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总结

2024-08-06

远程教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总结(共13篇)

1.远程教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总结 篇一

浅谈情景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随笔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课实施中,因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情调情境的创设,重视在每节课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

教师如能将体育教学活动处于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贴近生活的感受,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功能,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愉悦,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我校体育教研组对怎样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让音乐进入体育课堂。体育教学的场地便是学生的课堂、要布置得赏心悦目,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同时,从组织学生进课堂便配以雄壮的《进行曲》,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可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悦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二、游戏法。快乐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没有快乐的体育课将会扼杀人的天****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经常做同一种游戏,小学生会感到乏味和厌倦,所以可利用儿童好奇、好新、好胜的心理,设计富有趣味的游戏。如“投掷”运动游戏化;利用垒球作“炮弹”,设计模拟“放人”的目标,让学生对准目标,奋勇歼“敌”,训练结束比“战绩”。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也发展了投掷能力。

三、比喻法。体育课大部分是在户外进行的,因此,组织教学历来是体育教学的一大难点。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整队中常你推我挤,吵吵嚷嚷,对有兴趣的活动争先恐后,对不感兴趣的一个劲推别的同学上场,针对这种情况,单凭训斥、指责是难奏效的。教师可巧打比方,借物比喻,学生易于接受。如守纪律的雁群;听指挥的鸭子,按顺序走的驼队……教师运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形象逼真的动作表情,使学生进入角色,养成自觉守纪律的习惯。

四、模仿法。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起来津津津有味,感到快乐无比,才能越学越爱学、越会学,才能学得好,让学生模仿表演是学生乐而愿为的活动。体育教学要投其所好,开展教学活动。如训练学生用前脚掌先着地跑,我们可根据儿童关于模仿的特点,组织学生模仿南极企鹅走路,模仿草原骑马表演……学生在形象的模仿表演中掌握了要领,有了兴趣,体育课也就好上了。

五、展示法。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如体育教材中的基本体操、跑、跳、投、游戏等重要教学内容,无不起源于生活。因此可设计生活原型的活动,让学生乐学。如给自行车打气、搬运工人推板车、司机把握方向盘等日常劳动生活的原型动作练习,学生特感兴趣,运动中始终情绪高涨,他们不但注意动作的节奏,还会十分形象地展示自己,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许。

六、激励法。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乐教”只是手段,“乐学”才是目的。体育教学中的耐力锻炼项目最适宜采用激励法。耐力锻炼是最单调、易疲劳的运动,假如只是简单地运动,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创设适合学生锻炼的场地,即:铺设垫子作“草地”,架一条有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作“钢丝网”,用实心球作“地雷”,用两条长绳子定一定的距离作“水沟”或“战壕”,让学生进行爬、钻、绕、跨等动作的练习。尽管锻炼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学生累得满头大汗,但兴趣未消,这样既锻炼了意志、也强健了体魄。

七、想象法。小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体育教学不能单纯停留在体育技能训练,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并以此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技能。如“跑”的冲刺或中途体力不支时,可想象后面有人追赶,或想象再坚持一下就是胜利等。

八、竞技法。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又一天性。体育教学要充分运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运用竞技法在体育教学中。如游戏,跑等体育项目。

另外,课前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也是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很容易被一些新事物激起兴趣。如课前布置、器材放置,规范整齐醒目的划线,美化的教具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是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进入体育教学情境。总之,在体育教学中,精心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也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同时也激“情”、激“趣”、激“志”,从而培养其体质、个性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即激“疑”、激“思”、激“智”;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养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

2.远程教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总结 篇二

一、跳绳相对于其他体育运动的优越性

小学的体育课程中开展跳绳是学生群体最容易接受,也是最容易推广的体育运动。跳绳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弹跳能力、敏捷程度等方面的素质,更能全面的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跳绳运动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其自身特点是分不开的。器材简便、花费较少等特点使得这项运动在广大群众的很好地传播开来。简便易学也增加了小学生的参与性。不用于其他复杂的运动形式,跳绳这项运动虽然简单易学,但简中有繁变化多样。在锻炼人体器官的同时,还对人体的内脏机能有益。小学体育课程中加入跳绳这一项目是非常实用且可行的,锻炼的不仅是学生的体力,还有学生的协调性、能动性也得到了提升。

二、对小学阶段各年级跳绳教材的分析及设计

1. 一年级

一年级的学生本身年龄小,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对于过于复杂的运动往往很容易分神,思维能力不成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跳绳,单人单跳、双人跳绳等形式。也可采取一些集体跳绳的方式,一根跳绳两端各站一名同学摇绳,中间一开始先站一名同学,两端的同学开始摇绳,后面的同学从旁边加进去。这样的跳绳方式比较简单,适合一年级的学生。这种集体式的跳绳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肢体力量,而且还能增加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合作精神。

2. 二年级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些思维能力。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对于学生的跳绳项目进行一定难度的提高,可以选择双人跳绳练习、双摇跳绳练习等难度稍微高一些的形式,这些项目对于学生的反应能力、跳跃的高度有了较高的要求,这样的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增加学生的协调性、敏捷性。

3. 三年级

三年级的学生体育课程中开展跳绳运动,培养的是四肢能力的锻炼,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弹跳能力等,更要增加学生的协调性、敏捷性。可以选择一些有难度的跳绳练习,如行进跳、两臂交叉跳、集体跳绳等,增加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之间的团体精神。体育教师应逐步加强三年级学生耐力的训练,对学生进行长跑测试,

