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二月份考试 高三历史

2024-06-19

云南省宣威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二月份考试 高三历史(通用4篇)

1.云南省宣威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二月份考试 高三历史 篇一

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 “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专为游观而发” B. “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 C. “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D. “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2.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A. 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 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 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 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政策扶持 B. 毗邻港澳 C. 科技领先 D. 资源丰富

4.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海禁”政策的必要性 B. “海禁”政策的恶果 C. 小农经济的脆弱 D. 明朝社会矛盾激化

5.读“1957—1960年我国经济统计(部分)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 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失误 B.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启动 D. 国民经济形势趋向好转

6.有学者认为:“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显著的非常历史时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洋务企业的兴衰 D.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7.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8.沈葆桢曾说,铁路电报并不是不适用,但若创办,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1877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这得益于()

A. 朝野上下的共同努力 B. 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 C. 实业救国理念的推动 D. 相对宽松的国际氛围

9.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如最大的民族资本荣氏申新厂纱锭数和布机台数,在这十年间增长300%和281%,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搪瓷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促进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①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政局相对稳定 ②国民政府的推动、支持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④爱国实业家的努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0.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投资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A. 英国、美国、苏联 B. 美国、日本、苏联 C. 英国、日本、美国 D. 美国、英国、日本

11.“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12.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加入世贸,融入全球 B. 开发浦东,打造上海 C. 政企分开,权责明确 D. 包干到户,提高收入

13.196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修订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社员被允许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这一决定的目的在于()A. 实行生产责任制 B. 发展乡镇企业 C. 恢复国民经济 D. 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14.导致下表中工厂和资本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 B.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 D. 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 非常重视祭祀 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16.“它成立之初,就拥有3.6亿消费者,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6万亿美元……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材料中的“它”是指()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欧盟

17.近年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其根本目的是()A. 积极为本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B. 促进亚太地区国家的团结

C. 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D. 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18.下表是美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②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③国家调整产业结构④“新经济”在美国出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9.17世纪的荷兰确立海上优势,成为“海上马车夫”,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自古荷兰人就外出从事商业活动 B. 取得国家独立并建立先进的政治制度 C. 工业资本发达,经济实力雄厚 D. 建立先进的商业经营方式和体制 20.与表中反映的现象相关的是()

1800~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

①蒸汽机广泛用于交通运输 ②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 ③工业国以武力迫使落后国家通商 ④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1.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经济“蛋糕”是做大了。但是在分配经济“蛋糕”时,“大蛋糕分给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面包屑”。对此,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A. 反全球化,坚持走独立发展道路 B. 反对全球化只使发达国家受益 C. 反对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分化加剧

D. 反对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应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22.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里“革命的火花取而代之”始于()A. 18世纪60年代 B. 18世纪末19世纪初 C. 19世纪70年代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3.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与此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当时的时代,苏联面临帝国主义威胁,经济文化落后 B. 付出的代价包括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C. 二战后,苏联面临冷战威胁,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戈尔巴乔夫主持的民主化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24.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1650~1850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由于人口锐减,用地荒芜,城镇、村落成为废墟,贝宁、安哥拉及刚果地区都面目全非了。出现上述的主要原因是()A. 奴隶贸易的开展 B.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 非洲生产力落后,疫病流行 D.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25.下图反映了爱尔兰财政危机的状况,危机发生后欧盟与国际基金组织商讨救助计划,以防引发欧盟乃至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风险。2010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对这一事件认识错误的是()

A. 说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下欧州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B. 表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C. 凸显了在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危机更易传播和扩大 D.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更需要加强联系谋求应对危机措施

26.据《世界文明史》: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垄断组织的出现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27.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28.“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材料表明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其深远影响是()A. 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B. 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C. 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 D. 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

29.“最严重时,失业人数超过1500万,可能高达1700万……占了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农产品价格几乎降到最低点,……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由崩溃前的87亿美元暴跌到19亿美元。……大批银行倒闭……” “无休止地寻找工作,……持续地节衣缩食使生活变成苦难、……能卖掉的一切东西都被卖了。……城市里到处可见施粥站。……一位作家曾看到50名男子、妇女和儿童蜂拥着在抢芝加哥旅馆外面的一个垃圾桶。”这段材料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①涉及部门行业特别广 ②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③持续时间特别长 ④破坏性特别大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0.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 B. 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 C. 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 D. 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31.观察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实行的目的。

32.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三张历史照片

(1)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事件的失误是如何得到纠正的。

33.阅读下列材料:

请完成:

(1)上表反映的是哪一位苏联领导人执政时期的经济状况?

(2)上表说明苏联当时的工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与当时的工业相比,农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34.股票交易和期货交易,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欧洲各国宗教冲突不断,政局不稳,而刚独立的荷兰在其发布的宪章中规定:“每一个人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人不得以宗教原因受到调查或迫害。”这使荷兰吸引了大批在其他国家受到宗教迫害的移民,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及大量资本,尤其是犹太人,他们带来了垄断世界市场的钻石贸易和金融服务,这些都为荷兰制造业的发展和商贸繁荣奠定了基础。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向社会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只股票,1609年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

——刘植荣《透视17世纪荷兰的崛起与衰落》

材料二 1636年,一种叫“Switser”的郁金香球茎价格在一个月里上涨了485%!如同其他的期货交易一样,投机商操纵着郁金香市场的行情,他们趁价格下跌时建仓,大量囤积转手就能获取暴利,许多人转眼之间就成了巨富。短短一年时间里,郁金香总涨幅高达5900%!但是,一位年轻的外国水手,初来乍到,竞将船主花了3000个金币(约合现在3万到5万美元)郁金香球茎作为鲜鱼的佐料一块儿吃掉了。这使谨慎的投机者开始反思这种奇怪的现象,然后开始贱价卖出球茎。此后,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暴跌不止。后来,荷兰政府宣布,郁金香投机狂潮为一次全国性的赌博活动,其行为不受法律保护,结束这一场疯狂的郁金香泡沫事件。

郁金香球茎大恐慌给荷兰造成的严重影响,使之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大萧条。17世纪后半期,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受到英国有力的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随即移向英吉利海峡彼岸。——摘编自博知《郁金香泡沫事件始末》

(1)依据材料一,指出荷兰在17世纪初迅速崛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郁金香泡沫”破灭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抓住关键词“社会进步”,D项符合题意。2.【答案】C

【解析】从题干材料“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可见其并非自给自足,故A项错误;清政府一直坚持闭关锁国政策,直至鸦片战争后被迫打开国门,该现象出现于乾嘉年间,处于鸦片战争之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中国的蚕丝向洋商销售的情形,表明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丝织业中商品生产现象,并未涉及雇佣劳动关系,难以说明其属于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错误。3.【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扶持,设立经济特区,故A正确。毗邻港澳,属于地理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B排除。科技领先,也源于政策扶持,故C排除。资源丰富,不符合史实,故D排除。4.【答案】B

