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风险

2024-08-18

成本控制风险(共8篇)

1.成本控制风险 篇一

第一讲 税收风险防范与纳税成本控制

一、税负分析 1999年 突破1万亿元 2010年近八万亿元 税种多 税率高

消费者:纳税人 企业:收税人 税务局:数钱人 银行:存钱人 财政局:花钱人 消费者:受益人

二、税收风险分析

(一)少缴税

1、非主观故意。

2、主观故意。

个体户——中小企业—达到规模—上市公司 生意人——商人——企业家——资本家——慈善家 生存 发财 发展 家族 人类 分析:侥幸。(1)查不出来;(2)搞定。

风险之二:多缴税

第一,权益放弃。如增值税专用发票超过认证期不得抵扣。财产损失未按规定审批。税收优惠不知道。第二,税收安排。茅山牌野生苦瓜茶 公司分立 农厂——茶厂

税务安排:集团组织架构安排、公司股权结构安排、业务流程安排、交易结构安排。

花生米——————花生油+花生粕

春季客户联谊会

活动期间,共赠送数码相机180万元。作: 借:营业外支出-馈赠180万元 贷:银行存款180万元

凭证:商场开出的增值税普通发票。

三、税务管理

目标:降低税负 防范风险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国税发[2009]90号)完善制度: 业务流程: 岗位职责

财务总监:税务筹划、企业内控、资本运作、报表分析

税务顾问:事前决策、日常咨询

税务部:参与公司决策、设计操作方案(税务安排)、审核经济合同(税务安排、条款规范)、开展纳税自查、税务稽查论证、协调纳税争议、组织税务培训、集中税务咨询、指导纳税申报、税务审批、税务备案事项,定期(按月)收集、整理、更新、解读、传递税法,税收统计分析、税收风险评估、加强发票管理、税务档案管理、关注税制改革、完善税务管理制度、绩效考评与奖励、其他涉税工作。

集团公司——税务顾问

财务总监

税务部(经理)

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税务师事务所 办税员 办税员 办税员

第二讲 税务稽查风险防范与沟通技巧

要求: 事实清楚 依据充分 程序合法 处理适当

一、事实认定

应纳税额的大小是由生产经营情况决定的。经济合同、账簿凭证是生产经营情况的载体(证据)。合同条款的不规范、会计差错,都会导致税务人员错误地认定事实,从而错误地适用税法,导致多征、错征。案例:某企业将股权的增资款,首先计入资本公积,办理股本变更后,将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

房屋认购协议 订金 诚意金意向金

租赁合同:

租期一年,月租金1万元,前2个月免租。租赁一年,年租金10万元。支付日期:从第3个月起,每月支付1万元。每月确认损益10/12个月。

股权转让业务: 鉴于:

1、甲公司持有M100%,出资额2000万元,账面价值亦为2000万元。

2、基准日,M公司欠甲公司债务800万元。甲将M100%转让给乙公司,约定:

1、转让价格为4000万元

2、甲公司承诺:放弃M公司债权800万元。请思考:三方分录?

鉴于:

3、甲公司持有M100%,出资额2000万元,账面价值亦为2000万元。

4、基准日,甲公司对M公司债权800万元。甲将M100%、债权一并转让给乙公司,约定:

3、股权转让价格为3200万元

4、债权原价转让800万元。请思考:三方分录?

鉴于:

1、甲公司持有M100%,出资额2000万元,账面价值亦为2000万元。

2、基准日,甲公司欠M公司债务800万元。甲将M100%转让给乙公司,约定:

3、转让价格为4000万元

4、乙公司、M公司共同承诺:受让后,M公司免除甲公司债务800万元。请思考:三方分录?

改为:股权转让价4800万元,支付方式:4000万元现金支付,剩余800万元由乙方代甲方偿还M公司债务。

相关法律主体的会计分录

二、税法依据

1、谁主张谁举证

沟通方法:先肯定,再反问。

2、政策执行时效

案例:财税[2006]162号:土地出让合同按照“产权转移书据”计征印花税。该文件没有注明执行日期。文件于2006年11月27日颁布。

税务机关依据该文件要求某房地产企业2004年、2005年与国土局签订的出让合同,补交印花税。:原国税发1991155号:土地出让合同,不属于印花税暂行条例列举的征税合同,不征印花税。

(1)查询此文件之后,是否有新的文件?(2)文件执行起始时间:

A. 如果税法(广义:法律、法规、规章、复函)已注明执行日期,从其规定。

B. 如果税法没有注明执行日期,区别情况处理: 对已颁布税法的解释,其执行时间与被解释的文件一致;如果对已颁布税法的修订,从该文件颁布之日(含本日)起执行。C. 新法不得溯及既往(实体从旧原则)。

3、精准理解税法

穿透:立法精神、出台背景、执行时间、新旧衔接、税法与会计差异、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举例说明)。

方法:查找有无补充规定(通常是函复); 建议主管税务机关书面请示总局,答复后执行。还要注意请示书面材料由纳税人起草,税务机关修改,以免税务机关断章取义。

例:

集团(老板个人持100%)

子公司甲 子公司乙。。。(集团75%、美国25%)(集团75%、香港25%)

生产衬衫 生产西服

借:其他应收款-老板2800 贷:银行存款2800

次年地税稽查:财税[2003]158号:个人股东向公司借款到纳税末不归还,又不用于本公司经营,视同分配,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计征个税。

例:新疆某企业享受从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三年。该公司将第一年的亏损安排到第四年弥补。“先亏先补,连续计算不间断”。

例: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34条: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费用,从开始生产经营的次月起,在不短于五年的期限内分期摊销。

有人发现税法未强调平均摊销。

120万元。第一年摊1199999,第2-5年 1元

4、严密逻辑推理

税务处理决定书:贵公司2010年8月第234号凭证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向甲公司支付违约金30万元,向职工张某支付工伤赔偿15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第二条、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应调增所得额45万元。

三、账务调整

四、法律责任

(一)纳税义务

1、多缴税款。征管法第51条:三年内发现多缴税款可以退还。

2、少缴税款。

(1)漏税。只补不罚,过期不补。

征管法第52条:因税务机关的责任导致纳税人不缴或少缴税款,在三年内追征,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纳税人因计算错误等原因(是指非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或者出现了明显的笔误)少缴税款,在三年内追征,最长五年。

征管法实施细则第98条:因税务代理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代理,导致纳税人少缴税款,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及滞纳金,并对税务代理人处以少缴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2)避税(黄灯)。只补不罚,不加收滞纳金,从08年1月1日,关联交易转让定价被补交所得税的,从税款所属次年6月1日起,按照基准利率加收利息。如果纳税人不配合税务机关定价调整,税务机关有权按照税法规定的方法核定价格,并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再加5个百分点。此利息不得在税前扣除。母公司25%——全资子公司15%——客户 税务机关应补25%,还是10%? 答案:补税率差10%。

《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国税发[2009]002号)第30条:只要总体上国家税收没有减少,原则上不作调整。

企业所得税法特别纳税调整一章“纳税人采取一切不符合商业目的的安排,导致不缴、少缴、递延纳税,税务机关都有权合理调整。”为了防止税务人员滥用税法,侵害纳税人权益,必须报经国家税务总局反避税处函复后执行。转让定价:关联交易

转移定价:独立交易。——对转、互转、前后转、交叉转。

(3)偷税。既补又罚,过期不罚。

征管法第52条:税务机关有权无限期追征所偷税款和滞纳金,但超过五年不再处罚(征管法第86条)

(二)扣缴义务。

1、扣缴金额

2、扣缴时间

3、缴纳地点。重庆某集团收购香港A公司持有三亚M公司100%股权。A公司应纳税款由重庆某集团代扣代缴。

4、法律责任:征管法第69条:未按规定扣缴,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并对扣缴义务处以50%以上3倍以下罚款。

国税函[2004]1199号:向纳税人追缴税款时,既不对纳税人,也不对扣缴义务人加收滞纳金。

(三)其他责任。。。。。。。。

五、文书签字

10000万元

六、税务档案

第三讲 企业所得税难点与沟通技巧

一、权责发生制(普遍性与特殊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除另有规定者外,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另有规定,必须有明确的税法依据。

1、某企业2010年9月管理费用列支一笔当期咨询费30万元,作:

借:管理费用-咨询费30万元 贷:预提费用-**事务所30万元 附件:合同、发票。

2011年6月税务检查时,上述款项仍未支付。稽查局: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可以扣除,上述款项没有支付,因此不得扣除。

请思考:可以扣除吗?如何沟通?

