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分析(8篇)
1.erp系统分析 篇一
所谓会计风险就是由于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客观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给信息使用者造成影响,进而导致其做出非合理的决策。而ERP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信息系统,它与生产、项目、物资、人资等子模块相互融合,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于一体,提供着预测、决策、控制所需的大量信息。这就要求传统会计风险控制与网络信息技术相融合,才能实现信息共享、实时集中控制的企业财务状况。目前,ERP系统下会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1ERP系统下管理风险。 由于ERP系统是从国外引进的,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高度集成的应用软件,更重要是给企业管理层灌输了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随着财务信息化、集约化进一步深化应用,财务管理将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进先的管理模式必然会与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冲突和矛盾。另外,在原有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信息由业务部门当面提供纸制件原始凭证,便于沟通和甄别信息的真伪。但是,由于ERP系统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和共享性,数据自动从其他业务模块中提取,如果前端业务部门数据填报有误或不及时,将导致各部门协调难度加大,信息失真。在ERP软件项目建成并投入应用之后,就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科学地管理,管理得是否高效,这对于整个软件项目的正常运行以及电力公司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ERP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风险。
2.2ERP系统下成本失真风险。ERP系统中财务与业务的集成,可以有效防止可能发生的舞弊。但由于ERP系统处理方式与传统会计处理方式不同,容易导致成本失真。如服务合同确认,业务部门先通过ERP服务确认流程,确认项目或设备大修的成本,然后传递至财务模块产生相应的凭证:借:在建工程或生产成本(大修费用),贷:应付账款—应付暂估款。财务部门只有拿到业务部门提交的工单和发票后,才做发票校验:借:应付账款—应付暂估款,贷:应付账款(某供应商)。如果业务部门没有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交工单和发票,那财务人员就不能及时完成发票校验,导致入账成本无依据,虚列成本,信息失真,这种现象年底较为常见。业务部门为完成年度成本预算目标,先在ERP系统中提前走完流程,而忽视了流程与发票同步流转的要求。
2.3ERP系统下信息安全风险。由于ERP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络和计算机基础上研发出来管理软件。正是因为互联网络的开放性,这就直接导致它易被拦截和侦听、密码口令等容易被窃取,这些都是信息时代所面临的共性问题。ERP应用系统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系统缺陷、人为误操作、系统攻击等不可预料的风险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ERP系统的高度集成性、共享性的特点,财务模块与业务模块融为一体,同时电子单据以及用户众多分布较广的特点使得系统更容易受到系统外部的攻击,面临的风险与传统性财务风险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是财务信息,它是企业的重大商业机密,一旦系统遭到破坏或窃取,企业将蒙受难以挽回的损失。
2.4ERP系统下会计员意识风险。ERP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手工环境,将业务流与信息、资金流同步进行,实现了业务的实时集中控制和资源共享。在ERP系统下,所有业务流信息都是系统自动采集生成,会计凭证的行项目也是按系统标准配置显示,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有风险意识,辨别信息并修改符合业务本质的抬头文本和项行目信息。如外包服务合同的确认和发票校验,系统默认的抬头文本(即摘要)就是“确认服务”或“采购订单某某发票凭证”,如果会计人员不加修改的沿用这个信息并生成凭证摘要,那么信息使用都就不知道这笔业务是什么内容,尤其是外部单位检查时,就会引起不必要会计风险。另外,对于客户和供应商业务的处理也与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ERP系统中必须用系统默认的清账事务码来处理往来业务。只有这样,系统中客户、供应商的会计信息才会真实、准确。因此,会计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认真分析,积极应对风险,充分发ERP应用效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信息化成功与否往往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的.理解和影响程度。因此,首先要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部门配合,落实责任,各部门要明确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本部门业务的处理和指导工作,确保ERP系统有效运用。其次要建立协调考核机制,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信息工作例会,处理协调ERP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考核执行不力的单位或人员,有效推进ERP的深化应用。
3.2加强财务知识宣传,规范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正确性和及时性。ERP上线后,业务部门一味追求业务流程的处理,忽视了票据的收集和提交,片面认为只要业务流程到了财务,产生了财务凭证,这个业务就算完成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个别业务人员缺乏财务知识,忽视财务风险,业务操作不规范。因此,一方面要加大财务知识宣传力度,让财经法规知识深入人心,为企业合法经营,依法理财打下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规范ERP业务操作流程,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流程,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ERP系统的有效运行,要做到不见票据不走流程,切实保证业务流与资金流的融合,避免成本失真风险。
