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

2024-08-05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9篇)

1.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 篇一

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考试规则

一、考试项目及顺序:

1、立定跳远 ;

2、坐位体前屈;

3、跑:1000米(男)、800米(女)。

二、考试办法:

1、三个项目在同一个场地进行考试,每位考生在半天内完成三个项目的考试。

2、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每人连续试跳(推)二次,以其中最好成绩记分; 1000米(男)、800米(女)跑每人跑一次(考生一律不准穿钉鞋或塑料鞋)。

3、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等采用体质智能测试仪。

三、规则提示:

1、坐位体前屈

考试方法:考生坐在仪器测试床上,两腿伸直,用固定带固定膝关节,脚平蹬脚踏板,分开约10—15厘米,将推板推到近端,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向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推板,直到不能前推为止,成绩记录以厘米为单位,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注意事项: 在测试时,身体前屈向前推动推板时两腿不能弯曲。

2、立定跳远

考试方法:考生两脚自然分开在起跳线站立,自然摆臂后,用全力向前跳出,屈膝缓冲着地。考试成绩以厘米为单位,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注意事项:

(1)在起跳时,脚尖不能踩线,否则,仪器会自动报警和提示犯规,成绩为零。

(2)两脚原地同时跳起,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两脚同时落入跳区。

(3)两脚落地后应向前走出跳区,若在落地过程中,为了维持平衡,有一只脚支撑在跳区外面,而跳区外的触地点比跳区内的落地点离起跳线近,则成绩无效。

3、1000米、800米(女)跑

考试方法:男女生分组跑,16人一组,采用站立式起跑。

2.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 篇二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克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错误倾向,进一步完善体育评价制度改革,引导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关注学校体育,关注学生体质健康,不断提高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自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以来,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了学生体质。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式、方式、流程趋于形式化、制度化,导致体育考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本文对当前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进行分析,为遏制学生体质不断下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

查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办法教体艺[2007]8号文件。

2.2、访谈法

访谈了体育考试中各校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考官人员,探讨了开展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政策、考试内容、评价方法、组织形式。

2.3、实证研究

笔者对参与了第一次体育考试的组织实施,并对第二次、第三次考试进行了实地观摩,掌握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第一手资料。

2.4、数理统计

对有关资料、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分析处理,对重要的观点和数据进行核对。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考试项目设置有脱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阳光体育运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迹象

(1)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设置应成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的缩影,而现行中考体育测试项目的选择不能全面体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通过表1,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设置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设置对比分析,笔者认为,体育考试项目设置完全包含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中。为了考试成绩,学校、学生都把重点放在了体育考试的项目上,而忽略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其它项目的学习、练习,这样不利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

笔者通过访谈各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了解到大部分学校能够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锻炼的内容局限于体育考试的项目,练习内容单一、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全面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2)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成绩优劣不能全面反映课堂教学效果,不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的开展

研究表明:现行的体育考试项目的设置不能真正反映课堂教学效果,项目设置,成绩的高低,不能作为评价一个教师教学业绩和衡量学校体育工作优劣的标准。如果以此为标准,那势必又造成新一轮体育“应试教育”的开始。因此,体育考试项目单一、固定的设置,必定会冲击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把体育与健康课变成体育考试训练课。这就违背了体育与健康课对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的初衷。

3.2、体育考试的评价方式不利于体育考试自身发展

(1)体育与健康课、阳光体育运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这三项成绩真实性问题。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成绩满分共30分,满分的计算公式为:1.5×5+0.5×5+4×2+12=30分。

“1.5”为每学期体育与健康课成绩,“5”为七年级第一学期至九年级第一学期共5个学期;“0.5”为每学期阳光体育成绩,“5”为为七年级第一学期至九年级第一学期共5个学期;“4”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成绩,“2”为七、八年级两个学年;“12”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统一测试成绩。

把体育与健康课、阳光体育运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这三项成绩列入总分之中,突出了对体育学科的过程性管理及评价。但是,体育成绩直接成为影响升学率的因素,而这一部分成绩又由学校负责考核,因此,学校为了不影响升学率,通常情况下会给学生较高的分数。甚至个别学生家长为了孩子取得较高成绩,通过关系请客、送礼,这样就涉及了体育成绩的公平性和成绩的真实性问题。考试组织者应通过政策、法规和科学的管理加强对体育教学评价过程的监督,使体育成绩真实、透明、公平、公正,促进体育考试的良好发展。

