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树下的风铃有感(精选8篇)
1.读树下的风铃有感 篇一
读《愿望树下的呼唤》有感
今年暑假,我认为我过的非常有意义,因为,我读了这本书——《愿望树下的呼唤》。这本书生动的显示了15、16岁的少女的青涩的初恋,写出了如此珍贵的友谊!这本书所表达的,远远胜过了普通的友谊,他是神圣的!
主人公优偌,是一个成熟又略带点小孩子气的小女生,他在青春期产生了朦胧的爱!而这种爱,正是朋友之间的一种真挚!金剀、韩东、七七等人,一起编织了这么一个友谊故事!他们从初中、到大学,一路听过了多少辛酸与不舍!不知不觉,他们各自分开了,联系越来越少了,都有了自己新的生活。直到一件悲剧发生——韩东不幸死去!又使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了这么一击!这也许就是现实,必须要承受的现实!世界上最残忍的自然规律就是: 新朋取代旧友,新欢取代旧爱。可这不就是成长吗!
优诺的愿望就是能永远永远地保留住这份友谊,星空下,我忽然明白:即使他们的愿望树被打碎了,可心中的那一棵还在。
优偌真的太可怜了,他只剩友谊了!
第二个文章叫《姐妹坡》,惠珊是个从小不被重视的孩子,他家里人都把精力放在他姐姐惠美的身上!所以,从小他就恨惠美,恨他长得比自己漂亮,学习比自己好!即使他们是亲人,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不会发生呢?心中有仇恨的人,即使别人做一件很小的事,都会气冲冲的咒骂别人!虽然心里会有不好受,但是现在的人为了面子,有什么放不下!可是面子能干嘛,有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不是吗?不要为了一点小事而恨别人,那样你会后悔一辈子的!直到最后惠美变成了秃废的不良少女,惠珊才明白以前自己是多么的愚昧、多么的自私!
这本书,正是体现了青春期的花季少年少女们虚幻的心灵!直到你长大回想起来,你会明白的!什么说的都不如真的去做的!友情,亲情,都容不得半点自私!
以后长大了,我会把这本书再仔细翻阅一边,因为他是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我的指点!现在我想说,有时候宽容真的很重要!
这本书给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让我知道了太多太多!
2.读《纸的自述》有感 篇二
读了《纸的自述》以后,我深有体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节约每一张纸!
节约用纸,因为纸的妈妈是树木,树木对人类的作用可是非常大的!它是地球的绿色卫士,生长过程非常缓慢,如果我们不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毫无节制地浪费树木的子子孙孙,当有一天,你忽然发现树没了,会怎样呢?而且造纸的过程非常复杂!树木被砍倒后,先制成树浆,再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工序,才造出了我们所用的纸张,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产生许多污水和废气,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
自从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和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我们学生更是离不开它。无论读书、看报,或是写字、作画,都得和纸打交道。今天,如果没有纸,那简直是不可想像的。试想一下,没有纸的时代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不可能很轻便的看到报纸和故事书,上课也没有课本和作业本,或许我们正抱着竹片读书呢,纸对人类的作用真是太大了!
人类啊!醒悟过来吧!请节约每一张纸吧!
假如我们还是毫无节制地浪费纸,如果一个人一天浪费一张,一年就会浪费0.05棵树,全世界一年就会浪费近3亿棵树,再过几十年,就会没有树啦!世界就会变成为贫瘠的沙漠!
让我们好好地节约用纸,并把周围的人也一起发动起来,认真地利用每一张纸,不再浪费每一张纸!这不仅仅只是节省了一张纸,更是为国家做贡献!珍惜每一张纸,就是爱护每一棵树木。节约每一张纸,就是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保卫我们的地球家园!
