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宪法的经典演讲稿

2024-10-18

关于宪法的经典演讲稿(通用11篇)

1.关于宪法的经典演讲稿 篇一

小学生关于宪法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宪法就好像我们的母亲,我们要尊守宪法的一切规定,而宪法同时也保护着我们,让我们不受外界的一切伤害。宪法,也仿佛是我们的信仰,宪法高高在上,每一个人都不得侵犯,必须遵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好像一颗种子,播种出了许多法律、法规,这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和宪法相抵触。

记得有一次,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表姐哭着跑来了我家,一问才得知舅舅想让表姐读完六年级的这个学期就辍学出去打工,没读过几年书的舅舅认为女孩儿家读书没用,应该早点儿出去打工赚钱,妈妈一听表姐的讲述,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连忙跑去了舅舅家,跟他讲起了我国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孩子必须要有九年义务教育,否则那名孩子的监护人就是违法的。听了妈妈的讲解,原本不以为然的舅舅立即改变了他原先那不合法的想法,决定供表姐上完大学。终于,表姐破涕为笑,脸颊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通过这件事,我这才明白了宪法对我们的重要性,它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们虽生活在“宪法”这把大伞底下,但对于宪法的了解远远不够,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宪法,才能更好的在生活中处处依法行事,心中时时有法。在后来的主动学习中,我心中神秘的“宪法”渐渐地展露出来,宪法是民主制度的律法,资产阶级宪法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社会主义宪法体现社会主义民主。从阶级实质来看,现代宪法基本上分为资产阶级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两大类型。

啊!宪法!你时时刻刻都在我的心中!你仿佛一把大伞,让所有人民在大伞下享受宪法的保护!啊!宪法!你真伟大!

2.关于宪法的经典演讲稿 篇二

关键词:宪法意识,宪法实施,淡薄,培养

现行宪法公布实施距今已过去三十余载, 期间宪法经历过四次修正, 不可置否, 其在引导与规制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 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宪法的生命力来自于宪法的实施。宪法的作用、宪法的价值、宪法的效力等等这些方面, 只有在现实的贯彻实施过程中, 才能切实有效地体现出来。”[2]法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 其研究的对象不应只是静态的法律规范, 而更应该关注社会生活中现象。而宪法作为法学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我们在学习研究宪法的时候, 不应只流连于宪法规范的合理与否, 缜密与否等, 更应该关注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实施情况。宪法不应是一个国家表现民主的装饰物, 而如何避免宪法成为装饰门面的花瓶, 我们则应该寄希望于宪法实施。然而宪法实施在实际生活遇到了一些困难,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等公权力机关置宪法于不顾, 肆意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某些党员的言行举止严重违背宪法的要求, 给党的形象造成恶劣影响;公民对宪法的认知度普遍不高, 缺乏对宪法的信赖。宪法实施中的问题肯定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后果, 而笔者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宪法意识的薄弱, 宪法实施需要树立与普及正确的宪法意识。

一、宪法实施须有宪法意识的支持

所谓宪法意识, 是指生活在特定文化背景的宪法关系主体对宪法以及宪法实施的认知与评价。宪法意识是宪法实施不可或缺的辅助因素, 宪法的顺利有效实施离不开宪法意识的支持。宪法的实施离不开制度的建设, 但如何确保制定出来的规范体系真正运转起来, 一方面与规范体系自身有关, 另一方则与潜藏在规范体系背后的宪法意识有关。我国要追求建设成一个法治国家并依宪治国、依法治国, 就不能忘记宪法意识的重要性。

宪法意识之于我国宪法实施的重要性表现于三点:第一, 我国与欧美一些传统的民主国家不同, 我国的宪法基础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作为舶来品形成的, 所以宪法意识并没有深深植根于民族精神之中。“宪法意识在美国民族精神中的根植, 既是欧洲尤其是英国母国文化影响的产物, 也是美国自身历史发展的结果。”[3]反观我国的历史发展, 在近代以前我国一直就是封建专制国家, 没有宪法意识形成的土壤。而我国提出要依宪治国, 就需要将宪法意识深深扎根于民族精神之中, 只有让宪法意识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 宪法才得以更加顺利地实施。第二, 我国宪法中有很多原则性规定, 许多宪法规范还没形成具体的法律规范, 在实际生活中私权利主体的权益因此而受到公权力主体侵害的情况屡见不鲜。在我国这方面的宪法监督做的不够到位的情况下, 培养公权力主体宪法意识不失为一种减少矛盾产生的方式, 而培养私权利主体宪法意识是维护其权益的重要方式。最后, 宪法实施的不能完全依靠制度做保障。换言之, 宪法实施显然更需要依托一种以合法性、信仰、认同、良知为特征的观念意识支持。[4]宪法意识与制度的建设在宪法实施的大框架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我国宪法实施中的宪法意识问题及分析

(一) 公民及官员的宪法意识淡薄

首先值得我们肯定的是我国公民及官员的宪法意识相较于三十年前有了长足的增强。三十年前文革时期盛行的法律虚无主义给予我国的法制建设沉重的打击, 法律成了一纸空文, 宪法更成了摆设, 连作为国家政体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荒废已久, 更别谈宪法意识了。1982年12月4日,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 从此宪法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再一次屹立起来。

