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024-09-05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精选13篇)

1.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篇一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希冀能为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建言。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学生 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93-02

语文课程是由一篇篇的文本构成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以文本阅读为基础开展的,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学生的阅读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较低效,不仅影响了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也称“自觉能动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发挥能动作用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导向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从而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语文知识。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写作的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阅读教学,以高度的积极性和活跃性,自觉、主动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以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增强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深度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情感,并通过读、思、议等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通过互动解疑释惑,增进阅读学习经验共享。在课堂学习之外,学生能够在内化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课堂教学中习得的阅读方法,主动开展延伸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终身阅读的意识。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兴趣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动能,也是唤起学习热情的先决条件。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唤起语文阅读课堂的活力。例如,在学习《燕子》这篇课文时,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大家都熟悉的歌曲《小燕子》,大家都开始兴奋地跟着唱了起来,一曲唱罢,笔者问学生:你们仔细观察过燕子吗?燕子生长在我们南方还是北方,它们吃什么食物呢?虽然有的学生能回答几个问题,但也只能说个一二三,笔者继续播放关于燕子的音视频课件,灵动的小燕子在灿烂的春光里,灵动地上下飞舞,唧唧啾啾地对语,忙忙碌碌地衔泥垒窝、捉虫捕食……学生们都着迷了,播放完了还意犹未尽,笔者就趁机告诉学生:“当你们读了《燕子》这篇课文,就会对燕子有更深刻的认知了”。学生都纷纷拿起课本,自觉主动地去品读书中的燕子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篇美文,教师可根据阅读内容,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采用情景剧表演、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法,在寓教于乐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二)采用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模式,建立合理的师生教学关系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为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当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围绕阅读教学目标,提出合理的阅读学习要求,提供优质的阅读材料,并充分发掘学生阅读中的兴趣点,遵循“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实现成功阅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除了推荐阅读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采用分析、概括、比较、揣摩、咀嚼等方法,对课文进行多维度探究,以探知文本字里行间更深层的思想情感。在品读文本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通过声音的轻重、停顿、缓急、抑扬等技巧,来赋予文本以生命,将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声情并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当学生用和谐的音节、抑扬顿挫的声调朗读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的意境感就会越来越强烈。例如,在学习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关键词“圆”和“直”,非常重要,反复诵读,一种旷远、荒凉、寂静的意境就会油然而生。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感性经验的积沉,学生通过长期的文本诵读、体悟及品味,就能积累大量精彩的词汇和语段,进而培养起良好的语感,提高语文素质和人文情怀。

(三)坚持因材施教进行阅读教学,有效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

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而且,在民主教育环境下,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会更强烈。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从而出现“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了提高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主动性,语文教师因在教学中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具体来说,就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知识、能力等,分别为其推荐适合的阅读素材和阅读方法,使其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帮助全体学生都能培养起广泛的阅读兴趣,实现个性和特长的发展进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需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质疑是做学问的动力,问题和疑惑是学生求知的兴奋点,也是教师诱导学生熟读精思的良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质疑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然后通过积极思考、讨论争辩,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例如,学习《松鼠》时,教师就可以提出“松鼠住在哪里,吃什么?”、“松鼠会游泳吗?”等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探究。为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探索,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从无疑处寻找疑问,以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度的思考。

三、?Y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既契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要求,也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小学语文教师要围绕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气质内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怡青.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164.[2]朱继培.如何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6):110+122.

2.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篇二

一、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知识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强烈愿望

我们经常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的第一教师。一名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其对这一学科知识的学习所体现出来的学习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这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的是强制的学习,而在于如何去点燃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对于我们的英语课堂,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首先作为教师应该千方百计的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这样能才对我们的学生产生强烈的诱惑力,才能更好的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积极解决英语问题的思维活动。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去展现英语知识的美,在教学中时刻把英语的语言特征巧妙的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解决英语问题的过程之中,去发现这种英语知识之美。在教学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解决英语知识问题的自主性,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思考中找到自己学习的意义,让学生体验到自主获取知识的那种成功之后的喜悦与快乐。教学中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适当的引入课题,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堂教学内容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为全面达成教学目标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出英语知识应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热情。所有的知识都源自于我们的社会现实生活,我们学习这些知识的根本目的也是要不断的改变我们的现实生活。英语知识的学习也是同样如此,如果知识的学习过程脱离了实际的现实生活,我们的教学内容就会显得无比的空洞与乏味。因此,我们在进行英语知识教学的过程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新的学习内容与自己过去的生活经验与知识体系有效的融合,学生才会感受到我们所学习的新的知识内容在我们的头脑中是有初步的认知经验的,学习的过程才会显得轻松,知识的学习才会更加主动, 才不会把学习当成是负担与苦恼。才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与空间,有效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地去交流自己学习的体会,自己解题时是如何思考的,为了使学生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的形式,更于学生在小组内发言,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把学生按照学习成绩与性格特点等4个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并把自己所得到的结论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补充,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特别好,学生都能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也能很好的理解与应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要体现师生的平等,努力创建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积极的思考。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才会主动的去思考, 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另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了主动思考与大胆表达的机会,便有了主动学习的权利,进而才会形成自主学习的热情,学生才能把这种主动学习的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增加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本着多元的思想,不能单纯的以学生的智力因素为评价标准,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评价。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篇三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英语环境

