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07-03

《东方明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15篇)

1.《东方明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

一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莫文娟 课时编号:072

6、东方明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词,课文后面的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8个生字词,正确书写、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写生字,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 教学方法:朗读法、形象教学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带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课时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上海有一座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高塔,你们知道叫什么塔吗?(上海广播电视塔),一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莫文娟 课时编号:72

2、板书课题。学习生字:东、方

3、“东方明珠”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二、看图、整理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投影片:“东方明珠”的画面

2、教师配音中叙述:现在我们来到了上海黄浦江边,共同欣赏这美丽的“东方明珠”。

3、欣赏配音朗读

三、初读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大声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把不懂的词圈起来、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生字词

3、指明三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2)指名回答

(3)你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及名字吗?(4)听了这一自然段,你喜欢这座塔吗?为什么?(5)指名用喜爱的语气读第一自然段

2、小结

五、指导写字:东 方 广 东:第二笔是撇折,下面是小 方:共四笔,第三笔是横折钩 布置作业:

1、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2、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2.《东方明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影子》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 向学生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的特点, 读起来朗朗上口, 活泼生动, 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此, 教师要以“读”与“说”为主线,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 创设多种朗读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教师要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引导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 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 体味课文语境, 在交流中理解课文, 在实践中丰富生活经验。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 导入新课

1. 猜谜语:“你走他也走, 你停他也停, 晴天里有他, 阴天里没他。” (影子。)

2. 讨论。在哪些情况下物体可以产生影子?

3. 观察。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地方、不同时间, 阳光下、月光下、灯光下、水边的不同物体的影子图片。)

4. 导入新课。同学们,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影子》, 看看物体在太阳下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板书“影”字。)

5. 认识偏旁“彡”。 (用红笔画出“影”的“彡”, 这个新偏旁叫“三撇儿”。)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借助“猜谜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1. 自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用圆圈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 多读几遍。 (3) 标出课文的节号。

2. 检查自读情况。 (1) 课文共有几节? (2节。) (2) 指名读。

3. 认读生字词。 (1)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开火车读、齐读。 (2) 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指名读, 齐读, 男女生赛读。 (3) 出示生词,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4. 探讨记字方法。 (1) 小组合作, 用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 (2) 集体交流。怎样记住本课的生字。 (3) 认识两个新偏旁“犭”和“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学, 采用多种方式认读、识记生字词, 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从而落实识字目标, 扫除阅读障碍,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识字的能力, 提高识字效率。

三、熟读课文, 理解内容

1. 看图读文, 讨论交流。 (学习第一节。) (1) 自主学习。看图读文, 从这一节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想一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解决。 (2) 集体讨论: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影子在前?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影子在后? (课件出示:太阳在小朋友前面, 他的影子就在后面。太阳在小朋友后面, 他的影子就在前面。小朋友走到哪儿, 影子都跟着他走。当太阳和人的位置发生变化时, 人的影子也随着变化。) ⑶朗读第一节。 (要读出对影子喜爱的语气来。)

2. 小组合作, 学习第二节。

3. 汇报交流, 理解内容。 (1)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 物体的影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 讨论:为什么说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4) 你觉得影子有趣吗?有趣在哪儿?找出你认为有趣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演示情景:只要有太阳, 小朋友无论走到哪, 影子都会跟随着他, 与小朋友形影不离。)

4. 比赛朗读, 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带着问题读书, 在读中思考, 在读中感悟, 在交流中理解,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利用资源, 实践探究

1. 认识“前、后、左、右”。出示儿歌《东西南北》 (齐读) “:早晨起来, 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 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 右面是南。”

2. 说说在你座位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都是谁?

3. 巩固练习。⑴出示图片:大象的前面是兔子, 后面是长颈鹿, 右边是小狗, 左边是小鹿, 耳朵上面是小猴。请学生根据图画内容填空:大象的_____面是兔子。大象的_____面是长颈鹿。大象的_____边是小鹿。大象的_____边是小狗。大象的耳朵_____面是小猴。⑵提问:什么时候物体的影子最长, 什么时候物体的影子最短?物体影子的长短、位置与什么有关呢?

4.引导探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两份不同记录表的内容, 说说从这些内容中发现了什么? (实物投影展示两份不同记录表的内容。 (1) 找自己的影子位置记录表; (2) 测自己的影子位置记录表。)

5.根据学生的回答, 得出结论。 (1) 人的影子与身高和太阳的方位有关。中午, 太阳在我们头的上方, 这时人的影子最短, 早上和下午, 太阳在我们的前方或后方, 这时人的影子最长。人的身高不同, 影子的长短也不一样。 (2)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光照射的方向相反。当太阳光从后面射来, 影子出现在自己的前方;相反, 当太阳光从前方射来, 影子出现在自己的后面;当太阳光从左边射来, 影子就出现在自己的右边;当太阳光从右边射来, 影子就出现在自己的左边。 (3) 光源与影子的长短、大小有关。越靠近光源, 影子就会越短, 离光源越远, 影子就会越长。还有, 早上和傍晚时, 物体在太阳下的影子长, 中午时, 物体在太阳下影子最短。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打破课内外的界限, 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一是培养学生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五、回归整体, 总结全文

1.看动画。教师边放动画边旁白:同学们, 太阳在动, 影子也在动。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呀?太阳在左, 影子在右;太阳在前, 影子在后。影子就像可爱的小黑狗, 跟着主人走。主人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影子紧紧跟着人, 不分离, 就像好朋友一样, 常常陪着我。

2.感情诵读。通过表情和动作诵读课文。

3.总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发现、了解了影子就像调皮的小黑狗, 常常跟着你。影子又像是个好朋友, 常常陪着你。你走到哪里, 影子就跟你到哪里, 与你真是“形影不离”。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游戏进一步感受影子的变化。

4.课外作业。 (1) 把生字读给家长听, 把课文背诵给你的好朋友听。 (2) 继续观察。 (1) 除了在太阳下能见到影子外, 我们还能在哪儿看到影子。 (2) 你有办法把你的影子甩掉吗? (3) 读成语故事《杯弓蛇影》。

3.《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流利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的,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不少的作家都记录下了他们心中的四季美景。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等,你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学生回答)古人对春天的描绘可谓是细致入微、形象生动,那么,我们来欣赏“春天”的几幅画。(多媒体展示)在畅游春景之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写的散文《春》。

2.检查字词、作者简介的预习情况

多媒体展示字词、作者简介。

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

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问题:

(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2.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1)作者对春天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第八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学生说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三、探究质疑

1.第一部分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 为什么这句“盼望着,盼望着”要连用两个“盼望着”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2.第二部分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 课文。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作者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