【解析】关键信息: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题干论述的是海禁政策的后果,排除A项,B项正确;本题易因“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而误选C项,其因是没有抓住题干的主旨;D项未能反映。5.【答案】A

【解析】从表格数据可知,1958—1960年工业总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例严重不平衡,这与1958年“大跃进”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有关,是经济的指导思想出现失误,故A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后,与表格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启动是在1952年,故C项错误;1959-1961年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故D项错误。6.【答案】D

【解析】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兴衰都属于1840—1919年间,故A、B、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而官僚资本主义兴起于1927年之后,不属于该时段,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7.【答案】A

【解析】洋务运动主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民用企业。而民用企业生产产品以及丰厚利润,瓦解着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A项正确。B、C项不是本质含义,D项是主张。8.【答案】B 【解析】从材料“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可以看出,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与台湾民情有关,即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选择B项符合题意。9.【答案】A

【解析】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型组合选择题的解法是选多不选少,只要符合要求的项都应该计入答案,依据这一原则,虽然③④项在教材此处的叙述中没有特别涉及,但也是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应该计入答案。10.【答案】C

【解析】表格中数据显示1840—1895,①国家所占投资比重占82.5%,说明①国家是这一时期对华经济投资最多的国家,由此可以判断①为英国;1911—1927,②国家投资所占比重为44.2%,说明②国家这一时期对华资本输出较多,根据所学知识1911—1918期间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日本独霸中国,因而对华投资迅速增加,由此可以判断②为日本;1945—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美签订《中美友好航海通商条约》,美国对华投资数量在中国所占比重上升为最高,由此可以判断③为美国,选择C项符合题意。11.【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清朝时期,在广州的外商,只有在夏秋两季商业交易时才能居住在十三行,而到了冬季,由于商业交易停止,法令规定不准他们继续留在广州,而且,即使居住在十三行时,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充分反映了清政府对对外交往的严格限制,故D项正确。12.【答案】A

【解析】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更加全面地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符合题干材料中市场扩大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这一表述,A项正确。浦东的开放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旨在将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同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因此浦东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国家正确的经济策略带来的,而市场的扩大则体现不明显,故B项错误。政企分开,权责明确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13.【答案】C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实行生产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B项错误;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左”倾错误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题干内容改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平均主义,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恢复国民经济,故C项正确;题干只表明了社员可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副业,没有改变我国土地公有制的性质,故D项错误。14.【答案】D

【解析】中国通商口岸大幅增加是在1858年的《天津条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是在1912—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民政府是对1925年国民党政府的称呼,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为支付《马关条约》的赔款,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15.【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祭祀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把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作为国家的象征,可知体现的是国家与农业的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与土地的关系,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6.【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可以看出这一区域组织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且人口较少,只有3.6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此特点的只有C项。17.【答案】A

【解析】良好的国际环境、友好的邦交关系,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故A正确。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注意题干表格的时间是从1950年到1970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新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故④和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项。19.【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是荷兰确立海上殖民优势的条件。17世纪的荷兰,商业资本高度发达,但工业资本发展很不充分,而这正是它最终败给英国的主要原因。20.【答案】C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世界贸易总额的增长,表明世界贸易的发展,交通工具的革新有利于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故①正确;从“1800~1880年”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前的时期,自由贸易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形成的经济政策,故②正确;工业革命后英法等国成为工业国,进一步对外扩张,使亚非拉落后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故③正确;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出现于新航路开辟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21.【答案】D

【解析】在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是最大的受益者。解决的办法是建立起公正合理的新秩序。但不能因此否定全球化。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2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大王”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取而代之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它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故C选项正确;18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开始,故A选项错误;18世纪末19世纪初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B选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故D选项错误。故选C。23.【答案】C

【解析】从背景来看,当时苏联受到帝国主义包围,面临战争威胁,并非冷战威胁,A项正确,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付出的代价之一就是农、轻、重的比列严重失调,戈尔巴乔夫主持的民主化改革毁灭了超级大国,B、D两项观点正确。故此最佳答案为C项。24.【答案】A

【解析】据材料“1650~1850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列强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迅速发展,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故A正确。1650年当时工业革命没有发生,故B错误。非洲生产力落后,疫病流行,主要原因在于列强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故C错误。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25.【答案】B

【解析】欧盟对爱尔兰的援助体现了区域组织的作用,故A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与商讨体现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故D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率,世界银行提供全球性的发展援助,故B符合题意。26.【答案】A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引起了“价格革命”。由于美洲的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导致金银价格下跌,货币贬值,物价高涨,故答案选A。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排除;C、D两项不符合“1540年前后”的阶段特征,排除。2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题目中问的是谁开辟了亚洲和美洲之间的联系,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没有到达亚洲,所以A不正确。达伽马到达了印度,只是联系了欧洲和亚洲,没有联系美洲和亚洲,所以B不正确。哥伦布到达了美洲,建立了美洲与欧洲的联系,所以C不正确。麦哲伦环球航行,途径欧洲、美洲、亚洲,所以他建立了亚洲和美洲的联系,故选D。28.【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交税之前”和“交税之后”的收入差距,只能说明税收的差距,不能说明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故A项错误;据材料“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可知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涉及福利政策对税收差距的调整,但不能说明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要反映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但并不能说明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故D项错误。29.【答案】A

【解析】题干信息“最严重时,失业人数超过1500万,可能高达1700万”“农产品价格几乎降到最低点”“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由崩溃前的87亿美元暴跌到19亿美元”“持续地节衣缩食使生活变成苦难” 说明①③④都有体现,材料涉及的地点都属于美国,无从体现②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A符合题意。故选A项。30.【答案】B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A、C、D都属于正确的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但是没有完全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各类私人企业的直接管理者仍是资本家,B说法太绝对。

31.【答案】趋势:从贝币到金属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多样性到统一性;从笨重到轻便;从自然属性到国家统一发行。

目的: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交流。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从材质、种类、便利性和政策性等角度分析变化;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目的。

32.【答案】(1)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教训: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必要的政治稳定;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答出其中四点给满分)

(2)①1960年冬,中共中央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等方面的拨乱反正,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解析】(1)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一张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二张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大跃进”,第三张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化大革命”,前两张照片得到的教训是“经济建设不能急于求成,而一定要尊重经济规律”,第三张照片得到的教训则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等等之类的教训即可。

(2)以上事件的失误的纠正分两次进行,一次是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1960年开始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另一次是针对“文化大革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本问关键在于一定要回答出两次纠正错误即可,针对不同的错误进行了不同的纠错,关键在于一定不能漏掉要点。33.【答案】(1)勃列日涅夫。

