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2024-10-23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共9篇)

1.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篇一

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对现代物流的影响

摘要:现代物流已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在现代物流中,信息已成为提高营运效率、降低成本、增进客户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在信息平台上,信息流的处理和利用水平决定整个物流过程的运作水平。信息平台的建设,一方面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核心和关键,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信息平台又极大地推动着现代物流向前发展。关键词:信息平台;物流;现代物流

Abstract:The modern logistics has become a cross sectoral, cross industry, cross regional to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integrated logistics service support.In modern logistics, information has become to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reduce the cos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stomer service core factors.In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flow determines the whole logistics operation level.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on the one hand is the core and ke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Keywords: logistics;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

现代物流(modern times Logistics)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则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二、现代物流与信息平台的关系

现代物流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到来,发展而发展;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现代物流,两者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由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都可以在网上快速实现,决定电子商务系统成功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覆盖面大、反应快速、成本有效的物流网络。只有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完成物流各作业流程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物流信息技术指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作业环节中的应用,包括BarCode(条形码)、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ITS(智能交通系统)等,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迅猛的领域,从数据采集技术到物流信息系统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物流产业的信息化进程,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

三、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对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在由生产、流通、消费组成的经济社会中,流通界将起到愈来愈大的作用。有人甚至预言,物流产业的发展有可能代替商流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然而,现代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信息流的处理和利用水平决定了整个物流过程的运作水平。没有信息网络支撑,就无法实现单证的有效确认、传递、审办、复核等流程,就无法形成现代物流产业。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平台的诞生对推动现代物流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几乎每天都有不少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正在建设或将建设。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平台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到的人呼吁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政府部门更是以文件形式高度重视起来。现如今大到整个国家小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和积极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一些地方性物流信息平台更是呼之欲出,一夜之间开遍神州大地。

但是地方性信息平台局限于地方性物流,范围窄,信息量少,大多由于建设时间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需完善的地方,对于绝大多数业务面向全国各地的物

流公司、货运部来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如果能建设一个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交流与共享,毫无疑问的将提高整个物流行业的运行效果和发展速度。

四、物流信息平台的构成物流信息平台需要解决各种物流业务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系统集成以及各种信息通道之间的互通互联问题;是一个综合、大型、统一的信息交换的枢纽,遵从相应的标准,提供各类物流相关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由三个层次构成。底层是公共通信基础设施,中层是提供物流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顶层是各类企业物流信息处理系统。

五、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战略目标

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战略目标是围绕从生产要素到消费者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需求,能够处理从制造、运输、装卸、包装、仓储、加工、拆并、配送等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各种信息,使信息能够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快速准确传递到现代物流供应链上所有相关的企业、物流公司、政府部门及客户或代理公司。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和设计要紧密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10~20年的发展战略。

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原则是: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可操作性强。因为物流流程信息平台规模大、使用周期长,所以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必须要具有前瞻性,同时又要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还不可忽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信息平台战略规划起点要高,不宜反复修改,避免投资损失,更不能朝三暮四,人云亦云。二是信息平台规划要力争纳入本市或本区域城市总体战略规划,要适应本市或本区域战略发展要求。三是建设信息平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可盲目,不能好高骛远,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推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

六、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方法

6.1政府的推动

想要推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在中国有更长远和良好的发展,政府的推动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应该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尽快制定物流信息技术保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

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并扶持相关行业协会的发展。政府还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发展,这其中就包括了上述提到的条形码技术和GPS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加速建立信息平台,全国性的信息系统网站或者软件,让这些在现代物流中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与各个物流企业当中,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

3.2企业的正确发展

在现有的物流企业当中,有很多企业好高骛远,选择不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平台和软件,这样就造成了,在成本上就提高了很大的消耗。物流企业本身,还是应该依据自己的倾向,发展和规模,来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技术,并不是花了大成本引入了很尖端的信息技术就可以有良好的发展,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以应用互联网来得到自己有用的信息,然后通过条形码和GPS信息系统,来达到自己企业的发展。

在日益激烈的物流竞争中,很多小型公司应运而出,又很快的倒闭了,这都是因为现在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很多小型公司也看到了利润,但是没有正确的发展。与其一向无谓的降价,不如和其他的一些小型物流企业合并,相互联合,或者融资的方法,来扩大规模,整合自己和联合企业的文化、体系、理念和技术,资源共享,达到共同的发展。

3.3物流信息整合将各种信息系统和软件针对企业的特点整合。这就像将各个企业领域中的信息整合成一个大的信息平台,各个物流企业通过这个平台,来获取他们想要知道的不管是道路、信息发展、技术应用、人员管理的相关知识。达到让信息的共享,不仅业共同发展,还推动了我国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

七、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对现代物流的意义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搜集物流过程中的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各种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再通过这一平台发布出去,各个企业可以通过物流信息平台了解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和资料,同时安排自己企业的生产和运营。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有效的提高物流行业的经营效率,挺高效益,增强行业竞争,提高整个物流行业的水平。可以说,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

八、总结

当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已经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的结合极大的提高了物流行业的效率。但是我国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起步较晚,并且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不过在全社会都关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时期,整个物流行业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包健民.物流现代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2]施先亮,周建勤.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促进现代物流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13).

