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酒店管理内部财务控制研究

2024-09-05

我国酒店管理内部财务控制研究(共9篇)

1.我国酒店管理内部财务控制研究 篇一

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典型经验

[摘要] 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订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我公司根据《会计法》、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省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考评办法》等有关规定,先后制定、修订和完善了《会计工作实施细则》、《内部牵制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制度》、《会计基础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工程项目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权限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在依法经营、规范运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管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可操作性和执行上,近几年来,公司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紧紧抓住更经济、更高效、更有竞争力的一流管理目标,狠抓内控制度的落实和有效实施,确保了经济安全,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公司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2)保护公司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护资产一般指对本公司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

(3)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公司的管理层来说,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结构控制

(1)公司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财务部,设置出纳、记账、稽核、成本、存货、应收应付、固定资产、税金等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会计机 构和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职能。

(2)明确划分财务与会计职责和权限。公司财务部内部分设二个专职部门,即财务专职主要理财,包括资金筹措、投资预测、资产管理、成本开支标准和范围、规划和控制财务收支,以及协调财务部门内外、上下左右关系;会计专职主要核算及信息提供,包括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事项、办理现金收付、成本核算和利润、纳税申报、报表编制和分析等事项。二个专职部门各司其职,避免了以往职责集于一身、缺乏相互的监督机制。2.2 强化会计素质控制

(1)制定科学的用人制度。一是坚持持证上岗,通过竞聘、考核等形式,严把业务资格与胜任能力关,防止滥竽充数、优亲厚友。二是坚持用人回避制度,防止形成帮派,使内控变成“内部人”控制。

(2)加强素质培养控制。执行财政部及上级主管部门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按时参加年检和继续教育培训。近几年来公司财会人员先后参加地方和省公司各种培训,此外财会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专业课程,更新知识,开拓视野,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

(3)加强职业道德控制。一是竞聘上岗时挑选思想业务双过硬的人员上岗;二是对在岗人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使会计控制成为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增强自律观念,提高内控行为的档次,把强制控制变为自觉控制;三是在年终业绩考核中强化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考核。到目前为止,公司财会人员未发现执法犯法、营私舞弊、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的行为。

(4)进行岗位轮换控制。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轮换,公司每3-4年进行一次岗位轮换,既能避免岗位终身制形成的关系网,又能使会计人员全面掌握会计业务技术,熟悉和了解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有利于工作能力的提高。2.3 严格内部牵制控制

按《会计法》中“记账人员与经济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和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公司根据这一规定对财务收支的会计内控手续实行:

(1)三分离:财务收支的决策权、审批权、监督权三权分离,并分别设置职务。2)三分开:管钱、管物与管账的职务分开;支出、审批、稽核三项职务分开;支票与印章保管职务分开。(2)三核对:现金的清结按日核对;银行存(贷)款按月核对;发票存根与收入入账,一本用完后一本核对。

(3)四签字:财务收支原始凭证的报账,必须有经办人签字、验收或证明人签字、审核人(一般为其授权的审核人或财务负责人)签字、审批人(公司领导)签字才能报销。

(4)五签章:记账凭证的编制及记账,应由制证、出纳、记账、稽核、财务负责人签章。

(5)五监督:财务部门对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监督、由内部审计、纪检、职代会、分管经理、外部中介机构等五个方面进行监督。2.4 规范业务处理程序控制

规范业务处理程序,公司从抓关键的电力销售收入和成本开支较大的购电费及材料采购入手,采取抓大头带小项的方法,严把收入和开支关。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可控成本费用的控制力度,实现业务处理的全面规范化。

(1)严格应收账款环节的内控,加大抄、核、收管理力度和线损管理。制订销售电力目标,建立有关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员对电力销售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范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各种要求,确立电力销售管理责任制,保证电费及时、足额回收。

(2)成本费用控制一是建立完善的现金收付控制手续,二是建立成本费用划分及分配的控制制度。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明确成本费用的界限及分配方法,正确计算成本费用。特别对成本变动较大的购电费,制定收购电量计划,并且要求调度部门合理调度,减少无功电量损耗。严格物资采购环节的内控手续,一是采用定额管理的方法、吞吐平衡、严禁超储;二是采用公开招标制度,通过货比三家,竞标择优选购,严防暗箱操作,营私舞弊,最大限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2.5 完善会计业务记录控制

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公司主要控制以下几项:

(1)原始凭证控制:原始凭证必须经专人审核,只有通过审核的原始凭证方能办理财务收支,作为记账的原始依据;记账凭证的内容必须与原始凭证的内容保持一致,所有记账凭证应附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必须连续编号不得遗漏或重 编;建立完善凭证传递程序和定期复核制度,对记账凭证的填制、记账和编制会计报告的工作进行审核。

(2)会计账簿控制:建立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核对制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3)会计档案控制: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造册登记,指定专人保管。使之不发生短缺、丢失,使这些资料在有效保管期内服务于会计检查,审计监督、法律鉴证、资产保全等工作。

(4)会计交接控制:会计交接必须办理书面交接手续,做到“三清”,以划清会计经办人在任职期间的责任。2.6 建立内部标准控制制度

公司不断修订、完善对被控项目规定一定标准或定额、限额,作为控制依据,严格要求在实际执行中按规定的标准运行,不得偏离标准。如存货、材料采购,根据需要和现有库存量,规定采购批次、时间、数量、质量、价格等标准,又如在成本费用中制定材料消耗定额,费用开支标准及根据实际情况和费用预算情况制定内部各部门费用定(限)额进行费用控制等。2.7 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控制

建立内部经济责任制,旨在提高公司经济效益,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降低不必要的损失,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从2003年建立了一套切合实际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通过专设考核机构进行定期考核,加强事中控制。几年来经过全员工参与与细化责任指标分解,达到初步完善。做到月有检查、季考核、年兑现。他们深深懂得,在内控制度中,检查、考核是处于流程中的最后步骤,其作用不可忽视,因为它同时又连接了下一个流程的开始。失去监督,也就失去了控制,因此,必须注重检查、考核、使内控制度真正实现闭环管理。2.8 坚持内部稽核与审计控制

