行(30家中资银行和9家外资银行)推出个人理财产品2404款。平均每月发行理财产品约200款左右。从币种看,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总数为1094款,占全部理财产品数的45.5%;外币理财产品发行数为1218款,占比为51.0%。另外有92款的混合币种理财产品,占比为3.5%。各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总量近1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05年的2000亿元和2006年的4000亿元规模,速度确实惊人。

政策主导市场放量。2007年,受人民币存款利率提高的影响,人民币固定收益型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呈缓慢上升趋势,产品期限与发行数量则呈下降趋势。 2007年5月1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了银行系QDII产品的投资范围,使得投资者可通过QDII分享全球证券市场的收益。受政策影响,银行系QDII产品数量随之增加,政策发布之前每月平均有3款左右,5月10日之后达到每月16款以上。

外资银行后来居上。2007年前十个月,中资银行发行理财产品2045款,占市场总量的85.1%;外资银行发行359款,占市场总量的14.9%。尽管外资银行获得内地法人牌照不久,其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凭借多年的经验,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市场占有率正在快速上升。2007年初,外资银行市场份额不足7%,但从发展趋势看,外资银行市场份额正在稳步提升,12月份市场份额已达16%。

中外银行优势各异。中资银行在除QDII产品之外的其他类型产品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外资银行除了QDII产品,相对优势还表现在浮动收益产品方面,这与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设计能力、管理能力、与境外市场的连接能力直接相关,也与外资银行在境内的网点情况、客户选择等制约要素和展业策略直接相关。

银信合作产品上升。2007年,信托类产品发行数为578款,均为中资银行发行。在发行数上,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发行数最少的月份为2月份,仅有17款,发行数最多的月份为12月份,达到77款。

新股申购收益增加。2007年全年,新股申购类产品发行数为196款,均为中资银行发行。从整体上看,新股申购类产品发行数呈上升趋势,1月份发行数仅为5款,为全年最低;11月份发行29款,为全年最高。预期收益率方面,2007年上半年发行的新股申购类产品预期收益率较低,一般上限在10%左右,下半年则上升到15%~20%。

QDII产品中外资行超七成。2007年,商业银行推出的QDII产品在发行速度上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007年5月份以后,发行速度明显加快,发行数量明显上升,并在11月份创造了44款的最高纪录。

结构型产品诞生新型挂钩标的。2007年,商业银行共推出结构型理财产品638款。就挂钩对象而言,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1)挂钩股票、基金类理财产品数量明显增多,我们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繁荣周期的到来、IPO重启的新股赚钱效应显现和QDII、“港股直通车”政策的不断推出和放宽等;(2)除传统的挂钩股票、债券、基金等产品继续强势发行外,市场上开始出现了挂钩二氧化碳排放量期货的产品和挂钩IPOX-30全球指数和T38等的新型产品,新型挂钩标的物开始登上结构性产品的舞台。

机遇:商行转型借力资本市场

刚刚过去的2007年,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银行业整体盈利大幅提升,而这其中中间业务占比快速增长成为最大亮点,不能不归功于近两年资本市场的持续升温。事实上,当不少商业银行感叹“好景不再”的同时,实际上已经有意识和无意识地成为这一潮流趋势的受益者。无论是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基金托管、基金代销,还是发行理财产品,银行都从中斩获颇丰。以银行代客理财为例,不少银行最初推出理财产品,更多地是出于担心储蓄存款被分流的无奈,但随着金融理财范围逐步拓宽,品种逐渐丰富,这一业务日渐多元化发展,并不断综合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服务内容,从而成就了商业银行基于财富管理模式的业务发展平台。在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股票市场活跃、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增强的背景下,这些中间业务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加快了金融业创新与综合化经营的步伐,已经成为银行实现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手段。

同时,去年央行6次调整利率,以及不断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给商业银行贷款增速上了数道“紧箍咒”,而今年随着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银行信贷扩张无疑将受到更大抑制;而另一方面,人们普遍预测,未来资本市场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企业直接融资步伐进一步加快,银行的经营压力也将不断加大。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商业银行对自身业务调整与战略转型的要求日渐迫切。如果说,几年前一些银行提出“调整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转型目标,还仅仅是停留在战略规划层面上,那么,眼下加快推进转型步伐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生存,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迫在眉睫的问题。

从银行自身方面看,业务发展战略的调整首先意味着资源的重新配置。一直以来,传统的公司信贷业务通常占据着银行大部分人力和财力资源,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就需要从资金、人员配备上给予足够的支持,甚至可能对传统公司业务造成影响。然而,这样的资源调整却是必须的,否则银行永远无法摆脱对传统信贷业务的依赖。此外,银行在实施业务调整过程中,急需机制体制的转变,包括在机构设置、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等方面,建立起与新的业务模式相适应的银行机制,否则,单纯的业务转型将难以为继。以零售银行战略为例,前些年不少银行都先后提出了“向零售银行转型”的口号,但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一方面,零售业务需要很高的投入,但前期收益却难与之匹配,因此影响公司业务的收入,一些人不免得出“得不偿失”的结论;另一方面,在以公司业务为主的传统银行中,无论是业务流程、信用评估、授信方式,还是对风险的控制,都不适用于零售业务,特别是原有的激励机制、考核办法也无法使分支行将精力转移到新的业务领域,零售业务最终难以逃脱尴尬的局面。如今,这些问题已经被商业银行认识到,一些银行正在从内部改革入手,加紧推进战略转型。

从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上看,未来综合经营将成为商业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战场。随着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一个更大的金融服务平台上,联合信托、保险、证券、租赁、基金等多种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将在创造中间业务收入方面将取得更加快速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否抢先构建综合经营平台,对于创造多元化收入来源,迅速转变业务增长方式,改善收入结构,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正因为此,目前主要商业银行都在悄然行动,通过收购、合资、成立全资公司等多种形式搭建未来综合经营的框架。

可以肯定地说,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银行信贷增长受到抑制的双重压力和催化下,商业银行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期里,实现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转变和调整,以此扩大未来收入和盈利的增长空间,为提升其市场价值提供持续的动力。而转型成功与否,则取决于银行把握市场形势和机遇的能力、内部机制市场化进程的快慢,以及将之付诸行动的决心和勇气。

展望:加快创新强化风险内控

市场预计,在人民币升值加快、经济较快增长、上市公司盈利持续增长30%~40%和境内外流动性过剩等因素综合作用下,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发展的趋势,牛市行情远没有结束,百姓投资需求还将高涨。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将更加重视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加快各种理财产品服务创新,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金额必将突破1万亿元,有望达到1.5万亿元至2万亿元的庞大规模。面对日益红火的理财市场,如果说2007年是中国银行业的“理财元年”,那么,2008年将成为中国银行业的“理财创新年”。

