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说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

2024-07-26

解析小说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精选5篇)

1.解析小说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 篇一

试论文体变革与小说发展之间的关系?

对于许许多多的作家来说,20世纪的小说经历了一系列革命性的震撼,无论是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川端康成,还是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博尔赫斯、雷蒙#卡佛的小说,其叙述方式、智慧与智性,尤其文体的变化不断地冲击或者开启作家的表现领域,种种/常规0或既定的小说/规范0和模式逐渐遭到遗弃和改变。人们已深刻地意识到,文体是作家发现世界、解读世界、建构意义的框架,其自身具有挖掘不尽的艺术功能。对作家这一创作主体而言,文体既是一种秩序同时又是一个随时可能被打破的移动的边界、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颠覆文体的既成规则与强调文体的纯粹和自觉,构成两种相对的创作路径。可以说,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小说,特别是当代小说文体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作家的生活积累、现实感悟和生命情感体验在变化、发展而丰富的文体形式中获得了更为完美的表现,也就是说,作家的写作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把握正努力达到更理想的审美高度。尤其是近些年,小说的文体变化与发展已成为作家寻求艺术创新和探索的突破口。作家充分地感觉到,如果想在小说创作中有实质性发展或建树,就无法忽视小说文体艺术创造的本质力量。在这里,我们试图疏理当代小说文体的变化与发展,从文体的角度认识当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轨迹和脉络。

实质上,文体是一个极富弹性的艺术概念,我们对它应保持一种开放性的解释,在这里,我们将文体理解为作家为更加完美地表达生活与情感而寻找和运用自身体验的合适的艺术方式。有责任感、有艺术追求的作家都会努力突破既有的文体形式,创造独特的新文体。这种文体创造的自觉及作家在表现形式上对独特风格、风貌的追求,具体包括文学语言、意象、情调、话语情境、叙事策略、结构特性等审美选择。也可以说,小说文体具有传达人的经验的功能,/小说绝对由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他自己创造的,是他一个人的心灵景象0[1](P12-13),是作家对现实、历史、文化综合选择的结果呈现,是作家根据内心的要求所选择、创造出的独属自己的风格与形式。任何时代的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依托,都会有自己的/言说0方式,有与之相对应的文体形式。那么,作家是如何选择或者说创造文体的?文体是否也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的隐秘?可以肯定的是,文体的单调、缺少变化必定是思想贫乏、缺少深邃内涵的同义语,因为真正令人震撼的思想和丰富情感必然需要恰如其分的文体来承载。而且,思想、情感的内涵与文体的新颖、创新是互动的。一方面,一定的文体创新可能为独特思想提供完善、和谐的栖居地;另一方面,思想、情感、故事本身也往往会撑破文体的限制和禁锢,寻找到两者共同繁荣的表达的生长点和出发地。作家总是试图通过让自身生存体验与叙述方式的/磨合0而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0文本,这样,作家在文本中实现自身对形而下世界的形而上的感悟,从而达到艺术地、精神地、形象地认识和表现世界的审美层次。对文体的重视、追求和张扬并不仅仅是写作中作家对表现形式的/独钟0,也是对作家关于表现内容的理解程度、处理生活能力的全面考验。因此,文体之新就不仅是形式之新,也是思想、理念、艺术感觉之新。文体的形式感不仅在于体现出一种形式张力,还在于能够体现出艺术创造精神及思维的溢涨。实际上,一个作家所用的文体与形式,是作家与他所处的现实、他在/世界0上的位置感、存在感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隐喻或象征。文体固然受到时代文化、文学总体特征、氛围和趋向的影响,而在一个观念不再闭锁的时期,往往会为作家提供一个符合自己美学趣味和追求的契机。这也会自然导致作家进行文体变革的冲动,真正地解放文学的想像力,增强文学的叙事功能。进一步说,文体变化与发展的特质,就在于叙述方式的转变和审美格调的变迁。对一个作家来说,文体就是因人而异的、个性与成熟表达完美结合的个人写作修辞学。