宪法意识与宪法实施并不是单方面作用的关系, 宪法意识的增强有力与宪法实施的进行, 同时宪法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宪法意识的培养。尽管现行宪法实施在三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我们同时也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的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5]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归纳中可以看出我国公民及官员的宪法意识仍不强, 公民对宪法的认知度不高而一些官员也缺少对宪法的敬畏之心。

(二) 如何理解宪法意识淡薄

要探析宪法意识淡薄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公民与官员两个主体分别来看。公民的宪法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宪法信仰的缺失。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 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真诚的信仰。[6]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是公民权益的根本保障, 公民理应对宪法推崇备至, 然而现实却并不如此。宪法信仰并未深入人心有各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 历史因素。我国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封建君主制国家, 人民都是君主的子民, 在君主面前人民是卑微的, 这就使得“官本位”的思想深入我国民心。宪法作为西方国家的舶来品, 其目的追求便是限制公权, 保护私权。在西方宪法里, 是没有绝对至上的权力, 这与我国传统的君权至上或者说是权力至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宪法意识更多的是提醒民众他们自己才是国家的主人,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他们的授权, 政府理应为人民服务, 理应受到人民的监督, 而这与我国长久以来因历史缘由累积起来的意识相冲突。历史缘由可谓是造成我国目前民众的宪法意识不强的根本原因。

第二, 公民的法律素养不高。宪法意识的培养需要宪法素养作依托。三十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法学教育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实事求是地说我国民众的法律素养和发达国家民众的法律素养相比仍有很大的落差。比如李某某案和复旦投毒案, 网友们往往不仔细考量案件的经过, 就一直在叫嚣着“死刑”。或许对于普通民众, 我们不应该将法学专业学习者的法律素养标准强加于他们身上, 但是理性地看待事物应是作为一个平常人法律素养最基本的要求。

第三, 公权力主体的不作为。我国由于历史原因, 没能滋生出宪法意识的土壤, 宪法意识靠的是西方世界传播而来。在这种情况下, 任凭民众自由发展宪法意识, 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当代社会的迅猛发展, 宪法意识的落后会跟经济发展的落后一样会使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波浪中被吞没。而我国作为一个政府主导型社会, 在这个时候政府就应该发挥其引导作用, 认真贯彻实施宪法, 带领民众培养其宪法意识。但是我国在这方面还不是做得很到位, 宪法很多时候只是一纸空文, 并没有落到实处, 无形之中使很多民众对宪法丧失了信心。

公权力主体的宪法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官员身上。我国现阶段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很多就是地方领导宪法意识淡薄, 肆意侵犯人民群众的宪法权益所造成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第一, 历史因素。前文在阐述公民宪法意识不强的原因中提到了这一点, 官员和公民在这一点上是没有区别的, 官员也是从普通民众转化而来的, 所以在这里不再赘述。第二, 违宪行为缺少相应的监督。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施的职权。但在实际生活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并未实施好该职权, 并缺少宪法监督的具体程序制度, 使得违反宪法的风险几趋于零, 以致于很多官员不顾违宪风险, 肆意侵犯公民的宪法权益。层出不穷的强拆事件, 公民的言论自由被压制事件, 关押上访人员甚至截访致人死亡事件正是这种情形的真实写照。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宪法意识淡薄是不争的实施。在不足面前我们应理性地审视自己, 只有真正审视自己的缺点不足后才能才能使得自己变得更好, 宪法意识也是如此。既然宪法实施的落实与否与宪法意识息息相关, 我们就应该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宪法意识增强的环境。

三、培养有利于宪法实施的宪法意识

在近三十年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律创制活动, 旨在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顺利成长提供系统的法律规则, 所以培养宪法意识刻不容缓, 而如何培养有利于宪法实施的宪法意识?根据前面针对公民与官员的宪法意识薄弱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宪法意识的培养。

首先, 我们需要规制文化借以培养宪法意识。当今社会发展迅速, 传播媒介的发达使得讯息的传播变得方便与迅捷, 但是这也催生出了很多问题, 比如快餐文化。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 民众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顾着接受信息, 而后跟着其他人人云亦云。从社会热点新闻的反应来看, 很多人连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都缺乏的情况下就跟着别人加入了讨伐的队伍。此外, 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吸引眼球, 没有底线地放送一些误导性很强的新闻, 造成民众盲目地仇富、仇官, 引发社会对立, 使得民众价值观混乱, 将宪法视若无物。所以笔者认为若要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 对我国的文化发展进行规制十分有必要, 对我国的文化发展要将其导引至一条传播法治、弘扬依宪治国的道路上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引导与规制文化发展并不能违反宪法的要求, 特别是压制言论自由, 否则非但不能给与宪法意识良好的培养环境, 反而会严重挫伤宪法的权威。

