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在的运用》教学设计

2024-09-29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在的运用》教学设计(共11篇)

1.《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在的运用》教学设计 篇一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江西玉山县双明中心小学 祝卫光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的普及,无疑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标志。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形象生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有效的优化教学过程,使传统的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既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又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实现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最佳方法。下面我就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也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动力。信息技术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

2.信息技术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在学生的感知阶段创设情景,提供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景,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准确理解所学知识。3.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我们在讲《长城》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与长城有关的图片、历史知识、与长城有关的音乐、课文朗读、以及课本中重点的字、词、句整合到课件中,教师和学生既可以从课件中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又可以从历史的源源长河中,领略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使学生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创设情境,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鸟的天堂》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

2、信息技术可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汉语拼音,对刚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很抽象、枯燥。在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启发学生思维,从图形中体会字母的形和音:蚕表示“s”,椅子表示“h”,人们用力砍柴时发出的声音表示字母“ei”,刺猬表示“c”,气球表示“q”……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对字母就有了一个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有效识记字形和发音。从而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3、多媒体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描绘的内容,表现的意境,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而多媒体能将画面与文字按一定要求安排在一起,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同时画面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九寨沟》一文时,首先用多媒体计算机把九寨沟那色彩斑斓的迷人原始自然风光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配以音乐、解说,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仙景九寨沟的美。接着将画面移至屏幕左面,把与画面对应的文字显示在屏幕上:“进入九寨沟,只见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山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山坡上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并将“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遍布”“原始森林”“蓝天”“白云”“雪峰”“森林”几个重点词进行技术处理,使其一闪一闪由绿色变成红色。通过画面和文字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由于“清澈见底”(湖水是如此的清),“色彩斑斓”(湖底的石头色彩是如此的美),“遍布”“原始森林”(各种树木是如此多),“蓝天”“白云”“雪峰”“森林”(如此多的景色倒映清澈的湖中)。进一步让学生知道并且理解了九寨沟大大小小的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山谷中。作者把湖泊比作“宝石”。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这段话的意思,也理解了作者的思维过程。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目的。教育是知识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消费之上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动力,不再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而是知识,是人的综合素质。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

2、恰当运用,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点。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我们教学活动的。教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是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

3、注重实效,保证使用的科学性。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课件设计的科学性、高效性、目的性、艺术性的原则,既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兼顾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能简单地拼凑各种杂乱无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养训练,不能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变成现代多媒体的灌输。正确地理解多媒体课件的用途,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搞好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将信息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在信息技术如何辅助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仍需进一步讨论和探究。只要大家以理性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宽容的精神投身于语文教学创新中,相信语文教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2.《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在的运用》教学设计 篇二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良好方法, 也就是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 最有持久力的动力。我国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 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 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 使课文内容形象化, 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 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学生会很快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 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学生"启而不发, 思维受阻"时, 还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 教师可使用多媒体以活化课文内容情景, 变抽象为具体, 化难为易, 激活学生思维, 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 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学的指导有了针对性, 也实现语文教学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 同时让呆板的课堂活泼化, 让学生处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观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 教育才有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使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 学生只是接受者, 是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 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 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 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 有利于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而且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往的阅读大部分都是文本阅读,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 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超文本阅读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学习之中。它可以运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 给予人们直观、立体的感受, 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速读、略读水平的发展。学生只有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文本、超文本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真正领略读书的乐趣, 从而达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显示了其无比的优越性, 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有着神奇而独特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让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精彩。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狭小, 不可能达到见多识广的地步, 再加上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所以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 所写的作文干枯无味, 似乎在记流水账。在教学中, 我们发现只有开阔学生视野, 丰富学生的生活才能迅速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走出校门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不现实的。多媒体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 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 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 从中摄取多种营养, 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在语文教学中,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 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 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 真正实现个体化的教学。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学习, 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不局限于相同的学习起点, 只求人人都有所提高, 这在传统教育中很难做得到的事情, 在这里可以轻松实现。我们要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 让学生从主动经验和探索的活动中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 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来实现认识的深化。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可以使面向学生的画面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这就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 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富有趣味, 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 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丰富而生动, 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合谐的教学情境, 极大的提高了他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践证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作用, 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有利于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应用》李道民

3.《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在的运用》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课件

语文新课改倡导创设情景,结果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制作课件上。有的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生字时用多媒体演示,这样一来,写字的过程没有了,笔顺笔画也看不出来。还有的教师把课本上的图画做成课件,再用多媒体演示出来。甚至有的地方评课,把教师授课是否用多媒体作为一项指标加分,而且不管该不该用,用得好不好。似乎教师授课不使用多媒体,就不是一堂好课。我认为这完全是一种误导。新课改强调设置情境,但设置情境并不一定都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许多情境的设置是基于生活的,根本不需要昂贵的器材。比如,地处江南水乡的学生学习荷花,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荷花图,如果改成让学生给荷花配图不是更好吗?所以说,我们不应该夸大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改中的作用,也不应该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让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呢?我认为应该作到以下几点:

