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职业卫生工作计划

2024-07-13

2011年职业卫生工作计划(精选10篇)

1.2011年职业卫生工作计划 篇一

白银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2011年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计划

根据省卫生厅2011年卫生监督工作要点,我市职业、放射卫生工作要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贯彻《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进一步强化职业、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全面推动我市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

一、检查对象和内容

1、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加强与安监、建设等部门的协作,及时掌握本辖区招商引资信息和新、改、扩建建设项目、狠抓职业危害源头控制,从源头上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加强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新、改、扩建建项目进行审查,严格控制新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对严重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2、继续做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工作,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为契机,针对本地职业危害因素较重的煤炭,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接触职业比较严重的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在宣传方式上采取新闻媒体报道,现场咨询、发放宣传材料、深入企业车间宣讲、培训交流、在主要街道和重点厂矿企业、车间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版面等多种形式充分宣传《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和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职业健康监护,保障职工身体健康。重点加强对水泥、煤炭、化工、汽车配件喷漆等职业危害重点行业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做好劳动者的健康监护档案。

4、组织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项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否按照资质认证范围开展工作,所出具的技术服务包括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有关档案是否健全、体检结果是否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反馈。

5、举办一次企业负责人和职业病管理人员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病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

6、开展一次医疗机构放射卫生专项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医疗机构《放射治疗卫生工作许可证》和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持证情况,以及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情况,全面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查,建立健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重点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所有放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放射防护效果监测评价,对防护不合格的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护改造措施。

二、目标要求和时间安排1、1-2月份对2010年监督检查企业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监督档案,分析辖区内职业危害因素分布的接触人群特点,确定职业卫生监督重点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2、3-4月开展职业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对辖区内所有有毒有害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用人单位2010年新、改、扩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情况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情况。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为,提出限期整改措施,监督覆盖率

要达到100%,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达到100%,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县级达到50%,市级达到70%。

3、5月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举办企业负责人和职业病管理人员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培训班。通过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和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

4、6-7月开展放射卫生专项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效果监测、改造和评价,通过专项监督检查要达到:《放射诊疗许可证》和《放射工作人员证》持证率达到100%,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建档率县级达到70%,市级达到100%,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改造率和防护效果评价率达到100%,改造合格率县级达到90%,市级达到100%。

5、8-9月开展一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项监督检查,重点规范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行为,按要求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按照技术规范进行职业病的体检,诊断、治疗和信息反馈工作。

6、10-11月集中力量进行职业、放射卫生监督检查验收,对上半年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企业、放射诊疗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违法行为提出的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对责令限期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给予处罚。

7、对各县区职业、放射卫生监督工作进行一次督查,对全市职业卫生工作进行总结。

2.2011年职业卫生工作计划 篇二

1 说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教材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 但却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 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 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 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 是说课成功的首要环节。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授课的依据, 要教得好, 使学生受益, 还得靠教师的善于应用。”笔者在说教材内容时, 只是对教材内容和标题的简单罗列, 分割成条块, 没有把教材作为一个整体辩证而统一地去认识分析。比如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与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这两部分内容就没有用整体和联系的视角进行分析认识, 没有说明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与血栓形成的类型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学习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是学习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明白了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才能知道血栓到底是如何形成以及会形成什么类型的血栓。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指出:“说教材要着眼于教材整体, 从整体出发, 把教材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优化组合, 形成对教材完整准确的认识。”因此, 说教材不能“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只说“有什么”, 不探究“为什么“和”怎么样”, 对教材的把握就只能停留在表面, 而不能揭示其本质, 这样教师就仅仅是“教书匠”, 而不能称为“研究者”。说教材的作用就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 教师对教材内容一定要从整体上去把握, 分析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 才能在符合学情和教学各方面具体要求的前提下, 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处理,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2 缺乏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 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而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分析。尽管我校学生勇于挑战、积极上进、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但他们当中毕竟有许多学生理论知识薄弱, 对过去所学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比如学生学习血栓时, 就要了解生理学课程中讲授的血小板的功能和生理性止血, 而学生对生理学教学中血小板的功能和生理性止血的内容并不熟悉,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时比较吃力。而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识特点进行分析。因此, 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脱节的原因之一, 是因为教师在课前对学情分析不深入, 而明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学习新的内容的基础, 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立足点。

1.3 教法设计太过笼统

说教法, 应该说出“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教学设计是说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本次竞赛活动中, 笔者这样陈述自己的教法:“本节课我将运用教师讲授法, 多媒体演示法、案例讨论法、谈话法、对比法, 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围绕着教师讲授法来进行, 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 来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这种说法太过笼统, 至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 怎样操作, 却不见下文。通过观摩学习,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把教法放到教学过程中进行, 这样更能有效地解决在具体教学环节中遇到的问题。

1.4 板书过于简单, 对板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尽管板书设计是说课中非口语表述的内容。但笔者在本次说课时板书设计过于简单, 只是对授课内容条目的简单罗列, 美观、和谐感不够。没有根据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去很好地设计板书内容, 没有认真考虑如何使用黑板以及如何使用彩色粉笔。通过本次竞赛活动, 笔者认识到, 板书是教师教学的必要手段和重要表达形式, 它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都不可能替代板书。说课时要说明如何使用板书, 将教学内容系统而有重点地罗列出来。板书是整节课的纲要, 集中了全部信息中的关键点, 见板书就可知教学内容。

1.5 说课课件和教学课件相混淆, 对说课课件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清

本次说课竞赛活动, 笔者也制作了说课课件。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说课课件, 笔者发现, 尽管在制作说课课件时耗费了很多的精力, 但和其他教师的说课课件相比, 笔者制作的课件有以下不足:一是在说教学设计时, 将教学课件插入说课课件, 造成说课课件和教学课件相混淆;二是没有认识到说课课件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本次活动笔者认识到: (1) 教学课件用于教学过程中, 制作教学课件运用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 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 也有助于教师对课本内容的讲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说课课件应用于说课过程中, 它是教师进行说课的辅助工具, 说课课件在说课过程中的运用旨在向评委和观摩教师展示说课教师的说课思路以及无法或不容易用语言表述的内容, 如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

