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共9篇)
1.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一
个别教育个案总结
一、罪犯个案基本情况
罪犯XXX,男,今后34岁,汉族,初中文化,无业,捕前住广东省增城市郊区,因抢劫、抢夺、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2009.2.15---2012.2.14),于2009年8月11日投入我监区改造,余刑二年六个月。该犯不是单一罪行,而是多罪在身,“金身不怕火烧”的样子。该犯自下队以来抗改气焰十分嚣张,我行我素,不服管教,故意危难民警,厌恶劳动,出工不出力,还曾扬言我短刑期犯,不要减刑,我怕什么,在监内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给民警工作带来了压力与挑战。鉴于卜犯自入监服刑改造以来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也是我在我管区改选的犯人,监区遂于2009年10月将其确定我包教的对像。
二、实施教育转化过程
卜犯不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监区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威胁。对此,监区领导很重视,指定由我实行包教育包转化。我接受任务后,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外围摸底
首先,从不同层次了解卜犯的具体细节情况,以便较为客观的对卜犯作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深入该犯周围的罪犯并对其日常行为模式调查,以掌握卜犯与周围人群之间的关系、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等;三是调阅卜犯的正、副档,通过正档切实掌握其犯罪事实、经过、案件审理及判决情况,通过副档材料初步掌握其顽危的性质、恶劣程度以及入监改造过程全貌。通过外围摸底,确定首次谈话的切入点及内容。
(二)谈话摸底
外围摸底了解到卜犯的基本情况以后,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去找卜犯聊天,不谈改造不谈生产任务,而是装作仔细的“听”其“倾诉”,以避开改造与被改造之间的矛盾。谈话的当时卜犯很是诧异,说了一句:“管教你小时候也家庭不好,爱过欺负呀?!”这让我们之间的谈话距离拉近了许多,此时,我借机表明自己的态度:“管教也是普通的人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过去,好的有,不好的也有。”这种谈话摸底方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即卜犯给了笔者一个直观的初步判断:
1、与监区给出的结论一致——卜犯暴力倾向轻微;
2、卜犯算是个明白人,也是个斤斤计较的人;
3、教育转化卜犯机率较大。
(三)不服管教情况原因分析
通过外围摸底、谈话摸底,对卜犯的不服管教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一是从卜犯的社会阅历分析,卜犯父母不管不教育,忙于赚钱养家,自小就跟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好吃懒做,又不想做苦力的工作,而且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极力表现自己是个不甘示弱的人,争强好胜心理明显;二是从卜犯看到同地方的人,有些不用怎么劳动就有富裕的生活,因而一定程度造成其心怀对社会的诸多不满,同时也造成了其心理上更加倾向于强烈的绝对公平意识;三是从其成长史分析,卜犯成长于一个父母分多聚少的家庭,从小父母管束不多,以致于自身行为自控力差,集聚了较为散漫的不良习气,其长期在社会上无正当职业,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狗肉朋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诸多不良习气的影响;四是从其案件情况分析,卜犯由于实施多次盗窃被判刑,可看出其外出谋生并不是真正想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的,而是一种懒惰习气的外在表现,集中体现在监区服刑时,不愿付出更多的劳动,又想获得较高奖励分,以致于形成与直接管理警察的对抗。因此,该犯对服刑改造早日出监信心不足,加上该犯刑期短,该犯时有破罐破摔的念头,以致于不断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
(四)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经认真分析研究,初步确立如下转化方案:
1、信任关系的建立;
2、运用激励改造措施;
3、帮助该犯确立改造目标;
4、改造成绩等信息的反馈;
5、坚决摒弃强硬的处罚措施;
6、对教育转化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及时交换意见,调整转化措施。
(五)实施方案情况
1、信任关系的建立。我利用晚下监的机会找卜犯谈话,利用该犯想少劳动多得的心理,答应暂时不给他下生产任务,说想做多少就做多少,但不能不参加劳动,同时要求卜犯对我做出的努力给以回报――以良好的改造精神面貌作为回报,“君子协议”达成!此时,不错过机会,利用法律法规、制度说人、说事、说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从这取得了卜犯对笔者的信任,也为教育转化卜犯工作跨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多次谈话中留给了我联系其家人的电话,托我以管理警察的名义给家庭成员做点正面工作,笔者也以此信息与上述两人进行了沟通,促成了卜犯年迈的母亲和姐姐于2009年12月11日到监区探视。在亲属会见之前,我对卜犯说,“你家人千里迢迢到来一次,时间不多,你们好好聊聊吧!”为其着想,不占用其宝贵的时间,给其以宽松的会见氛围。到了第二天晚上值班专门找其谈话,并说出了实情,从该犯神情可看出是感激不尽的。至此,与教育转化对象的信任关系基本建立起来了。
2、激励改造措施的运用。对卜犯的劳动工种安排还是采取了“冷处理”措施,没有及时对应其表态。得知该犯的减刑要求情况后,刺激其情绪的活跃:“减刑嘛,这是对罪犯改造表现的认可,能否获得减刑奖励还是看你自己啊”,同时抓住其斤斤计较的弱点,算了一笔刑期长短的明细帐,以此激发卜犯对自由的渴望,提高积极改造情绪。在谈话中,也大力宣传监区改造罪犯的理念,“奖励公平、机会均等、权利义务对等”等等,经过几次交谈,激励措施的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帮助卜犯确立改造目标。就监区的考核奖励具体情况,分监区指导员对该犯作了细致的分析,说话不转弯、不打折,直截了当针对其目前的劳动改造情况而言,“杂工是获得奖励分较低的”,“鉴于目前的情况还是先安下心做好这个岗位的事情,获得大家的认可,无期减为有期后,信心就更加足了,这样做起工心情也舒畅”。这给卜犯觉得是实话实说的。
三、取得的初步效果
自从教育转化工作开展后,卜犯很少出现违规违纪的问题了。首先在监区劳动工场从事杂工劳动,工作上较为主动,内务卫生检查良好,经调整到车逢工后,表现较为稳定,性格比之前开朗,消极情绪明显好转,逐步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2011年6月经监区研究,认定卜犯得到了有效的转化,因确有悔改表现,2011年6月为该犯上报减余刑,至今没有违规违纪行为。
四、下一步预测及工作措施 经过对卜犯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其个人的成长史、犯罪史、改造史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心理和行为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一是对警察的管理教育认同感存在选择性;二是可能出现“讨价还价”服刑思想;三是该犯对自身过分的奖励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可能会用过去极端的行为相要挟。通过对卜犯的预测分析,我们在下一步将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继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层包夹和耳目监控的工作,将其出现不良行为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二)对卜犯可能出现 “讨价还价”的服刑思想情况,采取迂回措施,向监区领导、承包警察通报情况,由他们以柔性的办法予以解决。对过分要求得不到满足出现相要胁的情况,要尽量避免在争辩的环境中头脑发热,产生激烈对抗,应采取“冷处理、软着陆”的办法,以理服人,合情、合理、合法地将其逐步软化,斗理斗法斗智不斗气地加以处置。
(三)对其因上报减余刑后可能出现无所追求的情况,通过警察的真诚帮助和耐心教育,使之在人性化的改造环境影响下自动放弃消极改造的错误认识。
2.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二
个别化教育和个别教育是不同的概念。个别教育是一对一 (甚至多对一) 的教育, 它比较容易使教育适应个别学生的实际可能性, 但教育成本过高, 而且由于缺少同龄人之间的以互为资源为基础的互动, 未必十分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因此, 古代的个别教育为主的形式到了近代, 就被集体教育的班级上课制所取代了。从19世纪后期开始, 又有人开始进行按学习能力或按学业水平进行分班的教育研究和实践, 试图通过同质编班的方式, 使班内学生的差异程度缩小, 减少集体教育中容易“一刀切”、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弊端。但是, 义务教育大量的是基础型课程, 用选修课方式实施在操作上似乎有不少困难。
