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书目

2024-08-30

历史参考书目(精选9篇)

1.历史参考书目 篇一

历史学科推荐给高中学生的阅读书目

中国历史部分必读部分:

1、《史记》:作者:司马迁出版社:中华书局

或《白话史记》(全译本)(全3册)台湾十四院校六十教授(编译)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2、《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第1-9辑 全三十六册)(作者:司马光撰;柏杨 译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或《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套装共19册)作者:柏杨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作品系列》

作者:钱穆 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

6、(美)黄仁宇著作系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万历十五年》,《中国的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7、《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作者:葛剑雄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8、《中国历史十五讲》作者 张岂之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9、《中国文化导读》王天有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0、《白话本国史》(简体横排插图本)作者:吕思勉译者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11、《中国近代史大纲》(平装)作者:蒋廷黻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或 《中国近代史纲》作者 郭廷以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2、《中国哲学简史》作者 冯友兰、赵复三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3、《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作者:姜鸣著出版社:三联书店 14--

15、《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作者:萨苏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16、《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 》作者:许倬云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7、《西行漫记——外国人笔下的红色中国丛书》

作者:(美)埃德加·斯诺翻译:董乐山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8、《明朝那些事儿》(1―7部)

作者: 当年明月(石悦)著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中国海关出版社

19、《美的历程》(彩图本)作者李泽厚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

2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年》

作者:(美)麦克法夸尔,(美)费正清编,谢亮生等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世界史必读部分

1、《世界文明史》作者: 马克垚 主编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下册)

作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著,吴象婴 等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3、《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插图增订版)

作者:易中天 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光荣与梦想之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932-1941》(插图本)

作者:(美)威廉·曼彻斯特译者:朱协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5、《光荣与梦想之二:战争与和平》

作者:(美)曼彻斯特 著,朱协 译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6--

11、林达作品系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

《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

《我也有一个梦想:近距离看美国之三》

《如彗星划过夜空:近距离看美国之四》

《带一本书去巴黎》《西班牙旅行笔记》

12、《世界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卷)

作者:(英)温斯顿·丘吉尔出版社:左岸文化

13、《欧洲五百年史》编者:王觉非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14、《人类的故事》

作者:[美]亨德里克·房龙译者:刘海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5、《欧洲文明十五讲》作者: 陈乐民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16、《昨日的世界》 作者:译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史选读部分:

1、《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作者:杨天石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2、易中天作品系列:

《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批判》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3、《台湾历史纲要》作者:陈孔立 主编出版社:九洲图书出版社

4、《我们台湾这些年》作者: 廖信忠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美)特里尔 翻译:胡为雄、郑玉臣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周恩来传》作者:(英)迪克·威尔逊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7--

8、《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作者:毛毛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9、《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作者:(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翻译:过家鼎、程镇球、张援远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10、《中国人史纲》(全两册)作者:柏杨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11、《国史大纲》(上下册)全两册作者:钱穆 著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12、《国史概要》作者樊树志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13、历史小说:《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共六部:《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故事讲述战国时代初期的秦国由弱转强,进而统一六国,以及最后走向灭亡的过程。)

世界史选读部分:

1、《第三帝国的兴亡》(全三册)

作者:(美)夏伊勒,董乐山等译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2、《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作者: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3、《菊与刀》(插图评注版)(上下册)

作者:(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译著:刘锋,萨苏评注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4、《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

作者:刘瑜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5、《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作者:孙铁主编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2

2.语文考试如何参考“参考答案” 篇二

我们再来看近年来在省级考试题中,命题者所提供给我们的参考答案值得商榷的部分试题:2004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第20题;2005年长沙市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第11题和第19题;2006年山西省(课改区)中考语文试卷第16题。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回过头来,再来回味一下已经离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2004年上海用全国卷语文试卷第2题的答案,高考命题者给出的答案是D项,其中四个词语固然没有一个错别字,但A项中的四个词语也没有错别字。许多参考答案注明“班配”的“班”是“般”的误用。查阅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发现既有“般配”又有“班配”。“班配”一词注释为“bānpèi般配”;“般配”一词注释为“bānpèi结亲的双方相称(chèn)”,“也指人的身份跟衣着、住所等相称(chèn)”。而在《现代汉语常用常考字词类解》(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中,竟然将这两个词作为异形词收录在第92页中并作注释。其实,“班配”和“般配”是一组异形词;这一题C项中的“流言蜚语”与“流言飞语”也是一组异形词。固然同形词“一词多形”给人们读写交际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是并不能认为它是错字或别字,既然考题中出现了异形词“班配”“流言蜚语”等,那也不要紧,只要答案不认为它们是别字就行。所以,“班配”的“班”与2003年全国卷第2题的“伶牙利齿”的“利”一样,都不能看作别字(注:2003年全国卷的第2题的参考答案并不唯一,A、B两项都没有别字,都属于应选答案)。如此说来,第2题A项中“班配”中没有别字,其他三个词语中也没有错别字。这一题的答案应该有两个:A与D。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2005年长沙市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第11题和第19题。命题者在设置答案时沿袭教参说法,有失周密。如第11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节奏划分参考答案沿袭教参说法,将“不以”与“封疆之界”断开,与实际朗读不符,准确划分应是“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第19题要求学生回答“母亲”“突然抱紧我”“在我肩头啜泣”的原因,准确答案应包括:为儿子懂事而感动和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内疚、心疼、痛苦和无奈两个方面。但参考答案却只注重了后者而忽视了前者,有失周密。另外像2004年沈阳市的第20题,在给出的参考答案中,缺少必要的术语,2006年山西省课改区的第16题的参考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答案。

