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

2024-08-21

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通用8篇)

1.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 篇一

浅谈新农村建设规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站。在此次重要的会议上,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两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我们国家城乡规划一个重大任务。下面我就以下七点谈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关问题。

一、规划背景

响应国家宏观发展的政策,并且地方重视农村小康建设工作需要,当前大部分农村的产业单一,种植业没形成规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安排,因此,新农村需要制定一个总体发展规划,指导其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当今农村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并且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和地方特色,没有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土地最大效益。

(2)、村内各类用地分散,土地利用方式落后,利用效率低。

(3)、村民宅基地布局零散,朝向错落,户均占地大,密度低,土地浪费严重,公共绿地十分缺乏。

(4)、村内主要道路不成网,部分道路路面状况差。

(5)、村民住宅自行设计施工,建筑质量低下,建筑样式陈旧,无特色。

三、规划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通过改造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农村产业、创新村庄管理机制、改变农民精神风貌,促进农村向产业化、生态化、城镇化转变进程,努力完成文化建设、学校建设、卫生系统建设、计划生育机制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基层自身建设六大工程,大力打造新经济、新生活、新风尚、新村庄、新机制、新农民的新型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2)、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尊重群众选择,依靠群众力量推进新农村建设;政府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物管理和服务职能,着力教育和引导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强迫命令,不大包大揽。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根据村庄区位和发展阶段,尊重客观规律,从现有经济基础出发,明确阶段性目标,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步升级,思想上不急于求成,行动上有紧迫感。不举债、不攀比、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因村制宜、科学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村庄发展水平,坚持“分类指导、一村一策”,采取整体建设、局部改造、环境整治等方式,建设生态型、文化型、节能型等特色鲜明、格调新颖充满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照搬照抄,不搞千篇一律。

建章立制、规范操作。牢固树立“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意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社会事务管理机构,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村庄管理长效机制。不流于形式,不建形象工程。

整体推进、务求实效。坚持规划先导,科学编制村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农民教育、农村管理等内容,使农村环境变化与产业发展同

步,农民素质提升与塑造良好的民风民俗同步,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不急功近利、不搞低

水平分散建设。

(3)、主要目标

规划基本形成功能齐备、空间布局合理、设施完善高效的村庄建设体系,把和平村建设

成为人居环境优良、社会保障均衡、民主法制健全、邻里诚信友好、农民富裕健康、社会安

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村路网全部硬化,农民住房、饮用水安全达标;农户基本用上无害

化厕所,农村污水、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村建有标准卫生室,满足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需求,建立农民健康档

案;配有完善的商业网点、健身场所和文化中心。

人居环境大为改观。消除私搭乱建、人畜共处、柴草乱堆等影响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村庄、渠道、宅旁院落实现绿化美化,绿化覆盖率明显提高。

社会事业较大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合作医疗、五保供养、特困救助

等社会保障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农村初级教育、成人教育、科技推广、科普宣传体系进一步

完善。

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村庄管理法制化、制度化、民主化;农民素质大幅度提高,养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实守信;农民安居乐业,公民道德水

平显著提高。

规划着眼新农村现实情况和特征,致力于解决今后发展中产业、用地、农民创收等一些重

大问题,并制定了高起点的规划目标,构筑新农村“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美好前景。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

重点是培育基础产业,增强农村发展动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人

居环境,初步建成经济发展、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着力提高农民收入○

以循环农业为抓手,推广高效型种植养殖模式。成立行业协会,做好农产品的加工与销

售。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打造新农民。改善水利设施等生产条件,加大对农业相关产业如旅

游、休闲农业等的投入,凸现产业化成效,增加农民收入。

2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优化农村发展环境○

以“治五乱刹三风四改四通”为重点,推进村庄整治,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五乱”,即

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三风”,既请客送礼风、抹牌赌博

风、封建迷信风;四改四通,即改水、改厕、改圈、改厨,通水、通电、道路、通电信。以

村内道路硬化、村庄环境美化、农户厕所无害化以及治水、治乱、治污为主要内容,大力推

进新村新风新貌建设,解决好人畜混杂的局面。建设与村庄规模、布局协调的路网体系,村

庄干路、支路和宅前路全部硬化。建设街头绿地、环树林,见缝插绿。改造农村厕所,实现

农村厕所无害化。实施农村改水工程,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达标。拆除村庄内占用道路、河

道、绿地等的违章建筑,实现村庄干净整洁。采取“村收集、镇处理”的模式,实现垃圾密

闭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

3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将废弃宅基地收归集体,做好公共活动场所兴建工作,将自来水、路灯、沼气池、道

路硬化等建设纳入新农村城镇规划之中,大力推进文化、学校、卫生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

与村庄规模相适应的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商业等公共事业,建设与村庄规模相

适应的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设施共享性,提高利用效

率。建设村级文化中心,满足农民议事、培训、读书、阅报等活动需要;建设卫生室,配备

专门医务人员和急救联络系统,满足农民初级医疗保健要求;利用乡驻地交通条件建设联村

或者连片连锁便利店,满足农民日常购物需求;鼓励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推广

沼气等新型能源,倡导农村能源利用多样化;积极推动农村信息化进程,重点推广网络、视

频、广播、电视“四位一体”的信息网络,满足农民对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的需求。

4创新农村管理方式,建立建管长效机制○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坚持“硬件建设上水平,软件建设上素质”,探索切实可行的农村管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组织的作用,创新农

民参与机制,激发农民创造新生活的自主精神,动员和组织农民投资投劳建设新农村;建立

农村管理接待服务站,处理村民生产生活、公共事务、社会治安、邻里关系等事务,成为村

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建立健全能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内容和要求的村

民自治章程,实现村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

律意识;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塑造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四、道路交通规划

新农村采用二级道路: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一级道路为通村道路宽为7米,二级道路

为村内部道路,道路宽为3.0-4.0米,基本形成纵横交错的路网格局。而村庄外耕地、林地

内的道路应按村庄机耕路规划,结合现有道路线形,调整理顺、加宽加固,控制宽度为2-2.5米。

五、环境景观整治规划

(1)、大部分农村自然环境优美。但村民住宅的无序建设及住宅形式的单调、垃圾的私堆乱放,给村庄景观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2)、整治目标

1以“田园风光、现代生活”设计目标为指导,将新农村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生○

态环境和优美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村。

2居民点内垃圾实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保护良好生活环境。创建富有地方特色○的居民建筑。

3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环境分区控制

1林地环境保护区:丘陵地为林地环境保护区。该区在保持植被条件的前提下进行○

经济林种植开发。

2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区:农村耕地范围为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区。该区严禁进行土地○

