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2024-10-1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调研报告(共12篇)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提问:“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

(二)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听的课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

教者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谱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案例2:一年级“认识钟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回顾自己每天在这一时刻所做的事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知识与生活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级“正负数”

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员,汇报课前收集到的当天天气预报情况引入正负数。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银行存折卡和进行智力竞赛打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负数,同时了解到正负数意义。

案例4:三年级“笔算除法”

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去药店买药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爱心药店的药买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药店每盒78元(每盒7支)。问学生那家药店的药比较便宜。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会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实,更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98%的教师已经充分注意了数学生活化问题,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听的数学课中,近三分之一的课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案例1:三年级“笔算除法”

教师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孙悟空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带回了48个仙桃,有两只小猴子看见了,请求大王把桃子给他们平均分了。”教师提问:从动画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然后引导学生列式研究算法。接着多媒体演示把桃子分给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不断在创设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案例2:六年级“ 圆的周长”

教师通过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充分显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发挥的独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数学文化的彰显

近年来,在数学课程中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已经形成共识,数学课程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在我们所听的课中,虽然注重数学文化的彰显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说已初见端倪。

案例1:六年级“轴对称图形”

在这节课里,教师准备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桂林山水、脸谱、千手观音,出示交通安全标志,汽车标志的一半,让孩子们猜另一半是什么,这些精彩的华章都成为这节课的亮点,彰显了数学文化魅力。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自制教具,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教具。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倾向,认为只有运用信息手段的课堂才算精彩的课堂,运用自制教具教学已经过时。其实自制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并不矛盾,某些时候使用自制教具比现代教学手段会更为灵活、直观,效率会更高。而且成本低廉,可以富有地方特色。对于一些条件受限的地区更是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价值。

二、农村小学自制教具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课堂教学,教具制作是教育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家的事,对自制教具思想懈怠,不以为然;有15.9%的教师把自制教具制作看得很高深,认为自己水平不够,思想上有畏难情绪;还有33.6%的教师对教具的作用认识不到位,说教代替实验,理论代替操作。以上种种错误认识导致教师主观上就不能活用农村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实际自制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教学需求的教具,形成本土特色的数学教具。

2. 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我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现在的教师年龄趋向于老年化,他们对先进教学设备的运用显得力不从心。他们还是习惯于国拨教具和自制教具的使用,对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在思想上就有抵触情绪。对于年轻教师,由于培训跟不上,直接导致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效,在很多农村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就是一个摆设。而上面下发的教具常常存在短缺现象,这就迫切需要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来辅助教学。

三、农村小学教师自制教具应当遵循的原则

1.材料要简易。

制作教具的材料要简易,要经济实惠,是平常易见的。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便于推广。我所在的小学作为偏远的农村小学,广阔的大自然就是一个天然的材料库。如:石子、木棍、树叶、泥巴、植物种子,等等。取自学生周围的实物作为制作材料既经济方便,又可同样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材料来源。

2.制作要省时。

由于地处农村,教师除了要单人承担一门主课教学外,还要担任多门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教师的课余时间有限,留给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就更加有限,因此最好能制作费时少、能反复利用的简单教具。

3.要结合教学实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实际,动手制作或者就地取材一些简单贴切、富有灵性和教学机智的教具,朴实无华、信手拈来,却又能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自制教具在教学中使用的意义

1. 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

自制教具不仅补充了教学仪器和教具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需要的现状,制作和使用得好还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1)丰富课程资源,填补学校教学仪器装备的空缺或不足。实际上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要用心探索,悉心研究,就能制作更多、更精良、更实用的教具,以弥补现有仪器的不足,就更能体现新教材、新课程的优势。(2)增强演示效果,改善实验教学。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说:“一次演示实验所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想透彻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虽然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投入的增长,使得各校的教学仪器日臻完善,但适时使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进行实验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增强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

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进行实验,制作和使用教具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劳动的过程,在教具使用和完善的过程中,教师也得到成长,各种业务素质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制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自制教具的能力,是从不会到会;教具的设计,从不成熟到成熟;制作的教具,从粗糙到精美。教师经过多次制作教具,制作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同时也从开始的模仿制作到独立设计制作,再到发明创新,教师的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我们知道,绝大多数自制教具不是简单的仪器仿制,而是要经过一定的构思和设计,这就是创造性的劳动,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同时也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感染和影响着学生。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为提高课堂教学交流的有效性和教师的优质提问意识,笔者对所在镇区的部分学校开展了关于课堂提问的小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9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40分钟内一般会提出15~20个问题,也认为这个数量是比较合适的;有85%以上的教师估计学生会在课堂上大概能提出1~5个问题,低于他们的期望目标5~10个;能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非常少,大约3~5个,从来不提问的学生大约占了班级人数的60%~75%。

真实的课堂提问情况又如何呢?一节思路清晰、构思巧妙、教学重难点突出、流程顺畅的课例,教师究竟会提出多少个问题?其中有效提问占百分之几?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学生是否有提问机会?学生又应提出多少个问题?为此,笔者又组织教师开展了数十次课堂观察活动。

图1是梁老师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的提问情况记录。本节课问题总数量:62个。

图1 教师提问观察记录表

1.常规管理性问题:数量7个,占问题总数的11.29%;

2.记忆性问题(了解):数量48个,占问题总数的77.42%;

3.推理性问题(理解):数量4个,占问题总数的6.45%;

4.探究性问题:数量3个(如: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占问题总数的4.83%。

此外,对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的次数情况、师生问答交流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流情况存在以下现象:

现象1:过度提问替代学生思维。教师往往提出很多问题,所提问题大多处在较低的认知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担心学生给不出自己所希望得到的答案而层层铺设、细化问题,琐碎的问题取代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现象2:“目标学生”替代全员参与。出现主动回答问题的“目标学生”,占据课堂的讨论和问答。班级中有近25%的学生极少参加讨论和回答问题,“目标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时间是其他学生的3倍,甚至更多。

现象3:快速提问剥夺学生思维。大多数教师已经建立了一种快节奏的课堂提问模式,几乎没有预留时间保证学生的全力参与。如: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在叫学生回答之前,等待的时间过短;学生回答后,教师开口讲话前也几乎没有任何停顿。

现象4:忽视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学生不会提问或者提不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教师没有让学生提问的意识,学生也不知道该怎样提问。

二、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借助微格分析的教研手段,帮助教师认识、分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下面以笔者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课为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对策一:读懂学生与教材,设置主干问题

教师对教材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关系着学生的思维能达到的程度。读懂学生然后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角度去分析教材,才能设计出对课堂教学起框架和主导作用的主干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有效的思考和讨论。

本节课设定的主干问题是:①观察思考(见图2):为什么相同的基本图形旋转后得到不同的图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图形的旋转?②指针是怎样旋转的?如何用语言表述图形的旋转?③线段可以怎样旋转?线段旋转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④这些图形是怎样旋转的?图形旋转后什么变了?什么不变?⑤拓展性问题:如果这些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绕着一条旋转轴旋转,会是怎样的结果?

图2

通过主干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中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掌握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经历旋转现象的认识和探究过程,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变换思想和数学的价值。

对策二:因材施教,分层设问

“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学生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既要关注那些才思敏捷、行动迅速的学习活动“超速者”,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一题多解、寻找最佳方法等,也要真诚关爱学习活动中甘于“边缘”、探究学习中甘于“孤寂”的学生,合理设置适合他们探寻和解决的问题。

如,在“图形的旋转”的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就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层次:自学例题3,观察钟面并完成填空是每一位学生都力所能及的。第二层次:说一说钟面上的指针是怎样旋转的?要概括指针的旋转,对少数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他们也可以在同桌的带动下说出自己的感受。第三层次:你有什么发现?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平台。这样安排就合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都有事可做、有言可发、有话可说。

对策三:关注全体,学会等待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他们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解释与引导、不急于让优秀学生代替全体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而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在请学生回答问题后,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应等待,让回答正确的学生有时间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思考;让回答有困难的学生通过短暂的思考进行调整或是修正自己的回答。

例如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的旋转后,结合课件演示(如图3)提出问题:等边三角形是怎样旋转的?旋转角度是多少?