(2)对病、残、超胖等特殊学生应区别对待。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实施方案中规定,对残疾学生(有残疾证)给予满分30分;因严重伤病长期免修体育课的学生,个人提出申请,二级甲等及以上等级医院出具诊断证明,报上级教委认定与审批,按满分成绩30分得60%,即18分计入升学总成绩;过于肥胖或患有不适于参加长跑项目的学生,可由学校根据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申请办理免试该项目,经批准后,该项成绩按2分计算。这些措施体现了对病、残及特殊学生的政策性照顾。调研反映: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避开考试而获取高分,通过关系为自己的孩子开具所谓的“残疾证”。而个别学生如:超胖、过矮、过瘦等学习成绩优秀因体育考试成绩较差最终影响其升入理想学校,甚至影响其将来发展也是不公平的。面对这些学生应制定更细化,符合地域、教学条件、先天差异、人性化的政策,制定新标准,在保证客观公正评价和真实反映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关注身体健康,自觉加强体育锻炼基础上,缩小其因先天性个体差异而造成的影响。

4、结论与建议

(1)体育考试的实施,是对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遏制学生体质下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重要作用。

(2)体育考试应与体育与健康课、《标准》测试、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体现各自特点,相互促进,形成有机结合。把球类、体操等项目列入选测项目,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自主选择,这样既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保护个体差异,又能促进体育与健康课全面开展。

(3)体育考试对特殊学生的计分方法(标准)要科学化、人性化,体现政策性照顾和人文关怀。特殊学生的成绩应确定在75%-85%之间,同时处理好体育考试对学生、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4)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学内容选择的指导,通过检查教案、听课形式建立以教学为中心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体育考试制度,处理好体育考试与课堂教学的结合,避免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教育形成。

摘要:体育考试的实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体育考试对遏制学生体质下降,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组织实施的方法、过程进行分析,旨在掌握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家长和学校反馈,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李海燕.从中招升学体育考试的沿革中想到的[J].体育教学,2008,17.

[2]李强,梁建平.将体育纳入高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6.

3.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 篇三

上海市教委昨天公布2015年本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2016年起,初三毕业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项目全部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的项目执行。

根据方案显示,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由统一考试和日常考核组成,各15分,总分共30分。统一考试分设四类项目,包括长跑、游泳、50米跑、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单杠、双杠、篮球等,考生要在四类项目中各选一项。统一考试的时间必须在2015年4月进行,并于4月底前完成,具体时间由各区县选定,每位考生的全部项目必须在当天内连续完成(游泳项目可另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评定项目中,本届初三毕业生其七年级评定项目为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50米跑、坐位体前屈、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八年级、九年级评定项目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的规定项目,分别为体重指数(BMI)、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而2016年起,初三毕业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项目全部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的项目执行。(李星言 《新闻晨报》 2015年3月13日)

4.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 篇四

考点申请报告

XXX教育局:

为了迎接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理科实验操作考试,我校特申请为考点学校。

根据XX县教育局《关于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工作通知》的精神,我校经过自查,凡属实验操作的设施,均符合相关要求。

学校现有器材室、准备室3个,学生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各1个,实验室环境良好,室内整洁、光线明亮、水源畅通。物理实验室供电到桌,电源安装科学规范;化学实验室供水到桌,装有良好的排风系统,保证及时地排除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在实验室人员配制上学校也及其重视,现配有实验员3人,有相当的实践经验,熟悉实验室管理业务。学校拥有具有专业素养的理、化、生学科教师,实验教学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学校的实验工作规范有序。

我校会努力做好本次实验操作考试的一切工作。

特此申请,望领导批准为盼!

XXXX初中

5.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 篇五

【语文】

填空题、简答题50%—55%

作文45%—50%

谢贵荣 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

今年中考语文将延续此前的命题思路,即总体基本不变,持续“维稳”。略微变化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文言文阅读。与去年相比,增加“不应直接考查词法、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二是现代文阅读。今年更明确地界定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任务和职能,即“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并运用于阅读理解”。

三是写作。今年更加突出记叙文“文从字顺、具体明确”的要求。

四是试题示例。2014年《考试说明》在“试题示例”部分删除“背诵/积累”中的相关小题。这样的改动,进一步明确了“背诵/积累”的考查功能,即考查“识记”能力。此外,今年的《考试说明》还对名著阅读试题做了调换,主要目的是展现名著阅读试题的考查题型、手段与方式的多样性,避免将名著阅读试题单一化、呆板化。

【数学】

解答题 59.3%

选择题14%

填空题26.7%

选择题是4选1型的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

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作图题等。

张白翎 市教科所数学教研员

今年泉州中考数学《考试说明》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与延续性。鉴于泉州市中考数学(不设附加题,不计入附加得分)全体学生的考试成绩,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居福建省各设区市首位,故取消附加题。