3.3明确职责,规范工作流程,确保财务信息化安全、高效运行。正是由于ERP系统高度集成性,财务与其他业务模块融为一体,所以,财务信息的安全工作就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了。要确保ERP系统信息安全,实现信息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一是要统一领导,要明确职责,专业管理,归口监督。具体分工应为信息中心是企业信息安全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负责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测评、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等工作和业务应用使用人员的有关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工作。二是面要根据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相关规定,对企业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域划分,以实现不同安全域的独立化、差异化防护,对互联网出口严密监控,防止受到攻击。三是要规范工作流程,严格实行入网人员的准入制度和审批制度,防止无关人员使用非本岗位有关的业务。四是要建立健全ERP应用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快速反应机制,切实提高信息事故处理能力。
3.4加强培训,强化会计人员风险意识。ERP系统是一个全新管理系统,它的操作界面、设计理念与传统财务系统截然不同,它打破了企业信息孤立的局面,与其他模块高度集成、共享,会计人员原有的知识已不适应现有管理水平的需求。因此,强化会计员风险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强化会计人员风险意识,要从其综合素质着手,包括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培训。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ERP业务操作技能培训,在普及ERP操作技能培训时,要分层次、多渠道,有重点的抓ERP关键用户的培训,确保关键用户能独立解决ERP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切实担负起深化ERP应用的重要责职,确保财务集约化纵深发展。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培养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会计风险的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切实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
4.结束语
总之,ERP系统中会计风险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企业既不要高估,也不能漠视期存在,要正视风险,分析风险,确定风险对策,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人为因素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首先要领导要重视,对ERP有充分的认识,树立ERP管理理念,然后坚定信心,全员投入,精细管理,深化应用,最大限度的发挥ERP的优势,切实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杜国良 我国企业会计风险传导机理研究 会计之友.8上
【2】李丹.ERP系统中采购与付款企业内控风险的会计监督,财会月刊2011.4
【3】李新颖,ERP财务管理风险及其应措施探讨,财政监督2011.2
【4】金永利 韩超 ERP环境下成本控制应用分析,会计之友.11下
2.erp系统分析 篇二
1 ERP系统
ERP系统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的缩写, 它的中文含义是指钢铁企业资源计划, 钢铁企业ERP一般大多数是把钢铁企业里面的所有资源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整体的管理, 也就是对钢铁企业中的信息资源、资金资源以及物流资源统一的进行管理, 钢铁企业ERP的发展历程是从简单的应用、局部的应用, 逐渐发展到高级以及全面管理问题, 解决问题。从生产的原料、生产的过程、生产的副产品以及生产的产品这些物流管理, 逐步扩展到资金管理与物流管理相结合, 进一步的扩展到和信息管理相结合, 并且还与客户的关系管理, 钢铁企业的关系管理, 知识管理以及资源管理等结合在一起, 进而将资金管理、物流管理、知识管理等进行了统一的规划, 更加合理的利用钢铁企业中的人力资源, 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 更加有效的保护了钢铁企业的整体资源, 有利于构建能够符合管理要求的信息化钢铁企业管理体系, 并且还可以提升在社会市场上钢铁企业的竞争能力。ERP管理思想是系统化的管理, 它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给钢铁企业的领导决策者以及钢铁企业的员工, 现实的提供决策手段运行的管理平台。ERP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个著名计算机技术公司提出来的, 这种信息管理模式的宗旨是将钢铁企业中的所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时间资源等综合在一起, 进行优化平衡的管理, 从而最大程度上获得经济利益[1]。
2 钢铁钢铁企业中ERP系统的运用
2.1 ERP系统的实施
钢铁企业中所有的资源主要包括, 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 而ERP系统正是对以上三种资源施行全面统一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ERP系统按照它的功能模块可以分为, 供应链的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以及库存管理等等;财务的管理:报表系统、资金流量系统、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核算系统、应收账系统、工资系统、应付账系统等等;生产的管理:生产管理、计划管理等等。这三种模块是主要管理模块, ERP系统还包括其他一些模块, 例如, 权限管理、参数设置管理或者是发送与接受邮件等等。
ERP系统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是从ERP系统的核心思想出发, 分析与开发生产的管理、财务的管理以及供应链的管理模块, 并且也分析一些相关的子系统接口的关系, 促使各个子系统实现无缝的集成, 进而真正的做到钢铁企业的信息资源可以高度集成, 而且还可以实现共享, 按照系统的模块功能进行划分。
2.2 ERP系统中各个子系统
因为ERP系统中的子系统较多, 所以现在只列举其中的两个子系统的例子。生产管理的子系统, 就是指钢铁企业中各个工序通过接到的指示书, 开始进行相应机台和规划时间的生产, 生产管理的子系统主要是将各个生产的工序的详细信息进行录入, 并且维护好生产的信息。生产管理的子系统每一个工序信息的录入, 都是当前生产的指示书和上一个相连工序的输出信息, 也就是说只有在上一个相连的工序完成以后, 下一个工序才能开始进行。
