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课件(精选8篇)
1.小学数学教案课件 篇一
小学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的一门科学,它的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习惯、教学特点,虽然教无定法,但教有定规,这个“规”,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要符合数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去研究、探索、猜想、操作、发现和证明的过程。PPT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新的教学模式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的必然趋势。PPT课件是通过图片、文字交流、声音和图像来辅助课堂教学的,可以将比较抽象的教学知识直观地表现出来,做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种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不同,传统教学是在教学中,教师口头语言的基础上,为更丰富的传递信息而采用的一些简单的教具。诸如:书本、图片、画册、黑板、模型、实物、小型展览等。而这种有PPT课件参与教学可以准备更多的图片,解决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也不必要在上课时带太多的教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完成教学目标。
一、PPT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PPT课件应用于小学数学中,不仅能将书上的知识点通过图文并茂和声像结合直观的展现数学知识的原理和数学公式的形成,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中用PPT课件演示具体的情境,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中来,教师掌握课堂的导向。例如:在准备教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性质和意义》中的《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可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入手为教学情境情境,如图1:
利用自定义动画中的添加效果让字母和表示的内容依次出现在PPT课件上,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初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学习要从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例如教师在上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根据教材中所列举的公式,设计同学们拼凑花瓣的游戏情景来让同学们慢慢的进入教学。首先出示的是引入部分第一张灯片的设计,首先找出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利用自定义动画给每张图加上动作效果如图2:设计学生熟悉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去观察、去思考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2、应用PPT课件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动手、动脑相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受教学资源的限制,教案设计的难点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中无法更好演示出有关教学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弄懂。而教师如果应用PPT课件进行教学,并设计一定生动有趣的教学画面,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问题解决中,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4],突破课堂教学所设计的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重点。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设计一步一步加花瓣的方式询问同学们能不能拼成一朵花的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边拼边玩中逐渐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教学难点,如图6:
其次利用自定义动画先设计十二片花瓣退出随机效果,然后设置事先做好的两朵花和剩下的两瓣花瓣的进入效果为随机效果,设计列出的公式单击出现,设计后面每出现一片花瓣就出现相应的公式,一直到出现十五片花瓣刚好能拼三朵花,如图7、图8:
游戏是小学生最为喜爱的学习娱乐形式之一,游戏场景的设置也因此更容易走进他们的思维[7]。教师这样设计的PPT课件教学,学生不仅在活动动手操作,也出动脑筋解决问题,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探知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动手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用PPT课件教学中插入音频和视频让数学课堂
“活”起来
PPT课件在教学活动不只应用于展示文本文字和课堂必要的教学图片,还能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插入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音乐和视频,例如教师在教授新课前可在PPT课件第一页利用插入中的影片和声音里面的文件中的文件中的声音选择能活跃课堂的音乐。如图9:
PPT课件插入令人听起来心情的愉快音乐有利于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有期待兴,音乐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第二种语言,教师课前和同学们利用音乐做一些互动,特别是刚来到陌生的班级授课的时,音乐可以一下子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更好完成授课内容。教师利用PPT课件进行教学时,可利用插入中的图片里面的自选图片选择按钮,设计超链接到准备好的视频,如图10:
4、PPT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带来的便利。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需要板书教材中大量知识点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一直是影响课堂教学时间的一大难题。PPT课件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它来向学生出示本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知识点,PPT课件可以反复使用,教师在课余时间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其他教案,
二、PPT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PPT课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频繁,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对于使用PPT课件的一些错误的认识,PPT课件在教学中应用的位置陷入尴尬的境地。
1、PPT课件使用黑板化
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应用黑板、粉笔和教材进行教学,教师讲授的例题和重点知识都需要使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利用PPT课件呈现要教授的内容,虽说能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更好提高教学效率,但是PPT课件此时作用像一个小黑板只是把要板书的内容事先准备好,等到用得时候在演示出来,而不是作为教学辅助突破教学重难点,或者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
2、PPT课件制作单一化
教师在设计PPT课件是往往只注重演示教学内容文字化,有意识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和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去备教法,备教材。而忽视备学生的重要性,PPT课件很少注重图片和文字的相结合,缺少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设计。
3、PPT课件虚而不实化
一个好的PPT课件设计,能让课堂教学完美的进行,不仅教师引导的完美,学生也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心学习,轻松掌握知识点。许多教师在运用PPT课件时只片面地追求形式,而忽视课件本身的内涵[8]。往往忽略“好”PPT课件的设计原则,转而设计PPT课件演示好看好玩的动画效