一、巧用CAI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以下几个:刺激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等。在这方面,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的CAI课件就有粉笔加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因此,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CAI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这个世界的音乐》和《神奇的极光》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声音和极光的彩色图片,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可视实物图画,既增设了情境,也化解了课文重难点,不少学生还对不同动物的声音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语文课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课件制作和运用要注意灵活性,要以是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否则就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二、妙用电子信箱实现个别教学和提高书面表达

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我要求他们通过电子邮件信箱每周给我发两封邮件,内容不定,学习、生活、文艺、体育均可。起初,他们还有些拘谨,渐渐地在我的鼓舞下,他们胆子大了,话题多了,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这样朋友式的真情交流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作文均能言之有物。当然,这种交流要注意即时认真回复邮件,不可敷衍了事,同时对于学生片面甚或是错误的想法,不能简单否定,而应晓之以理地去说服他们。

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扩大获取信息量,改善语文学习环境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且网上信息繁多,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是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宽,作文素材的积累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同时,这也能有效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可以创设情境,从而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

4.《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在的运用》教学设计 篇四

创新能力通常是指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能量。对于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来说,这种潜在的心理能量主要是靠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加以体现。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新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他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通常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出发点的观念和意识。它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创新意识的激发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基础。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1、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想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们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绪,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发挥。

2、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

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投影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

3、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

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能保证学生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就小学语文而言,由于其涉及的内容涵盖面广、包容量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上能够不囿于原有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地灵活地去思考。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录音播放。

《月光曲》这课内容源自于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上课前可以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录像再现。

《火烧云》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不同变化的描写,让学生对火烧云有进一步的认识。由于小学生平时观察到火烧云的机会很少,有时即使有机会观察,看得也不是十分地仔细,因此在对课文内容理解时,自己的思维就受到了局限。为此我们可以把电视录像中有关火烧云的资料重新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过以后,视野开阔了,思维也就灵活了。然后再让他们去学习文中的内容,他们就有了一定的思维求异性和变通性。

3、网络下载。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什么是雷达,雷达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关的网站,找到这些内容下载下来,一看便明。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1、实物演示。

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就会很浓,看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很细心;他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许多自己认为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

2、摹拟试验。

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自己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动的过程中已经是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3、虚拟假设。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具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5.《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在的运用》教学设计 篇五

1.1 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材料的容量问题一直比较棘手。因为无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需要广泛涉猎,长期积累。因此涉及内容的宽泛性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成了一对比较突出的矛盾,计算机的使用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实现这些目的关键还是要有整合的环境。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及时了解国内、国外的风云变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定教育信念。特别是教育的专题报道,让我们及时的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动态和教育的政策与法规,这样便于自己及时调整教育行为,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2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本作为引导学生阅读其它书籍、积累更多知识的引子,完全可以有选择的向学生推荐一些时文精品及科普读物,提高学生多元解读、个性解读的内化功效。如我在教学《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一文时,让学生课前找到相关资料,“红色的大街”等文革信息,了解梁小兵、舒婷等为代表“朦胧派”诗风特点,了解作者在文革时期思想受到禁锢的故事,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有的学生通过教师的链接在网上搜索,有的学生去图书馆查询,有的请教家长。同时利用图文、布局、色彩,《二泉映月》配乐等手段,让诗歌作者营造的情感氛围真正进入学生头脑中。联系课文,笔者设计了比较阅读这一环节,通过互联网下载了《狱中题壁》这是诗人这一时期的另一篇代表作品,制成幻灯片充实与课件内,课上展示作品内容,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并通过填充表格的方式与课文从五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写作时间,刻画对象,命运结局,情感倾向,主题)。归纳整理学生讨论的结果,明确了诗人这一时期的作品特点以及控诉了的苦难。构建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多元感悟,主动投情,既了解了诗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所学不到的鲜活知识。在教学中大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创新阶段,把各种有效资源整合到教学活动中,开放教学内容,对课程、教材、学习方式、互动方式进行重新组织,构建新的学习环境。既是教师业务提高和自我反思的理论源泉,又是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学习范本。教师还可以反复学习提炼这些资源,用扬弃的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既节约了教育经费,又学到了丰富的业务知识。

2.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学参考资源进行备课

现在广大农村学校为教师们提供的教学资源以“教学参考书”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受此局限而不能大胆的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但教育平台上的“教学参考”资源,能打破教学参考书的局限性和有限性;还能帮助教师走出教学的陈旧圈子,大胆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革新,教给学生实用的语文知识。同时,平台上还有课文背景、作者情况等丰富的辅助资料,减少了教师在备课中繁琐的资料查找过程。平台上的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又比其它资料快捷、方便、直观,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所以它更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因此,它是每位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首选。

