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能力(精选8篇)
1.大学生职业能力 篇一
职业发展教育论文
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职业能力
摘要:大学生活中职业能力这一词汇被不断地重视,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准备承担成人责任的过渡期,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期。那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这一关键的阶段也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应竖起正确的意识,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 职业能力
引言:21世纪无疑是个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的时代,而作为未来社会主角的大学生,应该提前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大学生应该在大学中怎么样培养自己,才能将来在竞争中运筹帷幄,立于不败之地?什么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应该怎么样培养?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准备承担成人责任的过渡期,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期。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想要在社会中立足,就需要在这个黄金期来塑造适应社会的自己,不仅要搞好自己的学习,而且要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出现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原始社会产生了三次大分工,从而出现了商业,导致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至此,职业活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人类社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职业划分,职业家族就慢慢地分化扩展起来了。
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包括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与岗位各项任务和各种岗位,各种职业有关的共同能力,诸如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与活动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特殊能力是指人从事某种专业活动
所具体需要的能力。
面对当前社会的形势,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合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实际和市场经济体制特点,我认为大学生应具备七大能力,如下:
一:理论知识能力。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必须拥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任何工作,无论是科学、教育研究,还是具体的实践作业,都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大学生用自己广阔的社会时间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把课堂的知识和学好,同时,要多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到达充实自己的目的。
二: 适应环境能力。适应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数值的反映,它与个人的思想品德,创造能力,知识技能等密切相关。大学生毕业之后,所面临的是找工作,参加工作,然后 定居。它们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所以,大学生要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只有这样,即使是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够变不利的因素为有利的因素,从而为 大学生以后的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社会交际能力。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它存在于社会的任何角落,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课本上是学不到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这个能力,它关系到大学生以后 找工作的问题,而要具备很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学生就要大胆地把握各种交流机会,培养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方面的相通。同时,要做到诚实守信,人格平等。
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又一项重 要能力。学习、工作和社会人际交往等需要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一个人,就必须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 不败之地。若要具备这一能力,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敢于说,这也是练好口才的前提;其次要做到有话可说(需要广泛的知识面),这是练好口才的基础;再次是要善 于说话,注意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注重语言的得体,这是练好口才的关键。为此,大学生应该抽出时间阅读有关的文学著作和口才范文,多做练习,以便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的重要保证。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之后是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还是在生产第一线从
事技术管理工作。动手能力的强弱,都会影响着一个大学生的发展前途。为此,当代大学生就要勤动手,重实践,多做实事,在扎实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提高自己实际动手能力。
六:竞争能力。竞争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项活动多必备的一种心理特征,也是大学生及至人类都在追求的一种能力品质。由于当前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从而竞争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再次,我们大学生应注意几点:
一、意识到竞争能力是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要意识到竞争是实力的展示,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善于抓住机会,勇于展示自己才会在竞争社会中获胜;三要意识到竞争实际是人格的考验,所以,大学生必须在竞争社会中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才能获胜。
七:沟通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社会交往的关键,一个具有很强沟通能力的人,能把工作做得得心应手。而培养沟通能力需要自信心和必要的技巧。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沟通中双方的互惠和相互尊重;二是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上看问题,了解对方的思想观点;三是要积极地在矛盾和冲突中找共同点,提高沟通的技巧。但特别要注意的几点:一是对别人任意的评价;二是不恰当的询问;三是命令的语气;四是威胁的话语;五是高傲的态度;六是注意力不集中;七是言不由衷。
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培养职业能力从下面做起:
一、明确培养意识
学生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认识程度及关注度主体意识不强,很多学生不懂得何谓“生涯规划”、“职业能力”,不知道自己想从事或能从事何种职业,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素质。因此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目标及能力特长,进行职业测评,增强 “职业”及“职业能力”的意识。同时 “量体裁衣”,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二、学好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自己立足社会的特有基础,没有知识在竞争中便一击必垮。在大学期间全面学习知识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培养处事交际自我控制调节能力
书呆子型人才在当下社会难以立足。大学生不仅应该有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为人处世和自我控制调节的能力。在大学期间,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和资源锻炼自己的为人处事能力。通过加入社团学生会,做兼职,参与社会实践等等,来更加完美的塑造自己。
培养职业能力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描述,他真正需要的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锻炼自己。想要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树立培养意识,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将来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2.大学生职业能力 篇二
学习能力一般是指人们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 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学习能力能使个体行为或思维方面引起比较持久变化, 必须通过一定的学习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