作为权威性考试的中、高考,命题者在设置参考答案时,都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失误,我想并不奇怪,作为命题者,他们恐怕也一定会想到万一命题时出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失去权威考试的权威性,其中包括参考答案的提供。这么多年以来,几乎是每年都出现参考答案值得质疑的试题,这让我们对参考答案心有余悸、信心不足。既然如此,是否就意味着参考答案没有参考的价值呢?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缺乏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往往就会作出错误的回答。

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我们平时的考试中出现这种参考答案严重缺乏规范性甚至缺乏参考性的现象更是偶有发生,甚至在实际教学和课外辅导过程中,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听到有些学生这样说,我们的老师在评讲试卷时,总是把命题者所提供给老师的参考答案照本宣科,根本就不作具体的分析,当我们还没有完全弄懂这道试题时,他就已经开始宣第二条的答案了。我想出现这样的现象,恐怕并不是哪一个教师的问题,可能还不在少数,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跟大家来共同探讨参考答案的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参考答案,尤其是像语文这类学科,命题者在给试题提供参考答案时,有时的的确确会涉及到弹性较大的答案,甚至就根本无法提供一个科学的相对标准的答案,在这种实在没有办法把握的情况下,是不是阅卷老师就听便于参考答案呢?我想这绝对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完全违背了我们语文学习的初衷。

一、 必须认真研究参考答案

所谓“参考答案”,是一帮成年人的答案,尤其是现代文阅读部分命题老师所提供的参考答案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可以这样说,只有命题老师想不到的,没有在试卷上见不到的。所以我们在阅卷之前必须研究答案、讨论答案,必须研究学生的答案、讨论学生的答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阅卷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没能解读出来的答案,竟然会在学生的答案中出现,有些学生在答题时所给出的答案确实有水平,其对问题的认识深度、考虑问题的周密很令人阅卷老师钦佩,他们的答题可以说比命题老师提供的参考答案更加精彩、更有道理,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因此,研究、讨论参考答案就更有必要。研究之后,命题组、阅卷组可以根据研究和讨论的结果,再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参考答案供阅卷老师在阅卷时参考。不少参加过中、高考阅卷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每一次阅卷都会有一次不小的收获,都会对自己未来的教学产生一次不小的冲动,尤其是阅卷老师对待参考答案的态度,让这些老师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事实上,研究参考答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二、 必须仔细参阅参考答案

尽管命题老师在给试题拟参考答案时,冠上了“参考”的字样,并不是没有参考的价值,相反倒是有很多的地方非常值得参考,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完成试题以后,在缺乏老师评讲的前提下,可以参阅参考答案,看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还有哪些不到位的地方,然后再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重新审题,认准答题的角度,理清答题的思路,最后再用最为精练的语言文字把答案较为详细完整地列出来。

实际上,通过这种与参考答案的交流,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参阅参考答案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学习和训练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思维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完善答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必须严格规范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是部分命题老师所提供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一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尽相同,对学生的要求可能也不会一样,这就导致命题老师在给题目设置参考答案时的要求也不会一样。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弊端呢?没有别的办法,唯有规范答题,不该省略的一定不能省,特别注意规范性的训练,不仅思路上要规范,表述上更要规范。比如,试题问“为什么”,你答题时必须有“因为”这样的字样,试题问“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你必须有“形象而生动地……”这样的字样。也就是说答题时该掌握的一些重要的“术语”,你必须学会运用,尽管有时在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中并没有这些字样,但我们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必须运用。所以我们的老师在对待参考答案时也就必须注意这个问题,在参考答案中没有的字样,你必须在平时评讲试卷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这些“术语”加进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作为考生,你必须弄清楚,答案虽然有时是开放的,但并不意味着你想答什么就答什么,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而要注意答案用语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少用白话、口语。不同的文体还得用符合不同文体的要求去答案,这样以不变应万变,以减少扣分的机会。

四、 必须指导评点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被冠上“参考”的字样,这就意味着命题者所提供的答案往往并不是唯一答案,也不一定就是标准答案(当然,绝大多数参考答案还是具有权威性的,不能一概而论),因此,要让学生敢于怀疑参考答案。一般可让学生自己组织在一起寻找答案的漏洞,对答案进行增删,也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或引用不同的知识作答,进行多向思维,然后重新组织答案。

比如命题者在命题时给出的分数是3分,但是在提供参考答案时只是给了2个要点,我觉得这样的答案就很值得商榷,因为这么多年以来,从没有出现过0.5分的试题,很有必要重组一下这个试题的答案。在重组答案的过程中,要注意到试题的综合评价要求,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过程,甚至对老师也是如此。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和试卷评讲过程中一定要精心准备,在学生评点参考答案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点,以引导他们思维发展的多向性,从而达到生生互动、生生自动和师生互动的目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应试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这里我之所以就参考答案这一问题与大家进行讨论,并没有贬低我们的命题老师以及我们的授课老师的意思,只是觉得我们要正确地去对待参考答案,让参考答案真正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参考”的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对命题者所提供给我们的参考答案,态度是明确的,既不能迷信,又不能完成抛弃。理性的做法是:能够跳出参考答案的束缚,本着实事求是、公正公平的态度,给每位考生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我们相信,只要大家认真对待,就一定会让参考答案真正起到它应有的参考价值。

