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马流行性感冒

2024-10-01

中西结合治疗马流行性感冒(共8篇)

1.中西结合治疗马流行性感冒 篇一

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的教学论文

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的教学论文【1】

摘要:近年来,舞蹈艺术对人们的影响力逐渐提高,在舞蹈艺术中流行舞蹈对大众有强大的号召力。

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应该尝试着把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本文就如何把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结合的教学进行了浅述,以期为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结合的教学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更好的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流行舞蹈;艺术舞蹈;结合;教学

1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特点

流行舞蹈,是一种表现方式比较自由、娱乐休闲色彩强烈、适合大众广泛参与、在一定时期内被广泛运用的舞蹈艺术形式。

例如:街舞、拉丁舞、国标舞、劲舞、现代舞、Disco等等。

流行舞蹈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并且喜爱的,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在年轻人群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并且会在比较长的时间段广泛流行。

艺术舞蹈,是指由舞蹈艺术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进行的艺术创造,所创作出的舞蹈主题鲜明,感情思想丰富,舞蹈形式完整,舞蹈的艺术形象也比较典型化。

艺术舞蹈是由舞蹈艺术家用舞蹈动作作为语言诠释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是一种规范、高雅的舞蹈艺术。

然而由于艺术舞蹈偏重于对舞蹈的艺术呈现,因此在普通群众里的应用并不广泛,致使大众对艺术舞蹈不闻不问、敬而远之的不良局面,与流行舞蹈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冷热反差大的情况,我们要积极的扭转和改变这一局面。

因此,将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改变不良局面的重要举措,促进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共同发展。

2实现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结合的发展

(1)转变观念,有助于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结合的教学的发展。

在舞蹈教学中,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了解和掌握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正确认识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的情况,要树立转变这一不良现象的信心。

转变传统舞蹈教学中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毫无联系的错误观念,认识到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之间的共通性和两者相结合教学的可行性,明确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相结合共同发展的目标。

(2)改革教材,促进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结合的教学的发展。

在目前舞蹈艺术教育机构的舞蹈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恰恰相反,流行舞蹈的教学课程和内容寥寥无几,而艺术舞蹈的教学课程和内容却是铺天盖地。

舞蹈教学的课程和内容安排的不合理,多数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多半是在与普通大众联系紧密的领域,因此造成了舞蹈的教育与就业的脱节,这也是舞蹈教学体系的弊端。

因此,对舞蹈教学的教学体系和教材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只注重于艺术舞蹈教育而忽视流行舞蹈教育的舞蹈教学模式,适当的增加对流行舞蹈的教学课程和内容,进一步促进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起来进行舞蹈教学。

(3)取长补短,推动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的教学的发展。

流行舞蹈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趣味性,流行舞蹈的节奏动感,表演的方式比较自由,不仅融合了多种时尚元素,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酒吧、歌厅等娱乐文化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这就为流行舞蹈提供了展示平台,人们在这些娱乐场所应声起舞,通过流行舞蹈交流感情、释放压力。

流行舞蹈的时尚、潮流、前卫的特点有效的吸引了普通大众的目光,因此流行舞蹈是离群众最近的舞蹈。

而艺术舞蹈的情况与之截然相反,因此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有很强的互补性。

艺术舞蹈在舞蹈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是艺术家根据生活体验创造的艺术形式,因此具有表达情感、诠释人生哲理的核心价值。

所以将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取长补短,进一步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4)发现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共通性。

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虽然不同,但是作为舞蹈中的两种类别,在本质上还是有共通性的。

首先,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表现的主要载体都是人,通过人体的肢体动作进行表现;其次是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都要求表现者的身体有柔韧性和舞蹈的基本功;还有就是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都是将人体动作与音乐、戏剧、诗歌等因素协调统一,给人美的享受;最后是在当代,对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相融合在一起的舞蹈艺术作品越来越多,并且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群众的喜爱。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正确认识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共通行,才能有效的促进两者相结合的教学的发展。