(2)趋势:工业增长率不断下降,趋于停滞。原因:勃列日涅夫的工业改革并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也就是说并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稳定,使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3)农业更加落后,增长率徘徊不前。

【解析】通过表格中出现的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信息。解答时,应从表格中的数字变化分析工业和农业发展的特点;造成工业方面停滞的原因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未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二是改革的步伐缓慢。

34.【答案】(1)原因:宗教信仰自由;稳定的国内环境;移民带来先进的思想、资本和技术;股票和股票交易所等金融服务的创新。

(2)原因:期货投机过热。影响:经济萧条;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欧洲繁荣中心从荷兰转移到英国。

【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独立后的荷兰政局相对稳定;由“每一个人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可以得出宗教信仰自由;由“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及大量资本”,可以得出移民带来先进的思想、资本和技术;由“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向社会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只股票,1609年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可以得出股票和股票交易所等金融服务的创新。

(2)郁金香泡沫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泡沫经济,其产生在于期货投机过热,结合材料“使之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大萧条。17世纪后半期,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受到英国有力的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随即移向英吉利海峡彼岸。”可以得出,郁金香危机所产生的影响为经济萧条;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欧洲繁荣中心从荷兰转移到英国

2.云南省宣威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二月份考试 高三历史 篇二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1517年,为反对教皇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对“九十五条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九十五条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即宗教改革的火焰。这说明()A. 神学禁锢了人们的头脑 B. 罗马教皇是欧洲封建主 C. 当时社会矛盾相当尖锐

D. “九十五条论纲”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2.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甫和主教 B. 神甫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 C.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

D.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是在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教士

3.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A. 人要克制自己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 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 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个概念 D. 人欲是蒙蔽天理和人的本性的根源

4.与先秦儒学相比,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A. 以德治民 B. 无为而治 C. 君权神授 D. 实行仁政

5.《宋史》中出现了如下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A. 佛学 B. 法学 C. 道学 D. 理学

6.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A.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 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 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7.《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材料反映了()A. 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 B. 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 C. 主张渐进式地变革中国文化 D. “华尊夷卑”的观念彻底改变

8.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A. 社会契约论 B. 人民主权说 C. 自由平等 D. 三权分立学说

9.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①“仁者爱人” ②“克己复礼” ③“敬鬼神而远之”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10.苏轼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苏轼作诗善于借鉴和吸收民歌和神话,故雄奇豪放、瑰玮绚灿 B. 苏轼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社会人生 C. 苏轼以行书名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D. 苏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句反映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1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12.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了启蒙思想()

A.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 B. 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 C. 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 D. 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 13.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画()A. 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 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D. 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14.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役制”是指()A. “人皆上帝” B. “人皆僧侣” C. “因行称义” D. “理性至上”

15.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说道:“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上独步天下。”法家能够“独步天下”是因为()A. 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 B. 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 C. 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 D. 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

16.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B. 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 C. 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D. 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的号角

17.中外艺术作品常有许多相同之处。图5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

A. 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B. 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感 C. 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D. 大胆创新,开拓绘画艺术的新流派

18.1927年,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发动了南昌起义。下列毛泽东的论断与这个“教训”有密切关系的是()

A.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2009年,一位基层干部质问记者“你是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引起了一阵热议,也彰显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当初,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活动的直接目的在于()A. 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B. 为了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C. 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D. 彻底铲除腐败

20.下图是某单位制作的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图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空白处应当填写的相应内容分别是()

A. ①先进文化

②先进生产力

③最广大人民群众 B. ①最广大群众 ②先进文化 ③先进生产力 C. ①先进生产力 ②先进文化 ③最广大人民 D. ①先进生产力 ②先进文化 ③经济发展

21.下图是袁隆平,他的科技成就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 第一个培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D.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2.“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3.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恢复中断的高考制度。1977年恢复高考()

①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②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竞争 ③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④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24.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 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 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 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 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25.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梁启超家庭伦理观念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 儒学已成为众矢之的

26.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以下关于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业绩,叙述正确的是()A. 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率革命党发动武昌起义 B. 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C. 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 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领导进行北伐战争 27.下图所示会议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 通过了宣言 B. 通过了三大政策

C.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 提出节制资本

28.“‘七七’是中国一个承上启下的年头。这一年,我们沉睡了十年的民族醒了,它彰显了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转折。”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 卢沟桥事变 B.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 恢复高考制度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9.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 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 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 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30.下图是1910年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出版的《南风报》第一期中的插图。图中的竹叶是由三民主义中的某个主义组成,请分析判断竹叶所示的主义指的是三民主义中的()

A. 民主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31.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达尔文《物种起源》的问世,犹如一颗炸弹落在神学阵地的心脏。自然选择的理论,给上帝分别创造万物的教义以沉重的打击。正如霍登(W.Horton)所指出的那样,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中古时代的大爬虫的地位,似乎比十字架的地位更重要 ——张秉伦汪子春《进化论与神创论在中国的斗争》

“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上帝和理性这两个最高的价值观念都通过新的理解而发展出新的方向,开辟了新的天地。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 ——[美]余英时《内在超越之路》

达尔文进化论冲击了教会宣扬的“神创说”,除此之外,这一理论还产生了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说明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关系?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帝赋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也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人文主义者皮柯《论人的尊严》

材料二 阿尔帕说:“……大多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世界史·中古部分》 据材料一、二所述,人文主义者极力反对什么?提倡什么?

33.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韩愈《原道》

材料二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欧阳修《本论》

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朱熹《答陈卫道》

(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入于佛”?(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

(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爱因斯坦最为敬佩的科学家是牛顿。他曾谦虚地表示:“真正伟大的科学家是牛顿,我只不过是将牛顿在计算上的错误加以修正而已。”牛顿的天才是多方面的,他在天文、地理、数学、神学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他最有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近代科学的基石。——摘编自谢南斗《中外名人传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修正牛顿“计算上的错误”的具体表现。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2010年10月,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在筹划过程中,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争夺。

材料三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

(2)阅读材料二,如果你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武汉、南京你支持哪一个城市举办?为什么?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毛泽东所说的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

云南省大理州体育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五月份考试

高二历史

1.【答案】C

【解析】注意材料中信息“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对“九十五条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当时天主教会在思想上对欧洲人民进行严密的精神统治;在经济上天主教会对欧洲各国人民大肆搜刮;在政治上干涉各国的内政,引起欧洲许多君主和贵族的不满,因此教会与德意志各阶层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故C项正确;“神学禁锢了人们的头脑”“罗马教皇是欧洲封建主”体现的是教会与资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但没有突出与封建君主、贵族之间的矛盾,故A、B项错误;“九十五条论纲”应该说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要求,即批判天主教会的权威,故D项错误。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从材料看,马丁•路德认为,尽管每个人工作、职务不同,但他们都可以是“神甫和主教”,即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也就是说,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故选D项。A、C项逻辑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3.【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可以看出朱熹认为符合“礼”、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就是合理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就是人的欲望,故选B。4.【答案】C