高中英语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是英语知识的基本载体,也是英语知识的有效传播者。高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发挥,得益于教师的积极努力。因此,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并促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推动力量,提升高中英语教师的素质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首先,高中英语教师应当以高度的教学热情投身于英语教学工作中,在工作中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敦促学生完成英语学习。其次,高中英语教师必须用扎实的语言素质感染学生。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将自身良好的语言素质灌输给学生,学生才能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应树立掌握英语教学中每个环节的知识,对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做到游刃有余的教学,由此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发音及语调符合英语教学标准,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再次,英语老师应当具备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设计教学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老师具备优良的教学技能,才能轻松的驾驭课堂,将自己的教学理论素养综合反映出来。高中英语老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接受能力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优秀的英语素质,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的。我们长期以来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正确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完成作业,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谁能够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老师提出要求,抑或是考试,就能把它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是以这个为原则的。殊不知,这样一来,学生学到的都是一些“死”知识,并且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学生的智力兴趣,使得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情,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知识因此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积累知识,只是为了“储备”知识,久而久之,所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首先是不能被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不能进入周转。这种现象,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

如:英语课堂上,老师在滔滔不绝地讲着语法,领着学生做大量的训练,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学生天天上英语课,课下却从来不讲一句英语;学了十几年英语的年轻人,见了外国人,却根本不能正常沟通……我们所学的,原来都是些“哑巴”英语。也许,我们培养出的学生,高考中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他所得到的,只是分数而已,而不能得到的恰恰是在以后人生道路上所必需的能力!

因此,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去创造,不能把知识当成“死”的东西,要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利用它去掌握更新的知识,利用它去实现我们更高的人生目标。一句话,我们高中英语教学,一定要改变以往的“为知识而知识”的传统观念,让知识“活起来”!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而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去获取新的知识就越容易。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知识“活”起来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种观念,即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和工具。在这种理念支配下,可以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中“活”起来,在急速发展的、经常不断的精神财富的交流中“活”起来。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一种工具,一种用来思维、交际的工具。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思维,进行交际。当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或是新的语法项目时,我们不能按传统的“填鸭式”来授课,而是应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创造,进行思维,进行交际,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掌握知识,体会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

其次,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创设英语环境。良好的英语环境是我们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我们都知道,一个幼儿,如果让他在一个说英语的国度成长,不用专门培养他说英语的能力,他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我们的中国学生,从小学英语,大学毕业后,不少学生却不能用英语进行正常交流。这就说明,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我规定只允许说英语。每堂课前,让值日生用英语汇报天气、学生出勤情况,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词汇汇报一下发生在班级或校园的重要事件。每隔一段时间,便拿出一天作为“英语日”,规定只能用英语进行交流。与其他英语老师一起组织英语角,每周进行活动,模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英语交际活动,比如购物、问路、就餐、出游、聚会等。还组织学生进行英语主题演讲,英语歌曲演唱比赛,举办英语晚会等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创造了良好的英语环境,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英语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

最后,要让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活”起来,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可以通过过西方节日、英文电影欣赏、英文名著原著阅读、英文报刊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每年的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母亲节、愚人节等节日,我都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了解熟悉西方的文化习俗,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达到形成跨文化意识的目的,并且用这种意识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4.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篇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是我们每个教师面临的和经常思考的重要问题问题之一。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让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总是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由此可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是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关注和研究的。

如在课堂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小猴子下山的童话故事引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问:“听了故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我想知道先下山有几只猴,后下山有几只猴?”“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猴?”……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进一步燃起把一个个问号转化为句号的热情,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让学生探索新知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实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面对新知识,我们要让学生独立探究,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获取成功,使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在教学“6+8”时,我没有把自认为较好的方法直接教给学生,而是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经历自己的探索算法――在交流中比较、体会不同的算法――选择算法上,我告诉学生:“小猴不会算,你能帮它想出好办法吗?”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举起了小手。我先把机会让给了性格内向的生1,他说:“我是摆小棒算出:8+1+1+1+1+1+1=14。”灵活敏捷的生2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把8凑满10,把6分成2和4,8+2=10,10+4=14。”胆小不爱说话的生3也坐不住了,他兴奋地说:“想8+6=14,所以6+8=14……”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探究的火花被点燃了,学生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让学生交流思路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给学生创设充分“说”的环境,变“听众”为“主人”,在同思共想、互说互议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如独立探讨“6+8”的计算方法后,我安排了三次活动:首先,让学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准备小组交流,让他们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自己用语言组织,为交流作好准备。然后,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在小组尽情“展示”着自己个性化的算式,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开阔思路。最后,整理成果,全班汇报,一共获得了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不仅拓宽了思路,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而且也培养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四、让学生发现规律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教学中充满规律。让学生积极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中挖掘规律,总结规律,学生的认识将发生“质”的飞跃。