1.6 语言生硬、缺乏感情

说课时要求普通话标准, 字正腔圆, 口齿清楚, 语速适中, 仪态大方。而在本次活动中, 由于过分紧张, 笔者语言生硬、缺乏感情、自信和激情。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这次竞赛活动, 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如果以向其他教师学习、交流的心态去对待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2 说课中的成功之处

2.1 说课过程方案的撰写科学规范

说课方案要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精神, 倡导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注重技能和实践环节, 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本次竞赛活动笔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说课方案目标明确、科学, 说课内容重点突出、深浅适当, 说课环节设计合理、规范、科学, 从实际出发选用多种教学方法, 注意启发诱导, 多种说课辅助手段选择合理, 操作规范、正确。

2.2 学法指导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本节课笔者从“听”、“记”、“忆”、“思”、“练”5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听: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作为一名学生, 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笔者在讲授课程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听课效率。记:一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二要求学生记住教学内容的关键词, 通过关键词记住所学知识。忆: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 和临床医学有很大联系, 让学生通过回忆身边的病例来学习理解所学教学内容。思: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积极思考, 只有学会思考才能发现问题, 最终解决问题。练:通过做课后练习题, 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证明, 通过以上学法指导, 说课教师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把握班级群体和个体的实际发展水平, 实现了学生从“旧知”向“新知”的迁移。蒉

3.2011年职业卫生工作计划 篇三

邓海华说:“欢迎参加卫生部2012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从2006年1月卫生部举办月度的例行发布会到今天,我们大家已经一起迈进了第七个年头。感谢长期以来媒体对卫生新闻宣传工作的关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向大家通报卫生部评出的2011年度中国十大卫生新闻……”随后,邓海华在发布“卫生十大新闻”的同时,并逐一对新闻背景作了简要介绍——

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重要目标

2011年3月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作为重要发展目标。人均预期寿命是度量人口健康状况最重要指标之一,体现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人均预期寿命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首次纳入五年规划,是我国发展理念的重大变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对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新农合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1年,国家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工作,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新农合覆盖面持续扩大,参合人口达到8.32亿,参合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卫生部继续推进提高全国农村儿童先心病和白血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全国共有1万8千多名先心病患儿和4千3百名白血病患儿获得救治。各地在儿童“两病”基础上又开展了提高终末期肾病、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耐多药肺结核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试点工作,努力降低参合群众的灾难性医疗支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我国艾滋病疫情防控成效明显

根据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结果,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78万人,约为我国艾滋病控制目标人数的二分之一,防控成效明显。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经费投入。2011年,中央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增加到22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有所减缓,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

自2011年4月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把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作为创先争优的载体,突出为民服务这一重点,围绕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这个目标,加强行业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进一步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推动医改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

我国麻疹发病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2011年我国麻疹发病水平大幅度下降,截至12月底,发病率从2010年的28.6/100万下降到7.6/100万,病例数较2010年同期下降73.5%,降到历史最低水平。2010年全国范围开展的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成效显著,广大群众的健康权益得到了维护。

卫生部门着力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评估工作

2011年,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决定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撤销过氧化苯甲酰等食品添加剂品种。卫生部门抓紧制(修)订和清理整合现行食品安全标准,截至目前,已经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76项。对新公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跟踪评价,及时掌握标准的实施情况。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加强风险交流。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填补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领域长期以来缺乏专业技术机构这一空白。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展顺利

2011年,全国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37个省级试点城市和18个省745家公立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各公立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形式,积极探索便民惠民服务措施;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安全质量;以县级医院和试点城市为重点,探索县域卫生改革和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以实际行动诠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卫生部门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卫生部于2011年4月下发了《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此次整治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限品种、限用量、限级别”,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行动。

“8毛钱治10万元病”事件引发公众热议

2011年9月,一则报道称,一个婴儿被深圳一家医院诊断需做10万元手术,但在另一家医院用8毛钱药“治愈”,该事件引起公众的热议。10月,事件患儿在湖北一家医院顺利实施手术,患儿父亲向医院递交了一封“感谢及致歉信”,称自己的无知及一时冲动使深圳的这医院受社会舆论的冲击。最早报道事件的媒体之一也公开道歉,并称将“反思我们自身问题”,“同力弥合包括医患矛盾在内的社会问题”。随后的媒体评论称:“医院的克制和专业,患者家长的公开道歉,媒体对自身的反思,‘8毛门’事件后各方的反省和清醒,让人看到了重塑良好医患关系的希望。”

屠呦呦获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4.2011年卫生工作汇报 篇四

2011年.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市卫生局在指定下,我局结合开发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积极推进全区卫生工作,开展了社区基本医疗、卫生知识宣传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广大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受到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工作情况如下:

(一)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管委会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已建成新居华府社区卫生服务站,该站按照“六位一体”功能的要求设置相关科室,配置专职医护人员和心电图机、血糖测量仪等较先进的诊疗设备。以新居华府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窗口,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截止目前,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00余册,跟踪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15人,随访血压达标人数8人,随访空腹血糖3人,开展常见病防治和戒烟宣传十余次,上门巡诊二十余次,接受教育人次数110人次。今年10月,协助市卫生局开展了开发区35岁以下外来务工人员 1 麻疹疫苗免费强化免疫接种活动,为3000余人进行了接种。

依照《东营市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努力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传播材料的播放工作。

(二)开展社区基本医疗服务

新居华府社区服务站为区内广大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和换药,900余种药物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

