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选9篇)
1.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一
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摘要: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积极打造有造性课堂教学,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进行解剖,继而根据当前小学生的学情现状,提出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态势下,教育部门也在加强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同时,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方在第一位,因此需要教师积极掌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改善当前教学现状的有效策略,希望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所助益,从而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一)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业负担
在现阶段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减轻学业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已然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教师需要积极解决的难题。而有效性课堂教学理念的引入,则大大缓解了这一难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创新教学方式与理念,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以达到为学生减轻学业负担的目的。
(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有效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止关心自己的教学进度,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也是当前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此时,教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有了更多思考的余地,不用再“赶鸭子上架”,强行跟着教师的进度走,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应深入理解课改目标,从而有效引导课堂教学
课程教学标准为教师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考试依据与评估依据,同时也是教师落实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资源。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深入理解课改目标和教材内容,并以此制定教学目标,在课前要根据课程目标预备课堂教案,才能有效引导课堂教学。如笔者在给三年级学生讲授《古诗两首》这篇课文时,会先设置好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过程和方法等三维目标。首先,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让学生掌握诗歌里的生词和诗歌的中心思想;其次,在过程和方法上,笔者采用朗读导入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再次,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上,笔者则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中流露的情感和审美意象,以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与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设置与课标教学理念相吻合的课程目标,有助于把握教学进度与质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积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才能达成高效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需从深度、广度等多个角度来评估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调动其对学习的参与度与兴趣度,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如在讲授《赵州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利用提问的形式进行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走过的最宽、最好看的桥是哪座?”以引发学生对“桥”形状和尺寸的思考,吸引其进行课堂互动,这样不仅能让课文讲解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教学更为生动。
(三)加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培养,锻炼其合作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所在,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提高其语文学习水平。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问问题,当他们有不懂的难题时,也能第一时间向教师请教,教师此时可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再采取引导式回答等方式,来予以解答,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发现问题、乐于提问、积极讨论、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如笔者在教学《小苗与人树的对话》这篇课文的过程中,采取了情景演示法与小组式讨论法,先让学生分别扮演苗苗与季羡林的角色,进行采访对话,再针对与课文相关的重要知识点的问题,让各个小组互相讨论并进行作答,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导他们往正确的答案方向走,对于回答最积极的小组,给予一枚红旗徽章作为奖励。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从而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多元化语言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良莠不齐,教师在统一授课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并对学生给予语言鼓励,包括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以及书面语言等,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当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微笑示意,其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对其回答正确的部分表示鼓励,对其不完善的部分加以引导。如笔者在教授《落花生》这篇课文时,针对文中提及的花生的好处,让学生再列举几个优点,有位学生的答案出现跑题现象,笔者在对其加以指导后,肯定了学生回答的正确部分,适时纠正了学生答案的错误部分,让该学生的学习信心倍增。再如,在布置题为《最可爱的人》这篇课堂作文时,笔者所在的班级的学生写的内容丰富多样,有的学生认为最可爱的人是父母、老师、朋友,有的学生认为最可爱的人是自己心仪的玩具娃娃,有的学生则认为最可爱的人是路边摊卖早餐的老奶奶等等,学生在作文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笔者给予不同的书面语言来对其进行评价,如“棒极了,妙笔生花”“语言很生动,句子很优美”等,从而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也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结合课堂现状和学生的学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分层分组、游戏或者故事导入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深刻领悟教学课改目标,有效引导课堂教学,积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多元化语言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33):209.
[2]李芸.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教育界,2014,(29):94.
[3]陈建军.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J].新校园,,(08):32.
2.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二
一、当前我校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新课改全面实施以来,绝大部分中小学在教育教学模式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从学校到教师都进行了教学反思,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说白了就是没有真正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音乐教学的教育机制,其中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趋向于单一化、固定化,在这种课堂教学环境氛围下,(天性爱玩的小学生)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这种传统、单一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小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禁锢了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新课改背景环境下
本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分别是互联网多媒体科学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及游戏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引入,以上这两种课堂教学方法都是新教育形势背景下时代发展的需要,都是一种情境式课堂教学实践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完美展现。
(一)在新课改背景环境下,音乐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始终围绕着学生这个教学主体来进行,包括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对于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教学内容要适当的引入,以便更好的去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新课改教育背景环境下,尤其是在音乐教学方面,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对于整个“教”与“学”的有效实施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学生在音乐教学课堂当中对音乐产生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方面的心理要素,这些都需要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挖掘、去引导。在这方面音乐教师应当坚持与贯彻以下几项原则:1注重音乐教学的审美性;2注重音乐教学的人文性;3注重音乐教学的规范性;4注重音乐教学的创造性;5注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化先进的教育技术。总而言之,新课改教育环境下,音乐教学更加倾向于一种“人性化”教育。
(二)“角色游戏扮演法”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引入