4. 四年级

四年级的学生在体育课程上进行的锻炼中,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体育老师可以选择在学生跳绳的同时穿插一些其他项目的进行,如:跳绳过程中进行丢沙包等趣味活动,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多种活动同时进行更加增加趣味性。

5. 五年级

对于五年级的高年级学生,体育课程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户外,还要让学生掌握课本上所学的内容,在户外上课的过程中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们自己多动手、多用脑,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用手能力,尝试拓展一些新的跳绳的玩法。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三、跳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拓展跳绳教学方法,跳绳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用法。体育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起来,如:将跳绳运动灵活地运用到跳高的项目中来,将跳绳固定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跳跃,大大减小了学生们对于跳高杆的畏惧心理,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恐惧。还可以将跳绳围成圈形,放置于离学生一定的距离之后,让学生们进行投掷练习。这样能锻炼学生们对于自己出手力度、准度的把握,也能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1. 跳绳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跳绳这项运动在进行体育课进行的过程中既可以作为主要的项目进行,也可以作为其他项目的辅助工具。如学生在中长跑前需要进行热身运动,跳绳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定时练习,逐渐地唤醒身体机能,可以让学生更快得进入运动状态,为后面更好地进行教学做服务。

2. 跳绳在身体素质练习方面的运用

(1)做往返摸线跑,选定一块场地,将跳绳以一定的距离纵向放置,跳绳两两对接,长度20米左右为宜,组成5排跑道,学生们依次进行练习。也可适当缩短跳绳的长度,增加学生往返跑的频率,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2)高抬腿练习,选定一块场地,将跳绳以一定距离平行放置,可以让学生进行高抬腿练习。选取一根跳绳离地面一定的高度,测试学生们抬腿的高度。也可以选取两根跳绳来回交叉,调节学生高抬腿的频率。跳绳之间交叉地越快,学生们高抬腿的频率之间的转换也就要求越快。(3)弹跳能力练习,选取一块场地,将跳绳以一定的距离平行放置,让学生们进行立定跳远、单腿跳、蛙跳等练习,体育教师应注意练习时的强度,保证学生的身体状况。(4)打跳绳比赛,选取一块场地,整班学生分为两组,同时开始进行摇绳。在绳子摇动的过程中依次进入学生,两组相比哪组跳绳上的人多,哪组获胜;双方人数相同时,持续时间长的那组获胜。

四、跳绳的各种跳法

跳绳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花样也从原来单一的短跳绳、单人单跳等形式,逐步发展成为大跳绳、集体跳绳等形式。体育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应学生的年龄、教学内容的要求、跳绳方式的难易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适合学生的跳绳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跳绳那种形式上,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上课的内容与方式。如学生之间相互比赛单人跳绳的个数、一分钟内跳绳个数以及群体大跳绳等活动,激发学生们之间竞争的热情,同样也能提高孩子们的跳绳兴趣。

五、掌握正确的跳绳方法至关重要

跳绳时应穿着质地软、质量轻的运动鞋。跳绳的场地选择质地软硬适中的草坪、泥土地等场地较好,不能选择在水泥地上跳绳,会对膝关节、踝关节造成很大的损伤,严重时可能引起头晕症状的发生。初学者通常宜用硬绳,熟练后可改为软绳。

1. 跳绳之前首先要做热身运动,充分拉伸小腿腓肠肌和跟腱,这两个部位是整个跳绳过程中最主要的受力位置,也是运动中肌肉高度紧张的部位。

2. 跳绳过程中,跳起的高度以3~5CM之间为宜,落地时要有屈膝的动作,减缓地面对膝关节的冲击力。跳起时双膝挺直,小腿不能屈膝。跳的过程中绳子如果出现勾住脚,说明跳起的高度不够或者起跳时机和手的摇绳不配合,也就是协调性的问题,或者跳绳的长短不适合你。

3. 运动量:持续跳绳10分钟,与慢跑30分钟消耗的热量相差无几,跳绳这种需氧运动对心肺系统等各种脏器、协调性等都有益处。

参考文献

[1]杨君.跳绳能全面发展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田径,2002.

[2]章立早.关于中小学开展好“大课间”活动的若干不足.教育前沿,2008.

[3]刘丽萍.上西园小学积极开展“快乐大课间”活动.发展,2012.

3.远程教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总结 篇三

跳绳 小学生 体育 锻炼 身体素质

跳绳是小学体育课堂教育中的重点教材,对于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身体素质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学校应当从小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跳绳算是一种适应性强和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体育锻炼方式。

一、跳绳相对于其他体育运动的优越性

跳绳是小学生比较喜欢和擅长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间接地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灵敏能力等各方面素质,跳绳被认为是体育运动项目中最有效、最简便、物资花费最少的一种运动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很强的乐趣和健身价值,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经常进行跳绳锻炼,能够促进人体运动器官的正常发育,对人体内脏机能的健康发展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对于其他运动形式来说,跳绳的形式多样,有简有繁,适合学生学习,对身体健康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小学生进行跳绳练习,可以提高自己身体的灵敏度和协调性,对于培养学生做事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对小学阶段各年级跳绳教材的分析及设计

1.一年级

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但思维能力较差,不适宜做太过复杂的体育运动,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单人跳单绳、两人带人跳或者原地并脚跳长绳等跳绳形式的练习。例如,我在课堂上会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两人带人跳的活动,即一名学生先起跳两三下,另一名学生从侧面插进去,然后两人同时起跳,用一条绳带两人跳的形式。这样的跳绳方式比较简单,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经常进行这一类的跳绳锻炼,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而且在运动的过程当中能够使同学与同学间进行互相配合,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二年级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双人跳的练习、跳双绳的练习以及双摇跳的练习,双摇跳练习的技术难度有所提高,即学生每跳一次就要将绳子回环两周,提高了对跳跃速度及反应力的要求,这种跳绳练习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让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双摇跳的练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跳跃能力。

