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十二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2024-10-07

XX镇”十二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通用12篇)

1.XX镇”十二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篇一

黄竹镇十二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历史时期;是我县推进跨越式发展,加速实现“率先从中部市县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我镇加快发展,实现富民强镇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此,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以服务“大黄竹建设”为中心工作,结合我镇的实际,对今后五年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历史机遇,突出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财政实力根本出发点,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加快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步伐,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黄竹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强、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原则。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合理统筹规划全镇发展布局,用发展的办法和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实现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全镇各村的实际,进行分类指 1

导,努力打造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市场信息服务力度,加强中介组织和运输队伍建设,发展订单农业,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4、坚持开放原则。加大我镇城镇建设和农业发展情况推介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外商进来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特别是引进农副产品项目,以项目带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快速稳步发展,经济总量明显扩大,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2015年,全镇生产总值达亿元以上,年均增长%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年均增长%。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城镇化建设

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改扩建现有农贸市场,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和功能,启动石料、优质水资源的开发以及老市场改造、老公社商贸小区开发,加快打造高速路餐饮物流区建设,完成昌兴新街开发和信服街改造项目以及行政办公大楼建设。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推进“大黄竹”建设

通过投资商规划设计和投入资金对白塘水库周边进行整体开发,建设旅游度假酒店和别墅区、休闲体育、湿地公园等

项目,打造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与老城区改造、新行政办公区域建设等同步开展,稳步推进“大黄竹”建设。

(三)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积极扶持农民和引进外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加快引进农产品加工冷藏项目建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引领农户自觉参与产业结构调整。

2、扩大养殖业。

以政府引导为主,利用扶贫资金,一是发挥现有鱼塘水库优势,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逐步形成我镇淡水养殖龙头基地;二是以“沼气+养猪”、“公司+农户”等形式引导农户发展家禽家畜养殖,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区域养殖规模;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多方向、多层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抓早抓实“双冬”工作。

争取资金对渠道、拦水坝、引水渡槽等水毁水利设施进行修复,积极配合做好农田整治项目,将冬种瓜菜抓出亮点、抓出品牌,逐年提高冬种产值。

4、积极组织劳务输出。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培训”工程,每年计划举办就业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400人,并加强与就业局、扶贫办以及相关企业、工厂的联系,力争每年向外劳务输出200人以上。

(四)加强基层干部培训

“十二五”期间,以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瓜菜种

植技术、热作种植技术等为主要内容,每年开展专项培训班2期以上,培训村干部100人次以上;每年组织镇领导和村党支部村委会书记(主任)到经济发达市县文明生态村示范点和瓜菜示范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一次以上,不断提高村干部的工作水平和致富能力。

(五)推进新农村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面启动“强镇优村”工程,全镇计划创建溪边等文明生态村共个。文明生态村做到道路便化、造林绿化、村路亮化、庭院净化和整体美化,建有体育运动场所、文化室和宣传栏,并配建沼气池和无害化户厕。

(六)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指标任务

围绕每年的下达指标,以保持低生育水平为出发点,完成各项计生工作任务,出生率控制在14‰以下,性别比控制在113以内,法定生育率在95%以上。

(七)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彻底解决农村“行路难、喝水难”问题,重点抓好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和加强乡村道路建设,争取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解决农村安全卫生饮水问题和乡村道路问题。

五、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把规划建设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由党政一把亲自挂帅,负责指导和协调工作。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形成了级级有人管,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解放思想,提高发展创新意识。

从实际出发,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开放、求实、奋进的新观念和发展创新意识,用创新的思维想问题、办事情,用改革的办法攻坚克难,用市场机制解决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大力扶持和鼓励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3、健全机制,强化督促检查。

全面深入群众和基层进行调研,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定期检查、评比奖罚等各项工作机制,成立专门检查监督队伍,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对成绩突出的者进行大力宣传和表扬,对弄虚作假、虚以应付者及时给予通报批评和处罚。

中共黄竹镇委 黄竹镇人民政府

2010年10月25日

2.XX镇”十二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篇二

关键词:十二五,水利发展目标,对策

2012年3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讨论通过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水利部、住房和建设部以发改农经[2012]1618号文件印发了《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十二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之一, 提出了“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改革管理举措, 是指导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

1“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到2015年, 基本建成大江大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 全面完成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基本建立山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 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400亿m3,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6.67万hm2;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350亿m3以内,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万km2, 初步改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及重点河湖的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 基本健全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 初步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2“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

《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主要任务为:一是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强化农业节水。二是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治理,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防洪非工程措施。三是大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强水资源配置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 增强城镇供水保障能力,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四是加快构建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保护与河湖生态修复, 优化和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 加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 有序发展小水电, 加快水利血防工程建设。

3“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管理的主要任务

《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管理主要任务为:一是创新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水资源管理、流域综合管理、水利投融资等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二是加强依法治水管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加强河湖和水土流失监督管理, 加强水利防灾减灾管理, 健全水法规和水利规划体系。三是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健全和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 深入开展重大水利科技问题研究, 加强成果推广与普及,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4“十二五”期间农村水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根据《规划》, 国家提出“十二五”期间, 要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 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供水排水处处长张敦强透露, “十二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上的资金投入大约需1600亿~1700亿元资金, 将以中央投入为主, 地方配套为辅, 再加以农村自筹。

