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维刚书有感(精选4篇)
1.读孙维刚书有感 篇一
读《孙维刚初中数学》有感
———冯岩
《孙维刚初中数学》是数学教育家孙维刚老师的著作,涵盖了现行初中数学教育大纲中所要掌握的内容,是孙老师三轮实验班的数学教材。孙老师的数学教学理念可以概括成四句话: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他认为,学好数学,首重概念扎实,基础知识牢固。解数学题,要在“扎实”“牢固”的基础上,加强在概念的理解,引申,概念外围的规律方法,以及解题思考规律方面的功夫。而在本书中,他更旗帜鲜明的亮出自己的观点:要学好数学,还要学会“聪明的做题”,这一论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孙老师认为:提不求多,但求精彩,要求“知人善用”。很多老师和同学做了大量的联系,但实际上无论从知识或是从思维能力哪个方面来说,收获都很少,明显的与付出不成正比。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是否从思想上明确了如上所述的做题目的目的;其二,是否在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做题。所谓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题不求多,但求精彩。对于题目的选择可以遵循下述几个原则:(1)题目本身无错误;(2)不要选只是对概念,定理,方法进行复述的题目(这一点对于我校学生尤为重要),这种题目,对于理解知识,培养能力几乎毫无作用;(3)题目从解法上看,应是充满活力,不要死气沉沉,只是繁琐的堆砌公式或冗长无味;(4)同一类型的题目,解透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即可,不必大量重复;(5)不问津那些对于概念无理解价值,在思考方法上远离一般规律的偏题,怪题
2、讲究做题的方法——
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这三种方法与其说是是研究问题的三种手段,不如说是深入理解解题思想的三个层次。在本书中孙老师用了几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自己如何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巧,进而思考规律的。而孙老师教学成功的所在,我认为也恰恰在于他对学生做题方法指导上。
我从一些资料中了解到,孙维刚训练学生,一要“敢”提问题;二要“会”提问题;三是在发现问题后,找出此知识与彼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别人要花一个月,他们仅用三个半天便讲完了高中数学的118个公式。初中三年便提前学完了高中的全部数学课程,而且还增加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和部分大学的数学课程。初二上到一半,便可以优异的成绩答完前一年的高考数学试卷。
而孙维刚学生的成绩,总是和“付出”之间有一道“不等式”:课前不用预习,课上没有笔记,课后没有作业。孙维刚到底靠什么呢?
他说:“我给学生出一道题,自己要先做10道题,从中选出最精彩、最典型、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
在孙维刚的书橱里,有一摞大硬皮本。数数共有二十二个(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上面画着三角、圆锥等各种几何图形,旁边则是密密麻麻的解题笔记。
他为学生开创了解题的“三级跳”: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又是他为学生归纳了4个大规律,15个中规律,30多个小规律,使他们从初一到高三,从代数到几何,再没有不会做的题目了。
所以,要想引导学生理性思维,首先教师要有很大的内存和相当的积累,并且用心总结剖析,才有可能做到这种深入浅出和行云流水的境界。
3、在可见的系统中学习,知道自己还缺什么,知道自己已拥有什么。达到知己知彼。魏书生认为,教学中首先应当帮助学生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为此,他与学生多次讨论、商量,画出了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图,整理成了支干、小杈、叶子的系统,即所谓“语文知识树”,或叫“知识地图”。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当思维的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有了这张‘地图’,目标才能明确,少走冤枉路”。
孙维刚则把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分成了三层意思:
一、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传输,都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况下进行的;
二、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问为什么,寻找它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在系统中进行教学。孙维刚认为这种做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盘根错节,又浑然一体,而到后来,知识好像在手心里,了如指掌,不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瓦砾、一片望而生畏的戈壁滩。”
2.读传道书有感 篇二
整个诗歌智慧书充满着人们对上帝、天地万物、人、魔鬼等诸多事物的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以至于回归于对上帝的认识,所凝聚而成的人生经验精华。
整个传道书从一章二节开始,到最后十二章八节同样提出一个信息,就是虚空,似乎贯穿整个传道书,因此人们很容易就把“虚空”当成是传道书的主题,其实不然,传道书是所罗门的忏悔录,是将所罗门终其一生所有的经验,所罗门是太平王,他的一生刚开始在没有一点经历之时,就蒙上帝祝福有聪明智慧。整个传道书似乎是以所罗门的理性出发,在边经历边思索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他人,从而认识上帝。在经历的过程中思索,在思索的过程中经历,在回顾中总结,在总结中教训。似乎是一卷消极的宣言,是一个无奈的告白,其实不然传道书在不断的回顾总结中揭示了人在世上的劳苦愁烦,以至使人明白敬畏上帝的真意---生命平安!
