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新华社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李从军范文(精选4篇)
1.《努力开创新华社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李从军范文 篇一
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
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月24日)
刘延东
刚刚过去的201O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国家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继续深化,民生得到显著改善,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中国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的形势下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10年也是教育工作极不平凡、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新征程,成为我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高度,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描绘了我国新世纪第三个五年的宏伟蓝图。落实好全会精神,实现“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今年也是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未来五到十年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牢牢把握大好机遇,勇于承担历史使命
过去五年是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五年。教育普及达到新水平,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我们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教育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为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去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把我国教育事业带入了历史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决策深入人心。教育系统和相关部门把学习贯彻作为头等大事,开展了广覆盖、多形式的学习宣传和深度解读。教育部党组成员带队分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宣讲,举办省部、厅局和高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把创先争优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14个部委和百位各界专家学者发表文章,准确解读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意义和政策重点。新闻媒体全面报道,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仅中央及首都100多家新闻媒体刊播的教育新闻就比上年增加了一倍多。学习宣传力度之大、声势之强、参与人数之多为近年少见,全党全社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和行动,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决心更加坚定。
第二,贯彻落实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国务院成立包括党政群系统20个部委在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方针和政策措施,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成立新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加强重大教育政策问题调研论证和评估。国务院下发《教育规划纲要任务分工方案》,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建立了部际分工、省部沟通的新机制,形成了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新合力。
第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经国务院批准启动全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了425项改革试点项目。以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为重点,组织实施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从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系统推进,形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改革新局面。
第四,一系列国家层面的重要政策集中出台。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的突破口,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相继发布了几个关于落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文件。加快推进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增加100元。启动1000所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央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实训基地。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相关部门出台了大力支持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国家发改委设置专项扶持中西部特殊教育发展,2010投入29亿元支持学校建设。国家资助体系扩展到普通高中,中职免学费政策扩大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通高校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000元增加到3000元。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共出台50多个文件,初步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支持体系。
第五,各地贯彻落实工作扎实推进。各省(区、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党政一把手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有23个省(区、市)发布省级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一批新的政策举措,增加教育投入,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回首2010年,教育工作成就显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社会氛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关心支持、积极参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气象。这是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的结果,也是各地方、各部门特别是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齐心协力、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教育系统的同志们表示亲切慰问!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感谢!
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作出了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这一重大判断同样适用于教育事业。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对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与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大思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大力支持。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也承担着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
机遇来之不易,形势催人奋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迫在眉睫。一是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攻坚,是中央提出的“十二五”期间重大战略任务。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事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必须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在改革发展中有所作为。二是当前全球正在掀起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许多发达国家相继推出改革举措,旨在提升教育质量,保持教育领先地位,增强国家竞争优势。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着手教育改革,以解决教育公平和提升学生素质问题。面对外部压力,我们如不加快改革,不迎头赶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三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期待和呼声日益强烈。颁布教育规划纲要特别是启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既顺应了社会对改革的期望,也增添了群众对教育改革 的信心。如果不加快改革,我们就无法兑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承诺。
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认清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切实承担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不辜负中央的期望与人民的重托。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教育战线要围绕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紧密联系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全面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主题是科学发展,教育工作的主线是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通过改革来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今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育人为本,紧紧抓住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先发展为保障,以重大发展项目和改革试点为抓手,力争在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第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有新成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迫切需要教育为落实主题主线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科技贡献。要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使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更加适应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加适应当代科技创新交叉融合和提升自
主创新能力的需要,更加适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需要,更加适应中国国际地位上升和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的需要。要围绕区域发展战略,打造教育特色和优势,提高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着眼文化建设需要,推动人文社会科学深入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增强教育服务决策的能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按照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促进教育公平要有新进展。当前,要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强基础”的要求推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迈出更大步伐,政策支持、财政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配置应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倾斜,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要抓紧研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的政策。积极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好留守儿童就学问题。学前教育要在缓解“入园难”方面尽快见到成效,政府要履行保障基本入园机会的责任,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多种形式扩大资源供给。高等教育要促进机会公平,通过对口支援、区域合作、优质资源共享等方式支持中西部地区提高办学水平,新增招生计划和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向高教资源不足地区倾斜。国家奖助学金要提高资助标准和扩大覆盖面,保证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第三,提高教育质量要有新突破。要在教师、教材、教法三大重点上下功夫。逐步建立健全招聘录用、考核评价、培养培训和退出等各级各类教师管理机制。今年中小学教师要启动“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改革,职业院校要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高校要打造名师团队。要全面推动各层次教师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任教,做好首届免费师范教育试点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工作,加快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加大教学投入,推进课程改革和教材建
