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室消毒管理规章制度

2024-10-04

卫生室消毒管理规章制度(精选16篇)

1.卫生室消毒管理规章制度 篇一

餐具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一)、接触直接人口食品的餐用具盛器使用前均洗净并消毒。

(二)、洗刷餐饮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其他水池混用。

(三)、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四)、餐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已消毒和未消毒胡餐饮具盛器应分开存放,并有“已消毒”肯“未消毒”字样。

消毒后的餐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有明显标记并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保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五)、消毒后餐具应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六)、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七)、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2.卫生室消毒管理规章制度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开放床位1800张, 拥有临床、门急诊、医疗辅助等80多个部门,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共30人, 其中护士17人, 技术工人3人, 普通工人10人;年龄19岁~52岁, 平均39岁;副主任护师2人, 主管护师8人, 护师3人, 护士3人, 高级技工2人, 其余均为普通工人。

1.2 材料

手持式ATP测试仪 (美国某公司) , ATP采样器, 速干手消毒剂为某公司生产, 主要成分为醋酸氯已定, 含量0.9%~1.0%, 清洁洗手液。

1.3 目视管理方法

1.3.1 手卫生培训的目视管理

根据2009年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 对消毒供应中心员工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 引用目视管理的工具“图形、颜色、形迹、看板”, 借助图形看板管理方式将洗手和速干手消剂使用的步骤、方法、指证、分解贴于洗手池和放置速干手消毒剂旁, 并做醒目的标志提示。按照培训的目的、内容采取集中培训和一对一示范演练, 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与考核, 考核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将考核的结果用板报的方式贴于科内的记事板上, 并在每日晨交班会上反馈检查和考核的结果, 及时指导纠正存在的问题, 采取多鼓励和表彰的方式。

1.3.2 手卫生宣传教育月活动的目视管理

1.3.2. 1 成立活动小组

消毒供应中心员工全员参加成立活动小组, 设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不规范行为调查表和手部卫生习惯调查表, 观察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手卫生情况。由组长填写调查表, 每周统计后张贴公示,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确立落实改进措施, 对手卫生执行到位的员工进行表扬和奖励。月底总结评出活动月的最佳优秀个人奖。

1.3.2. 2 导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和不规范洗手的主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指出医务人员用水和肥皂至少需要40s才能洗净双手, 事实上医务人员每次洗手的时间<10s。担心手部清洁液损害皮肤, 频繁洗手会使手部干燥甚至破裂。医务人员会因此减少洗手的频率;使用手套替代洗手的错误;有些工作人员知识缺乏, 思想上不重视, 医院感染意识薄弱, 相关知识缺乏, 手卫生依从性低;未正确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取用计量不准确, 取用手法欠妥;忽略洗手和手消毒,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强度大, 工作时间紧, 器械从回收、分类、清洗、打包、消毒、灭菌、下收下送的流程操作频繁而忽略了洗手和卫生手消毒;放置速干消毒剂处未作醒目的标志, 某些速干消毒剂放置的位置欠合理, 不方便及时取用。

1.3.2. 3 实施手卫生的目视管理,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

正确洗手可减少医院感染。正确评估双手污染程度, 明确洗手和卫生手消毒的差异, 接触过特殊感染病人、手上有明显的血液或体液均不能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替代洗手。对有预见性接触污物时加戴手套, 制定统一的按压手法和使用剂量, 经小组成员多次实践, 得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并对全科工作人员培训推广学习。

2 结果

2013年10月引用目视管理理论开展手卫生宣传教育月活动, 改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观念, 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效果有明显提高, 见表1、表2。

%

3 讨论

3.1 提高了员工的手依从性及手卫生效果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与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对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医院感染管理在努力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同时, 提高手卫生的质量也至关重要。眼睛是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各种手段当中最常用的。目视管理的独特之处是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基本手段, 以公开化为基本原则, 快速、准确、简明, 强调各种管理方法, 管理状态达到一目了然, 从而容易明白, 易于遵守, 便于推动自主管理, 自我控制, 达到提高员工的依从性和手卫生效果的目的。我科将目视管理用于手卫生教育活动月, 借助图形看板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 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体人员培训手卫生知识, 对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证用图片、漫画等形式温馨提示, 利于员工参与, 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从而改变了员工的手卫生观念, 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效果。表1显示, 操作前手卫生的合格率由27.5%提高到76.4%, 操作中手卫生的合格率由42.8%提高到87.6%, 操作后手卫生的合格率由75.6%提高到93.2%。

3.2 手卫生活动教育月在改善手卫生效果中的作用

参加本次活动月的工作人员30人, 全科参与。活动前观察650人次的手卫生行为, 其中“六步洗手法”到位的占28.1%;按压速干手消毒剂方法正确的占8.6%;使用手消毒剂量正确的占7.3%;手干燥后操作的占19.5%。针对“手卫生教育活动”这个主题, 进行前期的调查、研究、分析原因, 针对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教育, 形式多样突出重点, 将相关内容制成可视易懂的流程图, 贴在洗手池和速干手消毒剂旁, 增设醒目标志, 以提高员工正确洗手和手消毒步骤和方法。表1显示, 通过教育活动, 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思想上得到了重视, 手卫生相关知识得到了提高, 规范了员工手卫生的操作行为, 提高了手卫生的效果。活动前后各观察650人次的手卫生行为, 表2显示, 其中“六步洗手法”到位从28.1%提高到87.2%, 速干手消毒剂使用方法正确率由8.6%提高到84.2%;使用手消毒剂量正确率由7.3%提高到75.0%;手干燥后操作由19.5%提高到39.3%。

3.3 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引入目视管理模式需要长期实践

为了提高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手卫生管理效果, 必须从工作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上建立和完善手卫生管理制度, 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 达到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1/3的医院感染可通过更好的感染控制计划进行预防, 手卫生是防止感染扩散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医院感染的控制和手卫生管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3], 目视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使全体员工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 对手卫生规范的内容都有清晰、明确、统一的流程, 做到不同的人按照标准流程去做会得到相同的结果。护理管理者要在工作中不断思考, 不断学习, 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 集思广益, 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 引用目视管理尝试在医院感染及手卫生管理环节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管理的效果。[方法]运用目视管理方法开展手卫生宣传教育月活动, 成立活动小组, 设计手卫生现状调查表, 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及时纠偏, 随机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及手卫生效果监测。[结果]实施目视管理手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月后, 工作人员“六步洗手法”和卫生手消毒、干手方法和手卫生效果有明显提高。[结论]目视管理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基本手段, 加强员工手卫生知识培训, 改变了消毒供应中心员工手卫生观念, 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是一种有效提高手卫生管理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员工,目视管理,手卫生

参考文献

[1]肖志军.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标准化、目视管理、管理看板[J].企业管理, 2003, 5 (11) :64-70.

