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2024-09-04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共8篇)

1.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篇一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1

《串联合并联电路》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章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结论的得出是直接的,印象也是深刻的让学生直观了解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情况,我们可以自制一些教具利用水流来演示,也可以下载动画来演示。让学生对电流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设计了激情导入,学生交流,感知串联合并联电路的特点,课堂小结,作业练习等教学环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我为教学引导。全力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互相讨论,以及我及时的点拔、引导,抓住难点和重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形,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让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能力。课堂收到非常好教学效果。

但正如哲学上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方面,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我觉得对这堂课中问题的提出多是事先设计,不够自然,另外也比较生硬,因此课堂问题的提出真正要做到关注学生,感受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健。

二、我认为自己做为一各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还有就是在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方面的定位不够准确。在今后珠教学中我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走向更宽广的课堂教学世界。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2

教后记《串联和并联》这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学本节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个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让学生来辨认它们分别是什么电路,并要求说出判断的依据,达到自学检测的目的。接着给学生一个开关,两个灯泡和电源,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让两个小灯泡都发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讨论有几种连接方法,分别是什么电路?并让学生到台前将自己的设计图展示给大家看,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对设计有问题的电路提出改正一件。加深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老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连接出一个串联电路,并进行试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开关在串联电路中的作用,用电器之间是否相互影响。

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浓厚兴趣去感知,去认知串联和并联电路。并通过学生实际动手实验学会了串联电路的连接,探究出了开关在串联电路中的作用,以及串联电路中的用电器相互影响,教学生利用这个特点判断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达到预期目的。当然通过这节课教学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现学生上实验课时,学生的动手欲望很强,老师讲多了学生不愿意听。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少讲,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今后我上这一节内容时我就会把前面的自学检测部分溶入到学生设计电路中去,先让学生设计电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说说它是个什么电路,并说出依据。加深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

二是发现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较差,导致花的时间长。今后一定要多让学生多做实验。对差点的学生多辅导。

三是实验室的仪器老化,不能满足学生实验要求,达不到实验探究目的。如:让学生接一个串联电路,学生接的是对的,但合上开关大多数都不亮,有的只有一个灯亮。主要原因是电源输出电压过低,调高了又把灯泡烧了。还有的是元件焊接处松动等问题。因此,老师要通过演示来引导学生对串联电路的探究。并希望学校即时解决实验仪器老化等问题。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3

本节课从实验和理论推导两个方面研究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在研究方法上,突出了等效替代法,虽然很好领会,但在具体操作方面还是不容易理解,集中体现在理论推导时,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从而兴致不高,有个别同学打瞌睡。

在进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教学过程( )中,我没有按照教材中的方法教学教学。而是先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教学推理,得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总电阻和各个分电阻的定量的关系式。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出教材中的较为浅显的定性的理论。

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出现在的学生所普遍缺乏的理论推导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到实验与理论推导都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还可以巩固过去所学习的知识和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的能力。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方法。因为它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的能力。《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4

本节课从实验和理论推导两个方面研究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在研究方法上,突出了等效替代法,虽然很好领会,但在具体操作方面还是不容易理解,集中体现在理论推导时,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从而兴致不高,有个别同学打瞌睡。

在进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按照教材中的方法教学。而是先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教学推理,得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总电阻和各个分电阻的定量的关系式。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出教材中的较为浅显的定性的理论。

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出现在的学生所普遍缺乏的理论推导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到实验与理论推导都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还可以巩固过去所学习的知识和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的能力。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方法。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5

三生课堂,提倡生动、生活、生本。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我一直觉得三生课堂就是物理课堂的缩影。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对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优势;本课程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也正好体现了“生活”这一特点;课程在安排过程中,主张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定教,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实现“生本”本来也是理所当然。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力求尽可能地体现三生课堂的特点。课堂的引入,安排了学生画一个灯泡手电筒的简单电路图,巩固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串并联电路设计铺垫,然后出示多个灯泡的手电筒,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关于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电路图、特点的探究,安排了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体现“生本”概念,已学定教。而并联电路的连接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降低学生探究的难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课前先将用电器分别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位置固定好,在学生实验时教师注意巡视,做出指导。实验完毕后,安排小组的学生进行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得到电