如在“做一做”中,每组两个加法算式,它们的加数调换了位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交换律,我创设了“加法宫殿”运砖的情境,要求把写有算式的砖头运到相应的地方。学生开始兴致勃勃地一块块“运砖”,可我并不满足。“除了一块块地搬以外,你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搬得又对又快吗?”经过短暂的沉默后,课堂又恢复了生机。“我知道了,上下两块可以一起搬,因为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生兴奋地嚷道。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很快就找出了上下两道题的关系,获得了简单的数学规律。

5.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篇五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对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作了颇深的研究,并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精辟的论述。兴趣是动力之源。剖析一个班级、一个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上学习成绩的变化,不难看出,学习兴趣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初中英语教学方面,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容忽视。

笔者认为,在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教师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协调师生情感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带有深厚的感情色彩。学生对某科教师的感情和兴趣,可直接迁移到该学科的学习上来。常听到一些学生私下谈论:“某某老师上课动不动就训学生,从来不关心我们,总是摆出一副傲慢的样子”、“我们讨厌这些老师,上课就跟他们对着干”……这样的教师怎么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学生又怎么会喜欢他所上的课?人们都说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伟大的,就在于有时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处理一件小事都可能会使一个学生进步或消沉。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由此可见,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教学的成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教师要欣赏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如此。

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影响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修养、道德品德等特征的总和。教师的人格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外在表现。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经验、资历、驾驭课堂的能力、思想品德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老师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这样的教师总是有一种尊重心理、亲近感和钦佩感,对他所上的课就格外感兴趣。

二、精心设计并上好英语起始课

英语起始课的策划,各有各的风格,但在总体设计和各个环节的设计思路上,应该特别注意突出新颖性和趣味性原则。其教学目的除实现教材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包括:

1.通过初步了解英语语言的文字的基本特征以及具体的英语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体验对英语的新鲜感,培养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态,从而产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发展作好动力准备。

2.通过了解英语国家概况,开拓学生视野,同时也留下众多悬念,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英语语言学习的维持与发展奠定基础。

3.明确学习要求,疏导学习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学习策略和英语课堂的安排,为今后学习的不断深入扫清障碍,并做好思想准备。

总之,英语起始课总体设计和实施,应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根本宗旨,力求这节课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精心策划上好英语起始课,对全程培养、调动和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手段。采取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无疑对教学目的的实现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中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初中低年级的英语教学,应以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法必须摒弃,一个好的方法也不宜“一贯制”无休止的重复使用,因为这样做不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策划,既要联系教材实际,又要预测学生的反映,同一课型可以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课型也可选用同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语言教学时,我常采用语音对比法,也交替使用听音法、模仿法,在复习总结时往往还采用归纳法。又如,课文教学还常采用视、听、说教学、游戏法教学、阅读法教学等;句型教学常采用以旧带新法、形象介绍法、图表介绍法和情景教学法,有时根据需要也常把这两种课型的多种教法交互使用。

四、在课堂内外创设语境

学习语言,必须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在课堂内外创设英语语境,能够有效地防止“聋哑英语”现象。

英语是一门实践课,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体现在语境的创设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应体现在特定时语境进行交际活动中。作为教师,应想方设法利用学生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创设语境,同时把新的语言材料有机地融汇在精心设计的语境之中,让学生在实际的语境里理解新的语言材料。作为学生,参与到交际之中,使新的语言材料在交际中得以实现,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体会新的语言材料的含义,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在课堂外创设语境,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课外提倡同学问、师生问,英语问候、谈心及情感交流,在教室里播放英语歌曲、创办英语角、黑板报,举办英语故事会,朗诵比赛等。开展这一系列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时常置身这样特定的语境之中,有助于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6.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篇六

摘 要: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精华之一。剪纸只需要最基本的剪刀和纸就可以完成,学生都容易准备。借用剪纸艺术教学激发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有利于推动美术教学活动的和谐开展,为农村美术课改和素质教育实施起到调剂的作用。

