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情感教案

2024-07-25

幼儿园社会情感教案(精选13篇)

1.幼儿园社会情感教案 篇一

社会情感学习课堂《学会赞美》教案设计

单位:盘州市两河街道两河小学

授课教师:刘欢欢

一、学习成果

1、我能恰当的赞美别人,让他们感到舒适。

2、当别人给我赞美时我知道说什么。

二、课前准备

1、根据班级人数分组,准备相应数量的色子或卡片。

2、准备好展示相关问题和图片的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活动:播放音乐《蜗牛与黄鹂鸟》,师生随音乐做动作(5分钟)

(二)主题导航:赞美的意义(5分钟)

1、教师提问: a、你们平时有没有赞美过别人? b、你都得到过什么样的赞美? c、被赞美后你觉得心情如何?

2、每组根据老师的问题,说说自己被赞美和赞美别人的具体事例。

讨论“为什么要赞美别人。”

3、师小结:“同学们,每个人都需要赞美。就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赞美能让人心情愉快。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那么我们该如何赞美别人呢?下面我们来听一段故事:

(三)探究与体验(25分钟)

活动1《长颈鹿的烦恼》

1、听故事《长颈鹿的烦恼》

2、师:听到长颈鹿的话,你们猜一猜它的好伙伴们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师生交流)

3、出示课件:小动物们的说法。

4、带领学生探讨: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

5、师小结:世界上没有人只有缺点没有一点优点,但如果你总是习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那么你永远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值得赞美的地方,只要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

活动2 《赞美的力量》

1、听故事《赞美的力量》

2、思考:小狗和小刺猬为什么都这么开心呢?

3、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 理?

(赞美使人充满了力量。)回味赞美 师: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过很多被人赞美的经历,你在哪些事情上被人赞美过呢?请大家回忆,在自己的成长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赞美,说说当你被别人赞美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学生交流被赞美的经历,重点交流当时和现在的心理感受。)

小结:赞美不仅能使人的自尊心、荣誉感得到满足,更能让人感到愉悦和鼓舞,还会对赞美者产生亲切感,相互之间的交际氛围也会大大改善。因此,喜欢听赞美的话是人的 一种天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活动3赞美和谢谢

1、分组:6人一组,每组发一个色子,小组成员按照1到6编号。

2、活动规则:学生轮流掷色子,扔到数字几,小组内同样数字编号的同学就要给掷色子的人一句赞美。例如:一个同学扔出数字3,小组里编号为3的同学就要对他说一句赞美的话。如果扔出的数字和自己的编号一样,那么小组内的每个人都要给这个人一句赞美。

3、提示:大家在观察对方优点的时候可以从很多方面出发,除了外在的外貌和衣着,还有对方的性格、品质、特长、纪律、卫生、劳动等等。

4、要求:

受到赞美的同学要微笑着对称赞他的人说:“谢谢“!赞美一定是真诚的,友好的,是真实存在与别人身上的优点,不要过于夸张,更不能说反话。

师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大家表现得非常好,所有的同学都接受了赞美,也对赞美表达了感谢。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对方的很多优点,同时也在别人的赞美中发现自己的很多优点和长处。所以赞美是一件很棒的事,因为赞美和被赞美的人都会从中获益,收获快了乐。在生活中,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把赞美大方的送给周围的人。

活动4:无言的赞美

1、讨论:除了用语言赞美别人,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表达我们的赞美。

2、出示课件:多种多样的赞美。

3、组内自由练习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赞美。

4、师小结:赞美的形式师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肢体语言、书面语言、一句平平常常的话,一个充满敬意的眼神,一下轻轻地拍肩,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赞美的意义,知道了赞美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去赞美别人,如何回应别人的赞美,那么,小朋友们,在接下来的一周,你们要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应用起来,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尽可能多的送出你的赞美吧。

2.幼儿园社会情感教案 篇二

关键词:学前幼儿,社会交往,情感沟通

在这个注重人际交往的时代,社会交往能力是对当今人才的必备要求。因此,注重对幼儿的社会交往、情感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近些年来,很多教育专家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中师生的交往模式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然而,现阶段很多幼儿教师没有认识到交往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以对学前幼儿的社会交往与情感沟通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意义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有效的解决路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对学前幼儿的社会交往与情感沟通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意义

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我们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有了更为客观、正确的认知。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只有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教学工作,教学效率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夯实牢固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幼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还是幼儿之间的交往,都贯穿于学前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我们说学前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对幼儿交往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这也为幼儿形成正确交往方式的黄金时期。师生之间的交流占据交往教育的主要地位,这主要是由于良好的师生交流是让幼儿对教师产生认同感、信赖感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开展后期教学工作的基石,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实现幼儿良好个人品质的培养目标,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学前教育中师生的交往模式更注重的是幼儿发挥其自主性,帮助幼儿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师应通过良好环境的构建,帮助幼儿来获得愉快的社会交往体验。

二、培养学前幼儿的社会交往与情感沟通能力的有效路径

作为学前教学中一种比较具体的教学模式,交往教学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师生的良性互动以及良好教学环境的建立。对学前幼儿的社会交往与情感沟通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路径: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具体内容如下:

(一)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强化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情感沟通能力。具体措施为:(1)教师应树立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将幼儿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培养他们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满足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要,让幼儿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达到信任、依赖教师的目的,这是教师顺利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2)教师应积极帮助幼儿构建具有研究性质的学习空间,通过对研究课题的明确,提高课题的可行性,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方式。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增加幼儿交往的频率,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3)教师应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幼儿能够轻松自在地交流和沟通,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对幼儿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的时候,应为幼儿营造出和谐快乐的生活氛围,让幼儿能够更有安全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个性品质、提高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家长的学历和经历有所不同,他们的教育能力也参差不齐,教师应经常和家长交流一些教育方法,使幼儿教育延伸到家庭的教育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实现幼儿交往能力的提升。

(三)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注重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这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父母应积极鼓励幼儿和其他伙伴处理好关系,给予他们充足的个人空间,比如,家长可以让幼儿经常到同伴的家里做客,并鼓励幼儿邀请同伴到自己家里做客,长此以往,幼儿的交往能力一定会得到良好的训练和提升,还能够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交往习惯。比如,当幼儿因为玩玩具而发生争执时,经过家长的引导让幼儿明白分享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通过培养学前幼儿社会交往与情感沟通能力来为幼儿的日后发展提供助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虽然,现阶段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幼儿为本的原则,通过良好氛围的营造,来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从而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3.幼儿园社会情感教案 篇三

【关键词】家校;幼儿;情感;社会化

幼儿尽管是一个稚嫩的生命个体,但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被社会化,不断受到家庭、幼儿园、社会情感的熏陶,幼儿从而也会获得情感知识,形成情感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对社会情感生活的适应和创造,逐步对社会情感制度、规范的认同和接纳以及情感文化的形成、维持或改变。从心理学物质来看,情感作为个体人格系统方面具有私密性和个体性,是属于个体成长中形成的心理品质和性格特征,是具有鲜明的区别性和个性特征,但幼儿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也经历着社会化的过程。由于一个人情感不是完全独立于世,它与生俱来就深深烙印着社会属性,植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之下,所以情感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突破个体的关系而存在,是社会意义或象征符号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既构成了个体行动的原材料,又构成了个体进行社会交流的符号象征和交流工具。所以说幼儿的情感社会化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而是幼儿与他人、环境、制度互动的结果。这个结果便是幼儿自然而然的选择。

一、全面了解幼儿成长

2012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在3到6周岁时,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幼儿在情感发展中各个目标和目标之间的协调发展,关注幼儿情感发展中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最终促进幼儿社会化情感的形成。

所以只有了解幼儿在成长中表现出的性格、智力发展水平、生活环境,才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比如以家访形式向家长及幼儿介绍幼儿园的活动安排、常规等,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中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掌握其性格特征;也可以向家长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全面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社会交往以及家庭成员的评价,记录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情感。其次,要熟悉幼儿生活,依据幼儿生活实际适时加以教育和引导。

二、创设幼儿社会化情境

情境是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的最佳条件。幼儿虽在家庭中成长中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社会化情感,而接受更符合社会规范的规则就要进入幼儿园。《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特别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就幼儿园教育而言,教育环境只是一个宏观上的概念,而特定的教育情境的创设则是环境教育作用于某一教育目标及教育活动的具体体现,是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教育情境是情与境的统一体。情,代表人及其所有行为、心理;境,则强调客观外界的构成和自然性。幼儿园情境不仅包括幼儿园内在的“时空”物质环境布置,还包括教师的行为、态度、情感等。幼儿园最能反映和传播社会主流文化,幼儿游戏、友谊、自尊、认同等方面的社会需要会得到锻炼和发展。所以教师就要千方百计为促进幼儿社会化情感创设情境。比如,为鼓励孩子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回报亲人,体验父母付出的辛劳和爱心,创设“我当爸爸妈妈”的情境;又如教育学生有爱心,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幼儿园等爱心。随着幼儿的成长,逐步教育幼儿要爱亲人、爱同伴、爱集体;进而爱家乡、爱祖国,达到爱的最高精神境界。

同时,在促进幼儿社会化情感时,幼儿难免会有负面情感体验的伴随。比如幼儿没得到小红花的嫉妒、焦虑,小制作的不完美、失败等;对自己的缺点或所犯的错误表示不满,以至于感到内疚、羞愧等。我们说,这是幼儿认知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正常表现,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幼儿社会情感向深层次进化。

三、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成长的首任老师,对孩子未来发展方向起决定性作用,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美好想法,但处于三到六岁的幼儿正是性格形成关键时期,所以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要讲究方法,应主动询问孩子想法,在意见不一致时,要采取举手表决,尊重孩子自由权利,不能做权威性的父母,束缚孩子的思想。也不能做放纵型父母,所有事情都交给孩子处理,若幼儿缺少父母正确管束,很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和社会情感。父母在给予孩子充分自由与信任同时还要跟孩子多沟通,掌握孩子心理动态,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的氛围体现着家庭内部家庭成员的修养和素质,最能使幼儿形成不同的性格品质和情感趋向。比如,在民主和谐的文明家庭中,家庭成员平等互助、彼此信任和尊重,他们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热心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这样的家庭氛围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开朗、情绪稳定、自尊自信,团结友爱。所以在一个家庭中,因此良好的交流氛围对孩子来讲至关重要,必将深刻影响孩子与他人、与社会的融合程度及应对态度。