2、年末计入成本费用尚未支付的利息、水电费能否扣除? :可以。

3、提而未交的营业税、房产税能否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实际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允许按规定扣除。

4、高尔夫球场销售会籍卡,每张30万元,服务期30年。

一次性确认所得,还是30年平均确认? 营业税是一次性缴纳,还是分期缴纳? 借:银行存款30万元 贷:递延收益30万元

借:预付账款——预付税金30*5%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30*5% 年末: 借:递延收益 贷:主营业务收入

同时,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贷记预付账款-预付税金。

所得税按30年平均缴纳,与会计处理一致,不作纳税调整。——国税函[2008]875号

4、水、电、气公司向客户收取的一次性“开户费”。是一次性确认所得,还是分期? :一次性确认所得。(国税函[2008]875)

5、南宁某矿业公司收到地方政府财政补助3000万元。政府会议纪要:该款专用于矿井维护。公司按照剩余的开采期10年平均确认损益。请思考:一次性确认所得?还是分10年平均确认所得?

:国税函[2009]18号: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按10年平均确认所得。

6、甲公司向乙公司借款1000万元,借款期三年,自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年利率6%。合同约定:借款期满一次性还本付息1180万元。乙公司会计及税务处理如下:(1)会计:每年确认利息收入60万元

(2)计算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8条: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应收利息的日期确认。

(3)纳税调整方法:第1、2年利息收入分别调减60万元。第3年调增120万元。

7、股权转让业务

07年签订转让合同,收取30%价款 08年收取70%价款

09年元月办理股权变更登记。请思考:股权转让计税收入确认? 答案:国税函[2010]79号:股东变更之日。

二、追溯调整原则(权责发生制)

由于定期减免税、税率调整、弥补亏损期限等政策性因素,要求准确计算每一所得额(收入额、扣除额),不得提前或滞后。这是反避税原则的要求,也是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对以前所得额计算错误,都需采取追溯调整办法。

1、甲公司2004-200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2006-2008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2004年申报所得1000万元,已享受所得税优惠330万元。2010年7月税务检查发现2004年隐瞒收入200万元至今没有入账。请思考:是否补税?是否罚款?

:国税发[1997]191号:免税查补税款,不补税。减半,查补税款,按减半补税。征管法第86条:超过五年不再处罚

2、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暂估结转固定资产,并从次月起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后,调整固定资产原价。

会计:不调整已提折旧,采取未来适用法,在剩余年限内继续计提折旧。

税法:财税[2004]215号:采取追溯调整法,即重新计算原所属折旧,涉及应补退税款的,按规定处理。

3、甲公司2007发生财产损失300万元,已作营业外支出处理,年终30个工作日报税务机关审批财产损失,由于证据不足,暂未获得审批,企业主动作纳税调增处理。直至2010年3月,方才取得税务审批,允许在税前扣除。请思考:如何处理? 答案:重新计算07年所得额,按规定办理退税或抵顶当期(2010年)应纳所得税。如果07年亏损,08年所得相应调整,并按规定办理退税等手续。——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5号公告、国税函[2009]772号。

三、配比原则

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所得额,而不是收入额,所得额是必须扣除成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弥补亏损后的差额。征管法第35条:收入准确、成本不准确,税务机关应当核定征收。

国税发[2008]30号:应纳税额=收入额*核定利润率*税率

查补税款=流失税款;不得“以补代罚”,对纳税人的违法行为,按规定处罚,但不得改变计算税款的方法。

1、税务机关查增的收入,能否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扣除的基数? :可以。

2、税务机关查增的会计利润,能否作为计算公益性捐赠扣除的基数?

:可以。

3、税务机关查增的应纳税所得额,能否先弥补所属及以前亏损后,再计算补交税款?

:可以。——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20号公告。

3、某商贸企业采取账外经营(部分业务进销不入账)偷逃税款被查。请思考:查补账外收入,同时,账外的成本(能够提供合法凭据)能否扣除?账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没有超过180天能否认证抵扣? ——国税函[2005]763号

4、某混凝土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所有原材料均为个体运输户提供,均未取得发票,企业只记载收入和往来。无其他任何核算。申报税费时,根据估计数编写财务报告。

四、客观性原则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允许按规定扣除。

“实际发生”是指各项经济交易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真实的经济交易必须取得合法的凭据(证据),即原始凭证。包括经济合同、汇款单据、入库单、个人身份证复件、法院判决书或裁定书、律师调解书、评估报告等等,其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规定,应当取得发票的,还必须取得发票。

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88号)等文件规定:未按规定取得合法凭据不得在税前扣除。

1、合法凭据是指发票吗? 合法的凭据≠发票。

第一,合法的凭据范围大于发票; 第二,并非所有支出都需要发票。

2、哪些支出必须取得发票?哪些支出不需取得发票?

(1)向国内单位或个人支付的款项,凡属于增值税或营业税征税范围(无论征税,还是免税),都必须取得发票。反之不需要发票。

(2)向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组织支付的款项,开具财政票据。

(3)向国外的单位或个人支付的款项,应取得收款收据。

常见不需要发票的例子:

向员工支付的工资薪金、工伤赔偿、法定补偿金;不构成价外费用的违约金;房地产企业向居民支付的遮光费;捐赠支出;土地出让金;税费;统借统还利息支出;股权(股票)受让款;接受投资的房屋、土地使用权或其他无形资产;以合并、分立方式取得的非现金资产等等。

请思考:向职工个人支付的集资利息是否取得发票?

企业购买旧设备?

农民个人将自已种植的树木转让给本公司?

3、发票开具时间和地点是如何规定的? 北京甲公司(债务人)向上海乙公司(债权人)借款1000万元,时间三年,年利率6%,合同约定,在第三年末一次性还本付息1180万元。请思考:发票应当何时何地开具?

发票开具时间: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在实际收到利息与合同约定的应收利息日期孰先原则确定。本例,在第三年末一次性开具。

请思考:甲公司第一年、第二年列支的利息既没有支付,也没有发票,能否扣除?

发票开具地点:营业税纳税地点——上海。

4、发票开具的金额是指实际交易的金额,还是流转税计税依据?

旅游公司的营业额是指旅游公司向旅游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为旅游者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门票等成本。

外购不动产再转让,按照售价扣除买价后的差额,作为营业额。

开票的金额是指实际交易的金额,即应收价款。

5、应取得未取得发票,如何纳税调整?以后取得补开发票,如何处理?

:汇算清缴期满之前,纳税允许扣除的金额,应当取得发票却没有取得发票的,必须作纳税调增处理。汇缴期满的当年或以后又取得补开发票的,不得直接调减收到发票的所得,而应当采取追溯调整办法,重新计算原所属的扣除额、所得额、所得税,涉及应退税款,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办理退税,或者抵顶当期应纳所得税额。

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税法要求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必须取得发票,目的是加强上游企业税收的管理,如果上游企业不开发票,有可能隐瞒收入,偷逃流转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应取得未取得发票,调增所得。取得补开发票,再追溯调整。

该项纳税调整,既不是永久性差异,也不是时间性差异,不会产生递延税款。企业应作备查登记。

以后取得发票,涉及应退税款的,作: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以前损益调整

凭证:发票、税务机关审核确认资料。应退税款抵本年应纳税额的,在预缴本年所得税时,作为本年已交数填写。

第二,应取得未取得发票,是指应当在本开具的发票(注意开票时间)。

第三,应取得未取得发票,如果是已经扣除的金额,才需纳税调整,反之,也不作纳税调整。

例如,在建工程(合同约定:先支付定金,再按照形象进度支付工程款,按规定,收到定金、合同约定的应收工程款日期开具发票)成本中应取得未取得发票的金额,由于没有计提折旧,因此也不用作纳税调整。

第四,为什么要追溯调整,而不能简化处理,直接调减收到发票的所得?

