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的生态德育

2024-07-22

营造和谐的生态德育(通用7篇)

1.营造和谐的生态德育 篇一

关注留守学生心灵,协力营造和谐校园

--桐城市第七中学留守学生工作例谈

周遵峰(桐城市第七中学团委书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户籍藩篱以及分省出题的高考模式,使得农村留守青少年队伍越来越庞大,全国妇联党组书记黄晴宜12月19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表示,中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数量目前已超过4000万。全国妇联在2月27日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发布会上公布,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

我校地处农村集镇,据我校10月留守学生调查表统计,本年度我校有学生2068人,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外打工有1325人,留守学生近两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在班级比例有增加之势,由两年前的10%-20%左右至现在的25%-45%左右,父母一方打工尤其是父亲在外打工已经占30%-40%左右,本年度每个教学班基本都有一半以上的比例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外地打工,最高的班级甚至已占到80%左右,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高二学生父母比例较大,高三学生父母比例较小,尤其下学期,母亲陪读现象较突出。父母双方在外的留守学生以“隔代型”为主,但近两年,“自管型”比例有直线增加的迹象。

从政教处处理违纪纪录看,上学期共发生重大违纪事件9起,受纪律处分共38人,其中有8人重大违纪两次,留守学生为35起,同时高一学生违纪比例占70%以上。从政教处值周纪录看,一般违纪20上学期为97起,留守学生为82起,从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看,在每班学习评价居后二十名的学生中,留守学生一般占到90%以上,父母双方都外出的比一方外出的在这部分学生中占的比例要大的多,同时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如其他父母在身边的学生。

政教处、团委利用心理咨询室平台,针对留守学生问题突出的实际,就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索:

一、密切家校联系,形成良性互动

学校开学伊始,即建全做实档案资料,通过学生简明登记表,摸清学生家庭基本状况,随即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具体细化为父母双方打工、一方打工、单亲几种类型,同时登记父母打工具体地址、联系方式、代理监护人姓名、具体地址、联系方式,要求班主任每月必须和直接监护人至少沟通一次,起始年级更侧重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家长引导,高二侧重于学习心理的家长引导,高三侧重于高考期望值与学生自身努力能达到的水准的家长引导。同时要求班主任,家长变更联系方式要及时登记,动态掌握相关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及时与家长保持沟通联系,更有的放矢地加强学校管理。

二、建立同伴互助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正如有论者指出:留守儿童由于其家庭环境的改变形成了以下人格特点:一是乐群性低,对人或事物比较冷淡,性格孤僻;二是情绪不稳定,易心烦意乱,三是自卑拘谨,冷漠寡言;四是交往困难、独立性差、圆滑世故,少年老成;五是抑郁压抑,忧虑不安;六是冲动任性,自制力差;七是紧张焦虑,心神不定。(王东宇,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心理科学》).

的确,留守学生心理不稳定因素远远超过非留守学生,但留守学生同样也有非留守学生的优点,懂事、吃苦、有耐力、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视野相对开阔。每年他们走到各地的机会要比非留守学生要多得多,而且父母带回来外面的信息,对学生影响更大,因此,本课题组尝试,利用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兴趣,从而树立留守学生的自信心。

如每年寒暑假前,要求班主任下一年度的第一次班会课,由留守学生主讲,重点是各地的地图、城市特色介绍、体现风俗人情的当地土特产的图片实物,记忆最深刻的事,经过一假期的酝酿,当这些学生带来的各地风光旖旎的图片、新奇别致的手工艺品时,其他学生会投来惊奇羡慕的目光,尤其是让这些学生讲述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的趣闻、当地的风土人情,野闻逸事,常能让全班学生兴趣备增,笑声不断,既让全班学生了解到了全国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风土人情、历史传统,开拓了眼界,增强学习的动力;又让留守学生获得关注,增强自信心自豪感。从事后学生周记这块,以及校刊投稿稿件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学期第一次班会给学生整体留下的深刻印象。

其二,通过心理咨询室对高一年级学习状况调查得知,高一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了问题,留守学生选择的第一求助对象是同伴,比例为60.9%;第二为父母比例为20.7%;选择老师的比例为巧14.1%;选择亲戚的比例为4.3%。非留守学生的第一求助对象也为同伴,比例为44.8%;第二是父母,比例为35.1%;选择老师的比例为18.5%;选择亲戚的比例为1.6%。数据显示,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更愿意从同伴中获取支持的力量,更信任同伴的信息传递。

因此,在实际纪律处理中,政教处有意识借助心理咨询室平台,从高一年级有意识运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帮助教育违纪学生,首先,心理咨询建立特殊学生记录表,重点跟踪,其次,要求相关班主任提供详细资料,如班级表现、交往对象、性格特点,结合新课改合作学习精神,在开学一个月后对结成帮扶小组,从寝室和座位给予一定的倾斜,有意识让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交叉,同时班会课做大力宣传,做到小组成员小组内尽可能既有男生也有女生;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也有包括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人数限制在3~6人。往往特殊学生很难融洽地进入小组,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细致地工作,让这些同学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改正;同时让其他学生去正确认识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去宽容和帮助其他同时,而课题成员及时分班深入,帮助有特殊学生的小组成员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和目标,涉及到学习习惯和行为纪律具体要求。实践表明,同伴的提醒和帮助往往能够成为部分行为不良学生度过难关的关键所在。