其次, 发展好市场经济。从培养宪法意识的角度拉看发展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培养契约精神。[7]契约意识是一个法治国家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宪法意识, 宪法其实就是公民与公权力主体关于如何限制公权力, 保障私权利所签订的一个契约。契约意识体现了公民的自治意识, 是公民理性客观看待事物, 保持独立人格也必须具备的。没有契约意识, 就没有宪法意识, 没有宪法意识, 宪法也难以得以实施。

再次, 做好普法工作。公民的宪法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 是受各方面影像而形成的。其中, 宪法法律的常识是其形成宪法意识的基础, 所以我们务必要做好宪法法律知识的普及工作。但是从以往来看, 普法工作的效果不是特别出彩, 这与普法方式的老套有巨大的关系。笔者认为普法工作应多样化, 借助多个渠道多个方式进行。现在新闻媒介的发展迅速, 我们也可以利用其进行普法活动。比如最高法院在新浪微博开设账号与网民进行互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最后, 公权力机关及其官员应做好表率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上任后不止一次地强调宪法的重要性, 这对增强全民对宪法的信仰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此外, 笔者认为相对于普通民众, 官员更需要培养一种“宪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其实与可持续发展是同样的道理。可持续发展讲究的是为了长远的利益, 不过过渡开发利用或破坏当前的资源。同理, 宪法是一个国家存在发展的总章程, 实施宪法追求的是将宪法中的内容、理念深深植根于国家的各方面活动之中, 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人民群众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而目前有些官员置宪法于不顾便是在透支着“宪法的可持续发展”。“谁打下的天下谁坐”这种观念还存在于某些宪法意识不强的官员身上, 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治国方略, 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合法性建立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上的扬弃。[8]视宪法于不顾, 就是对我国法治建设的破坏, 就是对我党对追求政权合法性所做努力的践踏, 长此以往将严重危害我国的社会安定。故笔者认为需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引入到宪法意识中去, 在公民特别是官员的宪法意识培养中强调宪法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期巨大作用, 不因眼前的非法利益或是没有严格有效的监督制度而透支宪法存在的价值。

四、结语

宪法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单单制度方面的构建是不足以支撑起宪法的实施, 我们还需要宪法意识作为依托。三十年来, 我国公民及官员的宪法意识显著增强, 但仍与法治国家的宪法意识要求有些距离。这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而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努力创造有利于宪法意识培养的环境, 为宪法实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实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2-12-5.

[2]童之伟, 殷啸虎主编.宪法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314.

[3]白雪峰.宪法意识与美国民族精神[J].东岳论丛, 2013 (7) :109.

[4]魏建国.论我国宪法实施的观念意识支持[J].社会科学研究, 2013, 2:58-59.

[5]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实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2-12-5.

[6]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实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2-12-5.

[7]莫纪宏.全面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J].求是杂志, 2002 (8) :54.

3.关于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宪法保护 篇三

摘要: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国公民人身自由权保障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尤其是2013年的唐慧用了六年的时间来维权并导致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最终被废除,因此我国的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宪法保护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人身自由权;宪法保护;劳动教养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64-01

一、由唐慧案引发的关于人身自由权的保护

唐慧因女儿被强奸、强迫卖淫而走上了长达六年的漫漫诉讼过程,但最后获得了胜诉判决,导致活跃了56年的劳动教养制度被最终废除,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每一位中国法律人的思考,希望这一制度的废除,能真正激活宪法人身自由的保障,使共和国的每一位公民都能切实享有人身自由这一人之为人所应享有的最基础的自由。[1]

田伟教授在“唐慧因上访被劳动教养案--人身自由与法律保留”一文中谈到,对于这个案件,我们应该把出发点放在劳动教养制度的合宪性即劳动教养相关的法规范本身是否合宪上。劳动教养是对我们公民的人身自由的最大限制,因此其是否合宪是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由于劳动教养制度既不符合形式法律保留又不符合司法保留,更为重要的是此制度也不符合程序保留,所以整个劳动教养制度都因为不符合宪法的精神而被废除。

二、我国公民人身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作为公民最基本的一项权利--人身自由,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的公民人身自由权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一,执法部门工作人员肆意践踏公民权利野蛮执法。在英美法系国家,犯罪嫌疑人有“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你的呈堂证供”的保障,这有利于监督执法工作者必须依照法律程序执法。它赋予疑犯沉默权,并时刻提醒着被警方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可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这句话在表达法律有它尊严一面的同时,还充满了对人性的关爱。但是,自古以来我国对犯罪嫌疑人的保护始终是有限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就真真切切的体现了我国犯规嫌疑人的人权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2]

第二,弱势群体想要通过我国宪法保护自己相关权益的可能性总是比较小。虽然我国宪法从第三十二条到五十条对公民的权利进行了列举式的规定,但是总有涉及不到的内容,因此往往使得权利很难得到保障。广东孙志刚的死已警告我们国家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已经岌岌可危了,必须充分重视起来。

第三,我国公民的教育水平相对低下,法律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很多人认为宪法是“闲法”并没有在实践中发挥它的根本法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他们的维权意识也比较低下,当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他们往往有一个声音说算了,并没有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三、为加强人身保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从上面的“唐慧案”和孙志刚被打死的案件以及存活长达56年的劳动教养制度从出台到废除,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艰辛的漫漫路程。当然加强对公民人身自由的保护是我们必然的选择,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由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决定的。