财务管理的子系统, 涉及到钢铁企业里面各个相关的职能部门, 其中钢铁企业财务部门对采购部门要通过采购计划的订购单, 相关的采购合同等进行监督。供应人员会根据采购单上面的信息进行送货, 当送来的货物放入仓库之后, 仓库的相关人员要开入库资料的单子, 然后交到钢铁企业的财务部门。钢铁企业的财务部门会依靠采购的单据或者是合同, 与供应人员结算账款, 然后录入应付的账款里面。生产部门对生产的产量、生产的工时、原材料或者辅料的耗费以及生产的废品等情况上报给相关财务部门时, 财务部门会计算各部门人员的工时, 进行核算后, 发放相应的工资, 还会核算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计算钢铁企业自身的盈利等情况。
2.3 钢铁企业中运用ERP系统的意义
在钢铁企业中运用ERP系统, 有利于钢铁企业经营更好的发展。首先就是运用ERP系统可以使原来的官僚机构替换成服务网络, 在钢铁企业的竞争中设立以人为本以及以事为本的管理体系, 促使官僚操纵的商业执行机构向服务网络方向发展。其次就是将钢铁企业经营组织变为虚拟化。大多数的钢铁企业内部管理都是非常的复杂, 运用ERP系统可以将钢铁钢铁企业的经营组织, 变为小巧方便的虚拟社会系统。运用ERP系统还可以将钢铁用户、钢铁企业、供应商等机构连接起来, 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 促进钢铁信息化管理更好的发展[2]。
3 结束语
近几年以来, 我国钢铁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为了提高钢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 许多钢铁企业开始运用ERP系统, 促进钢铁企业中的资金管理、物流管理等能够很好的调配, 大大提高了钢铁企业管理方面的效率, 使得ERP系统在钢铁企业中的运用也是逐渐得到认可。因此, 为了使钢铁企业的管理能够更加完善, 需要对ERP系统在钢铁企业中运用进行认真的研究。
摘要:在新兴科技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计算机的信息化发展最为快速, 为此, 我国为了快速发展社会经济, 对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十分重视, 同时还提出了信息化带动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因为钢铁企业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基础企业, 所以也带动了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 但是我国的钢铁企业, 与世界上其他的一些钢铁企业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 为了促进我国钢铁钢铁企业的良好发展, 需要在钢铁钢铁企业中运用EPR系统。本文就将对钢铁钢铁企业中的EPR系统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钢铁钢铁企业,ERP系统,运用分析
参考文献
[1]左辉.ERP系统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8 (12) :48.
3.erp系统分析 篇三
关键字: ERP,审计风险控制,防范措施
一、引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ERP管理系统,有效地集合了财务、人事、生产、销售等环节,提高了效率。但是ERP系统也对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二、审计风险控制
我国对审计风险的定义是:(1)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如果不存在错报漏报,或存在非重大错报漏报,审计风险就不存在;(2)审计人员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如果审计人员发表的是恰当的审计意见,或不发表审计意见,审计风险就不存在;(3)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误的一种可能性,即导致审计失误是可能的,而不是现实的、肯定的,因此要严格控制审计风险。
三、基于ERP环境对审计风险控制的影响
ERP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把各个商业流程通过自动化信息流和相关的数据库连成一个整体,这会使企业产生不同于其他信息系统的商业风险。
(一)审计环境分析
1.组织结构的改变
ERP的应用给企业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等注册会计师所面对的审计环境带来大的变化。ERP的应用改变了企业原有的控制环境,其主要表现在:(1)组织结构扁平化:企业通过计算机实现了信息的传递和控制部门,大大减少了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组织的扁平化使信息的传递也迅速而准确,降低企业可能的重大错报风险,另一方面,大量压缩中层管理人员,转变管理人员的角色和职务,可能引起人员责任集中的风险和缺乏不相容职位制衡机制的内部控制的漏洞等,也可能会增大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2)组织结构边界的模糊化:ERP通过跨职能部门的整合使组织结构在业务重组中向前后延伸,信息处理能力的得到提高,这种联系使组织边界更加模糊化。这种模糊化可能造成企业权责不清而引起的内部控制风险,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各个部门和整体的把握更加困难,增大审计风险。
2.内部控制的改变
ERP系统的实施使企业趋向信息化与自动化,势必给企业内控带来新的风险。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评估的联系可以为管理层有效地降低风险,然而在ERP环境下对内控的最大影响就是,由于控制流程的压缩和简化,将会使很多审计线索和审计证据消失。这将直接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取证,可能造成注册会计师的检查风险提高。
3.财务系统的改变
ERP财务系统的应用给被审单位如下一些变化:(1)ERP财务系统改变了传统会计中资金、信息滞后于业务操作和物流的状况,减少人工操作下可能产生的误差,提高财务核算的效率,减少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另一方面,数据的集成、责任集中以及信息技术风险也会增加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2) ERP财务系统提供强大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功能,但管理会计模块产生的数据是面向被审单位高管,其数据的处理方式以及结果等可能与会计核算出现差异,可能使审计师把握被审单位出现困难,出现重大错报风险等偏差;(3)ERP系统对供应链的整合使会计工作向前延伸渗透到生产经营流程中,扩大了审计范围;且当业务部门和会计部门对初始数据录入生成可能产生不一致的要求,可能导致数据的不完整性和可靠性不足。
(二)审计范围分析
