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4-08-26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精选8篇)

1.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一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2012年03月21日 10:27:54 发布者:赵苏霞

民盟市委理论研究课题组

(此课题荣获2011北京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摘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党派履行职能的根本力量,基层组织建设是党派自身建设中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基层组织建设需要不断应对出现的新变化和产生的新问题。思想建设是核心,组织建设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基层组织能够持续开展活动是党派保持活力的必要条件。在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应对新变化和新问题的新机制。

关键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活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几个方面[1]。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的参政党,需要有能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集民智,广求良策,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意识地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协调利益关系,从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目标下,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广泛合作,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要能够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功能,有利于执政党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以合作和协商避免政局不稳,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面对新时期对参政党履行职能的新要求,各民主党派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组织的基本细胞,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基层组织作为政党组织的基本单位,承担着民主党派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任务,面对基层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尤为艰巨。

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开放性和多样性的形势下,民主党派组织结构、范围领域扩大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民主党派成员年龄结构出现了两级分化,一大批成员已经步入退休年龄,针对老龄化严重的现象,近十年来积极发展了年龄在40岁以下的新成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党派成员职业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远超出于计划经济年代,近年来加入民主党派的海外归国人员也越来越多,党派成员思想的活跃性和稳定性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随着住房商品化,人们居住的自主性和范围越来越大,有时在同一个单位、隶属于同一个支部的成员联系起来也十分不便。

以北京市民盟为例,截至2010年底,民盟北京市委员会共有17个基层委员会、237个支部和4个小组,盟员达到了9400多名。从年龄结构来看,60岁以上的成员占44%,而且绝大部分是70岁以上的人员(如图1所示),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从加入民盟的时间长短来看,94%以上的盟员是改革开放后加入党派组织的成员,18%的成员入盟不到5年,15%的成员入盟在5年以上但不到10年(如图2所示),也就是有1/3的盟员是较新的成员。从文化程度和职称来看,大学以上占78%,获得学位的成员硕士以上占47%,高级职称占55%(如图3~图5所示),因此,成员的知识层次高、思想活跃,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个人能力。

图1 北京市民盟成员年龄分布情况

图2 北京市民盟成员盟龄分布情况

图3 北京市民盟成员学历情况

图4 北京市民盟成员学位情况 图5 北京市民盟成员职称情况

实际工作中,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面临着成员加入党派动机多样化、党派组织约束与成员本职岗位约束分离、党派工作性质与本职工作性质脱节等客观因素,在发展成员、管理机制、开展活动等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随着传统行政管理格局的打破,党派成员构成的多元化与组织结构、组织化程度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对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提出了为适应新变化而做出调整的任务[2]。

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任务和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 作为参政党的基层组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职能体现在联系广大党派成员,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作用。

各民主党派的章程对基层组织的任务都有明确要求。例如,民盟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

1.组织盟员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学习民盟章程和民盟历史;

2.传达并贯彻上级组织的决议、决定,根据上级组织的工作布置,围绕所在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组织活动;

3.反映盟员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所在单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4.培养推荐民盟的后备干部;

5.关心盟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盟员做好本职工作,组织盟员参加面向社会的活动;

6.反映盟员及民盟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的意见和要求,协助有关部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7.维护和执行民盟的纪律,讨论对盟员的奖励和处分; 8.吸收盟员,收缴盟费。

9.加强同盟员所在单位、系统、行业或地区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或地方组织的联系[3]。

基层组织把党派成员通过小组、支部、基层委员会等组织起来,使成员通过层级递进的各级组织参加政党活动,才使党派得以科学、完整地运作。大量党派成员都在基层组织中发挥作用,大量的党派工作也都落实在基层,只有基层组织建设得力,民主党派才会不断发展壮大[4]。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履行职能的能力是党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是要与组织松散化做斗争,与思想涣散做斗争,使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克服面对的重重困难,以更加合理的机制促进党派基层组织履行职能。

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体现了不同的特点。民主党派成员的构成在不断地丰富,基层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离退休成员比例不断增加。如何认识这种变化?组织结构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而进行调整和完善?这些问题对基层组织发展和基层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组织发展与新成员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合适的发展对象难以寻找

老龄化是各民主党派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及时补充新生力量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但是,合适的发展对象难以寻找。例如,在高校符合发展条件的年轻教师越来越少,很多人读书阶段就已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些人潜心研究学问,对加入党派组织没有考虑;有些教辅人员比较热心,但由于学历和职称等方面的局限,需要适当控制发展比例。在校生特别是研究生与老师共同做课题,关系十分密切,有利于做发展工作,但受不能发展在校生的政策的限制,无法发展他们。民主党派成员以知识分子为主,各党派之间还存在人才竞争。

对策:加强对党派组织及优秀成员的宣传,由有影响力的成员多做工作。平时主动与党组织和统战部汇报和联系,获得党组织和统战部的支持,请他们推荐合适的人选。参政党没有一定数量的年轻成员则党派干部的遴选和培养都会面临困境,需要从高层争取政策上的突破,将发展范围扩大到博士研究生。同时,发展要坚持主界别为主、其他界别为辅的原则。

2.部分新成员思想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成员加入民主党派的目的性不明确,政党意识有待加强。有的成员加入民主党派只是出于某种个人考虑,或者是因熟人介绍想多结交几个朋友;或是想找个娘家、有个组织依靠;亦或是想借机提高一下自己的社会地位;还有的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明确的目的,稀里糊涂地加入了民主党派。因此,参加组织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是很高。同时,自我修养、思想认识相对滞后,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合作共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甚至某些成员加入民主党派的功利性太强。初期,这种目的表现得不是很明显,尚能积极参加组织活动,一旦目的没有达到,对组织的热情或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则一落千丈。有些人对组织缺乏信心和理解,甚至不参加任何组织活动,极个别成员甚至还产生了退出民主党派组织的念头。

对策:虽然民主党派急需吸收新成员,但也要把好关,不能因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发展的质量。充分发挥优秀成员的示范作用,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民主党派。对于新加入民主党派的成员,要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条件,尽快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加强政党意识;要让他们有事干,有收获,能够持久地保持参与党派工作的热情;要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使他们在组织内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够愉快地工作。

3.新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有待提高

老一代民主党派成员对党派组织有高度的认同感,达到了热爱的程度。新成员大多是各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或是具有较高学历在专业上有较大提升潜力的年轻人。他们对党派组织的认识程度不同,对参政议政的理解不同,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和参与热情不同。特别是80年左右出生的年轻人对党派组织的认同感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策: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关注他们,反映他们的声音,为他们提供参政议政平台和发表建议的渠道。党派组织在关注代表性人物的同时,也要关注默默无闻的成员。要为所有成员建立合理的参政议政与利益表达渠道。

4.年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年轻成员受个人发展阶段影响,往往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和个人生活境遇的提高,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一些人没有意识到作为民主党派成员,自身修炼中还应包括有更高程度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担任了党派干部,还要有更多的奉献精神。

对策:引导和激励年轻成员关注国计民生,使他们认识到参政党在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有责任去发现问题和在关键点上助执政党一臂之力。同时,理解他们的处境,关心他们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保护好他们参与党派工作的热情。

(二)基层组织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在基层存在一定的组织涣散的问题

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实际管理中,存在组织涣散的问题。一些成员有组织无纪律,长时间不参加组织活动,而党派组织对此也缺乏有效的管理约束措施。个别成员从不参加活动,也无任何联系,组织上尚未采取任何管理措施。