路的特点,仍然强调以“生本”为主;最后再回到引入的问题,讨论手电筒中灯泡的连接方式,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物理走向生活,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根据这一节课的设计,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动手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由于学生实验过程中给学生留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展示和总结的时间太赶,课堂的小结也很仓促,也没有留时间给学生练习反馈,所以从教学内容完整性来看,这节课是不够完整的,所以在课堂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时间的分配问题,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6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以实验为基础,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情境,使学生通过真实环境去感受、去体验,贯穿着以科学探究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始终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浓厚兴趣去感知,去认知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教学活动中尽力营造类似科学研究的氛围,调节探究的节奏,用实验启动学生的思维,在实验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学”上,达到了使学生既掌握知识与技能,又懂得过程与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很好地实践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其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信任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了自己教学主导者的地位,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形成尊重事实,大胆探索的学习态度,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我还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例如: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场景(如家里、教室及串联和并联彩灯的实验等),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为探究新知识,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和思想上的准备。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完成了引导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特点探究的教学。

二、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条件

每当学生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下获取成功时,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创新意识增强,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因此,本节教学中我注意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我既面向全体,也注意个体,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尽量缩小两极间的差距,实现有差异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让他们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如:在连接并联电路时,及时对困难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使他们也能通过亲自实验探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整节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探究,学习积极性甚高,思维活跃,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他们从中尝到了学习的无穷乐趣。既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了条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三、学中动,动中学,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

整个教学活动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体现了“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的现代教学思想。如:以生活中的灯的熄灭现象为切入点,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让生活走进课堂。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使学生的视野和素质得到拓展和提高。在情景中去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认知,在认知中去归纳,在归纳中去提升。同学们在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基础上,使获得的知识真正得到消化吸收,并转化为经验。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交流合作的能力,同学们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得到了加强。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7

1、本节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信息加工和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学生则养成科学的理性思维习惯,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方法。

2、本节课教学过程独辟蹊径,有以下创新特点:以圣诞屋音乐灯的视频资料开头,增强学生好奇心,要;学生探究实验改变一般教学设计先讲串联,后讲并联的常规方法,而是串并联同时进行,让学生观察、对比、分析,两个电路各自的特点就非常明显了。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推理、设计创新等能力,结论的得出是直接的,印象也是深刻的;知识的获得、规律的归纳由教师告知变为学生主动获取,降低了难度,起到了巩固重点又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规律应用的教学体现以切合生活实际的练习为主的教法,巩固了新学知识;课后作业的`安排适当提高了难度,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结尾承前启后,发人深思;整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信息的双向交流渠道畅通,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都适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合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在课堂上无法直接观察的物理现象,利用投影展示实验结论、课堂练习,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在短时间内能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在处理知识的获得过程时则采用实验探究,让学生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而不是被动接受。

4.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局限在课堂练习中,而是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好物理甚至更多科学知识的良好愿望。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8

《串联合并联电路》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章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结论的得出是直接的,印象也是深刻的让学生直观了解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情况,我们可以自制一些教具利用水流来演示,也可以下载动画来演示。让学生对电流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设计了激情导入,学生交流,感知串联合并联电路的特点,课堂小结,作业练习等教学环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我为教学引导。全力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互相讨论,以及我及时的点拔、引导,抓住难点和重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形,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让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能力。课堂收到非常好教学效果。

但正如哲学上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方面,我在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我觉得对这堂课中问题的提出多是事先设计,不

够自然,另外也比较生硬,因此课堂问题的提出真正要做到关注学生,感受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健

二、我认为自己做为一各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

对学生的训练。还有就是在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方面的定位不够准确。在今后珠教学中我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走向更宽广的课堂教学世界。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9

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过程中,提出进行比赛时,应省去“看哪个组最快让2个灯泡同时发光?”这句话,因为老师讲这句话后,学生就会马上动手实验,而不注意听比赛规则。

2、让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引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不必按“连接特点→电流路径→用电器之间的影响”的顺序,最好按学生先找到哪个不同,就分析解释哪个,这样显得顺理成章,学生更易接受。

3、让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对于学生回答:“亮度不同”;“用的导线根数不同”等。老师要及时表扬,可一带而过,不必过多纠缠。

