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美学的感想

2024-09-22

古希腊罗马美学的感想(7篇)

1.古希腊罗马美学的感想 篇一

古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对比

一、宗教与艺术

罗马诗人贺拉斯曾经这样咏唱到:“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俘虏了野蛮的胜利者,文学艺术搬进了荒僻之地”。的确,早期罗马的文化几乎是对希腊的纯粹的继承与模仿,反映在神话与宗教上,譬如,在神话中罗马的神几乎是希腊神话的翻版。希腊的地母神德米德变成了罗马的谷神塞利斯;万神之王宙斯变成了朱庇特;天后赫拉变成了朱诺;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成了维纳斯,凡此种种,举不胜举。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外来的宗教在各地传播开来,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大约公元40年出现在罗马的基督教,从出现时起,基督教很快在整个罗马帝国兴起,而此时帝国的皇帝为了统治的需要,迫切需要一种精神舆论来束缚人民的思想,于是在最后一个皇帝狄奥西多时代,基督教被定为罗马的国教,从此开辟了欧洲基督教时代,直到今天西方的广大区域都以基督教为精神支柱团结在一起。

在教育方面,罗马人发扬了希腊人的“学园”教育,创造了一系列非常健全的教育体制。包括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这一体制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各国教育的主体。值得一提的是,罗马的高等教育——当时称为“学府”是近代大学的前身,它强调德育,指出“老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同时也要在生活处世方面做学生的楷模 ”。这种教书育人德才兼备的思想为后世所承继。

在艺术领域内,表现在建筑,雕刻等凝固艺术,以及文学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上有较大不同。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指出:“希腊式=优美的时代,象征热情激荡中的沉思安息;罗马式=武力与豪华的时代。”如果说,欣赏希腊建筑像聆听着一首安宁唯美的小夜曲,处处启发你最深沉的思考和想象,那么古罗马建筑更像是否一曲富丽堂皇的交响乐,如果说古希腊建筑是精致连续的展开,那么古罗马建筑即是宏伟磅礴的汇聚。希腊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庙。一般用大理石建造,各种石柱支撑,简洁典雅,从流传后世的帕特农神庙和雅典卫城的风格上可窥一斑。古罗马的建筑是从希腊风格上继承和吸收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最初罗马人的建筑多采用圆拱圆顶的营造方式,他们的神庙建筑更多地采用科林斯式的圆柱,如著名的罗马万神殿就是极其庄严,华美的巨大建筑,它始建于公元前27年的屋大维时代,整个庙身是一个巨大的鼓形建筑式样,上面有金光闪闪的圆顶,里面则是琳琅满目的浮雕,一样比样富丽堂皇,气势辉宏。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对后世的西方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效仿古典时期的浪潮。此时出现了大量的仿古风格的建筑,比如:以古罗马凯旋门为样本的曼图亚圣安德烈教堂;采用古典立柱式的鲁切拉府邸;结合穹顶和立柱式的圣彼得大教堂等。

二、哲学思想

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一种哲学就是一条思想之路。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 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存在过许多不同的思想之路。

1、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从神话传说中产生以后,首先集中于对宇宙本原的探讨,最早有米利都学派,以后有毕达哥拉和毕达哥拉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和原子论者,一般称之为自然哲学。人本主义和系统哲学时期公元前5世纪,雅典已经经过几次民主改革,在反对波斯战争中成为希腊各城邦的盟主,并在伯里克利领导下,实现了发达的民主政治,雅典成为古希腊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由于民主政治的需要,出现了一批以教授演说的论辩术为业的思想家,被称为“智者”。智者的思想在政治上虽然起过进步作用,但却是古希腊哲学最初的带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哲学。苏格拉底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他要为各种伦理道德范畴寻求普遍的定义。柏拉图的哲学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列宁将他作为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路线的代表,和德谟克利特的哲学路线相对立。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是他批评了他的老师。他把理念称为“形式”,把物质称为“质料”,认为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合而成的;因此,形式并不是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的,它只在具体事物之中,和质料相互结合而存在。