关键词:剪纸教学 学习兴趣 民间艺术

有人称“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剪纸艺术蕴藏着我国劳动人民深厚的乡情美意,积淀了数千年的华夏文化于其中。它作为最朴实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可以说,剪纸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之深、流行之广、容量之大、作者之多,是其它任何艺术形式所不及的,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而,它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气魄,随着民族历史的不断发展而渊源流长。郭沫若同志就曾咏赞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人间永不朽。”针对农村学生因为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很难都能买齐画笔、颜料、画纸的现状,我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剪纸工艺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对美术教学的热爱。

一、巧妙激发学生的剪纸兴趣

要想使得学生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喜欢怎么剪就怎么剪,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兴趣。

例如:在一次剪纸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剪纸教学,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手放在纸上,沿手型轮廓勾勒下来,再让学生剪出来,一件作品就完成了。这样使得学生都有了成就感,原来剪纸这么容易啊!接着,我又变魔术似的,把一张学生的手的剪纸上剪出了手纹,这样就更形象、更丰富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想动手去剪手纹的欲望。在学生剪的过程中,可以观察自己手纹的纹路,我任凭他们自由发挥。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诸多个性差异,我对学生的作品均给予了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完全的施展,眼、脑、手得到了训练,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当一幅幅学生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被展示在教室的墙壁四周和校园文化橱窗里时,学生享受到了被肯定的快乐,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剪纸的兴趣。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

物质环境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

在学生剪纸时,除了准备剪刀和纸外,还要让学生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宣纸、胶水、广告色、毛笔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使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并引导他们剪出最高极致。如: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染纸图案,经过精心折叠后巧妙地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将它剪成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剪纸作品。进而我还发展了学生动手染纸,根据自己剪的作品,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颜料进行染纸。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对各种技法的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

精神环境即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自由、和谐而又利于交流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对认知具有动力功能。愉快时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阻碍认知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设良好的审美和学习氛围。良好的审美氛围是由具体的环境和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而教师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举止言行等对学习氛围的创设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情绪饱满,言行举止富于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性,要以热情的态度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勇敢的尝试都要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教师要主动和学生平等交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用“心”施教。只有在融洽、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充分敞开,他们的个性与情感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创造力得到拓展,心灵得到净化熏陶。

三、适时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在剪纸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以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出发点和归宿,来指导学生剪纸。要运用各种指导方式,使得学生有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他们怎么画,而是去理解他们的话,并帮助他们去完善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自己创新、积极思维。

学生在剪手形、窗花时可以没有形状、花纹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剪。可是在剪京剧脸谱时就不同了,它是脸部特征和花纹有机结合的一种艺术形象,对他们来讲有了一定的难度。我结合他们喜欢玩游戏的心理,让他们用剪刀在纸上走迷宫。学生感到新奇,抱着想试试的心理,当学生走出迷宫时,展现在面前的是形形色色的脸谱,我看到了他们惊奇、高兴的表情。经过多次让学生走出不同的迷宫,使得他们对剪脸谱有了一定的掌握,我趁机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脸谱迷宫。有些学生在模仿老师的脸谱迷宫中表现出了一种选择性和创造性。对于他们的每一张脸谱作品,我都加以肯定,适时指导,使学生重新获得了创作的热情,使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奠定了学习的动力,对我以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都会乐意接受,有助于他们创造的思路。

7.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篇七

一、判断能力培养需学生关注生活

平时高中学生的生活是相当封闭的,而且就是比较长时段的封闭。所好的是优质均衡办学给学生以真实的寒暑假,让学生不再受寒暑假的封闭,有了一定意义上的关注生活的可能。尽管这样,学生关注生活尤其是关注鲜活生活还是严重意义上的不足,因为当今世界是那样的丰富,窗外的世界是那样的精彩,校外的天空是那样的鲜活。无论是窗外的天空还是校外的世界都带有着社会大气候的某些因子,让学生能够涉猎得到这些因子,并在欣赏的前提下做出自己的判断,即使有时带有某种程度上的激进或者就是某些意义上的片面理解,但只要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碰撞,那理想之感悟是不言而喻的。笔者曾让学生对“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进行主观判断,这是一道2014年北京高考试卷的主观判断题。要求学生围绕这段文字说说“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中的“理想”是什么?学生便联系平时自己所见到的水,所悟出的水产生这样的遐想:水是激发爷爷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的源泉。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学生还从“美梦”中悟出许多爷爷从水中所产生的人生热望。他执着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二、判断能力培养需学生自主悟文