4.1 标准提高:供水不安全人群增多

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 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提高到55%, 力争用两个五年计划时间, 解决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截至2010年年底, 累计完成投资1053亿元, 解决了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58%。尽管“十一五”超额解决了5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但是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依然形势严峻。

4.2 五年投资1600亿元:三分之二由中央出

根据《规划》, “十二五”期间, 国家将优先解决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水质问题、涉水重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

同时, 常务会议指出, 国家将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 并将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分散式供水或分质供水。

对比2010年的数据,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集中供水人口目标再提高22%。“这一目标的实现, 主要通过改善旧有集中供水工程和新建集中供水工程来实现的, ”王毅分析, “2005年国家启动集中供水工程后, 目前全国共有52万个集中供水工程, 这一数字还将大大提高。”

“十二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上的资金投入大约需1600亿~1700亿元资金。“其中, 中央将总共投入2/3, 其余由省级政府配套。”张敦强透露, 中央财政的投入将向中西部倾斜, 中央拨款东部占30%、中部占60%、西部占80%。

5“十二五”期间解决农村安全饮水的主要对策

要完成这一规划目标,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 至少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第一, 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 落实各项责任制。2011年, 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 保障饮水安全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了落实这一要求, 水利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 与有关的省人民政府签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目标责任书, 这项工作最近就要开展, 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地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的责任给各省人民政府加以明确。同时, 根据分级管理原则, 各省人民政府也将和各市人民政府、各县人民政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目标责任书的签订, 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领导责任、部门责任、技术责任逐步落实到各单位以及个人。水利部和有关部门将会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政策, 加强监督和检查, 实行严格考核, 兑现奖惩, 同时按照国务院的要求, 实行严格的问责。

第二,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工程是需要花钱的, 钱不到位, 就很难谈起。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 要在“十二五”时期全面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共需要投资1750亿元。这个投资按照目前的投资管理体制, 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以及受益农户共同负担, 中央拿大头, 中央的补助比例是68%。这个补助比例, 按照全国各地方财政状况的不同、经济发达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对于东部地区而言, 经济发展比较快、财力状况比较好, 中央财政补助三分之一, 对于中部地区而言, 经济发达水平中等, 中央财政补助60%。对于西部地区而言, 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财力状况不是很好, 所以中央财政补助的比例达80%。对西藏自治区而言, 中央财政全部拿, 达到100%。这样一来, 全国平均的资金比例, 中央补助68%, 也就是要拿1750亿元中的1188亿元。

第三, 强化项目管理,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主要是把握好三个环节, 这三个环节非常关键、缺一不可。一是严把工程的设计、审批关。要强调对水源工程进行水量、水质的可靠性论证。在供水方式上, 我们强调要优先采取城镇供水管网的延伸, 延伸不到的地方, 我们建议应该集中建设跨村、跨乡镇的集中连片规模化的建设模式, 这样可以提高农村供水工程的保证率。二是把住建设质量关。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需要的投资、材料、设备, 必须采用集中公开招标采购。同时, 对规模以上的供水工程, 也就是日供水1000t或受益人口1万人以上的供水工程, 必须采取四项制度: (1) 项目法人负责制; (2) 招标投标制; (3) 建设监理制; (4) 合同管理制。对于规模以下的供水工程, 采用用水户参与和社会公示制, 广泛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三是把好工程验收关。水利部门和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验收单位, 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对于验收不合格的, 要进行整改, 对有关责任人员要进行处罚, 实行工程建设质量的终身负责制。

第四, 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工作。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 要求在水质保障和水安全措施方面, 有以下几点一定要做到: (1) 划定水源保护区, 保护农村集中饮水工程的水源安全。 (2) 实行生态小流域治理、综合环境治理, 防治面源污染。 (3) 在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上, 一定要安装和使用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 (4) 强化县级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 对水质进行按规范要求的检测, 确保水质达标。在国务院批准的规划里, 特别强调对县级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 并且保证了足够的投资额度。

3.XX镇”十二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篇三

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全面开创新庄子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群众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乡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步骤,对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繁荣,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有关会议及我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新村为总抓手,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我镇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为我市早日进入全国百强县和我镇新农村建设再上台阶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

三、总体目标 1、2011年,对现有的凌海市级以上的文明建设进行规范整顿,巩固提高,积极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2、2012-2013年,扩大文明村的创建活动,提升创建质量,力争有20%的村达到锦州市级文明村的创建标准,40%的村达到凌海市级文明村的标准。3、2014-2015年,继续提高文明村的创建质量,向省级文明村的目标迈进,争取有10的村达到省级文明村标准。

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300平方米文化站文化广场覆盖率达到60%,农村图书室、农民书屋配置率达到100%,丰富有益的文体活动长年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

1、科学的搞好村庄建设规划工作。在尊重群众选择的基础上,科学的制定村庄发展规划,使其和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和谐统一。

2、强化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针对“五乱”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 动,建立村居环境卫生责任制,并探索其长效机制,务必使农村环境面貌有效改善。

