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集团改革发展的意见

2024-06-24

对集团改革发展的意见(共8篇)

1.对集团改革发展的意见 篇一

关于对集团公司办公室保安整合意见的报告

集团公司: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只有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提升各项管理能力,才能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集团公司所提出的保安整合方案,对我公司来说是向更优化资源配置的探索,是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必须进行的一次变革,针对这一模式,我公司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整合的优势:

1.化零为整,节省资源。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各分公司保安,可根据情况进行抽调、分配人员,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解决了人员缺岗的问题;

2.统一规范,便于提升企业形象。由集团公司统一进行管理,可统一进行培训,统一进出厂区规范、礼仪规范,便于提升企业形象;

3.可互相监督,避免监守自盗。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可适当调动保安各个岗位,避免监守自盗现象的发生。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

1.各成员企业现场不一致,所有保安对各个现场都必须熟悉; 2.各成员企业生产产品不一致,安全点不一致,进入厂区作业,安全知识需要全面灌输;

3.统一规范的进出厂制度可能对特殊情况或不同企业存在实际操作中的难度。

以上意见如有不妥,请集团公司给予指正。特此报告

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〇年九月一日

2.对集团改革发展的意见 篇二

目前, 中国国企分布广泛, 涉及领域众多,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 国企规模越来越大, 出现了不少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的大型企业, 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 中国国企也愈发充当了中流砥柱的角色。但遗憾的是, 在每个行业, 中国国企没能成为行业领导者, 始终处于跟随地位, 做大的同时没有做强, 一些行业如汽车、电子等产量最大, 却在技术和质量上低于其他国家, 这与我们对国企的投入和期待远远不符。可以说, “规模很大, 强者较少;待遇较高, 贡献不够”很能概括目前国企的现状, 因此国企改革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国企下一步改革的目标, 首先就提出了国企都必须进行公司制改革, 发展为股权多元化公司。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成熟, 相当一大部分得益于企业内部权责分明, 管理到位, 制度先进, 发展思路清晰。以洲际酒店集团的成功发展经验为例, 中国国企改革从中可加以借鉴。

二、洲际酒店集团发展状况

(一) 洲际酒店集团概况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现代科学管理运动, 更使得现代公司制企业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活动的主角, 而创建于1946年的洲际酒店集团正是现代公司制在发达国家的产物之一。洲际酒店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及网络分布最广的专业酒店管理集团, 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运营及管理的酒店有4600多家, 酒店客房超过54.5万间, 每年接待超过1.5亿客人。其旗下包括洲际酒店及度假村、皇冠假日酒店及度假村、假日酒店及度假村、快捷假日酒店等9个品牌。

(二) 洲际酒店集团发展战略

1、明确的品牌发展战略:

洲际酒店集团是一家专门管理酒店的公司, 这是洲际酒店集团对自己的定位。它通过替业主 (酒店投资人) 提供管理经验、管理人员来经营酒店, 然后根据协议分红。这种远离实业的模式是其快速扩张的基础。洲际酒店集团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品牌特许经营、品牌产品延伸、全球品牌扩张、品牌宣传这四个阶段。

洲际酒店集团在兼并的热潮时期也走上了多元化经营的道路, 十分注重饭店产品的层次性开发, 针对客源市场的种类和消费层次, 开发了多样化酒店品牌, 并根据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经营策略, 从传统的洲际品牌出发, 通过兼并、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 先后延伸出皇冠、假日饭店、假日快捷客栈等品牌。尤其是在现代酒店业发展史上, 凯蒙斯·威尔逊开创了酒店集团成长的一大历史时期———特许经营时期, 通过特许经营建立酒店集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并在日后洲际集团的发展中一直作为集团成长的主要方式。

2、强大的营销网络系统:

除了传统的营销媒介外, 洲际酒店集团十分注重开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高科技营销手段推广饭店品牌。洲际酒店集团从1965年开始分别建立了独特的Holidex I和Holidex II, 现在集团拥有的Holidex III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民用电子计算机网络, 它同时拥有美国最大的私用卫星图象接收网络。同时洲际酒店集团管理着全球最大的酒店忠实客户计划优悦会, 该计划在全球拥有超过2500万名会员。

2004年洲际酒店集团率先开通简体中文预定网站, 洲际酒店集团中文网站与环球预订系统全面整合。2011年, 洲际酒店集团实现营收17.68亿美元, 运营利润6.16亿美元;实现净利润4.73亿美元。从2005年9月开始, 洲际酒店集团以“您是否在享受跨洲际生活”为宣传口号, 向顾客展示洲际酒店为顾客带来难忘且独特的经历, 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活动, 包括拍摄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 并在CNN、国际新闻网络以及英国航空、美国联合航空、美利坚航空、阿联酋航空、新加坡航空、《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新闻周刊》、《时代杂志》、《福布斯》、《金融时报》、《经济学家》、《泰晤士报》、《商业周刊》等媒体播出和刊登, 这极大地扩大了洲际酒店集团的品牌知名度, 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