(5)具体实践,实现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结合的教学。

舞蹈艺术的实践性很强,在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相结合的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舞蹈技巧训练,并且重视学生对舞蹈的所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的感受流行舞蹈或艺术舞蹈的气质特点和文化内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对舞蹈的理解和领悟以及舞蹈表现力,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审美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

(6)嫁接流行元素,创作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相融合的艺术作品。

将流行舞蹈的`时尚、自由与艺术舞蹈的正统、严谨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和谐共生的舞蹈艺术作品。

将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集为一体的舞蹈艺术作品,将具有更强更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例如,在演绎传统的大鼓舞时适当的融合播滚音乐,融合作品的结果是其吸引力和感染力远远的超过了两个个体之和。

所以,把流行舞蹈元素和艺术舞蹈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创作的舞蹈作品,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的。

(7)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舞蹈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人们对艺术舞蹈的不闻不问、敬而远之的冷漠态度并不完全是他们讨厌艺术舞蹈,更多的是因为对艺术舞蹈的接触不多,根本不了解和不懂得欣赏艺术舞蹈。

那么加强舞蹈知识的宣传和舞蹈技能培训、提高舞蹈艺术审美水平和对舞蹈艺术的理解感和领悟能力对艺术舞蹈的推广和普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实现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的重要环节。

例如,舞蹈剧院可以引进艺术舞蹈剧目以地量的价格向社会公众开放;在学校的音乐课程中适当的添加舞蹈教材和舞蹈知识的教育;舞蹈教育培训机构要做到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课程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使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均衡发展等等。

(8)合理的利用媒介资源,使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随着高新科技和媒介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目前,许多关于舞蹈艺术的娱乐节目层出不穷,比如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和湖南卫视的《舞动奇迹》等,收视率也居高不下,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为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介,为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发展开辟多种渠道。

3结语

综上所述,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价值,两者也有一定的互补性和共通性。

所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两者融合统一、和谐共生的舞蹈作品,促进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相辅相成、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增强舞蹈艺术对大众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朱奕,邓俭.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的融通发展[J].飞天艺术经纬,2011(02):8485.

[2] 李元珍.把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相结合舞蹈教学探索[J].艺术与设计,2012(01):124125.

[3] 张薇.舞蹈艺术走进大众的探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1):46.

[4] 宋薇.大众舞蹈的教育价值及实践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07.

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2】

摘要:文章试从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不均衡发展的现状中,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共通点,并就两种舞蹈艺术如何结合发展进行可行性分析,希望借此找到两者结合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并最终实现两者共同繁荣。

关键词:流行舞蹈 艺术舞蹈 结合发展 可行性分析

流行舞蹈,是指表现方式相对自由、大众参与性较强、有较强的娱乐色彩、在较长时期广泛流行的舞蹈艺术形式,如现代舞、国标舞、街舞、拉丁舞、迪斯科、劲舞等都属于流行舞蹈的范畴。

艺术舞蹈则是指由艺术家用舞蹈语言诠释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而创造出来的舞蹈,偏重于对舞蹈的艺术呈现,是一种相对正统、规范、高端的舞蹈艺术。

流行舞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舞蹈普通大众则敬而远之,这是人们对舞蹈艺术的社会需求现状,也是当前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的具体表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开放程度的提高,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元素不断涌入中国,特别是中国的青少年一代,他们对流行舞蹈热烈追捧,对艺术舞蹈几乎不闻不问,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的不均衡状况日益加剧,促进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成为业界日益关注的课题,笔者就该课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取长补短——有助于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的共同繁荣

2.中西结合治疗马流行性感冒 篇二

1 发病情况

该马系农家役用马, 爬坡下坎, 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连续驮砂数月, 负荷过重。3月14日开始发病, 行走时跛行, 站立时左前肢提起不愿着地, 发病后畜主让马停役休息, 并喂给大量玉米和米糠, 并未采取任何有效的治疗措施。休息2天后, 病情不见好转, 反而四肢均发病, 不愿站立, 卧地不起, 同时采食减少。