有研究表明, 大学生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提高职业成熟度, 是否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使学生之间产生明显的职业能力差异, 这说明指导性课程有助于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提高。现在大部分高校仍然注重文化课的学习, 但是就业压力日趋严峻, 大学生职业发展已经成了教师和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们需要关注文化课学习是否与职业发展能力有相关关系。
本文假设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有效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策略应该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关。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学生的现状的调查, 研究学习能力是否与职业发展能力相关, 进一步获得学生职业发展工作的抓手。主要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 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为高低两个等级, 将职业发展能力调查得分也划分为高低两个等级, 研究两个等级划分是否存在独立性。
职业发展的能力是指建立在职业素质基础上, 能够完成工作任务使工作能够延续且能够适应经济和专业发展要求而持续性提升和发展的职业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含具体的专业能力, 也表现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1]。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而人的各种能力, 被定义为在一定基础上, 通过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职业能力”就是从事一个或几个职业的能力。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 是指高校学生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要为目的所必备的能力。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 是学生用前瞻性的眼光针对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使个人准备参与社会变革, 准备从事以一个或几个职业的能力。它包括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心理适应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能将学到的知识整合运用于不同工作的能力。就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而言, 它注重的是塑造出大学生职业素质持续成长的能力, 它的意义是多元的、综合的, 与此同时它又是发展的、动态的[2]。该能力的核心在于通过专业的发展, 让学生继续学习, 适应社会环境, 培养出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国内, 刘爱华 (2011) 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大学不同年级职业成熟度差异[4]。杨平等 (2008) 调查了大学生的学习状况[5]。研究的统计结果显示:从单一年级来看, 每个年级都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 但从总体来看变化趋势很不乐观, 随年级的增大, 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持以消极的态度, 功利心趋势比较明显, 越来越多的人都是为了成绩而读书, 大一新生中竟然也有7.5%的同学学习目的竟是通过考试, 令人担忧。而在正常情况下高校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应该越来越积极, 但是这情况与调查结果的趋势却完全相反。与此同时, 值得注意的是, 能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的比例在22%~27%之间, 占所有学生的四成。该研究也调查了大学生学习的其他方面, 最后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学生表现不理想, 缺少学习目标。但是这项研究并没有将学生的职业发展状况纳入研究范围。朱盈彦等 (2011) [6]就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的现状、原因和改善期望等采用问卷和访谈进行了调查, 并利用描述统计、列联表等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在5%显著性水平下, 学生对专业难度的判断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课余时间安排的选择, 因此这一结果十分有意义。在5%显著性水平下, 可以认为专业与实践的重要程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或相关关系微弱。其中的可能原因是以为内大学生未能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这项研究涉及到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对实践的认识, 以及这两项因素之间的关系。董伟英等[7]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对大学生学习问题与学风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只运用了简单的数据分析, 相对于非参数统计方法, 简单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不够深刻。刘冬 (2011) [8]的研究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 全面的工程, 不仅涉及到学生自身的努力, 也关系到教学体系的课程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因此,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拓展高校专业知识, 开展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二者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研究职业发展与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考虑运用卡方独立性检验。
本课题试图研究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独立性。为此, 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 问题包括反映学生职业发展准备能力的10个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学习职业规划课程, 主动思考过未来职业发展, 持续关注某一行业, 关注一种技能, 通过阅读获得职业信息, 经常阅读专业课之外的书刊, 主动通过阅读发现未知领域, 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参与过社会实践, 适当学习文科知识。我们认为这些行为都有助于职业发展。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应该尽早得到培养, 因此我们课题的研究对象设定为大学二年级学生。我们使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在上海电力学院全日制本科学生范围内随机选取4个班, 共发放问卷100份, 问卷有效率88%。对问卷进行简单评分, 总分10分, 得分7分及7分以上为职业发展能力良好, 6分及以下视为职业发展能力不好。即职业发展能力分为两个等级, 7分以上为高等级, 6分以下为低等级。
关于学习能力的度量, 我们选择了分别代表理科学习能力和文科学习能力的“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两门课程的成绩。另外, 这两门课程的成绩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 度量标准统一, 不需要特殊处理。我们通过教学管理系统采集了学生成绩数据。对于每门课程, 我们设定成绩大于或等于70分为高等级, 70分以下为低等级。
本课题将对学习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的独立性进行统计分析。学习能力分别用“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度量, 职业发展能力用问卷等级度量。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检验学习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两种指标是否独立。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的统计软件, 利用卡方检验和Pearson检验以及秩和检验法分析数据, 统计分析的结果以P<0.05差异为统计学有意义。
2 职业发展与学习能力的独立性检验
运用卡方独立性检验方法, 假设H0:职业发展能力与高等数学成绩独立, 运用调查数据建立列联表 (表1) 。
上表数据表明, p值=0.517>0.05 (设定的显著性水平) , 说明观察值与理论值偏离程度太小, 不能拒绝无效假设, 还不能直接得出结论认为样本所代表的实际情况与假设的理论情况有差别, 即职业发展能力与高数成绩能力没有显著关系 (χ2=0.419, p>0.05) 。
同样, 检验职业发展能力与大学英语学习能力的独立性, 假设:职业发展能力与大学英语成绩独立, 运用调查数据建立列联表 (表2) 。
上表数据表明, p值=0.869>0.05, 说明观察值与理论值偏离程度太小, 不能拒绝无效假设, 还不能直接得出结论认为样本所代表的实际情况与假设的理论情况有差别, 即职业发展与大学英语成绩没有显著关系 (χ2=0.027, p>0.05) 。
3 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成绩的分布位置
采用秩和检验法对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的分别进行研究。由于两个样本容量为80大于10, 秩和的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 因此可以用检验, 其基本公式为:
式中:T为较小的样本的秩和。