3、独特的创新服务理念:

打开洲际酒店集团的官网首页可以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客人挚爱的杰出酒店……我们的愿景是通过创建“客人挚爱的杰出酒店”, 成为全世界最杰出的公司之一。通过我们喜爱的品牌酒店组合、优秀的员工和一流的交付系统实现我们的愿景。为顾客着想, 使旅游者外出期间过得愉快, 这正是洲际酒店集团的出发点;一切为顾客着想, 不断创新服务, 并实施标准化的管理, 是洲际酒店集团的一贯服务经营准则。长期始终如一的高质量酒店服务和创新使酒店集团的形象得以树立, 品质得到保障, 这些都是后期洲际成功进行全球化扩张和特许经营管理的坚实基础。

作为国际酒店环境管理协会 (IHEI) 的发起者之一, 洲际酒店集团率先在行业内发起绿色环保倡议。环境和当地社区始终是洲际酒店集团全球企业责任的重心所在, 洲际酒店集团也是率先测量环境和碳排放, 以及制定减排目标的酒店集团。

4、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洲际酒店集团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它不仅拥有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系统的管理模式和一支职业化、训练有素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管理人员队伍, 而且积极与院校联合, 设立自己的管理学院和培训系统, 培养和保留大批优秀人才。此外, 洲际酒店集团还充分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 统筹规划对集团内部员工的教育、培训、考核、晋升和奖励等各项措施, 尽可能地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 最终使集团内人力资源的生产率得到提高。

三、洲际酒店集团的发展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虽然中国国企与洲际酒店集团赖以生存的政治体制不同, 但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是相通的。洲际酒店集团的成功发展对改革中的国企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 打造品牌, 提高企业竞争力

品牌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 对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都至关重要。洲际酒店集团的战略定位是发展多品牌, 通过“明白所需, 满足所想”市场推广活动来提升品牌价值, 并推出“迅速快捷服务”“环球链接”“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和“让我们与众不同的细节”等新的服务措施, 满足客人的不同需求。

相对于洲际酒店集团, 因为国情和政治制度等客观因素, 中国国企多数处于有效竞争中, 能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也具有参与全球性竞争和跨国公司相抗衡的优势。但目前从全球来看, 国企行业集中度偏低, 还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国企必须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加大品牌国际竞争的战略研究和策划, 并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效率、营销策略等方面, 全方位提高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二) 服务品牌, 提升企业形象力

服务同其他有形产品一样, 也强调产品要能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洲际酒店集团拥有强大的规模经济优势, 规模经济作用使得洲际酒店集团有能力集聚巨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与研究制定完善的营销服务计划, 开展强大的营销攻势, 进行集团的统一营销服务, 并长期保持饭店品牌在公众中的特色形象。

国企在发展中, 尤其是国企改革进程中已意识到服务对企业的重要性, 但在相当多的企业里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认为服务就是服务于人, 忽略了服务于顾客的不是人本身, 而是一种代表企业形象的理念。

因此, 国企改革中的营销服务环节必须做到:高科技的广泛应用, 信息高速流动, 产品硬件标准趋同;逐渐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商品的品种、质量和价格大体相当。所以, 谁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谁就能赢得顾客, 赢得市场。

(三) 创新品牌, 扩大企业竞争力

创新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 通过资源的再配置, 再整合或改进, 进而提高或增加现有价值的一种手段。洲际酒店集团在发展之路上之所以走得远,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创新的经营方式———将特许经营方式引入饭店业, 并能及时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兼并与扩张, 同时以一种持续的企业创新精神使其各方面服务如预订系统等引导了全球酒店业的发展, 走出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

国企创新是一个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复杂问题:国企自身、国家政策以及社会文化传统都在其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面对像洲际这样来势汹汹的跨国集团和以苏宁电器为代表的民营企业, 国企创新能力的不足越发明显。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因此改革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创新的体制机制, 以现代企业制度来经营、管理、发展、提升国有企业;要有科学精准的发展战略定位, 制定与企业资源、市场相匹配的科学发展战略;要实施精细化管理, 转变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 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创造最优的投入产出比。只有坚持发展创新, 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突破自身发展瓶颈, 才能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四) 尊重人才, 增强企业生命力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洲际酒店集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激励手段:雇佣保障, 让员工感受职业安全;系统培训, 让员工持续充电;小型激励, 让员工享受快乐;心理契约, 让员工有意外收获。种种做法, 达到了既精简队伍又保证员工利益的目的。

借鉴洲际酒店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国企要转变观念, 要提高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牢固树立人才是企业资本的观念, 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强化薪酬体系的公平与合理, 同时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经营者和业务骨干队伍, 完善企业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抛开行政级别, 建立企业级别, 让企业从业人员工作上有干头, 经济上有赚头, 前途上有盼头, 从而达到企业的长治久安。