[2]谢云, 陈云华, 蔡宇, 等.实习生手卫生规范培训效果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2) :293-294.

3.卫生室消毒管理规章制度 篇三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手卫生;干预;洗手

【中图分类号】R187G1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67-01

卫生部在2009年4月1日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对洗手及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指征和方法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供应室部分人员仍不能正确、有效、规范地洗手和进行手卫生消毒,手卫生依从性较差。提高手卫生工作依从性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最简便、最经济的手段,在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消毒供应中心每天对器械进行清洗、检查打包、灭菌、存储、发放及下收下送等工作,每一步均需做好手卫生,这是在环境达标时避免清洁器械、器具、物品及无菌包被二次污染的根本所在。而消毒供应室作为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和关键环节,其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会影响整体医疗质量[1]。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为了解供应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强化供应室护士执行手卫生及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执行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将我院供应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综合干预前后情况做如下报告。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4年1月~2014年12月随机抽查供应室人员洗手前后手细菌污染情况,其中监测无菌间护士洗手前后各20人次,回收间护士洗手前后各20人次。分别监测干预前后细菌菌落数。

1.2方法

1.2.1采样方法

被采样者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2],进行六部洗手法洗手。采样及监测方法均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规定进行。在洗手前后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

1.2.2干预方法

1.2.2.1强化“六步洗手法”的培训及考核:认真洗手是衡量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之一。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洗手的技术,从而才能付诸行动。洗手则成为最基本、最简便易行的预防与控制病原菌传播的有效手段。

1.2.2.2改进洗手设施:增加洗手液装置,改善洗手条件,最好采用热风烘干器干手。

1.2.2.3选择适当的手消毒剂和手护理霜:在选用洗手消毒液的同时提供手护理霜,加强手部护理。

1.2.3细菌菌落数检查:采样液试管振打80次,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无菌平皿加入营养琼脂15mL~18mL,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2结果

干预洗手前后的手卫生监测,无菌间护士洗手前平均细菌菌落数52cfu/cm2,洗手后菌落数为4cfu/cm2,平均除菌率92.3%;回收间护士洗手前平均细菌菌落数为96cfu/cm2,经洗手后平均细菌菌落数为10cfu/cm2,平均除菌率为89.6%。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供应室工作区域需严格区分,无菌间护士不能回收污染物品,回收间护士不能发放无菌物品,任何人在发放无菌物品或接触无菌物品时,必须规范洗手。多项研究证明,洗手是一项最基本、最简便且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正确地洗手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4]。供应室护士影响手卫生行为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医务人员的自身因素,主动洗手的意识淡薄,认为经常洗手会使皮肤粗糙;化学消毒剂具有腐蚀性,不宜过多洗手;缺乏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未把手的卫生与行医道德联系起来,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肥皂洗手的依从性低的现象普遍存在[5];人员编制不足,工作强度大,依从性低,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医院业务量的大幅增加,导致供应室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加大,使手卫生标准和正确洗手操作执行不到位;因对手卫生重视不足,供应室的洗手设施简单,缺乏洗手、干手设备,且位置分布也不合理;因洗手操作繁琐,平时没有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未按标准的六步洗手法的步骤进行正确洗手,主要表现在洗手步骤不正确、洗手方法不规范、漏洗指缝和腕部等;存在错误观念,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认为没有接触污染物品,并戴着手套,无需洗手;存在从众心理,管理不到位,医院和科室在手卫生管理和制度上存在缺陷,培训、检查、指导不到位,忽视工勤人员洗手管理等,这些都是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最主要因素。

手污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手卫生在现阶段医务人员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污染问题,危害着病人的健康。供应室作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环节,若发出消毒灭菌不合格的物品,后果极其严重,灭菌包的灭菌效果受生物载量的影响;而医护人员的手可增加生物载量[6]。因此,供应室工作人员更要增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重视洗手,熟练掌握“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方法对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率及洗手质量有重要作用,供应室要加强洗手监督管理,普及洗手相关知识,做到规范洗手,降低因供应室人员手引起的院内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赵素藏.供应室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J].中外医疗,2012,3(11):90.

[2]中華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3-04-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S].1996-07-01.

[4]张学敏,俞立农,应霞敏,等.护理人员在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2):74-75.

[5]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4.假日宾馆清洗消毒间卫生管理制度 篇四

一、客用口杯、茶杯的消毒:

1、消毒剂:“一片净消毒片,”优氯净“消毒粉

2、清洁剂:去污粉、洗衣粉

3、消毒工具:消毒柜、消毒桶、百洁布

4、存放工具:保洁柜或保管箱

5、程序

1)从客房撤出的茶杯、口杯放到消毒间倒尽茶水;

2)把茶杯、口杯分别放到清洗池内,用清洁剂洗净,然后放到冲洗池内用清水冲净;

3)用消毒剂配上一定量例水装到消毒桶内,按药剂说明为准,一桶水放一片“一片净”消毒片;

4)将洗过的茶杯、口杯浸泡在消毒水内,时间至少20分钟以上(化学消毒法);

5)或将清洗好的茶杯、口杯擦干连同铁框一并放到消毒柜内消毒(物理消毒法);

6)打开消毒电源(自动消毒),消毒至少45分钟后将茶杯取出;

7)取出已消毒茶杯、口杯储存到封闭的保洁柜里以便备用;

8)在消毒记录上做到登记,记录消毒的时间和姓名。

二、拖鞋的清洗消毒:

1、清洗去污:在洗涤池中用洗洁液清洗拖鞋。

2、冲洗:在冲水池中用清水漂洗拖鞋。

3、消毒:将拖鞋完全浸泡在消毒池中,消毒液浓度及浸泡时间应当按使用说明严格操作。用含氯消毒液时,浸泡液有效氯含量应达250-500毫克/升,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冲洗:从消毒液中取出拖鞋,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残留的消毒液。

5、保洁:,凉置10至15分钟,待拖鞋干后放置保洁柜或保管箱。

三、注意事项:

(一)消毒剂应到证照齐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购买,采购时应建立验收制度并做好记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或有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二)消毒剂置于有盖容器中密封保存,保存地点应当通风、干燥、阴冷、避光;建立消毒剂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要详细记录消毒剂的名称、数量、产地、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索证情况等,并按入库时间的先后分类存放。

5.卫生室消毒管理规章制度 篇五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卫生消毒工作,有效防止疾病传播,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现场消毒及个人防护指南

(第二版)》《***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手册》等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消毒形式