设,使教学水平有比较大的提升。以教育信息化为重要抓手,推动信息网络向基层学校延伸,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的新模式,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监测评估,有计划地建立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体系,探索相对独立的督导体系,引导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第四,人才培养模式要有新探索。人才培养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强调的素质教育要求引领人才培养工作。要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全面发展。要研究制定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框架,探索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的德育内容和方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总结推广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经验,今年应重点在小学生“减负”上见到成效。以社会实践为关键环节,增加教学实验、生产实习、技能实训,丰富学生课外活动,鼓励志愿服务,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选拔机制、培养方式、成长环境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第五,推进改革开放要有新举措。要在办学体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对外开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办学体制方面,推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的改革。高校要加快章程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落实办学自主权。职业教育要探索校企、校农合作有效机制,使学校真正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要明显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研究出台财政、税收、金融、土地、教师等支持政策,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在管理体制方面,要按照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原则,减少和规范政府对学校的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着重解决政府部门对学校服务责任不到位、监管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探索省级教育统筹的有效机制,更多地调动地方
政府发展教育的积极性。要以教育开放凝聚人才培养的新优势,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有效形式,推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建立联合培养和合作研究平台,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教师团队方面迈出更大步伐。推动有条件的高校加强相关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六,保障支撑要上新水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规划优先、财政资金优先、公共资源优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温家宝总理强调,要重视教育投入的绩效,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使教育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按照4%的要求,今后几年各级政府都将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两个,一是各地的资金能不能落实到位。各地要不折不扣、用好用足中央政策,落实投入责任。教育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分省落实教育投入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经费能不能管好用好。各地要统筹安排教育经费,与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实施相配套,向最急需领域和最薄弱环节倾斜,做到雪中送炭。要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经费分配制度、学校财务制度和监督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估,防范财务风险。尤其要把增加投入与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形成新制度新模式。
三、坚持改革创新,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
目前,中央关于教育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各项任务已经部署,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实现今年这“六个新”的要求,关键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第一,解放思想,增强改革意识。现在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交织,教育领域新老矛盾叠加。教育的思想观念方法不进行大的转变,体制机制障碍不取得新的突破,教
育事业科学发展就很难有崭新的局面。一要突破陈旧观念。改革不是为了否定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我们要自觉从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从不合时宜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推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体制机制有深刻转变。二要尊重客观规律。解放思想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必须把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贯穿改革发展始终,使改革的制度设计、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符合教育特点,适应人才培养要求。三要大胆探索实践。当前,各种利益群体的教育诉求不尽一致,对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存在不同看法,我们要防止仅仅停留于争论,在积极探索实践中深化认识,破解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难题。
第二,科学谋划,注重整体设计。每项改革和发展任务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体谋划和前瞻布局,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少走弯路。要加强顶层设计。“十二五”规划是今后5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教育规划纲要是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在编制出台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和分地区、分领域规划时,要按照这两个规划的要求,把10年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按时间节点规划好,形成清晰的工作指南。每一项改革都是整体改革的一部分,要把解决地方、学校的具体问题与实现全国性改革目标紧密结合,把解决当前问题与形成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要注重研究政策问题,完善相关领域特别是人、财、物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使改革发展举措有具体的政策支撑。
第三,抓住关键,力求重点突破。所谓重点和关键,集中体现在“三个最”上。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比如,发展文化产业,迫切需要大批既有艺术造诣、又熟悉市场、掌握文化产业运作规律的经营管理者。又比如,人才规划纲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的实际,提出建设社会工作者队伍,培养大量基层社区服务人员和心理辅导人员。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加快培养紧缺人才。二是人
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比如,社会上对“择校热”反映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三是教育事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比如,农村教育一直是短板,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要着重围绕“三个最”,攻克重点,突破难点,带动教育规划纲要的全面落实。
第四,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实际。要把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各具特色的改革发展路径,不强求一个模式。比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一定要立足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多种形式、多种类型。要边试点边总结,尊重地方、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大胆试大胆闯。对试点中确有实效、群众欢迎的要大力推广,对问题较多的要及时调整,对基层、学校提出的要求和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及时给予回应。只有各地走出有特色、多样化、高质量的路子,教育事业的发展空间才能更加广阔。
第五,统筹兼顾,积极稳妥推进。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维护稳定是硬任务。现在,我们既处于黄金发展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社会上的许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教育领域;教育改革本身也面临很多两难问题,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浮出水面。我们既要勇于改革,还要善于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使改革不仅成为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成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一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抵制不良思潮的干扰。教育规划纲要集中体现了中央对教育工作的最新要求,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探索都要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二要把握好改革进度。对于重大、复杂、敏感的改革项目,要充分协商,科学论证,全面评估群众承受能力和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合理确定改革的顺序和推进的速度,增强改革的协调性。要密切关注改革进程,随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各种风险分析和应对预案,防患于未然。三要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教育改革的社会关注度很高,重大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必须跟上。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时澄清社会疑问,引导社会理性看待存在的问题和暂时的困难,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
第六,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保证领导到位、分工到位、制度到位。目前在中央层面已经把教育规划纲要的190项任务分解到60个部门,下一步责任分工要逐层向下落实,各项任务在省(区、市)、学校和试点单位都要确定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各地要以完善的机制规范工作运行,探索建立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咨询机制,统筹协调重大决策和任务落实。教育部门要主动争取地方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形成合力,减少阻力,使贯彻落实工作顺利推进。
