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报告

2024-08-02

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报告(共12篇)

1.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报告 篇一

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服装消费心理,熟悉大学生的服装消费结构,最终引导健康的消费,也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现今大学生对服装的购买态度和消费需求,及对服装品牌和服装的消费观念等有关情况,特展开了此次调查活动。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协助完成以下这份问卷。谢谢您的合作!(请您在所选的项目上画√)性别-○男○女年龄_______

所在学院_______专业_______班级_______

1.你的月基本生活费是多少-

○500元以下○500-800元○801-1000元○1000元以上

2.买衣服的时间间隔是多久-

○每月买几次○每月买一次○每两、三个月买一次○不一定

3.你一般在哪里买衣服-

○大型百货超市○专卖店○超市○普通商店○其它

4.你一般喜欢什么样的服装类型-

○休闲类型○牛仔类型○职业类型○非常时尚、比较前卫的类型 ○运动类型○其它

5.你每月在服装上的花费是-

○200元以下200-250元○251-400元○401-以上

6.你购买服装时一般注重那些方面:(可多选)

○款式○价格○舒适度○品牌○做工○面料○其它

7,你如果选择品牌服装,什么样的品牌你最愿意购买?

○质量好的○穿的人很多○做广告宣传多的○价格高的8.你喜欢经常光顾某家店的原因是?

○服务态度好○衣服质量好○符合个人的口味○货物更新快

9.你一般是什么时候去购买衣服?

○新货上市○促销打折○换季打折○其他

10,你了解衣服的渠道有哪些?(可多选)

○逛街看到的○朋友介绍的○从广告上看到的○电院推荐的○网上看到的○其他渠道

11简单的谈一下你自身的经历与对当前大学生服装消费的看法

感谢你的协助以及完成这次问卷调查,非常感谢!

2.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报告 篇二

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超前,但消费实力却相对滞后,这一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过程必然呈现一定的特殊性。其次,由于在校大学生的心智正处于成长期,消费观念的形成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作为年轻族群的代表性人物的大学生,他们渴望美追求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服装消费最能刻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当大学生们面对多姿多彩的服装市场时,他们有着强烈的购买欲望,但由于经济上尚未独立,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他们的消费行为,也映衬出了他们在选购服装时存在着过度消费或盲目消费的现象。如何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在当下的大环境中是非常必要的。

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不容忽视的巨大消费市场,如何繁荣和规范这样一个市场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学生对时尚潮流起着引领和主导作用,他们的服装消费特征为年轻人服装的发展指引着方向。因此,服装厂商应该及时捕捉大学生的服装需求信息,深入了解他们对服装的消费倾向与偏好,更好地开发出适合大学生消费的服装产品以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并且通过合理的营销模式和促销手段真正让利于大学生。

在此背景下,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市场,并对此展开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鉴于这样的目的,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京仙林大学城在校大学生的服装消费现状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选取了南京仙林大学城的6所高校,其中包括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理工紫金学院等。这些学校对于南京地区而言有着较大的覆盖率,几乎涵盖了各类高校及各类专业。我们共随机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36份,回收率为92%。其中有效问卷660份,有效率为89.67%。在有效问卷中,男生347人,占52.58%;女生313人,占47.42%。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对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且选择了几个不同的角度,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了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几大特征和问题。

1. 定性分析

(1)从购衣频率来看。文学和经管类专业(注:调查中我们将专业门类分为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经管类)的学生购买衣服的频率明显高于理工类及医学等专业的学生,这说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时尚的关注度有所差别。另外,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学生大部分隔半年或以上才会购买服装,其中有一半的学生更是一年或好几年才会添置服装,这部分学生在服装消费方面相对节俭,然而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的学生中有超过70%的人每个月都购买服装。

(2)从服装花费来看。大约三分之一学生的服装平均月消费超过200元。其中生活费相对较少的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春夏季节服装月消费在50元以下,秋冬季节也只有80元左右。生活费相对较多的学生,他们中超过70%的人春夏季节每月只是在服装方面的消费就超过了400元,秋冬季节更是高达600元以上,他们通常是品牌新货和潮流服装的追随者。这种“贫”、“富”悬殊的差异性,也是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不健康消费心理的主要根源。

(3)从服装价格来看。生活费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层次的服装价格的接受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别,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服装单价在100到400元之间。就目前的数据表明,价位在80到400元左右的服装比较受欢迎。

(4)从服装需求来看。近70%的学生是因为季节变化而购买衣服。而对于服装本身,他们普遍比较看重的是服装的款式、价格与穿着舒适度,至于服装的做工和质地则是次要的考虑因素。超过70%的学生选择休闲类服装,因此休闲类服装在大学生市场上比较有前景。我们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理工类的学生偏爱运动类服饰,而其他专业则更青睐时尚类的服饰,这个结果可能与理工类学生中男生比例较高,而其他专业学生中女生比例较高有一定的关联。大学生们还比较看重服装的品牌,品牌效应往往也是导致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5)从购买服装的时机和渠道来看。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学生更倾向于在商品下架或清仓时购买衣服,通常他们会选择在街边小店或批发市场购买服装;而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的学生则更愿意选择在新货上市的时候去购买,购衣地点也大多在大型商场或品牌专卖店。大部分学生仍然选择在节假日通过逛街这一传统方式来购买服装,并且比较愿意接受有折扣的促销方式。调查结果还显示,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选择网购服装。另外,广告宣传对大学生的服装消费影响程度并不大,过多的宣传并不一定能够带来预想的效果。

(6)从性别来看。女生购买服装的频率和花费普遍高于男生,女生对服装品质的关注和要求也要高于男生。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男生偏爱运动系列的服装,女生则对时尚的衣服情有独钟,这与男生天生爱好运动,女生天性爱美的特点是符合的。女生选择网购服装的比例高于男生,所以对于把消费群体定在年轻一族的网络卖家应更多关注年轻女性的需求。

(7)从不同年级来看。大学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日渐成熟与稳定,不同年级之间的服装消费表现出相对的差异性,但是这种差异性并不十分明显。通过对问卷各个指标的分析表明,各个年级的服装消费水平总体上相差不大,而且衣服的款式和价格始终是影响他们作出购买决定时最看重的两个方面。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大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有意识地为满足社交需要而添加相应的服饰,他们大多会选择在品牌专卖店购买。总体上来讲,大学期间大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他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相互影响,这在客观上也减小了他们对服装需求的差异程度。

2. 定量分析

我们运用弹性理论,特别分析了大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对服装平均月消费的影响程度,以此更具体地了解大学生们的服装消费情况。我们建立以下一元回归模型:[3]

其中Y为服装月消费,X为月生活费,e为弹性系数,为随机项。我们分别以各个年级以及男女生为研究对象,依据样本信息,经过SPSS运算得到弹性系数的结果如下表1与表2及图1与图2。

从表1来看,服装月消费在100-400元之间富有弹性,说明在这个区间内受生活费的影响比较明显,也反映了大学生的服装月消费普遍处于这个水平,这应该属于正常的范围。比较各个年级的弹性系数我们发现,大一与大二比较接近,而大三与大四比较接近,并且两个“阵营”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一点确实与大学生的特点比较相符。相对而言,高年级比低年级学生的消费观念略显成熟一些,而低年级学生的消费观念还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应该对他们从一开始就加强教育。表1还显示,服装月消费在50元以下及400元以上时缺乏弹性,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绝大部分的家庭负担服装月消费在50元以下基本不存在困难;服装月消费在400元以上的学生,要么是不计后果盲目追求,要么是来自于比较富裕的家庭,生活费的多少他们似乎都不太考虑。