综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文体发展的轨迹并评价其得失? 进人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文体革命虽然不再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却更加深人到了小说本质内部,因而也具有了更深刻的实证意义和实用价值。从大的背景上来说,中国的20世纪90年代是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10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10年虽然仅仅不过是时光隧道中短短的一瞬,却绝对是惊心动魄又耐人寻味的。经济持续行进的景观,为疲惫的世纪末注人了强劲的活力,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经济机制的确立,既推动了都市化现代化的建设,引发了信息交流所需要的爆炸,提高了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又强化了西方文化的渗透影响,使政治、经济与文化因处于多边作用的结构关系中而产生了多元新变,更于无形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趣味、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从而推动整个中国文化进人了一个异常复杂、矛盾,难以预测而又充满生机、活力与希望的特殊转型时期。

作为对这种现实变化的回应,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的真实步履始终落在这莽莽苍苍、峻峻切一切的大地上川。蓉观地说,在吸纳了上一个10年甚至上溯整整一个世纪的现代文学的滋养,体味了漫长的中国人的心智历程,阅历了此消彼长的社会历史转型之后,中国小说已经开始以成熟而冷静的姿态面向世界发言了。他们的背景已不再仅仅是中国的土地、民族及浸润肌骨的本土文化传统,而是整个人类经验历史的宽广与博大。它涌动着表达的欲望和倾听的渴念,孕育着陡耸的高峰和深广的海洋仁’」。从文化深层去观察,文学的发展已不再仅仅按政治学社会学规定的路数运作,而是在多维的文化时空间展开;文学的功能已呈现全方位的状态,既是现实的表征,又是精神的消费品;文学的运作既是一种群体的行为,也是个人经验和智性的传达;文学的价值和认知,不再在单向度的泛道德化层面上进行裁决,文化背景和价值选择的不同,构成了多种多样途径、互相冲失乙混沌和合的丰富内涵;文学的历史和现状,也不再简单地取决于文本和符码,而往往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以“活动”或“传播”的方式,置于历史的、实践的、公共的阐释空间〔’〕。就文体变革而言,20世纪90年代小说给予我们的启示在整个文学领域是最为突出的,它们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叙述话语的多元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 共享空间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文坛上从作家到理论批评家大都认识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在90年代的中国汉语(文化、文学和语言)语境中,冲突和矛盾依然存在于传统和现代观念之间、本土和外来文化之间、精英和大众之间、先锋和保守之间[‘]。基于这种清醒的认识,90年代的小说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几乎是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官方的、精英的和大众的文学所构成的“共享空间”不仅在理念上给以确认,而且在创作实践上做到了身体力行。以“五一个工程”获奖作品为标志的官方文学在高奏主旋律、反映重大题材、传达时代精神的同时,也不乏精心营构的艺术质量上乘之作,如周梅森的《人间正道》、((苍天在上》、《中国制造》,何申、谈歌、关仁山的部分作品等。精英文学在艺术上呕心沥血极尽精致蕴藉的同时,也不乏主旋律文学高昂的精神高度和大众文学的可读性特征,如陈忠实的《白鹿原》、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王安忆的《长恨歌》等。而大众文学的精英化和庙堂化追求则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这种共享空间当中,多种文学因素纷然杂陈,以互补的方式满足着人们精神生活的多种需求。

第二,个人化写作的尝试无限扩展了小说的可能性,使小说的现实形态日趋多元,并不断得以提升就创作实践的维度来看,现代小说理论认为,“一个作家必须具有个人特点,他才能有创造,有新见。在其它类型的写作中,也许需要隐匿作者的个性,但是小说创作过程一开始就硒本现作者的个性,体现作者个人表现其情感的自由,这种自由对小说作家是极其珍贵的。个性的丧失将导致作品的彻底失败”川。正因如此,个人化写作在90年代的中国才成为可能并迅速蔚为大观。小说家们自身开始逐步走向成熟,这种成熟的标志在于:既纠正了艺术的过于前倾而带来的姿态浮躁和虚妄,也放弃了急功