对策:提高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发挥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对党派章程的学习,强化党派成员的责任意识和约束意识。例如,民盟盟员有义务参加基层组织生活和民盟活动,交纳盟费。盟员无特殊情况,连续一年不参加组织活动,不与组织联系,不交纳盟费,经教育仍不改正者,应予注销盟籍,由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民盟组织审核,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批准,报民盟中央备案[3]。

2.基层组织中在职和离退休成员有待差异化管理

目前在职和离退休成员同在一个支部,在职成员和离退休成员所关心的事情有所不同,开展活动时话题各异;作息安排也不同,在职成员希望支部活动安排在非工作时间,而离退休成员希望安排在工作时间。因此,统一管理难度较大。

对策:可尝试离退休人员及在职人员分别活动,提高活动的参与度。也可跨单位按地域重新组织,为离退休人员建立支部,便于就近参加活动。

3.基层组织活动缺乏激励措施

统战部安排的党派活动经费基本是按人头平均下发,不利于对积极开展活动的党派组织进行激励。

对策:建议小部分经费维持原来的发放办法,大部分经费按基层组织实际活动情况进行奖励性拨付,激励基层组织积极开展活动。

4.对新盟员的培养机制尚未健全

党派的市级和区级组织一般都会举办新成员培训班,着重在统战理论、党派历史教育、参政议政等方面对新成员给予教育。新成员一般都比较有热情,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或能做些什么,后续新成员还需要获得更加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对策:基层委员会和支部应该加强与新成员的联系,主要是了解每位新成员的工作情况、思想状态、对党派组织的看法和要求,并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参与到党派各级组织的活动中来。

(三)基层组织开展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1.部分基层组织不能正常开展活动

由于负责人工作较忙、支部成员居住分散、在职成员和退休成员的关注点不同、缺乏活动经费等原因,造成部分基层组织不能正常开展活动。一些支部由来自于许多单位的成员组成,组织活动比较困难,甚至入盟几年后还互不相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工作全都在业余时间来做,难以指令性地要求成员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只能依靠个人思想觉悟,局限性较大。同时,在职成员的本职工作繁忙,虽有参与党派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但因本职工作与党派工作时常产生时间和精力上的矛盾,造成了参与困难。而离退休成员参加活动有时间,参与积极性高,但受身体条件限制难以承担繁重的社会服务工作。

对策:可对人员较多的支部尝试分主题活动,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要求,提高活动的参与度。由地方组织或基层委员会组织面向在职成员或离退休成员的活动,建立跨支部的横向联系,按照居住地进行属地式管理,解决因支部活动不足成员与组织越来越疏远的问题。

2.基层组织活动形式缺乏吸引力 一是重形式、轻内容。大部分成员一般不主动参与设计组织生活的内容,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开展的活动不能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工作背景下的成员,活动没有吸引力。

二是重传统、轻创新。组织生活形式较单一,内容较单调,缺乏新意。活动还是习惯于读文件、学章程、聚餐联谊等老一套,或从面上布置工作,活动局面始终打不开。

三是重动机、轻效果。有些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喜欢做表面文章,活动的开展只是给上级组织看,或是为了应付写总结,没有实际意义。活动出席率不高,有的即使参加了活动,也缺乏热情。

对策:群策群力,打破一直以来依赖少数几个人策划组织的局面,尽量多地使不同的成员参与活动策划和组织。可以采取分片活动的形式,促进相邻的几个基层组织联合搞活动,使活动形式更加多元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可以分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层活动几个方面。思想建设是核心,组织建设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基层组织能够持续开展活动是党派保持活力的必要条件。下面以北京市民盟基层组织近年来的工作情况为例,总结一下当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1.思想建设是核心 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大都年纪轻、学历高、见识广,具有接受新事物快、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的特点,有主动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要求和积极性,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但是,缺少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经历,对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从感性认知到接受程度上与老一代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政治把握能力较弱,对如何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缺乏应有的知识准备和操作训练。

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成员提高政治把握能力的前提,是基层组织在多党合作制度中发挥职能的根本。北京市民盟十分重视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已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工作机制,包括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政治交接工作加强盟史学习、结合时代精神学习身边的榜样、通过盟讯和网站等扩大主流思想宣传力度等。

例如,民盟北京大学委员会采取多种形式学习理论和中央重要文件,不断提高盟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班子成员身体力行,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过程中,每位委员都撰写了学习心得。2008年委员会集体学习了中共十七大报告,加深了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理解,也撰写了学习心得。这些学习体会先后在《北大盟讯》上刊出,以推动基层委员会的盟员学习。通过理论学习,班子成员提高了政策水平;通过思想层面的交流,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

民盟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积极动员全体盟员参与学校党委统战部和民盟北京市委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形势讲座等,及时传达上级精神,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对于入盟积极分子,及时进行组织谈话。组织老盟员与新盟员座谈,进行民盟传统教育。

民盟西城区委多年来每当有重要文件出台,都组织区委班子成员、区委委员和支部主委集体学习,部署各个支部组织盟员进行学习讨论,并在《西城盟讯》、《西城民盟简讯》及西城民盟网站上进行宣传和学习交流。在每年区委委员和支部主委参加的暑期培训班上,理论和时事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拥有1800多名盟员、50多个支部的区级组织来说,统一思想认识、坚持正确方向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民盟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坚持每年雷打不动的3次会议:一是由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盟员传达“两会”精神:二是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对一年来的学习工作、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社会实践服务等工作做出全面总结:三是每年庆祝国庆节、中秋节和教师节时举行一次座谈会,大家畅谈一年来工作学习和各方面的收获。通过这些活动,盟员相互交流了思想,明确了下一阶段盟务工作的方向。

民盟中科院委员会充分利用盟中央、盟市委及中科院京区党委提供的有利条件,围绕盟中央和盟市委各个阶段理论学习的要点、盟务工作的主题和中科院的中心工作,组织盟员特别是在职盟员开展学习培训和交流。“两会精神传达与学习会”已成为委员会每年的学习例会。参加学习的人员从原来的委员会委员,扩大到骨干盟员,使学习与交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根据近年发展新盟员工作中年龄趋于年轻和“海归”人员增加的情况,委员会要求各支部加强对他们入盟前的培养,并通过各种活动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加深他们对盟组织的了解。

2.组织建设是基础

人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民主党派如何组织成员投身于多党合作事业,组织建设是关键。组织建设包括领导班子建设、凝聚组织力量、发展新盟员、培养后备干部等,发展合格的新成员、不断培养后备干部是组织得以可持续发展、履行职能的关键。