如高一(9)班章某,单亲,独子,父亲因壮年失偶,性格易冲动,极其宠爱,常偏袒,小学阶段违纪,父亲打过小学老师,中学违纪,砸过校长办公室门窗,因此,此学生养成骄纵蛮横、行为易偏激的特点,开学刚开始,因为座位调整,与班主任发生冲突,又因篮球场碰撞事件,拆下桌椅背,用纸裹着,在教学楼追打别班学生,引起班级纠纷,父亲因经济原因在外打工,虽为此事回来,但父亲态度不理性,胡搅蛮缠,一度让政教处工作陷入被动,后通过与其相识的局外人从常识角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接受学校处理,平息此事件。事后,心理咨询室与班主任配合,尝试发现该学生的闪光点,如智力好,义气、爱面子、不愿和成绩差的学生交往、乐意接受表扬……,尝试为他建立朋友圈,强化他的小组意识,与此小组其他同学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同伴帮助与监督,从行为规范、学习方法、处人处事之道上加以引导,对他个性充分理解和尊重,本学期违纪频率大为下降。

当然小组互助制度,同样还存在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部分小组原本优秀的学生由于自身自觉性不高,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反而出现不良习气相互影响,部分小组甚至出现明显的退步现象;也有个别小组刚成立之时,热情较高,制定目标也比较积极,但难以持续。如何大面积推广,并保持质量,是我们课题组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三、有意识利用陪读家长资源,强化留守学生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普遍发展,家长们的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多年的打工生涯,让他们迫切需要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周边不同程度地出现专职陪读家长的现象。政教处通过出门证的管理,在与学生家长签订出门证协议过程中,总结归纳出这样几种类型:

1、为高三学生服务,父母担心学生体质不够好,难以应付高三高强度的复习迎考工作,同时为弥补多年成长不在身边的缺憾,母亲从打工地返乡,在学校周边租房,以孩子的日常生活料理为主,同时兼职打点零工,因本校位于手工业发达的制刷强镇,本镇制刷业占全国销量的60%以上,所以打零工的机会比较多。这部分家长多以高三家长为主;

2、家居偏远山区,父母双方在外打工,不放心老人与孩子,干脆举家搬迁到本集镇,或买房或租房,老人主要以照顾孙辈生活为主;本部分各年级都较普遍,以高一居多;

3、由于孩子长期离开父母照顾,养成诸多不良习惯,或是青春期叛逆严重,在校多调皮不听管教,父母担心学坏,将来不可收拾,因此,父母一方不得不选择在校外附近租房陪读,多以专职为主,常与校方联系,具体介入日常管理,加以督促;以高一居多。本校发放出门证453份,通过面签约谈,第三类情况约占45%左右。

针对留守学生日渐增多,管理难度日渐增大的现实,课题组成员建议,政教处用足用好陪读家长资源,因此,本学期政教处进行了以下几点工作:

其一、以班级为单位,建立陪读家长联系表,同时召开陪读家长联谊会,让家长之间互相熟悉,彼此了解互相孩子的特点,互相监督,及时交换相关学生动向信息,尤其是双休日孩子的去向,堵住学生撒谎隐瞒家长的盲区。同时,让家长理解校方管理的难处,做到彼此体谅,相互配合,引导学生正常平稳度过青春期逆反这一阶段。

其二、政教处在每学期的班会课的安排上,要求班主任适时请经历丰富、有口才的家长来班级做座谈,祖辈重在谈两个年代的差异,告诫学生要珍惜当今优越的读书生活环境,父辈重在谈大城市生活的不易,通过家长的亲身经历的演讲,让学生理解生活艰辛,理解父母在外的无奈,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这种形式的班会课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其三、在组织学校大型德育活动中,积极邀请陪读家长参加。

上学期,我校大型德育活动“感恩励志”专题教育活动中,有几大环节请陪读家长参与,如每周五下午活动课的全校性的才艺展示;邀请家长观看,全校性的学生演讲比赛,邀请家长旁听;最为感人的是青年演说家杨青松老师做感恩教育演讲,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坐在一起聆听,杨老师演讲重在以情感人,从自己谈起,父母的辛劳,自己打拼的不易,谈及普天下父母对孩子的期待,通过音乐、声调变换的渲染,唤起学生对父母付出的回忆、感激,高潮处全场一片哭声,处处可见两代人相拥而泣感人场景,这场教育事后反应热烈,从班主任反馈及校刊特辑上可以看出,学生明显懂事,学会体谅父母,与家长激烈对抗的场景要少很多。这种活动密切了家校联系,对调皮难以管教的学生身上有积极正向的作用。

政教处、团委立足本校实际,针对留守学生不断增加的现状,不断尝试调整,在学校刚性管理的要求中,积极主动应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学情的变化,做到以人为本,帮助学生平稳理性渡过青春逆反期,营造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对学习生活。

周峰

[关注留守学生心灵,协力营造和谐校园 德育论文]

2.营造和谐的生态德育 篇二

为此, 在教学实践中, 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室环境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说过:“婴儿出世那一刻, 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仅仅两年时间, 他就学会了语言, 比任何一位哲学博士都要好, 并且, 到3岁或4岁, 他在语言方面就是一位能手了。”虽然我们没有刻意地去教婴儿学语言, 没有教他语法、逻辑、修辞等系统的知识, 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轻松地学会了母语。其主要原因就是日常生活的大课堂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而对于我们第二语言——英语的学习恰恰缺少了这样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时间大部分集中在课堂上, 而课堂时间却是有限的。因此营造富有浓郁英语氛围的教室环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渲染学语言的氛围, 帮助他们轻松愉快地展开交际活动。比如, 在教室墙上定期张贴英语谚语, 所选谚语内容可以是立志、守时、求真, 也可以与教材所学相匹配, 如学习practice时可引入: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讲解take care of时可粘贴:Take care of the pennies and the pounds will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小事谨慎, 大事可成。) 教到句型“too...to...”时讲讲:“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这些谚语或者语言简练、押韵流畅, 或者生动形象、趣味盎然, 学生乐于记诵、理解, 还有助于他们说出、写出规范的表达, 提高英语水平。又如建立词汇墙。词汇墙指把教学中出现的常用词汇展示在教室的墙上。词汇墙可以用卡片制成, 便于学生观看、触摸和移动, 也方便及时增删和更换。词汇墙不仅可以用于词汇的学习和巩固, 还可以开展说、读、写的活动。如要求学生用词汇墙上的词汇描述班里的一位同学, 让其他同学来猜测;围绕词汇墙上的某些词汇来编写或续写故事等等。教室环境的布置还可以用于对英语背景文化的介绍, 引导学生感受异域文化, 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当学生走进教室, 平时学习的短语、句型、课文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脑海里浮现出来, 相关的活动操作起来就主动积极多了。