总的来说,图1中四个年级的弹性系数的波动性比较一致。我们特别注意到,从横向来看,大四学生在服装月消费大于400元时缺乏弹性,我们可以理解成是因为他们这时为了找工作或社交等方面的需要,不得不有较大一部分生活费用于服装方面的支出。再从纵向来看,大一学生的弹性系数的稳定性最弱。我们可以想象,几乎没有任何理财经验的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怀揣着可以由自己支配的钱包,既羡慕高年级同学的青春靓丽,又难以抵制大都市的繁华,于是有些学生不免有了打扮自己的冲动。这两种情形是最易产生非理性消费的时期。

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生活费对服装月消费的影响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服装支出这方面较男生理性,这一点与我们之前的认识是一致的。并且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这种影响在服装月消费为100-200元之间尤为显著。表2中还有一组数据:0.959与1.856,说明男生对于100元以下的衣服购买与否比较随性,相反女生则会仔细考虑后才作决定。至于服装月消费在50元以下及400元以上时缺乏弹性,主要原因与上述相同。

除此之外,我们运用同样的方法,针对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以及1500元以上,分别作了服装月消费的弹性分析。然而从所得弹性系数的分布来看,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或规律,这样的结果充分说明大学生的服装消费存在着诸多的主客观影响因素,我们将在今后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非常节俭或者过度消费的大学生都不占多数。

三、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现已成为全社会所面临和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大学生消费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他们服装消费的行为和心理进行了调研。我们根据问卷所得的信息,多方位地剖析了大学生在服装消费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1. 服装消费水平的差异性

服装消费是生活消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大学生而言也不例外。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在服装上的相对投入明显要高于普通居民。[2]由于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用来源于家庭的供给,因此不可否认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性直接造成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除此以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大众消费呈现出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的态势,这不可避免地对当今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诸如炫耀攀比、盲目冲动、羡慕从众等一系列不合理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现象。少数所谓的“富二代”们更是崇拜并享用名牌甚至是奢侈品,相反少数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因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纵观这些现象,反映出大学生在理财教育方面存在漏洞,以及一些社会不良的消费风气对在校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

2. 服装消费类型的多样性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大学生们对服装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对于大学生而言,服装不仅仅是作为生活必需品,而且还被看做是满足精神上的愉悦、提升个人生活品质的一种方式。因此他们在选购服装时,看重的不仅仅是服装的使用价值,有时更是其中的时尚性、品位性等,品牌的附加值往往比服装本身更具吸引力。大学生对服装的设计理念和色彩式样的关注程度超过对服装材质、做工等其他方面。因此服装生产企业应该注重市场调研和新品开发,在坚持自身产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加快更新速度,使产品始终保持新鲜感。同时还应避免同类产品之间的同质化,明确产品方向、强化特色、增大区分度,从而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为了更好地迎合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凸显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精神面貌和健康形象,还需在新颖的服装款式中注入时尚元素的同时注入文化元素,这样既提高了服装的综合品质,又增加了服装的内涵附加值,最终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让服装品牌为大学生们所认同。

3. 服装消费模式的特殊性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大学生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播相当迅速,而且对于服装的选择具有相当强的示范效应,广告宣传的效用远不如商品的口碑效用来得高。因此服务于大学生服装消费市场的商家应该致力于丰富商品种类、拓宽销售渠道、更新销售模式、确保售后保障等,从而获得大学生们的信赖。眼下实体店和网购是大学生购买服装的两种主要形式,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购在大学生活中已经占据了不可低估的分量,也给商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此同时,低廉的价格无疑是吸引大学生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满足他们对服装不同需求的同时,为他们提供各个层次普遍能够接受的商品定位与价格定位。在强调服装生产企业增强品牌意识的同时,商家也应该充分了解大学生对服装的消费特征,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4. 大学生消费市场的不完善性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队伍日益壮大,约1800万的在校生规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大学生消费市场。然而,面对庞大的大学生消费群体,为大学生消费服务的产业链却不尽成熟和完善。当前国内大中型城市都以“大学城”的形式对高校集中建设,撇开这种模式对高校自身发展的意义,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也无疑蕴含着巨大商机。据我们了解,大学城的餐饮业相对已经较为发达,但服务于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市场却没有真正形成特色和规模。服装销售商应该抓住这个契机,注重开发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服装商品,在大学城内增设服装销售网点,为大学生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为他们营造理性消费的氛围,基于大学生消费能力提升的前提下,满足他们对于服装的生活需求和购买欲望。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大学生们的消费观念不够成熟,消费意识相对模糊,消费诉求不清晰,消费心态不健全,他们的消费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由此可见,引导大学生学会消费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课堂,教育和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健康的消费心理、科学的消费模式以及理性的消费习惯。量入敷出,自觉抵制诱惑,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审视目标与任务,珍惜父母的劳动和付出。光鲜亮丽的外表固然可以吸引眼球,然而真正经得起审美考验的是一个人内在的文化素养,丰富你的内涵远比为图慕虚荣而武装外表来得有意义。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追逐时尚、崇尚个性无可厚非,但是必须合“情”合“理”。

参考文献

[1]朱红兵.应用统计与SPSS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515-625.

[2]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统计年鉴[EB/OL].http://www.jssb.gov.cn/jstj/tjsj/tjnj/.

3.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智能服装;珠三角;消费市场;调研智能服装是结合了时尚与科技元素的产品,是现代纺织纤维材料、纺织新工艺、服装结构成型技术与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等高度创新集成后的高科技产品。智能服装不仅限于军事、航空等特殊领域,更是走入现代人的生活中,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的服装。纵观国内外服装消费品市场,已研发出种类繁多的智能服装产品。有可拆卸的播放音乐的服装、内置全球定位系统的防走失童装T恤、具备救生功能的电子滑雪服等。智能服装具有的社会革命性价值,以及对未来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性。所以笔者以问卷调研法为主,文献研究法、访谈调研法为辅的方式,对珠三角地区智能服装消费市场化进行调查、研究、分析。

1智能服装易于被人们接受

对智能服装表示期待并愿意尝试的人群高达到66%,仅有21%的受访人群认为难以接受智能服装。其中表示期待的66%受访人士认为智能服装的推出会大为丰富他们的智能化生活,在观念上显得易于接受。而表示难以接受的21%的受访人士则认为智能设备可能存有辐射安全问题和操作使用困难等问题,相对来说更满足于传统的天然服装的观点。大部分人群对智能服装未来市场化是持积极态度的,这意味着智能化服装容易在人们未来日常生活中被接受继而普及,可见智能服装进入市场具有极大发展前景。

2控制成本与价格是市场化的关键

理性的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会根据自身的收入状况、商品的自身价值与价格的来决定是否购买商品,所以价格在消费行为中是一个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据调查,近81%的青年消费者单件服装的消费低于300元。这将意味着作为比传统服装拥有更多的功能新型的智能服装,需要参考“普通消费者單价服装不超300元”的售价标准,使非刚性需求的市场售价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然而问题是现今的智能服装的生产技术并未完全成熟,且成本高昂,产品所能提供的功能,暂时无法让普通消费层去接受。