2 临床症状及诊断

病马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不愿站立和运动, 有时卧地不起, 强行起立后, 两后肢伸至腹下, 以蹄踵着地, 两前肢向前伸出, 全身发抖, 肌肉震颤, 运步缓慢, 步态紧张。叩诊四蹄, 病马反应异常敏感, 躁动不安。触诊四蹄边冠处有明显的升温表现, 蹄边毛粗立, 眼结膜潮红, 口腔黏膜充血, 体温41℃, 脉搏113次/min, 呼吸57次/min。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为马五攒痛。

3 治疗措施

(1) 减少玉米和米糠的饲喂量, 增加优质青草和优质干草的投喂。 (2) 先在病马四肢内侧和腹下血管明显膨臌突出部位消毒, 针刺放血。后又在颈静脉处剪毛消毒后, 针刺放血约800 m L。 (3) 20%葡萄糖1 000 m L, 10%碳酸氢钠溶液500 m L, 青霉素钾800万IU, 安乃近50 m L, 混合静滴, 每日1次, 连用3日。 (4) 当归注射液10 m L, “夏天无”注射液10 m L, 混合, 百会穴1次注射, 每日1次, 连用3日。 (5) 分别在四肢系部皮下指 (趾) 深层肌腱内外侧进行封闭疗法, 每侧注射0.5%普鲁卡因青霉素溶液10 m L, 每日1次, 连用3日。 (6) 茵陈150 g, 栀子60 g, 大黄30 g, 共研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每日1次, 直至康复。 (7) 加强病马护理, 保持圈舍干燥、通风良好, 铺垫稻草, 让其适当自由运动, 调节精料和青料, 促进消化功能正常。

4 体会

3.中西结合治疗马流行性感冒 篇三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病

中图分类号:S858.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45-01

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病又称为氮尿、捆绑病。是由于糖代谢紊乱,肌向乳酸大量蓄积而导致的肌肉变性,临床上以后肢麻痹和排红色肌红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种代谢病。多发生于营养良好的马。笔者经多年共诊治该疾病20例,治愈18例,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 病因

主要是马在休闲期间,饲喂含糖丰富的谷物饲料过多,体内贮存了大量的肌糖原。突然重役时,由于剧烈运动,氧气供应不足,大量肌糖原发生无氧酵解,产生乳酸蓄积于肌肉中而发病。

2 临床症状

病马表现出汗,步态不稳,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病重者呈现不安,后肢挣扎,试图站立,呈犬坐姿势。触诊臀部及腹部肌肉坚实,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结膜呈蓝紫色,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感觉迟钝或消失,排出暗红色或红褐色尿液。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后肢肌肉变性和运动障碍,尿液呈红褐色,均可确诊。

4 治疗

该病的治疗原则是中西结合,加强护理,促进肌肉乳酸代谢,防止酸中毒和败血症;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利尿等。

4.1 西药治疗

(1)加强护理病马就地休息,保持安静,避免运动,保持站立姿势。不能站立的,要厚铺垫草,勤翻马体,防止褥疮。已发生褥疮的,应在创面上涂搽1%龙胆紫溶液,以防继发感染。

(2)镇静。水合氯醛10~25 g,加水500 mL升,内服。

(3)促进肌肉乳酸代谢。为了促进丙酮酸氧化分解,可用5%维生素B1注射液20mL,5%维生素C注射液20~40mL,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数日。

(4)防止肌肉损伤。在病初为了防止肌肉进一步损伤,可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5)纠正酸中毒。为防止酸中毒,可内服大量的碳酸氢钠或静注5%碳酸氢钠注射液1 000 mL。

(6)防止败血症。对于发生褥疮,体温升高,有败血症可疑的病马,可静脉注射20%磺胺嘧啶钠400 mL,40%乌洛托品注射液50 mL,每日一次,连用数日。

4.2 中药治疗

中兽医辩证认为该病系气血流行太过,淤血积于腰身,热血凝于肌肉,热极生风,引起后躯麻痹,故用清热活血散和秦艽散,配合针灸。

(1)清热活血散。生地黄60 g、连翘50 g、白茅根50 g、淡竹叶40 g、柴胡35 g、大黄35 g、当归50 g、白芍50 g、桃仁30 g、红花30 g、乳香30 g、土鳖虫30 g、甘草20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入黄酒200 mL,一次灌服,每日一剂,连用3~5剂。