学生A认为:三角形绕着C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

不少学生往往会误以为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之间的夹角就是图形旋转的度数。此时的点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尤为重要。笔者注意到有的学生对学生A的回答怀质疑态度,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于是微笑看着全班学生。很快,学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大胆的学生B忍不住站起来说:“我认为三角形旋转了30度!”笔者不急于表态,还是继续微笑着等待。学生A便耐心解释道:“我们要找准一条边,看它与旋转后得到的对应边之间的夹角!你们看线段CB与它的对应边CB′之间的夹角是90°,线段CA与它的对应边CA′之间的夹角也是90°。由此我们知道三角形绕着C点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endprint

就这样,短短几秒钟的等待,让学生在思辨中找到了正确方法,有效化解了知识难点。这短短几秒钟的等待,能让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想象、探究和交流,能有效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有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从而呈现出更多的课堂精彩。

对策四:巧用策略,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对课题提问

课题是教材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让学生学会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通过“你想了解与课题相关的哪些知识?看见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启发学生针对课题提问。如,看见“图形的旋转”课题,学生会提出“图形的旋转到底有什么奥秘?图形旋转后有什么变化?怎样观察图形的旋转?”等问题。

2.对教材提问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知识的载体。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精炼的语言,引导学生透过平凡的字眼,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提出疑惑。如,针对小男孩介绍的画图方法(如图4),学生会提出:为什么画三角形0AB旋转后的图形要先画点A′而不先画点B′呢?这样有什么好处?从而引发更多的问题,如: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画出图形旋转后得到的图形?

图4

3.对教师提问

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有着崇高的地位,学生通常会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偶尔出示一些错例或易混淆例子请学生判断,也可站在有错误认识的学生的角度去质疑,让学生在思辨中主动探索和发现。有效培养学生持批判和审慎的质疑态度对待问题的品质。如:当个别学生把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之间的夹角看成图形旋转的角度时,引发判断准确学生的质疑和发问:请问图形旋转OA的对应边是哪条?

4.对同学提问

学生完成对新知的探究后,通常要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或小组讨论的发现和结论。当他们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应该面向全班同学发问:“请问大家同意我们的看法吗?还有什么意见或者问题请提出来!”别小看这句例行公事般的问话,要知道学生间的提问能使他们在相互的质疑和辩论中积极思考、应对,不但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和热情。

可见,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留出适当空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给学生多一些发表看法、提出问题的机会,重视对学生进行提问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捕捉“问的契机”,让学生学会在无疑处生疑,一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

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是实施起来却有相当的难度,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变化莫测,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对待课堂提问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这样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才能设置出符合学生实际的优质问题,让学生成为更有效的思考者和学习者,才能“长袖善舞”,帮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篇四

教导处在2013年11月22日下午安排了对数学备课、作业、单元试卷的使用,听课记录进行集中检查,现将检查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备课:

总体上看,老师们都能跟上教学进度,课时数足,教学环节项目齐全,过程详尽,备课中突出重点和难点,体现了备课的实用性,并能体现临沂市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部分老师书写特别认真;超前一周备课;有红笔批注,体现二次备课。优秀备课有:董莲莲、刘翠莹、马传华、张静静、刘雷声、高振龙、刘茹芳。存在的问题:

1、部分老师的备课缺少板书设计和教后反思,请及时补缺。教后反思应具有针对性,以便及时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请统一在课时的右上角醒目处编号,便于自己梳理备课和检查。如:2013001。

2、一定要体现临沂市小学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应体现实用性和整体性。

3、部分老师没有书头备课,请加强此项。

二、作业:

学生作业总体写得比较认真,教师批改比较细致、及时,批改规范做到等级+评语。对于订正的题目有复批。老师引导学生保持整洁的作业比较好。特别是优秀学生的作业,干净、字体美观,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作业整体优秀的有:王洁、董莲莲、朱付慈、马传华。

存在的问题:

1、作业量要适度,根据实际学情的同时,也要照顾到书面美观。

2、等级+评语不光要对完成作业优秀的孩子,更应该关注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孩子。

3、数学周记能做到全批全改,但是次数不够。

4、对差生的作业要严格要求订正,认真做好扶差工作。

三、单元试卷:

老师们都能紧跟教学进度,正确有效的使用单元试卷,装订成册。都有单元成绩分析,有平行性试题,并认真批改。大部分老师都很用心的在试卷上写了针对性的评语,并要求家长签字。整理比较好的有:马传华、刘雷声、王洁、董莲莲、刘翠莹、张静静、徐彬。

存在问题:

1、统一按要求(从上而下:单元分析、平行性测试,单元试卷)装订成册,保证试卷的质量和数量。

2、做好期中试卷的分析装订。

四、听课记录:

老师们都能按时听课,记录次数符合听课次数,记录内容详实,有随记,有点评。个别遗漏的建议点评,请及时补上。

希望各位老师能从这次检查总结中找到差距,查漏补缺,在下半学期的工作中能克服缺点、发扬优点,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有效,作业规范实效,学生乐学高效!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总结 篇五

一、重视背景介绍,通过概括形成概念、法则

教学中每一个概念的产生,每一个法则的规定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和法则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探索式教学就是要克服这种弊端,还概念和法则形成过程与学生。如方程的概念教学,传统的方法是给出方程的定义,然后给出若干式子让学生判别哪些是方程。探索式教学的做法是,先给出若干式子,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一些共同特点,如一部分式子是等式,一部分式子是代数式,在等式中又有一部分是含有未知数的,这样我们就把这一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许多,这里不再多说。

二、提供开放问题,通过探索发现定理、结论

数学中的每一个定理结论都是前人经过艰苦的探索发现的。即使是一个一般的命题,一个猜想,其提出的过程也凝聚了数学家的智慧。传统的做法往往是给出现成的结论,然后照搬现成的证明。这样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总是心存疑虑:这个定理是怎么来的?这个证法是如何想到的?探索式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的被动局面,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疑虑,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探索,尝试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者奉献该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律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辛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探索式教学则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造就民主气氛,通过比较优化解题方法

在数学中,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是十分普遍的,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将那些教者认为最佳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害怕学生走弯路浪费时间。然而这些最佳的方法往往不是垂手可得的,学生有时很难想到,甚至无法想到。学生在赞叹教师“妙笔生辉”的同时又感到一丝无奈。

探索式教学则要求尽量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打破权威,造就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哪怕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增加发散机会,通过交流,实行群体效应

数学中除了“一题多解”以外,还有“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画”等多种发散机会。探索式教学十分重视为学生增加发散机会,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参与场所,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因素,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并通过交流,集中群体的智慧,实现课堂教学的“群英会”、“大合唱”。

六、注意回顾反思,通过总结提炼数学思想

探索式教学要求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过程,其中包括数学思想的提炼概括过程。数学思想总是蕴藏在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之中,它是知识的结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理论。数学思想不仅对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具有指导意义,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大有好处。探索式教学通过对学生知识的回顾、反思,对所有方法的概括、提炼,挖掘出其中的数学思想,并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篇六

(搜网欢迎您投稿)

