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方案(共12篇)
1.“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方案 篇一
**小学“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挥“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效益,使“班班通”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特制订我校“班班通”设备管理、应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络终端建设,拓展和提高“班班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效益,以“班班通”设备搭建教学平台,使之成为辅助课堂教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促使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在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减轻学生负担。
二、组织领导
学校根据“班班通”工作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班班通”工程建设管理及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此项工作的落实。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及各班班主任
三、目标要求
(一)实施培训
结合县教科局培训计划,制定校本培训计划,让教师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现代化。
1.培训内容 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演示文稿、电子表格、Wordw文档、电子白板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内容。
2.工作重点
(1)建立科学新型的、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
(2)掌握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3)根据教材利用各种软件及资源自己制作课件并用与教学。
(4)使教师由会用、愿用到用好的过渡。3.主要措施及方法
(1)2016年3月,成立“班班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并把“班班通”使用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及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中去,形成常规工作。
(2)建立健全“班班通”设备管理与使用制度,加强管理,落实到位。
(3)坚持请进来带出去的原则,聘请外校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进行培训,有计划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同时,组织校内讲座,观看录像、研讨等,以达到转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意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从2016年3月,每周一为“班班通”设备管理与使用培训时间,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5)每个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开展一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观摩课,以提高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实现教师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方法上的转变。
(6)开展制作课件评比活动,从2016年开始每学期举行一次优秀自制课件评比活动(评比出的优秀课件,送上一级评比),以推动全体教师自制课件水平的提高。
(7)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业务学习。
(8)结对互帮:熟悉电脑的教师积极帮助电脑不熟的教师(特别是老教师)使他们能够基本上会使用电脑,并能利用课件上课。
(9)培训安排:从2016年3月起每周安排一次对设备和多媒体基本操作、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子白板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电子备课、演示文稿、电子表格、Word文档等相关内容培训。
(二)使用管理 1.使用范围
应用“班班通”不但要辅助各学科教学,还要充分利用晨读、班会、家长会及活动课时间广泛使用“班班通”,进一步拓展“班班通”的使用范围,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优化教育方式,提高教学效益。
2.课堂教学应用及要求
(1)学校将加强对“班班通”设备应用的研究与维护,一方面加强对教师日常应用的指导;另一方面结合“课内比教学”活动,通过举行各种教学研讨会、交流会、优质课竞赛等形式,3 进一步推动“班班通”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之更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服务;
(2)本期“课内比教学”活动,每位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上一节观摩研讨课。
(3)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班班通”设备,在备课时的学具准备中要有所体现,备足教法与学法。集体备课的学科应在个案补充栏目体现出使用“班班通”设置的情况。
(4)使用的教学资源应在“教学软件使用记录簿”中注明出处。
(5)新授课使用率要求达到60%以上。(6)复习课使用率要求达到80%以上。3.督促措施
(1)将“班班通”的使用纳入教师教学月检查和教学常规考查中去,激励教师使用并用好多媒体。
(2)制定硬性指标:每周每名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不少于6节。
(3)制定使用记录表,学校领导不定时对教师多媒体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及考核。
(4)每位教师在任教班电脑的E盘中,各建立一个个人文件夹,并在文件夹中建立“2016秋某年级某学科”子文件夹,本期所有使用的课件、文档等电子资料,存入子文件夹内,同时注明使用的时间(×月×日第×节课)备查。
(5)教学月检查和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时,学校将清点文件夹中的课件、文档资料,结合“班班通使用登记表”中的登4 记情况和课堂巡查记载情况,计算每位教师本期“班班通”使用次数,把它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完成情况的一项指标。
4.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
各教研组应在自己的电脑上建设学校教学资源库,将教师课堂教学中自己开发应用的教学课件或文档,分学科、分年级、分类别存放,教师建立个人资源库和试题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流失。
(三)安全维护及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
(1)各参与“班班通”管理与使用人员按使用的规章制度、管理运行与考核保障机制的要求规范使用与操作,使管理逐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使用经常化、有效化,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2)学校将对“班班通”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情况进行检查,采取抽查和定期检查的形式,并于学期末对“班班通”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情况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包括:
①“班班通”设备管理情况:(包括设备防护、卫生和设备完好率)
②“班班通”设备使用情况:(包括记录簿填写及平均使用率统计、推门查课及公开课的使用情况)
(3)各班对“班班通”设备要有“防尘、防光、防盗、防潮、防火、防碰撞、防触电和日常维护保养等措施”,确保“班班通”设备的安全和学生的人身安全;提高设备的完好率,确保日常教学的使用。(4)各班要教育学生爱护“班班通”设备,每班配备一名设备管理监督员,负责督促学生爱护设备;每天放学后,班主任要负责督促锁上设备柜,切断设备电源,关好门窗,锁好教室。
(5)上、下午放学后必须对设备进行关机、断电、断网工作。
2.设备维护措施
(1)学校安排专人管理、维护“班班通”设备。学校要为远程教育管理技术人员配备必要的工具及相应的工具软件。设备故障维护必须在查清楚原因后进行,原因不明不得擅自维护,更不得未经供货商的同意擅自打开机箱,更换配置的硬件,一般技术故障由学校管理员排除,不能排除的报请学校,由学校安排专业人员排除,属于硬件的故障,无论是否在保修期范围内的,学校管理员都要电话和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尽快维护更换。
(2)在安装设备时候,学校管理员必须收齐、保管好各设备的说明书、保修卡以及相关的软件,并编号保管存档,以便维护使用方便查找。属于人为损坏的所需的配件及维修费用由损害者承担。
(3)我校将进一步建立建全管理使用制度,做好文字记载,制度要张贴在醒目的位置。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各级各部门的管理意见。
(4)所有“班班通”设备必须按要求安装在规定的地方,不得挪作它用,但也不能担心设备用坏了而将设备闲置不用,6 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教师的责任。确因情况变化需变更地方和用途的,事先要报经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5)加强“班班通”设备的安全保卫工作,设立值班安全保卫制度。
(四)绩效评估措施
制定绩效评估细则用打分的形式结合平时多媒体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其评估结果将纳入每月教学常规考核中。(评估内容包括:课件制作情况、多媒体使用情况、设备管理三大方面)
1.课件制作情况考核评估总分30分,其中多媒体课件制作达到最低标准量(本学期课件和文档总量30个)得24分;课件制作比赛6分,有课件参赛3分,获得校级一等奖另加3分,二等奖另加2分,优秀奖另加1分。
2.多媒体使用情况20分。每周使用并记载达到4次的得满分,学期统计每缺一次扣除2分。
3.“班班通”设备保管情况20分。学期末检查,设备保管完好的得满分,每维修一次,使用出现故障的教师扣2分。
4.“班班通”设备日常维护30分。各班要对设备做好“防尘、防光、防盗、防潮、防火、防碰撞、防触电工作”,如其中一项未完成的对上有该课的所有老师每人次扣1分,并责令其班级责任管理人进行整改,如一个星期内未整改的将扣责任管理人5分。在整改期内未进行整改的,将由学校安排人员进行整改,该班责任管理员的此项得分将以0分计算。5.如果“班班通”设备因管理不当造成被盗、烧损、雷击等原因使“班班通”设备不能使用的,经调查明确责任后,该责任教师的评分将以0分计算。
小学
**
2.“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方案 篇二
“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 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是一种最优的将信息资源运用于常规课堂教育的行为方式。
