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

2024-07-01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精选8篇)

1.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 篇一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人:222 时间:2013年2月

地点:江西省乐平市临港小学

一、调查的目的

社会要进步需要人才,中国腾飞需要人才。要想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更需要人才。而农村小学相对而言办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再加上随着形势的变化,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偏低,大量的家长选择花昂贵的插班费把孩子投进千里之遥的条件更好县城小学,农村学校的发展已受严重威胁,大量的生源外流,学校招不到人,成绩拿不出来,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如何看地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如何办好每一所学校,如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如何使每一个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那么,农村小学质量管理现状如何?质量管理如何?管理中有哪些困惑,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进行此项调查,旨在通过对乐平市农村小学质量管理现状的调查,掌握相关资料,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农村学校内涵的提升。

二、调查对象、内容及方法

1、调研时间:2013年1月——2013年2月

2、调研对象:临港中心小学。

3、调研内容:

(1)调查了解校长、学校中层、一线教师年龄结构特点。

(2)调查了解学校教育质量管理取得的实践效果。

(3)调查了解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一些成功经验。

(4)调查了解学校在教育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困惑或思考等。

4.调研方法:问卷、座谈、观察等方法

三、对结果的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大

学校由于所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差别,基础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开始出现差异性,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办学积极性,教育行政对经济条件好,投资多的学校教育资源给予优先配置,直接导致了现在的两级分化。许多人为了孩子到一所好学校读书那真是费尽了心,使尽了力,花光了钱。

2、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在优质教育资源还比较缺乏的时代,有限的好钢(优秀教师,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资金)岂肯用在刀背上!否则升学率怎么能提高,政绩又何在?农村青年教师比例越来越小,老年教师比重越来越大,这样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势便更明显了,于是择校现象便更为不可遏制了。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偏远农村将近1/3的学生随父母打工转学外地,近1/3的 1 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而转学县城,剩余的1/3很无奈地留在本村学校就读,甚至有失学现象。

3、现行师资均衡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为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政策措施听起来可行,但操作起来,用出效果却是很难。在不是自愿的情况下,试想城里大学校的校长、教师交流到乡下的穷乡僻壤怎能安心工作?就是下乡短期支教谁又能保证不是走过场呢?广大的农村老百姓又有谁会对这种昙花一现的情景抱有希望呢?

4、现有人事编制办法有误区

当老师的人都明白,在班级单设的前提下,学校学生数越多,正常运转需要的教师数量比就越小,学生数越少就越费教师。乡下农村校教师老弱病残比例越来越大,课程开不全开不足,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均衡发展又从何谈起?

四、问题对策

1、解决经费难题,改善办学条件

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调整转移支付机制。其次要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切实保障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为农村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解决好代课老师工资待遇低的问题。

(2)利用有关鼓励大学生支教、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有关政策来带动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3)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安排城市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任教,特别到贫困地区学校任教,帮助农村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

3、端正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思想

农村基础教育要转变观念,必须面向全体农村,注重培养全体学生,不应把为高等学府输送人才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唯一目标。要端正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真正把农村教育的重点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转移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

4、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应当特别注重对区域内部薄弱农村学校的扶持,通过设立薄弱学校建设专项资金,使薄弱学校建设资金优先安排、重点保证,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通过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使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起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的实体,促进城乡学校之间的联手合作,实现城市和乡村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监督评估,有效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使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等条件大体相当。

5、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社会和学校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2.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 篇二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问题。长期以来, 政府和有关教育主管部门, 只注重对学校资金的投入, 而忽视了对学校资金的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监督。学校上百万元一学期的经费, 都由校长一人随意支配, 导致了教育腐败案件不断增多。针对农村中小学的经费管理和使用比较混乱的情况, 必须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 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查和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经费使用监督, 提高使用效益;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 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 严禁铺张浪费, 建设节约型学校;同时要加大惩治教育腐败的力度, 加强支出管理, 严格审查支出的原始凭证和收据。学校对经营收入要实行民主管理, 定期向教职工公布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 实行财务公开。