[3]彭亮,姜大立,王丰.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思路探讨[J].物流技术,2003,(3).[4]郭令.浅谈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05,(24).

2.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篇二

关键词:物联网,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

当前, 我国物流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 总量已达到一定的规模, 但买家与顾客对物流服务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代企业传统的物流运作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已经成为阻碍现代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物联网针对现代企业物流运作的特点以及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利用物联网的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全面互联的特性, 对信息进行集成智能处理, 将物联网的相关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结合到一起, 通过物联网对现代企业中物流活动的信息采集、物品追踪、运输监控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以改善传统的物流信息系统在物流作业中的不足。本文具体探讨了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 物联网与物流信息系统

1.1 物联网的原理与特点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无线技术通信技术、GPS、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制定的协议, 把相关的物体与互联网相互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实现对物体的智能识别、跟踪、定位、管理和监控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 其能贴在物品上, 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自动传送到集成的信息处理系统中, 从而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 然后通过公共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 达到对物品的有效管理。对于完整的RFID系统来说, 它必须具有阅读器 (Reader) 与电子标签 (TAG) 及应用软件系统3个部分所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电子标签中的磁场感应电路, 以获得电流, 电子标签才能将内部的信息送出, Reader便能取得物品的信息数据, 通过设定的网络送给应用程序做出对应的业务处理。

1.2 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主要由环境、输入、输出、处理、反馈等方面构成。环境是物流系统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输入是指通过一系列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发生作用, 包括原材料、设备、人员、信息、资金等;处理是指具体物流业务活动, 包括运输、储存、包装、搬运、送货等, 还包括信息的处理及管理工作;输出是指对环境的输入进行各种处理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反馈包括外部反馈与内部反馈, 外部反馈是指通过输入和输出使物流系统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 最终使得系统适应外部环境, 内部反馈是指系统内部的转换, 使系统功能更加完善、合理和科学。

2 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原则与原理

2.1 设计原则

基于现代物流业的特点, 先进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规划好目标用户、性质、功能和内容, 并把它作为整个设计的依据; (2) 界面应该简洁明快, 并且风格一致; (3) 在系统设计时, 要同时考虑当前现代物流业对支持环境的要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4) 为了方便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加强系统的可增长性, 需要采用模块组合和结构化的设计。

2.2 设计原理

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现代企业实现对物流各个环节信息的实时监控, 从而及时完成各产品与原材料的补给并保证生产效果, 为企业自身带来显著收益。在设计原理上, RFID读写器通过读取现代企业内部产品上的电子标签, 采集这类资源的信息。而RFID过渡层利用相关中间件和服务器, 实现对采集数据的过滤与优化。RFID数据层通过管理系统服务器, 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数据的存储管理。管理层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将分析得到的结果下达给相关人员, 协助相关人员的职能工作。

3 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设计目标

实现对货物的实时监控能力、改善企业的异常情况处理能力、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生产商、销售商以及运输商之间的敏捷沟通、快速响应客户服务等。同时, 由于企业物流的经营模式多样, 不同产品要求的模式也不一样, 其在管理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 要考虑好运营模式问题。比如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运营模式的分析, 因为每个企业物流系统与要求不一样, 一旦确认后更改就比较困难;比如要考虑企业物流是采用单独的配送中心系统还是多物流配送中心的形式。

(2) 要遵循现代企业物流的运营规律和特点。企业物流具有独特的运营规律和特点, 每个企业的订单企业、库存、采购、加工、分拣、发货等环节都不一样, 有配送线路的灵活确定和配送时间的严格要求, 为此在设计中要全面考虑, 从而进行信息系统的支持。

(3) 要组织好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是采用分布式或集中式, 要考虑两者的成本与效果。

(4) 要考虑物流系统和企业其它设备的链接支持问题。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不但需要与企业总部系统、客户系统, 以及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等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与互相支持, 还要与系统内部的生产设备、手持终端进行数据通信。

3.2 结构设计

结合常见的物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模型和相关无线通讯技术以及我国现代物流的特点, 本文构建的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结构设计如图1。