【解析】新儒学的“新”是指与先秦儒学不同的内容。A、D两项是先秦儒学的内容,B项是道家思想,故选C项。5.【答案】D

【解析】从姓名中的“克己”“忍”“信”“仁”“礼”“忠恕”,可知其符合儒家的主张,理学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故选D项。6.【答案】B

【解析】民主的含义即人民主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而不属于某人或集团。根据这个定 义,黄宗羲的观点中“天下为主,君为客”最能体现其“民主性”思想。7.【答案】A

【解析】材料中“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表明对外来文化,士大夫们主张“禁传其学术”,对外国技能是“国朝节取”,故A项正确;士大夫们认为“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主张“禁传其学术”,与“正确认识”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而禁传其学术” 反映了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并非主张变革,故C项错误;

“《四库全书总目》”于乾隆年间编修,“华尊夷卑”观念盛行,材料中“而禁传其学术”也表明没有彻底改变,故D项错误。8.【答案】B

【解析】社会契约论主要思想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材料反映的是契约已经订立,也可以废除,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故B项正确;自由平等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故C项错误;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提出的,故D项错误。9.【答案】A

【解析】 “敬鬼神而远之”虽是孔子的思想,但不属于“仁”和“礼”的内容。10.【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吸收民歌和神话”、“雄奇”、“瑰玮绚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楚辞有关(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而不是苏轼的诗,A项符合题意。11.【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写意性”的限制条件。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其中最具有写意性的是草书。选项A属于行书,B属于隶书,C属于篆书,D属于草书。故答案为D。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伏尔泰和卢梭使自由、民主和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最充分的思想动员。答案为C。13.【答案】D

【解析】文人画在唐朝时已经出现,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此时理学还未兴起,故A项错误;文人画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文化需求,故B项错误;文人画强调个性,追求的是抒情写意,故C项错误;文人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故D项正确。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信仰得救,指人可以不通过教会和教皇即可和上帝交流,故选B。A观点错误;C是罗马教会的主张;D理性至上是启蒙思想的主张。15.【答案】C

【解析】法家迎合了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并非符合人民的意愿,而是主张用严刑酷法来统治人民,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衰落,地主阶级兴起,法家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故B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法家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16.【答案】C

【解析】1978~1992年中国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对使用雇工发展个体经济是否会伤害社会主义问题的看法还有分歧,邓小平对个体经济经营尝试的支持,说明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故C项正确;1975年,邓小平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1978年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尝试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的号角,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故A、B、D项错误。17.【答案】B

【解析】《墨竹图》属文人画,《星空》属印象画,二者都不注重写实,故A项错误;文人画和印象画都注重写意、表达个人真实情感,故B项正确;《墨竹图》托物言志,是个性非共性,故C项错误;二者都未开拓艺术新流派,故D项错误。18.【答案】B

【解析】国民大革命时期,由于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中共放弃了武装(即枪杆子)而导致大革命失败,中共吸取教训发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直接目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活动的直接目的在于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的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1.【答案】C 【解析】 22.【答案】C

【解析】“驱除鞑虏”只是推到满州政府,反对满洲贵族统治,不能体现材料中的“政治革命”,故A项错误;“恢复中华”停留在民族主义层面,也没有涉及政治体制的变动,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在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完成民族革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实质上表达了对民主共和的向往,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关于土地的信息,故D 项错误。2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十是在1995年提出,故①不正确。24.【答案】C 【解析】1958年中国发动了“大跃进”运动,急躁冒进之风盛行。在《人民日报》社论的号召下,民歌的“创作”达到高潮,这是“大跃进”在文艺领域里的反映,说明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这一现象与教育水平没有关系,排除A项;B项中“社会经济发展”不符合当时实际,排除B项;旅客们在“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不能代表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排除D项。2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说明梁启超主张民主思想,这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梁启超主张民主思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梁启超主张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是反映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并不能说明儒学已成为众矢之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26.【答案】C

【解析】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并没有在国内,没有直接领导,A项排除;B项中的《中华民国约法》说法错误,应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失败后,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推动民主革命发展,C项正确;D项“领导进行北伐战争”说法错误。27.【答案】C

【解析】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在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的基础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是其最大成果。B项表述错误,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但并未在国民党一大上通过。A、D两项易排除。28.【答案】C

【解析】A项与题干信息“对知识的渴求”无关,故A项错误;B项是在1970年,与题干信息“七七”不符,故B项错误;从题干中“七七”“它彰显了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等信息可知指的是1977年12月恢复高考,故C项正确;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与题干信息“七七”“它彰显了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不符,故D项错误。29.【答案】D

【解析】孙中山并未提出过“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的观点,故A项错误;孙中山也未提出过“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的观点,故B项错误;孙中山并未提出过“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的观点,故C项错误;由“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得知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故D项正确。30.【答案】D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竹叶之下是“雄鸡独立”,意指在民族(竹)主义的旗帜下,争取民族独立。31.【答案】影响:把“变化”、“发展”等观念引入科学领域,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跃进。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宗教和科学的关系: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科学在一个领域的成就意味着将宗教的影响从这一领域驱除出去。科学研究的精神动力可以来自于宗教信仰。【解析】根据材料,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影响:把“变化”、“发展”等观念引入科学领域,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跃进,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关系可从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科学在一个领域的成就意味着将宗教的影响从这一领域驱除出去;科学研究的精神动力可以来自于宗教信仰等角度来回答。

32.【答案】 反对封建神学、神权、宗教束缚和等级观念;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解析】

33.【答案】(1)分别指: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

原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

(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教。(3)态度: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影响: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

【解析】第(1)问,“事件或现象”结合所学,回忆相关时期儒家发展演变的重大事件即可。“原因”从三教合一的角度来思考。第(2)问,从“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等信息分析概括。第(3)问,“态度”要注意辩证地表述,“影响”从理学形成的角度来思考。

34.【答案】表现: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建立起相对的时空观;提出相对论,把物理学研究的领域扩大到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上。

【解析】结合所学,爱因斯坦相对论在两个方面对牛顿经典力学进行了发展。第一,否定了经典力学绝对的时空观,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第二,极大地拓展了经典力学的研究范围,使经典力学成为相对论宏观低速下的一种特例。

