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规划

2024-08-06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规划(共8篇)

1.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规划 篇一

三阳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意见及规划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针对我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着集体收入乏力、积累偏少;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薄弱村的比例较大;村集体负债额较多、入不敷出村逐年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渠道不畅、发展后劲不足等主要问题,结合歙发

[2010]21号文件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大扶持,逐步推进并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我张乡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建立充满活力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村级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村级集体逐年增加增强,形成较强的经济发展后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力争用3年的时间使所有村都有集体经营性收入,三阳、高峰、中村、金石、叶村5个村达5万元以上,竹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8万元以上,岭脚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

二、理清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的主要原因

(1)、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识不浓;(2)、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薄弱;(3)、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外部扶持不够;(4)、发展村集

体经济的干部能力及素质不强。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总体规划。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配套实施。针对存在的主要原因,乡党委、政府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拟定我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一)、提高认识、营造氛围。

实践证明,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农村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物质保障。为此要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乡党委、政府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基本任务来抓。

(二)、组织健全、落实责任。

建立“县级统一指导、乡镇统一组织、村级具体实施”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乡党委、政府成立由党委书记方新辉同志任组长、乡长汪锦辉同志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认真制定我乡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具体指导全乡7个村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定期研究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理清思路、明确措施。

好的发展思路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乡党委、政府要积极引导各村在充分认识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以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为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定位发展目标,制定好适合本村集

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逐年实施。乡党委、政府拟定全乡各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规划和措施为:

三阳村:立足区位优势,依托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好“东方小瑞士”品牌,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每年村集体从中收益达2万元以上。对三阳村集体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采取租赁、承包经营方式进行盘活,同时对原村集体茶园来垅山采取公开拍卖或承包方式,实现收益最大化,村集体年收入达3万元。着力打造好美川村黄山贡菊品牌和200亩黄山贡菊基地建设,力争通过与歙县福泉源茶菊专业合作组织的联合联动,达到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村集体增加收入的目的。高峰村:由村集体实施本村范围内河道合法收入,力争年收入达2万元;同时针对该村分散的已竣工在使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采取承包经营来增加村集体收入,力争年收入达1万元。以燕窠、黄坛、郑家溪为重点,建设1-2处规模较大的农家风情为特色的观光、自助养植、餐饮娱乐的综合场所。种植特色植物和农作物,开展生态餐饮经营,体验农耕生活等活动。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弃土场的资源优势,以土地进行招商引资每年村集体管理费用达2万元左右。

中村:依托慈坑村的千亩山核桃基地兴办山核桃专业合作社,促进集体增收和农民增收,每年通过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转使村集体收入达3万元以上;争取财政扶持新建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打响我乡山核桃品牌,通过农副产品深加工链来增加集体收入,力争达2万元。

叶村:为状元洪钧故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叶村叠罗汉”为该

村民俗杂技,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好“民俗旅游乡村”品牌,每年力争通过资源优势使村集体收入得到增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招商积极发展道口经济,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每年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左右。

白石源村(待定):在徐家坞的坞田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在上坦的大坪依托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品牌和原先自然遗址进行租赁开发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做活旅游资源这文章,力争使村集体收入达3万元以上;同时做好茬头村集体林业经济,并针对合并后的金石村做好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通过以上渠道使村集体增收达2万元以上。

竹铺村: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等方式对竹铺弃土场进行治理来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归村集体所有,增加集体收入,力争年均收入达5万元以上;积极鼓励和支持村集体利用村集体的山地、林地以使用权入股、合作等形式参与瑞宏矿业的实施,力争年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

岭脚村:拓宽现有通往大源的村道,进一步加大的景观建设、修建餐饮综合服务场所、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小岫成立“农家乐”旅游公司,组织管理村民经营“农家乐”旅游项目;以“顶谷大方”的发源地为基础打响、打亮“顶谷大方”品牌,拓宽村集体增收和农民增收渠道;按歙政[2010]47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和做好岭脚村村集体林权流转,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力争年均收入达8万元。

(四)、强化监督、规范管理。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首先要建章立制,实行规范管理。要切实加强财务制度建设,使村级财务管理实现规范化,同时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生财与理财结合的原则,以农村集体“三资”清理为契机,精心组织实施“阳光村务工程”,积极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制,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民主管理监督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其次是进一步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体制。完善和规范村务财务两公开制度,定期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大力推广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不断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第三是切实减少村级开支,妥善处理村级债务。坚决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减少招待、交通、通讯及报刊等费用。认真做好村级债务的清理工作,同时在兴办村级公益事业时,要因村制宜,量力而行,科学民主决策,防止新债务的发生。

(五)、强化领导、抓好班子。

实践证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人、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发展集体经济首先要抓好两委班子建设,选好配强“领头雁”。要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把那些文化素质高、有市场经济实践经验和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来,特别是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最大限度地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2.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规划 篇二

村集体经济是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 对于解决“三农”问题, 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壮大村级财力, 提升村级服务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村级组织才有财力基础, 才能增强其服务力, 促进农村发展。

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得以有效巩固的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了, 村民将会因村集体组织的服务受益, 这样增进了干群关系, 增强了村集体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巩固了基层组织。

三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1]。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只有村集体经济发展了, 各类公益事业才能得到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不断完善, 农村社会稳定才有基础。

四是村民快速致富奔小康的经济基础。村集体经济发展了, 不但能很好解决村公益事业问题, 还带动农民创市场、发展产业, 为村民快速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遵义市村集体经济现状

遵义市现辖15个县 (区、市) , 234个乡镇, 1816个村, 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959个, 村委会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857个;现有174.9万户农户, 农业人口678.4人, 家庭承包的耕地面积608万亩。

(一) 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支情况

2013年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2.6亿元, 比上一年增加12.8%, 其中补助收入1.2亿元, 占总收入的46.15%, 比上一年增加17%;发包及上交收入0.27亿元, 占总收入10.3%, 比上一年增加21%;投资收益0.11亿元, 占总收入4.2%, 比上一年增加31%, 经营收入0.49亿元, 占总收入的18.55%, 比上一年下降21%;其他支出0.53万元。总支出2.1亿元, 比上一年增加16%, 其中经营支出0.3亿元, 占总支出的15.5%, 比上一年下降16%, 管理费用1.3亿元 (其中干部报酬支出占64.63%, 报刊费支出占1.1%) , 占总支出的60.84%, 比上一年增加29%, 其他支出0.51亿元, 占总支出的24.01%, 比上一年增加16%。

