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一次课

2024-08-09

旅游学概论第一次课(精选8篇)

1.旅游学概论第一次课 篇一

旅游学概论作业1(第一章---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旅游

2.国内旅游者

3.旅游动机

4.原生性旅游资源

5.旅游资源开发

二、判断正误(请根据你的判断,在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划“ √ ”,错误的 划“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旅游景点、旅游客体、旅游媒介构成旅游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

2.人类的旅游活动在时间层面上呈现季节性的特点,这是旅游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

3.旅游是社会、政治、经济等现象的集合体,它也反映人类文化需求。()

4.人们可以利用余暇时间从事旅游活动。因此,余暇时间构成了旅游者是否能实现旅游活动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5.2005年我国各地区入境旅游接待量多的地区是广东()

6. 旅游劳务活动是旅游服务使用旅游设施和手段为旅游者提供便利的一种配套活动,是由旅游业衍生而出的,包括旅行社、旅游交通、饭店提供的服务。()

7.旅游具有地理集中性的特点,这是指旅游者总是集中在节假日外出旅游。()

8.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因地制宜。从旅游资源的实际出发,按照客观的经济规律办事,目的是促进旅游业发展。()

9.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开发不需要有政府干预和监督。()

10.旅游资源的构成、特色决定了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是旅游资源整体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来源。()

三、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优的,将其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是:()

A.黄山国家森林公园B.九寨沟国家森林公园

C.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D.五指山国家森林公园

2.旅游业是由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要素的众多部门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中()是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导致游客产生旅游动机并做出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

A.旅游设施B.旅游服务C.旅游交通D.旅游景区

3.旅游规划的编制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A.前期准备B.任务确定C.规划编制D.征求意见

4.以下哪一种旅游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制定?()

A.全国旅游规划B.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C.地方旅游规划D.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规划

5.世界旅游组织是()

A.隶属联合国系统的政府间国际组织B.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C.以公司企业为成员的国际组织D.以社会团体为成员的国际性组织

6.人们外出旅游最关注的是()

A. 旅游景点B.服务质量C.旅游供给D.旅游安全

7.世界旅游组织宣布每年的旅游日是()

A.5月18日B.7月15日C.9月27日D.11月5日

8.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是()

A.旅游政策B.旅游机构C.旅游资源D.旅游策划

9.就某项具体的旅游资源而言,它可能对某些旅游者吸引力很强,而对另外一些旅游者无多大吸引力,甚至根本没有吸引力,这体现了旅游资源吸引力的。()

A.定量性B.定向性C.自然性D.变化性

10.下面哪种产业不是旅游业的支柱产业?()

A.建筑业B.交通运输业C.餐饮业D.饭店业

四、多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1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它们选出来,把其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选错、多选或少选都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按照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不同,旅游可以分为()

A休闲旅游B商务旅游C会议旅游D探亲访友旅游E修学旅游

2..旅游者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群体和经济活动群体,表现出了哪些共同的特点?()

A异地性B消费性C休闲性

D体验性E盈利性

3.旅游业的支柱产业是()

A.建筑业B.交通运输业C.餐饮业

D.饭店业E.金融业

4.按旅游费用来源分类,可以把旅游者分为哪几种?()

A自费旅游者B公费旅游者C奖励旅游者

D观光旅游者E宗教朝觐旅游者

5.一般来说,余暇时间包括以下哪几类?()

A每日余暇B每周余暇C公共假日

D带薪假期E因病休假

五、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观条件主要有哪些?

2. 旅游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3.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4.简述旅游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旅游学概论第一次课 篇二

《旅游学概论》课程从旅游学科的形成及旅游发展史的研究入手,对旅游学中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者、旅游市场、旅游产品等基本问题的若干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便于学生全面和深刻认识旅游及旅游业。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该门课程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实践性、理论性,它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旅游管理专业目标,有助于学生构建该专业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1,2]。有必要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该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实际困难,比如教学方法等方面。

1《旅游学概论》的特点

1.1 基础性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学基础入门课程之一,它以旅游活动的要素和内容为主线,研究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该课程的知识面广,重视基础概念,强调应用性,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掌握旅游学科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关于旅游学和旅游产业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旅游管理的基本技能,并具备运用旅游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事旅游职业的道德。

1.2 前位性

一般来说,《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前位课程,对于学生把握和后续课程的衔接,具有重要作用。实践也证明了该课程的设置,对于激发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旅游业的了解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利用《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设计进行旅游职业意识培养,符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顺利发展。