(三)培训学习

根据东营市卫生局有关要求,参加每年一次的网上远程教育,并以优良成绩通过考试;参加了全市居民死亡报告工作培训班,为全面启动我区居民死亡报告工作培养基础;选派护士到机关门诊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技术护理技术水平。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质量水平,加大服务力度,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保障医疗安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理论及技能水平。依法对医务人员执业行为进行规范,抓好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和财务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政风行风建设,提高患者满意 2 率。

(二)为进一步方便开发区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就医购药,完善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功能,并计划于明年5月份前向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申请设立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医疗机构。

(三)下一步开展延伸服务,增加为老年人健康查体、为困难群体中的妇女查体、为中小学生进行牙病普查等服务项目,让社区群众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

(四)协调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建立覆盖城区和新增代管区域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开发区公共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5.2011年职业卫生工作计划 篇五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坚持目标管理,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校园卫生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师生健康水平,同时提高我校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达到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标准

1、进一步健全爱国卫生组织管理网络,完善管理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卫生检查评比活动,规范爱国卫生基础工作。

2、进一步强化环保意识,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公共场所卫生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3、继续深入开展卫生宣传月活动。

二、继续健全并完善健康校园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健康校园建设的宣传机制。

2、建立健全人生安全的防范机制。

3、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

4、建立健全师生的保健预防机制。

5、建立健全预防传染病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促进安全文明校园建设

1、强化文明卫生意识,落实文明卫生行为规范,加强公共卫生管理,防范突发事件,杜绝意外事故。

2、根据突发性传染病防治预案,落实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3、开展公共场所卫生定期检查工作,及时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

4、落实学校公共场所禁烟规定,严格检查考核制度,确保消防安全。

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创建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

1、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定期更换“文明健康卫生苑”和卫生宣传栏的内容。

2、印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3、进一步加强健康宣传,检查禁烟标志,开设“吸烟有害健康”专栏,消除校内吸游烟。

4、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咨询室建设,抓好新生入学健康教育。

米易二中

6.公司2011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 篇六

2011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

根据公司“创卫”中存在这些的难点、重点问题,按照上级部门《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和2011年全市“创卫”工作进度表的要求,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为我市创卫工作更加深入开展贡献力量。

一、进一步转变对创卫的认识和理解

加大宣传力度,把创卫的重要意义讲充分、讲透彻,从根本上解决员工对创卫的认识,迅速形成共识,大幅度提升公司员工及家属对创卫工作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成为自觉行动。通过宣传要使员工认识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我们在城市发展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其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再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系列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参与创卫,共建美好家园”、“人人参与创卫活动、创卫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细化方案,明确任务

创卫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要求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部门具体抓。要在领导班子中形成一股合力,把创卫纳入自己的工作指导、督促、检查范围。各责任部门要严格按照创卫目标责任执行。对照标准找差距,细化出易于操作实施方案。根据达标要求列出工作时间进

度表,专人具体负责,逐一抓落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漏洞。遇到职能交叉的情况,要多些协调配合,少些推诿扯皮。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公司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摆在重要位置,真正负起责任,把工作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加强创卫办事机构建设,提高创卫工作效率

1、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爱卫办编制,以利于工作的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检查考核。要将爱卫办的日常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到每年的公司预算,保证创卫工作的顺利开展。

2、各单位要负责搞好职工健康教育工作(宿舍楼区健康教育、行业健康教育、控烟健康教育)。

3、各单位要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每月十八日开展好卫生治理与检查评比。

四、进一步搞好硬件建设,日趋完善爱国卫生工作功能

抓紧垃圾处理场、公厕的配套建设。以达到公司需要和创卫要求。日常办公、生产垃圾指定堆放处理,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计划在粮食酒车间区域新建公厕一处,抓好硬件设施改造。

五、进一步打好几场战役,有力推动爱国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1、打一场舆论攻坚战,动员全社会参与。

配合各级卫生、宣传、教育等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广泛开展创卫宣传和全民健康教育,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员工宿舍楼区负责作好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工作,组织开展“热爱家乡、建设家园、争做文

明市民”活动,引导广大员工树立良好的社会文明卫生新风尚。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使创卫工作成为关注热点,营造“美化环境、清洁家园、告别陋习”的社会氛围。

2、开展社区商贸专项整治。

按照退路进室的总体要求,取缔职工宿舍楼区、公司门口区等占道经营现象,全面规范管理。完善防鼠、防蝇、防尘设施,同时强化、规范日常管理,每月进行检查评分,上报公司爱卫办。

3、开展厂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

规范厂区车辆行车路线和秩序,做好车辆有序停放、车容车貌的整治。

六、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

各部门要将创卫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制定适合公司实际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考核及奖罚办法。把工作责任、工作能力、工作水平与工作效能、工作效益相结合,真正达到调动各部门参与创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卫生区责任部门的督查力度,负责督导检查创卫工作进度及各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时通达“创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爱国卫生领导小组

7.2011年职业卫生工作计划 篇七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

通过对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护手段和措施, 降低放射带来的伤害, 以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资料来源

本次共检查255人, 其中:医疗单位191人, 厂矿企业64人, 最低年龄22岁, 最高年龄64岁, 平均年龄37.21岁;职业工龄最短1年, 最高39年, 平均工龄11.39年。资料来源于2011年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1.2 检验项目及方法

1.2.1 临床检查

采用正常的临床检查方法进行内科常规、B超、血压、心电图和裂隙灯下眼晶体检查, 用500mAX线机进行胸片检查。

1.2.2 实验室检查

采取指尖末梢血分析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数, 与国家标准[1]正常值血红蛋白120~160g/L (男) , 110~150g/L (女) ;红细胞数 (4.0~5.5) ×1012/L (男) , (3.5~5.0) ×1012/L (女) ;白细胞数 (4.0~11.0) ×109/L;血小板数 (90~300) ×109/L进行比较。通过转氨酶、肌酐等指标确定肝功能、肾功能正常与否。

