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复习

2024-06-25

中药鉴定学复习(精选8篇)

1.中药鉴定学复习 篇一

概念

皮(cortex)类中药通常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它的含义不同于植物学中所指的皮层。皮类中药由外向内包括周皮和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少数为根皮或枝皮。

性状鉴别

形 状

由粗大老树上剥的干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呈短片状或短小筒状。皮类药材又因其采皮剥离和皮在干燥时收缩程度而呈各种不同弯曲状态。一般描述术语有:

①平坦:皮片呈板片状,较平整。如杜仲、黄柏等。

②弯曲:皮片多数横向向内弯曲,通常取自枝干或较小的茎干的皮,易收缩而成弯曲状,由于弯曲程度不同,又有种种形状的名称。

③反曲:皮片向外表面略弯曲,皮的外层呈凹陷状,如石榴树皮。

④槽状或半管状:皮片向内弯曲呈半圆形。

⑤管状或筒状:皮片向内弯曲至两侧相接近成管状,这类形状常见于加工时用抽心法抽去木质部的皮类中药,如牡丹皮。

⑥单卷筒状:皮片一侧向内表面卷曲,以至两侧重叠,如肉桂。

⑦双卷筒状:皮片两侧各自向内卷成筒状,如厚朴。

⑧复卷筒状:几个单卷或双卷的皮重叠在一起呈筒状。

外表面内表面

外表面指皮的外侧,通常为木栓层。

①外表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等,有的树干皮片外表面常有斑片状的地衣、苔藓等物附生,呈现不同颜色等。

②有的外表面常有片状剥离的落皮层和纵横深浅不同的裂纹,有时亦有各种形状的突起物而使树皮表面显示不同程度的粗糙。

③多数树皮尚可见皮孔,通常是横向的,也有纵向延长的,皮孔的边缘略突起,中央略向下凹,皮孔的颜色和皮孔分布的密度常是鉴别皮类药材的特征之一。

④少数枝干皮上有刺,如红毛五加皮,或有钉状物,如海桐皮,亦是皮类中药具有鉴别意义的重要特征。除去木栓层或部分刮去木栓层的皮片表面常较光滑,如桑白皮、川黄柏、刮丹皮等。

内表面一般较外表面色浅而平滑,常有粗细不等的纵向皱纹,纹理粗细程度常因树种而异;也有内表面显网状皱纹或平滑坚硬,如秦皮。少数树皮尚留有少量的木质部。

折断面气味

折断面皮类中药横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折断面的性状主要有:

①平坦:组织中富有薄壁组织而无纤维束的皮,折断面较平坦,无显著突起物,如牡丹皮。

②颗粒状:组织中富有石细胞群的皮,折断面常呈颗粒状突起,如肉桂。

③纤维状:组织中富含纤维的皮,折断面多显细的纤维状物或刺状物突出,如桑白皮、合欢皮。

④层状:有的皮组织构造中的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折断时裂面形成明显的层片状,如苦楝皮等。

有些皮的断面外层较平坦或颗粒状,内层显纤维状,说明纤维主要存在于韧皮部,如厚朴。有的皮类中药在折断时有胶质丝状物相连,如杜仲。亦有些皮在折断时有粉尘出现,这些皮的组织均较疏松,含有较多的淀粉,如白鲜皮。

气 味气味也是鉴别中药的重要方法,它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关系,各种皮的外形有时很相似,但其气味却完全不同。如香加皮和地骨皮,前者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有刺激感,后者气味均较微弱。肉桂与桂皮外形亦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

显微鉴别

周皮皮层

周 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

①木栓层细胞多整齐地径向排列成行,细胞呈扁平形,切向延长,壁薄,栓化或木化,黄棕色或含红棕色物质。有的木栓细胞壁均匀地或不均匀地增厚并木化,如杜仲皮,内壁特厚,肉桂的最内一列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别增厚,海桐皮木栓细胞壁呈石细胞状,有明显的壁孔或层纹,并强木化。

②木栓形成层细胞常为一层扁平而薄壁的细胞,在一般的皮类药材中不易区别。

③栓内层存在于木栓形成层的内侧,也和木栓细胞相似,径向排列成行,细胞壁不木栓化,亦不含红棕色物质,有的含叶绿素而显绿色,则又称绿皮层。

皮 层细胞大多是薄壁性的,略切向延长,常可见细胞间隙,靠近周皮部分常分化成厚角组织。皮层中常可见到纤维、石细胞和各种分泌组织,如油细胞、乳管、粘液细胞等;常见的细胞内含物如淀粉粒或草酸钙结晶,以上均为重要的鉴别特征。

中柱鞘韧皮部

中柱鞘部位中柱鞘部位常有厚壁组织(如纤维束)、石细胞群或纤维和石细胞群形成的环带。观察该部位有无纤维、石细胞等的存在,以及它们的形态、细胞排列情况和多少,都是具有鉴定意义的。

韧 皮 部包括射线和韧皮部束两部分。

①射线可分为髓射线和韧皮射线两种。髓射线较长,常弯曲状,外侧渐宽成喇叭口状;韧皮射线较短,两者都由薄壁细胞构成,不木化,细胞中常含有淀粉粒和草酸钙结晶。射线的宽度和形状在鉴别时较为重要。

②韧皮部束主要由筛管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有时可见厚壁细胞和分泌组织。筛管群在皮类中药中常压缩,不易清楚区分完整的筛管形态,故常称之为颓废筛管组织。

③注意观察韧皮部中的纤维、石细胞有无存在,注意其形状、壁的厚度、纹孔、木化程度、存在形式和排列情况。

④此外,尚须注意有无分泌组织、淀粉粒及草酸钙结晶等,明确其种类、形状。

粉末的显微检查是鉴定上经常应用的,尤其是各种细胞形状、长度及宽度、细胞壁的厚度及层纹、内含物等较横切面观察时可更清晰,易于区别。故掌握皮类中药的粉末特征在鉴定上具有实际意义。