4、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时,如果有学生说:“靠近电源正极的灯泡亮些。”那么老师可微笑反问:“两个灯泡交换位置,还是这样吗?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

5、两生上台摘灯泡时,如果事先不断开开关,那么老师要趁机强调:带电作业不安全,进而提示在家换灯泡时,要先断开总开关,才能确保安全。

6、下一节课最好复习“判断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方法”,然后增加一个题目:

以上电路连接正常,当开关S断开时,请回答:

(选填“亮”或“不亮”)

甲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_

乙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_

丙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

引出串、并联电路的开关作用:串:控制整个电路;并: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

之后,解释“教室内一个开关控制2盏灯的电路”: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10

在几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就拿教材来说吧,教师不要把教材当本本,当我一成不变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灌输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认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和有选择性地利用和处理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教程。但其指导思想不能变,那就是有利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最大程度地使教学的设计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设计的思路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总之,教学不要把物理教育单纯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照本宣科,抱残守缺,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进行了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就是创新教学方法的一种。这种方式,可适用于定理、性质和一些物理规律的学习。当学生进入社会后,在物理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方法以及善于合作交流、敢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人们一生中长期受用的。

《串联和并联》这节课的学习,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由教师创造情境,提出问题,再让学生通过画图判断,找规律,然后由学生想、画,做做看,去验证结论……使学生自始至终感悟、体验、尝试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品尝着成功后带来的乐趣。这不仅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增强了学生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努力学习物理信心和勇气。

要想真正搞好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技能,不断更新与改变教学观念态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既能自主探究,师生以能合作互动的场所,培养学生成为既有创新能力,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体现出学生主体性。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11

本节内容是在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的基础,学生在电学部分的第一次探究,为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将本节内容设计为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课堂。通过情景设问、讨论、解疑,循序渐进,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一些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通过一定程度地放开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简单实际电路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学习成就感。把这节普通的实验课改为探究课,既能够落实教学目标,又丰富了学生的过程经历和体验。

根据学生的情感态度决定了探究内容选取角度,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根据学生学习准备情况和学习特征,通过问题引导,程序的调整,降低了探究内容的难度系数,能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12

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主要是为了巩固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特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动手能力。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这个实验,这将为今后进行电学分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实验所需器材比较简单,取材也容易为了增加学生的视听效果,结果,学生操作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一、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要求学生课前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预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是什么?

2、为了防止接错,自己先拟订一个接线顺序,在接线过程中为什么开关应是断开的,并特别注意防止短路。

二、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点学实验习惯,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把实验桌上的器材与所做实验的电路图中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2、搞清使用的电源是什么电源,分清电源的正、负极,弄清如何接线。

3、想一想,灯座、开关应如何连接?把导线接到接线柱上,导线应沿什么方向缠绕,旋紧螺帽时导线才不致被挤出来?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接好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强调独立思考,又要强调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过程。本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一堂课完整地按预定计划完成,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三、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对于把导线接到接线柱上,导线应沿什么方向缠绕,旋紧螺帽时导线草不至于被挤出来,学生并没有深刻体会,部分学生操作没能按要求去操作,导致电路接触不良,影响了实验效果。

2、分学生连接好电路后,急于观察实验现象,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就闭合了开关导致有短路现象的发生。

但是,我相信只要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的操作会更完美更美好,同时,我也会应课改的要求,日日充电,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既要注意各种单项素质的训练和提高,有要着重于整体的效应,使各种能力相互促进,这样,教学过程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13

优点:

1、一是能充分利用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时有效地采用学生分组实验,从而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效率、学生的积极性。

2、用表格的形式把要实验的内容体现出来,让学生更加形象有效地掌握实验的内容,降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把握难度,达到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同时也可节省教师对实验内容的提示与说明,减少教师对课堂的占有度,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验探究时间,保证实验成功率。

3、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完成得较好,说明上面的教学措施是有效的。教师在提炼实验结论时,能充分利用“对比”这一方式加以归纳展示,让学生掌握起来更有针对性,不易混淆。

不足:

1、平常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交流的能力。比如上课时有几位学生让他们对自己所得结论“怎样从实验所得现象,归纳出结论”的过程进行描述,明显较困难。

2、在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这一环节上比较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交流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拓宽思路,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交流有效性。

2.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篇二

一、明确串联、并联电路的探究式教学目标

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探究式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串联与并联电流、电压特点及实验动手能力等,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通过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基本规律及理论, 以及通过比较串联与并联中电流与电压的特点来掌握其基本规律.