民盟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在组织发展方面坚持稳步发展的方针,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同志入盟。而且,不仅注重学历的,更加注重人品。在后备干部培养方面,经过考察,把政治上坚定、学历高、人品好的盟员选拔为后备干部,把他们列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中层干部的培养对象。每年派2名同志参加北京市社会主义学院、朝阳区社会主义学院有关统一战线的理论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民盟中科院委员会将做细做实作为近年来组织发展工作的一个着力点。从2008年开始,委员会建立了明确发展对象、落实到人的培养计划,并将计划名单提早报院党委备案。对于没有提出申请的代表性或优秀的人物及有意愿并符合入盟条件的优秀青年不仅保持长期联系,而且还邀请他们参加盟的活动;对已经提出申请的同志,安排他们参加盟组织的各项学习和活动,有的支部安排专人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培养。民盟北工大委员会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组织发展工作,把组织发展工作与加强盟的建设和参政议政的需要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发展程序,把优秀人士吸收到盟内来,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吸纳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学有专长、富有生气的中青年同志加入组织,进一步提高了盟组织的整体素质。同时,将组织工作重心下移,将以往全体盟员一起聚集搞活动的模式,改为将组织结构切分成三到四个分支部,单独收取盟费、设计工作项目、建立联系方法、结合实际独立开展工作,以期收到调动不同工作性质的盟员主动参与活动、增进集体意识和政治责任感的效果和影响。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通过“工作重点”和“实践落点”两个点的设计运行,找准工作方向努力实践,通过具体活动突破民主党派工作方向游移、政党组织性质彰显不足的瓶颈,争取通过一两个有闪光点的工作项目,调动盟员积极参与学校整体建设。

民盟西城区委对支部提出了“重发展,力推荐,有活动”的要求,并专门多次召开了组织工作扩大会议。针对各支部老龄化程度偏高的情况,提高盟员的忧患意识、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盟员积极向盟组织推荐优秀人才,新盟员的发展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后备干部队伍不断有新生力量的补充。西城区与宣武区合并后,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除了坚持并扩大原有的专门委员会,每名区委委员还负责联系2个支部,力争使全区各支部都能活动起来,并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形式以利于广大盟员找到自身参与盟务工作的契合点。

3.制度建设是保障

绝大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党派工作主要依靠业余时间,在人力、物力、财力都很紧张的情况下,要想使党派基层组织的工作能够持续、正常地开展,一定要依靠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

民盟北工大委员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近年来逐步完善了组织发展制度、换届选举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学习制度、工作计划与总结制度、资料管理制度、盟费收缴制度等。

民盟北大委员会实行的制度是主委全面负责,副主委各有分工,委员根据个人特长和意愿承担某一方面的工作,在分工的同时强调相互沟通与协作,保证一些临时性任务也能如期完成。委员会每学期召开2-3次工作会议,商讨工作,沟通情况,每次会议均留下会议纪要,办公室秘书负责汇总盟务工作资料并存档。每次换届后重新印制新版盟员通讯录,通讯录包括:主副委及委员工作分工,各支部负责人,通讯录正文(姓名、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专业、学历、职称、职务、入盟时间、在上级盟组织及人大或政协的任职等),去世盟员名录。通讯录对委员会内部盟员之间的联络和向上级盟组织推荐参政议政合适人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民盟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通过制订相应的制度,组织日常盟务的开展。例如,规定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盟务会;每位委员每年提供5条信息;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每年开一次全体盟员年会,做工作总结、表彰先进、交流经验;每年春节前慰问老盟员;平时用电子邮件、短信和电话及时交流信息,通报情况等。

4.基层活动使党派保持活力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挥职能的关键是要有凝聚力。通过开展活动才能体现组织的存在和价值,才能时刻提醒成员的党派身份,以及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党盟合作是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支撑。近两年,民盟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先后承担了民盟中央帮扶的贵州省毕节市和河北省广宗县现代农业规划任务,此类课题涉及面广,只依靠民盟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的力量难度较大,因此,采取了党盟合作的模式。通过中共党委统战部邀请中国农大多个党派的各方面专家共同完成帮扶工作。党盟合作扩大了民盟农业大学委员会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民盟中国农大委员会在基层活动中十分注重活动内容与参政议政的关系。例如,今年民盟中国农大委员会组织了3次涉农活动。而且,重视为盟员本职工作搭桥,举办了在职盟员横向学术交流会,邀请盟市委和市农业局领导出席并做专题报告,这种交流有利于盟员间的相互了解,加强横向合作,发挥交叉优势,在科研上做出成绩。

为了使每个支部都能够正常开展活动,民盟西城区委对部分人数较少、老龄化严重、基本瘫痪的支部适当做出了一些合并和调整;对于有条件而活动开展不利的支部,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入手,促使他们发生了较大的改观;盟区委积极为各支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互相学习牵线搭桥、创造条件,促进联合开展活动,增强支部间的交流和沟通;对支部所在单位进行走访,与党委进行交流座谈,取得党委对支部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尝试打破隶属关系,发挥新盟员的积极性,有计划地以新盟员为主,成立富有活力的新的综合支部;完善专委会设置,促进支部更多地参与到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工作中来。

民盟中科院委员会的盟员分散在京区27个研究所,尽管委员会克服困难尽力保证每年搞一次大型活动和若干小型活动,还是不能满足各方需要。近年来,委员会学习和借鉴中科院京区党委推荐的其他党派“承办制”的活动经验,收到良好效果。具体方法是:委员会讨论确定大型活动主题,由各支部申请承办,委员会根据时间安排负责督办,并协助邀请嘉宾和负责与上级沟通联络。这样既提高了组织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在承办单位吸引更多的盟外人员参加,扩大民盟的影响力。而且,这些活动普遍得到了承办单位中共党委的大力支持,促进了党盟合作和谐发展。

民盟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十分重视与周边民盟支部的交流合作,先后接待了民盟北京服装学院附中支部、民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支部、中国传媒大学支部、朝阳科技支部、民盟海淀区区委等参观中医药博物馆,经常与周边的化工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影协等民盟支部联合举办联谊会、座谈会,交流各自的工作学习经验,使支部活动更加多样化。

五、结论与思考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各民主党派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在社会深刻变革中坚持正确方向,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各民主党派不仅要有完整的组织结构,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上传下达,令行禁止。基层组织在联系广大党派成员、维系党派工作正常运转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基层组织建设关系着民主党派的生存与发展。在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能够应对新变化和新问题的新机制,因地制宜,保证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能,担负起相应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 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M].2007.[2] 马东生.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3] 中国民主同盟章程(中国民主同盟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M].2007.[4] 侯天佐.当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大连干部学刊, 2010(12).课题组负责人:刘玉芳 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北

京市委专职副主委

李怀方 北京市人大常委、民盟北京市委专职

副主委、民盟市委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课 题 组成员:闻丹岩 民盟市委委员、高等教育出版社自然

学术出版事业部办公室主任

李 辉 民盟东城区委专职副主委 沈正华 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刘有军 民盟朝阳区委副主委、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种 明 民盟中科院委员会副主委 韩东海 民盟农大委员会副主委 付爱珍 民盟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副主委

字体:[大字 中字 小字] [打印] [关闭窗口]

中央统战部 | 全国人大 | 全国政协 | 中国民主同盟 | 中国民主建国会 | 中国民主促进

会 | 中国农工党 | 中国致公党 | 九三学社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共市委统战部 | 北京市人大 | 北京市政协 | 民建北京市委 | 民进北京市委 |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 | 民盟

上海市委 | 民盟天津市委 | 民盟重庆市委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9号 北京市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办公楼四层 邮编: 100035 E-mail:

mmbjswxcb@vip.163.com TEL: 82218131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委员会 技术支持: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访问次数3498871次 当前在线35人

2.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二

一、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 少数党员观念滞后, 意识淡薄。

随着国企改制工作的完成, 对原企业党员尤其是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因为企业党的建设的重心在基层, 活力在基层, 而现在一些企业没有了生产经营主体, 一些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少数党员思想上不求进取, 做表面文章, 只讲形式, 不求效率, 应付了事, 这些问题直接阻碍着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2. 流动党员多, 管理难度大。