3.读《愿望树下的呼唤》有感 篇三
还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应该是七月上旬,但因为时间久了故事的内容渐渐淡忘了,当我看到摔坏了愿望树的时候,我才想起我看过,看到韩东遇难,我很伤心,甚至为书中的两个悲惨人物抱不平。对于七七和金凯这两个人我倒觉得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觉得优诺好可怜,原本可以得到幸福的她,最后却什么都没有了,有的只是那仅存的友情。而默默对她好,对她关怀备至的人――韩东,却永远消失在她的世界里,就好像从未出现过一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她。我有些为优诺惋惜,像她这样既有美艳外貌又有文学气质的女生,不应该有这样的待遇。越深入地了解这本书,我越知道它的与众不同。因为它不仅仅是感动,更是真实的存在。
故事中的韩东,在现实生活中或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吧。俊朗的外表却还有一颗时刻关心他人的心。多么令人向往。可故事的结局却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上演。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无意间谈到了这本书,她说韩东和优诺陷入一种痛苦纠缠,而那种痛苦纠缠,在别人眼中是不幸福,在优诺和韩东眼中却是一种美好。这种所谓的“美好”让多少人为之动容。
4.读《种在希望树下的秘密》有感 篇四
在书中,沈雨仙老师把主人公――漂亮的混血儿女孩――安琪写成了我们大家的好榜样,安琪虽然才13岁,却敢独自出国,像雏鹰一般在蓝天中尽情翱翔,我对安琪佩服得五体投地。
安琪在一年前发现了已逝父亲的日记,萌发了去找素未谋面的姑姑与不接受洋人的顽固奶奶。于是去了马来西亚,后来经历了种种事件,终于与家人相认,也找到了希望树下的秘密。
13岁的安琪敢独自一人出国,令同龄的我百般佩服,但想想自己,还真是自愧不如啊。在家里有着大小姐般的待遇,是父母们的掌上明珠,他们时时刻刻保护着我。碗不洗一只,怕手指被碗破碎的一角划伤;衣物不洗一件,怕冻坏自己细腻的双手;地也不愿意扫,怕脏了自己丰润白皙的双手。
5.读《聪明的蜗牛》有感 篇五
《聪明的蜗牛》一文讲述了马儿自以为是,要与蜗牛比赛跑步的故事。蜗牛为了教训马儿,召集家庭成员商量对策,沿着赛道每一百米藏一只蜗牛,巧妙而机智地打败了对手,取得了胜利。
读完这个故事,我产生了许多联想和感想。记得去年寒假的一天,我和哥哥玩耍时,哥哥突然提出要比赛吹蜡烛,谁输了就要做一个星期的家务,赢了就免做家务。
面对哥哥的挑战,怎么办?我想:哥哥比我大两岁,力气也比我大,如果不动脑筋肯定是“凶多吉少”。我认真地观察了当时的风向,刮的是北风。
因此,我向哥哥提出:吹蜡烛所站的位置要让我先选择,而且两个人不能在同一位置。哥哥不假思索地说:“可以。”比赛开始,我深吸一口气,然后鼓起腮帮用力吹过去。借助北风,我共吹灭了8支蜡烛。哥哥遵守约定,没有站在我这个位置上吹,尽管他用尽所有的力气,也只吹灭了6支蜡烛。我以比哥哥多吹灭2支蜡烛的优势取得了这次比赛的胜利。
《聪明的蜗牛》加上我与哥哥比赛的事情,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要面对机遇与挑战,在对手比自己强大时,要冷静思考,巧妙应对,关键时刻开动聪明的脑瓜,往往比蛮干更重要。
(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中心小学
6.读《平凡造就的伟大》有感 篇六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从前,我对这句话不以为然,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②(本段的出现显得突兀,与正文的衔接不够紧密。)
在那个年代,中国人是抬不起头的,可钱学森却在一年内取得了硕士学位,短短四年中就拿到了双博士学位,他用汗水挥笔写就属于自己的辉煌历史。他是冯卡门的得意弟子,二人合作开创了著名的“钱——卡门”公式,三十六岁便成为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细细地品味着这些经历,我想,或许那时钱学森就像刚刚浮上水面的荷叶,虽然只是浅浅的一角,却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人们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我却不以为然。通过几年的拼搏,钱学森用他的智慧和汗水在美国占据了一席之地,世俗人所羡慕的功名利禄,他似乎都全部拥有了,可当祖国陷入水深火热中时,他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功名利禄和舒适的生活,选择报效自己的祖国。每当我读到这里时,总不免感慨万千,有多少人能够面对功名利禄而无动于衷,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够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呢?③(文章第三、四两段写钱学森年轻时为求学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可合为一段;同时,“出污泥而不染”应为“出淤泥而不染”,引用名句要准确。)
钱学森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奉献给了祖国,却从来不求回报。通过五年的斗争,他重回故土,一心扑在科学上。他从不借工作之由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新中国刚刚成立那会儿,社会风气很差,钱学森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就像那亭亭玉立的荷茎,不生茎蔓,不长枝节。
如果将中国文明比作一张画卷,那么钱学森无疑就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许多国家都想用丰厚的待遇聘请他,他都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原则,笔直地站立在那里,站成一道中国科技史上永恒的风景。
7.读《我的语文人生》有感 篇七
一、感受大道无形
触摸着书中鲜活的文字,我深切地感受到张老师对教育之道的独到见解。
震撼:“宁丢三分,不丢方针”的悲壮
张老师在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站在学科本位的角度,去压抑学生的天性与特长,可能我们会暂时获得几个分数的提高,但失去的却是孩子的兴趣和理想,是孩子的快乐童年……”张老师中肯的话语背后是他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让孩子感受读书的美好”“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个人健康自由地发展”!