“角色扮演法”是指: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即在音乐角色的需要前提下,为学生量身打造表演形式中的角色,指导学生理解、掌握角色的心理状态、情感表现等,组织学生将特定的演绎情景再现出来,且鼓励支持学生发挥想象,将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注入表演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刺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参与者、指导者,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预留更多的可提升空间。在角色扮演教学法中,要遵循几点:(1)情景的设置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2)演唱语言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3)尊重学生的再创造,即使存在错误;(4)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性格要积极正能量等。
如:《春天在哪里》,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教师首先教会学生演唱这首童谣,记住歌词,基本会唱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歌词,来创设演绎情景,将红花、绿草、春风等物象拟人化,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春天的来临,这些物象会说什么,会希望我们做什么,然后分派不同的角色给学生,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自我演绎,能够使得教育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对歌曲的熟悉和会演唱,更加扩展到对生命的感悟,从而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三)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小学生更加趋向于形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板书+讲课的教学模式,需要利用当下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授课内容变的更加生动活泼,利用互联网的视频、动画、语音、特殊文字等功能,将呆板的教学内容赋予小学生思维,从而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辅之互联网教学,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监督,由于小学生处在好动时期,课堂音乐教育很难控制学生的学习效率,而通过互联网教育,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视频,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打好坚实的基础。
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说,课堂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和人才培养的价值。新课改的颁布与实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还仍然处在低效的状态[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也就是言语交际活动定义为阅读教学。和阅读有着本质的不同,阅读指的是只要能读懂内容就可以了,而阅读教学强调的是教学的能力,不仅要教会小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基本素养、阅读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高低,因此,研究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问题
课改实施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阻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前进的步伐。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大问题:
(一)三维目标没有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实施的指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固然也占有重要地位。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提出,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却并未体现出来[2]。例如,有的教师虽然在教案中写有详细的三位一体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丝毫看不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呈现;有的教师一味照抄教参,对于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和差异不予理会等等。
(二)过度追求学科整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追求学科整合而丧失了阅读教学的基本,所教内容虽然包罗万象,但是却缺乏主次,脱离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如在教授《燕子》一课时,有的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然后让学生尝试画燕子,再然后让学生学唱有关燕子的歌曲。从中可以看出该教师想将阅读课与科学、美术、音乐学科相整合,但过度的追求学科整合,却使得学生没有时间读书,更没有时间感悟文章所描绘的美景与意境。
(三)缺乏语言文字的训练
有些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过于关注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文字是阅读的基础,语言文字掌握扎实与否是情感体验是否深刻的重要依据。正如有的教师在教授《望庐山瀑布》一课时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对诗句的感受,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得学生无论是画面的想象还是情感体验显然都不充分,只能停留在诗句的表面,而未能领悟其中。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得,首先就要了解和认识学生。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目标既不可定得过高挫伤学生的自信,也不能过低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同一篇阅读文章,需制定不同的任务目标。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中,如面对的是二年级学生,可要求其会认十四个生字;能够正确、有感情朗读全文等。而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可要求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想象体验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感悟保护弱小的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等等。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
教学内容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来制定,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3]如在进行以“亲人”为主题的阅读教学时,可以将魏巍的《我的老师》和《再见了,我的亲人》这两课结合在一起讲授,以其为主线,同时辅助其他音像资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对于亲人的理解和感受。具体可以从“亲”字入手,引导学生感悟《再见了,我的亲人》一课中人间志贵的爱,感受《我的老师》一课中虽不是血缘关系却包含真挚的爱。通过对教材的合理整合,用类比及对比的手法使学生感悟对自己亲人的不同的爱,提升教材的阅读空间及阅读效率。
(三)紧扣关键词,实现阅读最优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尝试紧扣关键词的变序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抓住课文关键词句组织教学,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例如在《鸟的天堂》一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天堂”来展开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想象由众多鸟儿组成的美好风景;在《草船借箭》一课中,可紧抓“神机妙算”一词,引导学生感悟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等。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做到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而学生也必定会被新的教学形式所吸引,提高阅读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四、结语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众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教师通过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但是阅读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众多要素所构成的动态过程。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01):16.
[2]陈赛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02):13-14.
[3]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05):7.
4.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四
前段时间看到几篇关于教育类的新闻,记忆深刻。大学生甲除了学习,其他的许多事情一律都不会干,甚至是不知道怎么剥鸡蛋壳;青年乙在大学里取得了汉语言文学的学士学位,并考取了研究生和博士,专业是生物工程,但他毕业后却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作;2017年11月12日在湖南沅江某重点中学发生了一起学霸弒师案,罗某杰因一言不合便将自己的班主任残忍杀害……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高考制度,国家教育界进行了多次的课改,其中成功的如“杜郎口模式”、“洋思教学”、“翻转课堂”等。作为一线教育者为什么感觉前几次的改革越改越差呢,为什么“杜郎口模式”、“洋思教学”不能在全国推广呢?老师和学生都很敬业,都非常的辛苦,为何还会出现不少的“高分低能”、“高分低德”呢?我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关键问题还是出在了“应试教育”上,前几次的课改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了罢,根本没有将考试至上的教育思想扼杀掉。
我先谈谈在新一轮课改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在应试考试的指挥棒下,许多师生涌起了一股功名利禄之心。对于教师,凡是考试不考的一律不讲,总是应试一大堆枯燥、繁琐的字词句篇上的分析,僵死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灵性,最后成绩还吃力不讨好,忽略了语文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至于学生呢,对于考点穷追不舍,对于“题海战术”乐此不疲,却从不肯花点时间去阅读经典书籍来陶怡情操,也很少花时间来陪伴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双亲沟通交流,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落后,仍以“教师为中心”。有不少教师特别勤快,特别爱表演,在讲台上唾沫飞扬,激情四溢,手舞足蹈,乐哉乐哉;可学生却张目结舌,似懂非懂,昏昏欲睡,苦哉苦哉。一堂四十分钟的课,被教师不断地繁琐分析、频繁提问所占用,导致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独立自主思考的时间缩短。
