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怎么提高

2024-08-19

五年级数学怎么提高(精选8篇)

1.五年级数学怎么提高 篇一

趣味教学要求重视“高效率”

趣味教学并不意味着和学生随便“嬉戏打闹”,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一节课。趣味课堂最终还是需要靠高效和高质来做保证的,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更多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因此趣味教学必须要重视“高效率”,将趣味课堂的内容设置清晰,每一个活动都必须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既让学生们得到娱乐,又使之能够高效地掌握知识。对于趣味教学,很多人认为就是让学生放松身心,其实不然,它是另一种学习态度和境界,是寓教于乐。

例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时候,如果老师只是从课本的角度去讲课,或是为了通过提几个“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多大或是最小的岛屿有几平方米的话,要么不能够吸引学生,要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老师不妨从现实的应用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去一片空地进行测量,通过量其长、宽,得出具体的面积,这样学生也能够有一个宏观的具体概念。而且通过对不同面积的测量,学生既练习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又从这些操作中学习到知识。

趣味教学要求重视“情景性”

趣味教学重要的一点即生活情景性,也就是运用生活中熟悉的情景,将教学内容直观化,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辅助教师教学。

采用趣味教学法时应该重视“情景性”,这不仅仅是对问题解决方式的一个要求,也是对这个教学方法本身的要求。因为趣味教学法不单单局限于对新知识的引导学习,还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完全可以融合生活化的情景导入法进行教学。利用趣味性的故事情景导入教学内容:中秋节吃月饼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李爷爷家有个大月饼,我们看一看李爷爷是怎样为三个孙子分月饼的。爷爷为最大的孙子分1/3,老二分到2/6,而最小的孙子分到3/9,大家说这个分法公平吗?学生们纷纷进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深入理解并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的教学既能够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反应能力,又在游戏的过程中用紧张激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降低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感,让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时能够保持持久的新鲜感和动力。

2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若单凭教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效果也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等等,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得深刻,记忆得牢固。

进行尝试练习,满足好奇心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很强的。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其求知欲望。例如在讲第九册《分数化成小数》时,先让学生用除法把4/3、7/25、1/3、7/22化成小数,然后教师指出问题:什么样的最简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最简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们能不能进行除法计算,从中找出规律来呢?由于学生通过练习,急于寻找规律,学习积极性就高涨,兴趣就大增。教师可就势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化成小数的几道算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极具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态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在进行新课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老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啊,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教师又提出:2×3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

3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

一、关爱学生,萌发兴趣

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对孩子们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差生,要及时帮助差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其次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小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尝试,产生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经常采用操作法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如:在教学《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时,先让全体学生拿出自己学具盒里的小圆片,第一行摆红色小圆片5个,第二行摆黄色小圆片7个,他们会很高兴地拿出摆好,再让学生把红圆片与黄圆片一一对齐,这时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红色小圆片比黄色小圆片少2个,或者说黄色小圆片比红色小圆片多2个,最后列出算式:7-5=2,这既表示第一种意思,又表示第二种意思。这样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类应用题,同时还培养了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解决问题,增进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命在于应用,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激励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身边的实际问题。如学了元、角、分的知识,就让学生给家里买生活用品、买菜等,让他们思考怎样找钱;学了利息知识,就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零花钱亲自存入银行,让他们亲身体验利息、利率、本金等知识的实际计算。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