近利所导致的矫饰与猎奇,开始进人一种本真的个

人写作状态—这种状态所调动的是作家本人全部的生命倾注和能动,从而避开了公共话语中非文学性质的词语侵扰,既保持了对传统小说的某种承继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努力,同时也摒弃了叙述方式的浅薄、单一和趋同,开始进人现时的话语情境和个性化的叙述,使小说拥有了一种精致、丰蕴的当代意趣〔’l。这种个人化写作的直接结果,是出现了一大批卓具个性、风格独特,已开始具备某种现代经典意味的小说作品和一批优秀的小说家。贾平凹、张炜、张承志、李佩甫、二月河、刘震云、余华、韩少功的作

品是最典型的例证。而以邱华栋、毕飞宇、徐坤等为代表的一批更年轻的新锐作家的创作,其个人化写作带来的个性化风格同样显著。更值得一提的是,一大批女性小说家以纯粹个人经历与体验为指归创作的作品,成了90年代中国小说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个人化写作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导致了传统小说观念的不断弱化。表现在文体变化上,则是历史表象体系和叙事策略的全面变动。这批作家以个人记忆为基础,质疑经典的历史叙事或者创建新的非历史化的符号体系。在格非的《褐色鸟群》、《青黄》,刘震云的《故乡相处流传》,朱文的《我爱美元》,唐晋的《夏天的禁忌》、《宋词的覆灭》,李冯的《孔子》等作品中,对经典的历史叙事的质疑与颠覆的意象随处可见。某种意义上,他们对历史的叙述其实就是关于历史的失忆〔4〕。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学景观。他们对生活细枝末节的把握和对生活主流的把握一样,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精微和准确,反映在文本外观,则呈现出一种华美、精致、深刻、尖锐、犀利的特征。象征与隐喻成了他们创作的常备手段,而日常生活的神圣化或反讽化则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两极世界。第三,结构和语义的复杂化、多元化,使20世纪90年代小说呈现出一种万花缤纷的审美格局作为文本的一种形式因素,一种组织和连接关系因素,“结构”对于90年代小说的文体革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这样说,抛开结构因素不谈,将无从对90年代小说发言。

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90年代占主流地位的大 批小说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正是因为它们创造出 了独特的叙述方式,尤其是作品的组织与结构方式。新颖、繁富的叙事技巧,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编码方 式,对传统小说单一的线性时间和因果律、必然律的 消解和颠覆,是90年代小说结构形式的根本特征。正是在这种大的文化语境下,少断裂与空缺”“重复 与循环”成了90年代不少小说所经常选用的结构 套路。

结构方式的纷纭变幻直接带来了小说语义的多 元化与复杂化。一部分小说作品不论题材重大或细 碎,篇幅是长是短,不同的读者总能够从中读出不同 的生活意蕴或艺术哲学指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 坛》、刘震云的《故乡面和花朵》、阎连科的《日光流 年》、李佩甫的《羊的门》等作品,你都很难用一个主 题、一个观念对之进行总结与概括,小说表现的可能 性被它们无限地延展了。

总之,新时期小说的文体革命在20年的发展历

程中走出了一条由遮蔽到澄明,由潜隐到彰显,越来 越鲜花缤纷,意蕴越来越深刻复杂的道路,这是中国 文学的幸运。接下去,正如一位小说家所言,时机已 经成熟了,将要出现的乃是现代经典。

2.解析小说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 篇二

一、民法原则和民法规则的联系

民法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 是高度抽象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而民法规则是由构成要件与法律后果组成的具体明确的法律规则。他们之间相互联系,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特征。

( 一) 民事原则和民事规则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过程之中

不论是民法中的《婚姻法》还是《物权法》都离不开民法原则和民法规则的指导, 如经典案例, 四川的“二奶”状告死者发妻争夺遗产案, 为了凸显法律的公平正义和建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法官运用民事基本原则中的“公序良俗原则”作为判案的依据, 当然, 其也是在民法规则的限制下做出了保护“原配”合法权益的判决, 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价值观, 增强了法律本身的公信力。从而使该案件成为民事案例中的经典案例, 也推进了民事立法的法制化进程。

