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报告

2024-11-19

社会公德报告(共9篇)

1.社会公德报告 篇一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利用暑假期间的课余时间,为了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基层,更好的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开展社会调查,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小组开展了以社会公德现状为主题的调查报告,本次报告主要从城市环境、交通、公共场所秩序以及个人公德等几方面展开调查,在调查到的公德现状的同时也分析其存在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关键字:社会 公德 缺乏 青年 修养 政策 法规

一、渭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渭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渭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渭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渭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渭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下面是几个公众反映较多的有违社会公德的现象:

1、园内占座情况严重。本应有着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似乎永远也抵制不了占座的欲望,哪怕座位资源并不稀缺,哪怕自己并不需要。随便一本书或是一个本子就能将一个座位据为己有,是少数人不良心态,是大多数人的被逼无奈。一些学校出台了相关的措施禁止无人占座的行为,然而收效甚微维持不长。更重要的恐怕是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道德氛围,然而这样的氛围还需要坚定的态度来支持。

2、抢公交。也许是现代生活的节奏过快,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也许是大家筋骨越来越弱,承受不起久站之累,公交车一战总是一触即发。简单挤挤倒是能接受,很多人表示现在有些人借各种理由抢座,抢的理直气壮,例如“你们挤坏了我的腰谁也赔不起”之类的话不绝于耳,让人万分无奈。强行要座的行为也随之慢慢出现,颇有“倚老卖老”嫌,当原本心甘情愿的让座行为变成被逼无奈时,再善良的人心里也会有疙瘩。

3、恶意拖欠物业费。以各种理由拒付物业费,反正一个人不交钱物业公司也照样干活。被蹭物业费的人当然也心有不甘,于是事件愈演愈烈,拖得物业吃不消,服务最终真的如他

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研究表明:道德观念的形成遵循以下的阶段性原则,第一阶段是道德的他律阶段。以完善的制度和规则,甚至是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置或惩罚,是公民社会公德观念形成的基础环节和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道德的自律阶段。这个时期,人们逐步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评价能力,道德行为不再像第一阶段那样是外在约束的结果,而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促使人们从道德的他律阶段向道德的自律阶段转化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在社会公德教育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附:社会公德调查问卷 1.您的户口所在地是* A.农村

B.城市

2.您是否会在公共场合仍果壳纸屑?* A.一般不会

B.周围没有人的时候会仍

C.经常仍

D.只有在找不到垃圾箱时才会仍

3.在公共场合,您有没有看到过有人随地吐痰?* A.有,经常看到

B.从来没有看到过

C 偶尔看到

4.您是否遇到过有人在公交车上不顾他人高谈阔论?* A.经常遇到

B.很少遇到

C.只有在某些车上遇到

D.从来没有遇到过

5.您在公共场合会说脏话、粗话吗?* 经常控制不了,会说

一般不会说

只在很生气时会说

10.您周围是否仍能发现一些迷信活动(不包括正当祭祀活动),如算命?* 没有

偶尔看到,最近几年很少

经常看到

自己有时候也会参与

2.社会公德报告 篇二

一、事件营销的含义及特点

1、事件营销的含义

所谓事件营销, 是指企业营销者在真实和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 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 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 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 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的手段和方式。如:1996年, 东方仁德传播机构的一名职工在珠海乘坐出租车时, 得知司机苏耀洪开的捷达60多万公里没有大修过, 这在当时很罕见, 于是就跟一汽大众沟通, 双方意识到事件的传播价值, 在东方仁德的策划下, 围绕“60万公里无大修”发起一系列活动, 一汽大众重奖苏耀洪一辆新捷达。到1996年底, 活动结束时, 据统计, 媒体对此事件报道的新闻稿件达300余篇。时至今日, 不少人还清楚记得苏耀洪这名字.这一事件作为中国轿车技术进步的明证, 被机械部评为中国机械工业十大新闻之一。

2、事件营销的特点

(1) 突发性强, 时间短。事件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 如:2004年全国突然发生的“非典”疫情, 给许多医药、保健品企业提供了商机。养生堂公司抓住这一契机, 于4月23日率先向国家卫生部捐赠价值500万元具有提高免疫力的新产品——成人维生素;同时向一些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大批量赠送其利润贡献产品——龟鳖丸。短短几天之内, 其提高免疫力的产品龟鳖丸产品在杭州就已卖断货, 其新产品成人维生素也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 也真正拉开了国内维生素市场大战的序幕。

(2) 企业的潜在机会大。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许多企业又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营销机会。比较著名的有“王老吉”凉茶, C C T V赈灾捐款晚会应该是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收视率的节目, 当时属于加多宝集团的“王老吉”捐了一个亿!接下来的几天里, 公开媒体、网络上各个论坛里充斥了和王老吉有关的信息, 大部分都是赞扬这个企业的, 表示今后只喝王老吉, 为生产王老吉的加多宝集团提供了巨大的营销机会。