3、全力开展“四改四化”工程,务求实效,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强化农村生态和道路环境建设。继续开展农村“村村通”工程。未来五年,全镇所有行政村有通油路,出行条件彻底改善。

5、大力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巩固完善镇村现有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村标准卫生所建设,未来五年有实现每个村都有标准化卫生所。

(二)、认真开展素质教育工程

1、大力加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干部群众,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与各项工作中。广泛深入宣传“十二五”规划和市第四党代会精神。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

2、开展农民技术培训。邀请农业专家深入村屯开展科技培训,现场指导,广泛开展科技送农家等“五进村户”活动。

3、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加大农村外出就业人员技术培训,提高从业素质。

4、利用“党员远教平台”普及农业知识,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网 络,加快各种惠农信息传播。

(三)、大力开展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

1、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我镇“十二五规划”,利用广播、宣传车、标语,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进步。

2、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提倡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镇广泛开展“知荣辱、树信风”主题教育,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认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化“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建立健全农村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协会等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破除男尊女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丧葬乱占土地等陈规陋习,禁止黄赌毒,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移风易俗。

3、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一是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生伦理、心理、生理教育,全面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二是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团组织和少先队建设,充分发挥“五老”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作用。三是要把农村单亲家庭、外出务工家庭、贫困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儿童和孤残儿童、辍学未成年人作为教育重点。四是要净化农村未成年人的教育环境,杜绝文化垃圾、黑网吧、封建迷信等农村未成年人的侵蚀。

4、积极开展各种先进评比活动。继续开展“量级文明户”、“道 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加大表彰力度,有效的激发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增强农民的荣誉感,促进乡风文明。

(四)、大力加强阵地建设工程,发展文化事业

1、加快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抓好“一场三室”工程建设,未来五年,30的村要达到此项标准。

2、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文化大院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政策法纪、科普知识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利用春节等各种节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教育、经典诵读等活动。

3、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继续扶持徐河秧歌、将军文艺演出小分队等文化活动,提高表演水平,打造镇域内有影响力的文化村。

4、贯彻落实“农村电影2131工程”和“万村书库工程”,未来五年,我镇将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队和农村电影专业户,基本实现每村每月放一部电影的目标。在人口集中的中心村建立农村图书室,扩大藏书量,解决农民看书难问题。

5、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将城市优秀文化资源送到农村,满足农民精神生活的需求。

(五)、大力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未来五年,我们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坚定党员信念,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理财等制度,扩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监督权;深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法制观念,妥善处理农民各种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的程序稳定;大力开展“平安村镇”创建 活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预防各级各类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发生,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四、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把农村精神文明纳入“十二五”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制定各种有效的措施制度。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组织、宣传、教育、交通等部门的作用,开展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提高工作队伍素质。要充分发挥镇村干部、中小学教师、英雄模范等各级各类人员的作用,定期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本领,为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3、建立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统筹资金使用,鼓励各种形式的资金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倾斜。

4、建立目标考核机制。继续将农村精神文明工作纳入镇村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从实际出发,量化工作,细分责任,加强督查,有效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序开展。

4.重庆水利“十二五”规划 篇四

、“十二五”水利发展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0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0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供水保证率达到75%;新增解决100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148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率达到100%;完成18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任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80%;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步,水资源保护管理能力明显增强;水利改革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初步建立促进水利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在西部地区率先形成城乡水利统筹发展的新格局。、“十二五”水利建设重点任务。狠抓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规划建设水源工程159处,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60座。狠抓城乡饮水安全工作,新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3万处,新(改、扩)建城镇供水工程20处。狠抓防洪抗旱减灾工作,着力抓好长江干流及嘉陵江、乌江等14条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主要支流重点河段治理,建设堤防护岸工程500公里;实施中小河流1700公里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全面完成44座小(1)型和1630座小(2)型病险水库、8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完成8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围绕蔬菜、柑橘等农业特色产业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狠抓农村水电建设,全面完成农村老旧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大力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狠抓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库移民安置及后期扶持、水文水质水生态监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等工作。、“十二五”水利改革与管理主要任务。建立健全权威、高效的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完善水利投入稳定增加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非农用水利工程水价制度创新和城镇供水、农村集中供水、农业供水等水价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切实加强河道管理、水旱灾害应急管理、水土保持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扎实推进依法治水,健全水法规体系,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

“十二五”水利投资规模。“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完成各类水利建设投资1000亿元以上。

5.XX县旅游十二五规划 篇五

根据县委办《关于报送<2009年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带队督查安顺相关工作建议的责任分解落实方案>任务分解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XX旅游业发展实际,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一、继续强化和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继续按照控制规划、管住资源、放开经营、有序开发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采取特许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合资、租赁等方式,放手让市场主体参与xx旅游的开发建设,拓宽旅游产业发展融资渠道。

二、搞好目标定位和战略规划

1、目标定位。

xx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处于xx之间,是xx着力打造的理想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除xx最大的游客集散地,为xx发挥着外围服务区的重要功能。xx根据本县旅游资源特点、交通区位优势及目标市场的需求,要以xxxx等景区(点)为重点,着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文化体验旅游及购物、娱乐旅游经济。在未来10年内,将xx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购物、娱乐和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和购物娱乐中心。