2008年银行理财市场的创新,不仅是外资银行加快创新,而且是中资银行加快创新;不仅是中资中小银行加快创新,而且是中资大型银行加快创新。过去几年间,中资中小银行出于开拓客户资源、扩大市场份额等考虑,在理财产品创新上先行一步,如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在金融消费者心目中的理财口碑就较好。而在工行、中行、建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之后,出于为满足股东投资者的回报要求、加快战略转型等考虑,它们全面进军银行理财市场,使得银行理财领域呈现业务激烈竞争、产品多元化创新、中间业务收入迅速增长的可喜局面。

2007年是外资银行在境内设立法人银行的重要一年,其在境内开拓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势头可谓十分迅猛。外资银行凭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综合经营的平台和长期运作的经验,在境内纷纷推出各种与境外股票和基金等挂钩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多超过中资银行,因此理财业务发展很快,抢占了不少高端优质客户。今年,外资银行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加快创新,人民币理财和外币理财产品创新仍将不断,这不仅加剧了境内银行市场的竞争,也为中资银行同台竞技、吸取其长处提供了借鉴。

事实上,中资银行2007年的理财产品创新已经指向金融资本市场,2007年5月监管部门批准内地银行可以开展投资如香港等地市场股票产品的政策,之后多家银行获得QDII资格,获批外汇额度在100多亿美元,发行多款境外理财产品,给投资者带来了稳定的收益,分散了资产风险。

2007年年底之前,中国银监会宣布,中、英两国金融监管部门已就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做出监管合作安排,中国的商业银行可代客投资于英国的股票市场以及经英国金融监管当局认可的公募基金。另外,中国银监会与美国证监会原则同意将于近期签署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监管合作交换信函。在此政策指引下,2008年中资商业银行QDII产品将投资到发达和成熟的欧美市场,真正与境外一流的商业银行进行全球同台竞技。

当然,中资银行在加快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防范化解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各种风险,这是打造银行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决不可偏废。

2007年年初美国几家住房按揭机构已出现危机,但是国际国内金融机构对此没有予以充分的防范,以至于后来形势不断恶化,全年有数次大的金融波动,如在8月份爆发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波,使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银行、投行和基金等遭遇重创。中资银行涉及不深,但也有少数几家上市银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H股价有较大幅度的下跌。而9月份之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4只QDII产品,由于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认识不足,在恒生指数高位大量建仓,而使基金净值跌破发行面值,至今还没有恢复到面值之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还有可能爆发,美国经济因此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其对香港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中资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一定要未雨绸缪,多加防范。

4.第三方理财商业模式研究 篇四

近几年,理财市场火爆,股票、基金、债券、保险、外汇……在这些理财产品面前,各金融机构上演一出出“王婆卖瓜”的戏,却让投资者产生了不信任,到底应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哪里有专业的理财顾问能站在客户的角度指点迷津?

基于这种现状,一种“只卖规划不卖产品”的新兴理财业务———第三方理财近年开始火热。第三方理财卖点就是中立性和客观性。

为他人资产增值,又能让自己获利,这是第三方理财公司的目标。话虽简单,综观这几年行业的发展,能真正存活下来的公司却寥寥无几。行业光明的前景和尚在襁褓中的市场现实,令内地和进入内地的海外第三方理财公司不断求变,从而诞生了不同的商业模式。

本文选了四大类第三方理财公司(保险类、基金类、综合类、产品评价类),七家第三方理财公司(华康、世德贝、德圣、康宏、诺亚、晨星、普益),描绘了第三方理财在内地的各种不同商业模式,然而,这些公司/模式最终谁能胜出?这个问题仍很难回答。毕竟,第三方理财在内地的发展离成熟还远。

感情投入:个人客户的免费阶段

在美国,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收费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向客户收费和向机构收费。其中向客户收费占了主流,一些知名的独立理财师,有着丰富的市场经验,有很多客户慕名而来,而他只需要长期为十几人、几十人做好终身理财服务,每年固定的咨询费即可使他轻松获得百万美元的年薪。例如美国知名理财公司柯契斯菲茨财富管理公司的利润来源就只来自其客户,但细分为理财规划服务费和客户资产管理费。

咨询费的收取在这家公司具备了一定的模式:客户第一次来公司做一个完整的理财规划和咨询需要15000美元;每年如果有新的问题产生或在第二年以后回顾,就采用按小时收费的方式。而资产管理费一般是所管理客户资产的0.8%-1%左右。客户资产越多,管理费率越小。事实上,理财规划服务费只占到该公司利润的10%,其余90%的收入来源于客户资产管理费。但就是这10%收入奠定了90%的利润基础。

但在内地,第三方理财公司还不能做到向客户收费,甚至在香港这种方式也还行不通。香港最大的理财公司康宏理财集团董事陈子建表示,中国投资者理财意识没有欧美成熟,他们认为理财师给他们做理财规划是义务。诺亚财富也表示,即使诺亚定位于百万阶层以上的富人,其给富人做理财规划也无法收取咨询费和会费。

而像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普益投资顾问公司能够做到收取会员会费,也是基于它们较有实力的研究。它们不是综合型理财机构,也不向客户推荐产品,只在某个领域具有权威性。投资者在独立第三方研究机构缺乏的情况下,才愿意为研究咨询买单。至于晨星向机构收费的模式,其实也是晨星在市场权威地位已确定的情况下才能做到。

咨询费、会费这种旱涝保收的稳定收益,是每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垂涎的奶酪。只是时机是否合适,自己的市场地位是否已经奠定牢固才是收不收费的决定因素。在市场培育期,众多第三方理财公司的感情投入还是必须的。

间接销售产品获取返佣

没有了会费、咨询费,第三方理财公司靠什么生存?答案是代销产品的返佣。所谓返佣,是指会员在接受了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推荐,并投资了基金、信托、私募或地产之后,销售方给理财公司返还相应比例的佣金,佣金比例视产品而定。

佣金收入已成为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康宏理财和诺亚财富均表示,它们的利润都来自产品供应方付的佣金,佣金占产品销售额的比例在1%-4%不等。而泛华和华康这两家保险中介巨头,近几年靠规模效应拥有了不少客户,这令它们面对保险公司时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能拿到比其他中小保险中介机构更多的佣金。

以投资券商理财产品为例,如果客户是通过理财公司介绍过来的,券商会给理财公司返佣。即投资金额的0.8%~1.2%,最高可达到1.5%。也就是说,客户每投资1000万元,理财公司就可以拿到8万~15万元的回扣。

由于第三方理财公司广泛跟银行、券商、信托、私募等金融机构合作,当理财市场风向转变之时,它们也能根据市场变化向客户推荐不同的产品。因此,靠推销产品取得佣金是目前大多数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存活之道。

提升公司在客户心中的地位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团队配置主要分为三块:客户服务部门、理财师队伍和研究部门。其中,理财师队伍跟客户交流最频繁,是为客户直接提供财富管理规划和建议的专家团队。但一家公司不能过多依靠理财师的能力,要让客户看到理财师背后的公司价值才是第三方理财公司长久发展之道。否则理财师一旦跳槽,客户资源也随之流失。