在ERP环境下,审计的监督职能虽未改变,但审计内容拓展、重心偏移了。企业各个部门得到的是同一数据库提供的信息,数据一次采集录入,各子系统共享,信息录入的某一环节一旦出现错误,将会产生错误的连锁反应。所以原始资料采集和录入应成为审计的重点,ERP环境下的审计应当由事后评价向事前防范转变,合规审计向风险审计转变。ERP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检查,ERP系统本身成为审计对象。
(三)审计线索分析
在传统审计环境中,被审单位帐表中每一步都有文字记载以及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非常明晰,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需要按照原始凭证—明细账—总账—报表的顺序进行双向查询,获取的信息更加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ERP开发商为了赢得客户可能会设计一些容易产生审计漏洞的多种功能,如反记账程序、反审核功能等,这种多功能性给企业财务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加大了审计的难度和减弱了审计线索的可追溯性,可能会产生新的审计风险。
(四)审计证据分析
在ERP环境下,审计所要采集的证据都存储在磁介质中,可能会因认为修改、病毒感染以及物理破坏等原因灭失。而且信息表现的形式多样化,数据可能结合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視频等形式存在。此外,ERP环境下的审计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采集相关证据的,这就有可能干扰和妨碍被审计单位系统的正常运行,再加上审计工具的发展往往滞后于被审计系统发展,也给注册会计师采集审计证据造成困难,可能难以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影响检查风险。
四、ERP环境下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第一,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当前,我国专门用于内部审计的软件落后于会计软件的发展。ERP 系统下实现了企业整个业务流程的集成,与此相配套的也应有一套审计软件。企业可以与软件企业共同开发适应ERP 系统的优质内部审计软件,实现财务分析测试,数据稽核,审计底稿部分自动生成等功能,同时具备审计档案的管理、内部审计项目管理等功能。审计软件要与ERP 系统实现对接,实现实时传递以及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审计的转变,提高ERP 系统下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二,完善相关制度,转变审计重点。建立和完善适应ERP环境的内部审计体系,规范内部审计的操作规程,即重点关注ERP 系统下业务流程设置的合理性、组织架构的有效性,把原始数据的录入数据的处理、计算机的操作过程及网络安全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只有审计的关键控制点得到有效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第三,积极转变内部审计方法。在了解企业ERP 系统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企业要加大对原始数据的实质性的审计程序,确定系统程序的正确性和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减少人为舞弊的机会。另外还要注重将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与计算机辅助审计紧密结合,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更好地保证审计质量。
第四,加大审计风险的防范。内部审计人员要了解ERP 系统下各模块的耦合程度,关注不相容业务是否分离,查看相关人员接触系统的软硬件、数据文件和文档是否经过了授权,防止数据录入处理时人为的篡改、删除数据,保证被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第五,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ERP 系统下的内部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既要具备会计、审计专业基础知识, 还要掌握网络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因此,企业要大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既懂内部审计业务,又懂ERP 系统的复合型的人才。内部审计人员还要积极参加ERP系统的实施, 参与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掌握ERP 系统下内部控制的特点,为日后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打开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寿康.ERP 系统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及新的内审体系建立[J].财会研究,2010(19).
[2] 韩召东.在ERP 环境下如何开展的内部审计[J].煤矿现代化,2010(5).
[3] 张丽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现状及建议[J].财会研究,2006,(1)
[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erp系统分析 篇四
ERP与BPM: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以MRP(物料资源计划)、MRPII为核心,其管理思想一般围绕供应链、生产制造和财务为核心。而BPM从提升企业整体业务绩效、降低反馈周期和适应变化调整为目标,以流程为导向焦聚客户体验和核心价值。首先在实施范围上,ERP以企业的业务职能部门为核心而BPM则从上至下,贯穿企业内部、外部组织。ERP和BPM存在孑然不同的管理结构特征:ERP属于面向业务交易类(作业层)的微观紧密集成,如ERP制造策略按订单介入时间点,提供面向库存生产(MTS)、面向订单生产(MTO)、面向订单装配(ATO)、面向订单设计(ETO)。而BPM则面向战略决策、运营管理类(高层)提供宏观敏捷协作,从提升企业整体业务绩效、降低反馈周期和适应变化调整为目标,例如围绕客户订单满意度的采购、设计、生产、配送、安装、售后等一系列过程化流程管理。BPM在实施过程中更关注为企业树立一种理念,对现有业务进行全面分析梳理,确定重要流程持续化,而ERP则是希望企业进行深度变革,创造一个新的业务、组织模型。