根据《考试说明》,今年数学考试仍旧关注学生学习数学“双基”的结果与过程,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试题背景来源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使试题设计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杜绝“题海”,不出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近几年来,我市初中考试数学学科命题,立足“能力立意”,体现“过程的教育”理念,倡导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引导广大师生摆脱“题海”,回归本源、强化课堂、培养思维。

【英语】

笔试120分

听力3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听力部分测试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吕吉庆 市教科所英语教研员

与往年相比,今年中考英语《考试说明》没有大的变化,只有听力部分进行调整和增加掌握一些构词法的要求。听力部分由原来的30题变为20题,分值30分不变。

听力部分的变化有三个原因:一是近年来由于中考英语卷的阅读量在增加,在有限的版面中,英语试卷显得有些拥挤;二是原本听力部分在中考录音制作时,需要用时超过23分钟,测试题时间显得太长。调整后测算听音时间为20分钟,这样的时间长度比较合理,高考英语听力部分也是如此设计的;三是为将来其他题目的改变作准备,听力适当减少题数,答题卡才不会显得过于拥挤,这样也有利于今后其他题目形式的变化,如增加主观题才有作答空间。调整后的听力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听句子,第二节听对话,共1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考试说明》附录中要求考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构词法,包括合成法、转换法、派生法。由这些基本的构词法构成的词不列为生词,考生应该能在阅读理解文章中,根据这些基本构词法来认识一些词。建议考生在最后冲刺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复习,注意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认真对待错题,讲究英语阅读方法。

【思想品德】

选择题50%

非选择题50%

内容结构中“成长中的我”约占15%,“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30%,“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35%,“时事”约占20%。

廖世平市教科所政治教研员

根据《考试说明》,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考点共93个,覆盖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其中知识目标有39个考点,能力目标有33个考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21个考点。考点的具体内容在福建省《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增减以及能级要求的调整,删掉了“理智面对学习压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等。增加了“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实现人生意义”“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财产所有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体会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等内容。一般来说,每个考点大体上都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具体设问。“万变不离其宗”,复习过程要求同学们运用教材和回归教材,避免开放性试题开放无度的错误;要懂得利用报纸、网络等资源,选取一些贴近自己生活实际,又能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热点材料练习;审清题意,掌握主观题各种题型的答题要求,尽量用专业术语答题。

【历史】

中国历史(含乡土历史)60%

世界历史40%

选择题40分,20小题;辨析题18分,3小题;材料解析题22分,2题;综合题20分,2题。

陈木兴 市教科所历史教研员

今年历史《考试说明》增加了一个知识点,即“知道北京人的特征”;删除了一个知识点,即“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有些知识点的能力层次作了相应的调整,尤其是世界历史。由2013年“识记”知识点调整为2014年“理解”或“运用”知识点的有: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知道(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概述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等。

由2013年“理解”知识点调整为2014年“识记”知识点的有: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史实,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等。此外,个别知识点在表述上作了一些调整,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习和整体把握。

【物理】

选择题约40%

实验探究题28%

计算题18%

简答题4%

填空、作图题10%

林一敏 市教科所物理教研员

与去年不一样的是,今年的试卷结构作了部分调整,对选择题和填空、作图题作了部分调整,其他大题没有变化。选择题由原来的22题调整为20题,分值由44分变为40分;填空、作图题由原来的3题调整为5题,分值由6分变为10分。

同时,“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也作了一些调整。比如省略了知识点条目里的行为动词,将“目标要求”分A、B、C三个层次;将“单位制和学生必做实验”单独列出来,将20个学生必做实验纳入考试内容,进行归纳分类,分为基本操作类实验(7个)、测量性实验(4个)和探究性实验(9个),并对每类实验的要求作出明确说明;个别知识点条目的内容和要求发生变化。例如5个C级要求分别为“密度”、“压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建议考生立足基础,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强化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复习,培养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

选择题(单选)30%

实验与探究30%

填空与简答30%

计算题10%

洪碧瑜 市教科所化学教研员

今年中考化学考试内容和要求与2013年基本保持一致,适当加强能力考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适量增加开放性试题的权重。

试题贴近生活,考查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化学现象、用化学知识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试题形式、思维过程、答案标准多样化,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重点突出与化学实验有联系的部分,以区分在平常的学习中是否真的做实验。

6.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 篇六

工 作 总 结

2012年我镇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于5月14日举行,虽然本次体育考试工作量较大,且天气情况不好,但在县教育局和我镇中心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裁判、班主任、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经过全体考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我镇三所中学初三共计280余人参加了本次体育考试。为组织好本次考试,我们中心校精心组织,认真规划,加强领导,积极做好考试各项工作。现将这次体育考试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体育考试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学业考试科目,体育考试成绩与其他学业考试、考查和考核科目的考试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水平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事关考生前途。因此我们高度重视本次体育考试,由中心校校长胡志龙为组长、业务助理刘大松校长、中心校第一副校长桂铁桥为副组长,各校校长为组员的体育考试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龚家坪镇中心校2012年初三体育考试方案》和《龚家坪镇中心校2012年初三体育考试应急预案》。体育考试期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考试秩序良好。