(3)“一切”这个自然段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师生讨论交流)

(4)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5)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点?(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总结

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以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何等精巧,结构多么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学习。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摘抄优美句子。

2.推荐美文,在下一节课前朗读,感受美的意蕴。

3.面对美丽的春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可以说一段话,可以诵一首诗,也可以唱一支歌)

4.《东方明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解读:

《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介绍了香港这个繁华的都市。第一自然段简要地介绍了香港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三大景观。第二至五自然段从“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这三大景观具体展现了香港的繁华与美丽。第六自然段点明了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呼应,中间四个自然段都能紧扣开头第一句叙述。

文章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如第二自然段中,运用了“漫步在……沐浴着……倾听着……真是舒服极了”的排比句式,仿佛把读者带入到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举世闻名、碧波荡漾、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五颜六色、奔流不息”等词语运用得恰如其分,给读者如临其境的感觉。课文除了运用排比写法外还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景物更加具体形象,“……成了……”、“……像……”、“……如同……”、“……真是……”等比喻句的不同表达,使文章的语言显得丰富多彩。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阅读课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表达。本着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东方之珠”》一课时,我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读书,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感悟体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香港的美丽与繁华,激发起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在“自觉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语文基础知识,提高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兴趣,陶冶情操。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位于中国南大门的——(学生接说:“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学生接说:“东方之珠”)。

2、大家都知道珍珠在人们心目中是十分宝贵的东西,那么为什么香港有这么美的一个名字呢?引出第一自然段。

3、是啊,香港有(学生接说:,和。)板书: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香港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一课直接复习导入,既巩固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又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读书,悟文激情。

1、香港是一个很漂亮的地方,你们想进一步去了解它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香港看一看。(多媒体呈现香港全景的录象)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利用多媒体“声、光、影、象”于一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吸引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达到“课伊始,情亦生”的境界。】

2、刚才我们亲眼目睹了香港的美丽,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作者去香港看一看。课文二至五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三个美丽的地方。请同学们赶快读读这四个自然段,从中自由地选择一个你最想去玩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细读读,划出表示这个地方美的词语、句子,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上简要的批注。(生圈圈画画,评评议议,并写批注)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如鱼得水,在极度兴奋状态中,变“要我学”为“我善学”,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一)学习“迷人的沙滩”一段。

1、(如果先说这里)同学们真的是很有眼力,第一个就想到浅水湾来玩。(多媒体传送轻微的波涛声,呈现迷人沙滩的录象)

2、浅水湾非常的美,是香港最受欢迎的地方。这里的风景如诗如画,一年四季游客不断,是游客必到的著名风景区。(指名读)

3、喜欢这一自然段的同学一起读,其他同学闭起眼睛来听一听,想象自己已经来到了迷人的沙滩。

4、从哪里可以看出浅水湾十分迷人?(浪平沙细、阳光和煦、金色)

5、作者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金色”就描绘出了一幅美妙的画面。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海面,洒在了金色迷人的沙滩上,真如仙境一般。所以说,浅水湾是——(学生接说:“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6、在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沙滩上,人们感到——(学生接说:“舒服极了”)。人们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的呢?他是凭空想象的吗?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是亲身经历的?(漫步、沐浴、倾听)。

7、“倾听”是应该怎么样听呢?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能用“倾听”这个词说句话吗?

8、你想随着作者漫步迷人的沙滩吗?拿起书自己先练读一下,呆会儿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怎么样?(练读)

9、哪位同学想读的?注意要读出漫步迷人沙滩的舒服的感觉来!(跟着音乐指名读)

10、听了他的朗读,我们仿佛已经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这一切的一切真的是太美了!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这段美丽的文字读出来吧!(跟着音乐齐读)

11、同学们读得真棒,优美的朗读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浅水湾,下面我们来试着背一背吧。

出示课文填空: 、的浅水湾是__________。每逢节假日,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

12、同学们背得真不错,是不是被迷人的沙滩吸引住了,不想走了啊?但是同学们,香港除了浅水湾之外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啊,接下来你们想去哪儿啊?

【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感受、体验沙滩之美,从而达到“可以意会的不言传”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著名的公园”一段。

1、(如果先说这里)同学们真的是好有眼力啊,第一个就选择去海洋公园。香港的海洋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公园之一,这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但最出名的还是海洋动物的表演。(指名读)

2、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洋动物的表演非常精彩?(出示句子,生朗读: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3、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吗?

4、海洋动物的表演的确是活灵活现,非常有趣。你们想亲眼目睹吗?(多媒体呈现海洋动物表演的录象)

5、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我想别说是亲临现场的游客,就连坐在千里之外的我们,也会被逗得___________(学生接说:“开怀大笑”)。

6、怎样才叫“开怀大笑”呢?师示范,老师这样叫“开怀大笑”吗?那怎么样才是呢?生表演。好,想象我们现在就坐在海洋剧场里,看着那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们的有趣表演,来,让我们一起开怀大笑吧!

7、香港的海洋公园不仅吸引住了小朋友们的目光,也引来了许许多多国内外的游客,它的名声传遍了世界各地。课文里哪个词是说这个意思?(“举世闻名”)。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个词语也是这个意思呢?(“著名”)。你还能说几个表示各个意思的词语或成语吗?

8、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海豚和海狮们的表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海豚们和海狮们的精彩表演吧!拿起课本一起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注意要读得生动有趣哦!

9、这么精彩的表演,你愿意回家介绍给父母听吗?(同桌互说或背,指名说或背)

9、过渡:海洋公园里海豚和海狮的表演真是精彩啊!但是我们不能在这里停留太长的时间,因为我们还有地方没去玩过呢。接下来同学们想去哪里玩啊?

【让学生通过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或背诵动物精彩的表演,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他们合作和创新精神,同时注重在朗读中帮助内化积累语言文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学习“繁华的街市”一段。

1、(如果先说这里)同学们,你们的眼力不错啊,铜罗湾可是香港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啊。那里有到处都是摩天大楼,有几百家大型的商场,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商品在那里都能买的到,让我们赶紧去看一看。(多媒体呈现繁华街市的录象)

2、看到这样一番景象,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热闹)

3、课文是怎样介绍铜罗湾的热闹的呢?(指名读)

4、听了他的朗读,你觉得摩天大厦、商品、街道怎么样?