2.中药鉴定学复习 篇二

1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的中药鉴定学课程建设较为完善, 我校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50年的建设, 基本处于成熟阶段, 在教材、实验和实践课程建设方面, 居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在非中药专业的中药鉴定学课程改革和教学体系的建立方面还不够完善, 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中药专业学生的中药鉴定学教学方面, 以培养“全面发展+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以三基 (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培养为原则, 通过综合教学训练手段, 采用“理论→实验→实践→专题”四个主要环节的培养模式, 构建了立体化中药鉴定学教学体系, 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中药鉴定理论知识, 同时经过各个环节综合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提高了专业技能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满足了社会需要。该教学体系已成为国内本科教学的特色和优势之一。这一模式对于非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来说就显得力不从心。因为非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结构和知识结构与其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绝大多数缺少药品 (商品) 、药材和品质鉴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那么就必须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生必备的知识结构进行中药鉴定学课程改革和创新教学体系的建立, 以达到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目标。

2 非中药专业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改革

2.1 非中药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结构调查与分析

我校有基础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护理学院、管理学院和人文学院六大学院, 每个学院下设有不同专业及不同培养方向, 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不同, 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很大差别, 因此在进行中药鉴定学课程改革时势必要调查分析各专业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知识结构设计合理的改革方案。经研究, 将非中药专业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有一定药学基础的专业:这类专业主要包括两个培养方向, 即中药制药和生物制药。主要培养在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生产、设计、管理和研究的制药工程师及从事中药与生物制药相关领域研究与开发工作的技术人员。课程设置包括中药炮制学、中医药学概论等相关的中药学基础课, 学生具备一定的药学基础知识。

仅有医学背景无药学基础的专业:主要有五个培养方向, 即中西医结合、中医临床、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和针推对外交流。主要培养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教学等工作的临床专业人才。开设的都是中医学课程, 没有中药学基础课, 学生的医学背景很强, 但药学背景欠缺。

缺乏医药学背景的其他专业:主要包括三个培养方向, 即卫生事业管理、医学英语和医药卫生法学。主要培养从事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信息咨询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从事卫生法律工作的专业人才。开设的课程以管理、人文学为主, 这类专业的学生医学和药学知识均比较匮乏。

2.2 非中药专业中药鉴定学课程改革方法

中药鉴定学在非中药专业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药的商品质量、传承理论、质量标准、中药基原和资源等知识的熟知能力。该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对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 对课程改革起着指导作用。它决定着教与学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 也是对教学效果评价的标准和尺度。通过对非中药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调查与分析, 针对不同专业背景进行课程改革, 具体方案如下:

有一定药学基础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 以中药鉴定学为主, 适当添加《药用植物学》、《中药商品学》的相关知识, 强调四大鉴定方法、商品质量和质量标准的学习;教学方法上, 采用“理论教学-多媒体演示-多学科交叉-实践教学”的教学法。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 口授和直观教学相结合, 配合多媒体课件, 给同学演示中药材和饮片、正品与伪品、显微鉴别特征的文字和彩色照片, 并配以精炼的语言描述, 对药材主要鉴别特征进行详细讲解, 同时了解同学对知识的把握程度, 促进学生对中药鉴别知识有了更全面、更具体、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2]。非中药专业中药鉴定学课程设置中, 实验课时很少甚至没有, 而中药鉴定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理论课主要掌握鉴定方法, 若要真正掌握鉴定技能, 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课程改革中, 将实践教学融合到理论课堂当中, 讲解理论的同时核对标本, 培养学生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和火试等中药鉴别技能, 边自己观察, 边总结思考, 创设一个思维活跃、积极探索、鼓励创新的课堂气氛, 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通过直观感受, 促进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

仅有医学背景无药学基础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 以中药鉴定学中的性状鉴定为主, 适当添加《中药炮制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商品学》的相关知识;教学方法上, 采用“理论教学-多媒体演示-多学科交叉-实践教学-参观博物馆”的教学法。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是一座收藏丰富、内容系统的专业性博物馆, 馆内分为“医史部”和“中药部”两部分。医史部分的展览以中华文化为大背景, 以中国医药发展史为主线, 通过各个时期的医药文物, 再现了祖国医学的主要成就。中药部分陈列了常用中药近600种、1, 500多份中药标本, 另有药用动物剥制与药用植物浸制标本近300种及数百幅药用植物彩色照片。在开设《中药鉴定学》课程的同时, 利用课余、双休日的时间带领学生参观校中医药博物馆, 使学生对药材和饮片的性状特征都得到感官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 加深学生对中药鉴定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并达到灵活使用的目的。

缺乏医药学背景的其他专业:在教学内容上, 以中药鉴定学中的性状鉴定为主, 适当添加《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炮制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商品学》的相关知识;教学方法上, 采用“理论教学-多媒体演示-多学科交叉-实践教学-参观博物馆”的教学法。力图将学生培养成为有一定中医药文化与知识背景的卫生管理、外语和法学人才。

3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 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 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检验教学效果主要指标之一。教学评价不但要求对教学条件评价, 主要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对教学效果评价验证教学理论, 再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根据中药鉴定学的培养目标, 期末考试可采用开卷形式, 适当减少固定知识点的考核比重, 增加对技能点的考核。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可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来考核;基本专业技能通过实习和实践考核。学生的综合成绩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讨论发言、课间实习和实践、期末考试几个主要环节。要对综合成绩进行科学分析, 是指对教学效果做出科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 总结经验、克服不足, 达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文在调查分析非中药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探讨针对不同专业进行的中药鉴定学课程改革方法, 以达到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专业素质, 促进中药传承人才培养, 不断完善中药高等教育体系, 推动中药事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贵君.中药鉴定学 (第2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1.