:这是权责发生制(实施条例第九条)的要求,也是反避税要求。如企业不得将免税期间的发票,在应税期间调减所得。

第五,依据征管法第51条:缴纳税款之后三年内发现多缴税款,可以申请退还。

因此追溯三年。超过税款所属期三年,一律不再退还。

第六,发票截止日是12月31日,还是次年5月31日?

:5月31日。

6、未取得发票,应当调增未调增处理,被税务机关检查,税务机关应当如何处理(直接调增所得?还是要求补开发票?)补税后又取得补开的发票怎么办?

:在税务处理决定书下发之前取得补开发票的,不作纳税调整,税务机关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7、发票开具不规范(瑕疵)怎么办?

五、税法优先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纳税人采用的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一致的,必须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例:投资性物业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会计上不提折旧,计算所得税时是否允许调减折旧?

:允许调减折旧。

固定资产(房屋)会计上选择按30年计提折旧。计算所得税时,纳税人可以选择按20年折旧,前20年调减,后10年调增。第一年税法折旧年限一旦选择,不得改变(即使会计估计变更)。

注意:有些收入、成本的确认,税法没有规定的,视同所得税处理与会计处理一致(国税函[2010]148号)。

例如,外商投资企业减资,因汇率变动形成的资本公积是不征企业所得税的。

六、合理性原则

第一,凡税法规定了具体扣除比例的,从其规定;凡没有明确扣除比例的,则全额扣除。前提是与生产经营有关。

第二,各项支出应当符合经营常规,对不符合经营常规的支出,税务机关应当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调查。

七、准确性

允许扣除的金额必须准确,不得估计。(1)除税法明确允许扣除的准备(如金融企业的贷款损失准备)外,未明确的准备一律不得扣除。如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均不得扣除。

(2)除税法特别规定外,预计负债不得扣除(因为还没有实际发生,则金额是估计的)。

(3)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定的项目、计提基数、计提比例),计提的专用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可以扣除。——特别规定。

第四讲 增值税政策解析与操作

一、征税范围

难点: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

1、外购货物对外销售,并提供建筑业、服务业劳务,全额缴纳增值税。

例:甲企业外购设备销售给乙企业,甲企业筹划在合同中划分为设备价款和技术服务价款,然后将技术服务费开具营业税发票,缴纳营业税。

请思考:此方案,行否? :不行。

必须由另一家关联的企业与客户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2、自产货物并提供建筑业劳务,如果能够取得施工资质证书,税法允许征税,其中,货款缴纳增值税,施工费缴纳营业税。

为了规避定价的合理性,纳税人通常在异地成立安装公司。

2、财税[1999]273号:技术转让免征营业税。手续:将省科技厅技术认定书报税务机关备案(国税函[2004]825号)。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如果与技术转让费开在同一张发票上,均可享受免征营业税,另开发票的,不得享受。

以设备为载体的技术转让,必须分别开票,设备价款缴纳增值税,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定价必须合理,否则税务机关有权合理调整。

难点二:兼营

兼营增值税和营业税业务,如果同时向一个客户提供属于混合销售业务。

特殊规定:国税发[1996]202号:宾馆、餐饮企业兼营增值税业务,除非另成立分公司,否则一律缴纳营业税,不征增值税。

二、征收方式

(一)销项-进项

(二)简易征收办法(1)小规模纳税人

(2)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特定产品(3)销售08年12月31日之前购买的旧设备

(4)旧货经营(指购进旧货再出售)单位经营旧货 注意:

第一,自然人销售货物不得办理一般纳税人。第二,不经营发生增值税业务的企业,即使销售额达到标准,可以不办理一般纳税人。

如房地产企业销售多余的钢材

第三,即使是个体户,凡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也必须办理。化整为零,可以有效解决标准问题。

第四,小规模划转为一般纳税人,期末存货最好为零(提前销售或退货)。

第五,因为小规模纳税人是不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因此一般纳税人销售给小规模纳税人,应注意下列问题:

(1)运输费用应则小规模纳税人承担。一般纳税人收回代垫运费,不属于价外费用,不征增值税。运输公司将发票抬头开给小规模纳税人。

(2)成立培训(考试)、营销策划公司,采取“二对一”模式,可以分解为增值税收入和营业税收入。

三、计税依据

(一)销项税

1、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1)代垫运费不属于价外费用。

(2)终止交易,销售方收到的违约金,不属于价外费用

(3)销售方收到的货款延期利息,属于价外费用,缴纳增值税17%(或13%),如果与客户签订借款协议,可以应收账款转入其他应收款,从而利息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

不过,如果是关联方就不用这样操作了。(4)销项税的筹划:

第一,通过税收优惠筹划。例如生产农机是缴纳13%,财税[2001]113号:批发、零售农机免征增值税。因此,成立农机销售公司,由生产企业销售给农机销售公司再销售给客户,可以节省一道增值税。

第二,通过成立关联公司将某些服务,由混合销售全部缴纳增值税,转化为营业税。注意客户的性质。

第三,销售方发生的咨询费、运费、指导服务费、安装费等成本费用(营业税发票),如果能否客户承担,可以减轻税负。

2、视同销售业务

凡所有权转移,均需视同销售。

自产产品如果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虽然所有权没有转移,也需视同销售。(如自产钢材用于本企业建厂房)。

无偿赠送视同销售。买一赠

一、买五送

一、捆绑销售不属于无偿赠送。注意操作方法。

案例:“好立方” 董事长:陈建华 主业:食品包装

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几家包装厂,年销售总额20余亿元。

2年前,第二创新——新品牌“好立方”——连锁超市。

特色:超市是可移动的——废旧集装箱改装

地点:不在城、镇,而在村!

问题:

解决方案:

(二)进项税

1. 所有外购的货物(包括工程物资、礼品)都需要取得专用发票,实际领用时,如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再计算进项转出。

2. 存货发生了非常损失需转出进项税。实施细则第16条: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丢失、被盗、以及变质失效损失。

(1)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不再转出进项税。

(2)生产过程中合理的损耗,无需转出进项税。(3)运输过程中产品变质、损坏,属于管理不善,需转出进项税。

(4)食品、保健品、药品因为供过于求,超过保质期,而报废,不属于非常损失。

(5)商品减值(跌价),应当提取减值准备,不属于非常损失。

(6)超市每月都会盘盈、盘亏,通常是商品串号,属于会计差错,应当盈亏相抵,然后作为损失,并转出。(7)原材料损失,通常不考虑原材料成本中的运费7%、人工等,直接转出进项税17%。对于农产品需换算,应转出=原材料/(1-13%)*13%。

产成品发生非常损失,应转出外购部分的进项税。

应转出=产成品成本*物耗率*综合扣除率

物耗率=(产成品成本-人员工资等)/产成品成本*100% 综合扣除率=(原材料1*税率1+原材料2*税率2。)/(原材料1+原材料2+。。)

原材料发生非常损失,原材料成本300万元,税率17%。残值含税销售收入为25万元。请计算应转出?