2、古罗马哲学

罗马的奴隶制是希腊奴隶制的继续,古罗马的哲学也是古希腊哲学的继续。古代罗马哲学,一方面是以卢克莱修和琉善为代表的唯物主义,他们坚持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学说,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卢克莱修的《物性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伊壁鸠鲁的哲学,是唯一保留下来的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完整著作。另一方面,在当时奴隶制已经进入没落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各种唯心主义哲学盛行。怀疑论和斯多阿主义继续流行,其中斯多阿主义甚至一度成为官方哲学,连罗马皇帝奥勒留也信奉它。此外,还产生了M.T.西塞罗的折衷主义和以斐洛为代表的神秘主义哲学。罗马时期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是以普罗提诺为代表的新柏拉图学派,它实际上是将斯多阿主义、伊壁鸠鲁及怀疑论的学说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内容相结合的大杂烩。它的主要特点是发挥柏拉图学说中的神秘主义思想。普罗提诺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神秘的“太一”。它是绝对的、超存在的神,由它流出万物。正是这种神秘主义哲学为当时新兴的基督教提供了理论基础。罗马后期开始产生“教父哲学”,使哲学沦为宗教神学的工具。从此古希腊罗马哲学向中世纪哲学过渡。

2.古希腊罗马美学的感想 篇二

在远古时代, 万事万物都处于原始的混沌状态。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不能完全认识清楚。对人类生存极具威慑力的自然力量感到困惑和迷茫;甚至是恐惧, 如:雷电、洪水、地震、大洪水以及太阳的东升西落, 月亮的阴晴圆缺, 昼夜的更替, 季节的轮回等等。希腊罗马神话正是原始的希腊人在最荒芜时期对自然现象极其社会群体的朦胧认识的一种体现。在原始的希腊人眼中, 万事万物皆由神来主宰, 神的力量是无所不能, 神的智慧是无所不知, 并且神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无所不能的。在希腊罗马神话中人们初始的意识形态中, 诸神是按照等级、地位的不同被安置在奥林匹斯山上, 并分别掌控着各自不同的领域, 如作为上帝的主宰宙斯, 在与众兄弟推翻其父亲的统治之后, 为了牢牢的掌控自己的王权, 指派兄弟Poseidon和Hadas分管海洋和冥界, 而Zeus (宙斯) 自己独掌天庭, 裁决一切。当上帝造出万物之后, 发现大地上是缺乏灵性的物种, 于是责罚普罗米修斯, 用河水调和泥土, 按照天神的形体塑造了人类, 并给于他们生命与智慧。在古罗马绘画的石刻上, 命运女神Fortuna遮住双眼, 手握轮盘, 而整个人类的命运完全掌控在她的手中, 她可以随心所欲的操纵着人类的命运之轮, 所以, 人类的命运总是飘泊不定, 反复无常, 时刻变化。这些神话故事表明了诸神创造了世间的一切, 并且对这一切进行了主宰。

希腊罗马神话创作出形形色色的诸神和数以千计的优美动听的神话传说。表现出了原始人类对自然、正义和公正的追求和信赖, 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与尊敬。古代罗马人用自己强大的军队征服了希腊, 逐渐的吸收了希腊文化中的精髓, 使二者的文化自然融为一体, 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希腊罗马神话”。

二、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自然观”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希腊罗马神话中所体现的自然观, 超自然的力量, 以及诸神那强大的魔力都深深的影响了英美文学中大部分作品的创作风格。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乏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可以影响人, 也可以塑造人, 甚至影响到人类文化艺术, 人类创作等各个领域。正是希腊罗马神话这种自然、简单而又神秘的内容深深影响了一大批英美文学的创作者。有一些英美文学爱好者开始接纳并喜欢上了希腊罗马神话的自然与朴实的风格———通常被人们称为“自然观”的风格。

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许多神的典故都被吸收到英语语言中, 并且成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当代的诸多文学作品中都可以发现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词组与语句。

美国大诗人惠特曼 (Walt Whitman) 曾经简明扼要的讲:“神话真是伟大”。在他的诗歌里, 所提到的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高达三十多个, 可见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对这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影响之深。英国文学鼻祖莎士比亚曾经运用希腊罗马神话创作了许多动人的剧本, 如《王子复仇记》中, 哈姆雷特的经典独白也来自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三、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对欧美文学的影响

在希腊罗马神话中, 神与人的形象是同行同性的。古希腊的人和他们意念中的神同样具备了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古希腊人总是认为神是人完美的化身与体现。他们按照人的形象创造了神, 诸神既有人的形体, 也有人所具备的各种感情和生活需要, 包括人类的各种美德和恶习。但神与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神比人更富有力量、更聪明、更伟大且永生不死, 并能够主宰人类的命运。所以说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神”实际上是人化了的神, 显示了希腊罗马社会的进步性和社会性。介于人与神之间的一个载体就是英雄, 在希腊罗马神话中涌现了许多的英雄, 而大多数英雄都是神与人所生的半人半神。事实上, 这些英雄都是集体力量和大众智慧的代表, 他们身上所表现的勇敢、执着、力量、不屈不挠等优秀品质, 更进一步能展现了社会初始时期的天真纯朴、活泼浪漫, 以及希腊人渴望战胜自然的顽强意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有英雄人物的刻画形象生动, 意境优美。艺术手法上, 即有些浪漫夸张, 又有些现实描写, 表现出希腊人民伟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 希腊罗马神话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欧美文化的大门, 作为反映古希腊罗马神袛和英雄故事的神话故事的确给人类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为欧美文学提供了巨大的创作源泉。

