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校管理的建议

2024-11-07

浅谈对学校管理的建议(精选10篇)

1.浅谈对学校管理的建议 篇一

浅谈对公办中小学校取消级别的认识及一点建议 1985年,国家在对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工资制度改革中,提出中小学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待遇与行政级别挂靠,即市重点中学、区县重点中学、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完小)的校长分别挂靠正处级、副处级、科级和副科级,享受相应级别的干部待遇。

这种中小学校长与行政级别挂钩的制度,引发了种种诟病。其中,学校“官本位”氛围严重被认为是最为严重的情况之一。很多校长的级别比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还要高,教育主管部门怎么能指导学校呢?行政级别倒挂现象,造成政府与学校关系尴尬。

其次,这也加剧了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高级别的校长肯定不愿意去不同级别的学校交流任职。此外,校长每年都要参加几十场与教育无关的会议,大量的会议占用了治理学校的精力和时间。

“去行政化”呼声持续多年,全国多地都对小学校长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其中,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成为了部分地方探索中小学去行政化的主要途径。199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立中小学校长职级系列的改革设想,并于次年开始在静安、卢湾两区先行试点。将校长分为五级十二等,即特级校长、一级校长(分二等)、二级校长(分四等)、三级校长(分四等)、四级校长(分二等),2001年扩大至所有普通中小学,2007年开始进一步推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

1999年,北京市西城区以及山东省潍坊市下属的高密市也开始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试点,其中,潍坊市在2004年底于全市全面推行。

此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市,辽宁省沈阳市,湖北省武汉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等地也陆续开展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试点。

职级制是让校长的级别和学校没有挂钩,是去行政化的一个环节,更侧重的是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其中关键一环,就是打破校长终身制的铁饭碗。

目前很多地方的中小学去行政化改革其实是换汤不换药,虽然形式上实行了职级制,但实际上还是套用行政级别来管理,学校还是没有办学自主权。“真正的去行政化校长应该公选,由选拔委员会选拔,考核应该由学生和老师来考核。改革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教师自主权和学生选择权”,目前校长的选拔、培养、使用、评价等环节,仍封闭地掌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手中。真正的去行政化,就要把学校交给教育人去办。去行政化的关键是管办分离,但是现在政府部门既是主办者,又是管理者,又是评价者,这是导致学校行政化的根源。

我们建议,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督导角度,采取专业委员会评估校长,而非用行政管理的方式去考核。

2.浅谈对学校管理的建议 篇二

一、学校网站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 建设原则

学校网站建设应遵循先进性原则, 应紧跟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脚步, 尽量采用先进、成熟的组网技术。从2G时代到3G时代再到4G时代, 计算机网络技术一直在不断更新, 校园网建设要满足信息技术发展需求, 统一组网、分布更新, 尽可能达到技术性能比最优。

(二) 建设目标

学校网站是学校的“里子”工程, 许多外地学生都是通过学校官网获得学校相关信息的,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建立学校网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宣传手段。网络的超时空性, 可以将学校的指导思想、招生信息、竞争特色向社会公开, 不仅可以让本校学生了解学校, 更可以让全国、全世界了解学校。网站建设好比学校的包装, 应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 给访客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

(三) 建设内容

学校网站建设主要指信息资源建设, 具体可分为外部信息资源建设与内部信息资源建设两部分。外部网页、远程教学、电子邮件属于外部信息资源建设;校园办公系统、官网主页、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系统属于内部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是网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有效依托学校网站的硬件环境, 以各种应用系统为主要手段, 实现数据的协同共享、分布式存储、协同处理。网站建设人员要将分散、无序的信息转化为集中、标准的电子化信息, 构建校园网信息资源数据库体系, 使网站建设朝着共享化、电子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四) 页面布局

遵循个性化设计目标, 按照系统开发的基本观点对学校网站建设进行分解, 从内容上可将网站页面布局分为四大部分:

(1) 学校风采:通过学校影集、教师频道、学生频道等内容展现。

(2) 优点特色:通过大队部频道、新课程频道、家长频道等内容展现。

(3) 信息发布:通过新闻频道、最新文章等内容展现。

(4) 部分校务:通过我要留言、校园公告、周行事历展现。

网站的主页应采用静态主画面和动态图片相结合的展现方式, 体现学校的生机勃勃。静态主页集中介绍学校风采、办学特色、信息发布。学生校务相关内容, 课表的查询、教师评课、选修课程等, 可用ASP与数据库结合的技术建立查询管理系统, 以交互式的动态Web画面展现。