2.小学数学教案课件 篇二
一、借助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 诱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 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于一身, 能充分营造出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 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 设计了一个“捉迷藏”的动画作为导入。我将学校的大门、宣传栏、教学楼、操场等建筑设施逐一拍摄下来, 引导学生从一张张图片中去找长方形、正方形。同学们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他们从宣传栏中找出了长方形;从教学楼中找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从操场中找出了椭圆形;但对学校的移动门, 学生们却见解不一, 有的说是长方形, 有的说是平行四边形, 其实这是一个整体与部分认知的差异。移动门整体是一个长方形, 但其中每一个小部分却是平行四边形。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对各种图形的特征由抽象化转化为形象化, 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热情, 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 为以下的探究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借助多媒体课件, 突出重点, 强化新知
数学内容的特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而学生的思维特点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 对于数学教学中一些概念、公式的理解, 不少学生还存在疑惑。借助多媒体课件, 在突出重点、强化新知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它将抽象的语言描述转化为形象的动画演示, 贴近生活, 走近学生, 让学生更易接受。
例如, 我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课时, 在学生们对分数有了一定感知, 了解了“平均分”是分数的灵魂所在之后, 为了检验学生对“平均分”这一重点概念是否熟练掌握, 我适时设计了一个“多美滋”广告的动画场景, 让学生从中去找几分之一。一开始, 画面出现了一个蛋糕, 四个小朋友, 学生们自然而然想到了
三、借助多媒体课件, 突破难点, 发展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 很多教师对难点的突破都感到头疼, 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讲解, 最终学生还是一知半解。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却能在突破难点, 发展思维上充分发挥优势。
例如, 我在教学《圆的半径》这一课时, 学生对于半径这个抽象的概念没有一个形象的表象。传统教学时, 教师会习惯性地借助圆规画圆, 然后将圆心与圆周连接起来, 将这条线段定义为半径, 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这一概念。我借助多媒体课件, 演示了一个链球手投掷链球的动画, 然后将链球手和链球细化为点, 将球与铁链的运动轨迹逐帧播放, 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圆。这时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圆心到圆周的距离就是铁链的长度, 这一距离是固定不变的, 这就是这个圆的半径。通过演示, 为学生认识半径提供了直观感受。
四、借助多媒体课件, 自主探索, 激发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 很多时候会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更快捷、更有效。
例如, 我在教学《通分》这一课时, 我先出示了
五、借助多媒体课件, 拓展视野, 增长见识
借助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模式, 它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学生可以看得见, 摸得着, 还可动手操作。这比单听老师讲课所获得的信息量要多得多。
例如, 我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 学生对年、月、日的概念比较模糊, 它们之间的关系更是理不清楚。我借助多媒体课件, 将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运行规律用动画演示出来, 让学生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就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日。通过这个动画, 学生们形象地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扩大了知识面, 增长了见识。使学生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能得以延伸。
3.谈小学数学课件设计原则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件;设计原则
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指的是借助计算机来将教学信息一一传递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完成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来讲,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数学课件的设计原则。
一、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保证数学课件的实用性
数学课件制作这项工作并非简单,其既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操作计算机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盲目的使用数学课件,并没有将数学课件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起来,从而无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甚至有的数学教师错误的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设备就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也营造了高效的数学课堂。其实不然,计算机辅助设备的运用不得当无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时候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多媒体的使用仅仅是将图片和内容简单的相加起来,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因此数学课堂的氛围仍然是死气沉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的分析传统教学手段,巧用多媒体,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数学课件。
比如:当老师要讲解《圆柱与圆锥》这一教学内容时,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则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以此来不断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本节课还涉及到圆柱、圆锥体积和容积的计算公式。课件设计要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这三个阶段。在教学之前,教师要通过多媒体将圆柱形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吗?并进一步说明这些形体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这样一来,教师自然引出了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圆柱体和圆锥体都能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观察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差别,并归纳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定义。然而,在进行圆柱体和圆锥体侧面积的计算时,教师要将利用多媒体出示圆柱模型,并沿高将圆柱侧面剪开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观看这是什么形状。随后进一步推断出圆柱体和圆锥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由此可见,在设计小学数学课件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数学实际情况,保证数学课件的实用性。
二、从教学重点、难点出发,保证数学课件的直观性