(3) 事件有广泛的消费者受众面。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超过40亿的电视观众为众多世界级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但是, 现在看来, 最大的赢家还是失去2008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资格的“李宁公司”。8月9日, 李宁的股价跳空高开约0.4元, 以18元开盘, 随后一路上扬, 至收盘时升0.62元, 达到18.24元, 升幅高达3.519%, 这意味着李宁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点燃主火炬的重任使得他个人财富在周一飙升了逾1亿元。在最大

(4) 高频率的媒体助阵。重大事件的发生得到最广大媒体的关注, 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有100多个国家的数千家媒体的报道与转播, 由于媒体的参与, 往往使重大事件得到迅速传播, 为事件营销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事件营销的道德衡量标准

与广告和其他传播活动相比, 事件营销能够以最快的速度, 在最短的时间创造极大的影响力。炒作本身是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的一种有效策略。但品牌炒作不应该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更不能有伤社会风化。需要对企业的事件营销行为进行有效的道德约束, 就必须有一套社会公德评价标准。社会公德就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 在历史长河中,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 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 约束着我们的行为。目前, 对营销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德的判断存在两大理论。一是功利论, 主要通过行为产生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道德合理性。二是道义论, 主要通过处理事物的动机来审查是否合乎道德。

从功利论出发, 一种行为如果在道德上是正确的, 只有当这种行为能够为所有那些受这种行为影响的人带来最好的结果时才是可能的;而且, 这种结果在任何其他以这种方式来行为的人那里表现出来也是如此。即一种营销行为道德与否主要看这种行为产生的结果, 与其他方式相比这种行为方式带来的结果是最好的就是道德的。

从道义论出发, 道德取决于人的理性观念, 道德是由理性的意志决定的, 出于人自觉的一种善的行为, 即是不计功利、不讲结果的, 纯粹由一种道义感或说是动机决定的善的行为。如果善被与某种条件, 例如结果联系起来, 那就不能被认为是真正善的。判断一个行为是不是道德上正当的, 关键是看它的动机。相同的行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行为准则相互作用的结果。道义论, 主要从处理事物的动机来审查是否道德, 并从直觉和经验中归纳出人们应当共同遵守的责任和义务, 以这些义务的履行与否来判断行为正确与否。

存在于企业和社会间的契约要求企业必须感激他们生存在社会里, 这个社会期望他们关心他人的福利和普遍的社会利益, 符合社会公德。因此, 企业进行事件营销时, 必须兼顾行为的动机和行为的结果。

三、非道德事件营销的危害及治理

1、非道德事件营销的危害

现在的许多事件营销似乎早已打破了众多“清规戒律”。为了提高知名度, 为了吸引众人的注意力, 许多品牌不惜冲出道德的藩篱, 跨越习俗的围栏, 脱下外套内衣, 全然不顾自己行为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例如,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其博客里贴了一张“全体学生跪下给老师们磕头”的图片, 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回帖, 褒贬不一。“下跪事件”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 引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李阳前所未有的“疯狂起来”。

又如, 受国外出租车拉“死人”事件的影响, 昆明一家企业精心策划了一个恐怖事件, 一天夜里, 连续在昆明主干道100多个公交车站台上安装了相同的纸箱, 纸箱上注明了该公司的标识。第二天一早, 就有人报警怀疑里边装了炸弹, 这一事件惊动了警方, 警方立即封锁了现场, 还动用了大批防暴警察.事后警方向媒体宣称, 这一事件完全是个恶作剧, 这一切都是一家企业的策划人想利用事件营销达到宣传的目的。日前, 该企业的策划人被以“妨碍社会公共安全罪”起诉。

众所周知, 公众品牌必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必须传达正确的思想, 示范正确的行为。尽管我们不能说“下跪之礼”是陈旧的习俗礼节, 也不能够全盘否定, 但是怂恿一大批学生, 在同一时间内展示如此“厚重”的礼仪, 本就是利用学生稚嫩心理实现商业目的的“骇人之举”。

至于昆明那家企业, 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对消费者极不负责”的形象。是个愚弄人民的形象, 是赤裸裸的玩弄家。其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根本原因就是整个事件缺少美誉度为基础, 是对社会公德的极大挑战。可以说, 上述这些完全为了品牌一己私利进行的炒作, 都可以称之为“脱光衣服”的炒作。

2、非道德事件营销的治理

对于非道德事件营销亟需进行全面治理, 主要途径有:

(1) 立法。非道德事件营销之所以出现泛滥的趋势, 是和我国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经营与推广过程中法律缺失有密切关系, 必须加大商品营销过程中的立法力度, 从法制的角度看, 我国必须加强消费者权益法、价格法、广告法、经济合同法、质量法、市场交易与管理法等方面的法制建设, 加强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非法的市场行为, 从法律层面规范营销者的行为, 以保证社会公德不受践踏