二、创设情境化的课堂教学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性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如通过演示实物、图片或播放录像, 录音等形式对所教材料进行形象的描绘, 把学生带到特定的课堂情境中, 引起相同的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活动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引发学生的思维, 启动他们的认知结构, 主动参与到语言交际活动中,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交际化。

如在教词汇时, 可利用图片创造情境。以练习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来学习巩固有关天气状况的形容词时为例:出示一幅两个人在对话的图片, 其中一人手里拿着一系列含有天气标志的图画。请学生就此编一段对话。在这过程中, 学生很自然地运用了所学词汇。词汇只有依存于一定的语境才具有生命力, 生动的情境语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易混淆词汇的用法。如在分析frightening和frightened时, 可与学生进行如下对话:

T:As we know, the tiger is very dangerous, especially when it gets angry.So, does the tiger look frightening or frightened?

S:Frightening?

T:Yes.If something is frightening, it will make you feel afraid or nervous.And how will you feel at the sight of the tiger, frightening or frightened?

S:Frightened?

T:Yes.If you are frightened, you will feel afraid or nervous.Do you know how the tiger’s habitat is going now?

S:Its habitat is being destroyed and the tiger is in danger.

T:So, the tiger doesn’t dare to get close to humans.If it sees humans, will it look frightening or frightened?

S:Oh, I see.In this case, it will look frightened.

可见, 丰富的情境语境让学生不仅辨析了词汇的用法和含义, 还加深了对词汇的印象, 提高了运用词汇的能力。

在语法学习中, 同样可以通过情境来提高语法学习的有效性。如在教“过去进行时”时, 可围绕“过去正在进行”这一时态创设使用该语法项目的语境, 让学生依据语境, 通过听、说、读、写活动去熟悉、巩固和掌握该语法知识。可先让学生听、读下面一段材料, 明确活动要求。

(An old man was hit by a car at seven o’clock yesterday evening.The policeman is asking some people.)

P:What were you doing at seven o’clock yesterday evening, Mrs.Green?

G:I wa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

P:What were you doing, Miss.White?

W:I was working in my office.I was very busy.

然后, 可以由小组为单位创编用“过去正在进行时”表示的微型情景剧。小组内练习并现场表演, 再由各小组代表评议。在这个活动中, 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调动起来, 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 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语法教学理念。

当然, 在设计情境时要尽可能地选择接近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复习表示颜色的词汇时, 可让学生谈论各自喜欢的颜色、服装、学习用品等;教学物主代词时, 让大家把自己的物品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袋子里, 然后让学生寻找物品的主人及认领物品等等。当学生在这种模拟真实环境而又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感觉学以致用。参与积极性高了, 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 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了。

三、开展多样化的合作活动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在英语学习中,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都是非常必要的。学习英语重在学生自己实践, 在交际活动中掌握语言学习的特点。因此, 可以多样化地在课内外组织一些活动, 如:每周一次的“Talk show”。刚开始由老师指导, 以课本内容为素材, 以小组为单位来表演情景剧, 再慢慢由学生自己去编排、去表演;每周阅读、欣赏一篇美文,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读至少一篇精短美妙的英文、美文, 并择优或诵读或张贴在英语角上;做每日一报, 每天课前2~3分钟可安排一名学生做值日报告, 用英语说出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出勤情况及重要新闻;结合每单元的Main task, 制作海报、制订计划;如果适逢节日, 还可以尝试组织Party, 如圣诞晚会等, 向同学介绍不同的习俗文化……这些活动, 可以个人完成, 更多的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这些开放性的探究学习活动, 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自主探究、收集资料、撰写文章、交流汇报、发布成果, 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从而培养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参加活动并身体力行地发挥作用, 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的不同合理组织小组成员, 以保证学生能最大限度地互补, 使小组合作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成效。同时, 为了持续地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要及时对活动给予评价。可采用小组自评、互评和老师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以鼓励表扬为主, 同时指出不足, 以期改进。

四、培养常态下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凸显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并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这种主动性将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探究, 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一开始, 可由老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学生能够通过预习自己解决的, 老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学生不能解决的就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 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都能比原来更积极地查找资料、参与讨论, 从而解决问题。老师更要经常性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困难进行了解、关心、指导。尤其要更加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小组参加课堂上的合作学习 (实际上, 研究调查表明, 如果合作小组内学生的能力有高低之分, 他们的讨论会更有效) 。同时还要对学生在课内外的自主学习情况加以阶段性评价和总结, 激发学生持续保持自我提高的意识和能力。

3.营造和谐的生态德育 篇三

关键词:平等对话;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28-01

一 “平等对话”教学的提出和特征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的被动听学为辅。教师作为传授者,闻道在先,有术业专攻的绝对优势,对学生而言就是“先知先觉”。师生知识上和年龄上的不平等,实际上造成了课堂教学的诸多不平等现象,其中不平等对话是常见现象之一。而我们现在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中“平等对话”,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互相尊重,在情感上互相爱护,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沟通思想、联络情感、讨论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有如下特征: 第一、是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构建。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第二、师生关系实现人性化。只有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师关系。