四、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幼儿天性好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所以幼儿教师要精心组织各种情感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并且教师对活动要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幼儿时期知识的获得更应是一种自发动机下的自主活动。情感是动力,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积极地情感能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动机,消极的情感会使幼儿远离某个对象。教师要及时的对孩子提供情感支持,排解幼儿的不良情绪。如在集体生活中,逐步教会幼儿自我控制情感、情绪,不影响他人和集体秩序。在幼儿交往中,应教会幼儿掌握交往技能,理解他人需要;在幼儿行为上应引导幼儿明辨是非,初步知道什么是好、对的,什么不不好的、错的。例如在每个班级墙面上设置“心情栏目!”、“今天你的心情怎么样?”孩子入园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到这里,翻表情牌,教师根据表情牌,可有选择的与一些幼儿交流,了解他心情不好的原因,帮助他进行疏导,这种形式很受幼儿欢迎!在班级的角落还可设置布偶、靠垫、“开心宝贝”、“出气包”。幼儿有开心的事情可以对开心宝贝讲一讲,亲亲他。有不高兴的事情就去找“出气包”用拳头打几下,使心情变得好起来。在寄宿制的幼儿园晚间活动时还可进行“大带小”活动,让大孩子帮小孩子挽袖子、洗手、脱衣、脱鞋,一起看书、玩游戏!体会兄弟、姐妹相亲相爱、共同生活的乐趣!还可结合节日活动,激发幼儿情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例如元旦主题活动“我成长、我快乐!”请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做水果沙拉、用废旧材料做时装、做魔术帽子等。国庆主题活动“了不起的中国人”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懂得爱,爱惜生命、爱家人、爱老师和小朋友、爱我们的祖国。将自身获得好的情感体验传递下去!

总之,在幼儿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也经历着社会化的过程。从心理学视角看,情感是极具私密性和个体性的。而在情感社会学视野下,情感不仅是个体的心理特质,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突破个体的关系而存在,是社会意义或象征符号的载体。情感既构成了个体行动的原材料,又构成了个体进行社会交流的符号象征和交流工具。情感社会学认为,没有孤立存在的情感,情感深深植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网络之中,其生成和固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制度烙印。幼儿的情感社会化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而是幼儿与他人、环境、制度互动的结果。这个结果既是幼儿的一种主动选择,也是社会的一种刻意建构。

参考文献:

[1]刘小俊.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影响.教育教学研究.2009.18

[2]向海英.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方法初探.幼儿教育.1998年第3期

4.幼儿园社会教案幼儿社会教案 篇四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找园徽、设计海报的环节,萌发对幼儿园的热爱之情。

2、识别并能表达清楚幼儿园的名称、地理位置等。

3、知道园徽的作用,尝试为幼儿园设计宣传海报。

4、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5、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参观幼儿园,教师介绍幼儿园在社区的位置和园内的设施等。

2、空白广告牌;笔;幼儿园的名字与标识;幼儿园广告宣传单。

三、活动过程:

1、讨论参观所见所闻。

(1)幼儿说说:我们的幼儿园名称是什么?,在哪个位置?周围都有什么?

(2)教师提问:我们的书包上都有一个标识,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标识?

2、再次参观幼儿园场地,寻找园徽标识。

3、幼儿讲述幼儿园标识的作用。

(1)提问:你在哪里看到园徽的标识了,为什么我们幼儿园要有标识呢?

(2)教师小结:看到标识就能明白是幼儿园,标识就像广告一样,让很多的人认识我的幼儿园。

4、提出问题,引出任务。

(1)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幼儿园?

(2)你有什么其他的方法介绍我们的幼儿园?

(3)今天我们先尝试用小海报的方法来介绍我们的幼儿园,你想介绍什么呢?

5、幼儿尝试设计小海报。

提醒幼儿将想要宣传的内容放在海报最显眼的位置上;鼓励幼儿选择各种材料,继续制作海报。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最后环节的活动,可延续纸区域活动中进行,可以个别指导幼儿选择各种材,料制作幼儿园小海报,也可以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一起制作海报。当幼儿完成海报后,可组织幼儿展示、介绍海报。

2、美工区投放园徽的模板,让那个幼儿用拓印的方法印出园徽的形状。还可投放不同园徽、园服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园服的颜色、款式和园徽的异同。

3、准备品面图、字卡及图片,协助幼儿以所属的教室为中心点,在平面图上找出其他场所的位置。例如,保健室隔壁就是洗手间,然后贴上合适的图卡,并说出其功能。

反思:

5.幼儿园社会情感教案 篇五

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伟大祖国的朴素情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网络的完善。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治国理念相悖的诸如贪图享乐、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不良风气。究其原因是教育的缺失,是教育在与时俱进上的滞后。同样在当下,我们的幼儿在家庭、社会普遍追求学习成绩和学分的情况下,他们的情感缺失也很严重。如亲情的缺失、友情的缺失、感恩的缺失、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朴素情感的缺失。亲情的缺失、友情的缺失、感恩的缺失充其量是幼儿个体或其家庭的遗憾。但是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朴素情感的缺失,则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兴衰。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明智之举,才是人间正道。因此,作为幼儿早期教育组织,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幼儿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伟大祖国朴素情感的责任。这也是幼儿早期教育组织属性使然。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朴素情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采取 “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的的方式方法来实现。