3.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图片资料、课件资源辅助教学

随着教育经费体制的改革,广大农村中学大多是经济版的教材,而经济版教材一般以黑白的方式来代替丰富、精美的语文课文主题图,使得原本绚丽多彩、雄伟壮观的图画变得“雾蒙蒙”无立体感的“死”图,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将空洞的文字叙述变为精彩的动画展示,将简单的图片变为连续的动作过程呈现给学生,使抽象、枯燥、静止的文字知识变得具体化、趣味化、生活化,利用这些丰富的图片和课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倍感亲切,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我们的学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更使我们的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真是帮了教师,活了课堂。如利用它能分能合这一功能,分析《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小说着力表现鲁达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的鲜明性格,教师上课前,可放一段电视剧《水浒》中的《好汉歌》:“……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不仅直接导入,而且那高亢的音符、激越的曲调、气壮山河的歌词,令学生听后精神振奋,血脉膨胀,并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拍而歌之。在这种强烈的氛围下,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深入课文了解鲁达如何出手救助金氏父女并惩治恶霸镇关西的。比如,在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以先用动画形式展示一些想象中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后,再动笔写一写,这时学生就不会感觉无从下笔了。

4.运用远教的其它资源组织语文学科活动

我们对语文教学的空间、时间以及语文学习的主体内容进行了重新认识后,明确提出了四个最大限度,即:最大限度的开辟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时间,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活动是语文学习的又一练兵场。“校园之声广播”、“春之声读书报告会”、“青春的旋律文艺晚会”、书画展览、演讲比赛、新年贺词还是综合实践活动等,每一项活动从设计到实施到总结的过程,都渗透着语文学习的丰富的内涵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学习了描写风景的文章后,可以让学生去网上观察、描写本地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学习了记叙英雄模范或伟人传记后,可以让学生浏览最具时代气息的先进人物,用手中的笔为他们树碑立传;学习记叙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文章后,让学生访问风俗人情、方言俚语、传统文化等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处处留心皆学问。常说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网络更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比如: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背影》时,模仿他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设计,在“名师”的引导下,按他们的环节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大胆进行革新,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结合校本实际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运用语言文字,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运用资源打破作文教学 “以本为本”的方式,直接利用资源中的场景,学生在情景中实践运用理解知识。比如,在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以先用动画形式展示一些想象中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后,再动笔写一写,这时学生就不会感觉无从下笔了。这些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我们的学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更使我们的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真是帮了教师,活了课堂。

5.共享“同步课堂”,师生共同反思、发展

“同步课堂”与我们的教学同步进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加强师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自己定时收看,学习优秀教师们的授课艺术、育人理念,了解新课堂发展的动态,掌握教法、学法转变的方式和实现这一转变的具体做法。每看一节课都对其进行认真的评课,结合自己的课堂情况进行再反思,重建后运用于课堂教学,再反思、再运用的方法循环进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让学生享受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与远程伙伴们一起操作、学习新知、巩固练习,配合教师恰如其分的点拨和点评,完成语文课文的学习,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

总之,远程教育好像清风活水,使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异彩纷呈。远程教育资源让我们实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了东西部教育的差距,远程教育的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朋友。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运用远教资源上的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尽量让资源直接服务于学生。但在运用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资源,成为资源的搬运公司,而应该根据实际对资源进行重新建构。让远程资源、校本资源、人力资源三者整合为一体,成为最优的课堂资源。我想只要我们适时、适当、科学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一定能提高我们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6.《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在的运用》教学设计 篇六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永州市祁阳金洞管理区金洞林场中学 邓友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全面性、形象性和多功能性,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生动而形象的演示使学生见得多、识得广,眼、耳、手、脑并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这些都是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自主研究和创新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手段。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会深切感知、思考,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生动形象的词句,通过多种 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简要描述画面,并背诵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配乐朗读录像。

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如身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十分有限的,而初中语文又是非常广泛的,只有发动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目的,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以完成某项特定的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对调动学生的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有着深远影响。