3.历史专业书目 篇三

1、虞云国、周育民《中国文化史年表》

2、严耕望《治史三书》

3、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

4、许倬云《西周史》

5、刘宗绪等《世界近代史》

6、段炳麟等《世界当代史》

7、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8、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9、郦道元撰、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

10、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国史大纲》

11、朱东润先生传世名著《张居正大传》

12、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大精品课程)

13、杨志玖先生主编《中国古代官制讲座》

14、柏杨先生《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

15、田余庆先生《拓跋史探》

16、梁启超、苑书义、黄波《李鸿章传》

17、冯天瑜先生《张之洞评传》

18、沈志华《朝鲜战争揭秘》

19、[美]戈尔斯坦《喇嘛王国的覆灭》

20.香港珠海书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1、《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22、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23、《天涯明史文集》

24、《二十五史》

25、《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

26、【美】艾伦-阿克塞尔罗德 《历史学家箴言录》

27、许倬云《历史分光镜》

28、费尔南.布罗代尔《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

29、哈·麦金德著《历史的地理枢纽》

30、茅海建先生著 《近代的尺度 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

31、周宁先生编著《契丹传奇》

32、陈乐民先生 《欧洲文明十五讲》

33、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34、李零先生《中国方术考(修订本)》

35、葛兆光先生《中国思想史》导论

36、姜鸣著 《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

37、易中天《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38、马克.布洛赫传世名著《历史学家的技艺》

4.历史论文参考 篇四

摘要:

诠释学是一个理解和解释文本的哲学理论,是西方哲学、宗教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文艺理论中有关作用、理解和解释等理由的哲学体系、策略论或技术性规则的统称。

而中国的民族文献学研究,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还处于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

因而,从诠释学的视野去讨论图书馆民族文献研究的作用和作用,是对中华民族文献研究理论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诠释学;图书馆;民族文献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形式多样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这块富饶、瑰丽的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并共同缔造出璀璨夺目、浩如烟海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这其中就包括了在时间长河中所凝聚、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各民族文献。

但是,随着各族人民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不断进步与增长,虽然中国的学科体系建设与学术研究成果有了较大的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与严谨。

但由于学术界学科界定和相关策略论研究不够清晰所造成的认识和其他方面的理由,作为反映中国各民族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各种民族文献,目前仍就处于一个尚未完全被开发和解读的尴尬状态,这就使得民族文献学的研究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弱势的境地,而一些曾经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文献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推广和保护传承,已沦入濒临散佚消亡的命运。

究其理由,就是没有一套能够较好地正确指导解释和解读民族文献,特别是中华民族古籍文献的策略论。

1、诠释学是一门指导文本理解和解释的规则的学科

诠释学(Hermeneutics)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一位往返于神界与人界之间,为人与神传递消息的信使赫尔默斯(Hermes),因为奥林匹斯山上诸神的语言与人间的语言不同,作为信使的赫尔默斯就需要将传递的信息进行翻译和解释,从而使得人类能正确理解神的旨意。

正是基于这种最初的含义,古代语文学家都用“翻译”和“解释”来定义诠释学。

由于从赫尔默斯发展而来的诠释学有传达诸神的旨意的含义,而这种旨意带有一种无条件服从的“神授意味”,使得诠释学在某种作用上被看作是一门我们必须把它的要求当做真理和命令一般加以服从的艺术,因为它能理解和解释那种对我们封闭的东西——陌生的话语或他人未曾说出的信念。

因此,诠释学也被看作是一种需要特殊精神所造就的能力或实践。

诠释学经历了类似于修辞学、语法学、逻辑学、从属于语文学的历程,到了20世纪已把自身从一种理解和解释的策略论发展成为一种哲学理论。

一些人文科学甚至也把它看成一种最新的视角或策略论,如近年出现的文学诠释学、历史诠释学、艺术诠释学等,我国有些学者甚至还提出要建立我们中国的诠释学。

而关于中国诠释学的概念,最早是由台湾历史学家黄俊杰教授在其《孟子思想史论》中提出来的,所指的是“中国学术史上源远流长的经典注疏传统中所呈现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诠释学”。

由此,我们可以先把经典的归属理解为文献的范畴,这应该是没有任何疑义的,然后我们再进一步理解,“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是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与疏的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作用、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

因此,运用诠释学在图书馆进行民族文献研究,特别是民族古籍文献的研究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具有深远作用的。

不仅可以逐渐丰富和完善“中国诠释学”的理论概念体系,还能把目前理论界相对比较杂乱的“古典解释学”、“古代阐释学”以及以古代经典命名的一切解释学、诠释学,统一归并称为“文献诠释学”。

因为,文献学的范畴很广泛,包括了一切与人类文明传承有关的知识、技术与文化及各种载体的总和。

而图书馆是各类文献最大的集藏地,也是各类民族经典的最大收藏者,用诠释学对图书馆中的经典民族文献进行注疏,是对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进行开发利用及科学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