一、以“灌输”教育为主,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的培养。

所谓“灌输”,一是指把水流引导到需要水的地方;二是指输送(思想、知识等)到教育的对象。这里所指的“灌输”,是指后一种意思。这种“灌输”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看似有一点违背教育规律,但是通过多少年的教育实践,这其实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的方法。由于媒体的发达,网络的健全,孩子们主动接受、学习思想、知识的内容难免会参差不齐。因此,只有 “灌输”这种教育方法,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培养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朴素情感的方法之一。对幼儿进行爱党、爱国主义祖国教育,要克服“成人化”,不能指望用大道理向他们灌输爱党、爱国主义祖国知识,这样非但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们产生厌倦感,而是应该站在幼儿的立场上,组织适合他们的教育活动。即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灌输”教育。

1、开展系列主题教育。

围绕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伟大祖国的教育内容,开展活动时间长、活动范围大、受教育面广的系列主题教育。如开展“廉洁教育进乐园”、“小手牵大手——我与党员交朋友”、“我爱祖国的蓝天”,“唱红歌,承遗志,勇担当”“小小红旗手”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直接感受、感知,从而实现

“灌输” 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这一主题。

2、传唱爱党爱国主题歌曲。

搜集选取《义勇军进行曲》、《红星闪闪》、《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等爱党爱国主题歌曲,以音乐课为主阵地,每周向学生教唱一首。让幼儿们在唱的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歌词、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奋发向上的热情。同时,幼儿园还可举办了爱国主义歌曲大赛。

3、开展“五星红旗我爱您”活动。

通过绘画课,向幼儿们介绍五星红旗,让每一位幼儿了解五星红旗的含义,并通过指导让每一位幼儿都能通过纸和笔画出我们伟大的国旗。

二、以“渗透”教育为辅,借力各方力量,潜移默化地培养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伟大祖国的朴素情感。

所谓“渗透”,一是指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一是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这里所指的是后一种。即巧妙地借助其他方面的力量,通过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

1、动员幼儿多关心国家大事,通过看新闻、看报纸等形式,然后每天早晨进行一次交流,让幼儿来谈谈最近自己听到的国家大事。

2、动员幼儿多观看有中国队参加的国际体育比赛,让他们

在比赛中感受到自己是中国人,增强他们的爱国情。

3、经常带领幼儿走出校门到优秀企事业单位参观,观察社会的变化,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4、多给幼儿讲述解放前的故事,让他们的内心受到震撼,从而更珍惜现在的生活,激起爱国情。

5、抓住一些有利的契机,对幼儿进行爱国这方面的教育。比如说“神舟”的飞天,奥运会的顺利举办等等。

6、与革命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联系,定期与他们联合开展活动,在历史和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中震撼幼儿的心灵,渗透进强烈的爱党、爱国情感。

7、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幼儿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伟大祖国,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到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伟大祖国,首先要给队员们起到榜样作用,这些都渗透在平时我们生活的一个小动作、一句话中。

6.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六

活动产生: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小孩子的智力开发,但在生活上一手包办,忽视小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生活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活动目标:

1、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

2、理解故事,记住短句“先绕一个圈,两头交叉绕一绕,拉拉紧”。

3、提高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一双有蝴蝶结的鞋》故事图片,短绸带人手一根,幼儿鞋带的鞋上幼儿园。活动一:故事《一双有蝴蝶结的鞋》

1、教师有表情的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2、结合挂图,教师边讲述边提问。

(1)开始,妈妈为什么不给佳佳买这双有蝴蝶结的鞋?

(2)佳佳是怎样学习扎蝴蝶结的?

(3)到了佳佳的生日,妈妈真的给她买了这双有蝴蝶结的鞋,佳佳是怎样穿好这双这双鞋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借此复习前面的短句。

3、学扎蝴蝶结发给幼儿人手一根短绸带,练习扎蝴蝶结。提醒幼儿根据短句,运用正确的方法。先绕的两个圈要小一些,交叉的也要小,不要拉紧容易拉过头。形不成蝴蝶结。

4、娱乐活动幼儿互相帮助把蝴蝶结扎在食指上,颤动食指模仿蝴蝶飞动。

活动二:学系鞋

1、讨论:早上,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系鞋带的?

2、请会系鞋带的幼儿表演一次,激发幼儿学习鞋带的愿望。

3、引导幼儿根据扎蝴蝶结的经验,学系鞋带。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醒幼儿一定要系紧鞋带,不然鞋带容易散开。

4、比一比,谁的鞋带系得又快又好。

活动延伸:在区角中增设自理区,投放扎蝴蝶结的短绸或可穿鞋子的娃娃,可让幼儿继续学习系鞋带。

活动评析:本活动设计体现出以下特点:

1、循序渐进,巧妙过渡。系鞋带是一项幼儿较难掌握的技能,练习时幼儿往往会因为枯燥难学而失去兴趣,扎漂亮的蝴蝶结却是幼儿乐于学习的。该活动从让幼儿听故事开始,先学主人公扎蝴蝶结,再迁移至学系鞋带,如此循序渐进,巧妙过渡,幼儿愿意学,有兴趣学。

2、以语言指导行动,且贯穿整个学习活动。故事中的短句实际上把系鞋带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表达出来,而且念起来象儿歌般朗朗上口,很有韵味,幼儿乐于接受。在整个活动进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这一指导语的作用,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3、教育、保教并重。活动一是一次正规的教育活动。活动二则是保教方面的学习内容。整个活动,教育是为保教服务,保育中又有教育的成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活动延伸非常必要,因为幼儿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绝非一两次学习活动所能达到的,必须在平时多次练习、巩固。