二、学校网站维护工作的建议

(一) 基本维护内容

学校网站的维护包括:基础设施的维护、应用软件的维护、连接的维护、安全的维护、网站数据维护及备份、网站杀毒、垃圾碎片清理、网站抵御攻击、网站灾难恢复等内容。

维护人员应及时关注网站域名、网站空间、企业邮局、网站流量报告、域名续费等基础设施运营情况, 关注应用软件业务活动的变化, 测试软件应用错误, 记录网站访问者需求的变化。内容维护是最重要也是最频繁的维护工作之一, 应定期进行。数据库导入导出、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后台、网站紧急恢复等工作应安排专业人员及时进行, 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每月的某一天应对硬盘数据常态整理, 定期杀毒, 维护次数宜“多”不“宜”少, 至少每月两次。过多的垃圾文件会影响网站的访问速度, 维护人员应及时清理。

除基本内容的维护之外, 学校网站管理人员应及时对网站内容进行定期更新, 在栏目设置上, 应将可定期更新的栏目放在首页, 提高首页更新频率。同时, 网站服务与回馈工作要保持质量, 学校应设专人或专门岗位从事网站维护服务, 及时解决用户需求。

(二) 维护健康运行

校园网建设后, 网站维护人员应定期对学校网站进行运营管理, 确保信息的及时处理, 保障学校信息发布的快捷性。网站维护部门要根据不同信息类别, 安排专门人员对栏目信息进行审核、发布、处理。对于网站留言板、学校贴吧、官方论坛、在线数据库等运营栏目, 工作人员要及时查看, 为师生互动、校内外交流提供准确信息。

当前网络环境鱼龙混杂, 中职学生年龄多在16~18岁之间, 自身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筛选系统, 维护人员应为学生上网构建绿色通道, 严禁“黄赌毒”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 对于发布在网站上的不健康信息, 工作人员应及时删除, 不给这些不良信息一点荼毒青少年思想健康的机会。

学校网站是家长与学校、社会与学校、学生与学校沟通的重要依托, 网站建设与维护工作必须严阵以待, 不辜负每一位用户的期待。

摘要:网站的建设与维护是中职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 能否建设科学高效的网络信息系统, 关系到全校师生的用网安全。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应遵循相应原则, 有方向、有策略地展开工作。针对中职学校网站的建设要求、建设原则、工作内容、维修内容展开简单探讨, 供各位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网站建设,校园网维护,网络病毒

参考文献

[1]贾富.校园网:学生时代心灵的寄托[J].互联网天地, 2007 (12) .

3.浅谈对学校管理的建议 篇三

关键词:教学管理;素质教育;管理意识

一、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必须树立质量中心观念和全面管理观念,因为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的目的,也是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教学管理效果的标准,所以质量应该成为管理的中心。而质量的提高又必须通过全面管理来实现。质量是教学各项工作的综合效果的表现,离开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因此,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一大原则。

1.教师素质提高

重点学校的教师队伍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业务功,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并且应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以便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使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高要求的需要。我们特别重视骨干教师的外出考察和参加高层次的研讨交流活动。我们认为这是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重要途径。二是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教育理论贫乏,教育思想陈旧是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理论的再学习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我们把教育理论的学习规定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定学习书目,安排时间,并制定了检查措施。为了推动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还请教育科研部门专家开设系列讲座,举行专题研讨,集中解决一些教育思想的突出问题。另外还请各方面的人士来校传递科技方面、改革开放方面、教学改革方面国内外的各种信息,活跃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三是开展教学经验总结活动。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总结是提高的途径。因此,我们把总结规定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把每人每学年撰写一篇论文作为制度贯彻执行,并把论文作为教师教学成果的组成部分,认真评选、奖励并记入本人的教学档案,同教学成绩一样成为教师职务评定、评选和提干的依据。对教师队伍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教学环节的管理

教学诸环节的管理中我们突出了课堂教学的环节。对课堂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来自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探讨共同问题的解决,探索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开辟新的教学途径。而举行各种公开课是开展这种研讨和探索的极好形式。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的群众化,把全体教师都吸引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来。这三个层次的公开课均实行一课一研讨的办法,就是每次公开课后要有不同形式的研討会。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学校和其它的职能部门一样,也有不同的科室组成,由于工作重点和性质的不同,各个科室都应有不同的制度对其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只有这样,各个部门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所以,我们在修定制度时要顾及全面,对各个方面的制度都要进行修定。

2.针对性原则

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必须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要认真分析出工作中那些不良现象产生的根源,审视寻找出原有制度中存在的缺憾和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修订。

3.长期性原则

作为制度,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我们在修定制度时,既要着眼于现在,也要放眼于未来,使之能在较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让它成为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则和准绳,起到稳定军心和局势的作用,我们不能信口乌鸦,更不能朝令夕改。