关于农村中小学领导班子的建设问题。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是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和基础, 是直接影响学校全局工作的关键因素, 是办好学校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校长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 是学校的法人代表, 代表全校师生的共同利益, 一所学校的好坏, 关键在校长。所以上级部门必须为农村中小学配备好校长, 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 坚持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决杜绝用人不正之风, 以及任人唯亲, 买官卖官的不正之风。对不合格的校长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对作风有问题, 生活腐化堕落, 在师生中影响极坏的要给予免职, 以净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问题。教师管理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障, 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目前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还很差, 教育教学设施简陋, 教师生活艰苦, 工作压力大。这造成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 而城区教师过剩的不合理现象, 严重地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要实现教育公平, 不能只喊口号, 必须落到实处。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认真落实中央有关政策, 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 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应实行倾斜政策, 完善津贴标准。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另外, 农村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还相对落后, 管理水平不高, 只注重制度而忽视了人文关怀;讲竞争的多, 讲合作的少。本来年度评先进和年终考核, 目的是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而在一些农村中小学里, 长期以来, 学校的年终评优和年度考核, 学校领导想给谁就给谁。这种状况, 严重挫伤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造成很多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 得过且过。因此, 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可操作的细则, 规范评先评优行为, 保证考核结论客观、公正、准确, 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保证教职工参与管理的民主权利, 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培养问题。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 关键在教师。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教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特别是“创造型”及“研究型”的教师奇缺, 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要求, 更无法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 对农村中小学的师资水平应有个正确的估计, 不能乐观, 要做好规划, 严格培训。培训要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目的, 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国家应加强对其他各类培训学校的管理, 保证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质量, 避免“买文凭”之嫌和“形式主义”。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要指导各学校结合实际开展校本培训, 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水平及业务能力;创造条件和机会, 通过学习培训, 让农村中小学教师都掌握现代教学手段,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的调查 篇三

关键词:农村 留守老人 老人 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日益加大。由于农村人均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民从自己原有土地上获得的收入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打工。大量农村青年进城打工,将孩子、老人留在家里,即所谓的“留守人员”,留守人员中的老人就称为留守老人。在江西省南康市麻双乡的调查中,我们共对收回的185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随着这个群体的不断增大,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并不理想。

1 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

1.1 家庭条件较差。这体现在住宿条件和家庭关系上,在农村,特别是在山区,大部分留守老人居住的房子已经相当陈旧,年久失修,外加子女常年在外务工,老人自己因年纪大无法对房屋进行修缮,甚至有些留守老人住在山腰上,房屋已经破陋,居住环境较差。在调查中发现:30.81%的留守老人已住上新建的楼房,45.41%的留守老人居住的是修补过的老屋,23.78%的留守老人居住的是从未修缮的房屋。在问及家庭关系时,57.84%的留守老人子女一年只回家一次;22.16%的留守老人子女半年回来一次;只有9.19%的留守老人子女经常回来,10.81%的留守老人子女两年甚至多年才回家一次。留守老人的子女回家次数偏少,直接导致留守老人的心灵孤独,以及老人生病时无人照顾等一系列问题。

1.2 养老没有保障。目前,家庭养老在我国农村养老体系中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农村老人很少有自己购买养老保险等,所以在老年的时候都是靠自己年轻时的积攒下来的钱以及子女们孝顺给的生活费等生活。据调查得出:18.38%的留守老人购买了养老保险,44.86%的留守老人是依赖子女给的生活费,36.76%的人留守老人使用的是自己积攒下来的或是自己劳作而赚取的生活费。

1.3 医疗条件落后。对于贫困的患病老人,“无钱看病”、“看病难”、“因病致贫”的问题仍普遍存在。“生不起病、拿不起药”,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小病扛、大病挨”仍是留守老人的普遍心理。据调查得出:43.24%的留守老人在生病后在小诊所医治,31.9%选择不看病,隐藏自己的病情,24.86%选择到医院检查医治。

1.4 精神生活空缺。在子女外出后,留守老人代际关系淡薄,精神慰藉需求不高,家务活及农产劳动缠身,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思念,想子女的时候也仅限于电话交流,并且因为打长途较贵,说不上几句便挂了。老人普遍比较担心没有生活来源、生病没钱治、没有人照顾以及子女不孝顺,而对生活单调不太担心。并且老年人的娱乐活动显然过于单调,除了看电视、聊天,老人基本上没有别的消遣方式。据调查得出:40%的留守老人在平常生活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中选择了看电视,30.27%选择了串门聊天,15.14%选择了散步,14.59%选择了打牌。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经济条件落后,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不稳定。从个体来看,由于农村养老以家庭为主体,老年贫困首先源于家庭贫困。老人家庭贫困既可能是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从所处环境来看,一地农村地区青壮年人口的外出,阻碍了当地农村致富的步伐,进而加剧了农村的贫困和人口的老化,致使农村的贫困往往与老年人相伴相随。