3.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篇三

【关键词】教学改革 中心问题 应试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70

教学改革有两个中心问题。首先,教育改革要转变教育思想。如果教育思想没有变化,改来改去是改技术细节,没有抓到要害。第二个是课程内容的改革。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这两个问题都是教育部的领导提出来的,我们都赞成,都拥护。

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以往的经验,绝对不能以运动的形式来搞,对此我们过去亏吃多了。轰轰烈烈地搞一阵,敲锣打鼓报喜,最后不行又都退回去了。教学内容是一个非常细致的问题,教师那怕在一两个问题上能想出办法有所改进,这就很了不起。全国那么多教师,每个人都在这方面创新再相互交流的话,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后我们教学改革的成果就会显著了。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内容的改革经常是要深思熟虑的,而且要反复实验,不行再改。

经常一项改革措施要经过几年才成熟。未必一个地方改了合适,对其地方也合适。这个东西要经过相当长的过程,是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而且大家相互交流,集思广益,逐渐积累,绝不是在一个短时期内按照一定的规划可以完成的。说工作要不断地进行下去,因为科学在发展,教育也要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很多东西是今天你觉得不错了,将来你的经验丰富了、水平高了之后你又不满意了,觉得还可以改。而且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所谓教学交流,我们认为,你光说我有什么什么想法是不行的,不落实。所以这几年我们多次搞教学经验交流有一条,请报告你教学实践的效果,你这个想法有没有落实在你的课程上,落实的效果究竟怎么样。而且效果往往需要更长的时期才能看得出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果只有想法而没有付诸实践的经验,往往不一定能成功。很多人都有想法,真正能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效果好的并不多,非常难。空谈一些课程应该体现什么什么精神,什么什么原则,是意义不大的。

教育思想的转变要针对我们国家的实际,也就是当前问题在什么地方。我本人根据多年的感受,感觉我们过去比较多的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而现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着重、着眼在学生素质的培养。这点是被普遍接受的,不过个人有个人的理解。就我个人的理解,学校恐怕永远要传授知识。人类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尤其是由于现在科技的发展迅速,应使年轻一代尽快地学好这些科学知识。传授科学知识当然得依靠学校。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问题是怎样传授。脱离了知识,素质的培养是空的。必须有一定的知识作为背景,科学素质的培养才有内容。

当然,对知识点我们要分析、要精选,讲有代表性的重要知识。不同的时代知识点有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设计课程时,不要单纯地考虑通过这个课程学生學到什么定律,会解那一类的习题。而更重要的是考虑一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以后,他们在科学素质上有什么提高。而且对于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你这个地区的学生能力都比较差,在它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比较明显地提高,就是成绩。有些重点中学原来学生入学的基础很好,那你就让他更好,提得更高,不要埋没了人才。

一、关于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不是一个确切的术语。我想可以说得稍微确切一点,这就是“用大量题海的操练,来对付高考,提高升学率。”你如果把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升学率自然会提高。可也不绝对。以高考命题为纲,用操练来提高升学率,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它确实可能使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学生的高考升学率提高一些。不过这种提高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的水平,往往是靠条件反射式作题,将学生的分数硬拔上去。但总的来说这是违反教学规律的。

二、关于教学改革

与国外某些比较好的教育方法对比,就能够看出,教学改革要改的是什么。我欣赏杨振宁先生的观点。杨先生在中国念的中学、大学、读的研究生,得了硕士学位。然后到美国读博士,得到了博士学位。他科学研究做得很好,得到诺贝尔奖。他对中国和美国两个社会的教育有切身体会。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美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而且是互补的。所以他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把各自的缺点克服,这不能不说是在教育方面的重大突破。中国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老师一般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非常耐心,按部就班,一点一滴的给学生讲,非常细致。假如没有讲前面,绝不会跳到后面去。

需要讲新的知识之前,预备知识必先讲好,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走上来,基础打得非常扎实。也就是过去我们经常提到的打好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础技能。我们学生的技能主要是在作题对付考试上,比美国孩子厉害多了。中国人最善于考试,缺点是什么呢?我们培养的学生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创造意识。这个东西到了高层次就成问题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一点,他离不开老师。他的本事都是老师教的,老师没教过的他就认为自己应该不会。所以碰到了需要自己有所创造,做前人没有作过的事时,就无计可施了。所谓创造,就是书上没写过、前人没作过、老师也没有讲过的事,就敢于去试试看。已经成熟了的东西,中国学生非常熟练。假如这个东西是科学上已经有的东西,需要把它论述清楚,这方面很善长。

4.关于加快金阳新区改革发展的意见 篇四

一、加快金阳新区改革发展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迫切任务

1、深刻认识金阳新区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市强力推进金阳新区开发建设,经过8年的努力,1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一批配套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功能逐步完善,4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新型现代化城区雏形初步显现。随着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移,金阳街道办事处、金华镇、朱昌镇划入金阳新区管辖范围,金阳新区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展;以贵广快速铁路为标志的7+2国家、省、市重大铁路建设项目的全面启动,金阳新区开始步入大提速、大扩容、大发展的关键阶段,进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