4.人性化原则

我校老师平均年龄偏大,大部分已步入中年,这一时期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较重,且身体也进入了亚健康状态,再加上我校女教师很多以及她们独有的生理现象这个现实,所以,我们在修订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不误工作的情况下,尽量想老师之所想,力所能及地为老师解决些实际问题,形成条文,列为制度,努力体现制度的人性化。

三、转变与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提到教学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领导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一般教师只要每天按时上好课就可以了。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小学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其实不然,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桥梁,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

一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技术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来源。二是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测试等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参与者。

四、构建和谐、进步、民主的教学环境

和谐、进步、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要使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要根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良好条件,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营造心情舒畅的环境。一是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为教师构建舒适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校教职工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二是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地增添教学器材,逐渐地改善教学器材、教学设备,使器材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三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维持、优良作班级风的形成等,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4.浅谈对学校管理的建议 篇四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对农业的重视日益显现。这不光体现在生产方面,还体现在医疗保障制度上。目前,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在探索中逐渐完善。本文就目前,从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以及农民对医保制度的接受现状入手,浅谈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政策所提的几点建议。

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农村医疗保障就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农村的情况,依法制定的有关疾病的预防、治疗等保护农民生命和权利不受侵犯的各项政策的总和,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医疗设施、医护人才、医保资金、疫病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等方面。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同时我国也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具有少子老龄化、重负老龄化和长寿老龄化的特点。加之农民收入及农村医疗水平有限,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这个情况下,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对于农村的稳定及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广大农民充分地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及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我国社会稳定、农村发展都至关重要。

二、农民对医保制度的接受现状

对于老龄化现象严重的中国,加之疾病随年龄的增长更加频发的现实,谈及医疗保障的对象,老人首当其冲。然而,有一种观念普遍存在于老一辈农民当中,并不利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普及,即“家庭养老”思想。

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造成许多农村老人保有这种思想有诸多的因素。一方面,由于中国几千年文明传承下来的尊老爱幼的精神,家庭养老已经成为很多农村人的习惯,甚至被崇尚为美德。另一方面,从社会发展看,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毕竟远不及城市,几千年来的自给自足农村经济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人们的观念、文化教育及其他社会事业进步,“养子为防老”的想法比比皆是。同时,经济发展较慢带来的束缚,难以推行新的养老形式,便使家庭养老形式难以被其他形式所替代。

另外,由于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也并不多,虽可以分担农民看病的一部分负担,但也是一小部分。比如,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及比例规定,村卫生室及村中心卫生室就诊报销60%,每次就诊处方药费限额10元,卫生院医生临时补液处方药费限额50元;镇卫生院就诊报销40%,二级医院就诊报销30%,三级医院就诊报销2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均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200元。同时,由于一些医保只负责达到“大病”标准的农村社会的医疗问题,一般疾病不在合作医疗范围之列,所以对于很多农民来说,更愿意选择“小病拖”的态度来避免医保这部分的经济支出。

三、从农民思想角度入手对农村医保政策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尚存在保障体系不健全、保障资金短缺、基金管理混乱、缺乏福利性和公平性、相关立法滞后等问题。加之许多农民在思想上存在的封闭与落后,我们在农村医疗保障政策的提高上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1、加大并平衡投资

我认医保政策尽量向农村倾斜,加大在农村的资金投入,平衡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的分配和配置是从“硬件”上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的方法。这样能够提高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让每一位参保的农民受益更多。

2、政策应及时适应当地现状

及时了解某一小部分地区的发展现状,适应现状更改更适合医疗保障的制度,可以使医保与地区发展相互协和、相互促进。由于城市和农村甚至农村和农村之间的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采取不同的医疗制度安排,在经济稍微发达地区,实行保大病不保小病的模式,而相反的,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实行既保大病又保小病的模式,确保把农村居民中无力支付合作医疗费用的低收入者纳入到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当中。这样也能够使贫困地区的农民更好的接受医保制度。

3、普及医保思想

5.浅谈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 篇五

在本学期之前,我并没有直接的接触过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但是在生活中,我知道我们在许多地方与各行各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有间接的接触。

比如在大润发超市购物时,我们可以接触到它的商品管理信息系统和会员管理信息系统;还比如在学校图书馆借书时,我们可以接触到学校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再比如在假期回家购买车票时,我们可以接触到车站中的车票管理信息系统。