监督检查是促进贯彻落实的有力手段。要重点督查改革举措是否落实到位、发展项目是否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规范有效、工程质量是否安全合格。要加强对重大改革试点和发展项目的过程性督查,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对设计不周全、措施不具体、保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调整和完善。要建立行政问责制,增强中央重大教育决策的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教务公开、校务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独特作用,让群众在参与监督中理解支持教育改革。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目前,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
头脑,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只有真抓实干、趁势而上,才能推动教育事业上一个大台阶,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上来,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使整个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工作状态、能力水平、眼界胸怀有大的提升。
第一,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勇气。当前,教育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任务重、要求高,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许多问题并没有现成答案。面对矛盾和挑战,个别地方和单位仍存在畏难情绪。要深刻认识到,不改革没有出路,不发展就是退步,一定要有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直面困难的思想准备、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开拓进取,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推向前进。
第二,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邓小平同志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一定要力戒形式主义,大兴实干之风。要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正确把握国情、社情、教情,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提高履职尽责的工作能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对干部素质的要求更高,加强队伍建设的任务更加迫切。要强化理论武装,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增强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提升专业素养,注重把握国内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开阔视野、把握规律。要注重在贯彻落实中选拔培养干部,把一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深入基层,了解实际,在艰苦复杂环境中增长才干、锤炼作风,促进自身素
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四,保持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行。总的看,教育系统风气是好的,但有些领域和单位仍存在一些违法违纪问题。这些虽是个别现象,但损害了教育系统的形象。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进一步严明纪律、严格管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腐败案件,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始终保持教育战线廉洁高效、风清气正。
同志们,新的一年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共同谱写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2.努力开创专利事业发展新局面 篇二
一年打基础——千淘万漉始到金
常城于2009年底担任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局长。上任之初,摆在新班子面前的是这样一组数字:年专利申请量9014件,排在全国第19位。对比黑龙江省全国第17位的经济实力排名,以及全国第12位的科技实力排名,专利产出明显不相适应。特别从创新主体角度来看,全省企业专利申请量2018件,仅是广东省的7.2%、江苏省的5.2%,全省工业企业只有1.5%拥有专利。全省高校专利申请量1979件,不及浙江一个大学的专利数量。全省科研院所专利申请量仅300多件,相当于大连一个研究所的专利数量。除专利数量之外,对比当时一些发达省市正如火如荼开展的专利维权援助、质押融资、专利托管服务等工作,黑龙江省也存在较大缺口。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扭转这种落后的工作局面?是摆在常城面前的首要难题。但既然肩负了这个重任,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来改变这种状况。局新班子经过深入调研,在2010年初召开的全省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提出了“一条主线,两个目标,四大工程”的工作目标,即以黑龙江省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为主线,以提高全省专利申请量为牵引,实现全省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0件,全省企业专利申请量突破3000件的两个目标,全面启动实施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工程、专利优势企业创建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工程、专利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在此次工作会议精神的引领下,2010年黑龙江省的知识产权工作开始了拾遗补缺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实施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工程。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面、宽角度地进行立体宣传。政务信息在全省的上报排行由2009年的第47位升至2010年的第8位,其中新华社通稿《黑龙江省调动高校力量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工作》被新华网、凤凰网、中央人民政府网站等50余家媒体转载。强化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组织业务骨干成立知识产权宣讲小组,组建哈工大知识产权志愿者队伍,深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哈尔滨高新区等高校、院所和科技园区进行宣讲,现场解难答疑。2010年,全省共举办了各类知识产权培训30多期,专业培训3000余人次,普及性培训逾20000人次,有力地提高了知识产权工作的社会显示度和影响力。
二是实施专利优势企业创建工程。深入全省13个市地的130多家企业,从专利信息检索、专利申请、专利维权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开展专利工作。采取专利补贴、专利数据库建设、产业化项目资助等方式,支持其提升知識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55家企业分别入选省首批专利优势试点企业和专利优势培育企业。推动园区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组织大庆市4家专利代理机构轮流驻区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等方面综合服务。2010年,黑龙江省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创建单位达到52个,示范创建城市1个,大庆市成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
三是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程。成立了黑龙江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为专利权益人提供知识产权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受理侵权、违法案件举报、投诉,并为因经济困难难以支付侵权诉讼费用的权益人提供适当经费资助,全年共处理各类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事项40余项。开通了“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益热线,受理或转送知识产权投诉31件,提供知识产权咨询110次,成为广大权益人维权援助的快速通道。
四是实施专利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成立黑龙江省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开通了省专利技术展示交易网,征集专利交易项目1576个,组织参加了“第十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等展会,为优秀专利技术转化搭建平台。与黑龙江省科力科技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研究探索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推动3家典型企业启动试点工作。全省13个市(地)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投入应用,中外专利文摘数据库已包含“九国两组织”的中外专利信息3070万项,为全省提供专利信息检索服务。哈尔滨代办处发挥了窗口服务形象作用,业务质量无A类差错。
同时,加大了对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工作的推动力度,通过支持高校、院所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政策和管理机制,发挥了高校、院所创新创造的龙头作用,此工作经验被黑龙江省委办公厅报送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同时,调整了专利补贴资金政策,加大了补贴力度;协调有关部门将专利奖项和授权专利作为评定技术职称的重要标准。这些政策措施共同作用,激发了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凭借这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工作,黑龙江省的知识产权工作开拓了自己的天空,为“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作了完美收官。2010年,黑龙江省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省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工作。全省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万件,达到10269件,同比增长13.9%;全省企业专利申请量3011件,同比增长49.2%;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专利申请量3276件,同比增长41.3%。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被授予全国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先进集体、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全国专利实施状况调查先进集体、全省政务信息报送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黑龙江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徐广国对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在新班子领导下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赞扬为“心和气顺,风清气正,谋发展,思进步,讲创新,争先进,树立了良好形象”。
两年求突破——成功在久不在速
“发达省份已经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我们只是在努力地追赶,没什么好炫耀的。况且,成绩的取得不是我的功劳,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的支持、省里领导的关怀、局班子和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当本刊记者对2010年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工作的跨越发展表示赞叹,对常城的领导能力表示钦佩时,常城则认为,成绩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面对过往的荣誉,常城表示,很感谢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领导、省主管领导及省科技厅领导的关怀。正是领导高站位的工作要求,为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拓展了工作思路,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同时,他表示,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全体工作人员的扎实进取是事业发展的坚强保障。也许正是领头人这种谦和、理性的处事态度,使得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没有陶醉于成绩,而是找准自己的位置,不骄不躁,再次站在新的起点上。
