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教学反思

2024-10-07

十一月教学反思(共8篇)

1.十一月教学反思 篇一

十一月份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接触,有些学生会认读,并掌握本单元所要求的内容,有些同学对钟表的知识不会,在课堂中学生是第一次认识钟表与时间因此,在本节课教学时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问你们喜欢水果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水果,数出你喜欢吃的水果,好不好?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有让学生抓花生米先估数,再数数,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如同学数水果数量时,及时问你是怎么数的?除了一个一个的数外,还可以怎样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我在教学整时的认读时,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了几个特殊的时间,放手让学生互相认,小组说,主动探索,发现规律。这样的设计及有意识的板书,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相对容易的发现看整时的方法,同时利用知识的正迁移,为半时的学习作好铺垫。

总之,这两单元教学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2.十一月教学反思 篇二

作文训练要优化, 首先要搞清作文的性质, 才不会迷失方向。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三个“是”十分明确点明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也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归纳起来, 可有五个一。

1.一个生活反映———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反映。

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炊。作文要表达什么的米从哪来?自然从生活中来, 一个人的生活无非是客观世界和自我的主观世界, 生活才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 为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泉活水来。写一篇作文从何时开始, 不是从题目开始, 而是从生活开始。看下面一篇习作:

乘公共汽车

一天, 我在车站等了很久, 也不见车来, 就恶声恶气的嘟嚷着:“这鬼车存心跟我过不去。”不知谁叫了一声:“来了, 来了。”只见车子像墨斗鱼一样喷着黑烟, 慢吞吞地靠了站。车门一开, 车上的人像爆米花一样崩了出来。车下的人, 又像等待被崩的米, 立刻乱哄哄的拥了上去。好不容易, 我挤上了车, 但马上就后悔起来, 车厢内的空气混浊, 几乎透不过气来了, 我都快被挤成相片了。车刚到站, 我就被一股人流卷了出去, 下车一看, 唉, 新穿的衣服皱得像老树皮。

为什么这篇习作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如果他没有挤公共汽车的生活经历, 是绝不会有“像爆米花崩了出来”“挤成相片”“衣服皱得像老树皮”这样的表达, 足见, 作文就是生活的反映。

2.一个综合体现———是认识能力、情感与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作文难写, 就在于综合。不识字, 写不了作文;无词汇, 写不了作文;无生活, 写不了作文;无对事物的认识, 写不好作文……

一次, 我上作文课, 设置了表达情境:母女俩在大街上散步, 女儿无意中发现地上有一枚一角钱硬币, 就弯下腰去拣, 母亲马上制止道:“孩子, 就一角钱, 怪脏的, 别拣!”女儿执意要拣, 母亲问:“你干吗非拣不可呢?”孩子立刻回答:“”到底女儿说的是什么?假如你就是这个女孩, 会怎么说。学生纷纷写出了他们截然不同的句子:

*一角钱也是钱, 不拣白不拣。

*要拾金不昧。

*不拣就浪费了。

*积少成多, 每人拣一角, 全国就上亿。

*我知道, 一角硬币背面是国徽, 我不能让人任意践踏。

虽然都写得是通顺具体的完整句, 但水平差距很大。相比之下, 最后一句写的好, 好在他对硬币有深刻、全面的认识, 颇有爱国心。说明作文是认识与表达的综合素养。

3.一个表述过程———作文是复杂的心理过程。

“作文”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写文章”, 不是仅指文章本身, 要想写文章, 不是从拿起笔来开始的, 肚子里得有东西, 才能写出来, 可肚里的东西不是凭空来的, 而是生活的反映, 更是生活的需要才写。就像课标所说,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4.一种交际工具———作文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方式。

语文是活的语言, 是生活的语言, 是动态的语言。作文是交际的需要。叶圣陶先生曾对作文说过精辟的话:“作文原是话语的延续, 用来济说话之穷, 在说话所不及的场合, 就作文。”不能离开交际环境孤立地学词法、句法、章法, 只有在交际中学母语才是康庄大道。既然是交际, 就有情境, 就有角色, 就要对话, 就应互动。所以, 在操作中, 就要在语境中练语, 在话题中练语, 在角色对话中练语, 在交际中练语。作文应是交际的训练场。可以从真实生活中选取交际情境, 也可以模拟交际情境训练。举我的一个教例:

一次作文课, 我先创设一个交际需要的情境:“同学们, 一位有名的演讲家要到监狱给服刑的罪犯做报告, 引导他们认真改造, 重新做人。但开场时如何称呼这些罪犯呢?演讲家遇到了难题。开始, 他想称呼罪犯“同志们”行吗?学生纷纷表示不同意, 他们本不是同志, 这样称呼等于把自己降为罪犯了。演讲家想干脆实事求是, 称呼他们“罪犯们”行吗?, 学生仍然反对, 这样不尊重人, 会有逆反心理, 也不利于改造。到底怎样称呼呢?同学们, 你能帮助演讲家吗?”学生跃跃欲试, 根据交际对象需要, 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称呼:“你们”“大家”“各位”“先生、女士”“在座的”“兄弟姐妹”“未来的朋友”……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 最后选出最佳称呼:“暂时的失足者, 有希望的改造者, 未来的自由人”。语言训练在交际需要的情境中得以实践, 这样的表达才是母语学习的必由之路, 终身受用的表达素养。

5.一种个性行为———作文是学生自己的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习作也不例外。课标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作文是学生自己的事, 教师要放手、放开, 越俎代庖不可取。

6.一项初步练习———学生是在学写作文, 是习作。

学生作文尽管是为了今后真正独立写作大打基础, 毕竟是初学, 小学生作文姓“小”, 不是成人作文, 不能拔高要求。

二、作文的过程, 完成三个转化

下面谈谈写作的正确过程。我们知道, 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抒情的交流活动过程。小学生作文也是如此, 它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需要用文字表达出来。若仔细分析, 里面包含着写作的必然过程———三个转化。既然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那么, 作文要表达的当然是对生活的认识与积累了, 如果说“炊”是作文的表达, “米”就是“炊”的物源, 这就是第一个转化:从实现生活到客观事物向作者头脑的转化。不论是叙事写人, 还是写景, 以及书信日记, 哪篇不是在写客观事物呢?哪篇不是作者对客观生活的认识呢?所以, 作文既是在写客观世界, 又不是客观世界本身, 而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有了第一个转化.只能说大千世界已进入了作者的头脑中, 但这仍不够, 要变成作文, 还需要第二个转化, 即作者的认识与情感向文字表现的转化。再好的写作材料。假若不会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茶壶煮饺子, 有嘴倒不出, 仍旧写不出好文章来, 书中的众多杰作哪篇不是精彩的文字表达呢?