既然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我想这说明它的存在的确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带来更快捷高效的运作,能够节省图书馆管理的人力财力物力,能够给车站的管理提供精准而人性化的服务。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班在周三的上机课上集体通过互联网第一次正式的了解了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的关系密不可分,计算机技术产生以后,迅速在管理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经营管理学会及其事业部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各种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概念逐步得到了充实和完善。

通过在智库百科的搜索,可以得知: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带来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可以简化人们日常工作中的大量机械重复的操作,使一些过程繁琐且数据量大的数据收集工作得已高效的进行,信息系统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有效控制,实现对工作流层的控制,协调。现在的信息系统,如专家系统还可以给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给管理层提供有利于决策的决策模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仓库,可以对大量的日常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操作,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但是切实可用的规律,变化。例如:电话公司的自动缴费系统,大大缩短了,客户缴费的时间,省去了传统的前台收费后还要手动把所收取费用计入账本的麻烦。沃尔玛的数据挖掘系统,根据客户购买商品的数据,发现了暴风雨天气,啤酒销量上涨的规律,物流公司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对货物进行跟踪控制.....等等。

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MIS系统通常用于系统决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统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上层管理人员,使他们了解当前工作发展的进展或不足。换句话说,MIS

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公司现状,把握将来的发展路径。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现成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几种形式。一般来说根据企业的技术力量、资源及外部环境而定。大型医院,连锁超市,有实力的连锁快餐比如麦当劳,在这方面的投入都较大,系统一般都是公司自己找专业公司开发的这样才符合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另外,MIS一般只要是大一点的需要销售商品的公司都会用到,只是投入的资金不同而已。

管理信息系统按组织职能可以划分为:办公系统、决策系统、生产系统和信息系统;按信息处理层次进行划分为:面向数量的执行系统、面向价值的核算系统、报告监控系统,分析信息系统、规划决策系统,自底向上形成信息金字塔;按历史发展进行划分为:第一代MIS 是由手工操作,使用工具是文件柜、笔记本等。第二代MIS 增加了机械辅助办公设备,如打字机、范围走向广域范围。按综合结构可以划分为横向综合结构和纵向综合结构,横向综合结构指同一管理层次各种职能部门的综合,如劳资、人事部门。纵向综合结构指具有某种职能的各管理层的业务组织在一起,如上下级的对口部门。

6.浅谈对职称评聘工作中的几点建议 篇六

一、职称评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评审标准与实际岗位脱离

近年来, 职称的评定条件几乎包括学历、任职时间、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测试、职称计算机考试、职称外语考试、论文、科研奖励等项目, 而针对具体岗位、具体专业至今还没有形成可行的考评标准。在进行职称评聘中对学历有明确的要求, 但对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学识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就比较笼统了, 所以申报者只要学历达到要求, 就符合晋升条件, 也不管其从事的专业岗位工作要求是否相符。例如从事医院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 不管其原来所学的专业与现在的岗位是否对口, 只要取得相应的学历, 就可以晋升相应的职称。这样一来, 促使有些工作人员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历的取得上, 近年来, 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确实上了一个台阶, 而其所从事的专业技术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就很难说了。还有一些人员为申报职称投机取巧, 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成果或撰写论文上, 这样就致使那些临床诊疗水平较高而缺乏论文的人员失去了申报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得出的考评结果, 一方面促使了部分人员学会投机取巧、不思进取的局面, 另一方面挫伤了部分优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 名额有限

当今, 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各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完全相同, 由于上级人事部门给各单位下达的名额有限, 让职称考评工作非常被动。有些单位名额较多, 不能浪费, 一些条件一般的专业技术人员就非常幸运地被圈在内;而有些单位却因名额有限, 一些真正具备任职条件的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却被拒之门外, 所以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三) 形式化

在职称申报考核的过程中, 每位申报者都要经过层层审批。从形式上看, 程序非常严谨, 环环相扣。但是绝大多数科主任从人际关系出发, 都会在领导意见一栏填上“同意推荐”和“同意聘任”, 而逐级上交后, 考核结论都类似于“同意科室意见”, 所以评聘程序太过形式化, 结果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轨。

(四) 评聘合一, 任职终身制

评聘合一, 就是评了就聘, 聘了就终身享有相应的各项补贴及职务工资等, 这种制度偏离了聘任制的竞争机制, 成为专业技术人才的绊脚石, 制约着医院的发展。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给予以下几点建议。

二、职称评聘工作中的建议

(一) 继续教育应与专业岗位相结合

根据不同工作岗位, 建立不同等级、不同专业的职业资格教育与考试制度。在这一方面, 美国、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已经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只有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之后才能从事相关的岗位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更高层次教育时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岗位。