2011年虽然还没有过半,一些成绩已经开始凸显。2011年第一季度,黑龙江省的专利申请量及发明专利申请量在全国各省份(不包括台湾)的排名均上升为全国第17位。全省专利申请量4474件,同比增长150%。其中,发明专利1059件,同比增长42.5%;实用新型2176件,同比增长135.5%;外观设计1239件,同比增长915.6%。专利授权量1581件,同比增长60.2%。其中企业授权526件,同比增长124.8%;大专院校408件,同比增长158.2%。这些指标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为全省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内生动力。与给力数字相呼应的,还有黑龙江省知识产权战线的一件大事。经黑龙江省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黑龙江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2020)》于5月22日正式颁布实施。这份勾画黑龙江省未来10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战略蓝图,在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对优化全省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标志着全省知识产权工作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黑龙江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启动年,常城提出,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工作将按照“抓住一条主线,实施四大工程,提升四个能力,强化一个意识”的总体思路进行突破,即以黑龙江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为主线,继续推进四大工程,提升全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能力,强化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在提升专利创造能力上,提升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完善专利产出的激励机制。继续认定30家专利优势培育企业、20家专利优势试点企业。开展无专利企业“除零”计划,力争使200家无专利企业实现专利申请“零突破”;着力培育专利申请大户,实施企业专利“超50件、100件”计划。实施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提档升级”计划,促进无专利申请的高校、科研院所申请专利,专利申请较少的高校、科研院所专利申请量有较大幅度提升。继续推进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工作。
在提升专利运用能力上,在省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专利技术展示交易联盟,为专利技术展示交易提供政策支持;建立专利预警分析平台,围绕生物产业、新型农机装备制造等我省重点发展产业开展专利预警分析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引导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业务。
在提升专利管理能力上,围绕黑龙江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中外专利文献数据库,提高专利信息公共服务能力;高质量完成电子专利申请推进、专利申请数据返还与统计利用等新业务试点任务,电子申请量达到受理量的70%以上;制定并实施支持专利代理机构、培养专利代理人和支持代理人执业的相关政策;推进城市、县域知识产权工作。
在提升专利保护能力上,启动《黑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政策;继续开展打击专利侵权和制售假冒专利商品专项行动,不断把专项行动引向深入;充分发挥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和“12330”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公益电话的作用,及时受理举报投诉,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服务,对涉及重大知识产权事项的援助申请組织专家会商。
开拓明晰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为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工作带来了蓬勃的发展,为黑龙江省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年上台阶——长风破浪会有时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也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果我们对于知识产权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将处处受制于人。今年颁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写入了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意味着专利指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常城认为,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高,代表了先进的创新成果和创新方向。这一目标的设定,越发明确了国家正大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要求;这也意味着黑龙江省的知识产权工作要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创造活动,专利工作要更好地服务于黑龙江省科技和经济工作。
常城表示,“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将继续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共同支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协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推动全社会的自主创新活动。通过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开创全省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使专利成为龙江经济崛起的活力之源。
3.《努力开创新华社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李从军范文 篇三
努力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新局面
——鬲向前厅长在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是经省政府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 “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分析“十二五”时期的形势任务,部署2011年的主要工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去年11月份,赵正永代省长专门听取我厅工作汇报,对做好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娄勤俭常务副省长又出席今天的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最快、取得成绩最大、发挥作用最突出的历史时期。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突发蔓延、地震洪涝灾害频发、自身机构改革任务繁重等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全系统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力克时艰,从容应对挑战,及时化解风险,圆满完成了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目标任务。
(一)突出就业政策落实和重点群体就业,就业目标全面完成,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就业工作安排部署,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和扩大就
万人。一是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完善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意见,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创新了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标志着我省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在制度层面实现了全覆盖,走在全国前列。建立了覆盖城镇各类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近20亿元,妥善解决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历史遗留问题。完善了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省级调剂金制度,实行“五缓四减三补贴两协商”政策,开展援企稳岗工作,失业保险基金互济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基本建立。二是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十一五”期间,连续每年调整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382元。稳步提高参保人员医疗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住院医疗费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建立了门诊慢性病统筹制度,实现了医疗费据实结算,开展了异地结算,极大地方便了参保人员。连续每年调整失业保险待遇,保障水平居全国前列。工伤保险待遇连续调整提高,工伤职工伤残津贴人均增加630元,“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工伤职工待遇偏低的突出问题。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基金运行总体安全平稳。三是养老保险经办能力进一步提升。养老保障经办服务标准体系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估验收,实现了省内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陕西社保”成为全国人社系统标准 化建设的知名品牌。全面开展了金保工程一期项目建设,实 现了全省三级网络的全覆盖。
(三)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人才服务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截止“十一五”末,全省专业技术人才达128万人,技
(四)积极稳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更加规范,人才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一是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公务员管理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坚持凡进必考,五年为全省各级各部门公开招录公务员和工作人员2.1万名。在公务员职务晋升上,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健全了优胜劣汰选拔任用机制。公务员初任、任职、业务和知识更新等四类培训的参训率不断提高,每年大约有5万多人次参加培训。加强政府表彰力度,不断树立典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先后出台聘用合同管理、公开招聘、岗位设置管理等政策文件,推动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序进行。全面实施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初步建立了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模式。在全国率先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首次岗位设置基本完成,初步实现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三是职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卫生、教育、农业、文化、广电等系统实行职称分类管理改革,突出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际表现、能力水平和为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在宝鸡市开展了国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四是军官安置制度进一步加强。以功绩制、双向选择和政府包底相结合的分配办法为重点,不断完善考试考核选用办法,健全公平、公正、公开安置机制,圆满完成了中央每年下达的军转安置任务,基本做到军转干部、用人单位和部队“三满意”。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各项保障待遇落实到位,军转干部专业培训和个性化创业培训取得良好效果。健全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维稳工作责任机制,开展了人社系统领导干部下访7140名企业军转干部活动,把各项解困政策落实到每名企业军转干部。
(五)稳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资分配关系逐步理顺,工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按照先易后难、先规范后理顺的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工资收
优活动,强化全系统思想、组织、能力、作风和廉政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政务公开、调查研究、规划统计、新闻宣传、信访维稳、考试培训等工作。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发挥大部门体制优势,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必须自觉坚定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工作定位,及时跟进省委省政府部署,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齐心协力的工作格局;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加强基础建设、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保证中心工作顺利开展。