(二) 全市村集体资产情况

全市村集体资产统计数 (不包括资源性资产) 为28.04亿元, 比上年增加3%, 流动资产5.08亿元, 占总资产的18.1%, 比上一年降低10%。农业资产15.8亿元, 占总资产的56.5%, 比上年增长8%。长期资产7.1亿元, 占总资产的25.4%, 比上年增长4%。流动负债4.5亿元, 占总资产的16%, 比上年增长2%。长期负债1.8亿元, 占总资产的6%, 比上年增长24%。所有者权益21.8亿元, 占总资产的78%, 比上年增长4%。

(三) 全市村集体经营收益及分布情况

据当年农经统计数据显示, 当年无经营收益的村1 148个, 比上年增加了2%, 当年有经营收益的村300个, 比上年减少了5%。在当年有经营收益的300个村中: (1) 5万元以下的村187个, 比上年减少了2%; (2) 5~10万元的村57个, 比上年减少了2%; (3) 10~50万元的村42个, 比上年减少了9%; (4) 50~100万元的村8个, 比上年增加了14%; (5) 100万元以上的村6个, 比上年增加了14%。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 主要分布在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遵义县等的城中、城郊村, 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市平均数以上, 这类村组织健全, 能为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执政能力强, 村支部凝集力、战斗力强, 发展空间大, 赢得村民的衷心拥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的村, 主要分布在桐梓县、习水县等, 农民人均纯收入处于中等水平, 这类村干部稳定性差, 班子履职难, 百姓要求多, 社会矛盾多, 维稳压力大, 发展空间不足;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 主要分布在务川县、道真县等的边远地区村, 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市平均数以下, 这类村级组织有“软、散、瘫”的情况, 集体经济力量十分单薄, 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 严重影响到村级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村级组织凝集力、号召力严重缺失, 农民倾巢外出打工, 老、少留守人员剧增, 农村事业发展止步不前。

三、遵义市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发展原因分析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村集体经济两极化发展, 空心村增加。

一些边远的山区村由于交通不便, 资源开发困难, 劳动力不断减少, 村集体经济越来越薄弱, 由中低收入村变成无经营收益的空心村, 如务川县都濡镇鹿坪村、桐木村等。

2. 村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地区差异大, 红花岗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 450.5万元, 是务川县的2.77倍。

另一方面同一个县不同镇、不同村之间不平衡, 如红花岗区城郊南关镇的镇隆村、护城村, 起步早、发展好, 是该区的红旗村, 信息相对闭塞偏僻落后的红花岗区金鼎山镇的村经济较为滞后, 村干部除了区政府的补贴外没有自身经济收入, 有的村基本的办公经费都无法解决。

3. 部分村集体收入增长缓慢, 刚性支出加大, 村运行压力大。

农村土地承包到户, 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 解放了生产力,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却忽略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造成村集体经济的薄弱, 严重制约了遵义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多数村集体自身缺乏造血功能, 经营收入少或无经营收入, 村集体经济薄弱。

随着城市和城镇化的发展, 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城镇转移, 出现土地无人耕种现象, 加之基层村干部年龄老化, 缺乏创新能力, 村集体造血功能不强, 农村扶贫开发注重输血而忽略了造血, 村集体经济显得非常薄弱。遵义市外出务工劳动力2012年达173.2万人, 2013年达182.7万人, 分别占遵义市当年农村劳动力的45.1%, 45.7%。

(二) 影响遵义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 村干部和群众思想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认识不足表现在:一是认为搞市场经济应该是鼓励发展私营经济, 谈发展集体经济对发展市场经济不利。二是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 发展集体经济可能收效甚微。三是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农村经济收入比例小, 在发展农村经济大局中可忽略不计。四是“等靠要”思想。过度依赖国家扶持, 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认为与其自我发展, 不如国家扶持来得快。

2. 基础薄弱, 发展路子渠道窄。

不少集体经济薄弱村条件艰苦, 地理位置偏僻, 资源匮乏, 交通不便, 信息不灵, 技术落后, 缺乏产业开发、资金、农业科技等支撑手段, 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除了财政补助收入外, 基本没有其他收入, 而且村级债务负担重, 村干部报酬、村级组织办公经费都无法保障。如遵义县石板镇井岗村委会至今还在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木结构楼房里办公, 集体经济入不敷出, 根本无力修缮办公楼。

3. 村干部素质普遍不高, 能力不足, 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 通过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的加强培训, 村干部素质得到很大程度提升, 但是大多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发展经济本领不强的状况没有得到彻底改善, 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 仍有不少差距。这种情况在一些经济薄弱县特别突出, 如务川县。

4. 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村集体经济制度的不健全, 部分村不能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 加上部分村干部法制意识淡薄, 导致村集体经济管理混乱, 村集体资产流失, 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党员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也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稳定。

5. 相关部门对集体经济的扶持认识不到位, 集体经济发展效果欠佳。

虽然不少地方采取部门挂村帮扶、下派村书记等方式来支持农村的发展, 但许多部门在帮扶过程中往往注重农户个体, 而忽视了村集体。不少帮扶部门只重视“输血”而忽略了村集体“造血”功能的建立完善[2]。

四、遵义市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及发展模式

(一) 主要做法

1. 加强村集体资产的清查和管理[3], 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发展村集体经济, 必须加强村集体经济管理, 为此, 遵义市于2011年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核实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遵府办发[2011]205号) , 遵义市各县、市 (区) 也出台了“三资”清查的文件并组织开展清查。查找了问题, 模清了家底, 完善了制度。全市清查资产, 账面数为27.2亿元 (不包括资源性资产) , 实查数为28.4亿元 (不包括资源性资产) 。2013年出台了《关于印发〈遵义市农委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遵市农通[2013]136号) , 进一步规范“三资”管理, 促进了村集体资产的壮大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2. 大胆创新, 制定相关村集体资产管理措施[4]。