2、战略规划。

坚持“管住资源,放开经营”的原则,进一步创新旅游投融资机 1

制,多渠道整合旅游投资,围绕“xx”的功能定位,重点突出接待服务、购物、娱乐功能,建设休闲度假、购物娱乐、自然生态旅游、民俗历史文化与体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大县。

三、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

1、加强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接待服务能力。

一是力争尽快实施xx县城游客接待服务中心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县各景区完成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建设。二是加快星级酒店,乡村旅馆建设,为游客留宿xx,增加消费,创造必要的条件。新建xx度假型酒店和别墅、xx星级酒店、xx星级酒店,改扩建县城内xx家宾馆达三星级以上,推进度假酒店及家庭式旅馆建设及乡村旅游点的乡村旅馆建设。三是建设精品商务休闲中心,区位优势决定了xx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配套服务功能必须强化商务、会议及休闲功能,以丰富旅游产品市场,提高整体竞争力。四是重点打造一批娱乐中心,娱乐在旅游活动中的消费比重较大,而且也是能否留住游客的关键所在,在“游、购、吃、住、行” 五要素基本解决的基础上,更要重点考虑“娱”的功能。

2、及时推进以地方名优特产为主导的旅游商品产销基地建设。研究制定xx旅游商品产业化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把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培育作为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扶持力度,深度开发民族民间旅游产品,整合xx等特色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资源,逐步向产业化方向迈进;规划建设xx旅游商品工业园区,把xx培育成为xx最大的旅游商品产销基地。

3、实施以xx文化为载体的旅游精品产业化打造。

在xx开发成功的示范带动之下,有xx的厚重支撑,文化旅游品牌具备打造成产业化的先决条件。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涉及景区(点)、文化体验、旅游商品及传统医药等多方面,具体有:xxxx。

4、、深入推进已开发景区的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按照“旅游接待、休闲度假、会务养身”的定位,一是尽快开工建设xx度假区,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和度假、会务功能;二是加大xx景区深度开发,扩大规模,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重点打造休闲、运动、养生主题景区。

同时,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建设,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充分尊重农民合法权益和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农民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兴办乡村旅游,积极探索和创新“公司+农户”、“公司+乡村旅游协会+旅行社”、“公司+旅游点”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尽快建成一批民族风情、风光旅游村寨及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村寨,为xx旅游的主题功能增光补位。

5、全力做好旅游对外宣传和市场开拓工作

(1)坚持总体形象策划,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实施整体推介,联合促销,突出精品,突出特色,有效地进行旅游客源地推广。

(2)建立xx旅游促销统筹资金和旅游联合促销机制,形成政府主导、整体促销、企业自主营销、上下结合、横向联动的市场促销体系。

(3)大力举办各种主题的旅游节庆活动,作为宣传促销的重要

手段。借xx节、xx节等品牌节庆活动,开展好宣传推介工作。

6.XX镇”十二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篇六

2011年10月1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向中外媒体介绍当前水利形势和水利“十二五”规划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对于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矫勇介绍说,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十二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从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别降低到0.7%和1.1%以下;新增供水能力400亿m3左右;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国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万km2等。围绕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的6项主要任务:1)突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2)大力发展农村水利;3)积极推进重点水源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4)着力强化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约保护;5)继续开展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6)切实抓好行业能力建设。

7.XX镇”十二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篇七

县民政局围绕国家民政项目投向政策,本着“突出养老服务、延伸社区服务、强化减灾服务、抓好事务服务”思路,积极谋划、争取和建设实现民政项目的新突破,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1.29亿元,组织实施好六大类项目。一是城乡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类项目。投入资金2600万元,在城市街道新建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4个,规划新建农村乡镇社区服务中心10个,新建农村综合社区服务中心4个,新建89个村级农村社区服务站,建设城乡社区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城市街道和乡镇村、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网络系统。

二是基本养老服务基础建设类项目。争取投入2800万元,开展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建设,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个,新建老年公寓1所;完成新建鼎新镇、中东镇2个中心片区敬老院和乡村50个五保家园建设,建设复退军人慢性病医院,在县老年综合社会福利院机构中设立光荣院。

三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管理类服务类项目。投入资金2900万元,新建儿童福利院1所,残疾人福利托养中心1个(所),新建11个乡镇(街道)慈善捐助站和11个慈善超市,新建殡仪馆1个,新建殡仪服务中心1个;改扩建公益

性公墓1处;新建乡(镇)村公益性公墓30处;新建救助管理站1个,新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处,新建婚姻登记服务大厅(处)1个;建设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实施10个乡镇地名设标工程,实施界线管护工程。

四是民政公共服务保障类项目。投资1500万元,建设县级民政综合公共服务中心,新建或改扩建11个乡镇(街道)民政工作站,建设县老年活动中心,新建11个乡镇(街道)老年人活动中心,新建93个村(社区)及老年人活动站。

五是防灾减灾类项目。争取投入资金2100万元,新建县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中心1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2座,乡镇(街道)救灾物资仓库11座,完成4个城市社区减灾救灾应急服务站,10个乡镇应急救灾服务站的建设,新建2个大型、10个中型避难场所,新建1个自然灾害科普教育基地,新建93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施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8.XX镇”十二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篇八