步骤1: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条件下, 建立假设:H0:两组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 Hv:两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步骤2:对两组样本数据进行编秩, 即将88位学生的大学英语平均取整成绩以及高等数学平均取整成绩作为两个总体的样本, n1, n2分别记做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样本容量。将两组样本值按照从小到大的次序编号排列成如下形式:x1<x2<…<xn, 其中xi的下标i即为xi的秩, i=1, 2, …, n;n=n1+n2。为取得更精确可靠的数据, 若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值相同的情况, 则秩等于下标值的平均数。
步骤3:求样本值的秩和及其分布。因为n1=n2, 两个样本容量相等, 故选求第一组样本值的秩和, 记为T。由秩和检验的理论可知, 当H0为真时, T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 (MT, σT2) , 其中
k表示秩相同的组的个数, ti (i=1, 2, , …, k) 表示第i组中具有相同秩的样本的个数。
将n1=88, n2=88, T=7155, 代入公式, 有:
步骤4:采用作为检验统计量, 在显著性水平α下进行检验。即判别Z的绝对值Z是否在拒绝域内, 若不在, 说明评价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反之, 有显著性差异。
统计推断:由于, 则应保留虚无假设H0, 拒绝备择假设H1, 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即大学英语成绩与高等数学成绩分布相同。这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在不同的课程中都有相似的表现。
4 结论与启示
上述分析表明大学英语成绩与高等数学成绩分布相同, 而职业发展能力与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能力没有显著相关。一般认为, 大学生只要学习好就有广阔的职业发展前途, 上述研究表明专业学习能力不足以为职业发展提供足够支持。那么, 我们进一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需要专门训练, 而不只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2) 由学习成绩反映出的专业学习能力很可能只反映了读书能力或者考试能力, 没有真正反映出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
(3) 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 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究其原因, 它既不是某一教学环节, 也不是哪个学科能在短时间实现的, 它需要有效整合多学科的教育、反复实践的历练、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得以实现。因此, 我们应积极寻求学校的支持和企业的参与, 通过学校、企业 (社会) 、教师、学生的协同努力, 实现学生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 为上海电力学院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内容选择, 既要根据高校学生在校的特点, 还要根据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等理论中对职业人素质、能力的客观要求, 同时要从已毕业的大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成功中有所收获。
摘要: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是可以学习的, 有效的职业发展战略学生应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 但是与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无关。研究结果启示我们需要重视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学习能力,职业发展,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吴前进.论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27-29.
[2]王济平.学习能力培养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6) :65-67.
[3]滕杰.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探索, 2011 (1) :148-149.
[4]刘爱华, 张晓红, 王金琼.职业成熟度及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高教论坛, 2011 (12) :22-23.
[5]杨平, 黄彬兴, 徐露.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J].今日科苑, 2008 (8) :239.
[6]朱盈彦, 臧倩, 甄峰.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调查与对策研究报告[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35) :184-185.
[7]董伟英, 赵珺, 胡滨, 闵跃.大学生学习问题与学风建设情况调查分析——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 2009 (07) :85-88.
[8]刘冬.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0 (12) :1193-1196.
3.大学生职业能力 篇三
关键词: 职业院校 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方法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顺利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根据能力在职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将综合职业能力分为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与专业直接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是能否完成职业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人的基本生存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主要包括: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是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属于跨“职业”的能力,它们与专门的职业技能知识无直接联系,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
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强。就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看,大多数只是停留在要么按照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要么片面地只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课学习层面,限制了学生今后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发展。因此,如何加强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之间的相互促进,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我国的职业教育,基本上是按中小学教育的模式,参照中等、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发展过来的,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与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课本教材、考核标准普遍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大部分学生进入社会不适应,书本上的东西不能硬搬到工作中,适应不同工种和岗位的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差,活学活用的能力差。因此,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走符合职教发展的教育思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1.融入“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先成人,再成才”的理念,除了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看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现在社会上时有报道,某些大学生因某些原因犯罪,而且有很多高科技犯罪大多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这说明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值首要的还是这个人的思想品德。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后,再教育学生学知识、学技术,具备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能力,这样他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2.改进良好的教育评价机制
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并不是说完全不考试了,而是改进良好的教育评价机制,不把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而是对文化知识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成绩、专业技能成绩等综合考虑,考试只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学生掌握。对学生不以某一门成绩定优差,注意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肯定其好的方面,扬长补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3.采取合理的课改方案