二、考生考试氛围好,宣传安全工作到位。

体育考试也要贯彻落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给考生创造良好考试氛围,学校积极动员全体学生,广泛宣传体育考试考点制度、纪律,认真搞好考试期间的安全工作,竭诚 1

为考生服务。学校专门成立了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考场内外秩序、考生安全、考试各种用品的购置保管、考场内有关器材的准备及考试期间的开水供应。考场设有医疗救护点,配有校医及医疗急救箱,预防考生考试期间的突发事件,制定了周密的应急预案,确保考生安全。

三、严密施考,考风考纪好。

学校为保证体育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了严格的考场纪律和考试工作规章制度,严肃考风考纪。考场实行全封闭,划有警戒线,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杜绝家长到学校观看、说情。本次考试分三个小组:1000米(女800米)、立定跳远组、跳绳组。每个小组监考教师又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分为主监考、终点裁判掐表、填写记录单、测量、登分、核算,要求具体,责任到人,各监考教师按考试要求认真监考,确保考试公平、公开、公正,保证每一位考生的成绩准确无误。考试期间未出现一起营私舞弊等违纪现象,各考生考试心态正常,依规参考,都考出了自己较为满意的成绩。综上所述,我镇在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中,组织机构健全,准备充分,督察认真,宣传到位,考试公平公正,安全有保障,圆满顺利的完成了本次体育考试组考工作。

龚家坪镇中心校

7.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 篇七

一、高度重视,建立有效运行机制

(一)制定保障体系

由教育局局长亲自指导,成立《市中考改革领导小组》,深入研究体育中考测试工作,制定了《体育中考测试方案》、《裁判员培训与操作手册》、《体育中考安全预案》、《体育中考突发事情处理措施》等, 为体育中考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加强宣传

首先,依托媒体、网站宣传体育中考的重要性、会议精神、考试项目、考试时间等内容。其次,通过召开各种会议提高学校对体育中考的重视度。如,项目抽签会、测试工作会(校长参加)、考试时间抽签会、考点学校筹备会等。

二、完善考试内容,推动体育教学发展

(一)优化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是指考试项目的组合形态。 桂林市体育中考的考试形式从开始的“定考”到现在的“必考+抽考”,经历了“华丽”转型(见表1)。考试模式的优化,既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对体育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另外,2014年开始,考试分值由原来的30分增加到45分,分值比重的增加是体育中考改革的发展点, 提升体育中考的影响力和震撼力,体育学科的地位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增设考试项目

项目设置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为主要参考依据,在借鉴其他省市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以检验学生耐力、速度以及力量三个方面的素质为主。2008年开始,由于优化了考试模式,促使考试项目增多(见表2),避免了“定考→定教→定学”的弊端,此举是体育中考改革关键转折点,有力推动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调整评分标准

为了不断优化评分标准, 具体做法如下:一是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准,设定草案评分表;二是典型学校的样本抽查后结合往年数据进行调整与改善;三是数据的验证与调整,最终制成评分表(见表3)。

(四)实施效果显著

1.耐力水平提高。耐力项目为体育中考的必考项目,通过长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磨练意志品质,最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2.教学内容多样。抽考项目分速度和力量两类,共7项之多,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考前1个月项目抽签,由教师与学生代表在市中考领导小组成员、市教育局纪检部门和市级新闻媒体的监督下进行。一是体现了项目抽考的严肃与透明;二是避免了“定考→定教→定学”的弊端,使日常教学的内容更加多样化,最终助推体育教学的发展。3.锻炼风气形成。由于考试分值增加到45分,体育中考倍受学校、学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在考前的调研中我发现, 很多学校(如,二附中、宝贤、奎光、德智、首师大附中等)在早上和傍晚开展了课余训练,课间跑步的学生犹如车水马龙,学校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4.体育意识增强。在考试过程调查中证实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在增强。如穿运动服考试占99.1%,准备活动时间超过20分钟占95.3%,起跑姿势好占90.4%,做间接性准备活动占89.7%。

三、购置先进设备,确保考试公平高效

2014年,首先购置了经过国际田联认证的跑类项目和跳绳项目的电计设备,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和透明度,2015年,所有考试项目实行电子化考试,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提高了考试的效率。