2、理解是联结诠释学与民族文献研究的纽带

民族文献的研究首先是对民族文字符号的理解与认识,但民族文字符号的理解与认识,又不是简单地求其字义的解释,而是以“理解”的态度去揭示古代的普遍精神。

文字符号的研究不是考据,而是需要研究者进入到整个文本符号的内在去“感受”那个时代的精神世界。

中国古代民族文献的发现极为久远,早期的甲骨文、金石文献被发现时,对于研究者而言只是一种暂时无法解读的文字符号。

这种文字符号与所组成的文本在当时所体现的就是远古时期的普遍精神和生命,而对这些文字符号和文本的解释,就要研究者通过“理解”的途径进入到整个文本的内在精神世界和内在生命中去解读其中的含义。

最终,才能解释出这些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体会理解与解释的不同,理解是解释的.基础和前提,解释则是理解的发展和说明。

理解包含两个要素,即领悟个别和综合个别成一整体。

同样,解释也建立在特殊或个别的说明和综合特殊成一统一体的基础上。

因此,一些学者认为,解释是作者精神的重构,对作品的理解和解释乃是对已经被形成的东西的真实的再生产或再创造。

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是我国文献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领域。

但是,由于认识和正确解读等方面的理由,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研究还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

例如,我国最早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源于公元2世纪传入中国于阗地区的佉卢文,又名犍陀罗文,是一种古代文字,由252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各种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右向左横向书写,大约和印度的婆罗米系文字的出现时间相近,通用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通商语文和佛教语文,在历史上总共存在了7以上,被用于铸币、书写契约及翻译佛教文献。

在东汉末年,伴随着贵霜王朝的日趋瓦解,贵霜难民迁入塔里木盆地,佉卢文开始在于阗、鄯善等地传播。

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

18世纪末佉卢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探明了佉卢文的奥秘。

但是理由在于公元3世纪时,佉卢文在产生它的印度消失了,怎么突然又在异国他乡流行了起来?这着实让人无法理解。

如果现在有一本这样的文献放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是否可以运用诠释学去“理解”并最终解释呢?目前,我国虽然收集保存了一批藏文、蒙古文、彝文、傣文、东巴文、水书等少数民族文字的古籍文献,但真正能理解和读懂这些文字的人大多早已故去,使得这些珍贵的民族文献变成了难解之谜。

5.历史论文参考 篇五

本文对晋商这种教育价值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明清时期晋商教育价值观

山西的民风,从春秋战国以来的“尚武”到隋唐之后的“文风极盛”,直至明清时期的“由文入商”而最终形成了晋商一贯的“重商轻学”的风气,这种风气深入人心,因而晋商将其培养出的最为优秀的子弟大多投入经商贸易之途,从而在对待教育的问题上形成了“学为商之用”、“学而优则商”的教育价值观。

一、“学为商之用”

商人与教育之间有着不能忽视的密切联系。

晋商兴起后,山西出现了明显轻学的倾向。

这种倾向主要发生在下层民众之中,他们对于科举不寄希望,在经过基本的知识教育之后,便将子女送出业商。

与此同时,晋商又有重学的一面。

商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商人从实践中体认到学对商的重要助益作用,因而对学转而十分重视。

如乔、常等商业家族,就十分重视对子弟的教育。

盐商张允龄在外经商,非常关注子弟的学习,他常常“购诸子传疏义及史汉诸书,车载之”(明张四维《条麓堂集》卷30)。

他们重视对子弟的教育,最重要的原因是认识到了读书对于经商的重要性,为经商服务是其教育的最终目的。

我认为,晋商对教育功能的认识是从外部、内部两个方面的需要出发的。

(一)商业经营对教育的需要

很多晋人在经商的过程中,依然坚持读书学习。

这其中有个人的兴趣,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他们可以多闻博识,增强搏击商海的能力,“以心计阜通货殖”。

晋商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加以利用。

晋之俗谚有云:“十年寒窗考状元,十年学商倍加难。”晋商认为在商业活动中商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需要各种知识:谋略、兵法等),而这种素养的修习甚至比高中状元还要难许多。

商人只有综合运用所具备的各种知识才能,才可能准确分析变化莫测的商场形势,运筹帷幄,取予进退之间不失时机地作出最优选择,获得厚利。

高的文化素养必须依靠教育,所以说,教育为商业活动的展开和辉煌提供必要的智力和人才支持,是最为基本的。

受过比较好的教育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修习的人,在商界往往也能胜人一筹,例证比比皆是。

(二)商人内心对教育的渴求

中国悠久的“抑商”传统形成了人们一贯的“轻商”、“贱商”思想,商人往往处于一种尴尬的失衡境地:在拥有巨大的财富和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同时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民众的肯定。

晋商对于这种“富可敌国”的财富和“卑微低贱”的社会地位之间的极度失衡是不甘心接受的,晋商由于社会的不公评判而产生这种认知和情感,并由此而引起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希望能改变社会的失衡评判,得到社会认可和肯定。

但是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失衡的状态呢?社会主流意识长期为“荣宦游而耻工贾”,为了赢得尊重,重要手段就是借助教育:首先,他们通过教育来提高自身素养,结交文士,以期在知识上与士阶层缩小距离,在心理上与士阶层达成沟通,同时使自身的经商品位有所提升,赢得上层社会的理解和认可。

