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还要不要段落教学

2024-06-21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还要不要段落教学(通用11篇)

1.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还要不要段落教学 篇一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开发和建设一批真正体现课改理念和语文课程特点的新教科书,是一项特别艰巨的任务,新教科书的诞生,标志着新课改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接下来,我们就应该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培训和培养具有新课改精神理念的教师队伍,进行新课改教学的能力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应该学习、理解、反思新课标。进一步认识,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表现出一种代表先进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贴近历史,贴近社会,贴近文化,贴近人生。

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关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效果的评价都应离不开学生这个唯一的主体,课堂这个独特的环境,文本这个必不可少的学习材料。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即使是高三总复习阶段),笔者都坚持贯彻实践新课改理念,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改要具有时代性和范例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样,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其中特别关键的是要处理好选文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关系,这是新课改中理念部分的明确要求。课程改革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化制度。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在重视原来的双基教学的同时,又突出文化性、学术性,需要准确的语言把握;需要正确的文学解读;需要一些历史的参照;需要一点哲学的思考。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学习,不存在年龄问题,需要共同探讨、实践努力。我们只有遵循新课标,才能完成培养人的大目标。

每位学生的成长都与教师的传教授业密不可分。如何激发学生自发学习课本知识是每位老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语文这门需要背诵的内容较多的课程,更要求老师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因此,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的改变就尤为重要。把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自我修正,提高自己,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语文这么课程的研究兴趣。让每位学生深深感受到语文对生活,对个性的影响力,从而为他们创造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新课改教科书在排方法上追求个性特色。在国家倡导教科书多样化的背景下,在教科书编排方法上,如何突破单一模式,追求个性特色?关键在于把握某一系列的选修目标并寻找与之适应的浮现方法新教科书已经初步显示出各自的个性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科书模块构成的多样化和教科书单元编排的多样化。

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自主性是指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能动性是指主体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创造性以探素和求新为特征,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

学生作为教学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而今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身心和谐的学生是新课标的特点。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要贯彻这一教学理念,就要采用适当的方式,促使学生表现出这种学习“自主性”。在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学生为“先”。即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好知识。

新课改在落实基础上,不忘语文基础功,虽然选修课程重在增加语文课程的选择性,但毕竟仍是基础教育课程,不能忘记其基础性在选修课教科书编写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基础性与选择性的关系,语文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与打好语文基础的关系,落实好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是应该认真研讨的问题

新课改在教科书内容上,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教科书如何在注重贴近学生、引导兴趣的同时,把握好对学生精神成长的正确导向?各家都注意选取格调明亮积极的文本,以更好地使本课程起到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进行思想教育与境界培养的作用而教科书专题的选择、教学重点的确立,是实现这种导向的重要保证。

总体上我们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不能让他们负担过重。新课标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转变为学生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情感,把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个性、价值观已提到首位,打破了知识是第一位的现象。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加上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可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用激情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为此,我们提出了“对话”的策略。“对话”是新课标改革提出的重要的教育教学新策略。“对话”是一种哲学思想,是一种沟通、交流、协作和思想碰撞,是一种社会政治、历史、文化讨论选择。它巧妙地运用于课标教学改革,并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其实是在巧妙地进行着一场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变革,教育改革为未来社会民主政治、市场经济 的运作提供必要的前期思想营养精神文化准备。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在重视原来的双基教学的同时,又突出文化性、学术性,需要准确的语言把握;需要正确的文学解读;需要一些历史的参照;需要一点哲学的思考。

2.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篇二

一、“读”中悟,“读”中解,“读”为先

“操先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即以读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采用多种读的形式反复锤打,达到心灵共鸣的效果,使课文“其言如出吾之口,其意如出吾之心”许多诗篇名文的妙处,大都是在诵读中体会到的,古代诗词、古文言文教学一般分“在读中思,在读中疑,在读中问,在读中摘”这几步设计教学的,如:在教学《木兰诗》一文时,我采取的是先师范读,再点名个别同学读,在点名读的过程中,正音,扫清字词障碍,接着分组读和听读相结合,课文共八段,分四组,每组两段,在读的过程中,其它组听并在脑中试着跟读,接着再大声的自由朗读一遍(在听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内容稍留印象,但还模糊不清,自己再自由读一遍,是为了加深印象,也可照顾全体学生,并要求他们边读边画边批注),接下来再练速读,然后全班齐读一遍(部分好的同学可以不看课本跟读),最后试着背读,教师可视情况再进一步点拨、研析,进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所以,在读中悟,在读中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读为先”。