(一)考试公平,成绩透明

公平性是体育中考的基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裁判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先进的考试硬件和人性化考场布置激发考生积极向上应考的心态,从而营造积极的考试氛围。公平性体现在:一是考生考完跑类项目后1分钟内可以公示成绩;二是设备进入考试模式后,电计裁判员无更改成绩的权限;三是考试中信息中心可监控裁判的操作全过程。

(二)计时精准,社会满意

电动计时采用了高清摄像机,拍摄图像速度高达每秒1000帧,图像显示分辨率为1024乘768,判读和拍摄可同时进行,提高了计时的精准度。2014年和2015年实行电子化考试后,因设备的误差和裁判失误的投诉率为“0”,考试的满意度极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三)资源节约,效率提高

电子化考试后与往年相比,每天的考试人数比原来增加了一倍,考点设置减少一倍,裁判人数均减少1/4,不但节约了大量资源,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见表4)。

四、考试系统流程化,确保考试过程流畅

流程是指事物进行中的次序或顺序的布置和安排。采取了电动计时设备后,流程化考试的理念更加体现得淋漓尽致,较之往年有了质的变化。以往考试中采用“裁判流动式监考”,即裁判跟随考试项目变化而变动,裁判点变化时裁判的准备工作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现在采用“裁判定点, 考生动态轮换”的流程化考试,大大提升了考试流畅性(见下图)。另外,流程化考试使裁判分工更加明确,保证了考试的顺畅性,从而提高考试的效率。

五、精干裁判队伍,打造过硬考评团队

(一)严格选拔监考员。使用电动计时设备,监考人员减少,而监考员专业素养要求更高,为此,教育局精心挑选了市属学校20名骨干教师和40名广西师范大学非桂林籍体育专业大学生,考前2天秘密抽调参加培训工作,确保了裁判工作的保密性、严格性和公平性。(二)集中理论培训。为了提高裁判的理论水平,教育局聘请了国家级裁判和本市的特级教师对裁判员进行理论培训,主要内容有:裁判专业素养、设备工作原理、考试规则、考试基本流程等。(三)现场实践操作。仅仅理论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很强的操作能力,如软件安装、设备安装与调试、考试操作等都需要现场的反复实践,才能保证在考试中避免失误。

六、强化理论研究,提供改革理论依据

(一)依托课题。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市体育中考的发展,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承担了《桂林市城乡初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研究(2013A-03)》的课题。其中, 体育中考考试研究是课题的核心部分,通过课题引领作用,为我市体育中考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为促进中考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二)外出学习。教育局组织体育中考专家组成员赴北京、山东、湖南等教育较为发达的省市学习先进理念和吸收优秀的改革经验,为改进桂林市体育中考测试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三)集中研讨。教育局组织专家组成员不定期的开展研讨会,至今为止,教育局已经组织了近50次会议研究体育中考改革与发展问题。

七、勇于实践创新,推进改革纵深发展

(一)加大分值比重

纵观其他省市的体育中考改革,很多省市的分值一直在增加,通过提高分值发挥考试的杠杆作用已经是我国体育中考改革的发展趋势,值得一提的,已经有不少省市把分值增加到60分乃至100分(见表5)。

为了跟进我国体育中考改革的步伐, 2015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印发了 《关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中强调:“实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升学总分,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值。 从2017年开始,全区体育中考成绩统一提高至60分。在此基础上桂林市计划在2020年前把分值增加到100分。另外,根据桂林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方案》的精神,构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工作体系。因此,在中考改革中应本着考试公平性,学科发展均衡性, 培养人才全面性的目标精神,体育学科也应该和其他文化类学科一样,体育中考分数进行等级划分,即:“A、B、C、D、E、F、 G、H共八个等级进行录取。”

(二)升级考试形式

目前,桂林市采用“必考+抽考”的考试形式,强化了体育教学,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此模式避免了考什么就练什么的弊端,但对学生的体育特长项目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调查发现,很多省(市)则采取另一种考试形式,即“必考+选考(选项)”, 如北京、广州、珠海、乌鲁木齐、温州、等。 选考(选项)的设置给予了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项目,但是,此方式也迫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门练习自己已经选定的考试项目,造成了考什么就练什么的弊端。

为了达到通过体育中考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既要避免考什么就练什么的弊端,又能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最终培养学生的特长体育项目。因此,我市将由“必考+抽考”的形式升级到“必考+抽考+选考”的形式(1+1+1形式)(见表6)。

耐力必考是增强体质的核心项目。

抽考速度和力量类共6项素质项目的1项,避免考什么练什么的弊端,充实了日常教学内容。

选考球类项目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三大球类特别能锻炼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具有大众性、团体性、综合性等特点。 把民族传统项目列为选考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利于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另外, 把球类项目设为选考内容,利于助推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