从2000年开始, 我国实施了目标规划期长达10年的“校校通”工程, 从2003年开始, 我国又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在此基础上, 教育部又提出了“班班通, 堂堂用”的目标[1]。“班班通”工程的提出与实施, 其实质就是将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而在目前的信息化教育中, 难点与重点在农村, 因此农村中小学“班班通”的实施与应用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效推进, 同时也关系到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温家宝同志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 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20所农村中小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应用“班班通”的情况。问卷调查包括20所学校, 其中高中10所、乡镇初中5所、乡镇小学5所, 每所学校随机抽取不同年级的学生40名, 以保证问卷调查的有效性。调查问卷的发放分数及回收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调查, 我们了解到, 学校学生师对“班班通”设备和资源的应用热情很高, 但有时应用效果不是太理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班班通”教学的对象, 如何提高学生对“班班通”的应用效果, 更好地为农村教学服务, 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 深入了解农村中小学学生对“班班通”的了解情况、对设备的熟悉情况以及操作熟练程度, 并调查学生在使用“班班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期让“班班通”这项工程在农村中小学发挥更好的效能, 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二、学生对“班班通”教学的认可程度
1.学生每周应用“班班通”上课的频率。学生每周应用“班班通”的频率直接反映了“班班通”工程在学校的普及程度, 为此, 笔者进行了相应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32.62%的班级每周使用10节课以上, 51.87%的班级每周使用5~6节课, 6.42%的班级每周使用1~3节课, 还有9.09%的班级几乎不使用。这表明, 目前“班班通”在陕西省渭南市的农村中小学的应用状况还是良好的, 但并不是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2.学生对教师应用“班班通”的熟练程度的调查。在使用“班班通”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会有各种状况发生, 那么, 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应用“班班通”进行教学的熟练程度到底如何?笔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结果表明, 48.13%的学生认为教师能比较熟练地使用“班班通”进行教学, 20.32%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很熟练地应用“班班通”进行教学, 还有31.55%的学生认为教师不能熟练使用。对于这一现象, 研究者认为让教师尽可能的熟练使用“班班通”的各项资源, 是使“班班通”更快普及使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3.学生对“班班通”展示不同教学内容的态度状况。在教师应用“班班通”进行教学中, 学生喜欢教师使用“班班通”展示的内容是什么?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最喜欢教师使用“班班通”展示动画视频, 占到了29.77%;其次是图像、图形, 占到了24.32%, 文字内容仅占12.79%。不难看出, 动画视频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强的。
4.学生对“班班通”教学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在应用“班班通”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也是教学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是至关重要的应用者。因此, 学生对“班班通”各项设施、资源的应用成效对于“班班通”工程的普遍实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相关调查, 结果表明, 48.13%的学生能较为熟练地应用“班班通”设备, 仅有20.32%的学生能够很熟练地应用, 还有31.55%的不能熟练应用。因此, 研究者认为除了加强教师的培训之外, 学生的普及力度也应该有所增强。
5.应用“班班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随着“班班通”的广泛使用, 学生的日常学习有所不同, 给学生带来的变化都有什么?调查结果表明, 在教师应用“班班通”后, 最大的益处就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 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应用“班班通”进行教学, 以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学生对“班班通”教学模式的态度状况。在“班班通”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间的现代教育中, 哪种教学模式更受学生的喜爱,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较好地使学生掌握学习知识,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为此, 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喜欢应用“班班通”进行教学的占到了47.59%, 传统教学模式仅占到了9.63%。由此不难看出,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喜爱的,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学生在应用“班班通”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我国的“班班通”起步比较晚, 应用、普及也晚于西方发达国家, 因此就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那么, 学生在应用“班班通”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对此, 笔者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60.48%是机器故障问题, 30.65%是设备的操作问题, 仅有8.87%的学生认为应用“班班通”会影响学习。因此, 笔者认为, 应加强机器设施的稳固, 加大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 让学生熟练地使用。具体措施如下:
1.切实建立起“班班通”的应用机制。首先, 各级部门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将“班班通”纳入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中, 积极进行宣传、引导并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其次, 学校领导应将“班班通”的应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尽可能提供可利用的、完善的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其次, 教师是“一线”使用者, 因此,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班班通”的应用对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努力成为适应“班班通”教学的新型教师;同时, 学生也是“一线”使用者, 也应该加强学生对“班班通”的认识程度, 增强思想观念的转化,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现代化的、新时期的接班人[2]。
2.确保充足的“班班通”应用经费。“班班通”设备和资源能否正常运转并持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经费的保障至为关键。所以,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 采取不同的配置、不同的经费支持, 同时, 要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监督。
3.迅速提升教师的资源应用能力。打造骨干教师队伍。骨干教师在省、市、县、乡四级培训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方面, 他们作为省市县三级培训的落实者, 是知识的吸收者和传递者;另一方面, 他们又是乡级培训任务的最后落实者。因此, 我们要积极培养能发挥教学示范、指导作用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队伍, 让他们学会把各种教学媒体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 善于运用现代化手段为教学、教研、科研服务[3]。
4.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学生作为“班班通”重要的参与者和应用者,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是更好、地应用“班班通”进行教学的一项重要保障。笔者认为, 各级各类学校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①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 而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主导者转化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指导者、合作者、学习者及评价者。这样, 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独立的操作能力, 可以达到事半倍功的效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 远比听老师讲、演示的效果要好;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时, 要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真正发挥“班班通”对现代教育的有效推动作用。
四、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 “班班通”正在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得到逐步而广泛的应用。但是, 当前学生对“班班通”的认可程度还不够, 学校的“班班通”资源也还不够健全, 学生在应用“班班通”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为此我们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入手, 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以期“班班通”工程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永双.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重庆市武隆县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9) .
[2]梁丽.吴长城.宁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能力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0, (5) .