目前, 国内研究个别化教育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非常多, 除了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教学以外, 差异教学、异步教学、区别教学、自然分材教学、分层分类教学、选修课、弹性课程、走班制、自主选班等都较有影响, 提法和做法虽然不尽相同, 实质都是在研究集体教育条件下如何应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可以预料, 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背景下, 个别化教育将会有新的突破, 上述做法也许又会被覆盖、被更新。就这样, 理想的个别化教育目标在人们不断的共同努力下逐渐被接近。
3.幼儿教育呼唤个别化教育 篇三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4月6日晚,央视《对话》节目播出了高端访谈:“谁来拯救我们的教育”,特邀嘉宾金鑫向观众做了“用个性化改变教育”为核心内容的访谈。指出“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呼唤个性化的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也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
以上观点说明“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别差异”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也将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统一的教育模式。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培养目标和统一的评价标准。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让天真烂漫的孩子接受了“一刀切”的教育,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幼儿的闪光点和潜质的发现,也不利于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充满个性的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要实施科学教育,实现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就必须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并不单纯是个别教育,是相对于一致化教育而言的。它是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寻找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使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教育。其主要特征是:教育对象的个别性和教育方法、形式的差异性。
二、幼儿园如何实施个别化教育
(一)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实施分组教学活动
幼儿园在实施统一化教学过程中,可以有计划有的进行个别化教育。幼儿园教师要在了解不同幼儿的自身智力发展水平、身体发育情况、情感类型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比如:对于智力发展较好的幼儿,可以适当提高活动难度,鼓励幼儿在原有活动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开发幼儿潜能;对于智力发展一般的幼儿,可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加强引导,培养幼儿兴趣;对于个别智力发展滞后的幼儿,可以适当降低活动难度,增加活动次数,适当提供帮助,增加幼儿信心。总之,要让幼儿按照自身智力发展程度进行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从现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制订相应教学方案
幼儿园里天真烂漫的幼儿,犹如花园里的百花,各有各的艳丽,各有各的芬芳。每个幼儿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由于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幼儿园教育就是要找到适合每个幼儿的教育方法。教师要注意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教育模式,作为课程设计时的重要依据。通过仔细观察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来了解每一个幼儿的认知特点、动作协调能力、智力发展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在活动的方式、材料的样式、空间的安排、教育的方法等方面合理设置,制定出适合不同幼儿的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三)创设内容丰富的区角,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通常情况下,幼儿园的区角有阅读区、计算区、美工区、科学区、生活区、益智区、建筑区和表演区等。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所处的年龄段和认知水平,在不同的班级设置不同的区角,创设可供不同幼儿选择的区角活动环境,投放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材料。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喜欢的区角活动。然后,根据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掘每一位幼儿身上蕴含的潜能。幼儿教师要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幼儿在某方面存在的潜能和不足,加以引导、纠正和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专长,做到以长补短,长善救失,让幼儿在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四)根据幼儿日常表现,随时进行个别教育
幼儿园在实施统一化教学时,可以把个别化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随时进行。在幼儿园的一日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和幼儿在一起,可以针对幼儿在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随时进行个别化教育。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时,可以根据幼儿的行为方式和情感特点进行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教育;体育锻炼时,可以结合部分幼儿动作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安全教育;做游戏时,可以借助个别幼儿的不合作态度进行互帮互助,协作精神的教育;吃饭时,可以针对剩菜剩饭现象进行进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总之,幼儿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不仅要做好常规工作,还要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和幼儿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好个别化教育,帮助每个幼儿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全面发展。
(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做好幼儿个别化教育
幼儿的很多启蒙来源于家庭,因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观念,言谈举止,行为方式等对幼儿有很强的感染力。一个家庭中,祖辈和父辈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差别较大,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也各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教育经验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灵活多样。幼儿园应通过校讯通、家园联系册、家访等形式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及时把幼儿的认知情况,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协作精神等反馈给家长,便于家长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幼儿在家庭教育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和能力,从而提高个别教育化成果。