表示层是用户和系统交互的界面, 通过读写设备、物品管理计算机设备, 完成和用户的会话和处理。它为不同身份的登陆者提供不同的接口和界面, 实现对生产企业中的采购、生产、库存、配送运输、销售、物流回收的管理以及终端管理功能。网络层主要有互联网、局域网和无线通讯网络, 实现读写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物品计算机访问统一资源。它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提供面向核心应用的各种操作平台及信息通信通道, 借助信息处理技术可以随时对物体进行监控, 能够精确掌握每种产品的流向及其状态。业务逻辑层用于封装系统的业务服务, 负责表示层的应用请求。在这里主要负责生产基地、车辆运输部门、配送总部、沿途配送分发点和客户等用户角色对生产基地、车辆运输部门、配送总部和沿途配送分发点功能模块的业务服务请求, 它借助最基本的服务注册在系统的服务库中, 对所有的功能进行合法性检查, 并添加索引机制。通过配置服务, 对服务进行解析, 来管理所有的应用服务, 以便实现业务规划、流程管理、最优化管理以及地图服务等功能。数据服务层集合了各种数据的数据库, 为系统中各项应用提供数据来源。它使用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物流信息、物联网采集数据以及监控数据。这种统一的管理方式可以借用数据库强大的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 同时便于实现物流管理系统与物联网的数据集成, 使用统一的用户接口提供数据资源访问及数据控制服务。

3.3 数据实现

本系统的数据实现包括5个子模块, 分别为产品数据录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车辆档案模块、信息查询模块和系统维护模块, 具体功能实现如下: (1) 产品数据的录入模块:该模块可以实现将产品产地、性能、保质日期、注意事项、产品功能等的录入; (2) 数据采集功能模块:这个模块包括产品操作、产品信息的采集、产品储存信息采集、产品运输信息采集等4个子模块; (3) 车辆档案模块:可以通过车辆档案管理模块对物流车辆进行详细管理, 车辆档案模块的信息包括车辆的车牌号、车型购入日期、年检日期、违章情况、产品号码附加证号、公司编码等信息;企业管理者与运输管理者能通过该模块修改车辆信息; (4) 产品信息模块:通过该模块可以随时查看物流产品的情况, 模块分为产品档案、产品运输情况两个子模块; (5)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方便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

参考文献

[1]姚万华.关于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J].中国信息界, 2010 (5) .

[2]高小新, 魏康林.基于RFID的无线实时仓储管理系统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7 (30) .

[3]叶海浪.集装箱监测系统的有源RFID电子标签与读写器的研究[S].成都:四川大学, 2008.

[4]宋琦.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 2010 (16) .

[5]吴兆薇.基于集装箱电子标签的物流信息平台规划与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9.

[6]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09 (12) .

[7]吴帅.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与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 2010 (5) .

3.关于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 篇三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信息的定义:“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在现代物流活动中,物流信息反映物流过程中关于输入、输出物流的结构、流向、流量、库存量、物流费用等。

现代物流特征:物流系统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物流手段现代化、物流快速反应化、物流服务社会化。在现代物流中,物流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基本功能:市场交易活动功能、业务控制功能、工作协调功能、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物流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物流企业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区别于传统物流管理系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流技术智能化与物流装备的现代化、自动化;二是物流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无缝配合。目前,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物流管理信息的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结构化及层次化,管理信息的网络化,物流硬件设备的自动化、现代化,物流产业人才密集化、产业化。

現代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物流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巨大进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物流信息实现实时互换、共享、汇总、交流、控制、运筹、计划等以前不可能实现的功能,从而可以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反应能力,为物流客户提供有关物流信息的增值服务。目前,现代物流业已建立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准时生产制(JIT)、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标识技术(RF)等新信息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物流信息系统中。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第一,系统技术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分析是指讨论所提出方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否有可能实现。第二,经济可行性。对于经济可行性,将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一部分是可以用钱衡量的效益—有形效益,另一部分是难以用钱表示的—无形效益。第三,管理可行性。除了技术、经济因素外,管理因素对于项目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完成企业的一系列的活动,如报关、定单处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需求计划、销售预测等。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配送时间大为缩短,更新了物流业务的过程,简化了物流业务处理环节。企业通过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数据信息管理的准确性,避免重复数据错误,简化信息管理,提高企业内部及外部的信息交换,提高物流管理效率;提高物流运作及物品流动的效率,降低物流流动的成本,有利于优化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

构建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内容一般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估五个方面。第一,系统规划。系统规划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初步调查,明确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第二,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任务是进行调查理解用户需求,分析业务流程等。第三,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工作得到的系统功能和信息需求确定系统的设计方案。第四,系统实施。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是依据系统设计说明书,进行代码编制,独立运行代码,完善修正,得到符合应用条件的可运行的物流信息系统,并交付用户使用。第五,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估。在运行阶段,根据使用情况对系统作适当修改,使系统进一步完善。

构建现代物流信息系统需要借助的信息技术有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局域网 (LAN)和广域网(RAN)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主要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射频技术(RF);条形码和扫描仪技术,条码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数据管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4.现代信息物流的几种主要技术 篇四

1.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射频技术)