二、合作探究后的课下环节——“写”为贵

对于新课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大多数的课堂精彩也往往产生在这激烈的合作探究讨论中,多数的老师和学生也大都非常重视这一环节。然而,我认为:在这合作探究后还需要有一重要环节——整理写作,这是在课堂上精彩重点内容的升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讲解讨论过程中,学生最后质疑中出现了两个难题:“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三味书屋中没有孔子牌位,却算是拜孔子?”激烈的讨论探究中遇到的材料考究的难处,所以“课下小论文”成为补充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对“论文”二字很感兴趣,也很主动。第二天,一篇篇观点新颖、材料充分的小论文应运而出:《浅析“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三味书屋”中的孔子牌位之我见》等等。不但学生们对课文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拓展,而且从各方面着实也让我好好学习了一番。当《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学完以后,同学们带着对英法联军法西斯罪恶的痛斥及对伟大作家雨果的敬仰,课后写下了一篇篇《战争,请你走开!》《给雨果的一封信》……《亲爱的爸爸妈妈》中,日本作家的发言“一石激起千层浪”,课下学生主动地写下了《日本作家,我想对你说》《让历史告诉未来》。就这样,课下小论文的写作,既是在听说读写基础上的延续,又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课文知识与能力的理解与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潜移与实现,都达到了一个超越课本本身的高度。

三、综合活动课——动中制静,莫忘本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谓是新课改、新教材中一鲜活亮点,集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训练与一体,也是新课改下老师们尝试运用的一个新的课题。对于这一课题,我自己在实践中认为:一定不要只图热闹,莫忘本。刚刚开始新教材的执教,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一语文活动,两周前先是分好小组:家庭、校园、社会三个小组,从内容上限定了广告语,错别字,公司名、店名三大板块,学生们热情高涨,准备充分,课上活动师生互动,可以说“你方说罢我登场”,热闹空前。学生们一会儿广告语的模仿,一会儿公司店名的开张,一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老师的点拨根本不能到位,完全被学生的活跃思维所控制,所以只让人有一种空洞的感觉。课后记也只有“学为主体体现较好,课堂气氛活跃”的字样。学生真是学到什么了吗?我自己都觉得没底。所以在以后的活动课中,我尝试着,让语文文本站立于活动的始终,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静下心来思——虑,达到语文学习的最佳效果!于是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 母亲河》的活动中,学生们在查找资料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学生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后,我又适时加上有关黄河的诗文画等,学生们读诵以及掌握了有关黄河文学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能力,并且在课后学生们又根据课上知识的积累,写下了有关保护环境,黄河发电等自然科学的小论文。学生们在活动中积累了知识,达到了语文学习的要求,所以我认为在综合性学习语文活动课中,切忌天马行空,放任驰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让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而却不能对其言给予点拨,引导,那么我们的教学将难以提高,学生的理解也势必停留在一个低层面上,难以突破。所以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也应该引导他们说的言之有理,启而能发,发而能收,这是对教师素质的一项新的基本要求。

3.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还要不要段落教学 篇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不断深入,人们愈发的重视学生的核心素质的培养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重点学科,其学习不但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文学创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鉴于此,教师应当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方式

小学阶段是学生基础奠定的关键时期,教育学习情况需要我们高度的重视。小学语文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其教学内容包括拼音汉字的识读、古诗歌的背诵、阅读理解和文学创作等方面,可以说语文作为我国文化的积淀和重要传承,知识体系复杂且庞大,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学生容易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抵触和抗拒的心理。对此,我们应当不断创新和完善语文教学方式,采用信息教学技术和情境教学方法以及生活化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一、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科知识的学习,为此教师应当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营造出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小学是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建立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的教学用语和评价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育造成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当采用激励教学模式,合理的运用教学用语,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营造出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例如在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课文的朗读和结构以及描写方式的分析,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答教师的问题,即使回答错误,教师也要可定学生的表现,以此来鼓励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营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的学习,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中要传承之一,语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但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难的语言,语文的学习可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小学生受到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无法快速的理解语文书面知识。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和音频视频等集于一身,生动想象的将语文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

教学案例:在课文《景阳冈》的学习过程中,课文中的武松在阳谷县景阳冈时在酒店与老板的对话和打虎的细节描写过于复杂,摘自《水浒传》原文的课文读法比较绕口,不便学生的理解,教师则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水浒传》中关于武松打虎的影视片段,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文分析和理解打下良好的开端,可以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增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便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语文是具有广泛的实践应用性学科,无论是写作还是沟通交流都需要有良好的语文功底,因此语文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增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和口语化,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教学案例:在课文《爬山虎的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学校中的爬山虎作为示范,为学生进行课文的讲解和分析。《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老先生对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爬山虎的叶子以及触须的描写,将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生动想象的描写成爬山虎用“脚”向上攀爬的过程,具有极强的文学之美和现实的描写。“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B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段话写实而又富有美感,教师将爬山虎的实物为学生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重视语文的情感表达作用

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文写作能力,这是对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情感表达作用。

例如在课文《和时间赛跑》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全文的结构和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思想感情进行分析,同时让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并分析“和时间赛跑”的真正含义。为学生布置以“和时间赛跑”为题的400字写作任务,要求表达学生真实的思想情感。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精神,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建立。

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是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建立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的教学用语和评价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育造成深远的影响。为此教师应当采用激励教学模式,合理的运用教学用语,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营造出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例如在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课文的朗读和结构以及描写方式的分析,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答教师的问题,即使回答错误,教师也要可定学生的表现,以此来鼓励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营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结语

综上所言,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的重点学科,其学习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创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此教师应当重视语文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创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通过情景教学模式的创建以及生活化教学方式和阅读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4.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还要不要段落教学 篇四

江苏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施银燕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如何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走上自己的特色之路,这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许多老师正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教师须将新课改理念有步骤地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评价方式