2.五年级数学怎么提高 篇二

一、以学生为中心

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课堂学习对教师的引导比较依赖,教师需要注意掌握课堂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这样也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进入五年级,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开始尝试独立思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再适用于数学教学,教师需要顺应学生心智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退居引导者的位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自主学习探索来主动掌握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下, 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都将被充分激发出来,从而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橡皮、文具盒、尺子、 讲桌和正方体魔方、粉笔盒等,让同学们说出这两类物体形状上的差别,学生进行自由讨论,经过讨论分析,学生就会发现,正方体的所有边长都是相等的,而长方体并不是. 之后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同的情况下继续下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二、生活化教学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认知水平,但是仍然是一群孩子,贪玩好动、好奇心强,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如果数学课堂教学过于枯燥, 学生就会自己寻找有趣的事情, 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堂教学中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致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下降. 虽然学生们的天性会导致学生出现不专心、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但是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则能够将其转变为优势. 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渐渐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会被生活气息强烈、有趣味性、有启发性的教学情景所吸引,而不会因为枯燥的数字和死板的图形失去兴趣和耐心.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家里有一块蛋糕,我和爸爸平分,那么每人分得几块蛋糕? ”学生们会回答:“我和爸爸一人一半,每个人都分得半块蛋糕. ”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我和爸爸刚刚要分蛋糕,妈妈回来了,发现我们俩在吃蛋糕,妈妈也要吃,三个人分一块蛋糕, 每个人又分到多少呢? ”学生就会用算术计算,但是1是不能被3整除的,在四则运算中1 ÷ 3是除不开的. 但是生活常识告诉学生们,一块蛋糕是可以三个人吃的,那么每个人到底吃了多少蛋糕呢? 学生此时就会意识到,这是四则运算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会对分数产生兴趣,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学效率.

三、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与鼓励

小学阶段, 学生对于教师仍然保持着深厚的崇拜心理, 甚至有学生将教师视作自身的偶像,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学生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同时树立起继续学习的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作为学生们的偶像, 如果能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恰当的评价和鼓励,能够让学生了解教师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满意程度,从而自觉努力,找寻自身有待提升的地方.

例如“正方体与长方体”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哪些长方体呢? ”学生们会回答:“文具盒、桌子、格尺、饭盒. ”教师可以对学生给予适当的肯定: “对,你们答得很好! ”“不错呢,非常有想象力! ”但是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呢? ”学生会回答:“魔方、粉笔盒.”除此之外就很难找到其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除了这两样呢? 还有没有别的? ” “回答得很好, 但是可以再想想.” 学生在得到鼓励和暗示之后,就知道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正方体物品,从而进入更深刻的思考. 教学中通过这样恰当温和的评价和鼓励, 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结语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 而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提高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认为提高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正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给学生适当的鼓励与评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数学课

参考文献

[1]刘文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赵娜.小学五年级学生数感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3]金阿忠.提高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文理导航(中旬),2012(06).

3.怎么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 篇三

【关键词】小学生 口算 能力

口算可以发展小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在低年级教学中尤其应突出口算能力的培养,对于我们低年级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就注重加强了此方面的训练。

一、重视口算过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口算方法

1、通过直观演示或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感知口算的意义,理解口诀的来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小学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有些学生已能逐一计数或逐一加算,而按群计数还很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开始较多地利用小棒,计数器等演示按群计数。如教学20以内加法,拿出8根和5根小棒各放一堆,先从5根那一堆取出2根和8根合起来是10根,再加上剩下的3根得出一共13根。这种方法叫“凑十法”,看到8就想8和几凑成10,从而使学生实际地理解加法进位的基本原理和物化的凑10过程,懂得口算的道理。

2、逐步摆脱实物演示和实际操作进行计算。在学生学习过笔算后,学习二位数加二位数的口算时,采取让学生把两个加数的整数部分先加,再把剩数相加,最后再加在一起。比如:在进行63×4的计算时,先将63拆成60和3,用它们分别乘4,60×4+3×4,然后算240+12=252。学生正是通过这样的心理活动,锻炼了思维,发展了注意力?记忆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借助口诀用数学符号进行口算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口算方法,可以进行数字符号口算。教学分几个步骤:①见算式――说口诀――写得数的训练;②正确把握口诀教学与口诀练习的重心。口诀练习要有侧重点和针对性,较大数的口诀计算多于较小数的口诀计算,新学的口诀计算多于已掌握的熟练小数的口诀计算,同时适当补充逆向思维训练的口诀计算。③提高学生学习口诀的主动性――结构教学。口诀教学分为两段设计,第一阶段“教学结构阶段”放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期间。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认知、熟记、运用三大板块,即认识理解口诀的由来,熟记口诀,运用口诀进行各种运算。当50%~70%左右学生掌握了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结构时,就进入到第二阶段。