2 教学内容

《旅游学概论》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程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旅游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而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影响着教学质量。《旅游学概论》的教材虽然经过30多年的不断完善,但是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在众多的旅游学教材中,李天元和王洪滨编写的教材,内容丰富,影响很大。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来说,选用什么教材作为参考,主要应该侧重于选择能够体现大学教育目的,符合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最好是能在上课过程中以该教材为参考,结合旅游管理职业岗位的实际任务、工作项目,不断地扩充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新动向,追踪相关的热点,逐渐完善本身的教学内容。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服务一线需要的“职业能力突出、理论知识适度、素质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教学内容需要应该突出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基础理论的教学应该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以讲清定义和加强应用为教学重点。通过《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总结了该课程主要内容有7个知识模块,其中,该门课程的核心主要是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业等知识模块;该门课程的基础是认识旅游的知识模块,包括认识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旅游的概念、特点、性质、分类;外延是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的影响等知识模块。在具体教学中,也应该处理好《旅游学概论》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

3 教学方法

3.1 多媒体教学方法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旅游资源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比较等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性地总结出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定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讲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巩固学习内容,使课堂形象具体和生动有趣,这样的教学效果要好于老师口头上的表达。

3.2 情景模拟教学方法

在《旅游学概论》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普及是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可以大量使用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普及可以提供了情景模拟教学法大量使用的时间保证。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具有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等优势,但它的缺点是占用课堂时间多。授课任务多和授课时间少的矛盾使得很多老师对情景模拟教学方法不敢问津,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普及便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钥匙。视频、音频、图片等媒体素材也能够为学生模拟出逼真的背景环境,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受。

3.3 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是通过对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该特殊情景进行辩论、讨论、演绎、推断、总结和归纳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老师应该有充足的时间从书籍、网络、电视、报纸上去搜集与课堂有关的案例。

根据教学要求选择案例和精心设计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如果希望通过案例使学生进入角色和积极思考,可以在各个章节或者每节课程前设计引导案例,帮助理论知识的顺利导入。对于某些需要进一步说明和引发学生深思的问题,比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可以安排在讲授基础理论后再进行分析。

当老师在讲授一些彼此对立的观点内容时,可以设计辩论案例。比如,在对某些拟开发旅游资源类型进行综合评价时,有的人主张利用社会标准,即是否体现今天社会的成就和发展风姿,有的人主张利用历史标准,即以是否体现地区历史文化发展,可以采用黄河游览区开发遇到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

无论采用哪种类型的案例,在进行选择案例教学时,应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典型性。设置的案例一定要有针对性,能够反映相关的旅游学理论知识,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2)真实性和客观性。只有真实的案例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所以应该在选择的每个案例所描述的事件时,案例内容是真实的,不是随意杜撰的;客观性是指旅游案例只是对某个旅游活动进行实事求是的描述,而不能作出主观性的评论。(3)时代性和地域性。选择的案例应该新颖,尽量是最近最新的材料,同时要就地取材,尽量选择学生生活的案例。

3.4 现场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方法是指在校内外实习基地或者与校外的企业联系,让学生到旅行社、旅游饭店或者是旅游企业中参观和考察甚至承担工作任务,适当地安排学生与业界人士面对面地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得到深化。该方法有助于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旅游管理专业,给学生提供接触工作岗位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5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教学中,以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该教学方法需要老师大量阅读材料、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每个任务都有适量的新知识点,而且每个任务要有一定的实践性、弹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老师只是该过程的组织者,而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该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变成课堂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比如在认识旅游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如什么是真正的旅游者),而后按照6-8人一个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汇报,最后老师总结和点评,得出结论。这样也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 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成绩考核方式存在着许多的弊端,一般都是在该课程结束后通过试卷来考核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成绩,不太注重学生平时的成绩,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临时抱佛脚,只是在临近考试前,才对之前所学内容加以突击,导致专业知识并不扎实,没有学到真正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我们应改革这种考试方式,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可以与期末考试成绩按照30%和70%的比例分配,比如增加课上讨论成绩、回答问题成绩、作业成绩等,而平时成绩不仅包括出勤成绩,也应该包括平时学习的成绩,这样会提高学习气氛,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能够重视平时的学习,将基础知识更加牢固的掌握。

5 总结

《旅游学概论》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应该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对于大学老师来说,教育观念的转变应该落实在教学活动中。在掌握培养目标与特点的同时,结合该专业特点,以培养学生具备学习和创新等综合能力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旅游学概论》课程因其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专业的基础性,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更具意义。我们只是在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上作了初步尝试,《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还将会继续。

参考文献

[1]陶卫宁.旅游学概论教材体系建设的现状[J].旅游学刊,2005,10:98-103.