三、许多教师教了十来年后,便有了职业懈怠倾向。不认真专研教材,课下不备课,一本教案用到老;也不课外阅读,来及时给自己充电;没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不注意在自己的文化底蕴上、文学修养上、知识积累上下功夫;照本宣科、死抠书本、死记硬背,不知去拓展延伸。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并发挥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国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提高教师待遇,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由此可见,我国的最高领导人对教育是多么的重视啊。
当前课改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小学语文、历史、思品等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严格把关。我们的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始终以这三点为方向:
1、注重文本的“人文底蕴”,挖掘学科中的育人价值,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
2、注意创新点,解放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
3、在教材研读中,思考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八年级的语文教师,八年级上册的教科书与七年级的教科书相比较,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着以下变化:
1、人文主题慢慢走向生活现实、生命本然。如第15课的两篇哲理散文,21课的《孟子》两章,23课的《周亚夫军细柳》;
2、从文体上看,阅读方法趋于专业化,文体味浓厚。例如阅读新闻有读新闻的方法,不能像阅读散文一样,并且四篇不同体裁的新闻关注点也不一样;又如第14课的《白杨礼赞》,其表现手法就是托物言志,要让学生不断地去朗读,自己去感悟作者所托何物,言何志,其中“物”与“志”的相似点作者是如何挖掘出来的。此外,八年级上册的教科书阅读策略渐于自主化。本册不仅每单元新增了两篇自读课文,还增添了一整个活动探究单元,还有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这些都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探究,自己去领悟。
我以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科书为例,来谈谈对新一轮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我有如下三个观点:
一、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底蕴”。
这次教科书改编后,许多老师都非常关注变了哪些课文,哪些课文还被保留着。其实变化了的教学内容,往往体现着比较强的针对性,包括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本身方面;而不变的教学内容,往往与人之所以为人、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本质有关,这是中国人的精神底子。在这里举几个课文的例子:
1、去虚浮就朴实:《回忆我的母亲》。文如其人,朱总司令朴实、谦虚、忠厚诚恳,写出的文章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情澎的语言,没有运用很多的修辞手法。但是,在那平实的叙写中,在那简洁、朴素的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如“我很悲痛”,“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这些都是肺腑之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当前中国的文化风气不是甚好,抄袭、功利速成文、讲究文章的形式美及辞藻的华丽,这都是与经济飞速发展下国人渐生的浮躁之心相和的。所以这篇文章教育学生做一个朴实无华的人。
2、去阴柔就阳刚:《白杨礼赞》、《富贵不能淫》。在《白杨礼赞》一文中,白杨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就像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以及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所以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所以茅盾才要怀着崇敬之意赞美它。在《富贵不能淫》一文中,孟子的心目中,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这一“大丈夫”准则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用,因为孟子提出的观点是对所有有志之士的要求,深刻隽永,任何时期都有教育意义。我们教师在教这两篇课文时,一定要挖掘其中蕴含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做一个像白杨一样生命力顽强,磨折不了,压迫不倒,倔强挺拔的伟丈夫;做一个像关羽、文天祥、方志敏那样“富贵不能淫”,像陶渊明、杜甫、朱自清那样“贫贱不能移”,像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那样“威武不能屈”的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3、去谄媚就刚直:《周亚夫军细柳》。中国自古到今,出了不少的贪官污吏、谄媚之臣,如何绅、刘青山、张子善等。当前,总书记下定决心要“苍蝇老虎一起拍”,许多的贪官污吏都纷纷落马了,并且社会的腐败风气都被压制住了,一片正气满乾坤。在《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汉文帝去各军营视察。在很多军营里,文帝的车架都可以随意驰骋,而且将军们毕恭毕敬地拜见文帝。可当到了细柳军营时,被拒绝随意入内,车马须慢行,周亚夫戎装见驾。周亚夫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他所管理的军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不因为权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到来而改变军营规定,全体将士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社会才会安定繁荣。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这篇文章,教育学生以后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心系党和人民的事业,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万事民为先”、“百姓无小事”的宗旨,将自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仅仅拴在一起,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这种敬业精神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境界,是时代所迫切需要的,必须在学生中大力提倡。
4、认识新时代:“我们的互联网时代”。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而且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正享受着互联网的便利,当然,也有必要思考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这个综合性学习的安排,目的在于首先让学生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感受互联网传递信息便捷的神奇性;其次教会学生正确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搜集和整理信息,知晓网络交往的规则和网上自我保护的知识,提高对网络交往的优势与陷阱的分辨能力;最后,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网络,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交往,文明、恰当地进行网络交往,使之为生活、学习服务,抑恶扬善,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二、注重文体与方法,进行比较阅读。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文体线索特别明确,文体范围有所拓展。如新闻、回忆性散文与传记、文言文写景散文、律诗、散文,说明文、各种文言文、各种古诗等。还有不少是非文学文体;并且,文体安排细致集中,方便进行比较阅读;此外,还抓住了不同文体的写法、语言特点来设计。
例如,活动探究单元的新闻阅读中,有消息、新闻特写、通讯三类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要求学生要了解新闻内容,在比较中把握各自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结合旁批与补白,从篇幅、时效性、表达方式等角度,在比较中归纳消息、新闻特写、通讯各自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为后面的写作任务做准备。
又如,第二单元中,《藤野先生》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回忆性散文,但前者是以记叙、描写为主,后者是以记叙为主;《列夫·托尔斯泰》和《美丽的颜色》都是传记文体,但前者用了很多的肖像描写和比喻、夸张的修辞,文学味较浓烈,而后者是比较标准的传记体裁。同时,回忆性散文和传记体裁也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两者相同点是:事件真实、选材典型;不同点有: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只需记录典型语言和关键行动,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另外,一篇人物传记,大体包括三部分:一是简介人物,包括生卒年代、籍贯、身世等等,二是叙述人物的主要活动,这是传记的主体,三是简要评述人物的地位或影响。而散文的最大文体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三、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必须顺应学生、学科的变化规律,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八年级学生开始要“自己走”,不满足于“跟着走”,合作、综合性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所以本册教科书每单元有两篇自读课文,其中有一篇不设旁批,只有阅读提示,更需学生在阅读中依靠自己的力量;并且课后练习、阅读提示中推荐的阅读篇目数量有所增加,类型也丰富;此外,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活动探究单元。有不少老师都感动疑惑,活动探究这个新生单元该如何教呢?我也了解到大部分老师都把这几篇新闻当作课文来精讲了。这很显然没有明白编者的意图。我现在来说下我本人对活动探究单元的理解和处理方法。
1、活动探究单元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五句话来概括就是:阅读是基础、活动是特征、整合是方向、实践是精神、自主是本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语文这个学科应当要活动探究,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活动探究,学习内容本身也适合活动探究,并且一线教学也一直在做活动探究。
2、我设置的基本教学流程是:学生的学:课文学习------实践活动--------写作表达。在学习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多自主获取并构建知识,多自主阅读并借鉴课文,多自主分工合作去活动,多自主评价改进和提高。教师的教:活动规划--------集中指导---------过程跟踪。我要求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少灌输基础知识和结论,少不顾文体地解读课文,少过度关注学习的成果,少进行甄别分层式的评价。
3、具体操作过程中创新点以及注意的地方有:(1)教师要深入研究学习内容,充实、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特别是要加强对学习过程中的预设能力,不断生成教育智慧;(2)要注意每一教学环节的教学特点,关注环节之间的转折与衔接,尤其是阅读环节与活动环节之间的衔接,不要把单元教散了;
(3)活动探究单元没有一点练习和阅读提示,应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呢?其实,这四篇课文难度一般,学生利用旁批的提示便可理解文意;此外,不设练习和提示,正体现了矫正“篇篇精析,课课细讲”教学偏误的意图;(4)活动探究单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老师不再直接掌控、主导单元学习的过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教师首先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其次在小组内部要做到“分工固定,人员自主”,最后在学生学习的某些重要环节,教师仍要积极指导,保证学生能顺利开展自主学习;