条码技术,是20世纪在计算机应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集条码理论、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条码印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条码技术其有制作简单、佗息收集速度快、准确率高、信息量大、成本低和条码设备方便易用等优点,所以从生产到销告的流通转移过程中,条码技术起到了准确识别物品信息和快速跟踪物品历程的重要作用.它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工作的墓础.条码技术在物流数据采集、快速响应、运输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例如,在货物保管环节中,由于使用了条码技术.使商品的出入库、库存保管、商品统计查询、托盘利用等所有保管作业实现了自动检测、自动操作和自动管理,大幅度降低了保管成本,提高了仓储的效率;在装卸搬运和包装环节中,由于使用了条码偷息技术,实现了自动化装卸搬运、模块化单元包装、机械化分类分拣和电子化显示作业.大幅度提高了装卸搬运和包装作业效率,提高了对用户的服务水平。

射频技术(RF)是一种摧于电磁理论的通信技术,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它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可其有读写能力,可挽带大最数据,难以伪造,几有智能.目前通常利用便携式的数据终端,通过非接触式的方式从射频识别卡上采集数据,采集的数据可直接通过射频通信方式传送到主计算机,由主计算机对各种物流数据进行处理,以实现对物流全过程的控制。

2.全球定位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是利用空中卫星全天候、高准确度地对地面目标之运行轨迹进行跟踪、定位与导肮的技术。GPS最初只运用于军事领城,近年来.GPS已在物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应用在汽车自定位及跟踪调度、铁路车辆运输管理、船柏跟踪及最佳航线的确定、空中运愉管理、防盗反劫、服务救援、远程监控、轨迹记录和物流配送等领域。例如.利用卫星对物流及车辆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用户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货物状态,包括运翰货物车辆所在位叉(如某城市的某条道路上)、货物名称、数址、重址等,同时可实现物流调度的即时接单和即时排单以及车辆动态实时调度管理;GPS提供交通气象信息、异常情况报警信总和指挥信息,以确保车辆、船只的运营质最和安全:客户经授权后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监控运送自己货物车辆的其体位里:GPS还能进行各种运输工具的优化组合、运愉网络的合理编织,如果货物运输需要临时变化线路,可随时指挥调动,大大降低了车辆的空载率.提高了运翰效率,做到资源的最佳配W.3.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人类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为描述和处理相关地理信息而逐渐产生的软件系统。GIS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墓础,以计算机为T具,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对具有地理特征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实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它的诞生改变了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使信息处理由数值领域步入空间领域。通过各种软件的配合,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建立车辆路线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设施定位模型等,更好地为物流决策服务。GIs用途十分广泛.除应用于物流外,还应用于能源、农林、水利、侧绘、地矿、环境、肮空、国土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城。4.企业资汀信息技术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企业最早使用计算机辅助编制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 Planning.MRP)。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加特纳公司(GartnerGroup Inc.)首先提出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此后,ERP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众多企业的广泛应用并不断完特和发展。如在一些领域,ERP技术延伸发展为分销资派计划(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DRP)和物流资源计划(LogisticsResource Planning.LRP).ERP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为企业提供业务集成运行中的资源管理方案。ERP技术是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一般被定义为基于计算机的企业资源信息系统.其包含的功能除制造、供销、财务外,还包括工厂管理、质最管理、设备维修份理、仓库管理、运输管理、过程控制接u、数据采集接口、电子通信(EDI、电子邮件)、法律法规标准、项目管理、金融投资管理、市场信息管理、人力资x管理等。当然,仅仅只有企业内部资浑的充分利用还不够。ERP技术还能链接企业的外部资源.包括客户、供应商、分销商等的资源。ERP以这些资源所产生的价值,组成一条增优的供应链信息系统,将客户的需求、企业的制造活动与供应商的制造资浑集成在一起,从而适应当今全球市场的高速运转需求。

目前,世界的500强企业,全部实现了ERP管理:不少跨国公司选择合作伙伴的前提之一,就是看其是否应用了ERP系统。世界经济一体化,让所有企业特别是物流企业,面对一个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激烈的竞争环境。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与需求,建立一套全面的ERP系统,将是中国物流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成功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

5.现代物流从信息化走向知识管理 篇五

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是物流信息数据库管理、物流信息传输网络化和标准化、物流业务处理电子化,包括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各地库存资料和经营资料,在经营活动中做出与实际相符的决策【6】。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实施物流信息化中,过于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实际上只实现了技术层面上的信息化。只有实现了物流信息化,企业才能在此基础上走向物流知识管理。国外一些知名公司如微软、施乐早早就开始着手实施知识管理项目,而我国企业大多还处在实施物流信息化的阶段,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已刻不容缓。

4.2 注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其核心活动就是将企业内外部知识的互相传播,实现对知识的提升,这种传播体现在企业各个层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知识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组成。显性知识体现为业务信息,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特点,更易于沟通和分享,例如库存量、供应商资料、网点布局等;但隐性知识不容易表达出来,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因此不易传递给他人。野中郁次郎的“知识螺旋”观点提出了知识创新的四种模式:即从隐性到隐性,从显性到显性,从隐性到显性以及从显性到隐性。【2】这种观点表明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是知识创新的必然历程。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可以使植根于人头脑中的技能、经验等被相关成员分享,随着新的显性知识在物流系统内得到共享,其他成员开始将其内化,用它来拓宽、延伸和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2】或用它来将显性知识如业务信息转换为隐性知识,这些更新后的隐性知识再转换为显性知识,一个良性循环的知识创新系统由此形成。同样,在此良性循环系统中,隐性与隐性、显性与显性知识之间的互换和传递活动也时刻存在。换言之,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等同于螺旋上升的体系,知识在此体系中得到传播、整合、拓宽和延伸,进而形成创新性知识为企业所用。物流企业必须发现物流系统内外的知识螺旋活动,提倡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互换,创造有利于转换活动的环境,采用各种激励、辅助手段以促进隐性知