3.旅游学概论 篇三

2.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满足旅游者愿望的客观存在物,是旅游活动的吸引因素,也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

3.旅游业: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各种需求的综合性产业。

4.旅行社: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

5.饭店对旅游业的作用:(一)饭店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重要基地

(二)饭店是创造旅游收入的重要部门

(三)饭店为社会提供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

(四)饭店是经济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

(五)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六)饭店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6.旅游交通的作用:

(一)旅游交通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

(二)旅游交通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旅游交通是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

(四)旅游交通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

7.旅游市场的特点:旅游市场的异地性,旅游市场的波动性,旅游市场的季节性,旅游市场的竞争性。

8.旅游市场的细分:旅游市场的细分是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偏好,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把一个整体旅游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的市场分内过程。

9.旅游客流规律:

(一)旅游的流向是由近及远,以近距离为主

(二)旅游的流量主要源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三)远程旅游将有更大的发现前景

(四)多数旅游者向风景名胜地区和文化特色显著地区流动

(五)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必定是旅游中心

(六)国际旅游的流向将朝亚太地区转移。

10.旅游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家收支

(二)有助于加快货币回笼

(三)有助于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四)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五)有助于旅游扶贫致富,缩小地区差别

(六)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国际间的合作

11.旅游对经济的消极作用:

1、旅游业的国度超前发展导致结构失调,影响消费2过度依赖旅游业致使国民经济更趋脆弱

3、旅游的发展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上升

4、外汇漏损

5、管理不善造成人力物力和资源浪费

6、引用外资导致资源浪费

12.1927年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现代旅游的诞生。

13.旅游体验是:旅游者通过参观、交流、消费等活动与旅游客体相互作用的心理感受。

14.旅游业有哪些基本特点:(1)综合型产业(2)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3)政策性较强的产业(4)脆弱性产业

15.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1)解决和改善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3)建设和完善旅游上层设施4)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5)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的旅游服务工作人员4.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应遵循的原则:1)突出独特性的原则2)力求经济的原则3)注意保护环境的原则

16.旅游开发的内容:1规划和设计旅游景区、景点

2、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各类旅游服务

3、增强可进入性

4、加强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5、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

6、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17.旅游产品是在特定区域内被游客利用的若干旅游设施和服务的总和,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内容不仅包括有形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备及各类设施等,也包括无形的旅游服务、旅游线路和日程安排与设计、旅游宣传、节事活动等。

18.旅游组织:是加强旅游行业的引导和管理,为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管理、协调等职能的旅游业专门机构。

19.应该如何保护旅游资源1)针对自然作用的危害,对于因自然作用的原因而可能带来的危害,旅游资源管理着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防2)针对旅游者方面的原因,首先应加强该地的旅游规划工作,充分估计接待能力饱和将会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影响。3)针对当地居民和旅游业方面的原因,除应加强保护旅游资源的宣传工作外,还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

20、饭店连锁集团的竞争优势有哪些?1)品牌优势(2)规模经济优势(3)人力资源优势(4)市场营销优势

21.论述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积极影响:(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 消极影响:(1)不良的“示范效应”(2)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的商品化。

4.旅游学概论1 篇四

1、AIESTD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扯任何赚钱的活动。

2、旅游:旅游时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3、产业革命:亦称工业革命,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工业的过程,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这场产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发生于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英国首先完成。

4、国际旅游:指跨国界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跨越国界到另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

5、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6、大众旅游:它首先是指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的参加者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另外一层含义是大众型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性旅游模式。

7、奖励旅游:它不仅是人们的一种异地休闲方式,而且还越来越多的被很多国家的公司企业和组织机构用为激励员工的手段。

8、社会旅游:对于这些低收入的贫困家庭,有些国家采取措施或补助的办法,帮他们实现外出旅游,又称社会补贴性旅游。

9、旅游季节性:现代旅游的开展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特点被称为旅游活动的季节性。

10、游客:指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11、可随意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即按规定应由个人负担的养老金,失业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预支。这些费用通常在发放工资时扣除。)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

12、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中扣除全部应纳所得税之后的部分。

13、闲暇时间:就是指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其他必须占用的时间之外,可由个人自由支配,用于消遣娱乐或自己所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事情的时间。

14、旅游动机:也就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定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做何种旅游的心理动因。

15、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概念理解:一,旅游资源是招引旅游者来访的吸引力本源。二,虽然表现吸引力的核心因素是某种事物,但是该事物吸引力的真正发挥,实际上同以它为核心所形成的环境有关。三,某一事物所具有的作为旅游资源的地位未必是永恒的,如果它有朝一日失去了这种吸引力,也就不再是旅游资源。)

16、现实旅游资源:通常是指那些不仅其本身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而且客观上已经具备必要的接待条件,并且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

17、潜在旅游资源:通常是指那些其本身可能具有某种能够令人感兴趣的特色,但由于不具备交通条件和其他接待条件,加之可能尚不大为外人所知,目前还无法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的吸引因素。

18、开发旅游资源:实际上就是指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及其所在地改造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从而使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得以发挥、改善和提高的技术经济过程。

19、可进入性: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的交通联系及其内部交通条件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20、旅游基础设施:凡属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或者旅游者必须依赖的设施。