现在很多教材,特别是专业课教材,仍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老版本,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于有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根本就没有提及,严重阻碍了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和社会的发展情况编撰一些符合学生学习且适应社会发展的校本教材,既能让学生学习轻松,又能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更能把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去掉,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为学生的就业和工作开辟一条新路子。
4.配置完善实用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劳动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以基础知识、应用性知识、实用性知识为主。比如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可以多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应用文写作知识,计划、总结等今后在工作中用得较多的知识,在专业课上也对适用较广的知识重点讲解等,讲求实效。
二、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相辅相成
现在有部分学校因为应试教育的不适宜,便完全否决其在职教发展的重要性,大力淡化基础知识,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把学生放在实训车间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但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就不能适应了,学习能力相对于其他人差距太大,不能适应工作变动,连一些基本的国语知识都不知道,严重阻碍其发展。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1.基础知识是专业技能学习的基础
现在很多专业知识都是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或理论知识,而这些知识的学习也要求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看懂、学会。对一些基本的文字就需要语文知识,对一些简单的计算就需要数学知识,对一些器械说明是英文的就需要英语知识,如果一个人对于这些简单的基础知识都一窍不通,试问如何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能学好专业理论知识而只学习专业技能又谈何容易?而且这样一旦工作发生变化就不能很好地转变,学习能力十分低下,面对变化的能力也不高。
2.专业技能是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升华
专业技术能力是职业院校学生最基本的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本领。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率先致富的人们,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能工巧匠、经营行家,这并非出于偶然。因为,一般人往往是“想干不会干、想富没门路”,而他们具有某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所以较之一般人致富的门路要广;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达到了精通的程度,所以产品和服务往往质量较高、或成本较低,或二者兼而有之,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都要有自己的专业和特长,为毕业后走上创业之路提供有利条件。
专业技术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一般具有较为系统的内容体系和知识范围,掌握专业知识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专业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智力技能是在大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语言,以缩简的方式对事物的映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传统的“勤劳”致富程度有限,中国人要在当今世界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还必须“勤思”,提高智力技能,不断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实现技术上的更新。操作技能是由一系列外部动作形成的,是经过反复训练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一种合乎法则的行动方式。操作技能需要进行系统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因此,要在教师指导下,多思考、勤练习,达到准确性、协调性、速度和技巧的有机统一。
良好的专业技能是学生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保障,也是劳动者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它是在各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某种能力的升华,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教育质量的高低,也体现了学生在社会工作中竞争能力的高低。我们要在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不断地学习和吸收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与新知识,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发挥职教学生优势,走在社会进步前列。
3.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相当重要,我们不能片面地只注重一方面的培养,而要在基础知识和理论上不断结合实践和专业技能知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使枯燥的学习生动化;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要结合理论知识,使专业技能知识更便于理解和操作,用理论知识解释和总结实践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变化。
三、开设综合性课程,加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学生在社会中除了具有从事劳动、工作等职业活动能力及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以外,还应当具有交友、恋爱、婚姻、社交、为人处世等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除了要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当针对中职学生的这一特点,开设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人际交往等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再结合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在不败之列,才能成为胜利者,也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吸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这是职教发展的唯一出路。
在现代社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是一线人才的重要特征。职业院校的主要教育功能是按照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组织教学。即要把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和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是社会对我们职业院校的强烈要求。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生源特征,时刻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构建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甄凯玉.综合职业能力的特征[J].机械职业教育,2003(11).
[2]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4.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调查表 篇四
页数:2题目数:15
同学您好!我们是爱华培训调查小组的成员,正在开展关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的问卷调查,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大家对职业能力培训的态度以及相关情况。此项调查绝对保密,并在此承诺所有调查数据仅作为学术研究之用,不会对您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请你根据自身情况在相应选项前打勾
1.您认为目前就业形势如何?*
形势严峻,就业难
一般
形势大好,就业容易
不清楚
2.您听说过职业能力培训吗*
了解
听说过
没听过
3.您觉得有必要开展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吗*
有必要
无所谓
没必要
4.您希望职业能力培训的内容有(可多选)*
专业知识
职业规划
礼仪文案操作
管理沟通能力
5.通过哪种途径能让您参加职业能力培训(可多选)*
广告宣传
同学推荐
专题讲座
其他
7.您认为在校期间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对您以后的工作、生活理财有没有帮助呢?
非常有帮助
有帮助
没有多大的帮助
8.您有没有想过要学习淘宝网店建设,一边学习一边创业呢?
十分想
有时想
从未想
9.您对什么职业资格证书比较感兴趣(可多选)*
会计
导游
物业
报关
10.您在校期间会参加职业能力培训吗?