完成“事物———认识———表达”的两个转化, 作文就写出来了, 似乎画了句号, 其实不然, 这里要问:写出的文章干什么?难道就马放南山吗?不是的。是为生活需要服务的, 是要读者阅读的, 是要应用的。新课标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像叶圣陶曾说过的那样:“写东西全都有所为。如果无所为, 就不会有写东西这回事。”归总起来, 所为的有两项, 一项是有什么要通知别人, 一项是有什么要影响别人, 假如什么也没有, 就不会有写东西这回事。……写日记或读书笔记, 算是例外, 不过也可以这样说, 那是为了通知将来的自己。”看来, 还有个作文的归宿。归宿就是回报生活, 这就形成了第三个转化:表达向生活的转化。或以文与人交流, 或以文倡议, 或以文警示, 或以文研讨……报刊、网络、短信就是这种转化的表现。

总之, 这种“事物———认识———表达———生活”的三次转化, 是一切写作活动的必然规律。成功作文正是踏着这条必由之路才步入成功的彼岸, 这也是我们共同的财富。

三、注重从生活入手训练, 促进第一个转化

1.热爱生活起步 (有生活不等于爱生活) 。

生活谁都有, 学生也不例外。那为什么学生有五彩缤纷的幸福生活, 却往往见题皱眉头、咬笔头、无开头呢?作文写的干巴巴?关键在于对生活的态度, 由于学生年龄小, 身在福中不知福, 对生活的不热爱, 不敏感。有生活不等于爱生活。所以, 应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乐意第一个转化, 这不是一句口号, 要精心训练。

举一例。在与北京著名的天坛公园仅有一墙之隔的天坛东里小学, 某老师决定就到天坛春游, 因为学生常去, 一片惋惜, 但在教师的带领、启发下, 对自己司空见惯的祁年殿、寰穹宇、圆丘台有了新的发现, 有了深刻的了解,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延伸到对生活的热爱与探求。 (见下表)

2.创造生活阔步 (有生活不等于生活丰富) 。

生活不是被动的享受, 生活是人与自然、社会共同创造的, 这是热爱生活的更高境界。学生有生活不等于生活丰富。作为教师就应帮助孩子去创造更加多彩的童年生活。如:发动学生为妈妈洗脚;当一天家庭小主人;树叶贴画赛;制作自己的影集;自制贺卡;蒙眼睛写字;竞选班长;横切苹果;旧电池回收……这样, 不仅能够积累丰厚的作文材料, 更能激发对生活的憧憬。

3.观察生活学步 (有生活不等于会观察生活) 。

有生活不等于会观察生活, 学生容易大略看, 也不会观察, 要学会给生活照相、透视、显微、照ct, 才能内化储存非常好的材料。观察的方法很多, 教师应随时点拨。

我曾经上过这样一节课, 课上出示了一句概括的话:“我喝这碗水真烫!”要写具体, 问学生:“感觉喝水烫, 需要哪些器官观察?”学生分别只说出需要“口”“眼”“手”, 我出乎意料的说出:“除此之外, 还需要‘耳’!”学生吃惊了, 觉得不可能。于是, 我启发他们, 从喝烫水时, 家人在旁说什么, 你喝烫水的声音, 烫水撒在地上的声音, 烫水杯掉在地上摔碎的声音……都是用耳听到的, 都能说明水烫。从而, 学生学到了观察不等于用眼睛看, 掌握多器官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很多, 见下表:

4.认识生活跑步 (有生活不一定认识生活) 。

好作文的素材不应是一般的材料, 而是质料。好的质料才能写出好作文, 标准是对生活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认识生活十分必要。有这样一个教例。一次, 我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做喜欢的贴鼻子游戏, 布置写作后的感想, 意在通过比较, 提高认识水平。学生同做、同观察一个游戏后, 却写出了不同的体会:

*贴鼻子游戏真好玩!

*正因为观察不细, 所以蒙上眼睛就贴歪了。

*睁着眼睛贴鼻子, 一贴就准, 可一蒙上眼睛, 就贴歪了, 说明眼睛多么重要, 要保护眼睛呀!

*课堂上做游戏, 再作文, 我有的可写了。

*我们只几秒钟眼睛看不见, 就出错, 可盲人一辈子看不见, 我们要关心残疾人。

经过比较, 学生体会到认识有深有浅, 要学会多角度思考, 多方联想。

5.积累生活踏步 (有生活不一定记住生活) 。

国家粮食要储备, 吃饭肚内要储存, 心中有粮, 遇事不慌。作文内化的生活材料也要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各种办法积累材料。比如:写日记、编自己的作文集、采蜜集、写自传……诚然, 写日记是较经常、较便捷、较有效的方式。先来欣赏一位同学写的三篇系列日记, 体会写日记应注意的问题:

在妈妈出差的日子里

四月二十三日星期五晴

妈妈去深圳出差。已经走了十天了, 昨天就应该回家了, 可今天还没有回来。回家时我先跑到邮政代投点, 找妈妈的信.但是又失望了。

爸爸在医院昼夜看护生病的爷爷, 我经常一个人在家, 好寂寞呀!好想妈妈!

四月二十七日星期二阴

上学的路上, 爸爸递给我一封信, 是妈妈的信, 信上说妈妈因没带身份证, 没法买飞机票, 只好再托人试试看。

晚上, 爸爸又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妈妈来了长途电话, 票已买好, 星期五回来。我高兴地蹦起来, 可还得等三天呢。

四月三十日星期五小雨

我从星期二一直盼到星期五, 下了课冒着雨就往家里跑。刚上楼, 开电梯的阿姨告诉我:“你妈妈回来了, 正在楼底下打电话。”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又赶紧跑下楼, 跑着去找妈妈。终于见到了!我情不自禁地扑到妈妈怀里, 我没想哭, 但眼泪却不住地往下掉。嘴里还小声地说:“妈妈, 我可真想你……”

结合上面的日记, 练写日记应注意下面几点:

(1) 要真实。日记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 是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所以, 写日记的内容不能编造。正如叶圣陶说的:“凡是干的、玩的、想的, 觉得有意思就记, 一句两句可以, 几百个字也可以, 不勉强拉长, 也不要硬性缩短。总之, 实事求是, 说老实话, 对己负责。”上面的三篇日记都是小作者自己做的、心里想的, 真实地写出了想妈妈、盼妈妈、见妈妈的情景。每篇都不长, 多则详写, 少则略写。

(2) 应勤写。日记可以天天记, 也可以隔几天记一次, 但具有经常性。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是不易奏效的。关键是持之以恒。上面的日记虽然是隔天写的, 但是围绕妈妈出差、盼快快回来这件事, 写的连续日记, 将事情的发展, 心情的变化逐渐展现出来, 反映了小作者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3) 有格式。日记属于应用文的一种, 需要有固定的格式。

(4) 单设本。为了好保存, 为了好提取, 最好单准备日记本。还可以有若干专题日记本, 写人的、记事的、描景的、状物的……分别设本。给每个日记本起个好名字。

(5) 创多样。日记虽有一定规律, 一定格式, 却大有创新的天地。种类、形式可多样。像观察日记、系列日记、交际日记、科技日记、学法日记、成长日记、好事日记、教训日记、趣味日记……都很好。

四、注重夯实表达基本功, 促进第二个转化

新课标指出: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再好的写作材料。还要会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实现作者的认识与情感向文字表现的转化。严格训练、夯实下面几项重要表达基本功。

1.写“准”———是正确表达意思的基本功。

准就是表达要恰当, 准确的意思。何为恰当准确呢?这里应做到三种符合。

(1) 首先, 符合客观实际就是恰当准确。尊重客观事实, 不盲目追求新鲜的题材, 怪癖的角度, 华丽的词藻, 必须在恰当准确的前提下求新。其实, 最恰当的东西是最符合客观实际的东西, 也是最美的东西。古今中外许多名篇巨著, 都是以朴实美而著称的。有个作家曾写了这样一个精辟的警句:“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这里没有什么新潮的词, 这句话的意思连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也能看懂, 但它却包含着“死”与“生“的关系, 揭示了客观存在的两种对立的人生观, 多精彩的话呀!耐人寻味, 给人以启迪。学生作文中也不乏其例。有篇《“小皇帝”与“老奴隶”》作文, 小作者将那个被几位老人众星捧月般的七八岁小男孩冠以“小皇帝”的比拟, 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而那年过半百的父母、年逾花甲的奶奶竟让一个小孩子支使得团团转, 这“老奴隶“的用语实在是再形象不过了。

学生表达不准确, 原因有多方面, 有的是观察不准, 有的是认识不清, 有的是词汇不多, 有的是情感不对。如:有下面一句话需要修改, 有哪些不准确的呢?