2.2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近年来,由于二元型的社会结构,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国家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全国的农村老人实行普遍的社会保障。并且新农村建设也刚刚开始,因此,家庭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缺乏社会保障的农村留守老人因此更为艰辛。

2.3 医疗制度的不完善。疾病是留守老人的致贫因素。农村老年人整体生活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大多数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诸如风湿、类风湿等慢性疾病,或是高血压、心脏病等突发性疾病,体弱多病和生活无依靠,因病因老致贫成为老年人难以回避的窘境。有个别老人甚至因为贫困而不投医疗保险,一旦生大病,往往给这些留守老人带来巨大的负担。

2.4 传统的思想观念。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传统的养老观念。但家庭养老实际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家庭关系是否和睦等。对于有些老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儿女们给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即使短暂的聚会,老年人会很满足、很快乐。年轻人常回家看看老人,回家后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使老人心灵上得到一些安慰。但是,缺乏这些家庭养老、家庭聚会,往往给留守老人留下心理阴影。

3 关心留守老人的对策

3.1 发展经济。针对当地经济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政府在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应以发展区域经济为着力点,大力实施“以城带乡”战略,增强财政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在经济布局上应尽可能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业,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充分发挥本地非农产业务工成本低以及打工和务农可以兼顾的优势,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3.2 精神抚慰。针对留守老人生活单调,精神上孤独,应该着重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建立农村老年人休闲中心,老年人互助协会,老年人交流中心,让留守老人重新找到幸福感,不再感到孤独。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可以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等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时,可以免费享用所积累的义务服务。对于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资,使其搬进托养所,进行社会化养老,促进诸如个别留守老人无人看管的问题解决。

3.3 亲情关怀。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

强农村年轻人孝道的教育,对在敬老爱老方面做得好的应

该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年轻人应该给予批评指责。在外

子女要经常和自己的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送物品,架起亲情的桥梁,家中大事要征求父母的建议加强彼此的沟通。

3.4 社会保障。应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并尽快在

全国实施农村养老保险,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证范围,提高就医报销比例,根据留守老人不同的家庭情况来制定报销标准。

3.5 社会帮助。建立农村老人志愿服务队,诸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留守老人做些日常琐事,陪他们聊天谈心,保持经常的联系。留守老人的问题很多,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关注老人也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未来,如果留守老人的难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他们的晚年生活与身体健康。要想真正解决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努力。只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关心留守老人,留守老人的生活才会更幸福,农村才会更和谐。

参考文献:

[1]叶敬忠,贺聪志.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邬沧萍,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3]戚晓明.“家庭养老”概念的重申与中国农村养老[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4]蔡蒙.劳务经济引致下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研究[J].农村经济,2006.

4.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 篇四

——以宁夏原州区西关明德小学为个案

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10化学陈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南京晓庄学院实现新发展的开局之年。为了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文件精神,深刻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努力成长为堪当国家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材”的要求,坚定跟党走的决心,树立当代大学生关注民生、体验民生、服务民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更多的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同时也响应校团委的号召,传承弘扬陶行知先生求真务实的品格、大爱奉献的精神和“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以及王景光精神,我们志翔西部支教调研团决定组织开展201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可见,国家对教育事业十分重视。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谈到教师时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这些都说明了教师在教育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获得了巨大发展,但农村教育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西部农村教育更是如此。那么教师的哪些方面又会制约着西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寻求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南京晓庄学院志翔西部支教调研团一行14人来到宁夏原州区西关明德小学进行为期二十几天的支教调研活动。

在此次支教调研活动中,我们共发放给该校教师40份《西部地区教育现状问卷调查(教师卷)》,共回收38份,其中汉族教师占86.84%,回族教师占13.16%。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和整理,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在38份问卷调查中,无30岁以下的教师;30—40岁的教师占36.84%,超过40岁的教师占63.16%。这些数据中反映出该校教师存在老龄化的现象,并且出现年龄断层。针对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这需要建立职称评聘机制,平衡学校师资结构比例,以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