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时,教师既要凸显教学重点,还要突出教学难点,保证数学课件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便于学生很好的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设计数学课件之前,教师要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并将此作为基础,便于学生有目的、有方向的学习数学知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教学方向,学生笼统的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并不能分清主次,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当老师要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教学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教学难点是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当明确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之后,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围绕着重点和难点进行,并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即:一天超级侦探小熊维尼去图形王国遇到国王与一个大臣在争论不休,国王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大臣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他们到底谁说的对谁说的错?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维尼邀请我们一起加入他的超级侦探队。”通过这一故事情境,学生会顺着维尼所提供的重要线索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这就顺其自然的引出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两个概念。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认识与理解需要老师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形象的理解这部分知识。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要出示探究性活动,鼓励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加深他们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理解。
三、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保证数学课件的适宜性
从认知结构上来讲,学生与学生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设计数学课件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保证数学课件的适宜性。从范畴上来讲,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被划分为形象思维式。针对此,教师要开展想象化教学,借助图片、动画等来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他们理解理论知识的难度。然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被划分为抽象思维式。但是高年级学生仍然需要有感性认知的支撑,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当老师要讲解《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教学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时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变换现象,从变换的角度上欣赏图形、设计图案,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在设计数学课件时,教师要将现实世界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事物都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准确的理解这些概念。这样做符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能形象的认识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一味的讲解这些教学内容,而不出示具体的事物,那么学生在脑海中无法构建起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图像,这让学生在理解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
四、从课件画面出发,保证数学课件的实效性
数学课件设计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而是要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来设计课件,通过让学生观看课件来学习到相关的数学知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课件所用到的色彩不能太华丽,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本质上来讲,制作课件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把握数学结构,准确理解教学内容。为此,数学课件要尽可能凸显数学美,保证数学课件的艺术性。
多媒体课件本身集声音、动画、图像、文字等功能于一体,这样的课件让数学课堂与众不同,从而间接地影响到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课件的形象会受到屏幕设计水平的影响,如果屏幕设计水平较低,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受到影响。所谓屏幕设计包括了以下几个内容,如:搭配颜色、字体颜色、字体大小等。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屏幕时,既要保证屏幕的美观化,还要保证屏幕的教学性。
有的老师错误的认为只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那么数学课堂就能得到优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追求表面的新颖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又或者教师过于重视动画功能,将数学课演变为动画欣赏课。这样一来,学生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并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数学知识上,最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五、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课件,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推动了学生的“学”,这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大有裨益。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其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突出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并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顺利完成数学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戚鹏. 小学数学课件设计制作管见[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4:133-134.
[2]刘永丽. 多媒体课件设计和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体会[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105-106.
[3]王跃林. 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之我见[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9:66-67.
4.小学数学免费课件 篇四
个人介绍
姓名:肖文龙
所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HR)
就读学校:湖南理工学院
工作经验:在大一、大二做过多次一对一的家教辅导,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提问:例5在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平移或旋转现象?