原句:寒假里, 我和爸爸有幸从上海住家来到杭州。

问题:1.“寒假里”不准, 应具体点明哪年。2.我有幸可以, 爸爸并不有幸。3.“和”字不当, 平辈不得体。4.“来”的方向不对, 应是“去”。5.到杭州干什么, 不具体。6.对杭州的感情不够。这些准确表达问题的修改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修改思想。

改后句:今年寒假里, 我有幸随爸爸从上海住家去美丽的杭州游览。

(2) 其次, 符合主观表达的需要就是准确恰当。作文在反映客观的同时, 也是主观情感的抒发。找到最适合自己抒情需要的表达方式就是恰当的。有个小作者李刚写《我忘不了您———敬爱的老师》, 当他小学毕业, 即将离开敬爱的老师的时候, 为了表达对班主任董老师深深的爱, 恋恋不舍的情谊, 采用了第一人称, 近似散文的写法, 这种方式最适合小作者自身情感的倾吐, 也正是它的成功之所在。诸如这样的例子在书中不胜枚举。

(3) 符合读者需要的表达方式才算恰当准确。作文是写给人看的, 因此作文要想到读者才行, 怎样表达要考虑读者的需要, 也可以说是他们成功的诀窍吧。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有篇《寄往大凉山的七彩图》的文章, 无不为小作者那独出心裁的用自填图方式, 来表达自己对首都之爱的赞赏, 她的表达方法是从遥远的大凉山朋友京京的需要出发的。由于京京所在的学校准备组织“爱北京”的活动, 需要了解一些北京的情况。这可把作者急坏了, 她先想寄些图片和简介去, 可京京并没有到过北京, 有了图片也不知它们各在什么位置。于是, 想到买份北京市区图寄去, 虽然位置问题解决了, 可印刷图上看不到新建的和规划中的项目。最后才决定干脆自己填地图, 自制的地图就这样诞生了。它既能展现北京的最新面貌, 由衷表达小作者热爱首都的思想感情, 还满足了四川大凉山的小朋友盼望了解北京的心愿。想得多么周到, 不论内容的安排、语句的推敲, 还是文体的选择上无不考虑到读者的需要。

2.写“通”———是行文流畅表达的基本功。

文章是由一句一句按一定关系连接起来的, 句间并不是句子的简单相加堆砌, 字正句通地表达是行文基本的要求。“通”的关键是句间的关系合理, 必须严格训练。如:有这样一段学生习作:

一天下午的时候 (重复) , 张华和李虎来到赵刚家找他 (多余) 做功课。李虎看见了关没紧的门 (语序颠倒) , 李虎就要推门而入。张华一把把李虎拉住了 (强调不对) :“等一等, 首先要先敲门 (重复) , 得到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去。”李虎不解地问:“门没关, 干吗还敲门呢?敲门真是多此一举!” (重复) 张华耐心地说:“要先敲门, 得到主人允许后再进入, 有礼貌才是。” (语序颠倒) 他听了他的话 (指代不明) , 点点头, 把门轻轻地敲着 (强调不对) 。

从上面这段话的问题看, 虽然毛病五花八门, 但均是词间、句间关系上出了问题, 要训练学生行文“瞻前顾后”, “左顾右盼”, 从联系上求通。

3.写“象”———是写具体、生动的基本功。

“内容具体”是课标对作文的一个基本要求, 也是教师关注的训练重点。

什么叫具体呢?许多老师会说, 写事要写清六要素, 写人要描写外表、语言、动作、心理、细节;写景状物要从形状、颜色、动态描写……这些都对, 但必须抓住实质。实质就是“形象”, 也就是“话”中有“画”。字不在多, 关键是有形象。下面两句话要表达的意思都是不要骄傲, 但表达方式不同:

*我取得成绩, 不能忘记帮助我的人。

*我是山上一棵草, 不是我高是山高。

两句话字数相同, 意思一样, 但第二句因为“象”, 所以更为具体。只有从思维上训练学生, 学会画像、联想、想象, 让“话”中有“画”, 才能解决具体问题。

举我的一个教例:一次, 我向学生提出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同学们, 你们知道我的性别吗?”学生大笑, 意思是没必要问, 一看便知。我说:“我知道你们会说‘男’。现在要求你们不许说‘男’字, 用其他的表达, 也能猜出我的性别。”这个有趣的习作, 勾起学生浓厚兴趣。纷纷运用联想、想象写出了形象的表达:

*老师的性别是个字谜, “田里的劳力”, 打一个字。

*老师和我爸爸一样。

*老师回到家里, 儿子准叫您:“爹。”

*老师留胡子。

*老师夏天从来不穿裙子。

*老师如果要出家, 只能当和尚。

4.写“童”———是小学生写真的基本功。

小学生作文写的是自己的事, 是儿童眼光下的世界, 童心无忌, 童心可爱, 童语生动, 童情有趣。心里想的、口里说的, 就是手上写的。不必装腔做事, 不要摆弄辞藻, 成人味十足, 这才是真。教师应引导学生写童事、表童语、抒童情。

5.写“情”———是作文抒情的基本功。

大家知道, 作文不是无情物。要在文中抒发情感。原因有三条:一是人有情, 文是人写, 当然有情;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这是其二;三是文写出来要让人看, 有真情才能打动人。总之, 以情写文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要想以情写文, 就应热爱生活, 主动感受周围的一切, 这是情的来源, 善于从平常的小事中, 敏感地激起真情, 主动“生情”。试想无情怎能以情感人呢?足见生情是抒情的前提。

根据抒情的分类, 可有直接与间接之分。直接抒情可从三个角度表达:一是作者直接抒情;二是文中主要人物或事物模拟直接抒情;三是文中次要人物或事物模拟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可从两个角度表达:一是借物抒情;二是借景抒情。

五、激发表达的需要作文, 促进第三个转化

为了什么要写作文?新课标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说, 作文是一种需要。学生写作前, 应有表达的需求欲望, 有第二、三个转化的意识。所以, 由生活认识的内化要转化到表达的外化, 中间必须有表达的内动力———需要, 乐意第二个转化。转化后还要想到用文。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有的写”“会写”, 还要培养他们“想要写”“要会用”。

所以, 作文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为需而作。为生活需要的目的写作, 这就要在写作前就要考虑读者的需要, 写作中时刻想到读者, 写作后为读者服务。另一种是有感而作。自己对生活有了感受, 情动而辞发, 尽情地抒发, 表达不只为了自己享受, 也应该让读者分享, 因此, 也需要有第三转化的意识。

教学时, 教师要设置学生需要作文的情境, 做到五有:有目的、有情境、有对象、有情感, 有用处, 可以是真实情境, 也可以是模拟真实情境。就称之为“应用情境作文”。来看这样一道设置模拟情境题:

上课铃声响了, 可老师还没来, 正在学生疑惑的时候, 一位陌生女青年来到教室, 急切地询问学生:“你们的于老师呢?我有急事要通知他。”学生说:“他还没到, 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什么事您告诉我们, 替您转达, 行吗?”

女青年说:“好!谢谢你们!请于老师今天下午2点到区教育局开骨干教师支教紧急会, 务必出席。我走了, 还要通知别人。”说完, 匆匆离去。过了一分钟, 于老师抱歉地跑进教室, 学生纷纷举手, 出现了一段师生引导需要作文的对话:

师:你们有什么事?

生:有一个女的找您?

师:她是谁?

生:忘了问了。

师:哎!真粗心。那怎么办呢?

生:我们说说她的样子, 您猜猜, 一定认识。

师:好!当不知是谁时, 可以说说人的样子, 写外貌也有用呀!能写一写吗?

生: (每人都写出了这位女青年外貌的一段作文, 读给老师听)

师:我猜出来了!是区教育局小教科的小王。她找我有什么事?

生:通知您开会。

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什么会?