3.“班班通”建设与应用 篇三
关键词:“班班通”建设;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1
"Class to Class"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Li Qilong
(Taigu Primary School,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Jinzhong030800,China)
Abstract:"Class to Class"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is to implement the"national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spirit of full adva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 big move,this article from the"Class to Class"building ideas,building models and functional applications Area described and description,that the basic education unit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classes in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Class to Class"construction;Application;Experience
“农远”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应用环境,“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又解决了中小学校“信息孤岛”的困境,在此基础上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障碍的问题——“班班通”,提上了国家教育发展的议事日程。
一、因地制宜实施“班班通”建设
我县在全面推进“班班通”建设之初,就确立了“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建网建库同行、城乡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
(一)以县统筹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2008年结合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建立太谷县教育信息化设备更新、淘汰及可持续发展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并制定了太谷县“班班通”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政府下拔资金以县统筹。县直中小学建设资金以校自筹为主、以县下拔为辅,农村中小学校“班班通”建设资金以县统筹为主,以校自筹为辅的资金筹措体系。并确立六年一个周期进行补充更新的长效机制。
(二)因地制宜确立三种建设模式
一是对于县直中小学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采取“网络+电脑+电子白板”的“班班通”建设模式。
二是对于其他县直中小学、乡办中学以及乡所在地小学采取“网络+电脑+投影”的“班班通”建设模式。
三是对于普通农村小学特别是小规模、小班容量的学校在考虑建设成本特别是后续维护成本的基础上,以够用、实用为原则采取“网络+电脑+大屏幕液晶电视”的“班班通”建设模式。
实践证明这一分类实施、因地制宜的“班班通”建设模式更能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教学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分步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我县“班班通”建设工程实行分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模式。
第一步2008年前县直中小学完成班班通建设。其中省级实验校实现一类建设模式。
第二步2009年前及乡办中学完成班班通建设,实现二类建设模式。
第三步2010年三类以上小学及其他小学完成班班通建设。其中三类以下其他小学按三类建设模式完成。
(四)建网建库同行立足资源整合完善应用环境
在“校校通”工程建设时期,我县不但实现了“校校通”,并在此基础上各处室、各专用室、各教室等凡是教学、管理所涉及的结点就预留了网络端口,并组建不同标准的校园网。其中7所县直中小学、2所农村小学、1所乡中心校还建起了校园网站、乡中心校网站及教学资源库。“校校通”工程、校园网站建设、“班班通”工程三位一体的资源整合为我县教育信息化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应用环境。
二、落实应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更主要的是课堂教学开放的变革,“班班通”实现的教育教学,将彻底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实现局域城域无界限,校校互通,资源共享。
(一)建立开放教研新模式
新课改的推进,教师需要得到更多的专业支持,单纯依靠面对面的传统教研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利用“班班通”的实时观看、即时交流功能,可以建立起校际与学科相交,点与面相织,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广泛参与的立体式庞大的教研网络。可以突破原来教研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增强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实现教学与教研同步。
(二)建立资源共享新平台
一手抓“班班通”建设,一手抓资源库建设,积极创建三大“资源超市”:即本土教学资源超市、县域教研资源超市和特色教育资源超市。首先,建立本土教育资源超市,把我县第一线教师的公开课资料、教案、课件等整理分类,转化成“班班通”网上资源;其次,建立教研资源超市,把学科组建到网络上。组织教研员、优秀骨干教师,利用教育博客共同研究、开发符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教研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特色教学资源超市,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上网查询,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及时下载,统一整理、归类,建设各学校资源库,在全县范围内向教师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三)推进教学模式探究
建设“班班通”是为了使优质教育资源来到学校、进得课堂。知识与方法、资源与技术能用得上,能用得好。为此,我们积极构建基于“班班通”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一是同题异构式教学模式探究。针对教师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异,发挥互动教研和集中备课优势,充分发挥每名教师专长,进行教学专项突破。二是导学案式教育模式探究。针对校内、校际、城乡教育存在的差异,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积极推进常态课堂有效公开
课堂公开是教育发展最好的“催化剂”。基于教师“教”的课堂公开不仅必要,而且相当重要。目前在我县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即导学案教学整体推进过程中常态课堂的有效公开也真正成为常态公开。无数的事实也表明,教师课堂越公开,教法就会越灵活,效益也就越突出。
三、几点思考与体会
4.班班通应用赛课活动方案 篇四
高效课堂大赛活动方案
为提高“班班通”教学设备使用效率和水平,使全体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班班通”教学设备应用、课件制作、信息化教学等技能,更新课堂教学理念,促进专业化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校委会讨论决定,我校“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高效课堂大赛于10月中旬举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组织机构: 组长: 刘占国
副组长:谢爱平冯胜利 卢金钟
成 员:千海霞 毛玉青 陈绍丽 张成才 邱小明
二、参赛学科:
语文组 数学组 英语组
三、比赛评委:
语文组评委:谢爱平卢金钟 毛玉青 陈绍利 朱丽君
李艳霞 安小凌 冯茶清 薛艳平数学组评委:冯胜利 千海霞 张成才 邱小明 张慧霞
孙伶俐 田静霞 王利敏 李小霞 英语组评委:谢爱平卢金钟 毛玉青 陈绍利 马文娟
冯胜利 千海霞 张成才 邱小明
四、赛课具体安排:
1、语、数、英学科组报2-3名教师参加“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高效课堂大赛。
2、参赛内容由参赛教师自行确定,然后经过学科组集体研究讨论再参加赛课,未在同学科组说课、试讲,该课无效。
3、上课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上课节次由参赛教师抽签确定。
4、上课具体时间、参赛教师和评委见《赛课活动安排表》,比赛地点在四楼会议室。
5、本周四,所有参赛教师课前必须将教案(电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交教导处以备评选。比赛结束后将教案发到校园网,供大家评议。
6、赛课期间,所有教师要按时参加听评课活动。
五、奖项设置:
1、本次评奖,分语、数学学科设奖,各设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三名。英语学科设一等奖一名。
2、获一、二等奖者,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参赛教师得分将计入优秀年级组、学科组中,参赛教师获得校级荣誉将享有县级优质课的量化积分。
3、活动结束,学校将对比赛结果(个人得分、年级得分、评奖情况)进行公示。
六、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5.“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方案 篇五
一、课题的提出
“班班通” 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后形成的产物,其实施是一项包括硬件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师应用能力培养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经过多年的发展,“班班通”已经构建了较好的支撑环境,建设了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极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教学应用环境,已经初步形成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心的资源应用体系。“班班通”应用也初见成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常规应用,数字资源开始真正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班班通”教学应用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一是教学理念陈旧,特别是老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而对“班班通”教学不以为然,甚至存有抵触情绪;其二是教师的“班班通”教学设计能力低,教学流于形式,存在较为严重的为了使用而使用;其三是教师的“班班通”使用技能不高,无法发挥“班班通”教学的优势。不可否认,传统教学形式具有经济、高效等优点,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各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在这种背景下,对“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探究整合的一般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二、课题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整合“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构建整合利用的一般模式,丰富了“班班通”教学理论,为开展“班班通”应用研究提
供理论支持。