35.【答案】(1)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民族统一(“五族共和”)、民族平等。有利于化解民族矛盾、团结各民族进行革命。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解放。(2)答案一:武汉。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或革命首先在此成功)。答案二:南京。临时政府所在地(或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其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3.云南省宣威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二月份考试 高三历史 篇三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1902年2月,清上谕“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并著责成袁世凯、刘坤

一、张之洞慎选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数员来京,听候简派,开馆编纂”。1903年3月,谕令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并强调要率先拟出,尽快颁行。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公司法——《公司律》。清政府这一决策,主要是()A. 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B. 搜刮民间公司用于巨额赔款 C. 适应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D. 严防民族资本支持民主革命

2.张之洞曾说:“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A. 洋务派开始兴办民用工业 B. 中华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C. 自强的尝试宣告失败 D. 生产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3.读“近代中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 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C. 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 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4.民国初年,中华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A. 民族工业体系逐渐独立完整 B. 纺织业成为最大的新式工业 C.近代工业形成对传统经济的绝对优势 D. 主要工业部门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 5.明初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这一做法()A. 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 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 C. 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D.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6.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 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7.钧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瓷窑之一。钧瓷被誉为“五大名瓷”之首,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其窑址在今()A. 河北省境内 B. 河南省境内 C. 江西省境内 D. 陕西省境内

8.到1956年年底,中国超过96%的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表明()A. 农村土地改革顺利完成 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 农业集体化已基本实现 D. 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9.下列有关我国对外开放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经济特区的设立使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加快了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C. 严格限制外资企业对内投资

D. 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0.邓小平指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由此可见,把海南设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因为()

A. 海南最适宜于做经济特区 B. 海南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C. 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D. 海南经济在全国比较发达

11.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 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 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 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12.80年代“土地又归俺所有,我愿种啥就种啥……”下图则体现了当今农村土地的发展。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B. 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80年代的责任制与现代化农业发展不符 D. 当今土地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13.陈秉安著《大逃港》:“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有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A. 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 B. 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 C. 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

14.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A.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C.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 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15.1949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6.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A. 蒸汽机车 B. 内燃机车 C. 电力机车 D. 汽车 17.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材料中英美等国做法的共同目的是()A. 倡导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B. 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 C. 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 D. 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18.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A. 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 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 D. 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19.1935年5月6日,罗斯福总统任命霍普金斯为工程振兴局局长,该局从1935—1941年间共耗资113.56亿美元,其中78%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罗斯福这样做的目的是()A. 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缓解社会矛盾 B. 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 C. 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 D. 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

20.下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能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

A. 石油化工业大发展 B. 飞机制造业大发展 C. 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 D.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21.有学者表示,古代的中西贸易,实以丝绸贸易为开端。历史上有若干时期,当丝绸运抵西方时,价值要用等量黄金来衡量。单从18世纪初叶开始,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一举取代了丝绸在中外贸易中长达两千年的主角位置。材料主要说明()A.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B. 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 西方市民阶层崛起发展 D. 西方封建贵族走向衰落

22.当15~16世纪西、葡两国绕过好望角进行殖民侵略和瓜分时,英国将注意力集中在北路,企图从北方打开东方殖民贸易的大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英国是新航路的开辟国 B. 英国综合实力相对较弱 C. 东方已被西、葡两国瓜分 D. 西葡两国共同对抗中国

23.勃列日涅夫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究其原因主要有()①改革过分追求稳定,经济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②改革使社会矛盾滋生,国家陷入困境 ③勃列日涅夫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 ④改革直接导致国家的解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4.“一些革命前的富农重新获得发展,革命后被戏称为“小富农”的那些人也较快地发展为富农,一些中农和个别贫农也发展为富农,富农的人数及其影响由此逐渐扩大。”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政策的影响()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5.有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A. 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B. 主要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 D.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扩大

26.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这说明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①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②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③区域集团化程度加快 ④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7.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欧洲联盟()A. 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国家 B. 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

C. 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 D. 实现了货币联盟

28.今天,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个人历史评价褒贬不一。下列评价较客观的是()

A. “他在现代史上发挥了特殊作用,因为我们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变革。” B. “在我国历史上还未曾有过比戈尔巴乔夫更具破坏性的人物。” C. “他主要的历史作用就在于,他给了我们自由。”

D. “现在俄罗斯被远远地抛在后面了,而这首先是戈尔巴乔夫的过错。”

29.“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A.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C.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0.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 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 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 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 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共55分)

31.(15分)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社会状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尚书·盘庚中》记载:“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

材料二 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三 白银在宋代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流通更加广泛。1436年解除银禁,白银的流通便公开化,且更普遍,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到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政府又规定了白银同钱的比价,还规定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遂取得法定通货的地位。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飞钱”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趋势。

(3)商朝使用贝币,秦朝通用圆形方孔钱,北宋出现纸币,明清使用白银。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

3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结合史实,分别说明在与图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我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的。材料二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事的新时代。

(2)试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4(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材料二 1943年发表的《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

材料三 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材料四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在今后6个月内购进最多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进一步购入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和1000亿美元房贷公司债券,美联储的这一做法其实就是央行开动印钞机器的一种委婉说法,因为美联储需要印钞票来购买这些国债。

材料五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连续两天在央行官方网站发表文章,倡议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发展为超主权储备货币,并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即美元。这一观点得到了俄罗斯等其他“金砖四国”的支持,同时欧盟也向美国施压,提出打破国际金融旧体系的建议。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放弃金本位的目的。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体系有哪三大支柱?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元本位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4)根据材料五,概括周小川提出的建议。根据材料四分析周小川提出新建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影响美元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云南省大理体育中学2017-2018学年下六月份考试

高一 历史

1.【答案】C

【解析】《公司律》的制定与列强资本输出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搜刮民间公司与法律制定联系不大,故B项错误;《公司律》的制定是清政府主导的,适应了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公司律》的制定与民族资本是否支持民主革命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2.【答案】A

【解析】从“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可以看出洋务派开始兴办民用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的情况,并非民族工业,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甲午战争的失败,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目的是辅助于军事工业,并非满足人们的需求,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根据图标显示,两次低谷的时间1927年、1949年,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在三大改造后,故A项错误;这两年中国政府经济政策没有出现重大调整,故C项错误;中国官僚资本出现时间是1927年,结束时间是1949年,不存在经济垄断,故D项错误;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一直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故B项正确。4.【答案】B

【解析】关键信息:民国初年。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但没有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是民用工业,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正确;C项“绝对优势”说法错误,应是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项“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说法错误。5.【答案】D