一、事件概述

监理英才网记者2月9日,水利部部长陈雷(微博)在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推进水利跨越式发展中规划计划工作应着力把握的几个问题”的讲话,全面总结了2011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提出:科学谋划2012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思路和重点,奋力推进水利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二、分析与判断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报送国务院审批,或将于近期公布

根据讲话,《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报送国务院审批,七大流域综合规划进入协调报批阶段,完成了一批水利建设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估算总投资1.8万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总投资约4万亿元。

水利建设具体定调:全力推进,科学实施大规模水利建设

讲话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新一轮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重要机遇期,要全力推进,科学实施大规模水利建设,确保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我们认为,这给当前和今后水利建设工作做了一个更为明确、更为具体的定调:全力推进、科学、大规模,如此明确具体的定调凸显了决策层对水利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势必推动水利投资的爆发。水利投资结构:在确保民生水利投资的同时,加大重大水利骨干工程投资强度

根据讲话,过去的最近几年水利投资重点向民生水利工程倾斜,但从长远发展看,还需要建设一批重大水利骨干工程,目前水利骨干工程投资强度相对不足,与完成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相比,投资缺口较大;今后要积极扩大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加大骨干水利工程投资强度。

建设资金:水利建设投融资渠道将会进一步拓宽,建设资金有保障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1.8万亿投资中,中央投资8000亿、地方投资1万亿。地方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水利建设基金、土地出让收益等。根据讲话,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来源渠道将会拓宽,土地出让收益实际计提规模将会提高、并会实现统筹使用。此外,讲话还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搭建水利投融资平台,争取扩大银行贷款贴息范围和规模,积极落实财政贴息,创新水利项目贷款模式,积极争取地方债券用于水利建设。我们认为,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水利建设资金将会越来越有保障。

三、投资建议

9.XX镇”十二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篇九

为实现xx农场林业工作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根据农场发展林业经济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场林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本规划。

一、林业发展现状及林下经济发展前景

近几年来,清丰县确立了以林业生态县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积极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治沙造林、速生丰产林、绿色通道等一批重点工程,全县林地面积达到26万亩,生态环境已有明显改善。随着林木生长进入郁闭期,林下种植已不再适宜常规农作物的生长,全县已有6万亩速生林进入郁闭期,有10万亩速生林进入半郁闭状态,充分利用郁闭林地发展林下经济,是拉长林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是实现近期得利、远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县林下经济已达3000亩,其中,林菌间作170亩,林药间作110亩,林下养殖600亩,林菜间作2120亩。特别是我县在食用菌种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了一套娴熟的生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二、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典型带动、政策推动、服务促动”的方针,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把林下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得绿、林业富民的总体目标,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十一五”末,全县林下经济发展到15万亩,其中,林菌10万亩,林药1万亩,林下养殖3万亩,林菜1万亩。

三、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林菌模式。在林下利用同一个空间,同一种原料,利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种植食用菌,周年生产,亩均纯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如:城关镇天马菌业,2005年林下种植4亩食用菌,采用木耳—草菇—双孢菇的模式,一年三茬,亩均纯收入达2.5万元。“十一五”期间全县林菌发展的目标是:2006年发展到0.15万亩;2007年达到1万亩;2008年达到2.5万亩;2009年达到5万亩;2010年达到10万亩。

(二)林药模式。林下种植板兰根、丹参等喜阴药材,既充分利用了郁闭林地,同时药材的施肥、浇水又促进了林木的生长,实现了以种养林的良性循环。如:阳邵乡翟固村2005年在4年生林下试种10亩板兰根,2006年又发展了90亩,采取了订单种植,每亩净收入900元。“十一五”期间全县林药发展的目标是:2006年试点发展0.03万亩;2007年达到0.3万亩;2008年达到0.5万亩;2009年达到0.8万亩;2010年达到1万亩。

(三)林下养殖模式。利用林下空闲地,一亩地可养800—1000只柴鸡、乌鸡、鸭、鹅等家禽,周期短,效益高。如:杨森公司在阳邵乡北阳建村养殖乌鸡,一亩地圈养2000只,一茬饲养56天,每亩净收入达4000元。另外,林下还可放养或圈养牛、兔、羊等家畜,以牧养林,良性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林下养殖发展的目标是:2006年发展到0.06万亩;2007年达到0.6万亩;2008年达到0.7万亩;2009年达到1.5万亩;2010年达到3万亩。

(四)林菜模式。利用冬季林内光线充足,在林下发展越冬蔬菜。如:阳邵乡范石村种植蒜苗,城关镇程园村种植菠菜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十一五”期间全县林菜发展的目标是:2006年发展0.26万亩;2007年达到0.4万亩;2008年达到0.6万亩;2009年达到0.8万亩;2010年达到1.0万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推进

县、乡成立专门机构,并设立林下经济工作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搞好协调,同时将林下经济发展列入各乡镇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制推进,及时解决林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保证林下经济产业的顺利开展。

(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对现有郁闭度高的林地要排查摸底,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对积极性较高的可优先发展,由龙头企业带动,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做到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三)政策激励,协调发展