我们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分为战略层、运营层和作业层,完整的IT信息系统规划提供对这三个层面的支持,BPM得以有效集成ERP作业层管理将使得企业战略、决策和作业的敏捷化、自动化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OA与BPM: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旨在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OA在以人为本的高效协作在中国企业管理软件领域将其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企业部署协同管理的基础,企业经营管控是对企业的组织(人)和业务过程(事)的管控,OA系统重在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协作,自主发散、行为无序的将信息通过协作工具进行传递和沟通,而BPM则是以端到端为中心的协作(人与人、人与系统、系统与系统),重视企业从战略到执行至上而下的流程化、规范化管理,重视全局的管控模式和不断优化,在管理结构上通常以流程为主线,提倡规范化、持续优化的绩效管理模式。BPM能够增强OA在管理规范性和管控方面的不足,由于OA概念定义的边界模糊,管控观念和技术手段缺乏统一,随着协同市场的成熟,在未来可能会被作为BPM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融合其中,继而BPM将进一步完善协同管理理念,BPM技术将成为未来协同产品的核心技术,成为企业跨组织、组织内、跨部门、部门内、个人的统一协作流程管控平台。 尽管BPM在提升企业响应速度、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工作失误率和提高自动化程度方面弥补了ERP在企业运营、战略层管控的不足,但是选择BPM与ERP的集成仍然需要有策略和目标。炎黄盈动在BPM领域多年的经验,实施了多个BPM与ERP系统集成的实践后,分类归纳了企业在BPM与ERP集成目标的突破口:
* 弥补ERP流程管控能力的不足(外延和内伸)
o 利用BPM对各类费用审批实施流程自动化,后端集成到ERP系统
o 利用BPM处理前端客户线索、研发、订单、开具发票等流程,后端集成到ERP系统
o 利用BPM扩展物料采购、BOM变更等,后端集成到ERP系统
o 利用BPM实现对资产周期过程控制(采购、入库、领用、转移、维修、报废等)
o 突发性流程控制,例如对紧急订单处理、紧急发货处理等,后端集成到ERP系统
o 利用BPM增强人力资源流程,例如招聘、入职、请假、异动流程
* BPM为实施ERP开路
o 梳理流程
5.erp系统分析 篇五
来自:杭州集控
ERP(企业资源规划)的实施能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ERP系统是由计划驱动的,划分ERP系统计划层次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计划管理由宏观到微观、由战略到战术、由粗到细的深化过程。ERP的计划管理分为5个层次,每一个计划层次都有自己的内容和作用,并且为下一层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不可或缺。结合“ERP原理与实践”课程教学的深刻体会,探讨ERP计划层次中主生产计划的重要性和编制方法。
一、ERP计划层次概述
企业的计划层次包括五层,由上而下分别是:企业经营计划、销售与运作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和采购计划。其中,企业经营计划是企业的战略规划,确定企业(3~7年)的经营目标和策略,由企业的决策层领导制定:销售和运作规划(生产计划大纲)由企业决策层结合诸如市场、财务、等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制定计划期(1~3年)内企业的月产量、资源需求量等;主生产计划仍由企业决策层制定,依据上层计划制定在计划期内(3~18个月)各时间段最终产品数量和交货期的详细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是制定作业及采购计划的依据,用来平衡企业资源需求和可用能力,得到产品零部件和原材料需求数量和日期,明确制造和采购订单下放日期:作业及采购计划用于指导车间排产和采购操作,依据上层计划得到工序排产和采购的详细计划。
二、主生产计划的重要性
主生产计划(MPS)是对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每—个具体的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是企业销售与运作规划的细化,是进行物料需求计划(Ⅶ心)的基础和前提。制订主生产计划是为了得到一份稳定、均衡的生产计划。早期的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并没有主生产计划这一层,它直接将客户的需求数据(包括预测或订单)根据物料清单(BOM)进行需求展开计算,得到在数量和时间上与预测和客户订单需求相互匹配的生产和采购计划,这种做法弊端很大,而加上主生产计划这一层次后,通过人工干预,均衡安排,使得在一段时问内主生产计划量和预测及客户订单在总量上相匹配,而不追求在每个具体时刻上均与需求相匹配,从而得到一份稳定、均衡的计划。据此所得到的非独立需求项目的物料需求计划也将是稳定和匀称的。因此,主生产计划在整个计划层次中,位置核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取消。
一方面,主生产计划作为生产部门的工具,指导着生产过程的运行,分析对象是最终产品,在这里它为生产部门指出了“将要生产什么”,即生产最终销售部门进行销售的产品,起着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主生产计划又有着过渡性作用。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和采购作业计划的制定都需要依据主生产计划的数据。
三、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
进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首先要确定MPS物料,确定MPS物料就是把销售与运作规划中的产品系列进行具体化的最终项目。按照企业自身不同的生产模式确定对应的MPS物料,例如,常见的现货生产MTS型企业MPS物料为独立需求类型物料;订货生产MTO型企业MPS物料也为独立需求类型物料;而订货组装ATO型企业MPS物料为通用件、特征件及可选件。紧接着进行主生产计划初稿的编制,编制主生产计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里面涉及到多个计算,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有6大计算,具体过程如下。
(一)毛需求量:是在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项目的总需求量
如何把预测量和订单量组合得出毛需求量。这在各个时区的取舍方法是不同的。一般的方法为: 预测时区:毛需求=预测量
计划时区:毛需求=Max(预测量,订单量)需求时区:毛需求=订单量
因此在进行毛需求量计算时首先要依据已知的时界,对计划展望期划分时区,第一时区、第二时区、第三时区分别为需求时区、计划时区和预测时区。然后再根据公式计算对应时段的毛需求量。
(二)计划接收量:是指正在执行的订单量
在制定MPS计划时,往往把制定计划日期之前已经下达的定单、而在本计划期内完成或到达的数量作为计划接收量处理。在具体的题目中把批量值直接读入到计划接收量中。
(三)净需求:指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某项目实际需求数量
毛需求指“需要多少?”,而净需求指“还缺多少?”净需求量=本时段毛需求量+安全库存量一(前一时段末的可用库存量+本时段计划接收量)若计算值≤O,则无净需求;若计算值>0,净需求=计算值。
(四)计划产出量:是为了满足净需求,系统根据设定的批量规则计算得出的供应数量
计划产出量=N×批量