3.中药鉴定学复习 篇三

【摘 要】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针对目前授课群体的特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以人为本”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备受关注。笔者通过在《中药鉴定学》传统教学模式中,通过引入问题设置引导自主学习、建立网络课程平台提供自主学习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自主学习动力的方式探索适应于《中药鉴定学》课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自主学习;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71-02

《中药鉴定学》是我校中药专业大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了《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后而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整个中药专业本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是以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为研究对象,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品种混乱、质量低劣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等相关问题的应用性学科[1]。课程内容之繁杂,涉及的知识领域之广泛,需要学习对象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和较好的实践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学好此门课程,在生产实践中更好的应用中药鉴定技术。

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发现,对于这样一门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的课程,单纯以“教师”为授课主体,“学生”为授课对象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课堂教学进入被动的状态。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富有激情的授课过程并未收到与之相应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未有所提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学习知识的途径日趋多元化。加之90后的学生群体追求独立的个性特征,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下,难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引入新的教学模式以更好的提高《中药鉴定学》课程的学习效果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洛斯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家,提出了“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模式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实践者的广泛认可。所谓自主学习是以尊重学生个体特征为前提,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营造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独立创造的教学环境,以达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2]。这与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所提出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在《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可以一定程度激发学生潜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亲身体验、亲自实践的主动学习过程。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个性的发展、思维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尊重,学习效果得到相应的提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在传统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将教学中的经验进行如下的总结。

1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和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在每堂课程结束前,教师根据下一堂课内容中涉及的有关中药鉴定学研究热点、社会关注焦点、与实际密切相关联的有趣内容以及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设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查阅资料、课前预习等形式在课下完成学习任务。在下一堂课程伊始,学生将分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总结,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对问题进行讨论、解答、汇报,能够基本上掌握本堂课程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同时带着小组未能很好解答和理解的问题进入新课程的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设置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习效果。

2 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

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划时代的信息技术变革。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自主学习平台,是促进自主学习教育模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法。通过建立《中药鉴定学》网络课程平台,教师可以将查阅的最新资料、科学研究成果、授课视频、教学资料等上传至网络课程与学生分享,使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对于上课未能很好掌握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课件、教案等资料进行再学习和再掌握。同时构建网络题库,设置章节及单元小测试,学生在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后,通过小测试以检测自学的效果。随着网络课程不断的完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学课程的内容,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很好的体现。

3 灵活多样的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发展的需求,结合中药鉴定学主要研究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为适应社会对中药专业人才需求,提高生存技能打下基础。目前在我校中药专业学生中主要开展如下几种实践活动。

3.1 收集中药材标本 《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中,提供常用的中药材饮片约260种,而市场中流通中药材约3000种,常用中药材约1200种。可见,仅仅掌握课本中常用中药材的鉴别是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中药鉴定技术的需求。因此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实验室未能提供的而在临床中常用的其他中药饮片、原药材,或伪品药材。将其放置在固定容器内,作为标本供全体学生及下一届学生参考学习。

3.2 制作中药鉴别树状图 通过中药鉴定学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如何鉴别一味中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将课本中的重点药材平均分配给班级中每一位同学。学生对所分配的药材制作中药鉴别树状图,图中包含与药材鉴别相关的所有内容,并辅以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一味药材鉴别的所有信息。学生将制作好的树状图发给教师,教师针对每位同学制作的情况加以点评、赋分并反馈给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达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境界。

3.3 组织各种形式的中药鉴别竞赛 为激发学生学习中药鉴定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每年开展以促进和提高中药鉴定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为目的的不同形式的中药鉴别竞赛,如中药性状鉴别口诀编写大赛、中药饮片鉴别大赛、中药粉末鉴别大赛、中药伪品鉴别大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自发的努力准备,反复操作练习,团队互帮互助,进一步夯实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极大的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的使命感。

4 自主学习效果评价模式的研究

自主学习教学模的顺利开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模式,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对每一位同学建立自主学习过程评价档案,评价中包含:课前准备、课堂汇报、小组互评、小组自评、教师评价、竞赛得分、随堂测试、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综合以上得分后给予总评成绩。以总评成绩综合评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通过学习效果的评价,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更新自主学习模式的内涵。

综上,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习对象,不断创新、敢于破旧立新,敢于尝试新方法、新技术。在实践中常思考、善总结,寻找适应《中药鉴定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4.

[2]武金凤,张敬华.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259-261.

4.中药鉴定学辅导:花类中药的鉴定 篇四

形 状

花类中药由于药用部位和种类不同,差异较大,常见的有圆锥形、棒状、团簇状、丝状、粉末状等。

颜 色

较新鲜时稍有改变,色暗。

气 味

较新鲜时淡。

花 朵

鉴定时,要注意观察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数目及其着生位置、形状、颜色、被毛与否、气味等。

花 序

除单花的观察外,需注意花序的类别、总苞片或苞片等。

显微鉴别

制 片

除花梗和膨大的花托制作横切片外,一般只作表面制片和粉末观察。

苞片和萼片

与叶片构造相类似,通常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故鉴定时以观察表面观为主。注意上、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有无气孔及毛茸等分布,气孔和毛茸的类型、形状及分布情况等在鉴定上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此外,尚需注意有无分泌组织、草酸钙结晶以及它们的类型和分布等。

花 瓣

花瓣构造变异较大,上表皮细胞常呈乳头状或毛茸状突起,无气孔;下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常呈波状弯曲,有时有毛茸及少数气孔存在。相当于叶肉的部分,由数层排列疏松的大型薄壁细胞组成,有时可见分泌组织及贮藏物质。维管束细小,仅见少数螺纹导管。