(1)方向盘的转动;(2)水龙头开关的转动;
(3)电梯的上下移动;(4)钟摆的运动。
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进行讨论
a.师(出示幻灯片):这些图案漂亮吗?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
b.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获得的。请你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c.师:现在请同桌同学就刚才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教师走进孩子的中间,与他们进行初步的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来汇报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整理。)
①图形B可以看着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
②图形C可以看着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
③图形D可以看着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
d.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师:从图形A旋转到图形B,图形B旋转到图形C,图形C旋转到
图形D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小
不变、点O是固定的,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案都是这样旋转得来的,你们能根据
这个方法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设计一些图案吗?(设计意图:在观察、
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获得。在旋
转的过程中,这个简单的图形总是围绕一个点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的。)
二、活动二:动手实践,亲身体验。
1、在白纸上旋转。
(1)请同学们打开1号信封,从里面取出一张白纸和一个三角形ABC(生完成后),请你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先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
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在小
组里面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2)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请三个学生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2、在方格纸上旋转。
(1)请同学们打开2号信封,从里面取出一张方格纸和一个三角形(生完成后),请你先把手中的三角形与方格纸上的三角形重合起来,接着以这个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O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是90度),最后在小
组里面说一说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2)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请个别学生上台演示,引发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完成P52“说一说”的第1、2题,把你的答案填在书上。完成后进行反馈。
4、数学万花筒。
请同学们自己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接着一边旋转,一边把旋转后所得的图
形描绘下来,让孩子们自己去创造,老师作适当的指导。
5、归纳总结。
(1)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有哪些体验,
把你想法与同学说一说。
(2)班上交流,引发更多的同学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让学生大胆地实践,经历动手设计的过程,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
第6页1、2题。
第9页4题。
课后作业: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5.小学《左右》数学课件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
我所执教的内容是第五单元中继“前后”“上下”之后的第三课。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探索中观察、感知“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左右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亲身经历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充分感知左右,从而体会左右的意义。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早已具有“眼前、背后、头上、脚下”的空间经验,对于前、后、上、下,学生一般不会搞错。但是,人体是左右对称的,如: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在人体的这些外部器官中,左边和右边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识别“左右”比较困难,即使成人有时也不能对“左”和“右”做出快速反应。备课前经过了解,我发现这些一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但由于没有经过刻意的培养和训练,所以对左、右的反应比较迟缓,大部分学生区分左右的方法是:先想想哪只手会写字,再判断哪边是右边,然后想另外一边是左边。并且,据了解他们以前学做操时,体育老师为了方便教学,与学生面对面站,但所讲解的左右位置与顺序却与学生是一致的,这给学生现在学习左右造成一种误导,左右的相对性在他们的思维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是县城附近一所普通农村小学的一年级班,学生共46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6人,有40名学生曾受过一年以上学前教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合作交流能力尚在培养之中。由于条件限制,执教时本节课在普通教室进行,学生分成两大组,每大组中4人一排作为一个学习小组。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课前的休息时间里,教师用录音机随意地播放节奏轻快活泼的儿歌。上课铃响,录音机关,师生问好。
师:刚才播放的儿歌,同学们喜欢听吗?
生:(愉快地)喜欢。
师:喜欢听的同学请举手。举好,别放下,能不能说说你举的是哪只手?
生1:我举的是右手。
生2:我举的是右手。
师:另一只手是哪只呢?
生:左手。
师:每个同学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哪只是右手,哪只是左手。
(生争先恐后地说给同桌听。)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左”字和“右”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师用红粉笔描出不一样的地方。
(评析开讲设计生动活泼,从学生课堂上经常发生的动作――举手出发,直奔主题,有效组织课堂,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这节课开始就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
(二)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1.摸一摸。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在我们的身体中,除了左手和右手是一左一右外,还有什么是一左一右的?
生1:脚。
师: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生1:这只是左脚,这只是右脚。(边摸边说。)
师:对!左脚和左手是在同一边的,右手和右脚是在同一边的。来,全班同学一起摸一摸,边摸边说,左脚――右脚……
生2:还有左耳和右耳。
生3:还有左眼和右眼。
生4:还有左肩和右肩。
……
(生每说一种,教师都引导全体学生用手摸一摸。)
2.动作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活动活动自己的双手。老师喊口令,你们做动作。
(生十分高兴。)
起立!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用你的左手摸左耳,用你的右手摸右耳,
用你的左手摸右耳,用你的右手摸左耳。
用你的左手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拍右肩,
用你的左手拍右肩,用你的右手拍左肩。
用你的左手拍左腿,用你的右手拍右腿,
用你的左手拍右腿,用你的右手拍左腿。
(评析教师在这里没有花费唇舌去解释“左”和“右”,而是从学生最容易感受到的自己的身体展开活动。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右,从而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时也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人的身体上也有数学。)
(三)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摆一摆。
师:游戏做完了,现在我们要开始摆文具了。同桌的同学互相合作,听清楚老师说的话。
请你在桌上放一块橡皮;
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
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
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
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生摆好后,师用小黑板出示正确的排列顺序,生检查自己的排列。
2.数一数。
师: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生:从左数橡皮是第二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四个。
师:为什么橡皮一会儿排第二?一会儿又排第四?
生:因为反了一下。
师:什么东西反了?能讲得更清楚一些吗?