2、深刻认识加快金阳新区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金阳新区的建设与发展事关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事关我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目标的顺利实现。近几年来,我市的市情和金阳新区的区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金阳新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金阳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日益迫切,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亟待加强,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金阳新区改革发展步伐,及时调整目标任务,完善发展规划,促进金阳新区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上“走前列、做表率”,率先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

3、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总抓手和切入点,大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统筹城乡发展。2012年前,全面实现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的目标。2013年前,基本建立行政区管理体制,在全面完成建设区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基本完善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城市功能配套和生态产业布局,建立合理的生态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2009年——2013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以上,聚集人口30万以上。2013年——2020年,基本完成金阳新区198平方公里管辖范围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配套建设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努力把金阳新区打造成为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的新城区,强力推进金阳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健康发展。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管理职能

4、改革行政管理体制。金阳新区管委会要加快申报行政区工作,设立完善相关职能机构,逐步向行政建制区转变;全面加强198平方公里管辖范围内的经济管理、社会管理、规划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5、强化人事管理。市直部门派驻金阳新区的机构接受派出单位和金阳新区工(管)委的双重管理,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命、调迁须征求金阳新区党工委意见。改革金阳新区人事制度,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制、轮岗制、部分岗位聘任制等人事管理制度。

6、加强行政委托。市直人事、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人防、劳动和社会保障、林业绿化等相关职能部门依法授权或委托金阳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行使市级相关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职权。金阳新区管委会在市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相应的窗口统一审批办理区域内排污许可证、拆迁许可证、房屋所有权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证照。金阳新区城市综合执法职权由市城市综合执法局金阳分局履行。

7、完善财税征管体制。金阳新区按行政区理顺财税体制、财政收支、转移支付等工作。2012年前,对金阳新区管辖范围内实现的收入,继续全额留给金阳新区用于机构运转、开发建设

和债务偿还。凡属于金阳新区管辖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金阳新区税收管理部门统一征税。市直各部门在安排上级部门下拨、转移支付的各类经费时应将金阳新区视为行政区进行统筹考虑。

8、推进企业改革。贵阳金阳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实行与金阳新区管委会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09年4月前,在目前贵阳金阳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贵阳市金阳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还贷,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新组建的贵阳市金阳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金阳新区管委会的指导下做好金阳新区规划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一级开发等工作。

9、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建设,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新格局。支持贵阳市金阳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企业债券。鼓励采取BT、BOT、TOT等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加快资金循环。

四、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10、大力发展物流业和商贸服务业。按照《贵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8—2020)》的要求,从2009年起,启动11平方公里物流园区、市场带规划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贵广快速铁路配套物流商贸园区建设。2012年建成金阳物流园区并投入使用。鼓励企业在金阳新区内发展配送型、产业基地型、行业分拨型等多种物流体系。鼓励在金阳新区开发建设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特色商业街区、汽车4S店、专业市场等大型商业设施。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店、社区商业、特色餐饮、茶楼、酒吧、美容美发、洗浴、休闲娱乐以及小超市、小百货等便民服务业。2013年前,建成100万平方米以上各类商业购物中心。

11、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发展商业办公楼宇经济。鼓励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和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企100强企业及境内外上市公司入驻金阳新区。引进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及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心和决策运营中心。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2013年前,引进建成10座以上企业总部大楼。从贵阳市其他区(市、县)迁入金阳新区的企业总部,由金阳新区统一征收企业应缴的税费后按照一定比例补偿给企业总部迁出的区(市、县),具体比例由金阳新区管委会与相关区(市、县)协商。

12、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会展会务服务业,积极扶持创意设计、3G网络游戏、动漫、广播影视、高科技广告制作、网络传媒等文化、科技、体育、观光旅游产业和项目。2009年启动体育公园建设。2010年完成奥体中心一期工程。2011年完成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2012年前,建成覆盖金阳新区40平方公里的无线互联网络。2013年前全面完成奥体中心、体育公园、观山公园、十二滩公园、“文化山”等项目建设。

五、实施民生计划,强化社会管理

13、全面实施民生计划。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鼓励辖区企业招用本地农民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加快农民拆迁安置房规划建设,改善金阳新区居住条件。扩大社会保险在金阳新区企业、居民、农民中的覆盖面,提高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农业人口参合率。设立金阳新区社保和医保中心,启动金阳新区职业学校建设,引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中介机构。加大教育投入,将教育事业支出列入财政预算。制定金阳新区2009年——2013年教育发展规划。每年新建或改(扩)建1——2所标准化中小学,确保金阳新区内所有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创建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各1所,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标准新建1所高中。设立贵阳一中金阳班,招收具有金阳新区户籍并且在金阳新区实际居住和就读的学生。到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0%以上。