(二) 个人申报, 社会评审

职称评聘要突出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 将职称评审走向社会, 由大家评比, 实行公开考试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建立智能化的网络管理, 使评审工作更高效、便捷、安全, 使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其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

(三) 打破“评聘合一”, 实行竞聘上岗

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 放开获取任职资格的数量, 取得资格后可有岗位限额进行聘任。各单位根据各科室的具体情况, 合理定员、定编, 科学设岗, 废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 实行专业技术聘用制。医院要注重培养医生的医德修养, 加强医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与培训, 提高医疗水平。建立竞争机制, 优化人才资源, 进行人员动态化管理, 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使专业技术队伍生机勃勃, 从而促使医院在竞争中稳定发展。

(四) 任期考核、客观、公正、公开

各单位要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在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之后, 必须对每个岗位设定合理的任期目标, 考核的内容必须与岗位目标相结合,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医德医风、诊疗水平、教学科研等进行客观性的量化考核, 由大家评定, 使考核标准、程序全面公开, 考核结果客观公正。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重新聘任, 充分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 促进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晗辉, 黄珍娟.论职称评聘工作中的弊端及其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30 (14)

7.浅谈对学校管理的建议 篇七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问题 建议

1.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灌溉涵管漏水,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1.2设计问题。设计工作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设计工作沿着预可研、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不断深入,不仅意味着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的逐步细化和分解,还包括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必须逐步补充完善,设计方案的比较也需进一步深入论证。但实际情况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中施工方案基本无比较,只要方案可行即可,技术经济观念不强。招标设计阶段的深度与可研阶段差不多,无设计优化。在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由于业主的强烈干预,设计单位才对设计方案进行较细致地比较,导致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设计修改很多。

1.3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

1.4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部分农业开发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1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1.5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1.6产权方面。从20世纪50~70年代,实行合作社和人民公社集体所有的經营管理体制,建成的设施归公社或生产队集体所有,实行集体管理,工程维护管理较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产生的问题是:水利工程所有者主体“缺位”。基层政府代替“集体”承办本该由“集体”办的事,造成政府“越位”。兴修农田水利是农民自己要干的事情,结果变成政府要农民干,甚至被人理解为政府加重农民负担。工程集体所有与分户经营的体制矛盾,导致“集体”工程有人使用、无人管理,老化、损坏、丢失等现象严重。

2. 建议

2.1全面加强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2.1.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2.1.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工程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

2.1.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

2.1.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已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1.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成一套真实完整的资料备案。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要严厉打击。

2.2全面加强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2.2.1安全管理。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人为破坏;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

2.2.2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2.2.3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2.2.4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

2.2.5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期长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

8.浅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 篇八

近几年来,我国进入了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城市管理处于城市治理的末端环节,各种社会矛盾很容易在城市管理领域发生冲突,如收入差距加大、贫富不均、就业困难、社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在城市中表现出来,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本人浅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

一. 城管工作现在所面临的困难。

1.城管工作缺乏统一的执法及制度标准。城市管理工作没有全国性的主管部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完善,执法体制比较乱。用社会上流行的话语说,我们城管部门上面没“爷”,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城市管理的模式,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执法难题。好消息是,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成为城管部门的领头,值得广大城管员期待。2.城管工作群众基础欠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所面对的基本上都是社会底层人员,这些人员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对政府的不满情结,面对代表政府行为的城管执法时,难免有抵触。导致城管执法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而且因为各地执法情况不一致,甚至同一地方不同时期城市管理方式的不一致,造成城管队员在执法过程中都缺少很好的解析依据,导致执法相对人更多的不解甚至反抗。加之,近年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对城管的负面报道,使城管形象在市民心目中进一步下降,也是造成城管执法工作群众理解度偏低的重要原因。

3.城管执法队伍力量相对薄弱。随着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大执法”格局形成,城管执法事项越来越多,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执法范围越来越广,而相对的执法人员数量,却远远跟不上执法需求。就拿我们端州区城管执法分局来说,需要面对的执法事项有十大类162项,城管执法也要求往小巷社区下沉,而分局执法力量却只有100多号人,远远达不到执法所需。另外,执法后勤保障(车辆、执法工具)等缺乏,也使城管执法力量显得薄弱。

4.城管执法缺少专业执法力量。随着大城管格局的形成,城管执法事项不仅是社会大众认为的处理小摊小贩,而是深入到住建、环保、卫计、水务、燃气等专业领域。而对于这些领域的执法,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说噪音污染怎么界定,违章建筑的确认,怎样的排水沉积池才算合乎标准等等。这些都不是城管部门可以制定,也不是城管部门可以确认的,但是至少城管执法人员要熟悉相应的标准,不然当执法对象询问整改标准时,城管执法人员都没办法回答。所以城管执法队伍需要有一批专业执法队伍。