应转出=损失额*税率=[300-25/(1+17%)/(1+10%)]*17%

3、兼营征免税产品、营业税收入,对征免税、营业税业务共同耗用的外购项目,其进项税划分不清,按照比例计算转出。

操作技巧:。。

思考题:原材料用于产品研发:

(1)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2)不视同销售,但需转出进项税(3)既不视同销售,也不转出进项税 答案:(3)

思考题:公司将产品发放给员工:(1)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2)转出进项税

(3)既不视同销售,也不转出进项税

答案:(1)。注意:如果原材料用于发放给职工,进项税转出。

思考题:公司将生产的饮料用于本单位招待客人:

(4)

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5)转出进项税

(6)既不视同销售,也不转出进项税

答案:自产产品用于个人消费,视同销售。如果是外购,则进项税不得抵扣。

思考题:公司将生产的饮料用于赠送给本单位客人:(7)

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8)转出进项税

(9)既不视同销售,也不转出进项税

答案:外购或自产产品用于无偿赠送,视同销售。

思考题:发动机生产厂家将产品用作本公司固定资产使用。是否视同销售?

:否。

思考题:钢材生产厂家,将产品用于本公司建造办公楼,是否视同销售?

:是

思考题:

甲公司有A、B两种产品,均对外销售。其中,A产品继续加工成为B产品,且B产品免征增值税。A直接对外销售,需缴纳增值税。

A用于连续生产免税B,是视同销售,还是转出外购原材料、水电等进项税? 答案:转出。

筹划:

四、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总公司将产品划拨到分公司用于销售,总公司、分公司分别缴纳增值税。

总公司划拨到分公司的货物,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如何规定的?

(1)按照具体结算方式判断(2)发货的当天 答案:(2)。

第五讲 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 年薪60万元。

每月发放5万元,税率30%。改为:

每月发3万元,一次性奖金24万元 36万元税率为25%,24万元税率为20%。

二、劳务报酬

三、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四、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2.成本控制风险 篇二

适时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投资者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 进一步推动投资理念的转变;创造性地培育机构投资者, 改变投资者结构;回避股市系统风险, 促进股价的合理波动, 充分发挥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与功能, 等等。但是, 股指期货也有其风险, 保证金机制所产生的杠杆效应、每日结算制度带来的资金压力以及期货高于现货市场的敏感性, 都给投资者造成了看得见的风险与压力, 它为投资者“以小博大”提供可能的同时, 投资风险也被同步放大。

2007年10月底,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 中国股指期货在制度和技术上的准备已基本完成, 推出的时机正日趋成熟。一段时间以来, 只闻楼梯响, 不见人下来。股指期货吊足了各路投资者的胃口, 他们历兵秣马对股指期货充满了期待, 期待在将来的股指期货交易中一显身手赚得个盆满钵满。在股指期货何时推出仍然悬而未决的时候, 正是继续做好投资者风险控制教育的有利时机。

二、股指期货风险何在

股指期货作为金融衍生品的一种, 风险规模大、涉及面广, 具有放大性、复杂性、可预防性等特征, 股指期货使价值投资理念得到弘扬, 市场稳定性提高, 但是, 投资者投资方向一旦出现错误, 风险会成倍放大。对于股票投资而言, 三四个跌停也许并不会使持有者陷入绝境, 但对于股指期货, 10%的升跌就会将保证金全部蚀光, 满仓操作更有“暴仓”的危险。概括起来, 股指期货风险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资产价格波动。期货市场的投资机会是买卖期货合约的获利机会, 市场机会的把握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但是机会是市场预期、分析、判断的产物, 存在着不确定性。股指期货作为指数的衍生品与股票市场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相互影响、连锁反应, 股票指数的涨跌决定股指期货的赢亏, 股指期货发挥着指引股指现货的价格发现功能, 也可能使股票市场波动增大。

2. 杠杆效应。股指期货将以沪深300指数为交易标的, 假设股指期货的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10%, 投资者投资500万元的股指期货, 只需50万元的保证金。如果看对了方向, 当指数上涨5%时, 他的盈利为25万元;同理, 如果判断失误, 其亏损也会放大10倍, 它在放大盈利的同时也放大了亏损, 这种以小博大的高杠杆效应是股指期货市场高风险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亏损和股票的浮动盈亏不同, 是真金白银的实际进出, 一旦被强行平仓, 投资者不可能像股票那样通过长期持有获得“解套”。

3.高流动性。股指期货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规避现货市场的系统风险, 但是, 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 它有着不同于现货交易规则的高流动性, 具体表现在, 一是参与机构众多;二是T+0的交易制度和保证金制度, 投资者可以用少量资金在当日多次交易数倍于面额的合约, 再加上期货交易实行每日无负债结算, 一旦方向做反, 稍大的价格波动就可能招致强行平仓, 一次亏损就会将以前的盈利和本金消耗殆尽;三是作为期货产品的时间概念与股票不同, 一般持有5天以上即算长期, 持有期的缩短必然使交易更加频繁。

4.市场风险。股指期货业务中市场风险来源于它的不确定性, 因为任何分析都只是预测, 存在着与市场价格偏移的可能性。期货交易是一一对应的零和规则, 即市场存在多少买方合约就存在多少卖方合约, 如果市场中持有合约的买方赚了钱, 那么持有合约的卖方肯定就赔了钱, 反之亦然。投资者在每一次交易中, 不是充当买方就是充当卖方, 交易结果除了赚钱就是赔钱, 概莫能外。也就是说, 期货交易买卖双方必有一方赚钱, 一方赔钱, 这是机会和风险并存的客观原因。

5.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风险。如果股指期货市场管理法规和机制设计不健全, 可能产生流动性、结算、交割等风险, 在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初期, 可能使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套利有效性下降, 导致股指期货功能难以正常发挥。小而言之, 有的机构不具有期货代理资格, 投资者与其签订经纪代理合同就不受法律保护;某些投机者利用自身的实力、地位等优势进行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活动, 使一些中小投资者蒙受损失;投资者在一些经纪公司或者代理公司签署合同时, 由于不熟悉股指期货各个环节的流程, 不熟悉相关法规, 对于那些欺诈性条款不能识别而导致风险。

三、加强风险控制教育

股指期货的投资理念、风险控制、交易标的、风险特征和运行规律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 大力开展投资者教育和股指期货知识宣传、普及, 有利于帮助投资者尽早熟悉市场、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投资决策水平;有利于投资者树立科学的投资观念, 理性参与市场。

1.明确游戏规划。

股指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效果的好坏, 将直接关系到股指期货产品能否顺利推出、平稳运行、功能发挥、长远发展, 投资者风险控制教育以及股指期货知识的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监管部门、媒体和各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制定了“一规则三细则五办法", 明确了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 这是股指期货的基本原则及操作指南, 首要的任务是要宣传、普及这些规则、细则、办法。除了可以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大众媒体加以普及, 也可采取成立培训讲师团、编印各种基础知识读本等形式, 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教育, 避免期货经营机构和投资者在对市场缺乏基本判断, 对市场风险缺乏基本了解的情况下盲目参与。

2.突出风险教育。

投资者在依据预测提供的入市机会进行交易时存在交易风险, 期货交易机会和风险并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 一些投资者在入市之前不能正视期货交易的风险, 热衷于期货交易“以小博大"的市场机制, 这需要在投资理念和舆论宣传等方面积极加以引导, 帮助他们认识金融期货的特点, 客观评估各自的风险承受能力, 从而做出科学理性的投资决策。

3.培养理性投资群体。

把握机会是获取收益的前提, 控制风险是获取收益的保证, 投资收益实际上是把握投资机会和控制投资风险的报酬, 面对机会和风险, 不同投资者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有些投资者缺乏期货交易的常识和风险控制意识, 喜欢听信传言跟风而动;有些投资者缺乏自信, 在“一慢, 二看, 三通过"中失去了市场投资机会;有些投资者见涨就买, 见跌就卖, 一旦出错, 就立即砍单, 习惯过度交易, 热衷于短线交易和满仓交易, 没有止损概念, 这些非理性投资群体将是期货市场的失败者。风险控制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一批理性投资者, 他们对风险投资和资产管理有清晰的认识, 面对市场机会和市场风险头脑清醒, 习惯于从风险的角度来考察和选择市场机会, 每一次交易都能经过缜密的分析、事后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他们也会在某次交易中失手, 但是, 他们往往能够笑到最后, 成为股指期货市场上的赢家。由众多理性的投资者组成的市场才是理性的市场。