内部稽核是财务部门指定专职人员对经济事项和会计事项,从凭证取得到报表产出整个过程进行的一系列连续性的审核、稽查和复核,其目的是保证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会计监督的有效性的会计自律行为。内部审计则是内部控制的最后一关,独立于会计体系之外的一个专职审核部门,与内部稽核不同,属于会计行为的纪律机制。它除了有权对内部会计监督的事项进行再监督外,还对会计内控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会计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相对较高层次的内部监督与 控制机制,对完善企业内控机制至关重要。因此,公司在日常经营和重大经济决策中,审计部门必须全过程参与监督,以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的作用。2.9 应用先进的管理控制手段,提高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仅有制度的建立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执行检查和评价,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健全对所有业务、员工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公司应用用友管理系统与营销管理、物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劳动工资人事管理等信息系统接口,最终实现公司所有经济业务在域网上进行申请、审批、查询等功能,使公司的经济活动得到全过程控制,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充分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2.我国酒店管理内部财务控制研究 篇二

财务披露是指企业对外发布的有关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其发展前景的所有信息。目前财务披露转入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的时期, 主要由财务报表披露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构成。其中财务报表披露居于主导地位, 其他财务报告披露是必要的补充。

财务披露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 试图影响和控制企业信息受众的印象与决策的企业行为。这些行为的时间跨度很广, 从企业开始意识到可能需要进行财务披露, 直到该财务披露对外发布, 贯穿财务披露的整个过程, 甚至包括企业管理当局在财务披露之后对其进行的解释与说明。

财务披露是企业管理当局向外部利益关系人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由于会计准则的弹性和现行财务披露的自由度, 加之信息不对称, 为企业管理当局进行财务披露管理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认为企业管理当局进行财务披露管理的主要动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企业形象的需要。

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 企业财务披露管理确实存在, 并且已经成为构建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工具。上市公司的信息是向公众公开的, 企业财务报告被公认为是企业与利益相关人沟通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这种传播的广泛性又可以将企业财务披露的印象管理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凭借财务报告这种正式规范的文件, 以极低成本, 向公众宣传其良好的财务形象、产品形象、管理形象和社会形象, 对这个问题不论是企业还是管理当局必定都会极为重视。如果企业的财务报告能够使其利益相关人对企业产生很好的印象, 那么这种印象将直接或间接地演变为企业和管理当局的现实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企业可能以较低成本吸收到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和债权人贷款, 可能就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管理当局可能因股东的赞赏而维持和提升在企业和经理人市场中的地位。

2. 适应于竞争性的经理人市场的需要。

对于管理层而言, CEO、CFO的职位具有高度稀缺性, 这种稀缺性强化了经理人市场的竞争程度。在经理人的行为具有可比性, 企业管理当局必须证明自己比别人干得更好, 以避免被解雇的危险。这样, 他们可能会通过发布某些财务披露来向市场传递其具有高能力的信号, 能力较低的经理人难以提供类似的财务披露。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使得经理人的服务具有了市场价值。经理人的市场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其信誉。企业管理当局可以诚实披露财务信息, 也可以试图欺骗信息受众。毫无疑问, 很多情况下管理当局披露虚假信息能够为自身带来更高的效用。因此, 通常理性的经理人在实施财务披露管理时会注重其策略性与管理方式的多样性, 避免直接造假而影响其声誉, 以维持和提升在企业和经理人市场中的地位, 实现自身效用 (如管理报酬、政治利益等) 的最大化。

3. 维持和提升企业竞争地位的需要。

对于企业竞争地位的维持和提升是财务披露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担心财务披露会给竞争对手提供大量商业秘密, 从而损害自身利益, 企业管理当局往往反对过多地披露生产信息, 尤其是分部信息, 因为竞争对手可以从中获悉企业那些分部最有利可图, 从而进入分羹。不过企业的财务披露管理行为主要取决于披露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企业在产品市场进入财务披露的收益主要源于与需求匹配的产量决策、股票价值的增加, 以及有利的管制环境, 而成本主要是竞争加剧和错误的产量决策。一些经验研究已经将政治压力和政府管制看作影响企业管理当局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 为维持和提升企业竞争地位, 企业也需要对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恰当而灵活的管理。

4. 维护契约稳定性的需要。

企业作为一系列契约的集会, 在运作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契约成本, 包括契约谈判成本、履行成本、监督成本、重新谈判的潜在成本, 以及契约破裂的预期成本, 而企业运作的目的是最小化契约成本。由于现代企业会计密切联系着契约关系的形成、运作、解除等契约关系管理活动, 并为契约关系管理提供信息基础, 所以企业管理当局可以通过财务披露管理来影响契约成本, 维护契约的稳定性。

二、财务披露管理的多维方式

企业管理当局可以利用会计准则的弹性和现行财务报告的自由度, 结合企业具体情况与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财务披露管理方式, 减少直接操纵信息的行为, 从而实现自身效用与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财务披露管理的多维方式:信息内容、披露对象、信息的组织形式、信息置信度、业绩的解释、披露时机、报告的可读性。

三、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

近年来, 中国证券会虽然颁布了一系列涉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则, 对于规范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行为从而改善证券市场的环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仍存在以下不够完善的地方:

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硬性要求。

证券会于2004年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虽然规定了监事会要对公司“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发表独立意见, 但并没有强制性要求披露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详细信息以及监事会的评价。另外, 对于年度报告摘要, 允许监事会在认为已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时免予披露。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减少相关信息的披露、逃避责任留下了很大的余地。

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内容不详细。

证监会于2003年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虽然规定了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要披露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意见, 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评价意见, 但对披露的格式和具体内容却缺乏详细规定和统一要求。

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到目前为止, 无论是证监会和财政部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 还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审计准则, 在有关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方面缺乏统一规定, 导致内部控制报告缺乏可操作性。

4.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不完全到位。

从《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标准第2号——年度报告》、《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有关规定来看, 目前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定和执行的监管和报告应由监事会负责。从理论上看, 如果监事会直接向股东大会负责, 对内部控制制定和执行的监督和报告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则监事会成为内部控制及其披露的责任主体是可行的。然而, 这种情景在我国的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监事会往往受制于董事会和高管人员, 监事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难以保证。