教学常规管理的落实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根本,为了了解我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真实情况,提高管理的效能,我们下发了《中南路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情况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教师所带班级、科目、课堂常规情况、及该班存在的主要问题,摸查有哪些特殊学生,并就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征询老师们的意见。下发问卷25份,回收25份,回收率100%。在问卷的同时,教导处人员也下到班级开展听课调研活动,在一周的听课中,主要关注课堂常规状况。在下班听课的同时,与学生进行了交流,调查学生该班所有任课教师授课情况,听取学生对课堂常规的反映。现就这次常规调研情况汇总及分析如下:

一、教师调查问卷情况:95%以上的老师反映各班课堂教学常规较好,班级管理到位。普遍反映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生源状况不好,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差;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教师辅导的难度大,特别是英语学科;还有个别学生上课缺乏学习主动性,不守纪律,爱讲话。也有个别老师反映个别班级教室里卫生状况差,桌凳摆放不整齐;在该教师课堂上有大部分学生不守纪律,甚至搞的教师无法正常上课。分析问卷上反映问题的因素及群体:专带考测科目的教师反映学生上课不守纪律的多些,语、数、英语考试科目的教师反映学生课堂常规有问题的极少,大多是反映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绝大多数的教师反映学生习惯还不够好,要加强学生习惯培养。

二、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建议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是教导处要经常下到班级,特别是要关注状况较差的班级,了解各班实际情况,对常规管理有困难的教师或班级给予帮助和指导。

三是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师生交流、解决问题时间受到限制,建议学校抽出专门人员对特殊学生进行帮教活动。

四是请学校考虑均衡每位教师的量,特别是要考虑高段语文教师批改作业、作文的难度。

五是有个别班主任提出在自己班上的课太少,希望多带自己班上的课。

三、听课调研情况:

班级整体状况大多较好,室内外干净、整洁、桌凳整齐,班级文化布置好,特有特色,有的还有班规班训;学生课前准备到位,课堂常规较好。个别班级存在的问题是:室内、走廊卫生状况差(从第四节课开始地面就有点脏);学生上课习惯差,具体表现为预备铃响后学生继续疯赶,直到教师站到讲台上还在继续,上课坐姿不端正,乱摇晃凳子,讲小话严重;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后半节课学生无精打采(这样的班级目前全校只发现一个)。

四、调查学生情况:

教导处分别调查了各个班级的学生,学生反映大多数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课堂常规好,教师课堂上都有组织纪律教学的意识,并且想办法在管,但有的老师可能是太和善了,学生不怕,管了管不住。还有的学生反映要求严格、比较严厉的老师上课时纪律好。

五、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个别班级班主任责任心不强,不能做到经常下班,管理欠细致、欠方法,班级管理不够持之以恒,不够落实。

2、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没有认真备课,对教学内容自己心中无数,更谈不上教学能吸引学生。

3、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状况不够,特别是随机性的组织纪律教学语言教少,评价性的语言缺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观察发现,课堂教学常规好的教师很会运用评价性语言提醒学生守纪律,全校教师都值得探讨。)

4、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沟通协调不够,对班级情况掌握不及时,配合欠佳。

5、教导处巡查发现问题指导不够,比如班级卫生状况、课前准备的落实。

从教师问卷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听课发现的情况基本一致,这次调研情况是非常真实的。由于这次主要是对常规方面的调研,对于老师们提出的其他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在下学期通过班子会讨论后尽量给予解决。

六、今后改进的措施:

1、要进一步加强教导处常规管理的职能作用。教导处是常规管理的职能部门,要经常巡查,深入班级,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进行指导,帮助老师们解决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针对有问题的个别班级要跟踪指导,促使其快速好转。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从老师们问卷中可以看出大家对教务处的是关注的,大家已经认识到学校落实常规教育教学的重要,迫切希望教导处要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这说明了老师们有对学校、对学生负责的意识。教导处的职责不仅仅是上传下达,还肩负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服务的责任,教务处人员要做到勤动腿、勤动嘴、善用眼、善用耳、善用脑。多想办法提高管理的效能。

2、全体教师都要有全员育人的意识。学生习惯培养靠谁?靠全校老师们,怎样培养?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示范,严格要求。从点点滴滴入手,从细微处入手。把学生的习惯不好全推到家庭、家长的身上也是说不过去的,学生在校这么长时间,本来就是来学习的、来培养习惯的,习惯的培养每个老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不说大的方面,就说学生上课的坐姿、站姿,举手发言的习惯,讲卫生的习惯,文明用语的习惯等的培养,这些都是我们每个教师、每节课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对学生的习惯培养不仅仅是课堂,课堂内外发现学生不对都要及时提醒、纠正。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这点,学生的习惯一定会有很大的好转。

3、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和配合。班主任与副班主任、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教导处与班主任、与各科任教师之间都要加强联系和配合。课堂常规由任课教师主要负责,有个别特殊的学生是正常的,如果大多数学生不守纪律,搞的课都上不拢了,这就不正常的了,这个班级的班风就有问题了,班主任就应该想办法,采取措施,整顿班风。因为班主任职责里也有明确的规定。但完全指望班主任跟班听课也是不行的。班主任有班主任的事情,不可能总是跟班,学校领导听课也是有限的,关键还是要靠老师们自己。副班主任也要协助做好班级管理。有些副班主任在协助班主任方面还是做的不错的。要说大家的任务都很重,压力都很大的,谁也不清闲。上次学校进行教师问卷时,大多数班主任要求学校实行班主任轮换制,有的中层干部也提出实行轮换制,其实谁都是辛苦的。分析目前的行情,哪个学校教师不是这样的呢,到外校交流过的教师应该有体会的,人家的教师是怎样的,学校是怎样管理的。有句俗话:条条蛇咬人。大家都是忙忙碌地在做事情,谁能清闲呢?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岗位,都要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减轻别人的负担。不说热爱两个字,就只从良心和责任出发,也要把自己该做好的事情做好。既然我们向往的部门进不去,向往的事情做不了,我们只有能力生存在学校的环境中,生存在这样一个辛苦、奉献的岗位上,必须适应这种和这种环境,服从这种管理。我们所能做到的是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家在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包容中,享受这种和谐的团体氛围带给我们舒畅的心情,享受这种和谐的团体智慧带给我们的创造潜能和精神愉悦。

4、教师对特殊学生要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要因材施教。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如果当自己付出很多而得不到汇报的时候,老师们就要反思一下为什么了,就要改进自己的方法了。

5、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和探讨,校本研究不仅仅是针对课堂教学研究,还要针对目前大家都很棘手的学生习惯、班级管理及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进行研究。老师们要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中提高管理学生的能力,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把常规教学管理落实到位。

(搜网欢迎您投稿)

附常规落实情况调查问卷表:

中南路小学教学常规落实情况调查问卷表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为了了解我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真实情况,特制定如下调查问卷表,希望老师们将自己所带的班级、科目及常规教学情况真实地填写下来,以便学校掌握真实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情况,也恳请老师们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更进一步地增强的实效性,提高管理效能。

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篇七

一、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

现在在教学活动中, 一股新兴势力正悄然升起, 计算机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用到教学中, 那么, 为什么一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的学校教师如今更多地倾向于多媒体教学形式呢?是因为其有着传统黑板教学不能实现的教学效果, 比如能让课件更生动形象, 可以边观看视频边学习, 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等等, 多媒体教学形式的的确确给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 但是多媒体教学并不是百分百完美, 其自身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对于计算机比较陌生的教师来说比较困难, 多媒体教学需要制作大量课件, 且课件制作要求较高。此外,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体现。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得到认可并被广泛运用的原因

现代教学课堂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 必须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 将教学与高科技相结合, 推动教育课程改革。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新时代的产物, 并能很好地帮助教师教学, 必定会给教育事业、教师、学生带来不一样的风景线, 也为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堂中的交流沟通做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教师根据平时教学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好及时补充新的教学资源, 完成极具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工作原理与主要功能