摘要:希腊罗马神话是人类历史上的文化瑰宝, 也是西方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渊源, 尤其对当代英美文学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现代英文作品, 英语诗歌等诸多文学作品中, 我们可以捕捉到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子, 体味到希腊罗马神话所固有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文化蕴含。

3.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法 篇三

我们首先希望探讨一下古希腊对“自然”概念的理解,我们不能将我们现在具有的关于自然的概念,简单地套用到古希腊人们的身上。我们的智力和认识与当时有着很大的差异,在当时人们眼中的自然所意味着的物质宇宙,有着古希腊先贤独特的思考和认识角度。在他们那里,自然指的是物质世界,是某种原始元素和规律的结果。从阿那克西曼德的“气”,到赫拉克利特的“火”,早期的希腊哲学家习惯把宇宙结构解释为某种单一原则的表现。这种从单一原则表现的角度来看自然,使得后期的希腊思想家可以将自然作为一般和简单规律来规定、指导人们的生活,并最终提出了影响后世自然法观念发展的“按照自然生活”的著名命题②。“自然”的最简单和最远古的意义,也正是从作为一个原则表现的角度来看物质宇宙。③这种“从一个原则表现的角度看世界”,影响了后世千百年的思想发展脉络和认识世界的方法。不过与早期相比略有不同的是,后期希腊各学派中“自然”的概念是在物质世界上加上了一个道德的世界,这使得人们在寻找指导社会的原则时,不是简单地从物质出发,而是融入了道德思考的因素--这也奠定了后世自然法理论的基本视角。

在这样的界定下,来理解并简单回顾一下古希腊的一些自然法观念。赫拉克利特:“人类的一切法律都因那唯一的神的法律而存在。神的法律从心所欲地支配着,满足一切,也超过一切”。智者派大多主张自然法观念,希比亚把自然与法律对立,并指出“自然法就是正义,是根据自然的要求规定的法律”,安提丰发展道:“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④。苏格拉底时已经开始区分自然法和人定法,并认为两者都是正义的表现,两者不是对立的是本性统一的,然而自然法是神的法律,高于人定的法律。他说:“我服从他人的意见,我更服从神的命令。”⑤因此在《申诉篇》中,我们看到被控有罪的苏格拉底告诉法庭:他的使命就是执行神的旨意,研究自己和别人,即使冒着与国家冲突的危险。这种冲突已为苏格拉底所认识,“对忠诚的分裂”这一希腊悲剧的主题之一,在《安提戈涅》后再次产生了强大的张力。苏格拉底坚持着按更高的自然法的不懈探索,但是他坚持两种法律本质上都是正义的表现,“我坚信,凡合乎法律的就是正义的”⑥,这也使得他为了捍卫法律(人定法)的尊严,从容地走向了法场。苏格拉底的死打击了柏拉图对于政治参与的激情,但是没有磨灭柏拉图探索真理的热情。柏拉图以正义作为其国家和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指出“法的理念是法的真正存在者,法律从属于通过国王体现出来的自然法理念,法律没有能力负担一切”⑦。并在其老师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认为人们只有理解“另一”世界——纯粹真理的领域——人们才能成为理性的人。这为法律二元结构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模型,使人们可以相信存在着一个与实定的法律对应着的“理想的、完美”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明确区分了自然法和实在法,指出自然法性质是自然的,体现了自然正义的要求,其内容普遍适用,并且永恒不变,它的地位高于人定法,是人定法的根据,“自然正义高于法律及法律正义之上”⑧。

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是具有原创性的,不过真正让其思想传播并得到发展的却是后起的新秀--罗马人和他们的法律:罗马法。与希腊科学中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纯理论兴趣和实践兴趣不同,在希腊化时代开始时理论与实践渐渐分道扬镳,实践兴趣更显重要。罗马人也正是具有这种分离重要事物并使其具有实用性的能力,由此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法学。李约瑟说,“欧洲人的精神优越感突出地表现在法律和法理方面”,⑨这主要指罗马法。按西方学者的一般见解, 罗马法与希腊的哲学精义及希伯来的社会是非观,同列为欧洲思想传统的三大基本要素。罗马法制度的建立延续了很多希腊时期自然法的观念,还发展了很多新的光大自然法观念的东西,以下将作简要的梳理。