(2)秦艽散。秦艽40 g、炒蒲黄30 g、车前子30 g、天花粉30 g、黄芩30 g、大黄25 g、红花30 g、当归3 g、白芍30 g、栀子30 g、淡竹叶30 g、甘草20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入黄酒200mL,一次灌服,每日一剂,连用3~5剂。

(3)针灸。百会、肾俞、巴山、大胯、肾堂等穴,每次选取1~2穴,白针、电针、艾灸或水针均可,隔日针1次。

5 典型病例

2013年4月5日,昭苏种马场一连二马队哈萨克牧民赛力克饲养的一匹营养良好5岁役马,因长期休息,重役后30min突然发病来医诊。症见:该马颤栗,出汗,两后肢破行,负重困难,步态不稳,蹄尖着地,呈犬样坐地,排红褐色尿液,体温40℃,呼吸30次/min,脉微弱,黏膜充血,微黄。诊断为麻痹性肌红蛋白尿。采用上方中西医结合治疗,用药7d后痊愈。

6 体会

(1)该病是新陈代谢病,临床上较轻病例经适当休息和治疗后,病畜很快痊愈。重症除后躯麻痹外,还有咽麻痹症状,故经口服投药时须小心,以防误咽引起异物性肺炎,最好用胃管投药。

(2)对病情较严重而病程较长的可应用中草药治疗,对后躯麻痹严重的病畜可以施以电针疗法。

(3)本病必须及早治疗并发症,如便秘疝,肠鼓气,心肌炎,尿毒症,败血症,褥疮等,才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4.中西结合治疗马流行性感冒 篇四

尊敬的患者家属

您好!鉴于病人目前病情危重。我院治疗条件及技术力量有限,治疗风险较大,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甚至意外死亡,我院根据病人情况,强烈建议您到县级以上条件好的医院治疗,如您坚持在本院治疗,我院会根据我院诊断积极抢救,合理用药,尽我院百分之百的技术及设备力量,力求将危险降到最低,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我们会随时记录病人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在我们技术和医疗条件允许情况下尽最大努力抢救病人。但尽管如此,也不可完全避免意外情况发生。这就要求你对我们的治疗理解和支持,我院医生会和你详细解释病人情况,使你最大程度了解病人目前状况,你在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理解的情况下在《马台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危患者治疗协议书》上签字。

病人如院时基本情况:

一、主诉(患者或家属):

二、查体:

三、初步诊断:

四、用药情况:

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址:

患者(或代理人)签字:医生签字:

5.中西结合治疗马属动物肾源性血尿 篇五

1 肾源性红尿的种类

1.1 肾脏炎

其特点是血液与尿液混合均匀, 每次排出的尿液都混有血液, 尿沉渣玻片检验可观察到有大量的红细胞之外, 还见有肾上皮管状细胞颗粒状细胞。

1.2 膀胱源性红尿

其特点是血尿液混合的不均匀, 每次排出的尿液最初部分不见血液混入尿中, 最后排出的尿混有血液, 并在尿液中混有凝血块及坏死组织片、尿沉渣片, 除观察到上皮细胞外, 还有磷酸镁结晶或砂砾样物质。

1.3 尿道源性红尿

其特点是最初尿液有血液, 其余部分含有少量或不含有血液, 尿沉渣有大量上皮细胞出现。

2 症状

2.1 膀胱血尿

血液与尿液不是均匀混合, 在排尿过程中, 开始不混有血液, 到最后时才混有血液, 将这种现象称为“先尿后血”。尿液中常混有大小不等的血凝块和坏死组织皮。临床表现为不断排尿, 但每次排出的尿量不多。