1.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实现诸多功能, 为教师提供教学服务, 是由于其硬件构成主要是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电子白板的工作原理都能体现在其使用中, 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就是激光跟踪原理的表现。一般会有人好奇, 电子白板怎么知道书写笔的位置, 这些是怎样实现的, 其实白板开始工作后, 激光就在跟踪特制笔, 从而追踪到笔的位置。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智能手机屏幕、平板电脑有着一个共同点, 就是触摸屏, 当人的手或者是笔在白板上操作就能达到使用效果, 就是一个人机交互的输入设备。这就是电阻干压原理的应用, 两层干压膜共同作用, 及时对白板所受到的挤压进行反应, 两层膜就能感应到, 并在受到压力的位置造成短路, 这时控制器就能快速做出反应, 得出坐标值, 并能将坐标值传给电脑, 这就实现了人机交互全过程。

2.主要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既突破了传统黑板教学所不能实现的水平, 又做到了多种信息手段的整合, 让学生热情参与。其功能如下:

(1) 交互功能:在电子白板提供的平台中, 更好地实现了人机交互;电子白板中有很多资源让教师使用, 让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效果更加凸显。

(2) 书写与编辑的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完全颠覆了传统黑板教学中的书写功能, 同时也突破了投影仪只能放映的功能。电子白板的按键和书写笔就可以看作是电脑上的键盘和鼠标, 也相当于粉笔能书写编辑。电子白板一改传统黑板教学中单一的板书文字, 添补粉笔简单勾勒图形的缺陷, 将文字以及图形变得生动多彩, 也可以把视频和声音聚集在白板上, 达到更好的效果。此外,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较难点知识可及时标注出来, 让学生重点掌握。

(3) 记录存储功能:在传统的黑板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上用粉笔进行板书,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淡忘, 下课后教师、学生的智慧结晶就被黑板擦一擦而尽。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存储功能可以将这一问题很好地解决, 在课堂上演示的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存储, 以供二次使用, 让教师和学生能在课下使用, 并能互相传输, 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课后遇到的难题。

(4) 连接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支持本地资源共享, 还可以连接到互联网, 直接从互联网上获取教学资源后, 即可通过电子白板二次使用。

(5) 特殊功能:电子白板还具有其他强大功能, 如聚光灯功能、屏幕渐显功能等。

四、交互式电子白板解决教学难题

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将教学内容很好地呈现出来, 让学生直观感受更加明显。例如, 在三年级上册的《时间》中, 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画出一个时钟图形, 或者导入一个Flash时钟图案, 让学生逐一认识时钟上的每一根针表示什么, 时钟运动时, 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三针是怎样运作的,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

五、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教学效果如何, 是要在课堂教学完成后进行教学检测的。传统的教学检测就是做练习题, 这些练习题有的教师自己出的, 学生通常对这样网上下载的练习题缺乏兴趣, 只当作比较枯燥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这就没有达到练习题的初衷。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了解学生对练习题的想法后, 通过构建多种练习形式, 让学生对练习题感兴趣, 不再认为枯燥无味, 而是积极地投入到练习题解答中,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接受知识。

8.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情况调研报告 篇八

关键词:电子书包;教育出版;数字出版;中小学教育

近几年来,电子书包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电子书包在替代传统教材方面已初步取得一些进展,但是也面临很多困难,暴露出很多问题。笔者通过对一线学校、家长、教研中心、开发商等各方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电子书包应用开发的真实信息,有助于各方研判电子书包的发展应用趋势并制定应对策略。

一、电子书包应用调研的背景与方法

1.调研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电子书包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香港地区已于2003年开始试行电子书包计划,效果良好。台湾地区2009年起在部分中小学校试点推广电子书包,以解决学生书包过重的问题。2008年,联想集团、汉王科技、金蟾(易博士)软件等IT公司和人教集团、广东出版集团、盈动锐智公司等,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中国中小学电子书包实施方案》,立即引来众多关注。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用4年时间,完成约100个区域试点和1600所学校试点,其中中小学试点1000所左右。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实践内容,电子书包受到众多教育界和产业界人士的追捧。近年来,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广东、河南等地有不少中小学校加入到电子书包应用试点的行列。

2010年起,传统教育类出版社开始遭遇到电子书包的严峻挑战,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一直在思考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外教社认为,传统教育出版社采用何种应对策略、决定要不要开发电子书包之前,首要的是应全面了解电子书包有哪些优势、其先行使用者有哪些真实的使用感受和意见、电子书包的实际应用效果如何等方面的信息。为此,笔者陆续就我国中小学应用电子书包的情况开展了多次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学校与家长等各方对电子书包功能和优势的认识、电子书包在教学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各方对推广电子书包的态度、出版业界及相关企业对电子书包的应对策略等。

2.调研方法

本调研的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我国北京、天津、吉林、浙江、江苏、湖北、广东等地的中小学校长及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家长和电子书包开发商。具体包括北京小学、深圳福田区天健小学、天津南开实验小学、吉林市第二十五小学、吉林市第四小学、武汉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扬州三元桥小学、北京九中、北京五十中、湖州吴兴区研训中心、人教社云汉数媒科技有限公司、联想集团、广东出版集团、广州金蝉(易博士)集团公司等。

调研方法主要采取访谈法、咨询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等。对电子书包使用者教师、教研员、学生、家长主要采用了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访谈了近50位师生的使用情况和反馈意见。对电子书包开发商主要采用了咨询法,询问其核心技术和功能优势,了解其资金、技术、内容方面的困难和瓶颈。笔者还查阅了大量的报道和相关文献,以了解电子书包的兴起、发展、普及、优缺点等相关信息。

二、中小学实际应用电子书包的情况

1.教师方面的反馈意见

教师们认为电子书包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想要彻底取代纸质教材,还有很大难度。教师们并不看好在教学中使用这类产品:

第一,使用范围小。大部分老师不打算在教学中使用电子书包。有的老师没有听过也没有使用过电子书包。一些学校的电子书包仅限于图书馆藏书。电子书包造价高,不易在各地区普及,对于农村地区来说还是天方夜谭。从学段看,电子书包应主要放在初中和高中,小学并不适合推广。

第二,不利于培养学习专注力。电子书包不宜在小学推广,因为小学生爱玩、好动,电子学习设备更容易被当成游戏机。大容量信息学习工具如果利用不当,也会把学生淹没在过量的知识海洋里。

第三,不利于培养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会在书本上圈点批注。在课堂教学中,多数师生还是倾向于使用纸质图书。课外阅读中,一些教师可能会建议学生使用电子书包了解多方面的信息,掌握更丰富的知识。

第四,阅读体验有很大欠缺,阅读体验不如纸质书好。电子书包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对学生的视力健康造成影响。电子书包阅读器的字体字号、阅读视角等都还有待完善。

第五,不利于培养书写习惯。学生如果仅使用电子产品学习,只懂得按鼠标,不利于学习写字,即使电子书包中有手写工具,也不能和在纸上写字相比,长此以往,学生的书写能力就会弱化。

第六,内容差别化导致很难全部实现电子化。各年级学生学习的科目及进度不同,这就使得有些科目适合电子化,有些科目实行电子化效果未必好。

第七,提供的内容不够丰富。一些老师认为现在买电子书包除了看看词典、打打游戏,作用不大。一些电子书包只内置了许多教辅、词典,内容不够丰富,学校不认可,教育部也未指定购买,所以就可买可不买。

第八,对备课的辅助作用有限。电子书包在教学中起的作用很有限,一些老师备课、查阅资料时只是偶尔使用电子书包。有些语文老师上公开课时喜欢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自由选择,这个时候用电子化教材倒很方便。