因此,在晋商商帮中,不乏学识渊博、文采风流的商人,连自视甚高的的清朝举人刘大鹏都不无赞叹地说:“余于近日在晋接触周旋了几个商人,胜于十倍,如所谓鱼盐中有大隐,货殖内有高贤,信非虚也。

自今以后,愈不敢轻视天下人矣。”(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其次,他们在经商成功之后,积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而重心就在教育事业上。

晋商家族在延名师以课子侄的同时,还不忘投资资助或开办私塾、义学乃至书院,匡助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为没有能力受教育的青年俊秀提供了良好的受教机会。

这些惠及桑梓的教育活动,实现了商人作为社会一分子的对地方文化生活的实质性参与,以某种具体的形式显示出自己在地方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的自身价值,即可以“显亲扬名”、“光耀门楣”,重塑和提升其在民众间的形象和地位。

晋商的这种教育价值观,正好表明了:商人不再仅仅局限于治生获利这种较低层的需要满足了,而是诉求于更高层次的道德追求和精神向往――商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会中包括上层社会和普通民众的认可,满足了商人内心对肯定自身价值的一种渴求。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一向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个人完善、修养的一个最完美的过程。

“尽己”之后而能“及人”,属于仁德的范畴,这种观念深深根植于晋商的精神血液之中,他们在拥有了财富之后,“尽己及人”的传统观念让他们不会将财富全部据为己有,而是通过种种“散财”的义举来达到“及人”的目的,表达对社会的关怀。

对教育的投资是晋商“尽己及人”的最重要方式,他们捐资资助、兴建的义学、书院等惠及当地贫寒子弟,为他们提供了正规学校教育。

这种深入骨髓的传统观念,在晋商心中形成了一种对教育的渴求――将自身经商所得财富通过投资教育惠及他人,切实践履儒家“尽己及人”的观念。

二、“学而优则商”

“学而优则仕”是长期以来封建社会教育的最高鹄的,也是人生的唯一价值标尺,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一种符合儒家思想的理想人格,并进而入仕作官,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

然而就在这一背景下,山西商人在经商的同时介入教育,将商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渗透到教育领域,冲击了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带来了一些新的气息。

(一)晋商对传统教育价值观的改造与突破

山西商人深懂得:“得人者昌,政界固然,商界何不然!”于是,他们以过人的勇气,超人的胆识,打破了数千年形成的“学而优则仕”的金科玉律和“士农工商”的传统职业定律,树立了“学而优则商”的新观念。

他们重视教育,但其教育的目的更明显地指向了商业。

培养经商所需的优秀人才,成为他们教育的重要目的。

晋人视商为本业,不再只是把经商看作迫不得已的选择,他们往往读几年书就去经商了,很平淡又很自然。

如果说少部分人弃儒经商或许为境遇所迫,那么大部分人经商则主要是对人生事业的一种选择。

榆次富商常氏,以商起家,八世后便兼儒贾以传家,有清一代其家族不绝于科举,但绝不轻视商业,而且一改“学而优则仕”为“学而优则商”,子孙恪守“吾家世资商业为生计”的祖训。

将最优秀的子弟投入商海,并非只有几家如此,这对晋商来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二)晋商教育价值观中的“重商”与“重仕”

重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晋人在重商的同时同样重仕。

这是因为传统的重仕观念仍有影响,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着眼于入仕对于商业的益处,以官来保商、兴商。

家族中有做官的子弟,不仅能直接得到经济上的好处,而且能为其商业提供政治上的保证。

他们所更看重的是官位给经商带来的实际益处。

晋商对于经商和入仕二者的态度,总的来说是“厚利而薄名”,这种价值观缘于晋人务实不尚虚名的传统观念,“有儿开商店,强如做知县”(张正明:《晋商兴衰史》,第304页)、“买卖兴隆把钱赚,给个县官也不坐”……在“名”与“利”的取舍上不仅明显地倾向于利,而且可以看出他们把从事商业而取利作为人生的目标和寄托。

原本是中国传统教育目的的功名官位,已被晋人当作经商的手段。

对儒贾观的改造,是晋商的一个大胆创造,同时又与明清时期的“实学”思潮相一致。

他们巧妙地消弭了儒与贾之间的对立,使儒贾相通,为他们的商业活动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

这种观念的变化包含着他们在道德评判和价值取向上的变化。

从晋商的儒贾观来看,他们重儒又重贾,甚至在取舍上更倾向于贾。

既然经商被他们看作是最佳选择,以商业作为其教育价值的指向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文献:

[1][明]沈思孝.晋录.四库全书存目存书.济南:齐鲁书社,.

[2][明]张四维.条麓堂集.山西大学图书馆馆藏.明万历二十三年张泰徵刻本.