2.2 肾性血尿

血液与尿液均匀混合, 整个排尿过程排出均匀一致的红色血尿。触压肾区或直肠检查肾脏, 病畜疼痛不安。

2.3 尿道性血尿

其特点是在每次排尿的过程中, 开始排尿时尿液内混有血液, 或丝条状血凝块, 有时血液呈点滴状排出, 以后排出的尿液则不混有血液, 将这种现象称为“先血后尿”。

2.4 泌尿器官损伤性出血

发病急剧, 尿色鲜红, 且混有血凝块, 病畜疼痛不安, 精神不振, 食欲减少, 逐渐出现粘膜苍白。

3 治疗

本病的根本治疗是治疗原发病, 应查明引起血尿的原因, 针对不同的原发病采取相应的措施。

3.1 清热凉血, 利尿止血

处方:秦艽30g、瞿麦24g、车前子15g、当归15g、黄芩21g、赤芍21g、炒蒲黄24g、焦枙子24g、阿娇15g、黄柏15g、竹叶15g, 灯芯为引, 水煎去渣, 候温灌服, 每天1剂, 连服4剂, 疗效显著。

3.2 止血

6.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行热 篇六

1 流行情况

该病以黄牛感染为主,水牛次之,奶牛也可感染发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不同年龄、性别的牛都可感染,但以青壮年牛发病较多,8岁以上的老牛和6个月以内的犊牛很少发生。常在夏末秋初,高温炎热,多雨潮湿,蚊蠓多的季节流行,高潮过后则转为零星散发,待天气凉爽后停止流行。据多年的观察,该病在我镇每隔5~6年流行一次,多发生在8~9月份,本镇花桥、冷水坝、梁家屯、北坪等4个村都有流行,据不完全统计,1999—2007年共发病牛320头。

2 临床症状

牛表现为突然发病,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 ℃,精神沉郁,鼻流清涕,流泪,畏光,眼结膜呈树枝状充血,眼睑水肿,呼吸促迫,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随着病程的延长,病牛卧地不起,四肢关节僵硬、疼痛。强行驱赶行走呈跛行。鼻镜干燥,鼻流粘性液体。皮温不整,角根、耳、四肢下端有冷感。粪便干燥,尿少而黄,有的混浊。舌质红赤,苔黄少津,脉数。如果没有并发其他病症,大多数呈良性经过,1周左右康复,死亡率一般不超过1%。

3 剖解变化

对病牛进行剖解,可见明显的肺间质气肿,肺高度膨隆,间质增宽,内有气泡,肺充血与水肿,胸腔积有大量暗红色液体,气管内积有大量泡沫状黏液,淋巴结充血、肿胀,小肠和盲肠呈卡他性炎症和渗出性出血。

4 诊 断

诊断要点:依据大群牛突然发病、传播快、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及结合临床表现等特点,可初步诊断为牛流行热,但确诊需通过实验室作病牛双份血清中和试验。

5 治疗方法

5.1 西药

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采取以解热镇痛、抗菌消炎和抗病毒药物疗法为主。每头牛用复方氨基比林或安痛定30~50 ml,卡那霉素30 ml,病毒灵30 ml,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天即可治愈。对体弱和病程稍长牛再用生理盐水1 000 ml,5%葡萄糖1 000 ml,安钠加10~20 ml进行补液、强心,每天1次,2~3天即可痊愈。

5.2 中草药

用淡竹叶、苍术、薄荷、荆芥各30 g,牛蒡子、柴胡各15 g,麻黄25 g,桂枝、青皮、黄芩、葛根、石膏各30 g,煎水温服,每日1剂,连服2~3剂。如果咳嗽者,加紫菀、杏仁;四肢疼痛者,加威灵仙、乳香、没药;跛行者,加木瓜、独活、杜仲、牛膝;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者,加厚朴、枳壳、山楂、神曲。

6 典型病例

病例1 2004年8月10日,花桥村岩脚屯村民组雷某到我站反映,其饲养的2头黄牛(1头母牛4岁,1头公牛1岁)早上出现卧地不起、不愿出圈、耳尖与角根发热等症状。经检查,母牛体温40.2 ℃,眼结膜潮红呈树枝状充血,眼睑水肿,咳嗽,口鼻流涎,呼吸急促(40次/分钟),卧地不起,强行驱赶行走呈跛行,不愿走动,食欲废绝,粪便干燥,尿液赤黄,舌苔薄白。同时,相近几天该组已有6头牛相继发病,病症基本相似,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牛流行热。