新课程改革是语文教学界的一场革命, 新课改、新理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语文教学正在发生着变化。中职的语文教学也正经历着一场革命,一批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正身体力行地实践新课改精神,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中职的语文课教学开始尝试走出应试教学的模式,走向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而且,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中职的语文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开始逐步结合,走上了一条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和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道路。

但是,我们也应该更冷静地看到:习惯势力的惰性已经成为我们实施变革、继续前行的严重阻力,中职语文教学已暴露出诸多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弊端;同时,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中职的语文教学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不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直面存在的问题,正是为了更好地搞好教学。

一、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职的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发生了变化,新的形势对中职 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理念、模式尚在建立过程中。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中职的许多语文教师甚至感到无所适从。

近些年来逐渐升温的“普高热”,使得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素质与以往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有鉴于此,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社会对一线人才的需求来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而不是仅仅是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学。教与学需要沟通融合,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真正有实际意义,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才能走出一条新路,真正与社会、与学生专业成长相适应。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中级人才,更多的是一线从业人员,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写作应用文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通过朗读竞赛、读后感悟交流、手抄小报比赛、演讲辩论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有了突破,明确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应承担的责任。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厚重的人文修养。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突显其工具性,更不能丢弃其文学性、人文性。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是中职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

那么技能型人才到底需要具备怎样的语文知识、语文水平呢?这需要中职语文教师深入实践、深入思考,需要教师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

二、大胆整合、慎重取舍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并不高。他们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面临就业,对他们而言,如何获得择业就业的能力是关键所在。只有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革新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才能收到实效。这也是职校教师所应该直接关注的迫切的问题。

针对中等职校学生的特殊情况,一些地区的学校开始尝试大胆整合教材,在职一年级完成省编教材教学后,将中职学生第二年的语文学习与其专业结合,实施“专业语文”的教学,这应该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比如,旅游专业,语文教学侧重于口语训练以及游记类文章的写作,开设口语交际课,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口语交际的要领,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财经类专业开设财经应用文、办公室常用应用文体的写作等等。这些初步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前大有提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许多的相关知识,学生的新知旧学、实践能力在无形中都得到了锻炼、提高。

当然,这种做法是否科学,我想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作为中等职校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思考,这些革新是否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是否符合学生的求知需求;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学生对此是否能够吸收等等。由于文化课新课改在中等职业学校刚刚推行,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所以我们需要逐步摸索。但只要抓准课改的精神,结合实际,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相信是能够逐步提高语文教学内涵的。

现在,各地对编写教材有很高的热情,一些学校自编了校本课程。但因为多种因素的制约,编写人员缺乏专业的系统知识,缺乏应有的编辑技术,自编教材系统性不强,漏洞颇多。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也明显感到自编教材尚嫌“幼稚”,远不能与省编教材相比。省编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职教”的特色,系统性强;但是,选用材料还是过于“陈旧”,“普高”特色浓郁。试想: 3 一群在中考中就已“失利”的学生,本来文化课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件头疼的事,如果进入职校后,语文学习于他们而言仍是要求过高,学生就会拒绝接受,整节语文课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无意义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更多的自主权,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自主课堂,我想,语文教学会更有实效。如果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也许会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但这些,都必须是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之下,必须有序、正常、科学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对教材的取舍要慎之又慎。

三、评价方式方式趋向多元化。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通过有效的鼓励性欣赏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一点对中等职校的学生尤其重要。对中职学生经常报以赞许的评价,肯定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会在无形中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评价开始改变过去评价形式和手段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评价,除了以试卷考试评价之外,还将学生的口语表达、书写能力等纳入评价体系,从而使中职的语文教学评价方式趋向多元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评价作用。发展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教师的恰当评价可以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其奋发向上。

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讲究方式方法,以增强评价的教育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贯穿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促进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中职语文新课改才刚刚起步,还有更多更深入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索,未来的路还很长。任何课改都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有破有立,会有阵痛、有彷徨、有苦闷,成功与失败都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我们只有不断地总结、分析、思考、实践,才可能在课改的领域里挖掘出规律性的东西,课改才会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化完善,从而更好地改进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5.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浅析 篇五

新课改小学语文多媒体合作意识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以学生发展为本。随着新课程的逐渐实施,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在进行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要逐步向新观念转变。总之,新课程给小学语文教学引入了新的思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浅析。