企业改制后流动党员的数量大大增加, 这些流动党员的基本特点是:人员分布散、工作不稳定、单兵作战、缺乏制约、游离组织、挣钱意识强、组织观念淡。原先的一些教育手段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式方法已远远适应不了党员流动迅速增长的实际, 以致出现在党员管理上的漏洞。因此, 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是摆在基层党组织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3. 下岗失业党员的问题。

近几年来, 企业下岗失业党员越来越多, 受下岗失业的影响, 部分下岗失业党员党的宗旨意识, 先锋模范意识等较为淡薄。由于过去技术单一导致再就业能力弱, 有的为了生活四处奔波, 连最基本的党的组织活动都不能参加, 更难谈基层组织建设和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了。所以加强下岗失业党员的管理和教育, 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工作。

二、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举措

基于上述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在工作中要结合新的实际, 加强实践探索,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使之更加完善。

1. 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活动。

党的基层组织是开展党的活动、落实党的工作、体现党的战斗力的基本单位, 同时也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我们党来源于人民, 植根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党的基层组织扎根在基层, 能够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 了解群众的情绪, 掌握群众的生产、工作、生活状况。要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就要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 要让每个党员清楚地认识到: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党的建设必须遵循的宗旨、方向和目的,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意识和党员意识。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从而达到“组织强功能, 干部强素质, 党员强意识”的总体要求, 要在思想上抓认识, 组织上抓落实, 措施上抓重点, 方法上抓结合, 标准上重效果, 使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2. 加强离退休基层党组织建设, 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企业改制后, 离退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难度加大。比如, 我们聚利达通用机械有限公司现有离休人员80人, 其中党员63人, 占离休人数的79%。退休人员5900多人, 其中党员839名, 占退休人数的14%, 设离退休党总支1个, 下设离休干部支部1人, 退休干部支部4个, 退休工人支部3个;内部退养人员1200多人, 其中党员252名, 占内退人数的21%, 设党总支1个, 下设3个党支部;另有托管党员306名, 专设党支部, 党员人数之多, 构成之复杂, 是同行业中不多见的。尤其是那些离退休党员, 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 为民族解放、新中国建立, 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都建立过不朽的功勋。他们在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岗位都贡献了很多的心血。虽然他们从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 但是继续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发挥余热作出力所能及贡献的真诚愿望和满腔热情却没有变。他们经过长期党内政治生活的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练, 政治立场坚定, 党性观念很强, 但是他们又是个特殊群体, 大多数年迈体弱、甚至疾病缠身, 这就要求我们在基层党组织工作中, 着眼于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要经常深入到他们中间, 聆听他们的心声, 和他们交流情况、沟通思想, 努力把工作做好。引导他们深刻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按照党的“十七”大对党的基本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离退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针对离退休党员队伍学习、自身状况等实际, 坚持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参加组织活动和发挥作用的原则,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坚持统分结合、就近便利、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 创新离退休党支部的活动方式。三是充分调动离退休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创新离退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同时在生活上要多关心照顾他们, 多为他们雪中送炭, 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做到真情关怀、真心爱护。

现在离退休党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离休干部整体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 这就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更加繁重, 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作为老工部工作者, 需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以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使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发展、壮大。

3. 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

随着企业改制工作的逐步完成, 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诸多难题, 对基层党建工作影响很大。因此, 要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必须在探索新思路、创造新方法、解决新矛盾上下功夫。我们根据企业改制后党员队伍庞大, 流动性强, 构成较复杂的特点, 努力实现由传统方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 为摸清底数, 加强联系, 我们完成了党员的信息收集, 建立了详细的党员个人档案资料, 同时选配党性强、素质高、懂管理的党员充实基层支部第一线, 建立基层支部书记定期联系制度, 逐步摸索出一套改制企业党员的管理办法。在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方面由应急式向主动式转变,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到提高党员素质是根本, 之所以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效果不明显, 究其原因, 主要是教育培训工作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 被动应急式的培训多, 有针对性的培训少。因此, 必须有长期的教育培训计划, 改进教育培训方式, 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增加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充分发扬求真务实, 勇于创新的精神, 努力革除各种不利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弊端, 开创有利于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4.探索下岗失业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新途径。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消除企业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误区和盲区。在这部分党员中, 多数年富力强, 管理教育和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有利于带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切实消除认识上的误区, 克服对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 以及对他们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畏难情绪, 及时消除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实际肓区, 把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二是强化企业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实际出发, 因地、因人制宜, 努力探索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新办法, 充分发挥下岗失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健全完善一系列教育管理制度。定期对下岗失业党员进行联系和走访, 和他们亲切谈心、交流思想, 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 通过集中教育和党小组分散活动, 对每一个下岗失业党员的学习教育、缴纳党费、发挥作用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四是改进党员教育方法, 在继承和创新中推进下岗失业党员管理教育活动。要强化思想教育, 主要是科学发展观教育、信念教育、道德教育, 鼓励下岗失业党员勇于面对困难、跻身时代潮流, 不等不靠不灰心, 实现就业创佳绩。引导他们在再就业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情感教育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做到以“情”暖人, 与时俱进, 使下岗失业党员能得到党组织的关怀。主动为下岗失业党员重新就业牵线搭桥, 扩大重新就业的渠道, 使下岗失业党员在实现创业活动中带好头, 起到表率作用。

总之, 党的建设重心在基层, 活力在基层, 要想搞好此项工作, 必须把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 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增强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动发展, 服务管理, 凝聚人心, 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开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

摘要:国营企业改制后, 离退休党员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需要认真研究解决方式。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 加强离退休人员党组织建设, 使之发挥好余热, 创新和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新途径、新方法。

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三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6.069

1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1 在经费保障上,还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经费是确保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保障。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反映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经费保障问题。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党建活动经费存在无专项开支、无稳定投放渠道和没有列入财政预算的“两无一没有”窘境,党组织的各项活动难以有效开展。一是活动场所涉及的经费问题。二是党务工作者待遇偏低,基层党务工作者大多都是兼职的,在工资待遇上没有保证。三是对困难党员的帮扶也需要经费。

1.2 在组织生活上,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还没有实现全覆盖,学习培训形式单一,没有形成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农村党员参加组织活动难度比较突出。在职党员对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有抵触情绪,年老体弱的退休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很困难,流动党员当中,又以流出为主,流入很少,所以不但召集上有困难,开展活动也缺少积极性;二是“两新”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存在制约因素。很多非公企业,尤其是一些生产经营企业,工作时间长,学习时间少,加之党员人数较少,活动基本不开展,或者开展的极少;三是有些基层党组织的党员人数较少,年龄偏大,对开展组织活动不但缺少组织者也缺少积极性;四是农忙时期作业点分布的比较分散,因此很难集中到一起进行学习和组织活动;五是理论宣传与现实反差较大,宣传的手段比较单一,过于重视说教和正面教育。