4.注意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风险控制教育既要宣传投资机遇, 更要告知市场风险;既要普及证券期货基础知识, 又要培训风险控制能力;既要明确金融期货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 又要正确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风险防范为重点, 深入剖析股指期货的风险特征, 使投资者获得启发和教益。初期可将工作重点放在基础知识、法规政策、交易流程、风险特征等基础知识的普及上, 随着投资者对股指期货市场的逐渐熟悉, 可以将培训工作逐渐过渡到交易策略、风险管理和市场研究分析等领域。股指期货对内地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 但是国外的期货市场大量的风险投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从中选取典型案例教育投资者, 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

加强风险控制教育, 不仅能够普及股指期货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 提高全社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 风险控制教育能够使投资者、期货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倡导理性参与的意识, 为股指期货的成功推出和平稳运行创造条件, 为期货市场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四、提高风险自我控制能力

股指期货在交易规则、方式、投资策略等方面与股票、债券、基金存在很大的差异, 与投资商品期货也不尽相同。对广大的证券投资者来说, 一定要深入地学习、系统地了解相关的知识, 以改变业已形成的投资习惯和心理。尤其是在股指期货推出的初期, 中小投资者最好能抱着尝试和学习的态度, 在资金运用、风险控制和危机处理等方面加强自我约束。机会总是青睐有所准备的人, 只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投资者, 才能成为股指期货市场的实际得益者。

1.实力上的判断。

每一笔期货交易既是一次赚钱的机会, 也是一次冒险。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 了解股指期货的风险究竟有多大, 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 量力而行, 才能享受到股指期货交易的乐趣。善于独立分析, 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不人云亦云, 不盲目跟风, 在交易中又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才能亏得起赢得起。

2.知识上的准备。

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必须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要有效地把投入资金比例、开仓头寸、止损幅度设置好, 如果在知识面和操作技巧没有预先的学习和贮备的情况下贸然参与股指期货, 将承受更多更大的风险。深入了解股指期货的基本知识、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 熟练掌握期货交易规则、期货交易软件的使用以及期货市场的基本制度, 将游戏规则了然于胸后再坦然进入这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市场, 将成为期货投资赢亏的关键。

3.心理上的准备。

期货合约是一个完全被放大了的市场, 对广大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心理上的考验。在指数大起大落, 资金大进大出的股指期货市场, 一些投资者出现贪婪、恐惧、急躁等情绪在所难免, 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 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在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范围内从事股指期货, 才可能够在操作中游刃有余, 避免出现心理上的崩盘。

4.控制风险的方法。

由于每日结算制度的短期资金压力, 投资者既要把握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日向现货价格回归的特点, 又要注意合约到期时的交割问题;既要抛弃股票市场满仓交易的操作习惯, 控制好保证金的占用比率, 防止强行平仓风险, 又要根据交易计划加仓或止损, 切忌心存侥幸心理硬扛或在贪婪心理驱使下按倒金字塔方式加仓。控制风险的方法很多, 理论上的积累固然重要, 也需要投资者在今后的操作实务中善于归纳、总结。

发展股指期货是完善和深化我国证券市场的必然选择, 通过风险控制教育, 让投资者掌握股指期货的运行规律, 了解股指期货的风险特点, 这样才能使投资者理性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确保股指期货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姜昌武.应对股指期货时代的市场风险.中国证券报, 2006.6.29

[2].冯子沣.股指期货市场的整体风险性质.证券时报, 2007.11.16

[3].陈晗, 张晓刚, 鲍建平.股票指数期货———理论、经验与市场运作构想.远东出版社, 2005

3.多元金融时代的风险成本控制 篇三

高风险成本使得许多企业的实际效率隐含价值为负数,即效率隐含回报低于风险成本:上市公司平均的效率隐含回报为10.8%,资本成本为16.3%,效率隐含价值为-5.5%;而我们重点关注的50家公司平均的效率隐含回报为15.4%,平均资本成本为17.9%,效率隐含价值为2.5%。

效率隐含价值为负数,意味着企业在长期中将失去股权融资空间,包括公开市场的股票融资空间和私募市场的基金融资空间,而股权融资空间的丧失最终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增长:A股市场地产企业过去五年的总融资额相当于期初(2006年初)总资产的59%,相当于期初归属母公司权益资本金的1.6倍,上述股权融资空间又推动企业极限发展速度提升50~100%。未来,多元金融空间将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股票市场融资和其他融资渠道,而多元金融空间的创造要求回报率高于风险成本。所以从长期看,财务安全的企业扩张速度并不一定慢。所谓扩张速度与风险成本的权衡,其实是短期扩张速度与长期扩张速度的权衡。

风险成本的历史痕迹

效率隐含回报是对企业安全回报的度量。实际中,一些企业为提升扩张速度、提高净资产回报率(ROE),会选择提高财务杠杆、突破安全底线。结果,在扩张速度和ROE提升的同时风险成本上升更快。

在香港,那些曾经出现过资金缺口的地产企业,系统性风险的度量值BETA普遍在2倍以上,有些甚至高达2.2倍,由此推算的股权资本成本较市场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达到20%以上,净资产价值(NAV)折价50%以上。而且,即使企业当前财务状况改善了,历史的“痕迹”也不会在短期内消失,高风险的形象会保留在市场记忆中,使高资本成本、高折价的现象持续数年时间。

4.成本控制风险 篇四

1.1 自然风险因素

石油钻井工程都是在野外作业,基本上都是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且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也是非常恶劣的,经常会发生各种恶劣气候,如沙尘暴、暴风雨、洪水、暴风雪等,这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正常施工,甚至会停工,从而增加钻井工程的施工成本。不同的石油钻井工程,其水文条件、地质种类、地质构造、岩层受力等均有很大的差异,并且有些石油钻井工程所设计的施工方案与实际工作情况不符合,对地层厚度、地层压力的预设都是很多的不确定性。此外,施工现场的环境也是相对恶劣,交通不便、供电用水不稳定等都会影响到正常施工。

1.2 技术风险因素

石油钻井工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技术因素,直接影响着项目的进展速度、开采效率以及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等,而这些也是影响石油钻井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在石油钻井工程的开展中,由干设计、测量和操作等一系列技术失误,很有可能会导致火灾、井喷等重大恶性事故,甚至直接造成整个工程报废。即是在实际作业中,发生事故的概率很低,若一且发生则是带来严重的后果,将大幅度增加钻井成本。还有很多钻井工程都沿用陈旧的钻井工艺,其开采效率非常低下、工艺非常繁杂,这直接增加了钻井的时间成本、人工成本、物资成本,从而提升了项目的总成本。

1.3 管理风险因素

石油钻井工程的现场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钻井工程具备长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性,工艺非常复杂、工种也是繁多,因此,现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现场施工的有序进行和高效开展。管理风险因素通常分为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管理制度、管理部门的设置以及风险意识、后勤保障、执行情况等,有些钻井工程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执行力度等都有所欠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缺少沟通,在施工现场经常出现很多不合理的施工行为,且工作态度消极怠慢,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导致成本超支、周期拖长、设备损坏、安全事故等问题。

2.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

2.1 自然风险因素控制策略

现场管理部门要实时关注气象预报,并且针对可能发生的恶劣天气做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包括储备物资、保温防冻、降温防暑等相关工作,尽量将恶劣气候带来的成本风险降到最低。技术部门也要不断加强对地质条件的认知水平,能准确捜集地质结构、水文条件、岩层构成等相关的信息,进而确保钻井项目工艺设计的有效性、科学性、合理性,使得钻井工程髙效进行。施工现场的合理选择与布置也是值得重视,包括供电、用水、施工场地、物资输送、住宿等一系列后勤保障,对现场施工环境务必要十分熟悉。此外,还能购买相关的保险,进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转移风险。