三、进行个别化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一)尊重幼儿兴趣
实施个别化教育必须建立在幼儿感兴趣的基础上,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幼儿感兴趣,才能激起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幼儿园要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采取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开展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随着幼儿活动能力的增长和求知欲望的增强,幼儿教师和家长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针对幼儿的兴趣点,因势利导,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切不可不顾幼儿的兴趣点所在,强制性教育或者填鸭式教育,这样只会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使幼儿渐渐失去兴趣,最后无果而终。
(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实施个别化教育必须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现在,一些教育机构和家长,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急功近利,不顾幼儿所处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幼儿进行过度教育或超前教育。为了追求结果,对幼儿进行高强度训练,让幼儿感到筋疲力尽。久而久之,泯灭了幼儿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扼杀了幼儿天性。
(三)结合区角活动
实施个别化教育要和区角活动相结合,因为区角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创设要坚持趣味性和渐进性原则,材料要清洁、卫生、无毒无害。环境布局要合理,做到动静结合,干湿区分开。区角内容要丰富多彩,及时更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区角还应适当设立私密空间,满足幼儿独立活动的需要。幼儿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更要做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旁观者和促进者,在幼儿活动探索时,多观察,多鼓励,少打扰,少干预。
(四)尊重幼儿个性
尊重幼儿的性格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幼儿都有着自己的人格、学习方式和家庭背景,同时也是具有不同成长类型和进度的独特个体,因此每个幼儿都有有自己的性格,思想和情感,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做事原则。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在兴趣和能力上的个别差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去探索,去体验。幼儿教师要熟知每个幼儿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遇到问题先认真倾听幼儿心声,了解幼儿的动机和愿望。切忌不明真相,凭自己经验处理,让幼儿蒙受委屈,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还会挫伤幼儿感情。
(五)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个别化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发现幼儿已有的兴趣是不够的,更重要是引起幼儿的兴趣。这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灵活的教学机智,还要有丰富的百科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幼儿教师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幼儿发展动向,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幼儿个别差异,关注个别差异,积极和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帮助,提高个别化教育水平,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四、结束语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教育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幼儿园要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积极响应时代的要求,认真履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尊重幼儿个性,关注个体差异,做好个别化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多样化高素质人才幼苗,为将来适应多元化的世界奠定基础。
4.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四
nx.offcn.com
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已经开始,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比以前增加了许多,相对应的考试难度也有所增加,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整理了一些教师资格证相关的备考技巧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相信很多想报考教师招聘的考生可能都知道,比起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才是一个真正的难题,他是作为一名教师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考量,它做为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招聘考试出题重点,但多数考生却容易在此丢分。由于考生对个别教育知识点理解不够清晰,不够透彻,阐述不够科学、合理、全面,因此导致了单选题错选少选,简答题答不到点,论述题展开方向性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接下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学习:(1)优秀生的教育工作
优秀生一般指在班级中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集体中是骨干,是班主任和教师的得力助手,在同学中有威信、有影响。因此,优秀生的培养和教育对班集体建设关系重大。
优秀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大,不稳定性突出,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的可能性大。因此,班主任对优秀生的教育既要体现培养和爱护,又要体现严格管理和严格要求。宁夏分部
nx.offcn.com
优秀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抗挫折能力弱,且容易自满,因此处理不好与一般学生的关系。班主任要经常教育他们在成绩面前看到不足,在表扬中看到差距,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搞好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2)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发育正常,有品德不良行为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按类型划分,小学后进生主要有四类: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纪律差的后进生;学习成绩和纪律都差的“双差”后进生;学习或纪律时好时差的准后进生。后进生人数虽少,而对班级的消极影响大,如果不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级正常教学秩序以及日常生活常规就会受到影响。