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

4.3 加强人才培养

从物流信息化到知识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充分人的自身知识的作用。物流知识管理要求物流人员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和丰富的物流知识,而目前国内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物流业务的人才很少,因此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物流知识管理的必经之路。企业不仅要以人为中心,建立和创造促进知识学习、知识积累和知识共享的环境,激励员工的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还应注重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员工以提高企业整体的专业技能水平。

4.4 实施业务流程重组

物流知识的收集与再利用只有与特定物流业务流程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物流企业应该努力把知识融入公司的具体业务流程中,把知识共享和再利用的要领概念注入到所有业务流程中去。而不是把知识管理视为一个独立的覆盖全公司的信息技术构架。【10】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内容是知识的识别、处理、共享、再利用、创新的运作机制,这与物流信息的收集、利用具有很大区别。前者需要人的主观作用,如识别、创新;后者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

业务流程重组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知识中心,设立知识主管(CKO)来促进物流知识管理的实施。知识主管结合企业物流现状,创建知识管理的规划和运行机制,并组织实施;知识中心在CKO的管理下,保证知识收集、加工、共享与创新的业务流程的正常运作;物流各环节提交知识,知识中心为其分类、审核、存入知识库;物流成员可依据权限登录知识库查询所需知识。施乐公司的知识收集与利用的业务流程是:施乐公司的技术人员记录下他们用来解决难题的窍门(Tips),并提交一个委员会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有关记录就被存入一个知识数据库中,并与网络服务器上的相应文档相连,这有助于及时扩充和更新服务手册的内容,而且其他人员通过网络就可以及时利用这些经过认可的实际经验;技术人员可以在电子公告牌上浏览信息,可以在知识数据库中查询有关技术服务的指导信息,还可以通过膝上型电脑、只读光盘获得专为技师们提供的其它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德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江苏人民出版社,5月

2.野中郁次郎.知识创新型企业.哈佛商业评论,1991年11/12月号

3.徐天亮.我国物流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物流技术,第2期

4.丁蔚.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情报学报,4月

5.王涛,汝宜红,郑凯.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国物资流通,第6期

6.许扬帆.物流信息化与物流流程重组.物流技术与应用,203月

7.杨伟文,赵新林.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6月

8.第四方物流:供应链服务的创新.水木清华BBS管理论坛版,208月

9.知识管理:企业竞争的动机.水木清华BBS管理论坛版转载,年3月

10.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重组.水木清华BBS管理论坛版转载,2001年4月

6.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篇六

五.实习结论及建议:

1、入库货物待扫描的条码所贴位置不规范,没有一个严格的参数要求,易造成很多错误和其他问题,应规范这一细节操作。

2、出库货物在月台的暂存状态都要由操作员在系统中手动更改,效率低下;下游环节操作员都是手动索取任务并需不断刷新任务列表,极不方便,应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mis中在相应模块实行自动操作,省去人工操作的繁琐。

3、在不断完善内部物流的同时,要积极探索第三方物流模式,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

4、冷链物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对需冷藏的药品的出入库及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监控,以满足新出台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7.物流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篇七

物流信息技术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中的应用, 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物流信息技术主要由通信、软件、面向行业的业务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根据物流的功能以及特点, 物流信息技术包括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2]

正是由于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物流理念和物流经营的方式, 推进了物流的变革。

2 物流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2.1 条码技术

20世纪70年代条码技术问世并由于其极大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率而迅速在各个行业得到普及。超市、图书馆随处可见一维条码的身影。

随着条码技术的发展, 二维条码也开始悄悄地登上历史的舞台。比如在军械装备器材管理中采用PDF4l7二维条码技术进行管理。在军械装备器材内、外包装容器上制作PDF4l7二维条码标签, 依靠PDF4l7二维条码的大数据量的特性和图像、数据的混合存储能力使之能够储存包括装各器材的编码、名称、规格、型号、单价、数量、外观图、经手人等大量详细信息。同时二维编码纠错能力强、识别方便, 大大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率。

另外, 二维条码还具有译码可靠性高、编码范围广、保密、防伪性能好等特点, 因而备受青睐。据不完全统计, 准备在身份证或驾驶证上采用二维条码PDF4l7的国家已达40多个。

2.2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技术

EDI既电子数据交换, 是指按照协议, 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 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 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 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