(一)日常预防性消毒。疫情存续期间,加强校园公共场所日常预防性消毒;学生返校前一周内对所有室内公共场所集中开展卫生清洁消毒。

(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在校园内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或有聚集性发热病例时,及时与疾控部门联系,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二、实施原则

(一)学校室外环境应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室内地面应每天至少湿式清洁一次;校园公共卫生间、公用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杂物。

(二)教室、学生公寓、餐厅、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活动室、会议室、报告厅等室内场所应每天开窗通风2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空气流通。教室要在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开启教室和走廊的门窗换气,每日至少开窗2次,每次30分钟以上,同时做好室内保暖措施。通风条件不良的建筑,可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同时采用紫外线灯定期照射消毒,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消毒频次。

三、常用消毒剂

新型冠状病毒对几乎所有的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高温56℃30分钟)。75%乙醇、含氯消毒剂、苯扎溴铵、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四、日常预防性消毒

(一)室内空气消毒

1.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l小时,每天一次。

2.空气消毒机消毒:可采用紫外线循环风、高压静电循环风等类型的空气消毒机,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使用。提倡有人条件下开启使用。

3.化学试剂消毒:房屋经密闭后,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m³)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至60分钟。

(二)室内空调滤网

每月清洁消毒一次,过滤网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

(三)重点场所消毒

适用于教室、学生公寓、餐厅、办公区域(含办公室、会议室、报告厅等)、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住宅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室公共场所,以及学校各出入口值班管控区域。

1.地面、物品表面消毒。用擦拭、浸泡或喷洒法进行消毒,使用有效氯500

mg/L含氯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30分钟。其中,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300mL/㎡,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在物体表面喷洒消毒液时,喷洒液体量以喷湿为度,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使用过氧乙酸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配戴口罩及橡胶手套,皮肤及粘膜不得直接接触消毒剂,防止腐蚀皮肤,消毒区域应无人,防止因消毒液气溶胶刺激损伤呼吸道粘膜,喷洒消毒后密封30分钟后开窗通风。使用健之素泡腾片时不得和洁厕灵等酸性物质混用,以免产生有毒气体。

2.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对电梯、门把手、桌椅、楼梯扶手、水龙头、灯开关、饮水机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应重点消毒,根据使用频率采用有效氯浓度500mg/L含氯消毒剂或75%乙醇每天擦拭消毒2-4次。有肉眼可见污物时,要随时进行擦拭消毒。

3.特殊区域消毒。餐厅、隔离观察区等室内区域可以使用消毒剂消毒,也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l小时,每天一次;或采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有人条件下可以开启使用。

4.餐厅清洁消毒。餐厅除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外(无人条件下开启,每天一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日用消毒剂消毒至少2次,每餐结束后,要对桌椅进行消毒,使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厨房地面可用有效氯500

mg/L含氯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

各种厨具餐具在用洗洁精等清洁剂清洁表面基础上,依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热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红外线消毒。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钟;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作用15-20分钟;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或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

mg/L)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餐具消毒后应注意保洁。

5.卫生间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钮、洗手台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密闭30分钟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洗手池、便池等每天至少清洗并消毒1次;不同场所的抹布、拖把要专用并有标记,不要混用,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每天至少消毒1次。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30-60分钟。卫生间地面、墙面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或擦拭消毒,作用15-30分钟。

6.校车消毒。学校公务车辆、接送教职工子女校车等要确保到终点后立即开窗通风。车内座椅、扶手、地面等参照地面物体表面消毒方式进行。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

7.学校各出入口值班管控区域卫生清洁消毒按照上述标准进行。

五、随时消毒

学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或暴露病例时,患病学

生应立即隔离,立即报告西海岸新区疾控部门,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确定密切接触人员,并对相关环境实施消毒。

(一)消毒人员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消

毒完成后及时清洁消毒双手。

(二)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疑似病例和密

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包括文具、餐具、洗漱用品等)、随身物品、排泄物、呕吐物(含口鼻分泌物、粪便、脓液、痂皮等)等进行随时消毒。

1.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和随身物品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方法可参考日常性消毒。

2.疑似病例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可用含固态过氧乙酸应

急呕吐包覆盖包裹,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10000mg/L含氯消毒

剂至湿润。污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

为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作用30分钟建议擦拭2遍。

(三)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2-3遍的擦拭

消毒。

六、终末消毒

发现疑似病例送至医院送院治疗后,学校环境应及时由属地疾控机构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GB

19193-2015)组织进行终末消毒。

七、责任分工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的区域,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各单位分别做好相关区域卫生清洁消毒工作,同时督促相应物业公司履行责任。

(一)教学楼、办公楼、餐厅、幼儿园、校医院、学术交流中心、活动中心等场所由后勤管理处负责。

(二)学生公寓楼由学生工作处负责,留学生公寓由国际交流学院负责。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由科技产业管理处负责。

(四)家属区、接送教职工子女校车由工会负责。

(五)图书馆区域由图书馆负责。

(六)学校公务车、会议室由学校办公室负责。

(七)办公室、实验室等由各使用单位负责。

(八)校内各商业网点由后勤管理处、资产管理处等主管部门分别负责。

(九)学校各出入口值班管控区域卫生清洁消毒由疫情防控相关专项工作组负责。

(十)其他区域和场所按照上述原则由相关单位各自负责。

(十一)后勤保障组根据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确定的职责,做好卫生清洁及消毒工作,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对各场所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的落实情况,收集有关信息记录等备案。

八、工作要求

(一)各部门、各单位要安全存放、使用各类消毒剂,避免各类安全事故。

(二)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指导培训,做好个人防护,规范实施清洁消毒。

(三)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明确各区域(场所)卫生保洁、通风消毒等各环节的责任人、责任区域及责任事项。

(四)要做好卫生保洁、通风消毒工作记录。各责任单位要根据不同场所特点制作专门卫生保洁、通风消毒工作记录表,记录表应包含但不限于:区域场所(地点)、责任人姓名、实施日期、具体时间、实施人姓名、实施内容(保洁、通风、消毒)、消毒方式(消毒液类型)、监督人姓名等信息,详实准确建立工作台账,严禁弄虚作假。

(五)要严格落实卫生清洁消毒任务,确保所辖区域环境卫生。

附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

一、手消毒剂

多为含酒精、过氧化氢或复配成分的免洗消毒剂,取适量的手消毒剂于手心,双手互搓使均匀涂布每个部位,作用时间1分

钟。

二、75%乙醇

常见酒精有75%和95%两种浓度,75%的酒精可用于消毒,95%的酒精用于酒精灯或者清洁镜头等,消毒效果不如75%的酒精。75%的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因有较强刺激性,不可用于黏膜和大创面的消毒。直接使用不再稀释。