3.三年级

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跳绳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上下肢的灵活配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以及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奔跑能力,对这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进行集体跳长绳、穿跳、行进跳、长短绳结合条、两臂交叉跳等不同的跳绳方式。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认为集体跳长绳是三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

4.四年级

四年级学生在跳绳体育锻炼中,可以在原有的跳绳方式中增加一些花样,不仅能够为跳绳练习增添情趣,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学生在跳长绳的时候,我会鼓励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4人一组,2个人摇绳,2个人跳绳,跳绳的两人在跳的过程当中可以进行一些空中传沙包、皮球等的趣味游戏,增添跳绳的乐趣。

5.五年级

五年级学生的跳绳练习,主要是对过去所学内容进行反复咀嚼消化的过程,强化练习频率,增加练习难度,可适当进行反摇跳的练习、跑着跳的练习以及双摇跳练习、钻绳跳练习等,只有多练习,多实践,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究创新,不断尝试新的跳绳方式,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

三、跳绳锻炼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择正确的练习场地

小学生的跳绳练习大多是在操场上进行的,在跳绳之前,教师一定要安排好合适的练习场地,像一些沙砾多的地方和灰尘弥漫的场地尽量不要选择,如果是在室内锻炼,也最好不要选择一些凹凸不平的水泥地面,避免学生在跳的过程中不慎摔倒而造成严重后果,最好是选择在草坪地上进行锻炼,在室内的话可选择带有木质地板的场地或者是在水泥地上铺上地毯当做练习的场地,这些方式都可以确保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意外状况。

2.穿着合适的服装

多数体育运动都要求参加运动的人员穿运动服,小学生的体育课程也应当作出相应的硬性规定,鼓励学生穿运动装进行体育锻炼。穿运动服或一些轻便服装,可以保证学生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充分放松自己,使自己的身体各个部分充分活动起来,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3.做好准备活动

在进行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之前,都必须做好充分的预备活动,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充分活动开,特别是手腕、脚踝、腿、足等各个部位,避免在活动的过程中出现拉伤、脱臼等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自己快速进入运动状态,能够提高整个体育锻炼过程的效率。

4.坚持循序渐进的锻炼方式

体育锻炼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强化的过程,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由简到难地改进自己的跳绳方式,在单人跳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双人跳、花样跳,一步一步增加跳绳锻炼的难度,在跳绳的过程中,跳绳动作要由慢到快,跳绳的花样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对跳绳的方式不断进行创新改进,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5.掌握正确的跳绳方法

在跳绳的过程中,跳绳者要两眼直视前方,切忌全脚掌落地或用脚跟落地,要用前脚掌落地,避免全脚掌落地和后脚掌落地造成脑部、骨骼、内脏等器官受到震动或损害。在跳跃的过程中,要学会有节奏地进行呼吸,保护内脏器官,跳起时两臂的大臂紧靠身体两侧,上臂呈水平状态,两肘稍向外屈,手腕发力进行内旋外屈跳跃运动,保证在跳起的时候绳子稍接触地面,这样还可以节省一定的力气。正确的跳绳方法还需要每位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教师只能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跳绳方法,才能真正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结语

体育锻炼中的跳绳项目不受场地的限制,简便易行,乐趣无穷,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跳绳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活动,提高体育教学的课堂效率。正确合理地安排跳绳的场地和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跳绳方法,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究新的跳绳方法,提高跳绳锻炼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进行跳绳锻炼的热情,更好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来。

参考文献:

[1]张永进,张一.孩子跳绳总是很差劲怎么办[J].少年儿童研究,2011,(11).

[2]黄兰宁,薛伟霞.关于小学生品优、聪慧、勇顽三项素质的现状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

[3]注意音乐中的“儿童不宜”[J].音乐世界,2008,(05).

4.远程教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总结 篇四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可前些年,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体育课向来以枯燥又影响学习而在学生们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及考试制度的改革,学生们将会从繁重的学习中摆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更高的动手协作能力,更是对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根据国家卫生组织对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测试,其中有32.5%学生的身体各方面发育不正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如今的体育课已不是单纯的跑、跳、投等死任务的达标课,而是健康教育课。如何把学生吸引到操场上来,使他们不再畏惧,明白锻炼的道理,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体育游戏的运用正好克服了体育课中枯燥的缺点,它是一种集锻炼和娱乐于一身的体育活动,它内容要求新颖、形式多样,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需求方面发展,更加强调体验运动的快乐,在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协调发展。

体育游戏可以生动形象地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其运用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课的开始部分,气氛沉闷,可以用一两个新颖的游戏来活跃气氛,使得课的主要部分能够充分完成。其二就是将课的主要内容编成游戏,贯穿于课的始终,使学生更快的掌握动作,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拿一节小学以发展弹跳为目的的立定跳远课作示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四个环节:小青蛙找家、模仿大象走路、模仿鸭子走路青蛙跳荷叶,使学生在玩游戏中初步了解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时,蹬地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从而突出课的重点。运用游戏的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直处于兴奋中,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授正确的动作,指出错误所在,并始终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行为、情绪等状况,使师生在教与学中互动,在情与景中交融。孩子们的心情始终是愉悦的.、欢快的,笑意更是写在脸上。那些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学生,我想他们一定会被吸引过来,参加到活动中来。