首先,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有法可依。更重要的是此“法”必须是所谓的“良法”,实现“良法之治”。所以,既然法律是保护公民人身自由的依据,是执法机关依法执法的前提,那么,我们只有先从立法上完善,才能在人身自由保护上真正作到有法可依。

其次,加强人身自由权的救济机制,也就是所谓的人身保护令。其是由法官签发手令命令将被拘押之人送交法庭以决定其拘押是否合法的制度,如果发现拘押不符合相关程序则应作出释放的决定,这属于事后救济。其起源于英国后盛行于普通法系国家,在司法的实践中确实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3]

最后,努力营造保护公民人身自由的社会氛围,普及公民的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维权意识和能力。这种维权的意识都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并且也是建立在一定的法律知识素养之上的。所以我们国家应该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把相关的法律知识分子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进行不断平衡和交换,做到资源流动共享。

在一个普通老百姓“唐慧案”胜利后,劳动教养制度被废除了,但是我国的保护人身自由权及其他相关人权的形势依然严峻。在此背景下,我国各方相关人员都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人大应完备相关立法,各大高校的法律学者应积极研讨,广大人民群众应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维权意识。此外加强国际间合作也是很重要的。笔者相信我国的公民人身自由权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光.2013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15-35

[2]李振涛.关于人民的人身自由必须受到法律保护的几点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7月

[3]雷鹏飞.论我国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保障及其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5期

作者简介:

1.杨玄宇,1992年9月,女,汉族,河北邯郸,研究生,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4.关于背影的演讲稿经典 篇四

每天中午,外婆骑着已经“吱嘎,吱嘎”直响的破自行车,顶着太阳的炎炎之热,有时还要冒着雪花的纷飞旋转,带着热腾腾的骨头汤和饭菜,送到学校来给我吃。

每当您把饭菜在课桌上一放,我拿起勺子一勺一勺艰难地往嘴巴送。您看着我吃得开心、欢心,就用手绢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我看着眼前一道道香喷喷的菜,我知道这是外婆辛辛苦苦地烧好,不管风吹雨打、日晒雪舞送来的。

第三节课的下课铃一响,我总能在教室门口望见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拎着饭盒。那,就是我的外婆,我亲爱的外婆。上厕所时,我不便脱裤子。外婆知道了,中午还陪我上厕所。有时,唉,我真内疚。

一天,我仍像往日一样瞧见了外婆。这时我发现,在外婆的黑发丛中多出了几根银丝,额头又添几道皱纹,眼睛深深地凹进去,还布满了血丝,嘴唇干裂。我看着外婆,心想:外婆为了我能方便生活,自己却未休养好。您已经老了,本不必如此操劳,可因为我的种.种事情需要您的帮助,您受累了。外婆,我对不起您。

那天的午饭,我吃得并不多,好像有什么东西千斤重地压着我。吃过午饭,外婆又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我站在楼上,望着外婆的身影,我的眼睛湿润了。那一丝银发,在太阳地照耀下闪闪发光,弯曲的背,颤抖的手,伴着“吱嘎,吱嘎”直响的自行车消失在我的视野中。

5.学宪法讲宪法国旗下的演讲稿 篇五

法治首先是宪法之治。依法治国的“法”,指的是以宪法为核心由各种法律规范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我国的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国家根本大法。在长期实践中,中国人民早就得出了这样的启示:那就是宪法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有力武器。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漠视、削弱甚至破坏宪法,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但不容否认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在保证宪法实施方面,我们的不足也很明显。宪法“高高在上”,成为纯粹的政治宣言;一些地方政府屡屡出台立法性红头文件,“违宪”现象频发;人民群众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样的大背景下,设立国家宪法日更像是一项人心工程。通过一种常在性的典礼和仪式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让尊重宪法成为社会信仰,这对于我们不断提高宪法的影响力和实施水平,意义重大。

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趋同的政治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必然要出现面目完全一样的政体状态。综观世界各国法治进程,大凡搞得比较成功的国家,无一不是较好坚持了法治一般理念与本国特定国情的创造性结合。在我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一样,都是宪法明确规定的,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是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国特色的理性选择、智慧选择。与西方“宪政”单纯强调国家权力的分权制衡、轮流执政、集团分利等不同,我们的法治强调的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样的制度设计无疑更全面、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对此,我们完全有必要理直气壮地讲、大张旗鼓地讲,起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效果。

6.关于宪法的经典演讲稿 篇六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今天我能站在这个舞台上。和其余各位选手有些许不同,我不仅是一名清华学子,更是一名空军飞行学员!所以,请允许我站在军人的角度给大家进行这场演讲。

时刻准备着,这是一句被我们从小喊到大的口号。高中的时候,我们时刻准备着,努力学习,备战高考。我们才得以进入清华。现在,我们怀揣着飞天梦想与凌云壮志选择了国防,选择了报效祖国!此时的我们,又该有什么准备?