八年级下册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的报告文学,其说明对象——罗布泊,对学生来说,即陌生又好奇的。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从校园网上尽可能多地下载罗布泊消逝前和消逝后的图文资料,课堂上选择二三个同学展示其资料,介绍其涉猎的知识。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视觉对比,很快让学生认 识到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性,从而树立起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初三语文复习教学中,运用网络进行资源搜集意义非凡。每一个知识点的课堂教学之前或之后,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补充资料,不但开拓了学生视野,巩固了学生的基础,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名句积累与运用”时,可以安排学生各自查寻不同时代、不同的作家、作品中的名句,搜索相关的鉴赏资料,并在教师指导下汇集,取精去粗,按题型、内容编排出来,就成了最全面、最生动的复习资料。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从而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坚持的原则。利用信息技术,发动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把在课堂内还没有完成或者需要拓展的学习任务延伸到课外探究,予以解决,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学小说《变色龙》一文,可以实行研究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影视资料,自行选取镜头,设计剧本,人人试当“编剧”。通过对戏剧情节的设计,来研究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小说人物的典型意义。

1.演示从影视库中剪贴下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要求学生每四人为一组,根据所见资料,编成电影剧本。

2.抽查学生所编剧本,投影显示出来,让大家评析,重点放在细节描写、场面描写、对话描写把握得是否精当。

3.让学生分析自己剧本中的人物情感和文章所折射出来的人生况味,评价戏剧情节对展示人物性格的作用。4.让学生上台表演,集体评价。

由于采用课本剧的新形式,加上网页所给予的大量资料进行优化组合,学生兴致盎然,热情高涨,气氛活跃,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开发,不仅抓住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有精彩的表演。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和学生自主研究实现最优的组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7.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七

当今时代,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信息技术的运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信息社会大潮中, 学校教育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其中, 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现代远程教育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在教学领域广泛应用, 现代学校教育教学正迈入信息时代, 课堂教学也正在经历着深刻变革。作为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者, 认识、掌握并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已成必然。

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师生互动, 满足了学生多样学习的渴求。信息技术教育能改变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被动的学习方式, 满足了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形成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凭借网络手段, 学生在原来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受到诸多限制的学习, 诸如思考、质疑、各抒己见、交相问难等, 将被大大突破。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各种各样的沟通机制——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远程学习来实现;同时, 多种沟通机制打破了学校对于社会的相对封闭性, 使学生在对社会问题的接触、认识、参与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认识语文的博大精深。信息技术使教师和学生, 都能获得极大的选择自由。

信息技术有效地简化了教学过程, 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信息技术极大拓展了语文教学上阅读选择的空间。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 都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者共同参与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计算机的介入, 使教学的内容、方法乃至教学的模式带有更强的新颖性、变化性、刺激性, 学生获得视听等多种感受,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信息技术提供的教学声像, 优化了文本教学的形象导入。语文教学中, 教师从多媒体课件中选取合适的、教学需要的动画、文字等资料, 配合光、形、声、色, 提高语言感知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之始, 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 唤起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 投入即时的课堂学习中。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的样子, 然后用一句话过渡:“有一位著名散文家叫朱自清, 他也写过一篇关于春的散文叫《春》, 你想知道他是如何写的吗?”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在大屏幕上展示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 在轻松优美的音乐《春天在哪里》中, 屏幕上出现了这样几组画面:山渐显绿意, 小草钻出地面, 杏花扬着笑脸, 杨柳在春风中翩翩起舞, 细雨如丝、如缕, 课文朗读的画外音伴随画面流出。相信学生会很快被描绘的美妙景物深深陶醉, 从而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领悟了春的活力和生命的气息。这样, 学生就把学习文本内容与自身需要、感受紧密地结合起来, 整个课堂教学是不是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呢?

信息技术在教学即将完成时画龙点睛, 强有力地揭示文本中心。教授《爱莲说》时, 许多学生已经明确了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即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但学生对“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寓意的理解依旧有些难度的。为此, , 我利用课件设计了一朵盛开的莲花, 四面七瓣花分层次地出现莲花上述七大特色, 中间簇拥着圆形的花萼———君子。在教学即将完成时出示, 然后揭示其寓意。如首句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君子之高洁, “中通外直”点明了君子的行为方正, 正直等, 直观形象地为课文作了总结, 既突出了课文的中心, 又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寓意。

信息技术突出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巧妙地分散了课堂教学难点。在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 诗歌是其中重要的代表。在诗歌的教学上, 我们都非常注重学生对其意境的领悟, 但是现在的学生却很难能领悟到。为改变这种情况,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 我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与古诗意境匹配的优美图片, 在教学时有效地加以利用。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 配合表现“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的雄壮自然景观的幻灯片, 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投影上的画面融为一体, 进而感受一代枭雄“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 使学生的心与海涛一起翻腾。在《相见欢》中有表现“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孤寂惆怅、亡国哀楚情景;在学习《清平乐村居》中有表现“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的温馨、惬意的场景, 也有表现“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的童趣……这幅幅画面带来的惊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边读边赏, 理解了诗歌的意境, 不少学生甚至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在音乐声中背诵起来, 其情可塑, 其意也明, 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教授《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特意播放了多媒体视频《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 启发学生能正确的看待战争, 认识侵略者的本质, 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真正领会作者写作的本意。我看到学生的表情都充满了愤怒, 还有的学生失声痛哭。实践表明, 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永远比老师的说教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来得更直观、形象、深刻。