三、碘伏

药店购买的碘伏一般为5g/L(W/V),可直接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

四、84消毒剂

84消毒剂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可用于一般物体表面、织物、血液、排泄物等的消毒。浓度为250mg/L-500mg/L的84消毒剂,可用来对桌面、台面等一般物体表面进行擦拭,也可用来拖地或者浸泡织物。以浓度为5%(±1%)的84消毒剂为例,可用普通矿泉水瓶(500ml)取2升水(4瓶),倒入水盆中,再加入2满盖(约16

ml)84消毒液,有刻度容器的使用刻度容器量取液体会更准确,适当搅拌均匀,即可用毛巾或抹布浸湿后擦拭台面或浸泡物品,作用30分钟以后,台面可再用清水擦拭。

消毒可能被血液或排泄物污染的部位时,可使用20000

mg/L的84消毒剂直接覆盖或者浸泡。配置时以浓度为5%(±1%)的84消毒剂为例,可用普通矿泉水瓶(500ml)取1.5L水(3瓶),倒入水盆中,再加入1瓶84消毒液,混匀后使用。

五、过氧化氢消毒剂(双氧水)

日常消毒用的是医用双氧水,医用双氧水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酵母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双氧水具有氧化作用,常用浓度为3%,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气泡,用纯净水清洗一下可缓解灼烧感。

6.学校卫生消毒制度 篇六

为切实做好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卫生消毒制度:

一、学校公共卫生消毒

1.各班每天按时打扫好自己所属区域的清洁卫生并随时保持,重点做好早、中、晚三时段保持。

2.学校食堂负责水房的卫生清扫。用84消毒液没周一次,由李轻松负责协调。

3、校园公共环境每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由看康卫民负责。4.食堂环境及食堂外消毒由炊事员负责用消毒液消毒。

二、厕所消毒

1.厕所用石灰消毒,夏季每周两次(周一、周四早上清扫后),冬季每周一次(周一早上清扫后)。2.化粪池用生石灰覆盖。

3.天气热时用灭蝇药等杀灭蚊蝇幼虫。4.厕所等消毒由谢小军负责。

三、垃圾池消毒

1.夏季每周一次撒上生石灰。2.夏季每周用灭蝇药喷洒一次。3.垃圾池等消毒由王召藴负责。

四、饮用水消毒

饮用水消毒按要求进行,由康卫民负责。

五、学生宿舍卫生消毒

1.学生每天打扫好室内卫生,管理员负责打扫好宿舍前后的环境卫生,学生起床后整理好床铺,摆放好日常用品。2.学生宿舍开门开窗保持空气清新。

3.学生每月必须换洗被面、枕套等用品一次。

4.宿舍管理员每周五必须用84消毒液对室内消毒一次。5.学生洗脸巾等日常用具每两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6.学生被褥可自己用(阳光)紫外线照射消毒。

六、附则

1.总务后勤必须保证消毒药品、用具。

2.消毒人员必须严格消毒流程,不留消毒死角,每次消毒后必须作好消毒记录。

7.家禽饲养的卫生消毒 篇七

1 消毒对象

主要包括饲养家禽的禽舍及场地;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饲养的用具、饲槽、水槽、饮水器、禽产品及病尸;运输禽产品的车船等交通工具, 经过的道路及停留过的场地;饲养和管理人员的衣、帽、鞋和手套及疫情检验的设备等。

2 消毒种类

2.1 预防性消毒

尚未发生动物疫病, 结合日常饲养管理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场舍、用具、场地和饮水等进行的消毒。

2.2 疫源地消毒

对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传染病传染源的场舍、用具、场地和饮水等进行的消毒。疫源地消毒又分为两种:

2.2.1 随时消毒。

当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 所进行的消毒。如对患传染病的禽舍、用具等每日随时进行的消毒措施。

2.2.2 终末消毒。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 对疫源地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3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3.1 浓度

用消毒剂消毒时, 必须按说明书要求的浓度配制和使用, 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

3.2 温度

不同的消毒剂所要求的消毒温度各不相同。大部分消毒剂在较高的温度下消毒效果较好, 如福尔马林、双链季铵盐等;但个别消毒剂温度升高, 则杀菌率下降, 如氢氧化钠等。

3.3 湿度

湿度对熏蒸消毒的影响较大。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时, 相对湿度以60%~80%为宜。

3.4 酸碱度

酸碱度的变化可影响某些消毒剂的作用。如新洁尔灭等阳离子消毒剂, 在碱性环境下杀菌力较强;来苏儿等阴离子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下杀菌作用较强。

3.5 时间

消毒剂必须与其消毒对象作用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最佳的消毒效果, 所需时间的长短, 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性质和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温度等。

3.6 化学拮抗物

家禽的排泄物、分泌物等物质妨碍消毒剂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 影响消毒效果。影响较大的消毒剂有新洁尔灭、次氯酸盐等。

4 提高消毒效果的措施

4.1 选择合格的消毒剂

家禽养殖场选择消毒剂时要检查消毒剂的标签和说明书, 看是否是合格产品, 是否在有效使用期内。选购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推荐的适宜本地使用的消毒剂, 或在兽医人员指导下, 根据场内不同的消毒对象、要求及消毒环境条件等, 有针对性地选购经兽药监察部门批准生产的消毒剂。同时, 交叉使用不同品种的消毒剂, 以保证良好的消毒效果。因为, 长期使用单一品种, 会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4.2 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应用消毒药剂时, 根据不同的消毒环境、消毒对象和被消毒物的种类等具体情况, 选择对其可产生良好效果的消毒方法。如搅拌、喷雾、喷洒、浸泡、熏蒸、涂擦、冲洗等。

4.3 科学配制消毒液

市售的化学消毒药品, 因规格、剂型、含量不同, 往往不能直接应用于消毒工作。使用前, 要按说明书要求配制实际所需的浓度, 并选择适宜的浓度、温度和稀释液等。同时还要注意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因为有些消毒药品要现配现用, 配好的药液不宜久贮;有的消毒药液可一次配制, 多次使用。做好这些都可以提高消毒效果。

4.4 科学设计消毒程序

有些家禽养殖场消毒效果差, 主要是消毒程序不科学。正确的消毒程序是:首先使用稀释好的消毒药直接对消毒对象进行消毒, 待作用一定时间后, 清洁被消毒对象上的有机物质或其他障碍物质, 再用消毒药重复消毒1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消毒彻底, 又能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的目的。