1.3 在组织建设上,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两新”组织,党员基本上都是没加入“两新”组织之前入的党,组织建立后,原来是多少党员还是多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很少。党员人数少,党建基础比较薄弱;二是基层发展党员有名额限制,有的地方名额过少,难以满足要求;三是一些新的经济组织难以建立党支部。在组织当中的党员本身就隶属于某一支部,流动性较强,如果再加入新的支部,管理起来就比较混乱。另外,即使成立了新的党支部,提档升级也难,负责人一走,支部立即陷入无人管理,很难形成常态化;四是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上,有选人唯亲的问题。发展积极分子,倾向于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而不是看群众基础是否雄厚,或者素质好,能力强,能干事,如果任这种倾向发展下去,那么就难以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2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2.1 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费保障,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激励机制

一是充分挖掘资源,多渠道盘活集体资产,不断增加基层集体收入;二是加大对基层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场所建设;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典型乡(镇)的发展后劲。对典型乡(镇)获得县级以上荣誉的给予相应奖励;四是对任职时间长的党务工作者按工龄提高绩效工资,并通过“上级补一点,本级拿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逐步解决基层尤其是农村党务工作者的养老、医疗保险问题;五是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资待遇水平,统一工资发放渠道。在地方经济许可的范围内,适当发放党务津贴,切实解决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通过物质激励,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六是对优秀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在提拔使用过程中,优先考虑,优先照顾,优先使用,并优先解决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引导基层党务工作者干出成绩,干出亮点,以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2.2 提升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素质,创新农村基层党员的培训方式

一是充分发挥县区党校的阵地作用,每年组织两次以上的党务工作者培训,有条件的可上调至地委党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二是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每年定期组织农民党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提高农民党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政治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增强致富本领;三是有计划地组织党务工作者和基层致富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四是加强警示教育,组织基层党务工作者参观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基地,提高党务工作者廉洁自律意识,促进基层廉政建设,保证基层稳定。

2.3 注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班子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加强基层班子的选配。开展“五好班子建设”。基层工作先进不先进,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是关健。对基层本级党员中没有合适人选的可采取挂职、考聘或做通在外工作、经商党员回来参与工作。对支部工作弱化一时无法解决的基层组织,可从加强行政干部建设着手;二是加强对基层组织的扶持,通过采取“百局联百村”等项的帮扶措施,从资金、人才、项目建设上帮助基层组织发展经济,壮大基层集体经济,支撑基层组织经济发展;三是加强“两新”组织的支部建设,没有党员的,先从选派党建指导员入手,逐步开展党的建设,条件成熟后开展党员发展工作。党员较少的“两新”组织可进行属地管理,支部建设划归直属部门或行业协会代为管理;四是从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开始,到党员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严格按程序要求,认真落实党员发展的相关制度,不走过场。并留下相关的影像、文字资料;五是认真执行入党积极分子备案制度,做好党员发展的人才储备。对3年以上长期不发展党员的基层组织,取消评先树优资格,组织党支部书记谈话,对因党支部书记认识不到位或其它原因负有主要责任的可予以组织处理;六是在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全覆盖方面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一刀切和教条主义形式,避免党支部建设叠床架屋,以精干有效为基本目标。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四

在基层班子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下面结合xx工作就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xx镇党委针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以创新机制、健全制度为重点,狠抓了村级各村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村级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一)突出重点,创新机制,促进村级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1、实行村级事务规范决策机制,规范村务决策程序。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及上级关于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的规章制度,结合xx实际研究制定了《xx镇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手册》,从党支部工作规范、村委会工作规范、村务公开、集体资产管理、村务财务管理、印章管理、村干部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和村规民约等11个方面,明确村级各项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并将《手册》印发到村“两委”成员、全体党员、全体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手中。各村都建立了村委会会议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一般是先在村“两委”成员中讨论、酝酿,形成初步方案后,再召开党员会、老干部会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将讨论决定的事项通知村民代表,村民代表广泛征求代表户的意见后,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定。各项制度的落实规范了村级各项工作。

2、实行重点工程统一公开招标制度,规范工程建设。为进一步规范镇村重点工程建设,增加透明度,避免不良现象发生,镇政府从镇财政所、建委、审计等部门抽调专人成立了招标办公室,明确规定对镇政府投资x万元以上、村集体投资x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除按规定参加区级招投标事项外,统一由招标办公室实行公开招标。镇政府统一聘请专家进行工程监理,并及时将工程建设情况向社会公开,突出加强了对重点工程建设的监督。通过实行重点工程统一公开招标,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实行村帐镇管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务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审计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等,镇政府成立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服务中心,对各村财务实行双代管。对村级收支,改变过去村主任“一支笔”审批为“三支笔”审批,村内所有支出票据必须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村民理财小组组长三人审批会签。严格按照“三权不变”原则,对各村资金统一纳入财管中心账户管理,专户储存。狠抓了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五项制度的落实。凡是村内的重大事务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及时向村民公开,财务公开严格按要求每季度公开一次,公开底稿经镇审计办公室审核后才能公开。镇审计办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村村务财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杜绝了财务公开不到位、走形式、假公开等低水平运行的问题,规范了村干部行为,消除了群众对村干部的疑虑和误解。

4、建立工资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内在活力。农村干部是村级各项工作的领头雁。长期以来,村干部由于没有固定工资保障,导致干部队伍不稳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有的村干部对村民变相或搭车收取各种杂费,成为干群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制定了《关于农村干部实行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规定》,对村书记、主任和报帐员三职实行固定补贴,其余人员实行务工补贴。其中列入区镇经济贫困村的村书记、主任和报帐员三职基础补贴由镇财政统一发放。对列入区经济强村或列入镇精神文明创建示范村的村干部职务补贴可按10-30%的比例增长。同时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村干部,经镇党委政府研究批准,可以办理退职手续,根据退职村干部的工作年限,按月发放退职补贴。通过创新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解决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5、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强化村干部责任意识。对村干部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制度,新一届村“两委”换届后,镇党委政府及时与村“两委”签订了任期三年的目标责任书。以“五个好”村党组织创建为重点,在全镇开展了千分竞位创“五个好”村党组织活动,细化了考核目标,对村级实行了千分竞位管理。按照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突出重点、科学公开、便于操作的原则,坚持平时工作、阶段性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严格考核和奖惩

。对考核成绩优秀的村分别授予金、银、铜奖。对考核不足600分的村要受到黄牌警告,村书记主任要向镇党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

6、建立环境管理服务机制,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城镇管理问题是农村的一项老大难问题,也是最让镇村干部头痛的问题。作为全国的小城镇综合改革和建设试点镇,对城镇管理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健全了环境卫生管理网络,村村建立了垃圾池。全镇设立了x处垃圾集中填埋点,落实了专业保洁队伍,配备垃圾清运车xx辆,实现了全镇垃圾的定点清运,一日一清。二是成立了镇行政综合执法中队,下设城镇管理中队、环境卫生管理所、安全管理办公室、消防站等,具体负责镇辖区内的城镇综合管理服务工作。三是建立完善了管理制度。镇政府制定出台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并明确目标责任,层层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使城镇综合管理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后进村综合整治