“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凝结着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关心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单位,向全系统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 “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省委十一届七次会议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对“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安排部署。做好“十二五”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我们一定要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这个主题,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线,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
(一)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对促进就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省委十一届七次全
这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
(五)维护社会稳定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实施,劳动者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劳动关系中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劳动者要求提高岗位稳定性、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而引发的新矛盾增加;人事争议案件也呈上升趋势。我们要注重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加强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着力解决新形势下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突出问题,不断消除劳动关系领域不稳定的因素,努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十二五”时期将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发展机遇。我们要迎接挑战,抢抓机遇,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才保证更加有力、人事制度更加完善、收入分配关系更加合理、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的目标,为建设西部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努力完成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
做好201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对于 “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首战取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注重解决重
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健全县、乡、村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异地输出、就地就近就业、自主创业和进城落户农村居民就业。进一步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全面落实各类就业扶持政策,及时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是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积极做好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活动准备工作,全面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继续组织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扩大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范围和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典型的宣传推广,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成功创业。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和担保基金运作机制,巩固小额担保贷款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为自主创业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
四是加快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好困难企业转岗和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培训券管理等政策规定,全面兑现培训补贴政策,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切实增强各类人员的就业能力。重点做好大学生、回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工作,提高创业成功率。加快实施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全面实施以免费服务和统筹管理为基础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制度。加强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实现就业失业实名制管理,搭建覆盖全省的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建立全省人力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和动态分析。认真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专项活动,为各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建立就业信息监测制度和全省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加强职业供求信息分析工作,提高就业信息服务质量水平。
三是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上取得突破。2011年按照高于10%的增幅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一步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步提高到75%和60%以上,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适时调整工伤保险待遇,加强对已纳入统筹保障“老工伤”人员的服务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失业、生育保险保障水平,保证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和发放。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对新征地农民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四是在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上取得突破。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医疗、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检查和新农保基金管理情况专项检查。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软件联网应用,提升监管能力。积极探索基金监督工作新途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监督专家库。加强基金监督队伍建设,建立基金义务监督员制度,贯彻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检查证管理规程,推进持证上岗和依法监督。
五是在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上取得突破。做好《社会保险服务总则》贯彻实施工作。继续加强标准化试点工作,积极做好标准化培训,不断强化标准化推广和实施力度。加强社会保险内控和稽核工作,积极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指纹认证工作,开展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运行情况检查。完善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标准,加快业务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新农保经办标准化工作。加强工伤保险医疗机构、康复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协议管理工作。
(三)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就是要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以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3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的后续管理和“三支一扶”工作。
(四)大力吸引国外智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引进国外智力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实施引智项目带动,大力引进国外智力。
一是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和人才。围绕“一高地四基地”建设,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引进各类拔尖人才,特别是掌握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和产业发展急需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加强全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加大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和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陕创业的资助力度。加大农业引智力度,加快中外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合作国际化水平。实施各项引智计划和项目,大力开发海外高层次人才资源,拓宽引进海外智力渠道。
二是进一步提高出国(境)培训质量和效益。积极开发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出国(境)培训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因公出国(境)培训归口管理。继续加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中长期出国培训的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各项重点培训项目。
三是规范和完善外国专家管理。改善引智环境,完善引智政策,创新外国专家表彰激励机制和聘用合同争议解决机制,依法保障国外人才和聘用单位的合法权益。继续做好“三秦友谊奖”的评选表彰和“国家友谊奖”人选的推荐工作。建立健全行政许可责任制和检查监督机制,做好行政许可证件和外国专家证件发放工作。
(五)完善公务员制度,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我们要在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提升能力上下功夫,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5业技术二级岗位实施工作。贯彻落实全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座谈会精神,完善和改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式方法,提高公开招聘工作规范化水平,力争基本实现公开招聘“全覆盖”。
二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巩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成果,开展正高级审计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清理规范工作。进一步改革完善职称评审政策,加强各级职称评委会管理。加强人事考试机构建设,切实提高考试保障水平。
三是深化军转安置工作改革。不断完善军转干部考试考核选用办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安置工作机制。拓宽安置渠道,加大引导军转干部到基层工作的力度,切实完成2011年军转干部安置任务。进一步规范自主择业管理服务工作,推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个性化培训。强化军转干部适应性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完善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贴正常增长机制和解困维稳工作机制,切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
(七)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问题涉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公务员收入分配改革,研究职务与级别并行制度和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办法等政策。调查研究全省公务员津贴补贴情况,配合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
二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进一步完善我省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研究核定省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处分处