现就一些领受和亮光做如下分享:
一、虚空的宣告
当我们看到刚一开始,作者就告之凡事都是虚空,这不是畅销小说卷首的话语,不是为了应和人而写的,似乎根本就没有吸引力。无论是年青人或是长者一般很有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失败者的言语,那么首先,我们来看这个宣告者是谁,从传道书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作者是大卫的儿子,是在耶路撒冷作王的,是传道者,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论身份他是大卫的儿子,论地位他是王,论职业他是传道者。大多数研经者认为是所罗门本人,从圣经中我们得知所罗门是以色列第三代君王,拥有超世的智慧,令当时代的人赞不决口,甚至于不远万里来到以色列,他的财富多不胜收,妻妾成群(1000),享尽荣华富贵,几乎天天奢华宴乐。他在位期间可所谓国泰民安。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生活和虚空一词不说是风马牛不相及,只少很难牵扯到一块。这样的生活不正是人人在地上追求的目标吗?所罗门是不是唱高调啊?那么让我们接下来看看,所罗门宣告虚空的原因吧,就在本书前两章,所罗门先是以智慧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但在查究中发现一切所谓的至善,不过是极重的劳苦,都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之后他以喜乐试试,眼看不饱,耳听不足,等等一切皆为虚空。从三到五章他发现凡事都有定期,人尽乎是徒劳无益。接着在六到八章中,他感受到过多的追求和贪欲,只有把自己陷入一种劳苦,而实际当中的享用却被人忽略了,在世上享受生活中劳碌所得来的便是人生的意义。最后从九到十二章中作者再一次的回顾和结论,即便是人会享受也没有任何益处,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死是人人都要必须面对的。而且所罗门也谈到了人们对死亡为什么如此害怕,因为死后要面对的是上帝的审判。究其以上种种原因,实在是所罗门对生命与生活的历年经验,是所罗门究其一生的生命精华。这就是他在书中之所以宣告虚空的所在。
看到这里,你的疑问就会多了,既然如此,那么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享第二点。
二、人生的意义 在第一点我们看到所罗门所说的虚空是因为他把自己当成天地之间的主所造成的原因,一个想自主的人生是虚空的,天地之间的主不是人类,是上帝!如果本未倒置,主次不明,那是因为灵耳没有开通,灵眼未曾显明。所罗门首先把自己放在中心去体验人生,后来他发现人生是一场戏,人充其量只是主角,人只多是天地间的主角,忘了真正的导演是上帝,祂以权能的命令托付着万有。而且人要为自己所做的负责,这是人的份。(其实犯罪后的人们实难负起这一责任)。人是有限的,不是自有永有的。虚空是因为人过多或是全心投入到了日光之下的原因,想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或改变一些什么,忘记了仰望日光之上,其实阳光雨露及人间所需要的恩典都是从上面来的,是众光之父那里来的,专注地上的人就会迷茫,受伤,虚空,我们的帮助从创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地上有试探,天上有赦免。这就是人生的意义,这就是传道书的目的。所罗门在第三章已经告诉我们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十二章又告诉我们,人们后来的结局都要面对审判。且不说人专注地上虚空有益与否,单单结局的面对,实在值得人们深思。更何况圣经不至一次用种种例证告诉我们没有义人,连一个都没有。人陷入罪中的挣扎无非象人进入沼泽地的挣扎,会越陷越深,又象鸟落入捕鸟人的手中,越挣越紧。只能谦卑的求助、呼求,求助谁呢?眼目向上仰望,聆听上帝的声音----道成肉身的主耶稣的救赎!祂是安排你生命的主!
综上所述,传道书让我们看到一个最聪明,最有学问,同时又有极多的财富,万人之上的地位为一身的人(所罗门),若把神摒弃心门之外专注于日光之下,看到的是极重的劳苦,凡事的虚空。以便以谢的上帝在整日向你招手,把你的眼目向上仰望,支取上帝给你一切丰盛!
遇见耶稣的祷告
祷告是每个基督徒都要有的生命反应,是基督徒的属灵呼吸,是与主耶稣,圣父、圣灵有密切关系的所在,是基督徒在世界上生活的前提条件。关系着我们的动静起坐,言行举止,关系着我们身体和灵命(人格)的健康与否,关系着我们每天的人际交往、待人接物、处事为人,关系着我们对周遭环境的态度和反应是否正常,更关系着我们的生命在上帝的祝福中健康长进---尽心、尽意、尽性、尽力爱上帝,竭力进入完全,象天父一样完全。如此的重要,绝不容忽视!
当我们被圣灵感动,被耶稣基督拯救,被天父接纳的那一时刻,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何等的需要上帝的引导,眷顾,怀抱。当我们由此认识到自己的卑微无用,我们会更加强烈的需要上帝的同在(以马内利)。就在此时你我需要面向上帝祷告,也必须在此时,若不在此时你我不会来到上帝面前,或者说是不会主动来到上帝面前祷告。若不在此时即便是你来了,也只不过是敷衍了事,应付而已。如此的重要,绝不容忽视!