2.家长方面的反馈意见

第一,形式大于内容。家长们认为用电子书包给孩子减负有形式主义之嫌,很多课外作业若存不进电子书包,孩子们就得背两个书包上学,增加了负担。

第二,成本太高。一次性拿出1000-2000元置办一个电子书包,大多数家长认为成本太高,更新教材和内容如果要付费,成本就更高。它也不如书本耐“摔打”,难免造成损坏,如果这样不仅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还会因此影响孩子学习。

第三,操作难度大。要想用电子书包教与学,需要系统地学习操作方法,但目前的电子书包功能操作难度大,学习操作电子书包势必会加重学生原本就很繁重的功课负担。

nlc202309031605

第四,影响身体健康。家长们认为小学生接触这些电子产品为时过早,尤其会使孩子的视力急剧下降,眼睛经常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

第五,学习过程难以监控。中小学生自控能力差,电子书包虽然方便了学习,但也容易使孩子沉湎其中,分散上课的注意力。孩子上网、玩游戏或者浏览不适宜的内容,这些实际上很难实时监控。

3.典型案例:江苏扬州三元桥小学的电子书试用情况

三元桥小学是扬州市启动的“电子书产品教育教学开发与应用实验研究项目”试点单位,项目组向学校捐赠了50本电子书(阅读器),每本电子书的重量在200克左右,能储存150多本书,有近450万字的储存量,在五年级试用。笔者对该校进行了实地调查,访谈了该校的校长。

该校所用电子书产品使用了新型的电子纸张技术,无辐射、不刺眼;每本电子书的屏幕上都显示着书库、音乐、档案管理、最近阅读、图片等九个栏目,底色类似真实书籍的微黄色,字迹也呈现印刷效果,学生们通过操作左右键,屏幕就会像真的书籍一样,显示出“纸张”一页页翻动的效果。电子书中具体的教材内容跟苏教版的其他教材完全一样,厂家还在电子教材内增加了一部分校本课程,因为涉及电子版权问题,又在实验阶段,签定了保密协议,所以还不能售卖。

在10多天的试用中,该电子书被找出了一些问题。有教师反映,目前电子书的功能只限于阅读、朗读和欣赏层面,距离无纸化上课还有很大距离。而用惯纸张的学生也表示,操作时有些麻烦,还不是很习惯,同时黑白界面也略显单调。该校校长指出,试用的电子教材很低端,只储存了部分教材内容,仅限于教材的朗读、翻页;人机互动还做得不够,学生无法书写,缺少输入的过程;目前该校没有在全校推广使用的打算。

三、产业界开发电子书包的情况与态度认识

1.电子书包产品开发商的困境

第一,缺乏深度数字产品。目前,包括汉王和方正在内的数十家电子书阅读器生产商都已相继推出电子书包产品。一般以教辅切入,作为学生的课外辅助伙伴,提供背单词、课外阅读等功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积累。但这些电子书包仅可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并非课堂教材,只是纸质教材的补充。它们很难进入市场,仅以资源为导向,缺乏深度数字内容,其资源不够丰富,更新缓慢。由于资源、硬件、技术、观念等原因,最早推动电子书包的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其电子书包产品最终都未能实现大规模的应用。

第二,难以全面提供教材内容。实现课本电子化在技术上已不成问题,但电子书包最大的短板是教材内容。现在市场上所有的电子书包产品没有一个能提供完整的教材内容,提供的内容跟其他辅助教材设备区别不大。另一方面,全国教材版本非常多,更新速度相应也快,且教材出版在国内一直都处于地方垄断,因此要想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电子书包项目计划还需解决太多的问题。

第三,缺乏产品标准。目前各方电子书包产品差异大,质量良莠不齐,有的难以保证优质的服务。目前产品功能、性能还不完善,有彩色化、记笔记功能、价格成本、功耗等难关要过。各开发商实际上都是各自为政,他们认为开发电子书包不难,推出产品向教育及出版等相关部门推荐以求得政府的资金扶持才是难点所在。

第四,价格、产品服务是发展瓶颈。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书包的价格肯定会越来越便宜,不过,何时才降到普通消费者的心理价位,仍是未知数。随着电子书包的普及,厂家要跟上售后服务也有很大困难。

第五,推行难度大。业内人士表示,电子书包虽然好处不少,但推行起来有一定难度,如何向学生收取硬件费用,如何计算电子教材费用等,国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学校也不敢贸然尝试。另外,推广所需配套设施方面也存在不少难题,如学校教师、教室的配置,教室保障电池供电等条件还不具备。

第六,与传统出版业的冲突。政府不能也不会完全放开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一旦全部数字化传播,传统教材出版业面临的就是死亡。由于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分成比例很难确定,教材完全数字化还是一件比较遥远的事情。在电子书包未来的推广中,传统出版的利益必须得到保障,但如何保障也是难题。同时,开发商无法全面处理与出版社、作者等方面的版权问题,而单一依靠出售硬件产品并不能获得丰厚的利益。

2.出版商的态度

目前,我国大多数教育类出版社对电子书包采取观望态度。相关人士表示,教材和普通书籍不同,中小学生的教材出版、发行是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国家未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出版业的最大利润来源于教材教辅,如果直接推广电子书包取代纸质教材,肯定很难成功。现在的电子书包除了价格高、不够人性化、电子内容承载力不够等问题,在利益分配上也还有待明确。电子书扣除重新排版、设备方分成等其他成本,最后利润和图书差不多,甚至更低。而且目前电子书包的数量依然比较少,没有形成产品规模,电子书包的发展并没有为出版企业带来量级的利润增长,所以多数出版企业对此不太积极。

3.典型案例:广东出版集团等推出的电子书包方案

在第三届全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广东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北京人教希望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教网)和广州金蟾(易博士)集团三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出了_一套完整的电子书包解决方案——“教育内容+移动终端+服务平台”模式,打破了过去电子书包是单纯硬件产品的概念。

但是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广东出版集团、人教网及易博士的电子书包主要包括人教版、粤教版系列教材配套的相关资源,内容不够丰富,且更新缓慢。人教社只提供内容,不经销。易博士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生产阅读器,暂时还没有推出教材内容,内容合作需与出版方洽谈,目前还较为缺乏。整体而言,这个项目的具体实施目前还面临较多困难。

四、调研结论及应对策略

目前,电子书包仍然处于“炒概念”阶段,各方都处在摸索期。在我国,完善的电子书包产业链尚未形成,电子书包能否普及还有待观察,电子书包的应用在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难度相当大,要推广普及电子书包,教育内容是否有效衔接、教育体制如何改革配合、电子课本如何收费、版权问题如何解决、新华书店体系如何安置、教学模式如何改变等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亟需探讨解决途径。但我们应明确认识到,电子书包无疑是未来教材的一个发展方向,电子书包与纸质教材应该各有用场、相得益彰,而不是完全替代纸质教材。目前,作为内容提供者的出版商还不宜贸然进入电子书包市场,但内容提供是出版商应该着力做的事情,电子书包最终的竞争是内容的竞争,内容才是核心竞争力。教育类出版社凭借纸质教材的内容优势,应争取成为电子书包产业链不可缺少的内容提供商、内容服务商。

应对电子书包的发展趋势,作为内容提供方的出版者,我们的做法应是一方面期待功能强大的电子书包产品问世,另一方面不断做足内功,完善教材内容,为以后的发展和融入电子书包产业打下基础。现在,出版商并非一定要立即投身电子书包产业,可先从三方面入手打好基础:一是内容创新,生产出适合师生教学需要的教育内容产品;二是运用数字技术大力开发配套产品,将数字内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三是与技术商合作,推出一些特色数字出版产品。在具体产品开发上,教育出版商可以尝试推出以纸质教材为主,同时配合音像、电子、网络的立体型教材;可开发与教材配套的学习电子资源包等,苏教版语文教材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可以借鉴。如果教育出版商将来决定要做电子书包,也不应该只是注重教科书载体的变化,而更应该视之为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的一次教学革新,将传统意义上的“课本”变成学生学习的“学本”,为老师、学生提供规范化、个性化、交互式的移动教育教学产品,开发出能真正带来教育进步的电子书包相关产品。