【解析】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古代并未受到动摇,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富户迁移的做法并不是为了保证皇室土地所有制,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现象,故B、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在明朝初年政府将大量富户迁到南京,这样一方面便于监视富户,另一方面也对土地兼并现象是一种抑制,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故D项正确。6.【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发昌机器厂受英商排挤,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的说法过于片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故B项错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的结果,不是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无力与外商企业竞争,步履艰难,在外商排挤下迅速衰落,说明了近代民族工业具有资金少、规模小等特点,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故D项正确。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窑址在今河北省,选择A项符合题意。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材料反映的则是如此,所以本题选择C项。A选项错在农户还差4%,不能得出顺利完成的结论,B选项错在单从农业方面不能说明这一点。D选项不能单从农业方面说明就得出革命任务的完成,还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9.【答案】C

【解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的设立是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开始,故A项正确,排除。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加快了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进程,故B项正确,排除。我国鼓励外资企业对内投资,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故D项正确,排除。10.【答案】B

【解析】从材料海南岛有“许多资源”“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中可以看出,海南岛有发展经济的资源、地理等区位优势。所以答案选B。11.【答案】A

【解析】生产由医生来接生,说明观念已开放,但认为“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似不成规矩,主张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又说明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男女平等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民主思潮,故C项错误;材料主张生产由医生来接生,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西方医学知识,故D项错误。12.【答案】A

【解析】图画反映的是当今农村的土地流转,自80年代至今,农村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革,仍然是归国家所有,农民拥有的是使用权,故答案选A。其他三项都符合题干材料反映的内涵。13.【答案】D

【解析】阅读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1979年7月中共中央设立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所以不仅逃港现象消失了,还吸引了外逃人员成批回来,故选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14.【答案】A

【解析】抓住20世纪90年代以及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的关键信息,20世纪90年代,做出开放开发浦东战略决策,故A项正确;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在1985年,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故C、D项错误;丝绸之路不在沿海地区,故B项错误。15.【答案】C 【解析】中国第一条地下铁路始建于1965年的北京。故排除④。故选C。16.【答案】A

【解析】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答案选A。17.【答案】D

【解析】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实行自由主义政策,1929~1933年美国实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A项错误;B项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但与美国凯恩斯主义无关;C项错误,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不存在经济危机状况。本题选D项,都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18.【答案】C

【解析】根据“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可知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A、B两项在材料中无相关信息,可排除。D项与材料不符,材料里提到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排除D。1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该局从1935——1941年间共耗资113.56亿美元”、“其中78%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揭示的是罗斯福解决国内就业的举措,以恢复社会经济,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的“缓解社会矛盾”说法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C项的“平息公众不满情绪”说法,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D项明显错误,“合理配置资源”不是题干所示工程的目的,排除。故选B。20.【答案】D

【解析】1870~1900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A项是石油产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原因;B项中飞机是1903年发明的;C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D项符合题意。21.【答案】C

【解析】由“历史上有若干时期,当丝绸运抵西方时,价值要用等量黄金来衡量”主要可以看出丝绸主要用于西方社会上层人士消费;由“单从18世纪初叶开始,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一举取代了丝绸在中外贸易中长达两千年的主角位置”可以看出西方更多的消费是茶叶,也说明西方社会市民阶层崛起,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题干主要体现的是西方消费;B项错误,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对外贸易;D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西方封建贵族的发展趋势。22.【答案】B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国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排除A;由题干材料“绕过好望角进行殖民侵略和瓜分”,说明东方尚未被西、葡两国瓜分,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西、葡两国共同对抗中国的信息,排除D;由于英国综合实力相对较弱,所以不敢与西、葡两国发生正面冲突,故选B。23.【答案】A 【解析】勃列日涅夫认为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所以他的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这使其改革逐渐陷于停滞,而他本人却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之中,①②③正确;④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故排除,因此选A。24.【答案】B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在这种政策下,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不可能出现“富农重新获得发展”“中农和贫农发展为富农”的现象,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下,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而且苏维埃政府恢复了商品交换,为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奠定了前提,故B项正确;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实际上是消灭个体农业,不可能出现“富农的人数及其影响逐渐扩大”的情况,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从1978年开始为克服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而进行的,早在建国初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就已经消灭了富农,故D项错误。25.【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紧密,互相影响。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6.【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当今环境污染严重,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应加强国际合作,①②④符合题意;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不是区域集团,所以③错误。答案为B。

27.【答案】C

【解析】1994年时欧盟不包括东欧国家,排除A项;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的整体实力无法与美国抗衡,排除B项;欧元是1999年启动,排除D项,故选C项。28.【答案】A

【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开始了大规模的变革”,该评价较客观,故A项正确;“未曾有过比戈尔巴乔夫更具破坏性的人物”的评价有失客观,苏联解体的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弊端的长期影响,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走上歧途,是不成功的,“他给了我们自由”的评价夸大了其改革的影响,故C项错误;俄罗斯落后是历史上斯大林模式弊端长期影响的结果,认为首先由戈尔巴乔夫承担责任,有失客观,故D项错误。29.【答案】B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迅速和激进方式”“深深的失望”即可判断为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故B项正确。3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苏联的改革,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意为发挥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意为坚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综合以上两点可知D项正确。

31.【答案】(1)铜钱过重,不便携带;商品经济和信用交易的发展。

(2)由多样走向统一;由一般金属货币向贵重金属货币发展;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方向发展。(3)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繁荣。

【解析】本题以货币的发展演变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状况。第(1)问根据所学基础知识不难回答;第(2)问要注意从整体上归纳概括;第(3)问明确货币是一种流通手段,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货币从根本上看,它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32.【答案】(1)融入:

1972年尼克松访华,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同我国建交,自50年代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经济体制上为融入世界创造了条件。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赢得了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契机,标志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全面开放。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为加强与各国的沟通、交流创造了条件。(2)条件:古代丝绸之路奠定历史基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意义:提高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扩大对外贸易、市场和投资,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解析】(1)根据第一幅图片中的中美领导人握手的场景分析出其显示的历史事件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结合其相关内容及历史意义作答即可;根据第二幅图片中有关“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信息可知其显示的历史事件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结合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作答即可;根据图片三中有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信息可知其显示的历史事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结合其相关历史意义作答即可;根据图片四中“我国网民规模达5.46亿”的信息可知其显示的历史事件为21世纪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结合其相关历史意义作答即可。

(2)第一问,从中国和国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中国方面由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奠定了历史基础,改革开放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加入WTO,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方面则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都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历史条件。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于中国开发中西部地区有促进作用,也为中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造条件。此外,“一带一路”还可以扩大对外贸易,推动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33.【答案】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

理由: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使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公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

理由: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给亚非拉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客观上推动了其社会进步。(任答两点即可)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观点2分)

理由: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 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述,注意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性要强。如本题第一种观点,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灾难,据材料中“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得出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导致产品分配不平等,侵犯了工人的人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政治上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他们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工业革命要求以整个世界作为它的市场,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灾难,同时工厂的大量出现,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第二种观点认为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因此要结合工业文明对政治、经济和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进行论述;第三种观点是利弊共存,回答时要结合前两个观点进行综合论述。