雄 蕊

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二部分。

①花丝构造简单,有时被毛茸。

②花药主为花粉囊,是产生花粉的场所,花粉囊内壁细胞的壁常不均匀地增厚。

③花粉粒成熟的有两层壁,内层壁薄,外层壁厚,外壁上有各种形态如刺状突起,放射状雕纹,网状纹理等;花粉的外壁上还有萌发孔或萌发沟。花粉粒的大小和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为12μm~100μm。形状有类圆形、三角形、椭圆形、四分体等。花粉粒的形状、大小以及外壁上的萌发孔和雕纹的形态,常是科、属甚至种的特征,对鉴定花类中药有重要意义。

雌 蕊

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子房有的表皮细胞分化成多细胞束状毛。花柱表皮细胞少数分化成毛状物。柱头表皮细胞常呈乳头状突起。

花梗和花托

5.中药鉴定学辅导:中药的杂质检查 篇五

中药中杂质的混存,直接影响药材的纯度。这些杂质系指:

①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

②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检查方法可取规定量的样品,摊开,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将杂质拣出,如其中含有可筛分的杂质,应通过适当的筛箩将杂质筛出。然后将各类杂质分别称重,计算出占样品的百分比。如药材中混存的杂质与正品相似,难以用肉眼鉴别时,应用显微、理化鉴别试验,证明其为杂质后,计入杂质重量中。对个体大的药材,必要时可破开,检查有无蛀虫、霉烂或变质情况。杂质检查所用的样品量,一般按药材取样法称取。

6.中药鉴定学试题 篇六

9.“怀中抱月”是以下哪种植物的鉴定特征?1.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2.药材的质地轻而松、断面多裂隙,谓之()()A.浙贝 B.青贝 C.松贝 D.平贝

10.天冬和麦冬来源于________植物。()A.“松泡” B.“粉性” C.“油润” D.“角质”

3.“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指的是()A.田七 B.黄芪 C.野生人参 D.甘草

4.茅苍术断面散有多数棕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A.“金钱环” B.“菊花心” C.“车轮纹” D.“朱砂点”

5.板蓝根水煎液置于紫外灯(365nm)下观察,呈现________荧光。()A.黄色 B.蓝色 C.暗红色 D.紫红色 6.黄连的有效成分是()A.黄酮类化合物 B.皂甙 C.小檗碱 D.黄连素

7.延胡索是________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A.玄参科 B.罂粟科 C.蓼科 D.唇形科 8.天花粉是一种()A.花粉 B.矿物

A.唇形科 B.百合科 C.伞形科 D.鸢尾科

11.有些药材中含有草酸钙结晶,其中牡丹皮含()

A.草酸钙簇晶 B.草酸钙针晶 C.草酸钙方晶 D.草酸钙砂晶

12.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A.花蕾 B.花

C.头状花序 D.未开放的头状花序 13.下列药材中哪一种不是以种子入药的?()

A.酸枣仁 B.葶苈子 C.五味子 D.黄芥子

14.沙苑子又名“潼蒺藜”,主产于()A.湖北 B.河北 C.山西 D.陕西

15.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寄生在昆虫蝙蝠蛾幼虫上,其入药部位是干燥的()A.子实体 B.菌核 C.子座 D.子座和虫体

16.树脂主要是由植物体内的哪一部分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A.生物碱 B.挥发油 C.鞣质 D.皂苷 17.下列药材中除哪一项外,均为植物直接或间接的加工品()A.青黛 B.儿茶 C.五倍子 D.芦荟

18.取少许粉末投入水中,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者为()A.蟾酥 B.熊胆 C.麝香 D.牛黄

19.珍珠中海产珍珠(天然珍珠)来源于()A.珍珠贝科 B.蚌科 C.鲍科 D.牡蛎科

20.目前商品“当门子”是指()A.短条形或不规则团块 B.毛壳麝香内的核心团块

C.麝香仁中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者 D.活体香囊中挖出的第一块麝香 21.钩藤为________植物。()A.茜草科 B.唇形科 C.瑞香科 D.豆科 22.大青叶来自()A.蔷薇科 B.豆科 C.十字花科 D.桃金娘科

23.烘干法测定中药水分的温度是()A.70℃—80℃ B.100℃—105℃ C.300℃—400℃ D.500℃—600℃ 24.百部的入药部位是()A.块根 B.根及根茎 C.全草 D.根茎

25.四川产的道地药材是()

A.银柴胡 B.附子 C.人参 D.当归 26.自然铜主要含()

A.含水硫酸钙(CaSO4•2H2O)B.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

C.二硫化铁(FeS2)D.碳酸锌(ZnCO3)27.麻黄()

A.无臭,味淡 B.气微腥,味淡

C.气特异而臭,刺激性强 D.味涩,微苦 28.下列哪种药材属于香树脂?()A.血竭 B.藤黄 C.加拿大树脂 D.苏合香

二、名词解释

1.“发汗”

2.“狮子盘头”

3.“过桥”

四、简答题

1.观察根的横断面,如何区分双子叶植物根和单子叶植物根?