(2) 舆论宣传引导。非道德事件营销之所以喧嚣尘上, 是由于许多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们更多的津津乐道于事件的娱乐性, 而忽视了其对社会公德的影响与危害, 要加强媒体的正面引导与宣传, 不给非道德事件营销传播的基础。

(3) 提高营销者的素质。由于消费者求新、好奇的心理需求也给营销者提供了制造非道德事件营销的土壤, 必须提高营销者的素质, 更多地关注健康、积极向上、符合社会公德的事件。

(4) 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增加消费者的商品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企业和政府应通过报刊、杂志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商品知识, 使其成为明智的购买者, 并宣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动员消费者积极地和违法、不道德行为的营销行为作斗争。

参考文献

[1]、孙希, “事件营销切入点的把握”, 《市场观察》, 2004年05期。

[2]、马成, 《事件营销》,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第7-16页。

[3]、卢泰宏, 《解读中国营销》, 中国社会研究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1版。

[4]、李芫, “事件营销被逼上梁山”, 《市场观察》, 2004年02期。

[5]、宋林, “事件营销秘籍”,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3年第9期。

3.社会需要公德 篇三

画面上是个公交车站,在一块写着“母子上车处”的牌子下,站着四个男人,而真正的母子却站在别的地方,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那四个男人神态各异:第一个男人,长得肥头大耳,身材有些发福,好一副当官的派头,说不定就是某个机关的领导,他两只手都插在口袋里,眼睛紧闭着,假装没有看见那对母子。第二个穿着军大衣,戴着大皮帽,站得笔直,眼睛却尽量向下看,心里大概在想:“今天的事不能全怪我,我是看见前面那位老兄才往这站的,要怪就怪他吧!再说了,我也是有急事等着要办呀!赶紧闭上眼睛吧,别人会以为我没看见标牌上的字的。”第三个则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帽子下露出几根稀稀拉拉的头发,戴着一副又大又圆的老花镜,他耷拉着脑袋,佝偻着腰,似乎在想:反正我是老人,行动和那母子一样不方便,年轻人能在这上车,我有什么不能的。第四个男人戴着大而厚实的口罩,目光炯炯有神。戴口罩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还可能是怕别人认出自己。他们四个如木桩般站着一动不动,丝毫没有让位的意思。而旁边那个抱孩子的母亲,被挤出了站道却只能无奈地看着他们,希望有人挺身而出。

那四个男人真是大字不识的文盲吗?不,不是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漫画家要告诉我们的是:他们只不过是对“母子上车处”这几个大字熟视无睹的“假文盲”而已。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生活中一些类似的事情。赣州西园的草坪上明明竖着一些委婉劝诫公民爱护绿地,不要踩踏的标牌,可是,就有不少人在草坪上聊天、嬉戏;中联商城门前的步行街,车辆是不能入内的,入口处也有明示语,但总有一些车辆穿梭来往于行人之间……我们生活中其实有不少“假文盲”,他们只顾个人私利,把社会公德抛到一边,破坏了我们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秩序。一旦让这种人成了气候,我们生活的世界还会美好吗?

在现代社会,“假文盲”比真文盲更可恶、更有害!当然我们不希望有真文盲,但更不希望看到“假文盲”!面对“假文盲”现象,各部门都应加强监督和管理,群众也应大胆谴责制止,还应在整个社会加强公德教育。我相信所有这些不仅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也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做个讲公德的公民吧!因为,社会需要和谐,和谐需要公德!

指导老师:姚丽娟

4.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四

一、调查人:xxx

二、调查时间:-6-10

三.调查资料:

校园教室

校园作为一个大的家庭,每个学生都在校园生活过,不管怎样,就应是很熟悉的环境,在此过程中,维护公共财产就应是学生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在大学,就应更高一级了吧,这种小事就应说是不用说了,然而状况恰恰不是这样的,无论是教室还是其他公共场地,到处有“名人们”留下不朽的痕迹。比如,教室墙壁上和课桌上,随处望见,乱涂乱画,甚至在墙上印上几个脚印或者在桌上刻几个字。

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而也有一些随意乱扔的行为,比如瓜子皮,随意吐痰等行为。

学生宿舍

在晚上,宿舍就应是很安静的吧,累了一天,每个都想好好的睡上一觉。然而,有的时候,在三更半夜竟然有人大声吼叫,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声音,殊不知还感到很得意,很光荣。

四、原因分析:

社会的影响

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但是在社会公德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等都会造成公德行为的行为不利或不行为。再加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容易造成大家比较自我的个性,常常是“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教育的影响

公德教育有缺失,社会教育、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影响和职责,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主要分析高校教育的影响。我们认为,在目前的高校中,公德教育有缺失,公德教育并没有被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