如遵义市红花岗区村 (社区) 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遵义市红花岗区村 (社区) 级财务委托代理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8个工作制度 (区村财组发[2012]5号) , 有效推出了新的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模式。汇川区做到财务收支把“三关”:即村民主理财小组集体会审关, 村主任和村书记“双审双签”关, 镇财政核算审核关, 有效地减少了村级“乱支”现象的发生。绥阳县根据县实际情况制定了《绥阳县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办法》。

3. 深入调研, 模清现状, 为制定遵义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2012年按照《遵义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情况调研的通知》遵市农通[2012]183号作了深入调研, 模清了遵义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为进一步制定遵义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4. 制定并实施《关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

2014年遵义市农委制定了《关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 措施提出: (1) 科学规划, 分类指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 制度创新, 加强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 (3) 盘活“三资”, 促进村集体资源资产资本化; (4) 政策扶持, 整合农业各类项目政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5) 化债节支, 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正常运转; (6) 加强领导, 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帮扶和考核工作长效机制等措施。对进一步促进遵义市村集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发展模式

1. 资源开发型。

根据市场需求,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开发产业,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5], 增加集体收入。如余庆县构皮滩镇构皮滩村依托水电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村集体林地林木补偿资金390万元, 修建了木叶滩电站和天星桥电站, 每年创收20万元。遵义县平正乡共心村依托地理资源、民族特色等优势,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集资和贷款筹集资金77万元, 成功注册“小土豹”, 创办海美食品有限公司, 生产山灰果、地梨片等系列产品, 市场销售供不应求, 每年为村集体创收8万元。

2. 村企合作型。

主要采取实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合作经济组织共建共管,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仁怀市苍龙街道水塘村、板桥村和下坝村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 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协会带动”模式推进“支部创带工程, 修建了49个蔬菜大棚两个冷冻库和1个水厂, 支持村级发展特色农业, 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 打造形成4 269亩高标准农业示范园, 部分项目收益的20%作为村集体经济。湄潭县湄江镇核桃坝村通过与企业股份合作的方式, 大力发展茶产业和乡村旅游, 村级积累经济每年可达40万元。

3. 服务创新型。

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市场需求, 创办实体, 创新服务, 从中增加集体收入。如遵义县龙坑镇桂花社区成立劳务公司、物管理公司和家政公司, 为辖区居民提供微利服务, 每年增收10万元。汇川区新黔村抓住高坪工业园区建设给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由村委会牵头出资100万元, 向村民融资100万元注册成立遵义新祥黔贸易有限公司, 从事建材、运输、劳务、绿化等经营, 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

4. 政策帮扶型。

村级组织在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后, 相关部门以奖代补对村集体进行帮扶, 从而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如遵义县龙坑镇中山社区、马家湾社区、共青社区在完成共青大道和城镇化建设中的出色工作, 获得市级相关部门每社区10余亩商业用地指标奖励, 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集体经济积累的主要构成。务川自治县实行考核到村, 对烤烟生产、基层党建等进行统一考核奖励, 全县109个村中获得奖励最高的村为8.3万元, 获得奖励最低的村为3.6万元, 平均每村获得此项奖金4.86万元, 奖励给集体部分作为村集体经济原始积累资金。

5. 机遇战略型。

村级组织紧紧抓住国家重大政策实施、城市开发、项目实施机遇, 结合自身实际抢抓机遇, 拓展思路发展村集体经济。如红花岗区长征镇河北井社区在沙河小区城市开发进程中, 以集体留地联合开发建房方式, 先后建起近9千万元的经营性固定资产出租或自营发展产业。目前, 村民组集体资产收益分红每年近5 000元/人, 加之村民通过自主创业、就业等方式,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7 000元/人, 为村民组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

6. 实体经营型。

村集体改变过去单纯出租资源发展的简单模式, 变为根据市场依托现有资源组建公司实体发展实体经济[6]。如红花岗区长征镇民政村2013年7月份成立了遵义群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依托现有资产资金, 主要经营信托投资业务, 取代原有只靠收取一些场地、门面租金维持村委会运转的经营模式, 实现了公司经营规模化。在原有的基础上盘活现有的资产资金, 使村里的资产资金投资实现最大利益化。2013年度该村实现收入达286万余元, 与场地、门面租金收入相比增加了210余万元。2013年度该村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以上, 部分村民收入达30 000元以上。

五、对发展遵义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 加大宣传, 提高思想认识

集体经济薄弱, 固然有客观原因, 但主观原因不容忽视。要加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 特别要认真总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 采取宣传报道、现场观摩等形式, 形成追比进位的良好氛围, 让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切实认识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自觉性。

(二) 因地制宜, 创新发展, 走特色发展路子

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就应从固有的思维圈中跳出来, 充分依托资源优势, 走特色发展路。对县城近郊、乡镇所在地、交通要道的村, 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集贸市场、餐饮业、旅馆业、物流企业等第三产业, 发展城郊经济、要道经济, 积极搞好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招商引资等项目。对具备种养条件优势的村, 要利用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种养产业, 根据市场需求, 建特色基地, 并根据发展要求延伸产业链, 扩大产业发展。对劳动力富裕的村, “村两委”可组织村民劳务输出, 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增加集体收入, 也可以组建有偿服务组织, 通过提供信息、技术、种苗、营销等有偿服务, 增加集体收入。要积极引导资金充裕、建设用地紧缺的社区集体, 与具有发展潜力、缺乏资本金的村寨共建村集体“飞地经济”。

(三) 增强素质, 提升发展能力

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对领导班子的建设, 一要注重培养选拔。要注重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的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 要注重将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 要注重村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 将一批有经营头脑、有管理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村两委班子里。二要注重培训教育。要加大培训力度, 多渠道、大规模地对现有农村干部进行素质教育, 使他们进一步开放思想, 增强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具有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要注重考核激励。乡镇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鼓励村干部到集体项目兼职, 凡集体总收入、利税达到一定规模的, 政府对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四) 创新涉农项目扶持方式