一、重视学科间的联系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综合性的学科,是学习数学、历史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与其它学科的教学联系比较紧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语文学习密不可分,只有这些能力比较强时,学习其它课程才会更容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用语文知识去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当然,其他学科对语文学习也有益处,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补充语文方面的知识。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语文与实践联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语文应用无处不在,学生要学以致用,在生活中用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交流,只有将学习的知识熟练应用于生活中,才能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当然,生活中多应用语文进行创作,可以巩固学习的知识,同时还能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改善语文教学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学校得到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各种各样的客观事物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也可以将一些抽象问题通过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展示出来,事物的动静、快慢、大小,借助于多媒体技術都可以清晰的展示。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课堂活力,生动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去观看、去思考。多媒体技术还使得知识变得立体化,比如在小学一年级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将汉字与图文、音频相结合,可以充分吸引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文章描述的各种美景,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境。比如,在讲授李白的《静夜思》一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月光下一位诗人站在窗前仰望着天空,思念着家乡,给学生制造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诗人所思所想,帮学生理解诗的深意。这种教学方式在以前我们是不敢想象的,以前我们只能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画面,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激发出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搜索国内顶级教育大家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上通过播放视频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感受教育大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这几年的应用证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是信息时代必然的趋势,也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小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能够将课堂的教学效率极大地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的话,必定会影响其它学科的教学。小学语文是后续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不能将语文学好的话,肯定要影响到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由此可见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其实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过程,是学生学习怎样运用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教授学生书本上的内容,单纯的书本知识的记忆没有任何意义,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小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在语文上体现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与应用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起到引导作用,所有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学生能学到多少知识,而是经过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提高多少。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期,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还得靠学生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获取知识,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在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见效的,需要日积月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主动性较差,在语文学习中如果单靠他们自己埋头苦干,学习效果肯定很差。在现代社会中更强调合作精神,个人的“英雄主义”并不被大家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很多学科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竞争意识,这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课上共同讨论,课下一起学习,在生活上相互帮助。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在小组中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并且在小组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合作式学习模式还能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对问题敢于提出疑问,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一些具有讨论空间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由分组自由谈论,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相互合作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当然,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这些方式有些不适合,主要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合理采用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适应课改要求,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还课堂于学生。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改善小学语文的教学环境,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艳丽.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J\].学周刊,2012,(12).

\[2\]潘晶.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9).

\[3\]何新琼.浅析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1).

\[4\]陈蓓蕾.浅析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J\].新课程(小学版),2013,(2).

6.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还要不要段落教学 篇六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传统守旧

目前,大多数初中语文课堂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课堂交流与沟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主动的地位,只能被动地听讲和学习;而教师也只是负责讲课,缺乏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心理活动,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严重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学生长期在被压迫的课堂气氛下进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对知识的.理解,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例如,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如此一来一节课就过去了,对于学生对课文理解到了什么,有没有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教师对此全然不知,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教师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样语文阅读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目前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没有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依然是在教师的讲解下完成的,而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导致很多学生缺乏独立阅读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培养记忆能力。例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传统的教师会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对文中的每段表达的意思进行详细的分析,但是这样做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或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懂得如何在课堂中因材施教,运用灵活的手段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看做是课堂主体,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要做好课堂中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而并非放任自流,教师要懂得如何维持课堂秩序以及把握教学主体,只有合理安排教学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例如,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和分析,在阅读的过程中若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教师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增强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的课堂权威,学生经常处于被压迫学习的地位,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因此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而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像朋友一样平等和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3.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按各小组都要有好、中、差的同学来编排小组。千万不能把好的同学编在一组,差的同学编在另一组。一般每个小组可设置两名组长,正组长由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当,副组长由组织能力最强的同学当。即使是后进生,只要他的组织能力强,教师也可任命他为副组长。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

对于语文来说,一个人的思维也许不能对整篇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认识,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用分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推动和实施,语文教学的目标已经不单单是要求学生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学习,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张瑜。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品牌:理论版,(10)。

7.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还要不要段落教学 篇七

摘 要:如今,随着新课改之风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语文教师无论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上,都进行了合理改革和完善。但是经过这几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如教师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依然根深蒂固,教学方法和手段仍需突破和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内容陈旧……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低效课堂和无效课堂的形成。在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对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现方法和策略进行重点探讨,旨在能够切实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学习主体;教学情境;评价方式

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进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那么,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实现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上述论题的看法和感悟。

一、转变教学观念,视学生为学习活动主体,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思想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自己为课堂学习活动的掌控者、操作者,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这就使高中语文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个人主观行为,教师不可随意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给予指导和帮助。”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面对新课改的新形势,必须及时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将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模式转变,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实现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比如,在学习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课文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因为对当今生活在高楼林立、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城市学生来说,难觅中国古代建筑的古迹,直接给他们讲述课文要点很难让他们立刻理解和接受。因此,我在课前将学生分成了不同小组,并为他们布置了这样一项学习任务: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或到图书馆查阅书籍,搜索有关中国建筑特征的信息和资料,如以哪些颜色为主色调、采用的什么材料、其作用是什么等,搜索完毕后,将这些资料以PPT课件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课堂上每个小组轮流到讲台上对制作的课件进行播放和讲解。因为不同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学生都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参与兴致,制作出来的课件也是让我惊喜万分,有的还插入多张中国经典建筑的图片,比如岳阳楼、蓬莱阁、滕王阁,并对这些经典建筑的特点做了分析和讲解。这样,我通过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方式,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感受中国建筑的特征,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采用有效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其作品包罗万象,题材也是多种多样,而且有的文章文字优美、意境别致,若教师这时依然采用口头语言的直白式说教,学生很难理解文章中所描绘的美妙景致,也就很难达到当今教育所提倡的“人文教学”。而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注重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利用有效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此也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因为它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散文,而且语言清新隽永、优美动人,意境素雅生动、朦胧静美,于是我就将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古筝笛子曲――《渔舟唱晚》作为背景音乐,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月下荷塘的美态以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和如诗般的文字,学生仿佛真的沐浴在优美的荷塘月色中,脸上浮现出陶醉的神情……这样,我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这篇散文所体现出来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在正式学习课文时,学生也就能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改革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价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往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评价通常是以学生的学科成绩为标准,这种评价方式是单