4.5 正确操作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 让被消毒物与消毒药充分接触, 有效应用浓度每平方米至少要达到300 mL;熏蒸消毒时, 需注意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掌握好消毒剂与被消毒对象的作用时间, 只有达到规定作用时间后才能保证消毒药将病原体杀灭;消毒工作中, 不要随意把2种或2种以上消毒药剂混合使用, 以免出现配伍禁忌而产生拮抗现象, 降低消毒效果。有的专业大户不注意消毒时的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 导致全面喷洒1次消毒药, 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消毒目的。

4.6 严格消毒制度

在家禽饲养过程中, 必须严格控制场外人员的进出, 确需进出的, 必须经场内兽医批准, 并严格消毒;定期更换消毒池中的消毒药, 以防挥发后失去药效;饲养管理人员入场前必须在消毒室消毒、清洗后, 换上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靴, 方可进入;进出场区的车辆、饲养工具及有关物品等要严格消毒后方可放行。

4.7 做好消毒工作记录

家禽养殖场消毒过程中使用的消毒药品种、配制浓度、消毒方法、消毒时间及被消毒物和具体操作人员等详细情况 (数据) 要准确记入《消毒工作记录》, 以便总结查找。

5 卫生消毒

5.1 清扫

家禽全部出舍后, 要彻底消除一切污物。主要包括饲养所用的设备、水槽、料槽、网架、支架、垫料、尘土、羽毛、粪便, 顶棚及四周左右上下的尘埃与蜘蛛网等要全部清扫出禽舍。

5.2 水洗

禽舍的清洗程度与消毒效果关系非常密切, 因为有机质的存在直接影响消毒效果。用高压水枪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对禽舍进行全面冲洗, 包括禽舍地面、窗台、屋顶等, 禽舍冲洗后开窗干燥1d。待舍内地面水干以后再喷洒消毒剂或密封熏蒸消毒。

5.3 曝晒

撤出的设备、水槽、料槽、网架、支架, 清洗消毒后, 置阳光下曝晒2~3d,

5.4 消毒

喷洒的消毒药物要浓度适当, 药量充足, 不留空档。常用的消毒药有2%火碱水、双链季铵盐、戊二醛等。消毒后干燥1~2d。

喷药消毒或日光曝晒晒干后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的方法为在密闭的房间内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7 g、福尔马林14 mL、水7 mL, 熏蒸时间为12~24 h、温度为20℃~24℃。通风12~24 h以后准备进禽。进禽前不得再进人, 以防污染。

5.5 及时维修, 灭鼠防虫

空舍后及时修补屋顶漏雨处及破损门窗。用生石灰乳粉刷禽舍地面。禽舍地面若为土地面, 也可刨松后铲去表层污染土, 再加生石灰拌匀夯实, 从而起到消毒作用;要及时填补鼠洞, 严格灭鼠, 防止野鸟、昆虫等飞入, 以免带入新的病原。

5.6 闲置

有条件的禽场, 经消毒后应闲置1~2周, 再接着引入雏禽。

5.7 日常消毒

禽场进禽后, 坚持带禽消毒。原则是在傍晚家禽比较安静时进行, 方法是由上而下喷雾, 小心实施。一般对50日龄以内的雏禽每周带禽消毒一次, 育成禽10 d消毒一次, 若发生疫情则应每天消毒一次, 连续3~5 d。

禽舍消毒虽然不能完全消除老禽场带来的污染, 但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加上良好的卫生消毒措施, 可以使每批禽获得较安全的环境卫生条件。

6 卫生防疫和消毒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卫生防疫和消毒制度极为重要, 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6.1 搞好禽场环境卫生消毒

生产区要定期消毒, 禽舍周围10m内每日清扫一次, 整个生产区每半年大消毒一次;禽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 每月用消毒药消毒1次;大门口、禽舍入口消毒池要定期更换消毒液;禽舍房顶及外墙1~2年用石灰水粉刷消毒一次;场内实行清、污道分开, 防止污染道路及水源;禽舍保持清洁干燥, 坚持做到禽体、饲料、饮水、食具 (料槽、饮水器) 、工具干净。家禽粪便要运往远离场区的储粪场, 统一在硬化的水泥池内堆积发酵后, 出售或使用。储粪场周围要定期消毒;家禽病死后, 要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同时立即对其原来所在的圈舍、隔离饲养区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防止疫病蔓延。

6.2 进出禽场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全场人员上班必须从总场门口消毒室进入, 经淋浴消毒, 更换内外衣服及鞋帽后方可进入禽舍, 家中一律不准饲养家禽, 并且不得私自将任何禽类及产品带进场内;非生产人员严禁进入场区, 确需进入的, 必须严格消毒程序, 经场内兽医批准后, 方可进入, 但一律不准进入禽舍。禽场和生产区的进出口都应设置消毒池, 且应保持有效的消毒液, 以便对进出的人员车辆进行有效的消毒, 禽笼、车辆等未经严格消毒, 严禁进入禽场和禽舍, 禽舍场地和各种用具、设备等必须定期消毒、禽舍、各生产区的用具要固定专用, 禽群转栏或淘汰出售后, 对禽舍和笼等认真做好“一清洗, 二消毒, 三熏蒸”的工作。

6.3 做好家禽的保健工作

8.卫生室消毒管理规章制度 篇八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堂提问;问题

一、不同班级、层次提问

在教学中所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不同班级的学生,设置问题要有难度,更要有跨度,同时还得注意到学生的知识储备,所设置的问题应该能让多数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因此,问题的“面”是教师提问时应该要把握好的,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并注意用适当言语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看,如“现在请某某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解答是否正确和完整,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使每个人都有回答的机会,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教学关系。

二、鼓励参与、引导探索

教师要通过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行动的主体,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收集材料,整理材料,进行论证,争取正确的结论。问题提出后,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循循善诱,层层激发,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探索。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往往期望学生的回答与所谓“正确”或“标准”说法一致,当学生的回答不一致时,就打断学生的回答,然后让其他同学回答或自己把正确的答案全盘说出。其实学生的回答与正确思路、标准答案南辕北辙是难免的,教师要正确对待。即使学生的回答完全错误,教师也应听完后再给予评析,可能他的这种思想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另一方面,有些学生的回答听起来荒诞不经,但其中往往隐含着别出心裁的想法,富有创造性的思路、解法,教师如轻易否定或置若罔闻,就把创造之花、异想之苗窒息扼杀了。所以在提出此类开放性的问题时,应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并让学生自己再提出新课题,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选好问题,激发动机

问题的设计要从以下三点来考虑,一是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二是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三是在底层次知识与高层次知识的联系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动机,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就会在学生的认识中引起已知与未知、理论与实践、低层次知识与高层次知识之间的矛盾,使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去积极探索,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跳一跳,摘桃子”。同时,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提问与练习相结合,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多进行身体练习实践,不能破坏体育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提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问使学生加深对动作、技术的理解,更快地掌握动作。

四、选择角度、巧设梯度

课堂提问中,教师不仅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不同的角度,还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变换角度,使问题新颖、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同时,教师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难度适当,所提问题的难度应与其具有的水平相适应,根据内容设计出一些“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跳起来摘到果子。

五、创设情境,开拓想象

运用情境教学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受性。这类问题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展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而想象是知识基础优化的源泉,是活跃思维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想象。

六、语言亲和,明白简练

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解答问题,教师的语言都应力求亲切柔和、感情丰富,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指令性与强制性的语言有时会使学生感到压抑,产生叛逆的情绪。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力求明白简练、干净利落、恰到好处,使学生能迅速领悟教师提问内容。在解答问题时,教师尤其要注意语言节奏的合理运用。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停则停。

七、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往往有相当的难度。它即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理论研究.