朋友们,当梦想落到我们肩头,便化为了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作为一名军人,抑或是准军人。我们未来随时可能面临的,是一场场残酷的战争!我想,我们应该有所准备,我们应该明白军人该做什么,应该学会用战士的思想武装自己,应该牢记中国军人的使命与责任!

我以前常听到有人说,当兵的怕打仗!我讨厌这种话,痛恨这种话!害怕打仗,那还算是一名军人吗?国家养他千日,到用他时却不敢上战场,那样的人是玷污了这身军装!那样的人只配窝在家中,受到别人的保护。我们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是因为和平,更不是为了一个工作与其待遇。正如巴顿将军对他的士兵所说:我们来这里,是为了保卫家乡和亲人;我们来这里,是为了荣誉,因为我们此时不想在其他任何地方;我们来这里,是因为我们是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男子汉都勇于战斗!对的,是军人,我们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我们能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我们从不畏惧什么,我们的队伍里,没有懦夫!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准备冲锋,准备战斗,准备献身国防!

即便,现在是和平年代。然而,我想说的是,和平是国家的大幸,却是军人的大不幸。眼前的和平总能麻痹一些人的神经,让他们失去战斗精神。国好战则亡,而忘战必危!作为新世纪的军人,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战!世界风云波谲云诡;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环境错综复杂。要知道,只要霸权主义存在,阴云便总想遮住和平的阳光。祖国的领土随时可能受到威胁,国家的安定随时可能受到干扰。我们岂能高枕无忧?

我们为保卫祖国而来!我们对国家许下了庄严承诺,也勇于承担这份责任!前些日子,和一个老同学聊天,他对我说:“哥们,我看现在中国周围不太稳定,战争说不定哪天就来了,到时候,你们空军肯定打头阵,你可就第一个成炮灰啦!”这是朋友的玩笑话,可听到这话,我内心却是如此激动,在未来的战争中,空军首当其冲,全程使用,而我们,定当驾驶战鹰,搏击长空。如此,担当保家卫国的大任,我们就该有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信心,就该有勇于牺牲的准备!

可是,有人说,我们只是学生,准备战斗是前沿部队的事;有人说,我们只能上课堂上不了战场,空有一腔报国热情也是白搭。不!请不要这样说!我们是学生,我们同样是清华国防生!即已身系国防,又怎能置身事外!清华给我们以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清华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我们以熏陶;清华以其笃学报国的红色传统给我们以陶冶。只要我们带着坚定不移的报国信念,勤奋学习。只要我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努力锻炼。在未来的战场上,我们就有资本勇往直前,我们就有信心克敌制胜。我们积极准备着,教室和训练场同样是决胜千里的战场!

时刻准备着,以我们无限的智慧与知识来迎接未来的挑战。时刻准备着,以我们毫无畏惧,勇于战斗的精神来捍卫神州大地的安宁。时刻准备着,未来,中国军人将不给任何对手提供卖弄骄横和傲慢的机会!

7.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篇七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 宪法是根本大法, 马克思称之为“法律的法律”, 有人也称之为“母法”。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至高无上的核心地位, 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在宪法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保障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健全了国家机构和制度, 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现在实行的宪法, 它由1949年“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发展而来, 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的四次重要修正, 根据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经验进行不断完善。现行宪法凸现了“改革开放”这个鲜明的时代特征, 它能够很好地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 逐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总体上人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现行宪法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有这些成就都和现行宪法的作用密不可分, 在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 这部宪法将持续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 同时改革开放的实践也会不断丰富和完善宪法, 其将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章程。

“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 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在我国宪法制度发展的历程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中强调的那样:“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 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必须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 切实在宪法实施和监督上下功夫。”回顾现行宪法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多年的历史经验, 可以得出一个有力结论:“维护宪法权威, 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 捍卫宪法尊严, 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 保证宪法实施, 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宪法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贯彻执行, 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拥护, 才能发挥其根本大法的作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根本利益与宪法的实施息息相关, 这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树立宪法意识, 维护宪法权威, 保障宪法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就是树立宪法意识以及维护宪法权威, 这项任务必须常抓不懈, 要把工作落到实处, 发挥真正的效果, 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宪法宣传教育, 给“依法治国”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是关系到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大事, 甚至关系到依法治国的进程, 必须在人民群众中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 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识和遵行。全民普法和守法应该成为党和政府实现“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让宪法基本精神普及广大人民群众,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增强全民法制观念, 真正弘扬宪法观念。此外, 不断创新手段和丰富途径, 着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在中小学设立法律知识课程, 宪法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宪政理念, 起好带头作用, 树立忠于宪法的意识, 、自觉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 带动广大群众学法守法, 在全社会形成遵宪守法的良好风气, 以实际行动为推进依法治国打下深厚的思想基础。