开发建设,严禁直接排放生活生产污水、生活生产固体垃圾等,规划作为新型绿色生态农业

种植基地。

3建设用地环境保护区:各集中居民点用地。该区必须在合理的环境控制指标下进○

行居住建设开发,确保居民点生活环境。

(4)、生态环境保护与培育

1污染治理:目前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村民生活污水产生的污染。具体的治理从几个○

方面进行:

1、治理污染源;

2、集中处理污染物;

3、动态检测机制。

2水土保持与涵养:对村域范围内的裸露地表进行分类,并加以人工处理,尽可能○

以植被进行绿化;同时,针对村内的弃置地进行考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种植树木,加

强水土保持和涵养。

3植被和物种的保护:完善村规民约,加强村民的法律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5)、居住环境整治

1对每家住户的厨房、厕所、牲口圈进行改造。厨房改造,考虑用水泥加固和瓷砖○

贴面,既美观又干净;厕所改造当中,考虑以卫生为主,尽量改旱厕为水冲式厕所;牲口圈的改造拟用水泥砌筑,同时,做好排水措施,改善卫生状况,减少疫情的发生。

2居民点内设立集中垃圾收集箱,对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再统一运往镇垃圾处理或○

集中点,严禁居民生活垃圾自由堆放。

3房前屋后绿化,水坝、堰塘等改造计划。对于房前屋后整治主要是减少裸露地表,○

增加绿化,同时兼顾美观;水坝和堰塘整治主要是对在居民点内水坝和堰塘进行环境改造,净化发臭的水塘,对水坝进行加固和硬化,设立闸门。

4新建建筑形式主要以规划主管部门提供的户型为参考;○材料基本上用传统材料,鼓

励使用本地材料;建筑体量小巧;色彩淡雅;立面形式鼓励采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居民形式。

六、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当前许多农村供水不足,水质差的印象比较普遍,要根据农村人日

用水量预测当地某个村庄用水量,有必要对较近水厂进行扩容,采用枝状管网供水村庄农民,使他们喝上放心水。

(2)、排水规划

1排水体制 ○规划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2雨水排放 ○雨水排放根据就近排放原则,各组团雨水就近排入明渠或自然水体。

3污水排放 ○

规划各居民点生活污水每户首先经过自家化粪池,然后集中收集到各居民点的人

工湿地污水处理站,污水达二级标准排入就近农田用于农田和菜地灌溉。

另外为避免猪粪水下渗造成地下水污染,鼓励村庄的养猪家庭安置沼气池,把猪粪转化为沼

气与沼肥。沼气作为村民主要燃料,沼肥用于水稻种植、山林灌溉等。

(3)、电力电信规划:据当地新农村生活和工业用电负荷,由较近变电站引线穿过农

村区域,实现规划村乡供电同网同价,供电一体化。电信、电视应普及率达到100%。

(4)、能源建设与环卫设施规划

1现状分析 ○

能源建设现状:大部分村庄能源建设良好,村民主要利用能源为煤、液化气等,是村民重要的生活能源。

环卫设施现状:当下农村卫生情况整体来说较好。但现状没有系统的垃圾收集

设施,没有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垃圾随意堆放或简易填埋,对环境、景观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规划措施 ○

规划提出在现有能源结构的基础上适当发展沼气池(有养殖的家庭),并且让沼

气不仅用于燃烧,还可用于照明等,提高沼气能源的利用率。鼓励利用太阳能,无污染、成本低,适合农村使用。

(5)、防灾工程规划 1防洪排涝工程规划:规划整治区域内的沟渠水库进行必要的疏拓调整,提高沟○

渠排洪和排涝能力。2抗震工程规划:对农村处于地质设防区的房屋和构筑物,设计时均按抗震设防○

要求设计。

3消防工程规划:在农村驻地设置一个二级普通消防站,负责整个乡域范围内的○

消防任务,要另增设辅助消防水源;农村区域内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应达到国家标准。消

防通道的宽度和转弯半径均应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要求,以便于消防车辆能再最短时间内到

达村域的每一个地段。

4人防工程和生命线系统规划:当今农村均未设置人防工程,村域人防由乡人民○

政府负责,乡村两级建立联幼机制。生命线系统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规划区结合乡政府办公大楼配置街道指挥工程处一个;结合乡卫生院设置人防医疗救护工程处一个。规划实现区域内的通信、能源、给排水等管线地下化,可大大提高它们的可靠度。村乡生命线系统的一些结点,如交通线的桥梁、涵洞、管线的接口,都必须进行重点的防灾处理。

七、规划实施步骤与措施

(1)、实施步骤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三个阶段来组织实施。

1宣传发动阶段。○召开动员会,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传达中央及省、市、区精神,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作法,安排部署新农村建设事宜。二是培训骨干。邀请党校、技校老师给镇、村干部讲座,培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形势、任务及作法,帮助、村干部正确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涵义,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运作办法。三是横幅标语宣传,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宣传专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具体内容、建设目标,让全乡全村人民群众了解新农村建设,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

2试点带动阶段。乡政府确定新农村建设试点,以点带面,总结推广。重点搞好○

以下几项工作(1)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成硬化路、居民楼外墙漆装饰、排水沟渠建设、自来水、化粪池、绿化、路灯等工程。(2)村庄整治。对全村村容村貌进行统一引导改造,对违章建设进行整顿,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3)村规民约建设。选定一个自然村进行前期试点,以便整体推进。

3全面实施阶段。○

(2)、具体措施

建设新农村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创造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集聚机制和政策环境,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1建立政策保障机制 ○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中央及国家有关政策,要搞好项目立项申报,争

取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配置资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预算内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成部门合力。乡直各职能部门要按照“统一支持、分头管理”的原则,都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同时各单位也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或者向新农村建设提供新型建材、供水节水设备、垃圾污水处理设备、卫生洁具、教育培训设备、卫生防疫设备、文化体育设施等,以实物形式支持新农村建设,并列出年度计划。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对于非公益性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农民自主投资、投劳建设,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产业等新型推广项目,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引导性支持;对于集中供水厂、沼气等能产生效益的公用设施,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实行有偿使用。

2建立对接帮扶机制 ○

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建立乡主要领导联系村、乡直部门包自然村的结对共建

机制,把新农村建设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组建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从乡直机关部门选拔一批综合素质号、工作能力强的干部组成工作队,明确职责、量化指标,并建立考核机制,队成绩突出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组织“一帮