第一,制度的宏观和完备是罗马区别于希腊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也深刻地影响了自然法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不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都是在以城邦为基础的范围内讨论政治、法律问题,这种政治上的封闭态度,使得希腊世界没有能力在更大的范围上建立一个有生命的组织。他们所设想的政治生活是静态的,而他们的周围的世界却在飞速变化着,这就是希腊人政治观念的主要弱点所在,以帝国形式出现的罗马却最终将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希腊的这一观念使得他们大多将城邦正义作为城邦的价值和正义之所在,把城邦集体生活看作人们存在的本质和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盛赞柏拉图伟大,称其企图用普遍性统帅一切的理想国“本质上也无非是对希腊伦理本性的解释”——城邦、集体的普遍性利益在希腊时期是几乎完全吞噬单个个体的特殊利益的。然而,也正像黑格尔所论述的“更深刻的原则正在突破而侵入希腊的伦理,这种原则还只能作为一种尚未实现的渴望,从而只能作为一种败坏的东西在希腊的伦理中直接出现。”柏拉图企图用理想国把特殊性排除出去是徒然的,也“最沉重地损害了伦理深处的冲动,即自由的无限的人格”⑩。从这个时期开始,特殊性积极地萌动着,希望打破在这样的关系中普遍性对于它的吞噬,打破普遍性一统天下的局面。罗马庞大的国家结构和近两百年的和平稳定环境下,人们不再需要担心城市被邻邦肆意地摧毁,普遍安全有了保障,整体的利益稳定而强大,这些渐渐成为既定的社会结构为人们所接受,而不再需要人们整日为了城邦的利益担心、操劳。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的利益就越发清晰,人们的差异性也日益明显,于是财产权制度得到空前的发展,作为单个的人的权利被重视。个人权利的观念也在不断的萌发,这也将开拓后世自然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自然权利的追求和维护。罗马时期为权利争取在自然法中的关键地位开创了现实的基础,随着我们进一步考察个人权利的萌发,我们发现个人权利及财产权的强化、发展是和法律(涉及贸易、财产、继承等诸多方面)大量的涌现以及法典的完善紧密联系的。

第二,实在法律的法典化。法律的大量涌现及其法典化,体现出一种超凡的实践精神,与之相比,古希腊时期的哲人在声称尊重自然的同时似乎缺了几分务实的态度。所以,当迷惑的学生为一个商人当选为雅典的军事总指挥而愤怒时,苏格拉底利用他的雄辩论证出“商人所拥有的品质恰恰是将军该拥有的”,在理论上论证了这一任命的合理性,却忽视着事实上这些商人出生的将军屡屡在战时逃跑而给雅典带来的伤害。许多这样的哲人,都像柏拉图一样,自以为神和自然选定他们作为立法者,或许还做了许多立法的尝试,却忽视了只有法律得到人们的认可,并符合人们“自然”的常识的时候人们才会遵守,好的法律需要经过无数次的错误和失误,需要数个世纪的艰苦努力才能形成。所以任何时期的哲学家或立法者天真地以为能够在几小时、几天的拍脑袋思考中就能建立完善的法律,都会犯下类似的错误,并遭受类似柏拉图在锡腊库扎改革的失败。

而我们所说的罗马这个民族独特的法律天赋却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充分发展起来的,经历了近一千年时间,罗马才获得法律经验这笔珍贵的财富。这些法律经验表现为大量的法律和法典,也孕育了西塞罗、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伯比尼安等伟大的法学家。罗马时期的法学家大都坚持自然法的观念,但是他们又是务实的而不是过分的形而上学,他们承继着希腊时期就形成的“从一个原则表现的角度看世界”的方法,却开始摆脱希腊时期忽视现实的弊端,努力在其时代的法律、法典中寻找能形成一般性法规的根本原则,并且同时使这些一般性的法规符合正确的概念。罗马时期的这种理论上的态度开创了后世自然法研究的经典范式,罗马法律也成为当代世界法律推理、法律原则永不枯竭的宝库。