一、死板的,而且带着应试教育的枷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转而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即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比如,在评价内容上,我们不应只凭借一张卷子上的内容来评价学生,而是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努力程度等都列入评价内容范围;在评价方式上,争取做到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测试与练习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而全面获取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信息。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绝对不可以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而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正确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以慢慢摸索研究出更多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和真正能为学生所接受的语文教学策略,从而使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工作顺利实施和进行。

参考文献:

8.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还要不要段落教学 篇八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如今的课堂教学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如课堂教学内容太过死板,教学方式太过机械化,模式单一且课堂效率十分低下。这是新课改背景下要着重改善的。针对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文本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阵地,而且文本教学的不确定性需要教师在课堂进行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协调好课堂教学时间,更注意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多变的语文课堂。课堂有效性对课堂而言是最重要的,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每分每秒都是奢侈的,所以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每一分钟,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将课堂有效性发挥到最大限度,这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鼓励积极参与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但是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热情和积极性,那么语文课堂对学生而言将是毫无意义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往往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学习,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很抵触的,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对于文言文或者古诗词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似情境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营造与文本相似的环境进行导入,这样,学生被这种课堂氛围吸引,激发学习兴趣,积极融入课堂当中。这时语文课堂不再是枯燥地理解古人的“之乎者也”,而是走近作者与作者交谈,更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情境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倡小组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是使如今语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会使语文课堂死气沉沉。语文课堂实际上是一门尽情陈述自己情感的课程,如果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已经毫无交流的话,会导致课堂参与极度低,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新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实质上是将课堂全权交由学生,学生本身就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在于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讨论,学生能够了解到除了自己以外不同的思考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意识是十分有帮助的。学生要想通过小组探究得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就必须齐心协力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在提出问题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所增强,对学生以后生活是十分有帮助的。新课改的目的就是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出具有合作竞争意识的人才。

三、进行表达交流,增进师生感情

在语文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的平台,这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尤其对于即将踏进大学校园的学生而言,这是锻炼自我的机会。语文课堂中,学生进行表达交流更能产生共鸣,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十分有帮助。而且学生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新课改背景下,和谐的师生关系仍然是语文课堂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在语文课堂进行到最后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口头表达留出足够时间。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能对融洽师生感情提供很好的平台。

四、关注语文生活,培养实践能力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的影子,在生活中发现语文,仔细观察生活,有目的地观察生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提高学生洞悉事物的能力,给语文学习提供助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有创新意义的作业,如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进行语言片段练习,这种简短的片段描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且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获得一丝乐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及语文学习的魅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关注语文生活,从生活中筛选有关语文的知识及信息,将已经得到的知识信息运用到课堂中,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实语文课堂的设立不仅是为了应对高考,目的远不只通过考试那么简单。语文知识的获取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素养,对学生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师要意识到语文教育的真正用途,努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使语文课堂更活力四射。通过长时间坚持和学习,学生对素材的积累和感受能力不断提高,形成独立坚强的品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这都是有效的语文课堂赋予学生的财富。

参考文献:

[1]程海霞.新课改下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3,08:61.

[2]戚玉燕.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传递语文之道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5.

[3]张国民.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学),2014.06.

9.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还要不要段落教学 篇九

前段时间看到几篇关于教育类的新闻,记忆深刻。大学生甲除了学习,其他的许多事情一律都不会干,甚至是不知道怎么剥鸡蛋壳;青年乙在大学里取得了汉语言文学的学士学位,并考取了研究生和博士,专业是生物工程,但他毕业后却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作;2017年11月12日在湖南沅江某重点中学发生了一起学霸弒师案,罗某杰因一言不合便将自己的班主任残忍杀害……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高考制度,国家教育界进行了多次的课改,其中成功的如“杜郎口模式”、“洋思教学”、“翻转课堂”等。作为一线教育者为什么感觉前几次的改革越改越差呢,为什么“杜郎口模式”、“洋思教学”不能在全国推广呢?老师和学生都很敬业,都非常的辛苦,为何还会出现不少的“高分低能”、“高分低德”呢?我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关键问题还是出在了“应试教育”上,前几次的课改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了罢,根本没有将考试至上的教育思想扼杀掉。

我先谈谈在新一轮课改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在应试考试的指挥棒下,许多师生涌起了一股功名利禄之心。对于教师,凡是考试不考的一律不讲,总是应试一大堆枯燥、繁琐的字词句篇上的分析,僵死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灵性,最后成绩还吃力不讨好,忽略了语文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至于学生呢,对于考点穷追不舍,对于“题海战术”乐此不疲,却从不肯花点时间去阅读经典书籍来陶怡情操,也很少花时间来陪伴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双亲沟通交流,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落后,仍以“教师为中心”。有不少教师特别勤快,特别爱表演,在讲台上唾沫飞扬,激情四溢,手舞足蹈,乐哉乐哉;可学生却张目结舌,似懂非懂,昏昏欲睡,苦哉苦哉。一堂四十分钟的课,被教师不断地繁琐分析、频繁提问所占用,导致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独立自主思考的时间缩短。