1.2.3 适应性意见标准

根据国家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1], 提出个人放射工作适应性意见。

2 结果

2.1 临床检查结果

临床检查异常人数154人, 占受检人员数的55.7%, 其中以眼科疾病 (晶体混浊、白内障等) 检出率最高, 异常检出率为48.2%, 其他项目异常检出率依次为:肝胆B超 (肝胆结石、脂肪肝等) 9.4%、血压 (血压升高) 6.7%、心电图 (窦性心律不齐、过缓等) 5.5%、胸片 (肺结核) 4.3%。详见表1。

2.2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异常人数121人, 占受检人数的47.5%, 各项目异常检出率依次为:WBC减少12.9%、尿常规异常11.8%、RBC减少7.5%、PLT减少6.7%、HGB减少6.3%、肝功能5.9%、肾功能3.5%、WBC增加1.2%。详见表2。

2.3 体检适应性意见

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一次性体检不符合国家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受检人数占受检总人数的7.8%。详见表3。

3 讨论

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晶体检查 (晶体混浊、白内障等) 异常检出率为48.2%, 远高于济南市的14.9%[2]、秦皇岛市的7.4%[3]、常熟市的7.1%[4], 由此可见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的眼睛受到伤害较普遍。眼睛晶体由于不含脂肪而含65%的水分和35%的蛋白质, 能吸收大量的电离辐射能量, 属于射线中度敏感组织, x、γ射线和中子等照射眼睛晶体后, 可引起眼睛晶体混浊, 长期受照可导致放射性白内障[5]。在做好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的同时, 还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及健康教育工作。

对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适应性研究发现, 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5.7%和47.5%, 但一次性体检不符合国家放射工作人健康标准的受检人数占受检总人数的7.8%, 远低于比较城市, 可见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危害较广, 程度较轻。说明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比较到位, 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已出现放射性病变的患者。导致职业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原因一次为:晶体、白内障>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同时尿常规异常、脂肪肝、窦性心律失不齐等应予以高度关注。

在本次检查结果中发现, 放射工作人员血液指标中WBC、RBC、PLT和HGB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率, 造血系统的变化是长期小剂量受照人群损伤较常见的客观表现之一[6]。在日常健康监护中, 血液指标的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并可动态地观察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和放射防护情况。

4 结论

本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表明, 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健康危害, 尤其眼科检查异常检出率远高于其它地区放射工作人员, 应加强眼科防护, 同时对职业健康检查不合格需暂时脱离放射工作岗位者作进一步诊治, 经复查不宜从事放射工作的作调换至非放射工作岗位处理, 进一步加强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和人员的健康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S].GBZ98-2002

[2]马金妹.2002~2004年济南市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05, 11 (4) :473-474.

[3]赵东侠, 孙瑛, 边吉才.秦皇岛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 (4) :295.

[4]朱宗铭.常熟市2007年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J].职业与健康, 2008, 24 (6) :521-522.

[5]刘宗林, 姜兆刚, 孙作忠.威海市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混浊及白内障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 (3) :178-179.

8.2011年职业卫生工作计划 篇八

3月27日,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美容美发大赛拉开帷幕,来至南京、扬州、苏州、常州、徐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泰州十个城市的96名学生、45名教师共141名选手在南京金陵中专的赛点进行美容美发美甲大赛的角逐。此次大赛由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具体承办。

大赛设有男士无缝推剪造型、基础标准卷杠、女士翻翘发式、新娘化妆盘发整体造型、晚宴化妆发型设计造型、美甲六个项目的比赛,按参赛选手的比例10%,20%,30%分别产生金牌、银牌、铜牌。

艺 术

3月24日至27日,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艺术专业技能大赛在南京艺术学院成功举行。本届大赛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职业教育学会和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共同承办。共有来自全省13个市以及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组选的14支代表队341名选手参加了艺术专业4个竞赛项目的角逐。南艺赛点承担的艺术类中国舞及当代舞、声乐、器乐和艺术设计四个竞赛项目,各竞赛项目分中职学生组、高职学生组、教师组等3个组别进行比赛。经过激烈角逐,共有192人获奖,其中32人获得一等奖,64人获得二等奖,96人获得三等奖。

模特表演

3月26日至27日,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模特表演比赛在徐州举行。本次大赛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由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徐州市教育局和江苏模特艺术学校联合承办。模特表演进行了平面模特和服装模特两个组别的比赛,全省13个市的96名选手在大赛中各显风采。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首次组队参加比赛。

此次大赛在江苏模特艺术学校举行,一方面向全省展示了徐州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同时也再一次证明了徐州“美丽之都、模特之乡”文化的魅力。

服装设计制作

3月24日下午,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服装设计制作技能大赛开幕式在南通中等专业学校隆重举行。来自全省13个市和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200多名参赛选手、领队、教练以及全体裁判和工作人员出席了本次开幕式。在接下来的两天,参赛选手们参加了中、高职服装设计、工艺,教师设计与工艺等六个竞赛项目的操作技能比赛。

焊 工

3月25日下午,江苏省2011年职业学校“奥太·金桥”杯焊工技能大赛开幕式在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隆重举行。开幕式会场设在常州馨雅楼宾馆报告厅。会场主席台竖立着鲜明主题的省赛会标,会场两侧悬挂着“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和“赛出个人风采、展现团队精神”的励志标语,主席台前鲜花簇锦、绿叶茂盛。全省13个市14个代表队的专家、领队和选手近百人整齐地坐在会场中央。

赛点裁判长蒋国颂代表全体裁判员作了表态发言,表示一定严守纪律、公正评判、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参赛教师选手代表张宏伟、学生选手代表朱孟作了宣誓,表示一定遵从大赛规程,认真比赛、服从安排、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汽 车

3月26日下午,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景格”杯汽车技能大赛开幕式在无锡汽车工程学校隆重举行。