要解决成本与价格的问题,需要重视智能服装的研发,开发相应的技术支持。服装企业与技术型企业的联合合作,形成资源、经验等优势结合,降低成本,效缓解高昂研发成本所带来的压力。经过长时间技术积累,生产技术、材料研发的逐步成熟与深入,从而压缩生产成本,把售价控制在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定价范围内。其次,还需采取定制模式,以成本价或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硬件,再通过为智能服装产品提供收费的软件或者服务支持,如应用类软件、网络运营服务、数据分析服务等等各项附加服务,形成更为丰富可供选择的新型产业生态圈。从中长久地发展获利以补贴出售硬件的亏损,达到更快地普及智能服装以占有市场的目的。

3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是其市场化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对智能服装在功能与外观的选择上,73.39%的人更注重实用功能性,另外的26.61%更侧重于外观。受访者认为,智能服装作为高科技的新型产品,应当为人们生活带来改变,更注重实用功能。73.39%的受访者认为仅仅存在外观上的装饰是无法满足大多数人对于智能服装的期待。

同时我们也在调查采访中希望受访者对未来的智能服装应当拥有哪些特点进行大胆的假设。69.35%的受访者认为智能服装应该具有智能温度调节功能。人类作为恒温动物,对于外界的温度具有敏感的反应,温度将直接影响人体感知的舒适度。希望智能服装能够冬暖夏凉,解决了寒冷天气穿着多件衣物,臃肿不便于行动工作,夏天户外工作大汗淋漓易中暑的问题。有61.29%的受访者希望智能服装具有人体防护性能。例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事各种高危职业的人员、易遇到交通碰撞事故司机,在他们面临危险时,智能服装能够对他们的人身安全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有50%的受访者希望的是智能服装能有医疗保健的作用。人们希望新型的智能服装能够实时地监测采集人体的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等健康数据,并能够进行数据的上传,让医生能够及时地掌握人们的健康状况,在出现突发疾病情况时能够及时地进行救治。在这个方面的需求人士大多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孕妇、老人、儿童和病人,企业在研发智能服装时就应当以上述人群的身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在受访者的采访中了解到,老年人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是涉及人群较广较为普遍的,那么针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智能服装的刚性需求量就比较大。随着社会人群老龄化的趋势,这就会在成为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有41.13%受访者表示智能服装还应当集成网络娱乐多媒体功能。一是使用者能够通过网络随时定位自己的位置,能有效防止老人、儿童迷路走失,为各种事故救援提供帮助。二是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各种各样的网络资讯,为生活提供便利。三是在智能服装中加入智能传感器,直接通过身体操控电脑或者进行游戏角色的操控,能够最大限度地模拟真人的行为,为玩家提供更丰富新奇的游戏体验。众多的互联网公司也可以开发基于智能服装硬件的应用平台和软件的服务平台以拓展市场。

4总结

以上的设想是从部分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构想未来的智能服装带来的改变。对于企业与研发者而言,除了应该更为深入地对消费者的需求喜好进行调查之外,还应当考虑到可实现性、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考虑,以生产带来舒适便利的生活体验的智能服装产品。随着智能服装随着研发、设计、发展,这一领域将成为服装行业一个全新的蓝海,谁将在这一即将出现的蓝海占得先机,则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有优质品牌资源的服装企业,如果将开发智能服装作为完善产品线的战略举措来运营,科技的力量为品牌文化融入新的元素,促进品牌的发展。作者简介:马文亮(1991—),男,广东东莞人,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1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方向)。

4.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报告 篇四

摘 要:

在社会生活中,大学生是个很特殊的群体,我们有着相对独立的生活状态,但多数情况下却缺乏独立的个人社会收入来源,大多数未脱离家庭,某种意义上说是作为一个消费载体而存在着的。大学生的审美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对时尚流行的感知与追求上,大学生与新富群体有明显的传递性与较强的一致性,他们普遍对流行时尚的元素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使之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已经是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5.关于大学生服装消费的问卷调查 篇五

填写。由衷的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合作。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您的信息对我们很重要,请认真

——毛中特小组第一组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每月的生活费是多少()

A.300-500B.500-800C.800-1000D.1000以上

4.您多长时间购买一次衣服()

A.随时逛街随时买B.每个月C.换季时D.一个季度一次E.不确定

5.您购买服装的方式是什么()

A.网购B.百货商店C.服装专卖店D.一般零售店

6.您认为网上购买衣服的缺点是什么()

A.不能试穿B.质量无保证C.当天不能拿到货D.售后服务无保证

7.如果您选择网购,那原因可能是()

A.方便省时B.价格便宜C.比较时尚D.可选种类多

8.您购买服装时对什么比较看重()

A.价格B.品牌C.是否流行D.只要质量好,名牌无所谓

9.您比较喜欢何种风格的服装()

A.正装B.休闲风C.民族风D.运动风E.时尚风F.可爱装

10.您喜欢何种质地的服装()

A.棉布B.丝绸C.麻布D.皮革E.其他

11.您比较倾向于购买哪种方式宣传的服装()A.服装杂志B.传单式宣传

C.专门定制的类似于杂志的宣传册D.大张海报式宣传

12.您购买衣服最看重谁的意见()

A.父母B.同学C.朋友D.自主主张

13.您买衣服的动机是()

A.改善自身形象B.没合适衣服穿

C.赶时尚D.有钱就消费

14.您购买的衣服一般是什么价位()

A.不会超过100B.150 左右C.200左右D.200以上 15.您平均每月在服装上的花费约为

A.100元以下B.100-200元C.200-300元D.300元以上

16.您注重服饰搭配吗()

A.是B.不是

17.街上惊现超短裙和露脐装您怎么看()

A.很酷很潮B.没想法,无所谓C.凉快

D.很时尚,符合现代社会E.没办法接受

18.对于稍微破旧以及自己穿不下的衣服您怎么处理()

A.稍作修补,继续穿B.直接丢掉

C.捐出去D.送给合适的亲戚朋友

19.您是否有将只穿过一两回的衣服闲置起来的,不再穿的经历()

A.有B.没有C.经常D.很少

20.您对这次问卷调查的建议和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寄语 ———— 感谢您的参与和帮助

祝您心想事成!

附:调查报告

一、标题:关于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分析

二、导言部分: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具有多样化、复杂性等特点。作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服装消费,几乎是大学生日常消费中除了伙食费外最重要的消费开支,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行为和服装消费特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并为整个学生服装业提供参考。本次调查的区域为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调查对象为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的大学生,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

三、主体部分:

本次问卷调查涉及的调查对象主要是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的在读大学生,相关的问题包括大学生:买服装的时间间隔 ;经常购买一件服装的价格范围;每月在服装上的花费;购买服装的方式;购买服装的时机;服装消费的态度;购买服装时注重的因素等。通过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现将有关调查情况及相关分析汇报如下:

1、大学生购买服装的方式:通过对问卷的统计显示有76.45%的大学生习惯于选择网上购买服装,而选择传统方式购买服装的比例很低,这表明网上购物已经逐渐成了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而且这种趋势还会越来越明显。网购与传统的购买方式相比确实有许多优点,但大学生也应该注意网上购物的问题,防止上当受骗。对于商家来说他们应该大力开拓自己的网上商城,迎合大学生消费方式的转变,抓住商机。

2、大学生购买服装时注重的因素:现在大学生购买服装最先考虑的还是价格因素,50.33%的大学生最看重价格,相比之下20.33%的人看重是否符合潮流,其它一些人看重舒适度等。这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有关,一方面学生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但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经济上有没有完全独立,消费受到一定限制。

3、大学生在服装上的花费:调查显示70.33%的大学生平均每月花费在服装上的费用不超过100元,但服装消费仍是大学生除吃饭方面最重要的消费组成。反映出大学生在服装消费方面还是比较理性谨慎的。

4、大学生购买服装的动机:大部分学生购买服装还是是为了改善自身的形象,这一比例达到60.35%,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追赶时尚。这反映出大学生成熟的一面,他们已经不再盲目追求时尚,而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及内涵。

6.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报告 篇六

您好!我是中原工学院服装专业的学生,现在要做一个关于郑州市大学生服装消费情况的调查。麻烦您帮我们做一份问卷,您的答案将对我们很有帮助。非常感谢您的支持!请在您要选择的答案上打“√”。

1.您的性别

A 男B 女

2.您目前就读的年级

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 大四

3.您平均每月的生活总费用是

A 500元以下B 500元~700元C 700元~1000元D 1000元以上

4.您对服装的定义是什么?(可多选)

A 遮挡身体,防风御寒B身份的象征C个人品味的体现

D 追赶潮流的标志E 艺术品F表达自我的方式G 其他

5.您喜欢的服装类型是

A 休闲型B 运动型C 时尚型D 职业型E 其他

6.您一般每隔多久购买一次服装?