首先, 政府支持实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山区开发、绿化造林、生态保护、乡村基础设施等项目[7], 要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 共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对村企合作开发、投资兴建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 优先安排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 并在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上给予倾斜。其次, 探索开展涉农项目建设管理创新改革试点, 选取3~5个行政村, 除公益事业项目外, 对各级发改、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投入农村用于生产、加工、经营、服务设施建设的适宜项目, 实行市场化运作, 建成后统一交由村集体持有和管护。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相关资产通过承包、租赁和入股等方式, 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再次, 对一些偏远或受规划限制、资源匮乏、发展空间较小的村, 探索通过行政划拨、政府购买等方式在区位较好的区域或中心镇规划区, 异地兴建或购置物业补充经营性资产。最后, 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 发挥政策叠加作用, 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对成功脱壳的集体经济“空壳村”予以政策性补贴。

(五) 积极引导规范村集体开展多种有偿服务

允许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规范合同签订、约定服务内容的前提下, 通过土地流转、协调帮扶等形式,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等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 收取的相关服务费纳入集体经济收入。鼓励村集体牵头组建统一的劳务合作社或劳务中介公司, 以劳务总承包的方式承接社区服务、道路养护、绿化管护、家政服务、企业后勤等工作, 收取一定的中介服务费。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围绕当地工业商贸集中区, 成立物流运输、市场推广、物业管理等专业服务公司, 积极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市场营销、维修管护等有偿服务。

(六) 盘活农村集体“三资”, 发展村集体经济

支持村集体牵头兴办新型农村经济组织, 利用集体土地等资源通过集体自办、招商引资等形式,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留用地和和存量房产、集体建设用地兴办标准厂房、商铺店面、仓储设施等设施, 通过租赁经营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集体发展物业服务业, 建设交易市场、农家乐经营点、车库泊位等。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引导农村各类产权、资源流转进入交易平台, 通过拍卖、招投标、网络竞标等级方式, 实现保值增值。赋予农民对落实到户的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参考文献

[1]农业部经营司、经管总站研究课题组.发展状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2, (3) :12-17.

[2]黄伟强.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07:30-36.

[3]赵丽.农村集体经济谋变重在实现法律权利[N].法制日报, 2014-01-28 (4) .

[4]吴晨.对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实地调查[J].经验纵横, 2010, (1) :82-85.

[5]冯道杰.当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分析[J].山东经济, 2010, (5) :35-42.

[6]刘晓妮, 姚继广, 和亮.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J].山西农经, 2007, (1) :32-34.

3.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仙游县;集体经济;方法;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11

福建省仙游县下辖18个乡(镇)、325个村,人口113多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万人。2012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512.07万元,2013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1358.62万元,同比增长51.2%。

1经验做法

1.1出台政策措施,巩固发展集体经济

近年来,连续下发了《仙游县村级干部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的意见》等十几份文件,促进了村级干部及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人员,将发展、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当做工作职责,有章可循,做到底子明晰、安全管护、保值增值。

1.2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管理水平

一是推选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思路、懂经济的同志担任村干部,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二是县财政和乡(镇)政府拨出专项资金,每年根据增收情况给予奖励。村级在每年的集体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由村级两委成员共同享有,大大调动村级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定期举办培训班,组织学习农村经济管理政策、财务管理知识,提高村级干部经营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1.3严格控制收支,管好用活集体资金

每年初预算集体财务收支,对经营收入、发包和租赁收入、集体投资收益等所有资金全部纳入核算管理,禁止设立“账外账”、“小金库”。对支出严格把关,严禁乱支出“坐支”和“白条”抵库。对财务审批人规定审批权限,超过规定的,需经党组织书记、两委集体研究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规范村干部工资、补贴和报刊、会议费限额,增收节支。

1.4建立健全台账,规范处置资产资源

一是建立资产资源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二是规范招投标,单项物资采购1万元以上和工程建设、集体资产资源拍卖、发包5万元以上的,都要委托乡(镇)招投标中心进行;三是所有大额度资金支出、大型资产资源处置必须经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报账时必须携带有关会议记录、协议、合同等材料,符合程序和规定的才能入账。

1.5加强监管力度,保证集体经济安全

一是开展村干部离任和任职期经济审计,查清集体“三资”和经济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制定并执行财务管理、工程建设项目、采购招投标管理等制度和财务核算流程,预前防范,确保经济活动不出问题;三是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村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当即开出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并督促整改到位;四是定期将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上墙公布,接受有关部门和干部群众监督,及时堵塞管理漏洞,保证集体财产安全。

1.6探索发展办法,不断增加集体收入

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一是开发利用集体闲置土地,对预留的机动地、依法收回的承包地、没有发包给农户的“四荒”地,进行拍卖流转,获得资源收益;二是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对废旧村部、仓库、埕院、可利用店面等改造后出租、出让。对废弃和不可改造的危房等进行拍卖,得到资产收益;三是开发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利用生产、生活安置地,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争取资金项目,兴办村级集体企业等取得收益。

2存在问题

2.1个别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够强

农村三年一换届,一些村干部存在短期心理,不考虑集体经济长远发展。部分村干部认为,村组织工作量多,没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信心和动力。个别村干部虽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愿望,但没有思路、措施和办法。

2.2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

制定村级财务收支计划时,缺少发展生产和增加集体收入计划。一些村依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持运转,有的村集体为了完成上级指标,不履行程序借款甚至个人垫资完成任务。

2.3生产性支出比例小,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许多村用于生产经营的支出不多,非生产性支出比例大,特别是报刊订阅费、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等开支多,造成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4存在不合理支出,削弱了集体经济

一是有关部门向村级集体摊配各种赞助、捐赠;二是许多村不按规定支付慰问费、奖励金、活动费等;三是个别村用村财垫付社会抚养费;四是个别村滥发补贴、福利,报销商业保险费等;五是完不成征兵、综治、殡改、卫生等任务,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被截留扣发。

2.5没有化债计划,债权债务管理不力

许多村既没有对债权进行有效追讨,也没有合理制定偿还到期债务计划,造成债权和债务连年累积,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6集体产权不明确,难以发挥大的效益

没有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所有权进行界定,村级集体资产资源难以进入市场交易,无法融资。没有完善的资产资源评估制度,产权转移时,没有合理确定价格,无法保值增值。

3发展思路

3.1加强培训引导,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意识

一要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加强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二要组织参观学习,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观摩、学习;三要完善考评机制,号召因地制宜,开辟多种经营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2严格执行规定,减少村集体各种不必要的支出