[3]葛贤慧.商路漫漫五百年:晋商与传统文化.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4]李希曾主编.晋商史料与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6.参考答案 篇六

《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阅读: 1. C 2. 二氧化碳含量 3. 一种存在于植物体内,能使植物细胞壁坚硬起来,促使植物长大为树木的物质 4. 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则气温就低。 5. 文章题目确定了说明对象及内容:地球上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主动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地球上的气候进化与生命进化同步进行。 6.(略。只要条理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人类未来的居所--太空岛》阅读: 1. 衍 裁 2. 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3.人类将来可以移居到"太空岛"上生活 4.可利用面积小 没有大气 引力小 昼夜周期长 5. 列数字 作比较 通过具体数字进行比较说明,明确地揭示了"太空岛"的离心力会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减少的现象 6. 逻辑顺序 7.(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载人宇宙飞船》阅读: 1.zài 2. 斟--勘 勉--免 3. 主要用途 组成部分 4.设置可靠的防热保护层 使返回过程中的制动过载装置非常有效 提高落点精确度 5. 能承受起飞、上升和轨道运行阶段的各种应力和环境条件。 6.(略。可围绕选文主要运用分类别、下定义等说明方法及作用来拟题、拟答案。)

7.高中历史书目录 篇七

1、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2、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3、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4、夏、商、西周的文化

5、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

7、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

1、秦朝的统治

2、两汉的统治

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4、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5、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

6、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7、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类和民族融合

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1、短暂的隋朝

2、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3、唐朝后期的政局

4、隋唐制度的革新

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6、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7、隋唐时期的交往友好

8、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

1、五代十国

2、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

3、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4、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

5、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

6、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7、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8、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

1、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2、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

3、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4、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

5、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6、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8.历史系推荐书目 篇八

1.《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2.《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3.《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4.《左传》,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5.《史记》司马迁著,中华书局点校本。

6.《资治通鉴》司马光著,中华书局点校本。

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

8.《中华元典精神》冯天瑜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9.《治史三书》严耕望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10.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11.《历史是什么》(英)卡尔著;陈恒 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 12.《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13.《美的历程》李泽厚著,文物出版社1981年

14.《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著 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5.《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 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6.《书目答问》张之洞著,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多种版本 17.《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著,中华书局、三联书店本。18.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 19.《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 20.《剑桥中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2005年版。22.夏东元:《洋务运动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3.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4.柯 文:《历史三调:作为经历、事件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5.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1991年版。

26.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27.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上下册),台北综合月刊社1973、1974年版。(此书我有电子版,可上传供大家使用)

28.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3卷,人民出版社1985、1990、1993年版。

29.(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30.(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圣经》(和合本)

32.《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两卷),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3.尤尔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34.政治学 [专著]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 商务印书馆, 1965, 2007重印)35.理想国 [专著] /(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

商务印书馆, 1986 36.历史 [专著] 新译本 /(古希腊)希罗多德著;徐松岩译注上海三联书店, 2008

37.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专著] : 新译本 /(古希腊)修昔底德(Thucydides)著;徐松岩,黄贤全译,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8.(德)俾斯麦著:《思考与回忆》,东方出版社1985年版。

39.〈法〉伏尔泰《风俗论》,商务印书馆,上册(1996)、中册(1997)、下册(1997)

二、提高阅读书(40)1.《诗经》 2.《楚辞》

3.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 4.胡云翼选注《宋词选》

5.萧统编《昭明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6.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华书局 7.刘勰《文心雕龙》,上海古籍出版社 8.刘知几《史通》,上海古籍出版社 9.章学诚《文史通义》,中华书局

10.顾准《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4年

11.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6年 12.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13.《马可·波罗游记》,14.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中华书局2002年 15.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年 16.黄仁宇著《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年

17.《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18.王正平主编《论历史唯物主义》,上中下三册,北师大出版社1983年 19.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0.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

2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2.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郑友揆著、程麟荪译:《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

24.丁长清、慈鸿飞:《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近代中国农业结构、商品经济与农村市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5.盛邦跃:《卜凯视野中的中国近代农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6.(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版。

27.(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28.(美)小科布尔、蔡静仪译:《江浙财阀与国民政府 1927-1937年》,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9.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30.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31.1.F.A.哈耶克,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32.弗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33.3.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美国实力的衰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34.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抉择:美国站在十字路口,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5.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6.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新华出版社 1998 37.(美)保罗•肯尼迪著,陈景彪等译:《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

冲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版。

38.(美)亨利•基辛格著:《大外交》,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39.现代世界体系/(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2000 40.世界体系:500年还是5000年?: 安德烈•冈德•弗兰克, 巴里•K.吉尔斯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三、扩展阅读(40)

1、陆建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

2、何兹全《爱国一书生:八十五自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

3、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4、何兆武《上学记》,三联书店2006年

5、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

6、《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6、陈寅恪著,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黄山书社1988年

7、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8、张广达《张广达文集》三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9、房龙《人类的故事》,三联书店1988年

10、房龙《宽容》,三联书店1985年

11、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要略》,三联书店2008年

13、《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14、《最新中国考古大发现——中国最近20年32次考古新发现》,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

15、(美)孔飞力 著 陈兼 等译,《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上海三联书店 1999年

16、川胜义雄《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7、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8、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3年

19、《唐律疏议》,中华书局1983年

20、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

21.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

22.苏萍:《谣言与近代教案》,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23.〔美〕齐锡生著、杨云若、萧延中译:《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4.〔美〕易劳逸著、陈谦平、陈红民等译:《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的革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

25.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李伯重著,王湘云译:《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27.马若孟著,史建云译:《中国农民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8.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29.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30.林语堂:《吾国与吾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1.吴于廑,齐思和主编:《世界史》, 六卷,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5 32.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导论 [专著] / 刘家和,廖学盛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3.霍华德•津恩,美国人民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34.〈俄〉梅列日科夫斯基《宗教精神:路德与加尔文》,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35.(英)克拉克主编,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译:《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36.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37.(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38.吕万和著:《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9.参考答案集 篇九