5.城管执法工作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城管执法工作大多是带有强制性质的,比如说拆除违章建筑、清楚占道经营等。可是城管执法手段,除了靠人力强制执行的暂扣外,没有任何强制措施。这在执法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执法对象的不配合。也不利于后续案件的跟进处理。

二. 针对城管工作现状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1.需要加强对城管执法工作的宣传,扭转群众对城管工作的负面印象。这不仅要加强宣传城管工作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等正能量宣传,也要从一定的角度宣讲城管执法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以更好的让群众在理解城管工作的同时,支持城管工作。

2.需要加大城市管理工作的立法进度,为城管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在法律允许的基础上要考虑增强城管执法工作中的强制性手段的应用,因为城管执法事项大多是带有强制性的,比如说拆除违法建筑,清除占到摆卖等,先行城管执法中除了暂扣物品外,没有任何带有强制性的执法手段,3.引进专业性执法人才。在加强执法队伍人才培养的同时,在新招考时要有针对性引进一批专业性执法工作人员。可能的话,要求其他部门在移交执法事项的同时,移交专业执法人员。

9.浅谈对项目财务管理的设想 篇九

关键词:项目;项目管理;财务管理

企业集团之间,集团下属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交流和限制总是并存,且分工日益细化,局面错综复杂。形成并发展于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必须及时改进管理方法,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借鉴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及时掌握和了解相关的各类信息,实现财务管理从粗放型、单一型向精细化、多元化的转变。

一、现行财务管理分析

现行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不同的职能,会计核算为财务管理服务,对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映,其原始单据的收集、整理、记录和编表等都有一个固定模式。财务管理工作则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虽然财务管理是从会计核算中分离出来的,但其意义要比会计核算深远得多。而我们往往是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金运作和会计结构、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淡化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

现行财务管理往往是事后要等一个会计年度结束以后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找出了差异的原因,但却无法改变最终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财务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异动,特别是某个部门或利润中心偏离预先计划的情况,反应迟钝或无法做出反应。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财务管理非常有必要引入当今的一些先进项目管理理念和做法,将管理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合理的分解,以项目为载体,灵活地在各个项目当中实施财务管理的方法,完成财务管理的目标。

二、项目和项目财务管理方法的引入

项目是需要组织来实施完成的工作任务,需要满足一定性能、质量、数量和技术指标等要求的工作。而项目管理则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带有临时性的专门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项目拟建之前,通过对于项目有关的市场、资源、工程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和评价,从而确定项目是否可行或选择最佳投资方案的一项工作。它是提高投资决策科学性的重要工具。可行性研究是投资活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项目投资的首要环节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以项目可行为先导,尽可能收集有利于项目可行的资料。因建设项目本身差异以及管理者的要求不同,可行性报告的内容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总的趋势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要求越来越完善。可行性论证和评价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意见,为决策者选择项目以及实施方案提供多方面的建议,并力求客观地、准确地将与项目执行有关的资源、技术、市场、财务、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数据资料汇集报告给决策者,使其能够在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有关情况的条件下,实事求是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实践证明,项目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变化的方法。正如着名管理顾问Tom Peterrt和David Cleland所指出的:“在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项目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在这全球性的市场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再加上作业日趋项目化的特点,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将企业的各种任务“按项目进行管理”。这样,企业的管理责任就易于分散为一个个具体项目和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有利于对项目执行情况的及时分析、考核和监督,从而可以确保各项目的执行及完成,有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把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方法、理念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当中,将财务管理的目标分解到相对独立的项目之中,让过长的管理周期以及过于宽泛笼统的管理理念也细化到各个项目,并且将项目管理过程和财务管理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实施财务分析和控制,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内,不断进行资源的配置和协调,不断做出科学决策,从而使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产生最佳的管理效

果。

三、基于项目的财务管理设想

我们的设想是将财务管理的责任中心尽可能地转移到每个项目,以企业内部的部门或单位正在实施的各种项目为管理对象,财务管理部门收集更多更全面的交叉信息资料,在项目中集中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功能,对其进行预算、计划、分析、控制及考核、评价,并对实施中出现的偏差及时做出调整。

1、全面预算管理,以项目管理为核心。企业的各项管理,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和支持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支出的前提下,实施全面计划、全面预算管理,对生产和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和预算,并以此来控制成本和费用,可以有效地节支,杜绝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的铺张浪费,以较少的耗费获得同样或更高的效益。财务核算上,通过系统实施建立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通过业务管理中的项目管理体系将项目中的相关信息与财务进行对接,使财务数据与业务紧密结合,财务数据及时反映业务状况,业务发生直接生成会计处理,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同时,对财务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按项目阶段进行管理。