EDI的最大特点在于无纸化和标准化。最早被应用于美国的企业之间的业务贸易, 后来扩展到其他信息交换业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迅速普及为物流信息活动提供了更为简便廉价的通讯方式, 即基于Internet的EDI。这一历史性的成果使得中小型企业也能够建立自己的全球物流EDI系统。

EDI的出现改变了纸上贸易的传统模式, 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物力人力成本, 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发送一份电子单证只需几秒钟就可轻松完成;可进一步提高企业快速反应 (Quick Respond) 的能力;其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 有效避免信息重复冗余, 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但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以下可能存在的问题: (1) 信息安全问题, 尤其是互联网EDI得到推广之后, 信息在交换过程中如何确保重要的商业机密不会泄露甚至被修改是一个严峻的而迫切的历史课题; (2) 标准化问题, 要在不同行业不用国度之间

推行一种普遍适应的标准会遇到很多困难; (3) 法律效应问题, 缺乏纸面单证, 那么在发生法律纠纷的时候电子单证能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应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2.3 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GPS, Global Positon System) 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 借助一套卫星系统, 可以采集到该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度, 以便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地理信息系统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具有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显示、编辑、处理、分析、输出和应用等功能。

物流的信息管理中80%的商业数据都涉及地理和位置因素[3]。因此, 以军事应用为最初研发目的GPS和GIS技术迅速得到了物流行业的重视和青睐。在现代物流作业中, GPS和GIS的完美结合实现了车辆调度、最佳运输路径导航、货物及车辆实时跟踪等符合物流发展需求的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目标定位、监控、调度、报警、信息沟通、车辆管理等服务的车辆跟踪定位系统更被专家认为是GPS未来发展的三大热点之一。

2.4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 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射频识别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操作快捷方便。

射频识别技术最常见的应用是门禁系统。同时在动物管理、药品管理、航空托运货物管理、车辆识别等领域也逐渐得到应用。据Sanford C.Bernstein公司的零售业分析师估计, 通过采用射频识别技术, 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其中单单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以及防止盗窃而避免的损失就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尤其是中国的消费者, 再也不用在收银台前排着长队等待结帐。因为在消费者把一车商品推过收银台的短短几秒钟之内, 系统已经完成了识别、录入、算账等所有功能。但是由于成本、识别准确性等有待完善的问题, 射频识别技术在超市的广泛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IDTechEx预测到2010年所有国家加起来的RFID总市场价值 (包括硬件、应用系统和二者的集成) 会达到123.5亿美元。

2.5 基于传感器和串口通信的信息采集技术

传感器和串口通信技术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史之后已经相对成熟。早期的信息技术相关参考书在介绍物流信息技术的时候很少提及。但是随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生产生活的需要, 传感器和串口通信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物流运作环节, 尤其是生产物流。比如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对流水线上的零件进行形状、尺寸等数据信息的采集进而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再把产品质量信息上传到产品信息数据库中。同时机器视觉系统经过“训练”可以识别产品上的数字、字母甚至是条形码从而采集产品基本信息。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1。

3 结语

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是现代物流最显著的特征。而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应用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重要条件。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 GPS、RFID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将会给物流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推动力, 对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具有很重要的时代意义!

摘要:物流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已经逐渐得到广泛共识。没有物流的信息化, 关于物流现代化的任何设想都不可能实现, 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物流的面貌[1]。正因为如此, 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在时代需求的强力拉动下蓬勃发展, RFID、条码技术等应运而生并在物流运作过程中越来越得到重用。本文探讨几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物流信息技术及其在物流运作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现代物流

参考文献

[1]吴清一主编.物流学.第1版.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170

[2]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编.修订版.物流术语.2006

8.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篇八

关键词: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现代物流 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意义

随着计算机互连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倍受世人推崇。它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消费者和政府带入了一个网络经济、数字化生存的新天地,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可以不受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而作为新兴业务领域的现代物流管理,正是以跨区域的运作方式和机动、灵活、快捷等特点成为物流服务企业赢得市场空间的关键因素。

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所以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显现出它的必然性.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的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水平,提高信息管理科学化水平,必然使产品流动更加容易和快速。目前,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和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完善。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没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服务。

在该平台上,供求双方将发布短期和个案性的需求信息,并达成交易。也就是说公共信息平台将具有信息交换和交易功能。另外,该平台还包括物流服务的电子报价与询价功能;物流运输中交易撮合功能;物流业务的网上谈判、议价、合同签订与管理功能;电子订舱功能;CA安全认证功能;电子支付与资金结算功能。

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要求

积极建设与充分整合相结合。作为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需要的是各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参与。目前有许多企业都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物流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各级政府部门也大多建立了自己的电子政务平台,这些平台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建设资金,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平台上也已经汇集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这其中不仅包括各大物流运作设施信息系统,还包括各相关行业、各类物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等各类信息系统的信息。但是,这些平台在建设时基本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们无论是在软硬件平台的结构上,还是系统构建的模式上,或者是数据内容的定义、采集、处理、组织和存储格式上,都不尽相同,因此这些平台都需要在建设过程中进行整合。