2.2 技术风险因素的控制策略

首先,应不断加强石油钻井工程的测量水平,进而能够保证所设计出的施工方案是与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是相同的,必须要加强测量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在施工现场,必须按照所设计的施工流程和正确的操作方式进行现场施工,并且还需要不断采用先进的钻井工艺,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同时在选择施工工艺时,应制定多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可操作性强、效率髙、经济成本低的施工工艺,从而有效降低石油钻井工程的项目成本。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明确其岗位职责,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成本控制意识,使他们在作业过程中能尽心尽责,提高作业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样能降低项目成本。

2.3 管理风险因素的控制策略

石油钻井工程项目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其制度要细化,对于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都需做出明确的管理规定,并且采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实现人性化、高效化、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每位管理人员的管理才能,划分岗位权利,端正工作态度,让他们明白在其位谋其职的道理。尤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树立安全施工意识,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让他们具备成本节约意识,为企业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施工现场,制定应急预案措施,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则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1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2.4 经济风险因素的控制策略

石油的价格的波动变化很大,易于受到市场的影响,因此,石油钻井工程项目所在国或区域经济形势、经济实力、经济环境及其经济问题的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变化都会带来成本风险。石油钻进工程都是髙昂的投资成本,如果经济形势变化过快,包括物资、汇率等变化均将提高项目的施工成本。尤其是现阶段全球经济全球化加快,且当前全球经济变化不稳定,经济因素已经成了增加石油钻井工程项目成本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控制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成本时应重点关注经济风险因素,并制定对应的策略。

3.结语

5.《仓库风险控制制度》 篇五

一、目的为对仓库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衡量,并采取损失控制措施,以最少的成本使风险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降到风险成本,在保证食品存储安全的原则下,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需采取一系列的决策和措施,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仓库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范围。

三、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细则

3.1员工健康管理

3.1.1食品仓库工作人员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

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食品仓库管理工作。

3.1.2食品仓库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方后参加工作,同时由人事部门建立健康证人员动态备案管理。

3.1.3仓库人员体检合格后应随时携带健康证,以备检查。

3.1.4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后不得涂改,过期、笔记不清无效。

3.2防蝇、防鼠害管理

3.2.1仓库防蚊蝇、防鼠工作由仓库主管负责落实。

3.2.2仓库所有区域的窗户统一关闭管理,各产品摆放区域放置防蝇和防鼠黏贴纸、防鼠夹、防蚊蝇紫外线灯及防鼠微波等工具。

3.2.3仓管员上班与下班前期仔细检查门窗是否有损,若有应及时维修;同时检查防蚊蝇和防鼠黏贴纸是否需要及时更换,行政部至少每周抽查一次放蚊蝇、防鼠工作是否落实执行。

3.2.4参照《防蝇、防鼠害检查记录表》执行。

3.3防毒、防盗管理

3.3.1仓库应防卫严密慎防投毒、防盗窃。

3.3.2仓库门口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非仓管员不得任意进入食品仓储区,发现外来人员进入应立即制止,上下班期间应仔细检查门窗是否关系,防止人为投毒和盗窃事件的发生。

3.3.3库区不得放置杀虫剂和亚硝酸钠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3.3.4库区定期组织人员清洁卫生,保持环境整洁,消除卫生安全隐患。

3.3.4仓库值班人员应认真落实执行各出入口的夜间巡逻工作,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3.3.4上班期间,仓管员应定时查看昨日各库区出入口24小时监控记录,如发现非法人员闯入事件,库区应立即关闭停止作业,保证现场完整,立即向仓库主管汇报,情形严重可向当地警方报案,电话110。每日监控记录如无异常,应定期删除记录,保障各监视器记录处于存储状态。仓库主管至少每周抽查一次防毒和防盗工作是否落实执行。

3.3.5参照《防毒、防盗窃检查记录表》执行。

3.4

防火、防爆管理

3.4.1仓库各区域放置的防火防爆设施和器材,按照布置图张贴在各出入口明显位置,同时各仓库门口设置安全标志,动用明火必须仓库主管授权批准,并做好相应安全防火措施。

3.4.2库区照明防爆应配置相应数量防爆灯,防火设备应配置灭火器材,消防器材放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1.5米内不准堆放物品和杂物。

3.4.3库区内的配电线路,需穿非燃性塑料管保护。应在库房外单独安装电源开关箱,仓管员离开库区时应拉闸断电;禁止使用不合规格的保险装置。

3.4.4库区禁止使用蚊香、电炉、取暖器等电热器具和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以及液化器具等易燃易爆物品。

3.4.5库区禁止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拭各种车辆、设备等。叉车除正常在库区外加油,其他人员工作使用汽油时须提前上报部门主管。

3.4.6仓库主管应定期组织电源、电源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和值班巡逻机制,落实各级人员防火责任制。

3.4.7行政部队仓库员工进行消防宣传、业务培训和考核,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以提高全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器材使用技能。

3.4.8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同时灭火器材由仓管员管理,负责检查、维护、保养、更换和添置、保障完好有效,消除火险隐患。

3.4.9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火灾,仓库人员在火焰的初期阶段应迅速采取措施,将火扑灭或控制火势的蔓延,并立即向本部门领过报告。部门领导接到火警报告后,立即向公司领导报警(同时讲清起火地点、部位及燃烧的物品)。如火势较大有蔓延趋势,灭火人员可直接拨打消防报警电话119,后再告知公司领导。

3.4.7对火灾事故的现场应由发生事故部门先行保护,任何人不得私自破坏现场,待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继续进入和工作。

3.4.8行政部每周抽查一次防火工作是否落实执行。

3.3.9参照《防火防爆检查记录表》执行。

3.4防潮、防汛管理

3.4.1库区室内地面高于户外地面,门窗、四壁完整不漏雨,食品包装箱摆放木栈板上,与地面直接隔离10-20CM。

3.4.2库区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3.4.3时时收集当地气象汛息,做好防汛防潮管理工作。

3.5防倒塌管理

3.5.1仓库内所有食品包装不能摆放在地面,要放在木栈板上。叠放时要做到“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堆放货物不宜过高,防止纸箱变形倒塌。

3.5.2搬动货物时,要注意轻拿轻放,注意保持食品箱的清洁要求。

3.5.3搬运货物时,重物要放在下面,货物过高时要缠绑绳子或胶带。使用液压叉车时要匀速拉动,不能超高、超快、超载。

3.6防事故管理

3.6.1仓库员工,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和接受过安全培训,3.6.1根据仓储九防(防蝇、防鼠、防毒、防火、防爆、防盗、防汛、防事故、防倒塌)的要求,仓库人员全面落实执行。

3.6.2遵守“三远离,一严禁”的原则:远离火源、远离水源、远离电源,严禁混合堆

放,严禁带火种进入仓库。

3.6.3专人定期检查消防设备,加强电线、电器和排水设施管理。遇到恶劣天气,要检查仓库是否安全。

3.6.4仓库内外通道保持畅通,不能堆放杂物。

3.6.5每天上下班检查仓库是否安全,关好门窗。

3.6.2行政部门将不定期抽查库区人员是否按照仓储九防管理细则要求,把工作落实执

行到位,消除和降低发生意外事故隐患,消除和降低公司因意外事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四、附则

4.1若有违反上述规定者将追究其经济责任。

4.2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

有限公司。

4.3本制度从公司成立之日起开始执行。

END

6.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篇六

内 部 风 险 控 制 制 度

为了提高公司资金的质量、防范和降低资金的管理风险,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我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机制以及风险管理制度。

1、公司设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从整体上控制资金运作中的风险。

2、制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贷款发放比例进行贷款发放,加强内部信息控制,实行空间隔离和门禁制度,严防重要内部信息泄露;前台和后台部门应独立运作等。