四、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措施

1. 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和指导。

首先, 理论界应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 制定一套框架结构, 调查信息使用者需要那些信息, 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 采用什么标准, 怎样衡量和评价。其次, 证监会应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体系。一方面应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范围做出规定。由于现代内部控制的范围已经扩展到了企业整体的控制, 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与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做出保证等, 因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应只评价、披露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 而应考虑内部控制的各个组成要素和整体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另一方面应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和格式做出更详细的规定。披露的内容除了管理层声明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外, 管理当局还需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做出说明。此外, 应借鉴美国的经验, 强化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 强制要求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提供详细的、单独的内部控制报告, 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意愿。

董事和经理对本公司的内部控制最熟悉, 最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同时, 将评估结果报告给投资者也是董事和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一部分。因此, 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将是有效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组织保证和制度基础。针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完善、治理效率低下、管理层缺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动力的现状, 我们需要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特别是加强董事会的力量, 引入外部独立董事, 提高董事的独立性和业务能力;加强监事会的监督力量, 扩大监事会的职权, 允许监事检查公司交易等, 使监事会真正担负起监督的作用;制定有效的经理激励约束机制等。只有形成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董事和经理才会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

3. 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

尽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完善的披露规则, 但一旦对外公布, 也必须接受必要的监督和约束, 以保证其可信度。证券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 防止公司随意公布不实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审查, 以提高其真实性和可信性。同时, 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赔偿制度和反欺诈条款, 使恶意披露信息、误导投资者的公司受到应有的处罚。

摘要:财务披露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 试图影响和控制企业信息受众的印象与决策的企业行为。通过财务披露管理来说明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财务披露,财务披露管理,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杜兴强:知识经济下财务会计理论与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3.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研究 篇三

摘 要 本文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认识出发,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分析,论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研究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与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各个经营环节的协调约束机制,它是一种制度建设。我们知道,科学管理要求主观符合客观,任何一项管理办法,其客观成分越多,科学性越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也不例外,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实施环节和监督反馈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内控制度制定环节存在不足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持冷漠态度,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管理措施和手段,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比如企业将付款环节对原始单据的审核作为关键控制点,但供应部门因弄虚作假或失职,购进了质次价高的材料,会计部门依然会在审查原始单据无误后照价付款,这就只能实现会计的事后核算、监督功能,未能对整个生产经营进行控制。在当前常见的企业分口管理制度下,企业内部的管理形成条块分割,这样的内控制度设计没有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未能实现立体交叉、多角度、全方位的风险预防监控,内部控制建设不成体系,步入了内控建设的另一个误区。

(二)会计人员素质有限

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无法适应内部会计控制所需的知识层次,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虽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但出于个人利益驱动无视会计职业道德,对单位领导及其他业务经办人员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对发现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不仅没有主动提出建议对制度加以完善,反而直接参与贪污、挪用公款、盗窃资金等违法违纪活动。会计人员的这种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无法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三)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发挥有限

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既是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未能履行其应有职能。首先,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我国企业大多实行的是单一的厂长经理模式,这就导致内部审计不能监督上级,高层管理者是实质上的“自由人”。同时,对受厂长、经理直接领导的其他职能部门也不易进行监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严重受限。其次,对内部审计的职能理解存在偏差。有关人员,包括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在内,经常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简单理解为会计监督,而且过分强调“查错纠弊”,忽视了“防错防弊”这一职能,未能发挥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作用。再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当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力量薄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这些都是阻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要保证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必须为其实施提供良好的内、外部支持环境,这就需要从制度制定层面和企业实际操作层面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软控制”

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其变为企业内部自发需要。应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水平,将内部会计控制置于企业的战略高度。对于普通员工,更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人的价值管理,制定相应激励措施,使每个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样,无论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还是执行环节,都能变“要我控制”为“我要控制”,从而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最佳效果。

(二)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在聘用会计人员上,要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更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人才。要建立考核、奖励、晋升、淘汰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绩、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培养人才上,不仅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其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

(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切实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企业中最主要的监督评价方式就是内部审计。当务之急是确立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独立地位,并切实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职能的转变,使其监督具有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并将监督、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协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当然,企业也可考虑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如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监督评价,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国盛.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对策及建议.四川会计.2001.2.

[2]魏凤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商场现代化.2008(3).

[3]王棣华.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会计研究.2001.8.

4.浅谈酒店财务的内部控制 篇四

酒店是一个集餐饮、居住、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服务企业,几乎囊括了全部服务业及商业行业。具有营业部门多、收入金额大、财产物资分散等特点。而在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便是酒店财务的内部控制。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以确保会计资料真实性、可靠性与保护财产物资为目的,用于会计业务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业务管理方面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有效的控制机制。以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抓住酒店收入、成本费用支出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一、收入环节的内部控制

酒店的主营收入主要是客房与餐饮收入。

1、对于客房收入主要严格把控客房保证金、预收定金的内部控制,把握客房收入稽核。

2、.餐饮收入的内部控制要点是票据的保管、领用与检查核对。

二、成本费用环节的内部控制

1.餐饮成本内部控制

酒店餐饮经营成本比客房、娱乐经营成本要高,餐饮成本控制十分重要。餐饮成本控制要建立标准,防止浪费和欺骗。

2.采购成本内部控制

采购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和难点是采购业务及财务控制流程的合理设置、人员素质的管理。在控制中强调请购、报批、订货、验收、最后核准付款的控制。

3.人力资源成本内部控制

人是酒店经营管理的根基,配备高素质、高效率员工,加强员工培训才能提升酒店服务质量。只有提供高质量服务,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4.工程费用内部控制

5.财务管理流程及内部控制办法 篇五

为了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明确资金收付、费用报销的业务流程,严格票据审核、资金收付、费用报销、账目处理的程序,确保公司财务资产的安全。现将公司财务管理流程及内部控制办法如下:

财务管理流程第一步、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财务管理流程第一步货币资金业务是指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收支业务。它具有业务数量大、发生范围广的特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控制,是整个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关键。要求:

1、实现钱账分管,出纳员不得负责总账的记录和银行对账单的调整.