1.青年教师认为西部农村教师的薪金过低以及津贴福利较少,不足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2.青年教师有着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想趁年轻时奋斗一下,实现自己更远大的目标;而年长的教师相对来说则追求平稳平淡的生活。

3.由于学校的教育硬件设备较差,管理体制不健全,生源不稳定,地理环境偏远,教学理念不先进,信息相对较闭塞,同时这里的教师没有太多机会外出深造或进行教学交流,也很少接触到外面的新知识和教学技能,知识储备少而且内容老化,教学质量难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青年教师认为在西部农村没有发展前景。

4.由于在西部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有限,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平时的学习也仅限于学校课堂,放学后回家无人进行督促、辅导,并且社会高度关注西部的教育事业,所以大部分青年教师认为在西部农村教学就会承担较多社会责任。

5.我国实行的是八小时工作制,但广大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八个小时,工作时间过长,管理压力过大,责任重大,已经超出了教师的承受能力。

6.年龄较大的教师由于家庭负担、身体状况等原因,则留在本地学校教学。

7.男青年教师考虑到在农村不好找对象,女青年嫁出去也都离开了村庄。

。。。

由表可以看出教师数量严重紧缺,连校长都要代课。在此次调查中,38人中有语文教师15名,数学教师14名,英语教师人数为0.并且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大专及其以下学历的教师占64.44%,本科学历的教师占35.66%,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人数为0,据该校校长说,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教师几乎全部是函授的。且88.37%的教师以前学的是师范类的,同时女教师人数大约是男教师人数4.5倍。

学历的普遍偏低的的确确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该校教师能够通过函授大专和本科来接受再教育,提高自身学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更新教育观念,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做法还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我们也希望教师能够靠自己的实力来传授学生无穷的知识。此外,该校没有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教师,大都由语文教师兼做英语教师,这反映了该校英语教师的极度匮乏。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师资水平有关。下面是某次听课时一位六年级语文教师对我们队员说的话,大意如下:我一个六年级的教师,下学期要教英语。可是我连26个字母都不能认全,更不要说去教这些小学生了。我这个暑假要补英语课的,唉……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的确,另一位语文教师连hello、teacher等一些基本的单词都不会拼写,她的听课笔记还是我们去听课的队员帮忙记录的,这种情况着实使我们大吃一惊。那次的英语课,坐在我身边的几位听课教师基本上感觉是在听天书。事后我了解到,上这节课的学生是临时记忆上课内容的,并且这节课他们已经演练了好几遍。针对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他们自己本身由于学历的限制没有学过英语或者曾经学习过部分简单的但时间长了早已记忆不深或遗忘了。2.英语教学在该校还没有真正的被贯彻和落实。3.当地学习英语的氛围比较冷,同时家长教师学生没有充分的重视英语,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对于学生将来求学就业等地重要性。此外,该校绝大多数教师对计算机基本的功能也不能熟练地应用,以至于在计算学生平均成绩和学生成绩排名时要请教其他教师,其中就有部分教师向我询问或者希望我来帮他们做一下这项任务。

调查结果显示,该校43.86%的教师为资料条件的缺乏所困惑,31.58%的教师对教学方法感到困惑,各有12.28%的教师在教学目标及了解学生程度上有困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西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手段和信息化程度落后,同时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不到位,致使老师不了解学生。关于后一现象,可能的原因如下:1.60.42%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偏大或过于繁重,以至于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学生。2.由于该校是一所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生家庭分布较散,以至于教师无法系统全面的了解到每一位学生。3.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要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因为他们认为学习成绩才是第一位的。4.部分学生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与教师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调查表明,该校26.92%的教师认为收入偏低,25.96%的教师认为津贴和福利较少,20.19%的教师认为办公条件差,还有部分教师认为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的支持和关心,工作忙不能顾家与住房问题有待改善或解决。保障教师工资及时、足额的发放是关系教师的基本生存和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据调查,82.35%的教师的年收入低于35000元,年收入高于40000元的教师只占5.88%,同时22.00%的教师的工资被拖欠过,学校为教师缴纳的保险种类少且集中于医疗保险,28.30%的教师没有被缴纳保险。这些数据表明:西部农村教师的发展前景不太乐观。而在中部和东部,大多教师的待遇与公务员的待遇相当,缴纳的保险也是相当的齐全,并且教师的发展空间很大,教师也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学习很多其它方面的知识。