出示填空:

的摩天大楼

()的商品

()的街道

5、书上用的是什么词?(出示句子,生填空:摩天大厦___________,商店里的各种商品___________,宽阔的街道上___________。)

6、你知道这三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吗?不要急,先让我们看几张图片。

① (出示图一:摩天大厦)(学生肯定会哇)你们为什么会哇?(房子高,房子多)你想到了书中的哪个成语啊?(“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② (出示图二:各种各样的商品) (学生又哇了一下)同学们,你们又哇什么啊? (铜罗湾的商品真多啊!) 你想到了书上的哪个成语?(“琳琅满目”:商品非常的多,使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③ (出示图三:拥挤的街道) (学生又哇了一下)同学们,你们又哇什么啊? (这里的人真多呀!)你们有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啊? (星期天南大街的人很多。)你想到了书上的哪个成语?(“人流如潮”:人多得像潮水一样。)

7、铜罗湾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你们说能不热闹吗?所以说——“铜罗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那你能读出这样热闹、繁华的景象吗?(指名读)

8、你读得真不错,谁能比他读得更好?呀!我们班个个都是朗读高手,站起来一起来吧!(齐读)

9、你们能看着这四个词语(闹市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把这一自然段背出来吗?(指名背,齐背)

【引导学生运用书上的词语填空,这是最直接最基本的运用能力。为了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三个词语,我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大面积填空,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运用词语的空间,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词语,建立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四)学习“美丽的夜景”一段。

5.《“东方之珠”》(第二课时) 篇五

《“东方之珠”》(第二课时)

作者:沈高明    发表时间:-4-28    阅读次数:393

作者:徐州市鼓楼区大马路小学 邹凯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词语“鳞次栉比、琳琅满目”,能仿照第5自然段的写法,学会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

3、通过读书学习,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节。

2、提问:在课文中,这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分别指的是什么地方呢?

3、学生自由朗读第2节至第4节,边读边想。

4、讨论板书:浅水湾               海洋公园                 铜锣湾

(二)教学课文第2、3、4节。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2节。

⑴指名朗读。板书:舒服极了。

⑵自由练读,读出“舒服极了”的.感觉。

⑶指名朗读。教师范读,结合生动的描述,启发学生想象画面,读出感情。

⑷指名朗读(配音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3节并背诵片断。

⑴指名朗读。板书:精彩

⑵结合录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⑶提出背诵任务。

3、指导学生学习第4节。

⑴结合录象,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

⑵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板书:闹市

4、小结,过渡。

板书:灯的海洋

(三)教学课文第5、6节

1、自由朗读第5节,看一看书上怎样写灯的。

2、结合录象,指导有感情朗读。

3、指导背诵。(结合投影片)

4、齐读第6节。板书:璀璨

(四)巩固深化全文。(结合自编录象)

(五)依照第5自然段写法,学会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

1、明确第5节的写法。

2、布置、指导仿写。

3、交流

板书设计:

浅水湾 舒服极了

海洋公园            精彩

铜锣湾 闹市

灯的海洋

《“东方之珠”》(第二课时)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6.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品析本文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

(2)结合文章内容,训练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的精神,丰富个人对生活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

(2)品析文章的心理描写。

一、导入 :

(1)朗读《我生活的故事》中的认识水的片断。

(2)从正常人的角度体会残疾人的感受而谈。

二、默读课文

默读要求:

(1)海伦·凯勒虽是残疾人却感受细腻,我们虽为健康者,却不如其感受之细,哪些内容是她体会到了,而你却未体会到的呢?

(2)海伦·凯勒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么?

三、浅析课文:

(1)深入体会作者的叙写,跟随其进入五彩绚丽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捕捉文章的思想内涵)

(2)海伦·凯勒的精神力量的.源泉: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

四、作业 :

(1)找出一句话,其内容触动了你,说说何以触动了人你?

(2)课外阅读:读《语文读本》的其他片断或借阅《我的生活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自学展开联想、想象,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阅读思路规范训练,引导学生说话要有序。(表达训练)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要求大家找出课文中对你触动最大的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现在,就请大家来谈一谈。

二、交流:

(1)教师示范:

第85页第一段第1、2句话触动了我。

我整日与家中的小东西们相伴在一起,却从未仔细看看它们,海伦却从感谢它们把一所房屋改变成家的角度来仔细观察它们。我也应该看看它们,感谢它们带给我的温暖,安全和情感。我们要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

(2)学生交流(教师依学生情况而随时调整)

(3)小结:

结合学生交流内容,总结板书,请学生再体会本文作者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的种种精神。

三、联想、想象训练:

(1)要求:

,这是海伦·凯勒最渴望的,如果我给你一个机会来诉说,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呢?请你来谈谈你的假如

(2)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扩展思维,畅谈自己的愿望。

(3)小结:

结合学生内容小结。引导学生无论何种愿望都要向海伦一样,保持一颗不失信心与努力的沸腾的心。

四、作业 :

7.《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 篇七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 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 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目标:

1援学会10个生字, 认识9个生字。

2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援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把海底动物的活动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对海底奇异景色的描写,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海底世界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特别是对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及海底的丰富矿产更是知之甚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激趣

1援演示海底世界视频片段, 激发兴趣。

2援教师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

【多媒体运用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提供的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 快速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1援学生自由读课文, 感知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

2援理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三、进入海底, 感受奇异

师:你最喜欢哪个方面?能当海底导游向我们进行介绍吗?

教学预设

学习景色奇异部分:

师:把喜欢的景色描写画出来多读几遍。试当海底导游向我们作介绍。海底除了景色奇特, 还有什么也很奇特呢?说说自己对词语“窃窃私语”的理解。 (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其余声音。想象海底动物还会发出什么声音, 能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吗? (演示声音视频)

四、深入旅游, 感受丰富

指导学生自学第四、第五、第六自然段。

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理解动物、植物与矿产资源的丰富。

教学预设

1援出示描写动物活动的句子。 (视频演示)

2援延伸:课文为什么只写了这几种呢? (指导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3援学习文中对海底植物的描写。 (板书:色彩多样形态各异) 除了动物、植物, 海底还有什么呢? (引导学生理解矿产资源的丰富, 配乐展示丰富的海底矿产资源的图片。)

4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运用意图:通过声音的播放, 视频展示海底世界的物产丰富,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和语言的兴趣。】

五、结束旅游, 回归主题

1.神秘海底之旅结束了, 此时此刻, 你最想说什么?