2、各种收付款业务均应集中于出纳员办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出具收款凭证或付款凭证。

3、现金收入和支出必须立即记账,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现金记账情况并进行账务核对。

4、一切货币资金收入,都要入账。不得将出售残料、废料的收入、罚款赔款的收入等列作账外处理。

5、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必须定期与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一次),并由出纳员以外的人员编制或审核银行调节表。

6、库存现金除日常周转需用外都应每日解交银行,库存现金必须存放保险柜内。

7、发票与收据必须按编号顺序使用,领用空白发票(银行票据)和收据必须进行登记。

8、支票签发必须由出纳员和财务负责人(主管会计)两个以上负责并签字,并应设置支票签发登记簿进行记录,空白支票不得签名盖章。

9、所有付款业务只有经过财务部门主管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支付(办理)。

10、一切收付款必须凭证齐全,收付业务完成后必须加盖收讫和(或)付仡(讫)的印章。

11、所有与现金或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有关的人员在业务处理后都必须在相关文件上签字,以备追溯责任。

12、出纳员在每天工作结束时要清点现金,核对账目,主管部门应进行不定期检查。

财务管理流程第二步、货币资金收入业务的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流程thldl.org.cn第二步收入货币资金的途径,一是通过银行,二是直接收取现金。由于通过银行收款的业务,受到了银行的直接监督,起到了外部控制的作用,客观上能够有效地减少和堵塞货币资金收入业务中的漏洞,是保护货币资金安全的一个有力措施。因此,货币资金收入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主要针对现金收入业务。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收入主要有销售货物取得现金和回收欠款,取得现金。

1、销售货物收入现金的内部控制

主要采用填制“销货单”的方式。它是“原始凭证控制方式”在现金收入业务中的具体应用。要求在产品销售或顾客购货时,由销售部门开具销货单,注明所销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等内容。顾客持销货单向财会部门交付现金,然后持出纳员盖“收讫”章后的销货单向保管员提货。

2、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销售业务是围绕推销(销售)产品、商品或劳务等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销售业务包括产品销售业务和其他销售业务。一般要经过签订销售合同、填写发货单通知仓库发货、办理发货、办理货款结算四个环节。销售业务内部控制要求:

1)销售合同、发票和发货单,必须经审核批准方能生效。

2)发票和发货单应顺序编号,如有缺号须经批准方可注销。

3)要按规定价格销售,未经授权不得改变售价。

4)收款时必须对品名、数量、单价、金额进行审核,有销售合同的必须与合同核对。

5)销售退回必须按一般销售同样处理。

6)开单、发货、收款必须分工负责。

7)应收账款明细账应与总账核对相符。

3、其现金收款具体的财务管理流程是:

根据销售内勤开具的收据(产品销货单)收款——检查收据开具的金额正确、大小写一致、有经手人签名——会计审核凭证----出纳收款-----在收据(发票)上签字并加盖财务结算章——将收据第②联(或发票联)给交款人——凭记账联登记现金流水账——登记票据传递登记本——将记账联连同票据登记本传相应成本会计签收制证----按科目入账---销售核算(货款)。

注:(1)原则上只有收到现金才能开具收据,在收到银行存款或下账时需开具收据的,核实收据上已写有“转账”字样,后加盖“转账”图章和财务结算章,并登记票据传递登记本后传给相应主管会计。

(2)随工资发放时代收代扣的款项,由记账会计开具收据,可以没有交款人签字。

4、回收欠款收入现金的内部控制:

公司在办理回收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的业务时,应尽可能通过开户银行。如果采用收取现金的方式:

⑴ 出纳员直接向交款人收取现金时,必须由出纳员开具事先印有连续编号的“现金收据”,采用复写方式,一式三张。在加盖财务专用章和出纳章以及交款人签章后,将其中一张给交款人作为交款凭证,一张送交财务部门作为记账依据,一张留作存根。为保证现金收据的规范使用,应重点检查其编号是否连续,如有短缺,应及时查明原因,即使是作废的收据,也应将三张收据加盖“作废”字样后一并送交会计部门检查后归档保管。

“现金收据”也可以由记账员开具,然后交给出纳员加盖公章和出纳章,同时收取现金。这种方式下,由于票据、印章两人分管,使开票和收款工作分离,可以进一步强化现金收入业务的内部控制。

不论什么情况、采用什么方式收取现金,除前述重点加强记录工作,即强调原始凭证的作用外,还必须充分利用账簿的功能,按规定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现金”总分类账户,并加强二者之间的核对工作。

财务管理流程第三步、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内部控制

财务官流程第三步货币资金支出业务与收入业务相比,其相同之处在于支出途径也是两条,即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和由出纳人员直接支付现金,不同之处在于支出用途多样、业务内容繁杂、牵涉范围广、涉及人员多。

当通过银行支出货币资金时,要求采用银行规定的结算办法,填制银行统一的结算凭证,客观上受到银行的外部控制,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防错消弊的作用。因此,对这种业务实施内部控制,重点应放在结算凭证的管理上。基本要求是:建立严密完善的结算凭证管理制度,妥善保管各种凭证,尤其是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严把各种凭证的使用关,出纳员开具支票时,财务主管应当审查批准,而不能让其独自办理;对已用和未用凭证应当由非保管人员定期检查;严格限制签发空白支票;随时与开户银行对账等。

现金支出业务是货币资金支出业务内容控制的重点。该类业务按支出用途不同大致可分为采购物品支出现金、发放工资支付现金和支付各种借款使用现金等。具体控制方式:

(一)采购物品支出现金的内部控制

对采购材料、商品等支出现金的业务实施内部控制,关键是在付出现金之前,先取得相应的原始凭证,如支付购货款须取得销货单位的发票,支付货物运费须取得运输单位的收费单据,并及时送交财会部门,由财会主管审核批准后,交给出纳员支付现金。