三、许多教师教了十来年后,便有了职业懈怠倾向。不认真专研教材,课下不备课,一本教案用到老;也不课外阅读,来及时给自己充电;没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不注意在自己的文化底蕴上、文学修养上、知识积累上下功夫;照本宣科、死抠书本、死记硬背,不知去拓展延伸。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并发挥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国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提高教师待遇,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由此可见,我国的最高领导人对教育是多么的重视啊。

当前课改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小学语文、历史、思品等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严格把关。我们的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始终以这三点为方向:

1、注重文本的“人文底蕴”,挖掘学科中的育人价值,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

2、注意创新点,解放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

3、在教材研读中,思考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八年级的语文教师,八年级上册的教科书与七年级的教科书相比较,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着以下变化:

1、人文主题慢慢走向生活现实、生命本然。如第15课的两篇哲理散文,21课的《孟子》两章,23课的《周亚夫军细柳》;

2、从文体上看,阅读方法趋于专业化,文体味浓厚。例如阅读新闻有读新闻的方法,不能像阅读散文一样,并且四篇不同体裁的新闻关注点也不一样;又如第14课的《白杨礼赞》,其表现手法就是托物言志,要让学生不断地去朗读,自己去感悟作者所托何物,言何志,其中“物”与“志”的相似点作者是如何挖掘出来的。此外,八年级上册的教科书阅读策略渐于自主化。本册不仅每单元新增了两篇自读课文,还增添了一整个活动探究单元,还有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这些都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探究,自己去领悟。

我以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科书为例,来谈谈对新一轮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我有如下三个观点:

一、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底蕴”。

这次教科书改编后,许多老师都非常关注变了哪些课文,哪些课文还被保留着。其实变化了的教学内容,往往体现着比较强的针对性,包括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本身方面;而不变的教学内容,往往与人之所以为人、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本质有关,这是中国人的精神底子。在这里举几个课文的例子:

1、去虚浮就朴实:《回忆我的母亲》。文如其人,朱总司令朴实、谦虚、忠厚诚恳,写出的文章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情澎的语言,没有运用很多的修辞手法。但是,在那平实的叙写中,在那简洁、朴素的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如“我很悲痛”,“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这些都是肺腑之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当前中国的文化风气不是甚好,抄袭、功利速成文、讲究文章的形式美及辞藻的华丽,这都是与经济飞速发展下国人渐生的浮躁之心相和的。所以这篇文章教育学生做一个朴实无华的人。

2、去阴柔就阳刚:《白杨礼赞》、《富贵不能淫》。在《白杨礼赞》一文中,白杨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就像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以及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所以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所以茅盾才要怀着崇敬之意赞美它。在《富贵不能淫》一文中,孟子的心目中,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这一“大丈夫”准则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用,因为孟子提出的观点是对所有有志之士的要求,深刻隽永,任何时期都有教育意义。我们教师在教这两篇课文时,一定要挖掘其中蕴含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做一个像白杨一样生命力顽强,磨折不了,压迫不倒,倔强挺拔的伟丈夫;做一个像关羽、文天祥、方志敏那样“富贵不能淫”,像陶渊明、杜甫、朱自清那样“贫贱不能移”,像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那样“威武不能屈”的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3、去谄媚就刚直:《周亚夫军细柳》。中国自古到今,出了不少的贪官污吏、谄媚之臣,如何绅、刘青山、张子善等。当前,总书记下定决心要“苍蝇老虎一起拍”,许多的贪官污吏都纷纷落马了,并且社会的腐败风气都被压制住了,一片正气满乾坤。在《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汉文帝去各军营视察。在很多军营里,文帝的车架都可以随意驰骋,而且将军们毕恭毕敬地拜见文帝。可当到了细柳军营时,被拒绝随意入内,车马须慢行,周亚夫戎装见驾。周亚夫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他所管理的军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不因为权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到来而改变军营规定,全体将士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社会才会安定繁荣。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这篇文章,教育学生以后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心系党和人民的事业,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万事民为先”、“百姓无小事”的宗旨,将自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仅仅拴在一起,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这种敬业精神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境界,是时代所迫切需要的,必须在学生中大力提倡。

4、认识新时代:“我们的互联网时代”。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而且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正享受着互联网的便利,当然,也有必要思考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这个综合性学习的安排,目的在于首先让学生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感受互联网传递信息便捷的神奇性;其次教会学生正确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搜集和整理信息,知晓网络交往的规则和网上自我保护的知识,提高对网络交往的优势与陷阱的分辨能力;最后,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网络,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交往,文明、恰当地进行网络交往,使之为生活、学习服务,抑恶扬善,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二、注重文体与方法,进行比较阅读。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文体线索特别明确,文体范围有所拓展。如新闻、回忆性散文与传记、文言文写景散文、律诗、散文,说明文、各种文言文、各种古诗等。还有不少是非文学文体;并且,文体安排细致集中,方便进行比较阅读;此外,还抓住了不同文体的写法、语言特点来设计。