实践意义:整合传统教学和“班班通”教学本身就是“班班通”教学应用实践的有益尝试,而在实践中总结的结论,又有利于对“班班通”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总结传统教学与“班班通”教学的教学理论基础,比较分析及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和劣势;
2、理清“班班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总结新形势下教师教学需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的模式,并建立评价整合模式的评价标准;
3、将“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模式应用于教学,检验其是否能够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比较“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劣势
“班班通”作为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教学资源利用、教学交互手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师生、生生交互方式,对传统教学结构提出了挑战,在教学环境构建、教学资源利用、教学交互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凡事具有双面性,在“班班通”教学应用中也凸显出不少的问题。以此同时,以黑板粉笔为媒介,教学用书为蓝本,面对面交流为主的传统教学历经长期的发展,已成为教师习惯采用的教学方式,在课堂
组织、传授知识、交互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重点比较两种教学方式,得出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探究进行整合的可行性。
2、调查分析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需求、学生学习需求
调查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存在哪些障碍,以探究克服障碍的策略和方法。新时期,各方面竞争加剧,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校培养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体现为教师教学的需求,而如何成为时代的精英、不被社会所抛弃则体现为学生学习的需求。探究教师教学需求与学生学习需求,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利用合适的教学资源、交互手段,采用有效的教学结构。
3、构建“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模式
教学方式整合: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以书本为蓝本,利用“班班通”搜索相关的资源,并做好预习记录;课中以书本知识为主线,借助“班班通”构建教学环境,并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通过网络在线搜索、补充相关的学习资源;课后,学生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也不再受地域限制,可借助“班班通”设备,进行线上生生交互与师生交互,交流学习心得、解决学习问题。
学习方式整合:探究基于“班班通”教学环境的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结构整合:信息化教学的本质特征是转变师生关系,让
学生能够深度参与课堂,在参与中解决问题、内化知识和训练表达。“班班通”作为一种“常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进一步夯实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物质基础,可以更好地满足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需求。对于教学内容,“教材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更加真切。现代教学媒体不仅可以作为表现工具优化呈现教材知识,更能将整个世界带到学生面前。对于教师,现代教学媒体可以作为有效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工具,承担很多常规工作,逐步实现教师角色由单纯的知识“讲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和促进者转变。对于学生,当他们拥有了充分应用技术的机会,不仅可以借助现代教学媒体获取知识,拓展认知,开阔视野,更能极大提升信息素养,为弥补“数字鸿沟”,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4、分析案例,实证探究整合模式的可行性,优化整合模式
选择典型的教学案例,分析整合模式实施的可行性,探究实施的具体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整合模式,使其具有可推广性。
五、课题的实施
(一)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与需求分析法:比较传统教学与“班班通”教学的优势和劣势,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探究传统教学与“班班通”教学整合的可行性及策略。实际调查教师利用“班班通”教学存在的障碍、教师开展教学的需求,在建构主义
理论、情境教学等相关理论指导下,构建“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的一般模式。
案例研究、实证研究:在不同的学科中开展传统教学与“班班通”整合教学,验证利用“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一般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的可行性,并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模型。
(二)实施步骤
1、文献研究
2014年3月至5月,查找阅读“班班通“教学、传统教学、建构主义、情境教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形成文献综述;通过分析文献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现状、教学需求、软硬件环境,提出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思路,撰写课题申报书。徐福连负责。
2、“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研究
2014年5月至6月,在已有相关文献基础上,对“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相互整合构想,初步研究整合的前提条件、设计整合模式。邓历根负责。
3、“班班通”教学开展存在的障碍调查研究
2014年5月至6月,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本校所有老师中开展调查研究,调查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存在的障碍,汇总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及访谈结果,总结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的突出障碍。邓历根负责。
4、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需求调查研究
2014年6月至7月,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本校所有老师中开展调查研究,调查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存在的需求,汇总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及访谈结果,总结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的突出需求。邹志文负责。
5、“班班通”教学学生学习需求调查研究
2014年6月至7月,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本校各年级学生中选取一定样本开展调查研究,3-4年级随机选择40名学生,5-6年级随机选择70名学生开展调查研究,选择3-6年级共40名学生开展访谈,调查学生学习需求,汇总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及访谈结果,总结学生学习需求。邹志文负责。
6、“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模式构建
2014年7月至10月,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指导下,结合本校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需求及存在的障碍,以及学生学习需求,构建“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模式。张优金负责。
7、“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模式应用
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根据“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并开展教学。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每门设计3-4次实践教学。陈美逢负责。
8、分析应用案例,优化整合模式
2015年3月至6月,对实践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访谈开展实践教学的老师,验证“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模式是否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是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对模式进行完善,形成研究论文。邹志文负责。
(补充说明:本学年因课题研究的主要参加者有一位已经调出到外乡任教,有一位将要休产假,所以本课题的主要参加者和具体研究成果的负责人作了适当的调整。原来参与课题研究的赖小琴因调出到外乡任教不再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另选邹志文作为本课题的主要参加者之一。)
六、课题研究成果
6.班班通设备管理及应用够工作计划 篇六
工作计划
为顺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体现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确保我校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先进地位和示范作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全面推进我校“班班通”及功能室管理与应用工作,更好地发挥实效学校“班班通”工程管理与应用(培训)工作规划。
一、目标任务
2013年,我校建成10个“班班通”教学班。为探索建立我校现有条件下“班班通”建设和应用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的普及与深入,探索能最大程度发挥“班班通”效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和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探索师资培训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教师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新型教学环境的能力。
1、重新认识“课件制作”的现实意义,纠正“课件播放论”和“设计形式论”的两个错误认识,形成客观、公正、科学的认识,从而自觉自愿地学习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2、注重实用、讲究高效,避免“假大空”、反对“走过场”。杜绝教育资源的浪费,尤其是“班班通”网络及校本资源、安徽教育网台资源。在往年校本培训的基础上,本期重点进行基于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技术培训工作,突出实用。克服部分教师对课件制作的畏难情绪,使大家感受到工作中每一个灵感的火花和教法创意,都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3、抓住重点,首先培训最需要的技术。主要包括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积件的收集、整理和使用,其他相关的美化辅助教学技术采用需要就讲、实时渗透的办法,让大家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就明确了使用的原则,避免空洞的说教。