三、运用多种方法,逐步形成技能

低年级儿童思维表象性强,易定势,一旦得不到合理训练,很难形成技能,因此在口算训练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视算听算结合练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用眼看题,用脑算题,用口读题说出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计算方能算出得数。我在每节课之前经常利用几分钟进行视算或听算,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的同时参与,使其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并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得发展。将视算和听算经常调换交替使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这也为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个别集体分别练

在集体练习的同时,针对部分思维慢、接受能力弱,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则利用课后时间,不厌其烦的先教会他口算方法,再让他们与水平相当的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并从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利用家校路路通和家长联系,指导家长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和退位减法表整理放大贴在床前,让孩子在睡前、早起时,抽出几分种,读一读、记一记,再配合适当的奖励。这样持续一段时间,这些学生口算的速度、正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3、新旧知识同步练

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也快。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新旧知识同步练习的方法,减少了学生对知识的遗忘。如在教完20以内退位减后,我出示一组这样的口算题4+9=□13―4=□13―9=□或6+□=1414―6=□。

这样的练习使新旧知识能互相沟通,也加深了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巩固,减少了知识的遗忘。此类训练可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时又复习旧知识,同时还能进一步认识加、减之间的关系,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4、记忆规律灵活练

对于个别记忆差、效率慢的学困生,就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有这样的几道口算题:6+7=□,7+8=□……学困生算不出、记不住。针对这样的题目,我帮学生制作成这样的卡片:

6+7=□,7+6=□;7+8=□,8+7=□……

督促学生每时每刻都拿出来读一读、记一记。在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又把卡片制作成:

6+7=□,7+6=□,13―6=□,13―7=□;7+8=□,8+7=□,13―8=□,13―7=□……

通过有联系有规律的记忆练习,学生的口算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

5、分散集中经常练

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长期训练的结果。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先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再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接着在一年级下学期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先每阶段分开练,再加减法集中起来练,并要求学生能根据一道加法算式想出两道相关的减法算式,进而要求能根据相关的三个数如8、6、14很快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6、单项混合竞赛

强化性的口算练习,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当学生口算练到一定水平时,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进行口算比赛,每个阶段都过关了,再进行口算的混合比赛,比赛要求在规定的10分钟内完成100道口算题。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其次也能让老师及时了解还有哪些小朋友不过关,再对那部分学生采取补救措施。口算比赛促进了学生技能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五年级数学作文怎么写200字 篇四

今天下午,我在《小学生双色课课通》上看到了这样一道题。

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8分米,高的长度与底面半径的比3:2,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与圆锥方面的题相结合的应用题。求圆锥的体积是多少,要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和高,题中告诉了底面半径,可求出底面积,而高却不知道,可以根据一个条件求出,可将比转化成一个数占已知数的几分之几,即可知道高占底面半径的3/2。算出高后,然后根据“v=sh÷3”算出圆锥的体积。

5.五年级的学生数学差怎么办 篇五

要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五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还应该利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思考、分析、分类等,将数学方法的运用贯穿在课堂教学里。另外,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理解概念的同时,要学会运用于实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探究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比如加强生活实践操作,教了学生“比和比例”后,可以在生活中就地选材,让学生测量操场边升旗杆的高度。让他们出方案,如何测量,测什么,如何利用数学公式推导计算得出结果等。

利用好课堂互动让教学更高效

目前的教学理念都认为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是最重要的。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他们在课堂互动中激活自己的自我驱动力。比如改变以往你问我答的方式,让学生可以互相提问,自问自答,一问多答等,变换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发散与聚合思维的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互动中充分地讨论,解除疑惑,改善关系,加深情感等。

比如:x+4=7,学生能够很快说出x=3,但是就书写规范的重要性来说,学生可以展开讨论。”如果把这个“+”看成“-”,你会得出什么结果?”看错题的现象在小学生中屡见不鲜,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了紧张、焦急、期待,最后成功的感觉,这时的数学学习已进入了学生的内心,并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他们下次一定可以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2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理评价,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评价必须准确而又符合实际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关注学习的水平,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对学生中肯、恰如其分的评价,都会给学生一种满足、自信,给学生指出前进的方向,如:什么地方有了进步,要继续保持,什么地方还存在不足需要改正。而且能较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1(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却是做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挖掘认知潜能,推动自主探索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认知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认识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学习新知中可利用的认知条件,这不仅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了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多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例如:327→372,732→723,273→237,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来的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新数和原数间有什么联系?这里面有什么奥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产生了“愤”“悱”的强烈情绪,这样学生们主动深入探究,并从相互联系中概括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学生动脑思考后概括出的知识结构不仅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深化,而且还从中挖掘了学生认知潜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推动学生自主探索。