衡量一个第三方理财机构实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它的研究部门。诺亚财富表示,作为一个第三方理财机构,要中立地为客户挑选合适的金融产品,公司首先要对产品进行筛选。产品如果没有可靠的发行方,风险没有明确的测定,那么客户投资很可能因此亏损,从而砸掉了公司自身的牌子。在第三方理财尚未成熟的市场,理财公司主要靠口口相传的方式吸引新客户,品牌一旦受损,很难再有复原机会。

康宏理财陈子建也认为,第三方理财要从产品层面严格把关,再辅以客服部门对客户跟踪回访,这才能降低理财师个人对客户的影响。客户会发现,理财师虽然尽责帮他们做理财规划和资产配置,但真正让他们财富增值的是理财师背后的公司。即使为他服务的理财师跳槽了,他的资产也不受影响,新理财师照样能为其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方理财(保险类)

华康要做保险行业的沃尔玛,用创业平台留住万名营销员

盈利模式:华康专注于寿险业务,欲打造保险行业的“沃尔玛”。此外,华康采用了“伙伴代理制”。其盈利主要是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并向保险公司收取佣金。

从2006年7月成立至今,不到3年的时间,华康这家主要从事寿险中介业务的公司,已经在全国15个省份,设立保险代理公司,并在60多城市拥有分支机构,代理人的人数超过2万名,它自称是“全国最大的保险中介分销网络”。

如此庞大的营销队伍,并且分散全国各地,如何保证他们给客户提供统一、标准的服务呢?华康创始人兼CEO汪振武表示,华康的快速发展,源于拥有遍布全国的专业营销员队伍,专注于统一管理平台的搭建和营销体制创新。

做代理人如同开公司

“金融服务业其实可以作为终身事业来做的,但很多人在干了三五年之后就跳槽了。”汪振武对记者说,要想留住人才,就要给他们“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新的空间在哪里呢?华康在成立之初,就推出当时在业内被称为“创举”的伙伴代理制和终身“世袭”制。

在华康,代理人与公司之间属于“商业伙伴”的关系。他们可以在行政许可的范围内,跨城市经营,并且可以向客户提供不同险种、不同类别的保险产品,同时代理人可以组建自己的团队,其利益属于代理人个人所拥有,并且代理人的权益可以继承和转让。

为了鼓励更多创业者的加入,华康甚至还提出“打造100个中国保险营销的常青树团队”。

除了给予代理人更多自主权,华康还采取了股权激励制度,华康预期近年能在海外上市。早在成立之初,华康就获得来自风险投资机构IDG2500万美元的投资,2008年7月,又获得第二轮投资,来自经纬中国基金,同时IDG也进行了追加投资。

据介绍,从2006年公司成立,华康就确立3年股权激励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华康以公司一部分股权,通过三年的时间,按对公司贡献度的大小,分别免费赠予全体内勤人员及年创“标准保费”5万以上的普通代理人。

为营销人员建立统一的平台

“股权激励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我们并不会靠这个留住人才,我们靠的是专业扎实的中介管理经验。”华康市场部负责人林华庆说。

“我们与其他公司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提供了一个统一建设的平台。”汪振武y说。

据介绍,一直以来,保险中介公司只承担了“中转站”的角色,不重视过运营体系的建设,所有根本没有章法、流程可言,靠的是口口相传的、约定俗成的习惯。

为了支撑华康业务流量和吞吐能力,公司成立不久,华康就着力为营销人员建设一个强有力的后援运营平台。并于2008年8月,推出了保险中介行业首个“代理人电子行销平台”,面向它遍布全国的2万多名华康保险代理人,提供权威、及时、便捷的信息查询和电子化办公支持。“这个平台目前运作得非常好。”汪振武透露,华康现在在重点建设“地面标准化营销服务系统”。

保险类之海外模式

世德贝欲复制瑞典经验:理财规划+投资咨询

盈利模式:世德贝在中国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私人财富管理和保险咨询。它向客户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然后推荐金融机构的相关理财产品,并向金融机构收取佣金。

“我们目前还处在市场投入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世德贝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世德贝”)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栾成校说。但他并不担心世德贝未来的盈利前景,这源于其母公司的经验。

世德贝是一家提供“理财规划和投资咨询”服务的公司,母公司位于瑞典,其中国的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目前在中国开展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私人财富管理和保险咨询方面。其盈利模式同大多数同行一样,也是向客户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然后推荐金融机构的相关理财产品,并向金融机构收取佣金。

500只基金,只推荐20只

栾成校说,有些咨询公司做的分析报告比较专业和复杂,“个人投资者很难看懂”。他说,世德贝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实用的咨询服务,在三个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一是信息的充分性,世德贝与产品供应商都展开了充分的接触,以了解更多的一手信息;二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模型,对各种产品和服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三是注意表达方式,让普通客户都能理解自己的报告。尽量提供少而精的分析。

面对快速成长的中国基金市场,世德贝先是分析市场上所有的大约500只共同基金,并从其中选择大约150只共同基金,然后放入他们设计的“交通灯分析系统”中进行评价,最后挑出20只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作为“绿灯”产品进行推荐。

世德贝宣称:“我们没有任何自己的投资或保险产品,我们也不管理任何基金。因而,我们具有独立性。”

今年年初,世德贝又推出“客户在线系统”,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追踪自己的收入、支出和投资收益情况。

打“瑞典”牌,用“理财说明会”培育市场

栾成校说,由于国人在理财方面跟国外的观念有些不同,更喜欢凭借从“各种关系”获取的信息,“自己操作”,市场成熟度还不够。

尽管世德贝在瑞典发展得非常好,但在中国尚处于市场开拓期。于是,在提供分析报告的同时,世德贝还与其他公司合作,推出各种“理财说明会”,既培育了市场需求,又提升了自己的品牌价值。

例如在5月10日,针对白领人士及小康家庭的理财方式,世德贝就联合瑞泰人寿,为中华理财网会员推出“理财说明会”,同时安排公司相关人员作演讲,并对瑞泰人寿的一款投连产品进行推荐。这种做法,往往能起到比广告更好的效果。

之后的5月18日,世德贝又受《大众理财》杂志社的邀请,为其读者举办“理财说明会”。这次,他们打着“瑞典经验”的口号。世德贝总裁兼CEO瑞卡约翰森亲自到场演讲。

而在会后,世德贝还安排顾问与读者进一步沟通,抓住每一个扩大影响力的机会。

除了个人财富管理和保险咨询业务,世德贝在瑞典还有一项成熟的业务是企业员工福利项目,不过,这项服务在中国还没有正式展开,栾成校说,“我们正在考虑选择适当的时机在中国全面推出员工福利咨询项目。”

保险类之海外模式

世德贝欲复制瑞典经验:理财规划+投资咨询

盈利模式:世德贝在中国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私人财富管理和保险咨询。它向客户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然后推荐金融机构的相关理财产品,并向金融机构收取佣金。

“我们目前还处在市场投入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世德贝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世德贝”)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栾成校说。但他并不担心世德贝未来的盈利前景,这源于其母公司的经验。