1.内部控制原则

(1)有效性原则。通过科学的内控手段和方法建立合理的内控程序,维护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1)独立性原则。公司各部门和岗位职责保持相对独立。

(3)相互制约原则。公司内部部门和岗位设置权责分明、相互制衡。

2.内部风险控制架

内部风险控制架构是公司为实现风险控制的目标,建立的涵盖公司经营管理各个环节,顺序递进、权责明确、严密有效的三道监控防线。

第一道监控防线:由各部门经理负责,部门全员参与,根 据公司经营计划、业务规则及自身具体情况制定本部门的作业流程及风险控制措施,同时分别在自己的授权范围内对关联部门及岗位进行监督并承担相应职责。各部门指定专人作为本部门的兼职风险控制管理员,配合部门经理和公司监察稽核部开展本部门的内控和监察工作。直接参与贷款发放、电脑系统、财务会计等业务的重要岗位,要尽可能设置双岗,属于单人单岗处理的业务,要强化后续的监督机制。在关键部门和重要业务之间要有书面凭据的传递制度,相关人员要在书面凭据上签字。实行双人负责的制度,出现问题,部门经理和具体经办人均要承担责任。

第二道监控防线:公司总经理负责,对公司各部门、各项业务的风险状况进行全面监督并及时制定相应对策和实施控制措施。

第三道监控防线:在董事会领导下,公司风险控制委员会掌握公司整体风险状况。风险控制委员会定期审阅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及相关文件,并根据需要随时修改、完善,确保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同步进行;在特殊情况下,在上报董事会同时,可以对公司业务进行一定的干预。

3.内部控制规则

内部风险控制规则是公司为实现风险控制的目标,建立的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两部分制度是相互对应、相互钩稽、相互制约,各自负责的关系。内控制度是汇集各项管理制度中的风险控制 措施,并对管理制度的制定提出风险控制方面的要求,管理制度要符合内控制度的要求。不同的管理阶层和部门负责,避免了内部人控制和流于形式。

管理制度由公司综合管理制度和各部门业务规章制度组成,是各部门在具体业务工作中所要遵循的业务流程和规则。它由各职能部门制定,公司总经理审阅和批准修改。内部控制制度是各个部门所要满足的各项业务风险控制要求及其具体解决措施的汇集。主要包括:风险控制、岗位分离、空间分离、作业流程、信息披露、资料保全、内部会计控制、保密、授权制度等一系列具体制度,由公司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审阅和批准修改。

以上所有制度根据公司章程规定需公司董事会批准的,需上报董事会。

4.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1)风险评估

a)董事会下属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对公司的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

b)执行委员会下属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和重大危机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危机处理方案并监督实施;负责对贷款发放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进行风险评估;

c)各级部门负责对职责范围内的业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2)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包括自我控制、职责分离、监察稽核、实物控制、业绩评价、严格授权、申贷分离等政策、程序或措施。

控制活动体现为:自我控制以各岗位的目标责任制为基础,是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在公司内部建立科学、严格的岗位分离制度、授权制度、资产分离制度,在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间建立重要业务处理凭据传递和信息沟通制度,后续部门及岗位对前一部门及岗位负有监督责任,使相互监督制衡机制成为内部控制的第二道防线。充分发挥公司风险控制委员会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业务全面监察稽核作用,建立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

(3)信息与沟通

公司建立双向的信息交流途径,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渠道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呈报渠道。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保证了公司员工及各级管理人员可充分了解与其职责相关的信息并及时送达适当的人员进行处理。公司根据组织架构和授权制度,建立了清晰的业务报告系统。

****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7.施工企业风险成本及其控制探讨 篇七

我们一般将风险成本分为三类:第一, 由风险造成的直接损失成本和间接损失成本共同组成的实际成本;第二, 无形成本。它是指社会经济福利、社会生产率以及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再生产等方面受到风险的破坏后果;第三, 预防或控制风险损失的成本。我们可以采取资本支出和折旧费、安全人员费以及训练计划费用和增加机会成本等措施预防和控制风险损失。对施工企业来说, 风险成本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1 工程款拖欠带来的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 建设工程业主拖欠承包单位 (人) 按照合同应当支付的工程进度款、结算款以及履约保证金和质量保证金的现象即为工程款拖欠。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由于建筑市场不规范、没有真正建立和运行项目投资法人责任制度和无序竞争等原因, 导致部分工程业主玩“空手道”。此外, 有的政府为了政绩和形象不顾一切大搞形象工程, 而施工企业为了生计迎合业主从而加剧了工程款拖欠, 这些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1.2 工程变更带来的风险

工程变更是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影响建设项目进度控制, 质量控制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因素。工程变更能够对建设项目在投资、工期、项目管理、劳动生产率以及引起施工索赔和合同纠纷五方面造成影响。工程变更多数情况下会造成扰乱作业工序、高峰期劳动力加剧以及原材料供应系统紊乱等影响。

1.3 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

建筑材料价格上涨, 对建筑施工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乙方采购材料和采用固定价格合同形式的, 对建筑业企业影响较大;相反, 由甲方采购材料和采用可调价格合同形式的, 对建设单位影响较小。建材价格上涨, 对采用采取固定价格合同形式的建筑业企业影响最大。主要表现在:

①建筑工程造价的大幅提升加剧了部分建筑企业的亏损。如采用固定合同的企业普遍提高成本10%-20%。②由于建筑企业资金紧张, 而在投标实行量价分离后加剧了拖欠现象, 因此, 建筑业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很大。③延误工期, 影响质量。由于建材大幅涨价以及建筑企业资金紧张, 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规避涨价高峰故意放慢施工进度或停工从而拖延工期, 甚至以次充好且偷工减料, 从而影响工程质量。④结算困难, 矛盾突出。工程实际造价随着建材价格的上涨而超过合同造价, 施工企业要求的提高工程造价很难得到投资方的认同, 尤其对于政府投资工程, 其合同多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并且在合同没有列入涨价风险, 从而增加了双方的矛盾。

低价中标带来的利润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低价中标模式的出现, 致使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最近两年的工程招投标中, 一类工程三类取费, 已是司空见惯。

1.4 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带来的诉讼风险

由于建设单位不能够及时支付工程款而造成施工企业拖欠分包工程款和供料货款。

2 施工企业风险成本控制原则

项目作为成本控制的对象, 但是控制的主体却是人的管理活动。其目的就是对人、物、财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降低成本以及增加项目的收益。因此, 要遵循以下原则对成本进行控制:

2.1 目标原则

目标原则作为费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 是指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费用估算和控制体系, 将费用估算转化成可控的预算并对其进行控制, 主要包括成本的设定和分解、责任的到位与执行以及执行的结果和修正目标等内容。

2.2 全面控制原则

此原则主要包括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两方面, 其中所谓全员控制是指成本控制涉及到的所有的部门、班组以及员工, 并且与每个人、每个单位切身利益相关并不仅是经营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事情。项目的每个过程甚至每个环节都会发生项目成本, 并且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

2.3 动态控制原则

动态控制作为一个不停检查、分析以及修正的循环过程, 是指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除了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外, 还要与目标值比较以分析其趋势和检查有无偏差, 如果没有偏差则继续进行, 如果有偏差则要找出具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4 规避风险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决策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政策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等都会体现在成本上, 因此, 项目部一定要注意风险的回避、分散以及转移。

2.5 节约原则

其作为成本控制的最基本原则, 是指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通过经常性检查找出偏差, 为了达到节约的目的除了优化方案外, 还要提高管理水平。但是一定要注意在应用此原则是找出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以及成本最低化后的合理性。

3 施工企业风险成本控制策略

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只有正视经营风险并且对其充分重视, 然后采取应对措施来防范、化解以及控制和规避经营风险才能有效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1 树立风险意识, 防范和化解经营决策风险