一、手牵手,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活动,建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等经济实体“联村帮扶”制度,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与新农村建设,在资金、物质、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建立绩效激励机制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各级部门共同的责任。乡负责

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村庄自治组织负责具体建设项目,组织农民自主投工、投劳、投资、投智参与项目建设及管理。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对各单位工作情况进行验收和考评,发挥政策撬动作用。对工作扎实、推进效果好的单位予以奖励,并加大支持力度;对组织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4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

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廉政建设,监督检查前置,工程项目“公开、公正、透明”。

要引入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制度,确保施工质量;加大财务审计力度,强化资金与实物的监管,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鼓励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和广大群众进行监督;接受人大、政协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新农村建设成为廉政工程。

5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各级领导干部要树

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精心组织、真抓实干。乡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筹协调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乡直各单位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年度任务和重点,结合自身职能,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探索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村党支部要切实发挥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2.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 篇二

一、农村“三资”范畴

农村“三资”是农村集体所拥有资金、资产、资源合称。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集体所拥有的货币资金, 包括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 上级转移支付和补贴补偿资金、社会捐助资金、救灾资金、“一事一议”资金、新农村建设奖励资金等;集体资产包括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 村集体投资投劳兴建的水利、交通等农业基本设施, 科教文卫公益设施, 以及各种物资材料、债权等其他资产, 农村集体资源包括法律规定的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荒地、溪流、荒地等自然资源。

二、当前农村“三资”监管现状

(一) 监管队伍不稳定, 整体素质并不高

余姚市21个乡镇, 经管人员的年龄普遍较大, 经管人员文化层次较低, 村级财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要求。乡镇农经管理站的管理职能之一就是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但是从调查来看各乡镇专门从事农村“三资”监管的人员也就三四个, 并且一半左右是临聘人员, 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二) “三资”监管中存在诸多问题

1. 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

前几年, 大岚镇积极推行“会计代理站”模式, 村级账务统一由镇政府代理记账, 财务处理有所加强, 但在从审计结果来看, 行政村在资金管理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说村级违规设立小金库, 回避账务的监管;还有出纳对现金管理比较混乱, 有部分村违反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规定, 存在大额现金支付、大量库存现金等现象。

2. 对集体资产处理不规范

目前, 农村普遍存在着对本村集体资产家底不明确、产权不清、资产没有台账等问题, 特别在对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处理等方面无规可循, 比如在山林、房产、村集体企业、旅游资源等集体资产的承包、出租过程中, 存在着不按规定操作、出租收入的收取方式上不统一等现象, 集体资产的处理未经过“三委会”决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决议, 甚至有时候是村书记一人说了算。

3. 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

表现是一工程决策中违犯村民主程序, 招投标不公开, 对村里的工程项目不进行公开招投标或者实施分标、拆标;二工程建设中对质量管理疏忽, 在建造过程中经常出现管理上的真空, 工程随意变更, 并且变更手续后补;三工程财务管理中混乱, 有些村干部通过虚增工程量、虚开工程发票、不按合同条款付款、超额付款等手段, 从而获取非法利益。

4. 对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

(1) 专项资金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有些村对专项资金自行进行拆分, 随意扩大受益对象; (2) 有些村采取下拨不入账或者虚假列支等手段, 套取专项资金, 侵占为个人己有或者挪作他用。

(三) 农村资源交易刚刚起步, 对资源交易缺乏有效的指导

一些村民认为, 山林、农田等承包地属个人所有, 土地流转属个人行为, 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的土地置换, 处于无序、自发状态。土地置换过程中只要口头谈成就可, 并不需要签订书面合同, 也不需要行政村级组织和乡镇农经管理站的审核, 也不需要备案。有一部分农户就算签订了合同, 但由于合同内容不完整, 并未备案, 从而合同双方责、权、利都不明确, 一旦双方发生纠纷, 调解就没有依据。镇政府虽有交易平台, 但并未实际操作, 缺乏宣传和有效的指导。

三、如何加强村级“三资”监督管理

(一) 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三资”管理队伍

农村“三资”管理的怎么样, 归根到底是人的因素, 只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管理队伍, 才能把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农村管理队伍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一要培养好领导干部树立管好农村“三资”的意识和责任感。二要着重培养一支专业理论水平较高, 职业素质高、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管理水平强的的农村“三资”监管理队伍。只有农村监管人员的素质、技能整体提高, 才能适应这一巨大的发展变化。

(二) 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制度, 促规范、明管理

建章立制把好的经验和做法, 以制度规范的形式固化下来形成长效机制是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的关键点。大岚镇在原有出台的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 进行整合规范, 以“1+7”制度, 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求。“1”即指导《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 对资金、资产、资源、票据、档案、合同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7”即指7个配套办法, 分别为《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考核办法》, 采取百分制倒扣分考核, 量化三资管理效果;《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重大党务村务财务两轮票决制度的实施办法》, 以备案报告制、财务制约制、监督执行制等监督制度, 来保障重大党务村务财务的“三重二轮票决”制度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监督规范建设工作的通知》, 从建设标准、工作要求、工作规程、检查与考核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正确履行职责, 提高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务、村务、财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通知》, 细化了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的内容、方式、时限、程序和监督, 确保党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落实;《关于村级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的实施办法》, 搭建了交易平台, 对产权交易的产品、交易程序、形式等做了明确, 以规范化交易来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的意见》, 对行政村非生产性开支以人口规模、集体经济收入、工程项目、上级争取资金等实行定额控制, 实行“分段定额、总量控制、超额自负、分级管理”的方式, 着力规范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银行账户管理办法》, 明确行政村只在农村合作银行开户, 一个行政村只能有一个账号, 并对现有账户开展清理。除此之外镇政府还应制定审计监督制度,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纪委的监督机制, 进一步促规范、明确职责。

(三) 加大资源交易的宣传力度, 规范操作

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 有针对性地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村级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文件, 引导农民全面理解土地承包流转的原则、形式和目的, 了解资源交易实施的办法、流程。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 增强农民依法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识, 增强农民对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乡镇、村要成立服务大厅, 为农村土地流转、旅游开发、房屋出租提供信息并积极促成交易。同时明确交易平台的操作流程、上墙公告, 做到一目了然, 按章办事。同时镇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文件, 明确进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范围, 未进交易中心交易的, 所签合同一律无效, 会计代理站一律不予付款, 并把这一规定纳入村干部年终考核目标, 实行一票否决。

四、结语

本文对于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简称“三资”) 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 我们了解到, 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三资管理在应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及时地发现监管上的问题, 着手完善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从而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制度化, 规范化, 防止农村“三资”流失, 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摘要:文章结合工作中所发现的相关问题对“三资”监管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 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时期“三资”监管工作的规范化, 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三资监管,对策

参考文献

[1]规范集体“三资”管理推动农村和谐发展[J].党建研究, 2009, (3) .