2援欣赏海底世界视频, 当导游介绍海底世界的神奇。

【多媒体运用意图:教学不应只拘泥于教材, 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优越性将教材适当拓展、延伸, 以引导学生的想象、思维向更深的层面发展。】

六、作业拓展, 升华延伸

运用网络搜集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 写一段说明文字。

8.《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八

(映示视频、解说)同学们,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沼泽地,深谷里、山坡上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一种庞然大物,它们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恐龙》。(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 (课件映示“漫游”)谁来读读这个词?什么叫“漫游”?你知道它的意思吗?是啊,自由自在地随意地游玩,想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这就是——漫游。

2. 齐读第1自然段。要求:注意读准文中带拼音的几个生字。

3. 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它向我们介绍了两亿年前恐龙生活的环境。(板书:生活环境)

4. 分别读课文第2—6自然段,要求:边听边思考:课文第2-6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哪些知识?

5. (出示“型”)谁再来读一读这个生字?(强调后鼻音要读准)“型”字是上下结构,土字底,上面这个是“刑法”的“刑”字。

6. 文中用“型”字组成的词语有两个,(出示:脸型、轻型)这个“型”是类型的意思。比如,脸有不同的类型吧,有圆脸、方脸、国字脸等,各具特点。像飞机根据它的结构重量等特点可分为轻型和重型的。

7. 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一个字也读“xínɡ”呢,是哪个字?(出示:形态)这里的“形”字,就是形状的意思。

8. (出示:匕首、利剑)谁会读这两个生词?匕首和利剑都是武器,(课件映示图片)这两张图片中,哪一把是匕首?剑有长短之分,短而锋利的剑或者刀,就称为

“匕首”。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采用“以一带串”“画面比较”“联系语境”等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识字,联系实际、联系文本,准确理解、积累、运用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感受汉字学习的趣味。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 快速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相机板书: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

2. 下面老师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四种恐龙的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恐龙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雷龙。(映示图片及文字)雷龙有什么特点?谁来说说?

①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理解“庞然大物”)(板书:大)

② 还有什么特点?(重,板书:重)从哪些词句看出它的重?“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究竟有多重?(师说明:一头成年大象约重6吨,那6头大象重36吨,相当于1500多个像你们这样的学生加起来的体重)作者在这里把雷龙与大象作比较,写出了它的重,这样的说明方法叫作“比较”。(板书)一起来读出它的重。

③ 播放雷鸣,感受雷龙步伐之重。作者把雷龙走路时,发出的声音比作雷鸣,多形象生动啊。这个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板书)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感受雷龙又大又重的特点。

▲梁龙。(映示图片及文字)雷龙又大又重,作者通过打比方、作比较,把它的特点写得形象生动。那么,梁龙的形态有什么特点呢?

① 体长“足有二十多米”:有五间教室连起来这么长。(板书:长)

② 哪里还写出它的长?“它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映示吊桥图片)梁龙的身体就像是悬吊在半空中的一座巨大的桥梁,所以,给它取名为——梁龙。

▲剑龙。(出示图片及文字)雷龙、梁龙的特点与众不同,所以,人们给它们取的名字和它们的特点紧密相关,剑龙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剑龙背上长着像剑一样的板和尾刺,非常奇特,所以,科学家根据这一形态特点,给它取了“剑龙”这个名字。

▲三角龙。(映示图片及文字)三角龙的外形奇特是什么呢?

① 演示一米的长度,感受角的气势。

② 看着三角龙这样的脸型,你心里觉得怎么样?(害怕)一看到它就害怕,这叫“望而生畏”。哪个字是“害怕”的意思?(“畏”,课件变红色)“畏”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田”在古时候,人们用它表示“鬼的脸”,下面部分表示“老虎的爪子”,鬼脸虎爪的样子,你见了肯定“害怕”吧。

③ 指导读好“望而生畏”及所在句子。

3. 小结:课文第2自然段围绕着第一句中心句,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恐龙的形态特点,它们真是千奇百怪呀。在说明它们各自特点的时候,作者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这样一说明,就非常形象、生动、具体了,这种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一是紧扣教材特点,选准“语用”训练的内容:1. 典型的总分结构形式;2. 精巧生动的句式表达;3.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二是激活学生思维,丰富“语用”训练的形式。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本课10个生字,(亿、漫、吊、剑、型、畏、猛、齿、匕、谜)这10个生字按字的间架结构特点,可以分成哪几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独体字)每一类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 重点指导:“畏”和“齿”这两个字的长横写法。

“畏”:一横写得舒展些,从横中线下方起笔,到横中线上方收笔。

“齿”:一横要写长些,从横中线上方起笔,向上略斜收笔。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畏”字上部的“田”字,书字写时要注意上宽下窄。“齿”字下半部分写的时候,要注意先写中间一个“人”字,捺改成点,最后写竖折竖时也要从上往下收紧。

3. 教师示范、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写字和教写字的过程不是“一对一”的,可以是“以一带十”,即举一反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字的间架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后,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畏、齿”两字,正确把握“横”在不同的字中的布局和书写要领,从而把字写得更为端正、美观。

9.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会认10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宽裕、立即、仁爱、糖果、圣诞、逛街、分享、援助、沉默不语、兴高采、烈如愿以偿等词语。能用钢笔正确美观书写“裕”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采用找出文章时间、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形式理解词语“如愿以偿、沉默不语”。

4.抓住“沉默不语,什么都没有,”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大胆想象,体会金吉娅的内心活动,进而感受她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大胆想象,体会金吉娅的内心活动,进而感受她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关于圣诞节的资料。

教师准备:前置学习单,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说过春节的快乐。(压岁钱,新衣服,放鞭炮……)2.在西方有一个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是什么?(圣诞节)。出示西方圣诞节图片(配乐)欣赏,看完你有什么感想?

3.生交流对圣诞节的了解。(补充资料:接助中心、给予树)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故事,板题(强调“给予”的读音,“予”的书写)指名读,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检测词语:宽裕,立即,仁爱,糖果,圣诞,逛街,分享,援助,沉默不语,兴高采烈,如愿以偿。(1)出示带拼音词语,同桌互读,纠正字音。(2)出示去拼音词语,开火车读。(3)齐读词语。

(4)理解“如愿以偿”:愿望实现,找近义词(梦想成真)(5)出示“裕”的大篆和小篆体,师讲解:左衣右食,丰衣足食(会意字)。指导书写。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思考:故事里写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交流,板书: 圣诞 棒棒糖(家人)金吉娅

前夕 洋娃娃(陌生女孩)

请学生看着板书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三.精读感悟,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

1.师:圣诞节前夕,妈妈给每个孩子发了20美元后,孩子们买完礼物,回家途中有什么表现?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2.出示句子“回家途中……沉默不语”。(1)理解“沉默不语”。

(2)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难过,自责,害怕……)(3)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4)对比着读一读,读出其他孩子的兴高采烈,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复杂心情。

3.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而给那个陌生小女孩买洋娃娃呢?请大家从第4自然段,找找原因。4.出示句子:“可是妈妈……什么都没有。”(1)“什么都”说明什么?