如果说李承龙校长在1979年喊出“宁丢三分,不丢方针”的口号需要勇气,那么口号的践行更需要一种定力与魄力!试想,时至今日,面对考试,理论归理论,行动归行动,又有多少校长、教师能真正响应这样的口号呢?
共鸣:“语文就是浓缩的生活,学语文就是为了生活。”
的确,教育只有与生活相融,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张老师大胆提倡学生读书阅报,听广播看电视,我想,这不仅是为了增加积累,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关注身边时刻变化的城市、国家、世界和未来。对此,我深有同感。我觉得只有这样,学生才是“站起来”读书的。
“应生活的需要而作文是愉悦的,如果只是为了作文而生活将会是痛苦的。”张老师认为学生们所喜欢、感兴趣的生活才是他们最好的学习素材,才能成为他们对生活的一种享受。离开了学生喜欢的、需要的生活去写作,作品必然是苍白无力的。张老师开创了“谈天说地”课,将语文还原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还原成了真实的生活。“写作和生活真实地亲密接触,足以让学生们感到骄傲和振奋!学生对为什么要学语文、为什么要写作文的认识会有质的飞跃。他们会认识到,学习语文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认识社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地干预生活,更多地为社会服务……”
行走在字里行间,我不禁为张老师对教育真谛的透彻领悟而拍案叫绝!同时,也为自己与张老师的观点产生共鸣而欣喜。
二、感叹大法无痕
教育的最大技巧是无技巧,是妙到不露痕迹,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位教育家说过: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教育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捧读师傅的书,我经常感叹师傅的匠心独具、教育无痕。感叹之余,我发现,在这无痕的教育背后是有形的目标,是他对教育目标的高瞻远瞩、准确定位。
目标有形: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带着走的素养
张老师把三维目标形象地比喻成三个同心圆,最核心的圆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校应当教育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只为他们的就业做准备。然后是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是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样的次第、这样的目标序列非常值得我们去反思。
张老师又进一步将语文教学目标浓缩为一句话:语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带着走的素养。短短的一句话,没有深奥的理论,却揭示了教育的真谛。这正是一位教育大家40多年无痕教育的观照与皈依。
教育无痕:“把玩进行到底”
亚里士多德说过“休闲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英国的下午茶喝出了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儿童的玩和专家的闲暇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在思想放松的前提下”,进入无意学习的状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撬动深藏的那根神经”。
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太把课堂当课堂了。其实课堂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平台之一,教师应当是引领学生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玩语文”的人。张老师在上《草船借箭》时,学生产生了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让学生们学着30个士兵的样子擂鼓呐喊。开始时,学生边喊边笑。张老师问:“像你们那样擂鼓呐喊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学生们很快就发现,这样喊曹操会发现是一个骗局,是无法“借”到曹操的箭的,而且很可能被曹营的人所伤。他顺着学生的“玩劲”,让学生在玩中有所领悟。
正如张老师写的:在玩中赢得欢乐,在玩中获得乐趣,在玩中探究奥秘,在玩中激活潜能。是的,只有学生喜欢,他们才会学得开心,学得印象深刻。回顾历史,我们中国传统的学习观,赞许的是“苦学”,从“头悬梁,锥刺骨”到“囊萤映雪”,从“板凳得坐十年冷”到“学海无涯苦作舟”,无一不在强调学习是个艰苦乃至痛苦的历程。
我们不得不感叹张老师“把玩进行到底”的睿智与淡定。在玩中得到快乐,在玩中得到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三、感动大爱无边
感动于“每个孩子都是宝”
张老师说:“在生命所有的态度中,只有教育爱才是理性和久远的,也只有教育爱才能真正改变生命。”
美丽的花儿谁都喜欢,我们会毫不吝啬地把爱撒向优等生。然而,在书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张老师对“后进生”的关爱。张老师给“后进生”制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享受快乐。让灿烂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孩子,张老师做到了!