孩子们的天性是好动爱

玩,如何让孩子们真正的动起来,体育游戏最大的特点是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寓学于乐中,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和锻炼,为文化的学习打下身体基础,使他们更乐于到锻炼中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在选取游戏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兴趣等进行,不可以只凭教师的想象,不切实际一味的把体育教学课变成游戏课,这样会适得其反,使学生失去了对游戏的新鲜感。

5.远程教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总结 篇五

小学生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应用赏识教育时要紧密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否则不但不能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反而会对体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感知和注意力方面上来看,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持续时间较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意志特点上来看,小学生身体生长较快,他们精力充沛而且活泼好动,所以自制力不强,在体育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其身心发展特点恰当引导并实施赏识教育。从性格特点上来看,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往往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实现的,因此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盲目将学生进行等级划分,而应该一视同仁地实施赏识教育。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依旧还是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由于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所以给教师带来许多难题。因此,为了便于管理和学生的安全,所以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的内容变得死板,教学方法非常单一。这就让小学体育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让这些正处于童年的孩子们失去了儿时的快乐。导致小学生从小就开始讨厌上体育课,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本来应该是学生最“生龙活虎”的时候,但是却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问的互动较少,教师为了便于实施教学活动和管理,缺乏多种教学手段和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应用,因此小学生从教师身上得不到较多的关爱和赏识,这会导致小学生缺乏自信。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挑选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有必要将赏识教育实施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所特有的性格、情绪、意志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在恰当的时机予以肯定和赏识,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促进教学过程更好的进行。

6.远程教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总结 篇六

摘要:本文针对体育教育专业校内实习的特点与要求,结合微格教学系统的架构,对微格教学在高校体育实习教学中的时效性以及微格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微格教学;高等院校;实习

一、微格教学的特点

微格教学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以来,被认定为是一种特殊的师范教育教学方法。由于教学环境的缩小与拟真,其可以使具体化的教学过程得以分解,成为多种教学元素,使较为困难与复杂的培养方式变成可观察、可描述、可操作的技能训练,在培训师范生时,便于学生理解,从而使教学过程更为顺利。

我国师范类研究者将微格教学实习法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多个名称。将Microteaching一词译为“微格教学”,能精准地反映它的属性和特点。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阿伦(WAllen)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可控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有可能突出完成教学任务,或在可控的条件下实习。英国专家布朗认为,它是一个细化的、容易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从微格的属性角度出发,“微”体现了实习的小型、多方位理念;“格”指每种教学过程都有其固定的诉求和规格,有格物致知并取得研究结果之意,可释义为师生共同参与某项学习技能的活动并取得结果,达到全体提升的目的。同时,微格教学很有研究前景,是一门实践性和参与性很强的教育学科。

二、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制订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能力不足

现行高等体育院校的体育课程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脱节严重,毕业生在实习前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缺乏统一的认识。因而,实习生走入教学机构后,缺乏掌握中小学体育课程计划体系的能力,不能立刻展开工作,使得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适应中学?w育教学的难度大大增加。

2教学过程中缺乏本位能力

在教学过程的贯彻中,实习生一般仅注重技能的培养,追求课程的延续性,忽略了教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论和教学目的缺乏了解,掌握程度较差,加之对课程实习的准备不充分,只在教育实习前1~2周的时间进行相关训练。所以,高校学生在走上实习岗位后,仍没有系统掌握讲解示范、组织教法等教学基本能力与方法,如此,必定会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实习的效用。

3课堂教学组织与说课能力较差

从高校体育毕业生和指导教师的反馈信息来看,实习生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与说课能力较差,具体表现为无法控制上课的时间;无法完成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无法按教师要求完成任务;课堂纪律无法保证,等等。

三、微格教学在高等体育院校实习中的实践设计

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实习问题凸显,反映在实习生大学生活后期的学习阶段,即学生进入大学附近的中、小学(实训点)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过程。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后期的实习活动,采用微格教学的方法,可使毕业生在短时间内初步掌握教学相关的手段与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对教学活动有充分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及时找出其教学能力上的缺陷,从而提前准备,有目的地进行课程学习,为后期的教学实习做好相应的准备,使前文所提到的教学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得以解决。

四、结论

通过将微格教学贯彻于实习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现代教育理念引导下,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媒体这四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单一存在的。高等体育院校应根据培养目标进行相关的安排,使之形成一个连续的行为,于是就产生了微格教学这样的优秀教学模型。它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强调信息的直接反馈,充分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实习的时效性,比传统实习过程更为高效。相较于教师讲解示范模式,微格教学使学生学习并练习的学习方式有了质的飞跃,全面提高了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质量,且必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皋华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2]于飞体育微格教学系统设计与可行性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5):68-69

[3]陈霞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贾珍爱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几点思考[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7(5)

7.远程教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总结 篇七

一、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中的实施原则

(一) 让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直是沿用先定内容后定教学任务的模式, 受其影响, 教师的教学往往会侧重于教学内容, 疏忽学生的身心发展,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体验式教学完全扭转了这一局面, 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的发展, 并以此为目标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不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来, 更有效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了知识, 提升了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以实践活动为主

实践是体验的源泉。在体验式教学中,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 从实践出发, 通过感悟、反思、体验、总结等步骤, 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具体来讲, 教师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其一, 拓展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限于一种运动项目, 而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将知识与技能结合在一起。其二,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 深入理解和体验生活, 从中获得感悟, 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