这一切表明,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语文教学,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丰富学生情感, 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能力, 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摘要: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 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必将为语文注入新的活力, 为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8.《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在的运用》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初中语文 有效运用

随着教学硬件的逐步改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变得越来越普遍,但从教学的有效性角度来审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便会发现其并不必然导致课堂的有效,甚至不少的时候还会让学生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而分散学习注意力,造成学习效果的低下。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存在着一个有效性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当吸引注意力而不是分散注意力

就笔者所接触的现代教育技术而言,其主要是由计算机、白板、投影仪及总控台等硬件,及office、flash、internet等应用软件组成。毫无疑问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学生来说,第一作用就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题在于,这种注意力的吸引与语文学习有多大的关系,这是需要教师高度关注的。譬如一次听《孔乙己》(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公开课时,上课的教师为了突出孔乙己的形象,有教师设计了一个互动式的动画,一个由简笔画成的孔乙己出现在白板上,学生可以通过鼠标选择孔乙己的服饰与发型,最终将其打扮成花白胡子、又脏又破的长衫、脸上有伤疤的形象。应当说教师的思路是新奇的,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让孔乙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更加清晰。问题在于,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操作上面,学生的反而有可能对孔乙己的形象产生忽视,而事实也证明了笔者的猜想。笔者以为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后来在笔者的尝试中,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努力:学生照样操作,但在操作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我所给孔乙己的每一个形象细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意味着什么?有了这一问题驱动,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就将注意力从操作上转移到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意义上,这样的注意力转移使得学生在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孔乙己形象之后产生了一种悲悯的情怀,学生对孔乙己的形象认识变得深刻了许多。

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哪里,而不是简单的激发兴趣那样简单。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当体现语文性而不是冲谈语文性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个如何整合的问题。笔者以为真正有效的整合,应当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科性,语文学科的学科性毫无疑问是指语文性,即所谓的语文味道。语文味道是什么味道呢?一是工具性,二是人文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良好融合。

同样如《孔乙己》一文的教学,本文最后一次描写中秋之后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情形,从文字描述来看,这段描写更为细致,孔乙己的形象先通过“温一碗酒”这一熟悉的声音出场,然后才是不成样子、既黑且瘦的脸,破夹袄,盘着腿坐在蒲包上。在“我”端了一碗温酒给了他并喝完之后,他在别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去了”。从出场到离场,这是孔乙己最后一个形象,也正是这个形象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秋天的悲凉的气氛——因为天气,也因为人!在这样的气氛感受中,学生会认识到旧社会一个落魄文人的贫困潦倒所折射出的社会现实。

从以前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这段描述所生成的孔乙己形象还是有些模糊的,他们只习惯于从文字描述上来描述孔乙己,仿佛内心没有一个鲜活生动的孔乙己形象。这个时候可以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将孔乙己的这段情形重现出来:用flash制成的当时场景的动画,以抽象的简笔画、简单的配音,即可以让孔乙己此时的形象生动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一形象固定到自己的思维当中,然后围绕这一形象去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再解剖,对社会现实再认识。事实证明,此时学生头脑中的孔乙己形象生动,对话内容也记忆得更为清晰,而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对于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就更为全面、更为深刻了。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当促学生思维而不是阻学生思维

谈到学生的思维,就不能不说其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理论还是笔者的教学实践均表明,要想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现代教育技术是需要谨慎使用的。因为有时候应用不当,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思维。

在上面一点所提到的例子当中,笔者在呈现动态的flash画面之前,特别给了一段时间让学生去想象、构思孔乙己的形象,在学生构思成熟之后再呈现,其结果要比直接向学生呈现好得多。因为在后者的情境中,学生所形成的思维表象没有自我构思的成分,而这样就沦为灌输式的教学,相反有了学生的自我构思之后再呈现,学生的构建结果就会得到一个完善,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自我构思孔乙己形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充分地让现代教育技术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学细节中的教师取舍,如果取舍得当,结果自然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宋艳玲. 现代教育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型工具,《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

[2] 麻继承. 浅谈计算机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中学教学参考》,2015.6.

[3] 李国茂、胡炳成.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研究,《语文天地》,2014.17.

9.《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在的运用》教学设计 篇九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手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哪些优越性呢?