生:数的顺序反了,开始是从左数,后来是从右数。
师小结: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物体,从左数和从右数,结果就可能不一样。
3.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哪个同学愿意和老师对口令?其他同学当裁判。
(学生纷纷举手。)
师:陈立,陈立,我问你,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
尺子的右边是什么?
陈立:尺子的左边是橡皮,
尺子的右边是笔盒。
(这时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都想和老师对口令。)
师:同学们都很想对口令是不是?那么学老师的样子,同桌的同学互相对口令好不好?
生:(兴奋地)好!
(同桌的同学互对口令。)
师:同学们都知道文具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能不能说说你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提问两个同学,然后每个人说给自己的同桌听。)
4.找一找。
(出示教材第60页“找一找”挂图。)
师:星期天,东东想去小明家玩,他没到过小明家,但他记得小明说他家住在三楼,上楼梯后往左走。你们能告诉东东小明家住几号房吗?
(评析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让学生动手实践”这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四)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帮东东解决了困难,现在愿不愿帮老师一个忙。
生:愿意。
师:老师举的是哪只手?(师举右手。)
生1:是右手。
生2:不对,老师举的是左手。
师:有的同学说左手,有的同学说右手,老师举的到底是哪一只手?
(学生七嘴八舌,还是有的说左手,有的说右手。)
师:同组的同学讨论一下,交流一下意见。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结果。
生1:我们组认为老师举的是右手,因为刚才老师用这只手写粉笔字。
师:不错,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确实是用这只手写字。
生2:老师,你举的是右手,因为你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
师:你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个大秘密。
(师转身验证。)
体验:同桌左边的同学向右转,右边的同学向左转,同时举右手。
师小结:如果面对着面,你的左手就会对着同桌的右手,你的右手就会对着同桌的左手。
(评析教师巧妙地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判断教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亲身经历“猜测――验证――数学解释”的过程,从而发现: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2.小游戏。
师:老师和你面对面站着,老师举右手,你也举右手,老师举左手,你也举左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
(生十分投入地做游戏。)
3.爬楼梯。
师:上楼梯时我们要靠哪边走?
生:右边。
师:下楼梯时我们又要靠哪边走?
生1:左边。
生2:不对,应该靠右边走。
师:请你们两位示范一下,把教室中间过道当楼梯,一个从前往后走是下楼梯,另一个从后往前走是上楼梯。
(生观察时师提醒:下楼梯的同学是靠哪边走?)
(生还是有的说左边,有的说右边。)
师:教学楼中间有一个楼梯,同学们想不想去走一走?
(全体学生进行室外活动:走上楼梯,又走下楼梯。下楼梯时,师又提醒:下楼梯时你靠哪边走?)
回到教室。
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下楼梯时靠哪边走吗?
生:(齐声)右边!
师:为什么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
生:如果不这样走,上、下楼梯的人就会相撞。
师:对!特别是要做课间操时楼梯比较拥挤,如果相撞就会发生危险。
(评析当观察别人判断左右时,学生容易以自己为标准来确定,错误率较高。教师在此及时地让学生到室外实地进行活动,以学生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清楚地经历了方向的变化,再次体验“方向不同,左右不同”,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的体现。)
4.练一练。
(出示课本第61页第3题图)他们都是靠右走的吗?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转弯判断。
师:同学们想不想去公园玩?
那我们就坐这辆大客车去吧!(师拿出玩具客车。)
准备好,要出发了,请同学们判断客车是往左转还是往右转?
(师在“十字路口图”上演示转弯。)
生1:客车是往右转。
生2:我认为客车是往左转。
师:现在我们在哪里?