( 二) 民事原则和民事规则都具有民法的精神

民法的精神体现的是人性的解放, 道德的遵守和正义的追求, 而民事原则和民事规则都对法官审判案件做了限制, 要求法官在审判案件时既要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又要符合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法官需要做到通过对案件的审判达到教育公民的作用, 从而调整公民对社会生活的目的和价值取向。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法律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改变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观和价值观, 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 三) 民事原则和民事规则都具有模糊性

由于受字面意思的限制, 法律内在的意思无法完全通过语言来表达, 而民事规则和民事原则都没有用文字的方式明确的记录下来, 而是需要法官在裁量时自由运用。因此, 法官需要根据已制定出的法律, 在其规定的字面意思中来进行审判, 要做到审判有据, 而不是擅自扩大法律的字面意思, 从而扩大自身的自由裁量权, 做出越权的审判。由于这一缺陷, 立法者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加强立法的完善性, 从而增强法律本身的明确性, 使法官在判案时有法可依。

二、民法原则和民法规则的区别

由于民法原则和民法规则在民法上的特殊地位, 因此, 将其加以区分, 从而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民法及其部门法, 把握民法的实质内涵, 将其更好的运用到司法实践中去。民法原则和民法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 他们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民法原则可以独立于民法规则而存在

由于法律具有滞后性, 因此, 即使再完备的法律, 也难免会有法律上的空白, 这时法官不能因为没有法律而拒绝审判, 因此要根据民法原则来进行补充。例如, 对于荣誉权是否是一项权利, 当公民的荣誉权受到侵犯时法官应该怎么办, 这时法官可以运用民法原则内在价值作为指导, 使其具体化用于对案件进行审判, 提高法律的权威性, 从而提高公民对刑法的忠诚度。

( 二) 民法原则的适用范围比民法规则广

民法原则是民法适用的普遍性规则, 对民法立法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反映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基层民众对某个事件的普遍认识, 因此, 适用的范围要比民法规则适用的范围要广得多。由于社会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 导致民法规则自身具有滞后性, 使其运用的范围变得狭窄, 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 法官为了弥补民法规则的不足, 通常使用民法原则作为价值取向, 来体现出民法的精神。

( 三) 民法规则比民法原则的强制性高

民法规则是法官判案的基础, 法官不能擅自超越民法规则对法官自由裁判的限制范围来挑战法律的权威, 而民法原则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 因此, 界限较模糊, 导致对法官的约束力不高, 法官可以根据具体的案件, 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并发挥自身的知识水平, 做出更有利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判断。但是, 仅靠法官的个人努力还是不够的,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加强立法工作, 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会越来越多的用到民法知识, 难免会遇到民法规则和民法原则的相关问题, 因此弄清楚民法规则和民法原则的联系和区别, 有利于正确发挥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更好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使得法官在法律范围的框架下, 发挥法官自身的创造性,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而达到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健远.论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之间的关系[J].江汉论坛, 2014, 02:28-32.

[2]韩冰.近代中国民法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07.

[3]唐玉厚.民法原则的司法功能[D].吉林大学, 2009.

3.解析小说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 篇三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行不悖。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民族精神的弘扬要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民族精神的培育要以先进的文化作支撑。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关系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107-03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族精神并非孤立、片面的存在着,它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联,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渗透在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的各个方面,并借助优秀文化的传播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依托,中华民族精神蕴藏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 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诸多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学说或流派。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尤其是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它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仍发挥着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大致可以从科学技艺层面和伦理价值层面两方面来加以概述。从科学技艺层面看,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园林建筑文化、工艺美术文化、戏剧舞蹈相声等娱乐文化、武术健身养生等体育文化、天文历法、发明创造及中医理论等。从伦理价值层面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可以概括为君子文化、尚贤文化、谋略文化、耻感文化、礼仪文化、忠孝文化、爱国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等。