A 一星期B 一个月C 两个月D 一季度E 不一定

7.您平均每个月会花多少钱在服装上?

A 100元及以下B 100元~300元C 300元~500元D 500元及以上

8.您比较能接受的服装价格是

A 100元以内B 100元~200元C 200元~400元D 400元以上

9.您购买服装着重考虑的是(可多选)

A 款式B 价格C 质量D 舒适度E 品牌F 流行度G 面料H实用性

10.您购买服装的时间一般为

A 新货上市B 促销打折C 换季需要D 其他

11.您购买服装的原因是(可多选)

A 适应季节变化B 服装上出现问题C 社交需求D届时最流行的款式E大品牌 F广告做的好G 它能掩饰身材的缺陷H它的风格适合我I它的设计剪裁很特别,,穿上与别人与众不同J 价格合理

12.您平时购买服装的地点或途径是(可多选)

A专卖店B大型商城C服装批发市场D潮流商铺E地摊F服装超市G网购

13.您是否注重服装的搭配?

A 很注重B 一般C 不太注重D 不注重

14.您比较中意的服饰配件是(可多选)

A 帽子B 皮带C 围巾D 首饰E 眼镜F 头巾G 背包H 其他

15.您觉得服装对个人形象的重要性为

A 很重要B 比较重要C 一般D 不重要

16.您是否喜欢追求服装品牌?

A 很喜欢B 喜欢C 一般D 无所谓

17.您一般从什么渠道了解服装品牌?(可多选)

A 朋友介绍B 网站C 报刊杂志D 电视广告E 其他

18.您最喜欢以下哪种服装促销推广方式?(可多选)

A 折扣促销B 赠品促销C 特价促销D 累计消费返现金

E 有奖销售F 贵宾卡促销G 其他

19.请写出您经常购买的或者知道的服装品牌(三个以上)

7.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报告 篇七

1.追求品牌服饰

我国当代大学生知识面广, 思维活跃, 个性鲜明, 社交意识较强, 善于表达自我, 敢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对品牌产品的需求具有强烈愿望, 品牌服饰能够清晰地反映出他们独特的生活理念。作为出生于80年代、90年代以后, 生活在21世纪的“第五代人”, 他们认为出手大方、穿着时髦、紧跟流行就有身份、地位。他们对潮流有敏锐的领悟力, 关注流行、追逐时尚, 体现在服饰方面, 追求新颖, 往往有自己心仪的品牌产品。当该品牌产品推出新款系列时, 这些追求品牌的大学生就会迅速采取行动, 不顾品牌产品是否昂贵, 以最快的速度使自己走在时尚最前沿。在光鲜亮丽的背后, 是大学生们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无奈, 将本该下个月甚至下下个月的生活费提前消费完了, 而为了追求品牌服装, 宁肯吃方便面。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2.追求个性服装

目前, 中国大学校园生活日趋多样化, 大学生总是愿意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消费。他们在消费中力争张扬个性, 不愿意他人左右自己的行为。当代大学生认为理想的服装是特别而不招摇、大方而不大众。穿着讲求个性, 渴望与众不同。他们总是按自己的审美情趣来装饰自己, 不怕别人说自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种独具一格、弃旧图新的消费心理, 与当代大多数青年喜欢追求多样化、努力表现自我的心理是一致的。应该说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多样化、个性化倾向也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相适应的。

3.攀比流行趋势

大学生的所处环境和自身的群体化特征, 也促使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中出现攀比趋同现象。当一部分学生都做同一件事情或处于某种状态时, 就会产生一种群体压力, 其他学生受到这种压力后就会模仿他们。看到别人购买某种服装时, 尽管这一类型服装也许对自己并不适合, 往往也会随大流。否则, 就会感到自己被排斥于群体之外, 会觉得自己已经落伍。“别人有的我也一定要有, 否则会被别人看不起”。“如果穿得不上台面, 连出门吃饭购物, 服务员都不热情。退一步讲, 别的同学都有, 我要是没有, 怎么抬得起头?”。与此类似的诸多表白, 反映攀比之风在高校大学生服饰消费中仍然存在。

4.盲目冲动消费

大学生虽然有较强的思维和决策能力, 可是也往往容易感情用事, 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物的影响。比如受到商品外观、换季和节假日打折促销、广告宣传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当直觉告诉他们这个商品是好的, 他们往往感情用事, 迅速作出购买决策。至于商品的内在质量、是否会很快过时就很少考虑了。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逛街时看见什么入眼的服饰, 不作过多考虑就购买, 过后却发现并没有当时那么喜欢。一时冲动买回的衣服没有穿过几次就压箱底, 或廉价出售, 或干脆扔掉。女生更加爱美, 对服装的要求不仅仅限于价格的合适, 也在于服装本身款式的好坏。因此看到打折又时尚的服装也更加容易冲动, 对漂亮服装根本没有抵抗力, 因而也更舍得在服装上投资和消费。据调查, 不少高校女生宿舍管理员经常在清理垃圾时发现被扔掉的衣服、鞋子, 一般都毫无破损。

5.追求虚荣消费

当代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大部分人已经不是“三点一线”的简单生活。经常性的同学聚会、老乡聚会、生日宴会, 都使当代大学生感觉到穿着亮丽独特的重要性。时尚服装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素质, 加强别人对自己的好感, 更可以给自己挣足面子, 增加自信心。穿着自己喜欢又能引领潮流的服装, 会在聚会上大出风头, 是自己身份的象征, 能够引人注目, 展现自己的风采, 甚至能引起他人的羡慕和赞叹, 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因而, 当代大学生对服装的消费越来越重视, 也越来越舍得投入。

6.追求购物环境

大学生是特殊的消费群体, 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 对生活的追求是处于高水准的。因此对购物环境也有其独特的判断力。大学生在购买服装时往往不会选择昏暗、狭小的服装店, 那样的环境会使得他们感觉压抑, 购物欲望大大降低。大学生在购买服装时花费较多的时间, 除了对服饰本身的选择需要作出决策外, 选择到哪家店购买也是其花费时间的重要原因。

7.合理实用消费

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 一方面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 因其尚未获得经济独立, 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合理实用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特点。在量入而出、合理消费取向的指导下, 多数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往往讲求实际和理性。在购买商品时, 大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以注重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为主要购买目的, 讲求商品结实耐用、安全可靠、美观大方、使用方便。在实用化价值观念主导下的大学生的消费自然显示出一个共同特征, 就是大学生的基本消费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这一点, 也明显地体现在多数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行为中。