世德贝是一家提供“理财规划和投资咨询”服务的公司,母公司位于瑞典,其中国的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目前在中国开展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私人财富管理和保险咨询方面。其盈利模式同大多数同行一样,也是向客户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然后推荐金融机构的相关理财产品,并向金融机构收取佣金。

500只基金,只推荐20只

栾成校说,有些咨询公司做的分析报告比较专业和复杂,“个人投资者很难看懂”。他说,世德贝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实用的咨询服务,在三个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一是信息的充分性,世德贝与产品供应商都展开了充分的接触,以了解更多的一手信息;二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模型,对各种产品和服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三是注意表达方式,让普通客户都能理解自己的报告。尽量提供少而精的分析。

面对快速成长的中国基金市场,世德贝先是分析市场上所有的大约500只共同基金,并从其中选择大约150只共同基金,然后放入他们设计的“交通灯分析系统”中进行评价,最后挑出20只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作为“绿灯”产品进行推荐。

世德贝宣称:“我们没有任何自己的投资或保险产品,我们也不管理任何基金。因而,我们具有独立性。”

今年年初,世德贝又推出“客户在线系统”,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追踪自己的收入、支出和投资收益情况。

打“瑞典”牌,用“理财说明会”培育市场

栾成校说,由于国人在理财方面跟国外的观念有些不同,更喜欢凭借从“各种关系”获取的信息,“自己操作”,市场成熟度还不够。

尽管世德贝在瑞典发展得非常好,但在中国尚处于市场开拓期。于是,在提供分析报告的同时,世德贝还与其他公司合作,推出各种“理财说明会”,既培育了市场需求,又提升了自己的品牌价值。

例如在5月10日,针对白领人士及小康家庭的理财方式,世德贝就联合瑞泰人寿,为中华理财网会员推出“理财说明会”,同时安排公司相关人员作演讲,并对瑞泰人寿的一款投连产品进行推荐。这种做法,往往能起到比广告更好的效果。

之后的5月18日,世德贝又受《大众理财》杂志社的邀请,为其读者举办“理财说明会”。这次,他们打着“瑞典经验”的口号。世德贝总裁兼CEO瑞卡约翰森亲自到场演讲。

而在会后,世德贝还安排顾问与读者进一步沟通,抓住每一个扩大影响力的机会。

除了个人财富管理和保险咨询业务,世德贝在瑞典还有一项成熟的业务是企业员工福利项目,不过,这项服务在中国还没有正式展开,栾成校说,“我们正在考虑选择适当的时机在中国全面推出员工福利咨询项目。”

第三方理财(综合类)

诺亚:独立的类私人银行

盈利模式:目标客户锁定于百万阶层的富人群,通过理财顾问免费为客户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赚取金融机构产品的佣金。

在众多第三方理财公司表示要做“金融超市”之际,诺亚财富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诺亚”)另辟蹊径,开创了“金融精品店”的概念———这使它获得了风投的青睐。

免费理财

在创立诺亚财富管理中心之前,汪静波是湘财证券私人金融部的负责人。2005年,湘财证券重组改制,汪静波带领手下原班人马独立出来,创立了上海诺亚财富管理中心。

由于“前世”的背景,诺亚财富一开始就将目标客户锁定于百万阶层的富人群,进入门槛为个人资产300万以上。“我们客户的每笔投资额起码在100万以上”。汪静波说。

在客户的开拓阶段,诺亚也像其他公司那样开说明会,举办论坛等形式聚拢人气。而由理财师免费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理财规划是诺亚积累客户的最主要手段。

由于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基金、券商等受政策限制,不能混业经营,所以它们为客户提供的理财服务,很多只能局限于其自身产品。而诺亚作为第三方理财机构则可以提供投资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税收筹划、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养老规划和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等。

比如,张先生是长三角某私营企业老板,企业年收益200万以上。2007年初他准备买100多万元QDII产品,咨询了诺亚的理财师。理财师建议其放弃投资QDII的计划,改而投资私募产品。

2007年底,张先生的这笔私募投资收益竟然高于企业收益,而当年银行QDII收益走下坡路,出现亏损。之后,理财师每2-3个月定期为张先生检视资产,2008年一季度后,理财师建议张先生调低股票和偏股基金配置,增加货币和债券基金比例。在2008资本市场惨淡之时,张先生的资产基本保值。此外,诺亚还为张先生提供私人健康管理折扣、旅游规划、收藏品鉴赏等服务。

汪静波说,通过为客户免费提供有效的理财服务,最终才能让客户逐渐认可诺亚的品牌。诺亚大部分的客户都是老客户介绍。

做梅尔卡多纳一样的精品店

理财师免费为客户服务。那么诺亚的盈利点在哪里?同很多第三方理财机构一样,诺亚的收益来自金融机构产品的佣金。

不过,诺亚不是简单地把市场上的产品推荐给客户,而是严格筛选产品,甚至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诺亚自己参与产品设计和开发。

在诺亚,每个产品都要经过投资策略会、立项会和风控委员会三道关口。投资策略会每三个月召开一次,由投资策略师讲未来三个月的市场趋势,划定目标产品范围;然后经产品经理当地调研后才能立项,再由各个部门、客户进行评价;最终产品要通过风控委员会的审核后,方可最终上线。

比如,政府担保的项目一般风险较低,但诺亚在筛选这种产品时,却要求产品经理与当地政府人员见面,研究该政府的执政能力、财政实力等。

而针对部分高端客户的投资需求,诺亚也会为其专门设计产品。比如客户需要一个风险和收益适中的股权质押信托产品,诺亚会为其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设计出产品,并贴上合作信托公司的牌子,然后推荐给客户。

曾经,汪静波也想过从产品设计获利,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她意识到,一旦从产品设计中牟利,诺亚也将变成了一家产品供应商,但在这方面诺亚拼不过专业的金融公司,反而会导致诺亚丧失中立的第三方理财身份。

于是诺亚的收益来源主要来自产品募集费用的提成,比如诺亚为一款产品募集了1亿资金,产品供应商就按资金量的一定比例给诺亚佣金。据业内透露,目前这种佣金为募集资金的1%左右。

而诺亚也不参与产品管理费的提取,这令诺亚可以随时根据市场的变换向客户建议增减资产配置。比如基金公司在2008年市场较差时也不会建议基民赎回基金,因为这可能导致基金公司的基金管理费减少,但诺亚却可以向客户建议减少股票基金配置。

“诺亚现在的模式就像梅尔卡多纳。”汪静波表示,“这是西班牙一家非常有名的超市。与沃尔玛、家乐福不同,它并非什么商品都去卖。比如它只卖一种矿泉水,产品研究经理要亲自检验过这种矿泉水有什么矿物质,对人的身体有怎样的好处,商标所写与实际含量是否一致。这种严格的品质保证,让它逐步获得了高端客户的信任。”

理财师“小组模式”