二、维护公民基本权利,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 人民群众是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基础。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定要加以重视, 在建设民主政治的过程中, 要全面落实和维护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 不断健全民主制度, 不断丰富民主形式, 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调动起来, 让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只要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 必须做到以人民为主, 帮助人民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要充分并广泛地听取群众建议和意见, 还要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和批评, 保证人民依法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党和政府要运用法律手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协调好各种社会组织、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还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三、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不断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虽然宪法和法律是由党领导人民制定出来的, 但是, 党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贯彻实施宪法必须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做到始终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维护好宪法法律的权威, 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好宪法法律的尊严, 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好宪法法律的实施, 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党和政府要以法治的理念、体制、程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善于把执行宪法和法律与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机统一起来,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进一步提高政府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的榜样作用。此外, 还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 要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运用党内法规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自觉做“遵守宪法”的模范, 恪守宪法原则, 履行宪法使命, 依照宪法办事, 从而带动全社会严格贯彻宪法。

树立宪法意识, 维护宪法权威, 基础是全体公民, 关键是国家公职人员, 重点是各级领导。宪法确定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必须维护以宪法为核心和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讲的那样, 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清楚地认识到, 是人民赋予了政府权力, 政府必须对人民负责, 要严格按照宪法办事, 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确保政令畅通, 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 接受人民的批评和监督。树立宪法权威, 维护宪法尊严, 这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党员要带头学习宪法、遵守宪法, 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研究宪法实施过程中带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加强宪法实施中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的研究。真正做到宪法至上, 任何人、任何组织都要处于宪法的监督之下,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民需要一部与时俱进的宪法, 他们更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全面体现宪法精神, 树立宪法意识, 维护宪法权威。

摘要: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在宪法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保障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健全了国家机构和制度, 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的治国总章程, 想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树立宪法意识, 维护宪法权威”是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关键词:十八届四中全会,宪法,权威

参考文献

[1]王峰.我国宪法权威的缺失及其构建研究[D].安徽大学, 2003.

8.关于教师节的经典三分钟演讲稿 篇八

有人会夸赞热心助人的同学,有人会夸赞给与我们生命的母亲,而我却夸赞教学有方的郭老师。

上课铃后,走进教室的是一位中年男子,他中等身材,留着小平头,头发直竖着,真像刺猬的毛一样。方方的脸上皱纹不多,眼睛不大,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眼镜下面长有一张能说会 道的嘴巴,这张嘴巴常常能吸引我们在快乐中学习作文。冬天时,他常穿一件黑色大衣和一条深色牛仔裤,帅气极了。

郭老师教作文有着独特的方法。 有一次,作文课上郭老师教我们折环保垃圾盒。我心想:别人的作文课上都是生硬的叫写作文,而我们郭老师的课,却教我们如何折环保垃圾盒,真是奇怪。我们学 会用纸折垃圾盒后,老师才开始说:“你们知道折垃圾盒的过程了吗?”我们依次说了起来。郭老师又教我们几个写作的小窍门,就让我们写作了。我们飞笔如泉,本来要写一小时的作文三十分钟就写 完了,二小时的课,感觉就像过了二十分钟一样快,同学的作文个具特色,亮点纷呈。郭老师真是教学有方啊!

听了我的描述,你认为我们的作文郭老师是不是值得夸一夸呢?

9.关于学宪法讲宪法的感悟 篇九

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与国家治理关系最紧密,对国家治理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的制定以及五次对1982年宪法的修改,都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状况的历史写照。刚刚完成的宪法修改是_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成果的升华,也是对今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巨大促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宪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以宪法形式确定“中国_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为落实党的领导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将发展新理念写入宪法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宪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为提高治理水平提供精神支持;建立监察委员会使国家权力构架更趋完整;扩大地方立法范围使法律规范体系更趋完整、丰富……

最后,宪法实施监督工作和合宪性审查工作的推进使宪法真正成为“带牙的老虎”,使新的宪法精神不再只具有宣示意义,而是成为判断其他行为合宪性的硬邦邦的标准。所以说,这次_是国家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的法治里程碑。

10.关于宪法的经典演讲稿 篇十

画家作为绘画的创作主体, 运用绘画语言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 传达自己的审美理想与追求。画家的创作既具有画家个人的追求与向往, 但同时他的创作又具有时代性、民族性、文化性的显著特征。

首先, 任何画家的创作是不能脱离时代的创作, 总是带有其所在时代的显著特点。其绘画是融个体与时代, 合个性与规律为一体的绘画;其作品通过个体的视角与语言, 反映着时代的风貌和精神。因为绘画既是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又是某一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所以每一位绘画工作者, 要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 要体验具有时代显著特色的审美精神, 要积极通过自己的绘画去反映时代性的审美需求。这样才能无愧于时代, 才可能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的经典绘画。[1]

其次, 每位画家的创作, 所体现出的精神追求, 都是民族精神追求的一种折射。作为生活于同一地域、使用同一语言、具有共同经济生活的民族共同体的一员, 在生活中自然养成了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和审美意识, 在创作中必然要用自己民族的感觉方式、思维方式和审美眼光去观察反映事物, 必然会选取本民族钟爱的题材, 使用本民族独特的绘画语言, 这就使他的作品形成本民族特有的个性和风采, 具备迥异于其他民族的风格特色。如中国画有两种方式体现黑白关系, 一是留空, 一是以水为白。这完全是以形象的描绘激发观看者想象力去丰富画面“空”和“白”的一种表现形式, 与西方绘画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异。这种把墨的凝聚与水的浸染看成是画面的实体部分与空虚部分的绘画语言, 是中国画所特有的、带有显著民族性的绘画语言。正因为如此, 水与墨在中国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想画好墨色, 必须先懂用水, 只有认识了水, 墨色才能活起来, 黑与白的关系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 作品才会白而不空, 黑而不死。