法律大量涌现和法典化除了上述杰出的作用外,在自然法发展的历程中,还包括了以下一些重要的功能。首先,其使个人权利主张成为可能。罗马的法典化运动,使得少数精英、贵族对法律的独占被打破,实在法律为公众所知晓,每个人知道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个人权利观念的产生结合自然法的思想,也就为后世自然权利理论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先决条件。其次,罗马法典的制定中,始终受到自然法理论的影响,且学者和当局不断宣扬其制定法律的自然法基础,这使得自然法观念深深印入人们的心里,并影响了后世对制定法律的理论态度和方法。这和斯多葛哲学上的“按照自然生活”自然法观念深刻影响着罗马法律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的概念意味着单纯化和概括化,所以当罗马人发现了两种法律——民族内部的法律,既受其民族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的“市民法”,和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既“万民法”——过于庞杂而含混的时候,制定法典就成为了“裁判官”有责任尽量以“告令”来代替“市民法”和“万民法”(11),尽可能把“自然”用以使得人们处于自然法指导的制度中。自然法的观念使得法律法典化得到促进,法律法典化的过程中,当权者以及法学家们对于自然法的崇敬,也影响了后世指定法律标准的形成。

综上所述,罗马时期的自然法思想承继了许多古希腊时期重要观念,同时又在多个方面给予古希腊时期以实质的发展,并最终促进了自然法理论的传播和光大。坚持这样的视角,可以使我们今后在认识自然法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希腊时期理论影响的同时,能深入把握在罗马法时期一些重要的制度和思想。

注释:

①《自然法——法哲学导论》,登特列夫著,李日章译.

②登特列夫称之为"正直的生活模式"认为只是通过它"提供了人类自我反省的一个有力激素,既存制度的试金石,保守与革命的正当理由".

③《古代法》,(英)梅因著,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31页.

④《西方法律思想史》,谷春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9页.

⑤《回忆苏格拉底》,(古希腊)色诺芬,第15-16页.

⑥同上注.

⑦《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

⑧《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

⑨《四海之内》,(英),李约瑟著,劳陇译,三联出版社,1987:13.

⑩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10.

(11)《古代法》,(英)梅因著,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33页.

4.古希腊罗马神话读书报告 篇四

20114206孙嘉潞

希腊神话主要是歌颂英雄的事迹,但同时也深深地揭露和批判了人性的丑恶。当然也描绘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鲜明的人物性格也正是它的亮点所在,庄严又爱嫉妒的赫拉,温柔却又胆小的德墨忒尔,智慧却又寡语的雅典娜等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跃然纸上,以最美丽的姿态,诉说着那段曾经的辉煌;那段神庙里的高歌。

在这个神话的世界里,神的力量占据着统治地位。马克思曾说,希腊的神话和史诗是人类童年时代发展的最完美的产物,具有永久的魅力。

古希腊罗马神话,说是神话,但其中的众神却是极富有人性的,这也使人更有兴趣读这本书,毕竟,有谁喜欢呆板的一成不变的神呢?

在这么多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伊阿宋取金羊毛的故事。其中的女主角美狄亚背叛父亲,而后因为伊阿宋的背叛而做出了更加凶残的举动。虽然凶残,甚至让人难以原谅和理解,但却是敢爱敢恨的真性情。这个故事很好的凸显了人性的善恶的矛盾。如此激烈的冲突大概也只能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见到吧。

5.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 篇五

欧洲的文明其实未必是起源自爱琴海和地中海,在西北欧已经发现了更早的遗迹,但是,影响现代的却是希腊罗马文化。

希腊起源于迈锡尼文明,就是前不久电影《特洛伊》的那个时代,然后多里亚人入侵,毁灭了“古”希腊,随后在“荷马时代”以后进入现代意义上的古希腊时期。希腊击败了波斯,捍卫了西方文明的火种。但是在不断的内战中,希腊走向了衰落,最后希腊联军被马其顿王国军队击败,到公元前3世纪到2世纪,罗马人逐步占领了希腊和马其顿。希腊文明最辉煌的时候是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希腊的哲学和艺术(代表就是希腊戏剧)就是在哪个时候最发达,而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希腊的哲学、艺术、科学继续发展。