21、旅游上层设施:是指那些虽然也可供当地居民使用,但主要是供外来旅游者使用的服务设施。

22、旅游点生命周期:一个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的旅游环境,例如旅游景点形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游客接待量都会经历一个由少到多,此后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就为该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

23、旅游业: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创造便利条件并提出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24、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资成本在其全部营业成本和费用中占比较大比重的行业。

25、旅游景点:从广义上讲,任何一个可供旅游者或来访游客参观或开展其他休闲活动的场所都可以称为旅游景点。

26、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这里所称的旅游业务是指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

27、饭店:是一种以提供全方位侍应服务为特点的不断现代化、专业化的商业性综合接待企业。

28、综合包价旅游:指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排旅游活动项目。向旅游大众推出的包揽一切有关服务工作的旅游形式。以总价格的方式一次收取费用。

29、选择旅游:是指旅行社将到访某地的众多散客临时组合成团去某地旅游,在根据每个人要求提供的不同服务分别计价和收费。

30、总体旅游产品:旅游者在离家外出期间,以在旅游目的地访问活动为核心,构成一次完整旅游经历的各种有形因素和无形因素的集成或总和。

31、饭店合作集团:若干饭店为了在物质采购,饭店预订人员培训及市场营销等方面采取联合行动,而自愿组合建立起来的一种饭店合作组织。

32、饭店连锁集团:即一些饭店统一于某个集团公司的领导、监督、管理或指导之下、组成强有力的联合实体。

33、国家旅游组织:是指一个国家中为国家政府所承认,负责管理全国旅游行政事务的组织。

34、国际旅游组织:(狭义)指其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为多国利益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性旅游组织。(广义)的国际旅游组织则还包括哪些其工作部分涉及国际旅游事务的国际组织,以及专门涉及旅游事务某些方面的国际性旅游同业组织。

35、旅游市场:通常用于一个整体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36、旅游市场细分:是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分解或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

37、旅游承载力: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环境质量和来访游客旅游经历的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的下降这一前提下,所能吸纳外来游客的最大能力。

38、旅游乘数:是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

39、旅游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为目的,同时也要以不损害后代人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进行发展的能力为原则。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的是代际公平分配,以使当代及未来人类的需要都能有条件得到满足。

40、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入等于国际支出。

5.旅游学概论复习要点 篇五

旅游是人们在具备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前提下,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前往异地,利用旅游资源与设施,以满足精神与物质需求的活动。

2.旅游活动产生的背景因素

旅游产生的因素有:经济因素(社会分工的产生、商品交换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及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公众高层次生活需求的出现)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的稳定、地区差异性的存在、生活方式、观念的变化)其他因素(政治、宗教、地理交通)

3.旅游者的特点

旅游者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群体和经济活动群体,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异地性、消费性、休闲性、体验性

4.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客观条件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观条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概括为以下几类:(1)接触自然的动机

(2)追求身心健康的动机(3)猎奇求知的动机

(4)维系和扩展社会关系的动机(5)宗教归属的动机

(6)完成公务商务工作任务的动机 5.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依托知名景区、中心城市开发、便利交通、名胜古迹、文化习俗、旅游资源集群效应开发

6.旅游资源的特点

满足心理需要性、区域差异性、多样性与综合性、永续性与稀缺性、时间动态性、文化依附性

7.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

可开发性原则、突出特色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形象塑造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

8.旅游资源保护的途径

(1)实施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2)运用科技保护旅游资源

(3)协调好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4)加强管理,发挥政府在旅游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9.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1)旅游资源开发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性基础

(2)是维护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内容

(3)旅游资源破坏现象严重的现实要求重视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自然衰败、人为破坏)

10.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

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可行性分析、市场定位、开发模式选择、制定开发计划、实施开发方案、实施效果论证和优化方案

11.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

旅游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业,经济性是其根本性质。作为一项产业,其在推动和促进旅游经济法杖、增加国民收入以及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发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业是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旅游业的特点1.综合性与关联带动性 2.服务性3.劳动密集性4.敏感性与脆弱性 12.旅游交通与设施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1.旅游交通与设施决定旅游业发展水平2.交通促成旅游景点的兴起与发展 3.交通是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形式4.交通在旅游业收入中占有重要位置5.交通本身影响客源数量13.旅游饭店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饭店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是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其建设状况如总数量、床位数、硬件、软件水平等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接待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1.饭店是向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基地2.饭店是创造旅游收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3.饭店是创造就业的重要途径4.旅游饭店水平影响当地旅游景区整体形象14.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交通方式的主要因素

1.旅行目的2.价格因素 3.距离因素

4.旅行者的偏好和经验15.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1.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是由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要素的众多部门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中旅游景区(点)是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导致游客产生旅游动机并做出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2.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创收的重要来源3.旅游景区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旅游效果。旅游景区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动机,优秀旅游景区以及较好的配套基础设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若景区质量差,旅游的旅游感受和体验效果就差。16.影响旅游供给的主要因素。A、旅游生产要素的价格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旅游环境容量