(三)强化理论研究

8.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 篇八

在中考体育实施中,一些学校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出现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现象”,项目单一,学生枯燥,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为了使体育考试工作继续贯彻执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功能,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优秀品质,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就必须加强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中考体育 导向 作用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各级教育部门要从育人的高度出发,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体育工作切实纳入教育方针予以足够重视,对体育考试工作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科学管理。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使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素质教育,用考试这一杠杆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选派懂专业,能力强,求上进的同志具体抓学校体育工作,紧紧把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利契机,狠抓学校体育这个薄弱环节,只有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学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齐抓共管,分工协调,才能使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实行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是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重大举措,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千家万户。因此,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加强社会、家长和考生对体育考试工作的正确认识,从而克服学生忽视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弊病。体育教师要培养、诱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教育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在教学内容上,形式、方法、手段上,要改变单调,厌倦和枯燥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良好的情趣,然后再转向生活指导学生个性差异方向发展,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对体育的兴趣,在体育运动中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有效地促进学生参加锻炼和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只有提高社会、家长和考生对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认识,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形成社会、学校和家长关心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才能通过体育考试,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较大辐度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竞争能力,创新精神

体育考试要赢得胜利,只有在体能、技术、战术、心理素质等方面超过对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加大训练难度、强度,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战术水平,科学训练,合理利用场地器材,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现在,高水平的竞争已包括了电子计算机的使用,科技的发展,已把竞技体育的强烈竞争提到了新的高度,反过来,竞技体育又促进了高科技的发展。因循守旧,唯唯诺诺,不敢领先,前怕狼,后怕虎的人是成不了大气的,只有争强好胜,永远不服输的人才是勇敢者。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进度安排,结合场地器材实际,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在教学目标上,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基本技能、自练能力及优良作风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变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效益,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考试,培养出大批的体育合格人才。

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超越自我的能力

要取得体育运动的好成绩,就要加大训练的难度、强度,要百炼不厌,要吃苦头,绝无其他捷经可走。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实施,为学校体育争得了用武之地,体育教师要珍惜这个机会,合理运用体育考试机制开展创造性工作,把握好这个契机。当然,体育考试要取得好成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经过长期刻苦锻炼的结果,优化课堂教学同样存在吃苦,学生不苦就不能完成规定动作,体育考试就不及格,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只有苦练,百折不挠,战胜自我,克服自身隋性,才能成为体育合格人才,学生这样的苦吃了,今后在工作、生活及人生旅途中,遇到其他艰难困苦,也就知难而进了,体育教学、体育考试,要学习,掌握一定难度的新动作,要逐渐加大运动量,适当给学生一点“苦”,给学生施加一点压力,鼓励他们战胜自我,超越对手。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控能力

体育锻炼与其他活动一样,可以自我表现,自我教育、优美的形体,健康的体魄,刚毅的性格,这是人们为之努力达到的,所有的体育活动项目,都可以在锻炼中“强筋骨,增意志,调情感。”只要参加体育锻炼,每个人都可以作一番表现,大自然优美的环境是每个参加体育锻炼者表演的最好舞台,何乐而不为呢?体育教学有它独特的规律,学生边学、边练、边思考、流了汗,也受到一次品德教育;参加竞赛就要遵守规则,就要尊重对方,尊重观众,服从裁判,团结协作才能取得好成绩,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9.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 篇九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今年我市中考语文命题,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中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及4月教育部中考命题人员培训会议精神,力图体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动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努力提高普及水平;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和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积极主动发展;有利于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推进高中阶段的普及和发展。

二、学科评价标准

在20中考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南京市20中考继续实行“两考分开”。坚持年南京市中考命题的原则和导向,渗透新课标精神,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切合南京市初中教学的实际,考查学生初步的观察、积累、理解、讨论、质疑、调查、分析、综合、应用、探究等方面的能力。试卷的难度值仍然控制在0.7左右,试题的难度结构仍然是3:4:2:1:(由易到难),以体现“夯实基础、注重能力、严格标准、有所创新”的命题原则,发挥考试评价对初中教学实践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和甄别功能。

三、学科评价内容(考试说明)

《年南京市中考语文升学考试说明》

根据教育部《关于20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指导意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人教版)》,结合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拟订2003年本学科升学考试的范围、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考试能力要求

中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欣赏感受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 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 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 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D. 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欣赏感受 指对阅读材料中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描写,优美精辟语言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但均以《大纲》为依据,在《大纲》所要求的能力范围之内(渗透新课标精神)。

二、考试范围及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

1、《大纲》规定的初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要求。

2、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范围:与精读课文程度相当的课外现代文读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学作品)。

3.文言文(诗文)阅读的命题范围,以南京市两套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共同篇目为依据(见“附录”)。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 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语文基础知识着眼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