对龙头企业或优先发展的农户,政府在政策、原料、设施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使产、供、销各个环节协调发展。同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搞好深加工,打造品牌,努力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四)强化服务,保障运行

10.XX镇”十二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篇十

2011年是贞丰县新城区的“城市建设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县住建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认真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现将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明确目标

1、建筑施工

到2011年,规范的建筑业安全生产法制秩序基本形成;建筑施工行业各级监管体系全部建立。全面建立建筑行业动态监管制度,重点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条件实行动态管理。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监管体系,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创新工作机制,改善监管方法,由重事后监督转变为重事前监督,由重现场监管转变为重行为监管,由重审批转变为重动态监管,由单一监管转变为多重手段监管,进一步落实安全监理责任。整顿规范建筑施工市场,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采用高科技手段,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建筑施工项目进行实时监控。

(二)落实党中央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任务要求

中新网9月21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会议认为,当前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特殊时期,安全事故总量依然较大,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部分高危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监管监察及应急救援能力亟待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应对新情况、新挑战,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会议强调,编制和实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安全生产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力争到2015年,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和政府监管能力明显提升,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全面改善,全国安全生产保持持续稳定好转态势,为实现根本好转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的六项主要任务:

——完善企业安全保障体系。将煤矿和非煤矿山、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职业健康等作为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安全生产标准,提高企业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完善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加强监管监察队伍和信息化等能力建设,创新监管监察方式,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完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培养专业人才,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加快修订安全生产法,完善技术标准,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健全应急预警和联合处置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实训演练,提高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操作人员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全民安全防范意识,构建安全发展社会环境。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评估,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落实重点工程项目,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会议强调,国庆长假将至,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尤其要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保障出行和旅游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祥和、平安的节日。

(三)保障民生 扎实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

1、廉租房建设工作。一是开展廉租住房共有产权试点工作。为及时掌握现租住廉租住房家庭购买意愿,为政府制定具体出售政策提供依据。二是超额完成2010年廉租住房。

2、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督查迎检工作。为了做好迎检工作,我局专门成立了迎接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专项督查领导小组,任务及职责落实到了各科室、各人员。我办按照分工,积极联系各成员单位,做好相关迎检印证材料的收集、汇总、归卷、迎检现场准备等工作,并对相关工作进行自查,对查找出的问题及不足,加以改正,草拟了自查报告,做好了相关迎检工作的准备,3、对县区建筑企业三公开检查工作。为了加强对建筑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2011年12月份我局协助州局检查组在辖区范围内的建筑企业相关制度上,相关管理部门电话公开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建筑企业12月底以前进行整改。

(四)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

建设好全区群测群防体系是扩大防震减灾工作社会基础的重要环节,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短临预报有所突破的关键,是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震后快速应急的重要保障。

1、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我局将人员较集中的学校作为宣传的重点,达到“宣传一个学生,教育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宣传目的。积极开展5.12系列活动。通过发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读本、等宣传形式,让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了地震基本知识、科学避震知识、震后自救互救措施等。先后到街星园花进行了宣传活动。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及防震避险演练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要求各街道(镇)和学校制定防震避险应急方案,建立长效机制,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演练活动。

2、制订了防震减灾减少和预防质量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十二五”专项规划。贞政府办《关于开展二0一一年全州第四季度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及建筑市场监督执法检查的通知》([2011]65号)和《州建施通[2011]20号》文件要求,我局及时召开了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就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指导方针、重要原则、主要目标和战略重点进行了安排部署。目前,已完成课题前期研究、拟订规划体系目录、规划基本思路起草、十二五规划初稿编写及开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等工作。

3、夯实防震减灾的基础工作。加强了对2个宏观监测点的监控;加强了对社区学校防震演练的开展;积极加强对市防震减灾局的联系,对防震信息的震情预报及时上报分管区领导。

(五)、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扎实做好维稳工作

1、开展建筑工地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施工现场巡查监管和督促整改力度。截止目前共督促建筑施工现场规范建筑材料堆放约176余吨,清运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195余吨,搭设施工现场围挡约600米,搭设施工现场安全网约115000平方米,治理施工扬尘污染26处(次),实施安全文明施工监督 6余次(天),报送简报。

2、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元旦、春节及两会专项检查、中高考禁噪、建筑工地汛前安全检查等专项行动,对存在问题较多的施工现场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上半年共下达整改通知书15份。2011年上半年县区责任范围内建筑施工工地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二、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建设年牵头工作。加大对新城区的控规修编研究工作,加强与市级部门的联系,全力推进建设年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的实施,积极配合好其它部门的各项工作。

(二)保障性住房工作。继续做好维修金清理工作和2011廉租住房的补贴发放工作、廉租住房共有产权试点工作。对公积金档案进行整理。

(三)城乡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对辖区范围内建筑工地巡查力度,及时督促整改出现的各项问题,要求各建筑工地严格按照《综合治理标准》执行,做到标准明确,任务具体,操作可行。

(四)建筑工地安全工作。认真落实日常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严格检查建设项目开工手续,严防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发生。

(五)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文明施工执法监督,确保新开工项目全面达标,督促部分不达标项目及时整改。清理行政审批项目。