自2007年以来,江苏省每年定期举办全省职业学校汽车技能大赛,比赛规模、比赛项目逐年扩大,“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参赛学校积极响应、充分备战,确保了大赛的顺利举行。本次大赛共有全省13个市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304名选手参赛,其中,中职组129人,高职组57人,教师组118人,是历届省赛参赛选手最多的一次。全体选手将从3月26日至29日在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二级维护(四轮定位)、汽车车身修复、汽车车身涂装等四个项目上展开激烈的角逐。

农 业

3月27日,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农业专业技能大赛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行。本次大赛由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农委主办,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镇江市教育局承办。设种子质量检测、动物外科手术、园林植物修剪和农机具维修4个比赛项目,共有来自江苏省13个市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14支代表队224名选手(其中中职组94人,高职组54人,教师组76人)参加了比赛。

现代服务

3月26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扬州市教育局和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具体承办的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烹饪、导游、餐厅服务技能大赛在扬州商校实验实训中心拉开帷幕。

来自全省13个市的代表队及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近300名选手将参加烹饪、导游、餐厅服务三大项近10个小项的技能比赛。

开幕式结束后,烹饪、导游、餐厅服务三个项目的技能比赛同时展开。其中,烹饪项目包括热菜、面点、冷拼、雕刻,导游项目包括景点讲解、综合才艺展示和教学技能(教师组)展示;餐厅服务项目包括中餐、西餐服务技能和中、西餐主题摆台等。比赛结束后将即时宣布比赛成绩。

财 会

3月26日,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技能大赛暨江苏省第31届珠算技术比赛开幕式在南京市财经学校隆重举行。

本次比赛共有来自13个市及联合学院的262名选手(其中中职组110人,高职组101人,教师组51人),选手们在3月26日至3月27日这两天里就珠算(含手工账务处理)、会计实务(手工账务处理、点钞)两个竞赛项目展开了角逐。

卫生与护理

3月26日上午,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开幕式在南京卫生学校隆重举行。

本届大赛开幕式及医药卫生类临床基础护理专业赛点均由南京卫生学校承办。学校高度重视,将办好本次赛事做为“十二五”的开局之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组委会领导多次到校视察,对赛事筹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还在承办好省赛的基础上,积极申请国赛承办点,为全省的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检验和药物制剂

3月25日下午,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化学检验和药物制剂压片技术技能大赛在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隆重开幕。

本次大赛共有参赛选手122名。其中,化学检验项目共十四支代表队,参赛选手77人;药物制剂压片技术项目共9支代表队,参赛选手45人。各竞赛项目均分中职学生组、高职学生组、教师组三个组别。大赛设有参赛选手奖、指导教师奖、团体优胜奖三个奖项。化学检验项目竞赛内容分技能操作和理论考核两部分,以技能操作比赛为主,药物制剂压片技术项目则只进行技能操作比赛。试题均由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国家职业标准高级(职业资格三级)为标准命题。

数控机械

3月25日下午,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发那科·德西”杯数控、机械专业技能大赛开幕式在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隆重举行,来自全省13个市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的554名参赛选手等出席了开幕式。

3月26日至28日,参赛选手将在该校分教师组、高职学生组、中职学生组3个组别参加数控、机械两大类,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维修、普通车工、钳工等6个工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比赛。在这次比赛中成绩优秀的选手将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电工电子

3月25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亚龙”杯电工电子技能大赛开幕式在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隆重举行。来自全省13个市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的300多名参赛选手、领队、教练以及全体裁判和工作人员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在接下来的两天,参赛选手们将在学校参加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和电气安装与维修共五个竞赛项目的操作技能比赛。

信息技术

3月25日下午,江苏省职业学校“泽业”杯信息技术技能大赛开赛仪式在常州刘国均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举行。

比赛分企业网搭建与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数字影视后期制作、工业产品设计(CAD)技术五大项目,共有全省13个市近500人参加。此次大赛竞赛内容和评判要求,更加贴企业生产实际,竞争更加激烈,各类项目选手表现更加出色。总裁判长吴访升教授在成绩发布会上对比赛结果作了点评,认为选手比分接近,新秀频现,部分学校出现了老选手带新选手发展的良性循环,大赛促进作用效果显著,师生选手均表现出较高水平。

建 筑

3月25日,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天煌”杯建筑技能大赛开幕式在南京高职校举行。

大赛总裁判长王群依强调,全体裁判员将一定遵守大赛纪律,尊重选手,尊重客观事实,公平公正行使裁判职责。大赛巡视员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彭召波表示,巡视员将恪尽职守,全力维护大赛的严肃性,确保大赛公平性,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强保障。

本次建筑技能大赛为期三天,共有五百余名选手围绕镶贴、砌筑、工程算量、测量放线、建筑CAD、楼宇智能化等六个项目展开角逐。

物 流

9.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要点 篇九

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加快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突出抓好医改各项工作,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重大活动卫生保障水平,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统筹推进各项卫生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紧密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指导医疗卫生单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好整改落实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集中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取得实效。要坚持工作重心下沉,强化基层责任,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改革中的困难和突出问题,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加强监督指导,总结推广实践经验;善于沟通协调,形成共同推动工作的合力,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吉林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配置与其功能和当地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保证农民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继续推进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管理。继续组织实施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开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工作,加强地方培训,做好乡村医生注册及换发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工作。研究制定乡村医生考核办法,加强乡村医生日常性监督管理。

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1年,我省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120元,个人筹资提高到30元。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合理规划住院统筹和门诊统筹基金,提高住院保障水平,扩大门诊统筹范围。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开展农民部分重大疾病救治试点,提高新农合医疗保障水平。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探索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和运行监测,确保基金安全。