(5)教师要避免把集中指导变成简单的知识讲解和答案公布,更不要把对人物的描述、对学生活动的要求以简单化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而应以灵活的、充满探究精神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做学生学习方式示范者和引导者;
(6)评价的过程要内嵌于活动过程中,突出隐性评价;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评价,不要求全求深;重视过程评价,可多次组织不同方式的阶段评价;评价主体与标准多元化,评价的重点不应该是甄别。
给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放心,放手,不“放羊”;
2、先学,先试,先“踩点”;
3、兴趣,能力,求“共赢”;
4、价值、态度,要“兼顾”。
5.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五
新课改的实施和发展,不仅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缩小在每个科目和课程上,也是给各个课程带来了新的发展,新课改给小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并且改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那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1.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思想负担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自主能力比较差,整堂课都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来学习。而且教学的内容不能过多,要不学生接受不了。但是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老师不要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利用课堂时间,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的思路快速的跟上老师的教学,提高学习的效率。
2.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
语文是一门社会科学,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和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连的。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的积极的将语文的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且让学生之间就语文知识进行交流,汇总语文知识的点点滴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表达和运用。
3. 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课堂氛围
6.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六
教师有效性教学要以有效性的备课和有效性的教案为基础。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它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开展课堂教学的“术前准备”。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就象打仗没有作战计划,表演没有剧本一样,会造成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出现打乱仗的现象,最终也必将影响教学效果。如何提高教案的有效性,是摆在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一个首要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以及新课改要求,就提高教案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编写教案的出发点是根据大纲的要求,完成规定的知识传授目标。教学目标是针对教师的“教”制定的,教学过程也是以“教”为中心,教师备课就是为了熟悉大纲、吃透教材、更好地完成知识传授的目标。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真正在教学设计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为此,编写教案的出发点必须是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都要基于对教材、学生情况的全面分析;教学设计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问题的设计,学生活动方式的制定,施教者都要进行全面的、整体思考。要充分考虑学生喜欢什么,学生能学到什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在哪些方面能够得到发展。真正体现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为了体现新课改和教材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知识技能,又感受过程方法。本人在思想政治课的教案设计中,特别注重采用情景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在设定的特定情景感悟过程和对特定情景感悟后的知识的渴求和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为主线,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科学的、有效的教案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经过认真思考出来的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独创作品。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要能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要汲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消化、吸收、转化,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通过巧妙构思、精心安排的“创作过程”,写出适合自己的和适合授课对象学生实际的教案。
教案除为贯彻大纲要求,更重要的是强调通过一定程式为学生所接受。新课程倡导建构的学习,教学是师生双方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过程,强调作为课堂活动主体的学生的个体差异,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因此教师设计教案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学习”为思考目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用什么方式学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案设计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发展能力的机会,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充分展示自己潜能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为此,本人在教案编写及教学实践中积极发动学生自己探讨感兴趣的问题。
7.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 就可以形成获取知识的欲望, 就能主动学习。第一, 以学生为主体, 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 并与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二, 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能够使教师洞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 能够使学生增强自信, 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受尊重的, 自己的观点是被认同或理解的, 这无疑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三, 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语文课堂上, 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打造与学生的“互动平台”, 才能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才能敢于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表达不同见解。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应该是“亲切热情、词准意切、礼貌文雅、生动有趣”的。在教学时, 首先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运用美的语言, 学生不但易于接受知识, 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反之, 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影响学习效果。语文教材是一个美的世界, 它充满了美, 教学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受其感染, 被其熏陶、获得美感,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此外还应质疑激思, 把学生带入疑问的情境中。“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有疑才会有思, 才会去探究。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及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质疑, 把学生引入问题的情境中, 激活学生的思维。另外, 还要讲究导语设计艺术, 调动初读课文的积极性, 并要重视启发讲解艺术, 增强分析课文的启发性。
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做到有效提问,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设计要有趣。比如:教师在导入新课时, 适当地引入生动形象的诗词名句、传说故事、轶闻趣事等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 使学生在刚接触新课时, 就能处于一种新奇的状态, 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状态, 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新内容。2.问题设计要新奇。好奇心是学生深入学习、探索学问的源泉。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不断寻找最佳素材, 创设具有悬念的问题,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注意力。3.问题设计要巧妙。问题问得巧妙, 不仅可以触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启发学生思维, 还会让学生在对新问题的发掘和解决过程中, 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4.问题设计要明确。设计问题要针对教学目标, 决不能胡乱提问。
课堂教学实例
例如:李璟的《浣溪沙》
师:这首词上片写荷, 是什么荷?
学生:残荷
师:是什么人?
学生:思妇。
师:那么朱自清笔下的荷花又具有怎样的风姿?作者当时又是怎样的心境?
(配乐朗读第四段, 并让学生思考:此段写了哪些景, 构建了怎样的画面)
师:请问, “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个比喻?
学生:形状相似。
师:那盘子不也是圆的吗?锅盖不也是圆的吗?怎么不说“叶子出水很高, 像盘子, 像锅盖”?
学生:荷叶和舞女的裙子都很美。
师:何以见得很“美”?
学生1:“句中有‘亭亭’二字。”
学生2:“是舞女的裙, 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 很美。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 写出了荷叶的风姿。”
师:“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似的。”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 怎么又突然写到歌声了?“请问, 作者究竟听到歌声没有?”
学生:没有。“这里是比喻, 因为这里用得是‘仿佛’一词……”
师:对, 是比喻。也就是说, 作者是用歌声来比喻荷香。“但是, 荷香与歌声有什么可比性?”