4、提高兴趣,充分利用广大教师已有的技术、从大家提出的实际问题入手,做到有的放矢、追求实效。
5、科学安排,采用教研组集体备课,一课一例一专题。集中培训与学科专题培训相结合、骨干带头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6、提高效率,节约时间。根据学科教学进度提前公布每一节的培训内容,便于教师选择和准备。
7、分散难点,结合具体课件实例,突破“交互和导航”这一技术难点和关键点,以便顺利实现班班通工程。
5、总结推广“班班通”教学应用、优质资源共享、课堂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提高等方面的经验和效果,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建设
1、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班班通”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卫华 校长
副组长:江传国
副校长(分管工作)
成 员:朱邦森、吴孔涛、王克重、孙德俊、杨长伟、朱德秀、刘大菊。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指派杨长伟老师为管理员,组织管理“班班通”应用与维护。把“班班通”管理应用与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应用有机整合,并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管理过程中去,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科学管理,切实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2、加大资金投入,在公用经费中,按比例足额预算信息技术教育费专项支出,确保“班班通”设备运行正常。
3、完善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班班通”绩效考评制度、“班班通”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日常应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激励机制等,并落实责任人。做到有章可循,切实保证“班班通”设备管理和应用有序化和常态化。
三、突出重点,规范常规管理
1、规范设施设备和技术资料的管理:“班班通”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要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之列,任何个人不得占有或变相占有。学校将“班班通”工程建设的技术材料、维护维修记录、培训记载、教研工作日志等资料整理归档,统一管理。
2、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班班通”设备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设备必须放置在班级教室供教学使用,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班级干部要对本班的设备负直接责任。
3、做好设备的安全管理:学校必须遵循相关文件,对“班班通”设备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既要切实加强防火、防盗、防雷、防潮、防尘、防静电等各项安全保障措施;要切实加强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认真做好防毒、防黄、防黑、防系统漏洞、防各种有害信息入侵等常规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安全用电及防雷击工作。
4、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学校建立“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技术支持体系。配备专兼职技术人员,负责本学校“班班通”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供技术支持;对于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内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排除和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四、强化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1、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利用各种渠道培训学科骨干教师,提高学科骨干教师的应用水平,尤其要提高教师利用新技术、新媒介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要增强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及时解决使用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学校在制定全员教师培训计划时,注重把“班班通”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为培训重点,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利用“班班通”进行教学的能力。
2、开展教学研讨
学校以教育教学研究为先导,推进“班班通”应用,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各学科教师利用“班班通”开展教学观摩课、示范课等竞赛活动,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
3、加强资源库建设
学校积极开发、收集、储备教学资源,定期组织教师对所需资源进行遴选,并以年级、学科、章节或知识点为单位进行归类和整理,形成学校资源库,为“班班通”的教学应用服务。
4、强化普及应用
学校要将“班班通”设备的普及应用纳入到常规教学管理范畴,根据不同模式,分学科提出课时安排和教学质量评估要求。教师要合理利用“班班通”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班、团队会或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班班通”应用覆盖率要达到100%,让学生感受、体验、享用现代教育资源。
五、实施步骤与活动安排
㈠组织培训:
1、培训目的
掌握“班班通”配置设备性能、用途、使用和维护方法,熟悉远程教育资源并科学地整合运用于各学科教学,推动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更新。
2、培训的主要内容
“班班通”项目相关设备的管理维护;“班班通”多媒体操作技能;资源的获取、保存、整理及其应用。
3、培训方法
先集中培训骨干教师,再分散进行教师全员培训。培训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介绍项目设备的安装调试及其安全使用,讲解多媒体操作技能,示范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应用。
㈡课例展示:
各学科收集一篇优秀教学设计方案,至少安排一节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
㈢集体备课与应用:
组织教师共同收集整合教学资源、素材与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每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好一堂公开课,并做到坚持使用。
㈣工作小结:
学校对实施阶段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逐个进行排查、清理和解决,并结合实践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每位教师撰写一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论文,并收集整理个人心得体会。
班班通工作具体安排:
1、“班班通”设备调试、安装验收,分发培训教材;
2、下发“班班通”设备清单、操作规程、实施方案;
3、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校本培训;
4、组织教师开展以学科为专题的提高培训;
5、组织随堂听课,校长与分管领导每月不得少于一节;
6、积极推进电子备课、集体备课制度;
7、组织“班班通”示范课展示活动,每个学科安排1-2人;
8、结合国家级课题研究,征求教师的培训要求;
9、组织优秀教学设计方案、优秀整合课例及“班班通”应用管理评比;
10、初步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整合共享;
11、组织与结对学校“班班通”使用课堂教学学习交流活动;
7.“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方案 篇七
一、应用班班通资源激发兴趣
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心理学研究角度看,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好奇心,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因此,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黄金时期。学生要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之后才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在课下主动复习英语知识。
相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将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对此,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班班通资源开展英语教学,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将英语教材中枯燥的词汇和文本用多媒体设备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自觉自愿地完成英语学习。在班班通资源的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搜集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带领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水平。例如:在英语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借助班班通资源为学生播放英文歌曲或者是在网络上搜索一些英文游戏,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接下来的英语学习中。
二、应用班班通资源调动热情
班班通资源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英语教学环境的优化,将原本单调枯燥的英语学习活动变得声情并茂、鲜明活泼。在将班班通资源引入英语课堂之后,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越来越顺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At a farm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班班通系统资源以及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开展一系列的英语教学活动。首先,可以利用班班通资源将不同动物的叫声播放出来,让学生猜测听到的声音是哪一种动物发出来的,自然地引出caw、sheep、pig、duck等单词,用富有动感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班班通资源当中的图片来学习单词的单复数,突破词汇学习的难点。最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电子课本,组织学生进行单词朗读和句型仿写,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在学习完本课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班班通资源中的链接功能让学生对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深化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并要求学生根据网站中获取的学习内容完成一篇关于农场的作文。