大量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后进生也是学生,是可教育好的对象。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检验,也是职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
转化后进生,首先要了解后进生。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从外因看,主要有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有学校教育的失误。从内因看,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经验少,是非能力差,意志薄弱等,都很容易成为后进生接受消极影响的内部动因。针对这一点,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要注意三点。后进生的转变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应当具有的重要品质之一是对于后进学生工作的耐心与爱心。
(3)中等生的促进工作
中等生在各方面表现平平,却不突出。有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情况。这里中等生 有三类:思想基础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第二类是甘居中游的学生;第三类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中等生有两个共同点:信心不足、表现欲差。
因此对于中等生的教育,首先应该做到的是给予更多的机会和关注,然后是针对中等生不同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宁夏分部
nx.offcn.com
总之,个别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运用个别谈话、家访、电访等教育方式,因材施教。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宁夏公职类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5.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五
一、教育对象的认识
1、目前我们所开展的随班就读的教育对象是:通过县教育局组织,县特殊教育筛查工作小组筛查鉴定出来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他们仅是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教师针对他对教育的不同需求情况,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及安置形式,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以满足不同个体、不同程度儿童对教育的需求。
差生与智力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可能会导致学习能力低或缓慢,但差生不一定就是智力障碍儿童。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闲谈中,要时时注意自己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流露出一句有伤学生自尊的言语或举动。
二、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一般特点
1.感知觉较迟钝、缓慢;知觉恒常性比正常儿童差。
2.记忆速度缓慢、保持不牢固、再现困难或不准确;记忆的组织能力差,不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3.思维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一般缺乏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容易受暗示,缺乏主见。
4.语言发展迟缓,词汇量少;思维的不灵活,对稍长的句子听起来有困难,发音不准、吐字不清。
5.个性的特点: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容易接受暗示,脾气固执;其次是高级情感发展迟缓。高级情感主要指诚实感、责任感、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感、自我牺牲精神等等。
三、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两点注意:
★不公开其学生的身份 ★学习要讲求实用
四、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
1、个别化小组成员:
2、个别化教育的相关知识:
3、怎样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4、怎样实施个别化教学
5、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撰写
随班就读个别教学化计划的内容,包括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措施三部分。1、学生情况
学生情况是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的基础。学生情况的描述必须客观、辨证、简明和抓住问题的症结。前一学年(期)学生的考核评价的分析情况,是制订后一学年(期)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的依据。2、教学目标
制订教学目标,必须依据于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大纲(普通学校课程标准并参照弱智学校教学大纲或盲、聋学校课程计划),对教学目标作适当的减少内容(要点)和降低(层次)要求的处理。减少内容和降低要求的基本原则是:可接受性(随班生能够接受的)原则;实用性(随班生今后生活必不可少的)原则;后续性(降低要求后不影响以后继续学习的)原则。
在减少内容和降低要求的同时,增加和提高缺陷矫正补偿、职业技能训练和社会生活适应、个性培养发展等的内容和要求。3、教学措施
制订教学措施(策略)必须具体、明确、有针对性,便于执行和检查其效果。
二、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落实 1、个别化教学(总)计划
个别化教学(总)计划落实于随班就读学生教学档案,实行一人一个案。该档案由随班就读教师负责填写,一式二份。一份交学校领导督促检查;一份由随读生教师会同和协调相关任课教师(语数教师和资源教师为主)共同执行。
每学期,学校领导必须对个别化教学计划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2、个别化教学(分)计划
⑴随班就读的学生接受教育有“合”和“分”的两种形式,即
其一:随本班级的其他学生一起(即随普通班)学习常规课程(或称为普通课程)及进行相应的“课内学科”的教学;(以下简称“课内”)
其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分别(即非随班)学习辅助课程(或称为特殊课程)及进行相应的“课外辅导”的训练。(以下简称“课外”)
⑵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安排“合”(课内随班)的时间多一些还是“分”(课外辅导)的时间多一些,应从学生的障碍及其改善的程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尽可能地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里接受教育”为原则。
常规课程的各科任课教师根据个别化教学(总)计划,制订“课内”教学的个别化教学(分)计划;
辅助课程的有关辅导教师根据个别化教学(总)计划,制订“课外”训练的个别化教学(分)计划。
辅导教师可由各科任课教师兼任,也可由专职负责资源教室的资源教师专任。3、教案:
⑴教案和个别化教学计划,必须是有机的整体,不能相互割裂和流于形式。
⑵在兼顾全班共性的同时,教案中涉及随班生的教学目标及教法、提问、练习设计等特殊要求,可以单列,也可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教案中(或在教案的边线旁)注明。
⑶任“课外”辅导和训练的教师的教案,必须有缺陷补偿等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每次辅导须作好包括时间、内容、效果等的记录。
三、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实施(一)、“课内”计划的实施
1、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在集体教学中有机穿插个别辅导。
2、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充分体现一体化教学中的个别化教学,面对差异、利用差异,扬长促短、长短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要解决好差异中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个体(点)与整体(面)的矛盾、竞争与合作的矛盾,使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成为可资利用的有效教育的教学资源。