学生:荷香与歌声都是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的。
教师:这是通感。
8.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八
[关键词]中职语文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性课堂教学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生源的原因呈现出知识基础差,行为表现差,学习兴趣不浓厚,因此要使中等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就得转变观念,积极创新,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改进课堂教学。下面就将教学中一些浅显的看法和具体的做法呈现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1.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真正做到“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学生,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只有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民主、开放、自主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力才能进发出来。才有利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中职学生基础不好,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他们一些表扬、鼓励,与他们建立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耐心、细致地进行交流。教师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在交流中知道了教师的意图,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就越高。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就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导人,一开始就把兴趣勾起来,营造情境,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谜语、诗歌、格言、小品等生活趣事导人,突出了趣味性,增加课堂教学的文学,生活氛围。还可以借助录音、录像、课件制作等多媒体教学,教师用生动的语音和音乐、绘画等手段渲染气氛,创设情境,营造欢乐的、愉快的、轻松的教学氛围,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化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为声、像、图教学,在更加生动、直观的知识传授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合理设计课堂作业,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绿》,要求学生写出带“绿”的成语。描写“绿”的句子,比赛看哪位学生写得多,写得好,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性高涨。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成语搞成语接龙或写出相近相反的词语,日积月累,效果良好,作业不再是负担,而是乐趣、是创造。还比如,学习了老舍的《我的母亲》,在班里组织以“感恩母亲”为话题的演讲比赛,净化学生的灵魂,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也可以搞诗歌朗诵会,排演课本剧,还可根据课文精心选择话题开展辩论、讨论会,作文也可采用自批、互批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活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辩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一举多得。
3.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中等专业学校因班级规模比较小,所以合作学习适合于语文教学中任何一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状况,学习速度,接受能力和性格,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一定的比例搭配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组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并且可以起到相互影响和相互帮助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不被忽视,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久而久之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一定兴趣,不再为上语文课感到厌烦。具体方式一般采用:分工合作式:如在讲授史铁生的《合欢树》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时,教师先提出问题:①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②在这些段落中写母亲为“我”做哪些事?塑造了怎样的母亲形象?③这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以各种方式朗读,熟读课文,然后分组研究、讨论,在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之后,每组的发言人说出主要意见再由其他同学评价、教师总结。调查研究式:这也是目前常用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如说明文《眼睛与仿生学》的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下去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和动物的眼睛结构,仿生学的原理,眼睛与仿生学的关系,认识它对人类的影响等,这样学生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共学式:教师把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小组中互帮互助,相互鼓励,共同探究,彼此分享,然后小组共交一份作业,教师对小组活动成果给予评价。
9.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九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其主要表现有:(1)教师主宰。(2)主客体错位。(3)忽视差异。(4)知能脱节。(5)重负低效。(6)物式灌注。(7)追求形式。(8)发展畸形。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英语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具体来说,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结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评价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有效化: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效率、效益的诸因素进行理性分析,找出影响有效教学的“致命因子”,再通过实践研究使这些因子逐步得到优化,探索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学“有效”。
(3)“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化”: 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是教学有没有效
益的唯一指标,是上述内容和要求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集中呈现和完美体验。
(4)生本教育理论: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的宗旨。此外,还有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方法论都是本课题立项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1、有助于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2、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让老师了解目前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手段,探索有效性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4、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中“三维”目标的切入点,设计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英语素养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师生的发展,为了师生的一切发展”的意识,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鼓励教学创新或推陈出新。
(2)发展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有效功能,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3)开放性原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开放的,要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结合本县、本校、本班的实际留有一定的空间,搞好自我反思,不搞“一刀切”和硬性规定。
(三)研究内容
1.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根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2.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课题组将重点研究科学的、适切的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3.有效教学实施手段研究
通过一课不同教法教、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启发思考,比照促动,着力研究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课题组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A有效提问
英语课堂教学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教与学互动、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计问题,凸显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内容。
B有效训练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设计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科学、快捷地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表情达意。
(四)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掌握个案动态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要采取措施,由浅入难,慢慢引导,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个案研究,及时了解整个班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情况,不断总结和评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
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变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3..调查法: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课题研究策略的有效性,要进行多种方法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4.行动研究法:通过不同主题的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如何从教学实际层面入手,提炼出有广泛意义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不断的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叙事研究法:将整个教育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教师通过对教学故事(撰写教学案例)的叙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五)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各子课题组成员,落实研究任务。(2)组建情报网络,成立课题组,撰写课题综述。
(3)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任务、方法以及应该取得的研究成果。
2.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5年2月)(1)调查研究
按照各子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分类编制问卷调查表,设计座谈提纲,并实施调查,了解我校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实际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
(2)实践探索
在了解、掌握我校教和学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缺陷与不足,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制订措施,开展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①选择试验对象 ②规定内容、形式
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集体备课,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完成教学设计,然后在实验班实施,并进行反思总结,撰写课例、总结经验等。
3.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1)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①撰写调查总报告一篇、分报告若干篇。
②撰写论文、经验、总结、教学案例若干篇。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理性思考。
(2)确定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设计教育实验报告的结构,撰写各个研究报告及总报告。
(六)课题组织管理: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总负责人:程文鹏担任课题方案修改方案论证、申报立项。收集实践资料,及时认真组织组员总结,积累资料,做好资料汇总。组织召开结题会,做好课题鉴定组织工作。
组员:张桂莲、张素真担任子项目《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的研究》方案实施计划,阶段、中期、总结报告,组织学校一线英语教师深入课堂,进行一线实践、研究,以及反思总结。
五、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组织实施课题的保证措施
1、学术保证:学校将以王校长担任课题顾问,聘请有关专家老师对学校课题进行定期指导,学校将按照校本研究的要求,对课题研究的进度、深度、广度进行专项研究,确保课题持续深入的开展下去。
2、时间保证:必须在时间上得到保证,学校的一切教研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展开,业务学习、集体活动、每周一次的集体学习活动和教研组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充分利用。
3、经费保证:学校要保证课题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4、制度保证:学校为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制定相应的教学科研管理、奖励制度做保证,保证每一个子课题都能落到实处,每一个教师都在积极参与