希腊人为西方艺术提供了一种“古典美”的理想典范。他们把宇宙视为一个整体、完整的神圣秩序,“宇宙”一词本身就包含了“和谐、数量、秩序”的意思。早期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指出,数是音乐和宇宙天体运行的共同规则,它象征着音乐和宇宙的和谐,而人本身就是一个和谐体,一旦遇到外界的和谐,便产生感应、共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德谟克利特有一句名言说“人是一个小宇宙”。在希腊人看来,美的东西是整体的各个部分取得调和关系而产生的,而求得这种调和的美则直接来源于人体,人体是宇宙这一大秩序中的小宇宙、小秩序。他们相信,人体是美的,它是真、善、美的最好统一,它体现了宇宙间所能发现的智慧与秩序,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所以,艺术家们把这种观念推而广之到建筑、雕塑艺术等各个方面,以人体雕塑表现其心目中的神的形象,并以此象征宇宙的神圣秩序。古希腊雕刻家们一再探索人体的标准比例,其目的也是在寻求一种人体标准来表现美。雕塑家波里克里托斯专门研究了人体各部分间的比例,写成了《法则》一书,明确指出了人体各方面的比例对称数据,如健壮的人体身高为七个头长(7:1),雕像的重心集中在一只脚上,另一只脚放松,能使整个身体的肌肉和筋的紧张与松弛变化突出,也能使整个形象更富于表现力。在波利克里托斯的代表作《荷矛者》中,他就以头与全身1:8的比例塑造了高贵而肃穆的理想人体形象。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试题 篇六

(2016课标Ⅱ,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2016江苏单科,14)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2014全国I卷,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2013课标Ⅱ,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2013课标Ⅰ,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015安徽,19)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2015福建,19)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眴窄的一隅,生活着近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不列颠文明

D.阿拉伯文明

(2014福建,18)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2014·重庆卷,10]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2013安徽文综,19)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2016·浙江文综,39节选)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道:“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摘自西塞罗《论共和国》、王乐理《美德与国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的方式体现在哪里?概括材料一西塞罗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1)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基本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5分)

(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

历史价值:他们的法治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2014山东文综,21)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2013广东文综,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2013重庆文综,10)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2013四川文综,8)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2013江苏单科,13)下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2013北京文综,37)材料一

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

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

(1)概括材料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1)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

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经济交流范围相对狭小;文化发展相对多元。社会缺乏对统一纪年的需求。

(2016课标Ⅰ,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2016天津文综,3)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2015课标Ⅰ,32)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2014课标Ⅱ,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2012课标全国,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2015重庆文综,9)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2015广东文综,1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摈弃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2015江苏单科,14)“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2014广东文综,19)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重视法律的传统

(2014四川文综,9)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它都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2013浙江文综,20)“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2012安徽文综,20)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2014北京文综,37)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1)依据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1)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2015四川文综,9)《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

(2012天津,7)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2012海南单科,9)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立法传统的基础

(2015年高考天津文综,12)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吴于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7分)

(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什么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8分)

(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7分)

(1)〖参考答案〗历史特征: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时期,两国都出现了法律为先导的社会变革。②公元前3世纪,两国都完成了统一。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两国都达到了强盛时期。④公元3世纪两国都经历了长达百年的内乱、统治危机以及出现了结束危机的短暂统一安定的局面。⑤公元4世纪,两国都面临着外族入侵、迁都和国家分裂。

(2)〖参考答案〗现象:两国在几乎同一时期都处于相似的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强盛与衰落的的现象。发现:历史轨迹看,两国都出现了国家的分裂与统一交替延续的轨迹。变化节奏上看,长期统一与暂时分裂。

认识: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分裂中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3)〖参考答案〗不同:中国在6世纪实现了再次统一,而欧洲维持了分裂局面。

制度原因:古代中国从秦朝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为古代后世王朝延续,突出具有的皇权至上和中央集权两大制度特点有利于统一。

(2016课标Ⅲ,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2012浙江文综,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1课标,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011北京文综,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须”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017全国卷三,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力滥用

7.古希腊罗马美学的感想 篇七

本文从“由女装对身体观念的反映所导致的审美异同”入手,选取先秦时期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中西方女装样本进行比较研究,再次印证人类服饰文化在发展初期的部分规律,探讨其对当今女装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

先秦 古希腊罗马 女装 审美

1.引言

先秦时期虽是中国文明史上的童年期,却是充满了朝气的一个重要时期。就服饰而言,商代养蚕丝织技术的进步,西周冕服基本形制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服饰全方位的发展与赵武灵王变服,都为华夏服饰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希腊文明及之后的古罗马文明,同样一直被视为西方文明之源,其在政治、经济、艺术、哲学、科学、宗教等方面都为西方留下了璀璨的遗产,古希腊时期形成的服饰理念对西方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更是延续了千年。

这两个时期虽距今历史较为久远,留存至今的资料也较为稀缺,难以全面准确地加以判断,但通过整体的把握,还是能够掌握部分特点和规律。先秦时期和古希腊、罗马时期分别代表了中西方服饰文明的开端,在此将这两大时期做出对比,以期更好地探寻中西方服饰文化传统形成的内在根源。本文拟从“由女装对身体观念的反映所导致的审美异同”入手,结合先秦时期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具体样本,再次印证人类服饰文化在发展初期的部分规律,探讨其对当今服装设计的启示。