生:知道。

师:那好, 把这个通知写下来。

生: (每人都写出了应用文———通知, 读给老师听)

这个情境作文, 模拟真实情境, 产生了生活的作文需要, 写出了人物外貌、通知两篇习作, 增强了需要作文的意识。

六、注重作文与做人的融合培养

新课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文教学的育人更为明显, 我从作文本身的要素, 作文的过程出发, 分析出作文育人五要素。1.作文材料来源看———“文源”育人。作文源于生活, 充实健康的生活才会出佳文。2.从作文的思想内容看———“文意”育人。作文不仅反映了要描写的客观世界, 也反映了作者的主观世界, 透视作者的认识程度、立场观点。情感色彩。正是见文如见人, 见人如见心。高尔基曾说:“读一本好书, 等于与高尚的人在说话。”3.从作文的表达形式看———“文采”育人。一定的思想内容需要恰当的表达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是对作者认识的再深化、情感再催化、心灵的再陶冶。从读者角度看, 朗读一首好诗或—段精彩的片段时, 会引起情思的共鸣, 甚至会反复吟诵欣赏, 仔细玩味, 给人启迪。4.从作者写作文的态度看———“文风”育人。叶圣陶先生曾讲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那种抄、背、套、拼、凑、编的现象, 文风不正, 会直接损害学生的身心, 甚至殆害一辈子。5.从作文后的使用看———“文宿”育人。写东西全都有所为, 这就是‘文宿’, 即作文的归宿之意。作文的用处既可育人又可育己。足见, 作文与做人紧紧相融, 文是人生活的再现, 反映了人意, 体现了人品, 又陶冶了人, 文写出来又为了人。学作文中学做人是必由之路, 有着广阔的前景。

一次, 我在作文课上, 设置了一个做人情境:一位小朋友拿着一元钱到菜市场买莱, 一位男售货员因繁忙中将2角钱当成了一角钱找给了他。归途上他才发现多找了一角钱。……我讲述戛然中止, 问学生:“假如是你发现多找一角钱, 会怎样做?会有什么行动?”每人写张小条。学生进入角色后, 亮出许多有差别的行动, 反映了不同的认识水平。什么一分钱太少了, 别给售货员找麻烦了;买根冰棍算了;什么立刻到学校交给老师;大多数写的是立刻跑回市场还给售货员。有个学生写得最好:“为了不给售货员添麻烦, 我先将两角钱换成两张一角钱, 然后跑回菜市场, 悄悄说明来意, 不必张扬这小差错递还—角钱。”经过大家评议, 这个学生周到的行为, 有理、有节、有情、有度的还钱, 评为最佳。我让他走上台。按照自己的行动设想表演, 老师充当那位售货员。大家观察他的表现, 然后写出片段。将真知化为行动, 又化为作文, 人文一致, 知行合一, —举两得。

七、注重读写的整体结合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劳于阅读, 逸于作文”。这些脍炙人口的格言, 都表明大量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 读写结合是祖国传统的教学经验。但这里, 只说到读对写的作用, 而写对读有没有作用呢?读对写是读写结合, 而写对读也是读写结合, 应从双向探索出“两个层次, 五种结合”。可用下面图示表示:

(一) 第一层次———近景式的读写结合

所谓近景式的读写结合, 即是具体学某篇课文时的读写结合, 取得近效、速效。

1. 读中探写。

阅读文章应是两个回合的过程, 第一回合, 即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是解读过程, 接着是第二回合, 即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 看看这样的思想内容是运用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是探写的过程。全程是由形式到内容又回到形式, 是由外到内又到外的过程, 是不动笔写的读写结合。目前, 语文教学缺少探写的第二回合。

我有这样一个读中探写教例:中年级课文《海底世界》有个典型段落: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有一种鱼像梭子, 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 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 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 能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首先完成第一回合解读过程, 即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提出本段共有几句? (5句) 用段中的一句话概括这段句子的内容。 (读首句) , 根据这句话中找出段中具体的重点词语, 体会表达的感情后感情朗读。

接着是完成第二回合探写的过程, 即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 看看这样的思想内容是运用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采取了 (1) 理清关系。第1句与后4句的总分关系?后4句分述之间的联系, 以图示填词方式体会它们之间并非并列关系, 而是辨证递进关系:

(2) 体味选材。引导思考:作者只选5种动物能代表海底几万种活动方式吗?引起学生辩论, 讨论后, 得出结论, 作者用典型个别动物代表全部海底动物。进而探寻:作者能观察全部的海底动物吗? (只能看到部分) , 作者观察到个别动物海参慢动后会想什么? (向相反方向思考, 一定有快动的动物。) 作者又去观察什么动物? (快动的动物) 接着作者又在想什么? (快与慢都是前进, 向相反方向思考, 一定有后退的动物。) 接着作者又在想什么? (前面都是自身能动的, 一定有自身不动的。) 作者运用什么思考方式选出典型的材料?悟出规律 (边观察边逆向思考, 就会发现典型, 一分为二才能成为典型个别) , 这样, 才真正体味到作者选材与表达的精妙、匠心。

2. 读中插写。

在阅读过程中, 为了深入理解课文, 让学生亲历感受体验, 往往紧扣语言因素, 采取学生入境插写, 即常说的小练笔、小作文。在练笔的过程中, 深化课文理解, 这是写为读的读写结合。

3. 读后学写。

这是教学中最常见的读写结合。学了一篇课文, 立即仿写, 仿内容, 仿结构、仿观察、仿表达、仿文体……趁热打铁。

4. 为读而写。

写文章就是为了给读者看的, 可以是别人, 也可以是自己。写作文前想要交际对象, 作文中要心中有读者, 作文后用文为读者。这是作者为读者的读写结合。

(二) 第二层次———远景式的读写结合

所谓远景式的读写结合, 即是大量阅读文章, 不是指学习某一篇文章, 经过长期的积淀, 积累, 对写作产生的促进作用。这是细水长流的慢功。正如古人云:“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力千钧任弥张”“胸中万卷风雷动, 无端直奔笔下来”。

八、注重写具体与写概括并重

作文既需要具体写, 也需要概括写。根据不同表达需要, 写不同文章如此, 就是写一篇文章也如此。有详有略才称其文章, 详与略相对而言, 相反相成。教学时应强化概括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 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提炼中心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练习缩写。掌握缩写中的四种方法。 (1) 留。缩写的要领是留主, 决定留的内容, 尽量用原文的语句, 写进缩写文。 (2) 删。缩写的要领是舍次, 决定删的内容有两类:一是次要的内容要大段删去。二是主要的内容要删去描写的成分、句段中的修饰语言、附加成分, 人物的语言、动作, 神态, 环境描写。 (3) 并。原文有些内容需要保留, 但不够简洁, 就要采取合并的办法, 达到缩的目的。 (4) 改。原文有些描写可以改换叙述方式压缩:改句式。像陈述句改为转述句、改词语。

九、注重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习作全过程

新课标的理念是学生乃学习的主人。作文不光指的是写出的成果———文章, 更是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对教学来说, 训练学生也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是怎样的一个程序呢?就有优劣之分。若要程序优化, 取得优效, 就应符合作文的一般规律, 作文的全程都应有学生主动参与。 (1) 应从命题进行改革:不是限制, 是开发;不是难为学生, 是启发。少命题, 共命题, 自命题。 (2) 应从作文指导、讲评、批改进行改革, 作文是学生自己的事, 教师不能限制、代替学生写作, 要把选材权、修改权、评价权放给学生。这就必须从程序上进行改革。我们先来看看习作教学程序的现状。一般说来是这样的:

对习作教学的现状程序做个分析; (1) 从学的角度分析: (1) 学生不参与习作全程。 (2) 学生只写一次, 无机会改文。 (3) 学生对教师批改, 发了不看、看了不懂、懂了不改。 (4) 学生对教师讲评不够关注。 (5) 学生对读中促写不够关心。 (2) 从教的角度分析: (1) 命题限思。 (2) 指导无的放矢。 (3) 批改替生改、不激改、不引改。 (4) 讲评低效。 (5) 读写脱节。