7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小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指导企业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稳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继续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街道(社区)、乡镇。巩固和扩大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覆盖面,推动创建活动向基层延伸。
三是加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仲裁员办案行为规范和仲裁案件处理质量意见。以涉及劳动报酬和集体劳动争议,特别是重大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为重点,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仲裁结案率达到90%以上。探索开展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做好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着力推进“两基”建设,有序推动部分国有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示范工作,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探索建立重大劳动人事争议应急调解协调机制。
四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联合有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加强对重大案件的现场督办和跟踪回访。建立跨地区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协查机制,实行劳动保障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制度。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标准化、执法规范化、人员专业化建设,提高监察执法效能。
(九)加强基础建设,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加强基础建设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统计、信息化、调查研究、政务公开、信访维稳等服务大局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
(十)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树立良好形象
全面完成2011年目标任务,关键在我们这支队伍。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切实打牢我们事业发展的组织基础。目前,省市两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县级机构改革大多数正在进行,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着力抓好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真正实现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制度上形成统一、文化上形成风格、服务上形成品牌的目标。要完善竞争上岗制度,营造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要以提高干部政治业务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重点抓好基层干部培训。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注重发现和总结基层创造的经验,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推进系统政风行风建设。要按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五年工作规划的要求,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用实际行动维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4.《努力开创新华社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李从军范文 篇四
努力开创我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新局面
何永慧
(2010年10月25日)同志们:
在全县上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奋力推进我县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重要时刻,在即将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节点,县委决定召开这次干部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贯彻落实地区干部大会精神为契机,全面总结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以来全县的各项工作,对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在塔城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再落实,认真查找不足,科学研判形势,动员全县各级党政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和决心,大力变革创新、推动后发赶超,以良好精神状态凝聚各族人民力量,加快推进我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历史进程。
9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同志在伊犁召开的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各级党政和党员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提出新疆要创造新的人间奇迹的新目标。国庆长假期间,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到塔城地区调研指导工作,为塔城发展稳定谋篇布局,为基层干部鼓劲加油。在我县调研期间,对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国庆长假后第二天,县委立即召开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对***同志的重要讲话,张春贤同志在上海、浙江考察期间的讲话和在塔城调研时的讲话以及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进行了专门的传达学习,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10月23日地区干部大会召开后,县委立即组织对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学习,围绕我县“解放思想、后发赶超,努力开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新局面”的主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并对开好这次会议作出了专门安排部署。根据会议安排,晁勇同志简要传达了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张春贤书记的两个讲话精神和地区干部大会精神,2个乡场、两个县直单位和3个企业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推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和地委扩大会议精神,突出加快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关键环节,强力推进重点工作,形成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开局。1-10月,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4.1亿元,同比增长18.5 %;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4.4亿元,同比增长47.2%;预计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1亿元,同比增长5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0082万元,同比增长24.2%。
一是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目标,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战胜风雪、冰冻和洪水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优化农业结构,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农牧业丰产增收已成定局。完成高新节水14.5万亩,建成高产示范区16个、高产示范田62.5万亩、科技示范户1000户。预计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7000元以上,较上年增收1000元左右。坚持把富民安居(兴牧)工程融入灾后重建、抗震安居和牧民定居工作。完成灾后重建1539户,开工建设抗震安居2580户、牧民定居400户。首批列入自治区富民兴牧水利工程建设计划的麦海因水库工程进展顺利。
二是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立足新型工业化建设,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实施步伐,大力推进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风力发电、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工业园区建设,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1-10月,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6.1亿元,同比增长32%。充分发挥盆地中心县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社会服务业、房地产开发和商贸流通,拉动了人流、物流和财流集聚,带动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1-10月,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亿元,同比增长14.3%。三是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围绕打造宜居之城,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味,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迎宾路改造,投资2亿元的额敏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竣工,并向各族群众开放,年观光游客达20余万人。投资1.2亿元完成了城区集中供热和天然气入户一期工程,群众多年反映的供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积极做好对口受援工作。加强与辽阳市的沟通衔接,科学制定了2011年、2015年和2020年对口受援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辽宁援额干部人才优势和牵线搭桥作用,做好援建项目规划、资金争取和企业引进等各项工作,实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积极争取辽阳市先期启动资金2643万元,实施了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项目和1339户灾后重建项目。同时,与辽阳市党政领导均已实现双向对接,新一轮援额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我们继续加强与国资委及中央企业对口支援我县的工作衔接,争取更多的支持。通过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实施,切实把中央的关怀和辽阳市、国资委及中央企业的支持帮助变成了造福全县人民的现实成果,各族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向心力、凝聚力明显增强。五是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创建自治区文明县为目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不断加大社会投入,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内涵和物质生活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牢固树立“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理念,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开工建设双语幼儿园17所,抗震加固中小学校舍19栋;总投资近4000万元的县医院整体改造工程和投资近300万元的上户乡、玉什喀拉苏乡中心卫生院工程全部竣工;全县农牧民参合人数8.8万余人,参合率达到97%,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投资280万元完成了7个乡镇文化站建设,进一步满足了城乡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2540人,零就业家庭保持24小时动态清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5300余万元。
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思想不动摇,扎实做好反恐严打斗争、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强化基层基础、公正廉洁执法五项重点工作,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各族群众的安全感持续增强。