网络的影响

如今的大学生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物质生活条件富足。“90后”大学生又生逢IT技术迅猛发展时期,一出生便有电视、手机、互联网,他们接触的信息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其中更多地受到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文化的影响。他们对于网络的需要和迷恋也到达了几乎“无人不网”的程度。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学生淡化了公德意识。对网络的迷恋使得某些大学生践踏社会公德,据一些校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员反映,校园图书馆的各类被偷撕的图书和杂志中,涉及网络游戏资料的量最多。这一方面说明了学生公德自律素质的低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网络对大学生公德行为的强大影响。

五、提升推荐

1、进一步优化校园公德环境,切实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用心的促进作用。就校园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一方面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用心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教育,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提高公德修养。第三,用心发挥舆论在校园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倡导公德意识,推崇先进模范,宣传优良的社会公德事迹,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鞭挞丑恶现象,从而在校园内构成人人讲公德、唾弃不礼貌行为的良好公德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以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感染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优化社会大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人总是处在务必的氛围之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构成务必的思想道德观念,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是搞好社会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水准得以提升。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透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去感知体验,从而在其中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构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使学生构成健康的心态与公德行为习惯;根据形势需要,各高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为一些处于不良心态的个性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咨询,帮其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使之摆脱矛盾和困扰,正视自己的状况找到如何解决不良心态的方法,及时消除致使心理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定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并透过开展学习、交往、情绪等方面的主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持续身心健康发展。

六、总结:

5.社会公德问题调查报告 篇五

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就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为此,我们近期展开了一次关于养老保险问题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为100份,获得有效样本94份,有效问卷率为94.0%。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年龄结构:均为高校学生

学历结构:本科学生80人,专科学生20人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对社会公德问题的看法,着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观念及行为存在的不良现象和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改善方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某些人头脑中残存着错误的观念,不容忽视的负面教育和腐败之气的侵蚀,造成极其可怕的虚伪人格。

有些国民认为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既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

别的就可以放弃了。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其他工作上不去,活着下坡也无妨。基于这种将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道德建设相对立的思想,形成整个社会较普遍的“谬论”,势必出现恶性循环的阵痛,甚或出现改革的道德代价、文化代价。此谬论夸而大之,心,就必须牺牲文化。而要保持公德水平、良心标准,文化结构,就不能进行改革了。于是,意识精力光用于赚钱,全力以赴创造利润,举国经商,根本不顾及其余;二是公德等意识形态领域少有问津、倡导不利、不予投资。这谬论并非令人发明。

(二)缺乏维护社会公德配套的法律措施

早在战国时就“有机事必有机心”、“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的论断,一次证明社会发展必然带来道德的坠落,从而拒绝试用现金机械。18世纪西方思想家也曾哀叹“人的道德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反而有所见底。”其实这谬论割裂了改革与桑层建筑及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辩证关系,甚至将改革与其对立起来,我们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改革就其广义而言是政治、经济、问你话、道德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体,而发展生产力则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或是狭义的改革。谈到改革,绝不能将发展生产力与其他方位的建设和发展相对立。发展生产与道德完善,是有联系的,是互为前提的,而又相矛盾的,然而,改革的结果不是必然道德沦丧,反之改革的结果不是必然道德沦丧,反之改革的结果也不会使道德水平自然而然得以提高。生产发展可推动人类道德趋向完善,而生产发展也会使某些人某种道德观念淡漠。消除这种改革与道德的谬论仅从提高生产力方面进行孤军奋

战、单方位出击是难以达到目的的。改革与道德遵循着各自轨迹发展,不采取措施促进道德的进步,使其跟上改革步伐,适应改革需要,就会人为的加剧改革与道德的距离,是谬论加深。另外,改革与道德的相互影响并非径直的、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要通过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才能发挥左右,没有这些中间换届,货中间换届除了偏差,就会造成人为的道德退步。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应完善公德教育一整套制约机制

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构筑起强国的堤岸。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部门都要将这项事业行之有效的统领起来,曾经有人提出设“道德法庭”,这种提法虽说不够准确和妥善,但起码反映出一种社会伦理、心理上的需求和趋向。政府应该有这样一种只能机构,这样的机构应发挥作用,来调整、规范、监督、检查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淳化民风,净化社会风气。要有一系列措施。比如设置机构、开设学校,制定道德规范,考核评价标准,精神及物质褒奖制度等。

(二)转变公德教育思路

毋庸置疑,必须加强社会公德教育,他应当充斥于小学课本、中学甚至大学课本,让道德成为道德,而不是空洞的说教。但在加强公德教育的同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转变思路,充分意识到这绝不是仅仅的陋习,这个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三)端正态度,下大工夫解决问题

这事一项繁复浩大的文化改造工程,那就也能更改端正态度,真正

用心去解决为题。在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市里的今天,清醒认真的然是到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

(四)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舆论,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武器。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和事,我们应该坚决曝光,利用当今极为发达的信息传播途径,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到呢个途径,树立正面的典型,批判反面教材,引导人们遵守社会公德。