一、选择题

1.C2.B3.D4.D5.C6.A7.D8.D9.B10.B 。

二、填空题

11.量程 ;C;-2℃;88℃。 12.运动加快;上升; 13.下;乙;乙房间壶嘴上方的白气少(气温较高,液化较少)14.小李的想法更合理,水沸腾时,无论用大伙还是小火,水温保持不变,用大火既浪费能源,又会使水因剧烈汽化而易干锅; 15.(1)液化;凝华;熔化(2)熔化(3)关紧水龙头、尽可能循环用水(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可); 16.分子引力; 17.做功;节约燃料(或节约能源 提高效率);18.都是绕某一中心点转动; 19.增大;减小;不变.; 20.热传递;蒸发;比热大;在灯盏上加盖或用瓷质灯盏代替铜质灯盏(减小油蒸发的措施均可)。

三、探究题

21.(1)①BC;0;不变;吸 ②100g;煤油(2)①做功;减少;降低;液化。②刚从游泳池中走出来让风一吹,加快了皮肤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了液体蒸发,液体蒸发要吸收热量,所以感到很凉;(3)①相同 不同;②单位质量吸收。③Q1=cmΔt=4.2×104J;Q2=λm=3.35×104J;Q= Q1 +Q2=7.55×104J。

22.(1)市中心(2)热量;比热容;吸热(3)扩大绿化面积、增加城市的人工水面。

23. (1)泡沫塑料①比卫生纸②的保温性能好,因为曲线①温度随时间变化比较缓慢,因此泡沫塑料①比卫生纸② 保温性能好;(2)室温约20℃;温差越大降温越快,温差越小降温越慢。(3)小李错了 因为沸点与质量和吸热多少无关,没有必要控制无关因素,沸点只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只要控制两者在同一气压环境下加热就行。

24. ⑴猜想:撒盐可能改变了水的凝固点。 理由:撒盐后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可能盐水的凝固点低于0℃;⑵实验方案:本实验探究两个问题:①盐水的凝固点是否低于0℃。②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浓度的关系;实验步骤:①在三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②A杯中不加盐,B杯中加少量盐,C杯中加大量盐。充分搅拌后放入冰箱中。③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三个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并观察水的结冰情况,记录测量和观察的结果;⑶分析与交流:方法:①在路面上撒些黑色的煤渣,或在车轮上装防滑铁链。②道理:白天黑色吸热性能好,能加速冰雪熔化,煤渣和防滑铁链能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能增大摩擦,同时能减小接触面从而能增大压强。

25.“温室效应”使原有的平衡失调,会导致冰川熔化,海平面上升;地表水分蒸发加快;加剧土地荒漠化;引起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收成等;可以采取植树造林;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量等措施。

26. 面积S=1m2

27.(1)8.4×105J。(2)≈40%。(3)528J。▲

了解、探究电路"检测题

一、选择题1.D;2.C;3.C;4.D;5.C;6.C;7.C;8.B;9.C;10.A;

二、填空题11.正,负;12.变小,不变;13.变小,不变,变小;14.①③,②;15.c、d,减小,0.004~0.01A;16.变大,变小,变大;17.G1G2G1+G2;18.断路,将电流表拆去,若两灯均发光,则L2未损坏,若两灯均不发光,则L2损坏;19.RSL,(1)铜(2)22.7m。

三、实验探究与设计

20.(2)左(4)S2(5)S2,S3滑动变阻器R,电阻箱R0;21.(1)右(2)见表格中的数据(3)电阻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物理量序号 电压/V电流/A电阻/Ω电阻平均值/Ω

11.70.1412.122.50.2012.532.20.1812.212.3

22.(1)当灯泡两端电压相等时,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2)2、4、7;3、5、8;6、9;(3)a.当电压与电流的乘积相同时,灯泡亮度相同。b.当电压与电流的乘积不同时,灯泡亮度不同,乘积越大,灯泡越亮.23.见图答甲和乙;

四、论述计算题

24.串联接入电路时,15V。并联接入电路时9V , 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U最大= U2最大=9V。

25.R1=6Ω,R2=18Ω。

26.U=8V,R0=4Ω。▲

第十七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

一、选择题1.B;2.C;3.D;4.D;5.A。

二、填空题1、(1)水;(2)会 招手时,手的振动频率很低,所发出的波动频率也很低,不在鱼的听觉范围内。2、(1)蒸发 液化;(2)南 北 光沿直线传播。3、减小 增大。4、升华 凝华。5、(1)尽可能地反射阳光 稳固油罐,增大容积。(2)比势容 降温。

三、简答题

1、(4分)吸管插入药液瓶后,由于饮料吸管的外壁光滑,它与药液的橡胶瓶盖紧接触,空气不能进入,因此很难“吸”上药液,而药液吸管的外壁是有棱的(或凸凹不平),利于空气的进入,药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中。

2、(4分)使用电炉,消耗的是电能,是否省电,不能只看电功率的大小。假设不考虑热量散失和其它能量损失,将同样的一壶水从20℃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势量是相同的,消耗的电能也相同,只是用800W加热的时间比用1 200W的时间更长一些。但是,实际上用电炉给水壶加热的同时,也在散热,由于使用800W电炉加热的时间更长,散失的热量也就更多,所以要同样加热到100℃,所需要的电能也会更多!故他的想法是不合理的。所以,在用户电度表允许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电功率大一些的电炉更为合算。