七是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党的建设不断深入。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升执政效能攻坚工程”为载体,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为抓手,围绕全县各项重点工作,采取“明察与暗访”和“专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形式,对县域重点项目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跟踪督查,促进干部转变作风,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全县共开展专项督查 10次,形成督查通报3 期,提出整改意见建议29 条,干部作风建设成果得到不断巩固和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有了明显改善。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投入2106万元对18个村、4个社区和4个乡场的办公用房进行了新建,基层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廉政准则》宣传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以预防、制度、教育为主的党风廉政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完善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发挥行政监察职能;加强对农村和各项重大民生项目的监督审计,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在全县营造起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回顾近一年来的工作,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党政和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创新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今后一个时期实现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物质基础,也充分说明了本届县委、政府是一届能出思路、出成果的坚强领导集体;是一届能心系群众、解决民生的坚强领导集体;是一届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坚强领导集体。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良好局面和可喜变化还是初步的、开端性的,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发展并不断扩大深化。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与各族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一是抢先发展的意识不强,习惯于一种“唯条件”、“唯资源”论和自我满足的心理定势,潜在优势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二是对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后发赶超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准备和行动准备,“惯与弱者比,不与强者争”的思想观念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缺乏一种开拓的勇气和冲锋的胆略。三是在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措施中,侧重于常规事务性工作的多,如何变革创新研究的少。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较好解决,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我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目标任务的实现。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思想解放的深度不够、变化变革的劲头不足、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
全县各级党政和各级领导班子一定要立足全局,进一步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深刻认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把广大党员干部动员起来、把各族人民群众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力量动员起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树立解放思想、变革创新的崭新形象,切实坚定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信心决心,既当领导者,又当建设者、促进者、推动者,多积极进取,不埋怨泄气,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各项工作。
二、解放思想,创新变革,为开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新局面凝聚强大力量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引领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没有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就没有我们国家今天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大力解放思想、推动变革创新,已成为全国、全疆上下的共识,已成为历史的趋势、时代的潮流。我们要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迫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变革创新。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实际问题,是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发展的紧迫实践课题。这一步迈不好、迈不扎实,或者认识犹疑、行动迟缓,我们就会坐失发展先机、贻误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大局。
(一)要在解放思想,创新变革中凝聚共识、增强信心。近年来,县委、政府以建设额敏、发展额敏、造福额敏为己任,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符合额敏实际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干部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在弘扬额敏精神的过程中不断凝聚发展合力;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在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过程中不断掀起一轮又一轮建设浪潮;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在全面落实党的惠民政策过程中不断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始终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今后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过去的发展得益于解放思想、变革创新,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必须更加依靠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最近一个时期,县委结合实际,多次对我县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思路、目标、措施进行了再讨论、再分析,在集思广益、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坚持走“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生态立县”的特色发展道路,牢固树立“大财政、大项目、大招商、大城建、大人才、大民生”观,立足自力更生、创新发展,兵地融合、协调发展,借助外力、跨越发展,努力打造“盆地经济中心”和“优美宜居城市”。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年均增长4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3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年均增长10%,到2020年,与全疆、全国人民一同步入小康社会,这一发展目标,充分体现出县委、政府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坚强决心,也凝聚着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对建设美好家园的热切期盼。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任务艰巨,工作繁重。但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各种重大机遇叠加效应的不断释放,随着后发优势的不断发挥,今后5-10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们所面临的绝好发展时机将是以往任何时候都不能相比的。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同力同向,抢抓机遇不松劲、瞄准目标不懈怠,不仅可以完全实现这一奋斗目标,而且有望超越预期目标。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定信心,这不仅是我们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敢于突破、敢于跨越的胆识与气魄的具体体现。要勇立时代潮头,深入解放思想,积极提升站位,开阔眼界、创新举措,凝聚各族干部群众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力量,在全县上下形成齐心协力促发展、谋跨越的生动局面。
(二)要在解放思想、创新变革中认清差距、正视不足 推动我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新时期新阶段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责任,肩负这样的使命和责任,必须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以下四个方面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一,在思想认识方面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党中央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超常规的赶超行为,是发展阶段、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方位跨越,是一种快速度、高水平、高效益的发展,而不是我们所经历的常规性、渐进式发展。“长治久安”是要“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创造一种持久的、深层次的安宁和谐、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而不是我们所熟悉的社会面的稳定。党中央的重大决策着眼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包含着极其深远的战略考虑,所蕴含的意义非同一般,对我们的工作要求也非同一般。但是,我们一些干部对中央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部署的认识还不到位,仍然用常规思维、惯性理念想问题、推工作。因此,解放思想、变革创新,首先要把中央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提到新的高度来认识、来理解、来把握,切实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增强我们从更高层面、更宽领域谋划工作、推动实践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第二,在竞争环境方面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当前形势来看,全疆上下包括塔城地区各县市都在“摩拳擦掌”,加紧与对口援建单位协作,抢抓政策发展机遇,抢占发展制高点;从当前形势来看,我们在政策上和其他县市处于同一起跑线,在资源和区位上更无优势可言,如果我们再不深入解放思想,实现后发超越,势必将处于更加被动不利的局面。百舸争流、千帆争渡,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要想争取在新一轮的大发展中赢得主动,实现跨越式发展、后发赶超,必须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必须做到长期变革创新,持之以恒艰苦创业。第三,在发展优势方面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是对口援建机遇。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辽宁省辽阳市被确定为对口支援额敏。辽阳市作为一个文明古城,不仅工业基础好、人才技术力量雄厚,而且社会文化资源丰富,其中一些产业与我县基本相似,有合作的基础条件。今年已经启动实施了灾后重建工程,从明年开始,将开展全方位的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科技援疆、教育援疆。同时,国资委及中央企业对口支援我县工作的力度不减,这必将给我县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二是发展潜力优势。在历届县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为实现跨越发展积累了强大的物质、社会和精神基础。虽然目前相比较而言发展还有些缓慢,但这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差距即是潜力,压力也是动力,使我们赶有目标,超有方向。三是兵地融合发展优势。额敏县城与农九师师部仅一路之隔,农九师是兵团十四个师中唯一一个师部在县城的农业师,双方在城市建设、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及教育、医疗等方面有深度融合的先天优势条件。四是口岸和区位优势。我们距巴克图口岸68公里,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有利于我们加强同周边国家进行以能源资源互补为主的深层次合作,把额敏建设成为向西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商品中转集散地,同时,随着“十二五”期间克塔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潜力。五是大农业资源优势。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有丰富的大农业资源,光热水土较充沛,这是我们启动后发优势,走农业产化发展道路,实现跨越发展的最现实依托。第四,在正视不足方面必须有一个清醒地认识。一是农业大县大得没有质量,大得没有内涵,大得没有效率。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水平不高,高附加值产业很少;基础建设历史欠帐多,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工业弱县这一局面还将长期存在。主要表现在工业经济总量小,骨干龙头企业少,2009年工业增加值仅有6.95亿元,是托里县的72%,乌苏市的35%,沙湾县的29%,没有达到全地区的平均水平;企业对财政的贡献份额较低,我县纳税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在35%-36%之间,远低于发达地区80%以上的水平,工业对农业的支撑作用不强。三是财政穷县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层次低、质量不高,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低;税源不稳、财源根基不强,可持续性财源十分缺乏;财政收入总量小,但财政供养人员多,是典型的“吃饭财政”。以2009年为例,我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59万元,是沙湾的34.7%,乌苏的30%,和丰的28.1%,人均财政收入仅有633元,人均财力是自治区的35%,地区的43.6%。贫困群体大,脱贫致富难,目前全县有贫困人口2万余人,占全地区贫困人口的一半以上,且大多处在偏远沿山一带,发展难度大。四是人才缺县将在一定时期内制约我县发展。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偏少,结构不合理,高级、中级职称多数集中在教育部门,农业、经济、城建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人才匮乏;人才引进难度大,而流失严重;发现、培养、使用人才的意识不强,对人才缺乏教育和培养,没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