3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抓住好奇,巧设疑难,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他们总喜欢表现,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好奇心,将其引上正确的轨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质疑,使学生带着新奇感,充满兴趣地学习。

这中间,一是利用了教材穿插科学趣事和发明的经历。在讲授新课时作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兴奋剂。如,在讲时、分、秒这节课时,我利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多年前古人用滴水刻漏的计时方法是多么的不便,接着讲计时的各种变迁,然后话锋一转,转到今天的问题,现在我们用什么来计时?如何来计时呢?因为学生兴致高,这节课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是教学语言尽量要风趣话。数学课比其他课呆板,乃至许多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所以教师更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兴趣,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要学的知识。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哪些问题越来越多的显露出来,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制定的教学活动来学习,由于贪玩的天性使然,小学生都希望快速的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然后去玩耍,这样就导致了小学生在面对教师的指导时,总是会想出一些便捷却不正确的方法去完成任务,并且这种偏离和违背现象十分严重。长此以往,学生不能理解教师的心血,自己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而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少学生不愿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一开始便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培养起他们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力的学习情境,将书本上的问题换成一种简单明了的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比如说,教师可以问他们陪父母去买菜要走多远,走多上时间,菜市场的蔬菜有哪些种类等等。而且教师可以迎合他们好动、好奇、好玩的天性,适当的设置游戏,寓教于乐,是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由此提高学习兴趣。

4在小学数学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

幽默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表明,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才能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教学中的幽默恰能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之功效。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一节练习课上,我让学生填合适的单位,一张床的长度是2(?摇?摇),有学生说是2厘米,我没有马上肯定对错,而是开了个玩笑:“老师第一堂课就讲过,同学们的小手指甲的宽就是1厘米,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任务,晚上睡觉时就睡在自己的小手指甲上,看看有谁能睡得下。”

学生们哄堂大笑,进而那个说错的同学马上说:“我知道了,不是2厘米,而是2米!”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又比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少数学生由于粗心、马虎,在读写整千整万的数时,不是少写少看一个0就是多写多看一个0,在订正作业时,我强调:“小朋友们的眼睛看数字时一定要小心,不然会出笑话,假如妈妈吩咐你去买标价为1200元的电视机时,如果你不小心把1200元看成了1元,那个卖给你电视机的人肯定悄悄的窃喜‘我发财了!我发财了!’”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气氛中,明白读写整千整万的数要仔细。这就是教师幽默、形象地发挥出来的教育功能。

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就会钻研,学习才会有成效。比如在给小学生讲“角的初步知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争当出色检验员”的游戏。在讲述和模型展示之后,收起教具,请5位同学各拿一张卡片,上面分别画有各种图形,再请一位同学当“检验员”,他手拿一面小红旗,说:“我是检验员,是角不是角,由我来判断!”拿卡片的同学依次走到他面前,问:“我可以通过吗?”“检验员”

6.如何提高五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篇六

如何提高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以下是自己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从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的成绩显示,我班学困生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学习成绩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其他同学相比,这部分学困生显得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暂时记忆力弱,长时记忆持久性差,数学基础知识打得不扎实,加之家长不够重视其学习,有的学生还会撒谎欺骗老师和家长等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其总是落后于整个班集体。本学期,为了更好地提高合格率、优秀率,缩小生生之间的差距,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就显得尤其重要.一、制定有关学困生工作计划。

本学期以“提高合格率,优秀率,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目的,根据本年级本学期的所有知识点,制定《五年级数学(下册)学困生研究单元任务表》,并且在每单元的教学前,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制定《单元知识的计划与实施表》,这样不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且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实际错误的收集与处理,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及时填写好典型学困生个人档案,从学困生的成因入手,找出相应的转化策略,使转化措施更有针对性。