生1:……在教室里。
生2:不对,我们坐在客车上。
师:小组讨论一下,客车到底是往哪边转。
(生组内讨论交流意见。)
师生共同小结: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汽车转弯的方向常常以司机为准。
2.小游戏:我是小司机。
师:同桌的同学互相配合,左边的同学说命令,右边的同学用玩具小汽车在“十字路口图”上转弯,然后交换角色。
(评析教师适时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表演、验证,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最后的小游戏,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明确“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同时这个小游戏的安排,使这节课自始至终都让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下课铃响)
师:休息的时间到了,请左边一大组的同学起立,再请右边一大组的同学起立,挥挥你们的右手向来听课的老师说声“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实践过程,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误的遗憾。具体分析如下。
1.整节课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标准》中特别提出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目标,我在这一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本节课的宗旨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上课前播放节奏轻快活泼的儿歌,一方面,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因许多陌生的听课老师带来的紧张情绪,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喜欢听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一只手?”两句话很随意地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进入教学情境,从而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为提高教学效果做了很好的铺垫。此后每个环节都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如:摸一摸、动作游戏、对口令等,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过度自然。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留给学生广阔的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遇到困难或出错,如果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本节课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我举起右手,让学生说一说我举的是哪只手,有的学生说左手,有的说右手,这时我并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刚才用这只手写粉笔字。”“老师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在思考与交流中,学生体验到了左右的相对性,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又如:判断客车转弯时到底是向哪边转,由于与客车面对面,有些同学会判断错,我也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提醒学生我们现在坐在哪里?(坐在客车上)再让他们讨论交流,在讨论中他们都想说服对方。最终统一了意见:判断客车往哪边转,要把自己想像成乘车的人。
3.为学生提供了在实践中探索的机会。
6.小学数学认识方向课件 篇六
《认识方向》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教材利用一幅学生熟悉的场景图切入,让学生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然后分三个层次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材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注重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方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为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发现,尝试说一说,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设计思路:
1、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数学课标中提到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导入环节我设计了通过故事来感知认识方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引入学生已经学过的方位词,利用旧知导入新知,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也为后面继续学习新知做了铺垫。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在学习新的方向的过程中,我设计了通过手势来感知新方向的活动,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四个方向以后,我又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如游戏、活动…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一试”让学生在已经标注了“北”的指南针周围把其他七个方向填完整,从而引导学生整理已经认识的八个方向,并在填写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这些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排列顺序,从而找出它们的规律,加强对于方向的记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同学们,老师要讲个故事,想听吗?
教师讲述南辕北辙的故事,问:听了刚才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他走的方向不对。
师:是呀!本来楚国在南面,他却硬要往北面走,那么,虽然他的马很好,车夫赶车的本领也很高,盘缠也带了那么多,但是他离楚国却越来越远了。
问:那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告诫大家的吗?
问: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生:南辕北辙
师:对,这是我国很著名的一个成语故事。它叫《南辕北辙》。这个成语中有我们学过的两个方位词,是“南”和“北”,(分别板书),而且南和北是相对的方向。
师:在生活中还有关于方向的词语,比如,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我们把它叫做“东升西落”。这两个词中包含了我们所学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记得这四个方向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吗?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接着来“认识方向”。(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东北
师:小明邀请我们去它们学校参观,瞧,这是它们学校的平面图。(课件出示主题图)问:你能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吗?(请四位同学说一说,)
师:同学说的很好,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周围又建起了一座超市,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先想一想,想好的同学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得出两种结果:
a、超市在学校的北东面,因为在北面和东面之间。
b、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在东面和北面之间。
两种方法都给予肯定。师:其实东北和北东都是对的,只不过我们在生活中习惯于称为东北面。
师:现在,我们全班一起来做运动吧!把我们的小脑袋当成学校,两只小胳膊当成东面和北面的方向标,那超市在什么位置呢,一起来做。
对,在东和北之间(一起做三次)
问:你知道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了吗?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结:在东面和北面之间,所以是东北面。
设疑:看屏幕,那这里是东北面吗?(课件指向东和北之间的任意一点)
出现两种答案:
a、认为不是东北面,因为不在东面和北面的中间。
b、认为是东北面,因为在东面和北面之间。
再次明确:在东面和北面之间的部分就是东北面。所以在东面和北面之间的任意一点都是东北面。
2、认识西南
瞧!学校的周围盖起了一座公园,你知道公园在学校的哪一面吗?
好,想一想,四人小组说一说。指名汇报。
点名上台和大家一块做手势。
小结:对,在西和南之间,所以叫做“西南面”。
3、认识东南、西北
学校的周围又有两个建筑物诞生了,他们是汽车站和电影院,你知道他们在学校的哪一面吗?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非常棒。人民桥的确在学校的西北面,体育场在学校的东南面。他们是两个相反的方向。
小结:我们今天又认识了四个新的方向,他们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加上原来认识的一共是八个方向。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四面八方”。你们都认识了吗?好,考一考你们吧?