为了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镇党委先后研究下发了《领导干部包片包村制度》、《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入村调研和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实施了领导干部工作日志制度,开展了“走千户、访万人、解民忧、受教育、促发展”党性实践活动。在过去党政成员、机关干部分片包村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包村工作进行了改革。采取统筹兼顾的原则,将全镇xx个村分为好、中、差三类,实行部门包村和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制。每个机关部门挂包相对集中的5-6个村,每位党政成员和副局级干部挂包1个相对落后的贫困村,并将包村情况列入对部门和机关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选派了5名年轻机关干部兼任5个相对落后村的党支部书记,重点帮助解决村级班子建设、规范化制度落实、村干部依法办事和创新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镇党委珍视维护团结的班子,关心支持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积极主动为村级经济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教育凝聚有矛盾的班子,经常主动与村干部促膝谈心,了解每个人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找出存在矛盾的症结,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减少摩擦,消除隔阂,求同存异,增进村班子团结;调整充实无活力的班子,对个别工作求稳、思想守旧、光守摊子、不思进取,遇到困难就缩手缩脚、畏难发愁,工作活力不足、战斗力不强的村班子,通过教育整顿仍无起色的,通过换届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目前,在村级班子中想发展、议发展的意识强,干劲足,精神面貌好。全镇形成了强村争创一流村、中间村争创强村、落后村奋起直追的良好氛围,为我镇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教育引导,选树典型,努力提高村“两委”干部的整体素质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村级班子成员思想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制定教育中、长期规划和计划,采取党员电教、基地培训、集中学习、外出观摩、谈心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村干部进行经常性、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利用“七一”建党节之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在村班子中认真开展了谈心活动。在个别谈话的同时,党委不定期的召开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座谈会,围绕“五个好”党支部的创建,就党的基层组织的任务、党支部书记的地位、作用和基层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及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了座谈。聘请专家教授举行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在镇村干部中开展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我为崛起干什么”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xx发展”等专题讨论活动。使村干部进一步明确了职责、摆正了位置,增强了团结协作、共同干事创业的意识和干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同时,加强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后备干部培养,建立了村“两委”干部档案和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并统一输入微机,加强了对村干部的管理。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全镇上下形成了一种争先恐后、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弘扬正气、文明向上的社会新风,为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部分村“两委”干部的现有素质与领导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村委会直选后,一大批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的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但是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和正确的引导,部分村干部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工作经验、工作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个别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自觉执行党的法律法规和团结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不能正确处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习惯当“传声筒”和靠行政推动来开展工作。现有素质与领导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部分村干部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和干大事、创大业、求大发展的气魄。部分村“两委”干部思想封闭保守、墨守成规,对工作要求不严,标准不高,面对当前农村工作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束手无策,工作无思路,无办法,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部分条件差的村干部,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差,犹豫观望,怨天尤人,得过且过。部分集体经济好的村,村干部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当“太平官”,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守业有余,创业不足,怕冒风险,怕担责任,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敢在已有的基础上闯新路、创大业,求大的发展。守业型、传统型的干部多,开拓型、知识型的干部少。

三是少数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决策不民主,办事不公开,形不成工作合力。村委会实行直选后,一大批经济能人进入了村班子,但是由于缺少农村工作经验和受家族势力影响等,少数村“两委”班子内部不协调,部分村委会不能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特别是个别村主任和支部书记不团结,相互猜疑,为一些小事闹无原则的纠纷,形不成工作合力,内耗严重,影响了村庄发展。有个别村村务不民主、财务不公开、运作不规范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是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影响了村“两委”班子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遗留问题多,干群关系紧张。村级班子建设的实践证明,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村干部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干部好当,人选好找。相反,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党支部往往因缺乏经济依托,无力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修路、吃水等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群众不能得到实惠,对村干部缺乏信任感,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削弱。特别是部分贫困村,村干部报酬无从兑现,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班子的稳定团结。

五是村干部缺乏行之有效的选拔使用、奖惩激励机制。农村干部的识人视野窄,选人渠道少,任职形式单一,农村干部的“入口”和“出口”需要探索新路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另外,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致使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和整个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生机和活力不足。个别村出现支部书记后继乏人的问题。少数支部党的组织生活不够经常,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对村级班子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各项规范化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班子建设的关健。在制度建设上,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对党员实行科学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按党章要求开展正常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其次要建立健全以民主议事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民主管理制度,做到决策符合村情,办事顺乎民意,避免个人说了算,凭老经验办事情。其三要建立健全以财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管理规范化制度。通过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明确村“两委”班子的职责权限和办事程序,使“两委”班子工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解决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找准位置,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进一步建立完善用人机制,拓宽用人渠道。“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一个村建设的好与坏,关键要看有没有一个一心为公,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特别是有没有选配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热爱集体、立志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书记。实践证明,选配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要改进选人办法,更新用人观念,拓宽选人渠道,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内选、外聘、回请、下派、公开选拔等多种形式选准配好村党支部书记,不拘一格地选贤任能。

三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村班子的工作基础。农村班子建设内在活力的启动和外部环境的优化,都取决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农村党支部组织领导群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过程,正是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过程。有了集体经济作依托,才能使农村党支部在农村实现政治领导和经济服务的结合。没有集体经济实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必然被削弱。发展集体经济,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农村才能解决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也只有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强化村级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加快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要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租则租”的路子,因村制宜,多渠道发展集体经济,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好。

5.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五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在……镇38个村的走访调研,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在处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如认为党支部、村委会应各管各的事,互不干涉等,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落实以及正常的村务管理。二是基层组织建设中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个别农村党支部书记缺乏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少数党员、干部管理不规范,某些党员党性观念、宗旨观念淡薄,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

这些问题虽然出现在少数村,但是影响极坏。如不及时解决,势必接影响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影响基层政权的巩

固,影响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和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从规范村级各项制度入手,建立一套全面的、规范的村级工作运行体制,将村级组织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把党支部、村委会行使职能的途径统一到一个系统的程序上来,充分体现和扎实推进在党的领导下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二、推行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实行规范化管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突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增强农村党支部的执政能力,更好地促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按照上述原则,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

(一)规范党员教育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农村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政治理论等各方面的不断加强。因此,必须把抓好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市、区两级党校,定期安排农村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并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这一有效载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适当集中一段时间,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帮助农村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增

强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的实惠”的目的。

(二)规范两套班子运行机制。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对村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证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地统一起来。一要加强教育,提高认识。继续抓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学习贯彻,加强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的教育,引导和帮助村委会成员牢固树立党的观念,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党支部和村委会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把村里的事情办好,为村民服务好。二要规范章程,建立机制。大量情况表明,村党支部、村委会之间出现不协调,绝大多数都出在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上由谁说了算,按什么程序办的问题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依照有关法律和条例,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程序,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规范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监督,保障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三要积极引导,配好班子。在村党支部的选举上,目前普遍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先由党员、群众分别推荐,再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这种办法有利于选举产生党员和群众都拥护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也有利于处理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经继续坚持并大力推广。对村委会的选举,也要加强领导,既保障农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又引导他们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提倡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实行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人兼;鼓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按照规定的选举程序交叉任职。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协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减少矛盾。

(三)规范党员管理机制。农村党员是农村党支部的“细胞”,围绕激发农村党员队伍活力,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首先,要敞开入口,严格按照“两推一公示”的要求,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实行“双推”。对推荐出来的优秀中青年,经村党支部研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再在全村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指定正式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落实帮教责任,负责考察写实;对入党积分子经过培养后,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重新进行评议,按照评议结果实行优胜劣汰。评议结果为优秀、确已具备入党条件的,召开党员大会,研究发展其入党,同时民主推荐补充新的入党积极分子。这样一来,可以较好地解决个别村优秀青年入党难、突击发展党员的问题,消除党员发展的“盲区”。其次,要放手培养后备干部,把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作为一项制度。每个村必须选拔2位后备干部,区、镇党委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

能力。工作中要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锻炼,促其早日成为开展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