能识记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1、识记 A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3500个常用字)的字音。

②识记现代汉语(3500个常用字)的字形。

2、应用 D

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②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词语(包括常用的成语、同义词、反义词),并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③正确使用短语。

④辨识并修改常见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重复罗嗦、前后矛盾、误用和滥用关联词语)

⑤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3、理解 B

了解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的一般用法。

(注:语法修辞不列入考试范围)

(二)文学文体知识和文学的欣赏感受

1、识记 A

①识记第一册至第六册精读课文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②背诵默写初中语文第一册至第六册精读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课后练习中要求背诵的内容。

2、理解 B

①了解文学体裁常识(小说、散文、诗歌)。

②了解记叙文一般常识(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记叙文中的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及作用)。

③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常识,包括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十种)。

④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四种方法)。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知识的考查与读写能力的考查相结合,不单纯地考知识。文体常识不列入考试范围。)

3、欣赏感受 E

①会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

②会欣赏、品味优美、精彩、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③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口语交际

应用 D

1、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

2、耐心专注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3、讲普通话,做到语言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4、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四)语文实践活动

遵循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原则,并据此命题。

(五)文言文阅读

1、理解 B

①理解文言课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之、其、于、而、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②正确把握文言课文的文意、重要句子的句意。

③能顺畅地朗读文言基本课文。

④对古人的观点,能结合现代生活实际,与时俱进,有自己的评价。

(六)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的现代文(含文学作品)。

1、理解 B

①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路和中心意思,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②理解文章中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含义和作用。

2、综合分析 C

①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简要分析文章(或语段)。

②能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

③能运用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方法阅读文章。

④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⑤课外阅读推荐书目,除《名人传》外,其他篇目应组织阅读。中考将体现点评式考查。

(七)写作

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 D

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④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⑤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通顺。

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 D

①构思、立意

立意新颖,构思精巧,有独到的.见解及个性特征,有创新,有创意。

②语言

记叙文:记叙生动、形象,善于描写,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丰富的意蕴。

说明文:说明语言准确、简明,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议论文:议论语言准确、严密、深刻,有一定的论证气势。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全卷满分为120分(其中作文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第一部分,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第二部分,考查课外现代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三部分考查作文。

(三)试卷内容比例

1、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约占20%

2、现代文阅读 约占30%

3、文言文阅读 约占10%

4、写作 约占40%

(四)试卷题型比例

1、单项选择题 约占15%

2、填空题

3、简答题 约占85%

4、作文题

作文题题型

按照多种命题方式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含文字与图片)作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五、命题与审题工作

(一)命题工作

1、在命题过程中坚持命题的四项标准:①科学性 ②一致性 ③教学的导向性 ④注重选拔性

2、命题人员一览表

姓名 单位 职称 参加命题情况

吴福娣 南京市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 中学高级 ①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年、2002年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人员研修班学习,获结业证书。②参加南京市2000年、2002年、2003年中考语文命题工作,南京市中考语文命题组负责人。

靳贺良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 中学高级南京市名师 /

袁 源 南京市第九中学 中学高级南京市名师 /

郭永宁 江苏省教院附中 中学高级市兼职教研员 /

(二)审题工作

审题:孙芳铭老师,南京市第一中学教师,江苏省资深特级教师、省名师、南京市课程改革特聘专家。曾参加过10次以上的审查中考语文试卷工作。审查后对此套试卷总体满意,改动极少。

试题来源:均为集中封闭后,现场确定试卷材料,现场命题,四人命题小组反复推敲,慎之又慎。采取命题小组集体负责制,集思广益,杜绝个人行为。

六、评卷工作

1、作文实行四人评卷制。南京市中考作文试卷工作自2000年开始实行两人背靠背评卷。卷面上不出现分数,分数填在AB卡上,待录入电脑后取平均值。如两人试卷相差7分以上者,均交质检组重阅。重阅时仍为两人一组,共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改动,并签署两人的姓名。2002、2003年依然如此。基本保证了作文评卷的公平性,杜绝了随意性,实现了在作文评卷方面,一份试卷4人把关的高要求。这在全国来说,还是走在前面的。

2、在阅卷模式上,有重大改进。

①改变以往江宁区、六合区、浦口区、高淳县、溧水县独立阅卷的模式,自2002年起至今,全部收归市里统一阅卷,以利统一标准,保质保量,掌握第一手资料,更好地进行教与学的研究。