为此, 我进行了多年习作教学的程序改革实验, 取得了一定效果。新的程序是:

习作教学新程序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先不指导, 放手让学生习作, 放手让学生展现自能, 放手让学生参与习作全程。 (2) 激发学生一文求改, 一文多改, 一文求佳。这样一题多作。 (3) 培养学生作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提高写文、改文、学文、评文能力。 (4) 教师指导应在试写后, 针对性强, 启发性强, 导改性强。 (5) 教师批改有用、有层、有促、有效。 (6) 读写衔接紧密, 以读助写, 以读促改。 (7) 习作评价, 加减结合, 既肯定成绩, 又指出不足, 既有鼓励, 又有鞭策, 评价较为科学。

十、注重开展创造性的习作

培养创新精神是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作文本身就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创造性习作。

1.从题型上开拓创新。

记实作文除了通常的叙事、写人、状物、描景、记活动……还可以创新。

如写自传。想象作文更可以有联想作文、推想作文、幻想作文、理想作文……近来出现了许多新题型:拼图作文、补图作文、照片作文、漫画作文、听音响作文、问题作文、话题作文、词语连缀、写童话、写寓言、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应用文除了常见的写日记、写信、写读后感外, 还可以写倡议书、发短信、写计划、写说明书、写导游词……

2.从作文的环节上开拓创新。

从作文的审题、选材、立意、结构、文体、表达各个环节都可以培养学生创新。举一个我指导表达创新的教学例子。一次, 我让参加竞赛的小选手学习运用诙谐妙语形象表达。先出示一段妙语让学生体会:

吸烟的“好处”

第一, 永远年轻。吸烟的人一般都活不了多大岁数。第二, 小偷不偷。吸烟容易得气管炎, 夜里常咳嗽, 小偷不敢来。第三, 狗不咬。吸烟多了咳得直不起腰来。狗怕人哈腰, 以为捡石头要打它。

学生读后笑声中悟出用反话, 形象地告诫人们戒烟。接着练习:教育人们维护交通安全, 写交通事故的“好处”。学生兴趣盎然, 纷纷写出了精彩的语句:交通事故可以锻炼警察的业务水平;交通事故可以减少人口;交通事故可以使医院收入增加……

3.从培养作文创新思维上开拓创新。

思维水平的提高, 对学生作文创新具有根本、持续、扩散功能, 往往会一通百通。教师应在训练作文的同时, 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一次, 我上一节作文指导课, 目的是在审题、选材中培养逆向思维, 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激趣味, 设铺垫, 悟逆向思维。

(1) 抢答反义词:师引说:上 (下) 左 (右) 长 (短) 老 (小) 高 (矮) 笑 (哭) 爱 (恨) 成功 (失败) 奖励 (惩罚) 快乐 (悲痛)

(2) 让学生发现我身上的反义词, 练说话。

*眉毛长———头发短

*头上有白发———头上也有黑发

*上身穿———下身……

*右手拿着粉笔———左手……

*年纪老———精神年轻

(3) 做反义动作游戏, 悟逆向思考。

坐下 (起立) 起立 (坐下) 举右手 (举左手) 不放下 (放下手) 向后看 (向前看) 趴下 (坐好) 叫赵老师 (不叫) 学生思考:当老师发出口令后, 你想什么? (逆向)

(二) 设情境, 练逆向, 明好处。

出示一个故事情景, 想办法, 练逆向。

长汤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 教师带学生去一个房间, 许多人围着一只正在煮食的大锅坐着, 每个人都有一只汤勺, 但是汤勺柄太长, 所以没法把食物送到自己嘴里。他们又饿又失望, 很不快乐。用什么办法让这里的人吃得又饱又快乐呢?

学生运用逆向思维, 由汤勺喂自己改为汤勺喂别人, 这里的人吃得又饱又快乐, 尝到了逆向思维的用处, 创新带来的快乐。

(三) 练作文开题, 用逆向

有了上面的铺垫, 于是我出示了作文题《我快乐》。 (1) 用“逆向”思维, 练习题中“快乐”的选材。问学生“快乐”的意思。 (感到幸福或满意) 启发快乐的角度。说说什么事使你快乐?启发逆思开题选材 (例如:从成功的快乐逆向失败也有快乐;从获取的快乐逆向奉献更是快乐……) 后口头填空, 练逆向思维:

母亲给我过生日很快乐——— ()

老师教我很快乐——— ()

运动会我跑了第一名很快乐——— ()

同学帮我解难题很快乐——— ()

课余玩游戏我很快乐——— ()

最后练习:每人运用逆向思考, 写选材, 用几句话, 写我快乐的一个材料。

(2) 用“逆向”, 练文题《我快乐》中“我”选材。学生审“我”题应写什么? (都说写自己) , 针对学生回答, 我适时展示三篇短文, 让学生发现也可以写别的。

*我是自动铅笔, 长得可漂亮了!身材又高又瘦, 一件黑色礼服, 头戴一顶银白色的礼帽, 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笔芯从笔头上露出来, 不用削铅笔, 小主人可喜欢我了。如果写错了, 摘下礼帽, 一块绿色的圆橡皮会主动出来帮忙, 我能为小主人做贡献, 很快乐。

*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 穿着雪白的衣裳, 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 我就翩翩起舞, 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风过了, 我停止舞蹈, 高兴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 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鱼在脚下游, 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我叫人行横道, 是保护行人过马路的卫士。因为车辆到我跟前都减速慢行。如果是红灯, 车辆都自觉停下, 让行人通过。行人只要从我身上走过, 就非常安全。我能为交通安全做点事, 是多么快乐!

学生阅读后, 认识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完全可以写别的人或物。认识到用逆向思考, 可以打开思路, 选材更加广泛, 可写的东西太多了。这时学生已尝到逆向思维的甜头, 练习每人写选材就顺理成章了。

十一、开辟四条习作的训练渠道

许多教师认为, 小学作文训练只有每学期的八篇大作文, 这种认识过于狭窄。其实, 只靠大作文是很不够的。这是因为大作文是综合练习, 习作要求是多方面的, 每次训练又只有几节课, 教师指导只能抓重点、难点, 其他不可能细致指导, 这就会有不抓的地方, 学生出了问题, 老师管不了, 学生就会认为是对的, 于是接着错, 形成错误强化, 养成不良习惯, 以后想改就难了。所以, 必须配以其他习作渠道做补充, 相得益彰。

1. 阅读小练笔。

也称小作文, 有两种:一是阅读教学中结合文章的某个写作特点, 读后仿写。二是结合阅读文章中的深入理解, 插入练笔, 乃写为读的小作文。小作文当堂写, 围绕一点写法、一点感受, 训练集中, 立竿见影, 当堂指导, 当堂见效, 可以解决大作文不易解决的问题。而且, 往往与单元大作文要求相关, 大小结合, 相辅相成。

2. 作文专项训练。

有些作文素养、意识, 靠小练笔还不能完成, 比如:作文与观察、作文与想象、作文与交际、作文与生活、作文与做人、作文与思维、作文与认识……需要一定时间专门训练, 可收到长效, 是大作文的有力支撑。

3. 自由习作。

作文是个细水长流、滴水穿石的过程, 是个自觉的积淀过程, 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不能奏效。学生要养成自觉写作的习惯。日记是我们生活的记录, 用它可以把自己生活里所见、所闻、所感中最有趣或感受最深的事情如实地记录下来。许多著名人物都有写日记的好习惯。鲁迅伯伯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坚持写日记;雷锋叔叔的日记现在已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材料;俄国小说大师契诃夫随身带的“生活手册”, 我国古代作家的“诗袋”“锦囊”“瓦罐”都说明他们对日记的钟爱。为什么日记受到这么重视?第一, 锻炼自己的观察、思维和写作能力。写日记时, 要把一天中经历的观察的事件想一想, 写下来, 脑筋开动了, 驾驭文字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第二, 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日记是对一天的言行做个解剖, 做得好的, 总结发扬, 不好的, 今后自勉。第三, 积累素材, 弥补自己记忆力的不足。日记就是一个作文素材的仓库, 写大作文, 用时提取多方便。现在的事, 过三五年还能记得, 过了十年八年、几十年就不一定记得清楚了, 这时翻翻自己的日记, 很珍贵, 能引起美好的回忆。