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法对病牛进行治疗,当日对每头病牛用复方氨基比林20 ml,安痛定30 ml,卡那霉素30 ml,病毒灵30 ml进行肌肉注射。同时用淡竹叶、苍术、薄荷、荆芥各30 g,牛蒡子、柴胡各15 g,麻黄25 g,桂枝、青皮、黄芩、葛根、石膏各30 g,煎水温服。次日上午,病牛体温39.3 ℃,呼吸症状减轻,精神好转,能站立行走,开始吃少量青料。第三天病牛体温39 ℃,呼吸正常,吃食、反刍接近正常,再用淘米水500 ml,加大蒜150 g进行灌服,每天1次,连用2次。第四天牛基本恢复正常。

病例2 2004年8月20日,花桥镇冷水坝村张某前来求诊,其饲养的1头黄母牛(6岁多),已发病3日,曾用安乃近、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未见好转,病情加重,病牛卧地不起。经检查,体温 40.8℃, 鼻黏膜干燥,呼吸42次/分,咳嗽,体瘦,肢体僵硬,步态不稳,颈项不灵活,四肢关节肿痛,屈伸不利,采食、反刍停止,卧地不起,粪便干燥,尿少而黄。

用生理盐水1 000 ml加Vc 20 ml,5%葡萄糖1 000 ml加病毒灵30 ml,静脉注射,每天1次。再用安痛定40 ml,卡那霉素30 ml,镇跛痛20 ml,肌肉注射,每天2次。同时,用淡竹叶、苍术、薄荷、荆介、桂枝、青皮、黄芩、葛根、石膏各30 g,牛蒡子、柴胡各15 g,麻黄25 g,木瓜、独活、牛膝各20 g,厚朴、枳壳、山楂、神曲各15 g煎水温服,每日1剂,用药3天,病牛好转。第四天停用西药,续泡服1剂中草药,同时灌服2剂大蒜液,第六天痊愈。

7 小结与体会

7.中西结合治疗马流行性感冒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9月儿童传染门诊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21例 (治疗组) 与同期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患儿13例 (对照组) , 2组病例均为门诊患儿, 男23例, 女11例, 中位年龄7.2岁。排除发生其他并发症者, 全部病例均表现为耳垂为中心, 不同程度弥漫性肿大, 无明显的边缘界限, 用手触摸患儿的肿胀的脸部能够感觉到表皮温度较热, 并伴有小儿张嘴或咀嚼时有疼痛感, 挤压腮腺无脓液自腮腺口流出。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并发症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 对照组:抗病毒给予静脉输液病毒唑、头孢呋辛钠治疗;对症:解热、纠正水电失衡治疗。 (2) 治疗组:除西医治疗方法外, 服用自制抗病毒方剂口服, 方剂为:板蓝根15g, 蒲公英12g, 黄芩10g, 连翘12g, 玄参10g, 柴胡6g, 地丁6g, 高热者可加生石膏6g, 水煎服, 根据年龄不同调整服用剂量, 每天2次。

1.3 临床治愈指标

肿大的腮腺恢复正常, 热退, 疼痛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3d内退热18例 (85.7%) , 7d内治愈17例 (80.9%) ;对照组3d内退热7例 (53.8%) , 7d内治愈8例 (61.5%) ,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 具有V抗原 (也称病毒抗原) 和S抗原 (也称可溶性抗原) 两种抗原, 本病毒和流感病毒不同, 很少发生变异, 各毒株间的抗原性均甚接近。病毒首先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 继而发生病毒血症, 经血流累及腮腺及其他一些器官, 在其中增殖复制, 然后再次进入血循环, 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其病毒随唾液和鼻分泌物排出, 经飞沫或接触传染, 传染源是患者, 通常易侵犯儿童。

中医称本病为痄腮, 认为本病是由外感风温邪毒, 从口鼻而入, 郁而不散, 结于腮部而发病。方剂中, 板蓝根有清热凉血、解毒利咽的作用;蒲公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连翘能清热、解毒、消肿, 可治因热毒引起的气血不能流通而产生的痈肿疮毒等外症;玄参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 还可以清利咽喉、防止伤阴的作用;方中配柴胡, 是用其疏散风热之功;地丁有解毒消肿、清热利湿之效[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上述中草药均有抗炎、抗病毒之功用。本方剂以达疏风清热、解毒清肿之目的与西医方法相结合, 临床上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程、治愈率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西医的治疗, 在临床上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756-758.