7.幼儿园社会情感教案 篇七

关键词: 接纳理解 支持关爱 社会性 情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依据幼儿的情绪特点和发展需要,围绕目标“情绪安定愉快”,提出了“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两条总的原则。如何实现?如何诠释、践行这一理念,最初让我有些困惑,通过反复学习和研读指南,我认为在一日活动中老师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用“接纳、理解和支持、关爱”态度关爱接纳每一个孩子,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与情感的关键。

一、我也想妈妈——认同接纳理解的魅力

早上,接待完家长和孩子们,刚一进教室就看到糖糖在老师的怀里大哭。这都进来十分钟了,咋还哭呢?马老师边哄着她边和我说:“妈妈生了小弟弟,昨天是过年后第一次在妈妈家睡觉。所以今天一来就想妈妈了,我和李老师轮流哄了好一会儿了,饭也没吃,一点办法也没有。”“好吧!我来。”看着马老师和李老师忙得满头大汗,我接下了这个任务。我坐下来试着和糖糖交流,可她就是不看我,闭着眼不停地说“我找妈妈”。于是我领着到后面建构区转了一圈,可还是不管用,别说,“任务”还真有些艰巨。

“宝贝儿,你想妈妈了,让你一哭,我也有点想妈妈了。要不我说一二三,咱俩一块想妈妈吧!”她不理我。

我自顾自说:“一二三,开始。”教室里一个大鬼一个小鬼一起连哭带叫喊妈妈。

“一二三,停!休息休息,有点累。”可能从没有见过大人也会哭着喊着找妈妈,糖糖感到很奇怪,也很自然地停了下来。

5秒钟后,就在她又要咧开嘴时,我马上下令:

“一二三,开始。”教室里又响起了大鬼和小鬼连哭带叫喊妈妈。

“一二三,停!休息休息,有点累。”

反复三四次后,糖糖停止哭啼的时间越来越长,再接再厉:“一二三,开始。”教室里剩下了大鬼的鬼叫,小鬼在我对面“咯咯咯”地笑。

“咦!你为啥不哭了?”

“哎呀!老师你好丑呀!”

“我是学你呀!你就是这样子的。”我一脸无辜地说。

“没有,你瞎说。”

“你是这样的,你知道老师是从不撒谎的,要不咱们再试一次,我给你看我的镜子。”

“一二三,开始。”教室里的小鬼还是在我对面“咯咯咯”地笑,我把镜子给她,她说:哼,我在笑,你在哭,你好丑。

“咋办呀?我想妈妈了。”我愁眉苦脸地说。

糖糖一副大姐姐的样子安慰我:“没事儿,等着吃完饭——进区——做完操——玩滑梯——还吃饭睡觉——吃完点心妈妈就来接你了。”

“那好吧,你也等着吃完饭——进区——做完操——玩滑梯——还吃饭睡觉——吃完点心妈妈就来接你吧!哭好丑的!”我可怜兮兮地接受她的建议。

“好!”糖糖欣然接受。

在这一次愉快而又成功的沟通中,教师的引导折射出教育的智慧的同时,更多的是因为我也成为一个小孩子,和糖糖一样用着小孩子的方法,帮助孩子审视自己的行为,学会恰当地表达和调控情绪,从而帮助糖糖在恢复好心情的过程中快乐自己,完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建立同理心。作为一个成年人,我能够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认同糖糖的内心感受,给孩子机会和时间让她自己处理好情绪和问题。

孩子有时候闹情绪,不是无理取闹,也不见得非得要一个结果,而只是想表达自己的存在和一种情绪的宣泄,就像糖糖,我们允许她表达,从语言上认同她,她会感受好些。然而,这么小的孩子他的思维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当我们用行动认可她、适当引导她,她的感受就会更强烈,更能够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行为,从而学会恰当地表达和调控情绪,顺利应对出现的问题。

二、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支持关爱的重要

我们班的跳跳总是在一旁静静地坐着,貌似不参与任何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这引起了我的关注和困惑:为什么?是真的不参与?是区域材料不适合?还是孩子自身的行为障碍?孩子仍然停留在单独游戏的阶段?是否采用另外一种学习的方式?种种疑问困惑着我们和家长。

发现这个问题初时,我单纯以为孩子比较内向,于是鼓励他参与,但是孩子情绪很抵触,在我离开后很快就回到一旁静静地待在一旁。后来我又试图让另一名孩子邀请他加入,他的情绪变得焦躁,效果适得其反。多次观察后我发现孩子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不存在行为问题,他对于学习材料很有兴趣。而且在冠博一次次搭建失败后,跳跳急忙跑过去动手示范“这个样子,知道吧?”,再回自己的小椅子独处。

几次失败的尝试、干预后,我选择了尊重理解他的行为,允许他在教室里做一个“自由”人。随着一次次的“旁观自由人”这种“安全”的学习方式,孩子逐渐观察学习,融入参与到活动中。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把尺子用来衡量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如果用同成人的尺子要求孩子的行为是多么残忍,我们应该放下自己试着做个孩子接纳孩子。