满足条件为:计划产出量≥净需求>(N-1)x批量
说明“什么时问下达计划”。计划投入量的所处时段是在对应的计划产出量的基础上往前推相应的提前期。
一般采用的批量规则是固定批量法和直接批量法。固定批量法(Fixed Quantity)中,如果净需求小于批量,则按批量计算,若挣需求大于批量,则按批量的倍数计算。例如。批量为20,当净需求≤20,计划产出量一律取20:若净需求为35,大于批量,超出部分按批量增量递增,计划产出量取批量的2倍即40:直接批量法(Lot for Lot)则是完全根据实际需求量来确定MPS的计划量,即MPS计划量定义实际需求量。
(五)计划投入量:是系统根据计划产出量、规定的提前期和成品率计算得出的计划投入数量。
说明“什么时间下达计划”。计划投入量的所处时段是在对应的计划产出量的基础上往前推相应的提前期。
(六)预计可用库存量:是从现有库存中,扣除了预留给其他用途的已分配量,可以用于下一时段净需求计算的那部分库存。它同现有量不是同一个概念。
预计可用库存量=(前一时段末的可用库存量+本时段计划接收量+本时段计划产出量)一本时段毛需求量。
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依据计算流程,第一步计算毛需求量,第二步读入计划接收量,第三步计算净需求量,如果净需求为非负数,紧接着计算第四步计划产出量、第五步计划投入量、第六步预计库存量,再开始计算下一时段;如果净需求是负值,则无净需求,直接转到第六步,计算预计库存量,再开始计算下一时段。依次类推,同样的方法计算各时段,直到把最后一个时段算完,关于主生产计划的编制就算结束。
四、结束语
合理的企业计划层次划分是ERP系统稳步实施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ERP实施进程和实施效果。主生产计划作为计划层次的第三层,位置居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层计划细化的结果,为上层计划的实施打下基础,同时也是下层计划编制的依据,实现了企业计划管理从宏观到微观、从粗到细的过渡,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是重中之重,没有编制,说该计划何其重要都是空谈。
公司网站:
6.ERP系统软件维护 篇六
登记编号:
大理三德ERP系统维护协议书
项 目 名 称: 大理三德2011ERP应用软件维护项目委托方(甲方):
受托方(乙方):
签订地点:
签订日期:年月日
一、权利和义务
甲方:
配备系统维护人员1-2名,并采取一定措施保证其人员的稳定性。甲方系统维护人员负责系统日常维护工作,在乙方系统维护人员的帮助下,逐步掌握系统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准确、完整、及时地将系统故障现象或问题反馈给乙方,作为乙方进行系统维护的依据。
按本协议规定向乙方支付系统维护费。
乙方:
配备系统维护人员 积极响应甲方的系统维护请求,及时解决系统故障或问题。
对甲方系统维护的相关工作给予必要的建议。
在系统维护的过程中对甲方系统维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能够独立承担系统日常维护工作。
二、维护内容
系统纠错性维护。对甲方的此类服务请求,乙方必须满足小时内响应,优先远程解决此类问题,若远程无法处理,则乙方安排人员48小时内上门,节假日不限。如需现场服务,甲方须提供住宿与伙食,并承担现场工作人员的交通费。
操作咨询。甲方遇到系统操作方面的问题,乙方系统维护人员向甲方解释原因并提交正确的操作步骤。
业务咨询。甲方遇到新的业务问题,如果甲方需要,乙方派出咨询顾问,通过调研和分析,向甲方提供有关的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管理咨询。对甲方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备份、系统平台升级等,提供咨询和建议。
系统硬件平台更换后的系统迁移。保证系统硬件平台更换后已有数据的完整
性和一致性。甲方自行承担硬件平台更换的费用。
不定期回访,了解甲方系统使用状况。(回访方式:可以通过现场服务、电
话、邮件等形式)
注意:
由于甲方使用的硬件产品(如网络设备、服务器、防火墙等)故障、第三方
软件产品(如OA、杀病毒软件等)故障、病毒攻击以及人为破坏等引起的系统故障和问题,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和后果,但会尽量帮助甲方恢复和调整系统。
系统重大功能性的修改,如增加功能模块、系统二次开发等,不属于乙方提
供的系统维护工作范围,双方另行协商。
三、服务方式
电子邮件
甲方将故障现象或问题通过邮件反馈到乙方,乙方维护人员在约定的时间内将处理方案反馈给甲方。
电话
甲方将故障现象或问题通过电话反馈到乙方,乙方维护人员予以答复。若当时无法答复的,乙方维护人员在约定的时间内将处理方案反馈给甲方。现场服务
对于甲方系统故障和问题,乙方通过上述方式不能解决的,乙方系统维护人员在约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为甲方解决故障和问题。
四、费用及付款方式
ERP系统软件维护费为每年人民币 捌万 元整。
甲方一次性购买 壹 年(年月日至年月日)的ERP系统软件维护,共计人民币 捌万 元整。具体支付方式如下:
本协议生效后5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上述ERP系统软件维护费叁万两仟元
整。年月日,甲方向乙方支付上述ERP系统软件维护费贰万肆仟元整,年月日,甲方向乙方支付上述ERP系统软件维护费贰万肆仟元整。
五、技术秘密的范围和保密期限
7.erp系统分析 篇七
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再造要以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 实现财务系统集成管理的整体最优化为目标。再造后的财务管理流程可以表现为获取业务事件信息、处理业务事件、生成业务处理报告, 实时信息的处理将贯穿于整个业务处理过程。从而达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服务于企业的长远建设规划。
1、强化企业财务系统对企业决策的支持功能。
以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为基础, 通过建立一个决策论证系统进行决策型的财务管理。该系统以完善的会计核算职能为基础, 确保提供准确全面的财务数据, 通过对其系统性的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控制和评估行为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2、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运行效率。
工作的准确与高效一直是财务工作人员所追求的, 但是这二者之间又往往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 企业的业务流程的再造就是为了消除原有流程中低效率的弊端, 使得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运作时既能保证财务工作的准确性又能提高效率。在人力资源有限的基础上, 这种工作效率的提高, 使财务人员从超负荷的财务工作中解放出来, 参照再造流程思想中模糊或跨越组织界限的观点, 将更多的工作精力投入到对大量的业务数据的财务分析活动当中, 为实现从财务数据的录入存储和简单检索到数据信息的深层挖掘的转变打下基础, 从而彻底改变财务部门数据丰富但信息贫乏的畸形现状。通过财务分析, 可以及时的将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效益直观的反应出来, 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供财务依据。