国内私人理财行业兴起才短短几年,至今理财师仍属稀缺资源,很多理财师跳槽时往往也带走了客户。针对这一问题,诺亚创新了对理财师的管理方式。

首先,诺亚付给理财师底薪。在很多理财机构中,理财师都没有底薪,收入来源于产品销售佣金。而诺亚支付理财师底薪,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理财师在提供理财服务时,不以产品为导向。

此外,为了降低理财师对客户资源的影响,诺亚将个人理财中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产品和风险控制”掌握在公司手中,从而提升了公司总部在创造客户价值上的作用,也缩小了理财师的工作范围,降低了其工作难度和对经验和能力的要求。诺亚的理财师主要作用是“调查与简单的理财咨询”,包括客户的日常信息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定期对客户的资产状况进行调查(许多调查最后会形成规范的表格文档并反馈到公司),以及公司产品推介等。

而且诺亚还在公司内部设立了客户服务中心与客户联络沟通中心。一些标准化的信息,如公司对资本市场的看法、产品信息、客户的投诉信息回馈等,都通过客户服务中心发送给客户。这样即使一些理财师跳槽,新的理财师也能很快接手工作,不至于引起客户满意度降低。

同时,诺亚理财师以小组的团队模式对客户进行服务。每个小组由4~6个人组成,既有擅长营销的人,也有擅长理财服务的人。理财师以小组的形式去营销和服务客户,其内部分工由各个工作组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处理,不再由公司统一划分。这些小组都有自己的定位,比如有的团队专注于私募人士打交道,有的团队专门做房地产业,从而实现了专业化分工。

综合类之海外模式

康宏理财:用培训和升迁提升竞争力

盈利模式:通过理财顾问免费为客户做理财规划、选择合适的产品,从而赚取供应商支付的占产品销售额1.5%-4%的佣金。

在商业模式上,康宏这家香港最大的第三方理财公司,并无出众之处,它领先对手的关键是,近1500人大规模的理财顾问团队,而制定合理的理财师激励机制则是它的成功秘诀。

这是一家由产险经纪转型而来的综合型第三方理财机构,转型之初公司只有10个人,但10年后,其理财顾问发展至上千人,并拥有4万个长期客户,成为香港最大的第三方理财公司。在香港竞争激烈的金融行业,康宏理财集团(简称康宏)凭借什么取得这样的成绩?

商业模式上,康宏也是通过理财顾问免费为客户做理财规划、选择合适的产品,从而赚取供应商支付的占产品销售额1.5%-4%的佣金。

康宏执行董事陈子建表示,康宏为理财顾问创造了合理的培训、报酬和升迁体系,这让康宏的团队具有专业性,并富有生命力。

不挖角,自己培养员工

目前康宏近1500人的理财顾问规模是其领先竞争对手的关键。但陈子建表示,康宏并不主张向别的公司挖角、空降,而康宏招聘员工,对工作经验和所读专业也没有限制。康宏认为在其他公司做得好的人,未必适应康宏理财的企业文化。在康宏理财里,每名同事———包括目前的管理层,都是在相同的起跑线出发,他们要自己开拓客源,按表现拾级而上。

康宏新入职员工首先要参加8天全日制培训课程,然后接受为期半年的训练和考验,其间上司会以一对一形式传授知识和秘诀。这阶段可视为一个试验过程,康宏可以通过这阶段训练了解该员工是否适合在这行发展。同时在这期间,康宏会有内部成绩考核及要求员工获取一些专业牌照。当员工能符合康宏各种考核的要求,才获录用,真正跨入理财顾问的门槛。

进入理财顾问阶段后,员工就可为客户服务。在这一阶段,资深理财顾问会带领新理财顾问从事客户理财工作,并传授工作诀窍。资深理财顾问可以建立自己的小组团队,按照产品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级别分配给不同层次的理财顾问做。即使在理财顾问阶段,康宏也仍为理财顾问提供培训课程。据介绍,近几年,康宏每年都为员工提供总计一千多个小时的培训课程,平均每天理财顾问都要接受4小时左右的培训。

升迁由业绩话事,最快两年五级跳

康宏理财的升迁制度是“有能者居之”。员工的升迁和所得回报,全部依靠业绩来度量,而不是根据年资或与上级的人事关系。

依靠业绩来升迁的制度会否令理财顾问在给客户做规划时推销不合适的产品呢?陈子建表示,尽管不同产品的供应方给康宏的佣金不同,但康宏给理财顾问同类产品的佣金却是统一的。同时康宏还有客户服务中心,在客户获得投资建议,并打算购买这些产品后,客服中心人员会联系客户。只要客户对产品有一丝不了解,康宏也不会为客户下单购买产品。

陈子建表示,由于理财顾问工作薪酬以营业额计,多劳多得,因此对工作是否积极进取,便决定了其事业发展的速度。据悉,康宏员工年薪报酬是业界平均数的三倍。

据了解,康宏的理财顾问大致可分为5级,分别是理财顾问(Consultant)、高级理财顾问(Senior Consultant)、首席理财顾问(Principle Consultant)、襄理(Associate)、联席董事(Associate Director),其中襄理以上属管理职级,可建立和统领自己的理财顾问团队。如果按部就班,从理财顾问晋升至联席董事大概需要4年。但若业绩出众,大约2年就可从最低级升至最高级。

第三方理财(产品评估类)

普益财富普益标准,玩的就是“学院派”测评

盈利模式:向投资者出售服务终端,收取服务年费。

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第三方理财公司也是如此,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这个行业的话语权,甚至成为行业的定义者。上海普益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益财富”)图谋的就是建立这样一个“普益标准”评价系统。

2007年成立的普益财富,它的起点很高,与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进行了整体“联姻”;它的目标也不低,要做中国理财市场权威的数据服务与评价机构,为理财市场的参与者提供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服务,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院派”理财产品测评机构。

“学院派”理财

去年10月,当人们对外资行销售的QDII理财产品究竟有多大规模,盈亏情况如何摸不着头脑时,普益财富对正在运行的252款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跟踪分析后宣布了一份颇具市场冲击力的报告:截至2008年10月16日,渣打、汇丰、东亚三家外资行的206款QDII产品全部亏损,其中有58款亏损超过50%……

一石激起千层浪:“真的吗?之前都是跟风瞎买,早看看普益以往的产品分析就好了。”

类似这样的事已经经历太多,而这样的结果既是普益财富首席执行官罗志华乐于看到的,又是他不愿意见到的。听起来矛盾,其实也很合理。

“我国金融体制转型和国民理财意识的觉醒,国内理财市场快速发展。不过这个市场遵循的不是„你理财,财就理你‟的游戏规则,交易双方往往由于自利动机导致信息不对称,对处于信息弱势的投资者利益会造成损害。”他说,理财市场需要独立的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参与,以弥补投资者的专业缺陷和信息不对称。

不过,与其他同业竞争者相比,罗志华心里很有“谱儿”,因为他知道自己团队的核心优势———背靠着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这棵研究风格严谨的大树,重要的是它还避开了其他枝枝蔓蔓缠绕,这让普益财富“大树底下好乘凉”。