一要制定详细的年度收支计划,杜绝不合理支出,严控非生产性支出;二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堵塞管理漏洞;三要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超限额支出要经过村“两委”、成员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四要定期公布账目,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收支清楚,干部清廉。

3.3认真清产核资,保证村级收入稳中向好

一要清理集体债权,认真履行经济合同,及时催收租金、承包金,逾期违约的,通过法律途径追回;二要对留归集体的土地补偿费,只能用于发展生产,不能用光、分光;三要有计划偿还到期债务,对实质上不属于村级集体的债务进行剔除,确保不再产生新的债务。

3.4充分挖掘潜力,发挥资金资产资源最大的效益

一要充分利用资金,发展项目,增加收益。对闲置和荒废的资产资源,要通过改造、流转、拍卖等处理,实现经济效益;二要对价值被低估或不合理利用或承包中显失公平的,要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增加集体资产资源收益;三要对其他占用的资产资源,要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3.5及时落实产权,将资产资源转化为资金和资本

村级集体拥有的固定资产和资源,要进行界定,落实产权,取得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证书后,将用于抵押、担保或进入交易市场,为村级集体融资,帮助村级集体实现经济腾飞。

3.6建立奖惩机制,激励村干部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一要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对兴办的村级集体企业予以支持;二要帮助村级集体企业融资,对待龙头企业、新兴集体经济组织,要安排财政扶持、项目资金时,倾钭村级集体企业;三要采取提高政治待遇和经济鼓励相结合的办法,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村干部,予以表彰,或从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予与奖励,并对不履行职责、完不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村干部,给予责任追究。

4.村级集体经济亟待发展壮大 篇四

作者:郝治中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对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但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仍比较薄弱,尚存诸多问题亟待破解。主要表现为:

一是村级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当前农村“空心化”现象相当严重,由于人多地少,务农收入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数量剧增,留守农村的大多为妇女、儿童及老人,被戏称为“386199部队”。从调查情况看,村两委班子成员普遍存在结构欠佳的状况,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影响着村集体组织的决策能力,部分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企业心存疑虑,缺乏开拓进取、敢于担当的魄力。

二是村级经济发展不够平衡。由于受管理水平、区位优势、基础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区域位置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村,依靠城镇建设和工商业发展,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干部精神状态良好,管理协调工作到位,发展氛围浓,服务能力强。而区位和资源优势较差、基础条件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村,村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于兴办,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难以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三是村级资产经营管理不善。由于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经营管理不善、资金使用不当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村集体鱼塘、林场、零星土地等资源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费偏低,导致村集体资产流失。部分村尚未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够,非生产性支出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挥霍浪费村级资金,群众颇有微词。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服务农民群众的物质基础,是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需强化措施,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建议: 1.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一方面,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应通过“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传经送宝”等方式,增强村干部引领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等优惠政策,提高村干部和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注重把那些懂经济、善管理、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选进班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培训基地,对村干部和农村能人进行分期分批轮训,举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题讲座,增强村干部服务“三农”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推进村级经济发展。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的不同,发展村集体经济应从实际出发,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一村一策,稳步推进。对区位一般、资源较少的村,重点发展多种经营基地,走产业兴村之路,在产业服务上下功夫。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本地特色农业优势,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等,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着力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积极创办或参与组建信息、技术、销售服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群众提供产供销服务,为龙头企业提供引导农民生产和产品收购服务,在农业产业化服务中获取合理报酬,在帮助农民增收中增加村集体收入;对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的村,重点发展产销合作组织,兴办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走商贸流通兴村之路。立足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人力、区位等优势,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兴建厂房、商业用房、市场基础设施,对外租赁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探索资源开发、资本运作、土地营运、招商引资兴办工业和农业资源开发公司、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收等发展途径,大力推广土地流转型、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物业服务型、资产营运型、合作服务型等多种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规范农村“三资”管理。认真开展村级“三资”清理,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及各类经济合同进行全面清查。以农村“三资”清理为抓手,推行“三制”管理,着力盘活农村“三资”存量。一是资金管理推行专户储存制。各乡镇依托财政所,成立农村三资服务中心,对村级财务进行委托代理,实行会计电算化。在保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基础上,不论村级资金来自哪种渠道,一律进入专户储存,先申报再使用。村级资金及账务全部移交服务中心,各村只设一名报账员,负责办理村级财务收支业务。为防止村集体资金被平调、挪用,分别为各村开设资金储存专户,取款时必须加盖村委会公章、村主任及财政统管会计印章后,才能从银行提取现金,确保镇、村两级相互制约,切实取信于民。各村需要支付款项时,先填写村集体用款申报单,据实写清支出项目及金额,经乡镇分管领导审批,方可办理拨付手续。对村级备用金实行报账拨补的办法,确保村级基本支出需要。二是资产管理推行台账登记制。清理盘点村级资产,建立资产登记台账,每年至少对村级资产进行一次盘库,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三是资源管理推行公开竞标制。对村集体机动地发包租赁、建设工程发包、闲置资产处置等,全部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拍卖所得用以偿还村级债务或建设公益项目。

3.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综合考虑村级债务、村集体收入等经济状况,确定一定比例的经济薄弱村,在项目申报和实施上给予政策倾斜。一是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重点支持辐射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价值。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支持农副产品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水平。建立激励机制,从农业专项资金中安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快较好的村予以奖励。二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级公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方便农民出行,促进市场流通。扩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覆盖范围,着力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基层财政按标准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科学合理布点,严格审核把关,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支持村庄整治,扩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优先考虑村级经济薄弱村。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作用,引导村级投工投劳兴办公益事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增强村集体的凝聚力。三是提高村级运转保障水平。加大对村级基本运转经费投入力度,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村级转移支付资金,逐步提高村级运转保障水平。加大督办检查力度,切实落实农村特困残疾人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离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农村老党员生活补助、重点贫困村补助、村卫生室建设等财政扶持政策,落实村支部书记补贴政策,逐步将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补助经费纳入县(市、区)财政基本财力保障范围。四是确保涉农资金落到实处。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乡财县管改革,尤其是国库集中支付全面向乡镇延伸,规范财政资金运行,堵塞管理漏洞。重大项目资金严格实行报账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发挥乡镇财政就近、就地监管的优势,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确保各项涉农资金落到实处,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5.北安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总结 篇五