另外, 画家的创作, 不仅仅是简单绘画行为, 他的绘画作品同样是在创造文化, 因为绘画具有文化性。绘画既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着文化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具有绘画自身的特殊性。它除了体现某些政治、宗教、道德、世俗的观念以外, 还是一种审美性的文化创造, 它具有超越时代和空间限制的永恒的价值与追求。如宋代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桃鸠图》等作品, 取景生动、刻画入微、线条细腻、色彩华丽, 不仅引领了宣和画院的画风, 更给南宋绘画以巨大的影响。我们今天欣赏宋代花鸟画的美轮美奂, 是因为它既反映了宋代花鸟画的特点, 同时它又成为超越宋代绘画的审美文化的一部分, 具有了跨时代的审美文化特点。

作为高校的美术教育工作者, 不仅要知道绘画创作的基本规律, 而且要善于把握这种规律, 在教书育人以及绘画实践中去践行绘画规律。实际上, 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它虽是以艺术家个体为中心所进行的, 但其活动既遵循绘画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 又会呈现画家的自主性、独特性。所以, 要创造出富有时代特色, 风格鲜明的、具有经典性的绘画, 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就需处理好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 科学绘画观的选择。不同的绘画理念、不同的态度、方法形成了不同的绘画观, 这往往使画家创作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具有不同的品格。如长安画派, 画家群起, 他们虽然多画乡土题材, 风格淳朴, 但却有不同的艺术基点与风格个性, 形成每个个体的差异。要成为绘画风格鲜明, 又能代表时代的绘画工作者, 画家就必须有自己的追求, 有自己对绘画的理解, 有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 形成符合绘画规律的正确的独特的绘画观。要如此, 就需要画家把握时代脉搏, 深入生活, 在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 领会时代精神的本质, 文艺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可以说, 关注时代精神、把握时代主题和审美理想, 是画家创造出具有时代价值、体现时代精神的绘画的根本前提。

第二, 个性化表现方式的把握。绘画需要个性化的表达, 但个性化表达绝非远离民众的率性而为。画家的个性只有与时代性、与民众的审美需求结合, 其作品才能成为既具有个性又有普遍代表性的佳作。为此要处理好自我表现与深刻反映现实的统一, 要把个性表达与为民众代言统一起来, 要将自我的创作与民众普遍欣赏结合起来。画家要跳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个人小圈子, 深入民众生活, 关心民众需求, 把创作的根基植入民众生活之中, 以个性化的风格, 表达民众的意愿、心声和理想, 创作出民众喜爱的、具有画家特色的、能代表时代风貌的作品。如周昉的工笔画艺术性很高, 高在能“移其神似”, 能表现出“性情言笑之姿”, 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2](219)其绘画代表那个时代人物画的最高成就。又如元末的黄公望在《画山水诀》已称:“近代作画, 多宗董源李成二家, 笔法树石各不相似, 学者当尽心焉。”[3]

第三, 继承与创新关系的把握。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画家, 都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 积极开拓绘画的新天地。在绘画的题材、内容、风格、形式方面都可以创新。但这种创新, 绝不是割裂传统与优秀历史的空中楼阁, 而是合理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这种创新, 也绝不是排斥外来绘画的闭目塞听, 而是广泛借鉴各国绘画有益元素的一种创新。而一味地坚持纯粹的民族性, 排斥吸收外来优秀元素, 与一味国际化而割断既往的绘画传统的想法与做法, 都是要避免的。事实上, 各个民族的绘画作品, 不管出自何种民族, 只要体现了人类公认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准则, 都会在全世界进步人类中产生强烈共鸣, 受到各民族的普遍欢迎。而绘画的普遍性又寓于个别性之中, 取消民族特色和用一种模式去代替、统一其他民族的绘画, 也就从根本上取消了世界绘画。历史已证明, 优秀的经典画作, 一定是博采众长基础上的创作, 也是富有创造性的、最具民族性、最为民众喜爱的画作。

第四, 美术教育与美术创作的关系。美术教育通过教师对绘画历史的讲授、对绘画基本规律的总结以及绘画基本技法的传授, 使学生将绘画史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知识、使之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 把握绘画的基本规律, 并在学习中继承, 在继承中带来新的创造。所以, 教师首先要处理好美术教育与美术创造的关系。在客观总结并尊重绘画规律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创作出能体现时代审美特征、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绘画作品。

在确立了科学的绘画观的基础上, 在尊重绘画规律的前提下, 如何实施绘画教育, 以增强学生绘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创造性。我以为高校的中国画教育要进行各种改革与尝试。