9.中小学教学常规检查情况反馈报告 篇九

xx县教育局教研室

今学期,教研室根据教育局“创强提质改课堂”的工作思路,结合《xx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下称《教学管理细则》),采取先深入课堂听课后进行教学常规检查的方式,对各中小学校的教学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现将检查情况反馈如下:

一、教学管理方面

【工作亮点】多数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和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基本杜绝了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增减课程课时的现象。

【存在问题】大部分学校教务处没有设置《教学日志》;

课程表不规范,非考试科目依然有随意改变及增减课程课时的现象。此情况,小学分教点尤其突出;教学工作量化标准执行不够到位。

【整改建议】严格按照粤教基[XX]56号文及《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设置课程和安排课时。严格执行《教学管理细则》第一至第五条,并加强督查。按要求规范“三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座位表),并张贴到教室;各镇中心小学要加大对村级学校常规教学管理、督促及检查的力度,规范村级学校管理及教学行为。

二、教学工作方面

(一)计划

【工作亮点】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教研计划能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目标和教学质量要求,体现教学工作的内容、进程、措施与方法等,并交县教研室备案。

【存在问题】

1.教学计划不规范,个别学校教学计划没有行事历表,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举措与对策。任课教师的学科计划不完整,没有教学进度表,没有学期的教学知识体系、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没有学情分析等。

2.部分学校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整改建议】落实《教学管理细则》第八条。下学期开始,按照教研室下发的规范格式拟定教学计划。各学校要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分步落实,力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备课

【工作亮点】

1.大部分学校能按常规要求,认真备课。备课都能以教案(或教学设计)和二次备课等两种形式呈现。

2.教案(或教学设计)格式规范,突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计。个人备课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教法、备教学媒体、备教学过程。

3.年轻教师手写稿教案格式规范,书写认真。

4.注重教学反思,既有课堂教后反思,也有专题反思。

5.个别教师二次备课详细认真,注重资料的补充,重视作业设计,注重提高备课的实效性,丰富了备课内容。

【存在问题】

1.部分学校对集体备课不够重视,集体备课只停留在口头上,缺乏有效的监管。未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缺乏对课程标准、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深层次的研讨。

2.老师备“作业设计”的不多(普遍性),多数教案在作业设计这个环节上都是简单应付或没有这个环节。

3.个别学校教师教案空缺较多,甚至出现没有教案上课的严重教学事故,有的以电子课件代替教案(或教学设计),个别教师备课与上课相脱节。

4.英语、语文的口语课、作文课、习题课和试卷讲评课等几乎没有教案。

5.个别老师打印的教案未见二次修改,未形成自己的个案。

6.部分教学反思注重数量但缺乏针对性。

7.部分学校教务处对备课的检查缺少记录。

【整改建议】

1.端正认识,明确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2.备课时要做好作业设计这一环节,要求作业注重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迁移,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课后练习是教材重点和难点的集中体现,也是考试出题的主要依据之一,作业设计要备课后练习。

3.要充分利用权威资料进行备课,切实提高备课的针对性。

4.认真备好各类课型的课,力争做到每个课时都有教案。口语课、作文课、习题课、实验课、评讲课等正好是我们的教学弱点,因此,此类课型的备课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重视这类课型的教学设计。

5.加强对课标的学习、研读,加强对教材的解读。

6.要强化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有针对性。

各校教务处要针对上述的整改建议,组织好教师进行业务学习,纠正存在问题。教务处更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确保教师的备课工作向良性方向发展。

(三)上课

【工作亮点】

1.教师严格按课程表上课,课堂上教师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大部分学校教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维持课堂教学纪律,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2.大部分教师教学准备充分,对教材把握准确,有课堂教学改革的味道,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教具、学具的使用;注意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

【存在问题】

1.课前三分钟候课制度落实不到位;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以“先学后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高效教学模式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2.在新课改背景下,部分老师仍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对课改抱看、等、拖的态度;或者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东施效颦”的现象。

【整改建议】各校根据实际,按照《教学管理细则》第十三至二十条的规定,制定学校上课纪律。教研室做好指导和引领工作,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工作亮点】

1.教师布置作业的种类比较全面,有听写本、写字本、读书卡、日记、同步练习、作文本、课后练习本等。从作业的种类可以看出老师们重视基础积累,(文科)重视阅读与写作,(理科)重视记忆与理解。尤其需要提出的是大部分教师重视课后练习的布置与批改,说明教师重视课本,重视回归教材。

2.大部分教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全批全改,适当穿插面批。

3.大部分教师对作业设置适量、适度,批改作业使用等级评价,有激励性评语。学生作业中的错题,老师能及时跟进,甚至做到二次、三次批改。多数学生书写比较认真,格式比较规范。

【存在问题】

1.对未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没有限期追交。

2.个别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未能做到精批细改,出现“一页一勾”的批改现象,对作业错误之处没有明确、统一的符号指出,不便于学生找出错误,予以订正,更没有鼓励性评语。

3.作文批改比较粗略,只有分数或等级评分,缺少眉批、旁批,缺少激励性的评语,把作文批改作为指导学生作文的途径的意识不强。

4.部分学校的学生作业欠整洁、书写欠规范,格式欠统一;机械性作业(如:抄写生字、词语)偏多,思维性作业过少;个别老师批改作业评价还未用等级制。

【整改建议】

1.各校严格按照《教学管理细则》的二十一条至二十七条规范作业布置和批改。

2.教师对学生作业要严格要求,对作业中出现的错题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对学困生多采用面批形式。平时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指导,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英语科作业布置应书面语与口头语相结合。

(五)听课

【工作亮点】

1.到本学期期中试后,大部分受检老师听课节数都有10左右;大部分学校的行政领导,尤其业务领导的听课节数已在15节以上。到11月20日止,教师最多听课达18节,行政领导最多听课达34节,2.个别老师的听课记录规范,书写端正,能作出中肯评价和评语,体现了听课的高质量。同时,听课的学科、类型、形式丰富,有文、理学科课,有新授课、复习课,有推门听课、随堂听课等。

【存在问题】

1.部分老师注重教学过程的记录,不太重视听课评价,缺少眉评和总评。

2.个别学校的领导听课节数在5-6节以下,从听课节数检查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学校抓质量的决心和行动,也看出我们抓质量的言行是否一致。

【整改建议】

1.既重视听课的意识,又重视专业的引领。既重视听课的数量,又重视听课的质量。学校行政领导(特别是校长)务必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各镇中心小学还要经常深入村级学校听课。

2.听课记录要认真,详细,特别是要记录自己的听课反思和评价。

3.各校教务处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让听课成为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由于工作方式和工作时间限制,本报告只对《教学管理细则》的部分内容进行检查,未检内容不列入报告内容。

1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

为了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课的能力。我着力对信息技术课堂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为此我编制了两份问卷调查,如下:

学生问卷调查

为了解信息技术课堂板书应用的情况,编制了此份问卷调查,请你按自己的情况认真、如实地填写。感谢你对老师工作的支持,谢谢合作!

一、你觉得信息技术课堂上需要老师要板书吗?

A 有必要 B 没必要

二、你的信息技术老师课堂上经常用板书吗?

A 经常 B 偶尔 C 不用

三、老师通常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教学重点

A 大屏幕 B 板书

四、你会在课堂上做笔记吗?