二、针对当代大学生服装市场的营销策略

当代大学生服装市场是服饰产品具有重要营销价值的细分市场之一, 值得服饰企业高度重视。针对当代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基本特点, 服装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积极努力, 把握当代大学生服装市场的商机。

1.塑造品牌, 培养品牌忠诚度

大学生正处价值观念和品牌观念的形成阶段。企业应调查分析大学生对具体品类产品的好恶, 以大学生的品位、取向为依据, 为服装品牌塑造独特鲜明的形象。大学生追求时尚和风格, 求新、求变心理突出。若品牌个性与大学生的个性或其崇尚的个性越接近, 他们就越愿意购买这种品牌的产品, 品牌忠诚度也就越高。美特斯·邦威的目标顾客是以20岁-25岁为主的年轻人。其“不走寻常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的独特品牌个性, 吻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赢得大学生消费群体的高度认同。

针对大学生的服装品牌营销, 应立足于构建和引导大学生品牌意识, 培养大学生的品牌忠诚度。李宁公司策划运作的“李宁三对三, 不服就单挑”的篮球运动装备促销活动就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品牌忠诚度为目的而进行的, 促使当年销售额大增, 获得极大成功。

2.不断创新, 打造个性产品

大学生喜欢标榜个性, 喜欢接受新生事物。企业应力求进行产品创新, 开发适合大学生消费需求的产品。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 在款式、色彩、形状、包装、质量、功能等方面塑造企业服饰产品的优势或特色, 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他们对商品中蕴藏的文化意义、文化价值非常重视。企业要善于利用文化元素, 让文化与服饰产品结缘, 打造和提升服饰产品的文化价值, 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需要。

3.锁定目标, 带动流行趋势

当代大学生受广告影响较大, 对广告比较敏感。服装企业也应切实利用好广告促销这一手段。广告策略首先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宣传中突出年轻活力的形象, 并力求与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状况相符。广告诉求重在情感传递和沟通, 而非事实阐述或说教。广告表达方式应新颖别致, 以吸引大学生的眼球。注意有效利用针对性强的互联网广告、校园卖场的POP广告等广告媒体, 以更贴近大学生消费者。注意及时利用球星、影星、歌星等公众人物以及大学生群体中的消费意见领袖的影响来促进服饰产品在大学生群体的销售和流行。

4.直入人心, 刺激购买

营业推广策略是企业吸引忠诚消费者的有利手段, 也是打动新顾客的主要方式, 其方式多样, 可灵活使用。企业常用的推广手段中最能为大学生接受的是降价销售。尤其是服装产品, 当新款上市的时候往往价格昂贵, 选择在新款上市时进行服装购买的大学生只是极少数, 昂贵的价格令多数大学生消费只能望而叹止。所以当服装商家进行打折促销时, 大学生这个暂时不具备经济能力的消费群体就会产生极大的购买兴趣。这时, 某些在初上市时就想购买但因价格昂贵而没有购买的服装, 就成为他们追求的主要目标。成功的销售活动, 主题要新颖, 与社会关注的热点相结合, 又要与企业的营销战略和定位相吻合, 还要能真正触及到大学生的内心想法, 不能商业味太浓。

5.满足需求, 引导消费

大学生希望被人尊重的心理比较强烈, 有较强的自尊感。服装企业要注重服务创新, 以激发大学生的消费购买欲望。在提供一般性服务的同时, 提供热情、富有人情味的服务和指导, 体现对大学生的关怀与尊重。注重做好产品咨询, 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服装企业要让大学生感受到作为顾客的优越感, 建立一套反应迅速的顾客意见反馈系统, 及时妥善处理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企业应主动贴近学生生活, 了解学生各方面需求, 彰显企业社会责任, 积极赞助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体育、文化、娱乐或公益性活动, 在大学生心中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从而引导消费, 促进企业产品在大学生市场的业务拓展。

6.重视服务, 改善购物环境

服装企业可根据大学生爱热闹、猎奇的心理, 通过卖场欢快气氛和文化品味的强化, 以增强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吸引力。企业应选择专卖店、大型百货商场、商业一条街等大学生喜欢的场所作为主要的销售终端。企业还应加强渠道终端的建设, 在卖场布置、服务项目设置、店铺包装等方面, 认真考虑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卖场环境应尽量温馨浪漫, 干净整洁, 富于文化气息;卖场销售服务应细致周到、热情亲和;店铺应进行适当的包装, 各种张贴、宣传幅、店面牌、广告牌及店铺门面等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与布局。企业应营造明亮、舒适、自由、且富有文化氛围的购物环境, 来满足大学生对购物环境的需求。

7.薄利多销, 促进消费

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 经济上尚未独立, 物美价廉、经济实惠是许多大学生购买商品的基本准则。因而, 价格中档偏低、薄利多销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当然, 对于少数家境富裕的大学生, 企业也可以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基础上, 着重开发他们求新、求异的消费潜力, 合理引导其消费, 适当增加一些优质优价的产品以满足其需求。鉴于大学生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 企业应主要采取中低档的定价策略, 并在产品销售的同时辅以价格折扣、优惠、送礼等促销手段, 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也可选择差别定价法, 对相同类型的系列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 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大学生群体的需要。

另外, 从长远看, 服饰企业在开拓大学生服装市场的同时, 需要配合学校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和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共同推进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的建设。尽管大学生的服饰消费状况基本上是现实的、合理的, 但也存在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不良现象。这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流, 但却不容忽视。对于关注大学生市场的企业而言, 应当主动承担传播健康合理消费观念的责任, 而非抓住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弱点, 借机谋取暴利。服装企业也应当看到, 大学生的消费潜力在学生生涯中并未完全体现, 但却是品牌忠诚度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大学生服装消费市场的精确细分和定位, 企业既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服饰产品的需求, 又可以把当代大学生培养为企业产品未来消费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储咏梅.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与分析[J].江苏商论, 2006, (1) .

[2]李法庆.我国服装市场现状及展望[J].商场现代化, 2006, (9) .

8.国际服装市场消费趋势 篇八

国际服装市场变化

最近几年我在从事服装设计工作的同时,一直在与欧美国际着装指导专家们共同研究服装消费领域场合着装规范、个人衣橱建设、着装颜色与风格指导、以及服装搭配方法等方面内容。

场合着装

欧美的服装消费市场相对比较成熟。公众场合着装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30年代甚至更久远。居家、日常工作、重要会议、商务社交、周末休闲、体育运动等都会穿着相应的服装。服装成为一种特定场合约定成俗的无声的视觉语言,规范的着装成为群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懂得遵守和应用这些潜在着装规范,便会与环境格格不入,也会造成与他人交流的障碍。因此大家在穿着服装和购买服装时都在遵循着场合着装的概念。

与此相对应,欧美的服装品牌有着各自明显的风格特征,有的以生产社交礼服为主,有的以生产商务正装为主,有的以生产休闲商务装为主,有的以生产假日休闲为主,有的以生产运动休闲为主。

个性着装

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着装在懂得分清场合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需求。人们发现适合同一场合的同款服装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比如晚装中有斜裁裙、后裙撑裙、钟型襁西服外套有收腰的,也有直筒的。随之出现了服装消费指导、服装搭配、或形象指导等行业的诞生。大众在服装专家的指导下,逐渐懂得根据自己独特的肤色、独特的脸型、独特的体形、独特的性格、独特的社会角色在挑选适合自己的服装。