牡丹江市爱民区北安乡北安村位于市区北部的城乡结合部,是典型的城中村。现有耕地930亩,林地总面积1500亩,人口2287人,村民894户,全村党员145名,村集体累计480万元,固定资产1500万元。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900万元,人均收入10061元。村党委多次被评为区、乡先进党组织,村委会连续被评为农村特色经济产业先进村。

北安村凭借紧靠市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产品销路畅快,运销成本低,努力发展各项特色农业,区、乡各级党委政府为北安村级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优惠条件。使北安村的特色农业、产业如虎添翼,迅猛发展,农业畜牧业、食用菌、花卉、野生动物养殖都已经形成集体化、规模化。并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应。通过总结我们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依托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

发挥能人效应,选准项目,带动群众,形成规模、产销两胜。提起北安村的食用菌和花卉两大产业,远近闻名。食用菌发展在北安村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史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北安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农牧产销公司就从亚布力请来了种植蘑菇的能人杨国凡,通过他的悉心指导,现在北

安村已经有60多户种植蘑菇,年产量120万斤左右。年销售收入达300多万元,户均收入5万元。主要品种有平菇、榆黄蘑、香菇等。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批流通领域的经纪人,转业收购和批发的经纪人已有十余人。由于食用菌和花卉产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了一大批城市下岗工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以高启雨、卢培梅为首的花卉产业大户更有着传奇般的发展史。如今他的花卉产业总值已经达到1000万元。他的花圃品种已达到700余种。通过近20年的奋斗创建了高效日光照温室15栋。前来买花的顾客络绎不断,年销售额百万元以上。目前北安村由于城市建设动迁原因,迁走了几户,现在还有5户,但是规模可观,总面积仍然有40余亩,年销售收入300余万元。

巩固发展菜篮子工程,为市民提供优质蔬菜、肉、蛋、奶是北安村多年来一直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是一项稳妥挣钱的产业。北安村的菜田就在市区,发展棚室蔬菜生产是北安村的强项。这些种菜能手靠科学技术、精打细算、勤劳苦干获得了高收入。年收入几万、十几万的农户比比皆是。同时靠传、帮、带引领一大批菜农走上了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之路,不仅保障了市民的需求,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发展畜牧业,在北安村的养猪大户的带领示范下,养猪大户出现十余户。猪舍的选址和建设都实现了现代化、标准

化。随着省、市发展生猪奖励措施的落实,北安村养猪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经过数次生猪价格大起大落的波折,养猪户也掌握了科学发展规律,决不能再走过去价格低就宰杀种猪的愚蠢之路,在科学饲养、科学防疫、节能成本上狠下功夫。切实保证全村生猪存栏保持6000头以上。

二、搞好管理服务,走保障发展之路

村两委班子竭尽全力,为民服务,确保各项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多少年来,北安村党委、村委会牢牢抓住这一主线,始终不渝地支持村民发展产业。从项目的选定开始,北安村出资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取经、学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便利的条件。畜、禽养殖场都需要科学选址,北安村把远离市区的羊草沟林边地租给养猪户,减轻了养猪户的防疫压力和成本,同时还为他们修通道路,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生产条件。从生态环保方面考虑,北安村已经把原来的城乡交叉地猪舍大部分都转移到了羊草沟和麻花沟、碾子沟。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也为养猪户提供适宜生猪生产的一片净土。目前500头以上的养猪户、万只以上的养鸡户、十头以上的奶牛户全部转移到三条沟里,并且为养殖户打了机井,修好了水泥路面。近几年来,北安村在种植、养殖园区共打机井3眼,修筑水泥路面2000延长米,维修铺设供水管道1800延长米,铺设田间道路1580延长米,维修加固病险小水库一座,架设通往三条

沟的输电线路44米,为村民无偿提供松木杆一万余根建大棚温室。

发展生产资金是最重要的,村领导千方百计为村民联系贷款,协调村民之间融资、拆借。并且在产前、产中、产后时处处提供服务。今年的贷款已基本到位,目前正组织村民参加科普学习班,同时做好计划,准备十月份前修通羊草沟

3.5公里水泥路面,使羊草沟成为养猪、养鱼、粮菜生产的重要基地。多年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创造优良的发展生产条件,为村民铺平道路是我们的工作宗旨,也是人民群众一生所期盼的生产生活大事。

回顾多年的发展历程,只有不断的开拓进取,永葆旺盛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饶的顽强斗志,绝不安于现状,更不能小富则安。村级党组织永远牢记一切以人为本,发展才是硬道理,以满腔的热情管理好村务、政务,为村民开创更新的、更美好的产业和事业。发挥好集体的力量扶持好新兴产业。要尊重能人的首创精神,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他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最可贵的,我们的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支持他们,更要发挥全体党员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要不断开阔眼界,展望国内外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趋势。勇于拼搏、勇于开拓。村级财务支出公开透明,一切精打细算、勤奋节俭,把村级积累的资金全部用在产业拓展上来,我们要以百倍的信心、昂扬的精、气、神投身到新的征程。让北安村的各项

事业保持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让我们的村民早日共同富裕,实现美好的愿望。

牡市爱民区北安乡北安村

6.某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验材料 篇六

为了切实壮大XX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农村牧区发展活力,引导农牧民稳定脱贫,XX旗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扶持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设为抓手,千方百计发展壮大嘎查村级集体经济。

一、明确目标,精准施策,全面启动壮大集体经济工程

XX旗坚持“村镇主抓、市场主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明确目标,分类排队、梯次推进”的原则,精准施策,创新形式,多途径增加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为了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厅专项资金支持该项工作。编制扶持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规划,分批次、分逐步推进此项工作。

(一)2017年示范引领阶段。实施“示范带动”工程。XX旗在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中,选择“两委”班子凝聚力强、群众基础好、有产业带动的嘎查村,将7个苏木镇、14个嘎查村纳入2017年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村。到2017年底,使确定的14个项目嘎查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为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提供重要支撑。