34.【答案】(1)目的: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恢复经济。说明:中国与市场的联系密切,中国在世界市场中处于从属地位。

(2)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

原因:吸取大危机的教训;防止战争悲剧重演;原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有识之士的推动等。

(3)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作用: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扩大了世界贸易;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4.云南省宣威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二月份考试 高三历史 篇四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题)两部分,共12页。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商周时代,土地为国家公有,由贵族组织人力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男耕女织的农业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都

2.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范畴

B.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3.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2.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铁制农具的发展演变

B.小农经济的重要因素 C.江南经济的迅猛发展

D.精耕细作的不断扩展 3.表1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

表1

据表可知

A.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 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4.《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5.外藩首领或使臣携贡品来朝参见皇帝,唐朝必回赠丰厚物产。回馈时必须先估定所得贡物的价值,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回馈多少,这些回赠物品多系手工业精品,有不少出自官府手工业部门。这些回馈的手工业品

A.都来自官营手工业

B.旨在加强与少数民族联系

C.与市场联系紧密

D.其政治价值大于经济价值

6.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繁荣。南翔镇是著名棉布贸易中心,“地不产米,仰食外郡”。盛泽镇“四乡农民,重织轻耕”,盛泽丝绸畅销海内外。这些现象表明该地区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出现早期工业化特点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农民已率先成为市民

7.黄道婆之前,闽广棉花已引入乌泥泾种植。然自黄道婆“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这个先前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 A.优良棉种的引人种植

B.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C.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

D.乌泥泾人的勤劳创造 8.右图为唐朝长安城西市行业分布示意图。,从中可以反映出当时

A.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B.商业具有开放交易特点

C.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加快

9.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这一现象 A.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

B.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流亡

C.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10.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这些现象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城市规模的扩大

D.长途运输的便利

11.明嘉靖年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按亩征银;清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征地丁银。这些改革

A.加速了新经济因素萌芽

B.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 C.加剧明清后期政局混乱

D.减轻了民众赋役负担

12.有学者研究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文化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

A.巩固专制主义国家统治基础

B.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C.“别人富、自己穷”的不忿之情

D.“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13.淸顺治年间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而到了雍正时期“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以下关于这两种记载说法正确的是

A.淸政府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B.淸政府一度开放海禁但控制严格 C.淸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

D.淸政府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 14.“自道光年间(1821—1850),西人……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由此可见

A.政府统治危机严重

B.中国已经全面开放 C.自然经济正在解体

D.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15.“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以下与之相关评价,正确的是

A.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与买办一致 B.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因买办的出现得到了推动 C.近代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买办 D.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是买办的主要任务

16.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拨存公债券2100万元作为基金,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还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这反映了

A.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

B.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 C.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

D.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7.据统计,中国销往外国的面粉数量,从1914年的不足7万担上升到1915年的近20万担,到1918年已超过200万担,1920年更接近400万担。中国面粉外销数量剧增主要得益于 A.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

B.民众抵制洋货的运动 C.国内面粉工业的发展

D.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

18.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由此可以看出

A.争尝异味乃国人之普遍心理

B.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C.反映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D.不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19.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墓本工业领域。资源委员会的设立

A.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

B.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 C.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

20.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B.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 C.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

D.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成的工业体系

21.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他从一创业起就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生存 D.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

22.1882年10月,顺天乡试在北京发榜,《申报》驻京记者将江、浙、皖三省上榜者名单当日送到天津,转电上海,次日见报,比北京发榜时间仅晚24小时。材料反映了

A.《申报》突出的教化功能

B.科举仍是重要的选官途径 C.近代电报快速传讯的功能

D.《申报》为政府需要服务

23.1919年末《大公报》报道了一则故事: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以下表述最符合上述报道主题的是

A.中国政治无比黑暗落后

B.青年学生思想前卫开放 C.社会进步促进女性解放

D.婚姻自主成为社会时尚

24.“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这是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曹先生与徐小姐在剧院看电影 B.张小姐基本上是乘坐电车上班

C.谭先生积极收集全国各地的战况 D.夏太太在家收看上海电视台的节目

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展到每个城市、村庄和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6.20世纪50~60年代,中国“进入了一个看背影难辨男女的年代”,有人戏称“十亿人民一款衣,三种颜色盖大地”。这种现象表明

A.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B.舒适休闲意识强烈 C.综合国力大大提升 D.审美情趣高度一致

27.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禁止私营商自由经营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消灭当时中国存在的私有制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8.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三大改造的实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D.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

29.作者在回忆拍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照片及作者的回忆表明 A.人民公社化推动了农业大发展

B.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 C.大跃进时期存在浮夸风盛行的事实

D.照片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真实史料 30.1978年8月,中国农业代表团应邀到加拿大访问,代表团重点考察加拿大的农牧业生产、农业机械化、农业科学研究、农场管理经验、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 A.指导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B.借鉴西方农业的发展模式 C.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

D.为农村经济改革提供参考

31.“(1992年)消息很快传了出来。不久前还在说‘市场经济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一个个垂头丧气……那些整日里惶惶不可终日、担心打开门被警察拷走的民营企业家……确定了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后,当即抱头痛哭。”“这条消息”指的是

A.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中国政府从此不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D.国有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32.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材料表明我国

A.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B.个体经济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C.私营企业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33.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方的柱状图,推动江苏省GDP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构建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4.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 A.盛行黑奴贸易

B.广泛传播基督教 C.殖民扩张掠夺

D.出现新型交通工具

35.18世纪中叶,为利用水力,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建在水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但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曾经担任格拉斯哥大学实验员的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并获专利。它以煤作燃料,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万能蒸汽机”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科学理论的发展

B.自由主义的影响 C.专利政策的保护

D.市场需求的推动

36.据统计,1781年英国人口只有890万人,而到了1841年英国的人口增加到了1855万人,其中多数为外来移民,如在英格兰的爱尔兰人突破100万人,这个数字每年还以5万多人的数字不断增长。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科技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 C.工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D.生产发展加速了城市化 37.亚当·斯密认为,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这种观点

A.完全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 C.忽视了法制和道德的历史价值

D.成为当时工人运动的思想遵循

38.1796年,一位美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表明 A.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

B.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

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39.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中产阶级发起了服装改革的潮流,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20世纪初,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

A.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下降

B.适应了生产领域的变革 C.缩小了男女间的贫富差距

D.强化了服装的装饰作用

40.埃菲尔铁塔于1887年11月26日动工,1889年3月31日竣工,铁塔的总重量约7000吨,由18038个精密度达到十分之一毫米的部件和250万个铆钉铆接而成。诗人保罗·韦莱纳竟说它“简直像个长脖子妖妇”,破坏了整个巴黎的艺术形象。下列对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工业革命成就