二 “平等对话”教学的作用

它是适应我国教育发展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平等对话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传统的教学把教师和学生作为对立的个体,而事实上,教师和学生都是人,都有各自需要尊重、理解的情感。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双向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平等主动参与者。因此,师生之间应当相互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应当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共同学习的关系,而平等对话教学恰好实现了这一愿望。首先,它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从学生的心理来看,希望师生之间有一个宽松的氛围,并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平等对话可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情感比较融洽,易于接触、沟通和交流,教师易于触摸学生心灵深处的秘密,从而为教学创造良好的基础。其次,它是医治学生心灵的妙药。师生之间在平等对话中有了融洽的情感,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所包含的东西,特别是在遭受挫折后所带来的苦恼和不快吐露出来。教师可以设身处境地考虑问题,认识问题,从而在认识上产生认同,情感上发生共鸣,观念上发生质的飞跃。最后,它是架起师生友谊的桥梁。师生在平等对话中互换心理位置,教师以朋友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可从消除学生顾虑和戒备,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这就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争辩、讨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此就能达到畅所欲言、相互启发、明辨是非,以取得课堂教学的较好效果。

2.平等对话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

3.平等对话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活动是教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学生“会学”,这样就势必造成“先生讲,学生听”的局面,这种教学思想不承认学生的认识也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在力的能动反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思维受到了抑制。

4.平等对话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平等对话方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中的双向疏导原则,对话有问有答,问中有疏,答中有导,师生双方互为主客体,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平等对话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首先,平等对话体现了教師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采用平等对话法可以使教师由单纯的知识的传播者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博览群书,钻研业务,锻炼能力,改革教法。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围绕教学目标提出“高、新、奇”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教师充分发挥指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其次,平等对话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 “平等对话”教学的实现

1.创设民主、平等、乐观、信任的对话氛围。“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相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所以对话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对话。

2.设置恰当的平等对话话题。话题确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进而影响话题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设计的话题必须让每个同学有话说而不是部分同学动起来。

3.教师善于在“平等对话”教学中转变角色。“平等对话”教学的实质是创新式教学,即主体性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是说学生自己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这同样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帮助。

(1)教师应该是一个设计师。在“平等对话”教学进行之间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思考:根据学生当前已具备的知识、技能,所有的学习愿望以及所持的学习态度,应该定什么话题,学生是否有话说,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将会收到怎样的效果等等。只有教师将这些问题了然于胸后,教学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笔者所倡导的总设计师角色不是传统意义的包办一切的可以发号施令的人,而是保证“对话”的井然有序进行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在平等对话活动中教师应该是一个主持人。“对话教学”是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进行的,尤其是合作讨论的次数较多,难免会出现课堂中的喧闹情景,教师应弄清产生喧闹的原因,组织好课堂纪律,保证对话正常有序地进行。

(3)在平等对话中教师还应该是一个表演者。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的见解给予一定的评价,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4.营造和谐的同事关系 篇四

在单位,与同事相处,能不能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工作。有些人处世很有技巧,跟大部分人都能合得来。这些人往往有很强的号召力,心理素质也非常好。他们之所以能与上司和同事相处比较成功,也并没有什么太深奥的秘诀,大多都能做到以下几点:

保持乐观情绪,善于与人交往。他们能够经常与同事们聊天,并一起参加社会活动。平时很注意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以自我为中心,这样便能给大家留下好印象,别人会觉得你这人很友善,愿跟你一起交往。

尊重同事,虚心求教。刚到公司,你所有的工作对你来说都是陌生的,诸多事情都不知如何做,因此,应多向同事求教。要有一种从零做起的心态,放下面子,尊重同事,不论对方年龄大小,只要比你先来公司,都是你的老师,虚心请教,埋头学习和苦干。

努力做好每件事。初为上班族,对于老板或同事交办的每一件事,不管大小,都要尽全力克服一切困难,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善尽美地完成。因为上司或同事并不了解你的学识或能力,开始不会委以重任,往往让你做一些比较琐碎的杂事小事。只有做好每件事,使人觉得“孺子可教”,才能取得领导、同事的好感与信任。切勿养成拖沓、马虎的习惯,或者自视清高,以为大材小用,对小事不屑一顾。

不要卷入是非漩涡。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各人品行不一,总有一些人喜欢说长道短,评论是非。刚到公司的新人,不可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最好保持沉默,既不参与议论,更不要散布传言、卷入是非漩涡。

上班第一天,比较讨巧的做法是当个快乐的勤务兵。任何一个刚到公司的人,都会感到不知干什么好,不知从何处插手。这时做个有心人,从打扫卫生、整理报纸文件、接听电话做起,为其他同事做些辅助性工作,如打印资料、填写简单表格等,既给人留下勤快的印象,又易于融入同事圈中,得到大家的帮助提携。

对新同事提供善意的帮助。新同事对工作还不熟悉,当然很想得到大家的指点,我们最好主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在他们最需要得到帮助之时,你伸出的援助之手往往会让他们铭记终生,打心眼里深深地感激你,并且会在今后的工作更主动地配合和帮助你。

用自己的优势关心异性同事。两性各有各的长处,比如男性较有主见,更能承受艰苦劳累的工作,也能更理性地分析并解决问题等等。而女性呢,则显得比较有耐心,做事细心有条理,善于安慰人等等。我们最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对异性同事多些关心和帮助。

适当“让利”,放眼将来。有的人与同事的关系不好,是因为过于计较自己的利益,甚至是锱铢必较,老是争求种种的“好处”,久了难免惹起同事们的反感。而这些东西未必能带给你很多的好处,反而弄得自己心神疲惫,并失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不偿失。如果对那些细小的不大影响自己前程的好处,多一些的谦让,这种豁达的态度无疑会赢得人们的好感。

让乐观和幽默使自己变得可爱。如果我们从事单调乏味或较为艰苦的工作,不要灰心丧气,更不可与其他同事在一起怨声叹气,而要保持乐观的心境,让自己变得幽默起来。因为乐观和幽默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敌意,更能营造一种亲近的人际氛围,使你在大家眼里的形象变得可爱和亲近。当然,我们要注意把握分寸,分清场合,否则会适得其反。