②改变以往中考阅卷分组模式(语知、作文混合编组),为有利于作文两人背靠背评卷的需要,分语知组、作文组两大板块阅卷。组织工作做在前面,在命题期间,就合理安排好大小组长及各组人选。挑选那些各区县推荐批阅作文的教师,以利保证作文批阅质量。实践证明,这样的分组模式,无论是从招办管理、保密的角度,还是教师阅卷周转的角度都非常合理,不误工误时,无需满场子找改过的作文AB卡。阅卷效果,经市招办抽查、考核,均十分满意。市局局长卫懋勤认为,近两年来的中考语文阅卷工作,是历年来组织得最好的。这种评价对我们广大教师是最好的激励。2003年我们的阅卷数已达70000万份左右,阅卷教师共250名,可谓任务重、人数多,但组织得井井有条。

③认真、细致、科学地做好阅卷试批工作。和去年一样,今年我们用一天半的时间,组织大小组长参加试批工作,完善既定评分标准,形成文字后,视同法律文件,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标准。阅卷期间,不搞质量分析,以杜绝那种因抽样分析的数据或高或低而影响、改动评分标准的情况出现。阅卷从头至尾,一个标准、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考生。

全市中考语文各项数据,至2003年秋新学期第一周才从市招办电脑中调出。各项真实的数据反映出试卷的合理性、有效性。

七、试题特点及考试效果

(一)试题特点

1、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渗透新课标精神,强化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实践活动的关系,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例如语文基础知识部分,试题涉及人生哲理,环境保护(招贴画),名著点评,抗击“非典”,品德修养等,为学生今后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自主参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阅读部分,课内文言文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考查对文中名句的品评,体现了我市《中考语文指导用书》中所提的考查要求:对古人的观点,能结合现代生活实际,与时俱进,有自己的评价,课外的三篇选文,力求文质兼美,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散文《丁香赋》;科普说明文《气流功能充满奇妙》;还有倡导真诚、闪耀着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光辉的议论文

《说真诚》。在题目的设计上重视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有机融合,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对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例如第13题、第17题等。

2、重视语言的积累、品味和感悟。

例如文言诗文名句的默写;《丁香赋》中品味句子的精彩之处;《说真诚》中第21题仿写的设计等均可见一斑。

3、重视文学的欣赏与感受,引导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例如第3、11、12、13题等。

4、重视《中考语文指导用书》的复习指导作用,实践证明:用与不用大不一样。通过“指导用书”体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实际能力。

5、重视学生评价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试题较高的思维含量。“评价”似一根红线,贯穿其中。

6、中考作文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将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做到了限制性和开放性的和谐统一。

作文命题独具特色。在贴近生活、回归人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写出个性特征的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让考生就“泥土”引发的联想,思索作文。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情感积累,写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改变了较长时间以来,“文体不限”后只能写记叙文类、议论文类的状况,说明文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试题开放度更大,思维空间更广阔。

整个阅卷过程,好作文不断涌现,阅卷教师常常处在一种喜悦的状态之中。这些好作文有充满合理想象的、饱含哲理的寓言、童话;有隽永优美的散文;有对人类敲响警钟的说明文;有切中时弊的议论文。可谓在“泥土”的滋润下,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二)考试效果

1、全市中考语文各分数段人数、比例一览表。

名称 考试人数 均分 各分数段人数、比例

分数段 人数 比例

全市 67030 82.8 120-108分 184 0.27

107-96分 10782 16.09

95-84分 25135 37.50

83-72分 18707 27.91

71-48分 11303 16.86

47-0分 919 1.37

优 秀 15026 22.42

2、社会影响及初三任课教师、高一年级教师评价。

我们在阅卷结束后就召开了初三教师对试卷的反馈信息会议,本学期开学初又听取了部分高一教师的意见,总的评价如下:

整套试卷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征,渗透了新课标精神,体现了较强的人文性内涵,能将知识、能力、情意有机融合,符合学生认知的几个层次。看似简单,实则含而不露。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思考。在考查中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非常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深层思维,无偏题、怪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力层级要求高。对今后的语文教学起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社会各界(含媒体)对今年南京市的中考语文命题工作,赞誉不少,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八、改进建议

中考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这套教材,是最后一届所用教材,就是新课标教材。因此,也不能突飞猛进。我们遵循市教育局领导的意见,注重双基能力的考核,渗透新课标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不刻意地为了求新而求新。在稳中求进,在稳中求新。我们根据南京市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认真掌握新大纲精神,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双基训练,扎实打好基础。

教师要切实让学生掌握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法,提高学生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书面表达能力。教学工作不搞花架子,一切从实效出发。

重视语言积累,提高语言感悟、分析综合、筛选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3、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教育部推荐的中外名著,背诵有关课外诗词。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都应增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将火热的社会生活,溶入我们的语文学习之中。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思考。

上一篇:再回首初三作文下一篇:工程运输车辆安全责任书_Microsoft_Word_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