6.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六

新形势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

作者:吕海庆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

摘 要: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

关键词:党的建设 农村基层党建 改革创新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承担着巩固党在农村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职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群众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一些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严重下降,主导地位逐渐丧失,出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边缘化现象。最近,扎旗委党校课题组对全旗农村党建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认为当前全旗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建的成就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基层党建的成就

近年来,扎赉特旗委以促进发展、构建和谐、保持稳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建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较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总的来说,经过近几年扎赉特旗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 全旗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总体上看村级班子结构得到优化;村级管理日趋规范;后进贫困村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村级组织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成绩巨大,经验宝贵,有力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2.当前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与先锋模范的新标准不相适应,作用难发挥

当前农村基层党员队伍不同程度地存在“四偏”现象:其一是年龄偏高。其二是文化偏低。其三是贫困面偏大。其四是流动党员偏多。“四偏”现象的存在,导致农村基层党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2 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与党的建设的新任务不相适应,责任难落实

随着农村体制和机制改革不断的深入,农民对基层组织的依赖性逐步减弱,自主性日益增强,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有弱化趋势。

2.3 有关政策的配套和落实与农村发展的新情况不相适应,工作难推动。

一是从职能定位来看,“两委”职责定位不明确。二是从制度层面来看,有的政策与基层实际不符,不执行难,执行亦难,有时甚至执行更难。

2.4 少数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方式方法与农村工作的新变化不相适应,关系难和谐。一是从乡村层面来看,干群关系密切难。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各种问题和矛盾复杂多变,解决起来难度大、时间长,老办法不管用,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时间长,老办法不管用,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勤于密切联系群众。

二、加强和改进当前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客观的,有主观的;有政策方面的,有工作方面的。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迫切需要强化党建工作措施,创新党建工作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1.进一步完善党员教育机制

一是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开通基层党员教育专用卫星电视频道,开辟“空中课堂”,依托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多渠道、全方位的加强基层党员教育。

二是突出党校教育主阵地。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课题纳入党校干部培训的内容,形成各级领导重视、熟悉、了解基层党的建设的教育机制;将农村骨干党员教育纳入市县党校培训规划;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省级财政转移支付。

三是开展素质教育大行动。制定全党特别是农村基层党员素质教育中长期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农村基层党员为主要对象的科技素质教育大行动,着力培养一批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增强基层党员致富带富能力。

四是加大流动党校服务力度。

为了切实解决乡村普通干部培训渠道单

一、培训方式陈旧、培训内容不对路的问题,更好服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扎旗 “流动党校”采取统一制作“培训菜单”供基层干部“自主点学”,选聘兼职教师“上门服务”的方式,把课堂设置在第一线,把知识传播、政策宣传送到田间地头。确保农村党员大培训全覆盖。

2.进一步创新组织管理方式

一是健全村级党组织工作规则。从党内法律法规上进一步理顺村级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就农村党支部的地位、职责、任务、选拔和淘汰、表彰和奖励、监督和约束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二是健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健全各级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畅通民意渠道,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和实情予民、实惠予民、实权予民制度化、规范化,保障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从制度层面上解决党员干部不乐于联系群众、不敢于联系群众、不勤于联系群众、无意于联系群众、不屑于联系群众、不善于联系群众的问题。三是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鼓励支持按产业、行业划分建立特色党组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工业园区、行业协会中。

3.进一步强化激励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农村优秀干部录用公务员力度,解决基层干部“有所盼”的问题。建议从品德、能力、年龄、学历、资历等方面综合考虑,适当扩大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的公务员录用比例,选拔特别优秀的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二是逐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经济待遇,解决基层干部“有所得”的问题。在省级或地(市)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统一基层干部待遇标准,并形成逐步增长的机制。既要提高在职村干部误工报酬标准,又要提高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按工作职位、工作年限扩大补助范围。三是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体系,解决基层干部“有所养”的问题。建立中央、省、市、县及享受对象共同承担费用的村干部养老保险体系,市以上统筹,确定统一标准,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四是健全党内关怀机制,解决农村基层干部“有所靠”的问题。把经济困难的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的扶贫帮困工作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范畴,建立党内关怀机制,通过财政预算、党费支持和社会筹集等渠道,建立党员爱心基金,重点加大对基层经济贫困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的帮扶力度,普惠发展成果。

4.进一步整合农村党建资源

一是提供人才支持。出台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吸引、鼓励、支持在外务工能人回乡创业;进一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基础上,完善“大学生村官”下村任职工作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大学生下基层锻炼,为农村发展提供急需人才和储备后备力量。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尽快出台关于“两新”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农村基层各个层面党员的教育管理。三是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把新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推向新的起点。

7.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七

1.1 部分农村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政治素质是人的整体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 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 大部分党员的政治素质是过硬的, 是经得起考验的, 是有战斗力的, 但也存在少部分的农村党员政治素质在退化, 如理想信念不坚定, 不注重学习, 迷失政治方向, 不能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 组织观念淡化, 组织意识不强, 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等等, 有的农村党员缺乏服务意识, 很多在工作中只是简单地去应付上级交派的任务, 谈不上真心地、真正地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 主动帮助村民解决问题的服务意识极其淡薄, 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片面强调自身发展的困难和劣势, 安于现状。因此, 使得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无所作为、不敢作为或无力作为, 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农村民众中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1.2 体制机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

一是工作和领导机制中多集中, 少民主;二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 逐步缩小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原始功能, 特别是农业税的取消, 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财力受到约束, 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不少党员对组织生活持消极态度, 致使部分基层支部组织生活也不能正常进行, 有的村一年开一两次党员大会, 人员也到不齐, 这种状况使得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几乎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由于种种历史的、现实的原因, 农村基层党组织表现了不同程度的软、散、弱。三是村“两委”关系不甚明确。法律虽然明确了村党支部的领导权和村委会的自治权, 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 导致一些地方村两委之间、村书记和村主任之间各自为政, 甚至相互拆台, 严重影响党在农村中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1.3 领导方式不当, 工作落实不力

当前, 面对农村新的形势、新情况, 努力改进党在农村基层中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 从而实现在方式方法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是当前我们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角色代理、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却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水平, 习惯充当上级任务的执行者, 习惯于行政命令领导村民, 缺乏经济利益和法律的方式。在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中, 在处理日常事务时, 仍然习惯于用命令的、强制的以及压迫的方式去要求群众, 而不善于运用说服、引导、激励等方式, 没有很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使得农村一些问题和矛盾越积越多, 从而也影响了农村基层的稳定。

1.4 党组织权威和影响力减弱

近年来, 农村非集体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与此同时, 农村集体经济却没有得到相应程度的发展, 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有的村甚至都没有集体经济可言, 从而使得农村集体党组织可以支配的物质资源非常的稀少, 农民能从集体经济中所获得的利益也非常的稀少, 这就使得农村党组织对农民在利益方面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其在农民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也大大降低, 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减弱。而有的村干部对村民矛盾不闻不问, 仍由事态扩大, 甚至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严重影响了我们党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也严重损害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的权威。

2 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实施, 市场经济取得的巨大成效使得市场经济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发展, 与此同时, 市场经济中以利为主的理念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利益的驱使和引导下, 不少人把实现直接的利益以及经济收入作为支配自己活动的重要准则。而农村基层党员较低的收入和消费状况, 使得农村一些党员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使得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 宗旨意识和党员意识逐渐地淡化, 有些农村党员甚至只想赚钱, 政治上、工作上不求进取, 思想上、行动上消极落后。