2.花类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

3.简要说明如何利用显微鉴别皮类药材? 4.写出钩藤的理化鉴别特征。

5.根据所含化学成分,树脂主要可分为几种?6.列举8种性状鉴定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药物专著是【 】

C.黄柏 D.厚朴

10.暗紫贝母,甘肃贝母为川贝母的【 】 A.《证类本草》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植物名实图考》 2.“同物异名”是中药材中常见的现象,以下中药中有“同物异名”现象的是【 】 A.西洋参 B.当归 C.红花 D.贯众

3.具同心环状异常维管束的药材是【 】 A.大黄 B.牛膝 C.何首乌 D.人参 4.玄参主产于【 】 A.四川 B.西藏 C.浙江 D.河北

5.含晶纤维的药材是【 】 A.人参 B.甘草 C.牛膝 D.商陆

6.主含皂苷的药材是【 】 A.川乌 B.防风 C.远志 D.巴戟天

7.具“珍珠盘”“砂眼”的药材是【 】 A.党参 B.银柴胡 C.防风 D.桔梗

8.延胡索的药用部位是【 】 A.块茎 B.块根 C.根茎 D.根

9.断面外部显颗粒性,内部纤维性,有时可见多数发亮的细小结晶是【 】 A.肉桂 B.杜仲

A.正品 B.伪品

C.混淆品 D.代用品

11.根头偶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物,习称“油头”的药材是【 】 A.当归 B.党参 C.川木香 D.木香

12.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党参的性状特征?【 】

A.呈圆锥形或纺锤形 B.根头部有“狮子盘头” C.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 D.断面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

13.《中国药典》规定沉香热浸法浸出物不得少于【 】 A.10.0% B.15.0% C.20.0% D.25.0%

14.粉末微量升华可得蓝色或紫红色细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的是【 】 A.蓼大青叶 B.番泻叶 C.大青叶 D.枇杷叶

15.花头(头状花序)撕开有白色丝状棉毛,嚼之呈棉絮状的药材是【 】 A.菊花 B.款冬花 C.辛夷 D.槐花

16.花的各部均有管道状分泌细胞的中药是【 】 A.金银花 B.丁香 C.西红花 D.红花

17.内果皮具“镶嵌细胞”的药材是【 】 A.连翅 B.小茴香 C.栀子 D.补骨脂

18.断面呈棕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的中药是【 】 A.何首乌 B.大黄 C.牵牛子 D.槟榔

19.进口马钱子的性状特征是【 】 A.扁圆钮扣状,子叶有叶脉5-7条 B.扁长圆形,子叶有叶脉3条

C.长圆形,子叶有叶脉5-7条 D.类圆形,子叶有叶脉3条

20.麻黄的来源有数种,其中麻黄碱含量最高的是【 】 A.木贼麻黄 B.草麻黄 C.中麻黄 D.丽江麻黄

21.含橙皮苷结晶的药材是【 】 A.广藿香 B.金钱草 C.薄荷 D.穿心莲

22.粉末加稀盐酸于水浴上搅拌呈粘胶状;加NaOH溶液呈悬浮状的中药是【 】 A.茯苓 B.猪苓 C.冬虫夏草 D.灵芝

2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血竭的特征【 】 A.外色黑似铁 B.研粉红似血 C.火燃呛鼻 D.有松香气

24.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植物的加工品【 】 A.五倍子 B.冰片 C.儿茶 D.青黛

25.具有“马头蛇尾瓦愣身”的药材是【 】

A.穿山甲 B.海龙 C.海马 D.蛤蚧

26.鹿茸中有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作用的化合物是【 】 A.多糖类 B.多胺类 C.脑素 D.次黄嘌呤 27.牛黄的气味是【 】

A.气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有清凉感 B.气清香,味苦微涩

C.气清香,味苦,嚼之粘牙 D.气芳香,味微苦,嚼之粘牙

28.朱砂中呈细小颗粒或粉末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者,习称【 】 A.辰砂 B.朱宝砂 C.镜面砂 D.豆瓣砂

二、名词解释 1.道地药材 2.酸不溶性灰分 3.金井玉栏 4.栅表比 5.连珠斑 6.二杠

四、简答题1.简述中药水分测定的目的和不同测定方法及适用的中药。

2.简述正品大黄的来源及商品习用名称。3.简述茅苍术与北苍术的性状鉴别要点。4.简述蒲黄粉与松花粉的显微鉴别要点。

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本草是()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2.中药材中常见“一药多来源”的现象,以下有“一药多来源”现象的中药是()A.杜仲 B.浙贝母 C.黄连 D.玄参

3.具有多环性同心环维管束的药材是()A.何首乌 B.大黄 C.甘草 D.商陆 4.附子主产于()A.浙江 B.四川 C.云南 D.广东

5.含草酸钙砂晶的药材是()A.牛膝 B.甘草 C.人参 D.黄芪

6.主含蒽醌类的药材是()A.黄连 B.大黄 C.银柴胡 D.川芎

7.具“铜皮铁骨”特征的药材是()A.三七 B.川乌 C.防己 D.白术

8.川乌的药用部位为()A.茎 B.根茎

C.主根(母根)D.侧根(子根)

9.断面外侧较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的药材是()

A.厚朴 B.肉桂

C.杜仲 D.黄柏

10.素花党参,川党参为党参的()A.正品 B.混淆品 C.伪品 D.代用品

11.断面有多数“朱砂点”,久置可析出白色毛状结晶的药材是()A.白术 B.北苍术 C.关苍术 D.茅苍术

12.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正品半夏的性状特征?()

A.类球形,有的稍偏斜 B.顶端有凸起的茎痕或芽痕

C.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 D.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13.平整的横断面皮部有六处向内嵌入木部的药材是()A.络石藤 B.鸡血藤 C.大血藤 D.海风藤

14.叶肉为等面叶型,上下均有一列栅栏细胞的药材是()A.番泻叶 B.大青叶 C.蓼大青叶 D.枇杷叶

15.花蕾呈长卵形,似毛笔头,苞片外表面被灰白色或灰绿色有光泽的长绒毛,内表面无毛的药材是()A.金银花 B.菊花 C.辛夷 D.款冬花

16.具大型气室,花粉粒极面观略呈三角形,赤道面观双凸镜形的药材是()