例如,活动探究单元的新闻阅读中,有消息、新闻特写、通讯三类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要求学生要了解新闻内容,在比较中把握各自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结合旁批与补白,从篇幅、时效性、表达方式等角度,在比较中归纳消息、新闻特写、通讯各自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为后面的写作任务做准备。

又如,第二单元中,《藤野先生》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回忆性散文,但前者是以记叙、描写为主,后者是以记叙为主;《列夫·托尔斯泰》和《美丽的颜色》都是传记文体,但前者用了很多的肖像描写和比喻、夸张的修辞,文学味较浓烈,而后者是比较标准的传记体裁。同时,回忆性散文和传记体裁也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两者相同点是:事件真实、选材典型;不同点有: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只需记录典型语言和关键行动,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另外,一篇人物传记,大体包括三部分:一是简介人物,包括生卒年代、籍贯、身世等等,二是叙述人物的主要活动,这是传记的主体,三是简要评述人物的地位或影响。而散文的最大文体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三、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必须顺应学生、学科的变化规律,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八年级学生开始要“自己走”,不满足于“跟着走”,合作、综合性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所以本册教科书每单元有两篇自读课文,其中有一篇不设旁批,只有阅读提示,更需学生在阅读中依靠自己的力量;并且课后练习、阅读提示中推荐的阅读篇目数量有所增加,类型也丰富;此外,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活动探究单元。有不少老师都感动疑惑,活动探究这个新生单元该如何教呢?我也了解到大部分老师都把这几篇新闻当作课文来精讲了。这很显然没有明白编者的意图。我现在来说下我本人对活动探究单元的理解和处理方法。

1、活动探究单元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五句话来概括就是:阅读是基础、活动是特征、整合是方向、实践是精神、自主是本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语文这个学科应当要活动探究,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活动探究,学习内容本身也适合活动探究,并且一线教学也一直在做活动探究。

2、我设置的基本教学流程是:学生的学:课文学习------实践活动--------写作表达。在学习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多自主获取并构建知识,多自主阅读并借鉴课文,多自主分工合作去活动,多自主评价改进和提高。教师的教:活动规划--------集中指导---------过程跟踪。我要求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少灌输基础知识和结论,少不顾文体地解读课文,少过度关注学习的成果,少进行甄别分层式的评价。

3、具体操作过程中创新点以及注意的地方有:(1)教师要深入研究学习内容,充实、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特别是要加强对学习过程中的预设能力,不断生成教育智慧;(2)要注意每一教学环节的教学特点,关注环节之间的转折与衔接,尤其是阅读环节与活动环节之间的衔接,不要把单元教散了;

(3)活动探究单元没有一点练习和阅读提示,应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呢?其实,这四篇课文难度一般,学生利用旁批的提示便可理解文意;此外,不设练习和提示,正体现了矫正“篇篇精析,课课细讲”教学偏误的意图;(4)活动探究单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老师不再直接掌控、主导单元学习的过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教师首先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其次在小组内部要做到“分工固定,人员自主”,最后在学生学习的某些重要环节,教师仍要积极指导,保证学生能顺利开展自主学习;

(5)教师要避免把集中指导变成简单的知识讲解和答案公布,更不要把对人物的描述、对学生活动的要求以简单化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而应以灵活的、充满探究精神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做学生学习方式示范者和引导者;

(6)评价的过程要内嵌于活动过程中,突出隐性评价;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评价,不要求全求深;重视过程评价,可多次组织不同方式的阶段评价;评价主体与标准多元化,评价的重点不应该是甄别。

给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放心,放手,不“放羊”;

2、先学,先试,先“踩点”;

3、兴趣,能力,求“共赢”;

4、价值、态度,要“兼顾”。

10.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还要不要段落教学 篇十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49-02

高中语文,可以说是整个语文学习生涯中的瓶颈时期,它不同于以前的小学和初中,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浅显的语文知识,这时候要学习的是真正的语言文化知识。顶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都注重综合成绩的提高,想着怎样才能考更高的分数,读理想的大学。很明显,大部分人都认为数学、文综或理综才是重点,有更大的可能性取得高分,接下来就是英语,努力也是可以的,至于语文,没有太大的升值空间,就算拉分也差不了太多。因此,导致很多高中生不重视语文学习。其实不然,高考中语文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近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的地位更是上升了不少。而语文成绩提升显著与否和有效教学密不可分,有效教学,就是指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使学生尽量通过课堂学到最多的知识。作为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意义,实现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语文。

一、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对一个人而言非常重要,有了目标才有奋斗的动力,对于学习更是如此。当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学目的。在新课程改革以前,教学大纲中提的都是“教学目的”,而新课改后用的才是“教学目标”,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意义却有天渊之别。教学目的是一种被迫要做的事,有一种任务性;而教学目标则是老师给学生设立的要达到的学习高度,告诉学生要奔着这个高度去努力。如果没有这样的目标,那么就没有固定的前进方向,学习也就没有动力。所以,明确教学目标对于高中语文学习而言尤为重要,是每节课开始之前必须要做到的。例如,在开始一节新的课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明确以下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2)知道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即它给读者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3)对文中的佳句或有深刻内涵的句子加以剖析、鉴赏;(4)能够背诵这篇文章或者背诵其中的某几个段落。这些都属于课前应该明确的教学目标。老师只有带领学生了解了这些,学生才有一个学习的方向,才能认真地去学习。明确教学目标,是实现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二、开展课堂活动