8.中西结合治疗马流行性感冒 篇八

关键词:马传染性贫血病,流行特点,现状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疫病, 主要通过虻、蚊、刺蝇及蠓等吸血昆虫的叮咬进行传播, 多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在马的血液和内脏中长期带有病毒, 无遗传性。临床症状表现消瘦、贫血、可视黏膜苍白、出血、结膜黄染, 四肢无力, 被毛粗乱, 无名高热, 容易出汗, 个别病畜颈、腹皮下水肿等, 而绝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在流行初期多呈急性型经过, 致死率较高。

1 历史背景

1955 年就证明云南省有马传染性贫血病存在, 1952-1954 年原丽江军马场从贵州清镇和云南嵩明军马场引进卡巴金种马70 多匹, 1955 年6 月有个别马匹发病, 经生物学试验确定为马传染性贫血病。

从1976 年开始, 云南省用血清学的方法 (补体结合反应和琼脂扩散反应) 开展了大规模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检疫工作, 到1980 年底止, 全省共检疫马匹58.8025 万匹 (次) 。占马匹存栏的57.17%, 检出阳性马2 926 匹, 占被检马匹的0.5%。迪庆州1980年存栏有19 310 匹, 抽检1421 匹, 检出阳性马匹0匹 (中甸县兽医站于1979 年2 月至1980 年6 月30日完成包括马传染性贫血病在内的畜禽疫病的全面普查工作) 。1981 年以后, 香格里拉市没有开展马传染性贫血病专项检疫监测工作, 也没有免疫接种过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据记载, 1952 年以来香格里拉市发生过的马传染病仅有马腺疫。

2 马匹引进情况

1985 年从山西闻喜引进闻喜驴公驴7 匹;1986年从青海引进河曲马种公马6 匹;1987 年从陕西引进关中驴公驴11 匹、1991 年从陕西引进关中驴公驴5 匹、2007 年从陕西引进关中驴3 匹。共引进32匹用于改良当地母马。投放过种畜的金江、上江、虎跳峡 (含开发区) 、洛吉、三坝、建塘, 没有发生过马匹患病情况。

3 香格里拉市马传染性贫血病流行现状

1957 年马属动物存栏10 377 匹, 1990 年马属动物存栏12 232 匹, 2014 年马属动物存栏11 341匹。多年来马属动物存栏增长不大, 近20 年来每年存栏都在下降。而且香格里拉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 是滇、川及西藏三省区交汇处。截止到2014 年, 香格里拉市总面积11 613 km2, 辖4 个镇、7 个乡, 共有6 个社区、58 个行政村。最高点海拔5 545 m, 最低点海拔1 503 m, 海拔高差4 042 m, 平均海拔3 459 m, 市境地貌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盆地、河谷。以大小中甸坝子为主的香格里拉高原, 平均海拔3 450 m, 一年四季太阳辐射能充裕, 年平均温5.5 ℃。但大气透明度高, 太阳辐射强, 白天增温剧烈, 夜间降温快, 气温日差较大, 干季气温日差可达30 ℃。

马传染性贫血病传染途径主要通过虻、蚊、刺蝇及蠓等吸血昆虫的叮咬, 而香格里拉市高原地带因气候原因无这些昆虫。而处于气候温和河谷地带的上江乡、金江镇、虎跳峡镇 (含开发区) 、三坝乡马属动物饲养量较少, 而且存栏逐年下降 (开发区2014 年马属动物存栏为0) ;2007 年后没有引进过任何马匹, 均属地方品种, 而且流通等情况较少。所以目前香格里拉市没有马传染性贫血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凤英.中甸县畜牧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5.

上一篇:2021个人考核自我鉴定下一篇:树组工形象演讲稿: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