3、(4分)水蒸气遇冷才能凝结成小水珠形成“哈气”,司机采取的措施都是从抑制气体液化的条件入手的。在冬季,司机用暖风提高风挡玻璃的温度,使水蒸汽不能在风挡玻璃上液化而形成“哈气”。在夏季下大雨时,车外温度较低,关闭车窗后,车内温度较高,风挡玻璃的温度较低,车内水蒸汽在风挡玻璃上遇冷可以凝结形成“哈气”;此时打开空调制冷,使车内温度低于风挡玻璃的温度,车内水蒸汽不能在风挡玻璃上液化,从而起到预防“哈气”产生的作用。

4、(4分)(1)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管子直径越大,越难产生泡泡;(2)液体的种类、液体的浓度(或者液体的温度、蘸有液体的多少、吹泡泡用力的大小等);(3)以液体浓度为猜想的设计方案:①往盛有相同水量的二个水杯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洗衣粉并搅拌均匀;②用一根管子在其中一只杯中蘸一下,用力吹气,观察泡泡产生情况;③用相同的管子,在另一杯中蘸同样多的液体,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观察泡泡产生情况。

5、(4分)(1)扩大散热面积(或与空气接触面积);(2)连通器中的同样液体,静止时的液面是相平的;(3)管通沿竖直方向便于变压器中的导热油形成对流,增强散热能力;(4)若变压器油箱中的导热油装得满满的,则发热膨胀的导热油会把变压器胀破,造成事故。

四、(8分)在电路连接无误的情况下,可以对电路进行有关计算。当触头P滑至a端时,电热毯直接与电源相连,其两端的电压Ux即为电源两端的电压,即Ux=6V;当触头P滑到b端时,电热毯与R串联后接在电源上,电热毯与R共同分担电源两端的电压。此时若RxR,则电热毯两端的电压Ux远大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x,即Ux≈U,因此会发生不论如何调整触头P的位置,Rx两端电压Ux几乎不变的现象。可见,小明实验中不能有效地改变电热毯两端的电压值,是由于电热毯的电阻远大于变阻器总电阻的缘故。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可以将电路连接成答图1所示的结构。即在原电路图所示的电路中,从滑动变阻器的b端向电源负极连接一根导线bc,这样,当P滑至a端时,Ux=6V;当P滑至b端时,Rx被导线bc短路,Ux=0V。从而实现了Rx上的电压值由0V至6V的大范围变化。

五、(10分)1、(1)不考虑电池内阻,当挡住由A射向R1的光线时,R1增大。因为l=UR1+R2,所以I减小。R1两端的电压U1=U-IR2,因为I减小,所以U1增大。(2)光敏电阻R1上消耗的功率P1=U1(U-U1)R2,因为U1+(U-U1)=U为一定值。所以,当U1=U-U1时,U1(U-U1)有最大值,P1有最大值。即R1=R2时,P1有最大值。所以,当R1增大时,R1上消耗的功率P1要变小。

2、t=sv=(101-1)×0.5m1m/s=50s。

3、平均客流量为:k=(101-1)人50s×20%×60s=24人/min。

六、(10分)1、应补上一个单向阀门,位置如答图2所示:

2、要把重物顶起来,大活塞所做的功应为:

W大=Gh=mgh=300J

维修人员做的功应为:WF=W大η=300J80%=375J。

维修人员消耗的平均功率为:PF=WFt=375J60S=6.25W。

重物被匀速顶起时,大活塞对重物的支持力F=mg=1.0×104N。

因为大活塞的面积S=8S,所以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为

F=SSF=18×1.0×104N=1 250N。

又因为杠杆上的OA=15OB,液压千斤顶的机械效率η=0.8,所以维修人员加在B端的力FB的大小应为:

FB=OAFOBη=12505×0.8N=312.5N。

七、(13分)1、答图3为供电和用电的电路图。

2、两户都用电时,线路中的总电流最大为

I=PU=4kw×2220V=36.4A

查表可知,应选用横截面积为4mm2的铜芯橡皮绝缘线。

3、每50m长的铜导线的电阻为R=4.25×10-3×50=0.21Ω。

全院的总等效电阻为R总=2r+P(R+2r)R+R+2r=6.3Ω,

干路电路为I′总=UR总=34.9A。

甲用户两端的电压为U=U-I′总R、220-34.9×0.21=212V。

乙用户两端的电压为U=UR+RR=208V。

乙用户消耗的功率为P=U2乙R=3.58×103W。

其他解法,只要正确给分。

八、(14分)1、当供电电压是36V,通过的电流是10A时,可供电1h。

2、电动机对自行车做的功W有=Fs=1.584×105J。

通过线圈的电流4.58A。

3、电动自行车比摩托车更经济。

4、摩托车工作时要排出废气并产生噪声,对环境污染较大。

电动自行车工作时虽然不排尾气且无噪声,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大多是铅酸蓄电池,使用一年左右就需更换。这种电池腐蚀后溢出的含铅和酸性物质对土壤和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5、电动自行车和汽车的客运效率分别用η1、η2表示,则

η1η2=24∶1。

上一篇:关于成立协会的批示性通知下一篇:第二学期小学少先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