(三) 师生平等互动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直都处于主导地位, 师生之间根本没有进行互动与交流。体验式教学则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 而学生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个体差异, 所有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对话交流平台, 收集足够的学习体验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以便更好地提升课堂实效。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中的实施策略

(一) 做好课前准备

在实施体验式教学前, 必要的课前准备很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与学生进行谈话和交流, 深刻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体验状况, 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学生的发展需求, 再结合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 找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 进一步明确本节课学生要掌握和加强哪方面的素质, 提高哪种能力。比如, 教学“障碍跑”时, 教师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并事先准备好各种器材, 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和摆放障碍物, 然后鼓励他们去尝试、去体验、去修改, 去反思, 如此便能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内化知识, 提升能力。

(二) 寓教于乐, “边玩边学”

一般情况下, 体育课都是在室外开展的, 这就为“边玩边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此方式开展体验式教学。比如, 在训练学生的奔跑能力时, 教师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组, 通过“接力赛”的形式展开训练。在接力比赛的过程中配合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又如, 在讲解“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公园或者郊区环境优美的地方, 让学生在这种舒适的环境中玩耍, 并教给他们调整呼吸的方法, 这样做反而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生是教学的核心, 所以在体验式教学中一直强调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鉴于每一个初中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 分层对待已是必然选择。比如, 在“接力赛”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进行分层对待, 即让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组, 适当增减难度。对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 要严格要求, 给他们更大提升空间;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 要降低练习难度, 以锻炼身体为主。又如, 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目标, 同时鼓励他们向各自的目标挑战。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对完成出色的学生给予肯定, 并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挑战。在以上两种体验活动中,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体验, 有所收获, 从而有效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四) 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体育教学资源

在体验式教学中, 教师还要结合自己学校的现实情况和教学资源, 选择和设计适合学生心理以及生理特点需求的教学内容, 以便学生在每堂课中都能获取新的体验和收获。比如, 有的学校周围山地资源丰富, 教师就可以设计耐久跑或定向运动的情境教学;有的学校硬件条件好, 教师就可以利用各种体育器材开展相关活动……总之, 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 最大限度地开展体验式教学, 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拥有强健的体魄是从事一切学习工作的基础。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 这个阶段正是他们提高身体素质, 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关键时期。广大体育教师要引起重视, 在课堂中积极推行体验式教学, 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验,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俊.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苑教育, 2015 (9) .

[2]夏玉静.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 2013 (10) .

[3]闫小茹.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21) .

[4]张静.撷取一片绿叶带来满眼春光——“体验式教学模式”培训感悟[J].黑河教育, 2012 (5) .

[5]沈丽群, 季浏, 王坤.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质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5 (3) .

8.远程教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总结 篇八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游戏;课堂氛围

体育游戏是一种体育活动手段,它用游戏的方式增加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娱乐中达到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目的。各项调查与研究都表明,体育游戏能对小学生体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在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下,只有将体育游戏应用于体育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才能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爱玩、爱闹是学生的天性。用兴趣去引导学生的学习,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欢声笑语中学到技能、有所进步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内容丰富的游戏活动贯穿在整个体育课堂当中,在各个环节都有所体现。游戏活动各式各样,让小学生可以得到全方面的提高。

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准备活动是一堂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对接下来的整个课堂的氛围有影响。想让学生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去探索整个课堂的秘密,必须在准备活动中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体育课堂中。

准备活动要让学生充分活动开身体的各个部位,为接下来的体育运动做准备。通常用一些重复的动作、队形转换来进行准备活动,不变的教学、单一的练习让学生感到被动、枯燥。而把“快速报数游戏”“传球游戏”等加入准备活动中,则大不相同。学生能快速进入兴奋状态,充满朝气,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也不会产生溜号、无聊厌倦、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同时也达到了活动四肢热身的目的。当然也可以把一些基本的热身动作编排在游戏当中,让学生在玩乐的同时活动身体,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体育游戏在技能练习中的有效应用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技术。以前的体育技能教学多采用教师先进行动作的讲解,并进行示范,接下来由学生单独练习。在自己练习中,小学生很容易分心,自控自制能力薄弱,达不到课堂的教学任务。而当将体育游戏融入技能练习中后,学生的热情被调动,在欢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新的体育技能。

根据不同的体育技能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游戏教学方式。例如,要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身体的敏捷程度,可以采取“打沙包”“躲避障碍”等游戏;要训练学生的50米跑,可以采取“你追我赶”“接力比赛”等。当然,在技能练习的游戏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体育游戏融入的时机,可以将游戏用于在技能形成后的巩固与练习阶段,这样能避免多次的重复练习给学生带来的乏味、厌倦,也能强化记忆。

3.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整理活动是体育课的结束部分,要让学生从兴奋状态过渡到平静状态,减轻运动后的身体疲劳,放松心情,以便全身心地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此时应采取能降低兴奋点、轻松幽默为主的游戏,可以适当听一些轻音乐,使心理和身体都得到缓解与放松,也可以让大家一起讲一些幽默风趣、积极向上的故事,同时也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合理、有趣的体育游戏让整个体育课程充满魅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开发智力。

二、体育游戏应用于体育教学的案例

理论知识只是空谈,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将体育游戏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课堂中,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将举例子进行具体的说明。

1.体育游戏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相对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比较强,学生之间有所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采取模仿各种动物、单脚双脚交替起跳的游戏让学生学会各种基础的跳跃动作,锻炼平衡能力,并进行动作创新。整堂体育课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给了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并进行创新,发散思维。