A.红花 B.西红花 C.丁香 D.洋金花

17.确定种子类粉末中药的主要标志是()A.地龙 B.水蛭 C.金钱白花蛇 D.蕲蛇

26.斑蝥的抗癌有效成分是()A.淀粉粒 B.糊粉粒 C.油细胞 D.脂肪油

18.水浸后种皮呈龟裂状,有明显粘液,子叶皱缩折叠的药材是()A.牵牛子 B.菟丝子 C.沙苑子 D.白芥子

19.外形呈三钝棱,内有种子团3瓣,气芳香,味辛的药材是()A.栀子 B.金樱子 C.枳壳 D.砂仁

20.麻黄生物碱主要存在于()A.节部 B.节间髓部 C.木质部 D.皮部

21.含钟乳体的药材是()A.肉苁蓉 B.广藿香 C.薄荷 D.穿心莲

22.藻、菌、地衣类属于()A.低等植物 B.双子叶植物 C.蕨类植物 D.单子叶植物

23.根据其所含主要化学成分,乳香、没药属于()A.香树脂 B.酯树脂 C.油胶树脂 D.油树脂

24.火烧时发生爆鸣声且闪光的药材是()A.青黛 B.海金砂 C.儿茶 D.冰片

25.具有“白颈”特征的药材是()

A.蚁酸 B.蛋白质 C.脂肪油 D.斑蝥素

27.斑蝥胸腹部的颜色是()A.棕黄色 B.乌黑色 C.暗褐色 D.黄色

28.表面亮黄色,有金属光泽,条痕色棕黑色或黑绿色的是()A.朱砂 B.磁石 C.自然铜 D.雄黄

三、简答题

1.简述灰分测定的目的及方法。

2.以薄荷为例简述中药科学采收的原则。3.简述松贝与青贝的性状鉴别要点。4.简述伞形科根及根茎类药材横切面共同性状特征。

5.简述党参与人参粉末的显微鉴别特征。6.简述金钱草与广金钱草的来源与性状鉴别要点。

五、论述题

7.中药鉴定学复习 篇七

1 探索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中药鉴定学》经历了从最初的纯经验鉴别发展到早期的显微鉴别为主, 再到目前愈加重视理化鉴别, 甚至融入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的发展过程。但中药鉴定学教学实验却因实施成本和设备有限等因素的制约, 一直停留在以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为主的初级阶段。此类验证性实验多以教师设计讲授、学生照章操作为主, 实验手段以传统的标本、挂图、投影、显微镜为主。这些实验虽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由于每次实验学生都是按照教师事先安排的内容与方式进行, 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所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较大, 有的学生在实验中仅简单地观察、操作应付一下。结果导致学生的思维过于单一直观, 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1]。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启发学生研究实验本身的思想内容, 重视掌握实验所揭示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加强科学方法的实验教学, 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实际问题, 笔者初步进行了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 设计了一套连续性的综合实验内容, 尤其增加了类似于课题性质的综合性实验, 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所谓综合性实验, 是介于基础实验与科学研究实验之间具有模拟科研实验性质的课题研究。它是由指导教师提出问题, 由学生在充分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以及各种技术原理与方法, 自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并最终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的过程。因此, 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相比较, 其训练内容与层次更高, 综合性与探索性更强, 与科研的联系更密切[2]。

以我校中药学本科专业为例, 《中药鉴定学》实验总课时数为72学时, 连续性综合实验安排如下。

2.1 药材识别

在理论课教授总论的同时开展药材初步接触。根据教材选择常用药材100-200种, 分类摆放在实验室中, 发放表格给学生, 让学生用自己观察接触药材, 教师从旁适当指点, 结合教材填写表格, 上交观察记录。

在理论课进入各论学习前让学生先接触药材, 增加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感性认识, 了解常用药材的大致情况, 同时对理论知识进行了生动的预习, 为后期理论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我校中药材标本馆始终对学生长期免费开放, 方便了学生在学习各论的中后期自行安排复习, 随时观察对比, 复习巩固对药材的性状鉴别要点。

2.2 药材市场见习

带领学生前往当地药材市场, 由授课教师带习或聘请药检所老师实地讲解的方式, 让学生实际感受药材市场的运作销售模式, 观察药材的不同商品等级, 切身感受药材的真伪优劣。教师实地讲解完毕后, 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药材初步市场调查。每个小组针对30-50种不同药材, 以买家身份去调查具体品种的等级及对应价格, 完成老师分发的市场调查表格。

2.3 基础验证性实验

内容选择重点品种的鉴别, 涉及根及根茎、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藻菌树脂其他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包括最后对100-200种药材进行辨认考试和3-5种未知混合粉末的显微鉴别考试。

2.4 药材产地加工参观见习

教师带学生到当地道地药材产地, 如重庆合川补骨脂药材种植基地、石柱黄连GAP基地等, 进行药材栽培、采收、产地加工、干燥分等级、贮存等药材具体生产环节地参观见习, 加深学生对药材上市前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 同时进一步灌输中药材规范化生产 (GAP) 要求及实施细则的相关知识。

2.5 在省级以上药检所参观见习

教师带学生前往省级以上药品检验所参观见习, 如重庆市药检所。因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大部分都会与药检所有联系, 所以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了解药检所的管理职能、组织构架、设备仪器、工作流程安排以及样品药材标本室等, 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实施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2.6 综合性课题实验

分组选题。首先由老师选择几个特征显著、重复性好、易取易处理且成本相对低廉的具有代表性的药材品种, 如大黄、黄连、天麻、金银花、厚朴等, 让学生分组选择品种进行“××药材在渝商品市场调研和质量评价”课题设计, 让学生熟悉各类实验的设计内容与要求。

收集资料, 准备实验。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药材等级、价格、鉴定方法及质量评价标准等文献资料, 每个学生分别撰写综述。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仪器设备技术性能的了解, 进行综合分析, 讨论制定课题设计方案, 再根据具体实验方法合理选择仪器, 准备实验材料、药品试剂;周密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影响结果的因素, 并拟定好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时间的安排等。最后填写实验课题任务书和实验用品申请表。