3.浅谈新农村建设新供电服务 篇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供电服务;服务内涵;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所指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化企业。所谓“一强三优”,即“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起来之后,国家着力于新农村建设,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经济作为农村经济之一,其影响并决定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在当前,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发展战略,力求结合新农村建设背景,为农村提供新的供电服务,既满足农村用电需求,又扩大电网服务范围,促进电网公司的发展。下面,笔者对国家电网公司可采取的新农村新供电服务措施作详细分析。

一、开展新农村建设新供电服务的必要性

党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和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电力供应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安定与和谐,这就要求我们以新的服务,来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解决用电客户的困难,从而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让农民满意,让政府放心,经过“两改一同价”、“户户通电”,供电能力和供电范围都大大提高。在党中央国务院节能减排方针下,电力作为绿色能源,更要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农村电网相对城网来说仍然较薄弱,耗能高,负荷率低,线径小,设备旧,线损高的现象比较突出,需做好节能技术服务,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供电效益和能力。

二、新农村建设下新供电服务的执行措施

(一)树立新的供电服务理念

要实现农村供电新服务,就必须先转变供电服务观念。电网企业在考虑农村供电问题时,可以将农村供电质量与公司的未来发展相联系,要认识到农村供电服务对电网公司发展的作用,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起新的,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供电服务理念,转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切实提高农村供电服务质量。

(二)创新供电服务举措

农村供电服务质量提高,供电服务转型要建立在原供电服务方式上,吸取原供电服务方式的合理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服务创新,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完善电网服务结构等方式来提高农村供电服务质量,改善农村供电状况。供电服务举措的创新方式有:

(1)完善农村现有的供电网络结构

国内现有的农村电网结构并不完善,不管是供电设备还是供电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电网变压器老化、破损,电网线路线径过小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造成影响,必须采取措施对电网进行强化。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开始着手打造农村智能电网,加大资金投入,利用智能电网建设措施来有效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质量。这一举措是电网企业创新农村供电服务的主要举措之一。

(2)实行供电服务承诺

目前,国网公司已经在供电服务的项目,如供电可靠率、到达故障现场抢修地时限、供电方案答复期限等,进行服务承诺,那么,要实现对外承诺,需要在硬件上,加大电网建设力度,提高供电可靠性,在软件上,需要加强员工各项培训,实现服务承诺内容公开公布,并接受社会监督。

(3)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系统

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原则,按照“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和模式来设计服务机构和流程。建设规范的供电服务窗口,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通过24小时95598语音客户服务系统,实现受理客户咨询、查询、故障报修和投诉举报等业务;建立故障抢修服务队伍,做好设备检修和全天候故障抢修服务。

(4)实施品牌服务战略

完善营销标准化体系,统一品牌标识,改善基层供电所营业环境,树立品牌服务意识,实行优质服务,规范服务流程,统一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以良好的组织管理、文化理念、服务创新来树立服务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影响,赢得广大农民用户认同。

(三)规范供电服务业务流程,客户服务高效是新时代供电服务的保障

当我们在购买家用电器时,愿意与服务态度好、懂专业的销售员多沟通,并期望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关注产品的售后服务。电能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当客戶选择使用电能后,将与电力企业形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双方都期待保持良好的关系。良好素质的服务人员、规范的服务流程、优良的服务环境和便捷的服务方式等等是赢得客户满意的基本条件。

根据电力业务的需要,客户要与不同的服务人员打交道。窗口服务人员直接受理客户咨询、报装、交费、报修、投诉、举报等各类业务。窗口服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规范的服务行为和熟练的专业服务技能才能为客户提供春风般的微笑服务。

供电上门服务人员包括查勘、装表接电、抄表、催费、台区管理、抢修人员等,在服务过程中,不公要求员工遵守行为规范,且严格杜绝“吃、拿、卡、要”现象。通过“首问负责制”、“营业窗口列队晨会制”、“营业窗口准军事化管理”、“客户回访制”等,保障窗口受理的所有业务规范、高效处理,让客户感受方便、快捷的优质。内部管理及工作虽然不直接面对客户,但作为客户服务强有力的后台支持最终的目标还是为客户服务,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不能因为自身的工作失误而导致优质服务工作不到位。为保障客户的基本利益,国家电网公司公布了企业员工“十不准”,它是所有企业员工的基本行为和道德规范。

(四)社会满意,品牌形象好使新供电服务成为良好口碑

对于每个消费者,心中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都有一个评价,他们在选择优良产品的同时,还会自觉地在亲朋好友中宣传。电力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口碑,还必须加强客户服务监督、客户信息交流和宣传。

目前电力企业接受客户监督的方式有:客户意见箱、客户意见薄;95598客户服务热线;供电营业窗口领导接待日制度;信函、信访;第三方组织的客户满意调查活动;客户座谈会及服务质量监督员会议;电监办设立的供电服务电话12398;定期向社会公布承诺兑现率。不同的监督渠道,让客户遇到供电和服务质量问题时有沟通的平台、有申诉的地方和找到解决的途径。当客户的问题得以解决时,客户能感受到电力企业的关心、关注;通过与客户的沟通,电力企业也能及时了解客户的意见和需求,发现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改进并不断提升客户服务的质量。

三、结语

作为电力企业员工,无论什么岗位,无论什么用电身份都是代表着企业形象,无论什么工作都要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着重论述了新农村新供电服务的实施措施,得出相关结论,希望对同行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志勇,董玉惠,周凌月,张晶.新农村建设不等于农村城市化[J].农民致富之友,2006年08期

[2]李艳春.农电系统供电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6)

4.浅谈新农村建设几点做法 篇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件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建设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战略举措。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社会义主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涉及到旧房拆除、房屋美化、道路硬化、改水改厕、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等多项工作。为切实把这些基础建设好搞好,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宣传发动。镇村干部经常走村串户,深入到群众中去,向农民讲清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做法和目的,提高群众参与意识。特别是在拆除猪牛栏、厕所等危旧房时,很多百姓不理解,通过党干部耐心做思想工作,想尽办法迁后安置,最终还是成功将大部分危旧房拆除,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后来也赢得了百姓的称赞。