4. 大作文。

3.十一月教学反思 篇三

1 现状分析及“十一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

2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5

3 保障措施…………………………………………………………………………………………………………7

1 现状分析及“十一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 “十五”期间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规模

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发展速度比较快,具备了一定的行业规模。目前参加行业协会的企业800余家。

(2)利润

“十五”前期全行业企业利润增长速度较快,后期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平均利润下降幅度较大。

(3)行业产品

我国教学仪器设备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已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普教仪器设备已全部实现国产化,产品种类齐全,产品质量可靠;高教仪器设备的性能与质量显著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仪器设备适应教学需要,新产品不断涌现。

(4)行业建设

形成了行业规约的基本共识;形成了为教育服务,对教育事业负责的共识。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坚持“三服务”(为会员单位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政府和社会服务),并为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开展了有益的工作。

(5)行业市场

我国教学仪器设备市场基本被国内企业占据,仅个别高精尖的产品仍需少量进口。我国企业的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有较大的吸引力和优势。

1.2 机遇与挑战

“十五”期间国家已经出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方针政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为此投入大量经费。国务院1999年批转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又制定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并且指出:“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未来五年,我国教育发展将具备以下特点:

1)教育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2)义务教育将进一步强化。

3)农村和西部教育将得到大力发展。

4)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尤其职业技术教育将大力发展。

5)高等教育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6)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将切实提高。

7)教育投入将进一步加大。

教学仪器设备行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扎扎实实地学习、宣传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勇于面对“十一五”给行业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有所作为,扩大战果,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1.3 发展趋势及市场预测

1.3.1 发展趋势

(1)标准化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标准的作用日渐突出,国际标准已成为全球市场的准入证。

(2)人性化趋势

教学仪器设备设计的人性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教学仪器设备的设计和使用要遵循教育规律,要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特性和心理需求。

(3)企业规模化趋势

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国外产品会大量进入。“十一五”期间,企业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调整策略,做大做强。

(4)信息化趋势

在教育过程中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远程教育、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数字图书馆、数字校园等得到迅速发展,教学仪器设备信息化势在必行。另外,与信息化装备配套的各类软件产品、教育资源必将得到空前的发展。

(5)大众化趋势

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教育的均衡发展,及国家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势必加速教学仪器设备的大众化进程。

1.3.2 市场预测

(1)教育投资将进一步扩大

在未来几年,教育行业整体资金投入将持续增长,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不久这个比例将会达到4%。

(2)教育信息化投资将平稳增长

近几年,教育信息化投资将转向平稳增长,增速有明显放缓的趋势。教育行业市场将进入教学资源整合阶段。经济发达地区教育行业用户需求已经从快速成长期进入到业务整合发展期,从大批量采购逐渐趋于平稳定量的采购,初次大规模采购的用户减少,系统升级更新的用户增多。国家今后几年新增教育投资将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从城市转向广大的农村和西部地区。而农村和西部地区信息化投资以国家扶持为主,主要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3)软资源建设将成为投资的新热点

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是以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然而在大量的硬件投资之后,软资源建设将成为今后几年投资的新热点。

(4)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同步发展

随着国家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传统教学仪器设备市场必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及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方针将给农村及西部地区、远程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市场带来新的商机。随着我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科技开发及生产水平的提高,海外市场必将得到进一步扩展。

2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2.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服务,为教育的信息化服务,为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服务。

2.2 基本原则

2.2.1 科学发展观统领的原则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遵循系统科学的原理,改变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发展观念。从目前的技术观为主导,改变为生命观、教育观、环境观、设备过程观为主体的行业发展观念,切实使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转入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2.2 平稳而较快发展的原则

在“十五”期间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但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科学而平稳地加速;应保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2.2.3 自主创新发展的原则

要保持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坚持自主发展,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使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企业尽快进入全球市场。

2.2.4 和谐发展的原则

坚持走和谐发展的道路。教学仪器设备产品应是以人为本的产品,是具备教育适用性的产品,是适应教育特点,符合教育需求的产品,要坚持以人为本,将用户放在首位,产品质量、功能与服务并重。

2.2.5 均衡发展的原则

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应不仅重视发达地区工作的开展,也重视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开展;不仅重视传统产品的生产,也重视高技术产品的开发及生产;不仅重视国内市场的开发,也重视国际市场的开发;不仅重视传统教育领域的需求,也重视其他各类教育及学习型社会对教学仪器设备的需求;不仅重视终端产品的生产,也重视产业链的建设工作。

2.3 奋斗目标

2.3.1 总体目标

1) 为振兴教育事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2)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企业效益。

3) 提高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形象,强化行业协会的服务和行业自律作用。

2.3.2 具体目标

(1)产品目标

加大高精尖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大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高教仪器设备每年要有10个左右的高精尖产品问世,逐步形成国产高精尖产品能与进口产品平等竞争的态势。

要使60%的产品实现系列化生产,以适应不同教学单位的需求。

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积极配合教育改革,大力开发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与探究性学习相关的新产品。力争这类新产品的年增长率在10%以上。

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各年度至少有5%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2)名牌战略

名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教学仪器设备行业要在狠抓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务实的名牌战略。行业协会在年度推荐产品的工作中,将推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力争使20%的企业获得认证证书,为从推荐产品向推荐品牌过渡打下基础。

(3)完善行业标准化体系

要建立和完善本行业的标准化体系结构,实现生产的标准化和产品的标准化。

(4)完善销售系统,优化售后服务

要建立并完善国内外销售网络,全面提高销售人员和售后服务人员的素质,以适应教学仪器设备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5)培养科学化管理人才

要培养出一批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管理、开发、销售、服务人员,要与相关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一起,共同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6)加强监督机制,完善诚信体系的建设

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要用行业规约进一步加强行业规范化的监督作用,完成企业及用户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保障行业规范发展。

3 保障措施

3.1 主要政策建议

教学仪器设备行业企业属微利企业。尤其是在以价格为主导因素的招标环节中,企业利润十分微薄,有的甚至接近“零利润”,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教学仪器设备企业需要国家给予扶植。

1)教学仪器设备企业需要有优惠的贷款和贴息贷款。

2)销往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产品应适当减税(销往国外的产品为退税)。

3)出口的教学仪器设备产品可由政府部门和相关团体给予适当补贴。企业为产品出口而参与的重大国际活动(如国际参展)也可得到适当的补贴。

3.2 行业服务

3.2.1 服务理念和服务宗旨

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和省级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的宗旨是服务,离开了服务,行业协会存在的必要性就会受到质疑。实施以服务为基础的行业管理,要为会员单位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政府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力。

3.2.2协调各方面关系

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将进一步做好行业内各单位的协调工作,并积极做好行业与政府、行业与国际同行的沟通工作。

3.2.3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协助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向政府反馈信息。

3.2.4 规范行业行为

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加强企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提高企业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建立行业监督机制,用行业规约来约束本行业的各企业,提高企业的诚信度。防止假冒,仿造等侵权行为。

3.2.5 统筹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制定、完善行业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形成以技术标准、法规、规范等技术经济手段为主的市场管理体系,并以此构建有效、规范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产品质量标准备案;

2)引进国际相关标准;