1、填制“入库单”,严格验收制度

采购部门购买回的各种材料物品,都应及时送交仓库验收。验收人员应当对照销货单位的发货票和购货定单等,对每一种货物的品名、规格、数量、质量等严格查验,在保证正确、相符的基础上填写“入库单”(或收料单)。“入库单”是证明材料或商品已经验收入库的会计凭证,由仓库验收人员填制,并取得采购人员的签字后,一张登记仓库台账,一张退给采购部门进行业务核算,一张送交财务。严格的验收制度,有利于考核采购人员的工作质量,划清采购部门与仓库之间的经济责任,保证入库物资的准确性、安全性。

2、其现金付款业务的财务管理流程是:

(1)采购付款

采购人员凭原辅料入库验收单据(含仓库保管员、质检员签字)------填写付款申请单-----经部门主管审核签字-----送记账会计审核凭证-----报主管会计审核------总经理批准----出纳会计付款----客户收款----记现金流水账----订制传票。

财务管理流程这一步的关键是,强化审查制度,严格审核购货业务的各种凭证。

记录采购业务、支付货款之前,应对各有关部门送来的各种原始凭证,包括发货票、运费收据、入库单以及定货单等进行认真的审查、核对。不仅审查每一凭证的购货数量、金额计算的正确性,还要检查各种凭证之间是否内容一致、时间统一、责任明确、手续清

楚等。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合理解决。在此基础上,编制付款凭证,由出纳员结算支付货款,并按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内部控制要求和方式实施内部控制,使两种业务的内部控制统一起来。

(2)费用报销

费用报销人持费用报销单据请部门主管审核确认----交记账会计审核凭证---查验现金付款凭证金额与原始凭证一致——检查并督促领款人签名——报销人送总经理审批----批准后交主管会计审查凭证----送出纳员按记账凭证金额付款——在原始凭证上加盖“现金付讫”图章——登记现金流水账——将记账凭证及时传主管会计复核;

为了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还可采取根据付款凭证而不是原始凭证支付现金的方式。即:财务部门在接到发票等原始凭证后,先由财会负责人审核批准,再由记账人员根据其编制付款凭证,注明会计科目、款项用途及金额等,交给出纳员由其根据付款凭证列示的金额支付现金,并登记现金日记账。然后将付款凭证退交会计部门,以便登记总账。这样,出纳人员应当付出多少现金,会计部门已经记录在案,更有利于形成控制关系。

(二)发放工资支出现金的内部控制

对发放工资支出现金的业务实施内部控制,主要应采取下列措施:

⑴合理划分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财会部门的职责,使工资发放业务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员工考勤记录、生产统计、记账会计、出纳会计分工协作完成。具体是: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负责审查并根据职工名单和考勤记录、工资标准,生产统计进行产量计件核算、记账会计核算工资、编制工资发放表,出纳会计负责提取现金发放工资并分配工资费用等。

其具体的业务流程是:

(2)一般员工工资核算发放

根据人力资源部门出具的员工考勤表、生产统计出具的生产工人产量计件核算表---记账会计做上月的工资表----送总经理审批----开具的付款审批单(经财务部长签字)开具现金支票——出纳会计填写进账单——连同工资表送公司开户行——主管会计登记支票使用登记本——将支票存根粘贴到付款审批单上——加盖“转账”图章——登记单据传递登记本——出纳员按科目记账。

(3)业务员绩效工资兑现

根据销售内勤送来的当月业务员销售业绩统计表---营销部门主管审核---与记账会计的产品销售统计数据对账、并制作工资表----→经主管会计审核----由出纳员填制付款审批单----报总经理审批----经财务部长签字、主管会计开具支票——出纳会计填写进账单——交记账会计送公司开户行——主管会计登记支票使用登记本——将支票存根粘贴到付款审批单上——加盖“转账”图章——登记单据传递登记本——出纳员按科目记账。

(4)建立健全劳动用工和考勤制度。要求:

工资表上的人名须经行政部门(人力资源人员)审查,临时工须有合格的证明,以防虚设人名,冒领工资;调动工作和变更工资标准须有行政部门(人力资源人员)的正式批准文件,以防多计工资总额,侵吞余额;考勤记录,工人工资核算须有生产厂长签字的工人产量计件统计核算表,以防多记工时产量等现象;离职人员应及时从工资表中除去,以防继续领发工资,等等。

(5)强化审查手续。

由于工资的构成内容复杂,包括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各种津贴、绩效奖金等,而计算手续又相当繁琐,不仅要计算应发工资,还要计算代扣款项、实发工资等。所以,即使不发生作弊行为,但差错则在所难免。为此,必须强化审查复核工作。要求:重复计算每一张工资表,至少计算两遍;每一张工资表都应经过行政部门(人力资源人员)、财会部门多环节的复查等。

(三)借款支出现金的内部控制

一般情况下,发生出差借款和其他公务性借款业务时,需要支付现金。该类业务相对较简单,对其实施内部控制,应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

⑴ 借款人需要预支现金时,首先应填制“借款单”,并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然后交财务主管审核、公司准,出纳员据以支付出现金;

⑵ 会计部门应当根据“借款单”编制付款凭证,登记“其他应收款明细账”,发挥账簿控制的作用。待借款人出差归来或完成业务后,根据实际用款数长退短补,注销明细账上的有关记录;

6.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研究 篇六

一、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

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是分不开的,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也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而发展的,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及相关的监督管理人员将会使用相应的控制理论以及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来对当前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和经营情况进行管理。企业目前主要是利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方法来保证企业内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这样的一种管理和控制也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内部出现财务问题,保障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在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时,还要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平台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创建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准确的掌握企业的相关会计信息,让企业领导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资金走向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能够为企业将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参考,为企业领导人做出战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但是在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中,由于一些人为因素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出现了失真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在企业内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就可以有效的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企业在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模式也逐渐的发生着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不断被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所取代,新的管理模式也有效地促进了其他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发展,虽然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已经更新,而且更新后的企业发展状况也在逐年上升,但是这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还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整理和优化。