实验课题任务书包括:实验题目, 实验理论依据 (实验研究的意义、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原理、主要参考文献) , 实验方案 (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和关键问题、拟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实验时间安排) , 设计小组人员 (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 , 教师审核意见等。实验用品申请表包括: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对照品、试剂等。

通过以上过程, 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收集信息、整合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科研课题申报的程序, 培养学生用精练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新思想和设计方案, 锻炼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市场调查和样品收集。这一阶段在“药材市场见习”时安排完成。去市场见习前就分小组选择后期综合性实验课题的具体药材品种, 在初步市场调查的过程中完成该品种的详细市场调研, 包括药店、药材市场不同等级和价格, 并购买适量相应样品, 并作详细记录。通过学生有目的性的接触药材销售领域, 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药材批发与零售的不同、药材等级的差别、药材价格的波动和混乱, 体验采购原料的计划性和实施细节。

药材样品初步记录。让学生以“药材检验员”身份登记日期、检品品名、检品量、等级、价格、购买地等内容;观察药材洁净程度;为样品拍照、测量样品尺寸大小, 描述性状特征, 并作详细检验记录, 对药材质量建立初步认识。

取样, 测杂质、水分、灰分含量。按药典取样原则进行取样, 通过挑拣、筛选等方法选出外源性杂质如石子、沙子、泥土等, 通过除去非药用部位挑选出药源性杂质, 称定, 计算杂质含量。选择适当方法测定药材水分、灰分或浸出物含量。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味看似简单的检验却需要充分的考虑、准备、耐心地操作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教师从旁指点实验操作规范性。

粉末鉴别及绘图。药材烘干、打粉、过筛后, 运用前面验证实验学到的显微制片观察技术进行检品粉末显微鉴别, 并绘制粉末特征图, 可进一步强化显微鉴定技术的熟练运用。这一阶段可在“基础验证性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安排实施, 并在带习教师的指导下圆满完成。

理化含量测定。可结合同时期开展的《中药化学》实验课的进程, 安排学生针对各自样品, 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选用的实验方法和时间安排, 进行理化含量测定, 后期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最终得出样品质量评价结果, 并写出实验结题报告。与《中药化学》实验课结合开展可节约实验教学成本, 多学科结合, 整合多专业教师的指导方向和重点, 对学生整体认识中药学科有所帮助。整个过程要求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详细记录并加以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现象或发生突发事件。因此, 要求学生头脑冷静、及时分析、查找原因, 并找到合理解决的方法。同时, 做好实验记录。实验记录一般包括:实验项目, 实验材料 (如种类、来源、编号等) , 实验药品 (如名称、规格、产地、纯度及批号等) , 实验环境 (如时间、温度、湿度等) , 实验仪器设备 (如仪器型号、技术参数等) , 实验步骤与方法, 实验结果分析及数据处理等。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材料的准备、试剂配制、时间安排, 到实验过程的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整个项目实验的过程, 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靠自己的努力排除各种困难的科学品质[3]。

教师监督、指导、修改、审核。教师在课题设计、准备、实施的过程中始终从旁监督、指导, 修改实验设计方案, 提供实验平台。尤其注意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创新性, 并指导学生在具体操作时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最后对课题的整个完成情况做出全面评价, 评出最佳课题小组, 并记入本门课成绩。对优秀的有创新点的课题还要进一步鼓励学生撰写论文, 反复修改后投稿发表。

3 初步探讨结果

在中药学本科专业试点教学后发现, 实验效果明显。仅拿实验报告来比较:原来的实验报告都是抄写实验讲义或黑板上的内容, 对原理分析和结果的讨论大家千篇一律;而现在学生所写的综述、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样品检验记录以及结题报告都真实的表现出学生对实践过程的参与和感受。由于为分组实验, 学生们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课题组, 在查阅文献、市场调查和样品检测过程中有分工有合作, 既通过讨论和协作完成了一个课题, 又训练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许多同学完成后有受益匪浅的感受。有的学生还针对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新颖的解决方法, 从实验报告中所反映出来同学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前所未有的。

4 结语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不仅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而且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力, 培养创新意识、独立人格和负责的工作态度。中药鉴定学综合性实验体系作为一套新的实验教学方法, 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而且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计划、统筹安排实验的综合能力, 同时为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平台。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 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进一步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使他们能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摘要:结合市场调查、样品收集、性状显微理化鉴定以及药材的质量评价, 对《中药鉴定学》综合性实验模式的题目设计、实验内容、实践操作和评价指标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教学体系改革,中药鉴定学,综合性实验

参考文献

[1]杨海霞, 梁利香, 周巍, 等.《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6 (2) :119-120.

[2]李峰, 刘丽, 张元桐, 等.《中药鉴定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 26 (1) :98-99.

8.中药鉴定学复习 篇八

【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加入PBL教学模式元素,以贝母教学为例阐述PBL教学模式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并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反思。笔者通过在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中引进PBL教学模式,充实了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思考中学习,学习中思考”的教育理念,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教学模式;中药鉴定学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8-0103-02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中药质量鉴别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1],授课过程要求教师要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动向,并不断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丰富课程内容,将现代分析技术和传统中药鉴别经验结合起来,提升教学效果。中药鉴定学主要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药用植物学、动物学、中药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药鉴定学信息量大、知识点散杂、易混淆内容多、类似品种难以鉴别。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而学生“课上呆萌记、课下全不知”的现象,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多,易学难记。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接受并理解大量的中药鉴定学基本理论知识,是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弥补现有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现有教学中应用了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ming,PBL),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传统教学模式与PBL教学模式的对比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多为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被忽视。其特点是教师口授,学生耳听,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存在教学偏理论、书本知识陈旧、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弱、积极性被抑制、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不足。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适应新课改要求的高效课堂模式元素势在必行。