现就本人从上帝那里来的感动分享如下,希望借此也触及你在上帝面前的领受与亮光,通过学习新约圣经马太福音六章九到十三节和路加福音十一章一到四节的经文,我做如下五方面的分享:
一、留心敬听的寻求:
我们看到门徒在主耶稣教导祷告之前有着何等迫切需要,而且路加福音让我们看到,在记载祷告之前,路加有意的将马利亚的安静听道写在前面,这就告诉我们祷告之前需要有一颗安静、委身上帝的心。当门徒跟从耶稣,发现耶稣的祷告之后,他们看到了耶稣的祷告态度,听到的祷告言语以及自身的感受,和自己以往不一样,以往他们是犹太人也祷告,甚至他们转而发现主耶稣的祷告和法利赛人的祷告有明显区别,否则他们不会说求耶稣教祷告,如果说主耶稣的祷告和他们无异,他们根本就不用求耶稣教导,因为他们从小就见就听,可以说是祷告对他们是耳濡目染,至此肯定他们确信不一样,实在不一样,他们就谦卑求!爱我们,当然也爱当时门徒的主耶稣基督就没有半点迟延的开始教导,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主教导我们说,在这里有个最为关键的就是祷告的教导,是的,祷告需要教导,在这里主耶稣并没有说,祷告不需要教导,你们为什么明知故问呢?祷告就是向神说话,自己去祷告吧,是的祷告需要学习,需要教导。是的祷告是向神说话,可是说的真正是什么呢?如何才能讨上帝喜悦,如何才能祷告到上帝的心意上呢?他们平常也祷告,但有几次是上帝所悦纳的呢?他们没有把握,于是他们开始留心敬听。
二、神为中心的三愿 首先,主耶稣教导他们,祷告不是自私的,不是专为自己的,告诉他们“我们”做为祷告的首语,要心系众人,以爱开头,并非自言自语或诉说,因为上帝是众人的上帝,并非个人的专利!神爱世人!因着主耶稣的救赎,上帝是所有蒙救赎之人的父。“在天上”就在这时主耶稣把众人的眼光从日光之下挪到了日光之上,日光之下无盼望,日光之下一切虚空。人们的喜怒忧思悲恐惊情绪的多变,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的种种不满,乃是由于人们的眼光过分的关注日光之下所致,把头抑起来,我们的好处不在上帝之外。“父”这是多么亲切的称呼,这是我们与上帝亲密无间的关系所在,这种关系正常化,才能开始如下的祷告。接下来就是三愿,这三愿完全表明我们的祷告心态,是以神为中心的,而非以已为中心,也非以所需所要为中心,象以色列人在旷野他们何常是把上帝放到中心呢?因为这才是祷告的意义所在,以爱开始,以爱的源头上帝为中心,恩典自然就流露出来。这三愿是上帝的旨意,是人们向上帝所应有的信心,是人们对上帝的颂赞。“神的名为圣”非同平常,不敢妄为,象何弗尼、非尼哈,象扫罗,象乌撒,象拿答、亚比户,如此的灭亡。“上帝的国度”充满着怜悯、慈爱、公义,信实,威严、能力,“上帝的旨意”是美善的,平安的,“如同行在天上”在天上无法拦阻,绝对成全。在地上有拦阻:鬼意、人意、己意,鬼意即抵挡上帝的旨意,人意即他人的私意,己意即自己所怀的私欲。天上没有闲站的,也更没有妄行的。
三、身体灵魂的饱足
其实上帝爱人是比人还实际的,让我们回想上帝起初造人是先造了亚当的身体,后将灵魂放置在人的心中(对人的鼻孔吹气),并将永生安置在人心里,我们的身体是圣灵的殿,唯有犯奸婬是干犯自己的身体(在身体之内),种种话语,我只是想说,上帝爱人是全人的爱,又有祝福的话说:愿你们身体强壮、灵魂兴盛,是的,日用的饮食可以理解为上帝对身体和灵魂的双重供应,可就我个人理解偏重上帝对身体的供应,甚至于我认为上帝就是单指身体而言,因为上帝对人的祝福不是空洞的,对人的要求不会过于苛刻的,因为上帝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神也凡事都受过试探,对我们的爱是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不仅是全天的饮食(日用),更是天天赐给我们,上帝不仅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更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天天赐给我们证明上帝对我们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我们知道有一处祷告说不要让我过于富足,以免忘记神,没有一个义人,上帝不仅要把我们领到青草地和可安歇的水边-吃饱喝足,还要让我们的灵魂苏醒,造成灵魂空虚的重要原因就是罪,垃圾是一个美丽城市规划的障碍,病毒影响身体健康,罪是阻挡上帝恩典赐予的拦阻。人是有限的,有罪了,人这一生的生命质量将会因而变质,生命影响生活,进而生活也就碌碌无为。继续下去不过就是伤害别人和伤害自己,因为即便是一点儿罪,也使你整个生命受影响,一点癌细胞,也会使机体至终癌变,只有提前清除癌细胞,可是如何彻底的清除呢?就目前医学来看,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耶稣知道人类需要的是什么?祂带来了救赎和完全的赦免,让我经历被饶恕的平安和喜乐,让我们享受上帝爱的丰盛恩典。一个经历恩典的人才能饶恕别人,这是一个经历过被伤害和伤害他人所需要的生命。你经历过吗?主耶稣是我们唯一的盼望,让我们的心灵不再空虚迷茫。经历饶恕的人是一个饥渴慕义的人,他们必得饱足!上帝对我们是供应身体的所需,赦免灵魂的亏欠!