(五)摆正心态,做好打持久战

陋习其实是积淀两千多年的文化,这就要我们摆正心态,拿出足够的耐心和恒心。要充分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历时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五、总结

经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的感触很深,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必须拥有严于律己的自觉,而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6.社会公德实习调查报告 篇六

(1)研究课题:社会公德实习调查报告

“桂林市社会公德”素描、原因分析及改良对策。 (2)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以客观准确的认识和考察目前我市公民(大学生、中老年)社会公德的现状;根据问卷结果浅析现状背后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若干解决方案。 (3)研究设计类型: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等。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资料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为主 (4)分析单位:个人

抽样单位:XXX

(5)调查时间:20xx年12月20日—20xx年1月15日

当今中国正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公民的社会公德问题备受关注。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南宁东盟博览会的召开以及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即将到来,更是把公民社会公德素质问题提到了日益凸显的位置。我们可以肯定,当今公民的社会公德素质正日益提升,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为提升整个社会公德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在桂林市进行了社会公德问题的调查,主要针对桂林市的中老年人和大学生两大群体的社会公德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身边小事中寻找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或有效措施来解决社会公德问题,以便提高我们的整体社会公德意识,树立文明人的形象。

大学生公德行为的现状

总的来说,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但结合客观实际情况,能始终如一,坚持良好公德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人文素质,道德修养方面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一下从公共生活领域、公共卫生领域、公共秩序领域、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领域来描述当今桂林大学生的公德现状。

(一)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淡漠、公德责任不强

大学生以公共的集体宿舍为生活单位,有些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只考虑自身利益而不考虑其他舍友的感受,缺乏起码的公共道德素养。例如,缺乏构建温馨和谐公共生活环境的意识,对公共宿舍的责任心不强。他们无视学校的作息时间制度,随意上网甚至通宵达旦,严重影响他人正常休息;在我们的问卷中,“若你的舍友网络成瘾,你会怎么做?”46.15%的同学选择了“给予其忠告”,然而,也有35.38%的同学选择了“无所谓,这是他人的自由”。说明目前本市大学生对网络成瘾还存在相当的观望,忍受,默许的态度。但这种行为影响了整个寝室同学的正常作息,确实需要大家的互相尊重与理解。

(二)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公德意识与公德责任心的缺乏

在许多大学的宿舍、教室、花园、体育馆等,经常可目睹大学生随地吐痰、随手仍烟头、废纸屑、果皮等废弃物的现象。在公共厕所的墙上都有醒目的 “来也匆匆,去也冲冲”之类的提示,实际情况是不少学生无视这些起码的公德要求。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在教室、公共厕所的墙上、门上乱写乱画或留下脚印、球印,甚至是不堪入目的污言秽语。最突出的问题是公共教室的脏、乱、差的程度难以让人将它和佼佼学子的学堂联系在一起。在我们的`问卷中,51.54%大学生对本市的市容环境不满意,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大学校园的环保状况。此外,大学生对每年的环保主题不慎关注,关注人群仅占17.69%,说明环保的观念还应更一步深入到每位大学生的心中。

(三)在公共秩序领域漠视甚至无视规则的存在

遵守公共秩序是人类最基本的理性,是社会公共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没有秩序,任何校园的公共生活均无法实现。有部分学生对规则的遵守程度比较弱,即使有公共规则很多人也是想极力摆脱这些规则。例如,高校食堂学生就餐时不排队,或加塞现象严重;;也有不少学生存在着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无故缺课现象。值得一提的是,有75.38%的大学生选择了“会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这一行为值得肯定。

(四)对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毫不珍惜,缺乏应有的公德素养

有些大学生对学校的公共设施毫不爱惜,不屑一顾、任其破坏。例如,在课桌上乱涂乱刻;门窗玻璃和桌椅经常被损坏;宿舍、厕所、食堂的长流水不断;图书馆或自修室占座现象严重;食堂的饭菜浪费惊人,简直令人瞠目!这与我国当前提倡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价值取向形成了鲜明对比。

至于“你认为违反社会公德的不文明现象在多少人身上存在”,有44.62%的大学生选择了“大多数人都存在”,而且近半数(46.15%)的同学认为决定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环境。我们可以看出净化社会环境,改良民心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公德行为现状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公德行为失范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有社会的、时代的,还有教育本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的影响

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但是在社会公德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等都会造成公德行为的行为不利或不行为。再加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容易造成大家比较自我的个性,常常是“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1、社会不良风气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市场经济是在法律配套相对滞后,精神文明相对落后的形势下以超常速度发展起来的,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道德滑坡的速度。市场经济条件下,重经济、讲效益的观念至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大行其道,这也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得大学生放弃了高雅文明的生活追求,价值取向朝世俗化、功利化方向发展,人文精神失落,公德意识淡化。这也是在调查问卷中“违反社会公德的不文明现象56.78%大多数人都存在”的一大重要原因。