2.2 党员教育管理滞后

近年来, 虽然农村地区越来越重视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培训, 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式各类的培训班, 但部分培训内容和方式仍然比较陈旧, 教育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 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也不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 成效不大。再加上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认识不足, 有重经济而轻党建的倾向, 也没有具体的教育目标和科学的教育安排, 因此导致“对党员教育工作领导不力, 不重视开展教育活动, 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够大, 督促检查流于形式”。如有的党支部平时不注重了解党员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情况, 也不注重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都等待年底机中抓;有的只重视对在家党员的管理, 而对外出党员却疏于管理, 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2.3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创新不够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不断渗透和影响, 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农民的思想观念、也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化, 传统的管理模式和领导方式已经越来越难适应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出、党员流动性的增强以及农村“空壳化”现象等等, 这些都对基层党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 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并没有与时俱进, 没有适时创新与发展, 仍用过去行政式的、命令式、计划式的方式去处理基层党组织的各项事务, 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基层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也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居民心中的形象与地位。

2.4 党员活动物质基础薄弱

近年来, 由于国家及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 农村集体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农村的落后面貌得到了改观, 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然而,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因素的制约, 农村集体经济仍然相对落后, 甚至很多地方集体经济就是个空架子, 尤其是自2006年全面免除农业税后, 集体经济更是捉襟见肘, 很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很多时候, 党组织即使有很好的设想, 但由于经费的制约也难以实现, 有的党组织变成了“三不支部”, 即不开展党组织活动, 不教育培训党员, 不发展新党员, 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3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及路径

3.1 强化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执政观

“坚定的理想信念, 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无数事实表明, 理想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 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许多党员干部犯错误, 追根溯源, 都是因为在理想信念问题上产生了滑坡和动摇”。因此从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者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信仰, 不对加强各种政治理论的学习,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水平, 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和理论武装自己, 时时刻刻把为村民谋福祉、办实事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追求, 坚定信念, 不忘初心, 以对自己、对村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基层党组织的每一件事。

3.2 加强队伍建设, 筑牢执政根基

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 一个地方的工作搞得好与差, 关键在班子, 因此建设一个“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工作得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至关重要, 只有把人选准了, 把班子配强了, 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要按照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强的标准, 选配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 注重从优秀现职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等党员中培养选拔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 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3 完善培训制度, 增强教育实效

要按照“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的方针, 加强对农村党员的管理和教育, 在管理和培训党员时, 应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充分考虑农村党员不同的培训和教育要求, 强化分类指导。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 采取授课、参观、实践等多种灵活的教育方法, 增强教育对农民党员群众的吸引力, 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农村基层党员中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时, 要努力做到与时俱进, 求新、求活、求实, 多用身边的人和事, 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 开阔他们的视野, 增长他们的才干, 从而提高农村基层党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党员队伍。

3.4 创新领导方式, 增添发展活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推动农村发展、服务农村群众、凝聚人心和促进社会和谐, 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应是引导、服务和示范。要由以往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现在以服务为主转变, 要根据农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要求, 为他们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在乎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项事务中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

3.5 发展农村经济, 夯实发展基础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进行农村建设的需要, 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 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因此, 要根据村集体现状, 千方百计发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经济基础和保障, 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既有“能力办事”, 也“有钱办事”。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 也是党有效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此, 主要描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并尝试着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问题,挑战,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李贵敏.论政治素质的内涵和特征[J].社科纵横, 2005, (03) .

[2]吴艾玲.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今日南国, 2008, (01) .

[3]袁志坚.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河南大学, 2010.

[4]谢妍梅.对加强巴里坤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J].出国与就业, 2010, (10) .

8.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八

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联系、组织、宣传农村群众的基础,是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农村基层组织直接与最广大农民群众接触,最了解农村群众的需求。为了了解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我在山东省淄博市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基层党员服务意识缺失、服务能力衰减、基层党组织管理松懈、组织建设能力軟弱,甚至功利主义侵袭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等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员教育程度偏低,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是党章中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党员受的教育程度不高不仅会阻碍文化素质的提高,还会使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无法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无法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据调查显示,党员的教育程度集中在高中和大学本科,但所占比例只有60%,仍然很低。党员的学历层次偏低,以致于文化知识素质水平偏低,在服务群众作用上显得有心无力,这将会成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不利因素。数据资料显示,群众认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最不利因素便是党员干部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服务水平不高。其次,也由于党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党员的思想觉悟不高。

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费缺乏,无法满足群众的需要

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最基本的前提便是经费的投入,如果经费不足,党组织可能无法伸展拳脚,放手去发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所需的资金主要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服务活动和党员培训教育上。但是,据我们调查发现,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经费投入不足。

调查资料显示,认为对建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进行经费支持并且充足的仅有47份,所占百分比是15.8%,有效百分比是15.9%;认为对建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进行经费支持但有少量经费的有146份,所占百分比是49.2%,有效百分比是49.3%;认为对建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没有进行经费支持的有56份,所占百分比是18.9%,有效百分比是18.9%。

资料还显示,您认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是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有107,所占比例是36%;着力点是加强工作指导、资金扶持的有份83,所占比例是27.9%;着力点是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的有47,所占比例是15.8%;着力点是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的有19,所占比例是6.4%;着力点是加大监督力度有107,所占比例是36%;着力点是其它的有83,所占比例是27.9%。

由此可以看出,群众认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上,可是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经费不足,就无法满足群众的要求。

三、农村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虽然我国实行村民自治,但是我国长期党政一体化的过度集权体制还发挥着作用,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依然存在。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的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应该是指导关系而不应该是领导关系。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乡镇党委、政府不仅不发挥他们的指导作用,反而渗透权力,干预甚至妨碍村民自治运行。

根据SPSS软件的分析,群众认为本村经常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为内容的相关培训教育的有47份,有效百分比是15.9%;认为本村偶尔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为内容的相关培训教育的有54份,有效百分比是18.3%;认为本村没有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为内容的相关培训教育的有27份,有效百分比是9.2%。

由此可知,定期培训的实践太少,基层服务党组织缺乏健全的党员教育培训制度,以致于党员的服务意识逐渐减弱,无法做到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四、农村基层党员服务意识有所缺乏

农村基层党员服务意识是指其有没有为群众着想,急群众之所难,群众之所需,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虽然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不发达,民主、法治意识淡薄,再加上我国长期传统的垂直式的领导模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致使我们党员以及党员干部缺少以人为本的领导意识,缺少服务的民主意识。此外,还由于受历史文化条件、政策法规不健全、农村环境复杂、工资待遇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党员干部目前还存在着年龄结构偏大,思想陈旧,文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的服务意识

数据显示,认为本村党干部有典型的为民服务模范和榜样的有56份,所占百分比是18.9%;认为本村党干部没有典型的为民服务模范和榜样的有126份,所占百分比是42.4%;不清楚本村党干部没有典型的为民服务模范和榜样的有113份,所占百分比是38%。

由此可知,党员的服务意识较弱,党员干部中缺乏典型的为民服务的模范和榜样。虽然有典型的为民服务模范,但是数量较少。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作为党员要时刻记在心中,做一个好榜样。

上一篇:书画协会招新宣传单下一篇:定边范文哲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