第一, 尊重不同派别的艺术主张, 鼓励各种绘画教育的实践活动。改革开放使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 在此社会语境中, 人们感受到了各种不同文化的色彩与影响, 对中国画的不同派别也表现出博大的胸怀。中国画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不同流派的艺术主张与艺术实践, 同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对象与创作路子。如笔墨教学的路子有多种:一是尊重画家的感受与认识, 并同时运用笔墨将之表现出来。石涛就持这一观点, 并对之作了很好的阐释:“画受墨, 墨受笔, 笔受腕, 腕受新, 如天之造生, 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二是在临摹中渐次展开自己的创造性, 如清代四王就在尊古、学古的基础上, 通过临、摹、仿、抚等方式, 展开自己的创造。三是以临摹为途径, 待笔墨不断丰富后, 再进行绘画的创作, 黄宾虹就持此观点。他认为:“学画必取多收藏, 多临摹、多记录。古人成名, 莫不如此。”学习者的个体存在差异, 就可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特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子来学习。[2](256)

第二, 注重规律的指导作用, 加强绘画所需的各种修养。中国文化有一种表现形式是以“神、意、气”为核心的, 这一类文化形态体现在绘画上就是写形状物而又崇尚不为形累, 以写意作为自己的追求与目的, 以传神、造境、写趣为理想, 所画之物不过是绘画者“澄怀味道”的载体, 其目的是要“中得心源”。所以写意画就不仅仅是简单写意, 其中的写是画家的心态与技法, 意是画家的修养与体悟, 二者合而成就写意画。所以, 加强绘画者的各类修养, 提升其内在的审美趣味与内心修炼, 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第三, 加强各院校师生绘画的交流与展览。绘画的创作, 虽是画家个体的精神劳动, 但其创作需要社会的认可与接受, 这可为画家进行深层次的、不断的创作带来很好的氛围, 从而使画家创作充满激情与热情。而目前的状态是院校各自为阵, 师生之间绘画交流与展览不足, 各不同院校之间的师生创作展也显得不够。所以, 加强各院校师生之间、各院校之间的交流是必要的, 也是有益的。这就是要画家们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 不断切磋、长足发展。

总之, 创造时代的经典性绘画, 是时代的呼唤, 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需要。每一位高校绘画教育工作者, 要把握时代脉搏, 把握艺术规律, 不负时代的要求, 创造优秀的经典型绘画。

参考文献

[1]姜怡翔.创造时代的经典绘画[N].人民日报, 2010.

[2]薛永年, 王胜利.第三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文集[M].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2009.

11.“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 篇十一

**县**实验中学

**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县**实验中学的**,我演讲的题目是《向宪法致敬》。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们疲于奔命,似乎每天都很忙,忙着学习,忙着工作,忙着挣钱……忙得没有时间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政治、经济、环境、法律……今天的高材生可谓比比皆是,可很多人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觉得“法律”这个词离他们很遥远,学不学法都无所谓,这种观念肯定是错误的!相反,学习宪法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我们身边的很多问题都要依法解决,宪法和我们密不可分。所以,学习宪法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宪法是什么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与宪法内容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近来各地发生多起霸座事件,主角从男博士到女博士,从大叔到大婶,从中国人到老外,各个奇葩,而且理由就是“这个座位,我看上了”。高铁霸座事件的频频发生,让我们看到了违法者面对社会规则的无所顾忌。但在去年12月2日包头开往大连的K56次列车上,事件出现了转机。又一“霸座女”叫嚣着“谁先坐就是谁的”,与此前“霸坐”后果不同的是,这位“霸座女”得到了更严厉的行政拘留处罚,成了我国首例因霸座而被拘留的案例。可见法律也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的。对此处罚结果,网友纷纷表示支持,有网友评论“给这样的执法力度点个赞!”“破坏规则的人,该自行承受后果。”

“勿以恶小而为之”,车闹、霸座等不文明行为,理应依法严惩!让文明乘车之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让文明乘车之花开遍神舟大地,让文明乘车之歌响彻中华大地!

如果说霸座现象频发,见怪不怪。那么,2018年的9·12事件却成了我的家乡衡东每一个人心中永远的痛。去年9月12日,犯罪分子阳赞云驾驶一辆越野车,冲入衡东县洣水广场,撞向正在广场休闲的人群,冲撞停下后,他又疯狂地手持折叠铲、匕首砍刺现场群众。前后不过几分钟时间,却造成15人死亡,43人不同程度受伤的严重后果。丧心病狂、穷凶极恶、丧尽天良,成为彼时舆论对阳赞云的一致评价。正义从来都不会迟来,三个月后,阳赞云等来了死刑的宣判。在这样的悲剧面前,从重从快让他领受死刑的法律代价,无疑是最能抚慰人心。

法律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会放掉任何一个坏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蔑视和践踏法律的人都会被绳之以法。阳赞云的犯罪行为最终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他被判处死刑也算是告慰了遇难者的在天之灵。对于这种犯罪分子就要从重从快从严打击,还老百姓一个安宁祥和的生活环境。

上一篇:个人给公司建议书下一篇:农夫与强国-四千年农夫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