14、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区建设、基层民主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建设法制型和服务型政府,推进依法治区。重点加强通往金阳新区地段的治安巡逻,严打“两抢一盗”,创建无毒社区。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六、贯穿生态文明理念,加强规划管理

15、科学调整和修编规划。按照《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加快制定198平方公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立金阳新区各层次规划、专项规划、专业规划相互衔接的生态文明城乡规划体系。结合金阳新区范围扩展的实际,科学合理划定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2010年上半年完成金阳新区198平方公里分区规划方案编制。启动中心环北线、贵金线、北京西路道路两侧产业布局规划和组织实施。

16、严格规划管理。坚持依规办事,重大规划按程序报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审定。完善规划公示制度,听取各方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按照审批的规划开发建设,严禁随意调整规划。

七、加强城市管理,营造优美生态环境

17、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加强对公园、绿轴线、湿地、绿地、植被及森林资源的保护,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案件,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治理各种污染,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要加快修复和重建。抓好金阳新区管辖范围内百花湖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支持和发展各种生态环保项目、替代产业和替代能源。力争2013年前在金阳新区内建成5个节水型、节能型绿色社区;完善排水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城镇污水处理率达100%。

18、畅通新老城区交通。以政府为主导建立金阳新区公交客运服务网络。加强市客运行政主管部门与管理机构对连接新老城区的交通以及区内公共交通的组织、协调、服务和管理等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实行市场化运作,尽快在金阳新区设立公交分公司,增设定点定时、封闭运行的快速公交线路。

19、实行“整脏治乱”长效管理和网格化管理。加强对环境卫生、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的规范化管理。规划建设一批公厕、小市场等便民设施。规范户外广告、街景照明及亮化工程设施等审批管理,严格按照审批的规划方案统一设置。加大社区绿化、山体公园的建设以及主干道沿线立体绿化、美化。全面打造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示范区。

八、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市化率

20、促进城乡一体化。2010年前,力争将辖区范围内的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农民可暂时保留原土地承包权及相应的农村居民有关待遇。鼓励农民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采取联合或以土地入股形式,按照统一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在指定区域修建集中居住区或兴办产业。到2013年,金阳新区40平方公里范围内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并逐步向198平方公里推进。

21、加快“村改居”步伐。2012年前完成金华镇和朱昌镇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工作;2013年前完成辖区范围内所有村改居工作,并根据人口居住情况相应设立社区居委会和公安派出所等机构。调整和规范辖区范围内地址名称,展示金阳新区城市形象。

九、加大政策扶持,注入发展活力

22、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机制。凡在金阳新区实施的列入实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招商引资产业项目等重大项目,可纳入市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一事一议。

23、鼓励公建配套建设。观山公园、奥体中心、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文化体育等重大公建配套项目,继续享受市政配套费减免优惠政策。

24、保障土地供应。在安排全市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时,要向金阳新区倾斜,优先支持金阳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生态产业项目。

25、支持生态产业发展。金阳新区管委会定期制定和发布《金阳新区重点扶持发展产业目录》。对符合目录的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物流业等生态产业项目,其建设发展用地基准地价参照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进行招拍挂;对其购买或租赁办公用房可给予一定补贴。

26、设立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金阳新区地方财政每年要安排1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金阳新区重点发展产业项目,一定5年不变。

27、优化投资环境。对于入驻金阳新区的企业,除国安、纪检、司法、环保等部门依法进行的检查外,未经金阳新区管委会批准,任何单位和部门一律不得随意进行检查、评比、收费和

罚款。

28、鼓励商业地产开发。凡在金阳新区从事商业地产开发且注册登记纳税的企业,按实现开盘销售产生税收时计算财政奖励起止时段。

29、提升金阳新区城市建设品位。金阳新区范围内批准住宅用地中的三类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比例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平衡。

30、鼓励在金阳新区购房。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凡在金阳新区团购商品房的,经认定可给予一定购房补贴。具体认定标准及实施细则由金阳新区管委会负责制定。

31、加快金阳新区房产流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与金阳新区工(管)委要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金阳新区房产流转的相关政策规定。

十、提高执行能力,完善协调机制

32、提高执行力。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规范重大事项和任用干部的决定程序。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切实增强各级干部的执行力。

33、推行绩效管理和问责制度。制定金阳新区建设发展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将责任细化到每一层次、每一岗位。以公众评价为基础,全面客观公正地考核金阳新区建设发展的各项工作。按照《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阳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的通知》(筑党发〔2008〕38号),完善党政领导问责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

34、构筑廉政防线。建立健全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为重点的反腐倡廉体系。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坚决纠正不正之风,杜绝各类违纪违法现象。加强审计监督。加强对重大工程、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管理和监督。

5.学校改革发展建议意见 篇五

1.了解现今形势,分析学校现状,谋划发展。如今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高等教育已处于新时期。只有分析国家当前形势和学校现状,才能有更清醒的认识,以更崭新的姿态迈开学校改革发展的步伐。

2.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同时,突出学科特色,搞好对于重点学科的考察和管理工作,确定重点学科的发展动向,构建属于自己的特色学科布局。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深化教育改革。

6.对集团改革发展的意见 篇六

湖南省教育厅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民政厅?