会
不会
不清楚
11.您会为参加职前培训的花费是多少*
1000以下
1000—2000
2000以上
12.您觉得培训的最佳时间是
周一至周五随时都可以
周末
晚上
13.您能接受的培训周期是
1个月以内
1个月—3个月
3个月以上
14.选择培训机构时,您的关注点是
学员的口碑
价格方面
能否提供社会实践机会
5.论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培养 篇五
论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培养
雷广宁,周亚东,郭 跃
(安徽中医学院,合肥安徽230038)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多方原因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不足。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利于大学生准确定位、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本文以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为切入点,从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培养的意义、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内容及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以期能重视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培养,形成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培养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合力。
关键词:职业决策;决策困难;决策能力
“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是劳动者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体现。”职业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理解: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专门劳动岗位。职业是人们取得收入、获取社会地位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当下,作为“天之骄子”和就业大军的强势群体的大学生,由于受到择业观念、就业形势、自身知识和技能及高校扩招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困难日益凸显。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是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不足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职业决策是大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现实问题之一。”职业决策是职业发展理论中涉及到的一个内容,最初它是作为职业心理咨询的一种手段被提出来的。职业决策又称职业生涯决策或职业决定,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前导部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职业决策可行与否,直接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成功。大学生希望获得最理想的职业发展目标,就需要认真的对自己进行完全剖析,知道自己希望得到什么,这就需要自己认真制订职业决策了。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主导地位的逐步确立,大学生如何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和个人特长合理地做出职业决策,是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然而,在许多时候人们往往会面临职业决策困难。“职业决策困难是个人在职业进入阶段或职业改变过程中,面临最后决策时,不知道要从事什么职业或从几个职业中挑选一个时发生的困难。”很多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就业机会时感到迷茫,表现出犹豫不决,不知所措,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面临职业选择时无所适从,既不知道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不清楚自己要找何种工作,无法做出明确的职业决策,同时伴随着焦虑、挫折感等消极的情绪体验。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选择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本文以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为认识前提,分析了职业决策能力的重要意义,界定了职业决策能力的内容,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对策。
一、良好职业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决策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缓解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
201 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60万人,而社会提供的劳动岗位只有360万个,人多岗位少,供大于求的矛盾呈现巨大的差异,无奈地说明了一些大学生要面临未就业先失业的窘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80万人,这还不包括20之前没有顺利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创历史新高。今年6月以来,首批“90后”高校毕业生陆续离校,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备受关注。就连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都呈现出就业趋冷、高学历就业也比以前更加困难。
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这几年来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毕业即失业”这是很多大学生对即将到来的毕业的自嘲。就业难已经成为大学生及其家庭、高校、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究其根源,除高校扩招、专业结构失衡、经济萧条等因素之外,重要原因之一是很多大学生自身的职业心理发展滞后于求职就业的需求。用人单位关心的是如何能够选择胜任工作的员工,而作为应聘者的大学生最为关心的则是在职业决策中如何选择理想的职业,可见,提升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出理性的选择,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和正确择业,还有利于缓解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二)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劳动力质量供求相对平衡
高校培养人才,社会需求人才,其实质就是大学生劳动力的供求关系。(论文范文 )而在这种供求关系里,需求决定供给。而我国现有的教育资源培育的教育产品一大学生,其知识技能等基本素质与市场需求有较大差异。大学生缺乏职业意识、求职技巧、自我定位能力的培养,其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不强,亟需加强提高。部分大学生对专业的职业前景不明、对职业动态缺乏基本认识、对专业课程和一些专业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解,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只有通过培养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科学认识自己和职业,全面提升自身职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和、适合的、擅长的和用人单位所需求的职业并进行知识技能准备,才能缩小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劳动者知识技能供给之间的差异,实现大学生劳动力供求相对平衡。
(三)有利于大学生准确定位,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据调查表明,在就业自我认知方面,78%的大学生自我认知比较欠缺,主要表现为自卑和自负两大类。自卑型的同学往往对职场产生恐惧心理,逃避就业;自负型的则恰恰相反,过分自信,非名企不去,非高职不入,在求职中不断地挑选工作,无形中失去一些机会。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都是大学生对自己评价的.失真。
自卑型和自负型自我认知心理的产生,乃是大学生缺乏一个准确的自我评价,难以有效对自我进行定位。学生苦读十几年书,使每个人养成了一种固定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缺少社会实践的锻炼,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从而产生了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的自我意识。克服自卑心理和自负心理,就需要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正确的认识,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与目标,增加求职的针对性,减少就业的盲目性,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为自己提供一个施展才能并能获得发展提高的空间。通过有效的职业决策能力的提升,使大学生除了关注有关就业问题的报道,还充分认识就业市场的劳动力需求,给自己找准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人身价值。
二、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内容
(一)自我评价能力
“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大量的选择,而基于自身和外部环境条件做出适当的职业决策是职业成功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大学生首先对自己有客观的自我评价。所谓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素质、水同等高低优劣程度的评判。有客观的自我评价能力的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较高,自信但不自傲,谦虚但不示弱,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现实状况,才能以乐观主义态度处理在职业选择中各种矛盾和问题,更能以自知之明的理智对待他人的赞扬或批评,他们生活在“自我”之中。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首先是其自我评价能力,包括大学生对其自身思想品质、知识技能、职业兴趣、个人性格、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职业规划的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能力。
(二)职业认知能力
职业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而职业选择的的前提是对职业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职业认知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对职业的认识能力。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认知能力包括:1.大学生的职业信息获取能力。该种能力包括大学生对目标职业信息获取的敏感性、获取职业信息平台的运用和操作能力等。2.大学生将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目标进行匹配的筛选能力。根据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程度又可以分为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和内外环境与职业相适应的能力等。将个人的个性特征与工作的特点进行匹配的筛选能力是职业决策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大学生需要综合获取客观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信息。
(三)职业规划的实施能力
职业规划的实施能力是指在作出职业决策后,对决策的实施能力。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实训、知识积累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职业目标,作为大学生在工作方面可以先行进行职业目标相关的实习、实训,从而为职业目标作经验、技能准备。又比如说知识积累,职业目标确立后,大学生应当紧紧围绕职业目标进行知识储备。这种职业规划的实施能力对于未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就是在确立职业生涯目标以后,为目标职业进行知识、技能的储备能力和准备能力,是缩小职业需求与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差距的有效途径。