“普益财富是基于数据研究与分析作出判断,坚持独立,站在投资者立场研究和评判理财机构与理财产品。”罗志华介绍说,“普益标准”评价系统既包括对理财机构业绩的评价,也包括对理财团队业务能力的评价;既包括对理财机构在某一业务领域的能力与业绩评价,也包括对每一款理财产品的单项评价。在普益财富的官网上,每周银行产品投资指南、开放式基金周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2009年一季度收益一览等理财产品测评分析报告,都是在独立于商业纠葛的学院派孕育下而出炉的。

那么,普益分析报告的数据是来源于哪里呢?“我们的评价基于公开资料和收集的非公开资料。”罗志华说,普益接受理财机构提供的评价补充资料,但不接受任何理财机构付费委托的评价服务,以保持评价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目前,普益对信托公司和银行理财行业的评价工作正在进行中,该评价完成后将成为普益对新发信托和银行产品风险和收益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

盈利来自服务年费

王小姐今年30岁,年收入60万元,面对众多理财产品,她选择了普益的理财服务终端。

过程很简单。王小姐只需购买全国统一价格的服务终端。每年花费固定的年费,普益便会在电脑平台上根据她的理财目标和风险偏好提供最接近其理财目标的产品选择和配置建议,无需付费。

“普益向客户收取的年费是固定的,全国统一定价。普益公司拥有针对不同人群的系列终端产品,具有不同标准的定价。”罗志华说。由于普益的理财服务终端主要向个人投资者提供服务。但普益公司也通过数据终端,向机构用户提供理财市场的数据服务。

“首先,我们不帮客户代理任何资金;其次,只为其提供理财信息与分析、评价服务,帮助他们选择理财产品,防范和降低理财风险;最后,我们收取的是服务年费。”罗志华表示,普益财富的营利模式很简单,就是向投资者出售服务终端,收取服务年费,既不向任何理财产品发行机构收取费用,也不向任何评价对象收取费用。

而据了解,得益于与拥有强大渠道资源的泛华保险合作,利用其市场渠道联名发行VIP会员卡,普益财富获得了不小的会员拓展优势。罗志华透露说,普益财富拥有覆盖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川渝等地的市场营销渠道,已经拥有数万稳定高端客户,它将用一年的时间使客户规模达到20万以上,用三年的时间使客户规模达到100万以上。“普益正在招募有实力、诚信的第三方理财服务机构作为当地城市的加盟商和代理商。”

名词解释

第三方理财: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它们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一般来说,第三方理财机构并不直接销售理财产品,而是在分析客户的理财需求和实际的财务状况以后,给客户提供理财建议和理财报告书,并帮助客户筛选理财产品,就如同带着客户在传统金融机构的“超市”里认真挑选以找出最合适的产品。

背景

统计显示,第三方理财占据了国外基金营销约40%的份额。在美国,第三方理财机构拥有60%的市场,中国香港大约占30%,但是在中国内地,1%都不到。

5.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理性思考 篇五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理性思考

作者:斯琴塔娜

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8期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概述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概况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出现较晚,从起步到现在近20年,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缓慢到迅猛的发展过程。发展历程中的主要标志有1995年招商银行尝试发行的“一卡通”业务,这是国内最早的个人理财产品,“一卡通”尝试的是集本外币、定活期存款业务集中管理、代理收付功能一体的理财业务功能。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在广州分行挂出“私人理财中心”,这是国内最早的私人银行部。1998年工商银行在上海等五地试办个人理财业务,这是最早开办个人理财业务的国有银行。随后1999年建设银行在北京等十地建立了理财中心,200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外币利率管理体制,为外币理财业务创造了政策通道,2001年农业银行推出了“金钥匙”的金融超市业务。但这段期间理财业务整体表现为品种单一(主要以外汇理财产品为主),规模小,发展缓慢,未形成同业竞争等特点。直到2004年11月,光大银行推出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首个人民币理财产品之后,各家商业银行陆续推出了自己的人民币理财产品。2005年底,随着银监会对获得衍生品业务许可证的银行允许发行股票类挂钩产品和商品挂钩产品规定后,使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从此也得到了较快发展,项目融资、权益挂钩、、新股申购、QDII等新类型的产品不断涌现。至此,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从初创期过渡到了快速启动期,产品种类增加,2005~2007年间,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理财产品中心统计资料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006年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2007年达8190 亿元人民币,该段期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每年都翻倍增长。进入2008年,由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理财市场经历了无增长甚至负增长之后,开始理性回归。2008年发行量4456款,总金额3.7万亿人民币;2009年6024款,总金额5万亿人民币;2010年13628款,总金额4.64万亿元。由此可见,2009~2010年理财产品发行增速大为放缓。而进入2011年后,理财市场再度步入快速发展,2011年发行量达到23889款,4.59万亿元,2012年到9月末,理财产品余额已达到6.73万亿元。

伴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问题也暴露明显,对此银监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加强了监管,在2011年1月,银监会就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对银行和信托公司理财合作业务做出进一步规范。同年9月末,银监会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理财产品期限和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作出了详细明确的要求,随后10月9日,银监会正式颁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并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上银监会的有关规定表明国家监管部门已嗅到隐患问题,并从制度上细化了管理,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到风险管理、营销都做了制度安排。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积极意义 具体如下:(1)从银行角度来看,可帮助银行实现业务多元化和利润来源多渠道。201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浮动区间下限和允许存款基准利率上浮,使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传统存贷利差来实现收益更加艰难。而理财业务作为银行中间业务,其收益实现不靠利差,而是通过收取手续费来实现,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业务由单一传统的存贷业务经营向综合业务经营模式转化,实现业务的多元和利润来源的多渠道,增加收益,增强竞争力。(2)从个人投资者角度来看,可分散投资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居民收入在增加,有余钱的人群也不断扩大,居民的投资意识和现代理财观念也不断增强。加之受2008年以来国内经济调控的影响,投资者的保值增值、规避风险的愿望更加强烈。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借机经营理财业务不仅可以拓宽自身利润来源渠道,增加收益,还可以帮助个人闲置资金的有效利用和规避风险的要求,以实现投资者投资收益的最大化,社会资源分配的最优。(3)从融资结构来看,有利于优化一国融资结构,实现多元化融资结构市场。在我国,受金融制度的影响,金融市场融资形式较单一,目前依然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占比较低,并且由于国内金融产品量少品种单一,使两种融资形式之间转换也不易实现。而理财产品恰有接触市场广,利用投资工具多的特点,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可以使目前单一的储蓄产品转变成资本市场的投资品,使间接融资中的储蓄资金转化成直接融资的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市场资金,进而促进我国融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风险隐患