前瞻性与阶段性相结合。技术和需求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建设需要具有适当的前瞻性,充分考虑到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和需求变化方向。

实用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将与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的不同系统发生关系,系统的设计必须坚持实用性与开放性。

标准化与可扩展性相结合。在系统建设时,各种异构系统和数据如果不能转换为统一的形式,就会给系统和数据互通造成麻烦。因此,要尽量统一系统和数据的形式。

先进性与安全性相结合。为了保证物流信息平台的高效性,需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大量生产经济数据要求系统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保证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模式

项目推动。物流平台建设要首先进行实验性的项目开发工作。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还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主要还是经济实力不足。因此,有必要由国家投入一部分引导资金,通过项目建设方式投入到某个或某几个企业(企业联盟)之中,从而推动全国性物流平台建设的发展。

规范流程。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涉及到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等各个环节对内对外的各种业务流程,这些环节对统一业务处理的流程千差万别,如果全部将这些流程直接利用电子手段固化下来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况且如果这样整个平台也将无法正常运转。因此,有必要对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

标准制定。物流信息平台涉及到各行各业各方面的内容,如果要使各种异构系统间的不同格式的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之中,就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制定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基础标准,并逐步对标准体系进行修订、扩充和完善。

法律保障。为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技术及业务规范上全面确保运作的科学性、合法性、有效性,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及规范性的文件,为物流信息平台的运作提供保障。

各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运营方式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政府为主的业务模式。在这种业务模式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都由国家直接负责,政府主导的力量很强,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如容易造成与市场结合的紧密度不够、需要国家长期投入等。第二种是以企业为主的业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运营完全由企业自己负责。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自主经营,不会给国家带来太大压力,而且企业由于赢利压力的原因,也会积极探索平台营销的方案,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度也会比较好,企业也会对平台的具体功能和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但企业行为有一定的局限性,整体规划性不强,投资压力大。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建设全国和区域性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对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这就要求各相关环节在整个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架构下,在努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他相关环节,通过规范流程、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法律法规,通过具体项目实施,使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顺利地开展起来,从而使物流能够真正畅通无阻地流动起来。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马列部

参考文献:

[1] 薛静娴.基于物流成本与物流信息的研究 [J] 物流技术,2007,5:18.

[2] w,j詹姆USA.虚拟物流企业[J].物流管理,2007,5:88- 90.

9.物流信息系统作业 篇九

1.物流数据自动识别技术

物流治理中最主要的就是数据的收集工作,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是实现信息自动采集和输入的主要技术。

(1)条码技术。(可扩充)(2)射频技术。(可扩充)2.物流自动跟踪技术(1)GPS技术。(可扩充)(2)GIS地理信息技术。(可扩充)3.物流EDI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即EDI技术,指一种通过电子信息化的手段,在贸易伙伴之间传播标准化的商务贸易元素方法和标准。EDI系统一般由硬件设备、增值通讯网络及网络软件、报文格局尺度、应用系统界面与尺度报文格局之间相互转换的软件和用户的应用系统所组成。

二、物流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内容和相关标准?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1)唯一性:代码结构必须保证每一个编码对象仅有一个唯一赋予它的代码;(2)可扩充性:代码结构必须能适应同类编码对象不断增加的需要。(3)简短性:在不影响代码系统的容量和可扩性的情况下,代码位数应尽可能少;(4)格式一致性:无论是机器处理还是手工处理信息都应用规范化的代码,以提高代码的可靠性;(5)适应性:适应性是指代码应便于修改,以适应分类编码对象的特征或属性以及其相互关系可能出现的变化;(6)含义性:代码应尽量有最大可能限度的含义;(7)稳定性:代码不宜频繁变动,否则将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8)识别性:代码应尽可能反映分类编码对象的特点,以助记忆,并便于各类用户了解和使用;(9)可操作性:代码应尽可能方便事务员和操作员的工作,减少机器处理时间。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的内容:(1)物流对象,指物流过程中的物资及物流单元,应对物资所处的不同状态、不同环节、不同类别进行分类编码;(2)物流设施设备,设施、设备分别指物流运作中的不动产和动产,应按功能特征进行分类编码;(3)物流作业节点和作业主体,节点:物流作业的场所和地点;作业主体即物流服务的提供方和操作者;(4)物流单证,是物流信息的载体,产生于具体的物流作业环节;(5)物流信息属性,指与实物相关的物流信息描述。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的相关标准:(1)基础标准:标准化工作基础标准;(2)业务标准:物品分类编码标准,参与方分类标准,位置分类标准,运输分类编码标准,单证分类编码标准,时间和计量分类编码标准;(3)相关标准:EDI相关代码标准,GPS相关代码标准,其它标准。

三、简述二维条码技术应用。

(1)二维条码门禁应用。(可扩充)(2)食品与药品安全应用。(可扩充)(3)身份识别卡的应用。(可扩充)