D、科学技术发展水平E、旅游经济方针和政策 17.旅游产品的特点

1.综合性。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它能够满足旅游者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2.无形性。旅游产品的价值不是凝结在具体的实物上,而是凝结在无形的旅游服务之中。3.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就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消费过程,二者在时空上不可分离。4.不可储存性与不可转移性。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使它无法像其它商品那样储存起来。18.旅游市场营销与一般市场营销相比较的特点

1.旅游市场上提供的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

2.旅游者参与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 3.旅游产品质量难以控制 4.分销渠道不同于有形产品 5.更加依赖多部门的协作

19.旅游产品策略的主要内容

旅游产品策略是根据旅游产品本身的特点和性质所制定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包括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策略、旅游新产品开发策略和旅游产品组合策略。20.旅游价格策略的主要内容

企业常用的旅游产品定价策略包括旅游新产品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和折扣定价策略等。

1.旅游新产品定价策略

旅游企业需要根据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制定不同的价格,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在产品开发初期通常可以采取渗透定价策略(低价策略)、撇脂策略(高价策略)和满意价格策略(折中定价策略)。2.心理定价策略

心理定价策略是为了刺激和迎合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心理动机的一种定价策略。旅游者,尤其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旅游者,在制定购买决策时,往往主要考虑的是价格因素,因此,企业要根据人们行为的心理过程模式:需求——动机——行为——满足,围绕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心理反应而进行有效的定价,来刺激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常见的心理定价策略有:尾数定价策略、整数定价策略、习惯定价策略、声望定价策略、分级定价策略和招徕定价策略等。

3.折扣定价策略

折扣定价是指对旅游产品的基本价格做出一定的让步,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价格,以争取顾客,扩大销量。折扣的形式有数量折扣、现金折扣、功能折扣和季节折扣等。

21.旅游渠道策略的主要内容

旅游产品分销渠道是指旅游产品的使用权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途径,也就是由旅游产品从旅游生产企业向旅游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而形成的通道。一般而言,旅游分销渠道策略包括旅游产品分销渠道决策和旅游产品分销渠道的管理策略两部分内容。

22.旅游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旅游的发展要以良好的环境为前提,一定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旅游流量也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旅游的发展又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那些未被开垦的自然风光、沙滩绿地对游客都是颇具吸引力的。为此,旅游企业将这些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这种开发过程既可能是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过程,同时也可能是破坏环境、干扰生态系统平衡的过程。一旦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超出了环境的承载力,其损失是相当严重而且无法弥补的,会导致资源的容纳量下降、恢复速度放慢,留给旅游者的空间越来越少,进而旅游资源的价值就会逐步下降。因此,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国际性组织和都提出和制定了环境保护政策、法律

和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生态系统和优质环境的恢复,也为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23.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

24.旅游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回笼货币,平衡国内供求

3、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各经济部门和行业的发展

4、增加就业机会

5、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6、推动口岸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国际化发展,创造经济新增长点

25.旅游规划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

1、旅游规划的对象是旅游系统

2、旅游规划是面向未来的筹划和安排

3、旅游规划是一种寻求最佳决策的经济技术行为

旅游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前瞻性、系统性、层次性

26.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一)任务确定阶段

1.委托方确定编制单位

2.制订项目计划书并签订旅游规划编制合同

(二)前期准备阶段 1.政策法规研究 2.旅游资源调查3.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4.旅游业发展竞争性分析

(三)规划编制阶段

(四)征求意见阶段

27.旅游规划的实施与控制。

评审、报批、贯彻落实、日常管理、修编

28.旅行社的职能:

旅行社是连接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组织完成旅游活动的中间机构,在旅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职能:生产职能、销售职能、组织协调职能、分配职能、提供信息的职能

29.旅游行政组织的模式与职能 旅游行政组织的模式主要有:旅游委员会、旅游部、混合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下设旅游局、旅游局、非中央机构 旅游行政组织的职能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及旅游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编制中短期发展计划,监督和协调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综合平衡和宏观调控。

2、制定与组织实施旅游业行政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并,拟定发展旅游业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和关系。

3、促进和引导旅游行业的投入。

4、进行国际市场的促销与开拓。

5、负责国内旅游市场的宏观管理。

6、制定与管理出入境旅游政策和事务。

7、管理与指导旅游教育培训与就业。

8、承办国家的其他相关事项。

30.旅游产业政策的类型

(一)基本政策

(二)特殊政策

(三)保障政策

31.世界旅游业发展基本模式

(一)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所推行的旅游业模式,该类国家经济发达,旅游业也发达(1.旅游发展路线是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国际旅游,国内旅游是国家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2.实行地方政府主导型旅游管理体制。)