组织推动农村基本卫生保健工作。继续组织落实《吉林省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1年)》,结合农村基本卫生保健发展纲要中期评估结果,加强分类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 2 — 性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提高防控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全面实施九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规范化建设绩效考核和监督检查。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推进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规范妇幼保健服务,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降消”等项目。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加大落实孕前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防治措施力度。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推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接轨。

建立卫生应急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充分发挥卫生应急机动队伍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努力构建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扩大建设30个卫生应急综合预警示范社区,加大风险因素排查,将卫生应急工作向学校、企业、家庭、社区推进。完善省、市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专业、不同机构,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培训与演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进一步完善部门间、地区间信息沟通和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卫生应急协同应对的能力。

— 3 — 加大卫生应急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开展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检查与评估。

进一步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爱国卫生工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和绩效考核,全面推进全省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完成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信息填报采集工作。完成《吉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1年)》、《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1年)》、《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1年)》等疾病防治规划的终期评估工作。继续抓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热、布病等新发、高发传染病防控。继续做好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积极推进实施全省第二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点人群的艾滋病政策宣传。完成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项目工作,落实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和加强病人系统管理率的各项措施,提高流动人口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继续完善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做好鼠疫及碘缺乏病、地方性氟(砷)中毒等地方性疾病监测。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网络建设,落实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继续加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落实好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和甲流、出血热疫苗的预防接种,开展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做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努力实现— 4 — 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目标。落实好疫苗供应和冷链建设,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覆盖率。以国家精神病管理治疗、慢性病综合干预、癌症筛查、肿瘤登记等慢性病防治项目为重点,逐步拓展全省慢性病服务领域,积极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慢性病防治模式。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全面启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继续做好农村改厕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监测工作。全面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贯彻落实《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加大控烟履约工作力度。在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镇)基础上,全面启动建设健康城市(区、镇、村)活动。

三、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切实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实现60%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使用基本药物比例达到标准要求。根据我省基层卫生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基层医疗机构使用非基本药物药品目录。积极推行以省为单位的集中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工作,提高流通效率,减少中间环节,让利于民。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政策,落实补偿政策,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基

— 5 — 层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规范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减轻群众负担。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实施全品种覆盖抽查检验。制定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本药物监测点,做好监测和评价。防范重大问题发生。加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的培训、宣传和解读,引导群众使用基本药物。

四、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

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有效途径。推广成功的改革模式和具体做法。制订省本级大型医疗机构巡查方案并组织实施,监督指导各市州开展大型医疗机构巡查工作。开展全省公立医院数据信息统计调查,为公立医院改革积累基础数据。完善预约诊疗服务,全省三级医院全部施行预约挂号服务。启动建立医院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从传统医院向数字化医院转型。广泛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健全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应急处置机制以及医患矛盾排查调处机制。规范医疗广告发布形式及内容,加强对各种媒体发布医疗广告的日常监督。探索建立公立医院医师定期考核机制。制订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程序、流程及检查路径,完善医院评审评价体系,启动医院评审评价试点工作。整合城市支援农村项目,组织实施卫生支农工作。规范和加强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严格实施器官移植准入规定。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 6 — 全,保护患者健康。规范卫生服务监管体制,逐步推行医疗监管责任制度,健全医疗服务监管体系。

进一步加强医政管理,做好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准入、人员准入及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研究设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发挥质量控制中心作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控制、评价与监管体系,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开展临床重点专科评估与建设,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专科建设。完善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加强医师执业行为管理。继续推进合理用药,推行《国家处方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合理用药监测,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贯彻实施《护士条例》,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深化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强化临床检验和血液质量管理,落实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积极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巩固和扩大固定无偿献血者和自愿服务者队伍。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确保血液安全。继续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加大康复医学建设、戒毒医疗管理以及防盲治盲工作力度。弘扬白求恩精神,建设先进的医院文化。

五、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提高卫生监督管理能力 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改善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条件,— 7 — 提高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卫生监督覆盖率。配合做好地方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工作。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严格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制度,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制定全省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配合相关部门继续做好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扎实做好基本职业卫生试点和重点职业病监测哨点工作,推进职业病防治机构体系和能力建设。做好对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市场的专项检查。加大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力度。以投诉举报为突破口,施行医师资质、举报电话和医疗单位责任监督员公示制度。切实加强公共卫生监督工作,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做好城市饮用水网络监测试点工作。加强学校卫生监督,会同教育部门开展对学校食品、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认真完成卫生部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任务,配合做好重大活动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强化卫生监督信息宣传工作,积极做好吉林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及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开发有关工作。

六、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履行工作职责 在全省范围内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机构,统筹协调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深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推进地方配套法规制度完善,研究建立食品安全“八大机制”和“六大体系”,切实解决我省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8 — 避免出现监管空白或重复执法。按照国家要求制定并实施我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依托各部门现有资源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建立本地区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数据库。收集、核查、分析各监管部门开展的食品安全监督监测信息,对较高风险的食品及时报告并发布预警。组织开展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做好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及时通报标准制定或备案情况。落实《吉林省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权限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制(修)订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会同相关部门做好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处理工作,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或减轻社会危害,对因监管不力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会同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继续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按要求做好整顿工作信息报告、督查及全面总结。

七、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科技水平

突出抓好卫生人才培养建设工作,树立“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理念,确定2011年为“卫生人才建设年”,全面启动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医苑新星培养工程”、“医疗卫生后备人才工程”、“基层人才培养振兴工程”和 “专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等六大人才培养工程。加强重点专科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科医师执业注册管理,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促进适宜卫生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全面

— 9 — 加强卫生科技平台支撑建设与科研管理工作,加强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强化生物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大生物安全管理,确保生物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八、统筹兼顾,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协调相关处室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工作。加强卫生立法和政府行政规章制定工作。进一步做好行政复议和法制宣传。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行卫生政务公开和医院院务公开,落实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深入开展卫生新闻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创造有利于卫生改革发展的社会氛围。加大卫生行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宣传力度。