(四)职业问题解决能力
职业问题解决能力指解决或应付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障碍的能力。学生在具体实施职业规划方案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首先,坚忍不拔的恒心。方案实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要求学具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坚强的毅力。因此,在这过程中,一些学生容易无法坚持而放弃。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为职业进行准备的过程中,做到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其次,情势变更的应对能力。方案实施时,有时会因为学生自身能力的改变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时,需要大学生对于其自身的能力和周围的环境进行重新评估,并根据新的评估结果来调整方案,避免做更多的无用功。再次,克服消极心态的能力。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心态。例如,当实际成效与预定目标存在差距时,部分学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当实际达到目标的时间比预计用时短,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自负的心态。这就要求大学生对产生的消极心态及时进行纠正,并培养自信、谦虚等积极的心态。
三、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措施
“一个理想的职业决策者能够意识到做决策的需要,并且有愿意、同时还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培养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培养工作,建立高校的“一把手”就业工作责任制,要切实加强领导,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把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培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加大部门协调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完善相关政策。
2.建立就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为积极应对就业工作新形势,不断满足毕业生日益增长的对就业指导服务的需要,要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积极争取公共就业资金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投入;要加快推进就业指导教师、新任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名师评选”,落实普通高校就业指导专职教师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系列的政策,着力提升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
3.重视大学生职业决策的意识培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就应接受专业的职业教育指导,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在职业决策教育中,关键一点是激发大学生职业决策的意识,只有当个人自觉意识到职业决策的重要意义,才不会人云亦云,而且这种教育需从低年级培养。培养学生能根据自身特点,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兴趣的以及能力的几个方向,选择职业方向。一旦学生有了决策意识,他会主动提高职业决策能力,作出理性的适合于自己的选择。
(二)提升大学生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能力
认清形势和认清自我是大学生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的前提和基础。职业决策的前提是大学生有效的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这就包括大学生就业信息收集、分析整理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根据职业决策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在职业决策的认知信息加工金字塔结构里,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共同构成职业决策的基础。”
大学生没有经过社会的锻炼,生活环境和个体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乏生活经验,没有对自我和职业形成有效认知。在缺乏信息的支撑和科学的自我评价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在职业决策时想当然,决策就不是科学的职业决策,职业决策也就成了困扰学生的最大问题。如果大学生能尽可能多地增加社会实践,丰富自身社会经验和职业经验,尽可能多地搜索到职业目标信息,就能尽可能多地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就能为自己确立科学的、合力的职业目标打下良好基础,才有可能顺利地找到和个人特点相匹配的职业。从事一项自己擅长、并喜欢的工作,工作会很愉快,也容易脱颖而出,这正是成功的职业规划核心所在。
(三)开展体验式职业决策能力培训
职业决策能力可以通过经验习得而提高,且这些习得性经验能够对个体的职业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国外研究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卡洛斯设计了职业决策技能训练课程。”
笔者认为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方式是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的途径。由于职业效能是个体的主观评价,纯粹进行个别的谈话等个别辅导方式效果甚微,个别辅导由于受到辅导方式单一性的影响效果并不很理想。大学生大多喜欢体验性的、互动性的活动,因此,笔者认为提高学生职业决策效能的最佳方式是团体活动,团体活动亦是提高学生职业决策效能的有效方式。在团体辅导中,大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感受,这将有助于大学生特别是心理素质不是很好的大学生克服和缓解在职业决策和职业生涯中的焦虑等不良情绪;在团体中,团体通过营造温暖、接纳的氛围,促进个体进行协商,彼此鼓励,并相互借鉴成功经验,这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应对能力;此外,团体还提供了一个模拟和锻炼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面试体验,帮助成员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促使个体对自己的职业决策形成预期的心理准备。
(四)掌握科学的职业决策方法
“然而,现代社会的职业数以万计,大学生必须掌握有效的职业决策方法,才能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根据决策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可以把决策方法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量决策是指描述决策对象的指标都可以量化;定性决策是指描述决策对象的指标无法量化。在决策分析过程中,应尽可能把决策问题量化。
职业决策则是一个逐步排除不适合自己的备选职业的过程。从兴趣、价值观、技能、需要、动机等个体个性特征出发,结合对职业世界的认识,可以确定为数众多的备选职业,大学生必须学会一些方法才能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业。1.整体决策法。整体决策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以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在把握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基础上进行决策的方法。整体决策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和特尔菲法两种。2.排除法。有效的排除法主要有:职业理想差异排除法,把备选职业同自己对理想职业的描述进行比较,删除与理想职业描述差别较大的职业;价值观不符排除法,排除与自己的核心职业价值观不符的职业;机会渺小排除法,排除通过各种测评量表、职业梦想练习、职业愿望回忆等各种方法中出现机会很少的职业;要求过高排除法,排除技能要求远高于或低于自己能力的职业;优势不符排除法,排除与自身优势不符的职业等。这些方法的掌握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来使大学生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6.浅谈高职英语学生职业能力 篇六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革新
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并没有特别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播,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的英语知识,关注学生能否通过国家举办的英语等级考试,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认识是不对的,没有体现出高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即使掌握了丰富的英语知识,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也不能脱颖而出,英语教育对学生的就业创业作用不大,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观念的革新,能够有学生未来更好就业为目标,以企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活动。高职英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重要性,英语教育要能够与社会需求职业需要结合起来,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设计中,都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为社会培养需要的实用性英语人才的目标。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7.大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篇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等新兴市场快速发展, 企业经济业务活动日趋复杂, 我国如今对外贸易额以居世界首位, 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跃升到2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事项种类繁多, 交易事项复杂, 给在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尤其是对大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要求越来越高。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 会计处理变得更加灵活, 会计估计越来越多, 加大了会计选择的难度。在关联方交易、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或有事项、融资租赁、售后租回、委托代销等方面会计方法的多样性选择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会计准则只规定了原则性的处理方法, 具体事项要求会计人员具体分析处理, 一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 是否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另外企业为了维护社会形象、维持股票价格的稳定等也可能对会计职业判断产生影响。
什么是会计职业判断呢?其实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整个会计处理过程, 它是一种比较、权衡的过程, 发出存货所采用的计量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计量属性的选择, 企业合并的方式, 这些都需要运用会计职业判断进行处理。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定义是: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会计事项的情况下, 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 依据企业的特点和目标, 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料, 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 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会计人员在作判断时, 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要保持客观中立, 如实反映经济事项中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实际影响,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如果错误的运用将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大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应着力于培养具有开拓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能够运用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对经济业务做出合理判断的会计专门人才。然而,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 大部分的会计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 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一) 会计专业的学习课程比较单一