(二)西班牙模式

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高。西班牙等国的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大多数国家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旅游创汇能力强,国际旅游收支呈顺差。

2.注重旅游产品多样化及旅游服务质量。

(三)以色列、土耳其模式

以色列、土耳其两国旅游业发达,是实行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进而推动旅游业走上发达之路的典型代表。

(四)印度模式

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主要地位,工业化水平低,第三产业处于欠发展程度。

(五)资源型国家旅游模式

32.我国的旅游产业政策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里,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跨越,旅游业全面发展起来。当前,又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思想,结合本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确定了未来20年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转变。为此,我国制定了适度超前、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其他一些小型发展战略,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综合开发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旅游业发展战略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基本要求、指导原则以及发展方向。

33.在职人员余暇时间的含义与类型 除去为维持个人或家庭生存而或非的工作时间以及为满足生理需要日常琐事而花费的生活时间,拥有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即余暇时间。余暇时间可分为: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公共假日、带薪假期34.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6.“概论”课教学方法探索 篇六

关键词:概论,教学方法,探索

“两课”教学作为高校的基础课程教学, 历来受到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作为“两课”改革后的一门崭新课程, 在所有“两课”课程设置中更是重中之重。作为如此重要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把他讲授好就显得格外重要。

笔者就概论课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和讲授实践, 得出以下体会:第一, “概论”课课程内容理论性强。首先, 概论课的内容设置紧紧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来展开, 就这几大理论成果来说, 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型理论;其次,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中, 都体现和包含了根据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不同任务, 而提出的反映解决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不同任务的路线、方针、政策、纲领等内容, 这些内容就其本身而言, 就是一种政策性较强的理论。第二, 概论课课程内容有较强的政治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 现都已写入党章, 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懈奋斗的指导思想。此外, 学习这门课程很重要的一点在于, 它还能起到使我们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塑造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第三, 概论课课程内容有较强的历史性。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产生过程来看, 这几大理论成果都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这就特别需要对某一理论形成时的历史背景着重把握, 理解某一特定理论形成的时代特点、实践基础、前人成果的借鉴等方面的内容, 从而形成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论成果的深刻理解。第四, 概论课课程内容有较强的思想性。概论课的教学, 不仅在于理论的传授, 知识的讲解, 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概论课教学的思想性。只有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我们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历史, 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如何由弱到强、由贫到富的艰辛历程, 才能真正在学生心中培养起心系祖国、热爱生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崇高道德品质, 才能使我们的同学树立起志向高远、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高尚思想境界。也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同学的思想修养。第五, 概论课的教学技巧性较强。“概论”课就其本身内容来说, 由于其所具有的逻辑性、理论性、抽象性等特点, 使同学们一接触到这门课程, 从心底认为是枯燥、乏味的。一旦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再不注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很可能使这门课程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反之, 如果“概论”课老师灵活机动地运动多变的教学方法, 就可以使这门看上去很枯燥的课程, 变成学生十分喜爱, 并能从中汲取营养的、极富趣味性的马列课。

总之, 由于“概论”课程本身的一些特点, 对“概论”课教师的要求也就越高, 笔者就个人在“概论”课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并借鉴其他教师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对“概论”课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新探索, 并得到了一些新体会。

一、“概论”课教学应注重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概论课的教学, 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 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使学生在声文图茂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实景式地展现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资料, 使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 在对“概论”课中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部分中的军事战略部分讲解时, 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历史上的某一重要战役详细讲解 (战役背景、作战双方、实力对比、作战路线、作战方案等) , 这样一来, 一方面可以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 在战争过程中, 根据战局的变化, 适时地采取机动灵活的作战战术,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可以使同学门十分清楚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从而使同学们从根本上认识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才是学习这门课的最终目的。例如, 在歌颂和赞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人, 带领中国人民大胆创新、开拓进取, 不断取得改革开放伟大辉煌成就这一丰功伟绩的时候, 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影片《邓小平》, 真实再现一代伟人胸襟和胆识, 认识到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 是实现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通天大途, 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例如, 在讲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 可以通过多媒体, 放映中国解放军抗击洪水, 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纪录片, 实景式地再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解放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实场景, 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伟大的抗洪精神是与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碌精神一脉相承的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 才是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再现。

二、注重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互动式教学, 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 相互问答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概论课教师在对这门课程讲授时, 尤其要注重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在上课过程中, 可以随机提出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回答。例如, 在对邓小平理论内容讲解时, 老师可以提问: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回答:和平与发展;还可以随机提问: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又可以提问: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是什么等问题。在老师的问与学生的答的互动过程中, 老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把握。更为重要的是, 这种互动式教学, 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互动式教学过程, 还可以增加学生对老师的提问, 学生在回答老师问题时, 可以引发出一些新问题, 直接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这样一来, 在互动的过程中,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沟通, 加深了学生对一些疑难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此外, 这种互动式教学, 在学生与老师的问与答的过程中, 还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 从而为教师因材施教和制定正常的教学进度提供帮助。