2.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抽样调查法,筛选出先秦时期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图片素材各50张;再针对女装易对身体产生影响的10个部位,对每张图片逐一进行观察判定,根据判定所得服装对身体部位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状况;然后对每张图片所呈现的状态如实做出记录并归类统计,每个部位记录“积极”则计—次;最后,运用数学集对分析法,对抽样所得样本进行归类与统计后,获得女装易对身体产生影响部位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共判定图片100张,有效率100%。

3.先秦时期审美和古希腊、罗马时期审美异同

3.1先秦时期身体观念的审美偏好

先秦时期早期的女装上衣多为直裾,交领右衽,下裳为裙状,衣裳腰部束以宽带。西周时期冕服制度逐渐完善,周代贵妇着装上衣下裳开始连为一体,以王后所穿“六服”为代表,在形制、纹样、颜色、用途等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春秋战国时期,深衣开始盛行,深衣一般为交领右衽;有直裾和曲裾之分;袖身庞大而袖口窄小;多在领口、袖口、底边留有宽缘,即“衣作绣,锦作缘”;腰部多束有丝织物制成的宽幅腰带,在腰带上佩戴玉饰也风行一时。深衣在先秦时期女装基本形制的表现由图一可见。

从表一先秦时期宫廷权贵女装所强调的身体部位按序号排序的高低可知,先秦时期宫廷权贵女装所强调的身体部位所占比例超过总数1/3的身体部位为腰部、颈部、臂部3个部位。

先秦时期宫廷权贵女装对腰部的强调大多通过形形色色的腰带表现出来。楚国服饰是运用腰带对身体部位加以强调表现最为突出的代表。《韩非子.二柄篇》中有“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的典故,记载了满朝臣子争相节食束腰,迎合楚王审美嗜好的谄媚情形。“在袍外用大带束腰,且将腰束得极细”,这一审美偏好逐渐流传开来,使得细腰成为当时的普遍风尚。

先秦时期对颈部和臂部的强调多由通过衣料的变化加以额外装饰的形式表现出来。无论是命妇所着的冕服还是功能更为普遍的深衣,都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即“领、袖、衣摆等处均饰以缘边,……这就是所谓‘钩边续衽’之式”。这些特意加在领口、袖口、衣摆、衣襟等处的缘边,又被称为“纯”,多采用较服装主体面料材质较厚、颜色不同的织锦面料,既满足了装饰需求,同时叉具备一定的社会意义。《礼记·深衣》中对制作深衣时的缘边用料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具父母,大父母,衣纯以缋。具父母,衣纯以青。如孤子,衣纯以素”,即规定根据家庭成员在世状况使用不同的花色、面料制作纯:如父母、祖父母均健在,可使用花纹面料;如仅父母健在,使用青色面料;如为孤儿,使用素色面料。从外形上,“纯”的运用,富有很高的装饰价值,可以将服装的外轮廓勾勒得更为丰富、饱满,提升造型的整体艺术性;从内涵上,“纯”的用色规定,是中华民族重亲情、敬尊长的传统家庭观念的外在表现。

同时,从商代到春秋战国,先秦时期的女装袖子日渐加长加大,服装表面的花纹也日益精美,《国语》中有“齐襄公陈妾数百,衣必文绣”的记载,可见以色彩纹样作为装饰是当时宫廷权贵女装的又一特色。当时装饰于服装表面的纹样极为多元化,有以菱形纹为代表的几何纹,龙、虎、凤为代表的动物纹,枝、叶、花为代表的织物纹,还有云纹、人物纹等。多样化的图纹和变幻的色彩为当时的宫廷权贵女装增加了几分活泼。

3.2古希腊、罗马时期身体观念的审美偏好

古希腊女装的基本服饰,构成极为质朴、单纯,根据着装形态和内外结构加以区分,古希腊女装大致可分为希顿(chiton)和希玛纯(himation)两类。希顿为仅在肩部或臂部用别针固定的等身长长方形布块,多余的布料自然垂挂,有些希顿还会在腰部或胸前缠绕腰带,通过绳带与布料的堆叠产生形式变化,希顿多作为常服贴身穿着,类似今天的连衣裙;希玛纯为缠裹在希顿外侧的布块,多作为外套。罗马女性的服装为斯托拉(stola)和帕拉(palia)。斯托拉是模仿希顿而成,帕拉则模仿希玛纯。希顿在古希腊女装基本形制的表现由图二可见。