2、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复杂多变的经济生活以及多元化的利益分配方式下,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的倾向。有些人思想意识混乱,淡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混淆善恶、美丑、荣辱的界限,甚至见利忘义,为了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有的人抛弃了原来遵守的规范,放弃了高尚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世俗化、功利化。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大学生树立自主意识,对政治问题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轻信、不盲从,自我评价也更趋向于客观。如我们问卷中关于“面对一些学生用书用电过度浪费以及浪费粮食等问题的看法”有高达43.26%的同学选择了人为对方钱多,那是他的自由。这一现象主要受当今经济因素的影响。

3、文化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环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对人的思想直接起影响的作用的主要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包括思想与文化两个方面,主要指社会的理想、信念、道德、纪律、人们相互的关系,以及社会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项活动的境况。社会文化环境通过融合在人们周围的各种教育因素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面貌和价值取向,影响大学

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社会文化环境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条件,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我们国家,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种文化环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可以使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的工作不协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对于我们桂林市对大学生是否关注每年的世界环保日,其大多说人都是偶尔了解,这也说明了当前的关于环境问题的文化宣传力度还是不够。

(二)网络的影响

如今的大学生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物质生活条件富足。高科技迅猛发展,大学生基本上都有电脑,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文化的影响。他们对于网络的需要和迷恋也达到了几乎“无人不网”的程度。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上人员成分复杂,公德素质高低不一,网络的虚拟环境削弱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很容易随波逐流,忽视社会公德,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也使学生的公德意识被淡化了。对网络的迷恋使得某些大学生践踏社会公德,据一些校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员反映,学校图书馆的各类被偷撕的图书和杂志中,涉及网络游戏内容的量最多。这一方面说明了学生公德自律素质的低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网络对大学生公德行为的强大影响。

(三)教育的影响

公德教育有缺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素质培养都有影响和责任,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主要分析高校教育的影响。我们认为,在目前的高校中,公德教育有缺失,公德教育并没有被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大学》、《论语》、《中庸》、《礼记》已经不再出现在课堂和书桌上。对学生的公德教育,我们应该进一步改变已有的“认知”,充分认清大学生的公德“现状”,抛弃大学生不再需要进行公德教育的错误观念。

1、家庭不重视对子女进行公德教育。学校的大学生一般家庭条件优越,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人溺爱和迁就,往往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缺乏关心他人,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些学生自由散漫,无视社会公德和校纪校规,缺乏社会责任感。

2、学校教育中存在轻视公德教育、公德教育空乏的倾向。从中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高等教育则面临着学生就业的压力,就业率成为衡量学校优劣的标准,学校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有些老师仍然采用说教方式讲空乏的理论,高、大、空的公德教育知识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7.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析 篇七

1、基础文明行为的失范。通过调查发现基础文明行为的失范主要表现在:日常行为无纪律性, 随地吐痰, 乱丢杂物, 在公物上乱涂乱画现象比较严重;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不遵守课堂纪律。就餐时不排队, 抄袭, 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诚信意识淡薄, 助学贷款久拖不还等等。

2、自私功利化趋势加强, 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不习惯与同学交流与协作, 往往表现的自私自利, 经常发生寝室矛盾, 做事常以“我”为中心, 不顾及他人的想法及感受。

3、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多数大学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差, 享乐主义盛行, 浪费, 攀比成风, 不能爱护公共财产, 图书失窃, 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财物损毁严重。上述行为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1、学校教育的缺陷是学生社会公德观念缺失的直接原因

社会公德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反映, 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多数学校只关心学生的成绩, 这也是应试教育的弊端, 用成绩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道德修养等重视不够, 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 道德行为能力不强, 进而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

2、不良的社会风气使大学生社会公德认知出现偏差。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及不断适应各种社会规范并成为正式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尚处于未最后形成的阶段, 仍然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近年来, 不良的社会风气给大学生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不良的社会现象被大学生耳读目染, 比如, 一个老人跌倒了, 我们扶还是不扶。优秀的传统美德被有些人认为是空话, 使其在调节、约束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弱化, 良好社会风气受到污染。

3、现代家庭教育制约了大学生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形成

家庭教育多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可目前多数家庭教育趋向功利化, 多数家庭只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 忽略了对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 甚至有的家庭宠惯孩子, 对孩子犯的错误, 无原则地原谅, 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使孩子惟我独尊、性格粗暴等, 这种习气伴随孩子进入社会, 就会表现为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社会公德意识缺失, 因此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重要环节。

三、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1、优化高校校园公德环境, 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高校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 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

2、充分发挥舆论在学校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倡导公德意识, 多宣传学校和社会上优良的社会行为, 树立典型模范事迹, 推崇先进。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和现象, 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讲公德的良好环境。做好校园美化工作, 以整洁优美的环境熏陶人, 感染人,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加强社会公德日常行为的训练和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联系群众, 了解国情的重要环节, 也是最直接、最生动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校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咨询、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 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 可以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更加了解民情, 了解国情。在实践中认识自己, 对于形成良好地道德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4、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大学生正常健康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去感知体验, 从而在其中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与行为习惯。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摘要:新形势下, 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现象越来越明显,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紧迫, 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及其成因, 并提出了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思想.理沦·教育》2000年:第4期