三、注重感情的融入

概论课是一门要求教师十分注重感情融入的课程。概论课生不生动、能不能得到学生的欢迎,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概论课教师能不能发自内心地对这门课程内容的诠释。例如, 在对毛泽东思想部分内容讲解时, 我们可以挑选出体现毛泽东伟大人格的事迹进行介绍, 注重对毛泽东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性挖掘, 透过教师语言展现出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伟大人格, 渲染出伟人的强大亲和力和感召力, 进而激发起学生学好这门理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例如, 在对邓小平理论部分内容讲解时, 可以通过对邓小平的“三起三落”的不平凡人生经历, 映射出邓小平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教师对这部分内容讲解时, 可以赋予感情地对邓小平在挫折面前勇于坚持真理、勇于抗争、勇于与黑暗作斗争的这种伟大精神品质加以渲染, 使同学在学习理论的同时, 真正认识到伟人的伟大人格和坚强意志, 才是真正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不懈动力。例如, 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解时, 对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这一提法解读时, 可以把一些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案例在此作为论据, 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情深, 荣辱与共的深情厚谊, 以此来彰显这一理论的说服力。总之, 概论课的教学, 教师要十分重视感情的倾注,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真正起到打动学生、鼓舞学生、塑造学生的这一目的。

四、注重对概论课理论根源的挖掘

理论来源于实践, 毛泽东思想产生于中国革命这一伟大实践中, 邓小平理论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都是在一定的实践和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为什么在那样特定的历史实践中, 产生了符合历史实践的理论;这种理论对当时的历史实践又产生过哪些推动作用?这就需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例如, 在讲到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时,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是在中国这一特殊国情下、革命实践中产生的, 这种特殊国情和实践, 反过来又成就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对当时的国情和革命实践过程的深入讲解, 从一定意义上, 就反衬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的挫折和艰辛, 从而加深同学们对中国共产党人所选择的这一特殊革命道路的理解。例如, 在讲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时, 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的“和平赎买”政策, 是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产生的, 对解放初期工商业的数量、民族资本家的态度等问题的生动讲解, 就会使同学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合作共荣的关系, 也就会对“和平赎买”政策的深刻把握。

五、注重对概论课理论深度的挖掘

7.旅游学概论课程简介 篇七

课程编号:08010168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Tourism)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介绍旅游学的基本概念、构成和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的概

念及特点、旅游发展简史(古代、近代、现代)、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的概念及构成(旅行社、饭店、交通、组织)、旅游产品、旅游市场(国际、国内)、旅游业的影响(经济、社会、环境)、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世界、中国)。教材: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谢彦君著,《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徐飞雄主编,《旅游学概论》,湖南地图出版社,1999年。

申葆嘉主编,《旅游学原理》,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查理斯·R.戈尔德耐等著,贾秀海译,《旅游业教程:旅游业原理、方法和实践》,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威廉·瑟厄波德主编,张广瑞等译,《全球旅游新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苏勤著,《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

保继刚,《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彭兆荣,《旅游人类学》,民族出版社,2004年。

8.《旅游学概论》读后感 篇八

其实对于“旅游管理”这个专业,说起来大概新生都不能确定地理解它的概念,只是泛泛地把自己对旅游出游的理解加诸其身。而《旅游学概论》则系统地为我们阐述了“旅游”的概念(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旅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并在那里停留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和其多学科体系的特点,让我们知道,旅游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以旅游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为核心的、多学科共同研究为支撑的旅游活动整体知识体系,能在各级公司旅游相关部门、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了解旅游业的需求,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书分为旅游本体论(概念体系)和旅游发展部门(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对旅游学科、旅游活动、访客与旅游者、旅游需求、旅游产品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系统而简洁的阐述,为读者介绍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第二部分则详细介绍旅游管理各领域的宏观结构,涉及吸引物与目的地、节事与会展、移动性与旅游交通、旅游中介服务、旅游接待服务、旅游支持行业、旅游公共管理等主要部门。