2.体育游戏用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个人能力相对低年级学生有所提高,可以采取一些有器材的活动。为了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灵敏能力,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两组之间进行打沙包比赛。学生在比赛中灵敏地躲避,注意力高度集中,心、眼睛、身体协调配合,在笑声中完成课程。

3.体育游戏用于女生的体育教学

男生和女生喜欢的体育游戏项目有所不同,女生相对喜欢一些协调性的游戏。同时女生在体育课中相对没有男生积极,将跳皮筋、踢毽子等深受女生喜欢的游戏用于体育教学中,不仅提高女生的积极性,也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将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达到基本的教学目的,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体育游戏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释放天性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9.远程教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总结 篇九

首先,高职学校是培养祖国后备人才的基地,所以加强高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其次,加强高职生身体锻炼的习惯,既可以提高文化课的学习,也可以提高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再次,高职生对体育锻炼目的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认识到身体的重要。最后,高职生每周上一次体育课,得到身心放松,所以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很高。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有义务把体育锻炼的方法和锻炼目的意义告诉给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使学生与教师得到互动。学生知道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就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教师也从中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微格教学的程序、方式、方法、反馈机制,以及在教学、训练中的作用和意义,容易被人们接受、理解、消化和吸收,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引入微格教学是可行的。

二、微格教学的程序在高职体育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微格教学的程序。微格教学的基本教学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事前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供示范、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包括微型课堂、角色扮演、准确记录)、反馈和评价(包括提供反馈、自我分析、讨论评价)、修改教案后重新进行教学实践。微格教学的原理。微格教学将现代化的视听设备用于教学之中可以说是首当其冲的。在体育课教学中,通过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录像,使教师或者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大脑中形成必要的运动表象,这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掌握运动技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重放技术动作实况录像,将完整的技术动作分解为技术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技术动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制订出改进技术动作的方案或教学计划,再进行训练。这对提高教师、学生的教学、学习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微格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采用微格教学法,能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本领,教会学生强身健体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使高职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双赢。

第一,高职体育课教学环节的微格教学程序法应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采用微格教学不一定采用完整的程序化进行,也可以采取其中的几个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微格教学的应用,可以通过短时间的反馈和调整,为下一步的实践教学提供可改进的依据。对于高职健康体育课学来说,应用微格教学,可以激发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达到健身的目的,同时也是方法论的学习,可以为文化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使学生全面有效的发展,这正是微格教学的功能所在。

第二,高职体育教师课堂讲解技能的微格教学法应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要具备在业务能力上会做、会讲、会教的技能。其中,会讲就是教师的讲解技能。高职体育教师首先要把握讲解体育技术动作学习的要领。讲解的要领要反映讲解内容、概念、区别与联系、基本原则、锻炼方法、注意事项等。其次,语言要清晰流畅。流畅的语言与发音、词汇、连接、语速和节奏等因素在讲解中很重要。再次,要加强语言强调。在技术动作教学环节中,尤其是关键环节要以简练的语言刺激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例如,篮球持球突破的“蹬、转、探、拍”的技术动作采用关键、流畅的词语为学习的要点。体育老师课堂讲解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采用微格教学法,可利用视听设备记录课堂讲解过程,课后重放实况录像进行分析讲解是否合理,找出不足,为下次课堂教学提供宝贵经验。第三,高职体育教师教案编写的微格教学法应用。教案是组织教学的具体方案,也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运用微格教学,高职体育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其次要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再次要确定应用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反应,以及组织教法和时间安排。经过微格分析,修改不足,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三、高职体育课引入微格教学的作用

10.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建构主义理论、现代教学论等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有效地合作学习,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建构主义理论、现代教学论等理论为指导,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体验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有效地合作学习,优化课堂教学。

那么,怎样把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呢?笔者在教学管理一线通过实践感受到,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影响者、变革者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教师的教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教师的作用及其发挥的程度,必然地要以学生的原有水平为基础,在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中,都有一系列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因此,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应用,有计划组织教师学习一些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知识,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实施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更有助于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化。有了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就能够促使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站在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来看待、评价、设计自己的教的活动,还能够把自己“教”的工作从科学研究的认识高度开展理性思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从中体现出教育大众化、终身化、个性化、国际化、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先进教育思想,比如一堂课上,从表面上只是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方法和他的教育理论水平,会在知识的呈现过程中随时渗透的,只有具有一定现代教育理论水平的教师才能在他的讲、画、演、做的过程中灵活启迪学生的思维、保持知识记忆、促进迁移运用,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已达成推进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使教学观念和思想不断更新,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带给教育领域的不仅是全新的手段、方法、技术,而且影响到教育观念、体制、模式、内容等全方位的彻底变革。顾明远教授指出:教育技术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虽没有改变教学过程的实质,但却改变了教学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学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要求每一位教师再也不能停留在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上。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而今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的教学设 1

计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教材、学生、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整合。由于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方式有较大的转变,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拓宽,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有专家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也不是资源,是教师——是教师的素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的教师支撑”。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必须熟悉和掌握作为教育技术两大基石的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学习理论,并以此来指导实践。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

有效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一)加强学科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教育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其内容如下:

1.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环境中实施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1)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教学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

(2)充分利用全球性的、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

(3)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使用。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二)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和师生的互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来源于实践,学科教材知识同样来源于实践。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的要求,就需要课堂教学中在引出新知识以前,创设有利于学习的问题情境,体现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2.呈现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在多媒体技术未出现以前,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眼前主要就