3、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运用伙伴合作教学法、集体合作教学法、分层递进教学法、点面结合教学法等,恰当组合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发挥其最大效能。
4、课堂教学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⑴教学目标的差异性和挑战性(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两类学生相得益彰);
⑵教学过程的兼顾性和合作性(兼顾两种教学对象,体现合作中的竞争);
⑶教师素养的应变性和统筹性(使两类对象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
⑷教学效果的全局性和互促性(既不能弃个别随班生于不顾,又不能为随班生而丢整体)。
5、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注意以随班生为代表的“差生群”,正视个别差异,兼顾特殊需要,做到长短互补、普特互促、因材施教、点面结合,面向全体、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6、课堂坐位安排
应将随班就读学生安排在教师便于关心的座位上,并对其合作伙伴、小组分配方面做精心安排。
(二)、“课外”计划的实施
1、课外辅导和训练的目的
课外辅导和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课内集体教学的不足,应该允许甚至要求教师对随班生进行必要的课外辅导补课,但“补”是为了“不补”或“少补”。关键是:转变观念、提高师资水平,通过改进教法来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益:而不是仅仅靠通过有爱心和简单的加班加点来提高少数人(随班生)的成绩。随班生学习有困难,“课外”该补必须补,但也要克服“课内”教学效益差,仅靠“课外”补的倾向。
2、课外辅导的多样化形式
鉴于随班就读学生数量相对较少、个体差异较大,课外辅导应从兼顾教学质量与规模效益的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对教师的落实、时间的落实、地点的落实、对象的落实、内容的落实等作精心安排,采取多样化的形式。
3、课外个别辅导的主要形式
⑴(本校)资源教室:当本校在某一方面有特殊需要进行辅导的学生在10人以上,应成立资源(辅导)班,班额10至14人为宜,可安排本校专职资源(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
⑵(进校)巡回指导:由区县巡回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下点对学校资源(辅导)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咨询、服务、指导;
⑶(校外)康复中心:各点的学生相对集中地定时到康复指导中心进行训练。
4、课外辅导的落实:
辅导训练必须做到计划落实、场所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方法落实,并做好记录,定期加以评价和检查。
5、实现教学辅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组合
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学生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就业出路,因地制宜地、有侧重地培训有关专业教师,投资建设资源(辅导)教室,以有利于随班就读的顺利开展、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特殊学校作为特殊教育的龙头,应重点加以武装,使之成为咨询服务和康复指导的中心。各特殊班和随班就读点也应根据实际需要有重点地建立若干技能训练的项目。各邻近的校、班、点可统筹安排,互相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普教的教学资源与特教的教学资源应实现资源共享。
四、处理好随班就读学生“课内”随班和“课外”辅导的关系
1、课内外时间(课程)的安排
随班困难较大(跟不上)的学生,可适当减少在普通教室常规课程中集体随班的时间,增加在资源教室辅助课程中个别辅导的时间。对学习确有困难的随班生,对其所学课程可作必要的调整,如:可免修外语等跟不上的课程改上其他适合的课程;也可将《思品》和《自然》合成《常识》综合课,使用辅读教材;也可语数课程使用辅读教材(个别分班上课),其他课程使用普通教材(集体随班上课);也可某些跟得上的课随原班级上课,某些跟不上的课随低年级班上课。
对视障、听障、肢障等学生的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等也可对其课程设置及其考核评价作相应的符合实际的特殊处理。例如,对听障学生的外语听力测试就应作变通处理。
2、课内外地点(教室)的变换
为了达到整体的最佳教学效果,教导处要统筹教师、学生、教室的合理组合,精心安排课表。
资源教室课表,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是补加式的,也可以是抽离式的。
资源教室的排课原则 排课方式 资源教室排课的科目、时段
当该生该课程在原班差异较小能跟上 补加方式 可以在原班自修午修晨会等时段补课
当该生该课程在原班差异较大跟不上 抽离方式 可抽离原班在资源教室上合适的课程
3、课内外内容的衔接
班主任和特教教研组应根据《个别化教学计划》,协调和衔接好课内外教育训练的内容。各科教师应积极配合形成合力,防止将《个别化教学计划》流于形式。
4、课内外结合的后援支持
⑴家长的合作:要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⑵社区的参与:要争取社区教育机构(如区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职业学校等)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教育训练或社会实践的条件。争取少年宫、少年之家、少科站等青少年活动场所所提供的服务和指导。
⑶志愿者组织的作用:要争取理疗医生、言语矫治医生、听力学家、学校心理专家、社会学家或社会慈善志愿者(义务工作者)等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咨询和服务。
6.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实施 篇六
通过学习《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实施》,我深有体会,知道了怎样对特殊的学生进行教育。
1、智障儿童都有各自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因此他们的教育需要与普通教育显然不同,个别化教育计划非常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2、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从事智障儿童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本技能,具备此技能帮助你更专业的去了解分析学生。(如果一个特殊特殊无个别教育计划,你从事的就不是特殊教育,个别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必须会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3、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个别化教育能够实施的总设计,是使智障儿童获得适合教育服务的重要保证。
4、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教师,家长,学校对某儿童实施教育的承诺,这一承诺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监督和检查。
5、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需要的是团队工作的力量,这样就加强了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让各类参与教育的人员都能相互交流,互相配合协作,更充分的去分析了解孩子,做到计划的准确性,从而更好的实施其计划。(如:对肢体不协调来说,医疗更多地是看到孩子的缺陷,教育更多地是通过教育让孩子的功能发生变化,通过活动发展孩子的潜能。)
6、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为实施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7、个别化教育计划可检查学生的进步情况,因此它是对儿童作教育评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检测教师的教学情况。(学习内容只是一种手段,发展功能是目的。)因此,我们要重视特殊教育中的个别教育,加强管理,让个别化教育真正能够为特殊儿童服务。
7.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七
特殊教育和普通学校教育本来就存在个性化的教育, 但是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还有特殊的个体存在着, 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教育目标特性, 而这个目标就是对困难学生或者说“后进生”进行个别化教育, 这种方式成为特殊学校教育的新教育内容,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个别化教育。因为特殊学校几乎在每一个班级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在学习、行为、思想或者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特殊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积极开展后进生的个别化教育工作。