第二, 能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经历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等思维加工过程, 具体涉及到相关实验器材的选取、电路图的设计等方面.

第三, 能认真细致地完成实验;愿与同学合作;乐于倾听他人的建议;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四, 能够运用串联与并联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电器及电路作基本的解释.

其中重点是:认识串联与并联电路连接方法的不同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初步建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二、串联、并联电路的探究式辨析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 是学习电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学生学会辨别串、并联电路对学好电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版教材给串、并联电路的定义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就组成了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 就组成了并联电路”.对此学生感到抽象、难以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充分运用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点, 从探究串联与并联的电流特点来帮助学生准确地对串联或并联电路进行判断.

基于这种思路,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定义中添加上电流的流向特点, 即“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使通过它们的电流是同一股电流的连接方法叫串联”, “把电流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 使通过它们的电流不是同一股电流的连接方法叫并联”.这样, 鼓励学生通过探究串联与并联电流特点就可以有效地对串联、并联电路进行判断.

三、串联与并联电流规律的探究实验设计

为了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串联与并联电流规律探析中的应用, 在实验之前可以鼓励学生对串联与并联的电流特点进行猜想, 根据实际教学中的经验, 学生猜想的可能性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在串联电路中, 电流是从电源正极出发, 经过用电器后, 电流就可能会相应减小, 到了电源负极时, 电流减小到零; (2) 因为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所以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相等; (3)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可能相等; (4) 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除此以外, 还可鼓励学生对串联与并联中电压的特点进行探究式猜想, 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得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串联电路中各串联部分 (两端) 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这样, 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也提高了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效益.

串联、并联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这个知识点本身就非常适合开展探究式教学.但是在具体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重点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要重视不同基础层次学生的需求;二是在探究式教学的组织过程中, 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学生参与探究式教学积极性的激发方法, 既要注重对串联与并联电路探究议题的选择与引导, 又要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掌握最基本的串联与并联的基本原理.总之, 在串联与并联电路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需要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教学实际, 在充分掌握探究式教学规律的基础上, 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具体内容, 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开展探究式教学, 以实现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靖.“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教学反思[J].物理教学探讨, 2007, (7) .

[2]孙想成.浅谈串、并联电路的教和学[J].物理教学探讨, 2008, (2) .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点的比较 篇三

一、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公式:I=I1=I2=I3=……In

2.电压的特点

①在串联电路中,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公式:U=U1+U2+U3+……Un

②在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公式:U1/U2=R1/R2

③在串联电路中其中一个串联电阻的阻值增大,它两端的电压也跟着增大。

④在串联电路中其中一个串联电阻的阻值减小,它两端的电压也跟着减小。

3.电阻的特点

①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公式:R=R1+R2+R3+……Rn。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②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总电阻为:R=nR0 。

4.电能的特点

①在串联电路中,电路消耗的总电能等于各个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之和。公式W=W1+W2

②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与电阻成正比。即:W1/W2=R1/R2

5.电功率的特点

①在串联电路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之和。公式:P=P1+P2

②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即P1/P2=R1/R2

6.电热的特点

①在串联电路中电路产生的总热量等于各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之和。即:Q=Q1+Q2

②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成正比。即:Q1/Q2=R1/R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电能、电功率、电热都与电阻成正比)

二、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的特点

①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公式:I=I1+I2+I3+……In

②在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即:I1/I2=R2/R1

③在并联电路中,其中一个支路的电阻增大,该支路的电流减小,干路电流变小,而其他支路电流保持不变。

④在并联电路中,某一个支路的电阻变小,该支路的电流变大,干路电流变大,而其他支路的电流保持不变。

⑤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互不影响。

2.电压的特点

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公式:U=U1=U2=U3=……Un。

3.电阻的特点

①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倒数之和。公式:1/R=1/R1+1/R2+……1/Rn

②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这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后的总组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

③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总=R0/n。

④求两个电阻R1.R2并联的总电阻R=R1R2/R1+R2(两电阻之积除除以两电阻之和。)