(六)防震减灾应急工作。做好震情宏观监测和动态跟踪工作。继续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推进防震减灾素质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地震群测群防网络。

(七)完成其它各项工作。

贞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1.XX镇”十二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篇十一

我校自与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联合办学以来,已征地156亩,修建了一所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小桥流水、恬静优雅、全省一流的职业中专学校。“5.12”特大地震后,学校又征地95亩,用于扩建实训车间、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术中心等2.1万平方米的校舍,预计2010年8月

竣工使用。为进一步满足社会需要,做大做强学校,并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2011—2015年规划。

到那时:

校园总面积:323亩。其中已征地251亩,待征地72亩。

校舍总面积:12.1万平方米。其中已建5万平方米,正建2.1万平方米,待建5万平方米。已建5万平方米包括教学楼0.7万平方米,实训楼0.6万平方米,科技楼0.9万平方米,食堂0.5万平方米,学生公寓1.7万平方米,看台及其它0.6万平方米;正建2.1万平方米,包括实训车间0.3万平方米,学生公寓0.77万平方米,学术中心0.46万(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平方米,食堂0.47万平方米,辅助用房0.1万平方米;待建5万平方米,包括培训中心0.6万平方米,教师公寓(经济适用房)3万平方米,体育馆1万平方米,企业车间0.4万平方米。

基建总投入:19200万,其中已建投入7500万,正建投入3800万,待建投入:7900万。

**县职业中专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后勤服务保障规划

我校后勤服务工作在十二五期间,按照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资源节约化的目标,不断完善设施设备,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

一是再修建一个5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实现全校一次性7000人就餐规模。

二是修建一个教师食堂,能满足400人的教师用餐需要。

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应用现代设施设备,实现食堂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

四是强化内涵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及早建成四川省省级示范食堂。

五是以适用、够用为原则,不断改善学校办公及教学条件。

六是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校园。降低办学成本。

七是积极推进后勤数字化建设,实现就餐、商务、洗浴等方面“一卡通”,方便师生的学习和生活。

12.XX镇”十二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篇十二

“十二五”规划

长武县水利局 二0一0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 “十一五”水利发展回顾................1.水资源概况............................2.“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3.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章 “十二五”水利发展形势................1.“十二五”水利发展环境.................2.“十二五”水利发展条件.................3.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第三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1.指导思想..............................2.基本原则.............................3.总体思路.............................4.发展目标.............................第四章 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1.骨干水源工程.........................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农田灌溉设施建设.....................4.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5.水资源管理及保护工程.................6.水利信息化工程.......................7.防汛抗旱.............................第五章 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水利管理...........1.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2.深化水价改革.........................3.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4.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机制.............5.严格水利执法.........................6.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第六章 保障措施.............................长武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保障我县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为实现长武快速崛起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特编制我县“十二五”水利建设规划。

第一章 “十一五”水利发展回顾

1.水资源概况

长武县属渭河流域泾河水系,过境、入境河流有泾河、黑河、南河三条主要河流。泾河由地掌乡汤渠村入境,境内流程56公里,平均流量42.2立方米/秒,年均输沙量14100万吨;黑河由丁家镇刘主河入境,到亭口镇汇入泾河,境内流程37.7公里,平均流量10.3立方米/秒,年均输沙量1290万吨;南河由巨家镇马成寺村入境,从枣元乡河川口村汇入黑河,境内流程12.5公里,平均流量4.85立方米/秒,年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安排农村饮改水工程92处,解决了6.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3水土流失治理进展顺利

积极开展以小流域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促进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步提升,“十一五”时期,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平方公里,累计达298.60平方公里,全县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2.4防汛抗旱工作切实加强

“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抗旱灌溉农田12万亩(次),防汛抗旱工程体系逐步建立,水情自动测报、抗旱非工程措施等先进技术得以推广运用,城镇防洪及小

(一)型以上水库防洪调度能力得到加强。

2.5渔业生产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水产品产量210吨。2.6水资源管理和水政监察力度加大

制定了《长武县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长武县中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城区水源地保护规划》等文件,加强了取水许可管理,落实了水资源论证制度,理顺并强化了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加大了水源地保护监察力度,保障了水资源管理依法有序开展。强化开展河道专项治理,规范河道采砂,确保了河道畅通、行洪安全。特别是2008年我县依据《水

利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使我县水利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为我县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总体投入偏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十一五”以来,中央、省、市水利建设投资大幅度增长,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我县水利建设投资基本依靠中央和省、市投资,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县级财力相对有限,配套资金短缺,部分项目配套工程滞后,致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正常发挥工程效益。

3.2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由于国投资金主要用于病险水库、安全饮水、重点水源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农村小型水利建设项目投资比重较小,非基本建设项目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部分项目未完成渠系配套、续修配套等建设任务,水资源综合调控能力较弱,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致使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

3.3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严峻。全县仍有7.46万人饮水不安全,部分供水工程无净化处理设施,部分供水指标达不到相关规范标准要求,供水质量无法保证,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供水安全保证程度依然较低,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尚未形成,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眼民生水利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十二五”水利发展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摆上重要位置,把水利纳入重点支持的领域,把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明确提出2010年年底前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3年年底前解决全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同时对江河治理、节水灌溉建设、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流失防治、小水电建设、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建设等提出了新要求。未来几年,国家将大幅度增加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饮水安全等涉及民生的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继续加大重要江河湖泊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为我县实施“十二五”规划创造了机遇。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利于加快水利发展。国家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扩大内需政策给水利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我县稳定和增加水利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3.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保障能力。