进行正确合理的会计判断能够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在真实性、可靠性方面得到提高, 然而现如今的大学会计专业的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校学习的课程是比较单一的专业课, 如成本会计、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 知识面不够广, 而对金融、外汇、国家相关的法规政策等知识比较陌生, 这些与会计职业判断有着紧密联系的知识如果缺乏应有的了解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
(二) 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长久以来, 我国的教育只注重理论教学, 而忽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会计教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少, 过多的注重理论上的学习, 没有经历过真实企业环境实务操作。遇到具体问题时由于缺乏实践经验, 不能合理地运用跨系职业判断, 这样会加大大学生毕业后的求职压力。有些大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修养还比较欠缺, 这样将对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占主导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对会计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无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需要改革教学方法, 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提倡启发式教学,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发挥创造性。在教学手段上应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 使学生获得直接感性认识, 增强其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提高职业判断力。
三、会计专业学生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应具备的素质
会计专业大学生将是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 在校学习必须让学生具备优秀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将来走出校园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能较好地应用职业判断能力的会计人员, 大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 具备全方位的知识体系
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职能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 而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人员已经参与到了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和企业战略管理当中。不同企业的性质和生产经营活动是不相同的, 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和了解所从事企业的行业知识和状况。所以在校大学生必须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知识体系。学习对外贸法规、经济法、税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知识, 以及需要具备的金融、证券股票、期货、外汇等知识, 培养对国家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能力等, 这些都是一个优秀会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体系, 也是我们作为会计专业学生所必须全面、深入掌握的知识系统。大学生只有通过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基础知识才能从全局的角度去做出合理的会计职业判断, 选择正确的会计政策, 才能为企业的高效运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 熟悉法规、具备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素质
有利益的需求就有可能出现愿意冒险从事违法活动的人。在那些与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中最有可能的就是企业投资者, 为了利益最大化, 可能会指使管理者对会计人员“威逼利诱”, 影响会计人员的独立性, 诱导其利用会计职业判断进行操纵利润, 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欺骗公众的行为。这些情况表明会计职业判断始终面临着客观性与关键性、稳定性与适用性等观念矛盾, 这些始终伴随着道德因素。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上赋予了会计人员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 这就会使某些会计人员利用职业判断进行不合法的操作, 进而影响了会计的真实性。因此, 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大学生的教育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任务。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提出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的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建设要求, 按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 学校除开设必要的会计专业相关课程外, 应将会计法规的内容纳入教学课程计划中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 开设《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育工作者在教授课程时, 通过职业道德案例分析, 宣扬会计职业道德理念, 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使学生明白缺乏职业道德观念的会计人员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 在闲余时间, 学校应邀请会计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校做专题讲座。通过讲座活动向学生介绍职业道德约束下的会计政策。
(三)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
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手工记账大多只应用于小企业, 对于大中型企业都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然而会计电算化仅仅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初级应用, 会计信息系统包括了总账系统、应收应付系统、成本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存货管理系统、管理会计系统等, 它能够综合处理发生在企业各业务环境中的会计信息, 并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有关管理和决策信息, 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ERP) 紧密结合。不仅使财务人员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而且能够让会计人员控制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在校大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显得更加迫切, 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样才能够在将来的会计发展中紧跟时代步伐, 适应不断发展的会计工作。
(四) 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
一个优秀的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不仅仅要求学习成绩要好, 还要求能够进行自我学习。学校会计教学的目标应该倾向于培养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独立学习能力。培养会计大学生的关键不仅仅是知识本身, 更是学习的方法的掌握, 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受之以渔”, 课本上的内容是过去的知识, 总有过时的时候。因此,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主动自我学习能力。如今,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中, 会计人员时常会面临新的、陌生的经济业务, 如果大学生具备自我学习能力, 在将来纷繁复杂的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判断中才能始终保持先进的工作能力, 不会被时代前进的步伐甩开。
(五) 熟练地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巧, 具有较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在学校的学习固然重要, 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样才能体现学习的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具备很强的技术性和操作性, 大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前提下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做出正确、合理的职业判断。而这种能力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而成的。学校可以利用模拟实验室进行专题训练, 通过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掌握信息化会计核算的方法。模拟实际经济业务处理, 训练学生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到凭证审核, 从填制记账凭证到审核记账凭证, 从各种会计账簿的登记到对账, 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课程中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对大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另外, 各个高校的会计专业可以加强与工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他院校的合作, 增加学生在校期间处理实际业务的数量和经验, 或者直接让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工作一段时间, 让学生多渠道, 多层次地参与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 从而将实践与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 以真正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自身素质越高,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越强。因此, 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加强对会计职业道德认识, 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在掌握专业素养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实际操作经验不断提高, 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永兰.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36) .