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是课堂容量小,学生一节课下来所接受的知识量小,而且由于形式单调,没有新意,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出现昏昏欲睡的现状,根本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谈不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是运用了录音、幻灯、电影、音乐、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话,那么教师就会表现出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效果之大是教师的一张嘴要表达的所不能企及的。

例如:笔者在讲授《哈姆莱特》一课时,首先通过课件教学中的文字说明、画面、色彩、声音的渲染使学生既形象又生动地对作者的生平简介以及他的创作经历和社会背景都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通过对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了解加深了对戏剧中人物形象品评的力度。这样既节省了很多的板书时间,加大了传授知识的容量,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课中所需掌握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全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课堂效率。然后又通过光碟把这部电影进行了完整的播放,使学生对应掌握的内容有了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只要有兴趣,就会主动去学、去思考。假设我们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一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一看栩栩如生的美的画面,欣赏品味一些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就会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景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荷塘月色》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分析课文之前,笔者首先播放了一遍配有轻音乐的朗读课文的.录音这样在优美舒缓的轻音乐中配上丝丝入扣的配音员那优美圆润的朗读,使学生很快便进入了所学内容的情境氛围中,真有一种如亲临其境中所看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那种在月色下荷叶、荷花、荷香所诱人的轻柔飘逸的美景以及作者对美景的欣喜之情。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掌握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同时又使学生受到了美的教育和熏陶。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得到了精神的愉悦。然后在第二遍播放配乐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跟着配音员的朗读小声跟着读,移情人景,仔细品味,达到了当堂理解成诵的目的。

再如讲授《乡愁》时,笔者仍采用播放配乐诗朗诵的录音形式进行教学。配音员以那字正腔圆、优美圆润、抑扬顿挫的朗诵将全诗四节中的叠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回环往复的音乐节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显出的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使学生在倾听录音时完全沉浸在一种在柔美的音乐中而又略带哀伤的“思乡曲”中了。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调动多种感官用于学习中

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信息的能力是不同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过:味觉可以接受1.O的信息量,触觉可以接受1.5%信息量,嗅觉可以接受3.5的信息量,听觉可以接受11.0的信息量,视觉可以接受83.O的信息量。由此可知,听觉和视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是最大的。一些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都证明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并运用到学习中,学习效率是最高的。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幻灯等形式,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左右脑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特别是一些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特有的教学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感性,使学生的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调动和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讲授《历史的抉择》一文时,笔者先作了播放前和播放后的提示与指导。因这篇课文是电影政论纪录片的解说词,所以笔者采用了播放影视图像的形式突出了视觉、听觉效果。通过准确形象的文字、直观形象的图像、轻松优美的音乐以及不同的语音、语调进行画龙点睛的解说后,使学生比较轻松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作出的“你们要搞快一点”的历史抉择,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事实证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可以表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表现的内容,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可以使学生更轻松、更愉快地接受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不能盲目地使用,切忌走形式主义。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不管什么课程,不管什么内容,凡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这就是先进的教学形式,否则,反之。还有一种错误的倾向认为,借助的媒体越多,表现得越花哨越好,其结果是流于走形式主义。所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要讲究实效,科学使用。

10.《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在的运用》教学设计 篇十

桃源县第九中学

谢一彰

印国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语文课堂教学,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呈现、传递和处理语文教育教学信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和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培养语文素质,形成优良个性品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过程。它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将抽象枯燥的语文知识,形象生动具体的呈现出来。能有效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条件。它不但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能在训练技能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技巧。在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声画”并茂,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巧设疑难,创设问题情景,开展多角度多侧面的启发,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幻灯、录相教学会在课堂上营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情景交融的教学氛围,这在阅读教学中正是学生感知形象,激发兴趣、开拓思维、启迪智力的方法。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把录音充分利用到了朗读训练中,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和学讲普通话。早读时间或课堂上放课文朗读带,学生或听或跟着读。听能集中注意力,最大限度地体会文中的神韵、意境;跟着读,可以使口语受到严格训练,得到全面提高,因为课文录音无论在字音、重音、停顿方面都比较规范准确,可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有些课文没有朗读带,就自己录制,让普通话说得好的、朗读有特色的同学来朗读并录下来,播放给大家听,让学生客观冷静地对朗诵结果进行分析鉴别。无论是听者,还是朗读者都有极浓的兴趣,听者受益,朗诵者有成就感,有自信心,兴趣盎然。教《陈毅市长》时,我选了几个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反复阅读教材,理解剧情,深入角色,并指导他们分角色“表演”,然后将他们的朗读录下来,上课时放给大家听,学生听着本班同学的“表演”,对陌生而感到枯燥的课文极感兴趣,对陈市长、齐仰之等人物形象也有了较深的理解。又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将卢沟桥的形貌、栏杆、石狮等用幻灯显示,使“卢沟晓月”展示在眼前,再配以朗诵,声画并貌,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思维。