三、练习应用
1、认识指南针并填写方向
①这是一个指南针,对于指南针,你了解吗?看完这个介绍呀,相信你就会了解它了,(课件出示:指南针的介绍)
问:看了指南针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
老师想对大家说,做一个用心聆听、用心学习、用心思考的孩子,你也会是一个小小的发明家。
②你能根据指南针给出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吗?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鼓励多种方法。
③刚才我们认识了8个方向,也填写了8个方向,如何才能记住这8个方向呢?现在,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指南针,你有什么发现?
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快速记一记这八个方向的位置吧!
④了吗?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指一指。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有学会了一项新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就用一用我们的新本领吧!
2、帮助小动物回家
动物王国举行运动会了,比赛当天可热闹了,课时比赛结束后,小兔、小狗、小鹿、小猴都迷路了,但它们都记得自己的家在体育场得哪一面,小朋友们,你们能根据小动物的话帮它们找到家吗?
说一说小猴住在什么房子里?小兔呢?小猴呢?小狗呢?(课件演示)
3、青山果园,巩固新知
小动物们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邀请大家来到美丽的青山乡果园游玩。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水库,在水库的周围一共种植了八种水果。
①小猴说它最喜欢吃桃子了?小朋友帮它找找,桃园在水库的哪面?在这些水果里面,你最喜欢吃哪一种?它在水库的哪面?
(指名几生说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②老师最喜欢吃的水果在水库的西南面,你知道是什么吗?
③你最喜欢吃的水果在水库的哪面?说出来让小朋友们猜猜。
(指名几生说后,同桌互相猜一猜)。
4、制作方向板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方向,我们一起做一个方向板吧!师师范把正方形纸折成八等分,八个正好指着八个方向,请你在折痕的两端写上八个方向,自己动手试一试。
瞧!和老师做的一样吗?(黑板上贴出方向板)
a、请小朋友们用方向板上的北对着教室的北,说说自己的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分别有谁?
b、请小朋友们用方向板上的北对着自己房间的北面,然后利用方向板看看你房间的其他方向有些什么,明天来说给老师听听。
四、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呀!不仅学会了新知识,还运用学会的知识帮助小动物们找到了家,你们可真是爱学习而且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考考你们吧!
五、课末达标检测
小明要来我们太原的动物园游玩,你能给他做小导游吗?集体指正,汇报。
大家的收获确实很多,回家后,把你的收获和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7.小学数学教案课件 篇七
一、在教学各环节中创设机会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 布置预习
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数据资料, 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如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前布置学生从家中、网上搜集不同的年历进行观察与比较, 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 为教学做好准备;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这一部分内容时布置学生从网络上下载有关本省 (市) 国民经济近三年来的增长率, 或者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从而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
(二) 引入新课
小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 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如果老师从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位置与方向 (二) 的时候, 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入:在祖国的东海领域, 有一个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岛屿:钓鱼岛, 这一天, 钓鱼岛附近的中国海军巡航舰队接到命令: 在它的东偏北35°的方向5000 米的地方发现日本军舰……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了, 这样既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新知, 又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又如在教学一年级“8 的认识”时, 老师设计了“葫芦七兄弟”这一深入人心的形象, 让他们依次上场, 葫芦兄弟一个个神志各异, 风趣逗人,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巧妙地进入数学“8”的学习;在进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时, 老师的设计模拟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小撒断案”的现场, 先是发现了罪犯的脚印, 让学生根据脚印的长度估计罪犯的身高, 正在学生感到困惑、不知从何入手之际, 老师告诉大家, 侦察员是利用人身体上有趣的比例来估计罪犯身高的 (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 ∶ 7) ,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 这样,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 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三) 讲授新知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而小学生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 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可相对自由进行设计教学情景的优势, 想方设法让学生接触他们平时不易接触到的直观材料, 进行讲解.如在教学“乘、除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时, 涉及“单产量、总产量”这样的概念.为此, 老师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在一处农庄里, 有菜地、果园, 还有奶牛、蛋鸡等, 辅以工人浅显的解说, 学生明确了“单产量、总产量”的概念, 并能与“工作效率、工作总量”等概念加以区别.再如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为主线, 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如一位一年级老师上“图画解决问题”一课, 把枯燥的“分与合”与现实生活的图画有机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走进生活学数学的教学目的.