省财政厅 省劳动保障厅 省建设厅 省卫生厅?

省物价局 省妇儿工委 省妇联?

(二○○五年八月十九日)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幼儿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幼儿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幼儿教育事业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对幼儿教育的重

要性认识不到位,简单套用企业改制的做法,将公办幼儿园推向市场,甚至出售;有的地方幼儿教育管理力量薄弱,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有的地方幼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小学化”的倾向。为加快我省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3号)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湘发〔2001〕16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湘发〔2004〕5号)精神,现就我省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全省幼儿教育要形成以政府办园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和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以示范幼儿园和中心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

到2007年,每个县级行政区域有示范性幼儿园、每个乡镇有中心幼儿园,全省建设100所左右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0―3岁婴幼儿入托率达到20%以上,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到2010年,全省0―3岁婴幼儿入托率达到30%以上,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70%以上。

2、各市州要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到2010年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作规划。原则上,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基本满足社会对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一般农村地区基本满足社会对学前一年教育的需求,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民族、贫困地区积极普及学前一年教育,适当发展学前三年教育。?

二、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3、落实“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省人民政府统筹制定有关幼儿教育的政策及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国扶县、省扶县的幼儿教育工作;市州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制定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积极扶持本区域内农村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计划,负责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庭幼儿教育、提供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筹措经费,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服务;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组织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动员组织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和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各级政府都有维护幼儿园的治安、安全和合法权益,动员和组织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活动,指导家庭幼儿教育的责任。?

4、各有关部门必须从各自职能出发,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拟订有关规章制度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对幼儿园的业务领导,制定相关标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考核奖惩和资格审定制度;负责国家举办的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的管理;具体指导和推动家庭幼儿教育;与卫生部门合作,共同开展0―6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

卫生部门要拟订有关幼儿园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6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

物价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支持和指导幼儿园(班)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根据办学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并公示。各地区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低收入家庭和流动人口的子女享有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对社会福利机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的适龄儿童,要给予照顾,有关费用予以减免。幼儿园用水、用电等,执行中小学校缴费标准。?

建设(规划)部门在审定城镇规划中要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和位置,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的过程中,应要求开发建设单位按规划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的幼儿园由当地政府统筹规划,利用各种资源安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幼儿园的用途,幼儿园改扩建、新建,执行中小学校缴费标准,不得向幼儿园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

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城市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部门共同探索依托社区发展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有关政策。?

劳动保障部门在研究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时,要统筹研究农村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城市幼儿教师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要保障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标准,加强幼儿园教师编制的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提高办学效益。?

充分发挥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妇联组织的作用,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5、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社区内各类幼儿园(班)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发挥城镇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综合协调、动员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6、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班)建设,保证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全面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各地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已出售的要限期收回。公办幼儿园转制必须经各市州人民政府审批。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空置校舍要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

7、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实现办园主体多元化。社会力量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办园行为,保证办园的正确方向。?

8、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的管理。企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要由政府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既有利于幼儿教育发展,又有利于企事业单位改革的办法。企事业单位转制后,可以继续举办幼儿园,也可将企事业单位办园资产整体无偿划拨,移交所在社区,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要通过实施联办、承办、国有民办等办园体制改革,提高办园效益和活力。实施办园体制改革要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保育、教育质量不下降,广大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受到保障、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9、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资格、颁发办园许可证,并定期复核审验。要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监管。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举办幼儿园。县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取缔非法举办的幼儿园。?

10、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其教学规模相适应。幼儿园要保证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幼儿园食堂要达到餐饮业食品卫生基本要求,并取得卫生许可证。?

11、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不得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

12、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以及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校,一律不得再附设学前班,更不得把入学前班与其小学入学挂钩。?

7.对集团改革发展的意见 篇七

然而,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让齐齐哈尔市的粮食流通市场真正做强做大, 表面上繁荣的背后是粮食流通企业之间的各自为战, 无序的恶性竞争、互相的恶意杀价,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 宝贵的粮食资源白白地廉价外流, 而广大种粮农民辛苦了一年却依然挣不到钱, 粮食的利润都被外埠加工企业挣走了, 而齐齐哈尔市的粮食流通市场却依然矛盾重重、积弊丛生、一盘散沙。

为了彻底改变齐齐哈尔市粮食流通市场一盘散沙、混乱无序的局面, 齐齐哈尔市粮食局积极响应黑龙江省粮食局提出的关于“组建一批特大型和大型粮食企业集团, 开展粮食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进一步促进粮食流通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指示精神, 从2009年初就开始谋划、运作组建粮食集团的工作。