5、环境保障:我校为保证课题的有效实施,专门的教师办公室和每周定期的上网时间,为教师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同时,校内设有内部工作交流网和电脑之间的共享网,为教师传递信息和积累过程性电子资料提供了教师科研资料储备的平台。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研究
中 期 报 告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研究”是我校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效而提出的研究课题。2014年4月着手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2015年6月批准立项。两年来,我校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依托,边实验边推广。实验时,进行了探索和大胆创新,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从而实现“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标追求,进而形成了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注入新的活力。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其主要表现有:(1)教师主宰。(2)主客体错位。(3)忽视差异。(4)知能脱节。(5)重负低效。(6)物式灌注。(7)追求形式。(8)发展畸形。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英语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成了广大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具体来说,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结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评价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有效化: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效率、效益的诸因素进行理性分析,找出影响有效教
学的“致命因子”,再通过实践研究使这些因子逐步得到优化,探索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学“有效”。
3.“英语课堂教学手段有效化”: 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是上述内容和要求在小学一至六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集中呈现和完美体验。
4.生本教育理论: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的宗旨。此外,还有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方法论都是本课题立项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任务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通过本课题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能总结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基本策略(有效解读文本的策略、有效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找到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化的因素并研究出与之相对应的手段,从而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推动我校乃至全县英语课程改革工作持续、深入地发展,促进一批教师专业成长,大面积提高英语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任务:
1、教学有效化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要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2、教学有效化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而且,教学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教学有效化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同时又反对绝对量化或过于量化,而是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教学有效化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5、教学有效化也是一套策略。据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及教学评价策略等。
总之,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三、课题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掌握个案动态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要采取措施,由浅入难,慢慢引导,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个案研究,及时了解整个班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情况,不断总结和评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变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3..调查法: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课题研究策略的有效性,要进行多种方法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4.行动研究法:通过不同主题的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如何从教学实际层面入手,提炼出有广泛意义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不断的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叙事研究法:将整个教育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教师通过对教学故事(撰写教学案例)的叙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5年6月)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各子课题组成员,落实研究任务。(2)组建情报网络,成立情报组,撰写情报综述。
(3)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任务、方法以及应该取得的研究成果。
2.实施阶段(2013年7月-2014年2月)(1)调查研究
按照各子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分类编制问卷调查表,设计座谈提纲,并实施调查,了解我校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实际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
(2)实践探索
在了解、掌握我校教和学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缺陷与不足,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制订措施,开展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①选择试验对象 ②规定内容、形式
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集体备课,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完成教学设计,然后在实验班实施,并进行反思调整、总结,撰写课例、总结经验等。
3.总结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1)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①撰写调查总报告一篇、分报告若干篇。
②撰写论文、经验、总结、教学案例若干篇。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理性思考。
(2)确定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设计教育实验报告的结构,撰写各个研究报告及总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探索,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中“三维”目标的切入点,设计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
1.调查和分析影响我校英语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树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目标教学意识,知识探究意识,情境建构意识,教学反馈矫正意识,当堂训练和检测意识。
2.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优化课堂训练,优化学生学习心理,优化学生学习习惯。
3.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标准。努力做到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多元化,促进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化,从“形式”向“效果”转化;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真正成为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法。
(二)研究内容 1.有效解读文本的策略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根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2.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课题组将重点研究科学的、适切的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3.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通过一课不同教法教、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启发思考,比照促动,着力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题组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A有效提问:英语课堂教学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教与学互动、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计问题,凸显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内容。
B有效训练: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设计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科学、快捷地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表情达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英语素养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师生的发展,为了师生的一切发展”的意识,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鼓励教学创新或推陈出新。
2.发展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有效功能,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3.开放性原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开放的,要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结合本县、本校、本班的实际留有一定的空间,搞好自我反思,不搞“一刀切”和硬性规定。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1.充分利用学校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集中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如系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理论学习材料选编》、《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选讲》、《课课程标准》、《新课程教师行为的变化》、《教育科研》等相关专业杂志上的
有关文章和教改信息。通过学习,切实转变观念,逐步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学生观,进一步明确了教改方向,理清教改思路,为研究、制定、修改具体的教学方案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为我们积累了厚厚一大本文献资料。
2.积极创造条件、机会,让课题组成员“走”出去参观学习、取经。我们先后组织了4人到兰州、张掖、如东等地参加全国小学经典教学研讨会学习,通过培训学习,课题组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科研的规划、操作和管理能力。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所有课题组成员还都积极参加兄弟学校开展的观摩课听课活动。通过外出学习,开拓了视野,学到了兄弟学校不少先进经验。同时,各课题组成员还在本校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取长补短。
围绕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
首先,我们加强了集体备课制度,统一思想、目标、步骤。在英语教研组长邵淑巧的引领下,两年来一直坚持集体备课,并坚持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次,开展校际教研联谊活动,课题组成员围绕教改实验认真上好教改实验课、观摩课,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成效
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合作、辛勤劳动下,本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表现在:
1.构建了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模式,提出了明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和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现在,这些课堂教学手段已产生较大的影响力,逐步渗透、影响到其它一些学科教学及周边学校。在教研交流活动中进行了课题研究成果经验介绍和推广。
2.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我校课题组认真贯彻实施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促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近两年来,在县教育局对全县教学质量检测统一考试中,我校连续两年获全县第一名。
3.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养成,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具体反映在学生普遍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学习习惯好、知识面广、想像丰富、学习质量好、发展后劲足。
4.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科研研究,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较大的转变、科研能力、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团结奋进、勤于思考、善于科研、敢于创新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借助该课题研究,学校培养了多名县级骨干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在学校近两届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均获得良好成绩;