(一)违规操作风险 违规操作风险是由业务不合规交易而产生,在如今银行理财产品复杂化、规模化经营下,看似轻微的违规,也有可能带来很严重的后果。著名的巴林银行事件就是典型,一个200多年的老牌银行在一名交易员的违规操作下毁于一旦。在我国随着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因违规操作而给银行带来名誉损失事件频繁发生,如2012发生的恒生银行理财业务违规事件、平安银行违规事件、华夏银行违规事件等。这些事件虽然暂时没有给银行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但社会后期负面影响较大。如果对其不重视,任其发展,对银行职员不加以严格规范操作管理,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二)信息披露风险 理财业务信息披露风险首先表现在商业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上。2005年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在说明书上揭示风险时应当醒目、充分、清晰、准确标示,要求商业银行提供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2008年银监会又特别强调,无法提供科学、准确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的理财产品,不得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出现“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的字样等规定。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说明书时多用复杂高深的专业术语,并且没有任何专用词注解,让投资者难懂。在标注收益率时,在没有给出清晰、明确的预期收益率计算依据和公式的情况下,直接给出某水平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或“预期收益率”等字样。在强调风险担当时也只强调要求投资者自担风险的条款,而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本质风险揭示甚少。这些说明书上的含糊标注使投资者难以理解或误解,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其次,信息披露风险表现在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相当多的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在产品出售服务中只强调收益的宣传,而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不揭示或不完全揭示。使投资者误认为理财产

品是无风险且收益高于储蓄存款利率的高收益投资产品,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在当前理财业务高速发展时期,各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风险信息披露不充分的营销宣传形式已普遍存在。而且,由于营销宣传信息披露模糊,最终被投诉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些不仅给银行带来实际经济损失,也会带来商业银行名誉损失。再次,信息披露风险还表现在财务信息报告不及时、不全面。作为投资者既然把资金委托给银行经营,就有向银行要求提供理财财务信息服务的需求。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投资者的资金投向、投资产品的风险情况、投资产品收益的计算、理财对账单、财务监督、理财提示等财务统计分析报告的提供非常少,使投资者不能对自己的投资产品进行跟踪分析,及时调整投资结构。如果商业银行不加强财务统计分析报告的服务,随着投资者理性认识的增强,分析能力的提高,对提供服务的更高要求,银行面临着失去客户信赖的风险。

(三)产品设计风险 首先,各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普遍向投资者承诺了高额的收益率,然而此举动在当前市场因素波动密集情况下,加大了商业银行预期设计高收益产品的收益实现风险。如果对投资者承诺的收益不能实现,必定会影响投资者对该银行理财产品的继续投资,理财产品失去了吸引力,商业银行实现收益就不可持续。其次,在产品设计中普遍存在为了确保商业银行自身的收益,如在产品条款中大多附有“超出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部分的收益作为银行的投资管理费”条款。一个充分考虑投资者收益的理财产品,才能长久吸引客户,赢得客户信赖,银行才能在理财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该条款表明,在出现高收益时只有银行享有更多收益,投资者不能共享,反而出现风险时意味着投资者只有自担风险。随着投资者理性思考的增强,必定会认识到产品设计在收益分配上的不公平,进而放弃投资举动。再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上并未充分考虑不同收入群的投资理财需要,缺乏多档多种类理财产品,并且普遍存在先设计后销售,而不是先客户需求调查后设计。一个在理财市场上站住脚的商业银行不仅考虑短期行为,而更重要的是从长远出发不断潜心研究客户的真正需求,提供丰富的理财产品,持续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保证自我可持续发展。因此银行设计出充分考虑投资者利益的产品至关重要,只有不断设计推出收益分配优越、高回报率产品的银行,才能不断赢得投资者的兴趣,银行在竞争激烈的理财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最后,为了笼络客户,产品设计上目前普遍存在保本保息的承诺。但在金融产品价格越来越受市场导向影响的今天,加之市场因素变化变幻莫测,如果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价格承诺与联系的金融产品同向变化,那银行不受损失,但市场价格与承诺价格反方向变动银行则受损。因此在产品设计中隐含的价格风险是最难对付的风险隐患。

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理性建议

(一)加强内控管理是根本 分析上述操作风险以及信息披露不透明风险的根源,首先就在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内部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原因。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缺失给违规经营提供了滋生土壤,而执行制度不力又造成了违规经营的蔓延。因此建议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理财业务的同时充分认识到管理松懈而导致的风险损失,应及时跟进建设配套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加强执行监管。一方面,可以杜绝或减少违规经营行为,避免和降低违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信息揭示度,规范银行职员的营销宣传工作,完善财务信息统计报告制度,正确引导投资者投资行为。

(二)加快培养理财专业队伍是关键 无论是科学的产品设计,还是优质的营销服务,还是合规经营,都需要一个专业理财团队来支撑。目前,我国无论在高素质的客户经理还是一般理财知识的理财员工方面都严重短缺,导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匮乏,非理性营销宣传服务普遍存在。所以面对发展理财业务的好时机,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时,一定要注重人的培养建设。一方面,做好一般理财知识团队的建设:可以通过采用理财资格认证考试的方式,严把从业人员入市门槛,坚固第一道风险防线;可以通过银行内部理财相关岗位资格考试确定产品销售人员岗位资格,为理财服务不同岗位寻找最合适的职员,提供优质理财服务;还应该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对不同岗位职员进行跟进业务培训,对重点要点和新业务知识培训,做到职员“与时俱进”,保证业务服务的可持续性;而把进行理财职业道德培养作为常规性工作来提高职员整体道德水平,提升道德风险防范意识,使职员主动降低违规经营和逐利营销宣传行为。另一方面,培养高端理财专业人员,包括培养高素质客户经理和产品设计开发人员。拥有高素质高质量的理财团队,是确保银行高质量理财服务、创新产品、为投资者提供科学高收益理财产品和维护客户信任度的关键,也是个体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推动力。因此银行对一般理财知识的理财员工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高端理财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通过派出国外学习,参加国际资格认证考试等形式选拔和培养优秀高端理财人士。

(三)加强市场风险防范是保障 随着我国市场化建设的推进,市场导向作用越来越强劲,理财产品受市场因素变化的影响也日益明显。理财产品是对金融产品的组合投资,组合投资可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但不是任何组合都是有效的,金融产品有效组合的关键在于产品设计前要注重对市场进行认真充分的研究和趋势分析,结合市场因素的新变化,合理预期金融产品价格走势,然后选择合理最优的理财产品组合,力争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参考文献:

[1]吴雪、温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第8期。

[2]严霖:《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现代商业》2010年第7期。

[3]刘晓刚:《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及对策》,《产业与科技记坛》2011年第8期。

6.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研究 篇六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出现和发展

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通过对潜在目标客户群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特定的目标客户,开发、设计、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客户授权银行进行资金管理,投资特定的理财产品,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由客户与银行根据约定的方式共同承担。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发展极为迅速。2013年,153家商业银行共发行了45825款理财产品,比2012年增加了56.2%,在持续稳定的金融环境下,我国的商业银行理财市场进入了稳健发展的阶段,呈现出发展速度快、产品结构种类多、发行数量大的特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爆发式发展下,也存在风险隐忧。理财产品在设计、营销、投资、核算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可控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实际收益偏离预期的情况。此外,在短期利益的刺激下,商业银行大量发行理财产品,“跟风”与“扎堆”现象严重,存在风险意识薄弱、品种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