与此相呼应,欧美服装产品开始在自己的产品系列里考虑个体差异的因素。同款服装,可能考虑既有暖色调的单品,也冷色调的单品。同种中性色衣料既有直线裁剪的款式,也有曲线裁剪的款式。

衣橱概念

自80年代初,人们的着装开始从感性走向理性。人们不再盲目效仿名人的着装,也不会盲目抢购折价服装。选购服装时,除了考虑着装场合和个人因素之外,还在考虑是否具有多搭配性,能否与衣橱中现有单品行搭配。

与此相呼应,欧美服装产品开始在产品系列中考虑用上下分体的同种花色裙装代替连衣裙,花色的选择开始考虑与本季或之前的单色单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国际服装市场消费趋势正式度提高

从60年代的反传统风潮,70年代的嘻皮风,到休闲星期五的出现,再到90年代IT行业对牛仔T-恤的推崇,整体消费者的着装趋于轻松随意。

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现象的消失,2D00年数千家网络公司的相继倒闭,人们开始看到,那些管理方式和着装方式过于随意的做法并不成功。但那些幸存者,尤其是一些成就卓著的人,同时也是用心着装的典范,如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戴尔公司董事长戴尔,惠普公司总裁加利菲欧利等。

从本世纪初,服装设计于消费领域有一种复古怀旧的趋势。尤其经历或目睹了因一味追求速度带来的资源掠夺进而带来的恐怖与战争,人们开始怀念30年代50年代的道德水准,同时也在恢复以往的着装规范。因此整体服装消费者的着装正式度在提高,商务正装、社交正装等开始回归30年代和50年代的标准。

品位提高

休闲服装的最大优势在于舒适性,最大弱点容易显得懈怠和低品质。整体着装正式度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商务正装和社交正装重新受到重视,同时很重要的一部分体现在休闲装的设计感方面也在追求高品位感。消费者对休闲装的设计意境要求越来越高,对流行元素的体现要求越来越高,对美学原理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

个性化提高

对当今消费者来说着装落伍是件很糟糕的事,而撞衫同样是件很尴尬的事。消费者们对服装的穿着方式不再满足设计师原有搭配,而是希望服装单品具有更多可搭配空间。这样在追随流行的同时,可以通过再次搭配组合,营造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对服装产品可搭配性会提出比较高的要求。

走在消费者前面

欧美服装市场普遍对消费者的需求研究比较到位,服装品牌相对比较成熟,都有比较鲜明的风格和市场定位,在欧美消费者无论从不同场合,还是从不同风格,还是从不同体型特征和肤色特征,还是从个人衣橱的延续等等都可以在服装市场找到相应的服装单品。而在这些方面,目前国内企业还有一些差距。

国内的服装企业需要非常清醒地看到:随着流行信息通过互联网、电视和国外时尚杂志的快速传播,国内消费者在迅速走向成熟,他们对服装的需求正在快速向深层发展,服装不再只是御寒,而更多需要在不同场合如何得体地展现自我,如何通过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服装来展现独特的自我。如果国内服装生产不充分了解这些,不走在消费者的前面,研究他们的需求,可想而知,我们生产出的产品就会被动地受到市场的冷落。

掌握相关的服装流行及消费趋势的信息,将有助于服装企业增强自身的实力。

9.中国服装消费调查报告 篇九

全球性咨询公司欧晰析(OC&C)4日发布专项调查报告称,中国消费者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愿意在服装上花钱。

本次调查报告覆盖了来自22个城市的2600名16岁以上的中国消费者,同时汇总了大量消费者访谈资料。

报告指出,归功于中国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中国服装市场在过去十年里发展异常迅猛。从开始,中国就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市场,至20年复合增长率为11%,当前市场总量达到2800亿美元。即使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其依然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服装市场。

据调查,从不同地区消费层级的平均结果来说,中国消费者购买服装的频率大概在一月一次,购买力约为可支配收入的6%至7%。在中国,服装在塑造个人形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达7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愿意在服装上花钱。

近50%的受访者称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国际品牌。报告称,在消费者选择品牌的时候,将国际品牌作为一种身份象征的惯性思维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消费者因为质量以及设计而选择国际品牌,超过90%的受访者说他们希望国际品牌为中国或者亚洲消费者做本土化定制。

调查中,当消费者被问到服装最重要的购买因素时,多数人的回答是“产品质量”,尤其对于25至44岁服装行业的`核心消费群体来说,产品质量是他们的第一考虑因素。报告指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趋势,因为在过去五年质量并不是中国服装消费者最关心的因素。

欧晰析企业管理咨询大中华区合伙人庄淳杰表示:“随着城市中产阶级增长,中国服装市场正在转型。中国消费者日益成熟,价格不再是第一考虑因素,他们开始着重质量和设计。”

调查还表明,尽管近几年线上渠道发展迅速,实体店依然是中国服装消费者了解国际品牌最重要的渠道。

10.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报告 篇十

您好:

为了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对于服装品牌调查消费者喜好以及国内外品牌的了解度,我们组织了此次消费者市场分析的调查。麻烦您在紧张的生活之余给我们提供宝贵的信息与意见。此次调查资料仅用于分析与研究,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配合我们完成以下的问卷调查。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的年龄是()

A:25岁以下B:25—30岁C:30—40岁D:40岁以上

3:您的月收入是()

A:1000以下B:1000-2000C:2000-3000D:3000以上

4:您的职业是()

A:学生B:教师C:医生D:工人

E:商人F: 其他职业者

5:您每个月在服装上的消费是()

A:100元以下B:100—200元C:200—300元D:300元以上 6:您一般喜欢在哪里购买衣服()[多选]

A:潮流商铺B:专卖店C:大型商城

D:超市E:网购F:其他

7:您购买的服装的频率()

A:每周一次B:半个月一次C:一个月一次

D:一个季度一次E:半年一次F:一年一次

8:目前市面上的服装是否满足你的购买需求()

A:是B:否C:知道了

9:以下哪个原因最吸引您购物()

A:产品种类多B:价格合理C:品牌D:产品款式好

10:当您购买服装时,以下哪些原因是您最看重的()

A:舒服B:外国品牌C:款式时尚D:品牌形象

E:价格合理F:其他

11:您对国内的服装品牌了解吗()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有点了解D:不太了解

12:您认为国产品牌相对于国际品牌有哪些差距()

A:设计感B:布料C:款式

D:颜色E:创新F:其他___(请注明)

13:您购买国产品牌的的频率是多少()

A:经常B:比较了解C:有点了解D:从不

14:您认为中国品牌走进国际市场还需要哪些努力()

A:品牌创意B:服装款式C:制作工艺D:品牌宣传E:其他

11.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调查

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对石家庄市10所高校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和学习消费的相关状况进行专题调查。先后抽取了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女子学院、邮电职业学院、法商学院等高等学校的大学生,针对其日常消费状况和学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指标体系

本次调查研究使用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进行分析,大学生消费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一级指标五个,分别为饮食消费、形象消费、休闲娱乐消费、社交消费以及学习消费。其中饮食消费又包括正餐支出和零食支出两个方面,形象消费包括服装支出和美化支出两个方面,休闲娱乐消费包括旅游支出、上网支出以及体育支出三个方面,社交消费包括通讯支出和交际支出两个方面,学习消费主要包括考研支出、考证支出以及辅助学习支出三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