(二)研究得出的观点及结论 1.有效解读文本的策略
(1)基本观点: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根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我们认为:
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英语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当然,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并不是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进行分析,而是要求这种分析必须顾及全篇,要有课文的整体观;即使对课文的某一段落或词句的理解,也应该具有整体观的意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整体把握教材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理清写作思路,作者在写文章时进行立意和谋篇的思维之路,是写作时串联文章的关键,是阅读时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理清了文章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或感情。二是分析结构布局,整体阅读离不开领悟作者怎样布局谋篇,研究文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三是抓住 “点”“线”“面”,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关键的词语、警句、过渡段等等。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
教师还应从课程标准的宏观上整体把握,从全套教材编写的整体入手,做整本教材及教材单元的整体设计。这样才能理清英语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明确教材的整体框架,明确教材的知识序列;才能从宏观、微观层面上审视教材,既有全盘考虑又有具体目标,使教材与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使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实现;才能既有整体设计又体现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遵循课程所反映的英语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在渐进的过程中整体推进,使教学形成一个有序、有机的整体。
2.有效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
(1)基本观点: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于漪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
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①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②结合英语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能力锻炼、策略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往往是同步实现的,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其得以实现。
③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只有教师正确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英语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
④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⑤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有效教学实施策略(1)有效提问
经过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有效提问有这样几个特点:
A.覆盖面大,往往是牵一发可动全身的“主问题”,问域宽阔,可作多角度思考。需要综合处理全文的主要信息方能解决问题。
B.穿透力强,问题所向直取课文的主旨,往往是解读全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制高点。C.探究性高,其问题的解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指向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需要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
①新奇性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要故意用偏、难、怪的题目使他们感到难堪。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成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让学生有如感春风如沐春雨的感受,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
②启发性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英语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
膀。
教师要学会“曲问”。“曲”是指问题答案不能浅显直露,而应该让学生通过仔细思考才能发现。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所谓“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曲问多见巧思,易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③思辨性
“浅”是提问的大忌。“有疑而问”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浅显的提问往往问而无疑,课堂上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动地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怎么也动不了。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考、争辩找到答案。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使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入透彻。
④开放性
一方面教师要增加课堂问题的多元性和非确定性,使问题由静态、封闭的框架体系转向动态、开放的网状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拓展提问。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英语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有效训练
英语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本,这是由英语学科性质决定的。“训练”是落实英语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构建科学的语言训练新机制。
首先,要确定训练目标。应以“知识和能力”为主要训练目标,在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时候重视“过程和方法”,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每一课的训练目标要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个性,易于操作和达成度的检测。目标要少而精,讲究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进,忌面面俱到。另外,确定课时训练目标时,必须把文本的语言特点与学生的英语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要设置语言载体。我们要经常关注三个“点”:一是找准听说读写的附着点。二是洞悉情感发散的栖息点。三是发现价值引领的切入点。这三个“点”是相互渗透与交融的,并不孤立存在,只是因其训练价值而有所侧重。
再次,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训练方式因训练目标和语言载体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譬如,从训练对象的多少看,有个别训练,小组训练,全班集体训练;从语言的运用形式上看,又有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口头语言训练主要有朗读、背诵、复述、讨论、回答、对话等
形式,书面语言训练主要有默写、连线、填空、写词、练句、仿写片断等形式。但无论选择哪一种训练方法,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趣味性和语言训练的时效性。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新的内涵。比如,把机械的、重复的语言文字训练变成综合的英语实践活动,把静态的语言文字练习变成动态的英语实践。训练如果进行得好,就能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三)尚待研究的问题
1.要进一步研究教材的二度开发,盘活教材资源将“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落到实处。2.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得出更多好方法,让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益。3.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所有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这也是我们今后面临的需要探究的问题。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研究
结 题 报 告
我校于2014年4月着手《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本课题的研究准备解决目前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其主要表现有:(1)教师主宰。(2)主客体错位。(3)忽视差异。(4)知能脱节。(5)重负低效。(6)物式灌注。(7)追求形式。(8)发展畸形。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在此形式下,我们提出了“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研究”,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课题于2014年4月开题,预期到2015年6月结题,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前阶段概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与师生互动为核心,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中“三维”目标的切入点,设计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
我们将用两年的时间,对有效教学进行探讨,力争形成自己的有效教学新模式和评价体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推广我们的成果——《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英语课堂教学手段有效性研究”是指对我校英语课堂教学手段有效性的调查,分析确定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提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构建新的课堂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根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2)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课题组将重点研究科学的、适切的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2)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通过一课不同教法教、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启发思考,比照促动,着力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题组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A有效提问
英语课堂教学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教与学互动、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计问题,凸显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内容。
B有效训练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设计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科学、快捷地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表情达意。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思路是提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构建新的课堂模。重建课堂,意味着我们要按照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英语课堂教学,探索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会体现在教师的思维中,而且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中,更要体现在现实的课堂中和学生当前的学习和发展中。
对于本课题,我们拟从建立体系和结构框架的维度,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去研究英语课堂教学。比如从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教学结构与教学要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范畴去研究和把握英语课堂教学,进而去构建融合新理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各子课题组成员,落实研究任务。(2)组建情报网络,成立情报组,撰写情报综述。
(3)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任务、方
法以及应该取得的研究成果。
2.实施阶段(2015年7月-2015年2月)(1)调查研究
按照各子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分类编制问卷调查表,设计座谈提纲,并实施调查,了解我校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实际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
(2)实践探索
在了解、掌握我校教和学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缺陷与不足,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制订措施,开展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①选择试验对象 ②规定内容、形式
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集体备课,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完成教学设计,然后在实验班实施,并进行反思调整、总结,撰写课例、总结经验等。
3.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6月)(1)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①撰写调查总报告一篇、分报告若干篇。
②撰写论文、经验、总结、教学案例若干篇。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理性思考。
(2)确定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设计教育实验报告的结构,撰写各个研究报告及总报告。