(一)对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在经营企业的时候都是注重利益的最大化,有的时候就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不是很关注,再加上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一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可以用相对较为完善的财务制度代替,也就是说很多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都比较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企业虽然是设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却并没有得到运用,这一制度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最终使企业所指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企业对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核心观念也是存在一定偏差的,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只是注重对控制结果的处理,还有一部分的企业都没有做好事前的预测和防范工作。这也是限制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 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处理方式相对比较落后

这里所说的方式落后主要指的是工作的模式,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存在信息化程度低、财务管理依靠人力操作等现象,因此需要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再出现,也能够有效的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控制意识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不是很重视,长此以往也就导致企业对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意识出现了薄弱的现象。所以说我们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企业管理者及会计工作者对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企业有了发展意识,才能够有正确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及管理层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和内部控制理念,因为只有正确的理念才能够引领正确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处理流程,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定期的对工作人员组织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相关培训活动,对其进行宣传教育,这样也能够进一步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意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运作。同时,还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奠定强有力的信息基础。

(二)落实企业内部的预算、审批制度

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与企业的财务预算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非常紧密的,因此在开展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时,先将企业的真实财务预算情况搞清楚,还要明确财务预算的真实目的,并且还要加强企业的财务预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财务预算范围一定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确保企业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整体质量。当企业在不断发展中进行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时候,审批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了解了企业资金的真实用途和流向之后,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注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没有独立设置审计部门的企业中的财务部门或企业独立设置的审计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问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消减财务问题,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企业会计控制制度的预警作用。企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管理,并不是企业管理者自己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在企业的发展中,除了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外,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保证了内部审计人员和企业财务人员之间的独立性,才能够让企业工作人员真正的对董事会负责,企业工作人员也会逐渐的将企业作为自己的另一个家。因此,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是企业向前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是不可或缺的。

(四)落实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的有效分离

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时还要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对企业会计以及相关的财务工作提出科学的合理的设置,明确好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互相不可越过权限,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权限机制。只有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够实现分工管理,有效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也只有保证了企业各个部门各个职务之间相分离,互不干涉又互相监督,形成一个互相牵制的体系。这样的一种管理办法使企业内部互相都成为了监督的对象,也就不会出现管理职权混乱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

(五)多应用现代化技术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开展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时候,很多的企业也试着改变了以往的管理工作方式,引进了电子信息处理技术。这一技术的引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也进一步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质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更新电子信息技术,很多有条件的企业还创建了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平台。这样一种平台管理体系的出现促进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融合,并且也让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资金的真实使用情况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监督管理企业资金的作用。由于是企业内部所有部门都可以通过平台来发现企业的管理工作内容,所有也更容易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及时的纠正了财务会计中的数据偏差,有效的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效率。

四、结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而企业想要更好地向前发展,那么就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提高重视,创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降低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出现风险的几率,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出现的问题,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让企业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最大化,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成本超限现象,进一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效避免虚假财务信息扰乱企业发展的现象。但目前企业存在对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处理方式相对比较落后等问题。企业为保证其长远发展,应采取提高控制意识,落实企业内部预算、审批制度,注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落实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有效分离,应用现代化技术等措施,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有效进行。

关键词: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棣华.论企业柔性财务管理[C].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6

[2]任瑞平.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精细化财务管理[C].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09

[3]宋英慧,刘朝阳.财务管理目标新论[C].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2008

[4]夏辉.规范医院药品财务管理的探讨[C].湖南省卫生经济与信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一次学术年会专辑,2010

[5]余婕.研发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与创新研究——基于施耐德电气中国研发中心的管理实践[C].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09

7.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研究 篇七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内部监督机制

一、引言

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使资产完整并增值,使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贯彻实施,而制定并执行的控制制度方法、措施与过程。当今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更加复杂,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合理有序配置各种资源难度越来越高,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完整安全,保障会计信息高效真实,企业经营计划的执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1.内部控制没有得到企业管理层应有的重视。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够,更加注重市场的开发、员工的业绩表现、企业是否赢利。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只是停留于感性认识的层面,停留在内部牵制或内部控制阶段。甚至片面认为严格内部控制会使问题变得复杂化,领导权力大大削弱,是给领导自己下绊子。此外大多企业内部控制仅仅局限于会计方面的内部控制,对组织管理、风险管理等其他内控重视不够,内部控制得不到充分的应用。

2.内部控制制度不够科学完善,也没得到有效执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却没有明显的效果。首先,这些内控制度是一种比较零散、片面的,没有形成一定的控制体系,使得内部控制没有发挥有效作用;其次,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在不断发展的世界中,新的事物层出不穷,新的经济行为、业务和管理工具的出现,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现有的企业内控财务制度中没有及时更新;此外,现有的控制制度偏重于事后控制、不相容职务没有隔离等问题。例如很多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在一些基层的实际工作中却缺乏一定的执行力,工作中认为财务部门是事后算账的“报账先生”,认为财务就是把帐记好就行了,没有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运营的把关作用,财务管理的观念淡薄。

3.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所需要的信息系统。要建设内部控制,离不开良好的信息系统,才能让企业了解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进展状况。当前我国许多企业部门之间为了各自利益,信息系统无法共享,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更合理的配置。信息的沟通不畅增加了企业管理层做决策的风险。部分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加上内部控制财务制度贯彻不力,人情关系复杂,有法不依、有章不循,造成财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原始资料、台账、核算资料不健全,不能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出现了“资产不实、成本不实、盈亏不实”的现象,不能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和作用,不能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4.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内部监督审核。理论上企业的内部监督应由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来实现。内部审计应设在企业董事会之下,而不是隶属于管理层。而实际上现阶段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部门隶属于管理层下面的财务部门,内部审计缺乏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此外,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没有经历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和训练,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所以尽管有些企业设立独立的内审部门,但由于权责不清晰等原因,使企业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监控不力。

三、优化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

1.提高我国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提高管理层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和意识理念,是建立完善内控工作的首要重点。所以企业管理层应当对财务内部控制知识和法规多加学习,明确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自觉遵守和执行的意识。