交友不求全责备。有句名言,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便是人无完人,如果太苛求别人,就交不了真正的朋友,从而使自己很孤寂。人应当学会宽容,交往中求同存异,如果非要用一把“自定刻度”的尺子量别人,就很难与人长久友好相处了。久而久之,自己的心情难免也会受影响了。

5.养成和谐心理营造和谐境界 篇五

核心点:

1、一个人的智商、情商、德商、财商再高,心商不高,即使有再多的财富,再好的业绩,也无济于事,心好一切都好。

2、和谐心理需要稳定的情绪

3、和谐心理需要良好的心境

4、和谐心理需要坚强的心力

5、和谐心理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6、学会有意识地使用几种简单的心理治疗方法

7、营造心身和谐的境界

人类科技的触角已经伸到了遥远的星球,然而对自己的心理世界探索得不深。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还要浩瀚的是星空,比星空更加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可见人的心理是个相当复杂、相当丰富的神秘世界。被誉为古文明四大摇篮证明人的苏格拉底,早在2500年以前,就在古希腊德尔非神庙前竖了一块石碑,用铁锤和钢钎雕刻了一行字:人们啊,认识你自己吧!这行字如今已经整整跨过25个世纪了。

上海大众出租公司的前老总,生意做得不错,又刚刚从上海交通大学取得了MBA硕士学位,正当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从办公大楼14层跳下来,自杀身亡了。为什么?

后来心理学家、医学家和社会学家联合会诊,得出结论是他患有抑郁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学的权威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00人当中有23人有抑郁症倾向,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姚明有心理医生、刘翔也有心理医生,许多名人都有了自己的心理医生,心理科学已经被普通人所接受、所认可。

因此,一个人除身体健康外,还要心理健康,这才是一个健康的人。一个人的智商、情商、德商、财商再高,心商不高,即使有再多的财富,再好的业绩,也无济于事,心好一切都好。心理和谐,人际和谐,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谐最早出自《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温总理在看望季羡林时曾引用这段话并阐述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21世纪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社会需求丰富多彩、社会结构复杂多维、社会文化多样激荡、社会心态活跃多变、心理矛盾复杂多样。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一、和谐心理需要稳定的情绪

在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一个主体受到客界外体的环境刺激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也就是说,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心理健康的晴雨表。人的心理活动都是由情绪来组织的。

比如说,清晨你走到办公室外面,听到办公室里面有两个人在窃窃私语,“这种人啊,还算什么领导,经济上不干不净,生活上不说了”,你一听火就来了,门一推,就破口大骂起来。后来才知道人家在议论装修房子的包工头。这就是典型的人的大脑思维还没展开,情绪就已经上来了的例子。

一个人心理健康不健康看看情绪就知道了,比如《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今天跟凤姐吵了,明天跟薛宝钗闹了,后天跟丫鬟们又哭了,整天吊着一张苦瓜脸,怨天尤人,清泪长流,心情十分不健康。

那么情绪该怎么保护呢?对自己,把情绪与学习事务分离开来,不要把工作上的事情带到家庭里去,一个人不高兴会造成一群人不高兴,这就是情绪迁移。老公受领导批评就会迁怒到老婆身上,老婆冲女儿发火,女儿冲宠物撒气。同样家庭生活中的情绪也不能带到工作当中来。

另外,要学会随时检查自己的情绪状态,还要及时控制和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对他人,首先要观察周围每一个人的情绪,查明原因;帮助他人排解不良情绪,培养管理自我能力;主动与他人坦诚沟通,消除隔阂。

二、和谐心理需要良好的心境

心境就是被拉长了的情绪,良好的心境就是保持比较长时期的良好情绪,持续发展。

日本心理学家春山茂雄提出“三脑说”。他认为人的大脑是有三个脑子组成的:一是爬行动物脑。譬如说:蛇脑子有50万年的遗传基因;第二个脑子叫哺乳动物脑,又叫猫狗脑,有5万年遗传基因;第三个脑子才叫现代人脑。

春山茂雄认为人是三脑并用的。某个单位的科长最近心情很不爽,因为对面的同事提拔为处长了,他非常气愤,这时他的哺乳动物脑起作用,动物脑用多了会产生两个症状,偏头疼和头皮屑明显增加。如果将这种想法变成实际的破坏行动,比如诽谤、写告状信等,就是他的爬行动物脑起作用了,可这个脑子不能乱用,多动这个脑容易得胃炎,经常动易得肺炎,等等。

做好人好事就是现代人脑在起作用。比如汶川大地震,人人都捐款,你想想也得捐款,这就是现代人脑起作用了,这个脑子一动,心跳、血液、脉搏、血压、呼吸系统、新陈代谢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都进入最好状态,也就是说好人一生平安。

因此,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心境要靠人营造。每天必要的身体锻炼,身体好,心情才好,让自己轻松、幽默起来,人与人之间多几分幽默就会化干戈为玉帛;每天想希望做的事,回忆愉快的事;进行散步,听音乐以分散注意力。特别是晚饭以后,人的脚底就是第二心脏,散步产生静电对人的心境有好处。保持自己心情好,还有一种方法——精神胜利法,常与自己最差时期相比,总觉得现在比过去好多了,我们叫阿Q精神,心理学上叫酸葡萄效应。

三、和谐心理需要坚强的心力

和谐心理需要坚强的心力作后盾。就是说你的心理力度是不是够坚强?是不是能抗干扰?市场经济瞬间万变,一夜之间可以暴富,一夜之间也可以一贫如洗,只有保持健康的心情,坚强的心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成功的事业需要与时俱进,需要灵活机动的心力,而灵活机动的心力则吸引培育自己的“心理高峰”和“顶峰体验”。马斯洛家庭孩子多,从小得不到关注,但高考时考取了美国的一所名校,国际象棋得了州冠军,他写的一篇科普论文在当地一本权威科普杂志发表,拿到了人生第一笔优厚的稿酬,这是马斯洛的第一个顶峰时刻。