3)增加其他限制性标准。

3.2.6 深化信息服务

搞好信息和统计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和发布国内外相关信息,为国家、企业、学校提供详实、可靠的决策依据。加强行业咨询工作,成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3.2.7 做企业的坚强后盾

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要有反倾销应诉的准备,要有这方面的人才准备。应对外国经济、社会状况,包括法律、文化、民族、宗教、风俗、地理等有所了解,要会利用国际惯例,合理实施产业保护,要认真研究WTO的有关协议和条款,特别是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反补贴、反倾销等协议、保障措施和争端解决机制,加强本行业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工作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反倾销应诉新机制。灵活运用WTO相关规则,依法加大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工作力度,科学、合理地保护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以便出现反倾销时有更大的胜率。

3.3 企业建设

3.3.1 加大企业体制改革力度,促进企业结构的优化

探索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发展新模式,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具有核心地位的公司和企业集团。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加快改革,促进企业资本多元化,完善产权制度,放开搞活中小企业。按照“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的原则,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各地中小企业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3.3.2 科学规范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企业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科学管理、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工作。同时,还要注重行业、企业的知识资本(智力资本)管理体系,完善企业的质量标准,通过价值链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与经营业绩,为集团化管理打下基础。

3.3.3 利用资本市场,促进行业发展

企业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吸纳各类资金。一是更多地吸收国外贷款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各类投资基金等,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到国外上市直接融资。二是推进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型企业在国内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募集发展资金。三是充分利用好金融和财政政策,促进行业的调整与发展。

3.3.4 加大企业间联合,形成现代产业链

积极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业现代产业链。鼓励企业打破行业、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走科工贸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同时支持其它各种跨行业、跨产业的利益共同体的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外资以及其它行业兴办一体化公司,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既竞争,又联合。竞争使企业更快进步,联合使相关企业形成松散的经济共同体,形成“准航母”。这样,企业间既可以在生产、售后服务等领域互助合作,又可以在采购、销售环节采取统一的互补行动,保障各企业应有的利益。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的新经济正在迅猛发展,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和国家取得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

建立健全有利于加快各类人才成长的用人机制,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竞争,善于经营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行业带头人。

4.十一月教学反思《狼和小羊》 篇四

福鼎市实验幼儿园 肖娅

故事《狼和小羊》是一个适合中班年龄幼儿表演的文学作品,文中的角色人物个性鲜明,故事主线清晰,排比句式较多,易于让幼儿巩固其中生动的对话,表现动物们的心理特征。故事的趣味性强,动作也比较丰富。我将这个文学作品几次研读后,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完成目标。本阶段已经是第三次指导了,在前两次的基础上,幼儿对故事内容比较熟悉和理解,对话也基本能掌握。我将本次的游戏目标鼎为:

1、在多次感受和学句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表演。

2、基本上能掌握语言表现手段,学会做动作,并注意语气的区分。

3、学会利用辅助物布置场景表演。

在活动的开始时,我让幼儿先复习了故事,并重点讨论几个角色的对话和动作应如何表现。学说对话及动作,要求咬准字音,做出动作和表情,重点练习动物的律动,咬准字音。在幼儿加以练习几次之后,我出示一些辅助物,如用一些丝带来替代小河,大树、房子等背景图。让幼儿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表演,促进幼儿情绪的流露,尽快投入到故事的表演当中去。在幼儿的表演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完整地复述对话,也做出了相应的动作。有一组孩子还为了如何更好地表现角色,还停下来商量起来。我去一听,原来几个来帮助小羊的动物朋友为躲在哪里犯愁,开朗说:“我把这把椅子当成是灶台吧,我躲在旁边。”卢婧说:“我们要安静一点,要不就被老狼发现了。”。。。幼儿的表演虽然不是很流畅,但是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到故事作品当中去了,把自己当成了一只小羊、小狗和老狼。孩子们的表演也感染了我。

分析与反思: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方法上强调:“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总而言之,他非常强调”做”的重要性。他从学习的原则上说“事怎样做就须怎样学”。教学做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合一”在这里并非等同,而是相和、统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的说明”。学教和做都统一于生活,学教和做要相互依存,没有学教也不可能有做,没有做,也就没有学教。学教是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工具,做是学教的中心和基础,三者是实现一个人创造性教育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个教育理论十分受用于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在语言领域中,一味地讲故事已经不能够满足孩子学习的需要,而要利用和调动孩子丰富的生活经验,所有学的东西都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合理的运用和支配。

在本阶段的游戏活动中,我为了让幼儿能有所提升地表演文学作品,并掌握其中的语句和动作,我没有让孩子死记硬背,而是一同与孩子商量讨论,自己利用辅助材料来创设自己所需要的空间背景,自己商量角色的走向,为了更好的融入到角色中,让幼儿在表演中反映现实生活。幼儿在这么多情景的牵动下,非常自然和谐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5.十一月份第一周教学反思 篇五

近来我公司陆续加入几位新的学科教师,为集大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他们身上似乎看到了十几个月前的自己,那份冲劲,那份热情,也有那么一点点的无助。有几位老师问过我关于一对一备课和授课的相关问题,我个人经验不是很多,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一,熟悉课本,总结各年级的知识板块。既然我们是课外辅导,那我们的目的就很明确,就是提高学员学科成绩,因此我们的教学不同于兴趣班,我们绝不能脱离课本,但又要区别于学校教学,那就会有人问怎么区别呢?其实这个不难,只要掌握每单元的知识点,由这些知识点进行外延,然后总结相应答题、写作方法给学员,因为学校小学老师不同于初高中老师,他们是很少归类,我们的归纳总结就是帮助学员巩固和应用的过程。

第二,因人而异,确定备课内容难易度。来我们这种机构的学员形形色色,有些成绩突出,有些一塌糊涂,那么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就要仔细思考,是要基础内容多一些还是提高内容多一些,尤其是针对学习较好的学员,课程内容必须饱满,宁多不少,以防课讲到一半就没有内容了。那针对基础较差的学员备课内容可稍微简单些,这些学员想要提高成绩不只是在平时的上课中,前期在陪读也要付出较大努力。

第三,多样备课,互动教学,提升趣味性。一对一教学不同于大班大班教学,所以课堂的趣味性很重要,因为如果长期都是两人面对面,你说我听的状态会产生审美疲劳,甚至觉得这两个小时比较煎熬,但如果加入一些多元素的东西,比如:小游戏,小奖惩,成语故事,积分等等,那么学员不但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课堂注意力的集中度,而且老师也不会很疲惫,并且能够达到不错的授课效果。针对不同年级学员,所采备课方法不同,低年级趣味性强一些,高年级知识总结系统、授课生动有激情,对学员的帮助才能够更大。

第四,善于引导,及时鼓励。很多学员自信心缺乏,在学校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在家里得不到家人的肯定,所以作为辅导机构的我们必须弥补孩子的这一感情缺失,上课过程中多采用引导的方式,培养学员思考的能力,同时要对学员的回答给出反馈,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要给出肯定和鼓励,这样我们就会与学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许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成绩。

6.第十一周教学反思:落叶 篇六

孩子是我的朋友,我愿用心去贴近他们,用最真挚的微笑伴随孩子们的每一天!第十一周教学反思:《落叶》

这堂语言活动《落叶》的目标1.通过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优美、柔和的语境,第十一周教学反思:落叶。2.愿意大胆创编,发展幼儿口语能力。3.激发幼儿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和关切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这节《落叶》活动用很优美、柔和的声述着,再加上我的教具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教学反思《第十一周教学反思:落叶》。让幼儿学念诗歌的环节时,我让他们加入一些肢体动作帮助记忆果然效果非常好,有的孩子还学我用柔和的声音来展现这首散文诗的美。最后是让幼儿自由创编,有的根据我的图示将动词和名词还有比喻分开来讲述,使他们编的诗句也很符。如:郑好小朋友编的一句:树叶落在房顶上,鸽子(名词)飞过来(动词),披在身上,把它当做衣服(比喻)。还有吴佳宇小朋友编的一句:树叶落在大海上,大鲨鱼游过来,顶在头顶,把它当做帽子。虽然他们的创编有时不符合逻辑思维但这也能说明他们是在动脑筋。看着孩子们纷纷举手想要在大家面前讲述自己编的诗句,这说明他们都已经知道创编的基本方法了。于是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回家创编四句诗句,让妈妈或爸爸帮助你写下来。