君子文化融中国传统文化之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哲学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显示出独具特色的一面。对君子人格的崇尚与培养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主题之一。君子人格反映出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义利观、道德观。众所周之,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做人先于做事,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君子文化就是要教育人们做人要做君子而不要做小人。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以德育代替宗教的教化功能对理想君子人格的塑造和追求正好体现了这一特点。君子人格融温良恭俭让为一体,并具有慎独的自警意识。君子贵和尚中、善解能容的处世哲学,君子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等都在理想的君子人格中得以体现。因此,孔子的许多至理名言,在今天仍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用语,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怀德,小人怀土”,{1}等等。这些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思想言语无不显示出君子人格的强大魅力,并引导一代代中国人把追求君子人格作为个人修身养性的标准和为人处世的方式之一。

尚贤文化曾经是中国传统吏制建设所推崇的一大传统,尚贤思想引导着一代代中国人对知识、能力与人才加以敬重。在中国历史上,尧舜禅让的故事开了尚贤文化的先河并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尚贤文化的核心是“赏贤使能”,就是尊崇和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如孔子的礼贤下士主张、荀子的赏贤使能思想等,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墨子对尚贤思想做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梳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尚贤文化。

耻感文化是一种特别注重他人评价和反应的文化。古代中国的“耻感文化”特别强调外在的他律, 即主要表现为他人对主体行为的反应和评价。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的行为被他人或群体所肯定、钦佩、敬仰和遵从,他就会在内心油然产生荣誉之感; 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的行为被他人或群体所否定、埋怨、贬斥和鄙视,他就会情不自禁产生羞耻之心。正如孟子所说的君子三大乐事, 其一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2}这是耻感文化的典型表现。因此,中国文化特别强调“知耻”的重要性,并把“知耻”意识看作道德的基础,正如孟子所言:“羞恶之心,义之端也。”{3}孟子从个人品格修养的角度强调:“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4}他甚至认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5}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认为:“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6}

中国自古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并以其宏大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这个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就构成了一种“文化”,即礼仪文化。礼仪要求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按规定的或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进行。礼仪文化涵盖人们社会活动中所涉及的交谈、服饰、仪表举止、社交、公共生活、餐饮、求职以及涉外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要求,这些规范和要求对于现代人的社交活动仍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很多内容和形式至今仍然被沿用。

忠孝文化最初源于儒家对于个人在家庭和国家的角色的理解。作为调节社会人伦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忠孝”意即忠君孝亲,它源于儒家所倡导的“亲亲”思想,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孝经》:“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7}孝的最初含义是孝敬父母,是对儿女提出的在家庭中必须履行的义务,随后推而广之,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对社会也应承担“尽孝”的责任。这样,儒家就以个人和家庭为基础,以忠孝为纽带,把个人、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给每个社会成员规定了立身处事、居家做人的基本准则。儒家甚至倡导“孝为百善之首”。{8}《孝经》上说:“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母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9}也就是说,无论是家庭、国家和社会都要讲“孝道”。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就以自己的无限忠诚履行着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并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伟大实践中体现自己的爱国情操,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激励着人们前赴后继,为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进步不懈奋斗。爱国主义是我们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中,各民族都涌现出不计其数的爱国仁人志士,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为后人所颂扬和垂范。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这些爱国情操无不为一代代中华儿女所传颂,无不被一代代华夏儿女所发扬光大。

二、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方,是由德国学者赫尔德提出来的。斯大林也曾为民族下过定义,他讲:“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10}而中国对于民族精神的研究则始于近代,我们认为所谓“民族精神”是一种客观实在,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11}“中华民族精神是指集中体现我们民族的优秀品德、崇高风格和伟大抱负的那些东西”。{12}“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所普遍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力和个性特征,普遍尊奉的有利于社会和民族团结的社会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风尚”。“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确思想观念,优良文化传统,纯朴的社会风貌和优良作风美德的荟萃”。{13}目前,学术界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述,但多数学者比较认同张岱年先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广义的讲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就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表现形式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14}有的学者则对民族精神的内涵作了更为广阔的界定,认为民族精神只有具备以下条件才能称之为“民族精神”:(l)广泛性,它不仅被本民族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而且本民族成员自觉以该民族精神为导向,指引并约束自己的行为;(2)过程性,它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成果和结晶,是在一个民族的延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断丰富、日趋成熟的精神;(3)主导性,在整个民族的延续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主导整个民族的发展,指引全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个民族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原则;(4)纽带性,它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和标志;(5)推动性,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就没有凝聚力,没有凝聚力的民族就没有发展的前途,它推动着整个民族不断前进,激发整个族民不断前进。{15}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依托