有人把教师工资的提升看成了一场追赶公务员收入的赛跑。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虽然教师的基本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基本工资,但是公务员的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补贴,这样就比教师高出很多。《教师法》里教师的工资是说教师的基本工资还是基本工资加补贴并不明确。实际上公务员工资连年三级跳,教师工资却远远落在其后。这种情况在城市中都存在,更不要说是在西部农村了。

通过访谈还了解到,有些教师提出,全社会对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缺乏必要的关注,广大老师长期为职业病所困扰,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虽然教师的职业病表面看来微不足道,并不像其他重大安全领域那样,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但正是它这种隐蔽性和长期性,会对教师的身心状况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更应值得人们关注。而西部农村教师因为当地经济状况和自身经济、工作压力等原因,其身体健康情况也远远不及城市教师。

总之,从整体上来讲,西部教师的福利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可以说与公务员有较大差距。

通过与该校学生谈心以及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83.69%的学生对现在的教育很满意,这不仅说明学生们对学校及教师的肯定,还说明学生们了解的知识面过于狭隘,未能接触到先进教育,不知道大城市中的孩子的学习环境是多么的优越,与城市中的孩子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侧面也反映出该校教学水平较低,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

对于西部地区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政府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力度。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保证制度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此外,《2004-2010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到,继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设立教师岗位专项资金吸引优秀教师到西部地区工作,并且设立”奖教金”奖励在贫困地区长期任教的优秀教师等举措,吸引更多的教师来到西部,从“教育投入”方面进一步解决贫困落后地区师资匮乏的局面。

第二、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所谓薄弱学校是重点学校制度的结果,相对重点学校而言,薄弱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导致教师工作的硬件环境较差、福利待遇较差、职称晋升指标较少,由此可见,扶持薄弱学校的发展将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从而更多的教师才会义无反顾的来到西部。

第三、推动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针对我国城市、农村地区师资不均衡的情况,我国也可以适度采用教师定期流动的制度,尤其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

5.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 篇五

摘要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改革办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我国的农村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经费、保学控流、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教育 现状 问题 解决措施

引言

为了解现在农村教育现状,暑假中我与三位同学一起走进农村,这是一次关于农村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明确目前农村的教育状况,以此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弊端,正视农村教育现状,既找出农村教育的进步,也分析不足之处,促进农村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确定了平邑镇、仲村镇两所乡镇中学作为调查对象。对学生做调查,访问了校内的老师和校长,基本了解了农村中学的发展状况,发现近些年农村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和城市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都需要改进,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调查对象、范围与方法:

1、对象:在以下地区就读的中小学生

2、范围: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平邑镇与仲村镇两所中学

3、方法:问卷法、访谈法

二、农村教育取得的成就

通过上网了解得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一是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二是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增加,2010年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增加了

1.4倍;三是一些地区和学校通过对农村教育办学模式进行改革实验,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三、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访问我们总结出当前农村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管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

(1)教育目标不明确,过于注重应试教育,注重知识传授,脱离了农村实际,偏离了农村教育的正确方向,没有突出素质教育。

(2)缺乏对农村教育的足够重视,缺乏对教育目标的长远规划,缺少对教育过程的必要检查、督导,教育经费的投入也远远不足。

(3)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和手段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比如,各级领导部门对学校的评估、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都存在诸多问题。

2、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低,而且又没有保障,致使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在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陋、根本满足不了正常的教学要求。比如像物理化学这样的课程,要做很多很多的实验,但很多学校,有的甚至是重点中学也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很多的功课只能靠听老师讲,自己很难独立地动手操作。而且,老师也更多的讲求应试教育方式,学校基本上每天上13节课。整天都是排得满满的,连吃饭的时间也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范围极为狭窄。整天除了学习基本上再没有更多的活动可参加了。