马斯洛的第二次高峰体验是在大四那年遇见了他的妻子,于是动手写了《动机与人格》,这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西格蒙得的《精神分析理论》被誉为世界心理学的三大名著。实际上每个人都有顶峰体验,一个人遇到逆境,遇到艰难的环境,都必须用坚强的信念来斗争,人生苦短须努力,走出逆境靠自己。

四、和谐心理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心理学是门既古老而又年轻、博大精深的学问,又是一门非常微妙的科学,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形容它并不为过。

古代有一个秀才进京赶考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在高高的城楼上种白菜,突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而他虽然戴着草帽也没用,再撑一把伞没用,淋的浑身湿透,好不容易回到家乡,想和未婚妻拥抱又被她推开了。于是他找人去解梦,有人说这是不祥之兆,城楼上种白菜不能收割不是“白种”吗,带着草帽又撑伞“多此一举”,心上人不理你,你不是“没戏”了吗。秀才心灰意冷。可又有人说这是吉祥之兆,高墙上种白菜——说明你今天是“高中”啊;戴草帽又撑伞说明你今年中状元是“双保险”;心上人不理你,是你没采取行动,你采取行动就是你的了。秀才听了很高兴,最后果然中了榜眼。“梦”的破译,注重心理应变能力,需要以不变应万变。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他们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困难和问题,必然会增强我们解决困难和问题的信心,形成良好的和谐心理,这样会利于问题和困难的有效解决。

五、学会有意识地使用几种简单的心理治疗方法

学会几种简单的心理治疗方法,能让我们在平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学会有效地自我调适,从而使自己从不良情绪中尽快走出来,以饱满、积极的心态去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1、空椅子疗法,西方的心理诊所里都有一张空椅子,给一个无声话筒,让来访者对这空椅子倾诉,把心中的委屈、不满、痛苦等倾囊而出。心理学上叫寻觅,寻找宣泄的方法。

2、系统脱敏法,为什么要脱敏呢,过敏了。就是一个人越怕什么、越不想见什么就非要让他接触什么,久而久之,也就会习惯了。厌恶疗法就是人有一种不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用厌恶来让你摒弃。例如,孩子戒奶,在母亲乳头上涂上辣椒,孩子碰了会哭,几次之后也就戒奶了。

3、音乐疗法,在欧洲的历史上有个铁血战将叫彼茨曼,他得了狂躁症,狂躁症犯了就杀妻子,据说已经杀了三任妻子。后来娶了一个王公大臣的女儿,一直让他听轻音乐,逐渐彼茨曼的狂躁症好了,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很多心理咨询所现在都会放轻音乐给来访者听以放松心情。

六、营造心身和谐的境界

宽容是一种和谐。蔺相如以博大的胸怀宽恕了廉颇的傲慢无礼,为了赵国,他收起了完璧归赵时的怒发冲冠,敛起了渑池赴宴时的不为瓦全。老将廉颇最终被蔺相如的大度所折服,当他负荆请罪、屈膝一跪之时,金山倒、玉柱折,百炼钢化作绕指柔。“将相和”,让强秦不敢小觑,让赵国立身中原,这也成就了一段千古美谈。

知遇是一种和谐。管仲贪财利,鲍叔牙并不认为他贪婪而是因为贫困;管仲当官几次被赶走,鲍叔牙并不认为他能力不够而是未逢明主;管仲打仗败阵逃跑,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怯懦而是惦念家中老母;管仲辅佐公子纠失败后被囚禁遭侮辱,鲍叔牙并不认为他贪生怕死而是忍辱负重。鲍叔牙对管仲的知遇和推崇,最终让“管鲍之交”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

无私是一种和谐。晋平公就南阳县令的人选问题征求祁黄羊的意见,祁黄羊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解狐。<莲山课~件 >晋平公感到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做官?”祁黄羊答道:“您只问我谁适合当县令,并没有问我的仇人是谁,在这方面他的确很优秀。”于是,解狐便做了南阳的县令。君子之心如此坦荡,举贤荐能,得到了世人的广泛称颂。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说一个人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一致。因此,和谐不仅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至高至纯的人生境界。

和谐更是一种境界。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无法达到心灵的和谐,因为他不能宽容待人,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去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凡事斤斤计较的人也无法达到心灵的和谐,因为他不能对名利、地位、待遇之类处之泰然,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矛盾。要实现心灵的和谐,就要用宽容取代狭隘,就要有淡泊名利的境界,看轻身外之物,在心理和谐的基础上坦然面对人生。

6.营造和谐的生态德育 篇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来引领和推动,需要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各种媒体作出积极努力。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传统媒介和主流媒体的认知兴致有所转移的情况下,更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传播器”作用,在密切党委、政府和群众感情间的“黏合剂”作用,在维护社会安定、缓释各种矛盾方面的“减压阀”作用。实现这一目标,仅靠某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各个方面紧密配合、协力推进。

一、党委政府要努力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宣传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推动网络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从实践来看,需要转变两种认识,采取两个方面举措。两种认识,即是对互联网的认识,对网民的认识。对于互联网,既不能片面地看成是“乱作一团”,无视甚至刻意贬低互联网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从而一味抵制;也不能过于追求互联网对于拉动经济发展的牵引力作用,而忽视互联网宣传内容具有的强大社会影响力,以及某些内容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从而放松对互联网的管理。对于广大网民,既不能狭隘地认为是“各种麻烦的制造者、推动者”,当然也不能无动于衷,放松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客观地看,网络媒体的生命力已经深深植根于社会的各个阶层,网民的意见、建议对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工作越来越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已是无法阻挡的时代潮流。假若能对网上的“民意流”加以甄别、分析,我们不难从中及时发现是非界限的模糊点、群众利益的矛盾点、干群关系的冲突点,从而做到科学决策、促进和谐。形成了以上共识,还要在认真借鉴发达国家管理互联网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两个方面举措,一是合理规划,二是科学管理。现在,由于准入“门槛”较低,各种网站建设有“一哄而起”之势,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互联网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重点网站,把重点网站建设成为积极传播主流意识和价值观念,反映人民心声,疏导公众情绪,营造维护改革发展稳定良好舆论氛围的主阵地。