(4)运输行业的应用。(可扩充)(5)文件和表格应用。(可扩充)(6)资产跟踪。

四、射频识别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1)非接触式识别;(2)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3)抗恶劣环境;(4)保密性强;(5)可同时识别多个物体;(6)具有可读写能力。

五、EDI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物流EDI是指货主、承运业主以及其他相关的单位之间,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物流作业活动的方法。物流EDI参与单位有发送货物业主(如生产厂家、贸易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承运业主(如独立的物流承运企业等)、实际运送货物的交通运输企业(铁路企业、水运企业、航空企业、公路运输企业等)、协助单位(政府有关部门、金融企业等)和其他的物流相关单位(如仓库业者、专业报送业者等)。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可以简述如下:

(1)发送货物业主(如生产厂家)在接到订货后制定货物运送计划,并把运送货物的清单及运送时间安排等信息通过EDI发送给物流运输业主和接收货物业主(如零售商),以便物流运输业主预先制定车辆调配计划和接收货物业主制定货物接收计划。

(2)发送货物业主依据顾客订货的要求和货物运送计划下达发货指令、分拣配货、打印出物流条形码的货物标签(即SCM标签,Shipping Carton Marking)并贴在货物包装箱上,同时把运送货物品种、数量、包装等信息通过EDI发送给物流运输业主和接收货物业主依据请示下达车辆调配指令。

(3)物流运输业主在向发货货物业主取运货物时,利用车载扫描读数仪读取货物标签的物流条形码,并与先前收到的货物运输数据进行核对,确认运送货物。

(4)物流运输业主在物流中心对货物进行整理、集装、作成送货清单并通过EDI向收货业主发送发货信息。在货物运送的同时进行货物跟踪管理,并在货物交纳给收货业主之后,通过EDI向发货物业主发送完成运送业务信息和运费请示信息。

(5)收货业主在货物到达时,利用扫描读数仪读取货物标签的物汉条形,并与先前收到的货物运输数据进行核对确认,开出收货发票,货物入库。同时通过EDI向物流运输业主和发送货物业主发送收货确认信息。

六、国际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物流领域有何作用?

在物流领域中实现全球范围内无缝隙的移动目标定位通信与监控管理,一方面保证运输车队与公司之间的联系,帮助驾驶人员进行定位、了解导航信息;另一方面相关方面也可以通过定时或随时提取车队的位置及行车轨迹,检测车船队情况,向车船对发出警报或控制车辆,保证车辆安全,也可以向客户提供货物情况信息查询服务,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七、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系统中有哪些应用领域?

物流的实质是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移,对地理空间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具有空间尺度和空间特征。GIS 不仅具有对空间和属性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管理、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和显示功能,而且可为系统用户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设施定位: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路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运用此模型均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2.车辆路线: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3.网络物流: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 个仓库运往M 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那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

4.配送区域划分: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 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

5.空间查询:查询以某一商业网点为圆心某半径内配送点的数目,以此判断哪一个配送中心距离最近,为安排配送做准备。

八、U/C矩阵工具的主要目的

U/C矩阵的作用:划分子系统。U/C矩阵是用来表达过程与数据两者之间的关系,矩阵中的行表示过程,列表示数据类,并以字母U(Use)和C(Create)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其主要功能有如下四个方面:

(1)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及时发现前段分析和调查工作中的疏漏和错误。(2)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3)通过对u/c矩阵的求解过程,最终得到子系统的划分。(4)通过系统之间的联系可以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

九、请分析结构化的开发工具方法和原型化开发方法的异同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基本思想在系统建立之前信息就能被充分理解。它要求严格划分开发阶段,用规范的方法与图表工具有步骤地来完成各阶段的工作,每个阶段都以规范的文档资料作为其成果,最终得到满足用户需要的系统。

优点:(1)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分开;(2)开发过程中形成一套规范化的文档,便于后期的修改和维护缺点。

缺点:(1)开发周期长;(2)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3)开发过程复杂繁琐适用范围该方法适用于一些组织相对稳定、业务处理过程规范、需求明确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大型复杂系统的开发。

2、原型法基本思想开发人员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就系统的主要需求取得一致意见后,开发一个原型(原型是由开发人员与用户合作,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并在较短时间内开发的一个实验性的、简单易用的小型系统。原型应该是可以运行的,可以修改的。)并运行之,然后反复对原型进行修改,使之逐步完善,直到用户对系统完全满意为止。优点:(1)需求表示清楚,用户满意度较高;(2)降低开始风险和开发成本缺点缺点:(1)原型法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信息系统;(2)系统难于维护;(3)如果用户合作不好,盲目纠错,会拖延开发进程适用范围。适用情况:(1)用户需求不清,管理及业务不稳定,需求经常变化;(2)规模小,不太复杂;(3)开发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界面。

十、简要说明物流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

上一篇:工程师评聘管理制度下一篇:体验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