四、随时随在的眷顾
有了健康的身体和丰盛的生命,不代表已经行了,无需耶稣了。绝对不是的,而是刚刚开始,重新生活。一个时时有主耶稣同在的生活(以马内利),一个时时蒙主耶稣祝福的生命。这世界处处充满着诱惑和试探,若离开主我们什么也不会做,一不小心又会陷入试探,上帝不叫我们陷入试探,人生不遇见试探很难,除非离开这个世界,主耶稣也凡事都遇见过试探,但是主没有犯罪,祂也同样应许我们不陷入试探中,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仰望上帝,向试探说不!得胜试探!否则会陷进去,试探就好象沼泽地一样,面对沼泽不是挣扎,而是求助,此时你越是挣扎就会越深的陷入。这时你需要的是求助!求助谁?是在沼泽中无用的人吗?是求助第三天从死亡中复活的救主耶稣基督,死亡拘禁不了祂,阴间的权柄无法胜过祂!可你如果忘记了主耶稣的这一应许,陷入试探了怎么办?陷入试探的结果是多而又多的凶恶,无法逃脱,上帝丢弃你了吗?没有!救我们脱离凶恶的上帝,祂仍然做我们坚固保障!不要任意妄为,不要随意往来,对你生命的主耶稣说求祢救我!你的生命将充满多而又多的恩典,你的生活将满有上帝多而又多的祝福,因为主耶稣在随时随在的眷顾!
五、天地之间的宣告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上帝的直到永远!这是对上帝正确的回应,这是对上帝一生所持定的信心!这是对上帝该有的敬拜!这样在天地之间,在众天使和人面前,在魔鬼上面的坚定有力的宣告!这样的宣告充满着感恩和称颂,是得胜的回应!
整个主祷文,以爱为开始祷告,以神为中心进入,以经历上帝的祝福为内容,以对上帝爱的感恩称颂的回应为结朿。完全显明了上帝的对世人的真切关爱!这是天父对儿女的表白,这是儿女对天父的敬爱!
3.读大王书有感 篇三
这本书讲述了出逃自地狱的熄,剥夺了人间的光明、声音、语言、灵魂…在篡夺了这个疆域无边的大国王位之后,他涂炭生灵,无恶不作。既便如此,熄仍担心智慧的文字总有一天让人们觉醒。为此,熄呼风唤雨,又发动了焚书。
可是,熄没有想到,有一本书从万丈火焰中优美地飞上夜空。它是王中之书,大王书。它的新主人是牧羊少年―茫。茫是一个浴天地之灵气而长大的少年,在危难时刻被成千上万难民拥立为王。在刀光剑影的漫长夜里,茫带领他的军队和百姓与熄旗下的百万军团及巫师团展开殊死较量…
我被这个情节曲折、语言优美的`故事震撼了,我为茫的智慧和勇气而欣喜;为熄的丑恶行为而愤怒;为柯的沉着冷静而敬佩;为瑶的舍身救人而感动。书中的”大王书“是一本变幻莫测的书,它能指引茫军前进的方向。
4.读《书》有感 篇四
这篇文章是杏林子写的,主要写了杏林子用书为自己建了一个很好的堡垒,她是多么爱看书。每天晚上,杏林子的妈妈去借书,自己村子的书借光了,就去别的村借书,直到她的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管理员,母亲的重任才放下。
这篇文章里,给我最大启示的还是杏林子,她的右臂一年四季肿胀不堪,硬得跟石头一般。虽然父母、亲友常劝她多休息,但她依旧没有放弃看书和写作,或许对她来说,看书和写作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
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人,比如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可她创作出了《给我三天光明》,还有史铁生双腿残疾,写出了《我与地坛》……他们不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虽然他们身有残疾,但身残志坚,不仅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价值,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