统一思想认识规范推进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在整个粮食集团组建运作的过程中, 齐齐哈尔市粮食局始终坚持规范运作, 他们充分考虑到粮食集团组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提前谋划粮食集团组建后的实际运作效果, 经过不懈努力, 2009年11月6日, 齐齐哈尔粮食集团正式挂牌运营, 通过半年多的运行, 粮食集团较好地发挥了整合粮食资源, 发挥集中优势的作用, 促进了齐齐哈尔市地区粮食流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提高认识, 营造组建集团的氛围。要改变粮食行业几十年企业独立经营各自为战的经营方式, 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级确定齐齐哈尔市粮食局要在2009年内完成组建粮食集团的工作, 而且必须让各级领导干部对组建粮食集团必要性、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为此, 齐齐哈尔市粮食局经历了一个学习、办班、走出去考察和反复讨论、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经过大家更多地了解了市场, 改变了观念, 一致认识到, 齐齐哈尔市是商品粮生产、调出数量较多的地区, 每年都有很多国内的大型粮食加工集团、公司和用粮大户到齐齐哈尔市的粮食购销企业或个体粮食经营业户手中抢购粮食资源, 使齐齐哈尔市在粮源、价格、发运等方面受到严重挤压, 如果仍不能组建一个全市统一的大型粮食集团, 齐齐哈尔市将很快失去对粮食资源的掌控权, 到时侯不仅种粮农民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证, 最终必将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而组建大型的粮食集团则有利于齐齐哈尔本地粮食企业优质资产和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 有利于粮食企业功能的集聚和释放, 也有利于在粮食流通中发挥核心带动力, 从而发挥融资、运输、资源共享、控制粮源等优势。通过重新优化配置成员企业的生产、技术、资源及管理诸要素, 可以减少内耗, 增强集团内部的凝聚力, 提高行业整体的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干部职工思想认识上转变和提高, 坚定了齐齐哈尔市粮食局组建齐齐哈尔粮食集团的决心, 也确立了组建粮食集团的目标:必须组建能够应对市场变化、抵御风险的区域性大型粮食集团;必须规范运作, 确保粮食集团组建所有程序全部合法有效;组建粮食集团后必须发挥作用, 能够承担起带领各子公司完成省、市局下达给各粮食企业任务的重任。

积极探索粮食集团的组建及运营方式

在确定组建齐齐哈尔粮食集团之时, 齐齐哈尔市粮食局就制定了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组建集团实施方案》, 并得到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认可和政府批准, 使政府的相关部门办理手续、企业资产整合、集团机构设置等有了依据。

进行粮食集团内部资产的有效整合, 这是组建齐齐哈尔粮食集团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也是在组建过程中最烦琐的一个过程。齐齐哈尔市粮食局严格按步骤、按程序规范办理, 母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 资金全部由国资部门调配, 工商部门办理《齐齐哈尔粮食集团》登记注册, 核发《齐齐哈尔粮食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执照。

建立起规范的粮食集团管控体系。齐齐哈尔市粮食局严格按《公司法》的规定及国有独资企业相关管理要求, 确定了理事会、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人选, 适时召开了集团创立大会, 分别召开了第一届第一次集团理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选举产生了理事长、副理事长, 董事长、副董事长、聘任了总经理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理事会、监事会秘书等人员, 为集团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陆续制定了各岗位职责, 董事会、监事会等各项规章制度21项, 根据粮食集团工作开展及业务扩展情况将不断制定和增加新的制度;严格履行“三会”制度, 粮食集团成立半年来共召开了三次董事会议、一次理事会、两次监事会;发挥齐齐哈尔粮食集团的优势, 主动承担引领和带动全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职能, 在搞活粮食流通经营、做大做实齐齐哈尔粮食集团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合同履约、粮食收购、人员管理等方面实现了集团化管理模式。

2010年初, 齐齐哈尔市粮食集团着重研究了当年的粮食市场形势、集团经营战略和开辟新的市场等问题, 适时做出了《齐齐哈尔粮食集团关于2010年粮食经营工作的决议》, 确定了粮食集团2010年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目标, 较好地发挥了董事会的决策作用。

齐齐哈尔粮食集团成功运作的几点经验

粮源是粮食集团发挥作用的保证。齐齐哈尔市地区每年的粮食产量在700多万吨, 商品量每年也在500万吨以上, 这是粮食集团经营的基础条件, 没有粮食资源, 粮食集团就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也就没有建立粮食集团的意义, 所以齐齐哈尔市粮食集团充分利用齐齐哈尔市地区粮源丰富的自然条件优势, 采取为送粮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 确保掌控相当数额的粮源, 以保证粮食集团的经营有广阔的空间。