工程招投标作为施工企业的重点工作, 应当对项目的可行性、可能性以及可靠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建立合同评审制度, 完善企业合同管理。为了在评审阶段消灭合同隐患, 企业法律顾问应当在签订合同前对合同的风险性进行评估, 从而防止不利条款出现在合同中。为了明确承包人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 开工前应当进行合同交底。当合同条件发生变化时, 为了给合同争议准备证据以及为工程索赔打下基础, 应当及时搜集会议纪要、工程图片以及变更等重要资料。施工企业一般不要为建设单位提供经济担保, 也不要为相关联企业提供任何形式的经济担保。

3.2 正确处理客户关系, 防范和化解分包商和供应商的诉讼风险

施工企业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应当不断更新创新经营理念, 改变传统对供应商的认识。应当认识到分包商以及供应商作为施工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能够与施工企业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在与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时, 应力争列入支付分包工程款或货款的限制条款, 使分包商和供应商充分明了工程的资金状况, 最好以建设单位资金支付程序为前提或按相同比例付款, 以此回避分包商或供应商对施工企业的诉讼风险。

3.3 强化财务监控, 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为了有效减少坏账的损失, 应当对应收账款的风险进行控制;为了对贷款和担保的规模进行控制, 应当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从而对资金管理进行完善;为了对负债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应当对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以及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管理进行合理的确定。

3.4 强化内部管理, 增强低价中标形势下的盈利能力

要转变观念, 树立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 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抓住机遇, 走向市场, 壮大自己;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 以质量求信誉, 以信誉拓市场;强化内部管理, 向管理要效益。

摘要:风险成本是指由于风险的存在和风险事故发生后, 人们所必须支付的费用和预期经济效益的减少。风险成本的出现, 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 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甚至会带来其他的影响。因此, 加强风险成本的控制, 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施工企业,风险成本,成本管理与控制

参考文献

[1]杨广明.工程项目成本风险分析与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04) .

[2]林晓枝, 蔡雪峰.工程建设项目成本风险分析与管理[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6 (01) .

8.风险投资之风险分析与控制机制 篇八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风险分析 风险控制机制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也称创业投资,作为支持高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广义上讲,风险投资是对一切有意义的开拓性、创业性经济活动的资金投放; 狭义上则是一种主要对尚处于创业期且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企业的长期投资,以期待所投资企业的资本增值来实现投资回报的投资方式。其实质是通过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把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或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蜕资),从而不仅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还可以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

一、风险分析

由于风险投资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大多是具有较高增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技术的研究开发、产品的试制、生产,到产品的销售要经历许多阶段,而投资风险存在于整个过程中,来自于多方面。因此,加强风险投资的风险研究,规避风险,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主体的中存和发展。

1.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风险企业对高科技产品的创新过程,因技术因素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技术风险的大小由下列因素决定:(1)技术上成功的不确定性。新技术在诞生之初都是不完善的、粗糙的,能否在现有的技术知识条件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都是不能确定的。(2)产品的生产和售后服务的不确定性。产品开发出来后,如果不能成功地生产出产品或进行批量生产,仍不能完成风险投资的全过程。(3)技术效果与寿命的不确定性。一项高科技产品即使成功地开发、生产,事先也难以确定其效果。同时,由于现代知识更新的加速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技术的生命周期缩短,一项新的技术或产品被另一项更新的技术或产品所替代的时间是难以确定的。当更新的技术比预计提前出现时,原有技術将蒙受提前被淘汰的损失。因而高科技产品往往寿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4)配套技术的不确定性。一项新的技术发明后,往往需要—些专门的配套技术的支持才能使该项技术转化为商业化生产运作,如果所需的配套技术不成熟,也可能带来风险。

2.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风险投资运作中风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和不合理所带来的风险。风险企业大多为创新科技企业,这些公司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公司的创始人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在专业技术上各有特长,并对技术开发情有独钟,但他们在管理上却不是行家或对管理的细节不感兴趣。(1)决策风险。即风险企业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企业具有投资大、产品更新快的特点,这就使得风险企业对于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组织风险。风险企业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企业的增长速度都比较快、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这样就会造成企业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3)生产风险。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精确测定,致使实际的生产水平与实际的市场容量不一致而产生风险,所以这种生产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

3.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因资金不能适时供应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其主要与资金的筹集规模、来源渠道及其资金的结构等直接相关。(1)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主要体现在私人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存在很多障碍,而政府过分参与投资模式不合理,“官办官营”的投资模式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政府作为风险资本主要来源的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此外,养老基金难以进入风险投资领域,金融机构进入投资领域受到限制都是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的重要原因。(2)资本结构不合理。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结构面临着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安排不合理、筹资期限与投资期限结构不匹配、债权筹资与股权筹资结构不合理等不合理因素。

4.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需面临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市场风险主要包括:(1)市场的接受能力和容量难以确定。由于实际的市场需求难以确定,当风险企业推出所生产的新产品后,新产品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遭市场的拒绝。同时,市场容量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商业总价值,如果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推出投入巨大,而产品的市场容量较少或者短期内不能为市场所接受,那么,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无法实现。(2)市场接受的时间难以确定。风险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全新的,产品报出后,顾客出于不能及时了解其性能、对新产品持观望、怀疑态度,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从新产品推出到顾客完全接受之间有一个时滞,如果这一时滞过长将导致企业的开发资金难以收回。(3)竞争能力难以确定。风险企业生产的产品常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不仅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还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风险企业可能由于生产成本高、缺乏强大的销售系统或新产品用户的转换成本过高而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

5.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由于投资所处的社会、政策、政治、法律环境变化或由于意外灾害发生而造成投资失败的可能性。风险投资属于长期的股权投资,整个投资过程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为5年~7年),在这样长的时间内,风险投资所处的外部环境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有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灾难性的损失。这一风险的特点就是,它对于风险投资的参与者来讲是不可控制的风险。

二、风险控制机制

风险投资做为一种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投融资机制,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就在于其高风险。风险投资的风险不单存在于风险投资的某个特定环节,而是遍布全过程。事实上,高风险与高收益是互为依存的,没有高风险就没有高收益。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重要的不是根除风险——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而是把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承受的范围内。

1.风险分散的一般作法

一个首要的做法是,将风险资本在不同的行业和项目上进行分散。风险投资家为避免某一行业或某个项目的行业性、系统性投资风险,往往需要在不同的行业和项目上进行分散投资,即“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对于同一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亦需要进行分散投资的依据也在于此——创建阶段和发展阶段的风险程度各不相同。另一方面,针对同一项目需进行投资工具的不同组合。资金从来源上可以分为资本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其比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风险分散关系。此外,联合其他风险投资机构共同投奇同样不失为一个风险分散的好方式。

2.风险分担的机制

在风险分散的机制上,风险投资公司多采取有限合伙制(股份公司)的形式,入股者由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组成,养老保险基金等民间资本是风险投资公司资本的主要来源。有限合伙人提供股份的多数部分(最多可达99%),但只提供资金,不参与经营;普通合伙人只占有少量的股份(如1%),但负责资本的经营。由于有限合伙人不是少数的几个投资者,而是众多投资者某种形式的联合体,其资本来源相当分散,每个投资者所占的资本数额和比例都比较小,因而个人承担的风险就比较小,这样就从资本来源上实现了风险的第一次分担。

由于风险投资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普通合伙人,因此,风险投资公司在利益分配上采取了向普通合伙人倾斜的做法:如果风险投资获得成功,普通合伙人可获得远远超过其股份比例的收益(一般达总收益的20%)。这种利益分配办法对于普通合伙人产生了很大的利益激励。对于普通合伙人来说,一方面,其预期获利的大小完全取决于风险投资的收益水平,这就促使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精心管理好基金;另一方面,他们投入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尽管在比例上很低,但由于他们人数少,每个人投入的绝对数量在其个人资产中仍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这笔资金的损失对其影响会很大。因此,他们有风险约束的内在动力。通过利益倾斜和风险约束,在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之间实现了风险的第二次分担。

上一篇:餐厅父亲节活动策划下一篇:教师口语艺术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