[2]刘中超.在体育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心理教育,2009(4).

[3]沈国兰.关于加强高中体育教育方式方法改革的探究[J].教学园地,2009(8).

[4]周川海.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训练的对策和建议[J].文体资迅,2009(6).

9.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 篇九

一、环境卫生

1、经常保持室内外清洁和定期清扫的制度。每天1小扫,每周1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蟑螂等害虫。室外无碎砖、污物和污水,下水道要通畅,无蚊、蝇孳生地。

2、玩具柜及玩具要每天1次清洗消毒,保持整洁。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4、厕所要整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保证无污迹及臭味。

5、幼儿桌、椅、床每周擦1次。

6、幼儿被子、床单、枕套等要定期洗换,保持清洁,叠放整齐。

7、固定地点设垃圾箱,定期消毒清扫。

8、及时作好传染病幼儿大小便等物处理。

9、有计划搞好室内、外环境,做到“五化”(美化、绿化、净化、安全化、儿童化)。

二、个人卫生

1、合理安排婴幼儿一日生活,让他们饮食、睡眠和活动都有一定规律,生活得活泼愉快。

2、幼儿每人一碗一巾,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3、养成饭前、便后洗手、脏了随时洗手的好习惯。要让幼儿用流动水洗手脸。

4、饭后漱口,教育中、大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

5、教育幼儿每周洗头1次,夏季每日至少洗澡1次,随时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

6、手绢要专人专用,每日换洗。

7、保持婴幼儿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8、培养幼儿文明卫生习惯,如:不随地擤鼻涕,不要随地大小便,不把手放在嘴里,不用手擦眼睛,挖鼻孔等以及正确进餐、睡眠、穿脱衣服等。

9、保护婴幼儿视力。教室要注意采光,有良好的照明设备。看电视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小班不超过10-15分钟,大班不超过20-30分钟。电视机应放在距离地面1-1.2米桌上,并按着调试表获得最好的图象。第一排距离屏幕不少于2米,最后一排不超过5米。

三、消毒制度

1、洗脸巾专用,每日消毒,饭碗、盘、勺、筷每餐消毒,消毒后注意不污染。

2、餐桌使用前要用肥皂水进行擦洗,用餐后消毒,擦桌布要专用,用后消毒。

3、水果洗后削皮或剥皮食用。

4、餐具应用专门的洗涤液洗后在用清水冲洗最后再消毒。

10.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 篇十

(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教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中大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脚指甲一次。

6、手巾要专人专用,每日换洗。并用日光曝晒。

7、保持儿童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8、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得太近。

9、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和幼儿接触时不抽烟。

(三)消毒隔离制度

1、园内要设立保健室,要根据本单位条件建立隔离室或观察床。隔离室用品要专用。

2、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

3、对患儿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4、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间不收新儿童,园所儿童不混班,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5、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6、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7、幼儿园内每天进行卫生清扫工作,每周进行大扫除工作。

8、每天进餐前和点心前做好桌面的消毒工作(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拭)、幼儿的手部的清洁工作(肥皂清洗),工作人员的手部消毒工作(肥皂清洗)。

9、进餐前,工作人员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戴口罩、穿工作衣、戴手套以及不披长发等要求进行分餐工作。

10、每周五为玩具消毒日,这一天应进行所有的教玩具的消毒工作和紫外线灯管的擦灰工作(用95%的酒精进行擦灰)。

11、一般季节每周对室内空气进行2—3次的紫外线消毒,传染病流行季节须每天进行消毒。

12、每周对幼儿的床褥和棉被进行紫外线暴晒,保证每位幼儿的棉被都能消毒到位。

13、每天对幼儿的擦手毛巾进行清洗消毒更换,每天对幼儿的擦嘴毛巾进行2次以上的清洗消毒,保证做到一人一巾。

14、每天对幼儿的饮水水杯进行清洗消毒工作,保证做到一人一杯。

11.卫生室消毒管理规章制度 篇十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州直医疗卫生机构15所, 其中三级综合医院1所, 二级综合医院12所, 中医院1所, 专科医院1所。

1.2 方法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 和《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 (GB15981-1995) 规定的方法。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为新华牌, 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值的测定用ZG-4 (A) 型紫外线强度辐照计 (中国建材石英所生产) 。15所医院的Ⅱ、Ⅲ、Ⅳ类环境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共采样215份进行细菌学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化学监测15份, 紫外线灯管53支进行强度监测。

1.3 标准与判定

按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判定。细菌污染阳性, 凡培养出菌落生长, 表示存在微生物污染, 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可能造成危害。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判断: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 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卡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 取出指示卡, 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紫外线灯管强度大于70μW/cm2为合格灯管, 否则为不合格灯管。

2 结 果

15所医疗卫生机构均为公立医院, 通过对15所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表明, 物体表面致病菌污染合格率较低, 其他监测项目合格率较高, 其中合格率100%的是医护人员手及室内空气。

3 讨 论

监测结果表明:15所医院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通过对15所医院重点区域物体表面的致病菌监测, 有个别医院的产房、手术室检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 说明该医院的重点区域在消毒灭菌和隔离方面仍存在突出隐患。调查使用中的消毒剂包括2%~5%的来苏尔、0.5%碘附、2%戊二醛、0.1%苯扎溴铵 (新洁尔灭) 、2%苯酚 (石碳酸) 、0.05%~0.2%含氯消毒剂、75%酒精, 其中抽查0.05%~0.2%的含氯消毒剂9份, 合格5份, 合格率仅为55.6%, 75%酒精11份, 合格7份, 合格率为63.6%, 其他5种消毒剂细菌污染总数未超标。这说明了医护人员对消毒剂的性能、使用范围和配制方法等了解不够, 如配制的消毒剂使用时间过长, 浓度不准确, 不加盖, 存放消毒剂的容器未定期更换进行消毒, 浸泡的器械数量过多, 用自来水配制消毒剂等。而且在器械浸泡罐里取器械时, 还有用未消毒的镊子拿取器械, 这都会造成器械和消毒剂的污染。个别医院的某些科室仍在使用不合格的紫外线灯管, 这都可能是造成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不合格的原因。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时, 个别医院仍在使用不带孔的铝饭盒与搪瓷盒来消毒物品, 这可能是造成灭菌不彻底的原因之一。