结合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将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如下:

(一)产品设计风险

理财产品的设计是投放市场前的重要环节,产品结构是否合理、设计是否新颖、目标客户定位是否精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销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性不强、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自己的特点,中资银行发行的很多结构性理财产品都购买自外资银行,或是针对某个热点理财领域蜂拥而上,难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同质化现象将导致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激烈,很容易出现恶性竞争情况,导致募集资金的投资受损。

(二)市场运作风险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具有风险和收益并存的特点,理财产品投资领域多为市场化的资产,不可避免的面临市场运作的风险。首先,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对理财产品市场有巨大影响,其收益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例如,国家对楼市进行宏观调控时,投资于楼市的理财产品就会受到影响。其次,当国家金融环境出现变化,如央行上调基准利率,或金融市场出现通货膨胀时,理财的预期收益也会受到影响。此外,理财产品是投资者委托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的,基金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如果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受委托人出现产品定价失误、投资失误等情况,投资者也势必遭受损失。

(三)信用和监管风险

信用风险是理财产品面临的最常见风险之一,是指交易时一方未能按合约要求履行责任的风险,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债务人信用评级下降、债券发行方信用违约等。不同的理财产品面临的信用风险各不相同,对信贷类和债券类理财产品,当交易方出现财务危机,就可能导致收益损失,对投资类理财产品,其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的信用危机不仅仅取决于信用等级,还包括持有合约在剩余期内价值为负值的条件。

监管风险主要包括银监会对理财产品的发行资质审核不严、监管制度存在漏洞、监管计划不够完善等。监管力度不够或缺失,很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暗箱操作、上报虚假财务报表、违规发售理财产品等,一些不具备发行资格的理财产品进入市场,给理财产品市场带来风险,影响了市场有序进行。

(四)其它风险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其它风险有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中,法律风险是指对国家相关金融法律法规政策理解不当,或执行不力,而导致的违规操作,在开办资格、资金募集、产品设计、税收缴纳等环节引起法律纠纷,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因制度不健全、操作失误、银行商业信息系统失灵等,带来的操作性风险,给银行带来损失。除了这些常见的操作风险,产品的设计定位不当、信息异常泄露等也属于操作风险。

三、结束语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研发、销售、投资、核算等一系列过程中,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面临各类风险,导致产品收益偏离预期,使得产品利益遭受损失。了解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市场运行中面临的风险,并积极采取规避措施,对提升理财产品管理水平、推动理财市场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商业银行应该做好理财产品的风险规避工作,科学合理的设计理财产品,避免可能出现的产品设计和市场运作风险;严格信用管理,加强银行内部对理财产品的监管,规避信用和监管风险;通过严密的风险分析、预警、提升和控制措施,提升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质量,为客户提供安全、优质的理财产品。

摘要:针对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商业理财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展开风险研究。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理财产品的设计风险、市场运作风险、信用和监管风险,从产品设计、金融环境、利率变化、监管力度等方面,详细研究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所面临的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

参考文献

[1]冉京,陈景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关系探析[J].管理观察,2011(35)

[2]杨鹏志,赵越.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2(2)

7.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研究 篇七

【关键词】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62

一、理财产品概述

银行理财产品按照标准的解释,应该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理财产品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因此理财产品的发展也更受人们的关注。时至今日,国内各家银行拓展中高端理财业务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滞。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外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个人理财品牌,并在高端客户市场和金融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个人理财业务的盈利能力未被充分重视。理财业务是一项风险小,收益大的优质业务,在国际上被各大金融集叫视为重点业务,但是在我国以个人理财业务为代表的中间业务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重偏低。

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所涉及的范围不够广泛。国内外宏观经济的波动,使得商业银行开发新理财产品的积极性有所减退,同时由于各家商业银行同类型的理财产品过多,导致投资者不能根据现实需要清晰地选择产品和服务。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缺乏正常的风险补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机制。专业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手段在个人理财业务上没有被很好地利用。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产品的多元化,风险也随之加大。对于各类风险缺乏配套机制的支持。

信息透明度不高。商业银行在发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仍然没有及时、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使得产品的基础资产、结构、期限等信息不明确。

商业银行理财绩效的评估和管理体制欠完善,使得商业银行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相对滞后,也制约着商业银行合理、全面地开展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

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策略

(一)理财产品创新需要顶层设计

产品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和制度创新结合。监管机构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不断深化金融改革,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合理竞争进行创新,同时银行也必须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推动产品创新。

(二)应注重专业化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注重专业化发展。各商业银行应注重明确自身的经营目标和理念。不仅仅是政策鼓励业务员的销售业绩,对个人理财业务要合理激励,更加注重理财业务的健康良性发展和理财业务的管理,提高对理财产品的投资管理效率。同时,要从市场竞争力方面来设计理财产品,使产品种类和销售衔接,突破传统的制约瓶颈,实现理财产品的专业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从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多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创新合需求稳收益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可在银行内部成立理财产品研发部门,负责制定产品创新的战略规划。在制定产品创新规划时,应结合银行自身的特点及其市场定位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充分利用银行内部的资源优势,提高创新效率。首先,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挖掘客户需求,准确、全面、及时地掌握客户信息及其理财需求。其次,通过科学的市场细分,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和服务。最后,进行综合的分析,明确市场定位。针对自己的目标客户群提供富有弹性和竞争力的个性化金融服务,研发具有本行特色的理财产品,以便在即将分化的理财市场中占据自己独特的优势地位。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有效防范个人理财业务各项风险的必要基础。第一,识别风险,进行事前风险评估,根据银行的资本实力、发展策略等来确定银行所能承受的总体风险程度;第二,度量风险,银行应对可承受的风险程度进行指标量化,针对不同的风险进行不同的风险限额管理确定风险管理模型;第三,建立有效的内部审核监督机制,保证银行各相关部门都必须在规定的限额内进行交易以及各项操作过程的合规性,业务行为与合同的一致性;最后,充分地信息披露,在产品设计时,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充分揭示风险。另外,在个人理财产品说明书中要全面说明可能面临的风险,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提供理财方案时,要明确客户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向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正确引导客户理解风险的存在,准确了解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结构,监管层也要加强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现场与非现场监管。

(四)注重理财创新型专才的培養

理财产品的设计,掌握和运用涉及大量复杂,高深的综合性专业理论。各银行应从战略高度重视理财业务发展,加强专业理财业务人才培养。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培养理财人才, 一是为优秀员工从事理财岗位提供工作机会,二是对现有的理财顾问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培训。首先适当提高理财人员薪资和晋升空间,另一方面建立同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横向联合培训机制,鼓励员工参加金融标准化委员会、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等开展的一系列理财业务资格考试,严格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规范执业的水准。

上一篇:国内有哪些优秀的经济与金融类院校?下一篇:欢度中秋节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