三、应用班班通资源突破难点
班班通资源能够借助生动形象的动画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枯燥的英语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突破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英语词汇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班班通资源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词汇。例如,在学习关于颜色的词汇时,我利用班班通资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故事情境:茂密的大森林刚刚经受了一场暴雨的洗礼,雨停后,所有的小动物都在森林里玩耍,这时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T:look at the sky students!Can you see the rainbow?Can you see seven colors?接下来屏幕上按照彩虹的颜色,出现了表示颜色的单词:red,yellow,green,blue,purple...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地记住关于颜色的单词,正当学生沉浸于美景中时,彩虹消失,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说出关于颜色的单词。学生在说完之后,教师可以重新为学生展示彩虹的画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单词。很多学生都不愿意背单词,而在将班班通资源引入到英语词汇教学中之后,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科技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知识,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8.“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方案 篇八
一、建立农村小学班班通设备管理专职人员
目前,我们农村小学班班通设备管理水平差,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很多农村小学重在对班班通设备的投入,但在专职管理人员的投入和培养上却没有给予重视。事实上,很多班班通设备只有不断得到管理和维护,才能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但是由于农村小学缺少专职的管理人员,导致班班通设备在管理与使用顺序比较混乱,分类不明,使班班通设备的性能受到很大损害,从而不能很好地发挥现代教学设备的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要加大班班通设备的专职管理人员的投入和对兼职人员的培训,提高班班通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对我们农村小学班班通设备管理的现状和需求,给我们农村小学积极配置全面的班班通设备管理人员,建设优秀的班班通设备管理队伍,并对其他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促使农村小学教师不断学习,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设立专项负责人,对班班通设备的管理设立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的职权和义务,综合提高班班通设备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
二、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观念和落后管理思想
尽管班班通设备开始向农村小学进军,极大地冲击了农村小学落后的教学模式。但大多数农村小学在教育观念和教学管理上还是比较保守,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这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从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努力构建科学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思想,培养新型的教学管理人才,以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班班通设备是提高学校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辅助工具,班班通设备使用到教学中,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也给学生带来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打造高效课堂氛围,使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提高班班通设备的使用率
长期以来,我们农村小学在班班通设备的使用上较为落后,导致一些班班通设备束之高阁。因此,提高班班通设备的使用率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迫在眉睫的事情。首先,加强引导,提高学校领导及教师对班班通设备作用的认识,组织教师们进行班班通设备操作的培训,让教师们掌握班班通设备一些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其次,制度建设,建立班班通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制度,如《班级班班通设备的管理制度》《班级班班通设备的使用登记制度》。另外,规范教师正确使用班班通设备,提高教师掌握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技能,防止由于错误操作而导致的设备损害。
9.“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方案 篇九
管理及应用办法
洛宁县河底镇杨坡小学 二零一三年九月十五日
洛宁县河底镇杨坡小学“班班通”设备管理及应用办法
一、加强领导,完善规章制度
1、健全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及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要按照《洛阳市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试行)》有关规定设置电教中心机构,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电化教育工作。把“班班通”的管理和应用纳入学校管理体系,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科学管理,切实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2、完善制度建设。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班班通”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日常应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激励机制等,切实保证“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有序化和常态化。
二、突出重点,规范设备管理
1、规范设施设备和技术资料的管理。“班班通”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要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之列。学校要将“班班通”设备的技术材料、维修维护记录、培训记录、教研工作日志等资料整理归档,统一管理。
2、加强对设备的管理。“班班通”设备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设备的用途,不得将“班班通”设备挪作它用;学校要与“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工作责任人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人,强化责任管理。
3、做好设备的安全防护工作。学校必须加强“班班通”设备防火、防盗、防雷、防潮、防尘、防静电等各项安全保障措施,认真做好防病
作台里放置其它杂物,保障主机能够正常通风散热,学校要组织专人定期检查,将“班班通”检查评比列入班级检查常规。
三、强化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1、加强教师培训。学校要利用各种渠道,以“班班通”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为重点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利用新技术、新媒介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配合教学改革,构建“优质、高效、轻负担”的课堂。
2、开展教学研讨。学校要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和途径,引导教师有效运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各学科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学观摩课、示范课等竞赛活动,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
3、加强资源库建设。学校要积极开发、收集、储备教学资源,定期组织教师以年级、学科、章节或知识点进行归类和整理,形成学校资源库。
4、强化普及应用。学校要将“班班通”设备的普及应用纳入到常规教学管理范畴,根据不同模式,分学科提出课时安排和教学质量评估要求。教师要合理利用“班班通”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体验、享用现代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四、加强学习,提高信息素养
(一)校长(含副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在“班班通”环境中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1、能下载并熟练使用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洛阳教育城域网、洛宁教育网等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2、能够熟练运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授课。
3、能够熟练使用Wps、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和工具软件。
4、能够通过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论坛(中学、小学社区)、博客等同其它教师或学生交流互动;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设计及网上集体备课。
洛宁县河底镇杨坡小学
10.“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方案 篇十
自查报告
我校从2015年9月到现在,班班通设备已经使用两年多。现有班班通27套,22套在各班教室,5套在各功能室。近两年来我校在信息技术上大胆创新,资源整合,逐步实行配套、管理、应用三措并举。管理上实行制度管理、过程管理、档案管理相结合。为迎接安顺市“班班通”教学设备管理与使用量化考核评估工作,我校对班班通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认真落实
我校对班班通项目给予了高度重视,认真领会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把做好班班通项目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狠抓落实。为了争取主动,学校先后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班班通项目有关工作。
二、加强领导,完善规章制度