科学管理就是要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理直气壮地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这既是推进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的呼声。而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有赖于各级党委政府、网站建设者和广大网民的不懈探索和努力。

二、各个网站要奋力

各种网站在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方面担负着“中枢”作用。在当前形势下,要担负起这一重任,必须增强两种能力,即开拓创新的能力,严格自律的能力。

开拓创新既是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顺应国内网络市场迅猛发展的需要。各种网络媒体特别是有强烈发展欲望的媒体,最终都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若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与狼共舞”,进一步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声音,惟有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才能实现。从国内来看,互联网站已经发展到80多万家,这种趋势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是相对来讲,某个地区、某个时段的信息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网民的关注点又是比较分散的。这样,就难以避免网络媒体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在媒体竞争中占据领先位置,持续创出影响,不断提升“人气”,进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要靠开拓创新。只有在新技术运用、新市场开发、新空间拓展方面不断创出特色,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品味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才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增强严格自律能力,就是要进一步树立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担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责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道德的准则,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行业自治和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做到依法办网,文明办网。在法制化的今天,在网民素质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各类网站不能指望“靠违规起家”、“靠踩线发展”,更不能成为以讹传讹、造谣中伤、违法乱纪的工具。这样做,只会影响和败坏自身形象,失去网民的信任与认同,最终丢掉市场。总起来说,无论哪类互联网站,一靠形象立身,二靠创新发展;而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良好形象,才有创新的动力和基础,有了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树立和展示良好形象。

三、广大网民要尽力

网民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是推动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实践看,有什么样的网站就能吸引和培养什么样的网民,但同时,有什么样的网民也能左右和主导什么样的网络市场。因此,在全社会大力呼吁要净化网络舆论环境的今天,广大网民一定要积极发挥好“左右”和“主导”的作用。

具体来说,要强化两个方面意识,一是自我约束意识,二是及时监督意识。自我约束,就是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要求,规范言行、文明上网。应该说,随着形势的发展,互联网已经不再是“虚拟空间”,网上的各种言行对社会经济生活能够带来直接的影响甚至是震荡。作为网民,在网上表达各种意见、发出各种声音的时候,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体行为”,必然会作为一种信息传达、影响到其他人。特别是在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进行披露和评述的时候,其影响更加巨大。

这种情况下,网民决不能因图自己“一时快活”或“一时发泄”,而影响社会安定,影响到其他人;不能因追求享受自己的“言论自由”而触犯社会公众利益。同时,还必须看到,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所谓的“言论自由”又总是相对的,是不以损害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为前提的。因此,无论是哪个层次、哪一类型的网民在发表言论时都应该有“规则意识”,这种“规则意识”就是社会责任感。

及时监督,就是广大网民不仅要约束好自己,还要时时监督他人、监督网站、监督社会。一旦网上出现违法和不良信息,出现违背社会公德的不文明现象,“沉默的多数”不再沉默,要及时举报,并敢于在网上进行公开抵制和批评,形成弘扬社会正气的巨大舆论压力,使各种不文明网络行为无立足之地、无生存空间。

7.营造和谐的生态德育 篇七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德育课堂, 主题教学

G641

一、问题的缘起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三五”规划中也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靠什么落细落实呢?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第一点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他说:“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而政治学科作为德育课程的主渠道,处处彰显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只是由于应试评价的压力,造成德育教育与初衷的背离,使镶嵌在知识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隐而难显。所以本文力图挖掘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课程的最佳契合点,在凸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魅力方面作一些探索和实践,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营造核心文化氛围,铸就德育课堂新生态。

二、探索与实践

(一)巧用优秀传统文化导入新课,激发德育课堂引力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德育课堂能否很快吸引学生的眼球,导入恰当与否尤为重要。如果适当选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的古诗词、曲赋、谚语、对联、琴棋书画、戏剧、建筑、民风民俗等文化瑰宝制作加工成图片资料或视频,让学生在鉴赏、吟诵或感叹之中,激发其骨子里的炎黄激情导入新课,应该是一道别样风景。

(二)引用优秀传统文化问题探究,锻铸德育课堂动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而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当代的德育课堂提供丰富的资源。因此,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设各种形式的问题情境,层层递进,步步追问,不断触动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追索、领略、感受传统文化的内驱力,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也与新课程的意旨相吻合。

如在《難报三春晖》一框,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串:

1.在学生饶有兴趣地吟诵完《游子吟》的那一瞬,我及时设问:“这首诗的主要意蕴是什么?主要为了歌颂什么?”。

2.你感受过父爱、母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的爱吗?请大家畅谈任何一个对你的深厚的爱的事例,或回忆你的成长有哪些坎坷?哪些事例最让父母操心?小组可以交流分享。

3.合作举例:如今社会中有否类似感人的母爱、父爱的故事,简举典型一例。

4.合作探究:你如何看待刚刚看过的《苹果树的故事》中的男孩和苹果树?

5.考考自己: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6.合作分享:传统文化中的“孝”字如何解读?

7.合作探究:《弟子规》中孝敬父母的经典词句有哪些?

8.小组竞赛:看谁说的多?(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的美德故事有哪些?)

9.合作举例:现实生活中的最美孝顺少年或孝顺女孩。

10.考考自己:如何孝敬父母?