(四)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发展,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当前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长远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提高(根本的支撑)。因此,开展我们的实验研究,更主要的还是得先更新我们教师的观念。我们认为我们的教师首先就必须得具备与现代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育观、学生观、管理观、质量观、人才观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我们的研究。从哪儿着手呢?就从教师的学习开始吧!我们的教师平时应该厚积,即不断地学习。学习怎么开展课题研究,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一切有利于课题开展、学生发展的知
识„„为此,每学期开始,我们先召开课题组会议。一起学习如何开展课题的研究,如何试验,如何整理素材等等。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实验成员的具体工作;确定每周利用两节课进行研究,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平时,经常性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并做读书笔记,为自己的试验提供有力的、新颖的理论依据。同时开展“请进走出”活动。课题研究以来,邀请了教研室、学校有经验的教师来做讲座、上课;在市级上公开课二人次;赴兄弟学校上课余人次„„这些活动不仅给教师们增加了学习的机会,增强了科研的意识,更是在试验课题的过程中多方听取宝贵意见,使课题不断深入开展。除此之外,还对每人进行制作课件、网页的培训;平时多读、多背文学作品,不断提高英语素养;鼓励本科函授(青年教师大专已普及)„„种种学习,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更使他们逐步具备一个学者的气质。
(2)组织研讨
自课题研究起,成立了英语青年教师学习组这一沙龙团体。举办讲座、指定书目、读书沙龙等形式引导课题组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逐步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磨课(实验课)、研课、上课、评课、作讲座等为主要活动形式。每两周活动一次,每次两节课的时间,再忙,也抽一节课进行。两个个学期来,从没间断过。课题研究至今,八人皆上过实验课。不管谁上课,课前大家皆要熟悉每篇教材,在活动时根据研究的课题内容发表自己的理解,由上课人自己整理、归纳后设计教法,并实施。有时是上课人自己先说思路,想法,大家再提自己的想法,上课人修改后实施。上课时(有时包括试上),大家都去听课,仔细听,认真记,反复思。再次活动时,就针对本堂课每人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不仅使大家在言语交锋中,思维碰撞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探索,更在不懈地追求中,使自己逐步成为高品位、科研型教师。事实也证明,这些教师不仅自身成长,也以点带面,推动了全体教师的进步。拔尖要抓,入门也要抓。青年教师学习组就是主要以沙龙的形式展开学习,每两星期一次,每次也是两节课,每次主要交流两周内所学、所思、所做、所写。要求平时认真钻研,多读理论书刊(活动时要交流看了什么杂志),多听指导老师或同轨教师的课,同组间多交流、多问,上课多尝试(活动时交流自己课题实验时一片段),课后多思考,多动笔。每次活动前均做好充分准备,发言从不遗漏,而且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次活动都顺利、热烈地开展,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收益。更可喜的是,一些看到课题研究就后怕、对于研究毫无头绪的
青年教师也逐步走上了轨道。
(3)不断反思,探讨课堂探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确立新的研究重点。
学校的反思活动可谓形式多样。一种是要求教师坚持撰写每课的“教后小记”,逐步养成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良好的研究习惯。不管是集体备课还是自己备课,我们的教后小记都是“货真价实”的。随便检查谁的,你都会发现有血有肉,完全是一篇标准的案例反思。二是定期征集“案例反思”。每学期,我们都要在教师的案例反思中评选优良的,选送参加市级比赛,屡次获奖。三是举行论文发布会。在上述反思活动中,不断增强了教师对新理念的内化水平和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洞察能力,从而为科研型教师的成长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4)及时总结
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正是基础教育的目标所在。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近一年来,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教师首先从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有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同时,在研究中学习取舍,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二、课题研究进展
(一)有效解读文本的策略
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英语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当然,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并不是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进行分析,而是要求这种分析必须顾及全篇,要有课文的整体观;即使对课文的某一段落或词句的理解,也应该具有整体观的意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整体把握教材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理清写作思路,作者在写文章时进行立意和谋篇的思维之路,是写作时串联文章的关键,是阅读时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理清了文章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或感情。二是分析结构布局,整体阅读离不开领悟作者怎样布局谋篇,研究文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三是抓住 “点”“线”“面”,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关键的词语、警句、过渡段等等。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
教师还应从课程标准的宏观上整体把握,从全套教材编写的整体入手,作整本教材及教材单元的整体设计。这样才能理清英语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明确教材的整体框架,明确教材的知识序列;才能从宏观、微观层面上审视教材,既有全盘考虑又有具体目标,使教材与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使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实现;才能既有整体设计又体现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遵循课程所反映的英语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在渐进的过程中整体推进,使教学形成一个有序、有机的整体。
(二)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的策略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于漪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我们的做法:
1、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2、结合英语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能力锻炼、策略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往往是同步实现的,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其得以实现。
3、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只有教师正确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英语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
4、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5、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三)有效提问的策略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۰G۰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那么怎样才是有效的教学呢?
经过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有效提问有这样几个特点:
1、覆盖面大,往往是牵一发可动全身的“主问题”,问域宽阔,可作多角度思考。需要综合处理全文的主要信息方能解决问题。
2、穿透力强,问题所向直取课文的主旨,往往是解读全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制高点。
3、探究性高,其问题的解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指向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需要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
1、新奇性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要故意用偏、难、怪的题目使他们感到难堪。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成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让学生有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受,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
2、启发性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英语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教师要学会“曲问”。“曲”是指问题答案不能浅显直露,而应该让学生通过仔细思考才能发现。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所谓“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曲问多见巧思,易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3、思辨性
“浅”是提问的大忌。“有疑而问”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浅显的提问往往问而无疑,课堂上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动地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怎么也动不了。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考、争辩找到答案。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使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入透彻。
4、开放性
一方面教师要增加课堂问题的多元性和非确定性,使问题由静态、封闭的框架体系转向动态、开放的网状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拓展提问。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英语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有效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
英语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本,这是由英语学科性质决定的。“训练”是落实英语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构建科学的语言训练新机制。
首先,要确定训练目标。应以“知识和能力”为主要训练目标,在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时候重视“过程和方法”,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每一课的训练目标要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个性,易于操作和达成度的检测。目标要少而精,讲究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进,忌面面俱到。另外,确定课时训练目标时,必须把文本的语言特点与学生的英语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要设置语言载体。我们要经常关注三个“点”:一是找准听说读写的附着点。二是洞悉情感发散的栖息点。三是发现价值引领的切入点。这三个“点”是相互渗透与交融的,并不孤立存在,只是因其训练价值而有所侧重。
再次,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训练方式因训练目标和语言载体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譬如,从训练对象的多少看,有个别训练,小组训练,全班集体训练;从语言的运用形式上看,又有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口头语言训练主要有朗读、背诵、复述、讨论、回答、对话等形式,书面语言训练主要有默写、连线、填空、写词、练句、仿写片断等形式。但无论选择哪一种训练方法,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趣味性和语言训练的时效性。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新的内涵。比如,把机械的、重复的语言文字训练变成综合的英语实践活动,把静态的语言文字练习变成动态的英语实践。训练如果进行得好,就能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三、对下阶段课题研究的思考
该课题实施近一年来,所有组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英语,英语中体验生活,学生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将认真总结前阶段课题研究的成败得失,认真制订后续研究规划,以期做到:
1、丰富借鉴视野
不但要借鉴国内的英语课堂教学经验,而且要开阔眼界,放眼世界,研究世界各**语教学的经验,从中外母语的比较研究中获得可借鉴之处。
2、加强实践,提炼方法
立足课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积累有效教学的经验,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具体的方法,是课题组今后的一个重要工作。
3、总结研究成果
把整个课题研究加以归纳、整理,撰写结题报告,应用推广。参考文献
1、《河南教育》、《英语教学》、《中小学电教》《网络科技时代》等杂志;
2、《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3、《创新教育大全》;
4、《素质教育理论研究》;
5、《主体教育研究》;
6、《英语新课程标准》;
7、相关网站:中国基础教育网 河南远程教育网
8、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通知等精神。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荐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还要不要段落教学06-2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08-24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8-18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09-05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论文11-06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论文07-20
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素质建设06-30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06-19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