(2)想想她没有什么?(想象说话)(3)指导朗读:读出那个小女孩的可怜。5.孩子们,这就是给予树上那个小女孩的卡片。(出示卡片内容,师配乐读)

你就是金吉娅,站在给予树旁读着这张卡片,你心里想什么?(想象说话)

师:金吉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她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有爱心、同情、善良、体贴……)板书:同情,善良,体贴…… 6.升华情感,引读最后一段话。

师:面对金吉娅的做法,如果我是金吉娅的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可现在,我会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范读)

你们是金吉亚的哥哥姐姐,你们会(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读)

四.总结:这个小女孩收到礼物是多么开心呀!下节课我们来替她写写感谢的话。

板书:

31给予树

时间 人物 事件 圣诞 棒棒糖(家人)金吉娅

前夕(善良,同情,体贴)洋娃娃(陌生女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一、复习导入: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小练笔:替那个陌生女孩写感谢的话。

三、寻找文中几处不易发现的爱,如母子之爱、手足之爱,引导学生发现母亲心情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进一步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的难能可贵。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易错字:糖、即

稀土高新区黄河路小学

10.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

《认一认1》教学设计

龙泉小学 刘艳

【教材分析】

本课共有4组16个汉字,采用看图识字的方式,并配有注音。全部是部首字或基本字。前两组表示的大部分是人体的某一部分;后两组表示的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这样安排把学习拼音和学习汉字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减轻学习拼音的负担,同时也把汉字和学生生活经验中所认识的事物挂起钩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这4组字,只让学生认一认,不要求练写。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对于这些入学的新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课堂上老师讲得再多,学生根本就不爱听,不到五分钟就需要维持一次纪律,教师更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新字的饱满热情。【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的8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过程与方法

创设识字情境,通过观察图画和联系生活实际,在快乐的学习中自主识字,初步了解本课汉字的字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爱学汉字,愿意主动识字,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8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教学难点】

把汉字和学生生活经验中所认识的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变单调呆板的学习为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体验,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通过观看鲜艳的彩图,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学习的小主人。

学法: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可以运用小组(或者同桌)合作交流的方法自主认读,让学生在听听、说说、想想、读读中感悟和体验, 来实现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他们主动学习。【课前准备】

1、识字图片。

2、一张没有口、手、足、舌、牙、耳、目的人物图。

3、小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用硬纸片剪出一些苹果,写上“人、口、手、足、舌、牙、耳、目”。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激趣导入

1、做游戏:小朋友们喜欢和老师一起来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就来做“跟我学”的游戏。

师:请你跟我拍拍手。(师拍手)生:我就跟你拍拍手。(生跟着拍手)师:请你跟我摸摸脸。生:我就跟你摸摸脸。师:请你跟我笑一笑 生:我就跟你笑一笑。

师:请你跟我坐坐好。(师做坐端正的姿势)生:我就跟你坐坐好。(生跟着坐端正)师:请你跟我来认字。生:我就跟你来认字。

2、小朋友们喜欢认字吗?这节课,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汉字。教师边板题边读:《认一认1》,学生跟着读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游戏,通过做游戏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产生识字的兴趣。】

二、结合图,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人”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当学生说到“人”时:板书:人

(1)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人”的翘舌音。(2)指读,正音。(3)开火车读。(4)齐读。

(5)谁来说说你的家里有几口人,都是什么人。(加深学生对人的认识。)小结过度:刚才,我们认识了“人”字,接下来,我们要学的七个字是和人相关的,是我们人的身体的一个部分。

2、教师出示一张没有口、手、足、舌、牙、耳、目的人物图,指导学生观察:画上的这个人少了些什么呢?(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识字。)

【设计意图:出示一张没有画完整的人物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使学生明白人物缺少的部分,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明确学习内容。】

▲当学生说到“口”时,教师画上“口”,然后出示“口”的识字图片:(1)指导学生读准“口”的读音,注意第三声要读到位。(2)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3)用手指指自己的口,了解“口”。(4)用“口”字开花,加深对口的理解。

▲当学生说到“手”时,教师让学生上台画上手,然后出示“手”的识字图片:(1)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第三声要读到位。(2)指读,齐读,分组读。

(3)学生伸出自己的小小手,指指自己的口。(4)说说自己的小小手能干什么?

▲当学生说到脚时,教师给图补上脚,然后告诉学生“足”就是脚,接着出示“足”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平舌音,范读,指读,齐读。(2)引导学生用“足”字开花。

▲当学生说到“舌”时,教师给图画上舌头,然后出示“舌”的识字图片:(1)指导读准翘舌音,范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对比读。(2)让学生吐一吐舌头,加深对舌头的认识。

▲当学生说到“牙”时,教师给图画上牙齿,出示“牙”的识字图片:(1)让学生说说,牙齿有什么作用,教育学生保护好牙齿。(2)指导读准音,指读,齐读。

▲当学生说到“耳”时,教师给图画上耳朵,然后出示识字图片:,(1)指导学生读准“耳”的读音,范读,指读,开火车读,齐读。(2)游戏:左手捏左耳,右手捏右耳,左手捏右耳,右手捏左耳。(3)教育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

▲当学生说到眼睛时,让学生上台画上眼睛,告诉学生眼睛就是“目”,出示“目”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音,指读,正音,齐读。

(2)指名说说应该怎样保护好眼睛,对学生进行爱眼教育。

3、小结:刚才,我们把图上的人画完整了,他可高兴了。小朋友们看,我们都画了什么?指名说。

4、指导学生认读:人、口、手、足、舌、牙、耳、目这8个字。

5、我说你指:老师说身体的某一部位,学生不出声,指出身体的相应部位。【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识字图片以及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识字,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玩一玩等,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识字,理解字义。】

三、做练习,巩固识字

1、连线。

2、猜一猜。

3、摘苹果。小黑板上事先画一棵苹果树,用硬纸片剪出一些苹果,写上“人、口、手、足、舌、牙、耳、目”,让学生上来认读,读正确的,摘下来送给他(她)。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方式,在玩中学,能更好地巩固识字。】

四、课后延伸识字

回家后,把今天认识的字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做我说你指的游戏。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回家后也以游戏的方式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轻松识字,对识字不会有压力。】

板书设计:

认一认1

人 口 手 足

11.《推敲》(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篇十一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这个游戏叫“快速反应”,比如我说“胖”,大家说“瘦”,和我反着说,我们开始吧。

师:高。

生:矮。

师:晴朗。

生:阴暗。

师:我站着讲课。

生:我坐着听课。

师:我面朝东。

生:我面朝西。(板书“东西”)

师:两个字合起来变成了一个新词,读“东西”,“西”变成了轻声。

师:(手拿粉笔)这是什么东西?