总体来讲,大学生年均消费为4764元,饮食消费是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整体消费的60%以上,形象消费和交际消费次之,娱乐消费所占比例最低仅为10%。男女生平均消费存在差异,女生年均消费为4525元,而男生偏高为5150元。各年级之间也存在差异,从大一到大四消费平均水平呈上升趋势。

各指标调查结果如下:1.正餐支出方面各年级综合消费基本持平,而年均消费男生比女生多500元左右。在零食支出方面,各年级综合消费水平呈上升趋势,另外女生对零食的要求要远远大于男生。2.各年级学生在服装支出方面相对稳定,就性别而言,女生花费略高于男生。在美化支出上,男生较稳定,而女生比男生花费大且呈逐年级上升趋势。3.各年级在旅游支出上基本持平。上网支出在学生日常消费中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男生支出明显多于女生。此外,男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支出明显高出女生,而总体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4.学生在通讯方面的支出逐年级增加。交际聚餐支出逐年级下降,但临近毕业则陡然升高。5.考研支出人均为1100元,总体差异不大。而考证方面支出存在差异,主要为男生逐年级减少,而女生相反。在辅助学习支出方面,男生对辅助学习电子产品的消费高于女生,总体上看电子产品在大学生中普及程度较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不缺少消费的需求,但往往缺少消费的理性,因而常常出现盲目跟风、消费不合理的现象,具体的问题如下:

(一)大一新生对考证比较热心。考证热的直接原因就是就业压力大,而2009年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已经不堪重负的大学生雪上加霜。因此往往希望通过多拿证书来增加未来求职的竞争力。同时这种行为存在一定盲目性。目前针对大学生的考证需求,培训机构在校园内的宣传力度也增大了,进而致使大多数学生误认为在应聘时自己的证书越多越有优势。

(二)大一整体日常消费偏低。大一新生日常消费整体低于其他年级,尤其是在休闲娱乐和形象消费方面。由于高中时期学生的消费一般是由家长控制,在消费理念上多以节俭为主。学生在思想上尚未形成独立生活的意识,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以前的消费观念,在面对一个独立自主的环境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

(三)大三、大四学生考研热。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选择考研,人数明显多于往年,这主要是因为本科教育在我国已日渐普及,在教育层次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大多数学生为了追求更高层次水平的教育,选择了考研。此外,国家政策放宽、就业压力的增加,都推动了大学生的考研。加之各考研辅导机构在校园大力宣传研究生的优势,考研在学校逐渐形成风尚。

(四)体育消费偏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不完善,没有足够的设备、场地提供给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校体育锻炼的要求相对宽松,体育活动组织较少,致使参与率低,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女生在大学期间几乎没有参加过体育活动。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生活的压力导致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视不够,健康观念比较淡薄。

四、完善对策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首先,社会应该利用各种媒体和新闻媒介等宣传手段,以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青年大学生。社会的不健康消费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广泛而深刻的,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价值观念,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其次,学校应充分发挥其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开设关于消费理念指导方面的课程。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勤俭节约的健康消费行为,班集体内应该倡导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加强理财知识和消费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理财能力。

再次,家庭对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对学生的成长和决策有时起到支配的作用,因此家庭是指导大学生正确、合理的消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庭应更多的与学生进行沟通,指引他们理性消费,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跟风,使其进行合理消费。

12.我国服装消费与服装产业升级 篇十二

1.产业升级

关于产业升级的定义, 有各种说法。笔者将产业升级与产业链结合起来, 认为一个企业的产业升级, 是指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 由上游产业到中游产业、下游产业的转移;一个国家产业升级, 是指在这个国家的某个产业里, 能够起到支柱作用的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什么位置, 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有多少。然后, 循序渐进地采用各种政策使支柱企业向发达国家靠近, 向产业链的下游前进。

2.产业链

产业链依据各环节产生价值的不同, 分为下游、中游和上游。

(1) 下游游企业是整个产业链中创造价值最大的环节, 是产业的技术标准发布地, 有很强的行业壁垒, 上游企业掌握了行业的关键技术, 有很强的技术密集型特点, 并且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占据了产业内最大利润的环节。

(2) 处于中游的厂商主要是根据上游企业提供的技术标准, 运用自己的生产工艺对上游企业提供的初级加工产品进行精加工, 中游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 利润主要来源于降低成本和扩大生产规模, 属于劳动密集型, 他们扮演的是技术追随者的角色。大多数处于中游的企业对技术革新的压力不大, 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减少成本和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利润, 这比技术革新要容易得多。但是有少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已经足够大, 对成本的管理也很有效率, 就是说减少成本和扩大规模带给他们的利润已经十分薄弱, 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这些企业来说, 他们的升级压力要远大于那些还处于可扩大规模期的厂商, 他们追求技术升级的动力来自于利润。

(3) 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 上游企业主要负责为中游厂商提供初级产品, 基本不需要技术含量, 行业进入壁垒较低, 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由于下游厂家数量多且规模小, 对中游厂家的计价能力较弱, 最重要的是他们承担了因为技术革新和规模经济所带来的产品价格不断下降, 以及短期内因价格动荡所带来的风险。一般来说, 下游的利润是整个产业链中最低的, 并且不断趋于下降的趋势。但服装产业有所不同, 为服装产业提供初级产品的上游产业也需要很高技术含量, 服装面、辅料需要较强的技术性, 其好坏决定了服装的质量和款式。实际上, 我国服装纺织业中的染整业技术落后, 是造成服装行业迟迟得不到发展的“瓶颈”之一。

3.服装企业的产业链和产业升级

服装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及企业价值的增值速度, 取决于服装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及各环节的增值速度同步。目前, 世界纺织业发达的国家都在服装面、辅料行业投入相当大的力量, 试图掌控服装行业链上游最有价值的部分。

产业结构高度化, 源于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其根本动力来自于产业附加值的提高。传统的服装产业链如图1所示。其中, 上游企业提供服装原材料, 包括面料、辅料、各种服装配饰;中游企业根据订单进行加工生产;下游企业批发或者零售, 实现产品价值。节相对应服装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价格。其中, P1指的是服装面料、辅料的市场价格;P2指的是服装厂商对服装面料、辅料加工之后的出厂价格;P3指的是服装消费的价格, 也就是消费者面对的价格。但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 服装市场越来越庞大, 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现代服装产业链和价值链对传统服装产业链作了如下修改 (见图2) :

图1的左列是服装产业链, 右列是与产业链每一环

现代服装产业是趋向于综合能力的企业, 而原本处于下游的企业最初的只能是服装销售, 他们主要面对的是消费者, 任务是将服装销售出去, 实现产品的价值, 至于销售何种类型的服装并不由他们决定, 厂商生产什么样的服装, 消费者就购买什么服装, 销售企业起的是连接纽带作用。但自从以法国设计师为首的设计行业兴起之后, 这一情况发生了重大改变。设计师从选择面料, 到设计服装款式, 再到揣摩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可以说整个服装产业链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当设计师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之后, 整个服装产业链变得更加紧密, 同时业更加有组织性。

图2的左侧仍然是服装产业链, 但其中的下游企业与修改之前 (图1) 有所区别, 修改之前的下游企业仅仅是指服装销售企业, 修改之后则包含了服装设计企业, 或者说是包含了服装设计环节。右侧的价格链中增加了P’。P’是指P3加上服装设计所赋予服装价值之后形成的新的价格。在价格链中, P1包含了服装面、辅料的利润, P2-P1是服装厂商的利润, P’-P2是服装销售业的利润。在整个价格链中, 利润最高的是P’-P2, 而P2-P1利润非常薄。这就是为什么服装加工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最易受到冲击, 尤其是为国外品牌做代工的企业, 利润薄弱使得他们无法承受价格波动、汇率变动及国际市场低迷等种种的负面冲击。