(2)、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加快民生水利建设。

(3)、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事件,要求不断提高复杂条件下水利防灾减灾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

(4)、建设生态文明,要求转变粗放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5)、消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构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求不断深化水利改革。

(6)、完成新时期、新阶段水利建设和管理任务,要求全面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第三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水利发展阶段性特征,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眼民生水利发展,防汛抗旱除涝并重,开

体现自然性与生态性,努力做到人水和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节约保护与开发配置并重的原则。着力解决我县工程性缺水问题,坚持节约用水,兴建节水工程,转变用水方式,调整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

(5)、坚持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我县的自然条件和水资源特征,按照经济发展目标与布局,科学合理地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节约、配置、保护规划。

3.总体思路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步伐,解决因水利工程不足而造成的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矛盾。依法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措施,确保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在饮水安全方面,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摸清我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查清群众饮用苦咸水、污染水及局部严重缺水地区的人数和具体分布区域,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措施和方案。

在防洪抗旱减灾方面,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1

62.74% 提高到86.75%以上,新增集雨水总蓄水容积18.68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2.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新增15%以上,累计达到70%以上,新增基本农田面积1万亩。

第四章 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1.骨干水源工程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需水量逐年增大,为了满足我县农田灌溉用水,生活用水和能化工业用水,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黑河亭口水库工程及改扩建县城供水黑河水源工程,新增调蓄能力2.427亿立方米,新增县城日供水能力0.6万立方米,计划完成投资22.18亿元。

1.1亭口水库:该工程是一项以工业和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兼顾减淤、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对解决矿区开发建设的水资源“瓶颈”制约,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水库位于长武县境内泾河一级支流黑河下游,距长武县城18公里,距彬县县城15公里。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泄洪排沙洞、输水洞和坝后厂房组成,水库总库容2.427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21.6亿元,总工期48个月。工程建成后,年供水量7180万立方米。

102处,解决5.6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日供水能力5129.88立方米,年新增供水能力124.83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从8.67万人增加到16.08万人,饮水安全普及程度从53.92%提高到99%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62.74% 提高到86.75%以上。

2.1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建农村饮水工程101处,铺设管网240公里,总投资4088万元。

2.2巨路塬集中供水工程:新建净水厂2处,铺设管网90公里,实施集中连片供水,总投资1260万元。

3.农田灌溉设施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切实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共计划总投资13739万元, 新建集雨水窖3000眼,集雨池塘92座,新建、改建、恢复各类农田水利工程198处,对李王灌区进行改造,新增灌溉面积2.0万亩,项目实施后,使全县总灌溉面积达到8.48万亩。

3.1集雨利用项目:在相公、芋元、亭口、彭公、冉店、枣元等六个乡(镇)塬区新建集雨水窖3000眼,集雨池塘92座,总蓄水容积18.68万立方米,解决0.74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总投资2200万元。

3.2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新建灌溉工程17处(新

4.3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对4条重点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综合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总投资11600万元。

5.水资源管理及保护工程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290万元,实施县城供水黑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城乡供水水质监测中心。

5.1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在县城供水黑河水源地,新建钢丝网墙5公里,总投资170万元。

5.2城乡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新建水质监测中心,面积110平方米,配备水质监测设备及化验设备,总投资120万元。

6.水利信息化工程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逐步完善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项目管理,广泛开展宣传,探索标准体制改革。计划投资100万元,建设水利信息服务中心,建立水利信息化数据库。

7.防汛抗旱

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防汛工作责任制,完善防汛预案,落实抢险物资和队伍,全力做好防汛抢险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度汛。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7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在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用水目标上,实行水资源统一规划,杜绝无序开采水资源现象,逐步行成片、线、点相结合的辐射全县所有乡村的供水格局。制定《长武县节水管理办法》、《长武县重点缺水地区水资源规划》等,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

2.深化水价改革

合理调整水利工程供给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价格,使之逐步达到补偿成本、有利节水的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切实减少农民不合理水费支出。改革水费计收方式,理顺水费征缴体制,规范收费主体和行为,完善收费许可制、收费公示制、供水合同制为主要内容的水费计收管理制度,积极推广以水管单位直收为主和“供水公司+用水者协会+农户”的新型水费征缴管理方式。

3.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机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鼓励各类社会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或BOT等形式建设水利基础设施。

再用于工业;城区生活节水要重点加强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全面推广节水器具,倡导节水文化,形成厉行节水的社会风尚。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我县“十二五”水利规划顺利实施,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不断更新观念,推动制度创新,从工程体系、管理制度、经营机制、资源配置、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全方位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加强组织领导。水利事业在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加强对水利事业的领导,把水利事业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把水利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推动水利事业发展。

2、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水利法律法规,全面履行水利行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加强行政执法,确保法律法规严格实施。

上一篇:巷子作文500字下一篇:2016年9月安全宣传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