语文教学,感悟教材文本,尤其是相关现代文的教学感悟,需要学生自主乎?回答应当是完全意义上的肯定。平时学生如果没有自主性的感悟,那其自主判断之能力又怎可形成?俗语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演员是这样,对于我们学生现代文主观题的判断和解答也应当就是完全意义上的这样。没有平时阅读感悟的自主,那学生到了类似于战场的考场则完全就是那样的手忙脚乱,就是看似比较简单的现代文,也完全不可能就去比较得心应手地做出自己的判断,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平时的阅读教学对于现代文的阅读感悟,我们应当做出这样的抉择,多让学生有自主悟文的可能。高中生即使就是差中选好,但学习差异还是存在着的,或者就是永远地存在着。如果我们不注意让一个个学生去自主感悟,如果不让学生在平时自主感悟上形成一定意义上的习惯,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能力,那临时抱佛脚,就是“佛”也是不可能慷慨地应允的。所以,平时学生对现代文的阅读,我们不能以为现代文就是如此的现代性的简单,多不给学生以自主阅读感悟的时空。必须形成如此的理念和行动,在现代文学生主观题解答能力的培养上,多给学生以自主悟文的时空,尤其多让那些学有困难学生去自主悟文。为了学生能够自主悟文,我们可以采取现代文之群文阅读的策略,较为合理地将全册现代文组合起来,分组进行群文阅读,有重点地让学生去自主感悟相关的文本,然后利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以充分交流互动的机会,产生积极意义上的感悟效果。

三、判断能力培养需学生创新悟文

入选于高中语文教材的现代文,都是当今社会现实的聚焦。但我们必须看到的现实是,虽然多是现代事实的叙述,可也就是学生时代的过去。我们的现在是充满着创新创造的时期,我们的未来极为需要创新创造的人才。这就从相关意义上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给学生以创新去感悟现代文文本的机会,绝不能让学生去以老眼光看待问题。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多看到的是一些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都比较理想,实现学生创新感悟。那我们就更有其责任和义务让学生实现着现代文阅读感悟的创新,去实现现代文主观题解答判断的创新。譬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笔者不仅仅让学生去感悟先生遣词造句之笔触的细腻,更让学生对相关语句所蕴含着的意义进行创造性的感悟。如先生在写荷塘月色中联想到江南的采莲风俗,说明着什么?一个个学生便进入积极意义的探究中,当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时,一个个学生自主感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有学生这样说道:“先生之所以联想起江南采莲,表明先生对古之采莲生活的向往,表明先生对故乡江南的眷恋,更表明先生是那样的心境不宁,怀揣着解脱不宁心境的夙愿。”这是多么富有创意的解读!现代文主观题的解读判断就应当达到如此的创新境界。

总而言之,现代文主观判断题学生判断能力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学生学习的渴求,作为我们教师应当是马虎不得,也应当是完全意义上的懈怠不得。平时的教学我们需要去多研究,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绽放学生现代文阅读感悟之靓丽的奇葩,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形成我们学生之健康的人格。

摘要: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出现了较多现代文的主观判断题,要求学生能够在高考现场对现代文做出主观的判断。这是对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考核,也是对平时语文教学的一种检验。本文试从现代文主观判断之学生判断能力培养谈及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语文学习,主观判断,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兆兵.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解题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8.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篇八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主观能动性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学可以被看做是终身教育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本身不仅仅牵涉到发展学习的能力,而且还牵涉到发展从事工作的能力。当今我们的社会已进入“学习社会”,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的终身需要。“教学”可以理解为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部分。不但要靠“教”,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懂得自定目标、自选方法、自我调控、自我评价,从而逐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一、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恰当地选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从而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學生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典型、感性的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一)小组合作探究

在学习讨论中,每组选一位组长组织组员学习,引导学生研读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并用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探索学习内容的知识点,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知识、新的方法,逐步解决涉及的问题。

(二)汇报交流成果

揭示规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汇报他们的探究成果,并让学生总结,揭示规律。全班探究的成果合在一起,那就全面了,也让他们懂得了合作学习。

(三)实践运用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三个难易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他们总结出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尽可能独立地思考、分析、探索问题,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治学严谨、和蔼可亲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流,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一定准确、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推动作用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通过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要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仿效例题。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当中,每个教师最担心的就是学生学不会、不会学,解决这个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教师转变观念、充分备课、精心编排“自主学习指导”提纲,要时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逐步踏上自主学习的正确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郭六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9.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篇九

广东省普侨区中学 袁运成【内容提要】:《初中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需要培养的是探究知识本质的主动性、自主性。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营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开展活动,构建自主实践的平台。教学中通过质疑、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提高语文能力,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自主学习;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教给方法;开展活动;培养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需要培养的是探究知识本质的主动性、自主性。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它能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趣味导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教学中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借教具、助领悟,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这样,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向自主学习的意识中。

二、营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①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并对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受益终生。新课程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究。教师尽最大努力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例如,在学习《钦差大臣》这篇课文时,我认为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不会很深刻。于是我让同学们采用表演的形式去学习,即:五个同学分别饰演文中五个主要人物,其余同学充当观众。饰演文中五个主要人物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一堂课下来,效果相当好,同学的表演比较成功且与文章的内容联系较紧密,五个文中人物的扮演者,不仅熟悉了课文内容,还额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人物的精神。像这样创设一定情境,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培养他们自主开发的意识,能提高他们自主开发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中要营造氛围,要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逐步让方法自动化为习惯,让习惯上升为能力。