[2]徐素波, 张庆春.提高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的系统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2) .
[3]倪国锋.新准则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8) .
8.大学生职业能力 篇八
核心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商贸流通业的强劲发展、竞争加剧,企业要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迫切需要既有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又有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的经贸专业人才。
一、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认识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就业者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德、英、美、澳、新、港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其主要原因:
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上个世纪末出现的一场波及全球的新技术革命,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产业结构并构建着新的行业,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新的需求。大批新职业出现、团队合作和与人沟通要求更高、工作流动加快等,不管你现在掌握了什么技术,都不能保证你能成功应对明天的工作,社会最需要的是能不断适应新岗位的能力。
二是企业的现实要求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提升员工的核心能力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当今企业“第四利润”源。经调查,企业用人聘与不聘关键在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企业比较一致的呼声是:加强职业道德、价值观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因而,不少院校积极反思并探索着怎样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并作为学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秘密武器”。
三是劳动者个人持续发展的需要。劳动者掌握好核心能力,可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适应更高层次职业和岗位的要求。正如陈宇教授指出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上先是学历文凭热,后是资格证书热。但现在人们发现,文凭和证书固然重要,在职场上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竟然不是那些文凭和证书最高最多的人,还有比它们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核心能力。”由此,职业核心能力是我们每个人成功的有效能力、基础能力,掌握职业核心能力,成为今天人们竞争致胜的“关键能力”,成为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二、經贸类行业特点对人才的要求和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经贸行业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正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岗位、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首先,这一行业的职业人工作对象是人,工作过程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工作中注重人的差异,对交往艺术和沟通交流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其次,贸易是多种知识、多种能力复合运用的活动,因此,行业中的众多岗位,很难提炼出一门“一招鲜,吃遍天”核心技能,只能在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这一领域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再次,经贸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对技能运用强调艺术更甚于科学;经营过程中语言、行为、策略的艺术性等决定着活动的效果,而这些能力需要实践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
2.经调查:目前企业反映职业院校许多毕业生缺乏起码的沟通合作、计划统筹、再学习的能力和责任感。由此可见,在技术更新迅速的当代社会,企业最看重的不是学生的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毕业生的关键能力。职业院校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要交给学生“干粮”(专业技能),也要交给学生“猎枪”(核心能力),更要交给学生“指南针”(价值观)。没有干粮,无法上路;没有猎枪,难以为继;没有指南针,方向错位,可能寸步难行。
三、专业人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是基础
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能否真正把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抓手,提高认识是前提。高度重视的院校,把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作为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开展了系列的教育教学探索工作。如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国家示范项目建设的特色项目,院长亲任组长,专门成立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中心和素质教育实训基地,投入600多万元对基地进行系统的建设,成立了课题组,全面开展实践的探索,成效显著。
2.领导重视是关键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既要有历练的养成教育,也要有点拨提高的专题教育。而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不论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建设,都会遇到更新理念、课程改革、课时安排、师资缺乏、资金、场地等的困难和矛盾,这些矛盾和困难很大程度上只有领导高度重视才能有效解决。
3.培训师资是保证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师资培训是重中之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技术日新月异,经贸形势复杂多变。经贸类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经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到生产一线去体验,积累教学需要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生产实践经验,并随时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去的能力。只有学校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让教师学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和学生活动中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4.狠抓落实是根本
遵循“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必须扎实开展教学实践。一是开展课程改革。积极推广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按照“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教学思路,探讨课程学习模式。二是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构建全方位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育体系。通过项目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事;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专业课教学等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沟通交流”“解决问题”、“创新”等能力,把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与养成教育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参考文献:
[1]李国桢.理念·思路·特色——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大学生职业能力】推荐阅读:
大学生职业能力分析07-01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07-30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11-13
关于如何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07-17
大学生演讲能力09-20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08-23
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09-22
职业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研究论文08-18
【南通职业大学排名】南通职业大学特色专业-南通职业大学录取分数线07-02
大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