在这种现状下, 教师正能量的育人理念教育和帮助这个特殊群体就关系到他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的方向, 所以教师必须尊重特殊群体中每一个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权力。作为教师, 可以合理安排特殊生的课余生活, 利用优秀学生的资源, 同时用正常的心态看待这部分学生。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思想上要尊重特殊学生的人格, 不能歧视残疾学生中的“特殊生” ( 即“后进生”) , 用自己的爱心、耐心、良心, 平等地对待特殊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 用教师自己的言行来关心、鼓励和保护这类特殊学生。
二、用沟通教育的方式帮助 “后进生”
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后进生”的特征普遍是自信心与自制力差, 意志不坚定, 行为习惯差, 缺乏求知欲, 但是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孩子很多情况下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的。他们身心上的毛病、缺点多, 常被优秀同学排斥, 在福建省泉州市盲聋哑学校 ( 以下简称“我校”) 最主要的是还有大部分学生的父母不关心等问题。因此他们对待教师的关心存有怀疑的情绪, 对教师不信任, 对班集体不信任。作为教师, 应该重视这部分特殊群体, 以防他们自暴自弃。其实, 在很多情况下, 教师去注意和关心他们, 只要他们不是智力问题, 对于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来说皆有可能改变他们, 使他们也能在学习上及其他方面有所得。教师了解他们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深入他们的生活, 与他们共舞, 让他们对教师的芥蒂慢慢消除。而教师在这个教育过程中通过研究实践, 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也是有所帮助的, 对于教育特殊孩子就更有优势和心得了。
三、用信任激励“后 进生”树立自信心
“后进生”本来 在学习上 比别人差, 生活上不自信、不努力, 使其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思想。特别是和优秀的学生在一起会自卑, 总觉得差人一等, 脸上无光等。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要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残疾学生, 要获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特殊群体中的“后进生”需要教师在学 习上、生活上、行为上多关注他们, “后进生”的内心深处也是渴望有人关注与尊重他们的, 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功。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后进生, 让他们表现, 不管问题的对错, 承认就是一种鼓励, 一种信任, 也是唤醒他们自信心的力量, 前进的动力, 积极向上的能源。让他们能勇敢地抬起头来说: “我能行。”教师在教育引导他们时, 可以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集体活动努力使他们表现。比如, 学校的歌咏比赛、朗诵比赛、班会讨论、学校运动会、环保知识竞赛、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 让他们积极参与, 鼓励他们表现自我, 认识自我的价值, 逐步让他们建立自信的信念, 逐步参与到学习中来,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有闪光的一面。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四、用耐心和打持久战的心教育 “后进生”
1. 争取家长的配合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家校配合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在本班一年级的时候, 学生锟X学习差, 主动性也差, 可以说在课堂, 或者是课后都没办法与他沟通 ( 你问他十句, 他一句也不回答) 。针对这样的情况, 笔者深思很久, 后来他的爷爷来了, 我把锟X的学习情况介绍给他。孩子的爷爷也是一个明理的人, 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疼爱孙子的人。笔者建议孩子的父母多打电话联系与鼓励孩子, 同时建议孩子的爷爷与孩子共同学习盲文, 在节假日里让他帮助孙子在学习上扫除障碍。孩子的爷爷学会盲文后能在家里检查孩子的作业, 发现问题能帮助指导孩子学习; 同时让家长帮助孩子读一些课外的优秀励志文章给孩子听, 增加阅读量; 也可以指导孩子多练习摸写的能力等。后来这个“后进”的孩子通过一年的努力进步了, 可以和其他优秀的同学一样接受知识了, 这说明了家校配合的教育的重要性。
2. 教师与“小老师”合作帮助“后进生”获得成功
优秀学生的资源是教师个别化教育成功的源泉之一。对于住校“后进生”的教育, 那么必须教师亲自指导监督和发挥优秀学生“小老师”的助手作用。本班的嘉X同学住不同的城市, 家长没有时间, 但我还是要求家长每两个星期必须带孩子回家做“亲子”沟通教育。同时开展的是“优帮差”的策略, 利用班上优秀的学生“小老师”的作用, 帮助该生克服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而教师要阶段性地指导与检查, 还要安排优生阶段性帮助“后进生”的学习, 这样才有效果。比如摸读课文时督促检查其速度的快慢, 训练的方式可以尽量让嘉X先背诵课文, 后继续学习课文的摸读, 实行摸读与背诵交替训练; 在摸读及作业练习和试题的规范上, 教师和优生要不厌其烦地教会其摸读和书写盲文的格式等。几年下来效果有了, 该生基本能自己摸读课文学习, 书写也规范了, 也有自信了。因此教师利用优生的资源帮助“后进生”是教育资源的优化。
五、用奖励机制鼓励 “后进生”乐于学习
我们必须承认在“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 鼓励与表扬是要的, 但是批评也是要的, 惩罚也是要的, 重要的是看学生发展情况, 家长的要求与配合, 还有教师的把握度而进行教育学生工作。毕竟残疾孩子一个星期都待在特殊教育学校, 有的是一个月甚至是一个学期。教师的角色有时又变成了“父母”的角色, 事实也是如此, 很多家长都要求教师像父母亲一样教育和帮助孩子, 但是教师不能替代父母的角色, 所以奖励的机制就等于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基石, “后进生”通过教师的个别化教育辅导后取得进步, 教师可要求家长必须每个星期或节假日带孩子回家作为对孩子进步的奖励; 同时在教育中多采用鼓励与表扬, 使奖励与惩罚同时进行, 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个别化教育方法, 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这些“后进生”在学习上、思想上积极进取, 乐于向上。
总之, 在个别化教育工作过程中, 特殊教育的教师就是“万金油”, 必须在尊重残疾孩子的同时, 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帮助“后进生”成长, 而且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 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教师只有用爱心、恒心和耐心才能保证通过个别化教育转化“后进生”工作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胡寅生主编.小学教育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8.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个别化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43-02
当前国际基础教育改革中,最突出的是两条:其一,让每个学生成功,加强“个别化教育”;其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由此可见,基础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是以人为本,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
一、了解每个教育对象,构建课堂目标和内容
1、了解每一个教学对象的个体。个别化教学的前提是学生个性及个性差异的测查诊断,根据诊断安排学生的学习,根据学生的需要、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为他们安排灵活的课程和内容,为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各自基础上最大可能的得到发展。