整个活动很成功,孩子们都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

7.十一月教学反思 篇七

1.通过表示参议员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2.重点感悟林肯的言外之意,学习林肯的优秀品质。

3.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19世纪,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总统,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出示:“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这位总统有个伟大的名字——林肯。

2.让学生简单说说对林肯的了解。

3.他既是一位伟大的总统,也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板书课题)

二、导学

1.抓情感,理清文章脉络

过渡:就因为是鞋匠的儿子,在林肯第一次当选总统,到参议院发表就职演说时竟发生了这样意外的一幕。出示: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1)指导读参议员的话。

(2)参议员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出身卑微、低人一等)。

(3)其余的参议员态度如何?——引读。结合理解:这是怎样的一种“笑”?

这是一种极度羞辱的嘲笑,这是一种完全看不起的讥笑,让我们感觉格外刺耳,异常难堪。

(4)那参议员们为什么会这样对林肯呢?出示:“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鞋匠的儿子。”

小结:就因为新当选的总统是一个鞋匠的儿子,议员们都感到“尴尬”,所以才这样羞辱他。这就是事情的起因。(板书:尴尬)

(5)面对这样的羞辱,林肯是如何应对的呢?这是我们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下面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3~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林肯演讲过程中和演讲结束后,参议员们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用横线画出关键的词语。(板书:静默、赞叹)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抓住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脉络:参议员“羞辱”林肯,林肯智慧的回应让参议院陷入一片寂静,这就是事情的经过;演讲结束,参议员们的嘲笑声都化为了赞叹的掌声。这就是事情的结果。)

2.品语言,学习人物品质

究竟林肯讲了一番什么话让参议员们对他的态度有如此之大的变化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把目光拉到当时林肯面对参议员们讥讽的场面中,还原那精彩的一幕。

(1)明确学习要求:静心读一读林肯的演讲辞,先找到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圈画出来,再说一说。

(引导学生读出诸多的“意想不到”:本应该是怒斥,却“非常感激”;本是对自己的侮辱,却认为是“忠告”;本应该怕提起父亲,却愿意永远做鞋匠的儿子;本该是高高在上的总统,却愿意为别人修鞋;本是修鞋子的活儿,却认为是伟大、无人能比的艺术……)

(2)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在众多的“意想不到”中,你读出了林肯哪些可贵的品质?点拨学生梳理出林肯宽容、坦荡、真诚、谦虚、智慧等可贵的品质。

特别是平等的思想,要引导学生着重通过后两段话去体会。

1这两段话都在谈什么?

2谈修鞋怎么会让参议员们赞叹不已呢?林肯其实想表达什么呢?

(3)指导朗读:林肯用自身这些可贵的品质和真情打动了参议员们,赢得了赞叹的掌声。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这是多么坦荡的语言,这是多么大度的风范,这是多么独特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

3.扣文本,提升表达能力

正因为林肯这样宽容大度,这样坦荡谦虚,所以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正因为林肯一直践行“人人平等”的思想,所以深受人民的爱戴,曾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同学们,林肯还被称作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你能从文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来?

品读林肯的演说:“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1)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抓住“裂开的房子”等来体会。

(2)林肯用一种什么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言外之意?

一个生动浅显的比喻就让人民一下子明白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比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赏析例句:

1出示: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这两句话表达了什么观点?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2交流读书重要性认识的名言。追问:分别把读书比作什么以说明以读书的重要性?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3练习表达(用一句话说说对勤奋、合作、友谊、诚信、宽容、惜时、谦逊等重要性的认识)。

三、总结

(1)正是这位出身卑微的美国总统,这位处处以鞋匠的儿子自居的平民总统,倡导人人平等的总统,赢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爱戴,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呼唤他一声——鞋匠的儿子!

(2)正是这位出身卑微的美国总统,这位在国家危难之际,毫不犹豫地维护国家统一的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让我们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呼唤他一声——鞋匠的儿子!

(3)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也曾这样评价——出示:“这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的人……这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见的人物……是全世界的一位英雄。”他就是——鞋匠的儿子——林肯。(师指着板书引导学生齐说下课)

[板书设计]

[特级教师周婷点评]

本节课注重七个聚焦,难能可贵,具体表现在:

(1)聚焦核心学习内容——特别欣赏老师那句“静心读一读林肯的演讲,先找到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圈画出来;在众多的‘意想不到’中,你读出了林肯哪些可贵的品质”,这一环节围绕文眼,整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读出了核心价值观,营造了一种对文本既有学生自己的也有老师点拨的“师生共读”的境界。

(2)聚焦核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是为了体现学习目标的,这节课的核心目标定位于让学生怎样学语文,怎样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

(3)聚焦核心学习能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读出言外之意的能力、语言运用的能力。

(4)聚焦核心学习方法——有默读、静心读、品读、有感情读、浏览读、边读边想等。

(5)聚焦思考力的提升——教师的问题很开放,学生各人有自己的思考和解读,教师还注重学生思维深度的引导,特别是对林肯核心价值观的解读,教师引导学生着重通过后两段话去体会:“1这两段话都在谈什么?2谈修鞋怎么会让参议员们赞叹不已呢?林肯其实想表达什么呢?”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

(6)聚焦悉心思考后的描述:“静心读一读林肯的演讲辞,先找到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圈画出来,再说一说。”因为老师的问题比较开放,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后描述得都比较好,显示出了一种真实的学习状态。

8.十一月的“阳光” 篇八

一段时间来,我邮箱里“单亲”的字眼总在眼前晃来挤去,其中,关于离婚后的单亲故事格外地多。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在《初雪》一文中曾说:“我的孩子,这个世界不是每一对父母都相爱。”当不相爱的父母分开后,单亲的家庭可能都要走过一段不寻常的路。

最近,一位离婚十几年的好友谈起她做单亲妈妈的经历。她说,当深爱的丈夫决然地离开她和儿子后,她一下子变成了恨意满腹的怨妇,这使得她的心灵、生活和工作内外交困,曾几度她想在黑夜里抱了儿子跳下楼去。当有一天,她突然注意到幼小的儿子含着小手指缩在角落里怯怯地看着自己,那双眼里有着和年龄不相称的忧郁时,她一下子被击中,开始郑重思考:以后的路我到底该怎样去走?该怎样去爱和教育儿子?这样的追问,让她开始一点点调整心态,慢慢鼓起勇气向面临的种种困境一次次冲锋。当片片阴霾渐离渐远,岁月的坡道被甩在身后时,她发现自己对儿子的教育也越来越从容。如今,她的儿子已长成为一个帅气阳光的大男孩,他是老师的“宠儿”,同学眼中的好友。他经常给妈妈去送工作餐,晚上惦记着接妈妈回家,甚至还给妈妈介绍男朋友,还会带着妈妈的问候去看望远方的爸爸。

从朋友的谈话中,我捕捉到了这些关键词:直面现实、积极理性、化恨为爱……当然,这需要足够的心胸、勇气、智慧和努力作支撑。有一句话她说了多次:单亲妈妈,更重要地是先教育好自己,学会和坚持付出爱,爱自己、爱别人、爱工作、爱生活。正如单亲家庭出身的著名演员孙俪所说“爱比恨容易”,也只有这样才能带着孩子向光和亮的地方奔去。

十一月,让我们只记住阳光。

上一篇:三年级美术教案上下一篇:i的复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