3、由于农村比较贫困比较落后,而如今受教育的开支更是不在话下。用长辈们的话来说: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像我们这样贫穷,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它送出来。这是基本上所有农村人心中的想法。避免自己的孩子和自己过同样的生活,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劳动赚取更多的金钱来供自己的子女读书。所以双亲都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抚养,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而据最近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将近2000万,当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这样的一个局面如何能保证孩子们正常地接受教育。大多数爷爷奶奶非常溺爱自己的孙子孙女。最多照料他们的衣食生活。对于学习及道德品格上的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空白。因此孩子得以机会更多地放纵自己,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给农村的教育带来许许多多的麻烦。

从总体上看,农村中小学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师资力量不均衡,具体表现是:

一是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据调查,城区学校教师有富余,一个教师上一个学科还有剩余,而农村学校,一个教师跨年级、跨学科教学是常事,师资严重不足。农村中小学教师中,英语、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师普遍短缺,甚至有些学校因缺教师而不能开课,此外,教师水平差异也较大,表现在名师、骨干教师、中高级教师人数的比例上。这是农村中小学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是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师的待遇整体水平较低等原因,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即使是当地培养出来的优秀骨干教师,也因待遇低、职称提升困难等问题而流向城镇或城区,这给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是目前农村中小学面临的头等问题。

四、解决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使教育适应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使县级教育部门真正起到协调、管理全县教育的作用。

2、增加投资,改善办学条件

(1)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教育经费短缺,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解决:一是通过中央加大投入筹措、鼓励民办教育来筹集,对于贫困地区教育经费奇缺的情况,政府可采取特殊政策,专项投入。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2)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管理体制。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学校收费管理。正确处理好乱收费问题。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育质量。积极吸引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来农村中小学校任教,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素质。

(2)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待遇低。待遇低,不能单纯理解为工资低,更主要的是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多,且解决无望。造成农村的不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这种情况如今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外面的教师不愿来、里面的教师留不住的局面。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的待遇,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

4、从农村实际需要出发,推进教育改革

制定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向农村流动,鼓励大学生在农村任教几年,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访问提纲

1、你认为你们学校的教育观念怎么样?

2、你认为你们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怎么样?

3、你觉得你们学校的教学设备怎么样?

4、你们学校有同学辍学吗?

5、你们的老师多吗?他们的素质怎么样?

6、你们想要什么样的教育?

调查问卷

1.你认为现在学校的收费()

A.特别多B.比较多C.有点多D.不多

2.你认为,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与城市的基础教育设施相差()

A.非常大,这也是家长想把孩子送进城市的原因之一B.比较大C.有点差距D.没有差距

3.你对教育的理解()

A.教育是一种投资B.教育是一种消费C.教育既是投资又是消费

4.你认为教育应该改进的地方()

A.硬件设施B.老师的态度C.国家对教育的政策倾向D.收费

5.您认为改善目前农村教育的主要着力点(可多选):()

A.强化政府办教育职能,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局面

B.国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规划和投入,加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配套建设与管理

C.合理调整教育布局,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D.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E.关注贫困生与农村留守儿童

F.增强农村教材的适用性,教材的编写要与就业紧密联系

G.加强新农村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需要增强农民的教育意识 H.其它

6.你认为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6.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篇六

王朔彭

调查时间:2010-7-25

调查地点: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小学

本次调查以小学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基本环节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不愿意改变他们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采访法。通过采访,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

1.教学问题

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庙台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在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师很不满;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是,当地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的生存问题,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但是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于是,老师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

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无心从教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彻底调离教育系统或由村级学校向区、镇级学校转移。跳槽教师多为农村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员的离去无疑会降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

(2)厌教:部分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落实不利,教师敬业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责任心淡化,不愿钻研教材,对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动丝毫不感兴趣。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另外,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他们不愿意呆在农村,是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差;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就我们学校来说吧,几乎没有一个老师懂音乐,叫他们如何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呢?懂计算机的人更是没有;老师的年龄老龄化,学校中差不多都是临近退休的老师。

3.学生问题

通过和学生们的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小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发展的因素,小学生的学习是无意识的,缺乏主动性,需要家长及其老师的监督指导才行。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老师教的不好,归于外界,没有考虑自身的因素。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这就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农村,家长一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能不能考上大学?对学生课外知识的了解极大的限制,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废书,看那些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考试没有好处。还有大多数家长没有家教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

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这些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吧。

三、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提高教师的工资,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特设岗位的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