(二)2018年至2019年巩固扩面阶段。对2017年落实的项目稳步实施,有效监管。同时利用2018年和2019年财政项目资金,积极整合其他涉农涉牧资金,贴息贷款助力,以苏木镇为单位,实现项目区全覆盖,每个苏木镇80%以上的嘎查村集体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三)2020年破零攻坚阶段。到2020年,全旗100%的嘎查村有集体收入,其中:第一、二、三轮项目嘎查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以上,第四轮项目嘎查村集体年收入5万元以上。

二、创新工作思路,确保稳步推进

(一)财政扶持资金实行周期滚动使用制,确保可持续大范围受益。财政资金实行周期滚动使用制。充分利用自治区财政厅给予壮大集体经济试点嘎查村的扶持资金,因地制宜,确定滚动使用的两种模式:投资入股分红型和自主经营型。入股保本分红类项目的财政资金使用周期为一年,经营类项目的财政资金使用周期为二到三年。一个使用周期结束后,由苏木镇政府负责收回,按项目规划,投入至下一个项目嘎查村。投资获得的收益,做为嘎查村集体收入,由嘎查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理财小组负责管理,苏木镇经管站监管,确保集体经济收入科学、合理使用。其中:收益的60%做为该嘎查村后续发展基金,继续投入到原项目中做为资金支撑,获得持续性收入;收益的40%,按照“5321”工作法,可用于该嘎查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及贫困群体救助等社会事业。上级补贴资金退出后,各试点嘎查村要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利用积累资金,再整合其他项目资金,维持第一批试点嘎查村的持续稳定增收,不能出现断档。

(二)地方政府配套,形成资金合力,多措并举增强扶持力度。一是旗本级每年安排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配套资金,专门用于发展壮大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二是设立产业基金,提供贴(低)息贷款扶持。年内设立5000万元的农牧业产业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每个项目嘎查村预计安排产业贴息贷款100万元左右。三是整合各类涉农涉牧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攻坚。每年整合各类涉农涉牧、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一事一议”等各类资金,在符合资金用途的条件下,优先支付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四是政府采购优先考虑集体经济实体相关产品和服务。五是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税费优惠政策,创优对嘎查村集体兴办或参股的各类经营性主体的办税服务。

(三)建立项目资金的保障制约机制,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的安全风险机制,实行双保险机制。第一道保险是资源、资产抵押。通过村集体或企业资产、合作社社员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得项目资金。一个资金使用周期结束,财政资金安全回收。第二道保险是苏木镇干部联保,由苏木镇党委书记、苏木达(镇长)、分管苏木达(镇长)、组织委员联合担保,确保上级补贴周转资金万无一失。

(四)突出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基层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嘎查村干部及农牧民的积极性,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市场引导、参股分红等形式,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壮大集体经济活动中来,发挥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聪明才智,集中精力发展集体经济。

(五)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让贫困户从中受益。以争取到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的投资企业、合作社、养殖基地为载体,每年要解决该嘎查村5-10户贫困户青壮劳力的就业问题,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各包扶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肩负起责任,亲自调研、亲自解决有关问题,各工作队长、驻嘎查村第一书记要千方百计帮助嘎查村寻找致富路子,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三、探索有效途径,试点先行

结合半农半牧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在试点嘎查村积极探索多种有效途径。如:大板镇麻斯塔拉嘎查的资产盘活型优质肉牛种子繁育基地项目,宝拉格嘎查的服务创收型育肥牛养殖项目,前进村兴办实体型育肥羊养殖基地项目,德日苏宝龙嘎查的现代农业型湖畔观光生态农业园项目,百兴嘎查的服务创收型肉羊养殖基地项目;巴彦塔拉苏木哈日根塔拉嘎查和宝木图嘎查的现代农业型蔬菜暖棚项目;幸福之路苏木幸福之路村的资源开发型蔬菜暖棚项目,查干勿苏嘎查的服务创收型肉牛繁殖基地项目;西拉沐沦苏木二村的土地流转型有机大米种植项目,沙布嘎嘎查的土地流转型饲料基地建设项目;巴彦琥硕镇四家村的投资分利型农机技术服务公司项目,查干诺尔镇二八地村和宝日勿苏镇新井村的光伏发电项目。上述试点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拓宽了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渠道。

四、突出地区特色,强力推进

XX市巴林红食品有限公司是2013年4月投资新建的甜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巴彦他拉苏木哈拉根塔拉嘎查全嘎查种植甜玉米超6000余亩,是巴林红食品有限公司的重要基地之一。该嘎查以投资分利的方式入股该公司,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左右。伊苏独贵龙牧民阿拉木斯种植25亩甜玉米,初步估算每亩毛收入1600元左右;该嘎查巴彦花组牧民昭日格图是种植大户,共种植了104亩,他家仅甜玉米单项收入有望超过20万元。昭日格图高兴地说:“种甜玉米就是比种植普通玉米多挣钱,由于签订单,春天种子可以赊欠,秋天还不愁卖,收完了钱就到手了,稳妥又保险!秸秆还是上好的饲草”。XX旗积极探索壮大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借力当地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农牧户种植甜玉米,不仅促进了当地作物布局调整和种植业结构优化,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优质饲草料,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促进农牧民增收,还开发了几百人的就业岗位。

五、健全保障措施,强化监督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XX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扶持嘎查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旗委成立扶持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旗委书记任组长,旗政府旗长、旗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旗政府常务副旗长、组织部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有各苏木镇党委、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政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财政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苏木镇相应成立相关组织,苏木镇党委一把手是发展集体经济的第一责任人,主动履行职责,量化工作目标,科学制定规划,落实工作责任及措施。驻村第一书记要切实发挥作用,帮助嘎查村解决实际困难。

(二)制定方案,部门协作。各苏木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壮大嘎查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科学制定方案。确定工作规划、相应制度、办法和工作流程。各地区各部门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共同支持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宣传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新闻媒体积极开展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氛围;财政部门负责加大对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确保各项扶持、奖励资金落实到位;发改、国土、水利、林业、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依规减免相关费用;旗委组织部,农牧业局和苏木镇、嘎查村要制定培训计划,负责技能培训,组织政策、法律、技术、经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对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指导,加强对嘎查村干部、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主动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提供贷款保障,为健康可持续发展补足资金不足。