三、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②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

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教给他们的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出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比如:字词学习的方法、语言积累与运用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或用肢体动作演示理解,或动手实践等等,学生积累了这些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主题,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可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关键。

四、开展活动,构建自主实践的平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建构性学习。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和个性化的过程,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综合性学习”就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培养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如在上综合实践活动《桥》时,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桥的知识;搜集和拍摄有关桥的照片;搜集有关桥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包括有关桥的名称的由来);回想自己读过有关桥的诗文;搜集有关桥的对联、谜语、谚语、成语以及有关桥的传说和故事,等等。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先分组交流,然后集体汇报,再让他们写成专题报告,并且每组同学要向全班同学口述专题报告内容,之后,组织同学进行讨论、评估。同学们有了亲身体验,教师再

适时点拨,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参与热情。他们自愿组织,自主策划,自行实践。这样的学习,从实践中来,从学生中来,同学们自己动手,多种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跳出语文课难上的怪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事事喋喋不休的管家婆、处处面面俱到的包工头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教师也教得轻松,智能的藤蔓也在自由的空气里蓬勃生长,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学语文教学只有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及引文出处:

1、《初中语文新课标》 2003年;

2、①培根著作;

3、②《老子》一书。

10.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篇十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好数学的保证,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年我教的是一个新的班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而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课前,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首先,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读课本。学生在读课本时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做到“三动”即动脑、动笔和动嘴。读题时要让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题目的关键部分,动笔圈画出题目的关键词语,动嘴读出题目的主要条件和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题目意义的理解。

二、课堂上,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之所以成绩优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会听课,而学习困难的学生之所以学习困难,也往往是由于上课不会听讲。教学生会听课首先教学生五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会记。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位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学习思维方法。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会记,数学课一般很少记笔记,但是,在数学上,如果也适当地要求学生记笔记,对学习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正、反比例 ”时,书本上的叙述不是非常清晰,那我就在黑板上把意义具体化: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2。变化方向相同3。除法关系,商(比值)一定。并要求学生记笔记

这样的话,学生就很好理解并容易记忆。

三、课后,教会学生认真作业和评价改错的好习惯

1、教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我发现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2、教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但老师批改后,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工作负责任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大大降低。

四、课外、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画出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就可以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交电费、交水费、算电话费等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1.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能动性 篇十一

关键词:英语学习;能动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38-01

外语学习作为学习者的一种认识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要学好外语,除了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更多地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其中,学习能动性被认为是最积极的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本文对影响中学英语学习能动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如何发挥学习英语能动性

学习能动性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激发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能动性和学习的关系是辨证的,学习能产生能动性,而能动性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心理学认为,能动性是激励人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因和力量,外语学习能动性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和积极的心理状态。近几十年来,人们对语言学习能动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最著名、最有意义的研究是加拿大社会心理学家加德纳和兰伯特于1972年进行的,他们在把外语学习能动性分为融入型能动性和工具型能动性。融入型能动性又叫结合型能动性:抱有这种能动性的外语学习者,其目的是想融合到第二语言社团中,希望自己作为一个成员被接受,如移民等;而工具型能动性则强调学习外语的某些实用目的,如想通过考试、阅读文献资料、寻找工作、改变社会地位等。研究表明,具有融入型能动性和具有工具型能动性的学习者都有可能获取外语水平测试的高分,但具有融入型能动性者学习上更易获得成功。我国学生学习外语多为工具型能动性。

二、影响英语学习能动性的主要因素

l、认知。影响英语学习能动性的认知因素主要是学习者对本人的自我认识。包含有对自我外语学习的优势和劣势,对英语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判断在执行某个具体任务是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对英语学习活动目的的认识,对在学习任务中自我承担责任的认识等。

2、情感。影响英语学习能动性的情感因素是指学习者的情感变化带式学习能动性的改变。如,许多学生由于成绩差或性格内向,课堂上害怕老师提问,不敢大胆参加课堂语言实践,学习的不主动导致成绩提高缓慢,由此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自卑心理。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英语学习者自身以外的因素,但是对学习者的能动性影响也很大。如社会对人才在英语方面的要求,老师、家庭的影响等都会影响到学习者学习英语的能动性。

三、培养和激发英语学习能动性

1、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激发其求知欲望,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动性。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创设情景,让全体学生主动参加课堂语言实践。我们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语言材料,学习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