是两种方式,一是纸质教材上,二是黑板上。这两种方式明显的不足就是缺乏生动性、缺乏立体感、缺乏声音、缺乏图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后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方式不仅仅是多了一种,而且具有了生动性、立体感,还可以使教学内容多次重复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呈现方式得到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变化。

3.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上所提供的内容和背景材料只是可供选择的一种,能实现教学目的的内容和背景材料不止一种,所以,在教学中不仅利用好教材上所选内容和背景材料,而且注意再选用其它的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以扩大教学的容量,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的。

4.营造课堂氛围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出有声音、有图像的各种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的各种情感在这种氛围中得到培养。

5.转变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为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要建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现代学习方式。

三、新型学习模式的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一)优化教师的“教”

转变角色,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它具有实践性,从教学实践中产生,为教学实践服务,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而不断创新发展;它具有灵活性,因为组成教学模式活动的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学内容是丰富多采的,教学形式是灵活多变的。皮亚杰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其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交流、会话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环境下,彻底转变角色,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努力去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优化学生的“学”

1.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应是“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应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是意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一旦有了主动积极的精神,掌握了方法,便能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他们内在的学习需要,也就是说,只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活动才有生机和活力,教学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间的线索,建立起相应的学习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被动、不情愿的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去发现知识的规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2.加强学法指导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为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铭刻于其头脑中的学习观念、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以及使用知识的意识等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用。事实证明,授人以鱼,只能管一阵子,授人以渔却管用一辈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创设情境,训练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在知识的重难点处为学生营造发现式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中积极参与探求新的知识,教师则注重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找到正在探讨的问题与已知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学会探求、发现知识的方法,达到优化“学”的目的。

3.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激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即将知识外化。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既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又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获取不断发展自己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知识结构建体,直接或间接地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只有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可能有效地应付未来的各种挑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儿童创新意识,我们的做法有:一是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启发学生创新,即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乐学不厌,加深了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创新意识。二是开展活动课教学。活动课作为学生的素质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更显示了他的优势,它以其有声有色、声画并茂、形象直观吸引学习者。它具有视听结合功能,画面生动,有强烈的感染力,大大改善了人脑获取知识信息的感官功能,提高了视觉听觉传递信息的效率,调动眼、耳、嘴、手、脑等各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激发。

教与学的结合,形成了课堂,科学的课堂设计、组织和管理又依赖于现代教

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提供了物资、环境和技术保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已深切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的淋漓尽致,人类已迈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新世纪,课堂培养出的人要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体系创造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铁军, 教育现代化论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铮,张履样.高等师范心理学教程.台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3]《中国电化教育》总185期《新型教学模式新在哪里》

11.远程教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寓教于乐;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1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1.045

體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到初中体育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提倡以学生的体育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中的实施原则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直是沿用先定内容后定教学任务的模式,受其影响,教师的教学往往会侧重于教学内容,疏忽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体验式教学完全扭转了这一局面,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发展,并以此为目标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不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来,更有效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实践活动为主

实践是体验的源泉。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实践,从实践出发,通过感悟、反思、体验、总结等步骤,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具体来讲,教师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拓展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限于一种运动项目,而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知识与技能结合在一起。其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深入理解和体验生活,从中获得感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

(三)师生平等互动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直都处于主导地位,师生之间根本没有进行互动与交流。体验式教学则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而学生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个体差异,所有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对话交流平台,收集足够的学习体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便更好地提升课堂实效。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中的实施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

在实施体验式教学前,必要的课前准备很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与学生进行谈话和交流,深刻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体验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学生的发展需求,再结合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找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进一步明确本节课学生要掌握和加强哪方面的素质,提高哪种能力。比如,教学“障碍跑”时,教师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并事先准备好各种器材,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和摆放障碍物,然后鼓励他们去尝试、去体验、去修改,去反思,如此便能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内化知识,提升能力。

(二)寓教于乐,“边玩边学”

一般情况下,体育课都是在室外开展的,这就为“边玩边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此方式开展体验式教学。比如,在训练学生的奔跑能力时,教师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组,通过“接力赛”的形式展开训练。在接力比赛的过程中配合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又如,在讲解“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公园或者郊区环境优美的地方,让学生在这种舒适的环境中玩耍,并教给他们调整呼吸的方法,这样做反而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生是教学的核心,所以在体验式教学中一直强调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鉴于每一个初中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分层对待已是必然选择。比如,在“接力赛”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进行分层对待,即让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组,适当增减难度。对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要严格要求,给他们更大提升空间;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要降低练习难度,以锻炼身体为主。又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目标,同时鼓励他们向各自的目标挑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完成出色的学生给予肯定,并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挑战。在以上两种体验活动中,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体验,有所收获,从而有效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四)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体育教学资源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自己学校的现实情况和教学资源,选择和设计适合学生心理以及生理特点需求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在每堂课中都能获取新的体验和收获。比如,有的学校周围山地资源丰富,教师就可以设计耐久跑或定向运动的情境教学;有的学校硬件条件好,教师就可以利用各种体育器材开展相关活动……总之,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展体验式教学,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12.远程教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总结 篇十二