(三)强化监督,加强资金管理。各苏木镇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要求,及时逐村开展嘎查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登记和管理,同时做好清产核资结果公示及台账管理工作。审计、监察、财政、农牧业等部门要按照嘎查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苏木镇要严格实行嘎查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确保农牧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苏木镇经营管理站要按照会计制度要求,准确界定、记录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集体收入要全部入账核算,做好收益资金再分配工作,保证嘎查村集体资金合理有效利用。严禁“坐收坐支”,违反规定的追回财政奖补资金。

7.壮大畜牧经济,促进畜牧业发展 篇七

1 加强对畜牧工作的组织领导, 把发展畜牧业摆在重要位置

各级政府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强县建设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 把畜牧业发展纳入农村工作目标考核范围。要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 认真落实扶持政策, 精心谋划发展措施。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 充分发挥其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作用。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 密切配合, 共同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 积极抓好畜牧业结构调整

要按照把握市场导向、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 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 区域布局和畜禽结构趋于合理, 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进一步加快实施优势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 加强奶业、肉牛、肉羊、生猪优势区域建设。要根据本地实际, 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确定优先发展品种, 走优质高效路子, 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畜牧业发展专业村要以规模化、规范化养殖为重点, 加快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技术推广进程, 提高畜产品质量, 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使其真正成为发挥本地优势、带领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3 强力推进养殖小区建设

建设养殖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是实现优势畜禽产品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基础, 是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定位, 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现实途径。各乡镇都要围绕区域优势产业积极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要充分利用荒山、草场、滩涂、林地等作为规模养殖和小区建设用地, 合理规划、统一布局、积极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吸引、激励民间资本进入园区开展畜牧业生产。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小区直接对接, 将养殖小区和优势产业带结合起来, 逐步发展成为生产基地, 采取多种形式, 引资建成标准化圈舍, 采取企业化运作方式, 合理有偿租赁给农户使用。

4 增加投入, 增强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能力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农民自筹、企业积累、财政扶持、信贷支持、外引内联、多方筹措的原则, 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重点、集体投入为补充的畜牧业投入积累机制, 多渠道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要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要求, 继续加大财政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投入, 保持畜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 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选择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示范带动广、经济效益好的项目, 积极向上级申报立项, 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产业发展。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吸引社会资金支持畜牧产业发展, 特别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各级金融部门, 对畜牧业生产和加工要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优先贷款, 为全面推进畜牧产业化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5 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为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保障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畜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 强化措施, 真抓实干, 有步骤、分阶段做好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行动、每月一周补免补防、夏季猪病防控、免疫抗体监测、防控效果评价等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我们要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 务必加强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 提高畜禽免疫密度与抗体合格率;要加强消毒灭源工作, 对场地、栏舍、器具、设备等定期进行消毒, 同时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要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各区要对辖区内的养殖场户进行宣传, 签订免疫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责任书, 开展技术服务, 加强技术指导, 落实高温季节防暑降温措施;要加强督促检查工作, 确保夏季“保安全、促增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

6 大力培训现代畜牧业从业者

在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基础上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离不开广大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现代畜牧业从业者。围绕畜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 加大对养殖场户的科技指导和服务, 继续加大对畜牧业业主的技术及素质培训力度, 使广大养殖业主成为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畜牧业经营者。

7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 实现畜牧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8.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规划 篇八

几年来,建华村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之路,通过实施“富村、强农、惠民”工程,切实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2009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已经达到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00元,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一个全新的建华村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

1.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施“富村工程”

建华村依靠毗邻城市建成区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创办实业公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1998年以来,建华村共创办经营6个实业公司, 分别为吉林市建华供热有限公司、吉林市龙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吉林市建华高效农业园有限公司、吉林市鑫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吉林市龙华物流有限公司和吉林市建华村物业有限公司。通过几年的发展, 6个实业公司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形成了产业群,拉动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及公益事业发展,为村屯文化建设创造了优越条件。2009年,全村社会总产值实现5亿元,集体经济产值1.5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900万元,实现税收500万元。

2. 多渠道鼓励创业,实施“强农工程”

村集体富裕起来了, 村班子积极想办法让村民富起来。通过村办企业吸纳就业。村集体创办的6个分公司,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发展高效和特色农业,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大价值。在种植业方面,建设了高效农业园,主要生产纯天然绿色蔬菜、野菜、优质花卉、瓜果等,集观光、旅游、娱乐、餐饮于一体,年创利润达200万元。2009年,该园区被定为国家一级生态试验示范区。在特色养殖业方面, 围绕服务城市这个大市场,把养鸡业列为重点产业加以发展。年产鲜蛋6032吨,年创利润130余万元,已成为吉林市蛋、鸡类产品主要生产基地;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第三产业。村里现有劳动力近2100人,通过实业公司安置、劳务输出等办法,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得到了安置、转移或实现就业。通过以上措施,村民人均纯收入现已达到10500元,高于丰满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78%,高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85.8%。

3.全力打造农民新村,实施“惠民工程”

建设农民新村,打造一流居住区。本着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从2009年始建设农民新村。新村总占地面积为14.73万平方米,规划建筑9.96万平方米的新村住宅楼1709套,4.77万平方米的商业、物业用房78套,建地下车库一处,设停车位260个。

改善小区环境,美化绿化小区。小区院内花、草、树、路、活动广场、路灯等有机结合,处处有植物,处处有景观。

落实党的政策,解决群众难题。建华村积极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共计为3100名村民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累计参合93000元,参合率达100%;为270位老年人发放生活费35.8万元。为特殊困难家庭成员发放89笔生活补助金,累计补助金额46814元;在春节及“七·一”等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干部60人,发放慰问金12000元;为村民岳洪财和郑智彬两名重病患者解决大病救助资金30000元;为5名患病退伍军人解决生活补助金1500元;为了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村里制定了升学奖励标准,其中学生升入中专奖励400元,升入高中奖励500元,升入大专奖励800元,考取本科大学奖励1000元,考取名牌大学奖励1200元。现已有20名学生得到此项奖励,总金额2万余元。

上一篇:关于5.1劳动节征文优秀800字下一篇:分类与比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