“每个孩子都是宝”,读到这样的文字,我想,温暖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眼睛。由此,我还想到了自己。2009年11月25日,正式成为张老师的徒弟之后,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张老师太“高大”了,师兄师妹们太强大了,在这个团队里,我无疑是“后进生”。我曾一度非常沮丧,甚至想过逃避。难忘2009年12月7日上午,我收到了张老师第一次集中作业的两次通报,张老师的严谨深深地震撼着我,深深触动我的还有张老师的宽容与仁爱!张老师极具教育智慧的“通报艺术”,恰到好处地保护了一位拖欠作业的“后进生”的自尊心。在这严厉与宽容之间,我感受到的是暖暖的爱!正是这爱,鞭策着我,也唤起了我奋起直追的信心与决心!
后来,张老师讲了三个小故事让我们思考三个问题:“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我们敬爱的师傅,一开始就极有预见性地让我们重新定位,找准方向。
于是,我又想起了每次上课时,抬起头,总能遇上张老师暖暖的目光、暖暖的笑,还有整个冬天,我心里暖暖的幸福味道……
感动于“用好人生的每一张日历”
“人生由昨天、今天和明天构成。再辉煌的昨天也终究是历史……明天又毕竟不好把握。唯一可把握的就是今天,属于自己支配的实实在在的时空。我不奢望明天是什么,但将踏踏实实珍视今天的分分秒秒。尽管我已经没有年轻人的敏捷,中年人的睿智,但是我会善待自己的生命,老老实实地用好人生的每一张日历。”这是我在这本书最后一段话中摘录的。
张老师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一路走来,让自己的人生与语文紧紧融合在一起,不停地实践拼搏,不停地自觉反思,不停地超越自我!一直以来,他就是这样认认真真地用好人生每一张日历,爱学生、爱学员、爱家人、爱自己,爱着一生追求的语文。在书中,我们读的是语文,更是人生!
(作者单位:浙江永康市实验学校)
8.读《特殊的电话号码》有感 篇八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是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他的父亲对母亲去世的事一字不提,所以他认为父亲是一个冷漠之人。他父亲对他要求很严格,从不与他多说话。他父亲有一家公司,在镇上算得上富有之人。而自己的零花钱却比同学的少。因此,他认为父亲不关心他,所以就很恨父亲。直到他18岁离开美国去新西兰求学,父亲破例为他送行,到了新西兰之后,他掏出手机调出通讯录,第一个竟是陌生的电话号码,后来才知道这是父亲的电话号码。他在学校安顿好了之后打开信箱,第一封邮件是父亲的。父亲告诉他:你母亲是难产而死,父亲答应过她要将你抚养成人,看到今天的你这样自立自信,父亲感到很高兴。看了之后他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他错怪了父亲,其实父亲是很爱他的。
这个故事给了我启发:父母的爱都是无私的。而文中作者的父亲爱孩子的方式不相同,那是一种深沉的父爱。
这就是我读《小学生之友》的启发。《小学生之友》真不愧是我的良师益友,我相信在她的帮助下,我能永远向前面迈进,学到更多知识。
【读树下的风铃有感】推荐阅读:
有关风铃的优美语句10-19
写物作文:我的风铃08-11
描写黄风铃花的段落08-14
风铃谈提高数学09-11
樱桃树下的邂逅经典散文07-06
芒果树下的“小花园”散文08-23
幼儿园小班教案《风铃》含反思08-08
部编版语文三上《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09-29
树的情意-槭树下的家读后感06-30
树下无言读后感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