[2]黄东桂:《关于网络社会的伦理思考》《学术论坛》2000年第6期

8.社会公德报告 篇八

关键词:传统社会公德;缺失原因;探析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认为,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经济关系的制约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社会公德作为一种道德,必然具有道德的一般特点,自然地它也应该受经济关系的制约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要正确认识一定社会的社会公德状况,必须从决定这一社会的社会公德状况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人手。作为这一结论合乎逻辑的推论,要正确探析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文化原因,必须从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人手去求得答案。

一、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

根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关于“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经济关系的制约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结论及上述推论,我们说,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关系对该社会形态下的社会公德具有制约作用。

经济关系即经济形态,它是指人类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基础,即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共经历了两种基本的社会形态,即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在自然经济形态下,生产者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这种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关系极易形成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的“差序格局”的社会基层结构,所谓“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在这个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有一个“己”作为中心,即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地生活,只是在偶然的和临时的非常状态中才感觉到伙伴的需要。在每个人心里,和别人发生关系是后起的、次要的。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社会里很难形成“公共场合”和“公共生活”;在商品经济形态下,生产者以出售自己的商品及服务为目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相互联系紧密。这种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关系极易形成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的“团体格局”的社会基层结构,所谓“团体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在与“差序格局”的对比中提出的。他认为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以他人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社会是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一个个的团体。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社会里形成“公共场合”和“公共生活”是必然的。根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社会公德”的含义,我们说,“公共场合”和“公共生活”是社会公德得以存在的必要前提。据此我们可以说:自然经济关系的形成并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统治地位,是社会公德缺失的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关系的形成并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统治地位,是社会公德形成的经济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关系是自然经济形态下小私有制经济。虽然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也有商品经济的萌芽,但由于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并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统治地位,使得我国的商品经济在自然经济的夹缝中长期得到排挤、得不到长足的发展。这种社会经济关系的现状造成我国传统社会的社会公德缺少必要的经济基础,是我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经济关系原因。

二、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政治原因

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而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无非经历了两种基本的政治制度类型,即专制的政治制度与民主的政治制度。在专制的政治制度下,为维护政权的牢度,达到对劳动者长期统治剥削的目的,统治阶级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从来都是把民看作奴隶,他们不仅不鼓励人民群众关心国事,反而想方设法禁止人民关心国事。正是专制的政治制度的摧残,人民群众谈“政”色变。淡出政治领域、公共事务领域。不难想象,在这样的专制的政治制度下很难形成人民群众关心公共事务的良好氛围,很难形成国民的公共意识、公德意识;在民主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切身地体会到了自身的主人翁地位,每个人在享受自主、平等权利的同时都会把自身的切身利益与国事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局面。在这样民主的政治制度下形成国民的公共意识、公德观念是自然的事。据此我们可以说:专制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公德缺失的重要原因;民主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公德形成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种社会政治制度的现状造成我国几千年来国民只关注与私人生活或专注于故纸书堆,而缺乏关心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意识和公德观念,是我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政治制度原因。

三、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意识形态原因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各种社会观念的总和。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先进的经济基础一般地会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反之,则会有落后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因此,与小私有制的自然经济关系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落后的成分就多些,道德体系中讲私德的成分就多些;与商品经济关系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先进的成分就多些,道德体系中讲公德的成分就多些。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以儒家伦理思想占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就不免带有时代的局限性、滞后性。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关系和“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影响,人们在形成高度重视“慈孝友悌”等家庭私德的伦理传统的同时,往往流露出轻视社会公德的倾向。如建立在宗法血缘基础上的儒家伦理思想在处理私德与公德的关系从而建立道德体系时,是在确立先私后公的关系之后展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排在“国”和“天下”之先的。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可见,在孔孟看来就公德与私德的关系而论,私德是本根性的,是至上性的,公德是以私德为基础并从私德中推延而出的。关于这一点,梁启超先生在《论公德》中进行了大量的论述,他认为:大多数人不知有公德,是中国政治不进、国运日替的根本原因,“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可见,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以儒家伦理思想占主导的传统社会意识形态是我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意识形态原因。

9.学生社会公德遵守情况调研报告 篇九

大学生社会公德遵守情况调研报告

摘 要:大学生公德是大学道德风貌的窗口。因此,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工程。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公德现状总体呈现出积极进步的态势,公德认知较为巩固,公德情感正在逐渐增强,但是知与行、情与意不能完全统一,他们的公德习惯还有待养成。若是要立足公共生活经验,则进行生动活泼的体验性教育才是公德培育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社会公德;公德认知:行为表现;培养