2、建立适应性的学习目标。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所以个别化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建立了适应性目标。适应性目标既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也不是永远达不到的,而是指经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身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
个别化教学强调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改“课堂”为“学堂”,改“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教”为“学”服务。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大大增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为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能力强者的学习目标层次较高,能力差者的学习目标层次较低,内容较简单。由于教师对学生已经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确定了每一个学生的适应性目标,所以不同的学习目标为不同的学生的“学”服务,以期达到人人发展目标。
3、提供可选择的多样性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提供可选择的多样性的教学内容。除了一般程度的教材内容外,教师可以指导能力较高的学生利用其它资源自行练习、阅读相关的资料。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能简化其教学份量及内容。
二、探索个别化课堂教学形式,形成个别化教学模式
1、营建个别化教学的课堂教学氛围。小班化教育环境为个别化教育的展开提供了自由的心理环境。心理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是促进学生潜力、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客观条件。个别化教育教学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心,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和气氛,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情感关系。课堂上,让学生不怕老师,让学生敢说“我不懂”,让学生会说“我认为”,让学生觉得“我讲的是有一定道理的,我的理解对大家很重要”,让学生提高学习需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中,给学生多一点的鼓励,多一点的空间;让学生兴趣发展、个性舒张,但对于个性过分张扬的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扬“长”改“过”,一步步走向自我完善;对于胆怯自卑个性的儿童,坚持多肯定,少否定。
2、倡导交互型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个别化教学中积极倡导交互型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课堂中的一切因素,在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学习过程中,使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可利用的空间与频率、密度都大大加强,活动的双方激情燃烧起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认知碰撞不断发生,使每一个独特的自我得到张显,每一个个体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都有不同,但大家又能悦纳不同的观点,从而整个课堂摆脱静止,呈现动态。
3、安排不同的辅导策略。学生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相同,但能力差者需花更多的时间学习,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适时的辅导。具体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辅导。课前辅导:根据学科特点、教材内容和个别化教育对象自身特点,课前对个别化教育对象进行个别辅导,这里的个别化教育对象指的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内容可以包括教材内容的预习指导,并预估他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为课中的及时辅导和反馈作铺垫,以降低他们学习新知识的难度;课中辅导: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自身特点,预估其掌握的速度、程度,预设教学反馈和调整教学过程的措施。课堂中,教师力求从课堂教学反馈中发现问题,随机应变,及时点拔;课后辅导:对课堂教学尚不够理解和掌握学生,则应进行课后辅导,可由教师负责,也可由合作伙伴担任,有时甚至可以是家长。对课堂教学中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欲望和好奇的学生,教师应于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型的辅导。调整学生的学习速度。允许能力较高的学生自我控制学习速度,熟练一项内容之后,接着学习新的内容,以期加速学习。
4、开展“双休日”分层作业设计活动。从学校班级人数较少的实际出发,开展双休日分层作业设计。学生们双休日的作业是自助餐式的,有自己选择作业的余地,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通过双休日分层作业布置可以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使作业发挥出反馈、矫正及交流的功能,而不是成为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
5、优化家庭教育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对一”的教学只有父母才能做到,所以,在小学父母是学习困难学生的最好老师。学习困难学生的家长,一般都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通过沟通,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建立“一对一”的家庭辅导机制,使学校教育在家中得到延伸,保证个别化辅导在家中也能实施。
6、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集体教学+合作教学+个别化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和伙伴帮助、补偿教育等教学方法来优化教学结构。
这样,通过交替采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以及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既满足了学生的个别需求,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个别化教学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三、展开过程评价,建立以个别化学习的评价机制
个别化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教育理念为指导,力图改变传统评价内容的单一性、统一性、被动性,评价根据多方面的内容,对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进行过程评价,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评价时注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亲子互动”。具体有:
1、自我评价。注意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让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自我分析,从而实现自我调整。其过程为: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回顾、自鉴自评。小组互评:小组之间集体互评。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征求家长、老师的评价。
2、对话式的评价。教师和学生之间每天通过“家校联系册”上的“心情日记”和“留言板”进行对话。教师请学生当天的表现和对他的评价写在“留言板”中,学生则在“心情日记”中回答老师的评价,有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在“心情日记”中互相评价,互相激励。
3、评语式评价。根据学生的特点,在个别化的教学评价中,我们增设了两种评语——学科评语和即时评价。