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依托。民族精神的培育是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为基础、以树立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目的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以人本思想为主轴和方向,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的形成一个是主体意识产生的过程,是一个意识的积淀过程,是主体意识客体化了的中华精神体现。这种客体化了的中华精神,按其本性来说,它是由中华文化承载,通过主体思想活动、体力劳动、社会实践发现创造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指向性,既蕴含着对过去历史的指向,又蕴含着对未来发展的指向。中华民族精神无法割断历史和过去的民族文化,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不断创造、生发,使中华民族精神成为具有时代性的文化传统。{16}

(二)中华民族精神蕴含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离开传统文化谈民族精神,就像是离开水的鱼一样不能呼吸。离开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就是不完整的、没有根基和缺乏灵魂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同化力,尤其是体现在先进文化上。先进文化强大的凝聚力表现为民族的思想力和精神力。民族的精神力,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国人民经过几千年历史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无价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国人意识中的一些伦理观念,如尊师孝亲、修身自律、务实奋进、勤劳节俭等,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主要体现在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越地域、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这股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激励着人们为民族和国家的强盛努力奋斗、无私奉献。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它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己深深地融进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己渗透到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规范社会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

(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这就决定了进行民族精神培养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关键,民族精神的培育对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应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推动民族精神的培育,而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又要靠民族精神的培育来检验。所以我们既要立足于民族精神的培育,突出抓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又要积极推动民族精神培育,借此来深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既要尊重历史,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其实质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先进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或基本品格,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的灵魂。一个民族创造出自己特色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反过来又塑造着这个民族的性格。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从根本上做起,要让大家重新温习我们的历史,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重新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

注 释:

{1}陈国庆.论语[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3}{4}{5}陈蒲清.孟子[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

{6}(宋)朱熹.朱子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7}{8}{9}汪受宽.孝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0}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11}(美)罗伯特·N·贝拉.美国人生活中的个人主义和公共责任[M].三联书店,1991.

{12}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摘要)[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3,(02).

{13}刘海涛.发展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8-26.

{14}顾海良,沈壮海.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04).

{15}赵存生.关于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几个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2004,(02).

{16}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特质及其功能[J].http://blog.gmw.en/u/4105/arehives/2006/12296.ht.

参考文献:

〔1〕陈国庆.论语[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陈蒲清.孟子[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

〔3〕(宋)朱熹.朱子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汪受宽.孝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6〕(美)罗伯特·N·贝拉.美国人生活中的个人主义和公共责任[M].三联书店,1991.

〔7〕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摘要)[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3,(02).

〔8〕刘海涛.发展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8-26.

〔9〕顾海良,沈壮海.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04).

〔10〕赵存生.关于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几个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2004,(02).

〔11〕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特质及其功能[J].http://blog. gmw.en/u/4105/arehives/2006/12296.ht.

4.解析小说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 篇四

被称为.她世纪.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曾有句歌词.我负责努力赚钱,你负责美丽.,被一众自强不息、自食其力的女性嗤之以鼻。而如今,当人才市场上挤满了寻寻觅觅的女大学生的同时,在婚介所中,也有比以往更多的女大学生涉足其中。那么,在.薪情.与.爱情.的抉择上,后现代女性到底有些什么样的考虑?

鱼和熊掌的取舍

可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日前对25至40岁之间、在大专以上的1,200名女性职业经理人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25-28岁之间的,认为薪情重于爱情的高达73%;在29-32这样一个年龄段的,这个比例则大幅下降至37%,与此同时,对于爱情的渴望度攀升,薪情爱情同样看重的人占到51%。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把薪情看的比爱情还重的人进一步下降,而其他两项指数则在逐渐攀升;对于37-40这样年龄层的女性来说,认为爱情重于薪情的女性则第一次升到最高,占比53%,同时,认为爱情与薪情同样重要的虽然有所下滑,但也占到了41%的比例,将近半数。数字的上升和下滑,正是不同年龄层和生活背景的人对爱情与事业的在心中所占比重的上升和下滑。