2、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

从学生的心理来说,他们都是希望能很快学会,并且很快能达到要求,但在实践中却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面对困难的方式也各不一样。有的学生是把学习当成是掌握知识,获得某种能力的方式;而有的学生则是把学习当成是为了获得对其能力的积极的评价或避免否定的评价。前者学生更有努力解决困难的思想准备,他们一般会勇于挑战,遇难而上,有不把困难拿下不罢休的趋势,我们培养学生就是要培养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才更有学习能力,才更会去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解决问趣的能力,才能更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而后一种类型的学生则是指学习的目标基本上看成是为了获得对其能力的积极评价或避免否定的评价。这种学生偏向于喜欢选择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回避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这种学生学习时毅力差些,遇到困难易失去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运用赞扬和鼓励来对待这些学生,并且对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是应该有变化的,应该是循循善诱,一步一步让他走向成功,多用启发示,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3、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教学内容的陈旧以及教学方法的呆板往往是学生厌学的原因。相反,集逻辑性、系统性、趣味性、新颖性于一身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教学中,要使学困生感觉到能学,中等生感觉能学好,优等生感觉能学得更好,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能充分体现分层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巧妙的教学方法中,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置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许多研究表明,在竞赛过程中,人们树立威信的能动性或自尊与成就的需要极为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强。竞赛的形式要注意采取自己与过去的竞赛相结合。有效利用奖‘惩,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的较好手段。一般来讲,表扬、鼓励比批评和惩罚更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那些完全缺乏学习能动性的学生来说,利用外在能动性引发其学习活动还是十分必要的。

英语学习能动性是影响英语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学习能动性越高,学习越主动,越容易获得成功。因此我们的外语教学只有适应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真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玉红.The Role ofMotiv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7).

[2] 秦晓晴.能动性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Ⅱ.

[3] 刘东楼.外语教学中能动性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2002(4)

12.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篇十二

高校是为国家及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 高校体育教育亦是如此。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提升, 将有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观念, 同时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缺失

1.1 高校忽视了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近些年来,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不少学校都开会将其主要精力放在了招生与就业等方面, 而对于体育课教学基本上是以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相关教育要求为主, 甚至存在敷衍了事的恶劣情况, 更不用说对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专门性培养。与此同时, 还有一些高校将体育教学与选项课的重点放在了精英教学上, 而并不是将其作为大众体育展开教学, 造成部分高校体育科目的开设与竞技体育更相似, 实际上并不符合众多普通大学生的体育需求, 更无从谈起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1.2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据相关调查显示, 目前不少高校的体育教学都是教师在讲, 学生在听, 然后再根据教师所讲去练习, 这是明显的传统“灌输式”教学, 教学方式落后陈旧, 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要求, 不能在体育教学中起到提升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我国体育教学并未关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 这就使得体育教师在面对全体学生时, 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 造成体育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脱节的情况, 这不仅会让学生逐渐失去体育锻炼的兴趣, 甚至还会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厌倦或反感心理, 十分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1.3 缺少学生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

目前, 在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中, 尽管有些学生对体育锻炼存在着强烈的兴趣, 但是他们往往热衷于某一项体育运动, 然而他们所热爱的某项运动却往往因为学生体育设施的不健全, 或者是相关体育课程未开设而最终放弃体育锻炼。比如, 某些男生不喜欢排球、足球等球类运动, 但是他们喜欢台球、保龄球等;在比如一些女生虽然不喜欢乒乓球、武术这类比较枯燥的体育运动, 但是出于对美的追求, 他们却十分喜欢练习瑜伽, 然而很多高校的体育项目却不能满足学生相应的体育兴趣, 体育项目开设依然很传统, 未达到结合学生实际需要而不断创新的要求, 最终使得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逐渐消退。

2. 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方案

2.1 提高高校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主动能动性培养重视程度。

高校应充分意识到大学生体育素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培养与“中国梦”的实现也息息相关。未来社会不仅仅要有具备很强专业素质的人才, 还需要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健康。因此, 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提升, 并将其置于高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高度, 积极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去。此外, 还应赋予体育课、体育选项课更高的“学分”, 并将其与学生的升学毕业联系起来, 一旦学生在体育课中达不到相关标准, 便不得允许学生升学或毕业, 以此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

2.2 教师应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教师应与时俱进, 逐步改进传统体育教学方法, 尤其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体育教学方法, 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综合运用启发式、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 从而全面提升不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让学生能够在思想与行动上都树立起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逐渐转变体育教学中, 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授课程的现状, 而转变为主动的去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组合, 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锻炼主观能动性。

2.3 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及体育项目建设。

物质决定意识, 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形成依赖于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完善及体育项目设置的健全。事实表明, 现在很多学生都因为场地不足、锻炼设施不完善, 或者是缺少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不去参加体育锻炼。因此, 为有效提升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 应根据学生实际需求, 新建或补充相应的体育活动场地及设施, 开设更多的体育锻炼项目等, 激发广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为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创造充分的物质条件。