本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每一章结束后,都会给我们一些阅读材料,使我们扩大了关于旅游领域的知识面,加深对旅游学的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第一章,旅游学科案例从各国旅游教育和旅游学教材发展、国际旅游研究组织、国际旅游研究期刊的视觉去给我们引发思考的。我们知道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其旅游教育的起步都是早于中国的,尤其是中国与美国的起步距离更是相差56年。西方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旅游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关于旅游学科的严肃话题,特别是从旅游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角度的理解,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这与目前我国旅游学科主要建立在工商管理学科基础之上的现状明显不同。(读后感 )而东西方旅游教材的不断发展,各国际旅游研究组织与国际旅游研究期刊的陆续出现,这说明各国对旅游学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读者则可以从这些案例中更加充分的去了解本章知识的应用,从而对旅游学科不断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而另外一方面,由于它在为我们阐述旅游活动时,基本立足国内情况,加以中西方的比较,使读者对于其理论性的概念能够更加好地理解。以第五章的旅游产品与供给的‘基于资源的观光益智旅游’为例,在中国,基于资源的旅游是指向普通的观光旅游,资源的属性也不一定局限于自然资源方面。国家标准《旅游服务基础术语》将观光旅游定义为以参观、欣赏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为主要目的和游览内容的旅游消费活动。而国际上对基于资源的旅游活动已经形成专门的研究领域,称之为资源旅游(resource-based tourism),且在西方语境下,资源旅游更多的是指依赖于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和原住民旅游。在中西方概念的对比中,它还特意为我们解释观光功能“益智”二字,是旨在强调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对人们所起到的户外教育作用,再根据旅游资源类型把其分为自然观光益智和人文观光益智。这样,我们对‘基于自然的观光益智旅游’就可以更容易理解。

再者,再继续关注旅游企业管理(交通、中介、酒店)的同时,第一次将旅游公共管理提高到与工商管理并重的高度,不仅单列一章进行介绍,而且公共管理的思想贯穿了整个教材。其中第十一章介绍到,餐饮业、购物业、娱乐业、信息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等旅游支持行业(tourism support sector)并不依赖旅游活动存在,但和旅游活动密切相关;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美食正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或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购物和娱乐占旅游消费的比例是判断旅游地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旅游者在出行前、旅途中、旅游后都需要依靠一定的信息进行选择和评估并加以决策。景区游客中心和城市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是重要的旅游信息服务机构。金融、保险服务和旅游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旅游消费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旅游房地产是旅游开发和房地产开发的重要方向。而第十二章,旅游公共管理则被独立出来介绍。由于旅游与游憩产品具有显著的公共性,所以旅游公共管理成为影响旅游活动水平、影响旅游经济发展、加强旅游危机管理的重要条件。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旅游立法是各级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旅游行业管理、协调多利益主体关系的重要法律保障,在制定旅游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政策的和旅游发展规划过程中,也需要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进行把握。通过对本章的阅读学习,则可以了解到旅游产品的公共性、旅游公共组织与旅游危机管理,了解旅游立法与政府管理、旅游政策的概念与作用,了解公共资源管理与旅游发展规划和目的地营销的概念与组织。

其次,本教材的结构安排相比于现有各种旅游学概论性质的中文教材相比,还具有特点是:

一、以旅游活动为核心构建旅游学科体系,并从旅游本体论及概念体系(偏重理论)和旅游发展部门(偏重应用)两方面展开论述;

二、对一些传统旅游学概论的内容作了删减或调整,如旅游资源、旅游市场,适当强化了旅游行业的应用理论阐述,特别是商务旅游得到充分重视,使读者在初次接触旅游学时就能够对支持旅游活动的旅游业各部门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三、以全球化、国际化眼光综述文献、框架、组织内容、选择案例,为读者提前打下投身21世纪世界上最大目的地国家——中国的旅游业的理论基础;

四、强调原创,通过了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严格检验。

对于我来说,读过《旅游学概论》以后,让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是商务旅游(business tourism)了。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商务旅游涉及那些因工作关系而旅行的人们,是最古老的旅游形式。目前,商务旅游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性产业,并且出现了全新的特殊类型,主要包括个人商务旅游、各类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商务接待、培训、跨区域的产品发布会、政府雇员的公务旅游、学术交流,以及大型的体育比赛、纪念或庆祝活动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商务旅行已经成为澎湃潮流。商务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增长迅速,已占据旅游业的主导地位。而本教材中对商务旅游充分重视,亦使读者对这种全新的特殊类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而对旅游活动的发展有更深层次的分析。再说回商务旅游,彭陈艳等通过综述西方文献发现,航空公司是与商务旅游密切相关的一类供应商也是研究关注的焦点。而近期研究表明,企业减少旅行开支的压力正在施向商务旅行者,商务旅游已成为低价航班的主要市场。面对这一新要求,宋子千、宋志伟(2008)对传统的从事愉悦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如何向商务旅游转型进行了分析。国内传统旅行社的以经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的服务不能适应商务旅游的发展。而国外的一些知名的商务旅游服务公司如美国罗森布鲁斯、运通等则乘虚登陆中国,抢占比传统旅游市场利润更为丰厚的商务旅游市场。这种情况对我国的传统旅行社产生了极大的挑战,因此,使旅行社寻找新的市场空间,突破传统产品范畴,开拓商务旅游市场,不失为一个重要的途径。

上一篇:文件管理实验4要点下一篇:秦都区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