3、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化、服务化。
财务内部网通过网络与外部的职能部门的系统相联结,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交互不再处于被动地位, 信息不再存在滞后性。财务部门可以快捷方便的实现所需信息数据的采集, 通过授予不同的访问权限和严格的身份认证, 外部的职能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络即时的获取所需的财务信息, 这样就避免了多部门的重复劳动, 减少了中间环节, 节约了人力成本。而且数据的采集入口唯一, 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与权威性。通过这些技术上的手段, 有效的改进了跨部门的业务流程, 简化了员工办事的中间环节, 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二、ERP系统下企业财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基于上述对企业财务流程再造的目标分析, 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 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立足于企业的财务活动和各种财务关系。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存在着机构多, 数据统计来源渠道复杂, 各部门统计口径不一致等特点。ERP系统下企业财务流程再造必须以企业财务活动和以财务活动为基础所形成的财务关系为基础, 系统的评价各项财务活动和各类财务关系在财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促使企业财务工作的重心由单一的核算转向综合服务、科学管理, 增强财务信息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2、要考虑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企业的财务流程再造必须着眼于数字化企业对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要求, 财务信息资源是企业管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财务流程再造实践中, 不必也不可能通过设计一个全新的财务与业务系统将原有的整个流程废弃, 而是应该在原有财务流程的基础上, 与其他部门的业务流程改造相配合, 以推进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为目的,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多种模式的流程设计。
3、要转变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能。
传统的业务流程中财务人员与业务管理人员脱节, 财务人员仅仅关注业务过程中的财务数据, 无法从全局的角度了解整个业务的发生过程。而ERP系统标准流程再造后的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模糊或跨越组织界限的要求。所以, 财务人员必须转变角色, 实现由业务核算者到业务管理者的过渡。
4、要平衡流程与职能的关系。
鉴于企业的财务工作中的会计核算职能强调内部控制、对不相容岗位进行职务分离的特点, 所以在进行业务流程设计时一定要兼顾平衡流程与岗位职能的关系, 对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组织改革要合理的界定权限职责, 对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要设置合理对等的权责关系, 尽量与流程相匹配, 消除内部运行障碍。
5、要强调财务流程再造的实用性、经济性。
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在现有办公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内部管理的创造性变革流程再造不能脱离实际, 考虑到企业财务部门现有的办公环境、网络条件以及现有财会人员计算机水平等综合素质等客观因素, 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应以实用性、经济型为基本原则, 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 从本部门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实际情况出发, 减少成本、节约投资, 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财务流程。
6、要集思广益,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财务流程。
企业的财务流程再造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自身闭门造车式的改造。而应充分进行调研, 广泛地听取企业各个层面对与财务管理和服务的建议和对策, 从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 明确服务对象, 做好科学规划, 积极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协调合作, 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逐步完善业务流程的优化。
三、实现会计业务信息的实时处理
8.erp系统分析 篇八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在批出口加工型企业陷入困境,企业倒闭,外销困难,外向型企业开始注重内销,企业销售模式变成了内销为主,外销并重,同时借助网络开始开展零售直销业务,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将面临资金周转、库存压力增大、渠道和客户发散、经验不足等问题,作为企业信息化从业管理人员,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因此有必要对ERP在未来发展的趋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ERP正在或已经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一、ERP系统融合电子商务强化网络营销