2.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企業应当根据自身的内外经营环境,建立完善完整的内控制度,包括重视会计工作中的基础会计工作,规范企业的经济和运营行为。其中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原则,内部牵制原则,岗位责任制和轮换制,重要事项的监督制度,企业重要决策的过程和执行的监督制约制度,都应当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加以贯彻,还要定期进行企业的资产清查制度,及时清理查证企业的各项债权债务、资产保全情况。

(2)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应当进一步完善和贯彻,首先应当保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其经济监督责任得到保障和落实,对企业不合理,不合规的财务行为,及时纠正,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序、高效、规范的运行。

3.加强财务核算监督优化会计内部控制。企业财务核算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企业财务原始凭证要严加审核,监督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对原始凭证记载是否准确和完整更要严格检查。第二、严格监督企业的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及时检查,发现恶意伪造,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纠正,应上报管理部门进行严肃处理;第三、对企业资产加强监督,定期执行资产清查制度,落实帐实相符的目标要求。

对企业财务运营的行为应当加强监督,尤其是对财务审批的审核,审批手续不完整,违反内部控制财务制度和财经法规的,不能予以办理。为了保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良好贯彻执行,应当重视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确保内部控制得到良好执行。定期开展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完善健全激励考核机制。

总而言之,为切实提高我国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在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之上,一定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步伐,并致力于向国际化标准靠近。企业必须将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相互结合起来,在日常管理当中强化内部控制的实施,特别是要注重内控制度的相互监督。从而让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率,进而维护我国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作者单位: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品芬.对优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的分析[J].管理观察.2010.

[2]覃胜红.略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对策[J].现代营销.2011.

8.内部控制视角下财务管理探究论文 篇八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发展,其财务管理工作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的提升,由此一来,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并对高校的部分工作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对此,高校应该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科学的对策,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在内部控制体系中,核心为内部环境,通过有效的控制,保证控制对象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的管理层为实施财务管理的重要人员,其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水平及财务管理质量[1]。当前,很大一部分高校管理层并未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对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重视程度不足,管理措施落后,严重的限制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并且也缺乏对内部控制正确的认识,单纯的认为上级对下级的工作要求及规范既是内部控制,从而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一味的下达指令,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差

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提升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来说,通过内部控制的作用,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及有效性,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但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健全,在贯彻与落实时,可操作性比较差,导致财务管理的开展缺乏科学性,频繁的发生各种问题。

(三)财务管理工作合理性比较差

目前,高校的经费逐渐由财政拨款转变为自主经营,由于高校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导致部分高校在自主经营的过程中发生负债,甚至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当中,影响高校的发展。预算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预算的合理进行,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但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更多的是形式化的预算,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现阶段,社会上各个企业内部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建立的比较完善,高校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可充分的借鉴各个企业,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度建立完善之后,还应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将高校的所有部门囊括进来,在整个高校的内部实施财务管理,从而有效地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高校的发展。

(二)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实施由人来进行,因此,要提升高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高校的管理层要正确的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形成内部控制的观念,从而有效地带动员工提升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财务管理的力度,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2]。内部控制意识形成之后,还应着重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促使工作人员正确的开展内部控制,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了解最新的财会信息,同时,职业道德素质、责任意识都比较强,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重视财务管理的关键点

财务工作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在对其进行管理时,要对关键点十分重视,对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严格的控制。具体说来,财务管理的关键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预算,无论高校的经费来源于何处,在使用之前都需要经过科学的预算,高校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要对各项经济活动的预算进行科学的分配,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监督,提升预算实施的合理性[3];第二,资金的内部控制,高校在对资金进行管理时,应制定严格的内控制度,保证资金使用的正确性,保障高校的正常运转;第三,报销管理,对于高校日常的财务开销,在进行报销时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的制度;第四,收费管理,收费时,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来进行,并加强监督,保证收费的合理性;第五,内部审计控制,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做好监督与控制。

尽管在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但通过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财务管理的科学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促进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9.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 篇九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高校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观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论文代写

高校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新挑战、新形势,高校财务管理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高校内部控制是指高校为维护其自身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自身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的正常、有序展开,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理性,加强高校自身风险控制而构建的一套规范化、严密的动态管理控制系统。

一、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我国高等学校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当前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从“数量”的增长到“质量”的提高、从“外延”的扩张到“内涵”的提升、从“硬件”的加强到“软件”的改善等转变。 在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正确地制定未来长远发展规划的背景之下,高校应着力提升内涵建设,加强财务管理。 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应牢牢抓住预算管理、科研经费管理、资产管理和基本建设管理等关键环节,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1 4]。

(一) 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高校要坚持“统筹兼顾、保障重点、优化结构、收支平衡”的原则,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机制。 要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综合能力科学编制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对经费的需求编制财务预算,并将预算执行的责任分解到校内各部门各单位,加强预算执行的控制与分析,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 学校一切收入都要纳入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贯穿于财务活动的所有领域,强化预算的权威性与严谨性,充分发挥预算在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 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根据“重点突出,效率优先,勤俭节约”的原则从紧安排各项支出。 高校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内涵建设支出。

(二)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高校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 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将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切实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明确开支范围和比例。 科研经费的使用要符合开展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不得支出与科研课题无关的费用。 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和形成的无形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 科研项目负责人必须切实履行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的职责。 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审计,实施对重大科研课题或大额度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杜绝科研经费使用中假公济私等行为。

(三) 加强资产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对于学校资产管理工作,高校要成立资产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全校的所有资产,并建立新型的资产管理体系,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要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实行资产信息化管理,对资产实行全过程实时管理和动态监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要增强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依法合理利用无形资产;要加强学校经营性资产和校办产业的管理,规范校办产业的投资行为和经营管理,防范校办产业风险,促进校办产业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同时,高校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和招投标制度,按财政部门的统一要求,编报政府采购预算,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内的支出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不得无预算和超预算采购,做到采购行为公开透明,采购程序科学规范。高校要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明确经济合同的签订权限和程序,并实行归口统一管理,防范由合同引发的经济纠纷和财务风险。