2、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单项管理制度或方法的改变,要统筹考虑对整个管理体系的影响。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从目标预测、发布、监控、考核、信息反馈,以及目标的下一次修正、发布,反复循环,使整个企业管理得以不断加强和提高。项目管理与传统的部门管理相比最大特点是项目管理注重于综合性管理,并且项目管理工作有严格的时间期限。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把项目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依据系统论“整体——分解——综合”的原理,可将系统分解为许多责任单元,由责任者分别按要求完成目标,然后汇总、综合成最终的成果,做到“负责有人,监督到位”。对每一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项目负责人要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提出修订方案、制定整改措施。同时,项目管理把项目看成一个有完整生命周期的过程,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促使管理者不要忽视其中的任何阶段以免造成总体的效果不佳甚至失败。管理小组要分项目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审核,管理过程中要系统、多方位地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正确评价,为科学

决策提供依据。使资金按计划使用,精打细算,无超支浪费。内部审计部门也应该加强日常审计,并在事后对使用效果进行审计和检查。目前,对财务管理与控制流程及方法体系的选择通常是从风险最小化的立场选择的,项目管理就是将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等概念纳入财务管理体系,以使风险性与效率性相统一。

3、加强财会基础工作,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会计人员在不良的社会风气中,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时刻刻提高警惕,真正做一名行得正站得直的会计人员。搞好财会基础工作,是发挥财务管理核心作用的保证。责任心是竞争力,责任感是凝聚力,项目的财务主管要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好报账关和结算关,要时刻警惕来自市场的风险。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计量验收、原始记录、内部价格、审批与核销、财产清查、经济合同等一整套财会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程序。同时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注重知识更新的自觉性。

4、项目综合管理必须得到各部门的配合。财务部门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部门,其他各部门的信息最终都将归集到财务部门,财务主管将这些信息及时有序地归集起来,将汇总结果及时反映到项目领导与公司领导,给领导当好参谋。项目综合管理就是项目各要素相互协调的过程,它需要在相互影响的项目目标和方案中作出平衡,以满足或超出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然而,要做到这些,财务管理的地位必须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反馈还必须得到各部门的配合,否则要做到综合性管理无从谈起。

5、要设计合理的财务指标并及时分析反馈。财务管理以项目为管理载体的思路,必须区别于现行财务管理的一些做法。现行财务管理设计的财务分析使用指标基本上是以企业全局为出发点,对按每个项目进行相对独立财务管理并不适用。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较为科学合理的指标,从而在分析时做到有的放矢,击中要害。另外,鉴于很多项目的临时性、周期性特点,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要对分析的结果及差异的比较及时进行反馈,在其他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扬长避短,使每个项目取得最佳效益,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最高目标。

6、设立有效内部监控。内部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系统、强有力的内部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

7、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提升集团财务管理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构建适应集团未来业务流程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改变传统的会计工艺。项目的实施将对财务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它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环境、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集团管理信息系统,将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集团的财务管理水平。

10.浅谈对学校管理的建议 篇十

关键词:中学管理;会计监督;监督体制;会计核算

中学的稳健发展,离不开会计工作的支撑和保障。而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会计监督在发挥好会计工作,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对教育改革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学财务体制也日趋完善,这对于会计监督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会计监督如何适应现在财务体制,发挥监督职能是中学管理必须考虑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会计监督工作的现状,结合中学会计监督的作用以及会计监督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会计监督的具体措施。

一、 当前中学会计监督体制现状分析

1. 会计监督认识不到位

中学阶段,领导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升学考试以及招生上面。对于具体的制度实施认识不到位,执行力不足。部分中学甚至还未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对于有效实现会计监督职能是巨大的挑战。认识不到位还体现在全员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参与会计管理或财务活动中,不能按照相关规定行事。

2. 会计监督执行力不足

中学财务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也许都不是单独的管理部门,其领导方式由学校领导直接管理,这就造成领导和审计人员的上下级关系,在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执行力不足还表现在监督结果处理不到位光有监督,没有奖惩,时间一长,很容易忽视会计监督。

3. 中学会计信息失真

中学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中学的账务不明,账务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例如,每个学校都有规定的接待费用,但是有些学校就抓住这个财务空子,将这一部分的接待费用,转移到其他地方使用,一些学校甚至设立小金库,将不合法的账务合法化,学校还出现“白条套现”设立账外账,租用学校公共设施,取得的财产性收入却不计入到学校的总账内,这阻碍了审计工作正常进行。