三、定期做好家访工作,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四、继续以“计算教学”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计算是数学的根本,在数学教学中继续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为突破口,辅导学困生注意从计算的方法处着手,通过多种形式去帮助他们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从会算慢慢过渡到正确、有一定速度的计算,同时,让学困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及数学学习成绩的目标。

五、多方帮教,共同进步。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六、利用每周课余时间的“帮扶”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

每周的课余时间不固定,我将见缝插针地安排对学困生的帮扶活动,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七、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

课堂上将继续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作业批改时,将会继续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将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不断的对学困生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八、继续做好各知识点的错题收集与原因分析工作,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九、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要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在智力、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等方面相对优秀的那部分学生常常被认为是好学生,也被称为优生。由于这些学生认知结构、判断能力和行为决策水平都有待提高,他们思维活跃不稳定,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单调的生活、成长的烦恼,还有来自家长教师及学生自身的过高期望等,常常会诱发这些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产生不良的心理现象。优生在年级中人数不多,但影响却颇大,抓好对他们的教育,对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有很大作用,这些学生能否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工作无疑会对班级工作局面的好坏产生很大影响。优生比“差生”学习成绩好,常常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赞扬,他们的优越感与日俱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对优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但却忽视对优生的心理障碍的疏导

四、具体措施

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着力培养。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3.平等相待。对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

4.严格要求。对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也让他们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搞特殊化。

5、教师每天给优生布置几道思考题加强训练,要完成一本课外书习题

6.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

7.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8、为了使优等生更加先进,对其进行“创新”教育,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逐步形成创新素质。

如何提高五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五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以下是自己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1、优化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多方帮教学困生,共同进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2、趣味化导学。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3、巧施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学多年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特点进行授课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我常常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的解题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4、用“活”教材。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

7.如何提高五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七

在五年级数学教材中, 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有些概念的引入要通过计算来进行。应用题, 几何图形, 简易方程等等, 也都要进行计算。尤其五年级数学上册, 基本上都以计算为主。如:小学乘除法, 解方程, 求多边形面积等内容。学生升上五年级, 就开始教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学生的作业做得相当差, 分析一下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由于到高年级试题的计算量增大, 因数的位数增多, 计算变复杂, 造成学生计算不准确。第二:由于学生刚接触小数乘除法, 把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混淆, 经常把小数点对齐, 产生计算错误。在四则混合运算中, 学习简便计算, 对学生来说难度更大了, 学生出现的问题更多。所以学生上了五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比四年级退步了许多。分析一下考卷:一张数学考卷100分中至少有85分得通过正确计算得分的。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在教学中,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积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应注意枯燥乏味的计算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应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采用多种训练形式, 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如利用各类小游戏、小道具的训练方式, 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能力

良好的口算能力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训练形式主要有三种:一、开火车: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回答, 看哪组答得既快又准确。二、抢答。教师出示卡片, 看谁最先讲出答案。三、教师在黑板上写口算题, 生直接写出答案, 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写得又多又准确。四、听算, 教师念题目, 学生写答案。以上都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 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挑战, 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评比, 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 口算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效果非常好。

三、笔算是关键, 反复加强训练

小学阶段, 大部分数学题要求学生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 因此这一内容学生特别容易出错, 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 因此要不断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如:小数乘法要训练一些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题目, 学生最容易漏掉0, 还有训练一些积的末尾有0怎样点小数点, 和点小数点时, 遇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该怎样点小数点的题目。小数除法训练一些,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和商中间有0的除法, 这是本单元的重点, 又是难点。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典型病例, 在展示台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找出错在哪里?怎样订正?经常这样训练, 学生计算时就不在犯同样的错误了, 计算的准确率提高了, 收到的效果甚佳。

四、增强简算意识和能力, 提高计算灵活性

简算是计算中的难点, 它是依据算式中数据的不同特点, 利用运算定律, 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 使计算过程简化。在小学数学课程, 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所以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这些依据, 组织学生反复进行简算练习, 来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性。并让学生熟记一些常见数据, 提高计算能力。如:让学生熟记, 50×2=100, 25×4=100, 125×8=1000等等。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问题很常见也很简单, 但学生就是容易算错, 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算错的原因主要归结于未认真审题, 看错符号, 错误判断运算顺序等。如计算:25×4÷25×4学生容易将25×4放在一起进行运算, 结果与 (25×4) ÷ (25×4) 相混淆。认真审题是计算正确、方法合理的前提保证。对于学生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教师必须能够分析病因,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如认真审题、看清符号、遵循正确的运算顺序等。同时, 教师要严格规范学生的计算过程, 如计算格式规范, 书写工整, 并培养学生在计算时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