(1)学科评语。各科教师结合各自学科教学为学生写的评语。学科评语打破了班主任包办代替的评价方式,真正把各科教学摆在了同等地位。如五年级第二学期老师们对学生郑燮园的评语:
9.残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内容 篇九
一、定义
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指的是根据每一个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制
定的有助于个体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方案。
一份编制良好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特性和功能:
1.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协议 按照法律的规定,教师在给残疾儿童实施教育教学之前,必须和有关的专业人员及家长共同拟订一份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相关服务、评价方法等在内的书面协议,以保证残疾儿童能够获得适当的教育。学校的校长、教师、专业人员和家长等一旦在这份协议上签字,它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校方不按协议上的要求提供教育和服务,家长就可以到法院提请诉讼。2.是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的指南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首先要根据残疾儿童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提出具有现实可能性的长期目标,然后确定每一阶段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相关的服务,教师就可以按计划选择适当的教材、教法和教学速度,一步一步地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3.是特殊教育管理的工具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安排了一系列的评价活动。通过这些评价活动,教师可以了解残疾儿童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速度;学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教师的教学能力,做出适当的人事安排;上级领导部门可以检查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督促学校改进教学和管理工作。
4.是建立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联系的纽带 特殊教育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把残疾儿童安置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里。当残疾儿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他不仅要学习普通教育的课程,而且还要学习专门为他设计的特殊教育的课程。如何把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课程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残疾儿童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就需要制定一份个别化的教育计划。
5.是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渠道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家长积极地参加有关的会议,提供心理评估所需的信息,表达对孩子的教育期待等。通过校长、教师、专业人员和家长等有关人员面对面地讨论和协商,共同确定符合残疾儿童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的教育目标、相关服务及评价方法。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校方还要经常地向家长报告进展情况,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谋求残疾儿童最好的发展。
二、基本构成
根据美国1997年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的有关规定,一份完整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1.有关儿童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的说明 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指的是在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学业成就实际达到的水平。对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的说明一般包括:①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在各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②儿童的残疾如何影响他参与普通教育计划。
2.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的确定 长期教育目标,亦称为年度目标,是指根据儿童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确定的在学年结束时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它包括:①在学年结束时儿童参与普通教育计划所应达到的教育目标;②根据儿童的特殊需要提出的其他教育目标。
短期教学目标是指在实现长期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儿童必须达到的各阶段的教学目标。
3.为儿童提供各种特殊教育、相关服务、辅助设施,以及对教师、行政人员提供支持的说明 特殊教育是指为了达到一般的和特殊的教育目标而使用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等对特殊儿童实施的教育。
相关服务是指为了使特殊教育产生明显的效果而提供的发展性、矫正性及其他适当的支持性服务,包括言语病理学服务、听力学服务、心理学服务、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娱乐、残疾儿童的早期鉴别和评估、咨询服务、以诊断或评估为目的的医学服务、学校卫生服务、校内社会工作服务及家长咨询和训练等。辅助设施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所需使用的各种辅助器材如助听器、扩音器、放大镜、有声图书和假肢等。
对教师、行政人员提供的支持包括有关残疾及对教学可能产生影响的知识介绍、积极行为干预方法的培训等。4.如果儿童不能参与普通教育计划中的活动,应对不能参与的情况作出具体的说明。
5.对州政府和学区举办的在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估进行调整的说明 如果州政府或学区为了使残疾儿童能够参与本地区举行的学业成就评估而对这些评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应对调整的情况作具体说明;如果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决定不让该儿童参加此类评估,则要说明理由并提出某种替代的评估方法。
6.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起止时间、频数、地点和持续时间的确定 对第三条中所提出的各项教育和服务开始实施和结束的日期、每周的频数、实施地点和持续时间的说明。7.对转衔服务计划的说明 对年满1 4岁的儿童,应说明他需要哪些转衔服务的课程(如汽车修理工的培训课程);对年满1 6岁的儿童,应说明提供转衔服务的时间、转衔服务的机构和联系方式等。另外,比儿童达到法定毕业离校的年龄至少提早一年提出申明,该儿童已经接到了接受哪些转衔服务的通知。
8.对评价标准、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的说明 对第二条中已确定的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要说明教育评价的标准、程序和方法,以及如何把评价结果定期报告给家长。报告的内容必须包括:①儿童已取得了多大的进步;②儿童目前已取得的进步是否足以实现为他制定的年度目标。
【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个别化教育计划07-17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07-08
小学生个别教育总结10-18
学生个别教育情况记录10-02
特殊儿童个别教育计划10-12
大班个别幼儿教育计划08-06
个别化学习教学模式10-13
小班个别化案例分析10-13
个别学生个案辅导总结09-12
如何对待个别问题学生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