从表二古希腊、罗马时期宫廷权贵女装所强调的身体部位按序号排序的高低可知,古希腊、罗马时期宫廷权贵女装所强调的身体部位所占比例超过总数1/3的身体部位为臂部、腰部、胸部、肩部4个部位。

古希腊、罗马时期宫廷权贵女装对臂部和肩部的强调主要表现在对这些部位的直接裸露或因采用轻薄织物而引起的透视裸露。古希腊、罗马地处地中海延岸,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较高,这为当时形成披挂式服装以及服装制作工艺上缝合度较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社会环境上,古希腊、罗马充满民主自由、艺术气质与哲学思辨的氛围造就了高度崇尚人体美的审美观念,女性在日常活动中对身体的自然裸露被视为健美与自然的象征。由于女性有较多的机会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包括社会生产、体育锻炼与军事训I练等,裸露肩膀或手臂也可充分满足其对于服装运动机能的需求。

对腰部和胸部的强调主要体现在腰带的使用部位和方式上。古希腊、罗马女装通常在肚脐附近使用腰带捆绑并自然堆叠出褶皱,这种穿着方式既能突出纤细的腰围和丰满的胸部,又能营造出近似于黄金分割比的上下身比例,“将‘无形’的布包裹在人体上以谋求‘有形’”,是对人体美追求的另一种表现。

3.3同一性与差异性并存

从表三可知,在身体观念上,先秦时期宫廷权贵女装与古希腊、罗马时期宫廷权贵女装反映出审美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按同一性的高低排序主要为腹部、背部、臂部、腰部几个部位,按差异性的高低排序主要为手部、胸部、腿部、颈部、肩部几个部位。

由同一性反映出的数据可看出,这些部位主要集中在躯干部,其中腹部、背部均未做强调,臂部、腰部均做出强调,这与两个时期的服装主要形制有关。这两个时期女装形态总体较为宽松,设计也相对简单,大多只通过腰带产生服装廓形的小幅度改变,形成了自然、简洁的整体风格。同时,由于两者在整体上均未过于强调女性生理特征,导致这两个时期的女装形态在外观上与男装并未形成较大差异。

由差异性反映的数据可看出,差异性较大的身体部位多为可显示女性特征的部位,且因果关系多为“西高于中”,可见从整体来看,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宫廷权贵女装在强调身体部位上涵盖更为全面,也更倾向于保留女性性征,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其对人体美的审美推崇。

4.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

随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兴起,古希腊、罗马时期服饰对现代服装设计产生的影响逐步深入。“少即是多”,是当代时装设计中最具影响力的理念之一,这种返璞归真、对于至简的追求与古希腊、罗马女装的服饰特质不谋而合。古希腊、罗马服装在自然活动中可以跟随女性身体的姿态产生变化,无需过多的装饰,仅凭衣料与^体的契合,就可呈现出飘逸灵动的动态美。这种设计不过于强调女性的生理性别特征,从另一角度展示出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要求更为包容,也符合当今社会对于男女地位平等的追求。

21世纪,古典主义的浪潮再度回归,由于古希腊、罗马服饰风格代表了人类对于舒适自然着装方式与和谐宁静精神状态的美好期待,因而不断得到现代人的推崇。如今,无论是富于浪漫主义的高级时装还是广为流传的街头时尚,都能与古希腊、罗马服饰元素默契地结合。柔软而富有光泽度的面料,精细而自然的悬垂褶皱,白色与金色的经典配色,当来源于千年前的古希腊女装元素被运用于现代的晚礼服设计时,仍能呈现出优雅圣洁的女神风韵。原本外形粗犷,在古罗马时期被男士作为战靴穿着的罗马鞋,在当今社会也幻化出了别样的风情,鞋面材质从皮质到丝绸、蕾丝,造型从平底到高跟,罗马式系带凉鞋成为潮流女士的新宠,它的盛行,在街头时尚中掀起了一股优雅与野性兼备的复古风潮。

5.结论

著名雕刻家罗伯特·斯密森曾说过,“任何作品都带有奔腾流逝着的时间。它既沉浸在亘古洪荒之内,又蕴涵于最为遥远的未来之中。”先秦时期和古希腊、罗马时期各自作为中西方服饰文明的开端,既分别奠定了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基础,又因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深厚的内在精神根源,跨越时间和空间,影响着今天的设计风尚。

上一篇:高二数学教学总结下一篇:自主招生经验分享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