A 会记录 B 偶尔会 C 不会

六、对于老师的板书,你有何想法和建议,或者你希望老师把信息技术的什么内容呈现在黑板上?

教师问卷调查

为了解语信息技术课堂板书应用的情况,我们编制了这份问卷调查,请你按自己的情况认真、如实地填写。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谢谢合作!

1、您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上经常用板书吗?

A 经常 B偶尔 C不用

2、您觉得信息技术课堂上,板书有必要吗?

A 没必要 B 有必要

3、您通常以什么方式呈现教学重点

A 大屏幕 B 板书

4、你的板书是自己设计的吗?

A 是 B不是

5、您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板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哪些因素?

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和电话以及网络方式对一线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解,得出如下的结论:

1.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绝大多是被访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和其他课堂一样需要板书。

2.很多数被访学生认为自己的老师偶尔用板书,个别学生反映自己的老师上课不用板书,教学内容完全用大屏幕或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呈现。

3.很多学生在被问及:对于老师的板书,你有何想法和建议,或者你希望老师把信息技术的什么内容呈现在黑板上时,认为老师应该把学习内容的重点操作步骤和过程板书出来,这样可以在学生练习遇到起到指导和提示的作用

4.部分老师坦白自己课堂上很少或者不用板书,一方面机房条件所限,另方面学习内容通过大屏幕和广播软件展示。

5.综合被访教师再被问及信息技术课堂板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哪些因素时,统计如下:板书要突出教学重点,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布局合理、美观,书写规范……

1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一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发现,现在课外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课外书?我们的读书情况如何?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在小区中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平时读的课外书中种类最多的是什么类的书?(4)课外书的来源?

1.小学生喜不喜欢课外书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95%的同学选择了喜欢读课外书,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语文成绩极差的。“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其实,健康有益的课外书也能像语文、数学书一样增长我们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做吃饭,语文、数学等学校里学习的科目是主食,课外阅读应该是副食了,我们难道能只要“主食”,不要课外阅读这一“副食”吗?

2.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小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对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却看得甚少。有37%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比看书来得有劲”,有45%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没有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是幼儿读物及小学生作文、奥数之类的教辅用书……从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

3.课外书来源渠道

从我的调查情况来看,从学校图书室借书的占40%,同学相互借阅的占30%,家长买的占21%,学校中订的报刊杂志占9%。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给孩子买书的习惯,更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上进行有益的指导。大部分同学的课外书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学处借的。但是,学校图书馆书籍也有限。同学互相借书,往往属于口袋书,没有多大好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同学们对课外书的涉猎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散文、诗歌、科普、科普读物、报刊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占65%,诗歌占5%,科普读物占10%,报刊杂志占20%。从阅读情况来看,小说类偏多,占总量的65%。同学们的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我认为小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论

1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二

众所周知, 每一位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不仅有一个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还有个学习方式如何衔接的问题, 且还应有学习方式如何调试的问题, 数学学科尤其重要。但我们却常常听到初中数学老师埋怨:小学内容就是那么一点点, 炒来炒去把学生的大脑都搞僵化了, 这样的学生到了初中一点都不适应, 让老师怎样教?而家长却一头雾水:孩子在小学时, 数学那么优秀, 到了初中怎么就不好了呢?

教师的直觉和责任感告诉我们: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而教育界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 同时, 每个学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 任何肯定本学段的教育方式, 否定上一个学段的教育方式, 都是不可取的, 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测下结论更危险。为此, 笔者结合申报的校级课题“初中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将中小学数学有效性衔接教学作为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和尝试。首先选择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作为突破口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并在此期间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学习情况的调查, 从中发现了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二调查的概况

调查时间:2011年1月。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处理找到解决中小学衔接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调查方式:笔者在理论学习、个别访谈、同行探讨、自我思考的基础上, 拟定了以下调查表,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采取无记名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形式。

调查对象和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对学校中的35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发出调查表350份, 收回调查表350份, 有效345份, 通过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调查结果剖析:

表格中第1题, 数学在各学科受喜爱程度排名中有78.3%的学生排在前两位, 这对数学老师无疑是一个鼓舞, 因为众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希望学生能继续保持这种热情。

第2题涉及学生们对教材第一章学习的认识, 有73%的学生认为简单, 但经不起考试, 出现这样的结果是教者在处理这一章时没有真正理解编者的意图, 稍不注意就将第一章讲难了。事实上, 从编写的内容来看, 只需将内容作为数学问题专题化来讲解就可以了, 教者应多反省一下自己。

第3题是关于学生对待困难的态度, 有44.9%的学生有信心解决这是好事, 毕竟做任何事自信是第一步, 但也有54.2%的人信心不足, 这类学生主要是对自己估计不足, 这也使初一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重要, 为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提供了方向。

第4题是关于学生预习情况的调查, 初中生不经常预习或没有预习的习惯共占70.7%, 说明小学数学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得非常不够, 也许小学数学比较浅显, 这方面的矛盾还不突出。但在进入初中后, 这种情况相当不理想, 这将严重影响数学后期内容的学习以及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第5题是对做课堂笔记的调查, 调查中有89%的学生会做笔记, 但从对学生的个别访谈和抽样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笔记也只是将全部内容记下来, 没有突出重难点, 面面俱到, 这是令人担忧的。

第6题是对在学习数学中读书情况的调查, 其中有69.9%的人选择会读书, 但从与个别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也只是将课本读一遍, 并没有对教材更深层次的阅读。

第7题是对学生听课情况的调查, 其中有92.2%的学生在听数学课时选择了边听、边思考、边与同学交流、边做笔记, 这一事实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学生能自主学习, 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内涵。

第8题是对学会反思和小结的方法和习惯的调查, 有71.3%的人选择做小结, 并有45.2%的人坚持得很好, 学会反思是一个人进步的阶梯。

第9题是对学生在作业时采取的措施的调查, 有88.1%的人选择先看书和笔记, 遇到困难与同学交流, 请教老师, 说明学生在困难面前善于借助别人的智慧为自己服务。

第10题是对学生作业时草稿纸的使用习惯的调查, 规范使用和随意性使用分别占了53.6%和45.8%, 这说明接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

第11题是对学生应试的技巧的调查, 其中有50.1%的学生觉得自己答题技巧不科学,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点拨和指导。

第12题是在调查学生遇到难题时的处理方式, 有42.6%的学生选择与同学讨论, 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独立与合作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了学生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愿望。

第13、14题是关于作业中错误的认识的调查, 有55.4%的学生觉得没有必要订正, 同时有33.3%的学生在作业评价时只关心评定正误, 这说明老师的劳动是低效的。

第15题中有58.8%的学生认为学好数学的原因归结为外在因素而不是自身付出, 这意味着外因起了重要作用, 这种因外因得到的分数只是泡沫分数。虽有“立竿见影”之效, 但忽略了“长线”投资更受人欢迎。

第16题中幽默风趣, 妙语连珠的数学教师是学生的最爱, 比例达到了73.9%, 说明学生从关注老师的学识转移到关注老师的授课风格, 从关心知识的交流转移到关注情感的交流, 但学生对课堂外在观赏性的过分注意势必影响自身思维的发展, 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初中教师应有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向成熟的责任。

第17题关注学习投入的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其中有79.1%的学生选择了方法改进, 以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性作为教学己任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第18题中有58.6%的学生最不喜欢课堂氛围沉闷, 说明我们的课堂需要争鸣与民主,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也揭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占有重要的位置。

第19题告诉我们, 大部分的学生的元认识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 解题目标意识与监控意识难以树立, 解题只能靠套用老师讲过的方法, 凭借自己的感觉与不断尝试, 这说明当前的数学教学还没有真正走出题海。

三思考与建议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势在必行, 并围绕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从情感方面、学习方法的指导、知识的衔接三方面加以指导。主要体现在:

1. 情感方面

应该利用相关的素材,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味“恒心搭起成功路”的真谛, 具体讲:主要是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 环境、知识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适应学习环境, 不输在同一起跑线上, 作为数学教师应怎样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 让学生认识到初中三年的学习是漫长而艰苦的, 让学生树立学习的恒心, 体味到“恒心搭成通天路”的道理, 争取尽快进入初中数学学习的快车道。

2. 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的学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 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推进素质教育,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必须下工夫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让每位学生学会学习, 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主动获取知识, 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针对调查结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作为老师又如何去指导学生的学习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读、听、思、说、记、写、纠、用”的能力:

第一, 重课本内容读的指导。南宋朱熹曾说:“幼时读书, 背至滚瓜烂熟, 不甚了了, 成年逐渐感情, 回思意味深长。”这表明一个人学习, 读和悟, 读是第一位的。因此要认真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从课本的各个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本内容。

一是读标题。能够提纲挈领地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

二是读插图。读懂课本中的插图, 形象、具体、准确地理解文字内容, 充分领会插图的具体意义, 进一步领会书中题目的要求, 从而选择正确的方法回答问题。

三是读例题。在预习时, 带着问题读例题, 通过阅读、分析和思考, 初步了解解题方法。

四是读算式。按算式各部分的原理读, 按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读, 这样可弄清算式的意义和概念。

五是读应用题。即读懂书中的应用题的意思、要求。阅读时, 重点弄清应用题叙述的基本意思, 题中使用的各种名词、术语及其相互关系。

六是读结语。要求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 以便准确地把握。同时在读书时要做到三点: (1) 初读, 整体上看一节教材讲什么, 要求初步弄清概念及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 在理解有困难的地方作记号, 便于听课时对照。 (2) 精读, 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 弄清概念如何应用, 可采取重做书上的例题然后比较, 也可以采取针对书上的练习进行检验, 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细嚼课文, 把握重要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及方法。 (3) 研读, 要求掌握解题步骤, 应考虑例题的条件变化及逆命题是否成立等问题, 每一章内容学完后整理学过的知识, 弄清体系, 小结归纳。

第二, 抓教学过程听的指导。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 先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激活原有的认识结构, 打开“听门”, 专心听讲。其次, 要指导学生会听课, 教学过程中落实好“听”“看”“动”三个字。

“听”的指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是注意听教师每一节课开始所讲的教学内容、重点和学习要求;二是注意听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三是注意听教师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四是注意听教师每一节课的小结和对某些较难习题及例题的提示等。

“看”是指要善于观察。即观察老师的表情和手势, 又要注意老师对教具的演示等。

“动”是指动手、动脑, 也就是说, 听课时, 要求“心到”“手动”。“心到”是指学生会想, 要善于从个别到一般, 从简单现象到问题的本质, 遇到问题善于问“为什么”, 考虑该“怎么办”。“手动”是指要按老师的要求操作, 把握技能, 还要善于动手做课堂笔记, 记下课堂中的重点、疑点、难点, 在上课时老师形象的比喻, 深入浅出的分析, 一些题目的巧解和妙解以及学习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等都要记下。

3. 做好问题思维的指导

无论是上课回答问题或练习, 还是课后作业, 或是预习课文或课堂阅读课文, 都要做好学生的思维指导。在指导学生思维的过程中, 笔者认为教师应着力于:一是从学生思维的最佳点 (最近发展区) 入手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二是善于变式思考, 变式是数学的一大特点, 对于某一个问题, 改变条件, 结论又将如何改变?改变结论, 条件又将如何改变?在变中求活, 在变中找方法。三是比较归纳, 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四是教师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暴露思维过程, 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学会“思在知识的转折点, 思在问题的疑难处, 思在矛盾的解决上, 思在真理探索中”。这样, 就能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达到启思悟理, 融会贯通。

4. 注重激发学生说的指导

在数学教学中, 怎样激发学生说呢?第一, 启发学生说思路、说思维过程。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自己想法的机会, 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个问题, 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相互说、老师与学生共同说等等。通过说, 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第二, 引导学生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 完整地回答问题, 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进、判断后,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法则或公式, 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5. 注意学生记的指导

要想学好数学, 对教师讲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重要结论、解题规律及类型都必须记住。在数学教学中, 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传授记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 理解记忆法。很多数学知识, 光靠死记硬背不容易记忆, 如果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记忆, 那么记忆就会深刻, 掌握就会牢固。如在教学求代数式的值的过程中, 可以编成“十字诀”, 即“一当”“二抄”“三代”“四算”“五查”。这样一来,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不会出错了。又如合并同类项时, 我将它编成操作口诀:一“找”、二“标”、三“合”、四“排序”。寥寥几个字给学生合并同类项提出了程序化的操作过程, 学生只需按照这一步骤进行实践和操作就可以了。再如, 在教学同类项的概念时, 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设计了程序:“二同”“二无关”“一注意”的分析模式, 其中“二同”是指:所含字母相同, 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二无关”是指与字母的顺序无关, 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一注意”是指所有的常数都是同类项。

第二, 分类记忆法。许多数学知识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如果对它们进行恰当的分类, 就可以形成一个知识网, 记住了一类就记住了另一类。

第三, 比较记忆法。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通过比较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把两个概念组成一对进行记忆, 也不容易忘记。

第四, 实验操作记忆法。有些知识, 如一些公式及有关结论, 不容易记忆, 如果通过实验操作, 亲自动手实验, 使学生在思维中动手, 在动手中思维, 手脑并用。同时还应让学生说一说操作的感受, 促使智能“内化”, 记忆深刻, 不容易记忆。

6. 培养学生写的指导

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做学习笔记;指导学生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常用书写格式, 指导他们会作图。作图包括根据条件作图, 解题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 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

7. 严格学生纠错的指导

俗话说:“错误常常是最好的老师。”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使学生重新尝试在错误中审视、体验、反思所给予的“刺激”, 引起“知错、改错、防错”的良好反应, 增强学生对错误的“免疫力”。应通过讲解、辩论竞答、讨论等多种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尝试、自我剖析、自我修正、自我反思。笔者认为给学生的纠错指导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 设置“陷阱”, 诱使学生得出错误。有的放矢地选一些颇具迷惑性的题目, 在易错的地方设“陷阱”, 先“诱使”学生“误入歧途”, 制造思维冲突, 再诱导学生在自查自理中挣扎出来, 达到学生深刻理解掌握概念和知识深度的目的。

第二, 再现学生“歧路”, 有意出现错误。在教学中, 老师可选准时机, 有意按照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歧路, 适当出错, 把错误暴露给学生, 看学生能否发现, 洞察学生的警戒程度。

第三, 适时恰当引入错例, 引导学生独立评析错误。对于例题的错误解法由学生独立地对错误进行判断和评析, 引导学生独立寻找错误的原因加以分析, 让其自己进行矫正。

第四, 科学设计错误辨析题, 在练习中尝试错误。教师把一段时间以来学习某一部分知识所犯错误记录下来, 并归类整理分析, 设计成错误辨析题, 有目的地给学生练习, 再根据错误情况予以概括总结预防策略,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8. 强调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指导

所谓数学应用就是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时, 会想到用数学方法解决它。如何指导及培养呢?一是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量, 记住一些常用数量;二是注意用实际问题引发数学新知识, 并及时用新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三是要告诉学生, 数学图形是思考的工具, 数形结合, 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和直观思维能力;四是安排一定的室内外数学实习, 让学生去讨论实际的数学问题;五是收集一些报刊或书籍。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六是鼓励学生发现和修改课本或学习资料中不合实际的问题。

上一篇:食品安全工作制度下一篇:关于迟到检讨书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