优良的客户群是粮食集团发展的条件。齐齐哈尔市粮食集团成立后在对各子公司以往经营客户初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 于2010年5月由董事长王世夫亲自带队, 组织各子公司一把手先后对南宁、成都、驻马店、廊坊、北京、大连等地的全国大型粮食集团和上市公司进行走访, 对有经营实力, 又有合作意愿的客户集团确定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并明确了重点联系企业及联系人, 通过走访建立合作关系, 并在粮食收购经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给予价格等方面的优惠, 为齐齐哈尔市粮食集团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断扩大齐齐哈尔粮食集团的社会影响力。搞好品牌宣传是扩大企业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新组建的齐齐哈尔粮食集团做好宣传工作显得更为重要。齐齐哈尔市粮食集团新开通了与国内及国际联网的集团网站, 各子公司也同时开通独立网站, 使集团及各子公司的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等信息及时传输, 起到了沟通情况、宣传企业的作用。齐齐哈尔市粮食集团还通过对成都等7个省市大型粮食市场和多家粮食集团和用粮大户的考察走访, 实地宣传了粮食集团的宗旨和实力。齐齐哈尔市粮食集团还积极利用各类农产品参展会、交易会、新闻媒体等平台宣传推介齐齐哈尔粮食集团, 让更多的客户了解齐齐哈尔市粮食集团、认识齐齐哈尔市粮食集团, 看到齐齐哈尔市粮食集团的实力, 选择与齐齐哈尔市粮食集团进行合作。

资源共享有分有合, 粮食集团才富有生命力。齐齐哈尔市粮食集团在实际经营中注意发挥三个优势, 一是发挥粮源优势, 这是齐齐哈尔地区得天独厚的, 必须千方百计利用好这一优势;二是发挥仓储、运输、烘干和管理的优势, 这是粮食行业重大生存发展的资本, 如何发挥资本的作用, 是集团必修课;三是发挥资金的优势, 可以利用发行贷款收购粮食是许多经营主体主动与齐齐哈尔市粮食集团合作的重要原因, 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扩大经营规模, 不断做大做强齐齐哈尔粮食集团。

2010年, 齐齐哈尔市粮食集团与四川某大型食品集团签订了13万吨玉米购销合同, 粮食集团成员之间以大带小, 以强带弱, 在统一价格一致对外的基础上, 各成员单位分别发挥以往铁路发车优势、粮源收购优势和银行贷款优势, 调动粮食集团和子公司两个积极性, 使合同的履约进行得十分顺利, 而这在粮食集团成立之前是根本做不到的。

经过一个阶段的资源整合和实际运行, 齐齐哈尔粮食集团目前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粮食仓储、加工、营销体系和集团管理体系, 为加快粮食转化和粮食流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齐齐哈尔粮食集团的建立标志着齐齐哈尔地区粮食系统的优质资源和优良资产全面整合的开始, 顺应了粮食流通向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客观形势, 实现了建设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粮食市场服务体系的发展需要。

展望未来, 齐齐哈尔粮食集团今后将在进一步夯实集团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吸收社会多元主体加入粮食集团、扩展经营项目实体、抓好全年粮食经营等方面, 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将更多地吸收县域粮食集团公司的加入, 从而形成区域性粮食企业集团的优势, 更加广泛地与国内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通过其良好的仓储设施、优质的产品和热情周全的服务, 打造企业的品牌效应, 为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为振兴与发展黑龙江省西部粮食经济做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

背景链接

8.对集团改革发展的意见 篇八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坚持需求导向。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着力破除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创新的障碍,着力解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制约,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坚持遵循规律。根据科学技术活动特点,把握好科学研究的探索发现规律,为科学家潜心研究、发明创造、技术突破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把握好技术创新的市场规律,让市场成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主要手段,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坚持人才为先。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强化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创新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坚持全面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

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的引导,促进优胜劣汰,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

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研究降低侵权行为追究刑事责任门槛,调整损害赔偿标准,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权利人维权机制,合理划分权利人举证责任。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明确商业秘密和侵权行为界定,研究制定相应保护措施,探索建立诉前保护制度。研究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三审合一”,积极发挥知识产权法院的作用,探索跨地区知识产权案件异地审理机制,打破对侵权行为的地方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查处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将侵权行为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记录。

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

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建立鼓励创新的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切实加强反垄断执法,及时发现和制止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拓宽空间。

打破地方保护,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规定和做法,纠正地方政府不当补贴或利用行政权力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探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

改革产业准入制度,制定和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破除限制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不合理准入障碍。对药品、医疗器械等创新产品建立便捷高效的监管模式,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多种渠道增加审评资源,优化流程,缩短周期,支持委托生产等新的组织模式发展。对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实行有针对性的准入政策。改进互联网、金融、环保、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监管,支持和鼓励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

健全产业技术政策和管理制度

改革产业监管制度,将前置审批为主转变为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形成有利于转型升级、鼓励创新的产业政策导向。强化产业技术政策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明确并逐步提高生产环节和市场准入的环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质量和安全指标及相关标准,形成统一权威、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体系。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强化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加强产业技术政策、标准执行的过程监管。强化环保、质检、工商、安全监管等部门的行政执法联动机制。

形成要素价格倒逼创新机制

上一篇:知识产权法整理的下一篇:起重机械安装监督检验