因此, 服装企业的产业升级反映在一个企业利润的增长, 这种增长不是由企业规模、降低劳动力或其他成本带来的, 而是由于服装企业在服装产业链上位置的前进, 也就是在价格链上前进到了比以前有更丰厚利润的环节。

我国服装消费市场分析

1.城镇居民服装消费结构的变化

1995~2011年, 我国服装消费市场迅速扩大, 服装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表现出的是服装消费数量的变化, 量变引起质变。图3、图4显示的是我国城镇居民服装消费结构的变化。1995~2011年间, 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逐渐增长, 人均服装消费支出逐渐增加, 而居民人均消费服装数量也从1995年的5.37件, 增至2011年的8.74件。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与人均纯收入保持同步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图3可看出, 城镇居民服装消费量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而且在2001~2002年后, 服装消费量增长率迅速提高, 这应该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 纺织服装业迅速发展, 但存在滞后效应。2005~2006年之后, 服装消费量增长速度比前一阶段更快, 这是由于2005年取消了纺织配额限制, 有效促进了服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图4可以看出, 城镇居民人均服装消费量和人均服装消费支出同步增长。自2003年之后, 人均服装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大大提高, 而人均服装消费量增长并不明显, 说明在这一阶段, 服装价格的大幅上涨。我国城镇居民自2005年以来, 平均每人每年服装消费支出, 从1995年至2000年增幅不大, 2000年之后, 增幅逐渐增大, 尤其是2005年之后, 服装人均消费增长率越来越大。1995年, 城镇居民人均服装消费为288.02元, 到了2011年, 达到1273元, 平均每年增长20%。从趋势图可看出, 2002年以前增长较为缓慢, 2002年之后增长迅速, 这可能是由于2000年加入WTO给我国服装产业带来的效应需要一两年之后才能体现出来所致。

2.农村居民服装消费结构的变化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增长比例相近。1978~1997年,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人均衣着消费同比例增长。2007年以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放缓, 到2011年, 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接近7000元, 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接近350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图5可看出, 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还不是很明显, 说明在边际消费曲线上, 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还未越过曲线的最高点,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收入水平的两极分化严重。1996年, 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开放阶段, 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但农村居民收入提高有限。1996~2011年, 我国GDP增长6倍, 但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增仅长了3.5倍。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甚大, 贫富分化、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教育水平和金融服务体系的不平等影响居民收入来源不统一是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 由此带来的服装消费水平差距明显。

目前, 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新政策, 从居民收入来源、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新农村等方面, 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逐渐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同时, 也鼓励企业开拓农村市场, 并给予各种资金和政策补贴。对服装企业来说, 城镇居民的服装消费已经进入了追求品牌、时尚的阶段, 而对大部分中小服装企业来说, 在品牌上要与大企业竞争, 有很大难度, 而且缺乏资金和人才的支持, 因此农村市场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农村居民已经基本摆脱了服装的生理需求, 进入追求品质和质量的阶段, 对品牌的注重不如城镇居民, 而大品牌也极少考虑农村市场。中小服装企业可以以此为契机, 扩大市场份额, 挖掘市场潜力, 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产品, 也为自身的发展积累资金支持。

我国服装产业升级现状分析

我国服装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如服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科技创新贡献和品牌贡献”的意识与自觉行动在服装行业日益盛行, 名族品牌和自由品牌不断壮大, 服装产业和多元时尚文化齐头并进, 国内市场成为服装产业新的增长单, 整合国际资源, 走向现代运营模式等现象出现。但同时我国服装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严重不足, 如服装市场需求低迷;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专业人才匮乏;处于世界服装产业链的低端等。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国际服装消费市场持续低迷。从下表看, 我国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市场欧盟的出口增长率起伏不定;美国和日本市场在2009、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低迷 (2011年有所回升) ;东盟作为我国服装出口的新市场在度过危机后增长较明显。但从2012年开始, 服装消费国际市场再度出现需求低迷现象, 2012年, 我国对欧盟的服装出口量增长13.6%, 对美国出口仅增长3%, 对日本出口则增长1%。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整理)

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使不少纺织品服装生产商都陷入了“贫困化增长”:压低生产成本—以低价抢占市场—进口商进一步压价—出口商再降低成本、更低价出口, 获得更少利润———更以低成本的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更低价出口, 最终陷入几乎无利润的境地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中国服装协会报告显示:从分块区域板块构成来看, “长三角”地区服装产量下滑明显, 其中浙江省服装产量下滑最快, 广东的服装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首位, 但其以产品加工为主, 过分依赖出口, 企业规模不大。随着沿海地区生产成本日益提高, 土地等资源稀缺, 东部服装产业集群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江西、湖北、河北、辽宁、河南、安徽等省份的生产均呈现良好的势头, 中部地区服装产量占全国服装总产量比重达11.46%。服装产业的竞争日益成为产品与创新力的竞争, 而东部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非中心城市, 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县级地区, 这些地区的总体人文环境、产业氛围及人才资源等远不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

我国服装产业自21世纪开始, 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设计、研发中心向大城市转移, 形成新的以大城市为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倾向。这一倾向开始于1999年我国服装业规模最大的彬彬公司把总部从宁波迁往上海, 有些公司则选择将设计中心放在香港、深圳, 将营销中心和设计中心放在上海, 而把公司总部留在本地。产业的双向转移, 促使东部产业集群面临新的产业定位。如何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之上, 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 引导产业在经历量的积累之后, 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 成为其面临的重要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国务院公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 东部沿海纺织工业发达地区充分利用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的优势, 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和产品, 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行业和产品。

纺织服装企业是典型的需求拉动型产业, 对市场的依赖性很大, 是历次经济调整中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的行业, 而现在的产能过剩更多地表现为结构性过剩 (如低档产品过剩, 中高档产品缺乏) 。其产能过剩的根源, 在于纺织服装产业高投入、高产出、投资见效快, 地方政府往往出于做大GDP的动机, 为低水平扩张大开绿灯, 而政策的支持, 又导致了土地、信贷等要素价格的进一步扭曲偏低。“不转型升级等死, 转型升级找死”, 使纺织服装产业的利润率极低。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抗风险能力低, 而从基础设施建设, 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引进, 再到品牌建设等都需要注入庞大的资金, 甚至承受极大的风险, 这对勉强生存的企业来说是有困难的。作为发展最快、市场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以“物美价廉”走向国际市场, 产业的整体利润率极低。

建议

综上所述, 我国服装产业升级需要企业与政府共同努力。

1.企业层面

企业在产业升级上所做的努力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消费的角度, 应从消费市场的分析中, 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 根据顾客不同的消费行为和习惯, 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二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 应提高品牌知名度, 提升品牌价值, 提高顾客忠诚度。

2.政府层面

政府一方面应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因为消费能力的提高, 才是产业升级最有力的后盾;另一方面, 应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上, 促进企业的产业升级, 包括制定有利于服装产业升级的各项政策、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等。

参考文献

[1]李敏.北京中产阶层服装消费文化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 2008, 12.

[2]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分层[J].中山大学学报, 2007 (4) .

[3]当前中国服装消费需求及变化情况[J].纺织服装周刊, 2009 (9) .

[4]王瑶.浅析服装消费认知心理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1 (9) .

上一篇:喜欢你,认真且怂散文下一篇:老师默默奉献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