语文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它不像数学那样枯燥,除了做题还是做题,语文学习可以不用采取题海战术,学生也能够边玩边学。因为在语文世界里存在很多的故事、童话等,内容丰富多彩。老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中。只有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愿意积极参与进来,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质量,否则,“身在曹营心在汉”,学生根本就没有将心思用在课堂学习上,那么上课也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提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思维紧跟着老师。还可以举办一些辩论赛、演讲比赛之类的活动,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出学生的求胜心,加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欲望。当然,也可以举办舞台剧,将教室作为学生的舞台,他们都是演员,将苍白的文字转变为生动的表演。这些具体的活动,能够充分吸引高中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此,自然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开展课堂活动,是实现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

三、重视课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几千年前,孔子就已经很好地教过我们该如何学习。所谓学习,并不是指一味地看书、做题,沉浸在书本中,那样学到的永远只是别人的成果,而不是自己的东西,根本无法发挥学习的最大意义。真正会学习的人,就是在看过别人的知识后,再加以思考,用心体会,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感触,形成自己的思想认知。这也就是说,课后思考对于整个学习过程而言极其重要,老师必须要充分重视。例如,上完一节课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写一篇读后感,学完一篇文章,肯定会对这篇课文多多少少都有些感悟,其实写读后感就是一个课后思考的过程。有的文章,尤其是带有情节性的文章,虽然作者写完了,但是并没有写到最后的结局,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它写一个后续,甚至还可以开展研讨会,大家坐在一起,面对面探讨刚学过的课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听一听别人的认识。这些都属于课后思考的内容,只有学生真正用心去学,而不是敷衍了事,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重视课后思考,是实现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

四、合理评价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教学评价是一门文字的艺术,在语文课中实施文字的艺术也可以体现在教学评价上。可以说,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过去的教学评价总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导,教师评价方式单一,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考核导致高中语文评价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教师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学生的个性学习,这都是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进行合理评价,改进评价方式,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作为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评价应该给予学生启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评价语言,尽量简单精练、幽默风趣,避免无效评价,浪费宝贵的课上时间。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现在我们更加倡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通过这一开放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自由交流,在自我分析中进步,在他人的评价中进步。相比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更加全面,学生交流起来更加放松,这一评价的过程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学生自评和互评,但是教师评价的作用也不能忽视,相比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教师在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怀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2(12).

11.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还要不要段落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语文教学 现状

一、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不断地提高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而倡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交流合作等综合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学语文教学任务的要求。而对于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探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本论文将结合实践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总结、思考。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变化与要求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的综合人文基础学科。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其任务就是要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学习,促进学生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与人生价值观念。新课改的开展,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新课改要求中学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形成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具备课程意识,具有课程再创造能力,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其次,新课改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再次,新课改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求实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素质教育。此外,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要求实现创新。除了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标准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需要教学工作者不断开拓创新,实施素质教育。

三、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推进与深入,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听、说、读、写都各有成绩,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等。然而,当我们透过这些现象去审视其中的本质,可以看到,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值得思考与探析。

首先,过于频繁的表扬,缺乏客观的评价。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为主,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是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而一味地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表扬,缺乏较客观的评价。在许多课堂上,语文教师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朗读或是一个简单的回答,都一律加以赞赏。“你真棒!”“非常好!”以及一阵又一阵的鼓掌声不断地从课堂上传出来,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评语千篇一律,往往只是改变了对学生名字的称呼而已。由此可见,过于盲目而频繁的表扬充斥着整个课堂,使表扬变得廉价,使评价变得不够客观。长此以往。有可能使学生置身于过分的喜悦中,无法正视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其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积极探究只流于形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积极探究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新的语文教学标准。然而,在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这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是作为传统语文学习的一种点缀与形式而已,没有得到真正深入的开展。具体表现为许多教师只用几分钟的时间在课堂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导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状态便结束,使自主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有的语文教师往往只注重对自主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与技巧的指导。还有的教师把语文学习中毫无意义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探究,使合作学习取不到该有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又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此外,违背语文教学规律而求创新。创新是新课改的核心。许多语文教师盲目地在语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追求创新,却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如把课本知识放在一边,离开课本去做一些无所谓的讨论。又或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问,问题过多,甚至有些问题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真正的作用。再者,在语文教学中滥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而忽略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违背了教学规律的。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标准给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指导方向。然而,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工作者不能够为了迎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而盲目地求变化,不能够舍本取末、急功近利。因此,通过对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进行分析与思考,有助于我们正视问题、走出误区,并以务实的态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语文教学,以适应新课改下新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晓华.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误区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1,(05).

[2]付艳娇.新课改之语文教学略谈[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7).

[3]洪鹤菊.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反思[J].华章,2011,(07).

上一篇: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心得体会_党员干部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总结下一篇:最悲伤作文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