关键词:多媒体,体育教学,应用

影响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效果的因素

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 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迅速快捷的网络信息, 拓宽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天地, 却也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大多数安排在雨天进行, 备课与教学间隔时间长, 或准备粗糙, 内容不充分, 有些干脆以棋牌和室内游戏代替理论教学, 课堂纪律难以保障, 既影响了邻近班级的授课, 也使学生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结合起来,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体育欣赏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体育理念和实际操作能力, 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在体育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选择在雨天上理论课或随机安排, 课前的准备不充分, 教学内容随堂安排现象多, 教学方法单一, 而且有很多教师从未使用过多媒体进行授课。由此可见, 雨天上体育理论课是大多数体育教师的选择, 但雨天又具有不定时性, 教师很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这样, 匆忙中上课质量便难以得到保证, 加上某些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 在雨天上室内课的时候改上其他功课现象也时有发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在其他学科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 而在体育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率却并不高。使用现代教学技术, 进行体育欣赏课教学, 是改善目前这种体育理论教学现状的重要途径。

多媒体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作用

1.拓宽学生学习知识面, 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通过体育

欣赏的教学, 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更广的体育知识, 在欣赏课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从而, 既拓宽了学习的知识面, 又提高了体育文化素养。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2.体育实践课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通过电视或电脑等反复进行演示典型动作示范, 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动作的全过程, 并且可以对重点和难点部分, 用慢速播放或反复播放的方式进行仔细观察, 直至掌握为止。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 而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以往的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厌烦, 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就截然不同, 学生面对的是一台电脑, 在这里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 教学课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 声音效果的叠加, 动画效果的处理, 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会精神百倍, 兴趣盎然,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以此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求知欲望,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在体育与健康课课程内容设计方面的作用

1.结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材内容。体育教学中, 教师用言语描述各种动作形态, 经过自身对动作的示范和演示, 使学生通过对“形”的认识到对“形”的演练, 达到掌握运动技能, 欣赏体育运动的目的。而传统教学受场地、人数, 器材等条件的限制, 很难在几个课时内掌握一项运动技术。但是结合实践课内容, 在理论欣赏课上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有关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动作技术要领、练习方法、建立完整动作表象, 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身体锻炼的实践课教学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而全面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即健康是三维的, 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与健康课本也穿插了大量的体育理论知识, 但体育运动过程变化迅速, 无法用实物来展示, 专业知识又太抽象, 休闲体育与娱乐体育离学生生活较远, 仅通过文字和语言的描述, 学生是不能清楚了解和掌握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欣赏教学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地把内容教给学生, 拓展视听空间, 使抽象的技术具体化、形象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 多媒体教育应用正在迅速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因此, 开展体育欣赏教学, 正确引导学生兴趣走向, 培养欣赏能力, 增强对体育理念、体育文化、体育美感的认识, 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也是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体育欣赏教学, 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有所看、有所想、有所得, 通过视听觉的刺激转化为对健康的了解和认识以及体育锻炼对人生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激发学生对运动美的渴望, 从而达到提高体育兴趣, 丰富体育知识, 弥补体育课教学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周兵.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中运用的实验研究[R].国家级课题开题报告.

13.远程教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总结 篇十三

一、本年度课题研究主要工作

1、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

本小组成员针对实际情况,填写《申请表》、制定《2010题研究计划》,提出《2010题研究工作草案》和具体的操作步骤。经课题研究小组讨论,我们将课题分为 “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模式”、“网络环境下基于协作任务的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载体,借助课堂记录表,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以“游戏式教学”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为了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更加明确实验的目标和任务,本组对教师进行了学习培训。本年度,课题组成员学习了《新课程——使用课堂教学艺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教师通过相互学习、讨论,提高了对实施网络化教学研究课题的认识,转变更新了教育观念,了解熟悉了课题结题的实施方案、步骤、规范要求,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通过报刊、杂

志、网络、媒体等渠道收集资料和网络资源,为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力开展教学课例研究

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活用、巧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效率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模式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在课题实施的这一阶段里,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初中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恰当选择了“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课型,大力开展有效的教学研讨课。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每次的教研活动都做到集体备课、全员听课、课后反思,确保了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

三、本年度课题研究工作1、2010年10月题开题立项,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和方向。

2、20101月,召集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讨论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计划。

3、2010年12月,题研究计划和方案进行修正,明确未来一年内的研究目标。

4、2011月3月,年度课题具体研究计划,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进行相关培训。

5、2011年5月,基于协作任务的自主学习模式”的相关网络课程上传至教学平台进行测试。

6、2011年6月,开展“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的相关研究工作。7、2011年6月底,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针对自主学习

在实施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做了调查、访谈和分析,为以后顺利开展这种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四、课题研究成果

1、教师教学的方式变了。

现在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教师运用网络创设情境、引导点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备课、课堂教学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在备课上,要备学生、备教材,备资源。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进行分析,充分抓住初中学生好奇想学又爱玩的心理设计教学情境。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巧用、活用各种资源创设轻松有效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大家不仅用文本资源备课还利用网络资源探讨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老师讲学生学,限制学生,到以用教师设计课件音、色、像等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为重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自主学习,大胆创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2、学生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成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探究创新、提问质疑、表演操作的乐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网络也有了新的认识,学会运用网络资源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学生已经将网络作为自己的学习工具。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运用不仅从手段、形式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更是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师生关系赋予了新的含义,得到了

学生、其他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五、研究阶段性反思

1、课题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配合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关键。每个教师只有分工明确,认真负责,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并积极参与,才能为课题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而且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各成员之间要经常交流信息,探讨,反思,总结,对于好的方面要加以推广,对于做的不够的方面要及时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明确研究、实施课题的意义。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科研处的指导下,在课题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的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取得初步成效。我们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围绕教学中心,通力合作,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的计划,使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努力提高我们教育科研水平。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

究》阶段性总结

上一篇:毕业论文土木工程下一篇:青春大讲堂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