⑤在并联电路中,当并联的支路增加时,总电阻减小;干路的电流增大,而其他支路的电流保持不变。

⑥在并联电路中,某个支路的电阻减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减小;干路的电流增大,其它支路电流不变。

⑦在并联电路中,某个支路的电阻增大,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增大;干路的电流减小,其它支路电流不变。

4.电能的特点

①在并联电路中电路消耗的总电能等于各个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之和。公式W=W1+W2

②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与电阻成反比。即: W1/W2= R2/R1

5.电功率的特点

①在并联电路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之和。公式:P=P1+P2

②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即P1/P2= R2/R1

6.电热特点

①在并联电路中电路产生的总热量等于各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之和。即:Q=Q1+Q2

②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成反比。即:Q1/Q2= R2/R1。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电能、电功率、电热都与电阻成反比 )

三、串、并联电路的相同点

1.不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路消耗的总电能等于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之和。W=W1+W2。

2.不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等于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之和。P=P1+P2 。

3.不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路产生的总电热等于各用电器产生的电热之和。 Q=Q1+Q2。

学生掌握了串、并联电路的这些特点,以后在学习中遇到相关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 篇四

基于上述认识和思想,在串并联电路电压一节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了通过实验去探索和总结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要求,要求学生四人一组,不看书,分别独立地提出实验构想,列明所需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记录表,相互配合进行实验和记录,最后对实验中发现的各种现象和规律进行总结和陈述的要求。提示学生,实验过程正如我们称东西有误差一样,要注意透过误差的杂乱表现,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结果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各组提出了不同的各种方案,最终他们不仅总结发现了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总体性的.规律,还发现了以下现象与问题:

1、用电压表测电路的每一段时,用电器两端有电压,而导线两端没有电压。

2、把电压表象电流表一样串联时,灯不亮,可是电压表有示数。

3、电压表不小心并在开关两端,灯照样亮,但电压表并有示数。

4、串联电路连接正确,电压表有示数,灯不亮,用手按住,灯才亮,但电压表示数减小。

最后,我们不仅总结出了串、并联电路电压的总体规律,还对发现的其他现象一一讨论,弄明了原因。实际上同学们发现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平时检查故障遇到的问题,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弄明白了许多知识和道理,而且这种通过自己实验,探索总结出的知识,很能树立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养成学生的探索信心与精神,学生理解得透、记得牢,效果也相当好。

5.串联和并联教学过程(模版) 篇五

组织教学

上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于电流和电路的一些知识,对电路的组成及连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课我们要在上课的基础上继续对电路的组成进行深入的研究来认识两种不同的电路。

板书:串联和并联

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对上课的内容做好巩固。大家来看我的这个电路连接,并对这个电路的连接进行合理点评。出示课件:

提示:闭事开关后电源短路。电流对电路元件的连接要保证电流从一接线柱流入另一接线柱流出。否则该元件未被接入电路。

这个电路是最简单的电路连接,电路元件个数少。连接简单,如果元件的个数增加,连接的难度也会增加。如增加一个灯泡,怎么连接能够使两个灯泡都能发光呢。现在各位桌面上已有一些实验的器材。下面请同学们自已小组间合作组成一个能使两个灯泡都能发光的电路出来,并画出电路图。

教师指导学生的连接。

学生展示电路,闭合开关验证。画出电路图。

提问是否还有不一样的连法。

展示电路,验证。画出电路图。

提问

学生两电路的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引导。1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一处断开电路是就没有了电流。用电器都不能工作。2电路电流可以有多条路径。一个用电器损坏不能影响到其它对电器。

教师:如1这样的电路我们叫串联电路。

板书:串联:只有一条电流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如2这样的电路我们叫并联电路。

板书:并联:有多条电流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并联电路相较天串联电路来说要复杂一些。我们再来研究一下。

谁能来说说要这个小灯泡亮。电流要经过哪些导线和元件。生答:

要使这个小灯泡亮电流要经过哪些导线和元件。生答:

教师提问:有什么发现?