计算课对学生来说, 是枯燥无味的。对教师来说, 最难组织教学。每节课面对的是全班60多个学生, 计算速度相差很大, 快的同学10题做完了, 慢的同学有的才做2题。产生的后果是:做完的同学讲小声话, 既浪费时间, 又影响课堂纪律。针对这种现象, 我每次课堂上训练的题目, 通常分为基本题{每个同学必须完成的}和提高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的}, 规定提高题做的越多, 本单元考试加分更多。这样, 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大家都想赶着做完基本题后, 来做提高题加分。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充分利用, 学生积极性特高, 这样做既做到统一训练, 又注重个体化学习优势的发挥, 受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具有综合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精心培养和注重引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 在做好以上五点的基础上, 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针对个别学生采取必要的个别辅导, 同时应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和分析, 找出原因, 从而指导教学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五年级数学怎么提高 篇八

关键词:数学;实效性;高效课堂

教育要回归本质,学校要科学发展,“减负”和“增效”是硬道理。究竟如何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实现“增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五点体会。

一、要积极合作探究,“学”得主动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老师应用。但有的课堂,合作只有形式却无实质,老师在没有明确责任、没有进行分工,甚至是没有给学生问题的情况下,就让学生交流合作,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的进行“讨论”,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合作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没有好奇心的驱使,没有思维的探险,没有批判性的质疑,既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更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有时教师虽然提出了问题,也往往是一个问题出示后,马上就去问学生,“谁已经有想法了?”“你想到了吗?”等。问题刚一出来,就想让学生有一个答案,学生哪有时间去合作探究?所以,我认为合作学习要有实效性,就应该让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有组织、有目的进行探究性合作。

例如,在教学《读数、写数》一课时,我就充分创设时间、空间环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实践,一个学生动手摆出一个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摆的写出相应的数。最后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读数、写数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要注重课堂提问,“问”得合适有效

合适的、有实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设计较好的课堂提问,有时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很多课上老师问的多,学生答的多,像乒乓球一样抛来抛去,真正有思维价值的却不多,即使有也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所以课堂上问题并不在多,而在于质量,要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等腰梯形的定义》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什么叫做梯形?”由于是新授内容,学生凭记忆可以简单复述,因此,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教学气氛平淡。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提出问题“某某同学认为,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显然,后一个问题由于具有批判性,学生在回答前,先要根据梯形定义进行辨析,再要能举出不满足定义的反例,所以,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会觉得有成就感,因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其他同学的听讲注意力也相应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加强激励评价,“评”得科学实效

激励评价语言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所应用。“你真棒”“你很有个性”“你很聪明”等激励语言的使用,使课堂气氛变得很融洽,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激励评价语言的使用也应具有实效性和原则性,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如果教师不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存在问题,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都一味地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听多了不仅觉得乏味,更有可能导致那些随大流的学生养成不去思考、探究问题的坏习惯。因此,激励评价要适时、适当。

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做到准确不能模糊、严谨不失幽默、独特不乏创新、生动还要丰富、中听更要中用。用准确的语言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给学生以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要精编课外作业,“练”得扎实有效

在2011年湖北省下发的《“减负”十项规定》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这就对教师如何合理布置家庭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作业少而精,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

家庭作业的布置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掌握情况的反馈,更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练习,因此,优化作业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学中将作业按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较差的学生选择A层次,中等能力的选择B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较强的选择C层次。这样的设计避免了作业的单调枯燥,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五、要认真反思教学,“思”得客观实效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辨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才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凡在教学中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创新。具有实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那么,教师在处理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时,要多想一想“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积极探索更多更优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营造和谐快乐的幸福课堂,使得课堂教学不但实效而且高效。

(作者单位 湖北省建始县花坪镇关口小学)

上一篇:三级秘书:个人总结下一篇:酒店团队拓展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