目前,农村希望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国家拨款只能满足维修校舍和购买必需的办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许多村不仅没钱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缺乏。资金不足导致了硬件设备的匮乏,大部分村级小学存在用地狭窄,教室破旧,没有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施,教师宿舍紧缺,厕所条件简陋等问题。大部分学校仍然是黄泥地,下雨后到处都是泥浆,学生活动和上厕所都很不安全。

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特别是30-50岁的中年骨干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专业教师极度紧缺。目前大多数乡村小学以20-30岁的年轻老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为教学主力军,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两者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此外,缺少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大部分学校采取“复合型”的教学,即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教学,但一名教师将5门以上的课程全部以高质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师只擅长语文或数学教学,学校的音体美课程形同虚设,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乡村小学还要面对优质师资的流失问题。目前农村学校的条件和待遇都无法留住优秀的教师,好老师都会争取调到县级以上的学校任教,越优秀的教师从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条件开设学前班,因而使得该校学生的学前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为以后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且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90%,“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都没有能力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对孩子也比较溺爱,无法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朔里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充实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提高质量,在保持两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和制度,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使绝大部分乡村儿童都能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关于淮北市朔里镇农村小学

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年级:2008(春)

专业:小学教育

7.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 篇七

一、建设规范的校园写字文化,营造浓厚的练字氛围

环境是传播校园“第一印象”的文化表象。浓厚的写字氛围、良好的书法文化既承传了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又美化了校园,陶冶着学生的心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功效。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校园实际,建设适合自身的典雅的书法家故事墙、名家作品展、师生作品展、写字口诀墙、优秀作业展、墨韵长廊、学生书法作品陈列室等写字环境文化,营造激励学生练好字的浓厚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

二、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树立学生书写榜样

卢梭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就必须打造一支书写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在师资培训方面,首先确定语文教师是写字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也须当好语文教师的助手。对教师写字教学的培训,必须全员参加。在培训的要求上,全体教师都要写好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语文教师在写好“三字”的基础上,还要上好写字指导课,具有写字课题研究的能力。在培训的安排上,学校可以以校本培训为主,具体对全校教师“三字”基本功训练进行指导、督促和评估;积极组织语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写字教学研讨活动,促进他们对本学科的理念、方法、训练能力的提高和进步;可以选派骨干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到书法教育高级研修班学习,帮助他们提高这个领域的修养和造诣。每学期,学校可以搭建一次规模较大的公开展示平台,让教师亮相锻炼。另外,在学校教学管理中,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让教师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书写水平。

三、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1. 纳入课程计划,强力推进写字教学

学校应专门开设书法指导课,把它同其他课程一样纳入学校整个教学计划,并积极进行教改课改。教师要通过故事、儿歌引趣,通过欣赏、鼓励激趣,通过教法、学法导趣等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堂学习时间。为促使学生乐学、好学、勤学,学校还要开发写字教学校本课程,课程中不仅包括将《写字教学指导纲要》提供的577个常用汉字进行归类,从中选择典型的、使用频率较高的基本字,纳入为重点指导、练写的内容,还包括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所编写的简易有效的“写字儿歌”“写字操”“坐姿歌”“握笔姿势歌”等,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使学生记得牢、学得快。

2. 巧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写字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优势,不仅可以把写字教学中的提笔、按笔、顿笔等重点和难点充分地模拟演示或动画演示,产生比较直观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性,还可以根据写字教学的要求,利用现成的软件资料,让学生坐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欣赏到铭刻在高山悬崖上的石刻,领略到古今书法艺术的惊人底蕴,故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可以把王羲之的勤奋好学、赵孟頫的谦虚谨慎、颜正卿的坚贞不屈等古代书法家的故事做成动画,配上悦耳动听的解说词,给学生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而条幅、碑刻的欣赏,自然会对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样,学生欣赏、练字的过程必将成为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生本为先,活动育人。”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不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致。(1)参与书法比赛。在班级中举行男生与女生比、小组与小组比、班干与班干比、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比、孩子与家长比、学生与老师比等相关写字比赛活动,并参与学校及以上各类比赛展评活动。不断用每次比赛的作品丰富班级书法园地,并分别把每个学生的作品收集到他们各自的成长记录袋中。(2)办好书法社团。社团的开展,主要是重视写字特长生的培养,充分挖掘少部分学生的写字禀赋,培养其特长。(3)举行经验交流会。班级每月认真组织一次写字经验交流会,主要交流学生写字过程的喜、忧、乐,感受写字带来的成长乐趣。(4)建设书法特色专题网站。网站可以开辟视频学习、名家精品、书法讲座、师生作品、写字课件、学写心得、成果展示等相关栏目,为师生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学习、交流、互动的写字、书法平台。