二、活化资源,发展形象思维

由于电教媒体特殊功能,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运用色彩、声音、形象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展示一个多姿多彩的语文阅读世界,增强了教学中直观性和趣味性。学生获得外界刺激的主要渠道是视、听、觉,在此基础上形象思维获得发展。依赖大量生动有趣的视、听、觉形象,来获得较为肤浅的概念和直接经验,这是学生学习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能够给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形象,从而促进他们形象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中,对有些课文,利用幻灯使图文并茂,再借助录音使声画同步,从中巧设疑难,创造问题情境,则可激发学生思维。如教学《白毛女》、《苏州园林》等课文时,把从电教站、录像厅里的幻灯片和录像带借来放给学生看,能将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还有些课文是电视连续剧中的某一集内容。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红楼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传》)、《出师表》中的“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三国演义》)等,教学这些课文时,先将这些片断放给学生看。而这些是资源是已有的,只要顺手“拿来”,即为所用。

在《听潮》一文教学中,综合运用了录音、影视、音响、图片等多媒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将丰富听、视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学生的直接思维、发散思维的活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飞跃,实现灵魂的飞升。教学伊始,放起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录音,在此背景上,第一长笛吹出秀丽的华彩乐段,双簧管宁静柔听的音响奏出了优美的抒情旋律,似夜幕徐降„„此时,《听潮》的课文录音随之播放,学生聆听着乐曲引子和鸣下的文段(1~3),思绪飘飞,心静沉寂。为了激活学生形象思维,使学生进入作品佳景,老师抓住《听潮》5~7段语言的色彩性,绘制色彩鲜明的幻灯片,利用幻灯片的动感优势,将文字图象化,此时乐曲奏出轻松愉悦的旋律,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学生屏声静息,领略着“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当乐曲奏出如诉如泣的沉吟时,课文录音进入8~12段。为了激起学生大胆想象和充分地联想,在朗读到13~14段时,将剪掉好的录像片放映出来:海面上晃动着银龙一般的波涛„„当音乐急转直下,板鼓声声逼催。屏幕上放映出录像片:激流汹涌,惊涛骇浪„„构成惊心动魂的场景。在强烈的音响与直觉的图画刺激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被激活,学生情绪随之起伏,随之震撼。

通过这些电教手段,把文字转化为鲜明的视觉、听觉形象,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使学生直接获得了清晰的直观的形象,降低了再造形象的难度,优化了教学过程,有效培养了形象思维,从而加深了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三、借“机”生“蛋”,培养创新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根据作文训练要求,巧用电教媒体,强化生活情景,向学生提供具体的形象的写作素材,可以弥补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的缺陷,使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首先将按作文训练要求,将作文训练内容以图片形式制作一组幻灯片,在银幕上显现一幅或几幅画面,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画面中哪些是主体,哪些是陪衬,有哪些人物,有何表情,发生了什么事件,怎样的环境„„学生通过观察,得到肤浅的直接经验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展开想象,由此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近到远进行综合、归纳,从而使思维飞跃,大胆地想象,不仅训练了逻辑思维,而且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动笔写起来,就能解决无话可写或写不具体的毛病。

我们知道,要使学生写好作文,评改作文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而利用投影指导学生集体修改作文,则是一种符合启发性直观性教学原则的科学方法,它简便、有效,深受学生欢迎。我在讲评、修改作文时,基本上利用投影,每次作文讲评确定一个讲评要点,也就是作文写作的一个知识点,将其制成幻灯片,并精心选择一篇或几篇有代表性的学生原作,也将其制成灯片。上课时,将学生原作展现在银幕上,让学生认真阅读并思考,互相讨论,相互交流,共同修改,在修改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将文章中存在问题找出来,然后订正,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教师随后用红笔批改在灯片上,修改完毕,再比较原文,使对错形成鲜明对比。最后教师再结合灯片内容,就这篇文章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字、词、句、标点符号等组织学生总评并发表意见。这样学生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又能使正确的及时强化,错误的得到及时校正,同样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和开发,使作文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精“演”善练,致力“减负”增效

在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板书、抄写分析内容、抄写字词句等工作。若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完成这项工作,可以节省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在说明文《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中,“故宫”的位置、层次顺序十分重要且复杂。根据教学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说明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条理,绘出作者说明的行踪图。这样做,一是要花很多时间;二是少数后进生缺乏想象力,无法也不可能完成行踪示意图;三是绘制的示意图很难突出文章说明的重点。如果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动画方式用计算机演示行踪,用不同彩色线条勾勒出“故宫”各个部分的范围、大小、轮廓。生动直观地将故宫示意图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故宫”各部分的构成及联系,理清顺序,掌握文章条理。这样,学生对说明顺序这一知识有直观认识,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对说明方法和特点及其它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从而减轻学生课后练习的负担。