(四) 加强基本建设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高校要科学合理地制订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按规定程序进行论证和履行报批手续,未经上级部门批准的项目严禁建设;要按照勤俭办学的精神,控制基本建设成本,防止“超概算、超预算、超标准”现象发生。

(五) 运用现代化控制手段和技术,合理设计控制措施

高校应该大量运用现代化手段和先进知识,制定相应合理化程序和规范化流程来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同时,在多层次的网络环境下建立防御体系,全面技术控制,保障高校财物安全。 在重大经济事项如资产处置、对外投资、资金调度等决策和执行中,高校应设立互相监督、制约程序,加强风险控制,避免盲目投资及管理失控。

二、现有内部控制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具体可行的高校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

高校财务管理作为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有具体明确的内部控制规范指导。然而,截至目前,我国有关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主要聚焦于盈利性组织———企业,还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规范。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 2008年颁布,2009年 7月起实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于 2010年颁布,2011年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上市公司中实施,2012年开始在所有沪深主板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然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直到 2012年 11月我国才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且计划到 2014年才开始执行。 纵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可以看出,这一规范是针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而不是专门针对高校的,并且这一规范对各类业务和事项仅仅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属于基本规范性质,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具体执行时,还必须要结合自身所在行政事业单位特殊性质和特殊业务,与具体的内部控制规范执行指引配套。 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内部控制规范指导,每个高校的财务管理只能根据众多规章中的相关零星规定摸索前行,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很难得到保障。

(二) 高校领导层和具体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认知有限,意识淡薄

内部控制是一个有机动态的系统。 按照 COSO报告(1992)的基本精神,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部分共同组成,在这五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中,控制环境最为重要,它决定了一个单位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手段去进行管理和控制,而决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核心因素是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知度和行动。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领导层及具体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很多领导和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控制结构阶段”①,认为内部控制仅仅是一些书面规章制度和文本,是上级制定出来用来制约下属员工的。 有限的认知和淡薄的意识,加之缺乏专门的高校内部控制规范,导致很多领导经常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单位内部控制规章之上,各具体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不注意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经常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由此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违法违规现象[5 8]。

(三) 财务管理不科学

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内部控制规范和财务管理规章约束,高校在具体财务管理实践中经常漏洞百出,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1. 债务高企,基本建设投资盲目

从 1998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扩招,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高校的软硬件规模也必须随之扩张,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作为公办院校,我国绝大部分高校自有资金是非常有限的,国家投入的资金在短期内很难跟上基本建设规模的极速扩张,多数高校只能采取向银行借款的方法来弥补这一资金缺口,但是,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从本质上说高校自身是缺乏偿还债务能力的,因此,高校背负高额的债务有着较高的风险,一旦收支结余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就只能采用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方法。 许多高校因为融资较为方便,在基本建设投资中没有长远规划,非常盲目,贪大求全,忽视了成本控制。 为了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搞形象工程,超规模建设,投入过多资金,建设中又缺乏系统科学的统筹规划,建成后常常资产闲置,形成浪费,由此加剧了资金的紧张,资金的使用效率十分低下。

2. 预算管理缺乏约束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控制的核心手段,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高校的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的紧密相连。 但是在高校的现实运行中,财务预算并没有起到使高校工作稳定发展、资源有效配置、为将来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的作用,预算的编制有时仅仅是为满足应付上级主管单位检查的需要,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预算管理随意性大,约束力不强,缺乏应有的刚性。 长此以往,预算管理将无法有效管理和监督高校的资金运行,最终必将影响高校的长远发展。

3. 财务收支管理制度难以严格实施

按照现行的《高度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高等学校的财务收支必须实行两条线。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激发二级院系工作的积极性,给予二级院系充分的财务自主权,但是对二级院系的财务收支又缺乏有效的系统管理和控制。 因此,很多高校的财务收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高校对院系的收入监管不严格,票据没有统一管理,造成个别院系收入不经过物价部门备案,擅自收费,甚至有的收入根本不上交学校财务部门,本部门自收自支,学校无法对其收入进行有效的管理。 很多高校的财务支出方面也会暴露出一些漏洞:一是出现开支标准的随意扩大,资金不能专款专用,二级院系想尽办法挤占资金,挪作他用;二是容易增加成本核算的难度,不能完整、准确反映成本费用,掩盖了一些隐性债务,形成了高校潜在的财务风险。

4. 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混乱

目前我国高校的财产管理制度普遍不健全,即使有制度,往往也形同虚设,主要表现在:固定①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阶段(20世纪 40年代前)、“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阶段(20世纪 70年代前)、“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 80年代)、“内部控制框架”阶段(20世纪 90年代)、“风险管理”阶段(2004年至今)五个阶段。资产购买不走审批程序,购买后不到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入库手续,同时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财产报废、销毁也不进行登记,造成固定资产常常账实不符。 混乱的资产管理制度不仅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也导致高校财务报表无法有效地反映高校的真实财务状况,影响相关各方的科学决策。

5. 没有充分发挥会计与财务的职能

会计和财务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进一步提升的职能是参与组织管理、预测和决策。 高校财务目前只能发挥会计与财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没有有效发挥会计和财务参与组织管理、预测和决策的职能。 即使基本职能的发挥也不充分。 由于一些会计人员业务水平限制及态度问题,高校会计核算不及时、不准确,难以系统及时地反映高校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会计的反映职能不能很好地实现。 高校财务也没有上升到管理层面,不能系统参与高校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不能很好地为高校领导者决策提供专业服务。

6. 内部岗位的设置和运行没有严格执行内部牵制的原则

按照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会计与财务岗位的设置应该充分体现不相融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避免出现一人多岗现象,更不能出现一个人包办一条龙会计业务现象。 然而,由于高校会计与财务工作事杂、量大,常常出现人手不足的现象,很多单位的岗位职责划分不够清晰,由此导致经常会出现不相融岗位由一人兼任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人处理一项业务全流程现象。 高校会计与财务岗位的设置和运行没有完全贯彻内部牵制的原则导致近年来部分高校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贪污、盗窃行为层出不穷的局面。

7. 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上一篇:鄂教版拼音gkh教案下一篇:2022江西各地放寒假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