②反映了建筑材料重大变革

③赢得了国人一致认同

④印证了工业化多元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一专题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

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丙:《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电气时代”》

丁:《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凭科技优势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2.据统计,美国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施;城里人贷款购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对上述经济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刺激了经济“繁荣”

B.是经济危机爆发根本原因 C.阻止贫富差距扩大

D.提高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43.1932年,美国全国的失业者举行向自都的“饥饿进军”,公开拥护共产主义与公然赞成法西斯主义的既有知识分子,又有议员。有的文教界、新闻界及宗教人士公开赞扬苏联的制度,认为只有实行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才能解决危机。这反映出“大萧条”

A.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向了崩溃的边缘B.意味这凯恩斯主义失灵 C.使美国具备了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基础D.使资本主义制度失去活力

44.1928年,美国迪士尼创造了足智多谋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而20世纪30年代末,“米老鼠”已经逐步让位于迪士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据称,因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这一现象

A.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体现了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说明了“新政”对美国自由主义的威胁

D.表明了美国市场繁荣假象的幻灭

45.1932~1933年,英国和比利时的失业率为22%~23%,瑞典的失业率为24%,美国的失业率为27%,奥地利的失业率为29%,挪威的失业率为31%,丹麦的失业率为32%,德国的失业率更高达44%以上。由此可见 A.解决就业问题是缓解危机的首要环节 B.在经济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德国

C.英国和比利时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

D.此次经济危机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46.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期间,胡佛政府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以扩大就业面;同时还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这表明胡佛政府 A.企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

B.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寄希望于“邻居互助计划”克服危机

D.扩大就业是其解决危机的唯一措施

47.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社会保险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48.1935年,美国政府实施联邦艺术计划,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参与了进来。这不同于纯粹的单向施舍,正如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说,“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又进而使人有用的活动。除了振奋精神之外,还带来了长久性的物质利益”。艺术家的感慨,主要缘于政府

A.关注民众艺术需求

B.对失业者提供紧急教济金 C.全面推行以工代赈

D.以立法形式调整劳资关系

49.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下列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A.号召工人接受低水平工资以降低成本

B.大幅提高进口关税率以保护本国市场 C.鼓励国内各行各业充分发挥生产能力

D.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50.罗斯福在四次总统竞选中,拥护他的多数是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黑人等广大下层人民。下列不属于罗斯福竞选总统得到支持的原因是

A.改革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制定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 C.制定《工业复兴法》恢复生产

D.调整农业、以工代赈,建立社会福利保障

51.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限制生产规模,规定了工人的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等,愿意接受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徽章,他们把徽章悬挂在营业地点和印在产品上作为合格的标志。”一时间,“做守法公民,为国效力,只到有蓝鹰标志的地方购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制定上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B.帮助企业恢复生产 C.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

D.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

52.二战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纷纷出来论证资本主义的长命百岁,有的称之为“后工业化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或“超级技术社会”。其原因在于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B.美苏冷战格局的客观推动 C.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53.经济滞胀现象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其表现形式是,方面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及由此引起大量失业.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对此美英等国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增加国家对经济干预

B.恢复自由放任的政策 C.实行混合型经济体制

D.放弃对经济宏观调控

54.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某一国家逐步确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这一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55.钱乘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此处“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 A.国家加强经济干预

B.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加速发展“新经济”

56.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全面经济计划”鼓励创新产品开发,仅就计算机相关的新产品的政府购买支出就达90亿美元。通过政府采购,美国扶植了IBM、惠普、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等一批国际IT业巨头。这表明

A.信息技术成为美国的支住产业

B.政府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 C.美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政策

D.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兴起

57.“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联邦德国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主要资本主国家取消福利制度

B.福利制度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C.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D.福利制度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58.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工人工资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也在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强度减轻。这些变化说明 A.资本家在努力改变私人占有制结构

B.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已得到改变 C.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显得更加隐蔽

D.资本主义已具有人民资本主义趋势

59.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有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60.撒切尔主义是指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1979—1990年)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理的”。下列对撒切尔主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其出台是为了缓解“滞胀”

B.不利于英国经济的恢复 C.它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D与里根经济学有相似之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6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经营规模进一步狭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结果略有增长却没有什么发展的“糊口小农”经济。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15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在英国最典型?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进一步推进圈地运动。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在推行诺克福轮栽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在改进农业技术的同时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在18世纪已经相当明显,这和当时中国小农经济裹足不前的情形是迥然不同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农业经济发展难以突破“糊口小农”经济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农业与同时期的中国农业相比有哪些新发展?(8分)

62.(12分)16世纪以来,西欧社会在不断变革中发展进步

材料一

16世纪欧洲的历史表明……属于欧洲旧社会的一切开始瓦解,为欧洲在17世纪的社会变化和文明进步奠定了基础。17世纪的欧洲已经进入其近现代历史范畴,社会的变化和文明的进步基本表现在这三个方面:思想上的自由探索、社会制度方面的实验和科学领域的革命。

——徐新《西方文化史》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运用相关史实说明16、17世纪的社会变化和文明进步。(12分)

材料二

19世纪的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近)现代欧洲的面貌。工业经济显现出农业经济无法比肩的活力,拥有土地的传统贵族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工业资本家,他们成了现代欧洲的精英阶层。新型社区改变了人们的家庭生活,居住环境虽然改观,但是自然环境却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总之,生活在19世纪的欧洲,意味着生活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工业体系之中,触目可见的是最雄厚的资本、最丰富的产量还有最庞大的野心。

——(美)查尔斯·布鲁尼格等《现代欧洲史(4)》

(2)阅读材料,概述工业革命是怎样改变了近代欧洲面貌的。(8分)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2020届第一次月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5

BBABD

6——10

BCABB

11——15

ADBCB 16—20

ADCBA

21— 25

CCCDA

26—

ABBCD 31—35

AAACD

36— 40

CBDBB

41—

BAAAD 46—50

ACCDA

51— 55

BDCDA

56—

BDCBB

非选择题(61、62小题各20分,共40分)

61.(20分)

(1)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等。(答:美洲作物引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也可以得分)(每点2分,共6分)

原因: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发展缓慢;农民的赋税负担重;高度集权的帝国体制等等。(每点2分,答其中3点即可,共6分)

(2)发展:圈地运动推动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等等。(每点2分,共8分)

62.(20分)

(1)思想上: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启蒙思想奠定基础,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社会制度:西欧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英国较早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践了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度;科学领域:在伽利略的天文学、力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每个方面4分,共12分)

上一篇:教导处散学典礼讲话稿下一篇:珠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