在语文教学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枯燥的内容,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学生会感到兴趣盎然,难点不难。如戏剧单元教学,学生对这一文学样式很陌生,而剧本要演员很好的表演才显得生动,仅拿着剧本单纯去读,学生又缺乏想象力和理解力,显然是枯燥无味的。教学《白毛女》选场时,将《白毛女》与课文有关的电影情节片子和影碟拿来,适时放映电影片断和在计算控制下播放影碟,变读为“看”,变讲为“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抓住时机,进行有关戏剧知识的教学,学生不仅能提高兴趣,更主要的是能减轻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说不准还能哼上那么几句呢。

11.《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在的运用》教学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现代信息技术;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96-02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文字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作文教学是令教师与学生都深为头痛的,教师绞尽脑汁,教得辛苦,但收效甚微;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上作文课就唉声叹气,往往是笔杆似有千斤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感可发,无情可抒,即使写出来了,也不能称得上是一篇文章,只是一些辞藻与材料的简单堆砌,而完全没有融入学生本人的观点与看法、思想与情感。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普遍关心与不懈探讨的重要课题。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在内容与方法、手段与模式上实现创新。利用多媒体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与音响效果,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利于学生写出一篇篇富有情感、内容丰富、富有个性特点的优秀之作。

1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小学生进行写作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写作的主观意愿,进而以愉悦的心态与积极的情感参与到写作中来,才能为写出优秀的作品打下基础。相反,如果对写作不感兴趣,学生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与情绪,会抑制积极的写作因素,写作水平很难提高,很难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小学写作是作文的初始阶段,对今后作文水平的高低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的关键时期。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这改变了以往的作文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以图文声像来传递教学信息,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够具体形象直观立体地展现认识对象,从而使学生进行多侧面的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事与物、情与景。如让学生描写自己所喜欢的小动物,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写作,学生往往会表现得较为消极。此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小动物,如小猫、小狗、小白兔等这些小学生较为喜欢的动物的视频,使学生对小动物的形状与生活习性等有一个较为全面与直观的了解。通过多媒体形象而动态的展示,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完全进入多媒体所展示的情形中,学生写作的激情得以充分调动。

2 再现多彩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有写作的激情与兴趣,头脑里没有东西,仍旧是无法写出优秀的文章来的。这就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中,生活阅历少,写作素材不多,写起作文来很容易产生无病呻吟,说大话空话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生写作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脑子里没有东西,自然不知从何说起,写些什么。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将网络技术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大千世界浓缩到课件里,移到课堂上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写作素材。这样更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时事热点,走出枯燥单调的学校生活,解决了无东西可写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与写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为作文教学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再现各种真实而又熟悉的生活情境、学习情境等,帮助学生撷取生活片段,以图像来传递情感,以声音来打动心灵,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让学生描写一次体育活动的场景,学生虽然参加与观看的体育活动很多,但真动笔写时,又不知从何下手。笔者用多媒体播放篮球比赛,这样学生很快便融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写作的灵感被激发,一气呵成,写出许多优秀的习作。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善于观察、学会观察,才能透过事物的表象得到本质的认识,这样在写作时才能避免千人一面,才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来。现代信息技术中绚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动态的效果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进而使学生调动积极的学习因素从各个角度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尤其可以利用图像的慢放与快进、放大与缩小、定格与重复来强化学生的观察,使学生细致地观察到某些在生活中稍纵即逝或漫长复杂的过程,使学生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等进行有序而细致的观察。如描写春天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姑娘来到时,小草、河水、树木的相关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对某一个或几个事物进行细致的描写。

4 培养学生评价总结的能力

写作和修改是作文能力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篇优秀的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改。古今中外文学大家都很重视文章的自我修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先生提出:“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无可惜。”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自己修改和互改文章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性,把学生的文章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阅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从标点符号的运用,词语的锤炼,标题、开头、结尾整体结构的构思与立意上进行修改。也可以选取具有典型性问题的句段等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在修改、点评、交流与讨论中及时发现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修改水平,使学生在不断的自我修改与互相修改中提升写作水平。同时也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课下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其他学生的作品,并做相应的点评。教师要对学生的评论给予必要的指导与鼓励,这样学生也可以在不断地阅读文章与点评的基础上分享写作心得,不断地提升写作与修改水平。

实践证明,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文章的评价与修改,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作文评改的弊端,极大地激起学生修改的兴趣与激情,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的修改与评价中来,这对于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教学,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广大教师有一个长远的眼光,要着眼于小学各阶段的学生学情的变化与教学的侧重点,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滑素霞.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09(16).

[2]郭冰.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12(3).

[3]徐春菊.浅谈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

[4]朱雪莲.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0(12).

上一篇:五大技巧让考场作文赢在起跑线上下一篇:寒假旅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