2.4 尊重学生个人体育锻炼技术特点。

人体运动技能的形成通常是在12岁到16岁之间, 这一阶段人体运动技能的开发潜力最大, 因此应加强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体育运动主观能动性培养。但是, 实际情况却是学生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而失去了培养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 因此影响学生不能在未来接受体育教育时提升其积极性, 甚至成为体育锻炼的旁观者。所以, 应从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对于不极积参加锻炼的学生, 不能采取过激的批评手段, 应对他们取得的一些成绩进行鼓励和表扬, 以此激发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逐步培养他们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

结束语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及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研究在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缺失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 从学校、教师及学生个人等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望能够为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提升提供借鉴。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 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要求也更加广泛的渗透到普通高校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亦承担着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但是,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不管是教师、学校, 还是学生自身都忽略了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基于此, 本研究追根溯源, 从大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 寻找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王毅.论大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培养[J].北方文学 (下半月) , 2012, 03:183.

[2]胡旺才.浅议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培养[J].才智, 2010, 08:207.

1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篇十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许多同学在踏进中学大门的同时就已经担心起能否学好数学。因为数学本身是一门内容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因此,如何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这就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重大课题。因为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

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介绍背景知识,培养数学兴趣

初中数学,从初一代数起,就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而小学数学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如何使学生顺利的渡过这样一个转变。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如代数式,负数,一元一次方程等,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我们就可以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需要他们掌握的结论,更重要地是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数学本身就可以看成是一种思维活动,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到这个活动中去,从而形成和发展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当然,不可能要求学生向数学家那样去重新发现问题。但是通过介绍背景知识学生也就不只是简单的死记结论了。

二、介绍数学史、数学家轶事等,培养数学兴趣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向学生生动的讲述一些数学史,使学生在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而深感自豪的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占有的想往。例如,介绍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古巴比伦人遗留下来的平方数表;中国数学的世界之最;关于勾股定理的发现等等。这些数学史话适时地讲解给学生听,能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很大兴趣。而数学家们的轶事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使他们从中学到数学家们的治学精神。

像这样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的奇闻轶事可谓数不胜数。只要结合初中教材,根据学生所学内容总能找到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例子,讲解给同学们。不仅可以培养数学兴趣,而且扩大知识面及提高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发现推理能力。以上的介绍可以利用教学录像带而不只是教师的叙述,相信效果会更好。

三、介绍数学美,培养数学兴趣

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通常所说的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态而存在。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从古希腊的时代起,对称性就被认为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毕达哥拉斯就曾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这正是基于这两种形体在各方向上都是对称的。

几何中具有对称性的图性很多,都能给人以一种舒适优美之感。杨辉三角更组成美丽的对称图案。线段的黄金分割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是因为由此而构成的长方形给人们以“匀称美”的感觉。然而数学的发展已经证明,黄金分割及其有关应用具有重要的数学意义,成为初等数学中对称,和谐美的典型例子。简单性也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数学理论的迷人之处就是在于能用最简洁的方式揭示现实世界中的量及其关系的规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在介绍数学美时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同学在投影片上看到图形的对称美,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投影胶片,还可以是电脑多媒体软件上利用几何画板,让同学们自己来制作课件,看到图形的翻转,放大缩小,重合等等。从而欣赏数学的趣味美,对称美,简单美,和谐美,激发强烈的数学兴趣,而且可增长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介绍数学语言的特点,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语言是最简洁的通用语言。甚至有人说,如果存在外星人用数学语言与他们交流是最优选择。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必须用语言来表达,而在众多的科学语言中唯有数学语言是一切科学都使用的语言,它超越了学科界线,在一切领域中发挥作用。伽里略在400年前曾指出,宇宙大自然的奥秘写在一本巨书上,而这部书是用数学语言写的。现代科技界认为:一门学科使用数学越多表示这门学科越成熟。数学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它是精确简约通用的科学语言。它用最少量,最明确的语言传达最大量,最准确的信息;用最抽象最概括的语言传达普遍存在的矛盾,规律,绝没有含糊不清或产生歧义的缺点。一个公式胜过一打说明,也正是如此。数学语言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成为唯一通用的科学语言。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就很强调数学语言训练。诸如用符号语言给应用题列方程,用逻辑语言写出证明,函数语言描述运动模式,用计算机语言指挥计算等等。通过对数学语言特点的介绍,提高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树立他们掌握好数学语言的信心。

五、介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数学兴趣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除了介绍数学与传统学科如物理,化学的联系外,还可适当介绍数学在经济学、管理学、工业建筑、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及数学与计算机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介绍利用数学知识在揭露一些街头的骗人把戏。如猜“姓”的游戏,电脑算命等等。

上一篇:商务公文写作模拟训练三下一篇:第一学期实验人教版数学三年级复习计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