二是村民自治。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农民主体,理事会运作”的基本模式。首先是选举有威望、能力强、办事公道、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成立村民理事会,结合农村轻年外出务工实际,公充发挥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其次是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力量,应该建什么、不该建什么,怎么建,都由理事会召开村民代表大

会决定,再由理事会做个别农户思想工作。比如在新建农村过程中,个别村民不愿参与或是提出无理要求,事会事代表村集对向其做工作,讲明不配合就是损害集体利益的后果,让其认识到村民自治的力量,从而改变观念,积极参与。从我村建设经验来看,近年来,我村共拆除危旧房XX栋,村民投工投劳硬化道路XX千米,都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建设成果也比较满意,没有发生一起因新农村建设产生的上访事件。

三是政策结合。在新农村建设过种中,我村充分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政策,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及长效管理。拆除危旧房时,有些村民房屋建设不合理,通过拆除后移,门前修路的方法提升后移重建房屋的综合价值,得到百姓的赞许;另外部分困难群众重建经济压力较大,我们就结合危房改造给予适当补助,不但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更多的是提高了百姓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

二、资金筹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历史任务,由于我村各项事业的历史欠账较多,农村经济发展薄弱,加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解决三农问题,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是扩大龙头影响。村委会及村民理事会着重选择一部

分热爱公益事业、关心家乡建设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向其讲明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资金困难,这些能人富人带头捐助,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扩大了他们在村中的影响力,营造好了一个积极捐助的良好氛围。

二是集体收入投入。有些村庄有集体公益林、山林开发、水塘开发、占用集体土地补偿等收入,这些收入一般用于公益事业发展,正值新农村建设资金紧缺时,村民理事会提出用于新农村建设,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支持。新农村建设成果惠及最直接的是广大村民,村民也愿意将集体收入用于建设中去。

三是喜事筹集。集思广议,我们有些村想出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的好方法,村民利用农户建房上梁、做寿等喜事,向广大村民倡议集体把礼金交由村民理事会统一管理,再以全体村民的名义向事主送一块带有感谢意义的牌匾,其余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

三、长效管理

搞好好新农村建设,“三清、六改、四普及”是手段,建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型农村是目标,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根本保障。

一是要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在各新农村建设点成立村民理事会,选举有威望、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为理事会成员,做好新农村建设宣传发动、项目管理、质量监督、财务公开以及成果维护等各项工作。

二是要健全保洁机制。在维护新农村建设成果中,要加大环境卫生保洁力度。结合农村清洁工程,收集卫生保洁费,聘请专职保洁人员,配好必要的工作设施和工具、落实人员待遇,对村庄定时进行清扫。农户配备“两桶一袋”,将垃圾分类收集后由卫生保洁员清运至垃圾池,统一运送至垃圾中转站压缩,建立农村垃圾“村集、镇运、县处理”模式,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5.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 篇五

。。学院。。专业

学号。。姓名。。指导老师。。

【摘要】: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充满机遇与挑战,农村多数基层政权建设卓有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倾向性的突出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产生严重后果。

【关键词】:基层政权;政权弱化;政权建设;

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这个基础的稳固与否,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

一、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认识

目前,我国农村的基层组织设臵主要有乡镇政府机关和村民委员会。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包括乡镇政权和村民委员会建设两部分。乡镇政府机关综合管理本乡镇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事物等。乡镇政权建设主要是指在乡镇政府中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工作机制,完善监督程序,推行政务公开,增强办事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组织。村民委员会最基本的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事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村民委员会建设主要是指村民委员会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开展村民自治活动。

二、对农村基层政权问题的分析

通过对农村基层问题的调查我发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日益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干部心态失衡,存在思想危机。一些基层干部经受不住腐朽思想的侵蚀和诱惑,世界观、价值观发生蜕变,与党离心离德,为自己谋退路,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当前,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中还蔓延着一种浮躁之风,对发展事业、求名求利、改善生活期望值过高。表现为急功近利,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急于求成,头脑发热,脱离实际,想一炮打响,一举成功。一些基层干部不安于农村,不安于其位,一门心思用在脱离农村、谋求更高的职位上。有的为了出政绩,大干劳民伤财之事。有的跑官要官,不择手段。这种浮躁之风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第二,政府权威失灵,存在政治危机。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曾经是很有权威的。一些地方现在不行了,农民对基层政权缺乏信任和认同感,许多农民根本不听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你让他住东他偏往西”,令基层干部无可奈何。基层政府权威失灵,直接后果是政府的社会控制能力和动员能力下降,也就是基层政权退化。

第三,财政收入失源,存在生存危机。据调查,全国大部分地区乡、村两级有债务,有的地方几乎村村、镇镇有债务。从全国看,80%左右的乡镇难以足额按时发放工资。有些农村基层干部人心惶惶,他们一不知道乡镇政府的前景如何,二不知道自己的出路何在。村级财政状况更不容乐观。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进,村级组织的合法收入锐减,加之征收困难,没有一分钱收入的“空壳村”越来越多,有的地方“空壳村”高达60%以上。这些地方的村“两委”已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靠自身能力生存下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第四,社会管理失控,存在安全危机。在一些农村,党和政府的声音几乎听不到,宗族组织、宗教组织、各种非法宗教迷信甚至邪教组织、黑社会组织却大行其道,一手遮天。农民群众最不能容忍的是农村基层政权 2 和基层组织出现的“黑恶化”。一些地方的乡村干部沦为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的“南霸天”、“东霸天”,他们寻衅滋事、非法拘禁、贪赃枉法,惹得民怨沸腾。在这些地方,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已严重丧失,坚持跟党和政府走的老党员、老干部、老积极分子心存芥蒂,敢怒不敢言。

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没有发挥好。当前基层组织还是没有将足够的精力放在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重点上来,更多的将精力耗费在其他的琐事上了。在发展经济时也不能站在农民的角度来制定方案和措施,往往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结果。这也已经成为我们搞农村各项工作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对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同时,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基层财政负债沉重制约了行政效能,部分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不协调,基层党政组织社会动员能力下降,基层政权行政能力有趋于弱化的倾向。江泽民同志说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政权行政能力弱化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努力推动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基层政府大包大揽,管得过多过宽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基层政府仍然热衷于直接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少问题。比如由于投资失误或是重复建设、超前投资导致财政背上沉重负担;以GDP为政绩考核主要指标导致注重经济的数量扩张而不注重经济效益;权力寻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受到抑制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 3 行政管理科学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从经济建设向公共管理转型。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在基层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基层政府职能应该以向社会、企业和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搞好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为主,宏观管理和调控职能主要由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承担。