生:粉笔。

师:“东西”在这里指物。你一回到家,小狗亲昵地扑到你身上,你会说:小东西,一边去。这里“东西”这个词指什么呢?

生:小狗。

师:“东西”这里指动物。家里刚出生的小妹妹十分可爱,我们会亲切地说:小东西真惹人喜爱。这里“小东西”是指?

生:小妹妹。

师:“东西”这里指人。“东”“西”原本各指方向,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有另外意思的词语。汉字真奇妙,这一类的词语还有很多,愿不愿意再来看一个。

师:(板书“斟”)这个字读什么?

生:斟。

师:大家看,我左手拿酒杯,右手拿酒壶。(做倒酒的动作)我在做什么?

生:倒酒。

师:“斟”也就是往容器里倒酒的意思。(板书“酌”)

师:李白有句诗是“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饮酒,这“酌”是什么意思呢?

生:喝酒,饮酒。

师:两个字都和酒有关,那组合在一起是“斟酌”,还是“喝酒、饮酒”的意思吗?

生:“斟酌”是指仔细思考事情,文字是否适合或者可行。

师:两个各有意义的字组合在一起组成新词之后,意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引出课题

师:想不想再看一个?(板书“推”)

师:这个字读“推”,左边是提手旁,和手有关,我们来用手做做“推”的动作。(板书“敲”)

师:谁来表演敲门?(指名一位学生来表演)

师:大家真是有礼貌的人。请大家打开课本,看课后田字格里的“敲”字,描红三遍。

(学生描红,老师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师:“推”和“敲”两个都是表示动作的字,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词,我们一起读。

生:推敲。

师:“推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写“推敲”意思的段落)(学生读课文,找到了第8自然段)

师:(出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让我们一起读,了解“推敲”的意思。

(学生齐读)

三、品味“早年”,推想故事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推敲”这个词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谁来读第1自然段?从中你看出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贾岛是唐朝的一位诗人。

生:贾岛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师:贾岛一生都是和尚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贾岛因家境贫寒,早年当了和尚,后来就不是和尚了。从“早年”看出来的。

师:带着你的理解来朗读课文。

(指名读)

四、“幽”字入手,为后文铺垫

师:从“早年”这个词推想文章内容,是一件什么事改变了贾岛的命运,让他还俗了呢?请大家自由读第2自然段。

(学生读书)

师:贾岛根据访友的经历,写了一首诗,叫做什么?

生:《题李凝幽居》

师:(板书《题李凝幽居》)“幽居”是怎样的居所呢?请你再读课文,标出有关“幽居”的句子。

(学生读书,标画句子)

生: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说明李凝的家很偏僻,不好找,可能在大山深处。

生: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说明周围很静。

师:贾岛敲朋友的家门会怎样敲?小鸟睡得如何啊?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轻轻的敲门声就能惊醒睡得很沉、很香的小鸟,说明周围的环境十分安静。

师:我们从《题李凝幽居》的第一句诗来看一看。(出示: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原。)这就是李凝家的周围环境,请你读一读,有什么体会?

生:李凝家周围邻居很少,很荒凉。

生:去李凝家的路上长满了草,说明很少有人走动。

师:这样一个偏僻的,宁静的地方就被称为“幽居”。《题李凝幽居》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就是写李凝幽静的居所。现在你能不能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融入到读书中去呢?请自由练习。

(生自由练,指名读)

五、融情入境,表演感悟

师:贾岛访友不遇,触景生情,即兴写成了一首小诗,在返回长安城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第3自然段。

师:(出示: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请大家读读这句话,体会贾岛此时的心情。

生:贾岛心里犹豫不决,不知道用哪个字好。

生:贾岛苦苦思索。

师:你能读出贾岛犹豫不决的心情吗?(生读)

师:如果你写完文章,交给老师后,还想着文章中的词句吗?

生:想的时候不多。

师:贾岛却反复思考,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你从这个地方看出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师: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能把诗写得押韵合辙就已经不错了,却还要为一个字苦苦思索。他是怎样思考的呢?请你找到句子读一读。

师:谁来演一演贾岛。

(一位学生走上讲台,眯着眼,做着“推敲”的动作)

师:大家看他有没有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演出来呢?

生:他做了推敲的动作,但是没有“吟哦”。

师:你能来演一演吗?

(这位学生一边做着推敲的动作,一边念着“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走来)

师:你的声音很洪亮,同学们注意,贾岛在“吟哦”,声音能不能这样大呢?请你再演一演。

(学生这次声音低下来,表演得逐渐到位)

师:大家想不想演一演?那大家来演长安城的人。大家看到这比比划划、念念有词的贾岛,你会怎么做呢?

(生做笑状)

师:(对演贾岛的同学)贾岛,你已经进长安城了,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长安城的人都笑话你呢,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你怎么都不知道呢?

生:我在专心想着诗里的一个字,其他的我都没注意。

师:谢谢你,请回。请大家也回到现实中来,作为学习这篇课文的学生,你们笑话贾岛吗?

生:我们不会笑话他,反而应该佩服他。

师:你们佩服他什么呢?

生:他学习很专注,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生:他写文章很认真,一点不满意的地方都反复思考。

师:请大家带着佩服的感情再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贾岛就是这样一个在治学上严肃认真,专注沉迷,精益求精的人,所以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他不是一次作诗一丝不苟,而是一生如此啊。

12.《在家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二

《在家里》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 (一) 的第三课。这是一组充满生活气息的识字内容, 从课文插图、要求学生认读的词语以及课文内容都反映了学生的家庭生活, 拉近了识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容易让学生喜欢识字, 愿意运用汉字。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方法。如按“字理识字”方法进行识字, 既符合汉字构形规律、儿童的认知心理和识字教学规律, 还能有效减少学生错别字的产生。在“字理识字”的基础上还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采用“加一加, 减一减, 换一换, 猜一猜”的方法进行识字, 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在情境中识字, 能认识“沙、灯、纸、果、笑”等14个生字, 会写“上、下、土、个”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火、扌、氵”等,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短文, 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拼音, 夯实基础

1. 复习音节。请大家和我们的老朋友打声招呼, 一起来读这些音节。 (jia denɡdian zhonɡzhi)

2. 导入新课。学好拼音能帮我们认识更多的汉字, 今天学习第三课《在家里》, 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家里》一课是学生学习拼音后的第二课识字内容, 通过复习音节,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音节的拼读, 为本课借助拼音识字奠定基础。