有一部分导线是两灯公共的。教师指画公共路径。

板书:这部分公共路径叫干路。其它各用电器所在电路叫支路。如在干路建立一个开关,当开关断开后会怎样? 演示电路。

总结;干路开关和用电器一断开或损坏整个电路全部断开,现在我们对电路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初步了解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征。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几个电路是什么电路。出示电路图:

提问哪个是并联电路,哪个开关是干路开关。在是常生活我我们也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电路。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我所说的这些电路应当是什么电路。

1、你们家里面各用电器的电路是怎么连接的?比如说电视在电灯。马路上的路灯呢?我们教室是的电灯呢?

2、年节时路边树上装饰用的小彩灯呢? 如时间够用。

6.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篇六

1.教学目标

1.知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设计两个用电器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并能画出电路图、连接电路。3.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实例。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规范画出串并联电路、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上节课学习的电路图中,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这一节我们将来学习第十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

(一)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41-43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41页,结合课本插图和右边的电路图找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2.结合课本p42页实验: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明确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会设计两个用电器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并能画出电路图、连接电路

3.阅读课本p43页,生活中的电路及想想议议,举出几个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实例。

(二)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要求书写认真、规范。让4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如下图所示,L1与L2属于串联的是()

2.以下电路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电路,要使灯L1、L2串联,则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要使灯L1、L2并联,则应闭合开关 _______,断开开关_______;绝对不能同时闭合开关 _______。

4.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闭合开关时,会出现短路的图是______;由两盏灯并联组成的电路图是_______;由两盏灯串联组成的电路图是_______;无论开关闭合还是断开,电路中总有灯不能发光的是_____.三、后教环节(15分钟)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4个小组同学分别展示1、2、3、4小题,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小组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注意: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一定要 开关,防止发生。

四、训练环节

(一)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0分钟完成。

(二)学生练习,教师巡视。1.节日的夜晚,路边映衬小树的一串串小彩灯是____联的;而将高大的建筑物点缀的壮观的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是____联的。

2.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使L1,L2串联,应闭合开关____,断开开关____,如果使L1,L2并联,就闭合开关____,断开开关____。

3.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灯和一个小电动机同时工作,这三个用电器在电路中()A.一定要并联B.一定要串联C.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 D.一定混联 4.如果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两盏灯,那么这两盏灯是()

A.一定是串联的;B.一定是并联的;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D.以上说法都正确.5.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后,发现两灯都不亮,用一根导线去检查电路故障,当导线接在灯L1两端时,发现两灯仍然不亮;当导线接在灯L2两端时,发现灯L1亮了,则电路的故障原因可能是:()

A.灯L1开路 B.灯L2开路 C.灯L1短路D.灯L2短路

6.如右图所示是简化了的电冰箱的电路图,图中M是压缩机用的电动机,L是电冰箱内的照明灯,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电冰箱门打开时,S2断开,灯与电动机串联 B、电冰箱门打开时,S1与S2闭合,灯与电动机并联 C、门闭合时,灯熄灭,S2必须自动断开

D、电冰箱内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S1就自动闭合

(三)学生展示,反馈矫正。

(调查学情,统计疑难问题,先让其他小组补充矫正,教师更正或点拨)

板书

15.3串联和并联

1.串联和并联

7.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篇七

关键词:交流耐压,电缆,串联谐振并联补偿

0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现在城市电网改造中, 采用交联聚乙烯电缆替代架空线路已成为一种趋势。按GB 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要求, 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在现场交接试验时应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试验电压为2U0, 耐压时间为60min) 。

某新建110kV变电站110kV进线采用YJLW03 64/110kV型交联聚乙烯电缆, 其额定电压为110kV, 缆芯截面积为1×400mm2, 长度为1.5km, 标称电容量为0.151×10-6F/km。主要交流耐压试验设备参数:变频电源额定容量为200kW, 输出电压为0~450V;励磁变容量为75kVA, 变比为10kV/340V;电抗器额定电压为250kV, 2节 (150H/节) 。

1 串联谐振并联补偿方法的应用及计算分析

1.1 谐振频率计算

电缆对地电容为:

电容式分压器电容C0为1 000F。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试验电压UC为2U0, 即为128kV。

(1) 单节电抗器串联方式接线如图1所示。

回路谐振频率为:

式中, L1=150H。

由于试验设备的频率范围为30~300Hz, 因此该接线方式不满足试验频率要求。

(2) 两节电抗器并联接线后再与试品串联接线如图2所示, 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