其次,要树立现代政府理念。要摒弃政府权力无边、包揽一切的旧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理念,使政府从具体参与经济建设活动中脱身出来,把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能够解决的问题交给社会处理,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提供公共产品上来。当前农村基层政府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卫生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和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上来。

再次,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转变行政管理方法,充分利用间接管理手段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就农村工作和农村民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意见。要根据《意见》的精神,与时俱进地探索基层政府管理的新方法新渠道,实行透明行政、服务行政,及时将政务信息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二是整合农村政治资源,提高社会动员能力。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 4 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业形式、生活方式、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变化直接导致了社会的分化,个人自由度增加,对政府的依附性下降。农村新富阶层的迅速崛起,冲击了农村社会权威体系,使农村社会由以前的党政单一权威制向多元权威制转变。再加上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减弱、农村财政经费短缺等问题的影响,党政机构对社会的直接控制能力减弱,动员能力下降。整合农村政治资源、提升基层党政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是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首先要吸纳农村新精英进入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积极培养和发展农村经济能人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把他们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积极引导他们把个人致富与带领群众致富结合起来,更好地配合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党组织的权威性。

其次要积极拓展基层政治参与渠道,包括推行选举制度改革,农村基层党政领导实行直接选举,改革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分配方式,名额适当向农村精英倾斜;加强与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沟通,畅通民意收集和反映渠道;加强对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村群众提高参政意识,依法参与政治活动等。

第三要努力培育农村社会组织,提高农村社会的组织程度。随着“公司(基地)+农户”等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出现,有必要引导农户参与和组织一些以互惠互助、发展经济为目的的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更好地适应社会化生产和参与市场流通的需要。第四要合理组织安排一些社会公共服务活动,比如兴修水利、修筑乡村道路等,党员带头,号召群众参与,使群众既得到实惠又受到教育,增强基层组织的向心力。

三是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青壮年绝大多数都外出务工,农村精英流失非常严重。加上农村党员老化问题严重,农村干部待遇报酬太低,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基层干部非常缺乏,特别是有魄力、有办法、年富力强的干部更少,农村干部素质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同时由于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不注重学习提高,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不熟悉现代党组织运作和行政管理方法,仍然沿用旧思路、老办法来处理和解决问题,甚至方法简单粗暴,给群众留下了不好印象,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为此,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任务十分紧迫。

一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既要开阔基层干部的视野,夯实理论基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又要学习现代科技、管理、经济、法律等知识,努力提高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和解决各种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要重视抓好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既要从农业人员中培养人选,又要从经商务工人员中物色合适人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建立起一支数量合理、能力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6.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传统村落保护 篇六

[摘要]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和城市化浪潮的加剧,广大农村正在进行城乡一体化的改造和建设,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巨大难题。经过近十年普查整理和抢救的成果很有可能因为村落的不存在而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处落脚,被迫上楼的村民们失去了文化空间的同时,丰富而多样的民间文化也会随着传统村落的消失而消失,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巨大损失。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着手对我国“江河流域”(即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以及其他广大地域的传统村(镇)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开展田野调查。特别是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20个课题组267人集中对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17个省113个县(含县级市)中的902个乡镇传统村落文化遗存进行了为期25天至30天不等的综合性复查。据“遗存实情”记录统计数据显示,传统古村落生态状况令人堪忧。这些地域中,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至2010年仅幸存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传统村落。

[关键词]传统村落;新农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就已经开始,而真正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还是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事情,进入21世纪后,先后分五批将181个建制镇和169个村庄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近10年的今天,行走在一线的保护工作者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历史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非遗后时代”②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果任民间文化赖以生存的传统村落继续衰败下去,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且在2006年和2007年的政协会议上,冯骥才先生先后提出两个提案:《关于规划新农村建设要提前注重文化保护问题的提案》和《关于建议重要的古村镇抓紧建立小型博物馆的提案》,在提案中,他已经前瞻性地意识到古村落或者传统村落可能遭受到的命运,尤其是文化遗产保护的艰巨性。2011年9月6日上午举行的纪念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一直致力于民俗文化研究的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共同对话古村落保护问题,冯骥才先生关于紧急抢救和保护传统村落的呼吁得到了总理的高度重视,2012年4月16日,国家三部一局发布《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

那么什么样的传统村落值得保护,该怎样保护,冯骥才先生经过长时间的田野考察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认为,关于古村落或者传统村落的标准有四条:第一,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都被村落记忆着;第二,应该有较完整的一个规划体系,比如较完整的村貌、建筑、街道以及庙宇、戏台、桥梁、水井、碑石等,应该是一个基本完整的体系;第三,应该有比较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包括各种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第四,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它的独特性。独特性就是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的价值。如果按这些标准确定是古村落了,就一定要保护,绝对不能破坏,这是原则。③这个标准基本上涵盖了传统村落的重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而且重要的是过去的古村落保护着重村落的文物保护价值,这次的传统村落扩大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也是为了防止在对村落进行保护中导致村落的“空巢化”现象。④因为,中国的传统村落千姿百态,要想对每一个地方的传统村落采用统一的保护方法是不科学的。所以,需要政府和专家学者要经常亲临现场,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从而为当地规划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后沟古村位于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因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2005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调查保护示范基地。”⑤经过学者和政府的合力,一个几乎被遗忘的村落获得了新生,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而后沟村保护的经验也同时启发我们,实地考察和科学规划的重要性。

不关心村落中的人和他们的生存及相关民俗文化,是传统村落保护之一弊。“把关注焦点放在古村落的物质遗存上面,不关心与古村落物质遗存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关心古村落居民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发展利益等,这种兴趣和思路显然是有偏颇的,按这种思路进行古村落的保护则是有严重缺陷的、不完善的,不能使古村落获得可持续发展,实际上也不能对古村落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完备的开发和展示。完善的古村落保护,不应只重视保护、修复古建筑的物质层面,也应该完整展示、合理传承与古建筑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⑦学者在对著名传统村落浙江落苍坡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因为着力于对建筑本身的保护而忽视其中的人的生存以及整个村落的传统文化,导致了保护工作的不利。

虽然有很好的文化遗产,但缺少持续不断的保护资金投入是保护工作第二大弊。本来作为传统村落保护成功典范的山西榆次后沟村 2011年仅参观的中外游客达8万多人次,后沟古村旅游有了收益,村民生活也有了改善,但新的问题出现了:每年文化遗产的维修费用没有着落。尽管政府分20%的收益,个体老板有60%,村里有10%,但实际上村里拿不到。“政府如果不增加投入的话,就把开发古村落的初衷给忘了”。