(三)要在解放思想、变革创新中突破制约、把握重点
要通过解放思想、变革创新来激发内在动力、释放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突破瓶颈制约,实现科学跨越,重点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一要以强烈的发展意识找准突破制约的着力点。我们要结合县域实际,力求在优势中发挥机遇,在劣势中寻找机遇,聚焦主攻方向,力求在推动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等重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要充分发挥辽阳对口支援、国资委及中央企业援建和兵地融合等外力,努力在破解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制约上取得新突破;要用足用活中央和自治区各项优惠政策,紧抓机遇、主动出击,努力在谋划和建设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上取得新突破,通过5到10年的奋斗,缩小与发达县市的差距,使农业大县大得有质量,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人才缺县这一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较好改善。
二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来夯实发展之基。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我们全部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所在,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最持久、最牢靠的动力。千方百计加大对社会事业和改善群众生活上的投入,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所思、所盼的事情,大幅提高各族群众特别是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弘扬塔城精神和额敏精神,进一步打牢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确保我县政治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三要以塑造文化来增强凝聚发展的合力。要以打造“文化名县”为着力点,深入挖掘额敏河文化、哈萨克民俗风情文化和以也迷里古城为代表的西辽文化。同时,在全县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学习和汲取各种先进文化;大力发展自力更生、奋发有为、主动创造生活的文化;大力倡导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干事的文化,通过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来塑造集现代气息、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为一体的“文化名县”,增强全县人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切实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四要以扎实的干部作风来激发创造活力。我们要围绕解放思想、变革创新来深入推进我县干部作风建设,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勇于冲破一切阻碍跨越赶超的条条框框,敢于突破常规,放开手脚、放胆实践,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提升发展水平的新思路、新办法,以敢为人先、敢开风气的锐气,激发更大的发展活力,真正使解放思想、变革创新成为促进我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持久动力和活力之源。
五要以创新的机制促进各项工作大落实。落实是成事的前提、追赶的基础、跨越的关键。我们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落实的过程。各级干部要以“提升执政效能攻坚工程”、“绩效考核”为推动工作落实的着力点,积极从以往经验模式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从部门利益的羁绊中解放出来,通过创新落实工作机制来树立“想抓”的意识,增强“能抓”的本领,具有“真抓”的干劲,做到不图虚名、务实拼搏,比贡献、比效果,高起点谋事、大气魄干事,不断提高高水平推动工作的能力,争创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做好当前重点工作
(一)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传达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在学习中要紧密联系实际,与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在上海、浙江和塔城地区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及地委干部大会精神结合起来,把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推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政策措施向各族干部群众讲清楚,把我县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后发优势讲透彻,把我们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目标任务和美好前景讲明白,努力使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过程成为增强党性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的过程,成为推进我县跨越式发展的过程。
(二)要高质量编制“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总体规划是事关全县发展的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编制层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全县发展的步伐。目前,我县受援规划和“十二五”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但还要与上级部门及时对接,做到规划与推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相匹配,真正为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三)要抓紧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当前,距年底仅剩2个月时间,从完成任务指标看,各项工作进展有快有慢,推进不平衡。各单位各部门要坚定发展信心不动摇,咬住发展目标不放松,认真对照年初计划,逐项检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一要切实抓好剩余农作物的抢收工作,防止因天气原因导致农作物受损,确保颗粒归仓、寸草归垛。二要加快牧民定居、抗震安居工程收尾工作,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工程进行验收、决算、审计。同时组织力量加强对牧民定居政策的宣传动员,切实提高入住率。三要加快牲畜冬季转场步伐,树立起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加紧饲草料储备,确保牲畜安全越冬。四要抓好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今年,全县对18个村、4个社区、4个乡场的办公用房进行了新建,投入力度史无前例。要抓紧时间,确保年内完工投入使用。同时要发挥好基层组织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科技之冬等各类活动,让基层组织阵地亮起来、炉子热起来、百姓乐起来,切实丰富各族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五要抓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要加快推进集资建房和老干部活动中心改扩建工作;认真做好广大群众的供气、供电、供水和供暖等工作,确保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生活不受影响。六要抓好冬季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确保城市干净整洁,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七要提前谋划第八次村委换届选举和乡镇换届工作,切实把“一批能人”选入基层领导班子,进一步巩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要及早谋划明年各项工作。明年是“十二五”发展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我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新的一年,要在总结好今年工作的同时,认真谋划好明年的各项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张春贤书记在塔城地区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地委干部大会精神,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突出重点,全力攻坚,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要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富民安居(兴牧)为着力点,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做大做强粮油、打瓜、甜菜三大优势产业和大麦、番茄两大特色产业。围绕“两个100万工程”(特禽养殖100万羽、高新节水100万亩)和建设“三大畜禽基地”(肉用型牛羊生产基地、也木勒白羊繁育基地和新疆飞鹅养殖基地)为目标,加快现代农牧业技术推广普及。同时,立足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要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加大风力、矿产优势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积极支持中粮屯河糖业、中粮屯河番茄、中粮红花、中电投、中广核、国电、屯河水泥、维帝食品、万通畜牧等企业发展。重点实施五个“百万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农副产品加工达到百万吨以上,牛羊加工达到百万头(只)以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百万千瓦以上,煤炭开采和水泥生产均达到百万吨以上。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明年投资5000万-1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建设8平方公里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努力将其打造成塔城盆地一流工业园区,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承载能力。三要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精心谋划一批事关全局和保障民生的重大工程,努力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切实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抓好麦海因水库、喀拉也木勒水库、额敏河北部灌区、额敏河流域综合治理、重要农村公路和配合做好克塔高速公路、铁路等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立足县域实际,围绕农产品资源、风能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加强项目论证和储备,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增强竞争合力,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在规模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努力开创新华社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李从军范文】推荐阅读:
抢抓机遇 迎难而上 努力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5则范文10-09
重温邓小平理论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09-28
进一步开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新局面07-14
开创工会新局面07-07
开创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10-04
创新思维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机场)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