二、结合插图, 识记生字

1. 观察插图。

(出示插图) 一个叫欣欣的小朋友邀请大家到她家做客, 你们观察一下她的家里都有什么呢? (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插图, 回答问题)

2. 同桌交流。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向同桌介绍欣欣家都有哪些摆设。 (要求学生看课文插图介绍客厅的摆设, 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 并用上一些方位词)

设计意图:插图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 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观察, 力求识用结合。

3. 读准字音。

(1) 出示无拼音词语, 学生试读。 (2) 借助拼音认读8个词语。 (3) 检查: (1) 指名领读。 (2) 同桌读, 齐读。 (3) 去掉拼音读。

4. 游戏“找名字”。出示图片, 为图片上的物品找名字。 (学生找到后领读, 齐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识记生字, 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识记生字,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 认清字形。

(1) 出示生字, 齐读, 开小火车读, 指名读。

(2) 学习“沙”字, 认识“氵”。想一想, 哪些字宝宝也是三点水?

(3) 学习“灯”字, 认识“火”字旁, 给“灯”找朋友。

(4) 学习“纸”字, 摸摸语文教科书, 它是用什么做的?给“纸”找朋友。

(5) 学习“报”字, 认识“提手旁”, 给“报”找朋友。 (6) 齐读。

6. 猜一猜, 连一连。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多种记字的方法, 如提示学生沙漠里面有水吗?缺少水就是“沙”, 既记住了生字, 也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

老大天天演戏 报纸

老二每日作文 电灯

老三千里传声 电视

老四送来光明 电话

三、连词成句, 训练说话

1. 出示图片, 说一说欣欣家里各种摆设的名字。

2. 同桌交流, 介绍自己家里的摆设。

3. 用“我家有______, 有______, 还有______”说一句完整的话。

4. 指名交流, 介绍自己家里的物品。 (教师学生互动, 评价)

5. 说说你在家里会做些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让词语不再是一些碎片, 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短文, 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学生。

四、课外拓展, 激发兴趣

13.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十三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上海着名美育特技老师王圣民的一次课堂日记,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当知道自己要执教第一课并且是第一个上场的时候,我的心就已经“砰砰砰”直跳了,因为自己一直是个很胆小很怯场的人,所以想到要面对众多双眼睛的注视,心里就发毛。但害怕归害怕,硬着头皮也还是要上,于是从那时起我就海量的收集信息,频繁地观看他人的教学视频,由此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课上我主要的教学目标是:

一、解决本课生字词;

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读懂课文内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按照计划实施下来。我觉得自己这节课有些地方还是做得比较成功的,至少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那就是我的教态很自然,我不再怯场,能从容地面对十来双审视的眼睛,心理素质提高了,这可以说是我的一大进步,也为以后更好地上好公开课打下最直接的基础。其次,在教授生字、新词的时候抓得比较牢固,采用多种形式,如学生带读、跟读、开火车读的方法开展。

不过,虽然设计时花了很多心思,教学时也稳扎稳打,但是教学终归是遗憾的艺术。上完课的第一感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头重脚轻的状况,前面讲授生字词时花的时间足足超过2/3,而后面进行对课文理解部分则因时间不足而作草草收场了,而且教学目标亦未能很好地达到。如果从教学细节上说,问题更是突显。第一,没有让学生做预习,这让学生在读通课文上花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让学生读课文的时候,根本达不到准确、流利的预期目标。第二,仅仅以课文的两幅图片进行导入,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讲解生字词的时候不够深入,难读的字怎样读没指导好,难写的该怎样写没指导到位。第四,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少了,特别是从一开始的时候采用让学生默读的方式不能很好地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而且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读,那对下面开展教学或许会更顺畅。第五,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整节课都好像是学生按着老师设计好的路子走,而老师却没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或者说改变一下教学策略。第六,评价语言单薄,对于学生的评价是一直的肯定,没有适当的点出他们的不足。

从存在的诸多不足可知,今后我在各方面还需要加倍的努力。首先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篇课文,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对于教学准备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的检查,详细的列出每一个环节。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牢固教学中的重难点,明白一堂课首先考虑的是教什么,再想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个目标。其次多向其他的老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多看些课外的书籍。比如:名师课堂、课堂实录……最后在教学设计做到更加的符合学生,不仅考虑到文本还要充分为学生考虑。

痛定思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文本,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要切实做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4.灰雀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四

一、关注单元导读,导入

1.自由读单元导读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每学习一个单元前先请留意单元导读,看看里面对我们有什么具体的要求。请自由读一读。

2.指名说:本单元写了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二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灰雀》,这篇课文讲得是哪位名人的故事呢?

生:列宁。

师:(出示列宁头像)老师带着大家一块去了解列宁。(出示资料袋)列宁是前苏联伟大的革命领袖,他创建了俄国共产党,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师: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列宁身上的另外一个小故事——

生:灰雀。

师:看老师板课题。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

师:见过灰雀吗?(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看,这就是灰雀,它的体形比较小,羽毛的颜色丰富,叫声悦耳。跟它们打个招呼吧——亲切地——

4.生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查(生字)看谁读得准 2.指名读

3.出示词语,(小组)开火车读词 4.考考你,读句子

师: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顺了吗?

(出示三个句子)

师:这三个句子里面藏着课文的所有生字,读好可不容易,谁来读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句。

5.检查预习中的标自然段,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生:13个自然段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不急,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

学生找的词语有“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师:这三个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老师请三名同学分别来读这三部分。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想:在每一个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填空:

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

一天,一只的灰雀,列宁遇见了,并与他交流。

第二天,列宁又看到。

(生每读完一个部分,概括一层意思。)(课件逐条出示答案)

师: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事呢?

(同桌互说,指名说)

师:我们根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读懂了每部分的意思,再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词句为关键,品读

1.观察图画,引导说话。

师:课题是灰雀,(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三只灰雀呢?谁能用一个词语说一说。

生1:活泼的。

生2:可爱的。

生3:伶俐的。

2.品读词句,感受“灰雀”。

师:课文中是怎么写这三只灰雀的呢?默读第一段,找找描写灰雀的语句,划下来。

指名读。(课件出示“公园里„„惹人喜爱”一句。)

师:怎样的三只灰雀呀?用一个四字词语,就是——

生:惹人喜爱

师:你喜欢三只灰雀的什么呢?再自由读一读。

生:我喜欢灰雀来回跳动。

师:这叫动态。咱们来想象一下,这三只灰雀,(手势)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

生:那边的树枝跳回这边的树枝

师:这边——(生:那边)那边——(生:这边)

师: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这真是——

生:惹人喜爱。

师:继续交流。

生:我喜欢灰雀婉转地歌唱。

师: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咱们一块来听。(播婉转的鸟鸣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这就叫——(婉转)谁来读一读这样的叫声?