11.打开心扉问问自己,和他们相比,你在对待父母和长辈时有过愧疚吗?你认为该如何报答父母的恩情?写一写你对父母亲的祝福及今后的行动。或者你有做的好的地方吗?

学生在一连串的问题中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形成持久的课堂动力。随着这种基于传统文化的问题链的节节解开,中华传统文化犹如泉水慢慢地悄悄地流入学生的心田,滋润着他们的核心素养,德育课堂新生态也在渐渐地生长。

(三)活用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学,造就德育课堂活力

主题教学,是以问题探究、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这样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自由探究和这主题相关的各种领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也正是新课程所要求的。而中华文化内涵丰富,既有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也有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蕴藏着富饶的德育资源,可以为主题教学的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肥料”。所以灵活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组织主题教学,让历史文人与现代学生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让历史的典故与学生故有的情感进行碰撞,有利于学生站在更高更宽的角度解读情境,提升道德品位,同时,也激发学生进一步在德育课堂海洋里遨游探究的生命激情和灵性。

如《难报三春晖》这一框可以设计为“孝”的主题。上述问题情境的创设就紧紧围绕着“孝”这个主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主题引子:齐诵孟郊的《游子吟》。

2、主题分享:共同感受爱的回忆——既有学生个体成长记忆片段,也有媒体报道的湖北母亲在电梯坍塌最后一刻奋力将儿子推出的类似感人的爱的故事。这样让学生在分享经历、交流感受中欣赏品德风采。

3、主题阅读:《苹果树的故事》。

4、主题分析:在学生看到男孩为了自己的欢乐、爱情、家庭,理所当然地把苹果摘了、树枝折了、树干砍了而愤愤不平地发表看法时,我适时地提醒:“你可能认为这个男孩对树很残酷,但这就是我们无意中对待父母的方式。”当学生恍然醒悟地沐浴在这最真挚最无私的养育之恩时,为什么孝敬父母的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水到渠成地生成了。情景中升华情感,感动中提升素养。正所谓“春风化雨沐桃李”,“润物细无声”。

5、主题解读:“传统文化中的‘孝字如何解读?”在学生七嘴八舌发言的基础上,屏幕总结显示:“孝”字上面是“老”字头,下面是“子”,既说明老一代与子一代融为一体,也好像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既有老一代栽培下一代的韵味,也有子一代奉养老一代的担当。看着这个会意字,学生已沉浸在思索感叹之中。与此同时,背景音乐《高山流水》缓缓“流出”,犹如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缓缓地灌溉润泽学生的心田。伴随着优美的传统音乐,师生们一起吟诵《弟子规》的开篇“入则孝”。

6、主题吟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通过吟诵,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孝顺并不难,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至此,本课的另一个知识目标:“如何孝敬父母”已吟诵生成。

7、主题拓展:请学生讲述一、二个古代孝子的故事。(其中著名的有元代郭居敬辑录的24个孝子的故事。如亲尝汤药、涤亲溺器等)

8、主题延伸:如今,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孝敬父母的美德少年、少女,请学生观看视频央视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片段。这样设计的意图:把古代、现代以及自己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感悟“孝”这一主题。

9、主题感想:上述的问题情境十一。

10、主题表白:齐唱《感恩的心》

这样通过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主题教学,融入更多与“孝”主题有关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德育课堂变得饱满,也使学生在层层追问的任务驱动下,在分享、分析、解读、吟诵传统文化中的“孝”时,已经从内心自发生成孝敬父母的责任和担当,感悟父母那深深的情、浓浓的爱。这就避免了说教灌输,增强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优化了德育课堂。同时,利用传统文化多处设置动感地带,学生的情感、思维、潜能不断地被激活,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正能量的汇集,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借用优秀传统文化反思体验,延伸德育课堂内化力

把立德树人落实落细,既要把德育做到学生的心坎上,更要让学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知行结合。本课在学生吟诵《游子吟》的基础上,引申思考回忆“你有爱的回忆吗?”“你经历过哪些坎坷?”这就打开了学生情感的大门,点燃了表达的冲动:“我曾经因为沉迷于网吧,让父母伤心……”,“我的身体不好,父母不知为我操碎了多少心……”,“我的爷爷奶奶对我特别疼爱……”。在学生不矫揉造作的回答中,我听到了由衷的心声,真诚的感慨,闪烁着淳朴的人性的光辉。这样的反思体验无疑是最可贵的。

特别是在解读“孝”字、吟诵《弟子规》、讲述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故事和观看视频之后,学生的情感深深地被触动,他们有许多感触、许多心里话想要表达,此时,请学生谈感想恰逢其时,有的学生已等不及提问就主动站起来发表了。在学生的反思表态中,我欣慰地看到,孩子们学会了感恩、珍惜、负责、积极向上。尤其是当一位学生说她每次放假到父母打工居住的出租房时,都是自己煮好饭菜等父母回家,并削好水果给父母吃,全场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正所谓:“千言万语无尽处,情到深处自然浓。”当学生心中的情感呼之欲出时,表达就成了一种真正的“情动辞发”、“言为心声”。

就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共鸣。德育新生态内化生成了,德育效果不经意间落地生根了。

三、结语

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这节课上自然展开,与德育水乳交融,既使德育课堂富有生命力,也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嵌上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看似已经远离我们的文化传统中,藏着开启思想、精神“死结”的钥匙。我们不能只把传统文化看成是教育的部分内容或者一个领域,而应把它当作重要的思想資源。古为今用,以古鉴今。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带领学生站在新的高度,丰富学生生命成长的文化素养;让优秀传统文化凸显德育魅力,提升德育课堂品位,铸就德育新常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2、郑金洲:《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3、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小学语言主题教学指导纲要》【J】,人民教育,2015(13)。

4、吴倩云:《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8)。

上一篇:成语对对子有条有理下一篇:不等式练习及答案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