4 对 策

4.1 领导重视是关键 要加强医院领导对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的重视, 首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要经常强化医院领导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使他们充分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医院消毒灭菌工作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

4.2 加强对医护人员消毒灭菌和隔离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在普及消毒灭菌基础知识的同时, 有针对性地讲授新技术、新方法, 使医护人员知识不断更新。

4.3 完善消毒技术, 掌握不同消毒剂的消毒灭菌方法、使用范围、性能及注意事项、配制浓度、更换时间等, 规范消毒隔离工作。

4.4 医院开展自身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及时更换不合格的消毒设备。

4.5 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时, 禁止使用市售铝饭盒和搪瓷盒, 应用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 对消毒员应进行上岗前培训。

12.幼儿园餐具消毒卫生制度 篇十二

2、负责餐具消毒保教人员应身体健康、工作认真。

3、餐具清洗消毒必须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操作,热力消毒程序:一刷、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药物消毒程序一刷、二洗、三消毒、四冲、五保洁。

4、餐具消毒应达到下列要求:

热力消毒:

a、煮沸蒸汽100℃,时间10分钟。

B、远红外线12℃,15-- 20分钟。

药物消毒:有效氯浓度250ppm,消毒时间5分钟

5、消毒完毕的餐具,应立即放于清洁的橱、柜内保洁、防止再污染,并做好记录。

6、室内垃圾应日产日清。

7、室内空气消毒每天两次户外活动时间用紫外线灯照15分钟。

8、桌椅、门窗、楼梯扶手、床栏、地面每天用消毒液擦洗两次。

9、厕所消毒。保持厕所清洁卫生,每日用消毒水冲洗消毒。

10、幼儿床上用品消毒。床单、枕套、被套每月清洗、消毒一次。被子、垫被、枕头每月至少暴晒一次幼儿园餐具消毒卫生制度。

11、如遇传染病毒传播时期等特殊情况,将另行通知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12、每日卫生消毒有专人监督并对记录签字。

平果县芳菲幼儿园

13.卫生院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篇十三

(1)医务人员进入发热门诊应戴工作帽、穿工作衣和隔离裤、换鞋,操作护士进行治疗、护理工作时应穿隔离衣。医务人员的手接触病人的排泄物或查体、治疗、护理后,一定要进行手的消毒与清洗。

(2)每日进行消毒巾湿扫床铺,一床一巾,用消毒液擦抹床头柜,一柜一巾;地面用消毒拖地及紫外线照射,每日二次。

(3)检验采血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严格防止交叉感染。

(4)严格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毁形消毒后集中处置。

(5)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置。凡被污染的物品或医疗用品必须按照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

(6)病人的便器使用一次性的。如不是一次性的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7)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及洗涤污水流入下水道后,需经污水处理达到消毒要求后才能排放。

(8)打扫厕所的清洁用具与其它场所的清洁用具严格分开。

14.卫生室消毒管理规章制度 篇十四

1 影响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

1.1 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识不足

供应室工作人员有护士、工人、消毒员等, 文化层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人员缺乏手卫生及有关洗手和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 缺乏有关洗手能降低院内感染率的知识, 特别是消毒人员在接触已灭菌物品前洗手意识低, 认为没接触污染物品, 不用洗手。

1.2 洗手设施配备不全或不合理

供应室洗手设施简单, 干手设备、用具缺乏;洗手方法不规范, 未按“六步洗手法”洗手, 而且洗手时间也达不到要求, 导致洗手合格率低。另外, 下收下送时也缺乏必要的洗手设施。

1.3 皮肤损伤

手卫生产品引起皮肤刺激, 经常洗手会使皮肤含水量减少而造成皮肤发干、皲裂, 甚至会使表层微生物增加[2], 从而影响洗手的依从性。

1.4 工作忙碌, 洗手依从性低

供应室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年老体弱、不能胜任临床工作的护士和无医学知识的工人。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和再生医疗器械由分散式管理向中心供应集中式管理转变, 清洗、消毒灭菌量增加, 服务面扩大。繁忙的工作使工作人员洗手意识淡薄, 导致洗手依从性降低。

1.5 群体影响

群体之间行为习惯易相互影响。特别是科护士长手卫生情况直接影响科室工作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

1.6 戴手套就没必要洗手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戴双层手套, 操作完毕脱去手套, 习惯不再洗手, 造成洗手依从性低。

2 对策

2.1 提高工作人员洗手意识

根据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及文化背景差异, 开展目标不同、形式不同的教育, 不断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整体综合素质[3,4]。每月公布医院感染办检查手卫生情况结果及反馈的信息, 使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有具体的认识, 从而提高自身警觉性。同时从医院感染率下降又能使工作人员感受到手卫生的价值, 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2 制定有效的手卫生制度及培训方法

以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行业标准为依据, 制定供应室工作人员手卫生操作规程及各区域手卫生要求、次数和洗手指证:下收下送前后、处理污染物品后、处理清洁物品前后、接触无菌物品前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穿脱隔离衣前后等均应洗手, 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每周1次利用晨会时间对工作人员进行“六步洗手法”及手消毒方法的培训, 强调洗手的时间和次数。将“六步洗手法”的操作步骤图示粘贴于各个洗手池旁, 以提示正确的洗手方法。定期对洗手方法进行考核, 对各区域工作人员进行手部微生物监测, 将监测结果在科室公布, 以提高工作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2.3 改善洗手设施及条件

手卫生设施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方便适宜的手卫生设施是提高手卫生实施率和保证手卫生质量的必要条件。 洗手池简洁, 台面上设施简单, 光滑的人造大理石便于清洁, 各种管道置于台下, 台下排水设施保持密封, 不渗漏, 防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科室配有感应式或脚踏式水龙头、干手设备等。洗手除使用干燥悬挂的肥皂外, 还可使用带消毒成分的洗手液。选用具有护肤成分的洗手液及快速手消毒液, 以保护工作人员手部皮肤。我院所选用的速干手消毒剂为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其中所含的乙醇杀菌作用明显, 速度快、易挥发、无残留活性, 甚至有小包装, 便于携带, 可直接放于口袋里, 这样在操作前后及下收下送等, 随时随地都很容易完成对手的消毒, 提高了手卫生的依从性。洗手使用优质自来水及纯净的流动水, 使用前冷热水可调和, 合适的水温既可提高去污力, 又可增加洗手的舒适感。