更有虽然挂了保护的门牌,却不加保护或者空置的村落,此为保护的第三弊。这实际上更是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渎职。比如“当前徽州古建筑情形最切实的描述就是人走楼空:随着居民的离去,房屋就丧失了其使用价值,建筑就逐渐失去了生命力。

没有经过专家学者的论证和科学规划,随便拆迁和重建导致传统村落面目全非,此为第四弊。过去因为穷,楠溪江古村落被保存了下来;但随着经济发展,当地人富了后开始拆旧屋建新屋,导致一些本来整齐划一的传统村落建筑中时常出现一些小洋楼和其他现代建筑,破坏了整个村落的格调和风格。另外,一些被拆除重建的房屋完全被设计师按照自己的理念规划,完全不考虑该建筑过去的风格和风貌,用个人的眼光取代历史。真正的传统村落保护应该是修旧如旧,是不断地加固,防止倒塌和继续破坏,不是制造假古董、假村落或者假的历史。

明白了目前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以人为本”应该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原则,应尊重村民权益,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保护传统村落要让村民们意识到,保护它是为村落今后的发展提供平台,会为未来村落发展带来收益。不仅能为当地村民开辟财源,同时也能使当地村民对传统村落资源的价值和资源保护有新的认识。只有让村民主动地参与到村落的保护行动中去,才是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发展的可能。

在村落保护工作中,让村民们享受到保护工作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并从中获得实惠是很重要的。在保护他们村落的时候,应该让他们成为保护工作中积极的参与者,要多方征求村民的意见,不能让村民的村落成了知识分子或者政府想象中的样子。其次,在抢救和保护的同时,还要兼顾村民今后的生活出路,不能在挂牌和论证之后一走了之,那样的论证并不能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持续发展有任何作用。再次,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从内心深处唤醒他们对自己文化的感情,让他们自觉参与到传播和保护生养自己土地的工作中,并成为常态。

作为拥有7000年农耕文明史的国度,我国各地遍布着各具地域与民族特色的古村落。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形成的传统村落,大量地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是宝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有效保护、深入研究幸存于世的形式与类型丰富、地域与民族特色突出、历史文化信息承载厚重的古村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注释]

①③冯骥才:《古村落是最大的文化遗产》,《灵魂不能下跪——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②这是2011年11月在中国木版年画国际论坛上,冯骥才面对媒体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近10年后的新时期,这个时期将面临着新农村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的强烈冲击。

④冯骥才在《文化空巢及其对策》一文中指出:在我们为那些不知不觉就会被推土机推去的古村落与城市的历史街区心怀忧患之时,是否知道它们已经出现了可怕的“文化空巢”?这些历史形态犹存的村落与街区,远远看去,似是不错,古建筑一幢幢优美地立在那里,可是如果穿门入户就会发现,历史只是在它的躯壳上,并不在其中。里边的家具什物早都面目全非,看不到任何地域特色和文化细节。历史内含已然不存。

7.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档案工作 篇七

一、稳步推进新农村档案工作

1. 加强领导。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各乡、镇部门档案工作的业务监督指导, 同时乡镇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档案工作指导思想的基础上, 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 加强和注重与民政、农业、水利、林业、科技、卫生、文化等部门或人员的联系和协调, 逐步实现各涉农部门的档案综合协调和管理。注重实效研究新农村的档案内容, 重点将村务公开、农业科技、林业推广、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档案列入归档类型, 同时加强特色农业档案收集, 如“粮食直补档案”、“家电下乡档案”、“低保档案”以及反映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和谐档案”等。

2. 规范管理。

建立规范的综合档案室、标准的查阅室。档案室需配有计算机、复印机、数码相机、刻录机。将村组财务事务档案资料清理归档, 将该项工作列入年度计划中, 任何人都必须按规定履行相应的程序, 制度在前, 预防在前, 用制度管事管人管财。

3. 注重宣传。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对各乡、镇业务指导时, 要大力强调宣传档案的重要性, 强调网络建设的益处, 宣传档案利用的实效, 普及查阅与利用档案的简易操作流程等知识技能, 使广大农民习惯用信息联网查阅档案;要在各乡、镇内推行资源整合和信息联网, 特别是针对农民在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找销路、盼服务”的需求, 建立农村科技档案信息站和信息点, 形成信息网络, 将专业村、示范户的名特产品、优质产品、高产产品纳入网络管理。

4. 稳定人员。

各乡镇要选用文化较高, 具有一定档案专业知识, 有事业心, 责任感强, 勇于奉献的工作人员担任此项工作。保证乡镇文档人员的相对稳定, 注重加强农村档案工作的业务知识培训, 为做好农村档案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同时, 在乡镇档案工作中, 要注重档案工作重心的转移, 即围绕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中心任务, 积极创新农村档案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 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中心。

二、积极创新档案服务模式

1. 扎实调研。

要深入田间、村头、乡镇, 展开最基层调查研究, 倾听农民需求, 捕捉这种需求能够通过档案的利用提高解决的概率, 结合调研情况, 开展有效的座谈, 制定切实可行的村级档案管理办法, 明确县、乡、村档案工作职责, 加强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

2. 执法创新。

加强对乡、村两级档案工作的执法检查力度, 对有违法现象的, 坚持依法行政, 依法治档, 提高档案法律意识。上级部门不仅要根据相关条例予以处罚, 还要借助档案业务培训, 熟练掌握档案业务知识、实地操作技能,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工作实际, 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执法检查, 及时纠正和查处档案工作中的错误做法和违法行为, 彰显农村档案工作的法律地位。

3. 收集创新。

档案材料的形成是村级一大难题, 领导及档案工作人员普遍存在档案意识薄弱的情况。县、乡级档案业务指导人员要帮助各村做好档案收集, 确定分类, 保证村级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

4. 管理创新。

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按照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采取县抓乡、乡抓村的管理方法,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积极利用现代化手段管理档案, 确保“村档乡管理”模式良好运行。

5. 延伸利用。

档案工作的目的就是利用。要针对农村档案利用率偏低的问题, 积极开发村级档案信息资源, 引导广大农民利用档案;丰富村级档案资源, 指导建立农业科技、农产品合作组织、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承包、村级民主管理、农村医保、农业生产保障等档案, 有效发挥村级档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服务创新工作。

三、突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亮点

1. 突出重点, 拓宽新农村档案宣传领域。

利用各种媒体, 在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中深入地宣传档案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 以生动而又翔实的实例, 宣传档案利用效果, 提高人们对农村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此同时, 要注意收集档案利用实例, 利用实例做宣传, 扩大社会影响, 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档案, 利用档案, 通过利用档案得到切身的实惠。