L—电抗器L1与电抗器L2并联等效电感;R—串联谐振主回路等效电阻;C—纯电容式分压器C0与被试电缆电容Cx并联等效电容

回路谐振频率为:

式中, L1=L2=150H。

该接线方式满足试验频率要求。

(3) L2与试品Cx及C0并联, 阻抗呈容性, 再与L1串联接线方式如图4所示, 等效电路图如图5所示。该接线方式为利用串联谐振并联补偿试验方法。

试验回路发生谐振时, 试验回路阻抗为:

由于L1=L2, 令L1=L2=L, 因此式 (3) 可简化为:

回路谐振频率为:

该接线方式满足试验频率要求。

R—串联谐振主回路等效电阻;C—纯电容式分压器C0与被试电缆电容Cx并联等效电容

1.2 谐振回路品质因数计算

高压主回路能否在30~300Hz频率达到串联谐振状态是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成功的关键, 而串联谐振时整个系统所需的电源容量取决于试验回路的综合品质因数Q。下面将对谐振回路品质因数Q进行分析。变频串联谐振等值电路如图6所示。

UT—励磁变输出电压;UC—被试电缆电压;L—电抗器电感;R—串联谐振主回路等效电阻;C—纯电容式分压器C0和被试电缆电容Cx并联等效电容

被试电缆上的电压UC和励磁变输出电压UT间的关系为:

调节变频器频率使XL=XC, 此时电路达到谐振状态, 则有:

令, 即试验回路的综合品质因数。而

式中, 为回路谐振频率;QL为电抗器的品质因数。

从以上分析可知, 整个试验回路的综合品质因数Q取决于电抗器的品质因数QL, 而该套试验设备的QL为50。

图1接线方式下Q=QL=50, 但是主回路谐振频率不满足试验要求。

图2接线方式下Q=QL/2=25, 主回路谐振频率满足试验要求。

图4接线方式下Q=QL=50, 主回路谐振频率满足试验要求。

由于图4所示的串联谐振并联补偿试验方法不仅频率能满足试验要求, 而且试验回路综合品质因数高, 因此是本次试验最佳方法。

1.3 励磁变及变频电源容量估算

在试验设备设计时, 变频电源输出功率一般等于励磁变输出容量。试验电源的主回路容量为:

式中, UC为试验电缆电压, 128kV;IC为流过电缆的电流, IC=ωUCCx=7.01A。

根据试验电源主回路容量P, 估算励磁变所需容量为:

由于17.95kVA<75kVA (励磁变额定容量) , 因此在现场只需提供约18kVA的低压电源即可进行试验, 这在施工现场很容易实现。

2 试验结果

对该电缆使用变频串联谐振法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在30~300Hz频率间达到谐振及设备容量是否够用。经过理论计算, 以上两项关键指标均满足。随后, 对该变电站的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进行现场交流耐压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 试验现场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值非常接近。此次交流耐压试验的频率为38Hz, 完全符合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要求。

3 结束语

在试验现场, 要根据不同试品需求, 通过计算来确定变频电源、谐振电抗器、励磁变、电容式分压器间的配置关系, 以免造成设备资源配置浪费, 导致试验过程中的不适应性。

参考文献

[1]范迪铭, 吕景顺, 彭鹏.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现场交流耐压试验[J].甘肃电力技术, 2006 (4) :1-3

[2]GB 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S]

[3]刘玮, 肖勇.220kV交联超长电缆现场交流耐压试验[J].高电压技术, 2008, 34 (4) :831, 832

8.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篇八

【摘 要】本文以办公软件Excel表作为计算工具,根据水泵样本数据建立水泵特性曲线数学模型,并结合多台水泵并联工作时的特点,建立管网装置特性曲线的数学模型,运用这些模型进行水泵工作点的确定,充分实现了程序化和自动化,使计算更加简便、快捷、精确,对供、排水工程的设计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并联水泵;特性曲线;数学模型;工况点; Excel;LINEST函数;规划求解