面对一个个不同的案例,财年龄段的职业女性对事业、爱情的不同看法,可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首席职业顾问卞秉彬先生进行了专业的分析——

业务主管MissFeng:

冯小姐今年二十六岁,自高中毕业后一直在运输公司做业务,收入挺不错的,她认为女孩子过早结婚是一种浪费:面试投递简历或者发布人才招聘信息厦门人才网官网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个女性最好的青春年华就是在20到30岁的时间,应该趁这个阶段好好地工作,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如果这么快就要带孩子,和柴米油盐打交道我认为不值得。结婚还是等三十岁以后吧。.分析:

25-28岁属于.Y.一代,她们生活在电视和互联网的时代,思想前卫,能够很轻易的获取更大的信息资源,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观点,求职面试靠的不只是努力,在龙岩招聘网信息繁多,如何从这些招聘信息里面筛选出好的职位也是有窍门的。有很强的个人主义自觉性,强调自主和平等,容易对话,对物质性也有更大的依赖感。而从职位上来说,还只是做到一般主管,其事业的发展对能力的提升速度有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外在的压力,还是内在个性的体现,都使她们像一部高速飞驰的列车,在职场上疲于奔命。

金融顾问MissZhang:

30岁的张小姐坦言,她和她的律师男友都已经过了甜言蜜语、卿卿我我的年龄,他们经人介绍认识了十个月后,十分理智地谈论起婚姻大事。他们没有因为觉得感情中少了什么,而有任何对婚姻的彷徨。这就像到了吃饭时间就该进餐一样自然。在泉州人才很多,想要在众多的人才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不免要花费一些时间。张小姐说两人对待恋爱都像对待工作一样一丝不苟认真谨慎。因为觉得彼此很像,有共同的人生目标、消费理念和在别人看来门

当户对的条件,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定的事业基础,该是成家的时候了,所以他们相信彼此都是最适合对方的。

经理助理MissZhao:

今年34岁的朝小姐已经换了5家外企公司,薪水越换越高,已经成为部门的得力员工,似乎一切都很如意,时下唯一恼人的问题便是婚恋。和周围的女友相比,自己的外貌、气质并不差,工作、生活的能力也不差,为什么至今仍是形单影只呢?可能朝小姐只有从自己的事情跳出来想才有答案。

分析:

34-37这样年龄段的女性,已经过了青春期,其事业成功与否已经基本见分晓,对家庭的依赖和回归家庭的渴望,又使更多的女性注重家庭的温暖。等女性到了38-40岁这一波段,不论是否有着事业的成功,她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确定,找工作的时候投递过很多简历,后来在三明人才网上找到了工作,千里马需要伯乐。物质基础和社会地位已经明确,其生存状态已经非常稳定,因而这类女性,有着较高的生活满意状态。

针对目前OL们越来越多的.先要爱情再谈薪情.的现象,卞秉彬先生认为,首先,现代社会越来越强的竞争压力,使得女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而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生孩子必定会给事业发展的连贯性带来很大的破坏性,而先成家后立业则可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当然,在高强度的竞争压力下,女性也越来越多的考虑根据自己的生理特征来设计未来的职业生涯,使女性特质和工作特质有一个更好的结合……

许多人一听到.办公室政治.,第一个反应就是避之唯恐不及,不愿卷入办公室的尔虞我诈里,遗憾的是,有这种想法的人,并没有认清在办公室里进行政治行为是常态,那些闭上眼睛假装没有办公室政治存在的人,无异于过马路却不看红绿灯。BIBA心理专家告诉你搞定办公室政治的五条护身符。