2. 围绕“农民需求”问题, 指导三农档案。

建立农村特色档案, 为农民增收服务。包括土地档案、行政区域内山林、旅游项目、农产品身份档案;建立劳动力档案, 为农民就业服务。做好这项基础工作, 对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培养新农民, 加强农村管理, 都具有长远意义;建立大病统筹档案, 为解决农民看病难服务;引导农民建立家庭档案, 使农民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档案的作用和价值;围绕农村中心工作, 建立换届选举档案, 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为提高农民素质服务。

3. 立足当前, 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8.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建筑设计要点 篇八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建设越来越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农民的居住环境、交通等设施的建设日新月异。如何创建和谐、与时俱进的新农村,如何促进农村与城市的同步发展,是当今社会能否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筑;建筑设计;要点

0.前言

改革开放搞活了农村经济,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新农村的住宅建筑成为这个时期农民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成为村镇建设的重点。新农村的建筑设计要以实用为原则、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中心;要布局合理;要在安全、耐用、节能的同时兼顾外观。本文将就新农村建筑设计现状及设计要点等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1.目前农村建筑存在的问题

1.1农村住宅建设观念陈旧,缺乏科学的规划

改革开放拉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使农民富了起来,富起后的村民,大多数都想重新建造自己的住宅,然而由于受到眼界、意识等方方面面的制约,再加上农民之间盲目的攀比性,使得其新建造的住宅,毫无实用和美观可言。住宅几乎都是自拆自建,没有规划、杂乱无章,攀比心理致使住宅都是粗放式结构,占地面积大,使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利因素。

1.2质量与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的问题

在农民自拆自建的住宅中,保暖、防水、抗震等实质性技术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很多农民外出务工,长期不在村里居住,建房后多数时间也是空着,因此农民也不关注住宅的建筑质量,只是盲目的跟风建造,并在施工过程中过度节省用料,使得新建住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现有的各种建筑法规、标准也少有适合农村住宅的,这也是导致新农村住宅建设杂乱无章的重要原因。农村住宅建筑无人管理,使得村庄日益外延,空房遍地皆是,既造成了土地浪费,又难以保证公用设施的配套,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3交通问题

村庄的日益外延、土地的大肆占用,使得农村的道路越来越窄,弯曲不畅,导致里面的资源难出去,外面的资源难进来,由于资源与信息的闭塞,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的建设日渐落后,这个问题在偏远山区的农村极为明显。

2.新农村建筑的特点

农村的住宅不同于城市住宅,除了能够满足居住外,还要兼顾生产。因此,对于新农村住宅的设计,不能完全照抄城市的模式,而是要站在农民实际需求的立场上,再融合村民的生活习惯、生产需求等多方因素进行设计。在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院子:院子是农宅必不可缺的设计,是农民生活和劳作的主要场所,家庭种植、手工生产、农机存放等都离不开院子的存在。

(2)生产用房:主要用于农作物存放和农作物二次加工,是农村住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低建筑面积、高使用面积:这是节约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

3.新农村建筑设计要点

3.1制定合理的建筑规划

改变农村住宅建筑布局混乱、杂乱无章、无人管问的局面,最有效快捷的手段就是对新农村住宅建设制定详细的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新农村住宅建筑,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建筑与城市建筑的接轨,使农村建筑在经济适用的同时更具现代风格,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使建村、建房、建路、建基础设施同步实现。

3.2新农村建筑设计的防风设计

地处山地上的住宅建筑上要充分考虑防风设计,应将建筑建在山坡中段,避开山脚下的冷空气槽和山顶上的大风。建筑周围可考虑种植常绿树木构成防风林。可用院墙保护建筑,尤其须应注意使入口不受冷风吹入。在经常刮风的地区,尽量建造低矮的(一层)建筑。将面对风向(尤其是冬季)的开窗面积减到最小,主要开口要位于背风面。

3.3新农村建筑设计的抗震设计

地震是令人悲痛的灾难,人们不能阻止它的到来,但是可以采取一切手段降低人们在地震中受到的伤害。对于普通的住宅,尤其是农村自拆自建的住宅,地震是致命的,所以在新农村的建筑中要加强防震、抗震的设计,这一点尤为重要。建筑时要避开山脚、高岗,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土层密实的地段,比较松软的土地不利于建造房屋,基础沟槽必须宽厚,槽底均匀铺设灰土层并分层夯实后,用水泥浆砌砖或石料混凝土做好基础,还可用加桩等技术加固地基。

3.4新农村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

目前,在农村能源浪费的现象很严重,农村在建筑上,很少有保温隔热的意识,因此,新农村建筑设计中要加强墙体的保温设计,外墙可以贴苯板等做保温层,降低外墙导热系数。保温设计工作做的合理,可以减少冬季对煤或是木材的消耗,这样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减少了燃烧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除了采用外墙做保温的手段,还可采取加装门窗密封条、窗户玻璃采用双层、窗框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等手段改善门窗导热性能,有效降低室内外空气的热传导,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5新农村建筑设计要因地制宜

由于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环境、经济基础都不相同,所以采取同种模式、同种标准来促进新农村建设就会导致很多矛盾,因此在规划新农村建设时必须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掌握当地的各种背景条件,尊重民俗民风,以各农村独有的特点为基本立足点,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和发展需求,合理布局、顺应自然、就地取材,严禁盲目扩大建筑规模,搞政绩工程。新农村建设要适合当地的经济水平,在建设的同时不能增加村委和农民的负担。总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立足于农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考虑农民自身的需要,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建设。

4.结束语

在极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形势下,农民住宅建筑的发展和新设计理念是重要的议题,新农村的建筑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要在“新”上下功夫,既要改善农民的居住问题,还要解决设计规划、环境、材料、施工等技术问题。在新农村建筑建设中,我们必须了解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实际需求,将农村住宅设计与先进理念结合起来,设计出人性的、生态的新农村建筑。

【参考文献】

[1]谭宇胜,刘岩.农村建筑可持续发展初探[J].山西建筑,2010,36,(5).

[2]薛柱.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建筑和环境规划设计[J].安徽农学通报,2009,(5).

[3]陆燕燕.浅析农村生态村建筑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4).

[4]张章喜.浅谈农村民居建筑的设计问题[J].山西建筑,2005,(3).

上一篇:关于雨的诗句——《秋宿湘江遇雨》下一篇:青马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