1.健全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把“班班通”的管理和应用纳入学校管理体系,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科学管理,落实到位,切实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2.完善制度建设。学校建立和完善“班班通”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日常应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激励机制等,切实保证“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有序化和常态化。并把班班通的应用情况纳入到教师的绩效考核之中,做到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明细管理。
三、突出重点,规范设备管理
1.规范设施设备和技术资料的管理。“班班通”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要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之列。学校将“班班通”设备的技术材料、维修维护记录、培训记录、教研工作等资料整理归档,统一管理。
2.加强对设备的管理。“班班通”设备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设备的用途,不得将“班班通”设备挪作办公设备等;学校与“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工作责任人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人,强化责任管理。
3.做好设备的安全防护工作。我校加强“班班通”设备防火、防盗、防雷、防潮、防尘、防触电等各项安全保障措施,认真做好防毒、防黄、防黑、防系统漏洞、防各种有害信息入侵等常规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安全用电及防雷击工作。
4.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我校建立“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技术支持体系,配备专兼职技术人员,负责本学校“班班通”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供技术支持。
5.加强学校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我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培养和配备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的专兼职技术人员,并支持、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有关技术培训,要把技术人员的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并在履职晋级、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
6.建立分级管理责任制度。学校“班班通”设备管理员负责全校“班班通”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班主任是所在班级“班班通”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班班通”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班主任要经常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如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管理员,以便及时查明原因排除故障,软件故障由学校管理人员处理;如发现设备硬件损坏或丢失,应及时报告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班级任课教师为第二责任人,协助班主任加强对设备的管理。
7.规范使用“班班通”设备。使用”班班通”设备须规范操作,课前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课堂上不得玩游戏、看电影,只能为教学服务,并及时填写教师使用记录;教师使用完毕后,必须关闭电脑总电源,发现问题及时向管理员反映。违背操作规程或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的由相关责任人照价赔偿;教师不得擅自允许学生单独使用多媒体设施,学校要组织专人定期检查,将“班班通”检查评比列入班级检查常规。
四、强化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1.加强教师培训。我校利用各种渠道,以“班班通”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为重点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利用新技术、新媒介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配合教学改革,构建“优质、高效、轻负担”的课堂。
2.开展教学研讨。我校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和途径,引导教师有效运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各学科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学观摩课、示范课等竞赛活动,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
3.加强资源库建设。我校积极开发、收集、储备教学资源,定期组织教师以年级、学科、章节或知识点进行归类和整理,形成学校资源库并将向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上传各类优质资源。
4.强化普及应用。我校将“班班通”设备的普及应用纳入到常规教学管理范畴,根据不同模式,分学科提出课时安排和教学质量评估要求。教师要合理利用“班班通”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享用现代教育资源,促进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班班通”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变化
目前,我校“班班通”使用处于初级水平,绝大多数教师对“班班通”建设处于兴奋和观望状态,有少部分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试探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班班通”教学,基本上课件使用多。班班通改变了教师备课方式。“班班通”工程,使教师从原来的手写教案,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文本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在电脑上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也可以将自己的教案和课件上传网站,供其它教师共享,以更直接更快捷的方式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自己在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课件等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再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录播室为我校“一师一优”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录播室自建立起来组织了多次校本教研活动,第六片区群文阅读教研活动,贵州省蔡英英名师工作室安顺市桂晋梅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并承办了安顺市送课下县教研活动。
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的忧虑。使用“班班通”后,关于教师备课如何管理?如何操作?怎样才更有效?这都需要重新思考与定位。
2.教学资源库建立任重道远。网上资料尽管丰富,但实用的、可用的、高效的资料并不太多,需要用一定的措施和制度来建立各学科的最先进最使用的资源库,这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后期设备管理与维护任务的繁重。全校使用“班班通”,尽管方便,但在使用过程中定会出现很多问题,怎么管理,如何维护?
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建立电子备课室,加强教学资源科建立,实现校园资源共享。加大教师们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培训教学活动,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会用,用好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真正发挥班班通的作用。并加强管理员的技术培训,使其能为教育教学服务。
通过本次安顺市“班班通”教学设备管理与使用量化考核评估细则自查。在管理责任及制度得分为44分,设备管理得分为72分,应用管理得分为119分,资料管理得分为53分,共计288分。
在各级领导与教育部门大力支持下,我校班班通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取得一些成绩,能够真正的服务于教学。为了更好的发挥班班通项目在我校教学中的地位,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将此项工作一直开展下去,发挥其在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资源库和资源服务平台,使班班通项目更好的服务于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相信,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爱下,在各位老师的努力下,“班班通”设备资源一定能为我校架起教育教学发展的桥梁!
**小学
11.“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班班通 视频 音乐 游戏 朗读 写字 语文素质 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4-01
2008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广大中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自此,以“班班通”工程建设为代表的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掀开了新的篇章。2012年,我校乘着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东风,在县教育局电教馆的大力支持下,也建成了 “班班通”。运用“班班通”将远程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对于我们广大的农村小学来说,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大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使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班班通”设备使用以来,我汲取了优秀教师的优质的教学资源,更新了本人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并能制作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下面就来谈谈我是如何充分发挥“班班通”设备的“催化剂”作用,把语文课上成素质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
一、利用“班班通”中的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班班通”设备的使用,不仅能充分利用现实资料和历史资料,扩大知识面,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扩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我在课前首先一边播放唐山大地震的视频,一边解说当时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接着我趁机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在解读父爱了不起这一环节里,紧紧抓住触动他们心灵的重点语段“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让学生动之以情地读,言之有理地想,“在这满脸的灰尘、双眼的血丝、满身的血迹里到底蕴藏着他曾遇到的哪些危险?去想象那样的画面,再出示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这段文字正像一首向父亲表达敬意与赞美的小诗。”