引言

列宁曾经说过,“社会公德是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大学校园如同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学公德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校园秩序、校园风气、校园凝聚力,是一个大学文明程度的外部标志。作为社会文明的继承者、创造者和传播者的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公德观念尤为重要,这有利于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对大学生公德现状的调查研究是进行大学生公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于是本组成员于2013年11月13日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们,同为在校大学生,我想您也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遵守情况有一定了解,我想请您能够可以从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为我们抽出一些宝贵的时间,为我们“常州纺院机电133B班大学生社会公德遵守情况调研小组”完成一下这份调查问卷。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请如实回答。十分感谢您的宝贵合作。

(单选题)

1、您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的评价是?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很差

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2、您认为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成才是否有帮助?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3、您认为大学生是否该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 A.应该 B.不应该 C.不清楚

4、你对公益活动的态度是? A.愿意参加 B.有学分才参加 C.不愿意参加 D.无必要参加

5、当您遇到老师时,您会主动打招呼问好吗? A.每次看到都会的 B.偶尔会 C.基本没有

6、在老师上课时,您会与同学聊天吗? A.不会,这会影响老师的上课和同学听课的 B.有时会,无意冒犯老师,事后心感内疚 C.经常会,不觉得自己会影响到大家的上课

7、上课时你会把手机调成振动么? A.会

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B.偶尔,有时会忘记 C.不会

8、当您与同学发生矛盾或者摩擦时,您会? A.主动道歉,同学间应该和睦相处 B.希望对方先道歉 C.不以理会,无所谓

9、在其他同学遇到困难时,您会? A.主动提出帮助他

B.在同学需要帮忙时才会给予帮助 C.不以理会,视而不见

10、您会在熄灯后,打扰其他舍友的休息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不会

11、如果有同学在公共场所说粗话或者大声喧哗,您认为该行为? A.完全不应是大学生的行为 B.好,可以引人注目 C.不清楚

12、您会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么? A.会,保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 B.会,在同学们提醒下才知道 C.不会,公共环境卫生与自己没关系 D.无所谓

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13、您对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搂抱的亲昵的行为的看法是? A.反对,学校应加以制止,维护大学生形象 B.反对,学校应加以加强教育引导,放宽对待 C.赞成,这是个人自由 D.无所谓

(二)调查方法

调查形式是调查问卷。从小组成员的QQ好友列表中随机抽取100位在校大学生,将调查问卷发送到他们的电子邮箱中。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各个学校的各级在校大学生,在每个小组成员的好友列表中抽取20人,共120人。

(四)调查步骤

11月13日问卷调查;

11月14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11月15、16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大多数的大学生能讲究社会公德,有比较正确的社会公德意识,能正确地理解社会公德的社会作用。因此,从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来看,他们公德状况的认知的主流是健康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是有少数学生对学校整体的学生公德状况评价不是很高。认为校园内讨论公德毫无必要,认为个人公德意识与个人前途毫无关系。具体情况如下:

1、您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的评价是?A.很好(15%)B.较好(70%)C.一般(11%)D.很差(4%)

2、您认为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成才是否有帮助?A.有(85%)B.没有(9%)C.不清楚(6%)

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3、您认为大学生是否该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A.应该(83%)B.不应该(2%)C.不敢制止(15%)

4、你对公益活动的态度是? A.愿意参加(50%)B.有学分才参加(34%)C.不愿意参加(23%)D.无必要参加(3%)分析:

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10、您会在熄灯后,打扰其他舍友的休息吗?A.经常会(28%)B.偶尔会(33%)C.不会(49%)分析:从

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人反对,32%的人反对,11%的人无所谓。

(四)整体表现出来的负面问题

尊师情况不容乐观,尊重同学情况也令人担忧。知行不一,绝大多数大学生接受或认同“正直”、“诚信”、“责任心”、“礼貌”等优秀道德品质,但在行为层面体现出的道德水平却偏低。多数同学的自律性差,甚至有少数大学生正处于道德修养初级阶段。学校重理论,轻实践。

三、我们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改革学校教育方式

学校教育的重点不能只放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公德培养,学校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重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评价。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把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具体到开展社会公德教育辩论会,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让学生到城市社区或农村搞社会公德宣传教育等社会公德实践活动中。

(二)净化社会环境

社会像个大染缸,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会受到社会环境的感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实行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不可缺少的条件。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公德水平,也有赖于整个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创建文明的网络环境都是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有效途径。

(三)抓好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

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要群体。我们作为应该从自身做起,主动担起维护社会公德的责任,不仅要对社会公德有正确的认识,还要行知合一,多多实践。社会也应该积极地组织可以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活动,提高大学生公德意识,将少数有偏差的学生的意识端正过来。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与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息息相关,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做起,自觉的以社会公德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为我国的社会公德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参考文献:

上一篇:航天飞机 教案 (A版三年级上册)下一篇:文具们的诉苦童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