1.前言

在扬水工程的设计、运行以、改建和扩建中,经常遇到水泵能否满足新建工程要求的问题,要绘制水泵和管路装置的特性曲线,以此确定并联运行水泵的工况点。这是一个复杂、细致的过程,否则就会导致水泵特性与管路装置特性不相匹配,使工作点大大偏离高效区,造成水泵长期处于低效率工况下运行,有的甚至因效率过低造成水泵严重超载酿成重大事故。水泵样本中特性数据仅有三组,如何用这三组数据建立水泵特性曲线和由进出水管、水泵组成的管路装置特性曲线,并以此确定其运行工况点,即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2.数学模型的建立

2.1水泵特性曲线

表示,只要确定上二式中各系数值,则水泵特性曲线的近似表达式就可建立,即为水泵特性曲线数学模型。

根据设计流量和估算总扬程选定水泵,水泵生产厂家在给出曲线的同时,还给出水泵高效区的三个工况点m1、m2、m3(见图 3)。将三个对应的q泵、H泵、η泵值代人(1)和

2.2装置特性曲线的数学模型

为了方便讨论,本文以两台同型号水泵并联运行的情况进行推导,(如图1所示),工况点的确定一般按图2方法求得(作图法)。

3.工况点确定

Q ~ H'(图3中Ⅱ')曲线随着Q增大而下降,Q~H需(图3中Ⅰ')曲线随着Q增大而上升。在同一Q、H坐标内,Q ~ H'曲线与Q~H需曲线必相交于M'点,该点即为水泵在该装置下的工作点(见图2、图3),对应于M'点的Q'2和H'2为并联运行水泵的工作流量和扬程,Q'2是各支管路流量之和,也就是说并联运行单泵工作流量为(Q'2)/n,(Q'2)/n满足(2)式时的η即为并联运行单泵的工作效率;Q~H需曲线与q ~ H'(图3中Ⅱ)曲线相交于B点(图3中未画出),为单台水泵单独运行时的工作点,此时Q2满足(2)式时的η和满足(8)式时的H为单台水泵单独运行时效率和扬程,由此可以得出单台水泵单独运行时的轴功率,其值必须小于已选配套电机的配套功率。

4.用Excel表求解各数值

综合上述,必须求解(1)式、(2)式、(8)式、(9)式、(11)式以及联立求解(9)式(11)方程组和(8)式(11)式方程组,手工计算不仅很繁琐复杂而且易出错误,而Excel具有最优秀的数据计算与强大的分析功能,只要与数据打交道,Excel是不二的选择。

解(1)式、(2)式、(8)式、(9)式的系数,是用Excel中的LINEST函数,该函数是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已知数据进行最佳曲线或直线拟合,并返回描述此曲线或直线的数组。解方程组是用规划求解方法。

限于篇幅,LINEST函数的具体运用和规划求解方法不在这里赘述。

5.实 例

某扬水工程设计流量Q=1.2m3/s(4320m3/h),净扬程H净=101.3m,初估损失扬程10.13m,初估总扬程H总=111.43m,根据Q和H总比选各种泵型,最终选定350S125型水泵3台,该泵性能见表1。

当H泵=111.43m时利用(12)式求出单泵q泵=1476 m3/h(0.41 m3/s),以此设计吸水管直径0.6m长3.5m、喇叭口直径0.75m、支管直径0.35m长10m、并管直径0.7m长309m(其中下端钢管长173m,上段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长136m)。已知ζ喇=0.1,ζ90°=0.1,ζ渐=0.2,ζ闸=0.07,ζ喇=0.1,ζ渐=0.25,ζ45°=0.1,ζα1=0.352,ζα2=0.262,ζα3=0.299,ζ喇=0.1,ζ拍门=1.5,钢管糙率n钢=0.01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糙率n砼=0.014。根据这些数据求出q ~ H'曲线:

解(15)(16)方程组得并联运行时水泵工作点Q M'=1.244 m3/s、H M'=108.132 m/s,则每台水泵的Q M”=0.415 m3/s,根据(13)式ηM”=76.414%;解(14)(16)方程组得单台水泵单独运行时Q B=0.438 m3/s、H B=102.148 m,根据(13)式ηB=74.701%、N轴=587.543kw,小于电机配套功率680kw,满足要求。

6.结束语

上一篇:水浒传杨志的描写句子下一篇:南京大屠杀优秀观后感700字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