我们班图图经常和小朋友产生矛盾,而且曾经数次独自一人反复在角落里用刀切开玩偶、水果、娃娃、水杯,一直到连扯带拽地将一个小小熊的胳膊切掉后停止。每每切开一样物品,他的脸上总会露出一种愉快和满足的表情(我们随后通过约谈得到的信息:家长年轻,全部的教育责任完全交给了老人,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也没有耐心,父权意识比较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比较简单粗鲁。)。因为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弱,孩子的情绪通常是很真实的、毫无掩饰的,往往直接支配着他们的行为。他们高兴时,就会满脸微笑;在不高兴的情况下,在愤懑、受压抑或心中有不满时,他们或发脾气或大哭大闹。他们不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长期滞留在心中,他们会给自己压抑的情绪情感找一个宣泄点。

我们没有单纯地用语言教育批评他,而是通过投放区域材料切割玩具和好朋友的游戏,支持并引导孩子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将自己的宣泄转化不满情绪,从而促进情感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8.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八

幼儿园社会教案:我爱劳动

活动目标:

①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热爱劳动!

②体会劳动的辛苦,学会感恩,学会与爸爸妈妈分担劳动任务。

③擅于倾听,擅于分享,擅于表达!

活动重点: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

活动难点:体会劳动的艰辛,学会感恩,学会分担!

活动准备:关于劳动的视频,图片,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让孩子们观看农民伯伯种稻子的视频,体会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二、分享属于“家”的劳动

分享离园后一段时间妈妈在做的事情(做饭,扫地,洗衣服等),讨论,妈妈的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并体会妈妈的辛苦,学会感恩!

三、“劳动”我来帮忙

师:作为爸爸妈妈,老师的小帮手的你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爸爸妈妈或是老师分担一些“劳动”呢?

四、布置墙面

师:宝贝们,我们教室外面有一块空白的墙,需要你们帮忙把它装饰的更漂亮一些,这里有一些画纸,希望你们用你们的美丽的画给这面空白的墙穿上漂亮的衣裳!

(由宝贝们自己装饰的墙面,孩子们一定会认真的完成任务,也一定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并且从中感受到快乐!)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祖国在我心》

【设计意图】

热爱祖国教育一直以来是一个传统而又经典的教学内容,《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从情感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与各项活动之中。”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我教学的重点。金秋十月,人们将迎来最为盛大、喜庆的节日“祖**亲的生日”。“十月一日”是谁的生日”?“中国到底有多大?”“我们中国有什么?”……这些都是孩子们想了解的。于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即将到来的国庆节,以及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班内开展“中国娃”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中国娃,知道中国娃的特征;了解我们祖国的全称;认识祖国的国旗、国歌、国徽;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是怎样的?等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弘扬祖国的正气,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

2、认识国歌、国旗和国徽,知道它们是祖国的标志,知道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的生日。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难点:知道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能在地图上找到中国;认识国歌、国旗和国徽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知道它们是祖国的标志,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参加过幼儿园的升旗仪式、看过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电视等。

2、教具准备:《祖国在我心》课件一套。

3、心理和环境准备:

培养爱祖国的情感,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不可忽视,注重创设教育环境,是对幼儿进行爱祖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活动室的四周张贴中国地图;贴上国旗、国徽和各英雄故事的图片以及天安门、长城等有代表性标志的图片;做到让每一堵墙壁都说话,以“动情”到“晓理”过渡,使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下逐步产生爱祖国的情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寻一寻,我们的祖国在哪里?

(播放课件《祖国在哪里》)

师:“这是什么图?”

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的祖国在哪里?”

(二)基本部分:国歌声声、国旗飘飘、国徽闪闪。

1、中国一图

师:“想一想,中国地图像什么?”(播放课件《祖国像什么》)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中国地图的形状)

师:“我们祖国的地图像只大公鸡。”

2、首都北京

师:“我国的首都在哪里?”

“找一找,首都北京在哪里?(播放课件《祖国首都》)

(幼儿一起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所在地,并逐一认识北京首都的著名建筑物--天安门、长城、天坛以及聆听讲解员的讲解。)

3、辨一辨,雄壮的国歌。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地听三首乐曲,辩认一下哪一首是我们祖国的国歌?”

(播放课件《国歌声声》)

(播放三种不同类型的乐曲,请幼儿辨别哪一首是我国的国歌)

师:“这首乐曲叫《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高唱的战歌,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人们无论何时何地听到这首歌,都会热血沸腾,充满希望,心中升起对祖国的崇高敬畏与仰望。”

4、认一认,鲜艳的国旗。

(播放课件《国旗飘飘》)

(1)出示众多的国旗,指认出我国的国旗。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么多的国旗,哪一面是中国的国旗?”(幼儿自由谈论这些国旗都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讲解祖国国旗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热烈,象征我们的祖国大地似红霞一片。(幼儿只作简单的了解)

(2)制作国旗。

运用课件给国旗填上合适的颜色――红色,添上一个大五星和四个小五星。

(3)启发幼儿谈谈在哪些地方见过国旗。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平常我们都在什么场合看到过升旗活动?”