8.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 篇八

一、家庭方面

在礼仪教育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平时要注意自己的餐桌礼仪、仪表礼仪、交往礼仪等。吃饭的时候要讲究用餐文明,教会孩子如何在餐桌上做到尊敬长辈,鼓励他们主动为长辈盛饭,吃饭的时候注意不要挑食,做到文明进餐;吃完饭后教育他们要主动帮忙收拾碗筷、主动洗碗筷等。家长平时要教育孩子注重自己的仪表,不要求衣服的华丽,但是要要求他们保持衣服的整洁。去上学的时候要督促孩子穿校服、佩戴红领巾、不穿拖鞋。

在交往方面,要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见人要主动问好的思想、不讲脏话、培养文明用语的习惯。这一方面也要求家长本身要做到礼貌用语,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应当采取文明的方式教育孩子,应该做到晓之以礼、动之以情,而不应该用打骂这些令孩子抵触的方式。教育一个学生不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也不是家长自己的事情,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积极配合了。家长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和态度,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如参加每一次家长会、经常到学校或通过电话了解自己儿女在学校的情况。家长和学校都把教育孩子当成是自己的事情而没有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一定会使小学生的教育更有效。

二、学校方面

1.完善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和丰富礼仪教育的形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礼仪教育现状,在原有的礼仪教育条例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之成为师生礼仪行为的基本准则,并设置具体的小学各年段礼仪教育的内容。各年级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各年级的年段的变化,不断调整礼仪教育方面的内容,提高礼仪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途径不是唯一的,学校不应该只是单单依靠思想品德课来教育学生,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以“礼仪”为主题的活动或其他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将礼仪知识教育、礼仪行为训练、学生礼仪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

2.加强对礼仪教育的重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并合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学生的大量活动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其言语、待人、姿态等方面的表现都可能是在课堂上学到的。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地方,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应充分挖掘礼仪教育的因素。同时,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团队活动等方面。教师利用思想品德教育课、班会课、语文课等阵地,由教师以较为系统的形式,对学生讲授礼仪知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意识。课堂上要多加强调关于课堂礼仪的教育,要教育他们课堂礼仪、交往礼仪、集会礼仪等等。对礼貌方面的知识多进行强化,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管理对学生礼仪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特别崇拜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每时每刻都在学生面前强调礼仪教育。标语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校应在校园里面多挂关于礼仪教育的标语,并经常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礼仪。

3.设置专门的礼仪课堂,安排专业的指导老师。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每间学校最好都能够配有专门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老师,从而设立专门的礼仪教育课,选择一些相关的礼仪教育教材,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礼仪常识》等等。如在思想品德课上为学生讲解各种现代礼仪知识:正确的坐姿、良好的站姿应是怎样的、拜访有何礼仪、如何正确称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应使用哪些文明用语等等。

4.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构建理想的合作关系。对学生进行教育依靠学校单方面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它需要与家庭教育齐驾并驱。学校不能与家长互相推卸责任,而应该密切联系学生家长,主动关心学生在家的情况及动态。

5.改变“评价学生只看成绩”的观念,促使学生注重礼仪教育。评价一名学生不能只把成绩放在首位,不能只看学生的成绩,从“德、智、体、美、劳”中可以看出,“德”也是很重要的。学校在给学生评“三好学生”的时候要增加“德”所占的比例,这应该是一种真正的行动而不是一种形式。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主动向家长和社会宣传礼仪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礼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和整体性,以促使学生注重礼仪教育。

三、社会方面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的种种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在学生的礼仪教育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为了能够秉承中国的礼仪教育,社会必须为学生的礼仪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文明的氛围中成长。社会上的某些暴力行为要尽量减少,人们互相之间要礼貌待人,不利于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地方就不能允许小学生进去。

上一篇:如何开冰淇淋店的策划书下一篇:沙店联校2013年春团支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