二、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学生从数学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思考方法, 应该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一) 设计巩固练习
比如, 在学完“圆柱体的表面积”之后, 多媒体演示学校大厅的熟悉画面:画面中几个本班的同学忙忙碌碌地测量大厅中的几根柱子的有关数据. 然后根据测量的数据以及其他有关涂料的价格, 老师让学生估算油漆这些柱子所需的费用.再如, 学生学完了“小数乘法”后, 老师用多媒体设计出到一户居民家中收取水电费的场景, 请大家帮忙算一算账, 当一回“小管家”.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演算, 老师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节约水电”的教育, 真正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 设计课外活动
在解决问题时, 往往要寻求最佳途径,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重视策略的选择.利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实现虚拟的“选择活动”, 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 并从中选择出最佳方案来.如, 在教学完“两位数乘法”后, 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次大型游览活动.
第一步, 出示游览人数:成人37 人, 学生303 人.
第二步, 出示购票方法:成人40 元/ 张, 学生20 元/ 张, 团体票 (40 人及以上) 每人30 元.
第三步, 提出要求, 按照这样的购票方法, 请大家设计一种你认为最省钱的购票方法.
学生独立设计后, 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
生1:303×20=6060 (元) .
37×40=1480 (元) .
6060+1480=7540 (元) .
生2:303+37=340 (人) .
340×30=10200 (元) .
生3:37+3=40 (人) .
30×40=1200 (元) .
303-3=300 (人) .
300 × 20 = 6000 (元) .
6000 + 1200 = 7200 (元) .
同学们通过讨论以后, 认为第3 种方案最省钱.这样, 学生不但有了一种收获的喜悦, 而且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可以指导我们应用于生活, 以数学的思想、观点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为学生接受的生活情景, 可以让学生学习生动活泼的数学.从这个意义上说, 多媒体课件就是架设在数学与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
摘要:在教学各环节中创设机会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小学数学教案课件 篇八
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
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因此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例如,教学一年级“1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通过多媒体动画,先展示一块黑板、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然后走出一个学生,坐在椅子上拿出一本书,接着出现一位老师前来上课,这样使学生对“1”的概念有了很清楚的认识。其他的数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这样逐步地让学生很形象地认识数的概念,使枯燥的数学产生魅力。
如果利用多媒体来辅助分数概念的教学,学生就容易接受得多。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利用动画显示一张纸的对折过程,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使学生知道每一部分是整个的多少,再将纸又对折一次,也分别显示不同的颜色,使学生知道现在每一部分是整个的多少,学生看了一目了然;再将一个圆进行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等,这样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帮助学生建立运算的概念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比较难理解。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通过学生做游戏和小猫玩球两幅动画来体现,画面上有两个小朋友,又跑来一个小朋友;有一只小猫,又跑来两只小猫,使学生知道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算,了解加法的意义;对于减法,通过动画显示气球飞起,小鸟飞走,还可利用将减去的部分慢慢移走然后逐渐隐去消失等形象的展示,从而很好地说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算。对于乘、除法也是一样。
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平均分的概念不好理解,如第一种分法把8个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几个?可在屏幕上先分别出现8个桃子和4个盘,点一下桃子,桃子就依次一个一个地飞到盘里,最后每个盘里有2个桃子,生动而又形象的演示。使学生懂得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的道理,从而加深对除法的认识。
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有些是比较复杂难懂的,如来自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具体到数学教学中,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若将这些运动情形制作成动画,就可以让学生对“相遇”问题当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数量关系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增强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教学时,先显示一个人单向行驶的动画,即某人从甲地到乙地这一运动过程,再制作一个双向运动的动画,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运动情形,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和最后相遇的运动情形。然后再一分钟一分钟的演示,让学生观察每过一分钟,他们每个人行了多少路程?他们两个人行走的路程和是多少?这样一步一步,教师一边讲一边提问,多媒体一边演示,学生一边回答,直到两人最后相遇,这时让学生分析两人的行走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之间距离的关系。由于利用了动画直观的效果,变静为动,使学生好像正站在一个制高点上观察这一运动过程,逐步得出结论,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课件】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特色作业课件06-2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课件11-12
国标本小学六年级数学全册课件07-11
小学语文教案课件配套07-01
小学五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10-06
小学数学的数学思想06-28
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