(这个环节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应该会想出很多。)

(4)播放国歌,学习向国旗行注目礼,培养幼儿尊敬国旗、国歌的情感。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起立,我们听国歌,向国旗行注目礼。”

5、看一看,庄严的国徽。

(播放课件《国徽闪闪》)

师:“这是中国的国徽,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在国徽里看到了什么?”(演示课件,老师介绍国徽的组成部分以及象征意义。)

(幼儿简单知道国徽、国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尊重国旗、国徽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三)结束部分:共庆国庆节。

1、想一想,庆祝国庆节。

师:“你们知道哪一天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呢?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呢?大家为什么这样热情地开展庆祝活动?”

师:“我们怎样庆贺我们祖国的生日呢?”

幼儿自主讨论交流,让每个幼儿充分地阐述自己的见解、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自己表达和倾听别人的阐述中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2、庆一庆,表达对祖**亲的美好祝愿。

在《大中国》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结伴载歌载舞,表达自己内心对祖**亲的美好祝愿。

师:“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一起跳舞,庆祝祖国的生日。”

(四)活动延伸:

9.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九

1.通过反复感受,知道歌曲名称,了解歌曲内容,引起学唱歌的兴趣。

2.初步学习在念白处跟随老师说出抬起头、闭上嘴的语言节奏。

3.了解漱口过程,知道讲卫生的孩子人人喜爱。

重、难点:念白时语言节奏准确

准备:小花杯一个、娃娃一个

过程:

一.边拍手边念语言节奏:

好宝宝,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生活模仿律动

在老师带领下,按四分音符的节奏做出穿衣、刷牙、洗脸、做操的动作。

三.新授歌曲

1.感受理解音乐及内容。

A.出示小花杯,老师演示漱口。

老师在干什么?老师还会唱一首《漱口歌》呢?

B.清唱第一遍。歌里唱了什么?我刚才在干什么?

C.清唱第二遍

喝口什么水?(清清水)什么叫清清水?

我是怎样漱口的?幼儿跟老师学:抬起头、闭上嘴。

漱口时嘴里怎样?老师示范做鼓动腮帮的动作。

2.进一步感受。

A.出示娃娃,清唱歌曲。

娃娃是怎样漱口的?幼儿说出歌词内容,老师做出相应动作。

B.老师完整的唱。

C.幼儿按歌词顺序做漱口动作。

10.幼儿园社会情感教案 篇十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去救小动物这个游戏就是帮助幼儿正确认识黑,并能用各种方法去克服怕黑的心理障碍,培养自己在困难面前能用迁移、变通的方法帮助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活动过程] 一.材料

小山洞、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动物玩具,小猫头饰若干,猫妈妈的胸饰一只,音乐磁带一盒。二.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和形式导入活动 1.教师:“小猫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到那边森林里去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走吧!”(伴随《蝴蝶花》的音乐,幼儿做律动进入场景)2.教师:“草地上真舒服,小猫们和妈妈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妈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3.故事:从前,有一只可爱的小兔跟着妈妈一起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它看到美丽的鲜花,漂亮的蝴碟可开心了。它一会儿去闻闻鲜花,一会儿扑蝴蝶,结果找不着妈妈啦。天渐渐地黑了,小兔找不着妈妈多伤心呀,它大声地喊:“妈妈,妈妈„„”。

(二)营救小动物,鼓励幼儿不怕黑 1. 发现情况

通过小动物的呼救声及教师对黑洞内发生情况的描述,让幼儿感知发生的事情,激起 幼儿救小动物的欲望。(1)(伴随着音乐,以远处传来一阵阵小动物的呼救声)教师:“咦,好象有什么人在哭,你们听,是谁在喊救命?小猫们,你们千万别动,妈妈去看看。

(2)教师慢慢走到山洞口,仔细往山洞里看,说:“呀,这里有个山洞,里面很黑,什么也看不见。对,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哎呀,这个洞口这么小,我钻也钻不进去,怎么办呢?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黑洞洞的山洞里到底是谁在哭呀?小猫们,你们谁愿意帮妈妈进去看看。”

2.鼓励幼儿克服怕黑心理,勇敢地钻进山洞(1)请胆大的幼儿做示范(3-4人),并说说自己害怕不害怕,以及自己是怎样克服害怕的(2)交谈,了解害怕的幼儿的心理状况,教师对他们进行疏导

讨论: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不害怕呢?

归纳如下方法:

a.先站在洞口往里看一看,等自己的眼睛渐渐习惯了黑再慢慢走进去,一边走,一边摸,就不会摔跤,也不会害怕。

b.进去的时候想想高兴的事,一边走,一边唱唱歌,就不会害怕。

c.你就想里面的小动物多可怜,我一定要帮助它,其它什么也别想,就不会害怕了。d.里面虽然黑,但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慢慢走,就不会出危险,这们也不会害怕。(3)请愿意去救小动物的幼儿一个一个爬进山洞,每人只救一个小动物。

(4)教师对还不敢进去的幼儿再次进行疏导,启发他们找上好朋友一同进去救小动物。(5)请胆子特别小的幼儿借助一些器具(如木棍、玩具刀、手电筒等)和好朋友一同进山洞。

(6)教师亲亲每一个救小动物的幼儿,夸奖他们是勇敢的孩子。

[活动收获]

11.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十一

活动背景:

今天是教师节,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听着孩子们一声声稚嫩的祝福,心里很激动,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教师节的意义,学会感恩,我们利用孩子们带来的鲜花,开展了回赠祝福活动,把更多的爱带给更多的人。

活动目标:

1、知道教师节,与孩子们共享教师节的快乐。

2、结合折、画、插,学习插花,体验手工活动的兴趣。

3、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祝福。

活动准备:

长方形纸、油画棒、鲜花、装饰品等。

重难点:

把折、画、插有机地结合起来,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介绍教师节

谈话:今天是什么节日?说一句祝福的话。

二、学做插花

教师出示花束以及插好的范例,让幼儿欣赏。

1、折三角(要求边角对齐,重点解决最后一步折进去的方法。)

2、装饰画(教师出示素材,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装饰)

3、插花(借助玻璃纸、彩带,把花插进三角里)

三、秀一秀

幼儿自由欣赏,互相说祝福语。

四、送祝福

12.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十二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与人分享的道理。

2.在品尝活动中学习分享的方法。

3.体验与同伴分享食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幼儿喜欢吃的瓜果并切好装盘,餐盘幼儿人手1个。

2.活动前请幼儿把手洗干净。

3.幼儿靠活动室墙边坐好,教师将桌子摆在幼儿前面的空地上,再将幼儿带来的瓜果放在各小组的桌子上。

活动过程:

1.集体品尝自己带来的瓜果,感受分享的快乐。

◇教师:今天我们开“瓜果品尝会”。老师带来啦许多瓜果,现在分给每组的小朋友。请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什么?(幼儿分别介绍自己的瓜果名称)◇教师:请小朋友们走到桌子边,端好自己的盘子,品尝自己的瓜果,边品尝边说一说瓜果的味道。(注意观察幼儿在品尝中的表现)2.分享瓜果,学习分享的方法,体验分享的乐趣。

◇教师:请你们说一说,你刚才品尝了什么瓜果?

◇教师: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吃了两种瓜果,你是怎么做的?快告诉大家。

◇教师:怎样才能品尝到不同的瓜果呢?××小朋友说,将自己的盘子放在桌子中间,不端盘子,这样可以品尝自己的瓜果,也可以品尝别人的瓜果。这个方法真好,这样我们就可以品尝到许多种不同的瓜果了。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吃的瓜果吧!

◇幼儿再次品尝瓜果,体验分享的乐趣。

3.迁移经验,再次体验分享的乐趣。

◇教师:这儿有图书、插塑、积木,都是我们喜欢的。如果你们每人都想得到这些图书、玩具,应该怎样办?

◇幼儿自由选择图书或玩具活动。教师注意观察,对个别不愿意分享的幼儿加以引导。

延伸活动:

在日常活动时,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自带的玩具,通过轮流玩玩具进一步体验分享的快乐。

13.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十三

又是一年的九月,为了帮助小班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我园开展了大带小的活动。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带小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能有效地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情感。为了在更多领域和范围内进行尝试,最大限度地促进大与小之间的互动和双方的共同发展,我们特设计了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多层面体验人际关系,学习带好弟弟妹妹的方法,更好地相互学习并吸收同伴的经验,进而形成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活动目标

1.喜欢大带小活动,充分体验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体验关爱、分享与互助带来的快乐。

2.在活动中能关注弟弟妹妹,发现他们的困难并给予帮助;增进主动交往的能力。

3.在共同游戏中,学习并探索带好弟弟妹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带小班弟弟妹妹的经验;熟悉小组活动中的游戏。

2.心理兴趣准备:有帮助弟弟妹妹的愿望;小班幼儿愿意和哥哥姐姐玩。

3.物质准备:电教设备(录音机、磁带),小组活动材料(第一组:牛奶罐、积木;第二组:石磨、糯米、小碗、勺子:第三组:黄瓜、胡萝卜、豆角、切板、切刀、纸盘;第四组:彩纸、水彩笔、展板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介绍小班的弟弟妹妹,在音乐声中消除陌生感,自然结对。

2.和新朋友聊一聊,加深相互间的了解。

(1)和新朋友说说悄悄话,了解新朋友的姓名和年龄等。

(2)向大家介绍新朋友。

3.大带小的实践游戏活动,关注大与小之间的互动过程。

(1)小组游戏活动。

①制作“心意卡”:画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大手和小手、大脚和小脚等),来表现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是一对好朋友。

指导重点:大与小之间的互相商量和情感交流)

②制作蔬菜拼盘:切黄瓜、胡萝卜、豆角,用这三种蔬菜制作拼盘。

(指导重点:引导大班幼儿发现弟弟妹妹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他们)

③用牛奶罐、积木自由搭建。

(指导重点:大与小之间的合作、互教互学)

④用石磨磨米粉的游戏。

(指导重点:大与小之间的互相配合)

(2)教师和幼儿一起参观、欣赏大带小共同完成的作品。

4.分享交流带好弟弟妹妹的方法。

(1)谈谈带弟弟妹妹的感受,让大班幼儿发现弟弟妹妹的优点,让小班幼儿感受到哥哥姐姐的关爱。

(2)讨论并分享带好弟弟妹妹的方法,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5.音乐游戏:《快乐变变变》。

引导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大与小互相配合,用身体表现同一种熟悉的事物,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快乐变变变,你变我也变,变成小袋鼠,变成小汽车,变成小蚂蚁,变成小山洞,最后教师变成火车头带领幼儿依次穿过小山洞,变成一列小火车。

6.在音乐声中友好话别,收拾整理玩具,送弟弟妹妹回活动室。

活动延伸

上一篇:三周年对联选择下一篇:如果践行五大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