扛责任,但别背黑锅

忌:推托卸责,脚底抹油;宜:在适当时候勇于承担责任,展现解决问题的诚意虽然恨得牙痒痒,你不得不佩服某些同事的高明,他们练得一身好推手,总是能轻松地把工作、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就像泥鳅一样地溜手。在众多的南平招聘网站中,不能盲目的投递简历,要精益求精。职场上一定会有劳逸不均的现象,你也不能保证自己在工作上从不犯错,这时责任的归属常会造成同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如果错在自己,良好的态度可以弥补一切过失,但千万别急着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当你说.都是你的错.时,别忘了伸出去的只有食指,而另外四指却指向自己。最糟的莫过于自己犯了错还企图掩盖事实,撒一个谎,得用一百个谎来圆第一个谎,谁有把握每一个谎言都能编织得天衣无缝呢?人不可能不犯错,你的老板也知道这件事,面试投递简历或者发布人才招聘信息佛山招聘网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某些时候,勇于承认错误反而会给同事、主管留下深刻印象,建立负责任的形象。但认错也要适可而止,若不分青红皂白乱认一通,恐怕只会变成黑锅大王,成为办公室里的小可怜。

有时帮老板背黑锅,也不失为以退为进的方法,但这黑锅怎么背?帮谁背?都是学问,黑锅背得好,哪天老板翻身,你也跟着鸡犬升天;但若遇人不淑,碰到黑心的老板,要不认栽走人,要不只能无语问苍天了。

你是职场亮点,还是暗点?

忌:一人独揽全部功劳;宜:善于表现、适时邀功

挑选LCD屏幕时最怕买到有亮点或暗点的瑕疵品,但在职场上,不怕成为明亮的超新星,就怕变成不亮的白矮星。想成为职场上的.一等星.,自然要多下点功夫提高自己的能见度。如果你自认是职场千里马,千万别再傻傻痴等伯乐的出现,天真地以为埋头苦干终能一举成名天下知。要知道这年头伯乐也常面临自顾不暇的困境,或者也在苦等着他自己的伯乐。适度为自己制造.出风头.的机会,有助于开展个人事业的康庄大道。现代社会所有商品的销售多少都要靠包装,何况是竞争激烈的职场,你总不希望自己.做到流汗.,被别人.嫌到流涎.。有时间可以去深圳人才市场逛逛,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当你做出某些成绩或经过努力而提前完成任务时,可别忘了做做个人公关,会议场合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舞台,适时掌握发言机会,展现个人能力,要能发出声音才能引起老板的注意。

但风头太劲,则可能招致嫉妒,适时把人情做给同事可以赢得好感,也算为自己买张保单。跟老板邀功时,把功劳归诸团队和上司,再巧妙提到自己的贡献,老板记得你,同事感激你,下次有机会,你的亮度自然就展现出来!不要害怕别人批评你好大喜功,如果努力没被同事、上司看到,那你就该担心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了。

伴君如伴虎

忌:逢迎拍马,阿谀谄媚;宜:不卑不亢,勇于沟通

许多职场指南标榜.如何管理你的上司.,关键在于不要害怕面对上司、不要害怕沟通、不要害怕冲突.在老板面前,不必自觉矮人一截,与上司沟通,只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多半出师必捷。所谓天时是.时机.,别挑老板正在气头上时找他谈事情,只会白碰一鼻子灰。地利是.场合.,若是不适宜在公开场合谈论的事情,最好私底下找老板有空时或利用下班时间邀老板到外面共进午餐。人和是.话题.,先了解老板的个性,才知道施力点何在,你投递过简历的招聘网站时常会提醒你,比如:广州招聘网友情提示您:您投递的一些简历已经过期,请及时更新。花最少功夫达到最大效果。此外,别以为只有当众吐老板的槽才是挑战老板权威,当老板骂人时,你的解释有时反而只会让他的火气更旺,有的时候当老板怒火攻心、骂不绝口时,嘻皮笑脸地对他说一声.谢谢.,反而能让他霎时转怒为喜。

5.解析小说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 篇五

介于哲学与科学之间的批判方法--论哈贝马斯的批判解释学

从哈贝马斯方法论的起源入手,分析哈贝马斯批判解释学的特点,并论述其方法论意义.

作 者:王红英 作者单位:广东省电力工业学校,广东,广州,510520刊 名: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ELECTR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17(4)分类号:B089.1关键词:批判解释学 反思 批判 意识形态批判

上一篇:环境相容材料——绿色建材下一篇:十年后的家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