加强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强化设备招标、药品采购的规范管理。重点支持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加快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全省医药集中采购工作,建设和完善“吉林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建立全省医药集中采购专家库。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药品网上集中采购,规范药品购销行为。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做好项目资金绩效评估,专项审计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对近年来全省卫生项目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加快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技术支撑。做好卫生信访和维稳工作。重视干部保健工作,加强保健管— 10 — 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关心离退休老干部生活和医疗卫生服务,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大力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加强卫生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继续深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开展卫生系统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10.2011年职业卫生工作计划 篇十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卫生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大局,以建设“卫生强市〃健康东营”为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着力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农民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强化公共卫生监管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提高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水平,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一、工作情况

(一)积极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一是积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减轻群众药费负担。自今年3月31日起,东营区、河口区和垦利县三个省级试点县区所有政府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先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配备使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216种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4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14处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共销售基本药物金额1600余万元,药价平均降幅达到30%左右,受到城乡居民的普遍欢迎。8月19日,市政府出台了《东营市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东政办发„2010‟59号),确定年底前在全市五个县区所有政府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扩大基本药物实施范围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全面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确定首批26家定点助产机构和1家宫颈癌乳腺癌诊断治疗机构。对增补叶酸的农村妇女每人次补助24元,对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每人次补助500元,对进行“两癌”检查的农村妇女每人次补助109元,对贫困白内障患者每人次补助1000元,所需资金全部列入财政预算。“9+6”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城市居民健康档案86.7万人份,建档率达88.8%;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保健管理率达97.87%;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患等慢性病人71452人,管理率达99.23%;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共补种16775人,完成目标人群的96%;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项目、孕产妇住院分娩项目、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和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项目进展顺利,截止12月26日,以上项目分别完成9389人、17269、106299人、107164人、800人。三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我市高度重视改革试点工作,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明确改革任务,落实部门职责,全力推动改革试点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广饶县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东营市人民医院、东营区人民医院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12月7日,《东营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按程序上报省医改办、卫生厅审核批准后即可启动实施。

(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一是中央投资项目进展顺利。自2008年以来,我市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1个,总投资6185万元,其中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3329万元,地方配套及项目自筹资金2856万元。共改扩建业务用房30450平方米,其中新建20490平方米,改建4100平方米,建设辅助设施5860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工项目29个,在建项目2个,完工率93.55%。二是村卫生室规划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我市制定了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实施意见,按照每建成1所村卫生室,省级奖补1万元,市、县区分别奖补2万元、3万元的标准,2010年对全市352所村卫生室集中扶持建设,重点突出业务用房整修、基本设备配置和乡村医生培训项目。截止11月底,352所村卫生室全部完工,完成投资3740万元,建设改造业务用房面积42260平方米。三是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市政府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专项补助经费,按照每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万元、每处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万元的标准,由市、县区财政按4:6的比例负担,在全市城区规划建设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截止11月底,18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完工。全市3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了全省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11月15日全省社区卫生工作会议暨表彰大会上,我市有7家单位、8名个人荣获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加强市人民医院建设,新建7.3万平方米的综合病房楼正式投入使用。四是深入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制定了《东营市“卫生强基工程”管理办法》,建立对口帮扶工作考评机制,保障对口支援工作长效开展。截至目前,全市7家市级单位帮扶25家县区级单位,14家县区级单位帮扶40家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家乡镇卫生院帮扶179家乡村卫生室,各级医疗机构共派出医务人员513人,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823人次,免费接收进修人员98人次,赠送药品器械价值47万余元。五是设立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补助经费。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调动广大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农村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培训,落实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对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在岗乡村医生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300元的补助,其中,市级财政补助不低于100元。经县区考评、市卫生局审核,全市核定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村级卫生机构785个,核定乡村医生聘用员额2043个。经聘用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综合评议,全市首批共聘任1347名乡医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我市《实施乡村医生政府补助制度,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的做法被山东政务信息(特刊)刊发,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意见,在全省予以推广。

(三)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一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今年,我市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列为市委、市政府的便民实事项目,在省财政新农合补助资金每人每年30元的基础上,市、县区财政分别按每人每年40元和不低于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农民个人参合缴费不低于30元。农村五保对象、低保对象和伤残军人、全市农村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参合的个人缴费,由市财政全额承担。同时,继续保留市财政新农合大额医药费补偿资金450万元,县区财政按参合农民每人每年3元的标准设立大额医药费补偿资金,与市级补助统筹计算、合并使用。广饶县、垦利县、东营区设立县级大病补偿资金600万元、150万元、150万元。2010,我市参合农民104.7万人,参合率达99.55%,人均筹资达173.76元(常规157.87元、大病15.9元),有力地增强了新农合的补偿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市卫生、财政、民政、农业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自2010年起,对全市新农合实行“基金筹集时间、基金分配比例、补偿起付线、补偿封顶线、报销药物目录、报销诊疗项目、住院补偿比例”七统一管理,继续实行门诊统筹加住院统筹管理模式,起付线以上不再实行分段补偿,明确了公共卫生专项补助与新农合常规补偿程序和原则,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参合农民群众。三是做好2009大病补偿资金发放工作。1月29日,市政府在垦利县召开了2009新农合大病补偿资金发放现场会议,补偿资金689万元,受益农民1478人,受益农户新农合常规补偿加大病补偿单户最高受益额度达19.68万元。四是实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市内互认制度。公布了全市乡镇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全市共公布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35处、县区级27处、市级6处。我市广饶县、河口区被省卫生厅分别确定为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县和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县,我市确定垦利县为全市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县。