传统观点认为ERP主内,电子商务系统主外,实际上,这种封闭的观点是不对的,正如三网融合必然成为一个趋势,ERP融合电子商务而成的全程电子商务也比如形成一种发展趋势,企业迫切需要一种能融合电子商务和传统ERP功能融为一体的现代开放型管理和商贸平台。因为企业存在这样的需求,于是全程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它透过结合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二者的功能从而为实现企业电子商务和管理一体化提供了平台。我们看到在这种趋势下,一方面,供应链管理从企业内容自然延伸到了企业外包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甚至提供了ERP、CRM、OA等在线应用系统,形成了一个全程供应链管理系统;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则从发布信息和商机撮合和搜索为主延伸到了比价搜索、电子化采购、诚信认证、在线支付、协同商务等领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全程电子商务交易系统。企业目前已经有意识地让ERP系统延伸到更外延的商业空间,同时,开始关注网络营销功能,网络商城或商店模式的热门就是当前形势下的必然选择,而ERP必然有对这种营销模式提供全程供应链的支持,实际上是把上下游企业和客户和支付商和第三方物流紧密结合成企业生态链。
二、ERP系统具备整合BPR能力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内部挖潜,节约成本,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这也是为什么BPR变得如此重要的原因,各类型的大中型企业ERP系统基本上都已经成功上线并且在生产、财务、物流、销售等方面得到了较为成熟的应用,但他们目前在做什么呢?通常的答案都是BPR,即企业流程重建(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应该说目前ERP系统在BPR方面的能力薄弱制约了ERP在企业战略层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影响力,很多人说,BPR不就是为了裁员做铺垫而已,这样的说法,很难说尽然,通常BPR都具有强调顾客满意、使用业绩改进的量度手段和关注于更大范围的、根本的、全面的业务流程、强调团队合作;和对企业的价值观进行改造等特点,而ERP系统要想使BPR能够在企业运转,必须具备大范围内的业务流程梳理、识别、设计、优化和重建功能,只有基于这些内核的ERP系统才是能够满足未来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也能够为企业决策层认识企业现在业务状况和找到改进的根本方法。
三、ERP系统基于SOA架构治理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样一来,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所有的业务语言已经有了服务模型的支持,业务和技术的鸿沟通过SOA技术得以有效的填充,应此更是生出面向服务方法建模学,以此来描述现实动态业务。SOA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使用SOA的ERP系统就如同博物馆的旧式列车如何驶出新型轨道,随需应变是IBM提出耳熟能详的商业理念,SOA正是ERP对于业务随需应变的诠释。
四、ERP系统基于插件式行业生态链解决方案
ERP行业发展已经很多年了, 生态链一直在汽车业等传统制造业中存在,而ERP作为新形态的软件制造业态,过去由于对复用关注甚少,似乎经常在搞重复建设也鲜见产业联盟在这方面的规划和实施,因此,作为ERP产业,相关行业和协会确实有必要指定ERP标准,以倡导插件式生产设计方案,这样一来,ERP重复建设效率低下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同时,行业协作风气代替恶性竞争,各有专精,才能更好地培育ERP市场。对于客户而言,越来越喜欢能够提供一站式一体化解决方案的ERP服务商,因此,只有行业内部生态链完善了,才能基于平台打造各行业的解决方案。
五、ERP系统正从1.0转向2.0,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企业ERP2.0比1.0相比较,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和互动,所谓以人为本,诸如协同工作和移动商务在新形态的ERP中将得到普及应用,这样一来,企业沟通和协同使生产力得到释放,企业资源平台有化身为企业商务社区平台的趋势,都说今后离不开互联网生存的企业,对于内部管理而言,增加知识管理系统和信息门户甚至企业博客元素,同样使企业在企业形象和生产力上得到显著提升。
六、ERP系统转向SaaS运营模式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寻找一种更加节约成本的ERP应用模式,这样一来,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在线服务)服务模式应运而生,SaaS模式由于很类似IT服务外包的形式,SaaS提供商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即可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系统,就像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向SaaS提供商租赁软件服务。让企业可以大幅度节省前期信息化IT成本,在功能对等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ERP实施成本和实施风险,SaaS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七、ERP系统融合APS系统和项目管理平台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集团化、矩阵型企业组织已经成为企业主流,因此,在这种形势下,ERP系统如何集团项目协同管理和集团化财务管理正在成为ERP的必备功能;同时, 对于广大制造业企业而言,对于高级计划与排程(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APS)的需求也显得尤为显著,因为目前ERP的弱点就在于计划层面是一种基于无约束的理想模型,因此无法深入到车间工序层次去具体执行,这样单纯的MRP计划容易流于形式,而APS最重要的是对所有资源具有同步的,实时的,具有约束能力的,模拟能力,不论是物料,机器设备,人员,供应,客户需求,运输等影响计划因素。不论是长期的或短期的计划具有优化,对比以实现起可执行性。当每一次改变出现时,APS 就会同时检查能力约束, 原料约束,需求约束,运输约束,资金约束,这就保证了供应链计划在任何时候都有效。这为全程电子商务的展开提供了基础,由于采用基因算法技术,本是一种搜索技术,它的目标是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它是一种优化组合,它以模仿生物进化过程为基础。基因算法的基本思想是进化就是选择了最优种类。基因算法将应用在APS 上,以获得“最优”的解决方案。经济危机的同时也给外向型企业带来了机遇,有必要研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精神实质,通过研究ERP、使用好ERP, 以此打造外向型企业的数位神经系统和核心竞争力,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外向型企业的良性发展并能够成功跨越这次经济危机。
【erp系统分析】推荐阅读:
安全系统分析06-30
统计分析系统设计07-11
书店管理信息系统分析09-16
热工系统故障及分析10-17
物流系统分析考试试卷10-18
系统加密方法分析论文10-22
宿舍管理系统需求分析06-29
系统分析设计基础知识08-10
电力系统分析填空题08-13
博客系统需求分析报告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