二、选择“班班通”中的音樂,让学生走进文本情感世界
那些饱含作者或喜爱同情褒扬、或憎恶批判等真挚强烈的情感的叙事性文章,选择恰当的音乐渲染对话教学的情境,能够加快学生走进文本情感世界的步伐,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可意会不可言传处,从而受到很好的效果。如《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对和平的渴望。在学生朗读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战争后的景象的文本时,我从一些影视作品剪辑合成了一段反差巨大的音乐,乐曲的前半段是欢快悠扬的,后半段则是忧郁低沉的,中间教师辅以深情的解说。音乐渲染和教师的描述让学生很快进入了情境,激发了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祈盼。
三、应用“班班通”的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习中常常因为表象、经验的不足,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验、感悟有障碍。教师借助班班通,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浓烈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草船借箭》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诸葛亮是如何草船借箭的?我创设了一个直观的场景,采用动画的形式,先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射箭,这时船就有点倾斜,然后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射箭。这时我问学生诸葛亮为什么这样做时,学生通过看动画示意图很快就懂得这样做一方面能保持船的平衡,另一方面使船两面受箭而且受箭面积大,同时便于船顺风顺水返回去,节省了驶回去的时间。
四、巧用“班班通”中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各个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小的方面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如在教学《落花生》这课中父亲说花生的好处这一段时,我先请学生说出父亲是如何评价花生的,趁机出示这一段文字。在学生了解了花生的好处后朗读时,我把花生的好处和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的词语改变字体的颜色,学生一看就知道这是要重读的地方,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是有帮助的。并且在读这些重点词句时,适当配上图片,音乐,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中所要抒发的感情。
五、活用“班班通”的信息,增强写字训练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年段都强调:“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温儒敏曾指出:“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活用班班通中的信息,加强写字训练。如在教生字“奶”时,我点击两个“女”字对比闪烁,问:“‘奶、‘女,两个‘女一样吗”?我又点击动态呈现“奶”字的笔顺。学生边看边拿起小手一起随着课件中的小老师的指导(“奶”字这样写……)跟着书空。接着学生在本子上写字。我说:“写字时——”学生背儿歌:头正,肩平……最后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用课件化小为大,化静为动,把生字的字形结构及书写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便于观察与模写,并配有小老师的指导书写,视听结合,大大增强了写字训练的效果。
12.“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方案 篇十二
为推动全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省教育厅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推出了“班班通”工程。经过竟标, 38所四创公司成为中标商之一, 合同总额约九千万元。
“班班通”工程是指在学校的每个教室都装备具有接收、显示等功能的终端设备, 通过校园网互联互通, 实现资源共享。其工程特点是“时间紧, 任务量大, 施工作业点地处偏远且分散, 60天内须完成12个县 (区) 近9000个项目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建设任务”。
2 对“班班通”实施项目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项目管理是将各种资源 (人、材料、机械、资金、信息、技术和市场等) 应用于项目, 以实现项目的期望目标 (时间、费用、质量和信誉) 的一种活动。
按照项目特性即本期“班班通”工程特点, 38所四创公司制定出新的项目管控方式。
2.1 项目组织机构
首先, 组织起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 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即挑选出技术过硬、工程经验丰富且年龄结构搭配恰当的员工担任项目部团队成员, 其中项目主管选择很关键, 其综合素质对项目的效果与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次, 向项目学校所在县 (区) 派驻工程督导, 构建二级项目管控模式。因为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即以合同为中心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 契约制在中国贯彻不彻底, 项目总包方、分包商之间很难做到100%的诚信, 因此作为项目总包方有必要主动介入到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去。通过外派那些有经验、懂技术、责任心强, 能坚持原则的项目部成员到施工现场督导, 提升项目总部对整个项目的管控能力, 以减少因分包而带来的项目进度、质量、管理等可视性下降的风险。
这种项目组织架构, 起到了以下作用:
2.1.1 充分发挥项目总部的管理和技术优势, 根据各地项目进展情况, 统一调配项目总部的人力、物力、财力。
如成立由专家和核心骨干所组成的应急分队, 当某项目学校遇到无法解决的技术、施工等问题时及时提供支援, 为整个工程如期竣工提供保障, 避免因个别分包商的误工或工程停滞而影响整个项目的按期交付。
2.1.2 派驻工程督导进行“检查监督、业务指导”, 避免以包代管。
协助施工队做好施工现场管理, 及时、有效的解决现场中出现的种种疑难问题, 使之能在下层解决的即在下层解决, 无须逐级上报、请示, 这样可大大减轻项目总部和项目主管的工作负担。
2.2 项目部团队管理
团队的总体目标应是保证工程按时竣工通过验收, 提高客户满意度。为顺利实现之, 则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团队精神, 促进协同合作, 减少冲突和内耗。为此, 项目部应做到:
其一, 健全制度体系。项目总部汲取和参照以往承建类似工程项目的经验与教训, 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数十个项目管理制度和程序文件 (含工作流程与控制内容) , 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如施工管理手册、分包管理制度、施工工艺标准与验收规范、安装调试手册、工程督导检查制度等等, 尽可能做到将烦琐的事情程序化、表格化, 将容易疏忽的方面制度化, 从而科学的规范管理行为和施工行为, 提高项目部项目把控能力和人员管理能力, 提升其工作效率。同时也留下宝贵的文件记录。
其二, 实施督察机制。建立总部外巡组, 对外派工程督导人员的工作内容与质量进行检查与监督。这是因为外派工程督导是否称职将直接影响工程能否按期竣工和总承包商的信誉及形象。通过不定期的现场巡访, 既可从制度上防止工程督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职权牟取私利, 又可通过现场考察讲评环节来促使其对施工方案的正确理解和技术规范的准确掌握, 增强其临场决断能力。
2.3 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 主要是对项目实施的进展程度和为保证进度以及调控可能出现的偏差而采取的常规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的管理。
为保障“班班通”工程的顺利实施, 项目总部应编制出整体施工进度计划 (一级网络图) , 并在计划的内容与深度上综合资源分配、费用控制等关键因素实施优化。要搞好该项目的进度管控工作, 使之有节奏、均衡地进行, 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把控节点。在各施工阶段关键节点上如施工布线、设备进场 (如交互式电视一体机、电子白板、投影机、DLP背投、音箱、计算机等) 、硬件软件安装、系统整体调试等制定出更加详细的阶段性实施计划 (二级网络图) 。
二是整合管理。要求施工方参照整体施工进度计划, 制定出所负责区域可监督、可跟踪的施工进度计划表 (三级网络图) , 按天自查计划的落实情况, 并主动上报工程督导汇总。
三是协调控制。项目总部通过对各分包商实施计划落实情况的督查管理来协调与控制整体工程总进度。贯彻计划进度的具体途径之一是:定期召开项目例会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让相关负责人了解各个环节的进展情况和需要解决与配合的问题, 并形成会议纪要下发, 以利于会后整改和监督检查。
四是做好预案。采取适当措施消除或减少以下影响工期的种种不利因素:如“信息反馈和解决问题的渠道不通畅;设备到位不及时;发现设备存在质量问题的时间严重滞后, 影响安装与调试进度;因施工不规范而造成返工或因一些施工材料准备不足而耽误时间;以及可能存在的施工时间受限制情况 (如要求施工期间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 ”等, 做到事前有预见、事发冷静应对、迅速解决。
2.4 过程质量管理
过程质量管理是指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执行与完善。要通过组织措施和技术手段来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合同要求。几个成功的做法如下:
首先, 合同条款制约。在与各分包商 (含施工方) 的合同条款中应明确规定质量目标“设备、材料及工程竣工验收的合格率100%, 优良品率不低于90%”作为付款依据。并采用经济制约手段 (如5%质量保证金 (工程尾款) 中的2%作为竣工资料完成的保证金) 来有效地约束项目工程文档资料的及时归集。
其次, 严控采购质量。为确保质量, 由项目总部统一采购设备和材料 (主材) ;并进行产品封样保存。对违反合同规定的 (如所提供的设备、材料与中标品牌、规格以及技术指标存在不相符的) 及时进行换货或退货处理, 并要求供货商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第三, 采用“样板引路”。即在每个项目县 (区) 中先分别选点建设出“施工样本教室”, 让使用方和教育主管部门 (或监理) 进行验证和确认, 然后要求拟担任日后全面施工的施工方严格参照执行。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做到按样本教室施工流程和已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 不得擅自改动。
3 主要成效
总之, 通过对“班班通”工程实施有效的组织、计划、监督、控制等过程管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成绩:
3.1 形成了强调团队精神和合作共赢的企业文化, 规范了预测问题和解决争论的机制和方法, 使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更具效率和效益。
3.2 实现了资源整合与再利用。所建立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程序文件作为经验的积累和传递, 对后续类似工程建设有着较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玉仲, 王炳飞, 张正君.如何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管理及运作[J].智能建筑, 2007年07期.[1]朱玉仲, 王炳飞, 张正君.如何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管理及运作[J].智能建筑, 2007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