PBL英文全称为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2]。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其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而不只是纯粹的探索和发现,同时它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关键要素包括作为导向的问题、团队合作与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其精髓在于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手段,因具体问题不同而产生变异,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将得到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得到发展。具有使学生思维不受限制、主动性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及互动交流能力得以培养、学会掌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优势。

2传统教学在中药鉴定学中的应用

中药鉴定学对于未来要从事中药领域各个行业的学生来说,能否真正学好该门课程,准确识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3]。但《中药鉴定学》是一门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课程。主要原因一是课程内容多,二是外部形态或显微结构近似的药材很多,学生难辨,三是在讲述的过程中,每味药材都仅涉及原植物、性状等几个方面,难免有枯燥重复之嫌。就每一味药材的教学过程而言,《中药鉴定学》传统的教学顺序都是先简单介绍该药材的历史渊源,接下来依次介绍该药材的原植物鉴别(或无)、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份及相应的理化实验鉴别,最后是该药材的性味及功效。在这几部分内容中,几乎每个学校都是侧重于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粉末鉴别和理化鉴别这四部分内容,其它部分都只作为辅助部分,通常在课堂上只是简单提及。

3PBL教学在中药鉴定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是直接从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来组织教学,将知识的学习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的学习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在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中,如何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解决问题、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现以百合科药材——贝母(川贝、浙贝)的教学为例阐述PBL教学模式在中药鉴定学中的应用情况[4]。

贝母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药。也是中药鉴定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因此,“川贝母、浙贝母”这章节是中药鉴定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而如何使学生掌握该内容也是评判教学方法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章节重点,将“贝母”主要的学习内容划分4个部分:贝母的品种、来源、产地和加工,贝母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贝母的鉴定,贝母的功效,并在学习过程中全程渗透PBL教学方法。

①贝母的品种、来源、产地和加工。中药鉴定学课本主要阐述川贝母、浙贝母,附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且分别描述了其产地。为了加深学生印象,由古籍记载:清代学者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载“贝母有甜苦之分;有川象之别。《百草镜》云:出川者曰川贝,出象山者(作者注:浙江一带)名象贝。川产者味甘,间有微苦,总不似他产之一味苦而不甘者也。入药能补气化痰而不寒,虚人宜之。象贝一味苦寒……贝母川产味甘,最佳;西产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引出问题:1通过古籍记载,贝母的品种是单一的么?2其来源分别是什么?3其产地都分布在哪里?在3个问题的指引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变化导致贝母的产地发生改变,学生不但掌握了贝母的产地,而且了解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在贝母的加工内容上,设计的问题为“为什么浙江磐安“浙八味”特产市场禁止浙贝母入市?”。通过案例和问题的提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既可掌握贝母的加工方法,同时也了解到禁止硫磺熏蒸中药材,进而产生加强对中药材质量监管的意识。

②贝母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中药鉴定学课本论述贝母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根据化学成分,问题设计为“贝母的药效学活性部位在总生物碱。各种贝母的所含生物碱种类一致么?主要生物碱单体分别是什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提取贝母化学成分,观察实验现象,课后查找资料,了解生物碱的特点。结合实验教学和问题使学生掌握贝母的化学成分,并掌握贝母的理化鉴定方法。

③贝母的鉴定。给学生提供几种贝母的实物,提出问题“所提供的几种实物贝母存在哪些差异,各具何特点?有哪些专业术语可以对其性状进行描述?”并鼓励学生扩展增加了药材真伪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方法亲密接触药材,结合查阅资料,解答该问题的过程,学生将掌握贝母的性状特点及其重要的经济价值,丰富了学生对贝母这个品种的认识,进一步延伸学生会懂得生药鉴定的重要性。

④贝母的功效。利用《芈月传》中的情节,设计问题为“黄歇在街上偶然听见药商和采药人谈论女医挚难缠之事,采药人说:上次店里给她准备了川贝母,她说那是北贝,药性差,材料不好,她只用松贝和青贝,其他的不要。为什么,贝母的不同品种药效存在哪些差异呢?”通过查找资料,学生会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性微寒,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燥咳或干咳少痰。浙贝母、湖北贝母性寒凉,偏于清热化痰。土贝母散结消肿,用于乳腺炎、淋巴结核等。临床上应注意区分使用。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和解答,使学生掌握贝母教学内容的同时,加深了对中药鉴定、资源保护和对症下药等方面的认识。很好地达到教学的效果。当然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和资源,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因此,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以预先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将要讲授的内容。例如[BF],“[BFQ]贝母”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将《芈月传》中的情节放映给学生,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后复习和思考对于课程学习同样重要,既可巩固课堂知识,又会引发学生深思。

4教学反思

本次 PBL教学选取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贝母为例,且这一知识点与为岗位密切相关且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更能切合学生工作岗位的需求;该课程中采用PBL教学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思考中学习,学习中思考”的教育理念;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并不再是不强调教学生什么,而是以虚拟或实际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开展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乐于思考,勇于分享,提高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PBL教学模式拥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点,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思维及知识水准,教师应该突出过程性评价,避免学生对所设计问题的结论随意拼凑,疲于应付。PBL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主动进行批判性思考,改变其被动地学习各种事实性知识的习惯,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让小组成员要以积极的影响促进交流,教师合理评估每一位小组成员作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青青.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初探[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9):135.

[2] 陈川,黄亨建,刘锦琳,等.以问题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初探[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2):311-313.

[3]张丽梅,杨灿光,沈勇,等.关于提高《中药鉴定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4):37,39.

[4]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94-200.

上一篇:高考名篇名句默写专题下一篇: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