几名同学读。

师:谁能读得让别人仿佛看到了这三只灰雀?

两名同学读。

师:老师读,你们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在头脑里出现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配乐读)

生齐配乐读。

3.自主品读,感受“列宁爱灰雀”。

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除了写灰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生:列宁喜欢灰雀。

师:课文中哪些句子能看出来?

生读

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呢?

生交流。

师引读:寒冷的冬天,四周光秃秃的,三只灰雀给公园带来了生机,——(生读句)在公园散步的列宁,正在养病,三只灰雀呀,给列宁带来了快乐——(生再读)

四、指导写字。

师: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间架结构可以分成哪几类?

(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

师:生字重新排起了队,你发现了什么?注意每个字左边、右边的占格位置。

重点指导:“低”注意下面的“点”不要漏掉;“步”注意下面不要多加点;“或”的斜钩、点。

学生分类练习写字。(三个田字格)

15.《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五

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内容。教材第一个例题要求学生分组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 为讨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提供素材。随后教材结合一道具体的乘法算式, 向学生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第二个例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第三个例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想想做做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倍数因数的理解, 进一步体会确定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二、目标预设

1. 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及积极的数学情感。

三、学重点

使学生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动画片导入, 采用情知互促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像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间的父子关系与两数之间的倍、因数关系间的巧妙联系, 从而对新知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课上积极探索, 新知是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理解、掌握的, 虽然一路走来“磕磕碰碰”, 但每位学生都会在其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师又通过改变内容、练习的呈现方式, 保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六、设计思路

课前动画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何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新授环节中引导学生操作实践, 于无意中渗透“一对一对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同时, 为加深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我特意设计了一道除法算式, 旨在通过讨论、交流, 使学生获得启发: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既可以用乘法, 也可以用除法。

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 采用边扶边放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无序地交流、教师有意识地板书, 引导学生发现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时采取完全放开的教学策略。设计比赛这一环节, 是为了让学生在众多的数中体会到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与数的大小无关, 并从中探索出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快乐大转盘”融“玩”与知识的回顾、梳理、建构于一体, 让学生在玩中盘点、运用知识, 使之真切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七、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铺垫激趣

师:同学们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呢?李老师今天也带了个动画片, 想看吗?

(播放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动画片)

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一段动画, 谁来说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什么关系呢? (父子关系) (大头儿子是小头爸爸的儿子) , 反过来可以怎样说? (小头爸爸是大头儿子的爸爸) , 那我和你们的关系?可以怎样说? (李老师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是李老师的学生)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 在数学中, 数与数之间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课前动画导入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何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操作实践, 理解意义

师:今天, 小头爸爸给大头儿子出了一道题:你能用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学们取出信封里的小正方形, 我们也来拼一拼, 摆一摆。

交流:

(1) 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根据他的摆法说一个乘法算式?

(2) 你拼成的长方形可以怎样列式?猜猜他可能是怎样摆的? (课件出示相应的图形)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 我们发现, 用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 由此我们还得到了这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以3×4=12为例, 我们可以说3是12的因数, 12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 12是4的倍数。

师:你能根据另外两道算式照样子说一说吗?

师:这道算式 (板书:18÷3=6) 你们会说吗?同桌先商量一下。 (指名说)

师:看来我们不仅能在乘法算式中找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也能在除法算式中找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为了方便, 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 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操作的目的是于无意中渗透“一对一对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时, 为了加深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我特意设计了一道除法算式, 旨在通过讨论、交流, 使学生获得启发: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既可以用乘法, 也可以用除法。]

三、探索方法, 有序思考

1. 找一个数的倍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12是3的倍数, 18也是3的倍数, 那3的倍数就只有12和18这两个吗? (不是) 还有哪些呢? (学生可能会无序地说, 教师有序地写3的倍数) , 写得完吗? (写不完, 有无数个) 一般我们只要写出5个, 其余用省略号代替。

师:刚才同学们是随便说的, 而老师是这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的, 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 (出示:有序)

师:你能有序地找其它一些数的倍数吗? (请打开书本, 完成71页上的“试一试”)

观察探索:观察2、3、5的倍数, 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表格左半部分: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拟采用边扶边放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无序的交流、教师有意识的板书, 引导学生发现有序思考的方法;之后让学生独立找2、5的倍数, 并且通过综合观察, 比较得出一个数倍数的特点。]

2. 找一个数的因数。

师:我们已经会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倍数, 那你们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吗?让我们一起试着找一找18的因数。 (学生汇报, 师板书)

师:你是怎样找18的因数的? (除法、乘法口诀) 在找18的因数时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探索一对一对地找的方法)

师:你能这样一对一对地找出36的因数吗? (学生汇报, 师板书)

师:在50以内, 每人任意挑一个自然数, 比一比, 谁找的数的因数的个数最多?谁找的数的因数的个数最少? (交流)

观察探索:你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表格右半部分:

[设计意图:找一个数的因数采取完全放开的教学策略。设计比赛这一环节, 是为了让学生在众多的数中体悟到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与数的大小无关, 并从中探索出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1.真假我来辨。

(1) 因为2×3=6, 所以2是因数, 6是倍数。 ( )

(2) 17最小的倍数是34。 ( )

(3) 6既是2的倍数, 又是3的倍数。 ( )

(4) 20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它本身。 ( )

(5) 3的最大倍数是18。 ( )

(6) 20以内3的最大倍数是18。 ( )

2.完成教材72页想想做做第2题, 第3题。

师作适当点评。

3. 快乐大转盘。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快乐大转盘的游戏。

游戏1:转盘指针转到哪个数, 请同学们举手抢答: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说两句话表示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游戏2:接下来, 李老师想请两小组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比一比, 哪组同学说得又快又对, 若碰到重复的数可以继续说 (因为尽管转到了相同的数, 但前后学生不是同一人, 同样可以进行练习)

游戏3:请同学们为李老师“转”出一个数, 然后我根据这个数出道题考考同学们。 (16) 请学号是16的因数的同学起立! (若接下来的操作中又一次转到16, 就可以出“学号是16的倍数的同学起立”。实际上转到16, 就可以进行两次游戏, 一个是16的因数, 一个是16的倍数。学生参与量就多了, 可多次练习)

谁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句话让全班同学都起立? (学号是1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

上一篇:给朋友的早安心语下一篇:个人三年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