2.4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工作繁忙是影响供应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者必须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上岗, 实施人性化排班, 减轻工作强度及压力, 改善洗手依从性。

2.5 戴手套

戴手套是一个双向保护措施, 既保护自身不受病原微生物污染, 又保护无菌物品不被污染。但如果长时间和不加选择地使用手套, 可能会对手部卫生程度造成更大影响或引起皮肤过敏。有报道, 橡胶手套有3%~52%的不可见渗透。也就是说, 戴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因此, 要正确合理应用手套, 即使戴了手套, 也要养成规范的手卫生习惯。

3 小结

强化手卫生, 切断由于手所致的医院感染传播途径, 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洗手是阻断因各种操作而传播疾病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是灭菌物品的质量和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依从性

参考文献

[1]侯铁英, 江飞舟, 张友平, 等.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1) :1576.

[2]陶小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2) :234-235.

[3]杨凤仙.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24 (4C) :1057-1058.

15.卫生室消毒管理规章制度 篇十五

w.5Y k J.cO m文秘

幼儿园餐具消毒卫生制度

1、幼儿餐后餐具立即清洗消毒,做到使用一次、清洗消毒一次。

2、负责餐具消毒保教人员应身体健康、工作认真。

3、餐具清洗消毒必须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操作,热力消毒程序:一刷、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

4、餐具消毒应达到下列要求:

热力消毒:煮沸蒸汽100℃,时间10分钟。

5、消毒完毕的餐具,应立即放于清洁的橱、柜内保洁、防止再污染,并做好记录。

配菜卫生制度

1、检查食品质量,不新鲜食品、腐败变质和有毒有害食品不切配。

2、食品不着地存放,以销定量及时加工切配,幼儿园不存放食品,当天食品,当天用完。

3、切配水产品的刀、砧板、抹布,刮清洗净后再切配其他食品。

4、食品容器清洁卫生,配菜盆与出菜盆分开,并能明显区分。

5、工具用具清洁,做到刀不锈,砧扳不霉,加工台面、抹布干净。生熟食品切配工具分开使用、存放。

6、冰箱专人管理,定期化霜、清理,经常检查食品质量,各类食品分类存放,生食品与半成品隔开存放。

7、配菜结束后,刀、砧板、抹布、工具、用具、容器清洗干净,配菜台面、菜架、食品橱整理干净,地面拖清,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学校食堂食品采购卫生制度

1、学校食堂必须向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采购食品,禁止 采购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2、采购食品时应按照有关规定索证验证,严格查验食品质量和定型 包装食品标签,并建立台帐制度。

3、采购肉类食品时必须核查检验检疫证明。

4、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莲山 课件 w w

16.卫生室消毒管理规章制度 篇十六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宝山区现有公立医疗机构25家, 此次抽查的对象为宝山区12家公立医疗机构, 包括三级医疗机构1家、二级医疗机构7家, 一级医疗机构4家。

1.2 调查内容

对医疗机构手术室的环境空气细菌总数进行抽检, 医疗机构的检验科、母婴室、口腔科、内镜室、血透室、传染病门诊等部门的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涂抹样品的细菌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项目进行监督抽检, 对使用中消毒剂的浓度、紫外线灭菌灯的照射强度进行了现场检测。

1.3 调查方法

环境空气采样采取自然沉降法,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采样采取涂抹法。采样方法和结果评判参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 和《消毒技术规范》 (2002年版) 的有关规定。为统一抽检标准, 明确抽检要求, 提高抽检整体质量, 对参加抽检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制定统一标准, 对抽检结果和工作质量进行统一评估。

2 结果

本次共检测305件样品, 合格样品286件, 合格率93.8%。

2.1 不同环节的检测结果

各环节中以物体表面的检测合格率最高, 为100%, 环境空气合格率最低, 为80%。

2.2 环境空气的抽检情况

12家医疗机构中共对二级及二级以上8家公立医疗机构手术室的环境空气细菌菌落总数进行了抽检, 共抽检10件样品, 2件样品不合格, 合格率为80%。

2.3 物体表面的抽检情况

本次抽检了12家医疗机构口腔科、内镜室、血透室、传染病门诊等部门物体表面的细菌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指标。共抽检物体表面样品84件, 合格样品84件, 合格率为100%, 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

2.4 医护人员手的抽检情况

本次抽检了12家医疗机构眼科、口腔科、儿科、内镜室、血透室、传染病门诊等部门医护人员手的卫生状况, 检测细菌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指标。共抽检医护人员手样品195件, 合格样品179件, 合格率为91.8%, 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

2.5 使用中消毒剂的抽检情况

本次共抽检了16件使用中消毒剂, 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了定量检测, 仅1件消毒剂的定量检测不合格, 合格率为93.7%。

2.6 紫外线灭菌灯照射强度抽检情况

本次对12家医疗机构现场抽检了15根紫外线消毒灭菌灯照射强度, 合格率为100%。

3 讨论

医疗机构日常消毒卫生工作质量, 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效果。根据2009年的监督抽检情况, 目前, 宝山区大多数医疗机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污染指标以及紫外线照射强度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日常监督也显示大多数医疗机构能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建立消毒管理制度, 配备专人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管理工作, 医疗环境的日常消毒灭菌能落实到人, 能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的自身监测。

从整体上看, 宝山区医疗机构消毒卫生执行情况良好。2009年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达到80.0%、100.0%、91.8%、93.7%。部分公立医疗机构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细菌总数超标, 少数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不符合要求。主要表现在:手术室等重点部门空气细菌超标, 部分医护人员手细菌总数超标, 使用中的消毒剂 (戊二醛) 浓度低于2.0%。环境空气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一些医院空气净化或者消毒质量不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空调通风系统存在气流交叉、空气消毒时间不够等。医护人员手细菌超标的原因可能主要与洗手方式不规范、洗手时间短、擦手毛巾不卫生或用工作服擦手、洗手液不符合要求等有关, 这需要通过医疗机构加强自身监管, 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 把做好手卫生作为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来抓。少数使用中消毒剂定量检测有效浓度没有达到规定要求, 可能与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消毒物品表面或者管腔残留的水所稀释等有关, 医疗机构应根据消毒物品使用量来调整消毒剂的更换周期并加强使用中的消毒剂有效浓度的日常监测频率。

上一篇:浅析顾客让渡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下一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舌头本领大》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