(四)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提升重点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水平。一是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有效控制了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市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顺利启动,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圆满完成。加大碘缺乏病防治力度,落实消除碘缺乏病措施,开展居民户碘盐监测,我市碘盐覆盖率达97.4%,碘盐合格率达99.36%,广饶县代表我市接受省级“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考评,并取得优异成绩。截止12月20日,全市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2684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35%,没有发生甲类传染病。二是突出抓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加大手足口病防控力度,全市手足口病疫情保持平稳,2010年1-11月份,全市累计发病4037例,重症病例7例,无死亡病例。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员培训,开展实践演练,我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全市共免疫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18万人次。2010年我市共检出甲型H1N1流感6例,自2月9日检出最后1例至今全市无甲型H1N1流感病例检出,无死亡病例。三是强化卫生应急管理。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充实卫生应急专家库和应急队伍,加强卫生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提高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举全系统之力,做好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为全市重大活动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四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卫生、“五小”行业、农贸市场和建筑工地、单位和居民区、农村环境、春季灭鼠等六个专项治理和世界卫生日、爱国卫生突击日、爱国卫生大检查等活动成效明显,基层卫生创建蓬勃开展,垦利县及东营区辛店街道、胜利街道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卫生镇,大王镇顺利通过全国爱卫会暗访复审,获得重新确认。全市新增省级卫生先进单位5个、省级卫生镇2个、省级卫生村35个。农村改水改厕稳步推进,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持100%,29.35万户农民用上了卫生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6%,有效改善和提升了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加强控烟工作,确定15家医疗机构作为培训指导基地,年内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50%的医疗机构全部创建为无烟机构。

(五)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一是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活动,全面落实医院核心制度,查找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完善医疗规章制度和医疗服务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三基三严”训练和考核,提高了医疗队伍整体素质。二是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和管理,建立全市医疗机构审核校验专家库和专家现场审核制度,严格规范审批程序。推行医疗机构准入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审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医疗机构审批规范,管理严格。三是严格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临床专业质控中心建设,认真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完善医院单品种用药总量、临床医师用药情况和医师合理用药评价监控公示制度,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四是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方便群众就医,改善医院系统服务功能。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积极组织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市人民医院被推荐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省级重点联系医院,广饶县中医院被推荐为 “中医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省级重点联系医院。五是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积极开展中医基本现状普查和“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到2011年,全市90%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每所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投入资金25万元,市县(区)财政按照4:6比例承担。今年完成15所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装备任务,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六是加强基层院前急救点建设,完善医疗急救服务,制定了全市院前急救点重点装备项目实施方案。今年完成10处基层医疗机构重点装备任务,每处补助资金25万元,市、县(区)财政按照4:6比例承担。自2010年1月1日零时至2010年12月20日零时,指挥中心安全处置接警180825次,调度出车31111次,抢救伤病24172人次。七是加强采供血管理,举行了“血友病座谈会”和“世界献血者日”等活动,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建立固定无偿献血队伍1262人次。截止12月27日,无偿献血人数22496人次,献血总量为40567单位;临床用血总量为69433单位,成分用血量69046单位,成分用血比例为99.44%。

(五)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强化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监管。一是加强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购置了现场快速检测车,储备了必要的应急物资。加强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各县区卫生监督机构在乡(镇、社区、街道)设立了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在村级卫生服务站设立了卫生监督协管站,配备了卫生监督员,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网络。目前全市乡镇卫生监督员126人,村级卫生监督协管员841人。实现了卫生行政许可在乡镇受理、体检、培训和现场验收。二是深入开展食品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了“彻底清查餐饮服务环节问题奶粉”、“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严防地沟油和不合格一次性筷子流入餐饮服务环节” 等7项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不发生重大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借鉴食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在全市集中供水单位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全力做好全市重大活动、会议和节日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联合教育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传染病防控进行了督导检查。开展“打造绿色餐厅,构建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授予东营市第一中学等31家食堂“绿色餐厅”称号。三是积极完善市、县区职业病防治网络,新增市人民医院为我市第2家职业病诊断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各县区积极推进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建设,新增职业健康检查机构5家。开展建设项目卫生监督工作,对部分企业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工作,全面实施“四个一”工程和“七进”活动,与121家企业签订了职业病防治责任书,为60家企业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系统,完善了职业卫生档案。四是在全市推行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两网两公开”制度,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行综合执法检查,开展非法医疗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医疗广告监测,通报监测信息。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立案161起,罚款22.81万元。开展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和健康查体,全面推行射工作人员证制度,对全市512名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健康查体。五是推进脸谱公示制度,创新脸谱公示形式和内容,全市91家餐饮单位、50家公共场所单位被评为笑脸单位,及时将有关信息在媒体上公示。我市餐饮脸谱公示制在全省餐饮单位卫生监督公示制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对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凸显。二是各级财政卫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中央、省、市明确的投入政策在部分县区难以落实,增加卫生投入和转换运行机制没有同步进行,影响改革效果。三是卫生资源结构不均衡、布局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差,卫生人员数量少、水平低,不能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四是公立医院改革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维护公益性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改革难度较大。五是医疗保障筹资水平总体较低,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六是疾病防控任务艰巨,重大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各类食品安全、医疗安全、饮用水污染和职业病危害事件对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2011年全市重点卫生工作安排

2011年,全市卫生工作将按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领卫生事业发展,强化政府责任,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打造“卫生强市〃健康东营”。

(一)完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扩大新农合覆盖面,全市新农合农村居民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40元,总体筹资水平每人每年不低于170元,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二)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契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能。

(三)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处县级医院、1处乡镇卫生院卫生国债项目建设,2010—2011年,为31处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科、中药房,建设装备14处医疗急救点,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二是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三是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制定出台《东营市关于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意见》,配套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级财政按辖区服务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免疫规划、慢性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二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完成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3979人、对11915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为11915名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完成8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任务,做好2011水质卫生监测组织实施工作,改造8000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三是深入开展“健康东营行动”,加强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四是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公共卫生监管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完善基层公共卫生监管网络,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上一篇:科技创新与未来世界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