二、 中学会计监督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

目前,一些中学已经建立相应的会计监督体制,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忽略了会计监督的关系定位以及监督的全面性,许多中学都存在着管理经费模糊,造成经费管理失控,很容易产生资金风险和债务风险。会计监督制度的不健全,对于开展好中学会计监督工作是巨大的威胁和阻碍。

2. 中学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中学会计监督是法律赋予的,行使对会计机构以及从业人员的监督职能。但是中学面临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问题。基本处于低效率运作中,在中学会计监督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表现不足。受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驱使,会计工作时长会出现违纪违法行为、弄虚作假、造成了大量的资产流失。会计监督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环境,对违纪违法行为也只能听之任之,甚至其他人串通一气,严重违背了会计监督的责任。

3. 中学会计管理人才缺乏

中学会计人员的管理经验并不少,但是其管理经验的落后性和滞后性表现明显,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对中学会计管理人才的需要。加之,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落后,对于日常会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许多会计人员甚至并未经过专业的会计理论课程学习,并没有做到持证上岗的要求。

4. 中学会计人员处在尴尬的双重身份局面

会计人员在中学会计管理中,扮演双重身份,是中学财务监督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们既是会计管理的实行者,又是会计监督的践行者。这种双重身份就造成了会计人员必须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作为会计人员,还必须迎合领导的安排和指示,从本质上看,不能独立的监督体制,监督效果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 中学会计监督体制建立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中学会计管理过程中,离不开有效的会计监督。会计监督体制建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保证中学资金的使用效率。中学的资金使用关系到中学的发展,乱花钱、花不好钱给中学造成了巨大的资金危害,所以需要利用会计监督,提高资金开支的可控性,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其次,杜绝经济犯罪。中学的财务具有一定的自主权,这就造成一些人通过转移和挪用,造成经济犯罪。会计监督,加强审计能够减少和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最后,防止财务风险。现在中学的财政收入也趋于自主化、多渠道,所以加强会计核算,建立现金流量表,能够减少财务风险,防止资金短暂断流。

四、 完善会计监督体制的具体措施

1. 强化监督意识,落实监督责任

中学在会计管理宣传教育时,应该着力加强对会计监督的宣传教育,引导全员理解和接受会计监督工作,加强对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特别是领导需要做到带头表率作用,以身作则,并积极的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也做好自身的监督责任。落实监督责任,会计监督涉及中学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所以应加强责任意识,岗位意识,担当起监督的重担。

2. 完善监督体系,实现优化配置

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是保证会计执行的关键。首先,会计人员在中学财务管理的双重身份,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由上级财务部门,任免和奖惩中学会计人员,保证财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其次,实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保证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工作人员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对于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执行相互监督、相互监督。明确财产清查范围,加强中学会计管理的内部审计。最后,提高会计监督体系制度化、规范化,落实和发挥好会计监督。

3. 加强素质建设,夯实人才队伍

强化队伍建设,对于会计人员实行严格的把关制度,夯实中学财务管理人才。首先,加强原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在岗培训工作,实行严格的持证上岗制度,及时宣传国家新政策,对会计新理论、新方法应该有针对的进行学习和借鉴。其次,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优秀的会计人才,传播和践行新的会计理论和技术,全面落实会计监督职能,使中学的会计管理发挥好、利用好,从而达到中学稳健、长效的发展。

4. 健全内外监督,保证监督执行

中学的会计监督不仅仅需要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更应该加强外部监督,外部监督一直是中学会计监督的弱项,一些中学甚至没有外部监督,这对于中学的发展是不利的。由于监督完全靠内部监督,涉及财务、资金的监督基本是内部管理和监督,很容易形成监督的空壳化,外部监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有效手段,应建立完善会计预算和审计核算。上级财务部门应加强对中学财务管理的监督,对中学财务预算以及决算加强审计和监督。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其目的是保证监督执行,执行好、发展好是会计监督的首要责任,所以中学财务部门应加强监督执行,落实会计监督的反馈和奖惩。

总结:

现阶段,中学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监督的支持和保障。只有完善会计监督,才能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作用性,中学应认识到会计监督在中学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从各个方面加强会计监督工作,保证会计监督的职能实现。(作者单位:鞍山市朝鲜族学校)

参考文献:

[1]祁冰.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6)

[2]石振丽. 浅谈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10,(14)

[3]王震莉. 论中小学的会计监督[J]. 中国外贸2011(04):98

[4]刘桂兰. 中小学会计监督的问题及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 2000(04)

上一篇:不购买社会保险声明下一篇:关于运动会跳远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